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灣
」 花蓮 溺水花蓮疑似出現「龍捲風」 氣象署回應了
康芮颱風帶來狂風暴雨,花蓮秀林鄉加灣部落疑似出現龍捲風,讓當地民眾驚慌不已。根據影片畫面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灰色雲團從地面直衝天空,呈現漏斗狀,不斷向前推進。對此,氣象署表示,不排除龍捲風發生的可能性,但仍需進一步的資料分析與驗證。強烈颱風康芮來勢洶洶,台灣本島目前全數進入暴風圈。根據氣象局今(31日)中午12時的資料顯示,康芮颱風的中心位置位於北緯22.7度、東經121.6度,距離台東東方約50公里。預計颱風中心將於下午在台東花東一帶登陸。最新資料指出,康芮颱風正位於台東東南東方近海,並持續向北北西轉北北東移動。暴風圈已籠罩台灣本島及澎湖,對台灣全境以及澎湖、金門、馬祖帶來威脅,各地風雨也隨之不斷增強。臉書粉專「今日花蓮」於今日上午發布一段影片,指花蓮秀林鄉加灣部落疑似出現龍捲風。從影片中可以看見,一團巨大的灰色雲從地面直衝天空,呈漏斗狀,逐步向前移動,幾乎覆蓋整片天空。拍攝民眾驚恐地喊道,「龍捲風欸,好恐怖,拜託不要過來!」對此,氣象局表示,颱風螺旋雨帶中的強對流雲系內經常會出現小尺度的渦漩現象。秀林鄉近期有強對流雲系通過,導致強風豪雨,不排除龍捲風發生的可能性,但仍需更多實測資料進行分析與驗證。
物種恐大滅絕?AI列出11種「可能在2050年消失的動物」…牠從35年前便失去蹤影
隨著人們用掉更多地球上的資源,導致自然空間減少、生物數量下降,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的《2024年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自1970年以來,野生動物數量已下降了73%,目前有超過4.1萬種動物面臨滅絕威脅。對此,人工智慧「Gemini」就列出了11種「預測將在2050年滅絕的動物」,並分析出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根據外媒《每日星報》(Daily Star)報導,人工智慧「Gemini」表示,有幾個物種正面臨嚴重威脅,被認為是高度脆弱,因此「Gemini」在每個動物群中,點出了最為突出的例子。1. 北極熊:從哺乳動物來看,由於氣候變遷影響,北極海的冰山融化,影響北極熊的食物來源,故可能在2050年消失。2. 西部大猩猩:隨著森林砍伐影響,以及人類與花豹的獵殺、伊波拉病毒,西部大猩猩成為了「極危物種」(Critically Endangered)。3. 蘇門答臘虎:由於過度砍伐森林及盜獵問題,蘇門答臘虎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目前野生個體數量約剩下400至500隻。蘇門答臘虎。(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4. 加灣鼠海豚:又稱為「小頭鼠海豚」,雖然從未被直接捕獵,但由於牠們經常被困在流刺網中,早在1996年便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根據2018年夏天收集的聲學數據,全世界只剩下最多22隻、至少6隻幼年小頭鼠海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預計約有10隻左右。加灣鼠海豚。(圖/翻攝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官網)5. 