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貿易
」 蔡英文 經濟 CPTPP再提菲國綠電輸台「每度高於4元就不買」 郭智輝:很多專家計算過
經濟部長郭智輝近日提出赴菲種電的想法,引發外界討論,10月31日他上廣播節目時表示,菲律賓適合發展地熱、光電、風電等綠能,只要達到規模經濟,透過海纜將綠電送回台灣,每度電價將低於4元,相當於台灣目前的發電成本。對於數字來源,郭智輝今(1)日再度回應,「這個數字是很多專家、學者算的。」郭智輝表示,「如果我是買電的話,高於4元就不會買,這個也是人家計算過的,這個不是我的先見之明,歐洲各地都已經有計算過,而且實踐過。」記者進一步追問,若是超過4元的話,菲律賓運電計劃就會取消嗎?郭智輝表示,「這個命題,你們的假設都太廣泛,我們大概就是在討論,很多的事情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基本的假設,這個基本假設如果能夠達到,我們就進行,不能夠達到,我們就想其他的方法。」對於中火原本說蓋一拆一,但現在拍板留2部,是缺電還是承諾跳票,郭智輝指出,「應該不是跳票,是蓋了以後量夠了就把它拆掉,有的是先拆後建,有的是邊拆邊建,我想這個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問題是要如何把碳降下來,我們換了這個天然氣以後,整個的碳會降很多。」日前在印太戰略智庫論壇上,郭智輝提出在菲律賓設置電廠的構想,計劃透過海底電纜將綠色電力輸送回台灣。他10月31日接受寶島聯播網「寶島全世界」廣播節目主持人鄭弘儀專訪,暢談菲律賓綠電輸台想法。郭智輝指出,菲律賓地大且與台灣接近,特別是在菲美日簽署「呂宋經濟走廊」後,該國在綠能及基礎建設方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機會。他認為,台灣作為民主同盟,有潛力參與此項計畫。他還提到,國際間已有類似的成功案例,如新加坡從澳洲、英國與摩洛哥之間的電力交易,顯示此議題具討論空間。郭智輝強調,確保安全和有效率地購買菲國綠電是關鍵。他認為,若以光電和陸域風電為主,每度電成本不會超過4元,與台灣本地發電成本相當。在運輸方面,郭智輝表示,除了直接輸電,還可以考慮用最新技術的「貨櫃儲電箱」進行海運。他強調,原則是讓大家「用電沒煩惱、用便宜的電」,而且是綠電。此外,他建議在菲律賓設立特區,吸引台灣廠商進駐,以提供更優越的租稅條件,並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郭智輝強調,透過這些策略,台灣可以在綠電供應上獲得更大競爭力,同時舒緩目前未納入區域貿易協定的困境。
銷日香蕉創7年新低 政府應有政策協助
我國過去曾是日本香蕉市場中市占率最大的國家,但因為關稅相較菲律賓等主要競爭國弱勢、近年因日幣貶值致消費不振等,2024年1月至9月外銷至日本的香蕉只有1278噸、創下近7年來同期新低。有業者分析,除了日幣貶值、關稅外,我國近年因為人口老化、氣候異常等原因導致產量下滑、產期難調節也是原因之一,呼籲農業部應有具體政策協助。我國香蕉外銷有9成5以上集中於日本,因此日本市場變動對我國香蕉外銷影響甚鉅,台灣省青果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余致榮表示,台灣內銷市場為淺碟市場,農產品容易暴起暴跌,要透過外銷調節,近年卻因日幣貶值、關稅等原因讓台蕉在日本市占率逐年下滑,更因天災等讓香蕉產量不穩,如果消失在日本市場後要再重新建立難度極高,呼籲應與日方盡速談判關稅外也應提出具體政策協助。針對關稅部分,農糧署果樹及花卉產業組組長蘇登照說,在以往的台日經貿會議中會向日方提出鳳梨、香蕉及毛豆等關稅議題,但日方仍有考量,長期會朝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等區域貿易協定增加我國農產品外銷競爭力。農糧署署長姚士源指出,由於接連有颱風影響產量,導致外銷減少,將從提高防災韌性做起,也會加強外銷獎勵。雖然我國香蕉近年國內價格普遍不錯,種植面積卻逐年下滑,從2020年的1萬6416公頃、下滑至2023年的1萬4866公頃,蘇登照分析,減少主要為南投一帶的山區產地,推測受到人力老化、乾旱等導致農民不願種植或改種較不需人力的作物,高雄、屏東一帶則是維持甚至略增。而為開拓新興市場,農委會曾要求台農發公司把香蕉推廣至中東,未料僅2017、2018及2020年外銷合計僅達49公噸,遠遠落後當時設定的目標,至今也沒有再出口。此外,為讓日本學童認識台灣水果,台灣從2019年與笠間市及鄰近城市合作,提供台灣水果作為日本學童營養午餐水果,盼培養日本年輕世代認識台灣優質水果,穩固台灣水果外銷日本市場商機。
台版陸車大戰1/「中國車銷台」經濟部祭出自製率滅火 專業人士:真的是保護國產車?
