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取栓術
」 腦中風溫差猝死潮3/出現「5大徵兆」速打119 專家提醒:送醫前先做這件事
隨著季節交替,腦中風就醫人數也增加2~3成,根據衛福部資料,腦中風發作時會有大症狀,包括頭痛暈眩、失去平衡、意識混亂、視力模糊、單側手腳無力等5大徵兆,專家建議一旦發現親友疑似腦中風,要立即撥打119,送醫前先檢查口鼻是否有異物阻塞呼吸,同時盡量避免移動患者,以免反而讓腦部出血更加嚴重。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逾3萬人發生腦中風,近1/3患者為此喪命,相當於全台平均每42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而幸運存活的患者逾半數失能,成為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黃祥銘說,腦中風分為出血性與阻塞性兩種,其中阻塞型患者佔6~7成、出血型佔2~3成。「阻塞型腦中風是指供應腦部血液的動脈血管阻塞,使得腦部對應部位的細胞突然短暫缺氧,隨著腦細胞缺氧時間愈長,大腦功能也會破壞得更嚴重,所以搶時間打通血管就成為關鍵。出血型則是腦血管破裂產生血塊壓迫腦細胞及影響供血,死亡率較高。」黃祥銘說。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腦中風,搶救時間都極為珍貴,因此辨別徵兆就十分重要,根據衛福部資料,腦中風發作時可能會突然暈眩、失去協調、不平衡及舉步困難;有些人會意識混亂、言語表達困難、理解障礙,比如聽不懂別人的話;也可能會突然頭痛、視力模糊、單側手腳無力。「如果發現家人突然有以上狀況,就要趕緊撥打119,接著再檢查口鼻是否有異物,以免堵塞呼吸道。」黃祥銘提醒,也不要搖動或移動患者頭部,避免造成腦部出血情形惡化。健保署在10月、11月陸續放寬腦中風血栓溶解劑、動脈取栓術的健保給付,估計每年可減少268位中風失能的患者。(圖/黃威彬攝)若屬於阻塞型腦中風,若能在4.5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只要及時治療,患者恢復正常率高達4成。針對這類患者,健保署在今年10月給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從3小時內使用延長到「4.5小時內」,預估一年增加1600人受惠。若超過4.5小時就要改採動脈取栓術,以類似心導管的方式將腦血管中的血栓移除。健保署考量部分患者因獨居及偏鄉未能及時送醫,11月起健保也放寬取栓術,由「發作8小時內執行」,延長至「24小時內」,估計一年新增565人次受惠,上述兩項針對腦中風患者放寬的給付,估計每年可減少268位中風失能的病人。黃祥銘說,就算幸運撿回一條命,日後再發生腦中風的機率仍然相當高,建議隨時監測血壓、血糖、血脂,同時定期回診,才能躲過腦血管再次引爆的危機。
疫情效應!腦中風再危急也要先篩檢 幸賴新儀器快速取栓保命
87歲病患突發左側肢體無力癱瘓,經緊急送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病患本身有心房顫動的問題,透過檢查確診為腦部大血管阻塞性中風,當下神經內科主任陳睿正和放射科醫師李喬華就決定進行動脈取栓術搶救。正值疫情流行,為了把握黃金救援時間,本院急診先行採檢PCR,所幸在準備手術的過程中很快就知道病患採檢結果為陰性,順利使用「雙向數位血管X光機(Bi-plane Angiography)」成功取栓。陳睿正主任表示,疫情嚴峻時刻,中風的治療還必須提供醫病雙方完整的保護,本院在防護完備的情況下,首次啟用新進的bi-plane雙向數位血管X光機設備。經過李喬華醫師的手術,順利搶救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將其堵塞的腦血管打通。經過約三週左右的住院治療,目前已經順利出院。李喬華醫師指出,雙向數位血管X光機比單向X光機具有更多功能,不僅在執行動脈內取栓術更為精準快速安全,還可以執行腦血流流速偵測,3D血管成像,施作腦內動脈瘤栓塞,與腦內支架、血流導向裝置置放等治療。尤其,先進的雙向數位血管X光機,可以降低X光及顯影劑的用量,不僅可以獲得絕佳的影像品質,同時保障病人與醫護人員的輻射安全,其產生出來的高品質cone-beam CT也能比肩常規使用的腦部電腦斷層,減少病人術前術後移動檢查的不便,真正可達到時效與安全。
高血壓患者顧慮疫情不回診 竟爆發腦中風
67歲的張太太(化名)本身有高血壓病史,原本每三個月會固定回醫院拿藥。今年初新冠肺炎病毒肆虐時,因顧慮疫情不敢到醫院來,停藥停了3-4個月之久」。她說:「在發病前1天,曾有過眼睛上吊無意識,但約10分鐘後就恢復。直至隔天感覺頭暈不舒服,過5分鐘後就癱軟倒下爆發腦中風,失去意識」。張先生說:「太太倒下去的瞬間,頓時覺得眼前一片漆黑,但當下腦中突然閃過救護車經過的畫面,便立刻打119通知救護車,於10分鐘後立刻抵達醫院,在醫護與消防隊的合作下,並配合醫療救治的過程,聽從醫囑,順利將自己太太從鬼門關拉回來」。近年來,國內外都有不少名人中風甚至英年早逝的例子,如哆啦A夢配音員富田耕生、玉山金控科技長陳昇瑋、金鐘影帝吳朋奉等,讓很多人替他們感到惋惜,更喚起了國人對腦中風議題的重視。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國人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4位,死亡人數達1萬2176人,平均每43分鐘即有1人死於腦中風,雙和醫院中風中心陳龍主任表示,造成這種差異現象的關鍵因素,就是「送醫時間」。