皇帝企鵝: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牠們的繁殖地、食物供應成了問題,2022年10月,美國政府決定將皇帝企鵝納入「瀕臨滅絕物種保護法」保護名單。6. 北極海鸚:大西洋唯一的本土品種海鸚,由於其主食沙鰻開始向北邊較冷的水域遷移,導致吃不飽,數量下降。北極海鸚。(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7. 紐西蘭本土鴞鸚鵡:唯一不會飛行的鸚鵡,由於外來掠食者的威脅,人們自1989年開始便運行鴞鸚鵡復育計劃至今。8. 加拉巴哥象龜:現存體型最大的陸龜之一,由於外來入種入侵、棲息地喪失、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加上18至19世紀的捕鯨者及海盜經常捕捉象龜作為在船上的糧食,目前加拉巴哥象龜數量仍在銳減。加拉巴哥象龜。(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9. 科摩多巨蜥:現存世上體型最大的蜥蜴,由於棲息地環境逐年惡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保護級別從「易危」升為「瀕危」。科摩多巨蜥。(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10. 金扁蟾:由於全球暖化和環境污染,金扁蟾自1989年以後便再也沒有被發現過。至2006年,金扁蟾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保護狀況被改為「絕滅」。 金扁蟾。(圖/翻攝自Animal Diversity Web)11. 巴拿馬金蛙:屬於「極危物種」,由於棲息地喪失、壺菌擴散(為兩棲類的一種傳染病),當人們發現其野生群時,已接近「滅絕」,急需進行保育工作。巴拿馬金蛙。(圖/翻攝自Smithsonian's National Zoo)
虎鯨猛吞7隻海獺「1隻卡喉嚨」致死 專家直呼不尋常
俄羅斯科學家2020年在白令海(Bering Sea)科曼多爾群島(Commander Islands)的沙灘上,找到一隻雌性虎鯨的屍體,發現牠的體內竟有7隻完整的海獺,但因虎鯨通常不以海獺為食,也會先將獵物撕碎吃下最肥的部位,因此這次的罕見情況,除了被指是牠真正的死因,也讓專家覺得很不尋常。根據《Live Science》報導,俄羅斯科學家當年在白令海科曼多爾群島的沙灘上,發現一隻雌性虎鯨的屍體,將牠帶回實驗室解剖,發現體內竟有7隻總重258磅(約117公斤)的完整海獺屍體, 其中6隻待在胃部,另外一隻卡在口腔與食道之間,很有可能就是導致該隻虎鯨死亡的原因。莫斯科國立大學(Moscow State University)鯨類研究人員奧爾加菲拉托娃(Olga Filatova)指出,由於虎鯨通常不以海獺為食,較常吃下海豹、海獅、海豚甚至其他種類的鯨魚,因此海獺會在虎鯨體內是不尋常的現象,「而且牠們通常不會吞下整隻獵物,而是會將獵物撕成碎片,只吃獵物身上最肥的部位。」研究人員表示,虎鯨想要吞下一隻完整的海獺並不容易,是因成年海獺的體長可達5英尺(約1.5公尺),研判該隻死亡的虎鯨當時處於極度飢餓的狀態,才不得不採取這種非常措施。其實,位於白令海的美國阿留申群島(Aleutian Islands)直至阿拉斯加灣(Gulf of Alaska)之間的海獺數量近年不斷減少,先前就有一些科學家懷疑幕後黑手正是虎鯨,此次的罕見發現也為「虎鯨捕食海獺致其數量減少」提供相關證據。上述觀點,均被刊登在9月28日發表的期刊《水生哺乳動物》(Aquatic Mammals)。
