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藥
」 新冠肺炎 確診 化痰藥 蘇一峰冰淇淋混枇杷膏違法!特殊冰品引發熱議 這國政府喊禁止
馬來西亞一間連鎖冰淇淋店推出枇杷膏口味冰淇淋,許多民眾好奇滋味,然而輿論也引發當地政府關切,經大馬的衛生部檢查後發現,該款冰淇淋含有傳統止咳藥物枇杷膏成份,下令店家停售,業者也發出聲明表示將停售該產品。馬來西亞衛生部下令業者禁售此款冰淇淋。(圖/翻攝自中國報)根據大馬的《中國報》報導,枇杷膏在華人社會是廣為人知的止咳化痰藥方,由於滋味甜膩順口,還常被小朋友偷偷拿來當零嘴,如今在馬來西亞,甚至有冰淇淋店家,將食材混合搭配推出枇杷膏口味冰淇淋。只不過業者推出這特殊口味,除了引發許多民眾好奇,竟也引起大馬政府關切,當地衛生部檢查後,認為該款冰淇淋含有傳統止咳藥物成份,下令店家停售。馬來西亞衛生部下令業者禁售此款冰淇淋,並表示枇杷膏在當地藥品監管局下註冊的傳統類別產品,可舒緩喉嚨痛和咳嗽,並且禁止孕婦服用。除此之外,業者販售該款冰淇淋時,也同時提供含有枇杷膏止咳藥的注射器,認為業者有責任確保所賣的食品符合當地食品法令和規定,因此要求下架該商品。根據大馬的食品法令條文,業者不允許準備或售賣任何混合食品,一旦罪名成立,可被判決罰款最高2萬令吉,約新台幣13萬4千元或處以有期徒刑最高五年以下,或兩者兼施。對於這樣的結果,該冰品業者有同意下架商品,另外,大馬衛生部也提醒,要謹慎看待食品安全問題,必須注意是否購買到可能含有不適合或不安全食用成份的食品。馬來西亞一間連鎖冰淇淋店推出枇杷膏口味冰淇淋,許多民眾好奇滋味,然而輿論也引發當地政府關切,經大馬的衛生部檢查後發現,該款冰淇淋含有傳統止咳藥物枇杷膏成份,下令店家停售。(圖/翻攝自臉書)
食藥署檢驗出安心豚含有西布特羅 價格曝光
國產「台糖安心豚梅花肉片」被台中市檢出瘦肉精「西布特羅」,食藥署對剩餘檢體進行複驗後,確認檢出西布特0.001ppm,行政院食安辦公室主任許輔表示,西布特羅,「它的售價非常高。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指出,西布特羅可透過合成,1公克成本不到10元。許輔7日下午表示,西布特羅只當檢驗分析的標準品使用,「它的售價非常高,1克是100萬台幣以上,比黃金和鑽石還要貴」。衛福部食藥署則於年後召集專家,開會調查可能來源,若有找到可疑處就會繼續調查。對此,蘇一峰在臉書發文表示,「側翼一開口就是在騙!不好意思我只好再次打臉你了!」,你說西布特羅(Cimbuterol)是天價,所以不可能拿來添加?你講的是實驗專用藥品的藥價好嗎?實驗用途的每個藥品都是天價好嗎?他直言,「這是騙別人沒做過動物實驗嗎???」。蘇一峰說,西布特羅(Cimbuterol)這種過專利期的藥品,只要工廠實驗室願意合成,一公克的成本根本不到十元!蘇一峰舉例說明,就是常用的化痰藥物Bromhexine一公克健保價格才4.6元!去買實驗研究專用的Bromhexine,一公克要3千多萬,認為西布特羅是天價的說法是「又再騙不懂的人啦!」。
西布特羅比黃金、鑽石貴? 胸腔醫狠批又再騙:1公克不到10元
過去標榜從未有法定藥物殘留紀錄,並堅絕不使用外來豬源製造肉品的台糖豬肉,近日卻爆出「安心豚梅花肉片」檢出與國人熟知的「萊克多巴胺」同屬乙型受體素的瘦肉精「西布特羅」0.002ppm。對此,行政院食安辦公室主任許輔昨(7日)聲稱,西布特羅1公克要價100萬,比黃金、鑽石還要貴,以經濟層面來看不符合成本效益,因此豬農不可能違法使用瘦肉精。沒想到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昨卻發文指出,西布特羅只要工廠實驗室願意合成,1公克的成本根本不到10元,直呼「側翼一開口就是在騙!」行政院食安辦公室主任許輔表示,西布特羅1公克要價100萬,比黃金、鑽石還要貴。(圖/黃鵬杰攝)蘇一峰昨在臉書發文表示,「西布特羅(Cimbuterol)是天價,所以不可能拿來添加」的論點,其實講的是實驗專用藥品的藥價,「實驗用途的每個藥品都是天價好嗎?這是騙別人沒做過動物實驗嗎?」他也澄清「西布特羅這種過專利期的藥品,只要工廠實驗室願意合成,1公克的成本根本不到10元」,直呼「側翼一開口就是在騙!不好意思我只好再次打臉你了!」(圖/翻攝自Facebook/蘇一峰)蘇一峰也舉例,常用的化痰藥物Bromhexine一公克健保價格才4.6元,但去買實驗研究專用的Bromhexine,一公克要3千多萬元,「但是你會用這個去賣嗎?」,認為西布特羅是天價的說法是「又再騙不懂的人啦!側翼繼續唬爛啊!」行政院昨下午舉行記者會時,指出藥物「西布特羅」目前僅1家廠商有進口,但該廠商只提供給實驗室,因此將對地方與民間共20間實驗室進行追查,確認藥物是否流入農用系統,以及供應業者名單是否有疏漏。行政院也質疑,「西布特羅」在國內僅作為檢驗分析用標準品,且1公克要價100萬台幣「比黃金、鑽石還要貴」,若豬農真的餵豬吃該藥劑,可說是一門賠本生意,以經濟層面來看沒理由使用該藥物。
