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人口
」 少子化 人口 人口老化 高齡化 經濟集邦:AI加持2027年人形機器人產值將破20億美元 「這零件」成本最高
日前法國舉辦國際人型機器人展,不少廠商已結合AI,應用在醫療、災難應變與家庭使用上。研調機構集邦(TrendForce)28日表示,預估在2025年各機器人大廠逐步實現量產,2027年全球人型機器人市場產值有望超越20億美元。目前包括美國、中國廠商都在積極投入與擴大人型機器人測試,指標廠商揭露的產品完成度也越來越高,像是Agility Robotics開發的Digit、Apptronik開發的Apollo皆有上市規劃,Tesla打造的Optimus亦計劃在2025至2027年量產上市。TrendForce表示,現行軟體平台著眼於機器學習訓練與數位孿生模擬,整機型態則聚焦協作機器人、移動式機械手臂與人型機器人,以適應多元環境與人機合作互動。受惠於生成式AI,機器人的認知能力已有飛躍性成長,可透過感知層掌握人事時地物,對話能力也顯著進步。據TrendForce調查,目前人型機器人各項零組件成本中,以行星滾柱螺桿占22%最高,其餘有複合材料件(含塑料及金屬)9%、6D力矩感測器8%,以及空心杯馬達占6%等,且零組件領域皆有一定程度之技術壁壘。預期人型機器人的軟、硬體供應鏈將與智慧終端設備、工業機器人與無人機供應鏈高度重疊,在此三類供應鏈具備競爭優勢的供應商,未來更容易切入人型機器人市場。展望2025年機器人的應用場域,工業型機器人仍將以手臂撿貨為主。TrendForce指出,勞動人口短缺、高齡化程度高之國家已有陪伴與照護需求,預期服務機器人將於未來1至2年內嶄露頭角。機器人也於戰場上陸續發揮其功效,如烏俄戰爭有大量無人機參戰,以及戰鬥、布雷與後勤機器人等,為具潛力之場域。
糖尿病盛行率創新高! 年輕化時鐘快轉「恐影響台灣勞動力」
最新台灣糖尿病年鑑結果顯示,台灣盛行率創新高達10.6%,遠超日本、韓國、香港等鄰近國家,總罹患人數恐突破300萬人關卡,且年輕化時鐘快轉,小於40歲的勞動人口中,糖尿病粗盛行率從0.77%上升至0.98%。醫師提醒,國人發病時間愈來愈早,併發症也順勢提前爆發,恐影響台灣勞動力。糖尿病相關疾病健保負擔已逐年增加,實質影響台灣競爭力。延緩併發症出現,日常血糖監測為關鍵,近年有賴數位醫療科技發展大躍進,現已有連續葡萄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簡稱CGM)科技,可制定個人化治療,只要落實理想糖值達標率(Time In Range,簡稱TIR)的紅綠燈管理原則,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輕鬆控糖,降低併發症風險。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指出,台灣的糖尿病盛行率已超越日本、韓國及香港,位居亞洲前列,糖尿病對國人健康的威脅日益嚴重。過去,臨床上主要依賴糖化血色素(A1c)作為糖尿病管理的唯一指標。然而,A1c只能反映過去2至3個月內的血糖「平均值」,無法呈現長時間內血糖波動的全貌。隨著科技的進步,連續葡萄糖監測(CGM)技術的誕生,讓糖尿病管理從傳統的單點測量進化為持續監測。透過CGM,糖友能夠追蹤理想糖值達標率(TIR),TIR代表血糖在標準範圍內的時間百分比。TIR越高,代表血糖控制越穩定。根據臨床證據,TIR每增加10%,A1c大約會降低0.8%。相反地,若TIR降低10%,微量蛋白尿的發生率會增加40%,而視網膜病變風險則會上升至64%。相比於A1c,TIR能提供更完整的血糖波動資訊,不僅能即時監測糖友的血糖情況,還能全方位展現血糖的波動狀態,幫助糖友更有效地調整日常生活作息。黃理事長強調,目前八大國際學會共識,推動以TIR評估糖尿病的管理表現,以紅黃綠三個顏色反應葡萄糖濃度的數值,讓指標更加直觀,目前共識建議第1型及第2型糖友應維持TIR比例7成在綠燈範圍。台灣糖尿病管理也持續依照國際共識滾動式修正治療指引。糖尿病衛教學會歐弘毅理事長指出,糖尿病除靠定期回診的醫療照護外,更有賴日常生活中自我的監測及管理,而以臨床經驗來看,青壯年糖友在日常中最大困境不外乎不方便或認為不需要,而無法規律監測血糖,然而血糖波動過大,對於周邊血管及組織的傷害就越大,這也是併發症提前報到的主因。現透過連續葡萄糖監測產品,藉由傳感器每日24小時,連續14天偵測葡萄糖濃度,並能產生葡萄糖圖譜,及計算TIR理想糖值達標率,讓糖友有更完整的數據可以調整日常作息,確實藉由這樣的產品先落實個人化糖尿病管理,幫助糖友延緩併發症出現。成大醫院杜業豐醫師從臨床經驗指出,飲食控制和規律自我監測是大多數糖友的共同難題,但CGM技術突破了傳統血糖監測的局限,能全面掌握葡萄糖波動,幫助糖友建立個人化飲食控制對策。以美食部落客黃小姐為例,初期因視網膜病變確診糖尿病後,對澱粉類食物充滿恐懼,擔心病情惡化。配戴CGM後,她發現蛋糕對自己的血糖影響比預想中小,反而地瓜和紫米燒肉飯糰更容易讓葡萄糖飆升。黃小姐說:「CGM(俗稱小圓餅)幫我破解了控糖迷思,別人的地雷食物在我身上並沒有那麼邪惡」醫師提醒,透過科技輔助,糖友可以隨時調整飲食策略,找回控糖的信心,更加安心飲食、自在生活。杜業豐醫師更提到,由於糖友的情況各異,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一直是重大挑戰,並分享病友案例:「CGM也能有效幫助調整處方。即使這位大學教授糖化血色素已經控制在6.1,但糖值波動大就還有空間讓控糖品質更好。」CGM不僅幫助自我監測,還能即時分享數據給家人或照護者,並提供完整葡萄糖數據給醫療團隊,便於制定個別治療計劃,讓照護者與醫療團隊成為強大的後盾,打造更完善的糖尿病照護網,進而增進國民健康,提升台灣競爭力!
