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壓站
」 綠電 綠能 漁電共生 寶晶 800MW光電計畫雲林緩發綠電廠同意函 羅智強批中央綠能弊病生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17日表示,若在農地上種了太陽能光電板,本來就有不小爭議,雲林縣政府打算暫緩核發再生能源發電廠立同意函是對的,謝謝雲林縣長張麗善帶頭守護農田。近年若走訪鄉間不少農地,可見太陽能光電板鋪於其上,美其名是增加綠色能源,卻也挨批「農地不農用」,引發爭議。雲林縣政府更在7月31日發函給經濟部能源署指出,其實申請建置再生能源發電廠、升壓站及儲能系統等行為,都可能會對環境生態及農業釀成不小影響,呼籲經濟部能源署擬訂具體總量管制,並擬訂「主管機關同意函審查作業規範」,讓地方政府有所依循。對此,羅智強批評,不當種電毀滅良田,加上太陽光電弊端叢生,衍生犯罪問題一波波,每當看著一片片光電板進駐農田,取代農作物,讓蓋上光電板的土地,噴灑大量除草劑,連草都生長不了,實在心痛。羅智強指出,能源業者及地主因著賣電收入盆滿缽滿,卻排擠了想要務農的人,畢竟農田只要一種電,基本上就無法回歸農用,對照民進黨高舉綠能的大旗,種電弊病叢生何其諷刺。羅智強說,在中央明確化指導方針前,身為太陽光電發電量前三大縣市的雲林縣府,暫緩核發再生能源發電廠設立同意函以自主把關是對的,民進黨要發展綠能理念不錯,但配套及審查荒腔走板,只管衝總量不管品質,既然中央做不到的,那就地方來把關。雲林縣政府則說,未來再生能源發電廠同意函,必須在不影響農漁業權益及發展、不妨礙環境景觀及觀光產業發展、不違反國土計畫目標及有秩序發展架構下,兼顧地盡其利、充分就業繁榮地方、尊重民意的前提,才有可能放行。
避陳抗不斷…雲林開第一槍 擬暫緩核發綠電同意函
雲林為太陽光電發電量前3大縣市,但地面型太陽能發電場多設在農牧用地上,嚴重破壞生態及農業發展,一再引發民眾抗爭,近年更連爆6起弊案,導致多位議長、鄉長官司纏身。雲林縣政府7月底發文經濟部能源署,要求中央總量管制、統一審查作業規範,並建議業者申請前須先取得地方同意設場連署書,如此才能平爭止紛。雲林縣府「地方槓上中央」,擬使出霹靂手段暫緩核發同意函。國土計畫法與綠電開發 衝突目前雲林縣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為2.14GW、發電量27.28億度,為全台前3名;但縣內常有民眾陳抗電場案,因此縣府7月31日行文能源署,建議針對再生能源發電設施建置,能源署應對各縣市採取總量管制作為,並擬訂主管機關同意函審查作業規範,讓地方政府有所依循。因能源署尚未回覆,縣府目前仍依相關規定受理申請。張麗善昨說,《國土計畫法》與綠電開發可能會有衝突,現行能源政策又要釋出農地、易淹水地區種電;加上先前發生很多綠電開發的司法案,已造成縣府各局處困擾,大家都不曉得到底該怎麼辦才好?據統計,雲林縣最近連爆6件光電、風電弊案,包括沈宗隆、黃凱2位議長與議員王又民,以及台西、口湖、麥寮及二崙鄉等前任或現任鄉長、1位鄉代會主席遭判刑、起訴或收押禁見中,還有縣府官員涉案交保。張麗善強硬表態 須為農民發聲張麗善說,雲林縣府針對綠能開發訂定「三不三要」原則,但最近綠電司法案件,讓大家覺得若按照法令通過,可能會被懷疑拿到好處;若因民意反對而不核發,又會被說成藉勢藉端、故意刁難,使公務人員左右為難,導致無法順利執行公務。張麗善說,綠能業者只要依法申請,縣府審核地目使用沒問題後,就核發同意函,但經常是縣府已發給業者同意函,能源署的開發許可也給了,卻因民眾反對,就卡住了。建議中央規範業者須先取得並附上地方民眾的同意設場連署書,才能連同電場籌設計畫書交給縣府,再由縣府轉交給能源署,如此便可減少地方紛爭,這都要中央加以明訂相關規定。她指出,建置綠能發電設施影響周遭居民生活、環境生態,應加強在地回饋、敦親睦鄰機制法制化,並針對不同設施,例如光電板、升壓站、變電所、儲能及風機等,擬訂具有法律位階效力的標準審查流程與相關規定。張麗善強調,縣府絕無意「地方槓上中央」,主因在雲林是農業大縣,綠能開發若危害農民權益,身為縣長,一定要為農民發聲。雲縣府建設處也說,近年地面型太陽能發電場大量設在農牧用地,一再影響居民、環境生態及農業發展,加上發電業建置升壓站及儲能系統無須環評程序,導致申請案屢遭陳抗。郭智輝要能源署 前往雲林溝通經濟部長郭智輝昨陪行政院長卓榮泰在台南七股視察漁電共生光電場,對此回應說,發展綠能是政府目前主要推動的工作,產業非常需要綠能發電,希望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一起努力為產業服務;在推動過程若彼此有不一樣的地方,也希望能夠溝通,他將責成能源署拜訪雲林縣政府,趕快解決問題。郭智輝認為,多溝通是好事,產業要發展,綠電一定要大力發展,經濟部會要求能源署與地方政府多溝通,大家共同努力為產業服務。
