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通道
」水流墳場1/餓死或淹死!人工駁坎斷生路 釣魚聖地成山羌絕命陷阱
新北市新店區平廣溪水質清澈、河床平坦,溪流環境純淨天然,更因生態資源豐富而成為釣客眼中的聖地,但近日有民眾發現,該溪流採用水泥駁坎保持水土,但駁坎坡度過高、無處落腳,導致附近山羌來喝水後卻「無路可走」,最終只能餓死或淹死。據了解,平廣溪全長約10公里,源自江南角山,流經廣興、廣平兩村落,後注入新店溪,因溪水澄淨碧藍而得到「藍夢溪」美名。而該溪流擁有乾淨無污染的天然冰冷山泉,每到夏日往往會吸引眾多遊客來此戲水納涼,更是許多生物的重要棲息地。釣客曾目睹疑似懷孕的母羌想跳上駁坎卻無路可走,最終只能落入水中、生死不知。(圖/翻攝余兆祥YouTube)7月7日上午,記者來到平廣溪,該河流鄰近都市卻鮮少開發,映入眼簾是滿目綠意,除溪水潺潺和蟲鳴鳥叫外幾乎不聞喧囂,更有釣客來此悠閒垂釣,儼然是室外桃花源的悠閒景象,但在平靜美麗的外表下,卻暗藏著生靈的絕命陷阱。「這邊很多山羌啊,跑來跑去的。」當地釣客透露,由於平廣溪水質清澈,山羌們總會來此嬉戲飲水,釣魚時可以看到這些宛如精靈的小可愛在附近徘徊,但當地河流工法對山羌並不友好,牠們跳下河邊後往往難逃死亡命運,當地民眾則定期會來「收水流屍」,形成詭異的「生態循環」。 「每次來,每次都有死掉的山羌。」釣客余兆祥長期在平廣溪觀察並影像紀錄,他發現該處人工駁坎已成為山羌的死亡陷阱,由於駁坎平整陡峭,山羌一旦跳下便難以重返山林,只能被困在不到一公尺的駁坎中,最終在無食物可吃的情況下餓死,或在驚惶逃竄中溺死,他自己就曾目睹多次山羌慘況,希望相關單位能採用改良駁坎,為這些寶貴生命留下一條活路。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表示,平廣溪多段不同形式駁坎存在年代久遠,興建單位未可考,且早期可能尚無友善生態考量,後續將委請顧問公司調查評估並盤點平廣溪河段動物通道之需要性。因平廣溪河流工法對山羌並不友好,牠們跳下河邊後往往難逃死亡命運,當地民眾則定期會來「收水流屍」。(圖/翻攝余兆祥YouTube)
水流墳場2/長滿蒼蠅羌屍慘況曝光 釣客慟:看過懷孕母羌無處逃
新北市新店區平廣溪水質清澈、生態豐富,是釣客眼中的「釣魚聖地」,但當地人工駁坎坡度陡峭、無處落腳,導致山羌跳到河邊喝水後無法重歸山林,有釣客3次目睹羌屍,更曾看到一隻疑似懷孕的母羌無處可逃,最終只能再跳進河中生死未卜,期望能採用生態工法以保護生態安全。釣客余兆祥長年在平廣溪觀察並影像紀錄,他曾6度在當地發現山羌身影,包括3次遺體和3次受困,由於該處駁坎平整陡峭,山羌一旦跳下便難以重返山林,只能被困在不到一公尺的駁坎中,最終在無食物可吃的情形下餓死,或在驚惶逃竄中溺死。曾有疑似懷孕的母羌多次想沿著駁坎跳上樹林,最終卻只能失敗落地,其撞擊摩擦的畫面讓人極為心疼。(圖/翻攝余兆祥YouTube)根據余兆祥拍攝的影片,他曾目睹一支腹肚碩大、疑似懷孕的山羌在溪流中掙扎,嘴巴更因不明原因而受傷出血,那隻山羌最終在其指引下成功上岸,但牠多次想沿著駁坎跳上樹林,最終卻只能失敗落地,其肚子在水泥地上撞擊摩擦的畫面讓人極為心疼。而余兆祥試圖護送該山羌上岸,但野生動物驚恐不願接觸人類,見他走近反而掉頭逃竄,最終又跳進溪中離開,但平廣溪上游沿岸也皆是水泥駁坎,該山羌生死不得而知;他也曾在平廣溪中發現已長滿蒼蠅的山羌屍體,大自然的險峻與人為破壞讓他連連搖頭,他不忍無辜生靈受損,將畫面放上網路希望能引起大眾注意,希望相關單位能採用生態工法改良駁坎,為這些寶貴生命留下一條活路。 影片曝光後也引發熱烈討論,網友期望駁坎能改採生態工法改造,如南投鹿谷和雅橋的河水加固工程就是以現地竹子搭建而成,為野生動物搭建竹梯、安全上下,經生態監測,發現白甲魚、石賓、鬚鱲、明潭吻鰕虎等數量翻倍成長,野山羊和台灣獼猴也利用竹梯來去自如,為當地山間動物留下無限生機。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表示,平廣溪多段不同形式駁坎存在年代久遠,興建單位未可考,且早期可能尚無友善生態考量,後續將委請顧問公司調查評估並盤點平廣溪河段動物通道之需要性。釣客余兆祥曾3次在溪水中發現山羌屍體,他還為其收屍以保護水質。(圖/翻攝余兆祥YouTube)
大肚溪悲歌2/鳥嘴潭工程害棲地破壞 石虎慘死50公里外海邊