半夜不適但診所打烊怎麼辦? 居家醫藥箱「4類藥品」助緩解
如果半夜不舒服,偏偏診所打烊了該怎麼辦?食藥署在粉專「食用玩家-食藥署」發文,推薦家中「常備醫藥箱」可準備止咳化痰藥、鎮熱止痛藥、抗組織胺、胃腸藥4類藥品。不過也提醒,這些常備藥都只能暫時緩解症狀,若症狀在用藥後仍然持續,甚至加重,還是要盡快前往醫療院所看診喔!食藥署進一步在「食藥好文網」說明此4類藥品適應症如下鎮熱止痛藥疼痛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症狀,例如感冒導致的喉嚨腫痛,或是外傷造成的傷口疼痛。常見的止痛藥分為兩類,分別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以及「乙醯胺酚」,這兩者對於一般疼痛皆有效果,在使用上可以根據疼痛部位是否有發炎來選擇,若組織有出現紅腫熱的現象,一般屬於發炎反應,此時可使用常見的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例如:布洛芬、待克菲那、萘普生等)。另外有些類型的疼痛並沒有明顯的發炎反應,例如緊縮型頭痛,此時則可選用沒有抗發炎效果的乙醯胺酚,也能有效緩解疼痛。另外,以上介紹的兩類止痛藥,也都有退燒效果,能緩解感冒等疾病所引起發燒。不過要注意的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對於腸胃較具有刺激性,且對於年長的病人,也較容易導致急性腎損傷,雖然發生的風險不高,但仍須特別注意。抗組織胺(抗過敏藥)過敏反應會依據過敏原侵犯的地方不同,也有不同反應,例如食物過敏會導致全身性反應,像是全身皮膚搔癢或是水腫,而花粉過敏則可能導致流鼻水、鼻塞、眼睛搔癢等症狀,接觸性過敏則會也造成皮膚紅疹。這些過敏反應都可以使用抗組織胺類藥品來緩解,目前藥局能夠自行購買取得的藥品為第一代抗組織胺,在緩解過敏反應效果極佳,但較容易導致嗜睡的狀況,使用後須注意不應操作機械或開車,特別在年長的病人上,也可能導致尿滯留、視力模糊、便祕等症狀,若使用後發生相關症狀應立即停藥,且須做好預防跌倒的措施。胃腸藥(制酸劑、消脹藥、吸附型止瀉劑)在過度飲食或是過油膩的飲食中,可能造成消化不良或胃酸分泌過多等症狀,此時可使用市面上的制酸劑來進行緩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制酸劑透過直接中和胃酸來達到效果,雖然效果快速,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胃酸反彈性的增加,建議偶爾使用即可,若長期有胃食道逆流或胃酸過多等的症狀,則應就醫診斷。消化不良所導致的脹氣則可使用消脹氣藥來緩解,這類藥品基本上並不會吸收至人體中,副作用相對較少,但同樣的若是經常發生,也建議就醫。若發生腹瀉症狀,是屬於較急性嚴重的問題,務必要注意補充水分,避免發生脫水問題,一般建議先使用吸附性的止瀉藥,避免使用抑制腸胃蠕動型的止瀉劑,其會造成細菌毒素無法排除而累積,吸附性止瀉藥在使用上建議須與其他藥品間隔兩小時,以避免吸附其他藥品導致藥效減低。止咳化痰藥感冒時,咳嗽症狀非常惱人,嚴重者甚至會影響睡眠,此時可以使用止咳藥品作為緩解,若痰液過濃無法咳出,也可以考慮搭配化痰藥品來進行自我治療,但須要注意的是,止咳化痰藥品僅為症狀緩解藥品,若長期咳嗽仍應就醫診斷,另外化痰藥品僅能將痰液變稀,因此只適用於咳不出的濃痰,而並非能將痰液消除。
一感冒就狂咳數月…氣喘患者確診「康復超快」 胸腔名醫揭原因
疾病管制署今(23)日公布國內自3/20新制實施後,近7日(5/17-5/23)每日平均新增204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7日(5/10-5/16)之每日平均新增154例上升。醫師透露,一名氣喘患者過去感冒都會持續咳嗽數月,這次確診新冠肺炎卻康復得異常迅速,原因和服用1藥物有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今日在臉書發文,「氣喘病人門診告訴我,以往他每次只要感冒就會咳得要死好幾個月!這次中COVID-19很奇妙的一下子就好了!原因差別就是這次有在吃化痰藥NAC!!最近疫情大爆發了,門診急診都是人。再次提醒大家這個好用的藥物NAC!」根據疾管署統計,國內自3/20新制實施後,近7日(5/17-5/23)每日平均新增204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7日(5/10-5/16)之每日平均新增154例上升,預估疫情恐持續升溫到6月底。疾管署表示,因應近期COVID-19疫情有升溫現象,又醫療機構、醫事機構屬高感染傳播風險場所,且老人福利機構照護者,多為感染後易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之脆弱族群,為保護民眾及機構人員健康,自今年5月31日起醫療機構、醫事機構、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持續列為應佩戴口罩場所,並維持裁罰規定,其他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及救護車,則改列為建議佩戴口罩。(圖/翻攝自蘇一峰臉書)
