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振
」 研華 劉克振 郭台銘中職史上最高身價開球! 黃仁勳站台研華活動要大家「眼睛閉一下」
工業電腦大廠研華 (2395) 在6月1日於大巨蛋的「龍星大樂主題日」舉行「研華棒球家庭日」,董事長劉克振邀請到重量級嘉賓、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來開球,也因「AI教父」的加持,消息一出門票通通賣完,還讓主辦單位味全龍緊急宣布加開內野區座位。「大家好!我是黃仁勳。」黃仁勳用中文的開場白,引發現場一陣歡呼,味全龍創辦人魏應充、台北市長蔣萬安也都出席,值得一提的是,黃仁勳在來台前一日、美國時間25日現身美國大聯盟(MLB)奧克蘭運動家隊「舊金山台灣日」,身穿象徵輝達創辦時間1993年的93號球衣獻上開球處女秀,這次則是在台灣的「首投」,由黃仁勳、劉克振,以及研華嵌入式物聯網平台事業群總經理張家豪一同開球,球衣由味全龍準備,背號也是93號。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出席研華棒球家庭日。(圖/黃威彬攝)開球前黃仁勳先與龍隊總教練葉君璋一起練球,由中職全壘打王林智勝接捕,林智勝的背號31號,剛好是輝達創立至今的年數,黃仁勳用台語笑說,這麼多人要看他投球,讓他緊張到前一晚睡不好,要大家在他投球時「眼睛閉一下,不用太久」,意思就是不要太認真看,引發全場笑聲,不過他投的兩球都穩穩成功。黃仁勳隨後用英文表示,他想告訴大家,非常感激你們讓我和NVIDIA在台灣如此受歡迎,台灣是NVIDIA非常珍視的合作夥伴,其中台積電、鴻海、廣達、研華、英業達、緯創等企業,還有許多支持我們、並與我們合作近30年的夥伴。對台灣來說,這是非常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們正處於一個AI時代的開端,而台灣正處於這個時代的中心,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一週,因為我們將與合作夥伴們一起慶祝新產品、新策略和未來成長的新機會。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出席研華棒球家庭日。(圖/黃威彬攝)劉克振致詞時表示,現在是AI時代,輝達在全世界目前關鍵產品GPU的市佔率高達九成,這是很大的成就,研華也努力幫他們做各種應用,包括在智慧工廠、智慧能源、智慧醫療等工業領域,棒球和AI是台灣最重要的兩件事,現在能聚在一起讓他很高興,「身為台灣人,對於台灣可以孕育出像這樣偉大的企業家為榮。」這次黃仁勳來台主要行程,除了擴大美食地圖和產業鏈固樁,還有參加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6月2日晚間會先在臺灣大學體育館進行主題演講。
布局全球智慧零售 研華宣布併法國品牌Aures
工業電腦大廠研華(2395)周五(26日)深夜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宣布併購法國POS(銷售時點情報系統)暨KIOSK(互動式資訊服務站)品牌公司「Aures Technologies SA」,藉此搶攻全球智慧零售產品及業務的覆蓋率,盼成為全球智慧零售整合方案及服務領導者,預計今年將完成收購事宜。研華表示,公司將以每股不高於6.7歐元(約新台幣233.4元)的價格,向大股東以及市場收購Aures在外流通股(約393.81萬股),最高持股比例可達100%;並將以500萬歐元(約新台幣1.74億元)的轉債,協助Aures充實營運資金,全案將待雙方內部核決程序及在地主管機關審核完成後依序執行。