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教授
」 環境部 美國 碳費 台灣 NCC「香辣霉豆腐」竄入各地方社團 粉專提醒:恐為中國「三無產品」
由於短影音傳播的關係,近幾年台灣出現不少中國當地的零食、產品。而近期一個名為「香辣霉豆腐」的產品,開始出現在許多臉書的地方社團。為此,粉絲專頁「農藝女孩看世界」則發文提醒,這些產品恐怕是中國抖音流行的三無食品,不僅沒有安全保障「當心毀肝腎」。粉絲專頁「農藝女孩看世界」近期發文表示,近期「香辣霉豆腐」的貼文和廣告頻頻入侵各地方社團,這些長滿霉毛的豆腐、鮮紅的配料引起地方媽媽的關注,甚至懷疑起這樣的食品到底安全嗎?能吃嗎?「農藝女孩看世界」表示,台灣並沒有食用霉豆腐的傳統習慣,最多是食用豆腐乳或臭豆腐。然而,這些香辣霉豆腐存在著不少隱患。首先,長霉長毛的豆腐在製作過程中容易受到雜菌污染,而鮮紅的香辣配料可能是為了掩蓋發霉的臭味。食用這類不明雜菌、毒素或人工色素的食品,無形中增加了肝臟和腎臟的負擔,甚至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農藝女孩看世界」也提到,以家庭製作豆腐乳為例,菌種的控制在家庭環境中相當困難,專家也不建議自行製作。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助理教授陳建利指出,環境中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如果在製作豆腐乳的過程中,原料受到壞菌污染,很難以肉眼直接判斷。此外,家庭製作難以精確控制發酵過程中的溫度,成品的品質也難以保證。網路上販售的許多自製豆腐乳菌種無法鑑別其安全性,有些麴菌雖然可以成功發酵,但也有可能產生毒素,導致中毒風險。助理教授陳建利也強調,豆腐乳本身屬於高鈉食品,建議民眾淺嚐即止,以免攝取過量鹽分而造成身體負擔。此外,選擇豆腐乳時,應挑選可靠且有信譽的商家,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產品。食藥署也提醒消費者,市售的豆腐乳在開罐後應該放入冰箱冷藏,並儘快食用完畢,以免變質。「農藝女孩看世界」也警告,地方社團中販售的這些香辣霉豆腐,可能是抖音等社群平台上流行的三無產品(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無生產地址),食用後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呼籲民眾應對此類來路不明的食品保持警覺,寧可避免食用。
何志勇預言川普將為人事案激烈鬥法國會 可供台灣反思
川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一舉一動受到全球矚目,都是新聞。例如,川普未正式就職,迄今公布的內閣職位人選名單,就連同黨黨內都反彈,外媒也預測,川普人事案能否讓國會點頭,將是他就任美國總統後的首要挑戰,美國國會屆時與川普的激烈對峙,恐不亞於立法院。何志勇指出,不少國人未來可能會用「看笑話」心態,看待川普2.0的人事任命,但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川普與國會鬥法,其實仍有可供台灣借鏡省思之處。首先,無論川普,還是國會,都仍在憲法授權框架上為己方找「出路」。此外,美國國會有實質「聽證權」、對內閣人事有「同意權」,對不適任官員施壓,美國大法官也有判例,不准美國總統逃避國會、為所欲為。反觀立法院曾一度試圖修法爭取類似權力,卻被憲法法庭打臉,迄今仍原地踏步。專長為「美國政治研究」的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今天在臉書指出,從川普迄今任命要職人選來看,其用人哲學,只有兩項原則,就是「忠誠」與「報復」。其中最受爭議的,恐怕是才剛連任(眾議員)成功卻已辭職,準備接受川普任命為司法部長的佛羅里達前眾議員馬特蓋茲(Matt Gaetz)。美國司法部長(United States Attorney General),即聯邦檢察長,因職位設立早於美國司法部,是美國總統內閣中唯一頭銜不稱作Secretary 的閣員。司法部長的主要的工作,除了提供總統法律諮詢意見,也代表聯邦政府行政部門在聯邦最高法院打官司。而力挺川普的蓋茲,是公認的極右保守派,其爭議包括在2023年扮演罷黜同黨眾議員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的關鍵角色,另也涉及與未成年女子性交易、吸毒,以及將選舉經費用於私人等指控。蓋茲甚至曾公開宣示,他要廢除聯邦調查局(FBI)。何志勇解釋,「川普1.0」時曾苦於被FBI調查在2016年競選時的「通俄門」疑案,引發川普不滿,當時蓋茲也是被FBI調查的對象之一。因此當川普再度當選總統後,主張其內閣人事應「跳過」FBI 按程序對被提名人進行的身家調查,就引發議論。何志勇指出,2022年麥卡錫因遲遲無法獲得眾議員過半的支持(當選議長),最後選擇妥協,答應蓋茲「逼宮」同意修改內規,未來只要435位眾議員中,有1位提案要罷免議長,國會就要進行表決,這件事當時被外媒形容成「魔鬼交易」。麥卡錫之後雖如願當選議長,沒想到隔年卻被罷免,意外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被罷免的眾議員議長,似印證「魔鬼交易」所言不虛。由於近年來,共和、民主兩黨在眾議院席次都接近五五波,外界現在擔心當初接替麥卡錫的現任議長強森(Mike Johnson),是否在川普再度上任後,也會被依樣畫葫蘆被「做掉」。對此,已被罷免的麥卡錫雖已離開政壇,但麥卡錫仍斷言「蓋茲提名絕不會過!」,也被外媒解讀,麥卡錫對昔日遭蓋茲「逼宮」恐仍耿耿於懷。何志勇說,除了蓋茲人事案有爭議外,川普點名出任國防部長的福斯新聞主持人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也被爆涉性侵引發爭議。因包括美國內閣閣員在內,總計約1,200位聯邦重要職位人事,都需要美國參議院審核同意,川普很有可能會使用美國憲法規定的「國會休會任命」(recess appointment),當成權宜之計。所謂「國會休會任命」是指川普先要求挺川參議員提案「讓參院先休會10日」,讓川普趁這10天,任命內閣等重要人事,避開參院人事聽證會及表決。川普另有一法可與國會鬥法,就是讓眾議員表決通過眾院休會,讓參、眾兩院開會時間明顯不一致,川普即可以強制使用美國憲法中賦予總統至今從未使用的過權力「強迫讓兩院同時休會」,川普人事案就可能暫時不必國會審查。其實,美國國會特有的「休會任命」,小布希任內曾做過171次,柯林頓139,歐巴馬使用過32次,川普並非第一位使用的美國總統,但是「休會任命」只是臨時繞過參院,期限頂多一年,川普內閣一年後,仍要面對參院人事同意程序。前總統歐巴馬甚至曾被聯邦最高法院宣判,不得利用參議院低於10天的休會來進行「休會任命」,凸顯美國大法官不准總統為所欲為,因此才會被推崇是「憲法守護神」。