寒蟬效應席捲光電業? 力暘全國發電1.38億度恐因起訴停歇
力暘公司擁有20多年豐富的電力營造經驗,卻因台南七股案場依法取得併聯審查意見書辦理送件,遭公務員增加無法源依據之要件及審查意見,申請過程遭受諸多不合理限制,依法陳情後,員工卻在2024年4月26日被起訴貪污圖利等罪。不少光電業者擔心恐怕引發寒蟬效應,也擔心全國發電量已達1.38億度的力暘公司,將因此案而停歇綠電腳步。據了解,力暘以太陽光電案場開發起家,綠電產業案場包括地面型即屋頂行等不同類型,現已併聯太陽光電案場包含屏東縣佳冬鄉、新埤鄉、新園鄉及金門縣,總計101.49MW,年發電量達1.38億度,可提供4萬戶家庭用電,力暘是否會因為員工遭起訴而影響推動綠電產業意願,各界都很關注。以力暘在屏東縣佳冬鄉的天權等4案光電場(天權、玉衡、瑤光、開陽光電場)為例,併網共97.88MW。第一期和第二期光電案場啟用後,將是全台最大的分散式太陽能光電場,約可提供每年1.18億度電,更可直接投入綠電交易市場,解決用電大戶燃眉之急。力暘董事長黃志文曾表示,在太陽能光電場籌設之初,土地的取得是最困難的一部分。力暘同仁花費數年時間,逐一拜訪地主,持續不斷地溝通以取得信賴,才能有今天的併網成果,也代表了力暘能源長期深耕地方的努力與決心。透過與在地居民共同參與太陽光電的方式,實踐綠能,也使他們多一份穩定且永續的收入,讓原本貧瘠鹽化的土地,重新找回經濟價值。黃志文指出,為了讓佳冬太陽能光電場能順利併接台電電網,解決在地饋線缺乏的問題,力暘能源斥資6億元興建天權升壓站,占地總面積達1150平方公尺,這是民間少數業者同時擁有技術與資金,可自行興建大升壓站。去年底已正式完工,並負責該區光電場的電力併聯,是屏東邁向綠能城市的重要里程碑。
風電貴森森1/台灣陸域建置成本 比大陸高四倍
蔡政府所規劃的能源政策,是設定在2025年要將核能發電歸零,而核電的缺口,將由再生能源及天然氣發電來補上,其中風力發電也是再生能源中重要的一環,不過在台灣要蓋風力發電,從土地、設備、維護、回饋金等成本繁瑣,讓廠商有苦難言。根據本刊取得的大陸西北某風場陸域風力發電的建置成本分析,中國建置陸域風店每1MW(百萬瓦)的成本,包含設備費用、安裝費用及其他費用,大約在520萬元人民幣,換算約2280萬元新台幣。至於台灣,以台電陸上風電第五期標案為例,2021年11月招標的布袋港站3機組共9.9MW,得標價為5.49億元,平均1MW約5545萬元,約大陸的兩倍;更早之前,2017年10月的永興風力發電站4機組共9.2MW,得標價10.75億元,平均1MW為1.16億元,更高達大陸的四倍之多。台灣蓋風電為何會這麼貴?綜觀其原因,首要關鍵是風機設備幾乎都是由國外進口,根據產業價值鏈資訊平台資料顯示,全球陸上風機主要有四家廠商,分別為美國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GE)、丹麥風機商維斯塔斯(Vestas)、德國風機製造商艾納康(ENERCON)及中國的金風科技。以Vestas風機在2023年上半年報價為例,平均售價每MW就從71萬歐元一路飆升到110萬歐元,儘管後續有回跌,但仍高達97萬歐元的水準。而歐洲因為風電市場成熟,甚至已經進入紅海,相較之下,幾乎只能依賴歐洲設備的亞洲市場,就成為廠商的肥肉。除了設備採購,後續維修也是由原廠負責,這又是另一個成本。在疫情過後,因為缺貨,外商風機報價可說是一年數變,上半年先漲40%,下半年再漲30%,廠商也只能接受。台灣風力發電業者必須自行興建從發電地點到台電電網或升壓站所需要的線路,也額外增加成本。