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越萍
」 衛福部 罔腰小米粽案怪急診?邱泰源發言引基層醫怒火 醫事司長急緩頰
台東縣金峰鄉賓茂部落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後續查出農藥托福松被混入小米粽。國民黨立委盧縣一質疑,為何第一位死者送醫時,醫師沒察覺可能是食物中毒。衛福部長邱泰源回應,應加強急診醫師的防範性,需要系統性檢討。但此話遭醫師怒轟,全台醫學毒物中心查了3天才知道是農藥中毒,卻要求急診醫師第一時間就要發現,實在太困難。上月18日凌晨,一名婦人食用了自製的小米粽後身體不適,緊急送醫仍宣告不治,家人在不知情之下,分送小米粽給守靈的親友,導致多人陸續送醫。該案共12人食物中毒,其中4人死亡。曾擔任屏東偏鄉衛生所主任的盧縣一指出,第一位死者送到急診室後判定死亡,醫師詢問後就當作一般疾病處理,開立乙種診斷書回去報請相驗。盧縣一指出,為什麼第一時間沒辦法釐清是否為食物中毒事件?托福松的味道非常不好聞,患者送醫時應有明顯的臨床症狀,病歷上有無記載?衛福部應去了解。邱泰源回應,如果是自己和國民黨立委蘇清泉這種年齡的醫師,只要是農民來看診,懷疑是中毒,都會趕快戴兩層手套,「不然像是巴拉刈,可不是開玩笑的!」他接著說,可能因為農藥中毒事件發生越來越少,急診醫師的防範性須再加強,需要整體系統性的檢討。此話引起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不滿,他表示,台灣急診一向像菜市場一樣,只有10分鐘的時間好好看病人;全台醫學毒物中心一起大辦案,查了3天才知道是農藥中毒,卻要求醫師第一時間就要發現,「太困難了吧!」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回應,部長應該是講得比較快,並不會檢討急診醫師、釐清責任,但會檢討制度面,可當作未來的教材;將從案例中學習,並作成提醒,發通函給各公會,提醒醫師參考。
搶留兒科住院醫師人才 衛福部祭「獎勵計畫」完訓每年12萬
兒科住院醫師招募困難,衛福部「兒科住院醫師留任獎勵計畫」最近出爐,兒科住院醫師每年可獲得12萬元,受訓中的兒科組醫學系畢業生(PGY)每年9萬元,及早綁住兒科醫療照護人力,最快7月發出首波獎勵。兒科醫師荒,醫界曾示警「10年後小朋友出現重症,恐怕就得出國求醫」。衛福部今年4月兒童節釋出利多,宣布加碼2億元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衛福部醫事司最新公布「兒科住院醫師留任獎勵計畫」,針對2023年8月1日後在職的第2年PGY兒科組醫師,完成9個月兒科訓練課程,發給9萬元獎勵;兒科住院醫師每完訓1年,就發給12萬元獎勵。衛福部說明,如果完成最後一年專科訓練後,轉任至其他醫院兒科執業,應向前醫院請領留任獎勵費,但若登記於基層診所執業者,不得請領獎勵費用。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這筆獎金是一年一次發放,而非每個月撥付,重點是希望兒科醫師可以久任,且留在相對需要人力的醫院。兒科醫學會祕書長歐良修說,兒科住院醫師補助並非新的做法,2013年到2020年內外婦兒「四大皆空」,當時就有補助住院醫師每年12萬元,直到2020年住院醫師訓練改制、增加PGY訓練,也就停止補助。歐良修說,這次獎勵重點在於「留任」,因此較上一次增加條件限制,如果在訓練過程中轉換科別,或是訓練完之後沒有繼續留在醫院服務,就無法領取前一年的獎勵,重點在於維持醫院照護兒童的量能。國內每年約有1500到1600位醫學系畢業生,兒科最多只招收到130人,甚至低於100人。「不是說年輕人看錢選科,但經濟因素確實很重要」,歐良修說,年輕醫師會擔心10年、20年後,兒童人口一再下降,恐難支持他們的興趣和成就感。歐良修表示,非常感謝政府重新重視兒科人才培育,但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後續對兒科的投資,以及如何面對少子化問題,政府應該提出對應的兒童福利政策。劉越萍則說,兒科住院醫師留任獎勵只是第一步,後續將再公布針對研修醫師的留任獎勵。
麻醉常見併發症有「這些」!6族群為高風險 1照護模式可降風險、減輕焦慮