川普人事布局顯示對中更強硬 學者分析「不會在核心利益退讓」
外媒報導,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將提名參議員盧比歐為國務卿,眾議員瓦爾茲為國安顧問,2人立場友台,與前總統蔡英文和賴清德總統均有互動。學者認為,盧比歐過去是國會議員,可暢所欲言,未來入閣還是得依循川普政策,但目前看來,鷹派人事布局確實顯示川普正在釋放對中經貿、政治談判更強硬的訊息。盧比歐未曾訪台,但2016年6月蔡英文首次出訪,過境美國邁阿密,即在飯店會晤盧比歐,會後盧比歐還發布新聞稿及照片,並以「Taiwan’s President(台灣總統)」稱呼蔡英文。2018年8月,蔡再度過境美國,也與盧比歐通話。賴清德則是2020年2月以準副總統身分訪美,特別安排拜會盧比歐,感謝他支持台灣參與WHO等國際組織。至於瓦爾茲,曾在2022年10月底與其他3名眾議員組團訪台,並在總統府會晤蔡英文,與其他議員共同表達挺台立場。淡江大學戰略所教授李大中說,盧比歐、瓦爾茲抗中色彩鮮明,但政府是一個團隊,未來如何踩住對中立場,還是會有一套系統性說法,「最重要的仍是川普領導下,對中是否更強硬」。他分析,目前陣型就是更強硬的鷹派主軸,美國對中施壓是堆疊式的,從川普到拜登政府,未來要鬆手不容易,只會加碼。同所助理教授馬準威指出,從川普第1任期來看,國安團隊不一定能約束他,盧比歐確實是鷹派,也提過友台法案,但擔任國會議員沒有包袱,未來在行政部門只會更保守,且要面對川普的約束,不易揮灑個人意識形態。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宏仁則分析,川普目前的人事布局,是在釋放未來將採強硬對中經貿、政治談判的訊息,不會在核心利益退讓。
原保地難民2/權屬釐不清先漲補償費 專家批誘發檢舉潮本末倒置
全國55個含有原住民保留地的鄉鎮意外因「禁伐補償」金額提高,引爆原、漢不同族群累年衝突與矛盾,不少在地居民直斥原民會,動輒興訟、剝奪居住權且毫無補償,拿小老百姓生存權刷存在感、充業績,激化原住民鄉鎮衝突。10月底康芮(Kong-Ray)颱風來襲前夕,台中市和平區家戶正緊急搶收茶葉與甜柿而忙碌不已,但在善後風災,身心俱疲之際,後續竟還有來自政府「追殺」,對簿公堂甚至流落街頭的壓力,只因為他們賴以為生的土地被劃為「原住民保留地」。本刊調查,國民政府遷台後,原住民居住的建地,多屬於公有土地,必須向土地管理機關承租或承購,當時政府因應整體社會生活品質的提升,原住民有增加土地面積的需求,便於1988年把原民拿來蓋房的國有地劃編為保留地。看似理由正當,但是當時人力不足,不少劃設者根本沒去現場,直接依照鄉鎮分野,訂頒了《台灣省原住民原居住使用公有土地劃編原住民保留地要點》和作業計劃後,粗畫了涵蓋55鄉鎮區、面積高達26.4萬公頃的「原住民保留地」,佔台灣島土地面積7%。2019年,不少山區漢人因不滿耕作地被劃為原住民保留地,手持標語到行政院前抗議,要求修法解決爭端,讓住民依據耕作事實,各自擁有自己的土地所有權,而非依照「血緣」對原民與漢人「大小眼」。(圖/報系資料庫)然而在1972年《農業發展條例》早就獎勵民眾拓墾開荒地,不少閩、客、外省人等非原民紛紛入山開發,鋪設馬路與建築渠道,並搭建房屋就地在「原保地」生活。原本相安無事,但在近年土地價值高漲與原住民權益抬頭之下,竟反因搶地問題,釀原鄉原民與非原民矛盾,衝突一觸即發。受災戶之一的鄧小姐說,以新社水底寮地區來說,260公頃多達400多筆地號被劃為「原住民保留區」,但其間戶籍人口「通通是閩、客籍漢人」。她說,漢人在55原民鄉鎮區首長的參選權被剝奪,只能由原住民內部自選。此外,漢人更因不是保留地上承租人,即使是實際耕作人,仍不能參加農保,如今11月怪颱康芮侵擾,正「當時」卻採收不及的甜柿與下月即將上市的「白毛台」一期葡萄冬果受損,投入心力打水漂,農民將毫無農保理賠。自家被地政機關畫為「原保地」卻多年求助無門的鄧小姐泣訴,坊間一直傳出外地有心人對原住民「借名登記」想做休閒園區牟利,但其實不少人因憂心新法,深怕自己胼手胝足搭建的房子,身故後會被政府收回改配發當地原住民,子女將顛沛流離,好一點的與原住民通婚取得正式身分,若走投無路者,「只能借名登記,大家只想活下去,根本沒心力圖謀發財,卻得面臨一波波妖魔化攻擊」,她無奈。和平區和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奕正拿出法條憂心直指,過去法條沿革下來,相關法條原本「山地人民」的稱呼,陸續被改成「原住民」,也就是過去「屬地」照顧到全體居住山區者,如今卻變成「屬人」只照顧有原住民血統者,更有不少老早搬去都市的原住民,眼見機會「搶地」難得,因著身分大辣辣地回山區搶地,反倒是世居山區的閩客與外省籍拓墾者變成裡外不是人,苦不堪言。台灣山地鄉平地住民權利促進會理事長吳天祐憂心,因著《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三十七條而生的《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目前僅是「行政命令」位階便可動輒趕走世居非原民,興訟問題也叢生,未來若依照原民團體與原民立委要求,進一步躍升成法律、條例位階,原鄉「非原民」更是活在「楚門的世界」,只要被原民發現稍有不當利用土地舉報,馬上就面臨終止土地合約掃地出門窘境,再由當地原住民協調優先購地,若未來修法成功「政府將帶頭保障土匪行為」他直斥說。1972年頒布的《農業發展條例》獎勵拓墾荒地,不少人響應紛紛入山開墾荒地,如今山區基礎建設完備,拓墾者與後代卻連自己住的地方都可能被收回,實在諷刺。(圖/黃威彬攝)中央大學助理教授鄭揚宜直言,過去政府獎勵拓墾而找來了不少榮民和各路壯丁,但「誰把人帶來就要顧好」,比方退輔會有責處理榮民住屋、農業部有責解套拓墾者農保,如今卻依照族群意識,把責任推給了原民會,政府長期放任原鄉土地所有權不明,放生原鄉非原民成了「難民」,現在肥滋滋的禁伐補償來了,卻沒先把地籍歸屬理清,激化原民與非原民衝突,簡直本末倒置。鄭揚宜說,《禁伐補償條例》其實非常容易誤導民眾,因為只要一定面積70%禁伐,就能領到全額補償,充其量只是「限伐」,另外30%土地就可拿來養蜂、養菇或生態旅遊等低傷害環境生產。他呼籲,政府若真要正視此問題,與其肉桶式地「補貼」,不如先派員走訪現場,過濾出「生計」所需的農業活動者與大宗商人之別,進一步利用林地農用與獎勵造林措施輔導轉型,發展不影響林木生態的「林下經濟」,不要老想著靠土地與補助發財,才能走得長久。原住民委員會對此回應,並非僅原住民能舉發土地超限利用,且是否超限利用涉及跨機關認定,若該筆土地租約遭收回且恰巧為「原住民保留地」,修法後當地原住民將有優先承購權,但詳細承購規則未定,絕非謠傳「抽籤」為之。至於何以在原鄉興訟不斷升高對立?原委會則推稱此類興訟屬於地方公所提出,原民會無主導權。
40年回憶「和平新生天橋」將拆除 阿嬤怒吼:我家住這裡讓我怎麼走!