冰島推行週休3日 研究顯示:經濟表現超大多歐洲國
冰島於2020至2022年間實施了縮短工時的政策,將每週工作時間減至4天且不影響薪資,成為全球首批推行週休三日的國家之一,而近期最新研究顯示,自全國實施縮短工作週且工資不變的政策後,冰島經濟表現超越大多數歐洲國家。根據《CNN》的報導,根據英國自治研究所與冰島永續發展與民主協會(Alda)的報告,2020年到2022年間,冰島51%的工人採用了縮短工作時間的安排,且這一比例有望進一步提高。研究指出,冰島的經濟成長率在過去一年中名列歐洲前茅,失業率更是低於大多數國家。Alda研究員Gudmundur D. Haraldsson強調,冰島的縮短工時政策不僅有效促進了工作效率,還使得經濟維持強勁增長,堪稱一個成功典範。報導也說明,這一政策起源於2015年至2019年間的兩次大型試驗。冰島公共部門員工在試驗中每週工作時數縮短至35至36小時,但薪資未減少。該試驗涉及約2500名員工,占當時冰島勞動人口的1%。研究結果顯示,縮短工時不僅沒有影響生產力,反而在部分工作場所提升了效率,並顯著改善了員工的生活品質,減少壓力與倦怠感,增強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試驗成功後,冰島工會進一步透過談判,減少了全國數萬名勞工的工作時間,為縮短工時的推廣鋪平了道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世界經濟展望》,冰島在2023年實現了5%的經濟成長率,僅次於馬耳他,成為歐洲富裕國家中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這一數據遠超該國在2006年至2015年間近2%的平均成長率,顯示出經濟的「活力」。不過IMF也警告,隨著內需疲軟和旅遊業增長放緩,冰島的經濟增長在2024年可能會顯著放緩。然而冰島的低失業率仍然是該國經濟穩定的重要指標。根據IMF數據,2022年冰島的失業率為3.4%,略高於歐洲已開發經濟體的平均水準。此外,冰島的縮短工時政策在全球引發關注,各國紛紛展開類似試驗。2022年美國和愛爾蘭的33家公司進行了每週四天工作制的試驗,取得了成功,進一步推動了全球對工時改革的探討。
少子化、老化更趨嚴峻 2037年中高齡勞動人口突破5成
依據國發會17日公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4年至2070年)」報告,自2030年開始,我國總人口數將低於2300萬人,至2070年,總人口數僅有1497萬人。統計顯示,45至64歲工作人口在2037年突破5成,顯示勞動人口高齡化將成趨勢。國發會三階段人口推估一覽表。國發會每2年依據最新戶籍人口資料,推估未來50年人口結構發展。依據國發會報告,少子化更趨嚴峻,政府過去所做的人口推估失準。國發會坦言,2040年我國出生數開始低於10萬人,較上次推估提早了15年到來。國發會表示,這次人口推估有4大結論,首先「未來總人口持續下降」,我國人口在2019年達到高峰為2360萬人,自2020年開始負成長,今年為2340萬人,減少至2070年的1497萬人,其中0至14歲幼年人口減少171萬人、15至64歲青壯年人口減少920萬人、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248萬人,在三大人生階段,僅有老年人口增加。第2「超高齡社會」時點維持2025年不變;第3「人口紅利」結束時點維持2028年,第4是「長期老化程度再提升」。國發會人力發展處長謝佳宜說,國人壽命延長,加上少子化影響,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預估2070年為46.5%,原本現在是3.6名青壯年人口扶養1位老人,屆時每1名青壯年人口需扶養1名老人。因應少子、高齡化更趨明顯,國發會17日提出少子化、勞動市場、經濟/產業、財政收支及社會環境等五面向對策,預計2025年2月邀集各相關部會召開會議討論研提具體解方。謝佳宜說,已與各部會研議少子化因應策略,如請部會研議擴大人工生殖補助對象,延長育嬰留職停薪時間或者相關津貼是否再擴大等。東海大學經濟系教授邱達生表示,少子化不只是先進國家的共通問題,現在也延伸到東南亞與新興國家,這會讓經濟產生質變,最明顯的是總人口數、勞動人口大幅縮減、老年人口增加,產品、服務的需求就會減少,經濟停滯不前,通縮取代通膨,不僅阻礙薪資成長、企業訂單下滑、經濟愈來愈慘,且在人的壽命拉長,真正體驗生不如死窘境。
缺工缺料、通貨膨脹問題仍未舒緩 專家指短期內房價難下修
近年台灣經濟復甦、金融業獲利創新高,皆帶動房價走揚。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勝宏11日參與「旺旺中時房產金牌獎高峰論壇」指出,經濟、股市良好表現是推動房價上漲的主因;另外,建築業面臨的缺工缺料及通貨膨脹問題仍未舒緩,短期內房價難見下修。「台灣經濟表現好壞,是帶動房地產走勢關鍵。」陳勝宏指出,近年來台灣股市升破兩萬點,金融業獲利豐厚,當經濟狀況良好,資金自然流向不動產,上半年房市升溫是可預期的。他指出,通膨時代之下,不僅只有台灣房價高漲,世界各國房價也都在漲,其中,台灣因地狹人稠特殊性,又加上缺工、建材短缺等問題,讓建築成本增加3至5成;因此,追根究柢,經濟好壞、大環境變動才是影響房價波動主因。另外,陳勝宏指出,雖然建材短缺屬全球性問題,但台灣的缺工問題可透過政策解決;他提到,日本在移工政策上,給予移工有條件的長期居留安排,然而台灣對移工的停留年限仍設有嚴格規定。因此,陳勝宏建議,除了引進勞動人口以外,也應開放移工家屬來台一同居住,有了家庭的陪伴,不僅提供安心感,從經濟角度來看,資金在台灣流通也能夠促進整體經濟的發展。至於台灣居住正義議題,陳勝宏強調,居住正義應為「人人有房子住,而非人人都買得起房子」,核心不在於每個人都能買房,就像不一定每個人都買得起機車,有些人仍需要貸款購車。因此,期盼人人都能輕鬆購屋是不切實際的;政府應給予明確政策,並凝聚各界力量,方能共同推動居住正義。