幼兒患「呼吸道融合病毒」案例激增 醫教4招預防感染
這幾週以來,有不少孩子從鼻咽被檢驗出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部分症狀嚴重者,後續需要住院治療,醫師建議民眾多了解何呼吸道融合病毒,學習正確就醫與照護治療。成人與幼兒皆可能感染 常見咳嗽、流鼻水、發燒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吳佳玲說,呼吸道融合病毒是一種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染的病毒,以往在台灣一整年都可以見到,從嬰幼兒到成人都有可能被感染,感染後常見症狀有咳嗽、流鼻水、發燒等。較嚴重情況會引起呼吸暫停或呼吸費力的情形,感染時年紀越小(尤其是小於一至兩歲之幼兒)、本身是早產兒、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或是初次感染者等,臨床表現會比較嚴重。通常第一次感染時,第二到三天症狀最明顯,約一至兩週才會完全痊癒。以服藥「支持性治療」為主 急性期「呼吸支持」緩解醫師可以從臨床症狀表現推估是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確定診斷方式為採鼻咽分泌物檢驗。治療方面,一般來說靠著孩子自己的抵抗力可以慢慢痊癒,目前的治療方式也多是採支持性治療,可以服用止咳化痰藥等等,症狀嚴重者,可能會需要使用呼吸支持(如:氧氣帳)和水分補充,協助孩子渡過急性期。勤洗手、戴口罩和減少群聚 高危險群施打單株抗體要如何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呢?吳佳玲表示,可以透過勤洗手、戴口罩和減少群聚的方式,而下列高危險族群健保有給付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單株抗體,記得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施打。1. 出生時懷孕週數未滿33週之早產兒(一歲前)2. 出生時懷孕週數35週以下併有慢性肺疾病之早產兒(一歲前)3. 一歲以下患有嚴重異常先天性心臟病童
染疫後慘失聲3個月「超沙啞影片曝」 醫出1絕招…2週後聲音回來了
隨著確診人數愈來愈多,長新冠症狀也愈來愈廣泛,即使是確診輕症患者,也有可能留下後遺症,一名青壯年男子確診後就失去正常聲音,且此情況已經持續3個月,讓該病患相當困擾。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分享一個案例,一名青壯年男子確診後聲音變沙啞,講話完全無法發出正常的聲音,且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3個月,在醫學中心治療卻都沒有好轉,因此前來求助蘇一峰醫師。從影片可以聽到,麥克風已經放在患者前面收音,但卻明顯可以聽見患者和醫生的音量有非常大的區別,患者的聲音相當沙啞且小聲,他還表示看診時的音量已經算大聲,若是在疲勞時會更小聲。貼文曝光後,不少人也紛紛留言分享自身經驗,「聲音沙啞約莫2個月才恢復的人路過」、「我同事有人也有類似狀況發生,要很用力講話,聲音吃力的樣子,後來發現是喉嚨兩側長了息肉」、「這個病因人而異,確實很麻煩」、「我變得多汗」、「我也是中獎,現在心悸!咳嗽!鼻塞」。稍早蘇一峰也分享了更新最新治療進度,從影片可以聽到該病患的聲音明顯變大許多,雖然還是有些沙啞,不過已經可以比較正常說話,醫生也詢問病患「藥物最有用的是發泡錠?」病患自述因「體質可能較敏感」,發泡錠也是自我感覺有狀況才吃,沒狀況也就先擺著,而此次讓病患有明顯改善的「絕招」便是「化痰藥物NAC發泡錠」,蘇一峰也表示此「絕招」還是一樣好用。
呼吸衰竭送急診…中年男「咳出整根人蔘」驚悚畫面曝 醫驚:好幾個月了