台北市和平東路、新生北路交界處,鄰近大安森林公園的「和平新生天橋」,原定於今(4)日開始封閉拆除,不過有守護天橋團體一早就到橋下抗議,反對北市府新工處的「突襲式」拆除,認為市府沒有和附近居民溝通,公告時間也太臨時。今日上午工人現身封鎖天橋時,場面一度火爆,不僅有居民激動扯掉封鎖線,還有阿嬤怒吼:「我家就住在這裡,你讓我怎麼走!」位於台北市和平東路、新生北路交界處的「和平新生天橋」,建成至今已逾40年,不僅是許多影劇、MV熱門取景地點,更是在地居民心中的都市記憶。不過,近期台北市政府新工處評估後,以「橋齡已達年限」為由預告將拆除天橋,有民眾不滿市府在拆除前10天才張貼幾張A4公告宣布,認為「完全沒與民眾溝通」,發起連署反對活動,獲得超過1500人響應。反拆團體4日也於天橋下方舉行記者會,要求市府重視程序,拿出相關評估報告與民眾溝通。反拆團體4日在天橋下舉行記者會,要求北市府重視程序,拿出相關評估報告與民眾溝通。(圖/報系資料照)師大地理系教授張國禎表示,天橋存在的意義在於交通安全、人群分流,並舉例鄰近龍安國小每年有2次以上校外教學都是到大安森林公園,1次就將近1000多人,「試問現在天橋拆除,他們如何過紅綠燈?」並指出才剛有幼兒園老師帶著孩童過天橋,若是天橋拆除,人行道那麼長且紅綠燈秒數短,老師難以全面照顧到學生安全。北科大建築系助理教授陳盈棻也表示,和平新生天橋不僅在交通上擁有重要價值,在文化上也十分具有意義,名導李安《飲食男女》、楊德昌《一一》都曾在此取景,就連南韓女團《少女時代》都特地選擇此地拍攝MV。她強調雖然天橋是作為交通設施存在,但隨著人們的生活互動延伸出更多價值,市府應該要再多加評估。在反對團體表達過程中,現場突然出現大批營造業工人拉起封鎖線,引發在場抗議群眾怒火,有阿嬤邊拆封鎖線邊喊「我家就住在這裡,你讓我怎麼走」,不過事後發現是新工處進行道路路基改善、人孔調降及道路銑鋪工程。「守護和平新生天橋」團體聯絡人蕭凡奕回應,看到工程人員架設封鎖線,已經引發在地居民憂心,他們呼籲市府暫緩施工,不做封橋動作,現在就把天橋還給正在使用的民眾,並在人民疑慮未清前,切勿做下一步動作,市府應正視民意,不要再未與民達成共識前就輕易做決定,引發民怨。對此,新工處回應,和平新生人行天橋拆除是為配合北市府「人本交通政策」,積極改善路口交通措施以確保用路人安全。另外涉及天橋保留議題部分,會持續與居民進行溝通。
婦科7項機械手臂手術納健保 精準守護晚孕子宮
台灣女性初婚年齡與首胎生育年齡持續上升,根據內政部的報告,112年女性的初婚年齡為31歲,而首胎平均年齡達31.5歲。這與子宮肌瘤的好發年齡30-40歲重疊,並且40歲以下確診子宮內膜癌的人數也相較10年前顯著增加。許多女性在同一時期面臨婦科疾病的風險,同時也承受在生育計畫、疾病治療和經濟負擔三者之間抉擇的壓力。衛福部健保署於今年9月將46項機械手臂輔助手術費納入健保給付,更是首次將婦科7項手術納入健保給付。對此,婦科腫瘤領域的專家林口長庚醫院及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婦科腫瘤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陳威君醫師表示,對於女性的良性肌瘤與部分的惡性腫瘤,機械手臂輔助手術都是治療極佳的利器之一。如今健保開始擴大給付手術費用,不僅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也能使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宮肌瘤患者,抑或是需要精確手術的癌症患者,都能從中受益,患者與其家屬可積極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計畫。32歲的林小姐在婚後積極備孕1年但苦無進展,經過詳細檢查,她被診斷出複雜性子宮肌瘤,子宮內外多達9-10顆肌瘤密布,最大的肌瘤直徑達9公分。經與醫師討論,傳統的開腹手術可能會影響她的生育功能,最後她選擇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在不傷害子宮內膜的狀況下,徹底清除了肌瘤,術後半年傳出懷孕的好消息。陳威君醫師表示,子宮肌瘤雖為良性腫瘤,但其盛行率極高,大約1/3的生育年齡婦女都曾患過此病,最讓患者糾結的是子宮肌瘤可能影響受孕的機率以及受精卵著床位置,但若要進行處置,又擔心傷及子宮,影響生育功能,或是縫合不當導致孕期子宮破裂。所幸目前治療選擇眾多,若為單顆體積較小的肌瘤可直接使用腹腔鏡手術處理,不過複雜性子宮肌瘤因肌瘤位置較深也較不好清理,則更適合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因其具備靈活的多角度操作及清晰的視野,不僅能完整摘除看得到的肌瘤,也能更細緻地縫合手術傷口。除了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也不能輕忽!子宮體癌中有近90%為子宮內膜癌,根據國健署110年的癌症登記報告,子宮體癌為台灣女性十大癌症死因第6名,相較10年前罹癌總人數成長近82%,並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陳威君醫師表示,目前手術仍是子宮內膜癌主要的治療方式,較年輕的患者因忙碌於工作,因此恢復較快、住院時間短是她們選擇治療方式的一大重要考量。在科技業擔任主管職的李小姐因長期經期不規律至鄰近醫療院所就診,起初以為是子宮肌瘤引起的症狀,直到發生月經大出血的情形,進一步到醫學中心檢查才確診為子宮內膜癌,幸而當時病況為早期,以機械手臂輔助手術進行婦癌分期手術,術後預後良好。陳威君醫師表示,90%以上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會出現不正常出血,此為重要的警訊。第一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及早發現並接受手術治療,高達95%不會再復發。此外,他也指出,對於子宮內膜癌患者,尤其是BMI值超過30的患者,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因可將手術屏幕放大到極高的倍率,使醫師擁有更清楚且立體的視野,對於腫大或有病變的淋巴可仔細地剝離,避免傷害周邊的血管或輸尿管,從而提升手術的安全性與精確度。陳威君醫師表示,機械手臂輔助手術為許多複雜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可能,目前健保將婦科7項手術納入給付,預估可以為患者節省2萬至7萬不等的費用,讓更多的女性能在減輕經濟負擔下多一個先進醫療技術的選擇,從而保護她們的健康和生育機會。陳威君醫師也提醒,雖然研究上顯示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具有其優勢,但仍須根據患者的病灶大小、位置、疾病情況以及個人考量給予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爆董娘幫親戚喬職位、主管學歷造假、司機性騷 僑光科大全回應了