7月30日,經濟部無預警宣布「國產車自製率」全新政策,隔天立馬上路,消息一出,不僅為車界投入一顆震撼彈,消費者哀嚎「買不到便宜車」,更打碎許多車廠透過中國車賺錢的美夢。多家車廠及零組件業者告訴CTWANT記者,國產車年銷25萬輛要養8家車廠已經很辛苦,政府想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又要提高自製率,「真的是保護國產車?還是將車市推向進口車?」一家已走出國際、受影響較小的零組件業者二代老闆語重心長地表示,「政府既要保護國產車,提高自製率,又想積極加入CPTPP等自由關稅協定,根本是不符合實際的做法。」根據財政部關務署統計,我國對CPTPP會員國出口比重占整體出口額的21.6%,同期自CPTPP會員國進口占我國總進口額比重達29.1%,加入CPTPP將成台灣在現今區域貿易架構中的重要機會。台灣在2021年申請加入CPTPP會員,若未來成為會員,必須調降進口車關稅,而目前卻又將「國產車自製率」提高,也是對國產車的變相調漲。因此針對這項規定,有不少消費者質疑「以後都買不到CP值高的車了嗎?」、「會不會未來進口車會取代國產車?」有業內人士認同表示,「自製率提升之後,未來車輛開發成本恐越來越高,售價跟進口車相差不遠,也會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據了解,7月30日中午,經濟部旗下產業發展署(簡稱產發署)署長楊志清出面,邀請國內包含和泰(2207)、中華車(2204)、裕隆(2201)、鴻華先進(2258)、福特六和、三陽工業(2206)、台塑(1301)、台灣本田等8大國產車廠,隔天拍板宣布,「國產車將逐年提高自製比例最低要求,自2026年後須達35%。8月1日正式實施,並且溯及既往。」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署長楊志清在7月30日邀集國內8大國產車廠,宣布實施「國產車自製率」。(圖/報系資料照)新制做法針對包括「陸資與國際品牌合資者」、「陸資併購之國際品牌者」、「國際品牌在中國大陸廠生產者」及「中國大陸品牌者」4類型,也就是車市黑馬MG、剛通過環境部審核噪音的大通Maxus、不斷傳出年底將登台的奇瑞和吉利汽車都中槍。車廠須配合提出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承諾且須逐年提高,上市第一年15%、上市第二年25%、上市第三年35%;對於新制上路前已販售的車款,則要求首年20%,到2026年8月須達35%自製比例,且溯及既往。經濟部會有此一政策,主因起於裕隆旗下中華汽車於2022年引進中國上海汽車(上汽)集團下的MG品牌休旅車款HS國產化。據了解,MG首年國內供應零件的比率不到10%、其餘多從中國進口,在競爭激烈的國產休旅車市場,以配備豐富及比同級國產車低約10萬元以上的價格優勢,在1年半內迅速累積破萬名車主,重新改寫車市版圖,也令其他國產車廠灰頭土臉。緊接著MG Taiwan再引進小休旅ZS,以及備受矚目的百萬元內純電動車MG4。因為MG的成功,中華汽車去年獲利大增,稅後純益56.52億元,創下近20年最賺紀錄,EPS達10.36元,首度賺進1股本;而今年上半年營收為238.85億元,營業利益達15.8億元、稅前淨利30.19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的淨利為24.57億元,EPS為4.5元。中華車引進MG後銷售表現相當優異,更使中華車去年獲利大增,創近20年最賺紀錄。(圖/MG Taiwan提供)從帳面上來看,中華車引進MG,的確為企業打了一劑強心針,但再往深層挖掘,是「為什麼這間50多年的老車廠,不得不與大陸車廠接觸?」一位在國產車商待了近40年的退休高管說:「除了納智捷外,台灣國產車的新車款都需仰賴合作的母廠提供,所以當母廠不再有符合台灣市場的新車款推出,國產車廠就會面臨『無車可國產』的窘境。」這個現象在Mitsubishi與中華車、Nissan與裕隆車、Honda與台灣本田的合作關係中間都存在著。車廠為了求生存,只好在模糊的法規中找生路,據傳裕隆也與上汽集團的大通Maxus談好合作。此外,福特六和、台灣本田等廠也都聽說正在洽談要引進母廠在大陸獨家開發的休旅車款,不過針對這部分,車廠並未回應;而吉利、奇瑞、比亞迪等大陸車廠,更是對進軍台灣蠢蠢欲動。這接二連三的消息自然會刺激到其他國產及進口車商,甚至影響到國內零組件生產業者。為此,民進黨立委王世堅領銜開炮,3月7日在財政委員會高分貝質詢,怒指國產汽車裕隆把大陸電動車的零件引進台灣組裝成「偽國產車」,可能成為「21世紀科技版的木馬屠城記」。7月底,政府從善如流,火速做出國產車自製率「這個幾乎沒有緩衝期的政策,十分罕見。」知情的業者告訴CTWANT記者。民進黨立委王世堅針對「偽國產車」事件,在財政委員會上率先開炮。(圖/黃耀徵攝)由於該新政策沒有緩衝期,經濟部現正研擬配套措施。「政府真的應該很認真的考慮,台灣需不需要這麼多國產車廠?」一名老牌零組件廠二代負責人直言,台灣每年新車銷售量約在45萬輛左右,其中國產車最多約25萬輛,這樣的比例要養活8家國產車廠,實在很辛苦。「以澳洲來說,每年有百萬輛的新車市場,但還是在2023年10月結束最後一家國產車工廠Holden。」不只一家國產車廠及零組件業者對本刊表示,「這些配套措施通常是治標不治本,我們看不到長遠的未來。」
外資機構看台灣大選 已定位為今年亞太區最重量級
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進入選前最後一周,台灣民眾心目中的合適對象漸趨明確,跨國機構從外部觀察台灣大選,由於三黨候選人各有優勢,更認為關乎地緣政治、中美關係,已定位為今年亞太區最重要的選舉。外資機構很重視三位總統候選人的經濟政見,發現三黨在社會和勞工問題上看起來非常相似,但工業和能源政策存在分歧,而與中國大陸的經濟關係與往來立場,則是最大的差別。外資分析師認為,台灣已錯過了許多區域貿易/經濟協定的參與機會,如RCEP、CPTTP,甚至美國主導的IPEF,要再進一步找出多元管道,並不容易。非常巧合地,今年許多國家舉行大選,總計約占全球人口和GDP(國內生產總值)40%以上的國家,包括11月的美國總統選舉。國際法人投資圈目前顯得有些焦慮,擔心今年的選舉結果,可能出現「被低估的風險」之一。其實,外資並不像外傳的「政治不沾鍋」,反而是更頻繁地評估政治對投資標的的風險。總部在新加坡的finews.asia金融專業網媒認為,這次選舉的關鍵問題是臺灣和中國之間的兩岸關係,臺灣是一個各界已知的自治國家,中國大陸堅持對台擁有主權。法國外貿銀行則從經濟角度,分析台灣選舉的重要性,考慮到2023年經濟成長被出口和企業投資拖累,成長率不如預估,民間消費成長速度卻快過於2022年,選民實際上比較重視這一點。台海關係近兩年來列名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的名單,跨國企業近距離觀察,也頻頻收到國際客戶的詢問,有外商透露,每次客戶會議的討論議題都有「這一題」,而且討論方向包含地緣政治風險是否會對資產價格造成持久衝擊,「或者只是引發短暫的波動?」,兩者的討論結論左右了最後的投資決策。Natixis CIB Research部門指出,部份投資法人擔心地緣政治風險會導致資本外流,就外人直接投資(FDI)來看,2023年的流入量似乎未受到選舉的影響,市場沒有出現轉向風險規避。該團隊以科技產業領先的台灣和韓國進行比較,由於韓國一度祭出賣空禁令以減緩股市下跌壓力,台灣則有地緣政治風險,兩者在FDI流量上差異不多,假設不存在嚴重衝突的尾部風險,選舉後局勢應該會平靜下來。外資匯入台灣和韓國股市的變動與比較。(資料來源/法國外貿銀提供)
2024史上最大選舉年!主計總處上修GDP至3.35% 學者警示「太樂觀」