陳龍主任提到,腦中風可分為梗塞性及出血性腦中風,研究資料顯示,高達4~5成以上的出血性腦中風病患,到院前心跳停止、沒有血壓,來不及急救就已經死亡,尤其是腦幹出血,平均死亡率更高達6成以上。出血性腦中風是因腦血管破裂引起,常見的原因包括:高血壓、蜘蛛膜下腔出血及動脈瘤破裂;一旦發生腦出血,血塊會壓迫鄰近腦組織、腦壓升高,嚴重時就會造成昏迷、死亡。台灣有8成的中風都是「梗塞性中風」,是血栓堵塞造成的,根據中風治療指引,症狀發生之後經評估要在4.5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新北市消防局緊急救護科林士閔科長表示,勤務上常遇到民眾對於中風徵兆警覺性不夠,誤以為是疲勞導致手腳痠麻無力、臉歪嘴斜、口齒不清,或症狀發生後,自己搭計程車或開車去醫院、誤信民俗療法,放血、針扎手指頭、手指掐人中等,這些都是錯誤迷思,呼籲民眾不要誤信偏方,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期及送醫時間。對於腦中風的推展,新北市政府於2016年建置腦中風緊急醫療處置照護網,把握發病後黃金治療期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2017年進化至2.0版引進動脈取栓術,幫助部分中風病人黃金治療時間延長至6小時,提高復原能力與治癒機會。北市政府消防局黃德清局長也提到,為落實院前救護與院後患者銜接照護,消防局未來將整合行動急診室2.0,執行遠距醫療於全部救護分隊100台救護車上配置智慧型傳輸裝備,透過行動載具將患者生命徵象、到院前中風指標測試傳輸至醫師手機,並將到院前中風指標測試影像傳輸至急診檢傷電腦,使醫院端及早啟動中風治療流程,縮短病人到院後注射靜脈溶栓劑或執行動脈取栓時間。為減少腦中風死亡、失能比例,從接獲民眾報案那一刻開始,就會啟動消防局腦中風到院前搶救行動。臺北神經醫學中心杜永光院長強調,腦中風往往來得突然,讓人措手不及。除嚴重致死外,多有後遺症出現,僅十分之一的病人可恢復到原先狀態。杜永光院長說,腦中風是可以預防,只要清楚瞭解腦中風的危險因素並配合定期檢查,簡單的生活守則就是「少油、少鹽、少菸酒、多運動」,有三高病人要定時服藥,再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遠離腦血管病變所帶來的威脅。
運動後馬上洗澡 嬤出現幻覺「伸手狂撥左腳」:這是誰的腳?
許多人都有清晨運動的習慣,回家後滿身大汗,洗個澡後再開始神清氣爽的一天。;不過近日天氣多變化,尤其冬天氣溫太低,需要特別注意。一名阿嬤就在洗澡後眼神渙散,還用右手一直撥開自己的左腳,問:「這是誰的腳?」把她的老公當場嚇傻。據《ETtoday》報導,這名阿嬤患有心臟病,當天晨運返家後馬上去沖熱水澡,之後回房間稍作休息,但阿公卻覺得她眼神渙散,就像變了個人似的。過了一陣子,阿公到房間時,看到阿嬤獨自躺在床上,伸出右手一直撥開自己的左腳,口中還問:「這是誰的腳?」阿公見到這詭異一幕,整個嚇傻,阿嬤竟認不出自己腳!原來阿嬤是因為右腦中風而產生「忽略症」,只看到右半邊的部分,所以突然覺得左邊的腳不是自己的。這種幻覺,是因為阿嬤右腦急性腦梗塞 ,也就是右腦中風而造成的。報導指出,阿嬤中風的主因是室內、外溫差過大,再加上心律不整,才會導致腦部發生血栓塞。阿嬤被送到醫院時,已經錯過了黃金治療期,無法以血栓溶解劑或動脈取栓術來治療,但還好後來復原也有起色,手腳逐漸可以活動。冬季溫度低,溫差問題不可大意,運動後可以先稍微休息片刻,不要急著洗澡,以免溫差造成血管收縮,發生令人遺憾的意外。
【搶救腦中風5】4.5小時黃金治療時機 錯過只剩醫學中心可選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有超過3萬人發生腦中風,其中約1/3患者因此喪命,超過5成患者從此失能,成為台灣成人殘障的主因,不只如此,計算因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民國107年與97年相較,10年間增加1成,相當於全台平均每47分鐘即有1人死於腦中風。根據國際治療指引建議,腦中風發生後最慢應於4.5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只要及時治療,患者恢復正常率高達4成。「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馬上打119!」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暨台大神經內科醫師鄭建興說,台灣腦中風學會今年與各縣市政府、局處合作,推廣腦中風衛教,制定送醫評估指標,從救護車抵達後即展開救治流程。賴資賢醫師提醒,掌握黃金4.5小時,就能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及時治療。(圖/台灣腦中風協會提供)如果預估能在黃金4.5小時內抵達醫院,便能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藉此打通血管,是目前臨床上具即時性和可行性高的阻塞性腦中風治療選擇,全台灣可執行施打之責任醫院達100家以上。若是錯過黃金時間就要改採動脈取栓術,以類似心導管的方式將腦血管中的血栓移除。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賴資賢說,這項手術需要特定專業醫師與器材,所以只有醫學中心可以治療,換句話說,患者的就醫選擇將大幅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