農地無人可耕影響糧食安全 邱志偉籲調配農業移工接棒
立法委員邱志偉7日開記者會指出,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進程加快,我國農業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已經嚴重存在多年,導致大面積農地無人可耕,農業生產效率下降,對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收入構成嚴重挑戰,呼籲農業部、勞動部在一個月內共同針對農業勞動力短缺之產業衝擊提出改進報告;另針對移工媒合問題,共同成立跨部專案小組精確配合勞動力與農業生產之供需,提升本地勞動力與移工的媒合率。 邱志偉表示,根據農業部最新數據,25歲至45歲年齡段的黃金農業勞動人口比例逐年減少,特別是25歲至34歲之間的年輕農民減少最多,十年內下降了5.42%。反之,50歲及以上的農業勞動人口比例則顯著增加,已逼近75%,平均年齡超過65歲,且逐年上升。因為鄉村人口外流至城市,導致農業人力發展出現斷層,產生青黃不接的情形。由於勞動強度高、收入相對較低,農業勞動力的供需矛盾長期存在並愈加突出,生產力受到嚴重影響,成為未來農業發展之一大憂患。立委邱志偉說,目前政策對於10人以下小型農民或農民團體聘僱移工核配比率為本外勞1:1;事業單位及大型農戶維持核配比率35%,但這樣的核配比對農主來說仍為一大壓力。在請不到本勞的情況下,可申請的農業移工總額即使達1.2萬人,仍是「看得到、申請不到」。再者,農業勞動力有其「季節性」、「短期性」、「產業差別」等特殊性質,如未確實調查分析農務實際需求與勞動力的缺口,亦難解決問題。立委邱志偉呼籲,為應對農業勞動力短缺,政府應正視問題嚴重性,並積極研究引入農業移工之相關措施,以緩解勞動力不足的現狀。同時,也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規定,保障農業移工的合法權益,確保他們能夠安心工作,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為了有效提升農業移工的核配率,邱志偉向農業部與勞動部提出2點訴求:第一、勞動部與農業部在一個月內共同提出檢討報告,詳細分析當前移工核配過程中的瓶頸和挑戰,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第二、針對本外勞媒合問題,共同成立專案小組專門負責跨部會合作,通過專案方式,精準匹配農業生產需求與勞動力供應,提升本地勞動力與外來移工的媒合率。農業部輔導司副司長陳怡任表示,對於移工核配比率,將依雇主端管理人力的能力,並依照不同性質與需求給予適切調整。另針對申請移工的門檻,定期檢討放寬資格與簡化申請流程,針對季節性缺工,目前已規劃試辦計畫。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專門委員胡欣野表示,對於移工核配比率去年6月已進行修法,放寬核配比以及雇主資格,後續針對兩大訴求將與農業部積極合作。
全球面臨人口寒冬 生育率下滑造成許多迫切危機
全球正面臨「人口寒冬」危機,生育率很快將降至維持人口穩定所需水平之下,部分專家甚至推估早已跌破人口替代率,顯示各國政府推動鼓勵生育的政策效果有限。生育率下降將帶來許多問題,包括勞動人口縮減、經濟成長放緩、退休資金不足與社會缺乏活力等,人口規模變少也可能危及強權國家地位。2017年全球生育率(女性終身平均生育孩子的數量)為2.5,聯合國當時推估,到2020年代晚期生育率將降至2.4,但2021年時已降至2.3,接近人口學家認定的「全球人口替代率」2.2(換言之,一對夫妻平均要生育2.2個孩子,才能達到人口穩定成長)。聯合國尚未公布2022與2023年預估生育率,但美國賓州大學專精於人口問題的經濟學家斐迪南·維拉維德(Jesus Fernandez-Villaverde)推估,各國回報的出生數通常比聯合國預測少了10~20%。他表示:「人口寒冬將到來。」維拉維德預估,2023年全球生育率已降至2.1~2.2之間,這將是人類史上首次生育率低於全球人口替代率。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人口經濟學家斯皮爾斯(Dean Spears)表示:「從數據無法知道生育率何時或是否降至替代率以下,但我們有充分證據確信,距離交叉點已經不遠了。」
生育率低!韓最新報告指「15歲-64歲勞動人口」20年後將少近千萬
