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管線
」 天然氣 北溪俄烏議題談不攏 印度外長:G20無聯合聲明
20國集團(G20)會議主席國印度表示,由於俄烏戰爭的議題主導了整個會談,且雙方分歧無法調和,因此2日在新德里舉行的會議沒能產出聯合聲明。據BBC的報導,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S. Jaishankar)告訴記者,「關於這個問題,非常直接涉及烏克蘭衝突,有分歧和不同意見,我們無法在各方之間達成一致。我們嘗試過,但雙方的分歧太大了。」報導稱,印度、中國和俄羅斯不同意西方世界將俄烏衝突定調為戰爭,而上週在班加羅爾舉行的G20財長會議也因同樣的理由未能就閉幕聲明達成一致。此外,主席國印度還希望將會議重點放在其他更緊迫的問題上,例如氣候變遷、發展中國家不斷增長的債務負擔、人道主義援助、數位轉型、通膨以及糧食和能源安全等議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會議因俄羅斯「無端和無理的戰爭」而受到損害,並要求俄羅斯重新加入它最近退出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則指責西方試圖勒索和威脅。同時拉夫羅夫還堅持要調查去年北溪(Nord Stream)管線遭破壞的事件,據美國知名調查記者西摩赫什(SeymourHersh)的披露,涉案國疑為美國和挪威。針對俄烏戰爭西方世界與全球大多數國家的分歧,《華盛頓郵報》指俄國利用對美國理想幻滅,贏得了「南方世界」(泛指開發中國家,即相對於歐美和亞洲發達地區「北方世界」)的同情。《華盛頓郵報》認為諸多證據表明,孤立俄國總統普丁的努力已告失敗,不只像中國大陸、伊朗這類本就支持莫斯科的俄方盟友未動搖,連印度、中東、東南亞、非洲等地的大部分國家對俄烏衝突的看法也與西方迥異。
北溪管線到底怎麼壞的 瑞典檢方:發現人為爆炸物痕跡
北溪天然氣管線(Nord Stream),是連接俄羅斯與歐洲的重要線路,堪稱是歐洲能源命脈。而先前傳出管線因不明原因於9月26日受損,由於正逢歐美制裁俄羅斯,當時謠言四起。而在歷經瑞典的調查後發現,管線破損的地方發現爆炸物的痕跡,確定管線破裂是人工蓄意所為,並非是自然破裂。根據《CNN》報導指出,瑞典檢察總署(Swedish Prosecution Authority)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瑞典在爆炸物的一些殘骸中,發現了爆炸物的痕跡,證實這起管線破損事件,是由人工蓄意破壞所導致。聲明中也表示,目前會繼續調查,以找出幕後的黑手。其實這也並非是首次發現「人工破壞」北溪管線的報告,先前丹麥就曾在10月18日公布一份報告,指稱北溪一號管線、北溪二號管線上4個破洞,是由不明人士破壞所導致,而且至少有50公尺的管線在爆炸後就消失。同時,德國聯邦警察也曾公布北溪管線是遭到人為蓄意破壞。而報導中也指出,在獲得瑞典與丹麥提供的聲納特徵後,美國正考慮動用海軍最先進的技術來分析事件發生前後的水下錄音,以此來找到爆破北溪管線的元凶。
丹麥認定「劇烈爆炸」造成北溪受損 破洞管線最新畫面曝光
連接俄羅斯與歐洲的北溪天然氣管道(NordStream)因不明原因在9月26日受損,造成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溫室氣體外洩事件,且因正逢歐美加大對俄制裁、俄軍在烏克蘭遭遇慘敗,以及冬季將至,歐洲能源需求大增,都讓這起事故的原因陰謀論四起。對此,丹麥證實受損的2條管線是因「劇烈爆炸」引起,瑞典也公開管線的最新畫面。丹麥警方今(18日)公布北溪管線調查報告,這份由警方與丹麥安全情報局(DDIS)聯合進行的搜查認為,「劇烈爆炸」是造成北溪1號、2號管線破損的主因。此結論與瑞典檢察院6日公布的調查結果相似,認為是嚴重破壞行為導致損壞,並在最新的管線受損畫面中指出,至少有50公尺長的管線在爆炸後消失。北溪最重要推手的德國,其聯邦警察也宣布這起事件是「蓄意破壞」導致。(圖/翻攝自推特)值得注意的是,德國雖「一反常態」拒絕俄國在北溪爆炸後「可以繼續供應歐洲天然氣」的橄欖枝,並反嗆俄羅斯已不再是可靠的能源供應方,但已和丹麥組成北溪聯合調查的瑞典,卻拒絕德國的加入要求,丹麥也認為現在討論組成兩國以上的聯合調查團隊還太早,成為歐洲在俄烏戰爭及冬季能源危機後意見難以統一的縮影。(圖/翻攝自推特)丹麥、瑞典在管線破損時就偵測到異常地震,且因受損段鮮少發生明顯地殼活動,因此各國立即朝蓄意破壞調查。而相較態度較不明確的西方,俄羅斯很快就指責北溪管線受損是西方、尤其是美國的陰謀。但不論是美國、歐洲還是俄國,自冷戰以來都在波羅的海有過不少水下較量,三者的潛艇、反潛機或特戰人員在該海域進行活動,早就是公開的秘密,也為造成「劇烈爆炸」的真相更加撲朔迷離。
北溪管線估釋逾上億立方公尺甲烷!恐創史上最重大氣體外洩