阿拉斯加海底「金蛋」考倒科學家 不排除「未知新品種」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近期在阿拉斯加灣執行深海探索任務,結果在其間發現一枚外型宛如雞蛋形狀的金色神秘球體。後經科學家研判後,甚至不明確其真實來歷,推測可能是某種新物種,或是現有物種的未知生命階段。根據《merkur》報導指出,這個神祕的金色蛋狀不明物體,是由NOAA在阿拉斯加灣約2英里的深度的海洋中所發現的。NOAA主要是負責研究地球的海洋、大氣和沿海地區,並使用遠程操作繪製阿拉斯加海岸附近未開發的深海棲息地的地圖。而由於這個神祕的金色蛋狀不明物體,表層上有一個明顯的破洞。一名研究人員就表示「這樣看起來,不是有東西試圖進入內部,就是內部有東西試圖闖出來」。雖然科學家已經透過調查球將金色蛋狀不明物體取回研究,但截至目前為止尚不清楚金色蛋狀不明物體究竟為何物,目前科學家正在針對金色蛋狀不明物體進行檢測與DNA分析,希望能辨別出其身分。普利茅斯大學深海生態學家豪威爾教授(Kerry Howell)表示,DNA的檢測,應該能判斷出這個物體是屬於哪個海洋生物科,但由於人類目前僅對小部分的海洋生物進行DNA測序,所以應該無法精準的判斷金色蛋狀不明物是屬於哪種物種。豪威爾教授認為,金色蛋狀物看起來很像是某種生物的蛋,如果真的是蛋的話,因為它體積相當龐大,又是哪種生物的蛋,這對海洋研究而言,可以說是件大事情。豪威爾教授也表示,在探索過程中發現新物種並不罕見,但通常這些物種可以被歸類到一個廣泛的類別中。
奇談/新北鬼河單日27起溺水…當地人曝「死嬰仔窟」傳哭聲 剛說停辦法會秒出事
屏東霧台鄉飛龍瀑布日前發生溪水暴漲,導致一組10人的溯溪團受困,5人不幸身亡;事隔1週,花蓮加灣外海也傳出2童溺水,釀成1死慘劇。隨著時序進入炎熱夏季,不少民眾都會到溪邊或海邊戲水,連帶使意外頻傳,其中位於新北市三峽的大豹溪,甚至曾創下單日27起溺水事件的紀錄,讓水鬼抓交替傳說甚囂塵上。根據民間傳說,早年鄭成功來台時,曾在台北收服了「大鳶精」、「大狗精」及「大獅精」,其中大狗精便盤踞在大豹溪流域。儘管史料顯示鄭成功不曾到過台北,但光怪陸離的事件並未隨著傳說落幕而平息。根據統計,2000年至2011年間,就有46人在大豹溪流域溺斃,甚至曾創下單日27起溺水事件的可怕紀錄。由於意外太頻繁,大豹溪流域被冠上許多毛骨悚然的別名,像是「死嬰仔窟」、「死亡谷」、「鬼河」等,水鬼抓交替的傳言更是甚囂塵上。曾有不少遊客透露,自己在溪中戲水時,突然被一股不明力量拖到水底,險些溺斃;就連附近居民也繪聲繪影地說,晚上總會聽到女人和小孩的哭聲從溪流傳出,搞得人心惶惶。為了安定人心,新北市府2010年特地在大豹溪流域與10多個戲水景點,舉辦中元普渡法會、放水燈等儀式,更請來三峽當地信仰「清水祖師爺」親自坐鎮,之後溺水事件果真逐年減少,更曾在2014年達到「零溺水」紀錄,然而就在眾人商討隔年打算停辦普渡活動時,馬上又發生溺水事件,詭異巧合令人不寒而慄。
跳水救人反遭捲入海裡 13歲少年「被浪拍打上岸」送醫搶救不治
颱風「瑪娃」逼近,東部沿海今陸續出現長浪,花蓮3名學童仍到新城加灣海域戲水,其中11歲周姓男童疑遭大浪捲入海裡,13歲李姓少年見狀趕緊跳下水救人,但2人卻不慎溺水,經海巡人員使用「遙控式動力救生圈」成功將周救起,幸無大礙,但李卻隨海流往北漂流,最後被大浪拍打上岸,且無生命跡象,經送醫院搶救仍回天乏術。花蓮縣消防局今中午11點38分許,獲110轉報指加灣廢棄沙東檢查哨前海灘有2名孩童溺水,經轉知岸巡、海巡等單位出動巡防艇前往搜救,在0.2浬處發現一名落海的周姓男童,因距岸過近且水深不足無法接近施救,便運用科技輔勤施放「遙控式救生圈」實施救援,成功將人救起,所幸意識清晰,僅輕微擦傷無生命危險。