一聽到要進行手術、麻醉,許多人返家後就開始擔心、焦慮,不知道要如何面對,有些人甚至因此不願意接受治療。對於病人、家屬以及醫療團隊來說,手術其實都是一種壓力。不過,近幾年一直在推動醫病共享決策(SDM)與術後加速康復(ERAS)療程。臺大醫院麻醉部醫師劉治民表示,在ERAS架構下,醫療團隊在術前就先介入開立「手術處方」,讓病人從術前就開始做好準備,提升身體、心理狀況,能更有信心地面對手術,而醫療團隊看到病患狀況提升,治療壓力也會降低。麻醉常見併發症有哪些? 誰是高風險族群?除了手術本身會有併發症風險外,麻醉也有可能導致併發症產生,劉治民醫師提到,呼吸衰竭、無力是麻醉後常見且嚴重的併發症,另外還有低體溫、意識恢復緩慢、術後噁心嘔吐、術後進食緩慢等問題,尤其急、重、難、老、病、衰更是併發症高危險群,不過透過ERAS照顧流程,每個層面都可以照顧到。什麼是術後加速康復(ERAS)? 對手術有什麼幫助?台灣術後加速康復學會郭書麟理事長說明,可以將手術視為跑馬拉松,當民眾前往門診診斷就有如報名參加馬拉松,而此時ERAS團隊就會進行諮詢評估、安排項目術前優化體力、營養等,提早為馬拉松做準備,等到手術結束跑完馬拉松後,就要進行恢復,而這些在術前就已經做好安排。從術前、術中、術後,都以病人為中心安排所需的計畫,並以實證、醫病共享決策為基礎,共同討論出最適合的加速康復療程,再加上病人、家屬配合參與,為自己取得更好的術後恢復成果。劉治民醫師表示,實證顯示,ERAS能促進術後恢復,包括體能、飲食進度、睡眠品質等的恢復都會提升,而臺大醫院團隊還在成長中,目前先從急、重、難、老、病、衰族群著手ERAS照顧,從去年8月開始收案,也得到真實臨床資料:病患住院天數可以有效下降10%,原本術後要住院10天可以縮短到9天內降低併發症病人滿意度有效提升,透過團隊溝通、關懷,患者能感受到溫暖病人焦慮下降、提高病人安全感展覽盼破除民眾迷思 用1分鐘檢測可知是否高風險根據110年衛生福利部健保醫令申報量,台灣全身麻醉手術者已高達240萬例,約每10人就有1人進行全身麻醉手術。手術安全已是臨床重要的議題,衛生福利部劉越萍司長表示,在2022年ERAS就已經放入病人年度安全目標的概念來推動,除了臺大醫院以外,其實國內有十幾家醫院都有進行推廣。不過,民眾對此並不清楚,對於手術、麻醉等都有許多迷思須被破解,因此台灣術後加速康復學會舉辦「你我E起守護病人安全 術後加速康復不憂心」手術安全展覽,希望民眾可以藉此了解病人安全、全身麻醉和手術的風險,並且透過認識SDM及ERAS療程,學習到更多關於手術安全的知識,提升手術安全。展覽於3月19日開展,將會在臺大醫院東址一樓以及西址一樓為期2週的時間。另外,民眾還可以透過由台灣術後加速康復學會、台灣麻醉醫學會共同建置的衛教網站進行「一分鐘風險檢測」,了解自己、家人是否為全身麻醉併發症的高風險群,並獲得正確的手術、麻醉觀念,減輕疑慮守護手術安全及健康。
掛號費漲價引熱議! 醫福會跟進北市聯醫「26家部立醫院」掛號費不調漲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4日公告廢止適用掛號費用調整備查制度,引發外界熱議,也擔憂醫療院所喊漲,繼北市衛生局第一槍宣布,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掛號費維持現況,暫不調整」後,衛福部7日傍晚也宣布「全國26家部立醫院仍維持暫不調漲」。衛福部4日取消全國醫療院所掛號費的上限規定,目前已有6縣市的醫院掛號費調漲,價格落在170~500元間,過往150元掛號費儼然成為過去式,面對各地「漲」聲響起引發輿論熱議,衛福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7日傍晚發布聲明表示,衛福部所屬26家醫院現行的掛號費,多數醫院已多年未調漲,門診掛號費多數醫院在100元以下,也有醫院不收掛號費,「衛生福利部雖取消全國統一的醫療院所掛號費上限,但經今日上午評估後,本部26家所屬醫院仍然維持暫不調漲」。醫福會表示,衛福部所屬26家醫院承擔國家的公共政策實施,協助政府落實公共衛生與社會福利任務,具有平衡城鄉差距之任務,雖然營運成本逐年增加,但醫院成立宗旨仍以醫療服務與照顧弱勢族群為首要,雖因大部份所屬醫院位處偏遠離島地區及特殊醫療院所,經營更屬不易,為照顧民眾的健康,減輕民眾的經濟負擔,因此26家醫院暫不調漲掛號費。除此之外,台北市衛生局稍早也表示,北市衛生局所屬市立聯合醫院負有照顧市民及弱勢族群的責任,所有預算經費及各項醫療收費標準均須送經衛生局核定。市府為減輕民眾就醫經濟負擔,及保障市民就醫權益,北市聯醫維持門診掛號費50元,急診掛號費80元;若後續基於營運成本考量欲調整掛號費,聯合醫院需依相關作業規範提報衛生局。據《三立新聞網》引述醫事司司長劉越萍5日的說法,即起不對掛號費設上限,若遇爭議由公平交易委員會處理,消息一出,各地院所掛號費出現波動,據地方政府統計,6都等縣市均出現醫療院所調整掛號費,把費用調漲至170元至500元間。
醫療院所漲掛號費民眾擔心無上限 衛福部提1要求想漲價必須做
