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啓
」 王瑞瑜 台塑新智能 台塑 劉慧啟 台泥不斷電商機1/吃電怪獸AI最怕「這件事」 BBU舊玩意藏升級商機400億養出新千金股
台股大盤11月底拉回、跌破季線時,卻有一族群逆勢大漲,叫做BBU(備援電池模組Battery Backup Unit),反覆登上熱搜及熱門股,不但電池模組廠AES-KY(6781)放量急漲,進入千金股行列,連傳產的台塑(1301)、台泥(1101)也分上一杯羹。「吃電怪獸」AI帶動的能源議題,已發酵多時,「不斷電」產業鏈也不算新鮮,為何外資十一月底狂賣2489.07億元、大盤蒸發557.93點之際,BBU逆勢堅挺走強?關鍵來自一份美系外資報告。摩根大通(J.P.Morgan)報告表示,通路訪查發現,輝達的GB200NVL72伺服器將採用BBU,從過去的選配成為「標配」。以輝達GB200機櫃需要140kWh的BBU,1kWh電池模組成本上看200美元,若2025年預估出貨五萬櫃,商機就約450億台幣。摩根士丹利、花旗證券等外資也調升AES-KY股價表現,一度讓台股多了一隻「千金股」, 「AI數據中心要用的系統,跟去年的完全不一樣,為了美國的數據中心,電力需求更高,所以電池能量密度、放電的功率要更高,各位看到這台新產品,就比去年的能量密度要多一倍。」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在今年10月能源周展場上推出的最新不斷電系統,就是為了美國AI客戶量身打造,台灣也有半導體公司在探詢,「畢竟AI算力很貴,很難承受因斷電造成的損失。」台塑新智能為美國客戶打造AI數據中心用的不斷電系統。(圖/黃耀徵攝)提到斷電損失,南亞科(2408)在8月13日下午就因雷擊造成桃園地區的停電,僅短短10幾分鐘沒電,就直接讓晶圓受損,設備也要維修,以及2至3天的復機工作,損失超過3億元。也有業內人士推算,台積電(2330)只要停電一小時,就可能損失約90億。然而,並非所有科技廠都有不斷電系統。前台電高層向CTWANT記者透露,「不是他們不想做,而是空間不允許。」他解釋,台電的電網相對老舊,導致常有跳電狀況,但廠商在科學園區的空間已用到極限,無法擴張,若AI這類型伺服器機房要裝傳統非常占空間的UPS(不斷電系統),恐怕要裝滿整個機房,實務上有困難。「UPS產業已經很成熟,使用的鉛酸電池壽命短,大約3到5年就要維護、抽換,優點就是便宜,現在講的電力備援系統BBU,是用鋰電池裝在機器裡,可用10年,但就是比較貴,而伺服器機房要盡可能塞入最多算力,商用型機櫃式UPS很大台、占空間,所以現在毫無選擇,就是要做多一點的BBU。」曾在科技界任職的財經部落客股魚表示,伺服器裡一定要設計電力的備援系統,在斷電瞬間幫系統救急,讓他趕快把手上的事情做完存檔。「大家聽到BBU會興奮,是因為這個舊玩意將迎來一個升級潮。」股魚表示,BBU是本來就有的設計,因為伺服器若碰到斷電,要用超級電容先撐幾秒鐘救急,然後啟動BBU、可以撐幾分鐘,再用UPS、這能撐幾小時,是一種「分段式防護」的概念,而現在是AI伺服器,就需要比過去更強的設計,除了BBU要升級,其他零件也都要跟著升級,像是超級電容和Flash也是關鍵,若納入設計,需求量會比過去暴增很多。台泥旗下能元科技電芯品牌Molicel已打入AI供應鏈的BBU系統。(圖/台泥提供)「以往BBU跟未來的BBU差很多,到2026年,也就是12到15個月以後至少相差10倍,應該會跳躍性往前走。」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在11月底的法說會上也表示,轉投資的能元科技旗下電芯品牌Molicel,已經打入AI 的BBU供應鏈,第4季開始,正式出貨5kW BBU電池給1家全球知名雲端服務商,也正與另外3家BBU客戶開發下一代電池。