由於當時海面風浪持續轉大,救難人員擔心另名李姓少年陷入危險,協請空勤總隊出動直升機空勘找尋下落,並用空拍機在附近海域搜尋,最後在溺點北處三棧溪出海口附近,疑見人影在海上載浮載沉,趕抵現場後,人已大浪拍打上岸且無生命跡象,確認為李後,由救護車送往國軍花蓮總醫院急救,經1小時的救治,依然回天乏術。據了解,周、李兩人為附近景美村的孩童,今與鄰居一起相揪到海邊戲水,卻和家長說去附近打球,未料年紀最小的周不慎遭大浪捲入海裡,身為學長的李見狀趕緊跳下水救援,沒想到自己也溺水,在岸邊的第3名孩童嚇得趕緊跑回家向大人求助。
花蓮2童被大浪捲入海1獲救 失聯男童「沖到岸邊」命危送醫
花蓮加灣外海今日中午傳2名孩童落水,其中11歲的周姓男童被救起,目前無生命危險,海巡隊人員下午3時許發現另名李姓男童被海水沖到岸邊,無生命跡象目前送醫搶救。瑪娃颱風逐漸靠近台灣,東部沿岸出現長浪。花蓮海巡隊今日中午11時45分獲報,花蓮秀林鄉加灣村岸際,傳出3位孩童前往海邊觀浪、戲水,其中2人不慎遭大浪捲入海中。花蓮海巡隊隨即派遣線上PP-3565巡防艇前往通報海域搜救,12時許PP-3565艇於加灣外0.2浬處發現1名落海民眾,因距岸過近且水深不足巡防艇無法接近施救,PP-3565艇遂運用科技輔勤施放「遙控式救生圈」實施救援,成功將1名落海孩童救起。花蓮2名孩童被大浪捲入海中,1人被救出1人命危已送醫搶救。(圖/海巡署提供)海巡人員立即給予保暖措施避免失溫,初步檢傷與瞭解該民眾為國小學童,意識清晰、輕微擦傷。另名13歲李姓男童則於下午3點半被發現,遭大浪打上岸,但失去生命跡象,目前已送醫進行搶救。海巡署呼籲,民眾從事各項水域活動務必注意自身安全,目前受到颱風外圍環流的影響,海象變幻莫測,意外事件發生的頻率更高。民眾如在海上或岸際遭遇急難事故,請撥打海巡署「118」報案專線,海巡署將立即前往提供必要協助。花蓮2名孩童被大浪捲入海中,1人被救出1人命危已送醫搶救。(圖/海巡署提供)
花蓮加灣驚傳「2孩童溺水」!11歲男童幸運獲救 另1人漂流海上待援
強颱「瑪娃」逐漸逼近,東部沿海陸續出現長浪,宜蘭今早傳出有女子觀浪不慎落海,未料花蓮加灣外海今中午也有2名孩童溺水,經消防人員跟海巡人員趕赴救援,已將1人救起,目前正派遣直升機在海上搜尋第2人。強颱「瑪娃」逐漸逼近,東部沿海陸續出現長浪,花蓮加灣海灘外海今中午傳有孩童溺水,一人已救起,第二人待援。(圖/報系資料照)強颱「瑪娃」逐漸逼近,東部沿海陸續出現長浪,花蓮加灣海灘外海今中午傳有孩童溺水,一人已救起,第二人待援。(圖/報系資料照)強颱「瑪娃」逐漸逼近,東部沿海陸續出現長浪,花蓮加灣海灘外海今中午傳有孩童溺水,一人已救起,第二人待援。(圖/報系資料照)強颱「瑪娃」逐漸逼近,東部沿海陸續出現長浪,花蓮加灣海灘外海今中午傳有孩童溺水,一人已救起,第二人待援,圖為花蓮港外海風浪。(圖/報系資料照)新城鄉康樂村加灣廢棄沙東檢查哨前海灘,今天中午11點38分許,傳有孩童遭大浪捲入,警方獲報趕抵現場後,隨即轉知岸巡、海巡及消防分隊到場救援,經出動海巡船艇後,在中午12點20分許,將一名11歲的周姓男童救起,所幸意識清楚,身體狀況良好,無生命危險,另李姓男學生空勤總隊派遣直昇機持續搜救。據了解,周、李兩人為附近景美村的孩童,今與鄰居一起相揪到海邊戲水,未料年紀最小的周,不慎落水,身為學長的李見狀趕進跳下水救援,沒想到自己也不慎溺水,由於3人的家長都不知道孩子去海邊遊玩,在岸邊的第3名孩童趕緊跑回家向大人求助。
冒充地主兒子40年 印度男假造死亡證明被揭穿真實身分