醫療院所在疫情後看診人數增加,讓健保點數遭到稀釋,物價與人力費用調漲,不少基層診所都撐不下去紛紛尋求調漲掛號費,如今衛福部發公文宣布取消掛號費用調整備查制度,但就怕醫療院所亂漲價,醫事司司長劉越萍也說明,會要求醫療院所要將掛號費收費金額揭示於機構明顯處。醫事司司長認為,就算沒有規定上限,醫療院所也不敢亂漲,各地衛生局還是可以要求陳報。(圖/衛福部)醫療院所的掛號費因健保點數稀釋,加上人力、物價、藥品費用調漲,也讓掛號費紛紛調高,過去根據醫療法第21條規定:「醫療機構收取醫療費用之標準,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之。」現行掛號費屬於醫療院所的行政管理費用,但政府考量民眾就醫權利,因此掛號費設有收取參考範圍,根據2010年公告的內容,門診參考天花板為150元、急診為300元。若是醫療院所考量自身狀況,收取費用超過上限,必須向當地衛生局申請備查的規定取消。但民眾就擔心掛號費會突然高到嚇人,醫事司司長劉越萍就表示,衛福部要求院所要將掛號費用向民眾揭露,且要在明顯處如網站、診所機構去明確標示調漲多少與費用,不能讓民眾搞不清楚成為肥羊。她也認為即便沒有上限,也沒有醫療院所敢亂漲,至於會不會有聯合漲價行為,她強調「這就是公平交易委員會的功能,他們要有動作」。另外各地衛生局基於保障民眾就醫權益,還是可以請轄內醫療機構來陳報其掛號費的調整情形。
兒醫缺新血!彰基「老兵醫師」下海輪值班 首見台大兒科住院醫招不滿
台灣少子化問題連帶衝擊兒科醫師人才荒,醫界龍頭台大醫院今年首次出現小兒部住院醫師「招不到一半」的慘況,就連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也被迫將醫師值班年齡從55歲調升到60歲。對此,衛福部醫事司表示,行政院已經拍板加碼相關補助經費,預計今年兒童節前將宣布大利多政策。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受訪時表示,台大醫院今年招募13名兒科住院醫師,但二度開招後卻只徵到6名醫師,由於嬰兒出生率逐步遞減,意味著兒科醫師的需求跟著下降,加上兒科被視為「夕陽產業」,導致越來越多年輕醫師不願意投入兒童醫療。不過李旺祚也指出,雖然少子化扼殺兒科需求,但因為現代父母生得少對孩子更為重視,未來像是尖端醫療、預防醫學等精緻醫療,有望進一步提升與突破,事實上兒科醫療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兒醫缺乏新血加入,彰化基督教醫院決議下個月起拉高兒科主治醫師值班年齡,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腎臟科主任錢建文日前在臉書發文透露,他當天直接被總醫師下令指示,要開始下海值班,且院方事前並未進行任何討論協商,「下個月值班年齡拉高到60歲,在沒有專科護理師(NP)協助的情況下要開始一線假日值班。」錢建文認為,讓老醫師跳下來輪班只是治標不治本,兒科缺住院醫師已經成了新常態,他也因此萌生離開彰基找新工作的念頭,「把值班的機會就留給年輕人了......台灣的健保養不起病人少的科別,以後彰化的兒科病人只好往台中移動。」針對兒醫短缺問題,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直言,所有科別中「缺醫」最嚴峻的莫過於兒科,不過危機就是轉機,行政院已經拍板加碼相關補助經費,預計今年兒童節前將宣布大利多政策,盼能增加年輕醫師投入兒科的意願;另外她也點出,值班醫師邁向高齡化,不僅只出現在兒科,而是各科別都有這樣的現象。
《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正 線上看病擴增至10類對象估247萬人受惠
新冠疫情催生台灣終於可以「線上看病」。衛福部去年初預告修正《通訊診察治療辦法》,長達1年討論,終於在22日公告修正,適用對象從現行5類擴增如慢性病照護計畫收案病人、疾病末期照護、矯正機關收容照護等,共10類病人都可適用線上看診,且有條件放寬開立電子處方箋,病患不必再跑醫院,初估247萬人受惠,今年7月1日上路。新冠疫情期間,民眾擔心外出就醫有染疫風險,國內破例鬆綁通訊診療法規,避免延誤病情;本土病例爆發之際,更宣布開放「快篩陽視訊確診」,避免大量患者湧入醫療院所,幫助消化緊繃的醫療量能。為因應疫後醫療新常態發展,衛福部修正《通訊診療法》,新增5種特殊情況適用。現行《通訊診療法》允許急性後期照護、長期照護服務、國際醫療照護、居家醫療照護、家庭醫師收治照護等5種特殊情況適用,本次修正增加慢性病照護計畫病人、疾病末期照護、矯正機關收容照護、行動不便照護、災害傳染病或其他重大變故照護,共計10種特殊情況適用。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說明,本次也增加4項醫師可在線上提供的醫療服務,包括醫療諮詢、會診、精神科心理治療、開立檢查檢驗單等,另針對慢性病照護的精神病照護、疾病末期照護病人,醫師可以電子處方箋開立包含嗎啡等管制藥品。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根據《醫師法》第11條規定,醫師除特殊情況外應親自診療,並非每個病人都可以直接和醫師約診做通訊診療,若醫師執行不在範圍內的通訊診療,可處2萬以上10萬以下罰鍰。本次《通訊診療法》修正,從預告到公告時間長達近1年,薛瑞元坦言,最大原因是基層不放心,擔心放寬適用對象後,病人都到大醫院就醫,因此持續討論調整,本次開放範圍主要是由診所收案的慢性病照護計畫病人,基層醫界應可接受。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說,在慢性病照護計畫的病人中,若合併有失眠、焦慮、躁鬱,需要使用精神藥物,或末期病人可能需要嗎啡類止痛藥,都屬於管制藥品,在臨床上確實有需求。未來將搭配健保署「擴大居家醫療計畫」,例如醫師固定每月去一趟實體診療,若患者在這中間有看病需求,即可透過通訊診療並開立電子處方箋。