一名50歲男性病患,過去有酗酒和肋骨骨折的病史,因為意識呆滯加上呼吸衰竭被送到急診。因為病情嚴重,醫療人員迅速的執行氣管內插管(endotracheal tube)。病患的呼吸音衰弱,影像檢查發現雙下肺塌陷。他的肺部狀況不太樂觀,必須住院治療,不料後來竟咳出「整根人蔘」。家醫科醫師闕壯理今(18日)在IG分享,該名男病患過去有酗酒和肋骨骨折的病史,因為意識呆滯加上呼吸衰竭被送到急診。醫療人員迅速執行氣管內插管,但病患的呼吸音衰弱,影像檢查發現雙下肺塌陷,必須住院治療,「然後,開始出現奇怪的東西…。」闕壯理透露,「隔天,理論上通暢的氣管內管裡面,居然出現像是『白稠狀的軟塞』的東西。為了確認氣管內管到底發生什麼事,醫生安排數次支氣管鏡檢查(bronchoscopy),可以用內視鏡觀察氣管內部。內視鏡看到許多白色、橡膠狀的物體。幾天後再看,發現它們聚集在一起,一直延伸到細支氣管,導致整個左肺都塞住了。」醫師指出,「經過一番檢查,發現這並不是感染,也沒有肺部結構異常;這些物體是纖維蛋白、黏液、發炎細胞等等的綜合體。診斷為塑型性支氣管炎」。醫師說明,「塑型性支氣管炎是一種罕見的疾病,和先天性心臟病、淋巴系統疾病、鐮刀型紅血球病有關。因為淋巴回流異常,加上黏液和細胞等等物質,在支氣管內形成白色軟膠狀的圓柱體。」闕壯理提到,「就像幫支氣管灌模一樣,這些黏液最終成為塑膠質地的『模型』。它塞住氣管可能造成呼吸困難,嚴重者會窒息死亡。病患接受支氣管擴張劑、化痰藥、血栓溶解劑治療,8天後明顯改善、脫離呼吸器。可喜可賀病患的老婆說他已經咳出這樣的東西好幾個月了,居然沒有早一點來看病?圖片很震撼,如果不說還以為是人蔘」。
桃園7旬婦快篩陽服化痰藥 突倒地不起送醫不治
昨(18)日晚間7時許,桃園市1名吳姓婦女(76歲)在家自行快篩陽性,而吳女的兒子拿化痰藥給母親吃,豈料,在當晚8時許,兒子發現吳女坐在沙發上不久後,突然倒地不起,立即將她送醫急救,但最後仍宣告不治,經法醫、檢察官相驗後,初步判斷吳女死因疑似為心肺衰竭,詳細死因仍有待進一步釐清。警方調查,昨日晚間吳女因為身體不適,快篩之後呈現陽性,因此吳女兒子拿化痰藥給吳女服用,豈料,吳女吃完藥在沙發上休息時,突然倒地不起,經緊急送醫後仍宣告不治。經檢察官、法醫相驗後,初步判斷吳女並無慢性病史,死因疑似為心肺衰竭,對於死因家屬並無意見,確切死因仍有待檢警釐清。
醫護崩潰線2/有藥卻難吃到?錯過黃金期等於白搭 洗腎患者不分流「遲早會出事」
隨台灣染疫數攀高,民眾才赫然發現,要在「5天黃金治療期」取得抗病毒藥物幾乎不可能。胸腔重症科醫師蘇一峰5/15分享西班牙研究,確診者使用「化痰藥NAC」可減少死亡率時,引發民眾搶購潮,被藥師苦中作樂稱做「世界化痰藥日」。為何指揮中心號稱採購「充足」的抗病毒藥物,卻這麼難取得?「黃金治療期是發病起的5天內,但確診往往要花上2天,加上視訊診療、上傳同意書等過程,隨隨便便都會超過5天,尤其是長輩患者,很難搞懂這些流程,5天過去了就失去服藥意義,容易讓輕症患者轉為中重症。」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說。台灣政府採購的口服藥物4月底大量到貨後,指揮中心宣布開放藥局作為據點,讓居家照護的確診者有醫師處方箋就能領藥。目前全國共有57家核心藥局分配到口服抗病毒藥物,但以目前單日確診破6萬的人數來看,明顯不足。立委賴香伶就批評,全桃園只有2家核心藥局,一家在桃園區,一家在中壢區,每天跑2趟去藥局代領藥,光是往返加上等待時間,每趟就要1.5小時,而且重點是視訊診療的診所必須與核心藥局有合作。透過視訊診療能加速確診民眾取得領藥資格,但對於年紀較大的長輩來說,可能具有一定難度。(示意圖/報系資料照)化痰藥雖非抗病毒藥,但民眾日前的搶購潮反映抗病毒藥難取得的現狀。對此,指揮中心16日宣布,65歲以上具重症危險因子者,快篩陽性經診斷即視同確診,可發給口服抗病毒藥物,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國際文獻顯示,65歲以上造成的風險是其他危險因子的4~10倍,因此優先選擇此一族群。「這個調整方向正確,但應該把更多開立口服藥物的權限下放到一般診所跟更多藥局,如此才能讓需要的民眾更迅速取得藥物。」張凱音說。另有確診民眾在網路上分享教戰守則,建議大家先查詢該地區的核心藥局,在反向去查合作的視訊門診診所,這樣可以加速領藥速度。收治大量新北市確診者的亞東醫院,則因此推出「主動給藥專案」,當65歲以上民眾PCR陽性時便立即簡訊詢問用藥意願,對於有意願的民眾預掛抗病毒藥物門診,下載雲端藥歷,再由醫師進行遠距門診評估,或發送簡訊通知親友來院領取藥物。5/18起不需要民眾親友二次來院領藥,在急診與檢疫急門診,快篩陽性病患經過醫師評估符合抗病毒藥物開立條件者,即可直接領取口服抗病毒藥物,希望能盡快讓重症風險高的患者在5天內順利服藥。其他醫院也各自有方法,臺北榮總就在中正紀念堂設置防疫急門診,以「車來速」方式提供看診、採檢與領藥的一站式服務,初期預計每日服務1200人次,為控管流量及避免群聚,將以預約為主,快篩陽性的民眾必須先上網預約。家住新店的陳小姐,多希望這些便民政策能早點推出,她的母親在5月初快篩陽性,由於感到胸悶又有三高病史,於是前往醫院PCR求診,沒想到竟在刮風下雨的情況下排隊將近6小時,才終於完成篩檢。她說:「那天急診醫師超級冷漠,但我一點都不怪她,因為我看到她在雨天中站了8小時都沒休息。」幸好陳媽媽檢查後無恙,於是便返家進行居家照護,經歷這些過程,陳小姐也感嘆說:「現在不需要做防疫準備,而是該做染疫準備!」尤其重症危險族群更要提高警覺,令人最擔憂的莫過於洗腎患者。張凱音說,現在各大醫院開了許多綠色通道,但最後就是變成沒有一條通道暢通,尤其洗腎患者是高危險族群,但目前卻完全沒有分流,進入醫院治療後也沒有相關隔離措施,讓患者處於高度容易感染的狀況。「以我所在的新竹為例,洗腎的確診患者就是由各醫院輪流收治,也不管醫院中是否有足夠的洗腎設備!」張凱音建議協調一家洗腎診所收治確診患者,而不是到處「塞」洗腎患者,否則一旦出狀況,恐怕將拉出一波高死亡率。