(圖/報系資料照)而中國從2010年以來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風電裝機容量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風電設備製造基地,根據維基百科資料,至少15家中國公司是以商業目的生產風力渦輪機,並有幾十個中國公司生產組件,在完整的供應鏈支撐下,中國風機成本也具有競爭優勢。風力發電廠最主要的成本為風力機組,風力發電成本組成分別為風力發電機(葉片、齒輪箱、發電機、機艙、電力轉換器、變壓器及塔架等)、土地與基礎建設(風機土地租賃、基礎土木工程、電網線路、變壓站等)、專案服務(風場設計與規劃、行政作業支出及專案管理等),陸域風力發電廠之風力機組成本約為64%-84%;離岸風力發電廠之風力機組成本約為30%-50%。此外,今年6月28日,就在睽違2年之後,中國財政部發佈一紙關於2023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地方資金預算的通知。原本中國國家發改委在2018年就已公告,2020年底前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2021年底前未完成併網者將不再補貼,如今補助重啟,也讓中國風電產業重新回溫。一位風電業者告訴CTWANT記者說,就他們內部分析,中國之所以重啟補助風力發電,其實關鍵原因跟歐洲一樣,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產業都受到衝擊,但是再生能源產業趨勢已定,在大環境不好的狀況下,再生能源又很需要靠政府補助,因此讓各國政府才會持續補助。根據經濟部能源局公布的2017年12月7日公布的再生能源發展策略,2016年各能源來源占比分別為,再生能源5%、核能12%、燃煤45.4%,燃氣32.4%;到2025年各能源來源占比,將為再生能源20%、核能0%、燃煤30%、燃氣50%。不過跟據經濟部在今年6月21日發布的最新「202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已確定2025年再生能源20%目標跳票,最多只能達到15.5%,要達到20%的目標,要到2026年10月。儘管風力發電也被視為重要的再生能源電力來源,但是實際上幾乎都是要靠民間投資,官方所給予的補助或是協助卻是寥寥可數。「以民間風力發電業者最常碰到的抗爭問題,我們早就透過商會跟官方反應,希望能建議一套標準作業程序,在電廠興建之前透過公告,先讓所有有意見的民眾或是團體都能跟業者先行溝通,不要等到要開始建了,才冒出一堆人來表達意見,這樣往往會殺的業者措手不及。」一家廠商無奈的表示。相較於中國,台灣也最常見的,是民眾抗爭所衍生出的回饋金,至於通常會需要多少金額?廠商表示,這個跟各個案場的狀況不同,沒有辦法統計,也不能透露。業者表示,「想要爭取回饋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應該可以跟法院判例一樣,建立一個評判標準。」目前相關的回饋金中,有法源依據的是電力開發協助金(電協金),要求設置裝置容量超過20MW的發電設施,每發一度電就要提撥一定比例的金額(陸域風電0.012元;離岸風電0.018元)做為電協金,在其他部分,還有漁業補償、社區發展、營養午餐、研究費用等眾多名目的回饋金。另外一個問題,是台灣電力制度的問題,因為台灣目前的配電模式,還是由台電的電網來進行,但是再生能源的地點,基本上都不可能在台電電網旁邊,以風力發電為例,選址都是屬於較為偏僻的地方,都會離台電電網的電網或是升壓站有一段距離。在歐洲,通常都會由電力公司來鋪設線路,發電商付租金,但是在台灣,這段的線路是必須由發電商來鋪設,也成為另一個成本來源。對此,台電則回應表示,在躉購價格中的公式已經有計入部分的補助,但不可諱言,補助是通則,畢竟每個發電地點跟電網或升壓站的距離不同,不可能完全補助。
沿海魚塭被太陽能板取代 台南種電利益大各方搶食