鳥嘴潭人工湖工程是為解決中部用水而動工,民進黨政府視其為重大政績不斷宣傳,蔡英文總統更在植樹節時前往站台,但該工程違法傾倒土方進大肚溪,嚴重破壞當地生物棲地,石虎被迫離開家園,甚至跑到50公里外的海邊遭到路殺,鳥嘴潭違法傾倒的廢土也導致瀕危魚類「巴氏銀鮈」常棲地辮狀流消失,粗暴做法讓環保團體氣憤至極。據了解,南投縣府近年為保護石虎而祭出獎勵方案,農民採取友善方式耕作,每公頃最高核發獎勵金2萬元,若配合架設自動相機監測到石虎,可再核發獎勵金1萬元,南投也成為石虎的重要棲地,大肚溪流域則經常看見石虎出沒的身影。但石虎保育協會發現,自鳥嘴潭人工湖在2019年8月間動工以來,石虎路殺頻率大幅增加,許多「不該是牠們出沒的地方」都發現石虎遺體,連遠在50公里外的彰化都驚傳悲劇。「伸港海邊、台中市區甚至高速公路上都有石虎被路殺,這個頻率太高,分布範圍也廣的太奇怪。」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劉威廷提到,去年的石虎路殺頻率為歷年來最高,而大肚溪下游支流在2019年7月前的路殺紀錄是6筆,2019年7月至今的石虎路殺次數卻高達近20筆,總體暴增3倍之多,合理懷疑是鳥嘴潭工程破壞棲地,以及去年中開始將土方填平河床造成的影響,施工單位中水局卻堅稱「並無此事」。 面對質疑,中水局認為「培厚前後石虎是有增加的」,並在2022年4到6月的監測報告中提到,石虎常出沒之範圍的大肚溪南岸高灘地工程大致完工,對石虎干擾大幅降低,所以石虎在動物通道「被拍到數量微幅上升」。但石虎保育協會審視詳細資料,發現中水局在去年12月提供了2022年通道自動相機監測成果表,當中6月的資料不翼而飛,7、8月更是「全年使用次數最少的月份」,石虎增加說法根本是「睜眼說瞎話」。鳥嘴潭人工湖動工後,石虎路殺事件暴增,去年更是歷年路殺案最高的一年,讓動保人士心痛不已。(圖/翻攝石虎保育大使 阿虎加油臉書)除了石虎外,僅存於大肚溪的巴氏銀鮈棲息地也遭受嚴重影響,巴氏銀鮈在2017公布的「台灣淡水魚類紅皮書目錄」中被列為極度瀕危等級的名單,牠們體型嬌小、最長約10公分,且身體微微散發銀色光芒,靈動閃耀的外表有如河中精靈,水利署近年一直大力宣揚為復育巴氏銀鮈所做的各種努力,實際作為卻大相逕庭。「中水局帶教授去看已經傾倒的地方,他當然會說這邊不是棲地啊。」劉威廷提到,巴氏銀鮈以大肚溪的辮狀流為棲息熱點,而土方填平了辮狀流,中水局卻聲稱此處本就不是巴氏銀鮈偏好的棲地,更找來國內研究巴氏銀鮈的教授背書,但協會實際詢問,這才發現中水局是在傾倒土方後才找來教授,教授看著面目全非的河床,自然認為並非巴氏銀鮈習慣的環境,倒果為因的說詞再次激發動保和環保團體怒火。雙十吊橋過去因位處青山綠水中而備受觀光客青睞,但如今吊橋旁的大肚溪被土方填平,舉目所及都是灰白色的大小砂石,生物棲地也受嚴重影響。(圖/翻攝GOOGLE EARTH、讀者提供,CTWANT合成)劉威廷說,協會曾向環保署檢舉告發違法傾倒廢土行為,環保署卻回應這屬於「水利法及河川管理辦法管轄,應由該法主管機關確認是否符合規定」,甩鍋、踢皮球的態度讓人幾乎忘記環保署的主管職責,協會目前則與更多環境友善組織一起串聯發聲,希望能喚起大眾對野生動物棲地的關注,還給這些寶貴生命得以安身的家。中水局至截稿前未給出回應,而立法委員陳椒華3月22日曾針對此事召開會議,中水局當時表示,該工程有向三河局提出申請,確保填補土方不影響防洪、河道功能。三河局在會議上則說,河道填土工程旨在保護堤防與橋墩,河川局會審慎評估不讓填土影響河道安全,也會進一步了解每處工程河段是否可再調整填補工程與量能。
無尾熊長相各異? 澳洲研究人員擬研發「臉部辨識」系統
無尾熊呆萌、可愛的長相令人感到十分療癒,但因森林大火不斷縮減其棲地,加上緩慢的行動力,讓牠們過馬路時常常遭遇危險。為此,澳洲葛瑞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在昆士蘭州(Queensland)希望研擬出臉部辨識系統,讓使用野生動物通道(wildlife road crossing)的無尾熊可以安全的過馬路。根據《Griffith》報導,團隊希望能和動保團體合作,研發出能根據動物外觀與動作辨別個體,另外再透過無尾熊的臉部辨識數據,追蹤其活動路線,於無尾熊棲息地的交通道路旁,尋找安全地帶建造地下道、天橋等野生動物通道,以確保無尾熊與其他小動物過馬路時的安全。研究領導人周副教授(Jun Zhou)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經過多年發展,技術已逐漸成熟,目前已可辨別出無尾熊個體,「目前這項研究已獲澳洲政府資助,預計將在7月於布里斯本附近設立20個拍攝點,以記錄無尾熊的行蹤。」報導指出,自1997年起至2018年,平均每年有 356 隻無尾熊因車禍送至護理機構療養。因此這項計畫的宗旨,便是要減少無尾熊因車禍造成傷亡所產生的保護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