研華董事長劉克振指出,公司近年積極推動第3次轉型,並著重應用領域驅動 (Sector Driven),而智慧零售被定義是深具潛力的市場之一,這次透過與Aures結合,正是在區域、產品組合、組織能力等面向都高度互補。劉克振補充道,研華從過去的傳統產品導向(Product Driven),到未來將深化每個行業(Sector)的佈局與經營,以「AIoT+ 邊緣運算」的核心方向,創造更深遠的影響力與價值。Aures為法國上市公司,該品牌的POS設備深耕歐洲、澳洲、美國等地,擁高知名度及銷售網路紮實,子公司包括Retail Technology Group為零售IT系統服務廠商,擁有遍布全美的服務網路。雙方未來將利用彼此的優勢與業務基礎,Aures將維持獨立營運,研華則將朝全球智慧零售整合方案及服務領導者邁進。研華服務物聯網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明志觀察,觀察全球零售產業近年歷經疫情、供應鏈混亂、全球通膨及升息,雖然幾經跌宕,但適逢AI崛起,消費者習慣也有所改變,行業轉型、整併的趨勢日漸顯著。在產業變革中,研華持續深化布局,擴增硬體及軟體產品組合。
研華派息11元將設「經營委員會」 劉克振次子首度進入董事會
工業電腦大廠研華(2395)今(25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劉克振表示,將成立經營委員會,由三位總經理+副總合計7-9人組成。另外研華也進行董事改選,其中劉克振次子劉蔚廷也正式進入董事會。劉克振表示,研華成立迄今已邁入40周年,營收規模突破23億美金、市值近百億美金,公司秉持永續經營的精神,朝百年長青企業努力。研華已正式啟動下階段轉型,經營傳承方面以「專業經理人體制」為基調;內部則進行HCM(Human Capital Management人力資本管理)系統導入,強化全球引才、育才及留才機制,並搭配員工認股權憑證計畫,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打造永續正向的經營循環,穩健成長。劉克振指出,成立經營委員會,主要是因為用team有許多好處,包括思維周密,也可以培養梯隊,目前三位總經理都是依照業務來分工的,但有很多決策是跨事業的。至於公司董事則不會進入經營委員會。研華2022年合併營收達新台幣687.45億元,較2021年成長17%,營業毛利為261.13億元,毛利率38.0%,合併稅後淨利為107.57億元,年增30%,全年每股稅後盈餘(EPS)達13.85元,包括營收、獲利、股利均創歷史新高紀錄。股東常會同時決議通過盈餘分派案,每股配發10元現金及1元股票。
雙A吃資安軟飯3/資安題材短線漲多長線仍看好 法人:電信三雄研華各擅勝場
除了雙A外,台廠布局資訊安全領域的,還有電信三雄中華電(2412)、台灣大(3045)、與遠傳(4904)以及工業電腦龍頭研華(2395),也有成果出現。法人指出,對於台廠來說,資安的營收貢獻基本上還是相對較低,近期股價強彈主要還是反映題材面,因此不建議過度追高,還是先以基本面為主。中華電鎖定5G車聯網領域,全力研發相關機上盒與發報系統的驗證機制。中華電研發人員告訴CTWANT記者說,未來自駕車每台車上都會有一個機上盒,而每個路口的紅綠燈都會有一個發報系統,用來讓傳遞訊息給車輛,為避免系統遭駭客入侵,造成事故意外,全球都在研發驗證機制,目前台灣也已經在淡海新市鎮附近開始小型測試,不過要正式上線需要時間。電信三雄之一的中華電鎖定車聯網資安領域,研發認證系統,目前已在淡海新市鎮附近進行試行。(圖/CTWANT資料照)台灣大則是推出自主研發的台灣第一套偵測偽冒網站「反詐戰警」服務,幫助企業偵測偽冒釣魚網站。台灣大資訊長蔡祈岩說,這項技術主要是透過AI,由AI先在正確的網站上進行偵測,再去偵測其他的新網站,是否有偽冒的。