台南沿海魚塭近來不斷被太陽能電板取代,去年底的學甲88槍擊案,不僅衝擊2022台南市長選舉,幕後起因也是光電利益。在建置光電設施的過程中,從土地、工程、公關、回饋,每個環節都蘊藏龐大的利益,讓光電不再是「乾淨」能源。台南沿海日照時數長,地勢平坦,非常適合發展光電,台南市經濟發展局統計,直到今年1月30日止,該局同意太陽光電備案共1萬920件、備案容量達3846MW,預估年發電量約49.5億度,將近18座曾文水力發電廠年發電量,可提供近141.4萬戶年家庭用電。其中,地面型太陽光電備案1094件、備案容量2305MW。台南地區建置的地面型光電集中在沿海的七股、北門、將軍等區,尤以七股區最多,建置面積廣達1555公頃。發展光電雖是國家重大綠能政策,但在能源轉型的願景中,因在地居民擔心環境受破壞、影響水質衝擊養殖產業,各地紛傳反光電行動,導致能源業者必須「敦親睦鄰」以減少阻力,加上覓地設置光電案場及相關工程施作等,「光電利益」就吸引各方勢力覬覦介入。2021年5月間,台南市將軍、七股區就有8位里長涉向至少2家太陽能光電廠商強索回饋金,遭到檢警調傳問;學甲88槍擊案主嫌洪政軍落網後,也供稱因不滿「世銘大仔」過世後,前民進黨中執委郭再欽企圖「吃獨食」,憤而指使手下孔志祥開槍警告,更印證光電利益各家爭食的現實。「光電利益真的非常龐大!」多次在台南市議會質詢光電案的國民黨團書記長蔡育輝透露,光電業者承租國有地需透過中央民代協助、申請建置光電案需地方政府官員或民代的幫忙;購買土方整地、光電設施周邊工程,也都需要協力廠商;碰到居民抗爭或黑道勢力介入時,有時還得拜託夠份量的地方士紳或「老大哥」,出面調和各方勢力,盡可能讓大家雨露均霑,才能相安無事。「饋線才是關鍵!」前台南市議員謝龍介則認為,全台許多地區饋線不足,加上饋線每公里造價高達1億元,距離太遠還得砸錢設升壓站,且因饋線容量有限先占先贏,「有辦法」的業者往往先租土地後,再透過中央的人脈及關係要求台電優先拉線,省去自己拉線的龐大成本,利益自然就在其中。
提升全國電網應對突發事故能力 台電提10年5645億強化電網計畫
電力史上單一計畫最高金額!「303大停電」超過半年,台電昨日終於公布「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總計在10年內花費5645億元,強化電網。台電代董事長曾文生強調,「單一電網事故所造成的大規模停電,絕對不要再發生!」學者卻認為,台電此時宣布電網改善計畫,可能是為10月大跳電找藉口。303事故因電廠人員操作失誤,造成全台549萬戶大停電,凸顯台灣電網為過度集中化、依賴主幹線的結構。曾文生指出,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將打造分散式電網,未來發生類似突發事故,可大幅限縮影響範圍、縮短復電時間。該計畫有三大工程,包括「分散電網」、「強固電網」以及「強化防衛」。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表示,以分散電網斥資4379億元,所需金額最高。在執行面,首先是「綠能加儲能、分散供電」。王耀庭以道路比喻,為再生能源做17條省道(升壓站、路網), 讓中部離岸風電、南部太陽光電發電後,在地就近供電。其次是「電廠直供園區」,在大潭、通霄、中火等5大電廠,增設輸配線路直供電給竹科、中科、南科等七大園區。台電表示,等於以後有三分之一車流(電力)走省道,不走國道,把主幹道留空間給民生用電,解決壅塞也有助減少維護。不過,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認為,台電此舉無疑是預告10月可能有大規模停電,此時端出改善計畫,是為跳電「打預防針」,當發生大規模停電,台電也找到「電網積極改善,只是需要時間」的藉口。葉宗洸分析,台電10月機組歲修,加上台塑旗下汽電共生業者不售電,10月供電將比夏天更吃緊,台電預知,下個月可能大規模「跳電」,才會選在9月中下旬宣布強化電網的計畫。「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是由台電新舊計畫合併而成。其中3761億已核准執行中,另外的1884億元,須續編專案計畫執行。行政院明年要為台電增資1500億,但財源仍有不足,是否編列特別預算,曾文生說須由政院決定。
台南首座漁電共生「廷和光共同升壓站」今動土 預計2023年完工併網