公衛醫出走潮1/全台衛生所搶醫師! 基層醫療網恐崩潰「連死亡證明都開不了」
高雄日前爆發8家衛生所醫師集體離職,凸顯台灣「衛生所醫師荒」的日益惡化,根據衛福部資料,近10年無醫衛生所的家數從38家增至71家,增幅高達87%,逼近9成。多數衛生所皆由公費醫師駐點,但薪資偏低、事務繁忙,再加上疫情、傳染病預防等壓力,讓他們大多選擇聘期結束就出走。CTWANT調查發現,由於2009年停招公費醫學生,直至2016年才再次恢復,使得公費醫師出現人力斷層,地方衛生局坦言「我們都在搶醫師!」攤開年初的公文一看,全國竟只有3名公費醫師可分發,而缺額卻高達106個(含部立醫院與衛生所)!高雄湖內、梓官、阿蓮、大樹、燕巢、田寮、甲仙及旗山等8區衛生所醫師集體離職,原因歸咎於過去3年疫情工作繁忙、現在又因登革熱防治疲於奔命,因此紛紛選擇出走,衛生所人員私下透露,「實在太累了!不要說連假,連平常假日都沒辦法休假。」這樣的繁忙生活只是衛生所的「日常」。據最新統計,全台374家衛生所有71家沒有專任醫師駐診,除了65歲屆齡退休之外,大多數都是公費醫師6年聘期結束選擇離開。由於山地、離島衛生所補助多,醫師薪水不輸市區執業的同行,所以不缺人,反倒是都會區周邊的衛生所成為「無醫」重災區。衛生所沒有醫師,不只讓部分鄉鎮居民需要搭一天的公車到市區看病,疫苗接種、疾病防治難推行,甚至讓死亡都有了階級分明。雲林縣古坑鄉樟湖村長廖永樹曾透露,死亡證明書大多由衛生所醫師開立,現在村民在家過世,不僅需要自付相驗費用,最快也要隔天才有醫師上山來,而且還要付給醫師交通費,「我們連死都比都會區的人沒尊嚴。」台灣自1975年實施公費醫師培育制度,2009年考量已達階段性任務,因此停招,直到發現偏鄉、基層醫療人力不足,才於2016年緊急恢復招生,預計每年增加100名公費醫師,但由於需6年醫學系學習,再加上住院醫師訓練,至今仍無法分發下鄉。不只沒有新血加入,攤開衛福部的統計資料,公費醫師的留任率竟不到2成。高雄一口氣有8家衛生所醫師集體請辭,地方人士透露與防疫工作繁忙、再加上登革熱猖獗,讓衛生所人員忙翻天因此求去。(圖/宋岱融攝)為什麼留不住醫師?曾任中寮鄉衛生所醫師、名間鄉衛生所醫師兼主任的黃乙絜告訴CTWANT記者,「最直接的就是薪資問題!」今年2月剛卸下公費醫師身分的黃乙絜,目前在診所看診。「衛生所醫師的薪資結構,就是包括公務人員的基本薪俸、專業加給,以及視醫師選擇領不開業獎金或醫療獎勵金。」若選擇不開業獎金就是無論看多少病人,政府都保障一定的金額,一個月薪資幾乎頂多10萬元,待遇甚至不如一般住院醫師。若選醫療獎勵金,就是依衛生所的門診業績計算,業績愈好、獎勵金愈高,有些衛生所因門診量高,醫師一個月薪資甚至可達40萬~60萬。「但如果門診量少,醫師薪資就可能銳減!」南投縣衛生局副局長陳淑怡告訴CTWANT記者,尤其是長期沒有專任醫師的衛生所,就算醫師願意來,考量到門診量短時間內無法提升,現實層面也會讓他們打退堂鼓,然後陷入惡性循環。南投縣沒有醫學中心,全縣13鄉鎮市衛生所是地方醫療的第一道防線,中寮鄉衛生所已經3年沒有醫師,今年則增加了南投市、竹山鎮衛生所。陳淑怡說,過去只要有衛生所醫師即將屆齡退休、或選擇離職,衛生局就會向中央提出公費醫師的需求,「今年我們也提了,但讓我驚訝的是全台灣竟只有3名公費醫師,而包含衛生所與其他醫療院所的缺額高達106個!」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受訪時曾表示,目前已將公費醫師的服務年限從6年增加至10年,就是期待能幫助穩定偏鄉醫師的服務量能,另外也已積極向主計總處爭取提高公費醫師待遇。據了解,公費醫師希望待遇有「基本行情價」,也就是月薪約20~30萬元,至少與一般醫師收入相當,才能增加留在衛生所的誘因。
公衛醫出走潮3/「不想綁10年」公費醫學生退學率最高5成 專家建議一條龍配套
衛生所爆醫師荒的同時,CTWANT調查,公費醫學生竟也出現休學、退學潮!部分學校高達5成公費醫學生選擇重考,關鍵就在於「不想被綁10年」。這問題源於2016年衛福部為推動公費醫師的下鄉服務,開啟公費醫師培育計畫,服務年限從6年延長至10年,反而嚇走學生。為提供衛生所基層公費醫師需求,衛福部於2016年推動公費醫師培育第二期計畫。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公費醫學生下鄉服務年限已從6年延長到10年,扣除醫學系7年、住院醫師訓練等時間後,預計2026年起辦理分發,屆時將到部立醫院、衛生所等醫療院所服務。