今年前4月台灣大已偵查超過1,500筆疑似偽冒網站,積極配合政府打詐。遠傳與旗下資安子公司數聯資安則在今年加入「5G CASTLE 資安協作聯盟」,數聯資安營運長楊淑宏更也擔任聯盟3大任務小組中「資安制度」小組的召集人,結合遠傳及數聯資安的資源,攜手產官學共同打造5G資安服務生態系,以期協助台灣5G產業與業者,發展最佳的5G資安解決方案,未來並以輸出國際為目標。台灣大利用AI研發反詐戰警,今年前4月已偵查超過1,500筆疑似偽冒網站。(圖/台灣大提供)研華在2021年4月取得軟體代理商自由系統20%股權,由自由系統擔任Azure IoT CSP(IoT Cloud Solution Provider)策略夥伴角色,協助將研華WISE-PaaS、WISE-DeviceOn、IoT硬體打包成服務,鎖定智慧零售、智慧醫療、智慧城市作為初期切入領域,並與研華在Azure雲服務上建立深層合作關係。研華表示,很多客戶都反映,在物聯網的系統上,除了操作系統外,也能有安全防護機制,這剛好就是自由系統的優勢所在。研華董事長劉克振也指出,研華近年在物聯網推動上,多專注由端到雲的Edge-in策略,這也是決定入股自由系統的原因。仲英財富投資長陳唯泰表示,電信三雄仍是目前台灣網路服務的主要提供者,相關資安加值服務,短期的營收貢獻其實還不大,但是對於廠商來說,卻是有加分效果的;而研華是工業電腦龍頭,如果軟硬體都能一次提供客戶完整的解決方案,將有利其擴大競爭優勢。
研華邁入40周年 劉克振領頭全球腳踏車騎行「成為永續地球的智能推手」
工業物聯網大廠研華(2395)今年正式邁入40周年,今(18日)舉辦全球首場腳踏車騎行活動,研華亦規劃全球員工有感幸福活動、全球小研華人繪畫比賽、全球腳踏車騎行活動,以及全球夥伴會議等系列活動,感謝一直以來陪伴研華至今的同仁與夥伴。研華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劉克振表示,伴隨著研華共創物聯網園區三期的落成,研華更能完整落實物聯網產業推廣及各生態價值鏈發展;此外,也將致力成為物聯網領域人最嚮往之全球頂尖企業,以多元管道養成人才、成就研華以及共創夥伴。劉克振進一步表示,創辦企業至今,也決心自今年起做好經營傳承,讓研華能持續透過綠色營運與永續發展、物聯網普及共益、員工及社會共好等三大議題的推動,落實利他共益企業,成為永續地球的智能推手,為利害關係人創造一個永續經營的利他企業。為迎接40周年到來,研華籌劃包含全球員工有感幸福活動、全球小研華人繪畫比賽、全球夥伴腳踏車騎行活動,以及全球夥伴會議等系列活動,包括:一、全球員工有感幸福活動:研華提撥全球員工每人USD1,000的預算規劃各地活動,期望全球研華人與其眷屬能藉此體驗有感幸福。二、全球小研華人繪畫比賽:有來自美國、德國、荷蘭、波蘭、西班牙、瑞典、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日本、中國、台灣等 12國小研華人,從初賽至今收集上百件作品參賽。比賽並邀請手工書女王、童書作家王淑芬老師、台灣音樂設計教父、藝術家李明道老師、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館長、Apple指名合作剪紙藝術家楊士毅老師等各界專家作為評審;前五名小研華人除提供實質獎勵,其作品也將於全球各地辦公室展出。三、全球腳踏車騎行活動:將於全球40個以上的城市舉辦研華全球腳踏車騎行活動,並有超過4000位以上的研華同仁與夥伴,一起共襄盛舉。四、全球夥伴會議:2023年下半年起,將陸續於全新落成的物聯網共創園區舉辦三場全球夥伴會議(中文場:7/27-28、英文場:10/26-28、11/30-12/2)、於中國蘇州舉辦一場全球夥伴會議(中文場:9月);期望與全球夥伴客戶分享最新的技術趨勢與物聯網觀點。
富豪新列傳/台富豪身價縮水超過6200億 「鞋王」張聰淵超車郭台銘續當首富