化痰藥被說可「降低確診死亡率」 名醫不忍了開炮:一群白癡
胸腔重症外科名醫蘇一峰日前發文表示,據西班牙研究發現,若新冠肺炎確診者可使用「化痰藥NAC」,可減少4成的死亡率,消息一出引發民眾到藥局搶購,也讓指揮中心回應表示需要專家討論,而婦產科名醫蘇怡寧則發文澄清這就是迷思套路,更怒批謠言就是這樣,「一個謠言背後需要有一大群白癡一起努力」。蘇怡寧醫師呼籲民眾不要亂囤積藥物。(圖/翻攝自蘇怡寧醫師臉書)蘇一峰醫師在臉書發文表示,拿不到抗病毒藥物時,西班牙研究發現,確診者可以使用「化痰藥NAC」,可能可以減少四成的死亡率,並表示全台藥局、醫院都沒有缺貨的問題,藥品價格是銅板價,並表示國外研究發現,COVID痊癒者使用化痰藥物Erdosteine,可以改善長期後遺症症狀!但這個說法被婦產科名醫蘇怡寧打臉,他在臉書寫出「NAC作為一個化痰藥他x的真的不錯,便宜又好用,但就是化痰藥,請拜託大家不要再傳什麼可以對抗病毒了」,更表示不只NAC有這樣的狀況,依維箘素和奎寧也是,更寫出「很多網路上的網路迷思套路都一樣啦,一開始可能某個人隨便說了一句什麼話,或引用什麼沒有證據力的東西,社會大眾開始在網路上轉貼,還會傳好長一陣子,『一個謠言背後需要有一大群白癡一起努力』」。而蘇一峰醫師也回應該說法。(圖/翻攝自蘇怡寧醫師臉書)蘇一峰事後也多次發文,並在原文留言處解釋,只是跟醫療人員分享,如果造成第一線藥師困擾很抱歉,「只是可能醫療人員不領情也不了解,我下次會謹慎發言。」,而指揮中心陳時中部長則回應,現在手頭上的科學證據,有新的藥物會特別研究並請專家討論,指揮中心也不會照單全收,還是要經過專家一起全面討論。
百萬確診海嘯3/網傳「醫師建議2救急藥物」 藥師轟:孩子出事請找他負責!
近來家長群組瘋傳一則貼文,是由一位知名醫師撰寫,文中寫道「新北中和2歲男童的家長,若知道耐適恩與紅黴素,4/14早上男童發燒就馬上讓他服用,也許可以撿回一命。」醫師同時補充,耐適恩(Nexium 40 毫克)1顆、紅黴素(Erythromycin 500毫克)早晚各吃一次(成人劑量),兒童以成人60公斤體重等比例減低劑量。內文中寫道,「請把這處方傳出去,疫情期間,兒童發燒,先吃耐適恩與紅黴素,篩檢可做可不做。」發文後,這位醫師似乎覺得不妥,因此便刪除文章,不過卻已有家長備分,且廣為分享流傳。藥師公開抨擊該位醫師亂傳偏方,提醒民眾濫用藥物恐怕造成無法挽回的憾事。(圖/翻攝自張小風臉書)這樣未經臨床研究證實的推斷,雖也有部分醫界人士贊同,但更多人覺得不妥,不少藥師、感染科醫師都大加撻伐,甚至說孩子出事一定要冤有頭債有主,請找這位醫師負責。《張小風藥師的藥學人生-Pharmalife》臉書粉絲頁就公開撻伐,發文批評「作為一位受過實證訓練的藥師,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這種亂傳偏方的行為,特別是醫療人員自己帶頭亂傳。」張小風藥師認為,紅黴素(Erythromycin)的交互作用又多又複雜,有些藥物跟紅黴素併用,不僅可能會發生致死性的心律不整,也有可能發生無法逆轉的骨髓抑制。張小風問「你有處理過在家醫科診所開秋水仙素colchicine(常用於治療痛風),在內科診所開紅黴素,病人一起吃了之後產生嚴重的骨髓抑制,來急診白血球被壓制到剩不到100顆,最後死於嚴重感染的嗎?」如果沒有,你怎麼會有勇氣去讓民眾試這種沒有臨床實證支持療效的高風險配方?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也贊同張小風的看法,認為不要隨便濫用藥物,「這是會害死人的處方!」那可以先準備哪些藥物與物品?中醫處方「清冠一號」公費補助已經上路,染疫的藝人徐乃麟也公開表示「早備好清冠一號」。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確診者在居家照顧期間,可以使用健康益友APP、中醫師公會官網、即將上架的中醫1.0 APP,或者直接致電各縣市的諮詢專線,找到中醫師協助診療取得清冠一號。再由親友協助領藥,或者由中醫院所送藥。中醫師林芷瑜提醒,要確診陽性或有喉嚨痛等感冒症狀才能服用清冠一號,若想作預防之用可採用防疫茶,一般民眾都能提升抵抗力。防疫茶配方如下,黃耆3錢、防風2錢、白朮2錢、藿香2錢、桂枝2錢、薄荷3錢、桑葉3錢、魚腥草3錢,藥材先以冷開水過水沖洗,再燜泡於600c.c.熱水20分鐘,每日可2服。清冠一號屬於處方藥,適合確診或已有相關症狀者服用,若想作為預防保健,建議諮詢中醫師調整配方。(圖/報系資料庫)藥師公會也推薦6大類常備藥物,以因應Omicron變異株所引起的常見症狀,包括喉嚨痛、發燒、流鼻水等,萬一確診隔離可以幫助緩解症狀。1.解熱止痛藥常見解熱止痛藥包括乙醯胺酚、布洛芬,由於中樞止痛藥可提高人體對痛感閾值、降低體溫,服用後可以幫助減少不適症狀,並儲備體力對抗病毒,只要療效相同,不必執著於特定品牌。