2024年是史上最大的選舉年,進行選舉地區占全球金融市值8成,GDP以及世界人口的6成與4成,結果將牽動投資人信心;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台灣選舉結果攸關兩岸情勢發展,而中國大陸陸續取消ECFA關稅優惠將衝擊我國出口,國外經濟復甦也不如預期;加上紅海危機推升油價上漲,若通膨再升溫、全球降息循環添變數,殷乃平警示,主計總處日前上修明年經濟成長率至3.35%太樂觀,2024年恐怕是跌跌撞撞的一年。殷乃平分析,兩岸經貿關係正在改變,大陸官方發現,ECFA早收清單的關稅減讓,在對台政策上沒有得到應有的效果,政策全面評估後,從過去的讓利態度,轉為採正常貿易要求,若民進黨繼續執政,關稅減免可能全面取消;但若是藍、白取得選舉勝利,關稅減免可能繼續談判,作為政治面的籌碼還有轉圜餘地。我國想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頻頻受阻,殷乃平表示,我國出口到東協、中國大陸(含香港)比例達65%,ECFA關稅減免陸續取消,RCEP出口東協在關稅壓力下,廠商面臨二度遷移的重大抉擇,即遷移到東南亞減輕關稅壓力,但這對我國出口不利,經濟面將受到衝擊。不過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認為,大陸不會全面中止ECFA,大陸一下取消農產品、石化產品關稅優惠,現在又恢復石斑魚進口,是讓我國政府疲於奔命的最佳工具,ECFA占輸出中國大陸總額從過去30%降至15%,顯現心理層面的壓力,大於對實質經濟影響力。明年總統大選最受全球矚目的莫過於美國大選,殷乃平認為,民主黨現任總統拜登太會花錢,若連任美國債務可能持續擴大,如由有意角逐共和黨提名的前總統川普當選,美國優先的政策前提,拜登談的區域貿易協議可能全部推翻,選舉結果牽動全球經濟樣貌的發展。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建議,投資人應及早著手選舉不確定性,透過對沖基金、貴金屬和私募資產等多元投資組合以做好準備。
未享優惠關稅 台灣農產品銷日總值創2009年以來新低
台灣農產品出口日本政府近年來積極開發日本市場,但據農業部統計,今年1至11月台灣外銷到日本農產品金額約6.7億美元,年減逾1億美元,大降15.2%,創下2009年金融海嘯後同期最低。學者分析指出,雖受日幣貶值影響,但也可能與日本參與的區域貿易協定或自由貿易協定陸續生效有關,台灣農產品在日本未享優惠關稅,以致農產品競爭力不如他國,這是一大警訊。農業部統計,今年前11月相較去年同期,我冷凍鮪魚出口至日本金額下滑16.6%、冷凍毛豆年減13.08%、生鮮鳳梨減少17.95%,活鰻魚更下滑達41.93%,導致我國農產品對日逆差成長至2.4億美元。農業部國際事務司副司長洪曉君說明,我國鮪魚外銷至日本主要為黃鰭鮪及大目鮪魚,受新冠疫情、日本需求疲弱,近年我國捕撈量呈現下滑;毛豆也是因疫情期間,多數日本人採取居家飲食,影響需求外,今年受到氣候干擾也影響收成;鳳梨則可能因先前外銷品質不佳,近期力推加工品項等影響;至於鰻魚,應是我國生產成本較高所致。「大多出口至日本品項都受到匯率及關稅影響。」洪曉君說,農業部將協助業者開拓其他市場,透過市場調查,開發適合當地的飲食方式,並辦理行銷活動。至於外銷補助是否會再擴大,仍在通盤考量,將視貿易情況、國內供需調整外銷方針。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表示,出口衰退是警訊,可能代表我國農產品在日本市場競爭力有待加強,競爭力可分為價格及非價格,我國在價格競爭上較無優勢,因此要透過如品質、品牌等非價格競爭,就要透過冷鏈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台大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徐世勳說,除了受到匯率貶值影響需求外,其實更要關注是否有受到日本與多國簽署貿易協定生效,例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C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其他國家農產品享有關稅調降優惠,台灣則無,他憂心台灣農產品可能會被取代,甚至農民轉赴關稅較低等地種植,而有農業外移的現象。
質疑蕭美琴曾不認同中華民國 侯康配強調國家定位須清楚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副總統趙少康今日受訪時表示,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蕭美琴過去曾說不再認同自己是中華民國,而侯友宜與趙少康的「侯康配」國家定位很清楚,「國家名字就叫中華民國,現在參選的是中華民國的總統、副總統,一切就必須遵守中華民國憲法的規定,這也是全民的共識」。兩岸政策及外交路線議題近來成為藍綠攻訪重點,侯友宜受訪時強調,七年來已經有九個國家與中華民國斷交,現在只剩十三個邦交國,蔡政府與對岸「不溝通、不對話、不交流」,導致戰機飛來飛去,人民都懼怕戰爭可能一觸即發,例如媒體調查的十大民怨,與「戰爭和平」相關的議題,幾乎都是前三名,顯示了蔡英文政府,不管是外交、還是兩岸路線都走不通。侯友宜說明,蔡政府這項錯誤,連帶對經濟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例如中華民國想加入RCEP、CPTPP,甚至印太經濟架構等區域經濟,都受到阻礙,這就是因為蔡政府對國際情勢的掌握不夠精準,無法讓世界其它國家安心、認同。侯友宜強調,「侯康配」路線很清楚,就是「親美和中」,當選後,一定會提升國際對台灣的認同,並且降低兩岸之間的衝突風險。趙少康指出,民進黨的政策是「親美仇中」,國民黨則是「親美和中」,他要請選民想想,哪個比較能為台灣帶來和平?他指出,蔡英文不論在兩岸政策、大陸政策,還是外交政策,只能用「徹底失敗」加以形容,兩岸面臨兵凶戰危,兩岸政策會是成功的嗎?七年斷了九個邦交國,外交是成功的嗎?更何況,加入國際區域貿易組織,更是一個都沒有!媒體追問近期爆出情治單位遭駭,監聽資料外洩,侯友宜則表示,該消息已經造成大家惶恐不安,如果監聽確有其事而且還是非法的,更是對人權的侵害。目前正值選舉期間,呼籲檢調單位應該盡快把事情釐清,不要繼續讓這樣的訊息以訛傳訛,民進黨作為執政黨,更有責任把事情查清楚,還給人民一個沒有恐懼的環境。
與百位上市櫃公司代表談經濟 侯友宜強調:台海穩定企業繁榮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昨(15)日受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邀請,至「東方領袖講座」,以「2024經濟再出發的國家備忘錄」為題,與百位上市櫃公司代表分享其對台灣經濟之願景藍圖;侯友宜表示,台海安定、台灣安全,企業就會大賺錢,2024台灣經濟再出發,讓中華民國創造不一樣全球佈局的經濟產業。「只要台海穩定,企業就有機會更繁榮,否則將會面臨很大的挑戰,讓原本的優勢被取代。」侯友宜表示,兩岸之間必須在平等、尊嚴、對等的方式下進行務實的交流,以此重啟互信機制,降低彼此之間的衝突,建構密切的往來。他說,不能一直強調「台灣有事,大家都有事」,一定要自立自強,在國防軍備能力上強化,並結合科技提升,與民主制度聯盟的國家共同合作。侯友宜也指出,這些年政府並沒有提供企業一個良善的經營環境,時常面臨缺工、缺料,以及與產業息息相關的能源供應問題;國際潮流是環境永續及淨零碳排,減煤減碳不僅攸關人民健康,更涉及經濟產業的競爭。他強調,自己非常務實提出規劃,以再生能源及核電,相互配合,在2030年燃煤發電減少到14%、燃氣降到一半以下,慢慢達到2040無煤台灣、2050淨零台灣的目標。侯友宜也說,核能基載電力最穩定,且電價最便宜,這是一定要走的選項,如此才有國際競爭力,也符合世界潮流。他認為,核一核二核三,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可考慮延役;至於核四,只要經過能源專家的評估,符合國際標準,就可以重啟。侯友宜提到,要推動工業區立體化,提供企業足夠的廠房用地;透過提升技職教育、產學合作、調整移民政策,增補更多人才,解決缺工問題;積極加入CPTPP跟RCEP等區域貿易組織,突破美中貿易衝突下的逆全球化困境。他也指出,要在找到更多的「護國神山」,除既有的資通訊、電機電子、半導體、AI等優勢產業,也要搭上未來趨勢,扶植永續減碳、新能源開發、生技醫療等新興產業。侯友宜強調,理解企業的困難,適時提供資源,讓其能夠在這塊土地永續發展,這是政府該盡的責任,「安居樂業」講很簡單,做卻很困難,要先把安做好,才會有居、樂、及產業經濟的發展。他再次強調,只要做到台海安定,台灣安全,就可以立足世界、顧及全球,2024台灣經濟就能再出發,創造不一樣的全球佈局的經濟產業。
台美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立法院會通過 王美花:有助加入CPTPP