「一個BBU,通常裡面是70顆到100顆的電池,」大華國際投顧分析師阮蕙慈表示,BBU不會取代UPS,現在是打算在每一個機櫃裡面都單獨做BBU的設計、如果電力出問題時就先啟動自己的備援,所以像是臉書母公司Meta,在上個月的運算大會所揭露的新BBU規格,容量跟組數就幾乎多了一倍。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提醒,BBU技術正向其他領域拓展,如電信基站、無人機、電動汽車等,未來應用場景將多元化,但BBU的鋰電池成本仍遠高於鉛酸電池,充放電的管理也比較複雜,因此不少終端客戶對導入BBU仍有不少疑慮,還要注意來自中國廠商的低價競爭。
台塑新智能進軍半導體+美國AI市場 彰濱電芯廠11月量產
「台塑不只做傳統石化能源,台塑新智能也不只是電池芯工廠,我們有新能源生態鏈,是新能源國家隊的一員。」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4日宣布,在彰濱打造的電芯與模組廠第一期完工,將於11月正式量產,客戶包括國內半導體與美國AI數據中心不斷電系統(UPS)、電動大巴電池及大型儲能案場;還研發全固態電池、微藻製造航空生質燃料,最近還成立台塑綠電公司,參與電力管理與交易市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4日在台北南港展覽2館舉行,各廠商都拿出看家本領,推出多種新產品與解決方案。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旗下子公司台塑尖端位於彰濱工業區2.1GWh磷酸鋰鐵電芯及模組廠正式竣工,成為全台最大規模且高度自動化的鋰鐵電芯生產基地,包括「合漿、塗佈、輥分、切卷、組裝、烘烤、注液、化成」8大工序,全程在地製作,補齊國產電池產業鏈最重要的一塊拼圖,也會建設電池回收廠,以完備循環經濟體系。劉慧啓表示,董事長要求2025年全產全銷的目標沒有改變,雖不容易達成,但經過去年一整年的努力,在新能源領域已有多項成績,像是開發出電動大巴用的電池模組,已與台灣兩家廠商洽談合作,目前有三輛電動巴士裝載該模組,準備進行上路和安規相關測試,預計到2030年前,台灣將有 1.4 萬輛電動大巴需要更換。在UPS系統方面,今年特別為美國AI數據中心開發高能量密度、高放電功率的48V50A電池模組,能量密度和放電能力均為傳統UPS用電池的兩倍,連台灣的半導體廠都有使用意願。目前全球電池芯市場主要由中國大陸主宰,但廠商需要來自非中國製、多種地區的電池供應,這就是台灣製造的機會。劉慧啓表示,第1階段會與台灣本土或美系的電池模組廠合作,由台塑新智能提供電芯,到美國組裝成電池模組,未來也會因應需求,不排除在美國設廠。台塑新智能也積極布局下一代電池技術,攜手明志科大投入全固態電池研發,目前已獲得19項專利、10 項專利申請中,全固態電池試製生產線第一工段將於10月完工,預計2027年實現量產。在微藻技術方面,除了吸取二氧化碳、開發保健產品,劉慧啓表示,將利用微藻藻油製造出航空用的生質燃料,預計最快在今年底、最慢明年初將有成果,隨著各國對航空業使用生質燃料的要求提高到至少10%,未來全球市場規模可能超過每年500萬噸。
電池護照來了2/台塑台泥鴻海三大「芯玩家」陸續到位 歐洲新規緊箍咒反成殺出紅海新武器
人工智慧AI搶盡鋒頭下,台灣科技界正悄悄進行第三波電池復興大戰。全球廠商與政府搶拚戰略物資「未來世代的新石油」自主化之際,傳產龍頭台泥、台塑,以及鴻海這三大巨頭也成了「芯玩家」,紛紛下海挑戰電池產業中最難的一塊、也就是中游製程的「電池芯」,今年即將陸續開花結果。這三家各有千秋,鴻海要結合高雄在地業者做電動車產業聚落,台泥主攻歐美頂級用戶、進軍國際「100%使用綠電」電池廠,而台塑除了台灣電池產業鏈完整國產化,還有回收煉金的「城市採礦」雄心。