根據「韓半島未來人口研究院」6日公布的《2024年人口報告》,受低生育的影響,韓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基礎、勞動力人口(15歲-64歲)20年後將減少約1000萬。另外,到了2060年,死亡人口將達到出生人口的約5倍。韓國國際廣播電台引據報告指出,去年韓國人口的年齡中位數為45.5歲,到2031年將升至50.3歲,這意味著屆時超過一半的國民年齡將超過50歲。年齡中位數是指將全體人口按照年齡大小順序排列後,位於中間位置的年齡。另外,屬於入學對象的7歲兒童人口將從2023年約43萬減少至2033年約22萬。兵力資源也將出現驟減。屬於新增現役入伍對象的20歲男性將從2023年約26萬減少至2038年約19萬,跌破20萬大關。受低生育的影響,勞動力人口(15歲-64歲)將從2023年的3657萬跌至2044年的2717萬。「韓半島未來人口研究院」指出,勞動力人口的減少將使消費活力衰退,引發內需市場崩潰;老年人贍養負擔的上升將導致經濟增速放緩,陷入長期性低增長。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獨居老人家庭也將大幅增多。65歲及以上一人家庭占總家庭數的比例將從去年的9.1%(199萬戶)升至2049年的20.2%(465萬戶)。到205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891萬,創歷史新高,占據總人口的40%。2060年的死亡人口預計為74.6萬,是出生人口(15.6萬)的4.8倍,總人口將隨之減少59萬。另外,以2023年為準,80歲及以上超老齡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僅為4.4%(229萬),到2061年則將升至20.3%(849萬)。韓國總人口去年為5171萬,到2065年將減少至3969萬。
財經新內閣/國發會準主委「豪爽直率熱於分享」 劉鏡清自曝有一個「奇特奇妙人生」
國發會歷任主委人選多來自學術界借調或公職出身,新任總統賴清德與準閣揆卓榮泰公布的新任國發會主委人選,來自資訊會計業界人士劉鏡清,為第一例,另一例則是國發會改制前的經建會主委,曾自裕隆集團借調過中華汽車總經理林信義。一位資訊界人士觀察說,「劉董30多年來擔任顧問、新創業諮詢、輔導的角色,協助企業界在數位轉型等層面著墨深,並認為現今『人工智慧AI』為重要里程碑,相當符合新政府定調『行動創新AI內閣』,這也是業界認為他為國發會新主委的一大關鍵。」劉鏡清在外商IBM服務十多年後轉到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體系,是第一位以非會計師身分加入,形容「有一個奇特、奇妙的人生」。(圖/報系資料)61歲新任國發會主委劉鏡清,中原大學數學系畢業後,進入台灣大學商學與管理研究所,畢業後進入電腦資訊界服務,曾任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暨工商事業群總經理、IBM大中華地區供應鏈諮詢服務負責人,在IBM服務十多年,是IBM最早的顧問,在台灣有500位顧問,並曾被邀請出任HP董事長。BOX他也是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兼任教授,教書資歷7年;2012年起曾任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暨聯盟事業副執行長、資誠創新諮詢公司PwC Consulting董事長、資誠企管公司副董事長。劉鏡清並擔任過行政院國家數位藍圖審議委員、全國工業總會國際委/產業顧問/稅賦暨金融委員會副召集人、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產業研究委員會召集人等,傳統及科技產業界人士對劉鏡清並不陌生。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告訴CTWANT記者說,三年多前(2022年11月)在東海大學東海、資誠、磐石會三強攜手「POST-e(超E)學程」課程時,認識劉鏡清,「他的個性豪爽,直率,熱情分享」,並認為以他的資歷擁有「產業觀、科技觀、國際觀」,出任國發會主委將有新人新氣象。劉鏡清也以「有一個奇特、奇妙的人生」來描述自己的學經歷生涯,他教過書,還以第一個非會計師的身分加入資誠,他說,這是遇到一個機緣。「那時我還擔任IBM業務總經理,想說是繼續留在IBM,還是到外部,因為有上市櫃公司、HP等的邀請」「我就找在資誠當所長的同學商量,聽到建議說加入PWC當股東、合夥人,可以參與分紅。」劉鏡清他專項在工業4.0、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等,去年應邀出席上海銀行文教基金會舉辦的豐富人生講座時,分享他觀察「數位轉型」對產業的影響,使用的外語影片還由他的女兒幫忙翻譯作字幕,顯示出他花費許多心力準備素材的用心度。此外,他還提到訪問許多企業CEO的產業發展看法,包括「科技的進步」,實體與線上的消費型態變化,以及「人口結構」中的勞動人口下降,數位消費人口占比拉高到超過93%。以東南亞來說最為明顯,越南服飾業有8成以上是透過網購,在泰國有外勞法,進用來自緬甸、寮國、佬沃等地的外籍勞工,日本到80多歲長輩也會上網購物與年輕孫子通訊息,反而是歐洲、比利時等較不受數位影響,在車站看到拿書人多,與在亞洲國家看到拿手機多有很大的差異。國發會前身為經建會,改制前後的歷屆主委包括陳美伶、林祖嘉、杜紫軍、管中閔等以及現任主委龔明鑫,多出自學界、公職;新任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則為第一位擁有業界、教書等產學界雙資歷。業者評估,劉鏡清上位後的新政策推動,可望更加掌握產業脈動發展。就如卓榮泰所說的,他的專長就是讓企業在數位轉型的浪潮中能夠站穩腳步,未來他擔任國發會主委,未來不僅要針對國家重大建設、發展計劃做嚴格管控跟考核,在面對AI人工智慧時代,要能幫助中小企業、大型公司乃至於跨國的產業,找到生存與成功的關鍵,並同時打造創新創業雨林生態與台灣護國神山責任重大。