印度一件歷經40年的冒充案,終於迎來遲到的正義,有位男子戈賽(Dayanand Gosai),現年60歲,冒充富有地主家兒子身份近41年,與高種姓妻子結婚生子、完成學業及繼承家產,今年2月經連續44天的聽證會,於4月初宣判冒充、詐欺、陰謀罪成立判刑入獄7年。據《BBC》報導,辛格(Zamidar Kameshwar Singh)是比哈爾邦爛陀縣(Bihar, Nalanda)穆爾加灣村(Murgawan)當地富有且聞名的地主。辛格有過2次婚姻,6位女兒及1位小兒子,由於印度重男輕女觀念嚴重,唯一的小兒子坎海亞(Kanhaiya Singh)是辛格最看重的兒子且是唯一繼承人。辛格於1991年去世,據估計擁有超過60英畝(約73千坪)的土地,連續4年當選村委會領袖,近親中有在最高法院當律師及議會議員,在當地幾乎所有人都認識辛格。於1977年2月當時16歲的小兒子坎海亞,有次考試放學回家路上失蹤就此人間蒸發,辛格一家當時有報警處理還求助巫師,多方努力之下仍找不回兒子,兒子失蹤事件也在當地鬧得沸沸揚揚。直至4年後1981年9月,有位20幾歲男子戈賽到距離辛格家15公里的村莊,身穿僧袍唱著歌,告訴當地居民「我就是那位穆爾加灣村地主的兒子」,失蹤兒子回來的消息頓時傳得人盡皆知,就這樣戈賽被帶到辛格面前,由於當時辛格已75歲且有白內障,辛格向當地居民說「我眼睛瞎了看不清,如果你說他是我兒子,我就留下他」。最終戈賽成功冒充坎海亞身份並留下來,過程中曾被辛格妻子德維(Ramsakhi Devi),以戈賽頭上沒有疤痕且不認識坎海亞兒時老師為由提起刑事訴訟,戈賽也因此被逮捕,不久又被辛格交保了出來,因為辛格始終確信戈賽就是自己兒子坎海亞,此後40年戈賽一直處於被告人的保釋期間。在這期間,地主安排戈賽與高種姓妻子結婚,育有2個兒子3個女兒,戈賽還使用坎海亞的身份上大學完成學士學位、參與政治還獲得槍枝許可證。在辛格離世不久,德維於1995年逝世,據辛格女兒庫瑪麗(Vidya Kumari)說,母親直到去世都不承認戈賽是她兒子,且辛格所有女兒也都不願意認這「弟弟」。庫瑪麗說「如果真的是我們的弟弟,那為何拒絕提供DNA樣本呢?」現年75歲的庫瑪麗再次向高等法院提起上訴,要求重新審理此案,經調查警方在一封寫於1988年的信發現,原來戈賽是來自距離穆爾加灣村約160公里的扎穆伊縣(Jamui)村莊。而戈賽在案件審理期間,為了維護假身分,偽造他真實身分的死亡證明書,結果被當地政府官員拆穿,法官米甚拉(Mishra)對此說,「他自殺只為證明自己是坎海亞」。戈賽告訴法官說,「他從未欺騙任何人說自己是坎海亞,是辛格自己認為我是他兒子」。最終經過連續不間斷44天的聽證會,戈賽冒充、詐欺及陰謀罪名成立,被判入獄服刑7年,且沒收原屬於坎海亞的資產。庫瑪麗對於審判結果說「很高興40年後,終於證實他冒充身份」。據說戈賽繼承財產後,賣掉了大約10英畝(約12千坪)的土地。
花蓮七星潭「14隻浪浪集體中毒」慘死 煉獄畫面曝光…志工痛哭
「根本泯滅人性」、「做出喪盡天良的事」!花蓮縣新城鄉康樂村加灣路段鄰近七星潭風景區,有一群流浪狗與家犬,疑遭人集體毒殺,一夜間造成14隻狗中毒慘死,這是花蓮近年最大宗毒狗事件。當地愛狗人士難掩傷痛,除請警方揪出毒狗兇手,也希望動用網路力量,一同找出兇手。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採證送毒物鑑識,狗狗化驗後也將集體火化。花蓮毛小孩疑遭大毒殺,一夜死14隻。(圖/動保志工林小姐提供/中國時報王志偉花蓮傳真)被毒死的狗屍體一次排開,畫面令人痛心,猶如犬隻煉獄,住在案發地點,加灣路段在193縣,近七星潭風景區的居民田小姐表示,7日先發現4隻愛犬疑似遭毒殺,通報警方、動保所蒐證調查,未料當動保志工抵達後,陸續在圍籬、防風林內找到已斷氣的浪犬,多達14隻狗死亡。4隻狗遭毒殺,屍體被帶回存證檢驗。