17日台股虎年封關,加權指數終場收在14932.93點,全年跌掉15.51%,創2009年以來跌深新紀錄,整體市值蒸發8.08兆元,台灣富豪身價也跟著大縮水。封關後,CTWANT據美國《富比士》(Forbes)雜誌台灣富豪即時排行榜與2022年比較,高達9成的台灣富豪資產縮水,合計蒸發逾206億美元,約當6200億新台幣。整體來說,「鞋王」華利集團總裁張聰淵身家縮水16億美元,近450億新台幣,但仍以105億美元超越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62億美元,穩坐首富。台灣前50大富豪仍以傳產、科技、金融三大類為主,前五大富豪中除了前首富郭台銘,其餘四位是分別以製鞋、食品、化學、紡織起家的張聰淵、蔡衍明、林書鴻、尹衍樑。與科技產業股權分散比起來,持股集中的傳產創辦家族可說是台灣富豪的長青樹。展望今年,大陸解封加上全球央行升息步調可望放緩,傳產多屬剛性需求,因此法人看好營運仍將穩健成長。科技產業在虎年伊始走高,隨後俄烏戰爭、大陸封城打亂需求及供應鏈,下半年還掀起庫存風暴,動盪一波大過一波,股價幾乎全打趴,包括郭台銘,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聯發科(2454)董事長蔡明介、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研華(2395)董事長劉克振、英業達(2356)會長葉國一、日月光(3711)投控總經理張洪本等人身價,通通都縮水。郭台銘身價從2022年的68億美元,降到虎年封關前的62億美元,林百里也由55億美元降到49億美元,陳泰銘及張忠謀身價也分別由45億美元及26億美元,降到44億美元及22億美元,其中,又以日月光張虔生及張洪本兄弟身家縮水最大,從60億美元掉到剩20多億美元,張虔生還跌到50大富豪榜外。而金融服務業的動盪,更是不輸科技業,不但有美國暴力升息、股債雙殺,還遭逢史上最大災難-防疫險2000多億元鉅額理賠,金融業大小股東們集體瘦身,國泰、富邦、中租、台新金、新光金,無一倖免。金融服務業富豪排行榜中,仍以蔡家、辜家、吳家為主;系出中信集團辜家的中租集團辜仲立以45億美元身價,名列富豪榜第7名,為國內金融服務業之冠。(圖/黃威彬攝)其中又以國泰金控(2882)的蔡宏圖、蔡政達兄弟檔影響最大,封關時兩人身價分別36、35億美元,較2022年合計的105億美元足足少掉34億美元,超過1000億元新台幣。國泰蔡家的堂兄弟富邦金控(2881)蔡明忠及蔡明興,雖有電信業台灣大(3045)及內容通路富邦媒(8454)護身,資產仍較去年減少各13億元,分別以42億美元、41億美元,拿下第9、10名。金融家族中,表現最逆勢亮眼的就是中租集團(5871)辜仲立,他以45億美元身價,從去年的12名擠進富豪榜第7名,是中信辜家唯一上榜的成員。因航海王股價飛漲而身價大躍進的長榮海運(2603)董座張國華三兄弟,今年年終雖豪發52個月薪水,但因航運價格回落及股價微幅拉回,張國華個人資產也縮水到12億美元,排到第44名。今年豪發52個月薪水的長榮海運已故創始人張榮發兒子張國華,以12億美元身價,為張家搶下第43名,其他兄弟則無緣進榜。(圖/報系資料庫)而少數資產逆勢增加的則有,在大陸深圳上市的新萊應材董事長李水波,身價從7.65億美元成長到13億美元,漲幅居冠,也從去年的50名躍升到今年38名;香港上市、名列全球百大汽車零組件供應商的敏實集團創辦人秦榮華,相較去年資產增加3.1億美元,以15億美元排行36名。虎年在黑天鵝擾局,富豪榜上有人進有人退,無論環境如何動盪,展望兔年,期盼每位企業掌門人真心實踐ESG,持續造福社會、創造就業機會。在一片資產縮水中,主營潔淨應用材料、來自台中大甲的新萊應材董事長李水波,為2023年新春富豪榜上資產逆勢增值最多的企業家。(圖/翻攝自國研院儀科中心臉書)