由廷捷電力所投資的台南首座漁電共生共同升壓站「廷和光共同升壓站」今(25日)動土,將成為首批與台電電網併聯運行的共同升壓站,預計2023年完工,預期將可擴大加速光電業合作併網,也為台灣民營太陽能電廠支援輔助電網,建立新的里程碑。台南市是全台灣太陽光電發電量排名第一的城市,占全台30%,預期在這座共同升壓站完工之後,更能整合周圍發電案場產生的電力,快速有效的與台電電網併聯,提升整體發電的效能與效益。微電能源董事長王愍迪表示,為響應政府政策加速推動光電產業的發展,開放民間投資共同升壓站並提升併網效率,廷捷電力的廷和光共同升壓站投資額超過10億元,將成為首批與台電電網併聯運行的共同升壓站。廷捷電力董事長吳巴珊表示,廷和光共同升壓站為高等級電壓升壓站:特高壓側電壓為161千伏(kV),總容量達300MW,除了支援自家的漁電共生光電外,也將有超過100MW的容量,可供其他光電業案場使用,協助當地光電業者與台電電網併聯的需求。
富崴奪台電離岸風電二期大單 將採購Vestas風機31支
繼2020年以628.88億元得標承攬台電離岸風電二期的統包工程(EPC)及五年運維合約的森崴能源(6806)子公司富崴能源,今(29)日再與台灣維特斯(Vestas)簽定31支風機供應及維運合約,成為台電離岸風電二期計畫中最大的一紙採購合約。富崴能源表示,台電離岸風電二期計畫總裝置容量為294.5MW,去年富崴團隊首先得標台電二期的離岸風電統包工程及五年運維合約,成為台灣首家本土離岸風電統包工程(EPC)公司,今年再與Vestas簽訂31支風機供應合約,每座風機裝置容量為9.5MW,計畫包括將設有海上升壓站及岸上開閉站。森崴母公司正崴集團董事長郭台強在簽約典禮上指出,隨著碳中和、碳關稅、淨零碳排等議題成為國際共識,能源轉型已經刻不容緩。希望透過雙方的簽約合作,加速完成台灣離岸風場的建置,為台灣下個十年鋪路,共同推進台灣的能源轉型。政府2025年再生能源在2025年裝置容量達成27GW、2026至2035年的第三階段離岸風電還將再釋出15GW商機,看到的是如何更進一步實現「能源自主」,將台灣打造成為亞太離岸風電重要產業中心的目標。森崴能源認為,Vestas在國際上技術領先,是全球性的離岸風機供應大廠,近幾年耕耘台灣市場,更是推動台灣風電產業鏈在地化的重要關鍵。
台電綠能拚進度!今年四項再生能源里程碑完工
建設再生能源為全球能源發展的重要潮流,台電持續力推綠能,今(2021)年創下重大進展。今年3月台南鹽田太陽光電場正式啟用、8月離岸一期風機全數完成初始併聯、10月台澎海纜完工運轉通電、11月彰一開閉所正式啟用。四項再生能源工程里程碑在2021年達陣,台電也有信心展望新的一年,讓「風光」持續推動「再生」,於「能源」持續追求「永續」。台電台南太陽光電場總裝置容量達150MW,年發電量2億度,提供超過5.5萬戶家庭年用電量。讓廢棄鹽灘地再發光 台南鹽田48萬片光電板運轉發電台電利用位於台南的將軍區、七股區共214公頃廢棄鹽灘地,用48萬片光電板打造全台地面最大的台南鹽田太陽光電場,今年3月31日舉辦「億起再生 綠能府城」啟用典禮,總裝置容量達150MW,年發超過2億度綠電,提供超過5萬個家庭全年用電,更具有每年11.4萬噸的減碳效益。台南鹽田太陽光電場一案,不僅保留既有滯洪功能,更是攜手近10家國產設備業者打造出來的「MIT綠能產業鏈」,從太陽光電版、電纜與通訊纜線、支架、基樁,以及協助將電力併入全國電網的變流器及升壓變壓器等設備,全由台灣本土業者製造提供,簡直可說是「光電國家隊」。克服惡劣海象 離岸一期21部風機加入供電行列離岸一期開發地點位於彰化縣芳苑鄉西側海域約8公里處,面積約836公頃,相當於32座大安森林公園,是能源局離岸風場示範案之一,共設置21部風機,今年8月27日完成初始併聯,總裝置容量達109.2 MW,年發約3.6億度綠電,提供近9萬戶家庭一整年用電。去年因疫情影響可施工時間,台電必須於冬季加緊趕工。面對東北季風帶來的嚴峻海象,台電施工團隊仍排除困難,從新加坡緊急引進動態補償式舷梯,克服惡劣海象,今年順利完成海纜埋設、風機吊裝,是全台第二座順利完工的離岸風場,也是彰化外海首例率先併網的指標性工程。台澎海纜包括海纜長度58.8公里,陸纜長度9.1公里,總長67.9公里,可將澎湖過剩綠能輸回台灣本島,是推動綠能發展的重要建設。有電自遠方來 台澎海纜67.9公里纜線完工通電台澎海纜總長67.9公里,歷時十數年規劃興建,今年10月30日正式加入電網運轉,將台灣與澎湖兩端電網連結起來,象徵「台澎電網」成形。