112學年台大、陽明交大、高醫、輔大、北醫、成大、長庚、義守、慈濟9大醫學系共招收72名公費醫學生,且清大、中興大學和中山大學也設立「學士後醫學系」,各招生23~24名公費生,但各校陸續傳出退學、休學的情況。要在偏鄉服務10年,讓許多學生和家長卻步,過去公費醫師服務年限為6年,聘期結束時大約30多歲,如今延長到10年,若還需要訓練次專科,恢復自由身時恐怕已逼近50歲。以陽明交大為例,與衛福部共同合作培訓公費醫學生,但許多公費醫學生卻經常入學後打退堂鼓,紛紛休學、退學,寧願選擇重考,也不願被綁住10年。 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認為,早年衛生所為台灣預防傳染病立下許多功勞,但隨著被迫以提供醫療服務賺取所需利潤之後,便陷入目前的窘境。(圖/報系資料照)台大醫學系系主任盛望徽曾受訪表示,確實有學生入學後才表示不願意走偏鄉服務,最終跟家裡討論決議重考,但每所學校不同,放棄學生數目差異也大,少者2~3成,多者則有5~6成之多。《公費醫師自救小組》粉絲頁曾針對「公費生省學費」進行計算,公費生雖可省下150萬學費,但未來執業時月薪僅同儕一半,以6年聘期計算就少了360萬,相比之下非常不划算。但也有部分公費生認為衛福部會提供進修機會是一利多,只要未來選擇門診量較多的單位服務,收入不見得較少。盛望徽建議,除了學生投身公費醫師時應考量清楚外,政府也要提升偏鄉醫師待遇,同時要延伸到其子女就學等相關配套,才會有更多學子願意投入並留任。南投縣衛生局副局長陳淑怡認為,以如今高齡化、少子化的社會結構來看,衛生所未來所背負的責任、壓力都愈來愈大,再加上傳染病防治工作日益繁重,都讓醫師們對衛生所的工作充滿擔憂,建議中央政府多給予各方面的補助。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陳美霞則投書媒體,認為衛生所不該被迫進入醫療市場競爭,藉由提供醫療服務賺取所需利潤;而應回歸到「預防建設」的角色,更有助於社區民眾的健康。
台東縣南迴區醫療資源稀缺 醫師社基金會提供定點門診與居家醫療
根據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公布的「110年臺灣執業醫師・醫療機構統計」顯示,以每萬人口醫師人數比,臺北市有1萬1366名醫師,換算每萬人口有43.67名醫師、每平方公里就有41.82名醫師,是醫療資源最豐富的城市。然而,臺東縣每平方公里只有0.09名醫師,和臺北差了465倍。因此,南迴基金會決定著手進行南迴行動醫療計畫,去(111)年籌備設立診所相關畫,終於完成並將在今(112)年6月底正式營運。診所主責醫師徐超斌表示,南迴地區診所正式成立為偏鄉醫療又往前邁出了一步,不過仍未放棄在南迴地區設立醫院的夢想,只是轉了個彎先從最基層的醫療服務做起。南迴區診所及衛生所僅13家 醫師設基金會著手改善根據衛福部統計處「110年醫事機構現況及服務量各縣市統計表」顯示,臺東縣僅有7家醫院,其中有5家位於臺東市區,診所及衛生所共有157家,100家位於臺東市區,僅有13家在南迴四鄉(大武、達仁、金峰、太麻里)。醫師徐超斌更提到,當自己回到南迴公路邊的醫療荒漠服務,發現醫療照護和25年前離開部落時沒有多大的轉變,自己深感疑惑,每個人每個月同樣都在繳健保費,為什麼家鄉的人不能和都市人一樣享有同等的醫療照顧,於是便決定要盡己所能實現醫療照護的公平與正義。因此,徐超斌醫師設立了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並著手進行南迴行動醫療計畫,優先以居家護理、居家醫療模式分3部曲階段式進行。110年設立第一部曲「居家護理所」,緊接著於111年籌設第二部曲「診所」,並於今年6月底正式營運,地點設置在臺東縣大武鄉,以「定點門診」與「居家醫療」為主要服務項目。居家醫療深入偏鄉 不只照護更提供關心、陪伴而基金會也舉辦了診所開業記者會,邀請衛福部王必勝政務次長、中央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南迴基金會李靜蘭董事長、南迴診所徐超斌院長、公益大使鍾欣凌、楊力州導演等人一同參與。李靜蘭董事長代表南迴基金會在會中感謝社會大眾支持及捐款,讓診所籌設計畫能順利完成。王必勝也感謝基金會在弱勢、偏鄉醫療的努力,讓當地醫療網絡做得更好,期望透過當地居家護理所、診所、醫院三方合作,使當地民眾獲得醫療平權。而石崇良則感謝基金會的發想,加速促成衛生所轉型,而診所也能提供居家醫療、整合照護,在基金會推動下也能看到另一種醫療照護面貌。診所不只有定點門診,醫療人員還會進行居家醫療服務,提供多科別治療,也能協助轉介到緊急醫療照護中心、醫院等進行更進一步的治療,未來更將與臺東、高雄等多家醫療機構合作,把握治療的黃金時刻,降低「來不及」挽回的遺憾。此外,護理師黃翠華也提到,團隊做的不只有醫療照護,還有關心、陪伴。
醫見戶頭「採檢獎勵金」氣炸:侮辱性極強 衛福部說話了