184萬人「月薪未滿3萬」!青年低薪拉警報 學者示警:改善產業結構當務之急
民進黨贏得總統選舉,新任總統賴清德接任後,不僅有通膨上漲壓力,全台還有多達184萬、月薪未滿3萬元的勞動人口,陷入低薪困境;學者警示,兩岸關係未來4年恐怕很難改善,繼石化產品之後,大陸擬再擴大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優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也已在去年啟動關稅降為零,台廠為了成本將有外移壓力,政府應改善產業結構,及早解決青年低薪問題。根據主計總處公布「人力運用調查」,全台受雇員工者平均每月收入未滿3萬元者仍多達184萬人、占比近2成,而近2年通膨壓力大,111年與112年的CPI分達3.05%、2.9%,民眾實質所得縮水下,若再遇上製造業外移,無疑是雪上加霜。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選舉已經結束,政府該灑的鈔票也近尾聲了,賴清德所組的行政團隊,上任後得面臨物價上漲、穩定經濟等挑戰,尤其中油、台電虧損嚴重,當電價、油價回歸市場機制、價格調漲,又有紅海動盪等風險,上半年國內物價恐怕持續攀升,今年農曆年前後物價恐怕會貴得離譜。殷乃平表示,除了ECFA外,政府更大的難題是RCEP已在去年全面啟動,從關稅減免到零關稅,為了避免高關稅,台廠勢必外移到東協國家。相關問題勢將衝擊國內就業。「青年低薪已成為國安問題,實需適度公權力介入。」立委曾銘宗表示,日韓等其他國家也由過去的尊重公司治理,慢慢轉有公權力介入,且政策手段持續強化。他建議,過去為解決低薪提出修正的《公司法》、《中小企業發展條例》與《證交法》等法案,應再度提出送審。曾銘宗舉例,《公司法》修正案中,要求明文訂定公司獲利一定比例要拿來調薪。即是督促企業主在賺錢之際,也應考量為自己的員工提高薪資。
薪資低、勞參率增加…顛覆刻板印象 台灣年輕人窮忙
台灣年輕人並非躺平族!數據顯示,15到29歲年輕人的勞參率從10年前的51%,增至去年的58%,25至29歲台灣年輕人的勞參率比日、韓、星、美都高,絕非刻板印象的「草莓族」、「啃老族」;但另一方面,青年薪資M型化,百萬名25至29歲青年月薪中位數不到35K,近四分之一社會新鮮人薪資僅略高於基本工資的26K。大選將至,蔡政府想搶青年票,但青年族群過得好嗎?據勞動部青年勞動人口統計,由於少子化,2012年至2022年15到29歲人口減少82.3萬人,但勞參率卻從10年前約51%增至去年的58%。從教育部統計發現,2014年至今每年都有將近20萬名大專校院學生休退學,由統計上看,非勞動力下降,顯然休退學的年輕人進入勞動市場。中正大學勞動關係系副教授吳啟新認為,青年人口投入勞動市場的比例增加,可能是因為現在學生不愛念研究所,都去工作了,很多研究所出現缺額。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台灣25到29歲青年勞參率,比日、韓、星、美都高,但是失業率也高。政大勞研所教授成之約認為,青年勞參率增加主要是近5年青年求學和準備升學顯著減少了10餘萬人,準備國家考試的人也減少;這年齡層青年失業率也比上述國家高,是因一直換工作,在找出自己想做的工作,或是不願忍受低薪。中正大學勞動關係系副教授林淑慧分析,20到24歲失業率比中高齡還高,可能在家裡蹲,準備國考或考研究所,備考幾年若沒考上,才會死心去求職,最麻煩是所謂「尼特族」,沒上學、沒工作也不參加職訓。年輕人都去哪裡工作了?據勞動部統計,依行業別來看,年輕人投入服務業142.7萬人,占將近7成,比全體就業者占比高出8.7個百分點。依職業別,前3名為服務及銷售、生產操作及勞力工、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共占近7成。令人在意的薪水,中正大學副教授吳啟新表示,青年薪資有M型化現象。根據勞動部今年6月公布職場新鮮人薪資調查,有近四分之一剛畢業青年薪資接近基本工資26K,「薪資不能看平均,要看中位數!」根據勞動部統計,到今年9月約100萬名25至29歲勞工,提繳工資的中位數是3萬4800元。
勞動人口老化迫在眉睫 邱臣遠籲政府重視壯世代勞動力
民眾黨立委、新北市中和立委參選人邱臣遠今(27)日指出,我國將在後年進入超高齡社會,現在企業距離進入超高齡社會,準備時間僅剩400天,最大困境是明明勞動人口快速老化,卻期待企業年輕化,因此,他呼籲政府應正視勞動人口老化的問題,而他也提出相應解決方法。邱臣遠說,根據國發會統計,我國人口年齡中位數預計在7年後迅速提高到48.4歲,使得青壯年人口驟減104萬,成為全球勞動人口老化最快的國家,並在後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他指出,企業面臨嚴重的缺工、缺才,必須儘快導入中高齡人力,同時推動世代分工和彈性工時,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解決方案。邱臣遠表示,長期以來,企業愛用25歲至44歲的青壯年,但是在面對少子女化浪潮,這個族群將在2030年剩下582萬人,較去年驟減104萬人,每年減少十餘萬人,使得缺工缺才問題不斷擴大。邱臣遠進一步指出,現在企業距離進入超高齡社會僅剩400天,卻面臨明明勞動人口老化,仍期望企業年輕化的困境,他直言如不儘早任用中高齡族群,當2050年我國年齡中位數達到56歲時,企業將可能面臨無可用員工的困境。邱臣遠建議,呼應壯世代協會主張,修改勞動法規,重新設計職務和彈性工時,以開發潛在勞動力,包括二度就業女性、中高齡或高齡者重新投入市場。其次,政府應優先解決低薪問題,從制度層面改善薪資結構及提升就業環境品質,以提高國人就業意願,才能讓本國勞動力發揮最大效用。最後,為因應人口老化,政府應進行人口政策的全面改革,包括擴大引進移民和移工政策,同時利用全球廣義僑胞高達4,900萬人的優勢,擴大引進僑生,提升育才、留才、攬才等跨國際人才競爭力。