澎湖發展風電、光電,未來的綠能效益可透過台澎海纜,與台灣本島共享,澎湖也能透過電纜,與本島電網相互融通,減少使用燃油發電,可以說是兼具能源轉型、穩定供電,與環保等多重效益之重要電力建設。台澎海纜「台灣~澎湖161kV電纜線路工程」自2005年起開始規劃,包括海纜長度58.8公里,陸纜長度9.1公里,共計67.9公里,線路連接澎湖縣湖西鄉尖山發電廠的澎湖變電所,並銜接雲林縣境內既有的161kV北港~四湖線。施工期間雖遭遇各種難題,但在工程團隊的努力以及各級政府及地方人士協助下,終於開創台灣電網發展歷史新頁。彰一開閉所可協助彰化外海北側廊道離岸風電業者,將發出電力併入全國電網,啟用後提供1.5GW併網量,預計2024年可再增加1GW併網容量。離岸風電的陸上基地 彰ㄧ開閉所提前完工台電配合離岸風電加強電力網,於彰濱打造全國首座專供離岸風電併網用的基地-彰一開閉所,協助彰化外海北側廊道離岸風電併入全國電網,於今年11月21日正式啟用。彰一開閉所提供1.5GW併網量,預計2024年可再增加1GW併網容量,後續搭配預計2025年上線的彰工升壓站、永興開閉所,將提供彰化離岸風場6.5GW併網需求。開閉所是離岸風電併網的關鍵樞紐之一,如同家中分電箱,扮演電力「中繼站」角色,協助電源引接及分送用電,離岸風電傳輸上岸後,便透過開關設備將電力併入全國電網。彰一開閉所工程2019年開工,為及早上線,工程期間出動大型機具約1,600車,累積動員人力超過2萬人次,最終於今年6月19日進入試運轉,提早半年達標。2021年台電力推再生能源,完成眾多指標性里程碑,也穩固台電推動綠能發展的信心與決心。未來台電還有更多好消息,也將投入更多心力,從綠能發電設備到電網的建置,積極發展潔淨再生能源,邁向低碳電力,為台灣奠定永續發展的堅實基礎。(台電廣告)
坐地起價我最大2/成本大增40%業者不敢告 就怕吃到「財務歸零膏」
據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統計,目前共400多家系統業者因太陽能模組漲價受害,光是前3大受害系統業者──韋能能源(新加坡商)、開陽能源與寶晶能源的裝置容量就高達180MW(千瓩)至190MW,其中韋能能源約有70MW,開陽能源與寶晶能源加總則超過100MW。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指出,原物料鋼材、鐵漲價4至5成,進而增加系統業者成本。(圖/中鋼提供、開陽能源提供)本刊調查,韋能能源是亞太地區最大的再生能源開發商,日前考量公司制度與公司治理,且認為聯合再生能源事涉重大毀約,已採取法律途徑提告;至於開陽能源、寶晶能源則已寄出存證信函,要求合作的太陽能模組製造廠履約。記者截稿前有系統廠商表示模組商有進行連繫,但雙方目前仍無結果。因不滿模組製造廠胡亂漲價,系統業者要求政府開放模組進口,卻遭模組製造大廠聯合發聲明反對。(圖/翻攝自鉅亨網)太陽能模組製造廠以原料硅片(矽片)漲價為由,3月起漲至今逾4成,大多數小型系統業者為了讓工程趕快進行,只能咬牙接受太陽能模組漲價,「光是這波漲價,模組成本就多花了2,000萬元;我們除了得考量工程進度能否持續推進,也得讓原訂的財務規畫能夠配合獎勵,只好忍痛被『坐地起價』。」寶晶能源也是此次模組製造廠漲價的受災戶,該公司已寄出存證信函,控告模組製造廠違約。圖為寶晶能源升壓站。(圖/黃威彬攝)一家小型系統業者坦言,一旦走上法律途徑,一來擔心拿不到錢,二來訴訟期很長,可說是曠日費時,就怕吃到「財務歸零膏」。一家小型系統業者出示與聯合再生能源人員的對話紀錄,指出聯合再生能源漲價態度強硬,他只好咬牙買單,並附上發票證明模組價格上漲。(圖/讀者提供、王永泰攝)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分析,「系統業者使用的鋼材及鐵材價格,分別上漲了4成及5成,基樁也調高了3成,模組則有約2至4成的升幅,計時工資也大幅增加3成。整體而言,系統業者的成本硬生生增加3至4成,所有業者都高喊活不下去!」
太陽光電發電廠進駐彰化大城 開說明會徵求鄉民意見