2.止鼻水藥(抗組織胺)由於Omicron輕症症狀像一般感冒,流鼻水也是常見的症狀之一,因此可以預先購買止鼻水藥(抗組織胺),以在症狀發生時能及時緩解。3.止咳化痰藥若有咳嗽症狀,或出現有顏色的痰液,建議服用化痰藥水或是錠劑幫助緩解。4.腸胃藥、電解質補充劑除上呼吸道症狀,由於新冠肺炎患者有時也會出現腹瀉等症狀,建議可以常備具止瀉功能的腸胃藥,在另一方面,也可預防在家吃壞肚子造成腹瀉、腹脹;另外,為避免腹瀉到脫水,也建議準備電解質補充劑以備不時之需。5.體溫計、血氧機監控體溫及血氧,是觀察是否從輕症轉換成中、重症的必須動作,因此建議常備體溫計、血氧機監測生理數值及身體狀況;若家中沒有這些器材,可自身觀察是否出現呼吸困難、喘,或是有無指甲、嘴唇發青的情形,若有則須儘快就醫。6.維生素B、C適時補充維生素B、C可以幫助增加抵抗力,且兩者均屬於水溶性藥物,較不易傷身,可作為疫情間常被藥物選項。
家醫科美女名醫曝「孩童確診常備用藥」 感冒糖漿、肛門塞劑都入列
本土疫情延燒,不少人擔心家中小朋友沒有打疫苗,若確診該怎麼辦,家醫科美女醫師許書華就在臉書上分享,孩童確診可準備的常用藥,也讓不少家長都感謝她的分享。若小孩發生高燒可準備以上藥物。(圖/翻攝自許書華臉書)許書華在臉書分享可還解孩童上呼吸道症狀的常用藥,她也提醒並沒有鼓勵大家自己拿藥不看醫生,只是因為非常時期,大人小孩都或許有機會遇到輕症在家隔離的可能,所以整理症狀輔助用藥,供大家能參考,也請記得在有藥師諮詢的藥局購買。她分享止痛退燒的藥物,如感冒糖漿、口服懸液、肛門塞劑、退燒藥丸普拿疼等。若有鼻塞、鼻水症狀,則可服用抗組織胺類藥物,咳嗽藥與化痰藥等也都是推薦藥物之一。鼻塞、流鼻水則可以使用以上藥物。(圖/翻攝自許書華臉書)另外她也表示,千萬不要以為傻傻被藥就輕忽,若有嚴重不舒服的症狀,如抽蓄、呼吸困難、嘴唇顏色發白發紫,一定要趕快通報緊急醫療諮詢平台,或防疫專線1922等。
新冠輕症在家如何自我照護? 備好這「9大法寶」在家養病免驚
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來勢洶洶,確診海嘯預計接下來會大規模襲來,為了不讓國內醫療資源快速耗盡,把專業的醫療救護,留給真正有救治需求的中重症患者,全台各縣市陸續啟動,輕症者在家照護的計畫。面對大多數確診但症狀輕微的人,藥師公會全聯會提供了「9大法寶」建議,提供輕症確診者,就算在家隔離養病,也不用害怕。台灣這波流行的新冠肺炎,病毒種類主要是以傳染力極強的Omicron變種病毒為主。因為多數患者為輕症,藥師公會全聯會提醒,家裡可準備像是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鼻水藥(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腸胃藥等常備藥品;另外可備好一些電解質補充劑、體溫計、血氧計和維生素B、C,以備不時之需。而輕症者隔離在家,若出現呼吸困難、持續胸悶胸痛、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指甲發青等狀況,就屬於有緊急醫療需求,疫情指揮中心本月19日已發出最新公告,不論確診個案或同住的居家隔離者,只要生命危及狀況發生,都可透過防疫計程車、親友接送、步行或自行駕車等方式前往醫院求醫。另外,對於有定時拿慢性病藥物需求的輕症確診者,藥師公會全聯會建議,這類輕症的病患,可透過「健康益友APP」拿藥,或是透過藥師公會全聯會的「藥局地圖」,查詢周邊藥局,以預約調劑藥品。輕症確診者如果在家隔離,基本上家戶中的所有同住者,都算是隔離者,即便在同一屋簷下,還是要遵守「一人一室」原則;若衛浴空間不夠用,基本上在每次使用後有確實清消的狀態下,是可以用同一套衛浴的,但輕症者不可與同住家人共餐。
疫情蔓延釀恐慌…量販超市爆採買潮 藥妝店止痛退燒藥遭搶購一空
疫情急遽升溫,本土確診人數昨日逼近3000例大關,民眾恐慌指數升高,量販超市湧入採買潮,不僅酒精需求倍增,泡麵、罐頭短短1周銷售成長3成;藥妝業者表示,自前日傍晚開始,來客數大增,綜合感冒藥、止痛退燒藥品、電解質補充劑等,1個月的銷量竟然在短短兩天銷售一空。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俄烏戰爭引發的全球糧食危機正在發酵,因俄羅斯、烏克蘭是大麥、小麥主要生產國,糧倉失火、價格大漲,民眾生活已夠苦了,如今台灣民眾在恐慌心理下,買泡麵、囤罐頭,當發現架上商品銷售一空,心裡就更恐慌!殷乃平警示,當物資搶購,通路缺貨時,價格恐怕漲更多,進一步推升物價上漲壓力。全聯觀察,這周防疫相關商品銷量成長,像酒精,乾洗手,漂白水等,平均較上周成長近10%,泡麵、罐頭類更大增30%,只是目前除雞蛋每人限購兩盒外,其他商品沒有限購令。家樂福近來泡麵、罐頭、米、酒精產品銷量也顯著成長,其中酒精與去年同期相比,銷量翻倍飆升,泡麵、罐頭也提升逾3成,為此家樂福已就防疫產品、民生用品,提升1成備貨量。