研華攜手大佳國際、工研院成立佳研智聯 攻海外智慧製造輸出商機
研華(2395)攜手大佳國際及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的補助之下,共同成立佳研智聯,成為提供海外智慧製造輸出服務的之大型系統整合商,協助海內外台商在有智慧工廠、智慧倉儲、節能減碳需求之產業升級,並建構智慧機械所需數位轉型訂閱制軟體服務,打造雲端服務解決方案領導品牌。佳研智聯已於今年6月正式登記成立,由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出任董事長、大佳國際董事長廖紫岑出任副董事長,原工研院智機中心智慧製造技術組組長羅佐良博士擔任總經理,並由研華科技支援公司業務與行政管理資源。佳研智聯短、中期將優先鎖定台灣機械、傳產、電子產業,以及小型系統整合商作為目標客群,提供包含機聯網、自動化產線、產線控制技術/技術授權與整廠服務導入等方案,長期則聚焦海外、中大型系統整合商,提供軟體技術合作/授權與服務模式授權等服務。研華科技暨佳研智聯董事長劉克振表示,研華近年致力打造應用與產業互聯互通的全新 AIoT生態體系,並朝共贏互相增力之共創模式與生態系協力推進。此次與大佳國際投資、工研院攜手共創「佳研智聯」即是在對的時間建構可合作生態系的最佳示範與實踐。劉克振表示,研華將透過自身在物聯網硬體優勢以及工業物聯網雲平台WISE-IoT的應用經驗,整合工研院在智慧製造核心技術如機械雲與智慧製造技術驗證場域的能量,提供海外台商從單機到整廠智慧升級套餐式服務。大佳國際董事長廖紫岑表示,佳研智聯承載的是台灣自主研發的各種軟硬體解決方案,領域涵蓋了智慧製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範疇。這艘新創艦隊首波航向的目標是新南向,在這個打群架的時代,系統整合扮演的不只是技術的整合,更是新南向國家隊團隊的整合。廖紫岑表示,佳研智聯英文名稱為Expetech,Expetech是Expedition與Technolog兩個單字的結合,展現了透過創新技術優勢進行海外拓荒、探險新市場的目標與願景。工研院資深副總暨協理胡竹生指出,目前已經可以看到臺灣技術的優勢和南向市場的機會,工研院協助成立佳研智聯透過數位模擬、AI,導入智慧製造,可提升機台效率和精度,進而達到節能。工研院也開發機械雲服務,類似工具機版Android平台,只要透過機上盒,便能讓所有軟體與機台相容,一解過去機台規格與軟體不合的困境。未來更將在永續環境領域,透過製造、感測、物聯網等技術,快速布局全球,對接市場需求,協助產業邁向智慧製造。佳研智聯總總經理羅佐良博士說明,公司不僅承接研華科技與工研院的軟硬實力,更有財團法人大肚山產創基金會為基底,將素有台灣機械的黃金廊帶資源帶入團隊,作為助攻海外智慧製造輸出服務的最佳利器之一,以金屬加工領域專業、工具機整合、雲端應用平台,以及製程管理軟體整合等方案,提供東南亞國家大型服務標的,從單機到整廠智慧升級套餐式服務。
富豪新列傳/台灣科技富豪最多金融其次 聯發科退休1號員工穩坐富豪榜12年
歷經疫情衝擊不平靜的2021年,全球在原物料短缺與航運壅塞未解下進入2022年,連帶牽動富豪們資產。據美國《富比士》(Forbes)統計,截至1月27日,台灣富豪資產多持續增加,尤其未上市的長春集團聯合創辦人林書鴻,身家從48億美元增為70億美元(約新台幣1,947億元),富豪名次也從2021年第八名躍進到第二名,坐實了重量級隱形富豪。攤開《富比士》2022年台灣富豪即時排名(THE REAL-TIME BILLIONAIRES LIST),2021年的台灣首富鴻海集團(2317)創辦人郭台銘,財富由70億美元下降至62億美元(約新台幣1,724億元),排名上掉了二個名次,排到第三名,拱手讓出首富位置。