美國聯邦參議院19日晚間以「一致同意」方式通過「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案」,首批協定不只降低投資、貿易及行政成本,也為台灣加入後續更高規格的區域貿易協定打下基礎。對此,立法院臨時院會今(26日)也正式通過首批協定審查。「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1日於美國在台協會(AIT)華府總部由我駐美代表蕭美琴與AIT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代表雙方簽署,是自1979年以來台美間最具規模及最全面的貿易談判,內容包含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中小企業等5大議題。後續還有農業、標準、數位貿易、勞動、環境、國營事業、非市場政策與作法等7大議題。行政院7月5日將上述查照案函送立院後,立院臨時會改交經濟、內政、外交及國防、財政、司法及法制、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6委員會24日聯席審查,會議主席、民進黨立委賴瑞隆裁示全案無異議通過,並通過8項附帶決議。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也表示,美台在數位科技領域,已存在高速運算、AI應用之間更深度的合作,現在建立合作體制、更深化,透過體制性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根本上是體質規範,更加方便性、明確化,會有很長遠、正面的影響,對於加入CPTPP也會有幫助。不過民眾黨立委邱臣遠日前也質疑,目前美台倡議的主題都是由美國提出,類似國際間定型化契約,因此如何納入更符合台灣需求的條款,將會是政府必須面對的挑戰。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已多次宣示不會重返CPTPP,而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也是在「排除市場自由化」的前提下進行談判的,亦即台灣無法與美國原有FTA盟國,例如南韓公平競爭。因此,政府仍不能忽視「市場自由化已不再是美國貿易政策選項」的趨勢。
台美貿易首批協定簽署 下階段鎖定「這3項議題」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於1日在華府美國在台協會(AIT)總部由我駐美代表蕭美琴大使與AIT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代表雙方簽署,行政院鄧振中政務委員、美國副貿易代表Sarah Bianchi大使及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在場見證。鄧振中在簽署後表示,本日台美所簽署之貿易協定,係自1979年以來台美間最具規模、最全面性的貿易談判,所達成的階段性成果,不僅標幟著台美經貿關係歷史性的里程碑,也為台灣和主要貿易國洽簽貿易協定,邁出了關鍵一步。鄧振中指出,感謝美國國會議員對深化台美經貿關係的全力支持,及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大使領導下美方談判團隊的努力,亦感謝美國政府各部門在談判過程中展現彈性,希望未來雙方團隊能繼續努力,儘速展開後續各項議題的談判,以持續擴大、深化台美經貿合作領域及互惠關係。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表示,本日簽署的首批協定包括關務行政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中小企業等5項議題,加上後續即將展開談判的7項議題包括勞動、環境、農業、數位貿易、標準、國營事業、非市場政策與做法,不僅涵蓋了當前全球關心的新興經貿議題,也納入如CPTPP等高標準貿易協定的相關內容。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指出,這些議題的陸續完成談判,將有助於促進市場公平競爭、資訊透明化、降低企業交易成本,並為中小企業帶來更多發展機會及實質利益。更重要的是,這項協定為台美經貿往來打下完備堅實的法律基礎,未來台美雙方可基於合作共識及共同利益,逐步擴充協定的內涵,並有很大機會可以發展為更廣泛的自由貿易協定。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進一步表示,首批協定將增強台灣產業尤其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經貿投資活動的能力,凸顯台灣接軌國際,且具能力執行高標準的貿易承諾,從而也一定能增加我國參加CPTPP等區域貿易協定及和其他國家洽簽經貿協定之機會。鄧振中也向《中央社》透露,後續即將展開談判的7項議題,目前可能會選擇其中3項議題優先處理,較有可能是環保、勞工與農業議題,不過仍要再跟美方確認,這只是初步規劃。
經貿大突破!台美簽署「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1日於在華盛頓的美國在台協會(AIT)總部簽署,完成台美經貿大突破。駐美代表蕭美琴大使與AIT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在兩國政府高層見證下,簽署協定。鄧振中表示,這是1979年以來台美最具規模、最全面性貿易談判,其階段性成果是台美經貿歷史里程碑,也為台灣和主要貿易國洽簽貿易協定,邁出關鍵一步。未來台美可基於合作共識及共同利益,逐步擴充協定內涵,並有很大機會發展更廣泛自由貿易協定,且首批協定將增強台灣產業,尤其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經貿投資的能力,未來更有助於我國參加CPTPP等區域貿易協定,與和其他國家洽簽經貿協定的機會。
APEC峰會今登場!聚焦綠色經濟、通膨危機 學者:半導體「政治味濃」非主要議題
第29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將於11月18日至19日在泰國曼谷登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以總統特使身份率團前往,第6度代表台灣出席會議,談話內容預料將提及半導體。然而,此次峰會共有21個經濟體成員與會,其中最受關注的則是美國、大陸及俄羅斯,而烏俄戰爭衝擊能源、食品價格及通膨議題,將是本屆APEC焦點之一。除了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參與外,美國派出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代表出席,而俄羅斯則由副總理別洛烏索夫(Andrey Belousov)代替普丁出席,由於印尼G20峰會日前恰好落幕,非APEC成員國也順道參與,像是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等皆會到場。哈佛甘迺迪學院學者余文琦昨(17日)於《FOCUS國際話題》受訪時認為,本屆APEC峰會料將不會談及半導體相關議題,「半導體供應不太可能成為討論主題,因為此話題非常政治性,APEC大部分的經濟體都不願意在美國總統拜登不在、中國大陸主席習近平出席的情況下去進行討論。」余文琦進一步說明,APEC峰會主辦國通常能決定大會討論議題,此次主辦方泰國則以綠色經濟(BCG Economy)為核心主軸,若要談論晶片相關議題,恐怕要等到明年,「儘管此次拜登未出席,但美國已經自願主辦明年APEC,因此明年大會上,可能會看到比較多美國關注的議題,包括半導體產業鏈等。」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是亞太地區重要經濟合作平台,包含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部長級會議、高官會議、委員會和工作組、秘書處等工作機制,其中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是APEC最高級別會議,目標致力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穩定、促進區域貿易投資合作發展、持續推進經濟增長和繁榮。
蔡政府申請加入CPTPP 鄭麗文:福島核食會不會進口?
