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祠
」從根本斷絕申冤潮!河南開封包公祠連夜搬走神像 連廟門都直接緊閉
中國河南有一處包公祠,是元朝期間為了紀念北宋名臣包拯(民間俗稱包公)而建立的,再加上電視劇《包青天》的推波助瀾,這也讓包公成為「剛正不阿、鐵面無私、廉潔清明」的代表。而近期有一名中國女子前往包公祠痛哭申冤,結果意外引發仿效熱潮。而為了阻止這個申冤的熱潮,這間包公祠的神像被連夜搬走,就連廟門也緊鎖,以整修為由不給開放。據了解,在10日當天,一名女子前來包公祠,就直接跪在包公神像面前痛哭流涕,雙手甚至扶抓著柵欄,就好像包公本人就站在面前,跪地的女子想要伸手求援一般。也由於女子痛哭的程度,就好像要把心中的委屈、痛苦都傾洩出來,讓現場不少人為之動容,也有網友記錄下女子的行為。沒想到這支影片,就在網路上引起不少討論。後續有一名律師解釋,該名女子因為被認定投毒殺人,過去曾含冤入獄,最後好在被改判無罪,但女子也因此折損了13年的青春在牢獄中。而在女子於包公祠痛哭的畫面曝光後,也有不少人仿效,直接前往包公祠喊冤、痛哭。當中也不知道到底是跟風仿效,還是心底真的有難以訴說的冤屈。但當時就有網友預料「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包公祠有可能就會被有關當局關閉」。未料在15日當天,這間包公祠就真的傳出關閉的消息,不僅包公神像被連夜搬走,門口還立起一個牌子,以內部施工為由暫停對外開放。包公祠的管理單位也強調,主要是為了維修線路,所以才關閉包公祠,與先前女子痛哭的事情並沒有太大關係。(圖/翻攝自微博)
包青天其實是貪官?墓中驚見「價值千金」寶物 專家出面解答了
被譽為中國司法之神的「包青天」包拯其實是個貪官嗎?近幾年在中國大陸盛行的「翻案文化」再度將矛頭指向包青天,還拿出1973年在包公墓中發現的「名貴寶物」,直指歷史上的包拯其實是個貪官,而這個說法自然讓包公後代憤怒不已。《宋史》指出,包拯性格「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遭他彈劾降職、罷官和法辦的權貴大臣不下30人,還時常為民請命,不像是只為自己或黨派牟利的權鬥政客。而他鐵面無私的形象,經過後世渲染放大後,成為不容挑戰的司法與清官之神,直到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包拯的評價才首次出現大反轉。在「破除封建迷信」的狂熱號召下,就連黃帝也難逃毛澤東信徒的批鬥,包公位於合肥的包公祠同樣難逃一劫,不僅祠堂被洗劫一空、塑像被破壞,就連相傳近千年的包公畫像和「包氏宗譜」也遭放火焚毀。且隨著包公墓和包氏宗族墓在1973年被強行遷墓時,其中一個小墓穴被發現藏有極精緻的「金絲楠木棺槨」,有「國木」之稱的金絲楠木號稱價值千金,絕非常人能負擔得起的木料。加上棺木底板兩側有6個用來固定和牽引棺木的「執紼」,是當時朝廷給重臣的極高待遇,以及最關鍵的「宋樞密使增禮部尚書孝肅包公墓銘」,讓眾人深信個墓就是包青天的墓,又因大眾「清官等於節儉」的錯誤印象,讓包公頓時從清廉的好官,變成沽名釣譽的貪官。儘管專家研究後發現,該墓並非包拯的墓,且包公後人保存的「包氏族譜」也證實,包拯的墓是在主墓中,而非在「小墓穴」裡。雖然「包公是貪官」的誤會已被專家和包公後人破除,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拿「金絲楠木棺槨」直指包公是貪官,卻忽略清官一定節儉的形象,其實來自於明清「官員俸祿異常低」的難堪歷史,以及忽視大多數明清官員「沒副業」就幾乎無法生活的悲慘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