截至1月27日,台灣前十大富豪排行中,另有兩位名次大躍進。廣達電腦(2382)創辦人林百里名次大躍進,由2021年的第八名,一口氣進步到第四名,資產由53億美元增加到57億美元(約新台幣1,585億元)。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則挺進前十大,由2021年的第十一名提升至第七名,資產也由41億美元增加至47億美元(約新台幣1,307億元)。長春集團聯合創辦人林書鴻以70億美元資產登上台灣二大富豪位置,因長春集團迄今未公開上市,讓外界對其增添神祕色彩。(圖/報系資料照)這份台灣前五十大富豪排行,電子業占了近三分之一強,除了郭台銘外(第3名),林百里(第4名)外,還有國巨(2327)董事長陳泰銘(第8名)、聯發科(2454)董事長蔡明介(第12名)、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第15名)、研華科技(2395)董事長劉克振(第18名)。另外六位電子業富豪是,台灣最大的本土半導體設備公司漢民科技創辦人兼董事長黃民奇(第36名)、大立光(3008)的林耀英家族(第38名)與陳世卿家族(第43名)、楠梓電子(2316)創辦人吳禮淦(第39名)、英業達(2356)集團創辦人葉國一(第41名)、自聯發科退休的副董事長卓志哲(第33 名)。除電子業外,約有兩成富豪是金融業者,包括富邦金控(2881)蔡明興(第5名)與蔡明忠(第6名);國泰金控(2882)的蔡宏圖(第10名)、蔡政達(第9名)及蔡鎮宇(第20名);系出中信集團辜家的中租集團(5871)辜仲立(第11名);元大金控(2885)馬志玲(第14名);台新金(2888)吳東亮(第24名)及新光金吳東進(第37名)等。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的台灣富豪榜中,年齡在60至69歲的人數占比最多,有17位,第二多年齡層占比的是70至79歲,有14位,80至89歲的有七位,年齡超過90歲的有四位,包括長春集團林書鴻、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第15名)、奇美集團(1763)創辦人許文龍(第28名)及東裕集團王任生(第40名)。聯發科1號員工是已經退休的聯發科前副董事長卓志哲,個人持股是僅次於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第二大的人。(圖/黃耀徵攝、報系資料照)這些創辦人富豪中,最令人好奇的是「聯發科第一號員工」卓志哲。卓志哲是交通大學專為培育IC設計人才的「307實驗室」第一屆研究生,在研究所讀書時,蔡明介就是他的指導教授之一,後來他到聯電實習,過程參與企業運作並在一年後完成論文拿到碩士學位,也順勢留在聯電。後來聯電轉型為晶圓代工廠,原有的IC設計單位獨立,他也追隨當時負責IC設計研發的蔡明介到了聯發科。員工編號1號的卓志哲,與蔡明介有著亦師亦友的情誼與默契,據共事過的同事描述,他常有獨到的見解,以及願意聆聽及重視部屬感受的特質,讓蔡明介十分信任,他也是推動聯發科子公司星晨併購影像處理晶片廠曜鵬的推手。因著持有聯發科股票,卓志哲早在2010年就登上富比世台灣前40大富豪榜的第37名,當時身價7.1億美元,直到2015年他60歲時退休,卸下聯發科副董事長,以聯發科當時股價約400元換算,卓及關係人共持股約41,109張,持股價值就高達120億元,何況今日股價已站上千元大關。迄今,卓志哲與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分居個人持股最多前二名,各為1.82%及2.59%,隨著聯發科茁壯,這位員工編號1號仍在富豪英雄榜上有名。
大咖憂心1/政府提2025不缺電 未來3年要企業自求多福?