彰化縣大城鄉公所26日舉辦太陽光電發電廠說明會,由於這是當地即將推動的重大工程建設,吸引許多關心此案的民眾到場聆聽並發表意見。當地村長建議,回饋金應直接撥交給鄉公所。當地民眾蔡先生則說,大城鄉人口外移嚴重,地方需要一些開發案刺激經濟發展,不願見大城鄉成為死城。外商美歐亞來台投資綠能,代理商海精新能源公司指出,這個太陽光電發電廠計畫是依照政府的綠能政策規劃,開發基地位於彰化縣大城鄉西南側,省道台61線西濱公路以西、濁水溪以北,申請範圍位於平均高潮線及濱海陸地範圍區間內,屬於濱海陸地,並非外界誤解之潮間帶或捕魚海域。海精新能源表示,此案總發電量為99.975MW,並配設有總升壓站及普高壓升壓站,將電能輸送至台電的併聯點,線路採埋地線路型式設置。該案的太陽光電設施(太陽能板、維修走道、加壓設備)實際使用面積約佔總面積62.88%,採用立樁式太陽能模組架設,不會破壞土地的原地形和地貌,同時留設約14.31公頃的用地做為綠地使用。對於這項開發計畫,頂庄村村長許仁寶表示,大城鄉土地貧瘠無法耕種,首要是做好道路維護,並希望回饋金直接撥給鄉公所,非交給縣政府來分配。當地民眾蔡先生說,大城鄉人口外移嚴重,人口結構不是小孩就是老人,如果當地再沒有開發案刺激經濟發展,大城鄉將會成為死城。對於回饋要求,海精新能源回覆,將與相關單位制定合法的執行方案,符合鄉民需求。至於饋線的鋪設路線,絕對會跟台電和各相關用路單位進行審核確認,會在施作時做好交通及環境的管制,也會維護路面平整,減少對當地民眾的影響。另外,有關民眾關心的太陽能板回收問題,美歐亞表示,太陽光電廠設置年限為20年,相關太陽能板拆除回收作業機制已有法令約束,未來如果要進行拆除,將會聯繫環保署廢太陽能板回收處理諮詢單位拆除收集,並通知清除業者到場清運處理。
綠電爭奪戰3/淹水30年沒收成 「不利耕作區」轉型種電老農有收入
小英政府4年前就提出「2025年綠能發電占總電力供應20%」的政策,開啟兆元商機,其中又以太陽能發電一馬當先,台灣22個縣市又以屏東縣的「800MW光電計畫」承包最多的綠電供應量。 根據屏東縣地政處測量,縣內共有1萬3,000多公頃「嚴重地層下陷」,其中東港鎮、林邊鄉、佳冬鄉、枋寮鄉等4鄉鎮,僅3,800多公頃可進行農耕,除「養殖漁業生產區」,其餘大多數農地都面臨嚴重地層下陷及不利耕作的問題。在屏東的300MW太陽能電站完成後,寶晶將成為台灣民營太陽光電業者前三大。(圖/王永泰攝)在這種情況下,寶晶為何還選擇屏東作為發展太陽光電的大本營?寶晶董事長蔡佳晋說:「屏東不少農地,長期有地層下陷與淹水問題,被劃定為『不利耕作區』,農民把這些地拿來『種電』,能得到租金收入,我們有發電收入,政府可實現綠能目標,地方政府則活化了泡在水裡的農地,因此是『4贏』。」近2年多來,蔡佳晋每周都從台北南下屏東與當地農民接觸,深深地感受到農民的痛點。「長期以來,這裡(屏東)每次颱風都上新聞,農民被淹怕了,種電可讓土地休養生息20年,20年後合約期滿,農民若想恢復農耕也可以。」2009年八八水災重創屏東縣農業,為了改善農民困境,時任縣長曹啟鴻引進太陽能發電,讓屏東成為太陽能發電最早的示範基地。(圖/報系資料照)「2009年八八風災時林邊潰堤,時任屏東縣長曹啟鴻引進太陽能廠商,協助農民改善無法農耕的困境,因此林邊可說是太陽能最早的示範基地。」長期在屏東從事太陽能推廣的「城市發展綠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丕暄說。其實,早在八八風災前,林邊鄉即因地層下陷不利耕作,很多農地30多年來都沒有收成。城市發展綠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丕暄,長期在屏東積極推廣太陽能,讓農民有新的生機。(圖/楊丕暄提供)根據計畫,寶晶明年將會併聯150MW到200MW,目前四鄉鎮地已經收了180多公頃,每個月增加5至10公頃,很快年底可以達到250MW目標,目前位在林邊的升壓站也已經完工(將電力輸入進入台電電網設施,如高速公路匣道)。
綠電爭奪戰4/種電租金1分地年收4萬 農民不下田賺比較多