台灣勞動人口老化速度「世界最快」!人才缺口持續擴大 各產業招募面臨挑戰
主要國家高齡化轉變進程一覽表少子化趨勢下,國發會統計顯示,我國人口年齡中位數將從當前44.4歲,2030年快速提高至48.4歲,2050年更高達56歲,104人力銀行策略長暨中高齡銀行總經理吳麗雪警示,勞動人口老化速度世界最快,台灣在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企業準備時間僅約400天,人才缺口持續擴大,各產業招募人才將面臨史無前例大挑戰。企業最愛任用的25歲至44歲青壯年,吳麗雪警示,這個族群從2022年到2030年將驟減104萬人,僅剩582萬人,企業用人最大困境是,明明勞動人口快速老化,卻期待企業年輕化,企業再不改變思維,當我國年齡中位數達56歲時,企業不任用中高齡族群,可能會陷入無員工可用的窘境。各行各業缺工迫在眉睫,我國期望與印度政府今年底前簽署合作備忘錄,陸續引進10萬名印度移工從事製造業、營造業、照護等工作;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表示,引進移工並非根本解決之道,且程序、步驟跳太快,面對勞動力不足,政府應該先開發潛在勞動力,如二度就業女性、中高齡或高齡者的勞動參與率,現在連嘗試都還沒做,就先引進外籍移工,解決問題的程序與步驟會影響國人就業機會。104人力銀行聘僱中高齡意願調查數據顯示,企業平均聘用中高齡的意願平均僅5.7分(總分為10分),吳麗雪說,企業不愛聘僱中高齡是對他們有刻板印象,包括反應變慢、數位能力不足、倚老賣老等,更擔心中高齡工作時受傷、企業因而惹上職災麻煩。面對人口結構快速老化,吳麗雪建議,職場工作要重新設計、彈性工時、由上而下的觀念導入等,運用不同世代的優勢調配人力,達到管理綜效;以老爺酒店為例,中高齡工時以4小時為單位,並提出壯幫手概念,世代工作分工、工作拆解等培訓,讓中高齡成為人力短缺下的幫手,也能安全執行工作任務。
勞動力缺口逐漸擴大!勞動部證實將引進印度勞工 最快年底簽約
台灣勞動力缺口愈來愈大,勞動部長許銘春13日證實,將引進印度勞工,最快年底前就會與印度簽署移工合作備忘錄(MOU),以新增來源國。人數是否超過10萬名還未確定,但仲介業者對此表示樂觀其成,指過去過度依賴印尼、越、泰、菲,「結果任人予取予求」,而印度移工說英文,可望協助台灣高科技、營造業等。許銘春表示,行政院已經核定MOU勞務合作協定內容,現正在跟印度協商簽署MOU的時間,預定年底完成。MOU簽署後,還要再展開雙方工作會議,包括移工引進的行業、數量、移工的資格條件、健檢證明等,待會議密集召開、討論定案後,勞動部就會正式公告引進印度移工。至於人數能否達10萬名,許銘春表示,數量還不確定,需視各個行業需求,以及印度方資格條件,是否符合我方開出來的條件。就業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黃杲傑表示,過去過度依賴印尼、越、泰、菲等4個國家聯合壟斷,「結果任人予取予求」,如看護工的部分過度依賴印尼,高科技業依賴菲律賓,「3K(危險、辛苦、骯髒)」產業依賴泰國,但東南亞這幾年經濟繁榮,內需市場愈來愈大,對台灣輸出人力愈來愈吃力。而印度很多人講英文,教育水平也高,除補充營造業外,還可協助台灣高科技。「不過不可能一下子就引進10萬人」,黃杲傑指出,以看護工而言,過去需要訓練2、3個月,簽證、體檢證明等都要摸索,從開放到真的進來大概要半年;至於勞力工,對語言需求就不是那麼嚴厲,大概需要3個月才能搞定簽證、體檢證明。他評估,順利的話,可能超過10萬人這個數字。
酷澎在台第二座物流中心正式啟用 CEO:明年還有第三座
韓國電商Coupang(酷澎)今(2)日宣布正式啟用在台第二座物流中心,且計畫2024上半年第三座物流中心開始營運,Coupang預估,每座物流中心均創造1,800個新工作機會,預計未來將在台創造數千個新工作機會,而三座物流中心皆設在桃園。Coupang持有的全球專利數量已接近 2,000 項,去年起在台取得超過170項專利,目前也推出先進倉儲及智慧物流設備,與台灣龐大的數位生態圈無縫接軌。而Coupang酷澎創辦人暨執行長金範錫(Bom Kim)提到,「台灣是商務及投資的寶地,擁有世上教育水準數一數二高的勞動人口,人均所得在人口超過兩千萬的經濟體中,排名僅次於美國為世界第二,同時有專職推動台灣數位未來的部級單位,領先全球。」因此,台灣成為Coupang數億美元投資專案中的關鍵優先項目。Coupang酷澎創辦人暨執行長金範錫(Bom Kim)首度在台出席公開活動。(左起為數位發展部政務次長李懷仁、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酷澎創辦人暨執行長金範錫(Bom Kim)、經濟部部長王美花、桃園市市長張善政)本次記者會上,經濟部長王美花、桃園市場張善政、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數位發展部次長李懷仁也都到場剪綵。