在今年啟動歐盟新電池法的新遊戲規則下,嚴格要求電池商品的生產履歷與回收能力等,讓目前勢不可擋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開始正視自家電池壽命短又貴的困境,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16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疾呼「解決電池壽命問題刻不容緩」。看似嚴苛的緊箍咒,反而成為台灣廠商的「另類加持」,有望突破中國製造紅海市場的「芯機會」。 台泥走國際化路線,與加拿大政府打造「100%使用綠電」電池廠,加國總理杜魯道親自站台。(圖/台泥提供)業內人士透露,台灣曾是電池大國,擁有全球前5大的下游電池模組廠,像是新普(6121)、順達(3211)都是營收百億的公司,但中游的電池芯、上游電池材料「比上」品質贏不了日韓業者,「比下」拚價格也拚不過中國業者,造成產業鏈大缺口。「因為電池芯是高投資、高技術門檻及高風險的行業,」業內人士告訴CTWANT記者,他說,台灣第一波電池熱潮在1994年,國內財團相繼投資設立鎳氫電池廠,第二波在2008年投資鋰鐵電池,但都在艱苦經營。現在是第三波,因應電動汽車崛起的全球電池荒,因汽車需要更高的安全性,廠商會選擇大品牌。「若台灣有自己的『國家隊』,且價格不要差太多的話,當然會優先採用MIT。」業內人士不諱言,期盼政府幫忙推動政策。以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最新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統計數據,2024年1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為51.5GWh,中國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全球市占高達39.7%,強勢佔領第一寶座,接下來是比亞迪的14.4%,韓國LG的11.4%、日本松下的5.9%,以及韓國三星的4.8%。前十名裡,中國廠商就佔了6家。「電動車的成長趨勢看起來不會改變,我們非常有信心面對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鴻海(2317)14日法說會上,除了風起雲湧的AI,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提到的第二大重點就是電動車事業,電動車的大腦是晶片、心臟則是電池,高雄和發的鴻海電池中心推出第一款Made in Taiwan動力電芯,今年第四季將會開始進入量產,產能可達1.2 GWh(百萬瓩時)。除了鴻海的超級電池工廠將在今年量產,為打造完整的國產電池產業鏈,台塑新智能投資全台最大的5GWh磷酸鋰鐵電芯廠、位於彰濱工業區,也將於今年完工投產。除了AI紅利,鴻海的超級電池工廠將在今年量產,近期股價飆高。(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雅虎股市)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向CTWANT記者表示,台灣電池市場仍在不斷增長,有三大原因,第一是將既有的鉛酸電池改為環保耐用的鋰鐵電池,第二是搭配再生能源以強化電網韌性的儲能系統,第三是主流大宗的電動車應用,光是前兩樣需求就達到每年7.2GWh以上,全台電池廠產量加起來也不足以應付國內市場,各廠產品技術、目標客群及應用領域也有差異化,不會有內部競爭的問題。台泥則是走國際化路線,旗下三元能源科技在高雄小港打造全台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兩個廠產能合計3.3GWh,台泥跟CTWANT記者表示,他們主要鎖定的是「針對新產品快速發展的Artisan market客製市場」,瞄準全球1%的頂級電池客戶,包括eVTOL、電動超跑、電動重機等,主力市場在歐美。