(圖/動保志工林小姐提供/中國時報王志偉花蓮傳真)「牠在我懷中死亡啊」,田小姐不捨,愛犬衝回家,隨即抽蓄、口吐白沫,露出痛苦表情,眼看牠們痛苦離開,和女兒當場痛哭,疑被毒死的狗,死狀皆腹部腫脹,嘴巴潰爛流膿血,口吐白沫。田姓飼主述說愛犬疑遭毒殺,難過悲傷,希望警方及動保所等單位調查。(圖/民眾提供)動保志工林小慧於臉書發文,花蓮193線約1.5K處有一群數量14隻流浪狗群,由當地住戶共同照顧。死亡14隻毛孩浪浪疑似遭人下毒,甚至直接到住戶門口放毒,並直呼「下毒者行為之大膽,手段更是兇殘」。她納悶,「有什麼天大的仇恨能讓人如此殘忍,下毒殺害這一群毛孩」。PO文公開後,大批網友留言怒批「可惡之極!天理不容」、「這些心狠手辣下毒者根本不是人」、「真的是人神共憤!」、「報應很快就來了」、「無法置信!真的是大屠殺啊!」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長周黃得榮說,這起毒狗事件的死亡犬隻數,應該是花蓮近年最大宗,動保所及警方高度重視,目前帶回9隻犬隻屍體存證檢驗,並送往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採檢胃容物及毒物鑑識,預計結果一週出爐。此行為 已觸犯動保法,將連同警方調查,相關結果出爐或掌握任何情資,全案將送地檢署偵辦。轄區新城警方表示,已調閱監視影像、加強路段巡查,並指出,宰殺、故意傷害或使動物遭受傷害,致動物肢體嚴重殘缺或重要器官功能喪失,依動保法第25條,最高可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20萬元至200萬元罰鍰;另如犬隻經確實為藥物毒死,依照同法第25條─1第一項使用藥物、槍械,致複數動物死亡情節重大者,處1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50萬元至500萬元罰鍰。
縱情花蓮山水 旅行正夯
山海壯闊的花蓮,從太魯閣所在的秀林往南,沿著海岸到豐濱靜浦,循著縱谷至卓溪、富里,各自爭豔的原住民族風情與文化特色,帶給人們全新的旅行元素,體驗多元的豐美容顏。南北全長137.5公里的花蓮,原住民族包括太魯閣族、阿美族、賽德克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與布農族,源於身處環境與族群歷史與生活屬性,各有各的特色,多年的尋根、深耕,以及行政部門的協助,讓部落更具自信、更有活力,從蘇花公路南端進入花蓮,無論傍著太平洋岸,或穿梭在縱谷平原山區,「花蓮部落遊」,越來越為旅人所鍾愛。太魯閣族 編織音樂俱佳 蘇花公路往南穿過崇德隧道後,通常都會讓人鬆了一口氣,歡喜地進入處處宜人的花蓮。以往多半扮演開車者中繼休憩站的崇德,太魯閣族人開設的「達基力部落屋」,以在地新鮮食材料理的風味餐,讓人專程停駐享受。過了太魯閣大橋,新城、秀林、景美也不再是匆匆奔馳而過的台9線而已,人們可以拐進新城看看連美惠以太魯閣織紋創作的Yuli Taki時尚提包。往南左轉進入秀林鄉公所不遠處的那都蘭工作室,跟著胡秀蘭與兒子胡俊傑學習編織,帶著自己的作品,滿足地繼續旅程。過了三棧,景美村內的加灣部落有著傳統的祖屋、鳥居仍在的加灣神社,沿著清澈的水圳回到部落,親手做個手工皂、品嚐野菜料理。續往南沿「花9鄉道」來到佳民村的葛都桑音樂工作室,文面、蓄髮、著傳統服裝的彼得洛,打獵、製作樂器,過著太魯閣式的生活,旅人可透過學做獵首笛、口簧琴,以及彼得洛的音樂、述說,認識該族群的種種樣貌。山刀樹皮都成 精湛工藝去過沙婆石當溯溪嗎?秀林鄉水源村非常靠近花蓮市,村內的采晴媽媽擅長織布、植物染、拼布創作,兒子則做皮雕,旅人可到「Mwaray da美織工作室」跟著學習體驗地機織布。