蔡英文政府近日正式向紐西蘭提出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但正值CPTPP輪值主席為日本,有綠委直言一定會面對「核食談判」;對此,國民黨立委鄭麗文也表示,樂見蔡政府「終於」正式向紐西蘭申請,但蔡政府不只遞件申請加入,也勢必要一併處理福島食品議題,在短時間內提出解方,核食換不換得到CPTPP說清楚。鄭麗文指出,今年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上路後台灣又變邊緣人,蔡政府不願參與以中國為首的RCEP,就必須想辦法正式參與CPTPP。她表示,若無法達到這個號稱最嚴格的自由貿易門檻,那台灣在亞太地區不但是國際外交的孤兒,甚至將淪為區域經貿整合的外人。鄭麗文質疑,在艱困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下,台灣要加入區域貿易協定的困難度高,蔡政府要如何因應?除積極檢討相關法規和開放措施,盡力爭取加入的可能外,我們也要問蔡政府,為什麼執政了6年拖到現在才正式提出申請?她說,民進黨也知道加入CPTPP對台灣而言很重要,英國於今年2月表態要申請加入CPTPP,並在6月時就已獲准展開加入,國貿大臣特拉斯也說英國能在明年底前結束談判;中國大陸也在上禮拜正式申請加入,一旦中國正式加入CPTPP,台灣會不會就沒有空間,會不會又再一次被邊緣化?「台灣四面環海,強烈仰賴國際貿易,當年加入WTO時已對傳統農業造成極大的衝擊。」鄭麗文憂心,擴大國際市場的同時,蔡政府有無回過頭來評估國內以內需為主的產業,是否會因為貿易自由化帶來衝擊?對於這些產業,蔡政府有做配套嗎?她表示,面對加入CPTPP等貿易自由化之影響與契機,蔡政府、農委會針對會受衝擊的農漁業、工業及服務業,如何因應與輔導?相關的進口食品要如何開放和鬆綁?針對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準備了嗎?此外,鄭麗文也提出質疑,福島核食會不會進口說清楚,民進黨在宣布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制品時,曾放口風說用「萊豬」進口有利於換取所謂的美台雙邊貿易協定,結果大家也看到,萊豬進口了,但是美國與台灣的所謂貿易協定,至今卻不見蹤影。她懷疑,如果在加入CPTPP問題上台灣也是如此,先進口了福島食品,結果最後落得兩頭空,民眾利益受損,蔡政府要如何向台灣民眾交代?
台申請加入CPTPP 蔡英文「有充足的信心」:此刻是水到渠成的時候
蔡英文總統今在臉書指出,「昨天,我們已經向紐西蘭遞件,正式申請加入CPTPP。 這是台灣對外經貿戰略的重要目標」;總統表示,「遞件,就代表我們有充足的信心,要跨出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此時此刻申請加入CPTPP,就是「水到渠成」的時候。總統表示,簡單來說,無論是經濟面、社會面、法制面,我們都已經做好準備!總統說,想請大家花三分鐘的時間,一起認識關係到台灣未來經貿空間的CPTPP;CPTPP全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是一個高標準、全面性的區域貿易協定,成員多為較先進的經濟體,GDP合計占全球13%。為加入CPTPP做了什麼準備?總統說,在經濟面,2016年起,政府陸續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新南向政策、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調整了台灣的產業經濟體質。因應全球供應鏈轉型,也引導台商升級轉型、回台投資。在社會面,2018年起,政府和各大產業公會、農業、勞工團體,針對加入CPTPP議題交換意見,並且在2019年做出影響評估。而在法制面,依據CPTPP的協議內容,政府已經陸續完成9項法律修訂,後續還有少數修法會持續推動。同時也依照加入程序,和各會員國進行磋商,表達台灣參與的意願。為什麼台灣需要加入CPTPP?總統表示,2020年CPTPP的11國占台灣貿易總額四分之一,雙邊投資額15.7%。其中,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更是台灣的前十大貿易夥伴。未來隨著成員國可能增加,貿易總額和雙邊投資比重也會提高,因此,加入CPTPP,絕對有利於台灣的全球經貿布局。總統說,CPTPP是高品質的自由貿易協定,成員多為先進經濟體,會探討包括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控制事業、勞工、環境、法規調和、透明化和反貪腐等許多超過WTO規範 的議題。加入CPTPP,可以加速台灣跟國際接軌,布局先進經濟體。為什麼CPTPP應該開放台灣參與?總統表示,台灣目前是全球25大經濟體,也是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員。這幾天,對於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估,亞洲開發銀行大幅上修到6.2%,可見在這波全球疫情中,台灣經濟表現的各項數據依然亮眼。總統指出,根據WTO-OECD 建構的產業價值鏈分析,以台灣在全球價值鏈的參與,跟CPTPP的成員相較,可排上第2名。CPTPP有了台灣,不僅影響力會更大,也能夠對高品質的全球自由貿易,有更多貢獻。總統表示,「我們做好準備了,也請大家幫忙分享,一起讓台灣走向世界」!