防疫物資也是居家必備,7-ELEVEN直言,快篩試劑需求量相當大。另有超商業者透露,目前快篩試劑最缺,民眾往往要跑好幾家才買得到。「真的太誇張了!」一位高小姐指出,跑了3間藥房,才搶到1盒普拿疼,想買新冠快篩試劑,更一連撲空4次,從新北巿轉進台北巿一間藥妝店才買到。日藥本舖表示,近期疫情升溫,匡列範圍增加,居隔常備的藥品如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鼻水藥(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腸胃藥、電解質補充劑、維生素B/C/D等藥品、保健品需求大增,止痛退燒藥品、綜合感冒藥品每日銷量更倍數成長,至於體溫計、血氧計、口罩購買量也大增,有些店面快篩用品甚至在上周便已被搶購一空。對於酒精需求量大增,台酒表示,去年疫情三級警戒,民眾已存一波酒精,用量應還夠,不過隨著國內疫情升溫,需求快速攀升,台酒已恢復生產防疫酒精,目前維持在安全存量百萬瓶以上,以因應市場需求。
「輕症居家照護」將開跑!羅一鈞公布「7大警示」 6大常備藥快備齊
近期本土疫情急速升溫,為避免確診病患暴增醫療資源緊繃,指揮中心推出「全台啟動居家照護計畫」,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於防疫記者會中公布成人確診可能症狀,除原本的流鼻水、喉嚨痛等4大症狀,另新增3項,包括無發燒美分鐘心跳卻超過100次、無法進食服藥,以及24小時無尿或尿液減少。同時藥師公會全聯會日前也發文提醒,因應接下來的居家照護方案,民眾可至鄰近社區藥局準備6類藥品,以備不時之需。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日於防疫記者會公布「7大警示徵兆」,除日前公布的4大可能確診症狀,包括流鼻水/鼻塞、咳嗽、發燒、喉嚨痛外,另外新增3項症狀,包括無發燒但心跳超過100/每分鐘、無法進食喝水服藥以及過去24小時內無尿或尿液減少。羅一鈞提醒民眾如果出現以上症狀應有警覺,並立即撥打119、衛生局或1922專線,如果民眾有緊急需求,則可經衛生局同意安排就醫。羅一鈞也表示,上述症狀主要是適用於成人,相關症狀還包括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悶、皮膚/嘴唇/指甲床發青等;針對兒童部分指揮中心則會於下午進行討論。而指揮中心啟動輕症居家照護措施,藥師公會全聯會日前於臉書發文提醒,民眾可以提前準備6類居家常備藥品,包括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鼻水藥(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腸胃藥及電解質補充劑、體溫計、血氧計,以及維生素B、C。根據「ETtoday」,醫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會建議除備乙醯胺酚是因為服用後可以提高人體對疼痛的閥值,也可以降低體溫,常見的普拿疼就屬於該類藥品,而儲備腸胃藥品、電解質補充劑,則是為防止民眾在家出現腹瀉症狀,另補充維生素B、C則可增加抵抗力,以利對抗病毒。
注意!356項指示用藥擬取消健保 台灣人「便祕藥」吃最多
健保署去年底召開「全民健康保險收載指示藥品之意見交流會議」,擬取消年用量5000人以下的藥品,這些藥品以感冒、胃藥、發燒、止痛藥居多,合計有356項,若取消給付將助健保年省751萬元。健保署預計3月底蒐集各學會意見,再決定下一步的規劃。《健保法》第51條規定,成藥、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不列入健保給付範圍。2017年,健保會也決議逐步取消指示藥品給付。2018年至2021年,健保給付的指示用藥也逐年減少,從906項減至851項,申報金額從15.8億減至14.7億。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連恆榮表示,去年底健保署召集消基會、台灣病友聯盟及相關團體召開「全民健康保險收載指示藥品之意見交流會議」,擬將使用量低於5000人的指示用藥取消給付,這些藥品以感冒、腸胃道、發燒、止痛藥為大宗,合計356項。至於目前給付最多的指示用藥,也以腸胃道用藥居多,第1名是治療便秘的藥品Sennoside(A+B)12mg,申報金額約2億4040萬,其次則是胃藥Aluminium hydroxide(約1億4420萬)、止痛藥Acetaminophen(約9190萬)、胃藥Dimethicone(約6720萬)、便秘用藥Sennoside(A+B)12.5mg(約6440萬)、化痰藥Acetylcysteine(約5200萬)等。連恆榮表示,指示用藥的取消攸關醫療端的需求及民眾用藥權益,接下來會依整體情況做考量,健保署預計3月底會將各學會的意見蒐集完畢,經彙整後決定下一步如何作業。根據試算,取消給付後,將助健保每年省下751萬元。