僑光科大近期爭議頻傳,多名教職員控餐飲管理系王姓系主任只有國中學歷,卻因為妻子是校董夫人親戚,被提拔為副教授及系主任,而王妻沒有任何專業證照,卻能當助理教授,女兒也輕鬆拿碩士,進校內任職;還有師生涉抄襲、主管偽造學歷、司機性騷學生。對此,僑光科大做出回應。據《鏡週刊》報導,除了王家的爭議行為,助理教授D小姐表示,3月學校召開臨時校務會議,一位行銷與流通管理系老師質疑學生畢業專題嚴重抄襲,2名老師跟10多名學生涉事,老師表示,「報告內容抄襲超過9成,如何處理?指導老師是否究責?」教務長回應,依規定處理。D小姐表示,當時該老師在案發時就跟校長舉發,不過沒得到回應,只好公開此事,學校經過半年都沒處理,反而是教務處希望滅火,因為涉事的是現任學務長,數年前也捲入學倫爭議。報導稱,僑光科大也有主管偽造學歷被追訴。知情教授E先生表示,陸籍的湯姓組長負責國際與兩岸事務,因為常被招待赴陸旅遊,被董事長夫人收乾女兒,直接變成專技助理教授,但因偽造碩士畢業證書被檢舉,她也認罪獲緩起訴。E先生說,校方知情後也沒解雇她,只有讓她轉成職員,薪水更是不減反增。另外,也有校長司機被控性騷擾學生,司機也繼續留任,校方護短行為讓人搖頭。對此,僑光科大指出,王姓、陳姓2主任因在餐飲技術和能力獲肯定,聘為教師,也都符合規定,經過評審通過;另對於王姓、陳姓2主任的女兒輕鬆拿碩士學位的指控,校方表示,2人經法定程序聘任,任職資格跟學位也無關。至於行銷流通管理系師生違反學術倫理,僑光科大說,該案教師一事發生於2017年,2020年校方決議「撤銷其副教授資格證書及五年內不受理其教師資格之審定」,也送教育部備查。僑光科大指出,學生專題涉互相抄襲,經教師舉發也完成委員會審議,依規定懲處,至於指導教師是否違反專業倫理,目前正送評審委員會審理。對湯姓組長爭議,僑光科大說,偽造文書和助理教授不符資格乙案是2016案件,湯組長也自首經法院判決,擔任助理教授也於2019年被教育部列重大行政缺失,扣減獎補助款和招生名額在案。僑光科大表示,湯組長因為有對外關係專長能力,校方聘她當專業經理人,招生輔導成效顯著。董事會司機性騷擾一案,僑光科大表示,校方知情後通報教育部,也將司機調任,也報教育部核備在案,撤銷績優服務人員獲獎資格。《CTWANT》提醒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成大成功湖15年未清淤!學生今下水開挖 「紅魔鬼、忍者龜」全現蹤
國立成功大學執行光復校區成功湖抽水清淤,並把握環境教育機會,在今(21)日舉辦「去尋找吧!成功湖的大秘寶」活動,讓學生一同參與清淤工作,在湖底撈出魚、龜等生物及雜物,協助改善校園環境。根據成大公告,此次活動共提供30個名額給學生報名參加,並於18日安排「行前說明會&生態教育」,讓學生了解清淤工程對永續發展重要性,21日讓學生們著青蛙裝,走入水位降至約50公分的成功湖內「尋寶」。成功大學總務長吳建宏表示,位於光復校區的成功湖,是廣受師生及一般民眾喜愛的開放空間,但距上次清淤已有15年,此次規劃從10月中旬至31日清理湖底淤泥,由於成功湖是成大人共同的記憶,清淤工程引起師生關注,不少學生熱情參加,共同為清淤、維護水質與生態盡心力。吳建宏表示,今天撈出魚類以吳郭魚最多,其他還有琵琶魚以及俗稱「紅魔鬼」的厚唇雙冠麗魚等;烏龜除了原生種外,還有外來巴西龜以及被稱為「忍者龜」的黃頭側頸龜等種類。另外,還有學生撈出皮球等雜物。吳建宏表示,撈起的水中生物將由生科院團隊協助分辨為「原生種」或是「外來種」,原生種會待清淤完成後再放回成功湖,外來種則予以移除,另外,環工系團隊會進行清淤前、後水質分析、水藻類別分析與研究等,做為日後維護參考。成大圖書館館長傅子芳教授也穿上青蛙裝下成功湖驗體撈魚。由於湖底淤積的泥土黏得超乎想象,傅教授說,真實體會到「身陷泥沼」之感。歷史系陳文松教授則認為,成功湖清淤有助水質改善,特地帶著俢習「探究與實作」課程的學生前來紀錄活動,也讓學生實際探究成功湖及週遭的環境生態。環工系黃榮振助理教授同樣帶著研究助理來採樣水質,他指出,清淤前二個月已經展開採樣,將做前、中、後的採樣以及相關的採樣等,以做為相關研究的背景值資料,協助成功湖水質管理。根據成功大學提供資料指出,成功湖可說是光復校區操場的「副產品」,校方原先取得光復校區用地時,現今光復操場位置為低窪地,成功湖則是供停放車輛場所,為建造光復操場,在成功湖所在地挖土取得土方,原地截留雨水營造水景空間,必要時可抽取湖水澆灌植栽,善用水資源。
碳費費率拍板!環團痛批比茶葉蛋還便宜 學者直言「看不見國家減碳雄心」
經歷6次審議,碳費費率審議會最終建議,一般費率每公噸300元起徵、2種優惠費率為50、100元,因高碳洩漏風險行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可適用優惠費率及0.2的「排放量調整係數值」,最低碳費是每公噸10元的銅板價,讓環團痛批,比茶葉蛋還低價,如何達成環境部長彭啟明喊出的2032年減碳40%;學者也直言,看不見國家減碳雄心。環保團體7日一早就到環境部大門召開記者會,抗議經濟部與碳排大戶產業,以綠色通膨及維護產業競爭力為由,欲將碳費優惠費率打2折後的碳底價壓低至20元以下。費率公布後,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等7個環團更透過聯合聲明指出,根據美國環保署資訊,每1噸碳排放的外部成本約新台幣6100元,然我國碳費折扣後,高碳洩漏風險行業每公噸價格僅10、20元,比茶葉蛋還低,也未遵守《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9條所訂「排放者責任」與「外部成本內部化」的精神,明顯違法。環團也認為,環境部不斷強調碳費是經濟誘因,卻聯手經濟部、工商業團體迴避討論碳排放對環境、社會造成的損害,刻意忽略《氣候變遷因應法》要求的排放者責任,有失身為碳費主管機關的職責。台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則直言,企業實繳碳費在環境部折扣優惠機制底下變成銅板價,看不到國家減碳雄心,且我國碳費制度過度向高碳排傳產傾斜,同等級排放量的非高碳洩漏行業要繳的碳費,比起高碳洩漏行業高出2.5至4倍,尤其對於台灣主力ICT電子產業,已是明顯不公平,建議環境部想辦法改善。他也指出,歐盟實施總量管制排放交易,為特定產業設定溫室氣體排放上限,允許購買其他企業未使用的排放額度,藉此抵銷超排的量,是一種利用市場機制驅動減碳、決定碳價的機制,台灣應實施該制度,便能解決綠色通膨、碳價太貴的問題,並有助推動2050淨零排放、維繫產業競爭力。
碳費太便宜!價格恐比一瓶礦泉水都不如 環團盼制定合理碳定價