台股勇戰萬五 外資點名這「五虎將」
里昂證券台股研究部主管陳鈞寧指出,台股受惠三大有利條件支撐:低利率環境、新冠肺炎後消費氣氛回溫、企業獲利強勁,台股高點仍大有可為,賦予15,500點的高點預期,並點名台積電(2330)等五虎將,作為領攻台股攀高峰的先鋒部隊。里昂青睞的台股五虎將有:台積電、聯發科、台達電、寶雅與智伸科。陳鈞寧進一步剖析支撐台股向上的幾大關鍵力道:首先,新冠肺炎對台灣的企業獲利影響,目前看起來頗有「是福不是禍」的味道,特別是對科技需求優於預期,電子股的獲利表現更突出,讓台股獲得基本支撐力道。其次,台股半導體族群占整體權重已從2019年的32%,晉升至當前的四成,由於半導體產業獲利能見度比下游電子更好,良好的獲利動能將帶領整個台股,成為指數重新評價(rerate)的驅動引擎。再者,因為資金環境十分寬鬆,里昂認為,熱錢氾濫將持續推升如:房地產、股市等資產價格,營造台股上漲條件。「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甫於15日由東協10國加上大陸、日本、韓國、澳洲及紐西蘭共15國完成簽署,其中並不包含台灣,市場也出現部分擔憂聲音。陳鈞寧認為,台灣出口至大部分東協國家均免徵關稅,RCEP的影響其實是心理層面大於實質層面。更重要的是,台灣長期被一些國際組織與貿易協定排除在外,台廠早就時常在調整最終生產獲組裝基地,以因應區域貿易規範(包括RCEP),因此,儘管台灣不在RCEP成員國之列,對台股企業實質獲利影響實相當輕微。
沒加入RECP中央不急地方急了 中市議員籲盧秀燕上京替業者請命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前兩天簽署,台中市議員李中24日透過總質詢時,替台中機械、工具機等產業向市長盧秀燕請命;建請盧秀燕市長積極向中央發聲,儘速提出因應對策;另針對萊豬進口政策,也請利用行政院會,強烈表達地方反對的心聲。盧秀燕建議,既然無法參加多國經貿組織,應重啟和各國單邊貿易談判,爭取減免關稅互相協定,搶救經濟。(圖/中國時報陳世宗攝)盧秀燕指出,台灣經濟有兩大隱憂無法加入RCEP匯率定位困難,對出口產業都是致命傷;明年快到了,政府要有警訊和作為。她建議既然無法參加多國經貿組織,應重啟和各國單邊貿易談判,爭取減免關稅互相協定,搶救經濟;並呼籲政府不要防疫之餘、卻忽略經濟。李中表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在2016簽署、2018生效,中國與亞太14國在內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在11月15日簽署,這兩個跨國家的區域貿易協定有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中華民國台灣都被排除在外,這給貿易立國的我們帶來相當大的衝擊。李中說,不是我們的產品比不過人家,而是我們要被扣比較高的關稅,這除了讓台中許多廠商受到強烈的衝擊,之後更潛藏企業外移與失業率增加的危機;市府要未雨綢繆,透過積極召開公聽會,匯集產業的意見,儘速請中央政府正視產業整體競爭力退步的趨勢。李中指出,中央政府在美國選舉前壓寶川普,不顧多數民眾反對,急著宣布要在明年1月1日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現在美國選舉已近尾聲,選前不管民進黨政府有私底下向川普承諾什麼,此刻都是重新做出政策改變的時機。建請市長利用行政院會等各種機會,把地方民眾的強烈反彈意見,向中央政府反應,讓中央政府做出正確的應對。
「有決心維持兩岸穩定」 蔡英文宣示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
今(10)日是109年國慶,總統蔡英文致詞以「團結台灣,自信前行」為主題,除了細數台灣的防疫成果,蔡英文也強調新情勢下的經濟戰略,包括「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以及台美尋求未來合作空間。針對兩岸關係,蔡英文表示有決心維持兩岸的穩定,但這不是台灣可以單方面承擔,而是雙方共同的責任。蔡英文也感性地說:「有路,咱沿路唱歌;無路,咱蹽溪過嶺」,一起朝有光的地方前進。以下為總統致詞全文:大會主席游錫堃院長、現場各位貴賓、電視機前和網路上的全體國人同胞:大家早安,大家好!一、防疫成果貢獻國際今天是中華民國109年的國慶日,今年因為疫情,慶典的規模縮小了,但所有的國人同胞,無論身在何處,都發自內心,慶賀中華民國台灣,度過了重重挑戰的一年。2020這一年,在新型冠狀病毒威脅下,無論對台灣或全世界,都是驚濤駭浪的一年。但是,也因為這場全球性的危機,才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堅韌之島」的特質和能耐。我們沒有封城,沒有關閉學校,也是世界上少數還能夠在管制措施下,開打職棒、舉辦大型藝文活動的國家。我們更展現了傲人的國力,將防疫物資送到世界各地。從今年三月以來,有超過三千三百篇國際媒體報導,都在談論台灣的防疫表現。台灣在國際上的面貌,越來越清晰,比過去任何時期都更加亮眼。這樣的成就,要歸功於全體台灣人民的團結、合作。除了最辛苦的醫護和檢疫人員,我們也要感謝,製造業攜手投入防疫物資生產,科技業開發APP,藥師朋友、超商員工協助發放口罩,還有所有的民眾,井然有序的配合,各項防疫措施。我們也看到,海外歸來的國人,依規定居家隔離、檢疫。旅館業者提供防疫旅館, 租賃車業者提供防疫車隊,餐廳娛樂場所落實實名制規定。因為全國上下一心,我們守住了疫情的防線,讓台灣成為了世界的模範生。當日本的森喜朗前首相、捷克的韋德齊參議長、美國的阿札爾部長和柯拉克國務次卿,相繼來訪,表達他們對台灣的敬意時,相信許許多多的國人,都感到無比的振奮。透過因應疫情的挑戰,我們證明了國家在逆境中的生存能力,建立了國民的自信。更重要的是,我們團結了,因為我們深刻體會到守護家園的重要。所以這一年,的確是辛苦而險峻的一年,但也是豐收的一年。今天的大會中,邀請到各行各業的防疫英雄,來為大家領唱國歌。當中有許多我們熟悉的故事,像是賴碧蓮護理師,臉上光榮的口罩壓痕,或是張莞爾護理師,瞞著家人出任務,陪伴血友病少年返台的感人事蹟。還有更多無名英雄,不曾被報導,因為這一場戰役,有太多人的投入,有說不完的故事。我要請現場的好朋友,用最熱烈的掌聲,再一次給防疫英雄滿滿的感謝,謝謝他們為台灣的付出。二、新情勢下的經濟戰略因為疫情控制得當,台灣成為全球少數可以維持經濟正成長的國家,我們也為疫情後的經濟發展,超前部署。「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正在積極規劃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也已經分期編列特別預算,加速進行當中。