醫師自曝確診也不會去醫院 但自備三種藥與三種機器
本土疫情延燒不斷,醫院量能也逐漸吃緊,內科醫師王介立在臉書PO文表示,如果自己真的確診新冠肺炎,但屬於輕症,而且可以選擇自我隔離即可,那他就會拒絕去醫院,只準備血壓機、血氧量測儀及製氧機,定時量自己的血壓、心跳、呼吸次數及血氧。王介立分享自己不會服用退燒藥,也不會服用清冠一號,只會服用化痰藥,若是肌肉酸痛太厲害,會再加上止痛藥,同時剛好也有退燒效果;至於止咳藥,除非乾咳太厲害才會服用。另外,他會努力地吃高蛋白,讓身體有足夠的養份可以打仗,剩下的,就交給自己的免疫力。王介立認為輕症這樣處理就好了,去醫院住院,不會比較快好,也無法預防變成重症。但自我隔離時,如果要入睡,為了避免意外狀況,他會把Apple Watch戴好,警示打開,緊急連絡人設定好。王介立文中特別強調,並沒有要鼓吹一般民眾跟他一樣做,只是想讓一般民眾理解,這個病就真的是這樣,醫師們不會故意把什麼好東西藏在醫院裡不給一般人使用,而且他覺得去住院的身心壓力會太大,反而不利輕症康復。PO文當然引起許多網友回應,許多人質疑一般人無法分辨輕症、重症,王介立補充說要以客觀數據來判斷,例如生命徵象,也就是血氧數值與呼吸次數,也不必擔心如何判斷,屆時應該會有人幫忙協助,他也理解拒絕去醫院的說法,會引起許多人議論紛紛,所以他補充說明,若是把文章修改成確診後送至檢疫所,或許一切就比較不會讓人感覺不舒服了。
醫曝「可望抗新冠藥物」被健保拒於門外 嘆印度醫療落後也用10年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許多國家為了找出疫苗及特效藥,找來大批研究人員進行研究。聯合醫院胸腔內科蘇一峰醫師在臉書分享,有一種「最強化痰藥」可能有效治療新冠肺炎,但礙於被健保拒於門外,台灣並沒有引進這個藥物;他感嘆就連印度醫療落後國家都使用這個藥物10多年。蘇一峰醫師指出,這個化痰藥名為「Erdosteine」,過去研究發現這個藥不只有最強治療效果,相對其他化痰藥減少許多腸胃副作用,台灣本土研究更證實,這個藥物能有效減少肺阻塞與支氣管擴張患者的急性發作,代表此藥物對於肺部治療有很大的功效;他表示最近歐洲把Erdosteine拿來進行臨床實驗,可能有效對付重症的新冠肺炎感染者。蘇一峰醫師分享最強化痰藥,可望被用於治療新冠肺炎。(圖/翻攝自蘇一峰臉書)蘇一峰透露,Erdosteine在亞洲各國早已使用多年,就連醫療落後的印度都用了10年以上,而這個藥物在台灣因被健保拒於門外,因此到現在都還沒有此藥物;他感慨表示,台灣曾有廠商想引進此藥物,但健保補助價格很低(國外原價的4分之1),經過多次溝通後仍無法提高補助金額,最後廠商只好放棄引進這個藥物。肺炎與肺阻塞都是台灣的10大死因,台灣有許多患者飽受氣喘所苦,蘇一峰難過指出,若台灣有Erdosteine藥物能治療,孫越叔叔(已故台灣男演員)可能會多活幾年,且目前更可能是新冠肺炎治療藥物之一。蘇一峰表示,若歐洲的臨床實驗成功,Erdosteine成為治療新冠肺炎藥物,藥物將會被各國瘋搶,到時台灣更沒機會取得這個藥物了。
【菜瓜布肺2】咳嗽超過8週 小心肺病殺手找上門
振興醫院內科部長陶啟偉提醒「千萬別將咳嗽視為理所當然!」他說,咳嗽是肺部疾病的常見症狀,若咳嗽持續超過8週以上即為慢性咳嗽,包含像菜瓜布肺、氣喘、肺癌等患者,長期以來即飽受慢性咳嗽所苦,其中,菜瓜布肺的咳相較於一般咳嗽更加嚴重,患者一整天都會持續性的乾咳,過去更時有因為劇烈咳嗽導致肋骨斷裂的個案。由於菜瓜布肺早期症狀不明顯,所以臨床醫師也要特別注意下背部的聽診。陶啟偉解釋,菜瓜布肺通常自下肺葉開始發生纖維化,而且纖維化的狀況也較上肺葉嚴重,當醫師聽診患者的後背下肺葉時,可以聽到連續性的爆裂音,此時應高度懷疑有菜瓜布肺的可能性,安排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掃描。罹患菜瓜布肺患者,因肺功能急速下降,導致呼吸困難,走路時容易喘。(圖/報系資料照)早期在治療菜瓜布肺時,僅能使用類固醇、化痰藥等,進行少許的症狀解除,效果有限也無法阻止肺功能下降,往往到最後必須等待肺臟移植,所幸這幾年,已經有針對菜瓜布肺的藥物問世,為這些患者爭取到更多的時間。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王鶴健指出,臨床試驗證實,抗纖維化標靶藥物可減緩肺功能下降近50%,並減少68%急性惡化發生風險,有助於改善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呼籲患者及早發現與治療,減緩症狀和肺功能喪失,避免急性惡化的發生。而目前這類藥物健保自去年12月起也擴大了給付範圍,希望能造福更多病患。《周刊王》提醒您,吸菸有礙健康,戒菸專線:0800-636636(圖/菜瓜布肺衛教網站提供)(圖/菜瓜布肺衛教網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