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Coupang是引領投資台灣的美國上市公司,去年已在桃園大園設置第一座物流中心,今年又在大園設置第二座物流中心。未來也會盡力協助Coupang酷澎和其他廠商的投資及發展計畫,呼應桃園航空城優先引進國際物流產業的核心策略,讓桃園躋身國際物流重心位置。」「Coupang加碼投資台灣,顯見外商看好我國市場與消費實力。」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加上物流基礎建設的設置,不僅強化在地供應鏈,同時增進台美商業與經貿關係,帶來新商機,Coupang也能協助將台灣的優良產品,拓銷到韓國市場。Coupang於2010年創立於韓國,目前在台灣推出火箭跨境及火箭速配,為消費者提供來自美國、韓國及在地數百萬種熱銷選品,並於2021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總部位於美國,並在韓國、台灣、新加坡及中國大陸營運,提供相關服務。
美國5月就業數據出爐!新增33.9萬份工作 失業率3.7%維持低點
美國勞工部周五(2日)公布5月就業數據,新增非農就業人數33萬9000人,就業成長優於預期;5月份失業率微幅攀升至3.7%,失業率仍維持歷史低點。不過令人疑惑的是,通常就業人口增加,失業率就會下降,但為何5月份卻出現相互矛盾的經濟信號?原來這是因為統計局使用了不同的調查方式。綜合外媒報導,美國勞工部2日公布,5月份非農就業人口增加33.9萬人,比起4月份多出4.5萬人,連續第29個月呈現正成長,顯示美國勞動市場依舊活絡,而失業率則從3.4%升至3.7%,綜合來看數字表現優於市場預期,外界認為聯準會6月例會可能「按兵不動」暫不升息。然而,在就業增長加速的情況下,為何失業率卻也跟著上升?事實上這2個數據來自不同的調查,失業率調查訪問「勞動人口」其求職情形,而就業數據則是由「企業」提供僱用和解僱人數,僅管統計數字出現分歧,但2者均是反映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近年來,經濟學家不斷示警,美國聯準會激進的升息行動,恐導致消費者需求急劇下降、失業率攀升,不過屢創新高的消費者支出,仍讓失業率接近1969年來最低水準。
21世紀末全球恐剩60億人 國外研究:社會進步生育率下降
台灣連年「生不如死」,許多國家處於社會老齡化與少子化困境,生育政策徒勞無功。根據羅馬俱樂部推估,如果持續減少貧困與不平待遇等問題,人口會下降更快,全球人口到2050年可能會停止增長,到 2100 年只剩 60 億人。針對全球人口數字趨勢,聯合國2022年表示,2050年將達到97億,到2100年將增加到104億。然而,根據全球智囊組織「羅馬俱樂部」委託國際科學研究團隊Earth4All研究推估,全球人口目前為79.6億,照目前趨勢繼續下去,將在2050達到86億的高峰,並到本世紀末銳減近20億。下個世紀地球人口可能減少,遠不及先前預測的110億。該研究於3月27日發表,進一步拓展了羅馬俱樂部於1972年發表《增長的極限》報告,當時就已提出「人口炸彈」警訊。未來人口 將有兩種發展方向綜合外媒報導,一般人口統計模型會根據女性的社會獨立性、身體自主權、受教育程度和避孕機會等因素來預測人口增長數。Earth4All 的統計模型則較為複雜,除了上述因素,還整合了能源豐富度、不平等待遇、糧食生產、收入水準和全球暖化等環境和經濟影響。該模型預測了未來人口的兩種可能發展。第一個是「一切照舊」,政府無特殊作為,生態脆弱的社區容易受到區域崩潰的影響,人口到2050年將增加到90億,到2100年將減少到73億。第二種情況較為樂觀,政府致力於提升教育水準、改善不平等待遇和綠色轉型,全球人口到2050年將有85億人,到2100年將達到60億。挪威商學院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兼Earth4All 項目負責人斯托克尼斯(Per Espen Stoknes)並在報告中聲明:「低收入國家的快速經濟發展對生育率有巨大影響。隨著女孩接受教育,女性在經濟上獲得權力並獲得更好的醫療保健,生育率會下降。」地球危機 來自富豪過度消費抑制人口增長有利有弊,人口減少能夠緩解人類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壓力,以及緊張的政治局勢;但也會有更大的問題,如人類整體老齡化,降低勞動人口的比例,年輕人將背負更大的醫療保健和養老金負擔。團隊還調查了人口規模與地球負荷人口能力之間的關聯。研究表示,與流行的馬爾薩斯理論相反,人口數字緩解並不能解決地球環境與氣候變化的問題,環境問題在人口達到78 億時就已經很嚴重,而且破壞主要由少數富翁過度消費所造成。挪威商學院建模師之一、Earth4All 成員喬根蘭德斯(Jorgen Randers)在聲明中表示:「人類的最主要問題不是人口,而是奢侈的碳足跡和生物圈消耗。」、「與幾十年前人口達到頂峰的地方相比,人口增長最快的地方人均環境足跡極小。」 原文出處:Reducing inequality could see world population fall to 6 billionWorld's population could plummet to 6 billion by the end of the century, study suggests