「2009年八八風災時林邊潰堤,時任屏東縣長曹啟鴻引進太陽能廠商,協助農民改善無法農耕的困境,因此林邊可說是太陽能最早的示範基地。」長期在屏東從事太陽能推廣的「城市發展綠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丕暄說。其實,早在八八風災前,林邊鄉即因地層下陷不利耕作,很多農地30多年來都沒有收成。 86歲的林邊鄉民黃金龍,自8歲開始跟著父親下田,家裡擁有一塊2分4厘(約700坪)的農地,八八風災後在政府協助下,投入種電行列,「因為投入的時間最早,租金較高,每月可以拿到約2萬元,我和老婆各拿1萬元,加上7,000多元的老人年金,生活夠用了。相較之下,以前種水稻,不值什麼錢,收割時還要請人,划不來。」林邊地區由於地層嚴重下陷,只要下大雨,就會造成民房和農地淹水。(圖/報系資料照)70歲的蔡姓農民原本種植水稻及蓮霧,八八風災淹死蓮霧後,挪出1分8厘(約528坪)農地加入種電行列,每月可拿到約1萬5,000元的租金,後來種電面積陸續增加到7分(約2,000坪)土地左右,「人老了,無法耕作,年輕一代有自己的工作,田地閒置很可惜。有傳言說種電會破壞土地、造成污染,其實種電很單純,環保應該沒問題。」鄭姓農民看到鄰居與朋友因種電得到穩定收入,決定把2分多的地拿來種電。(圖/黃威彬攝)一旁的66歲鄭姓農民則透露,他共有5分多(約1,500百坪)農地,其中一塊2分多(600多坪)的地,因地層下陷淹水,自1983年開始就沒有收成了,「我一開始沒有加入種電行列,直到2年多前,寶晶選在林邊開發,我也觀察到鄰居和朋友因種電而家境轉好,就決定種電,種電之後反而有收入;若太陽能發展起來,子孫可到太陽光電廠當巡守及維護人員,工作就有著落了。」蔡姓老農說:「一分地租給人家種蓮霧,一年收租收不到1萬元。相較之下現在種電有較多又穩定的收入,而且還不用下田,在家就可以收錢。」86歲的黃金龍是第一批加入種電的屏東農民,他認為不用耕作還有錢領,是種電與種稻最大的差別。(圖/黃威彬攝)蔡佳晋引用國際發展的趨勢分析:「解決農地長期只靠補助的政策、農村的繁榮不只要靠農業,全世界耕地的下降不只有台灣,但是因農耕技術成長而產值增加,所以不一定要靠這麼多地。」
綠電爭奪戰5/金融高手改種電 蔡佳晋失眠自嘲比金融海嘯還難
本刊調查,10多年前就投入種電的農民,租金收入較高,隨著愈來愈多農民投入,租金收入陸續遞減,目前加入種電的農民,每年每分地(約293坪)僅可獲得4萬元的租金。 如今已在屏東縣承租100公頃農地用以種電的蔡佳晋表示:「100公頃大概有300塊土地,每塊地約3分大(約880坪),共有3、4個人持分,算起來目前種電的農民約900人,都能得到租金收入。」寶佳機構副董事長林家宏在蔡佳晋引薦下,跨足太陽光電產業,並期許做出經濟規模。(圖/寶佳機提供)蔡佳晋曾任「國際票券」總經理,2年多前在「寶佳機構」副董事長林家宏邀請下,加入寶佳機構處理投資事務。在他的建議下,寶佳機構等股東合資12.4億元(目標40億元)成立寶晶,團隊總經理許桂章出身電池模組產業,處長陳宏基擁有台電四十年的輸配電經驗,協理賴泓賓則曾參與核四、北高捷運土木工程。「這是我做過最艱難的事業!例如整地時發現鱷魚、農民希望我們幫忙加高堤防、淹水時里長要求幫忙抽水等等,只要我們能力許可,都盡量幫忙解決。」蔡佳晋談起承租農地種電,坦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太雜,經歷無數次金融危機從未失眠的他,投入太陽能發電後,曾一度失眠5、6晚。寶晶斥資三億元興建的林邊升壓站,原理如同高速公路的匝道,可將太陽能發電站的電力輸入台電的電力網。(圖/黃威彬攝)「先前有一塊30公頃的農地,八八風災後變成長年淹水無法耕作的大池塘,其中有7、8公頃是寶晶開發的。我們請教在德國、日本有超過2GW開發經驗的德國廠商怎麼做,他們看完後說『I have no idea.』(我不知道)。這讓我備受困擾,到底要不要投入這個案子?」城市發展綠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丕暄,長期在屏東積極推廣太陽能,讓農民有新的生機。(圖/楊丕暄提供)眼看競爭對手緊追在後,蔡佳晋腦中浮現一個念頭:「這個案子若不做,也不知道有什麼案子可以做。」索性硬著頭皮簽約,靠著團隊合作,關關難過關關過,開發水面型太陽光電設施,解決水池問題,種電面積從7、8公頃擴增為20多公頃。因應近2年的業務推展與編制擴大,寶晶計畫年底將遷至更大的辦公空間。圖為蔡佳晉帶領團隊開會畫面。(圖/王永泰攝)林邊鄉一片廣達30公頃的農地,因地層下陷長期淹水,寶晶將運用水面型太陽光電設施予以活化。(圖/黃威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