環境部將在今(7)日舉行碳費費率審議會,但根據統計,我國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總溫室氣體排放量比例高達95.79%,創下歷年新高。學者呼籲政府加速電力脫碳、深度節能、落實碳定價制度;環團則表示,關於碳費費率,經濟部喊出0及50元兩種優惠費率,再加上2折的高碳洩漏風險係數,碳費價格恐連一瓶礦泉水都不如,呼籲優惠費率不應低於每公噸300元。2024年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顯示,2022年我國排放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占95.70%最高,立法院預算中心指出,其占比是1990年以來的歷史新高。此外,我國自2005年起,燒煤產生二氧化碳均占總量的5成以上,高於全球占比約4成餘,我國潔淨能源發展應再強化。台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表示,我國再生能源發展比政府規畫的遲緩約2年,加上核電廠陸續關閉,用電卻未減少,只能仰賴燃煤、天然氣因應,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參考各國減碳經驗,台灣應使用低碳、再生能源,加速電力脫碳,及利用科技加強深度節能,並落實碳定價制度,例如收碳稅、實施總量管制排放交易。我國碳費明年起徵,由政府、各界代表組成的碳審會在上月拍板,起徵費率應在每公噸300至500元,優惠費率將在7日舉辦的第6次碳審會審議。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及地球公民基金會將同時在場外、環境部大門,呼籲環境部抵抗企業要求碳費折扣後,只收20元的荒謬行徑。環團強調,工商業團體會前放話過高碳費恐致綠色通膨,經濟部更提出0及50元兩種優惠費率,再加上打2折的高碳洩漏風險係數,碳費價格將連一瓶礦泉水都不如。環團指出,碳費一般費率至少500元起徵,優惠費率不低於300元,尤其美國環境署估算,每一噸新增碳排量的外部成本至少5700元,呼籲經濟部、工商團體停止施壓碳費價格,盼環境部制定合理碳定價。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呂冠輝補充,我國最新溫室氣體排放清冊顯示,2022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2005年僅下降1.79%,恐怕很難只利用碳費,就達成2025年減排10%的目標,希望未來加速燃煤電廠退場、加強製造部門減碳。
烏龍通緝2/遭通緝自己不會知道 留不良紀錄影響未來權益
家住桃園的Y男因為車禍糾紛遭提告過失傷害,卻在訟訴審理過程中遭到法院通緝,被警察上銬逮捕,忿而提告法院與法官要求國家賠償。Y男說,逮捕他的警察告訴他,台灣有很多人接到開庭通知常常漫不經心,卻往往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莫名其妙」的通緝犯。而因為抓通緝犯有績效分數,他們才會遠從台北市趕到桃園市抓他,先搶先贏。台東一位謝姓男子不知道自己被通緝,一如往常載著女兒送貨,警察攔檢發現他是通緝犯,當場被逮。(圖/報系資料照)「我又不是殺人放火、作姦犯科,法院打電話來我都有接,沒接到也會趕緊回電,更不可能為了車禍的事逃跑。作夢也沒想到自己這輩子會有被通緝的一天。」Y男愈說愈激動叼唸說,俗話說「事不過三」,他只有第一次忘記出庭,後來只要有相關的司法通知程序,他都是完全配合,更不曾有逃亡的念頭,竟然莫名其妙被通緝,還好被警察上銬帶走的時候沒被人看到,否則不知道要怎麼跟鄰居解釋。開南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張祐齊表示,依正常程序,「通緝」是檢察官或法官在屢次傳喚不到被告後所使用強制手段;實務上,若超過二次無故不出庭、又聯絡不到人後發出拘票,若警方還是拘不到人,才會發布通緝。他解釋,通緝與搜索不同,過去檢察官就可以發動搜索,但2000年檢方搜索前立委廖福本的國會辦公室引發爭議,後來修訂《刑事訴訟法》,規定除了特定緊急狀況外,檢方須取得法院同意才能搜索;相對地,通緝則可以由檢察官或法官獨自發布。開南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張祐齊說,檢察官或法官會在屢傳不到後,拘提被告,若還是拘不到人,才會發布通緝。(圖/黃耀徵攝)張祐齊說,雖然發布通緝的程序相較搜索簡單,然而民眾的通緝紀錄會在司法系統中保留一輩子,未來一旦吃上官司,就算涉犯的情節不重大,但檢方看到被告過去有通緝的紀錄,為了防範再次逃亡,很可能會聲請羈押,法官也容易因為這項不良紀錄而裁准。張祐齊說,對民眾來說,遭到通緝不僅會對個人名譽造成重大傷害,而且沒有法律上的救濟管道,發布通緝應更慎重,他認為應符合三項條件:首先,檢方或法院要找不到被告;其次,被告要有逃亡、隱匿的意圖;最後,應該要考量所涉及的是否為重罪,如果是被判有罪也僅將易科罰金的輕罪,就該依比例原則審慎評估,有無發布通緝的必要。「現在發布通緝似乎有點浮濫,而且當事人不會知道自己被通緝,只能等哪一天突然被警方逮捕。」張祐齊舉一個極端的例子說,如果有人想惡整仇人,只要看準對方出國的時程,提告他誹謗罪;若是這個人在國外收不到開庭通知,幾次不出庭便可能被通緝,而當事人不會知道自己成為通緝犯,直到他返台的那天,就會在機場當眾遭上銬逮捕,顏面盡失。花蓮地方法院表示,有關Y男的指控及提告作為,因涉及個案當事人,不方便回應。
前員工爆超商便當「防腐劑=20包泡麵」 專家打臉:添加物與保存無關
近期網路上熱傳一則爆料,一名自稱超商食品供應商的前員工指出,超商便當的防腐劑含量「等同20包泡麵」,引起不少網友恐慌。對此,專家出面闢謠表示,該傳言對於防腐劑的描述錯誤,不僅超商便當米飯主食、飯糰等鮮食不可添加防腐劑,甚至泡麵也不得添加防腐劑,該傳言是誇大、不正確的說法。針對「超商便當防腐劑等同20包泡麵」傳言,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表示該傳言為錯誤訊息,中興大學食品安全研究所助理教授林哲安也說明,台灣食品使用防腐劑採正面表列,僅特定的食品可以添加,「依現行規範,超商便當的米飯主食、御飯糰等鮮食類產品甚至連泡麵,都不得添加防腐劑」,因此效期只有2至3天。林哲安進一步指出,便當中的配料如醃漬蔬菜、蘿蔔乾、糖漬果實、豆乾、豆棗等,或配菜調味過程使用的醬料如醬油、辣椒醬等,確實可能含有防腐劑,但醃漬類配菜或醬料只佔便當內容的一小部分,因此只要在法規範圍內添加,不致於對人體健康造成顯著影響。此外,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特聘教授兼部主任楊振昌也強調,超商鮮食的保存方式是依靠製造過程中的充分殺菌,以及運送、保存過程中維持適當的溫度,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及口感等,部分鮮食可能會添加符合法規的品質改良劑,不過通常添加於鮮食的主要用途與保存沒有直接關聯。針對超商鮮食的保存,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超商鮮食的上架時間至少會有24小時,為了避免食物腐壞,會使用合法的食物添加物,例如御飯糰的米飯就會被允許添加非防腐劑類的抑菌劑。不過黃淑惠也提醒,每個人對於食品添加物的反應不同,部份較為敏感的民眾,若食用過量的食品添加物,可能會出現眼睛發癢、尋麻疹、鼻炎等過敏症狀,建議肝、腎臟等慢性病的患者食用頻率盡量不要太高。