台灣歷經3年新冠疫情,雖然現在已經因為疫情趨緩解封,但回顧過去疫情正嚴峻的時候,醫護人員忙於採檢、患者照護,每天疲於奔命,當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還為此訂定相關獎勵措施,但金額曝光後,讓醫界非常傻眼。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昨(3日)在粉專貼出「寒酸採檢獎勵金」,竟然辛苦做了採檢工作,卻只有9元,痛批這種金額「侮辱性極強」,引發網友熱議。而衛福部醫事司對此則回應,依規定500元採檢獎勵金裡頭,有300元是要分給採檢人員的,只拿到9元,推測有可能是醫院內部拆帳問題,目前正在了解中。蘇一峰在臉書提到,一個醫學中心的護理人員,一個月辛苦第一線幫忙採檢上百位疑似患者,最後就是領到這個數字9元,讓他慨歎的說:「為什麼醫療人員要走上街頭抗議?」蘇一峰貼出友人的戶頭紀錄可見,去年9月的「8-9採檢獎」竟只有台幣9元。讓他無奈地說:「是的,9元,侮辱性極強的一個數字」;他並爆料指出:「其實很多醫療人員是零元」、「你能不生氣不難過嗎?就是這樣照顧醫療人員的。」不少網友看了直呼誇張:「一顆茶葉蛋都買不到」、「9元要買什麽,太誇張了,太汙辱醫護人員」。但也有網友反嗆蘇一峰,「有問題的是醫院或是單位,不會是政府,政府負責審核名單跟採檢事實,這樣po文就是在灰色地帶變相說不正確的資訊,然後散播給一般民眾,上街頭抗議,是抗議醫院嗎?有實質證據,我立刻幫你跟衛福部實名反應!」蘇一峰也對於質疑他的網友回應表示:「資料是是某醫學中心急診室的醫師傳資料給我的,你以為我有辦法神通廣大拿到醫學中心急診護理師的薪資嗎?背後的原因就是醫院申請只能申報一項。你決定申請確診照顧費用一項,結果採檢補助費用就不給你申報了。所以如果有篩檢出陽性患者,這個患者住院被申報了,急診醫護就沒有採檢費用了。」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對此爭議醫事司長劉越萍出面表示,根據《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顧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規定,在500元採檢獎勵金中,有300元需撥給採檢人員;她坦言目前衛福部也有收到一些申訴,還有醫護人員透過部長信箱抱怨未領到津貼,衛福部都會針對這些爭議狀況予以回應。劉越萍強調,醫事司設有醫護人員申訴管道,也會要求醫院分配比例公開透明,針對蘇一峰醫師提到的9元津貼,劉越萍也說,目前並不清楚,到底是哪家醫院發出9元津貼,「蘇醫師樂意提供,我們當然很開心。」
2歲童染疫身亡遭衛福部點名 基隆衛生局駁斥「沒延誤送醫」
基隆2歲確診男童重症需轉院,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聯繫4家醫院皆無法收治,最終於台北榮總救治後病逝。衛福部次長、醫事司接連砲轟,重症轉院已採新制,地方有疏失;對此,基隆衛生局長吳澤誠回應,本局採雙軌制,除使用緊急醫療作業系統,也致電詢問,不到1小時找到床位,沒有所謂延誤。男童5月12日快篩陽,PCR採檢確診,13日出現發燒、抽搐症狀,基隆醫院診斷懷疑是病毒性腦炎,建議轉至醫學中心評估治療,但連繫基隆長庚、內湖三總、台大醫院和台北馬偕兒童醫院,皆被因無專責病房或滿床拒絕,最後連絡上台北榮總,14日凌晨2點轉院後,仍不幸於當日上午8時許過世。薛瑞元今日上午受訪時表示,要檢討的只有地方政府沒有善用EOC(緊急醫療應變中心)體系功能,如果基隆市衛生局有使用的話就能直接送到醫院,而不是一家一家打電話,可能是聯絡協調上有什麼問題,導致當天值班人員不知道EOC的管道來快速聯絡。衛福部醫事司劉越萍昨也指出,5月6日與各縣市開視訊會議,為提升轉診效率,決議實施「急重症跨區轉診調度機制」,重症患者需要加護病房(ICU)時,改透過緊急醫療應變中心做區內或跨區轉診調度,並將會議記錄和公文發出,這次基隆可能一時慌亂,又用回原本轉診舊制,才會一家一家打電話問。對此,基隆市衛生局長吳澤誠回應,緊急醫療作業系統1小時更新一次,實際床位也許產生落差,比不上電話聯絡,一通電話可能2至3分鐘就解決。他提及,依昨天礦工醫院使用此系統為例,花費1個半小時至2小時才找到轉診醫院,但2歲男童確診事件,市府採雙軌制,除使用緊急醫療作業系統,也一一致電詢問,不到1小時找到床位,事實上速度算是快的,沒有所謂延誤。吳澤誠表示,衛福部5月6日確實有開會,說明「急重症跨區轉診調度機制」,但11日才發公文,地方12日接收到後,要轉給各醫院仍須行政作業,雖已發上網絡,但基隆醫院13日處理男童事件時還沒有收到公文。他說,緊急醫療作業系統原本就設置,是醫院所有急診串連在一起的系統,醫院與醫院間透過不同層級對接、轉介,基隆醫院可以直接向台北區執行長提出需求,當時市府接到求助後,只是在系統外進行輔助聯繫。他強調,5月6日開會只是強調作業程序,而中央下令地方衛生局要承接轉接動作,也不能拒絕。
成大驚爆醫學生違法代刀 囂張嗆學長姊:沒本事就閉嘴