謝國樑成攻擊目標? 羅智強批民進黨讓基隆淪戰場
基隆市近日因基隆捷運經費暴漲、公民團體護海公投遭中央擋等議題,屢成為媒體焦點,基隆人出身的台北市大安區立委擬參選人羅智強今(11)日對此指出,為平衡前新竹市長林智堅等人的「大秘寶」,以及高端疫苗等民怨,民進黨已磨刀霍霍向基隆,要用3個招術,讓基隆市長謝國樑成為替死鬼。羅智強說,綠營第一招是把基隆捷運的分攤款爆增3倍,讓謝國樑沒有經費做事。他指出,交通部在2022年選後,把基隆市基應負擔的隆捷運府配合款,從原定17.7億元暴增到53.8億元;謝國樑向中央反映如此一來基隆市府可能會達到舉債上限,最壞情況是蓋到一半付不出款項,但中央並沒有讓步。羅智強表示,第二招則是斷章取義,找謝國樑早在選前就宣示「不再推動」的政見,說謝跳票。他說,謝國樑去年6月就宣布不再推動「勞動人口優先,發放染疫慰問金一萬元」政見,而現在民進黨團依然指謝跳票。此外,羅智強也指出,謝國樑去年的選舉布條就是「送Gogoro(同等級)電動機車」,但民進黨卻忽略「同等級」3字,死咬不是Gogoro就是跳票。他說,然而目前向基隆市府投標的款式之一,「eMOVING 勁炫125」市價72900元,的確規格與Gogoro相等。「民進黨打謝國樑,每一招每一式都打在鐵板上。」羅智強說,再加上民進黨箝制護海公投觸怒基隆民意,基隆雖然人口少,但已是2024年的關鍵戰場。
收拾行李離開 宏都拉斯:台灣大使館須於30天內撤出
宏都拉斯26日與台灣斷交,火速和大陸建交,而我外交部也宣布,停止雙方的合作計畫,撤離相關人員。洪都拉斯副外交部長賈西亞(Antonio Garcia)在27日也說,台灣駐宏都拉斯的大使館,必須於30天內撤離。據《路透社》報導,賈西亞說,台灣必須在30天內徹出駐宏大使館,這天數能讓台灣當局收拾行李離開,「官方目標是有秩序、友好地退出。」賈西亞強調,宏都拉斯會去和大陸商討,可以索取的大項目,她暗示大陸可能投資洪都拉斯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31億元),此舉能造福該國的勞動人口。據了解,宏都拉斯在上周宣布建交大陸,結束和台灣82年的友邦情,而台灣在首都德古西加巴的大使館,一直是著名的外國前哨站之一,也是僅次於美國大使館的第二大大使館。台灣和洪都拉斯斷交後,只剩下13個邦交國,大部分是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區的國家。報導稱,大陸長期以來宣稱,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無權建立國家關係,洪都拉斯外交部承認一個中國政策,而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外交部宣布,在台灣獲得獎學金的洪都拉斯交換學生,能將學業移到大陸。
製造業加速撤出中國 經濟學人:台灣等14國亞洲供應鏈「Altasia」壯大中
美中兩國對峙情勢日益明顯,全球製造業也加速撤離中國。據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期刊指出,包括台灣在內的14個國家共同構成亞洲替代供應鏈「Altasia」(alternative Asian supply chain),未來可望逐步取代中國,成為全球生產活動重心。不過,這其中也隱含挑戰,在出口額方面,Altasia各國加總起來與中國不相上下,去年9月以前的一年期間,Altasia總計對美出口6340億美元商品,較中國對美出口總額6140億美元稍多。不過中國對美出口以電子產品為大宗,Altasia中不是各國都能供應具有競爭力的相關產品,無法在所有產業類別完全取代中國,且各國基礎建設發達程度不一,彼此之間還存在法規和行政作為差異等。經濟學人期刊在今年2月即提出Altasia這個概念,近日則進一步刊登文章指出,美、中兩國地緣政治分歧促成Altasia,促使全球製造業者在亞洲尋找中國以外的新生產基地。這14個國家是台灣、南韓、日本、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泰國、汶萊、孟加拉、柬埔寨、菲律賓、寮國。雖然區域裡沒有一個國家能單獨和中國匹敵,但加總起來還是有可觀的競爭力。目前對許多企業來說,尋找中國以外的替代供應鏈已是當務之急,未來幾年可能在14國裡持續找尋商機。至於技術勞工,Altasia和中國在數據上也差異不大,Altasia擁有1.55億的25至54歲、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人口,中國則是1.45億。另一方面,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2018年最新物流績效指數(LPI),以滿分5分為基準,中國得分3.61,在160個受評國家排名第27,而在Altasia,得分從日本的4.03、新加坡的4,到孟加拉和柬埔寨的2.58都有。日、星高居世界總排名前10名,而孟加拉和柬埔寨的排名則落在後半段。「經濟學人」指出,整體而言,中國的生產能力難以被完全取代。此外,Altasia 樣態多元的經濟體無法如中國單一實體般運作。儘管各項貿易協定有助減緩法規障礙,基礎建設和後勤物流服務仍是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