最讓我們感到振奮的,是國人及企業,對台灣經濟發展的信心更強了。台灣資本長期外流的趨勢,已經翻轉過來。我們迎來幾十年來最大規模的資金回流潮,台商返台投資,已超過新台幣一兆元,還有數以千億元計的海外資金,正在陸續匯回;許多外商及知名跨國企業,也在加碼投資台灣。這些,都是現在進行式。在國際經貿合作的領域中,我們也有不少實質進展。台灣和美國將進行高層經濟對話,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科技合作、基礎建設等領域,尋求未來合作空間。上週,台美雙方宣布,已完成簽署「台美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雙方將攜手投入美洲,及印太地區基礎建設計畫。台美經濟合作的深化,已經進入到行動階段,這也是我們在國際經貿合作上,尋求全面性突破的開始。不過,我也要提醒國人。全球疫情還沒有結束,疫情帶給各國在經濟、社會層面的複雜挑戰,仍然很嚴峻。展望未來,還有更艱鉅的挑戰等著我們去克服。疫情後世界經濟的復原,人類生活型態的轉變,全球及區域貿易情勢的劇烈變化,還有經濟秩序的重整,每一項都考驗我們經濟的續航力,以及整體的應變能力。面對數十年來最大的內、外變局,台灣會持續展現韌性,政府更會掌好舵,朝三大策略方向前進,打造大家所期待的新台灣經濟。首先,要全力、全方位投入供應鏈的重組。現在,全球供應鏈的快速解構及重組,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各地台商也正在朝向區隔市場、轉移生產基地、回台投資等方向,加速調整。我們已經在推動的「5+2產業創新」、「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兆元投資計畫、「新南向政策」、台美經濟合作、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等等,都和供應鏈重組息息相關。我們會將這些相關的政策和計畫串聯起來,並整合政府和民間的資源,以及跨部會的能量,全力、全方位的投入,讓台灣成為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第二,要打造台灣成為國際資本、人才及數位技術匯聚的重鎮。未來供應鏈的重組,最關鍵的元素是資本、人才,以及邁向數位經濟時代的核心技術。我們將會在吸引國際資本跟人才的環境及法制上,持續深化改革,排除障礙。同時,也會透過國際交流、產學合作,以及雙語國家政策的努力,積極培育國內產業人才。另一方面,我們也會運用台灣在資通訊、半導體、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優勢,開發及掌握核心技術,加速推動產業及經濟的數位轉型。第三,要全力落實經濟與社會的均衡發展。疫情後的經濟、產業發展,可能會有失衡的風險,資金供給大幅的增加,也可能帶來後遺症。所以,未來政府會更加重視資源的合理分配,照顧因經濟轉型而受衝擊的弱勢族群,加強促進青年就業,引導資金進行最有效的利用,讓台灣經濟再起的紅利,可以讓全體國人共享。三、堅實國防維護國家安全當然,台灣經濟的前景,也有賴於區域的和平穩定。我們很清楚,示弱退讓不會帶來和平,只有自我準備充足,憑藉著堅實的防衛決心和實力,才能保障台灣安全、維護區域和平。精進國防實力,降低戰爭風險,這是當前國防政策的原則。這段時間,面對對岸機艦騷擾,台海情勢雖然比較緊張,但是我們的國軍,都能夠即時掌握和因應,達成防衛固守的任務。這幾年來,只要有時間,我就會前往部隊,看看我們的國軍官兵。從高山上的空軍雷達站,到返航靠港的海軍艦隊;從在陣地操練火砲的陸軍部隊,到培養年輕軍士官的學校。我的目的,不僅是要對這些日夜輪班、保家衛國的軍人,說聲謝謝,更要讓國人知道,國軍是我們的家人,也是國家主權、自由民主最強的後盾。在跟國軍官兵的互動中,許多故事堅定了我的信心。我還記得,當我到第一線的空軍部隊時,警戒室裡,隨時準備緊急出勤的飛官,充滿信心地告訴我「務必將空防交給空軍」。我也記得,我在陸軍工訓中心,看到女性軍官,帶領著工兵同袍,展現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氣魄。在海軍水下作業大隊,則有穿戴重裝備的弟兄姊妹,奮勇潛入海底,排除障礙。這就是中華民國國軍。他們不分前線後勤,不分男女,都是我們的子弟,都有共同守護國家的信念。這段時間以來,也有國軍弟兄姊妹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為國受傷,甚至殉職。我們感念他們的付出,並且以英勇盡責的國軍為榮。身為三軍統帥,國軍的未來、未來的國軍,就是我最心心念念的事。面對對岸的軍事擴張和挑釁,我們會持續強化防衛戰力的現代化,並加速提升不對稱戰力。在外購武器裝備的同時,我們仍然堅持加速推動國防自主,高教機國造、潛艦國造,已經有相當的成效。我們以雙軌並進的方式,來強化防衛實力。不僅武器裝備性能正在提升,國軍更需要有素質優秀的戰士。除了提升志願從軍的官士兵的專業素養,更要建立有效的後備制度,來強化國軍的人力素質及戰力。最近這段時間,相信很多被教育召集的後備軍人都覺得,教召變得更加精實。而在常後一體的原則下,接下來,後備動員制度的改革,也將會快速推動。面對區域的和平穩定受到威脅,我們會堅守「不畏戰,不求戰」的原則,避免擦槍走火。國防部也會適時發布共軍動態,和周邊國家交換資訊,強化安全夥伴角色;也讓國人明瞭台海動態,讓全民國防更加堅實。四、積極作為參與區域合作這段時間,我們都密切注意著區域安全情勢的變動。從南海、東海主權爭議,中印衝突,到台海局勢的變動,乃至各國關切的港版國安法實施,印太區域的民主、和平與繁榮,正受到嚴峻的挑戰。區域內的國家,為了確保自身安全和民主體制,不受到外在因素影響,而展開各種形式的合縱連橫,已經導致這個區域,發生前所未有的情勢變化。我們要把變局的試煉,轉化成歷史的機遇。我們堅持主權以及守護民主價值的原則,不會改變;但在策略上,也會保持彈性、靈活應變。情勢在改變,只有超前部署,才能掌握未來,才不會在變局中隨波逐流,甚至被別人決定了命運。我們將積極參與未來的國際和區域新秩序的建立。我們會秉持「價值同盟」的原則,在國際社會廣結善緣,並且跟理念相近及友我國家,持續提升夥伴關係;我們也會更積極地參與區域及國際的多邊合作和對話。維持和平及促進繁榮發展,這就是中華民國台灣,在區域中最重要的價值。我們要做良善力量的倡議者,將進步及良善的價值,推廣到全世界。我也注意到,對岸領導人最近在對聯合國的視訊演說中,公開表示:中國永遠不稱霸,不擴張,不謀求勢力範圍。在區域國家、乃至於全世界,都擔憂中國擴張霸權的此刻,我們希望,這是一個真正改變的開始。尤其,在全球高度關注印太及兩岸局勢變化的重要時刻,北京如果能正視台灣的聲音,改變處理兩岸關係的態度,和台灣共同促成兩岸的和解及和平對話,相信一定可以化解區域的緊張局勢。