成功大學醫學系遭踢爆有一名大二學生,在未持有醫師執照的情況下就站上手術台替病人做手術。據了解,該名遭點名的醫學生得知此事後,還曾回嗆學長姊「我實力就是一切…沒本事就閉嘴!」囂張態度引出更多網友不滿的加碼爆料,指出其不僅無照動手術,還曾偷拍學姊如廁,品行堪憂,消息一出震驚外界。1名網友在Dcard論壇以「各位可以想像一下」為題爆料,指出有1名大二學生,在未曾考過醫師執照的狀況下,便和團隊一起進手術房替病患動手術,「想像一下,你到了南霸天醫學中心,放心動了手術,手術醒來,一問才知是連國考都沒有考過的大二學生,他幫你縫的,你會怎麼想?」而該名學生在知情後更不甘示弱的出言反擊,「我實力就是一切」、「有本事你給我看看你的實力」、「把我放倒」、「沒本事就閉嘴」等語,囂張態度引起許多人不滿,紛紛加碼爆料指出其不僅無照手術,還曾偷拍學姊上廁所,品行明顯有問題,還有人直言希望對方能退學,還給學生一個乾淨的學習空間。眼見事情愈鬧愈大,該名大二學生這才放低姿態發文道歉,並向所有因自己而感到不舒服的人致歉。該名學生表示,自己學習認真,經常進開刀房與老師學習、累積實力,可能因此影響其他學長姐的學習機會,對此感到相當抱歉;此外,他同時也承認自己曾在學校有過騷擾學姊的行為,「我明白這樣不道德的行為相當可惡、輕率,應受到譴責。」也強調全案已交由性評會處理中。但據報導,該篇道歉文目前已經刪除。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成大醫學系胸腔外科主任曾堯麟已證實網路上的爆料確有此事,但強調當天該名大二醫學生是在主治醫師的監督下對病患進行縫合,當時的表皮傷口僅3公分以下,並非大手術的縫合。同時,曾堯麟解釋,該學生早已決定未來要走外科,平常學習也十分認真,才會在主治醫師監督下讓他實習,目前已讓他回歸原體制學習。曾堯麟也強調,通常臨床實習只能做不能說,因在未取得病患同意前提下,教學醫院提供醫學生實習機會可能引發爭議,若因這起事件曝光,未來恐怕連實習醫師的實習機會都會受到影響;成大醫學系系主任謝式洲也表示,因成醫本身為教學醫院,故開刀房內的醫療團隊會包括醫學生,在執行教學計劃下進行手術。至於眾人質疑為何未讓大五、大六上手術台,他則表示未來將會再檢討。事情曝光後,衛福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表示,根據醫師法規定,執行醫療業務就是要有醫師執照,醫學系學生未取得醫師執照前無法執行醫療業務;除非是在教學醫院中,依據教學計畫、以及醫師指導,並獲得病患同意,才可以進行醫療行為。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也指出,大二醫學生根本不符合實習醫學生身分,即使現場有主治醫師和醫療團隊監督,若未符合資格,便有違法可能,管理單位亦要負疏失責任。對於此次成大爆出此等白色巨塔醜聞,網路輿論紛紛炸鍋,不少網友好奇,對於成大讓大二學生代為縫合是否違法,根據《ETtoday》報導,有1名同為醫學系學生的網友在文章中留言說明,依據《醫師法》第28條規定,未取得合法醫師資格卻執行醫療業務者,可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台幣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金,但若有中央主管機關認可的醫療機構,並於醫師指導下實習的醫學院、校學生或畢業生便可不受罰。網友在Dcard論壇發文。(圖/翻攝自Dcard)
罔腰太瞎扯2/子宮移植1/4爆嚴重併發症 最多用2次!就必須再度切除
網紅「罔腰」自爆懷孕,引發網友、醫師質疑「沒有子宮如何懷孕?」,罔腰男友發文表示是採用「新技術」,讓許多網友猜測難道是進行「子宮移植」?對此,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受訪時表示,衛福部目前沒有核准任何醫院進行子宮移植。劉越萍表示,衛福部目前沒有核准任何醫院進行「子宮移植」的人體試驗,唯一申請中的醫院,申請的試驗是針對不孕的女性,劉越萍認為,由於子宮移植有很多倫理考量,醫院偷跑就是違反《人體研究法》,應該沒有醫師願意冒這個風險。現今醫療技術如此進步,國外的確有一些子宮移植的案例,根據2019年婦產科重要期刊BJOG回顧最先進行子宮移植手術的45例個案,認為雖然有一部分移植個案最終能夠達成活產的結果,可是有超過1/4移植個案因為嚴重併發症必須移除植入物,同時在子宮捐贈者也有1/10因為嚴重併發症需要再次接受手術。婦產科名醫蘇怡寧則認為,相較於許多醫療技術,子宮移植的研究速度較為緩慢,最大的因素就是「必要性」。如果想要孕育生命,可以有代理孕母、領養等許多選擇,不必一定要透過子宮移植,試想一下,費盡千辛萬苦移植子宮,接著持續吃抗排斥藥,就算在極低的機率下成功懷孕,還是會早產、同時必須剖腹生產,然後這個子宮大約使用一兩次之後,就必須再開刀切除,這一切付出的成本過大,以至於極少數人會願意進行子宮移植,就算有,也會以嚴肅的心情看待,而不是像罔腰一樣吸菸、度假玩耍。
罔腰太瞎扯3/腹腔懷孕又順利活產 名醫:比日本製壓縮機更加稀少!