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北溪1號」與「北溪2號」管線日前傳出爆炸,儘管俄羅斯早已停止供氣,不過仍有大量的殘留甲烷被外洩。研究人員表示,估計2條管線的甲烷外洩量約在180至270千噸之間,將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天然氣外洩事件。據《ScienceAlert》報導,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造成溫室效應的威力大約是二氧化碳的28倍,所幸大約10年後就會被全部分解,但仍是相當嚴重的溫室氣體。亞利桑那大學行星研究所的科學家卡格爾(Jeffrey Kargel)表示,「雖然管線大量排出天然氣,但並不會釀成嚴重的氣候災難。」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保羅巴爾科(Paul Balcombe)指出,如果管線完全排空,那將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甲烷洩漏事件,「北溪1號管線中的甲烷量,估計在1.5億到3億立方公尺之間。」曼徹斯特大學的艾倫博士(Grant Allen)表示,北溪2號管線中仍有多達約1.77億立方公尺的殘留天然氣,這相當於英國12.4萬戶家庭一年的天然氣使用量。然而,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推估,2條管線的甲烷外洩量約在180至270千噸之間,但這可能僅佔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業務每年總甲烷排放量的1.5%。有專家表示,全球平均每2.5小時,就會出現相同規模的甲烷洩漏量,與全球各地天然氣開採、運輸的每日洩漏量相比,此次外洩仍是很小的事件。專家示警,甲烷外洩肯定會加劇氣候危機且帶來更糟的空氣品質,不過影響時間則較為短暫。
普丁背後搞鬼?北溪2條天然氣管線突爆炸 丹麥、瑞典同聲曝:人為破壞
烏俄戰火未歇,歐美各國紛紛對俄羅斯展開制裁,俄羅斯也不甘示弱祭出能源反制,就在歐洲即將迎來能源短缺的第一個冬季,俄國向西歐輸送天然氣的兩條「北溪」管線卻突然爆炸。經過調查,丹麥與瑞典政府表示,漏氣是受到「人為破壞」所引起,而烏克蘭則將矛頭全指向俄羅斯。據《每日郵報》報導,位於波羅的海海底、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北溪1號」與「北溪2號」管線傳出爆炸聲響,同時3處出現漏氣情況,位置就在丹麥跟瑞典之間海域。丹麥與瑞典政府昨(27日)晚間皆召開記者會表示,經初步調查發現,這起漏氣事故並非意外,而是受到「人為破壞」所導致。瑞典總理安德森(Magdalena Andersson)指出,「基於我國和丹麥提供的資訊顯示,我們的結論認為這可能是蓄意的行動。」然而,烏克蘭總統顧問米哈伊洛波多利亞克(Mikhaylo Podolyak)在推特上表示,大規模天然氣外洩是俄羅斯一手策劃的恐怖襲擊,也是對歐盟的侵略行為,目的在於破壞歐洲經濟並掀起冬季能源恐慌。不過這起看似意外的外洩事故,似乎早就有跡可循,據《路透社》報導,德國政府數週前便已經收到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情資報告,示警兩條「北溪管線」可能會遭到針對性的攻擊。
天然氣價猛漲7倍! 引爆能源市場「雷曼式危機」?
烏克蘭局勢推升天然氣供應危機!在烏俄衝突爆發後,西方國家宣布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俄國也不甘示弱祭出報復手段,削減對歐洲各國的天然氣供應。俄國大打能源戰術回擊制裁,導致天然氣價格飆漲,自2021年以來,天然氣在歐洲已暴漲約700%。彭博報導,天然氣地位現在可以說是堪比石油,儼然成為影響地緣政治格局的「新武器」。俄羅斯向歐洲輸送的天然氣量已大幅削減60%,能源危機愈演愈烈,且由於北溪管線計劃進行年度維修,俄國將於7月11日關閉對德國的天然氣供應,對於該管道能否在維護結束後恢復供應,各界仍持懷疑態度。德國警告,如果天然氣供需缺口太大,能源市場將爆發一場「雷曼式危機」。對於一些新興經濟體而言,隨著天然氣需求攀升,這些新興市場國不得不與德國等富裕國家搶奪液化天然氣。由於燃料短缺等問題,巴基斯坦部分地區被迫長時間停電;因價格飆升,泰國正在限制液化天然氣進口,這可能會使該國面臨能源危機;緬甸在去年底價格開始上漲時,就已經停止採購天然氣。許多國家為了加速綠能轉型,紛紛將目標投向了天然氣,想藉此淘汰煤炭等高汙染的化石燃料,因此美國迅速崛起,成為液化天然氣出口大國。由於價格高漲和俄國對歐洲的減供影響,美國製造商警告,天然氣價格可能還會持續上漲。隨著歐洲尋求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液化天然氣投資再次受到提振,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歐洲投資銀行此前一直致力於為可再生能源提供融資,如今他們的態度也出現轉變信號,表示更願意支持天然氣投資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