美大選辯論提到台灣不多? 學者分析民主黨欲刻意降低北京疑慮
針對昨天(11日)落幕的美國總統辯論會,「美中台議題」所佔的比例並不高,與原先外界預期有落差,台大政治系副教授唐欣偉分析,可能是執政的民主黨為降低北京疑慮,因此不在辯論主動提及台灣,暫時與北京降溫。 可能是美國總統大選選前唯一一場的總統辯論會,台灣時間11日上午9點登場,美國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鏡頭前唇槍舌劍,根據外媒報導,這場辯論吸引美國約5,750萬名觀眾收看,比先前總統拜登(Joe Biden)與川普6月27日的電視辯論,多了約600萬名觀眾收看,顯見美國選民對這場辯論的重視。唐欣偉在網路節目《志聖鮮思》受訪時指出,美國國會近期許多立法將台灣、烏克蘭、以色列三者並提,但這次總統辯論會卻單獨講烏克蘭、以色列,成為辯論會中少數外交政策焦點。之所以忽略台灣,應在於民主黨近期希望暫時與北京降溫,避免大選出太多亂子。民主黨在今年競選黨綱中放入一法(台灣關係法)、三公報、六保證也是為了降低北京疑慮。同時參與討論的清大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表示,台灣民眾多以為美國總統在提中國大陸時必提台灣,但此次辯論會僅有雙方討論晶片問題時提到過台灣一次,內容則是賀錦麗批川普賣晶片給中國大陸,而川普甩鍋稱是「台灣賣的」。何志勇感嘆,美國主流媒體對晶片戰爭引發的美中台三角爭議,毫不關注,反觀台灣媒體卻大肆報導,會不會有些反應過度?何志勇同時表示,賴清德總統日前宣稱中國大陸不應只想收復台灣,應把《璦琿條約》割讓之失土一併向俄羅斯拿回一事,隔天(4日),美國在臺協會(AIT)新任處長谷立言立刻在記者會重申「一中政策」,回顧兩個月前,7月10日谷立言會見賴清德時,也提「一中政策」,他認為美方近期提「一中政策」的頻率「實在有點高」,值得賴政府重視。唐欣偉則表示,拿台灣跟《璦琿條約》失土比較會有一項差別,因台灣是《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然而二戰日本是戰敗國,但中俄都是二戰戰勝國,兩者情況有所不同。此外,二戰後中俄雙方曾重新確認領土邊界,因此要北京要回《璦琿條約》失土,本身有矛盾。況且,當前「中」俄是共同對抗美國的之唇亡齒寒關係,不可能交惡。即使交惡,也不一定對台灣是好事,他提醒外界注意,「中」俄1970年關係緊張,而台灣正是當時被迫退出聯合國。至於綠營推聯大第2758號決議不涉及台灣,唐欣偉說,2758號決議內容是指「我們」在聯合國代表是「蔣介石的代表」,是否涉及台灣,必需回溯當時時空環境下世界的認知。但回顧上海公報、「一中政策」等,美國的態度,都是已經了解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反對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因此在當時國際環境脈絡下,世界主要國家恐怕已經認同台灣涉及2758號決議文。前立委陳學聖則提醒,執政黨似乎還不懂國際政治的現實,他說,馬政府執政期間,台灣雖然看起來有些委屈,但兩岸有和解,就有許多國際組織參與機會,反觀賴政府連中華台北名義都要放掉,未來只會讓台灣更不能參與國際賽事。至於美國大選選前後的台美關係,陳學聖認為應該觀察賴清德總統過境美國之規格。目前看來,賴清德外交路線是「蔡規賴不一定隨」,蕭美琴能影響的很有限。他說,依照過去在國會與賴清德共識之經驗,賴總統很固執,如果該固執未來應用在台灣外交政策方面,需要「很小心、很小心、很小心」。
大突破!醫生靠「電玩手把」動手術 跨9300公里取得豬胃壁活組織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聯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全球首次利用豬模型,成功進行遙距磁控內窺鏡手術,並取得胃壁活組織。這項跨越9,300公里距離的手術,由分別身處香港手術室的醫生負責現場監督,並由身處瑞士蘇黎世的專家經控制台遙距操作。中大表示,研究成果凸顯了這項嶄新技術的效用和潛力,能為偏遠地區的病人爭取更快的診斷和手術治理,對缺乏相關醫療專家或服務的地區尤有幫助。研究已於國際期刊《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發表。在遙控系統中,操作員能夠透過控制台操作和監察系統,醫療機械人則將操作員的指令轉換成手術的實際步驟,兩者之間必須由可靠且高速的網路連接。這項研究由中大醫學院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聯手進行,團隊在香港手術室手術台旁邊放置了一部伺服器電腦,並透過有線網路連結名為「Navion」的可臨床使用便攜式磁性導航系統,以及可磁控的內窺鏡兼整套機械人系統。在蘇黎世的控制台上,操作員透過可提供實時數據傳輸的網路傳輸協定「WebSocket」,與位於香港手術室內的機械人系統溝通。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聯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全球首次利用豬模型,成功進行遙距磁控內窺鏡手術。(圖/翻攝自香港中大官網)整套機械人系統放置在香港「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的混合手術室(HybridOperating Room)。該中心是中大在香港特區政府InnoHK資助下成立的研究中心之一,其混合手術室專門為研發新型手術機械人及醫療設備而設,為全亞洲獨有的設施;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則是該中心的海外合作機構之一。這次研究中,蘇黎世的操作員透過當地電腦控制香港手術室內的內窺鏡,同時透過視訊監督過程。術後X光影像顯示,系統使用的磁控內窺鏡能夠在豬模型的胃內完成「後屈」(retroflexion)。「後屈」是內窺鏡檢查成功與否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大幅度屈曲是磁性內窺鏡的一大挑戰,成功「後屈」反映其克服了操作限制,並能夠如標準設備般於體內流暢地移動。此外,團隊順利於研究中利用系統取得足夠體積的胃壁組織進行活檢。