面對兩岸關係,我們不會冒進,也會堅守原則。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是兩岸共同的利益;我們有決心維持兩岸的穩定,但這不是台灣可以單方面承擔,而是雙方共同的責任。 現階段兩岸當務之急,是本於相互尊重、善意理解的態度,共同討論和平相處之道、共存之方;只要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這就是台灣人民的主張,也是朝野政黨的共識。五、結語:團結合作共度挑戰這段時間,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台灣人民在對外關係以及國家安全的議題上,彼此的距離正在拉近。台灣人民都希望區域的和平繁榮,能夠安定永續。朝野政黨間也是如此。像是最近在立法院,在野黨提出促進台美關係的議案,獲得朝野黨團支持,無異議通過。還有,六都首長一致對外,共同抗議,成功更正了國際組織矮化台灣的做法。這些都是跨黨派合作,團結表達立場的表現。我想透過這些例子,呼籲並且邀請國內各個政黨,一起攜手努力。對內,互相競爭,立場針鋒相對,這是民主日常。不過,為了國家的生存發展,為了自由民主的價值,對外,我們都應該團結努力,攜手帶領國家度過挑戰。就如同過去七十一年來,台灣經歷的一切,困境磨練出我們的堅韌,挑戰激發我們的志氣,一場疫情,可以凝聚出台灣人民團結的意識,給我們繼續前進的勇氣。我們守住疫情防線、發展經濟戰略、穩定區域局勢、捍衛台灣安全,為的是什麼?就是要把一個壯大的國家,留給台灣的下一代。今年的金曲獎,我們也看到了年輕世代蓬勃的創造力和生命力。他們用各種曲風,自信地唱著自己的母語,呈現對各種議題的價值觀。尤其是《kinakaian母親的舌頭》這張專輯,獲得了「年度專輯獎」的大獎。這些年輕的創作者,雖然風格各自不同,但都能在舞台上發光發亮,也為台灣的多元文化,做出最好的詮釋。而支撐起這一切的,就是我們民主、自由的環境。我們現在打拚的一切,就是為了讓下一代、讓世世代代的台灣人,可以在創作上展現自信,也能對土地的文化和價值感到光榮,並勇敢的走向世界。在中華民國國慶這一天,我們也一起許下願望,願二十年後的台灣人,回想起2020的時候,會想起正是這一年,因為我們在時代中把握機遇,在變局中勇敢前進,克服了挑戰、擺脫了枷鎖,讓他們有真正以自己的意志,選擇未來的機會。從現在起,就讓我們團結彼此,一步一步,「有路,咱沿路唱歌;無路,咱蹽溪過嶺」,一起朝有光的地方前進。中華民國生日快樂!謝謝大家。
【王之道】小英最棘手的經濟難題
總統大選結束,總統蔡英文勝選連任,高雄市長韓國瑜止步於「翻轉高雄」,無力進一步「翻轉台灣」。韓國瑜雖然落選,但他提出的「庶民經濟」,仍值得蔡政府重視。選舉是由集體智慧決定國家未來,選舉結果當然必須尊重。然而,我們對台灣的經濟未來感到無比憂心,庶民的未來將更艱辛。同時,蔡政府必須認清未來無法迴避的橫逆,做好萬全準備以減輕衝擊,避免引發怨懟和社會動盪。二○○○年起,「區域貿易主義」逐漸取代全球化趨勢,地理位置鄰近的國家紛紛促成合作,免除關稅等貿易障礙,分工效率提升、成長加快,排擠沒能加入的國家。國際經濟結構的變化,正在嚴重侵蝕台灣經濟,讓台灣出口年均成長從十至十五年前的十%,驟降到去年至五年前的二%。若兩岸關係惡化,大陸繼續圍堵台灣簽署區域貿易協定,特別是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和「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生效之後,台灣經濟勢必將出現負成長。台灣目前除了缺乏貿易協定,造成出口受限,還面臨少子化、老齡化、長照不足、所得分配惡化、社福支出攀升、勞健保虧損、薪資待遇停滯、失業率居高不下、外來投資減少、能源供給青黃不接、空氣汙染等問題;但是蔡政府的解決方案,多半是權宜性短期方案,少見能長治久安的擘畫。令人更為疑慮的是,兩岸關係在大選後更趨對立,難以預料大陸會對台灣使出何種對策,若是選擇強化「窮台」策略,將縮緊台灣走向獨立的條件;若終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恐使台灣經濟遭受嚴重衝擊。即使只是「窮台」策略,大概可預期陸客將進一步緊縮,重擊台灣觀光業;台灣對外簽署「區域貿易協定」也會受限,無論是RCEP或CPTPP,大概都無法簽署,接下來幾年的出口貿易,極可能持續負成長,甚至經濟成長率轉為負值,稅收減少將引發諸多問題。若ECFA終止,直接衝擊農漁產品對陸出口,農漁民收入下降,成為政府更沉重的壓力。近年,兩岸經濟從以往的互補關係,逐步進入替代關係,如何與大陸經濟共存共榮,是蔡政府未來四年最艱鉅的挑戰。此外,庶民經濟的難題,凸顯台灣產業發展不均衡,製造業中小企業和中低階服務業競爭力不足,需要政府更多協助,以免造成社會問題。無論是個人或是政府,都必須咬緊牙關、臨淵履薄,方能克服險境。
中美貿易戰續沸騰,危機也是轉機,區域貿易盛行概念股受注目
美國期中選舉結果出爐,眾議院由民主黨取得多數,參議院由共和黨佔優勢,符合國票證券先前兩黨各一的預期,推估此結果將令政策的通過愈趨廢時,也可能會促使川普總統在國際事務上更採取強硬的態度。航運產業雖首當其衝,但貿易爭議也帶動轉運風氣,進而使區域貿易盛行,全球最大的貨櫃船租賃公司—賽斯潘(Seaspan)的業績因此不俗,其發行的特別股還具備贖回的利多題材,建議投資人可多加研究,審慎挑選投資標的。根據西伯里全球海洋貿易資料庫(Seabury Global Ocean Trade Database)數據顯示,美國於上半年對中國產品所施加的兩次關稅,貿易量在實施前都出現成長,其後則明顯滑落。8月跟9月所實施的160億美元跟2000億美元的關稅,亦皆先有塞貨現象,但因9月實施的10%關稅將在明年1月調至25%,加上還有潛在加碼2670億美元的風險,國票證券認為本季再次加緊出貨的可能性頗高。提前拉貨推升BDI與SCFI等指數的表現,G20峰會若有實質進展,航運相關指數可望出現更強勢的彈升,否則全球貿易幾乎肯定將於2019年第一季開始明顯下滑,貨運跟散裝業者的運價空間也遭到壓縮。不過,賽斯潘(SSW)認為,即便關稅升到25%,對其影響有限,主要是因區域貿易盛行提升對中小型貨櫃船的需求,貨櫃船供給卻因新船訂單有限與環保新規上線而減少,產業結構變化將令貨櫃船租金收入維持高檔,其股價因此在季報與展望公布後出現強彈。賽斯潘(SSW)發行多檔特別股,股利率多有8%左右的水準,國票證券認為這將抵銷聯準會升息的影響,且因經營環境轉佳,填息機率亦獲得提升,加以其董事長表示將積極提升信用評等,將有助特別股的股價表現。國票證券分析SSW-E 與SSW-D等兩檔特別股還具備被贖回機會,值得持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