東邊隔壁的國福社區,撒奇萊雅族的撒固兒部落,走一趟瀑布聽聽加禮宛事件的故事,踏行佐倉步道眺望花蓮市區全景,火神祭典、彩繪陀螺則可進一步認識撒奇萊雅的傳奇色彩。回到市區,朝鯉魚潭方向前進,提到銅門就會讓人連結到太魯閣族的山刀,當地除了許有祥、許保祿父子,鍾明智的「鄉野鐵店」也有悠久歷史傳承,女婿趙泓碩承襲制刀技術,皮雕搭小刀成獨特紀念品,與妻子鍾曉娟一起闢出新出路。繞到鯉魚潭南側,池南部落的阿美族人,以構樹樹皮製衣的傳統技法,創作出衣飾、提包、燈具等工藝品,旅人可親手體驗製作,樹屋餐廳的在地食材美食,也已頗具知名度。來到縱谷的中段,光復糖廠東邊的太巴塱部落,阿美族文化重要發揚地,積極推廣各項傳統工藝、歌謠吟唱,並復育種植紅糯米、咖啡、製作風味餐,呈現一股活力新氣象。盡顯縱谷中段 農作滋味 富源國家森林區邊的馬遠部落,黑色為底的服飾顯示他們是花蓮境內唯一的丹社群布農,秉持著「分享」過生活,傳統杵音、八部合音描述著族群遷徙的故事,山裡有像電影龍貓居住的巨樹群,流水清澈的溪谷瀑布,環境迷人。沿著193縣道往南,知名的鶴岡文旦產區,屋拉力部落的阿美族人從柚子開花滿園香的季節開始,便有一連串製作柚子醬、柚餅的產業體驗活動;瑞穗泛舟中心南邊的春日織羅部落,葛鬱金、金多耳筍、織羅米是三大農產,聽過「葛鬱金」嗎?到部落的「禮辦供處」瞧瞧吧。過了瑞穗的舞鶴地區,阿美族加納納部落的黃正宏、陳玉英,以友善農法經營合作農場,從日據時期便引入的咖啡也再度復興,綠生米等農產都在假日咖啡館重現生命力。保存傳統 落實里山精神 舞鶴往南在三民轉入深山,卓溪鄉山里部落是越過能高山而來的賽德克聚落,部落的老人家還能從事編織,樂於分享農耕、狩獵、工藝的種種,11月的苧麻節維繫著織布的傳統。玉里南邊、東竹之前,台9線東側的富里鄉達蘭埠部落從六十石山遷徙而來,青年們為了保持舊部落的樣貌,過著沒有電、點油燈的生活,來到部落,可盡覽金針花風光,「黑暗部落」反而藉完好生態讓產業發光。「花75鄉道」連接玉里與富里,是條沒有台9縣車流的清幽道路,其間的古風是個布農族部落,卓楓國小的石板傳統屋展現傳統生活氛圍,竹製的風鈴成了熱門的文創商品,卡路里步道不僅可健身,更可眺望縱谷成片稻田美景。欣賞山谷梯田的稻浪,富東公路上的吉拉米代部落(豐南社區)絕對值得專程前往,北邊聚落吉哈拉艾因著水圳、梯田、次生林、池塘等被登錄為文化景觀區,同時保存著客家風情的吉拉米代也是台灣少數實踐「里山」精神的聚落。海岸部落藝術 能量驚人 從花蓮市區往東海岸線上的部落,應該是最為人所熟悉的,其中水璉部落,那片礫石海灘,去過絕對跟看到海邊的水牛一樣,絕對不會忘。年輕人回鄉又帶給部落新的活力,獵人學校讓阿美的山林智慧充分表現,也帶來越來越多的遊客。磯崎的海水浴場和南邊登頂眺望的海景,同樣讓人難忘,撒奇萊雅、阿美、噶瑪蘭、布農,甚至客家,讓這個聚落的文化相互輝映,烤飛魚、野菜海產都很有味道。因為「香蕉絲工藝」,噶瑪蘭族的新社部落已經不再陌生,在更高一點的山上的復興部落則是個無菸酒、檳榔的阿美族部落,適合慢慢走逛、看山看海。秀姑巒溪出海口一帶的幾個部落也是早富名氣。奇美位於秀姑巒溪北側山間的瑞港公路上,被喻為阿美族「活的博物館」,嚴謹的年齡階層文化、各時期的祭典,部落推出的水上思路文化泛舟活動,也與其他商業泛舟更帶有文化的內涵。沿海的部落,事實上從石梯坪開始就很有看頭,電影「太陽的孩子」、面海水梯田復耕、升火工作室;往南到港口部落的項鍊海岸藝術之路「藝術pakongko」,尋找觀賞每一件創作,就能逛上部落一整天。跨過秀姑巒溪,每天看著奚卜蘭島的靜浦部落,乘坐竹筏、學習撒八卦網、看看海灘上的浪花蟹、品嚐主廚陳耀忠採自「大海冰箱」的料理,在在宜人。(花蓮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