四大公投結果出爐,「缺電」問題瞬間引爆開來!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說:「明年一定會缺電。」這個說法,不僅獲得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認同,台積電(2330)董事長劉德音、研華(2395)董事長劉克振、中美晶(5483)董事長徐秀蘭及欣興電子(3037)董事長曾子章、華碩、遠傳等企業,也立馬跳上第一線大聲疾呼。四大公投中,「重啟核四」與「三接遷離」二項就跟「電力」有關,顯然電力問題不但攸關個人與產業發展,更是國家安全層級的重大議題。12月21日工商協進會早餐會上,林伯豐直言「能源政策必須重新檢討修正。」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回覆:「這是能源轉型的必要途徑。」2021年四大公投案中「重啟來四」及「三接遷離」二案跟能源有關,能源問題不僅影響民生,更牽動產業的發展,關係國家安全。(圖/侯世駿攝)這場政府跟企業的電力與能源對話,交集並不多。沈榮津表示,「當前能源轉型的過程是政府為確保穩定供電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相較於2025年我國核能除役後將減少387GW,預估2021至2027年間,燃氣機組即約淨增加1,450GW,新增的將高於除役的。」企業大咖們立刻聽出「問題」。「言下之意,2022年至2025年間,缺電問題仍懸而未決。」一家做電子零件的老闆吐槽說。曾子章則分析,台灣這二年不少鮭魚返鄉、新建工廠用電量大,缺電問題確實會讓人擔心。其次,依經濟部規畫,我國能源政策2025年時達到50%燃氣、30%燃煤、20%再生能源的目標,看似理想,其實不然。「不僅目前綠電建置未達標,在全球減少天然氣發電以符合減少碳排(COP26規範)之際,我國反而選擇增加燃氣,政策必需檢討,台灣未來不能過度依賴仍會排碳的天然氣。」林伯豐點出。再者,與會的一位車業老闆提問,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急需龐大能源需求,政府如何因應?沈榮津回答:「太陽光電在2025年時由目前的7.7GW增加至20GW,相信到時候可以滿足業者需求。」此番「繞道」回答,讓聽者霧煞煞。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達成減碳共識,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呼應世界趨勢,提出缺電問題必需政府與民間合作。(圖/中新社、報系資料照)該車業老闆告訴CTWANT記者,「這個意思是,等到2025年有電後,再來發展電動車產業嗎?這中間2、3年怎麼辦?電動車已在滿街上跑,而且愈來愈多(電力供給日益吃緊)。」「政府不解決眼前問題,卻一直在畫大餅講未來。」劉克振直言:「明年台灣應會缺電,不趕快想辦法解決,不然會活不下去。」尤其是大家還在準備發展電動車產業。「在綠能上來之前,台灣要怎麼渡過?政府應該要超前部署。」劉德音提出,淨零碳排是世界趨勢,缺電問題必需政府與民間合作。徐秀蘭認為,人民用選票表達對核四安全的疑慮,這也顯示台灣能源發展沒有退路,除了利用再生能源補足綠電,政府應該要有更積極作為。一家能源業者指出,重啟核能至少十年、三接也是三年後的事,以這兩件事談能源都是假議題,緩不濟急,「當前的缺電問題已是箭在弦上。」企業大咖們2022年共同的焦慮就是「缺電」未解。
震驚工業電腦界 研華執行董事何春盛接任大同公司總座一職提6目標
改朝換代的大同公司再進行領導團隊微調,大同公司在21日上午董事會中通過由由董事何春盛接任總經理一職,原任總經理鍾依文調任子公司精英電腦擔任董事長。由於何春盛亦是現任工業電腦大廠研華執行董事,據了解,由於職務屬性考量,何春盛未來在研華只會擔任董事職務。何春盛於1977年畢業於大同工學院(大學大學),與董事長盧明光皆是熟識校友,早年何春盛在惠普任職,有完整的專業經理人資歷,是當時相當被看好的人才,與研華創辦人劉克振是同事關係,後來在2000年時受劉克振邀請擔任研華北京分公司總經理,約10年時間把研華在大陸15個據點拓展到50個,多年來為研華立下不少汗馬功勞。與何春盛共事的同事表示,何春盛是大同工學院畢業,應該是對學校有相當感念,在這個時機下能供獻回饋母校,藉由專業經理人制度讓大同長久發展下去。21日上午何春盛接任大同公司總經理一職消息傳出,已經讓工業電腦界議論紛紛,不少人覺得震驚。大同公司表示,何春盛理自大同工學院畢業後即進入大同公司電視設計課服務,與大同有甚深淵源。何春盛在即日起接任總經理一職,也提出6點任務目標,包括確立大同為品牌公司、擴大外銷佔比、孵化新事業、改善營運效率、培育下一代領導人才及重塑有溫度、有效率、當責、創新的企業文化。