去年11月,旗下電池廠能元科技(Molicel)宣布投入255億元,與加拿大政府共同打造該國最大的高性能三元鋰電池電芯廠,標榜「100%使用綠電」今年底動工,預計2028年投產,產能達2.8GWh,宣布當天,加拿大帥哥總理杜魯道也親自站台。台泥表示,中國大陸產量過剩的是比較低階的電池,對Molicel沒有影響,電池產業要邁向國際,「碳競爭力」是關鍵,在加拿大投資低碳電池,在全球跨國碳關稅發展局勢下,更具降低成本優勢。而歐盟2月生效的新電池法,嚴格規範並要求揭露歐洲境內銷售電池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未來還要訂定電池生命週期碳足跡的上限,台泥表示,所以全球指標電池品牌除了競爭能量與功率密度,「碳競爭力」也變成重要指標。韓國LG、德國福斯與前特斯拉高層創立的瑞典Northvolt,全部投入興建純綠電電芯廠,Molicel將成為全球第四個能提供純綠電電池的指標品牌。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表示,其電池回收技術已經完備。(圖/黃耀徵攝)雖然歐盟新電池法有「門檻」,但也有「新商機」,劉慧啓向CTWANT記者表示,台塑新智能在規劃生產製造電池前,董事長王瑞瑜就強調要提前籌備電池回收系統,且將回收系統納入新能源產業鏈中,因此台塑新智能的電池回收技術已經完備,也有具體的產線規劃,國際市場新設的生產履歷或電池回收規範,早已是台塑新智能內部建立的標準,也是台塑新智能有別於其他廠商的優勢。劉慧啓表示,未來台塑新智能彰濱電芯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不良品,以及售出使用後的汰役電池都可以回收,甚至也能回收其他廠商的電池,提煉其中的珍貴金屬再利用製成新的電池,就像是「城市採礦」,避免挖掘自然礦源,促成循環經濟及環境永續。
新能源正夯 台塑新智能2024年擴大徵才700名
3月起多家大專院校的校園徵才博覽會即將啟動,今年包括AI人工智慧領域求才若渴,新能源也是熱門議題,台塑新智能2月29日宣布,由於彰濱電芯廠即將完工、海內外事業擴展,2024年人才需求激增,3月起將在台塑企業帶領下參加台大等14所大專院校之校園徵才博覽會,預計招募近700名人才,包括研發、管理、工程、業務、生產等五大領域職缺,向全台有志於新能源產業的青年招手。台塑企業今年獲社會評選為夢幻轉職企業第一名,員工平均年薪超過百萬元。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在2050年碳中和目標帶動下,儲能、電動車等新能源發展是目前全球熱門議題,牽動未來幾十年的世界產業趨勢,如今正是大舉衝刺擴張的關鍵時刻,新能源產業特性是充滿想像力、勇於追求進步,因此特別歡迎社會新鮮人、青年學子成為台塑新智能的夥伴。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表示,台塑新智能投資全台最大的磷酸鋰鐵電芯廠將於今年完工,並與學界合作投入固態電池、微藻碳捕捉等新興科技,也規劃電池回收產線以落實永續責任,新能源版圖既廣且深,於創新研發、經營管理、工程技術、業務拓展、製程生產等方面人才需求都持續在增長當中。另一家傳產龍頭台泥也看好新能源發展,22日宣布啟動「2024台泥氣候行動人才招募計畫」,釋出十碳管理、ESG 策略、低碳建材、綠色資源循環、三元鋰電池、再生能源、儲能、光充儲整合、電力交易及智能AI等十大領域共36項職缺。其中台泥資訊要擴編生成式AI團隊,除了以此進行ESG最適化管理,也將協助台泥旗下高階電池品牌Molicel在加拿大建置高動力電芯廠時,進行建廠規畫、模擬生產狀況產出精進策略等。台泥28日公布2023年財報,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79.98億元,較2022年成長48%,EPS1.06元。台泥表示,主要受惠於電力能源事業以及歐洲低碳水泥事業獲利增加;位於高雄生產高階三元鋰電池的小港廠已正式進入量產,國內外儲能案場陸續建成、營運穩定獲利,台泥在中國大陸營收占比將逐年降低,營收結構也朝多元化邁進。