變性網紅「罔腰」自曝懷孕引發爭議,她曾回應留言暗示自己是「腹腔懷孕」,對此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受訪時表示,腹腔懷孕就是子宮外孕,會有致命風險,不認為會有醫師願意冒想幫罔腰進行。婦產科名醫蘇怡寧表示,胚胎若沒有著床於子宮,就稱為子宮外孕,最常見的位置在輸卵管佔1~2%,其他型態的子宮外孕機率就在萬分之一以下、甚至更少,不過,還是有可能在腹腔的任何一個器官表面著床懷孕,例如肝臟、腹膜等等,但基本上非常罕見,蘇怡寧幽默表示應該跟「日本製壓縮機」一樣稀少。如果胚胎著床在輸卵管,由於輸卵管不像子宮那樣具有彈性,大概懷孕7~8周就可能造成輸卵管爆裂而大出血,如果胚胎著床在肝臟或腹膜,就稱為腹腔懷孕,由於那些部位血管豐富,胎兒確實有機會可以長到比較大,然後也有活產案例,不過機率比「日本製壓縮機」更稀少數倍。高醫生殖醫學科主任蔡英美表示,「腹腔懷孕就是把胚胎,或是胎盤發育是在腹腔裡面,腹腔裡面有很多腸子、血管,所以這樣懷孕非常非常風險大。」曾有一位30多歲女性懷孕時均無進行產檢,37周因胎位不正決定剖腹生產,沒想到開刀後赫然發現寶寶竟然在腹腔內,是罕見的腹腔懷孕,雖然寶寶生出來,但一大半胎盤卻黏在左側腹腔引發大出血,幸好最後母子均安,就算是意外的腹腔懷孕都如此驚險,實在難以想像會有醫師願意冒險幫罔腰進行人工的腹腔懷孕。
罔腰自爆懷孕引熱議 小A辣曾坦言:當不能生的假女生就好
變性網紅罔腰日前宣布以「人體試驗」的方式成功懷孕,外界紛紛熱議「男性沒有子宮該如何懷孕」,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也痛批「鬼扯」,表示將介入調查。同樣身為變性網紅的「小A辣」也被挖出過往吐露變性後的心聲貼文,坦言「還是當不能生跟沒月事的假女生就好」。日前在泰國順利完成變性手術,成功轉變為女性的小A辣坦承,從幼稚園開始就喜歡男生,求學過程中總是因為性向問題被同學霸凌欺負,動完變性手術後還要花費長時間休養,不但一週不能下床,每天還得拿擴充棒擴充新建的陰道預防萎縮。此外,小A辣的術後後遺症是賀爾蒙混亂,只要不補充一些荷爾蒙或是保健食品,很有可能被人踢一腳就會摔倒、骨折,術後復原之路也相當辛苦。小A辣去年11月曾在臉書透露變性後的心聲,她表示雖然很開心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仍有酸民潑冷水說她就算變性也沒有生理期,更不可能懷孕生子,對此小A辣不以為意,「說真的我真的不要欸,想到女生朋友每個月會不舒服,還有生孩子的痛,想到就可怕,我還是當不能生跟沒月事的假女生就好」。
罔腰人體試驗懷孕? 衛福部怒批「鬼扯」喊一定會查
曾在2017年赴泰國進行變性手術,成為女性的網紅「罔腰」,近期在IG宣布懷孕,男友解釋是人體試驗懷上寶寶。對此,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衛福部目前沒有核准任何醫院進行子宮移植。另外,罔腰在留言區暗示的「腹腔懷孕」,其實就是危險的子宮外孕,會有大出血、休克的風險,發現的晚還會死亡。任何正常醫師看到這樣的消息,都會覺得她在鬼扯。「罔腰」近期公開超音波照,男友更指是以天價接受人體試驗才懷孕。有網友在留言區貼上腹腔懷孕的訊息指,除了移植子宮,男人也可以懷孕的另一種方法是把受精卵或胚胎放入腹腔,定時定量吃雌激素,模擬出母體環境,再進行剖腹產將胎兒產出。罔腰看到該訊息時,還回應「厲害!」,暗示自己是「腹腔懷孕」。劉越萍表示,「罔腰」懷孕一事要分成2個面向來探討。首先,生小孩一定是子宮懷孕之後產生的,就子宮移植方面,衛福部目前沒有核准任何醫院進行人體試驗,唯一申請中的醫院,申請的試驗是針對不孕的女性,就「罔腰」男友所說的人體試驗,衛福部要先釐清,由於牽涉人工生殖,需要與國健署一起處理。她認為,由於子宮移植有很多倫理考量,醫院偷跑就是違反《人體研究法》,不覺得會有醫師願意冒這個風險。另外,對於「腹腔懷孕」一說,劉越萍更激動地說,任何正常醫師看到這樣的消息,都會覺得她在鬼扯。其實腹腔懷孕就是子宮外孕,在女性身上也可能發生,任何人看到就會請婦產科醫師處理。子宮外孕相當為危險,產生的血管瘤隨時會爆裂,鬧出人命,患者會有大出血、休克的風險,發現的晚可能會死亡。
萬人血清調查爆確認違反人體研究法 彰縣衛生局:尚未收到正式公文
彰化縣衛生局與台灣大學公衛前院長詹長權研究團隊合作執行的萬人抗體血清調查8月27日已公佈期中報告,遭質疑執行過程違反倫理審查相關規定。衛福部完成調查,確認彰化縣衛生局及台大公衛研究團隊均違反人體研究法,可罰10萬到100萬元,彰化縣衛生局表示,還沒收到衛福部正式公文,待收到公文再正式回應;但縣內部亦有指出彰縣衛生局並未申請研究單位,將提行政訴願。萬人抗體血清掀起調查風波,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衛福部專案調查委員會已完成調查並作出建議,認為彰縣衛生局與台大公衛均違反人體研究法,未寫研究計畫送倫理審查委員會(IRB)審查,依法可由事業主管機關處該機構10萬以上、100以下罰鍰,但確切的裁罰金額還未定,細節還在內部簽核中,預計兩周後完成簽核,就會正式公開結果。這次計畫,台大公衛的主管機關是教育部,彰化縣衛生局的主管機關是衛福部醫事司。但亦有指出衛生局並非申請研究的單位,只是配合單位,一般衛生局收到類似公文,都會提起行政訴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