誰有本事不給錢1/全台資安出問題?駭客入侵逾10大企業 仁寶研華慘遭勒索10億
根據國際資安公司「BlackFog」最新報告,截至今年11月,全球政府及企業遭駭客組織攻擊勒索的案件,高達228件,其中,台灣光是近3個月,就有逾10家上市櫃企業遭駭,最新的受害者是筆電大廠「仁寶電腦」(2324)及工業電腦大廠「研華科技」(2395),兩大廠被勒索的贖金,一共高達新台幣10億元!全球新冠疫情死亡人數即將飆破一百五十萬,愈來愈多企業開啟在家工作模式,然而,住家資安環境不比公司內部,部分民眾非但不是使用正版作業系統,還透過「虛擬私人網路」(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連回公司網路,於是給了駭客可趁之機。本刊調查,今年10月中旬以來,台灣逾10間上市公司遭駭客使用勒索軟體攻擊,並以每週2至3間的數量增加;受害公司的股價落在70元至350元區間,行業別包括建築、生技、傳產與汽車零件等,部分被害公司已支付新台幣200萬元至500萬元的贖金,換取遭駭資料的解密密鑰。最新的受災戶則是筆電大廠仁寶電腦(仁寶)及工業電腦市占龍頭研華科技(研華)。仁寶專為DELL、HP、Lenovo、Apple及Google等品牌代工筆電,是全球第二大筆電代工廠。受惠疫情帶來的遠距商機,仁寶前三季每股稅後盈餘達1.1元,今年的筆電出貨量可望超越去年的4,390萬台。據悉仁寶被駭客入侵後,資安人員一早都到董事長許勝雄的辦公室開會,討論解決辦法。左圖為許勝雄出席今年中華民國三三企業交流會。(圖/王永泰攝、讀者提供)就在營收大好之際,11月8日,仁寶竟傳出遭勒索程式入侵!「內部員工開啟電腦後,出現藍屏畫面顯示『Your network was hacked.』(你的網路已經被駭),並警告禁止關閉電腦以及刪除任何檔案。」1名知情人士透露,仁寶IT(資訊科技)部門為此十萬火急發出通知:「伺服器遭勒索病毒攻擊,員工不要連回公司內網,即使在公司使用電腦也不要連上網路。」該人士表示,「攻擊仁寶的駭客組職,正是近幾個月相當猖獗的『DoppelPaymer』(外界以該組織使用的勒索軟體DoppelPaymer稱之),對方要求在72小時內支付1,000比特幣,若不趕緊支付,贖金就會提升至1,100百枚比特幣(約新台幣6億元)。」
台積電獨大 台股陷「一個人的武林」困境
台灣董事學會7日年會發布《2020董事會白皮書》。學會發起人蔡鴻青指出,統計2005~2019年,扣除台積電,整體上市櫃市值複合成長率(CAGR)僅2%,台灣正面臨「一個人的武林」困境。金管會主任委員黃天牧表示,協助企業永續成長,是金管會努力的目標,並提醒企業董事會思考「包容性成長」的社會責任。台灣董事學會連續7年以台灣上市櫃公司為研究母體,追蹤台灣企業及資本市場的變化。《2020台灣董事會白皮書》研究發現,台股國際能見度逐年降低外資吸引力不足;企業大舉配息,不再投資未來;加上企業重大交易案件遞減,這些因素是台灣產業成長動能的內外部重大負面因素,值得各界關注。據《白皮書》分析,台股市值最大的台積電,在2005年佔總市值9%,2019年底已提高至22%,成長幅度驚人。整體台股市值自2005年至2019年,平均年成長率為14%,然扣除台積電後,台灣上市櫃企業整體市值複合成長率(CAGR)實際只有2%。蔡鴻青並指出,在2005年之後上市的公司,市值年成長率達24%,但2005年前上市者成長率卻僅1%,以家族企業為尤,成長動能堪憂。台灣董事學會理事長吳豐山期許,學會會員共同努力。年會邀請台灣康寧顯示玻璃公司總經理曾崇凱、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以及嘉新水泥企業團執行長王立心,由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許士軍主持,以「從中堅企業到百年企業」為題,分享企業成長及轉型過程中,董事會如何做出重大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