台塑新智能與漢翔16日簽備忘錄 聯手打儲能市場國際盃
球儲能戰開打,但台灣過去在電芯等關鍵材料上多仰賴進口,台塑新智能16日宣布,與航太產業領導大廠漢翔簽訂合作備忘錄,將磷酸鋰鐵電芯在地生產、技術與地緣優勢,加上漢翔的大型統包工程能量,共同開發具有競爭力的國產化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帶領台灣業界進軍全球儲能市場。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和漢翔董事長胡開宏在台塑總部共同簽下「儲能技術合作暨全球市場開拓合作備忘錄」,並邀請GE Vernova太陽能及儲能解決方案亞洲區商務總監Shiv Aggarwal出席見證。王瑞瑜表示,在全球減碳趨勢下,電動車及儲能產業發展需求與日俱增,其中最關鍵核心資源就是電池技術及其生產量能,台塑新智能致力於推動國產化電池產業鏈,位於彰濱工業區2.1GWh電芯廠將於今年7月正式生產,未來提供的電芯不僅符合多元車用規格,更是全台灣唯一可應用於儲能系統的國產電芯。胡開宏表示,儲能產業與航太產業一樣,掌握核心技術,創造台灣的競爭力,才有機會打入國際藍海;目前自建三座儲能示範案場持續貢獻穩定營收,而在台電通霄電廠、中油永安及梧棲電廠建置統包工程,已成功打出口碑及能見度。漢翔延續航太電控技術及大型電廠統包工程能量,布局自有能源管理系統(EMS)、電池管理系統(BMS)核心技術,要做成全方位的能源統包公司。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表示,雙方目標就是以國產化儲能系統開拓全球市場,因此將採用台塑新智能之電芯、 模組、電池櫃,並建置儲能驗證平台,以銜接雙方技術,包括機櫃設計、消防安全及各項軟硬體建置,以客觀、可靠方式證明產品之卓越品質且符合法規認證,未來雙方也會進一步擬定國內外共同行銷策略,擴大彼此在儲能市場的佔有率及影響力,開創雙贏。
「為父親研發一罐保濕凝膠」20年前創辦台塑生醫 王瑞瑜:下個階段朝預防醫學推進
台塑集團旗下台塑生醫今(23日)舉行20週年歡慶派對,董事長王瑞瑜期許,接下來的目標是要更積極擴展預防醫學領域。而總經理劉慧啟則透露,醫材的試劑在10月剛拿下日本85萬劑訂單,再來就是要前進東南亞市場,開啟國際化。王瑞瑜透露,今天活動選在微風廣場,因為這是20年前第一個美容保養品牌FORTE專櫃的設立地點。回想20年前,她為了父親、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研發保濕凝膠才有了成立FORTE的契機,並進一步領導台化清潔劑組轉型為台塑生醫,正式進軍高端美容保養市場,從當年一罐保濕凝膠開始發展,如今延伸至「生活、生物、生化、醫療、醫藥、醫材」六大專業領域,在20年內建立了完整生技版圖。王瑞瑜指出,台塑生醫各類產品線及服務均已完備,在台灣市場成功站穩腳步,現在將走向下一個發展階段,也就是台塑生醫視為最重要的預防醫學推廣工作,未來除了增設i醫健康診所、持續透過台塑健康關懷團隊協助偏鄉以外,更會加強投入再生醫療研究達到治療及預防的雙重目標,讓全民得以透過新醫療技術活得老、活得健康。台塑生醫總經理劉慧啓表示,台塑生醫歷經兩個黃金十年、創下生技界「三個第一」,包括洗髮精銷售2000萬瓶、品牌滿意度第一,舒暢益生菌銷售7000萬包、網購市佔率第一,以及取得全國第一張流感快篩許可證、獲全國最多張體外診斷試劑許可證,銷售6000萬支試劑,並於新冠肺炎期間成為防疫國家隊一員,奉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