升息週期
」 聯準會 升息 美股 美國 降息激進升息的代價? Fed去年虧114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當地時間周五(12日),聯準會公佈了其2023年未經審計的初步財務報表。由於新冠疫情期間大力扶持經濟,隨後激進升息以應對高通膨,聯準會去年營運虧損高達1143億美元,為有史以來最大的虧損。去年扣除費用後,聯準會的收入為負1143億美元,而數據在2022年為正588億美元。不過,這些虧損並不會影響聯準會的日常運作。聯準會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實現獲利,法律要求它將扣除營運費用後的收益上繳美國財政部。聯準會表示,其12家地區聯邦儲備銀行去年的營運支出為55億美元。高利率是造成聯準會創紀錄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作為聯準會實施貨幣政策和控制短期利率的方式之一,聯準會向銀行、金融公司以及其他符合資格的資金管理者支付利息,以將現金存入央行的帳面上。從2022年3月開始,聯準會以近40年來最快的速度升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提升至5.25%至5.5%。受利率大幅提升影響,聯準會去年向金融機構支付了2811億美元,而在2022年,這項數據為1024億美元。同時,央行去年持有的債券利息總額為1638億美元,2022年為1700億美元。在2022年前9個月,聯準會向財政部轉移了760億美元的收入。同年9月,聯準會開始出現虧損,並在2022年底記錄了166億美元的遞延資產。聯準會的遞延資產去年增加了1164億美元,使其累計總額截至2023年達到1330億美元。當聯準會不再虧損時,它需要先清除全部遞延資產,之後才能恢復向財政部上繳收入。聯準會何時恢復獲利取決於它開始降息的時間。市場目前普遍預期聯準會已經結束了本輪升息週期,並且將在3月開始降息。
美國去年破產聲請量激增18%!企業重整數暴增72% 今年恐續揚
根據破產數據業者「Epiq AACER」在美東時間3日公布的資料顯示,肇因於利率上升、貸款標準緊縮,以及新冠疫情期間的經濟刺激措施陸續退場,2023年美國破產聲請量激增18%,料今年恐進一步攀升。據《路透社》援引Epiq AACER公布的數據顯示,破產聲請總數(包括商業和個人破產)從2022年的378390件增至去年的445186件。報告還指出,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所提出的企業重整聲請,從2022年的3819份暴增72%至6569份,消費者聲請量則較前一年增加41955份,相當於成長18%。雖然2023年最後一個月的聲請總量,從11月的37860件下滑至34447件,但仍較前一年增加16%。報導補充,2024年的破產聲請數預料將持續攀升,但距離疫情爆發前2019年的757816件,仍有一段不小的差距。Epiq AACER副總裁亨特(Michael Hunter)指出,「正如預期的那樣,我們看到2023年的新聲請量跟2022年比有所增加……考量到疫情期間刺激措施退場、資金成本增加、利率及拖欠率雙雙成長,以及逼近歷史水準的家庭債務,尋求破產保護的消費者和商業聲請人數量將在2024年繼續增加。」事實上,根據紐約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第3季尾聲,家庭債務已達到創紀錄的17.3兆美元,而拖欠率也在小幅上升,但仍低於疫情前的水準。由於聯準會(Fed)大幅升息以遏制通膨,過去2年來企業和家庭的財務狀況明顯吃緊。例如,去年下半年的抵押貸款利率飆升至本世紀初以來的最高水準。不過,在Fed表明升息週期即將結束,且聯準會官員上個月掛保證今年一定會降息後,借貸成本和整體金融狀況已在2023年第4季度有所緩解。
上海商銀前三季獲利147億 每股盈餘3.03元年增逾一成
上海商銀(5876)22日舉辦線上法說會,今年前三季合併利息淨收益較去年同期成長23.1%,前三季合併稅後淨利達182.15億元,稅後淨利歸屬母公司業主146.8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3.03%,稅後每股盈餘3.03元,優於去年同期的2.91元。總經理郭進一表示,今年以來全球經濟情勢開低走緩,復甦動能依然脆弱,加上通膨壓力持續存在,雖然主要國家央行升息週期已接近尾聲,但歐、美等經濟體高利率或仍將維持一段時間。而先前全球利率上升對房地產和金融市場的影響日益明顯,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調整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將成為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風險之一;亦持續評估增設國內外新分行。上海商銀個體9月底逾放比0.20%,備抵呆帳覆蓋率715.22%,普通股權益比率CET1為11.42%,資本適足率14.88%,充分顯示前三季的營運表現獲利良好、資產品質穩固且資本適足率充足。上海商銀今年10月取得金管會同意高資產財管業務續辦資格,將朝向「高資產客戶經營」及「數位化理財」兩大主軸持續發展。