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陳詩瓏醫生表示,「遙控內窺鏡技術除了有助進行跨地域的外科訓練和指導外,更可為偏遠地區病人提供迅速的診斷和手術護理,缺乏有關外科技術的地區尤其受惠。透過此平台,經訓練的護士甚至可在專家遙距指導下執行所需程序。隨著內窺鏡技術的普及化,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消化道癌症患者有望能獲得更快的診斷和治療。」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聯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全球首次利用豬模型,成功進行遙距磁控內窺鏡手術。(圖/翻攝自香港中大官網)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機械人與智能系統研究所所長納爾遜(Bradley Nelson)補充,「我們將繼續發掘遙距內窺鏡技術的潛能,下一階段的研究將使用人的胃部進行。我們希望透過進一步研究,繼續將相關技術擴展到更多方面,除了癌症篩檢的內窺鏡檢查外,還可應用於消化道的其他器官、神經血管系統,以及進行胎兒手術等。」中大醫學院院長、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總結,「透過建立一個機械人平台網絡,遙距手術能夠大大提高醫療服務的普及性,促進全球外科專家知識和專業技能的交流合作。今次中大醫學院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聯合進行的研究,不只為推動醫療技術創新提供了一個合作平台,亦彰顯了兩所院校的專業實力,將研究轉化至臨床應用,為病人福祉帶來重大貢獻。」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聯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全球首次利用豬模型,成功進行遙距磁控內窺鏡手術。(圖/翻攝自香港中大官網)
碳費2025年起徵!5年後費率達1200至1800元
碳費費率及徵收時程環境部規畫碳費2025年起徵,最關鍵的費率將出爐,9日舉辦第5次碳費費率審議會,委員建議碳費一般費率每噸300至500元起徵,以分階段調升為原則,預計2030年後費率達1200至1800元。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說,最終定案預計會是單一數值,由環境部決定並進行法制程序,交部長彭啟明核定。碳費費率分為一般費率與優惠費率,前者適用於未提自主減量計畫的企業,後者是提出並達成減量計畫的企業。昨日碳審會討論的是一般費率,優惠費率預定在第6次碳審會討論,最快9月底召開。優惠費率依減碳效能,分成A、B兩種優惠,以A更優,環境部在今年底前必須核定一般及優惠費率。黃偉鳴說,碳審會委員參考國際經驗,如新加坡目前徵收費率逾500多元,加上委員自行評估,建議碳費一般費率區間300至500元,且分階段調升,每2或3年檢討。環境部委託中經院評估資料顯示,在沒有碳洩漏風險係數值情境下,每噸300元,將徵收總額428億元的碳費;每噸500元,則徵收713.3億元。另外,黃偉鳴表示,委員也認為2030年後費率應在每噸1200至1800元間,但委員任期僅2年,且未來情況不明朗,他強調,僅是建議值。委員們並認為,優惠費率應比照一般費率逐步調整,且一般費率及優惠費率需有適當差距,才能保持減碳誘因。台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受訪表示,參考環境部升格前委託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研究報告,加上新加坡目前碳稅價格,他認為台灣碳費每噸300至500元,是社會較能接受的起徵點,也能避免綠色通膨疑慮。此外,由於適用優惠費率A的企業,達成減量目標較高,建議其折扣幅度比優惠費率B稍高。劉銘龍並說,彭啟明曾稱希望2028年實施總量管制排放交易,與日本今年4月試行自願性排放交易制度,2028年改為強制執行較類似,並考量南韓也已實施,建議環境部未來除使碳費平穩上路,也要準備銜接總量管制排放交易的方式。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呂冠輝則認為,參考國際碳定價經驗,新加坡起徵價格為每噸100餘元,到目前調升至600餘元,台灣碳費一般費率應訂為500元,優惠後最低價格是300元,對企業才較有減碳壓力。碳費徵收對象是公告應盤查登錄及查驗的排放源,且全廠直接及使用電力間接溫室氣體年排放量達2.5萬公噸以上的能源業及製造業,根據2022年資料,國內約有500廠要繳交碳費。
中捷「吊車吊臂摔落」釀1死15傷 2工人遭被訴「4公司1原因不起訴」
台中捷運於2023年5月發生了一起事故,吊車吊臂掉落刺穿捷運車廂,導致1死15傷的慘劇。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於今年6月完成調查,而台中地檢署也依過失致死罪起訴了拆卸吊臂的兩名工人,至於興富發建設公司及其他相關4家公司則未被起訴。台中捷運在2023年5月10日發生建案工地吊臂掉落軌道意外,其中靜宜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林淑雅不幸罹難,這起事故共造成1死15傷的悲劇,這也引起外界關注捷運安全。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經調查後認為,中捷對沿線建築工程的機具侵入無有效風險管理措施,無法有效偵測,建議主管機關應建立更縝密的法規,且中捷應擬定異物入侵軌道的預警應變措施。據了解,該建案由興富發公司委託齊裕營造公司進行施工,齊裕再將頂樓塔吊作業分包給宇球公司,而宇球公司又委託嘉謜公司處理塔吊的操作事宜。事故發生後,台中地檢署也傳喚了當時在高空塔吊施工現場的負責人及工人共8人進行偵訊。台中地檢署經調查後認為,呂姓操作吊車人員和許姓指揮人員在發現吊車的臨時插銷和旋轉盤卡住後,未按標準操作流程處理,而是自行進行了水平移動操作,導致斜拉剪力的產生,最終釀成意外,兩人因此被依過失致死罪嫌起訴。此外,蔡姓工務長與劉姓工人在當時僅在一樓進行輔助性指揮,檢方認定他們無過失;而興富發公司在調查過程中,已與林淑雅家屬、大部分傷者以及台中市政府達成和解並完成賠償,因此興富發公司、齊裕營造公司以及宇球公司因罪嫌不足,均獲不起訴處分。
遊客人數減少 墾丁怎麼救?專家建議這樣做