台股強勢!新台幣15日險觸32元 周線終結連2黑翻紅
美元續強致使非美貨幣壓力大,新台幣兌美元周五(15日)開盤一度逼近32元整數大關,惟台股表現亮眼,外資匯入下,台幣午後貶幅收,終場貶值1.8分收在31.928元,累計本周新台幣升值8分,周線擺脫連2黑翻紅。歐洲央行(ECB)周四(14日)舉行決策會議升息1碼,但暗示升息週期已結束,歐元重挫,由於歐元佔美元指數比重高,美元指數周五上漲0.47%,並重新站上105大關,創近6個月新高。主要亞幣漲跌互見,歐元重挫0.65%、日圓大貶0.32%、台幣貶0.06%、韓元貶0.02%、新加坡幣貶0.05%、人民幣微升0.04%。其中,日圓午盤後突然急貶跌破前低;人民幣則在中國人行宣布調降存款準備金等一系列穩匯措施下持穩。外匯交易員表示,新台幣周五開盤以31.91元開出,盤中在外資匯出下低點貶值6.5分,匯價下壓至31.975元,但午盤過後在出口商拋匯帶動下,終場貶勢收斂為1.8分。預期新台幣短線將在31.8到32元區間震盪。匯銀主管指出,本周台幣大致上仍在區間內盤整,外資進出不大,觀望氣氛濃厚,後續仍看美國聯準會下周會議結果而定。目前市場普遍認為Fed升息也將進入尾聲,下周不會升息;而日本央行下周也將開會,日本政府遲遲未出手干預日圓匯價,日圓是否會貶破去年低點150兌1美元關卡,受到市場關注。
8日美國期中選舉「美股」重頭戲 法人:債市轉折點REITs價值浮現
Fed年底升息放緩?法人認為債市歷經近年罕見大空頭後,轉折點浮現,可優先關注這一類標的;加上股價大幅下跌,美國REITs的平均股息收益率在第三季度,延續了全年的上升趨勢。國泰投信基金經理人林盈華觀察,上週聯準會聲明及會後記者會的發表聲明,其內容增加了很多關於已經升息的幅度、金融市場狀況的表達,這暗示儘管升息週期還沒結束,但前置性升息動作應已接近尾聲,已來到適合開始放慢升息步伐來觀察政策滯後影響的時間,因此目前市場普遍預期年底將放緩升幅,升息2碼可能性較大。展望後市,林盈華認為,美國通膨壓力仍居高不下,聯準會11月利率會議再次升息3碼,其升息路徑仍符合9月所公布的利率點陣圖,整體看來,上週會議結果底定之後,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依舊在4.1%附近,未再創下年內新高,顯示未來殖利率再上彈空間有限且機率不大。而今年以來美債殖利率隨基準利率快速揚升,帶動各類債券收益率大幅彈升,全球債市評價面逐步具吸引力,根據Bloomberg資料顯示,11/3彭博10年期以上BBB美元息收公司債(中國除外)指數,持有至到期的殖利率已來到6.66%水準,展現投資級債優質收益特性。惟上述債券指數持有至到期殖利率,並非必然表示基金之實際配息率,投資人可多參考ETF發行公司官網,關注債券ETF之實際配息資訊。故在市場波動未定之際,建議以具利差優勢且信用違約風險相對較低的投資等級公司債劵,為固定收益資產之中的核心配置。至於短期內,則須持續關注焦點美國就業、通膨狀況及美國期中選舉等發展情勢。富邦投信基金經理人蘇筱婷建議,基於長線投資考量,REITs ETF投資價值浮現,可擇機適量布局。以彭博的美國REITs指數而言,其股利率的上升超過了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增幅,導致利差略高於第二季度。10年期收益率在第三季度上漲約 80 個基點,使2022年的漲幅超過200個基點,REIT收益率在上漲趨勢中與國債繼續保持同步。傳統上,醫療保健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的股息收益率,在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領域中最高,這使得它們對利率上升特別敏感。蘇筱婷表示,這種關係在第三季度很明顯,儘管房地產基本面有所改善,但利率上升引發醫療保健 REIT 股價大幅下跌,將季度末股息收益率推高至 6.7%。龍頭醫療保健REITs在大流行期間都削減了股息,並配發低於同業平均水平的收益率。未來隨著年底入住旺季的到來,收益的上升可能會使他們考慮在2023年增加股息。蘇筱婷指出,第三季度辦公室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的平均股息收益率為5.7%,在本季度躍升約 100 個基點,達到自2020年初疫情最嚴重時以來的最高水平。第三季度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 3 季度的漲幅超過了約 80 個基點,導致利差擴大至 186 個基點,高於大流行前的水平。辦公室REIT 的股價一直波動,但在過去兩個季度中急劇下跌,原因是高通脹、利率上升、對經濟衰退的擔憂以及對未來空間需求的整體市場擔憂。
3原因讓美聯儲掌握全世界 美元霸權又會如何崩解
為何美聯儲(Federal Reserve System,Fed)只要進入升息週期,全球經濟就會跟著打噴嚏。對此就有外媒分析,美聯儲及美元霸權之所以能掌握全世界有以下3個原因:美元是全球最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國國債市場是全世界最大且最安全的市場、美聯儲在國際金融體系治理中扮演關鍵角色,不過也有跡象顯示,某些因素在未來可能將導致美元霸權逐漸崩解。據非營利性媒體The Conversation的報導,通貨膨脹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這起因於以美聯儲為首的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過去十幾年來實施的低利率和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這涉及在金融市場上購買債券,以增加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私募股權公司、對沖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公司、貨幣市場基金和主權財富基金等金融機構的可用資金,導致資產價格暴漲、需求過熱。而新冠疫情、美中貿易及科技戰、中國清零政策、俄烏戰爭及隨之而來的相互制裁,又引發供給疲軟,供需失衡的結果就造成了全球性的通膨危機。8月底,美國CPI年增率為8.3%、歐元區為9.1%、奈及利亞為20.3%,馬拉威為25%,衣索比亞和加納各為30%以上。通膨對非洲的影響是毀滅性的。國際能源署預估,今年年底將有3000萬非洲人無法負擔烹調所需的燃料費。世界銀行也估計,生活在極端貧困的非洲人數量將從2019年的4.24億增加到今年的4.63億。但現實是殘酷的,全球金融治理的決定權不在非洲手中,由於美國華府無法在俄烏戰爭中向俄羅斯低頭,也無法在美中貿易科技戰中與中國妥協,因此只能從貨幣供給面下手,打壓需求來解決國內的通膨問題。因此,美聯儲也開始提高利率並取消量化寬鬆政策回收各國的美元資金,這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已無可避免。美聯儲為何能隻手遮天?首先,美元在全球貿易及金融市場上的主導地位,意味著所有國家的經濟福祉都與他們獲得美元外匯儲備的能力以及本國貨幣的匯率有關。因此各國央行就必須跟隨美聯儲升息避免利差過大、投資者出售以本國貨幣計價的資產購買美元,進而導致本幣貶值的窘境。因為本幣貶值將使國家購買美元外匯儲備來償還美元計價債務,以及進口成本的提高,變相引發國內更高的通貨膨脹。第二,27兆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是世界上最大且最安全的債券市場。當世界出現危機或不確定性時,投資者就會爭相買入美元並投資於美國市場。隨著美國利率與其他國家利率之間的利差縮小,投資者買入美債的動力就會增強。第三,美聯儲是國際金融體系治理中的關鍵角色,它可以透過升息、減債、縮表等方式來回收全球的美元資金,也可以透過降息,購買企業債、國債、房貸債券等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等於他們可以決定如何在全球眾多的主權國家央行、國際銀行、企業和家庭之間分配數兆美元的流動性,掌握全球經濟衰退和增長的關鍵。不過也有跡象顯示,某些因素在未來可能將導致美元霸權逐漸崩解。首先,是石油美元體系正在發生質變,隨著中俄兩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OPEC聯盟逐漸靠攏、中國在大宗商品貿易上佔有越來越大的份額,以及中國已成為140個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這將撼動美國身為全球經濟中心的地位,更將使美元霸權的關鍵成因之一「石油美元體系」逐漸崩解。第二,現今的國際貨幣體系已不再與任何貴金屬掛勾,進入了信用貨幣體系,因此政治穩定性成為了關鍵,隨著美國政壇邁入兩極化、民粹化,以及槍枝暴力的問題,對美國內戰的擔憂將嚴重影響全世界對美元和美債的信用,而我們也看到世界各國都在減持其美元儲備,3大美債持有國:日本、中國、沙國近幾年更是不斷脫手美債,尤其許多國家目前為了干預外匯市場,也紛紛拋售美債買入美元,顯然美債在此次的危機中已失去了其作為避險資產的作用。對俄羅斯的大規模金融制裁更顯現了美元外匯儲備隨時會遭到美國凍結的風險,失去其保障各國金融資產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