疫後民眾瘋出國,又遇天災不斷,政府極力振興國旅,交通部觀光署調查,去年國旅最夯目的地為淡水與八里,1年就吸引近千萬人次造訪。學者認為,淡水距離都會區近,搭捷運即可到,若想拯救近日民間熱議的墾丁觀光,建議多辦大型活動吸引人潮,為人詬病的價格問題,則能以清楚標示價錢方式,讓消費者一目瞭然。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分析,淡水八里與墾丁2處旅遊目的不同,淡水距離雙北都會區近,搭乘捷運就能抵達,水岸旁許多店家可逛,是不少遊客單日遊的選擇,而墾丁除有熱鬧的墾丁大街,還有戶外海灘的遊憩氛圍,2者旅遊目的不一樣,若休閒度假會去墾丁,單純想走走就會選淡水八里。墾丁業者提出,當地鮮少政府補助資源挹注。黃正聰指出,墾丁較不會以補助方式辦理,因量過大。此外墾丁較適合辦理大型活動,例如當年的「春吶」就盛況空前,大規模活動易吸引大量人潮。針對許多人詬病的沙灘陽傘亂象,政府也已介入整頓,至於不少人覺得墾丁消費貴,他建議地方政府可提醒店家,不僅要明確標示價格,也須附上實物照片,讓消費者點餐前就能清楚了解。黃正聰提到,墾丁遊客數減少主因包括民眾熱衷出國、外國客來台少,4月地震後,國外對台灣仍有災區印象,觀光單位應於國際上多加釐清相關訊息,翻轉此印象。談及振興國旅,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助理教授楊勝評表示,許多縣市正努力開發景點,但關鍵是要提升整體旅遊品質,不是單看住宿,還包括景點、購物、導覽等多方面的體驗面向,要讓遊客不只是來看風景,需營造有故事性的五感體驗,深入設計地方遊程,打造屬於在地的觀光特色。
最夯國旅目的地 墾丁排不進前10名!冠軍地點已是3連霸
墾丁觀光衰退話題延燒,隨疫情解封,民眾旅遊習慣改變,交通部觀光署統計,去年國人國旅總次數逾2億次,較2022年增加22%,其中逾7成屬單日遊。觀察國旅熱門據點,並非全台都觀光景氣下滑,「淡水、八里」扣除疫情期間已連3年蟬聯最夯國旅目的地,1年吸引近千萬人次到訪,而墾丁則連3年連前10名都沒排進。觀光署調查疫後民眾國旅習慣,去年國旅總次數達2億674萬旅次,與疫情前2019年的1.6億旅次比較,也成長22%,主要旅遊目的為觀光、休憩及度假,且調查顯示,國人旅遊時主要從事的遊憩活動以「自然賞景活動」比率最高,占約63%,其次為「其他休閒活動」與「美食活動」,若與前年相比,增幅最高的則是「美食活動」,上升2個百分點。0403花蓮大地震重創東部觀光,如今昔日觀光勝地的墾丁,也因住貴買貴印象,業者也喊苦,訂房率下滑至5成,再加上民眾疫後瘋出國,許多人認為國旅去墾丁不如飛日本沖繩,但其實台灣也有國旅熱門地點。觀光署統計,去年國人以到北部旅遊居多,再觀察主要到訪熱門據點「淡水、八里」,扣除疫情期間自2019年、2022年、2023年已蟬聯3年最夯目的地冠軍,到訪比率皆超過3.5%。淡水、八里知名景點包括淡水金色水岸、八里左岸公園、淡水紅毛城及淡水漁人碼頭,4處知名旅遊地點,光在去年就吸引超過980萬人次到訪。國旅主要到訪據點第二名,也已連3年皆為宜蘭礁溪,近2年第三名則皆是日月潭,另台南安平、高雄愛河旗津及西子灣、高雄駁二特區、台北東區信義商圈、台中逢甲商圈、台中一中街商圈、彰化鹿港等地,也都在前10名的行列,人潮未減,至於墾丁則自2019年起都未進入前10名。觀光署調查也發現,去年國旅有高達7成為一日遊。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助理教授楊勝評推測是因旅遊隔夜住宿的意願與吸引力降低,使一日遊比例增加,過去民眾若覺得住宿體驗佳且價格合理即可能留宿一晚,但也要視各地旅遊性質不同,以桃園為例,因鄰近大台北都會區,且高鐵、機捷等公共運具相當便利,旅遊族群就會以單日為主。
「傷痕纍纍」怎麼唸?曾國城驚呼:錯了幾十年
公視旗艦益智節目《一字千金》系列重磅回歸,自8月25日播出全新一季《一字千金 筆武英雄會》,新科技運用爆表,除了觀眾可以跨屏互動答題,並特邀公視VTuber二期生海月粼粼擔任小幫手。主持人曾國城表示:「即將屆滿10年的《一字千金》,這一季將帶給線上線下的觀眾2.0全新體驗!期待更多的想精進中文實力、文字愛好者被《一字千金》黏住!而且多動腦更可以預防失智症!」《一字雲宇宙》單元錯最多的有四題,其中一題是「握手寒暄」的「暄」字,50位參賽者中有40位答錯,以為用嘴巴講話選「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助理教授陳嘉凌說明:「暄字才對,暄是溫暖的意思!寒暄是指問候起居或泛談氣候寒暖。」另一題是「傷痕纍纍」的第四字「纍」的讀音「ㄌㄟˊ」二聲,曾國城驚呼:「我都唸三聲ㄌㄟˇ ,真的錯了幾十年!」曾國城自曝念錯字幾十年。(圖/公視提供)首集登場的棚內參賽者則是來勢洶洶,年紀最輕卻實力最強的挑戰者—國小文字高手。在全新單元《舉一反三》,依提示的注音及三個部件,寫出三個字,共出四題,曾國城說:「這題型考驗識字量的多寡,常提書寫文字的人可能覺得比較容易,慣用注音輸入的人比較有難度!」舉例來說,在時間壓力下,想到「ㄊ」開頭的字就很難,還要分別搭配「辶」、「氵」、「口」三個部件,真的很難,題目也不好出,沒想到就有兩位同學三個字全對、五位對兩個字,曾國城大讚:「真的,實力最堅強的國小同學才能有這麼好的成績!」
15歲少年研發「治皮膚癌肥皂」!成本僅0.5美元 獲選《時代》年度兒童
美國維珍尼亞州15歲少年貝克勒(Heman Bekele),正在努力研發一種特殊肥皂,希望未來能應用在預防、治療多種形式的皮膚癌,每一塊成本只要50美分,也因此,他被《時代》雜誌選為「年度兒童」(2024 Kid of the Year)。根據《時代》雜誌指出,在衣索比亞出生的貝克勒,4歲時與家人一同搬到維吉尼亞州安嫩代爾(Annandale)居住。在7歲左右,貝克勒就已進行了約3年的科學實驗,他會找出家中的洗潔精、洗衣粉等常見的家用化學品,將其混合後,看看這些黏稠物是否能產生其他作用,但也差點引起火災。此後,父母對他的關注、監督也更加密切。貝克勒進入高中後,在去年10月,他在3M公司與Discovery Education合辦的「青年科學家挑戰賽」中,以一款「未來可能用來預防與治療多種形式皮膚癌」的肥皂,獲得了獎金2.5萬美元(約新台幣80.4萬元),並被評選為「美國最佳青年科學家」。關於為何想研發這項肥皂,貝克勒坦言「當我小的時候,我並沒有想太多,但當我來到美國時,我意識到,當你長時間暴露在陽光和紫外線輻射下時,這是一個多麼大的問題」。報導指出,貝克勒發明的肥皂能夠透過「固體脂質奈米粒」(lipid nanoparticles)來傳遞抗癌藥物,這種顆粒在肥皂被沖洗過後,仍能持續留在皮膚上。貝克勒表示,皮膚癌治療的全球平均價格將近4萬美元(近新台幣130萬元),若肥皂作為藥物傳遞媒介,成本能更便宜得多,「什麼東西每個人都能使用?無論社會經濟地位如何,幾乎每個人都使用肥皂與水來清潔」。在今年2月,貝克勒參加黑色素瘤研究聯盟在華盛頓特區舉辦的活動,並結識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與助理教授雷貝卡(Rito Rebecca),他們便一起在彭博公衛學院實驗室進行研究,雷貝卡也同意贊助貝克勒,讓他能在兼顧學業的同時,努力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