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大股東
」 股權減重防禦股2/康霈女總談創業淚灑人生 當年「淨值剩1元」押房籌錢不敢說
堪稱首檔醫美新藥股康霈(6919)10月4日以433.8元由興櫃轉上市,一開盤股價就大漲24%衝上537元,9日收盤價為522元,其大股東友華(4120)股價今年以來上漲10多元。這一檔所開發新藥雖尚未取得藥證,但投資人已在股價上反應期待,原因是康霈的新藥為局部減脂注射劑且陸續公布的臨床數據令人驚艷,搭上瘦瘦筆帶動全球減重塑身熱潮列車。康霈上市記者會後,CTWANT記者專訪董事長徐坴暉與執行長(總經理)暨研發長凌玉芳,兩人回首12年創業路,不約而同提到2019年公司走入谷底,淨值只剩一元,借錢照發薪水,在人前強顏歡笑,「我那時把房子抵押揹到二胎,跟太太財產分開制,免得受我牽累……。」徐坴暉回首這段找錢留人的辛苦歷程,看似雲淡風輕,實則幾經峰迴路轉,尤其是2021年5月間,在董事張高榮醫師推薦公司給友華生技(4120)董事長蔡正弘,8月引進資金1.68億元,翻轉康霈命運,順利催生新藥。負責新藥催生的正是凌玉芳,她主導研發同時身兼總經理、執行長,公司上百項專利都出自她的手。凌玉芳出身桃園軍人家庭,考上北一女後因參加街頭遊行,父親擔心台北自由學風讓女兒不夠專注學業,轉學到中壢高中,後來陰錯陽差考上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但她鍾情化學,遂轉攻成大醫學院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碩士畢業。康霈研發局部減脂注射劑,其臨床試驗專選最難減重的腹部。圖為康霈創辦人、執行長暨研發長凌玉芳。(圖/報系資料)「這是我第一次談康霈,說到流眼淚。」蓄著大波浪長髮、有著彩繪指甲、一雙炯炯有神大眼的凌玉芳,總是笑臉迎人,她接受CTWANT專訪首度談起自己的人生故事,包括姐姐癌逝及讀學時身兼五家教、一個麵包啃一天等種種生活苦境,逼使自己從低谷中站起來。畢業後,凌玉芳進入新藥相關產業,從事醫藥法規與專案管理,也做醫美行銷需求分析多年,直到2012年才決定與徐坴暉出來一起創業,走上研發醫美減脂新藥之路。凌玉芳解釋,「我完全是從醫美和市場角度來看需求,我看了許多研究報告,也訪談了許多醫師,幾千頁的外文資料也讀,發現很多人想要局部減脂但害怕動手術,苦無沒有好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因此才會想開發此類新藥,而且還要做別人沒做過的地方,就是最難減脂的腹部,開始著手。」這讓她吃盡了苦頭,因為用注射劑做腹部局部減脂,不但在台灣沒有,在全球的新藥臨床試驗也史無前例,甚至沒有主持相關類似經驗的試驗主持醫師團隊和CRO,剛開始的前二年,他們寫電郵到歐美許多臨床試驗機構邀請醫師加入,「很多人覺得康霈是言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根本不理睬我們。」凌玉芳說。凌玉芳接著進一步說,「幸好澳洲的Dr. Goodman熱愛研究願意擔任CBL-514的2a臨床試驗的主持人,等到我們2a期臨床試驗數據療效很顯著,才陸續有知名醫師願意加入試驗,且隨著更多數據公布,現在是好多國際知名醫師主動寫信給我們想要加入CBL-514的臨床試驗。」凌玉芳談到推動新藥研發的臨床試驗過程中,從找錢、募資到邀請醫師擔任試驗主持人,人前人後她和徐坴暉看盡了臉色,但二人始終不放棄。如今,康霈的新藥CBL-514注射劑預計今年Q4與明年Q1公布2項局部減脂2b臨床解盲統計數據;此外,同成分但劑量與劑型不同之CBL-514D,專注用於疾病治療用途,目前在罕病竇根式症亦進入2b臨床階段。友華生技2021年間決定投資康霈後,成為法人注資領頭羊,讓康霈擁有資金可以推動多項新藥臨床試驗。圖為友華生技董事長蔡正弘。(圖/報系資料)CTWANT特別問了一路走來遇到哪些貴人?凌玉芳秒回恩師,成大醫學院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賴明德教授,當初不在意她大學並非讀相關科系,也無經過實驗室實習,仍收她當研究生,開啟了她對分子生物學的熱愛和專業,也因此進入細胞凋亡的研究領域。「他給我非常大的空間,我在實驗室不只一次的修改做實驗的方法還有流程,他只要跟我溝通過覺得合理都欣然接受並且一路支持我」「我需要去家教來賺生活費和學雜費,他也容許我在用餐時間先離開去家教。」當年,只有凌玉芳一人邊唸研究所邊家教,大部分教授不容許。接著,凌玉芳提到股東Joe,「他當初評估覺得康霈有潛力,但他老闆不願意投資,結果他選擇自己投資我們」「後來也找了很多好朋友投資一路支持我們,包含在我們淨值剩1元左右的時候,也協助我們找投資人買回部分不願意繼續投資的股東股票,幫公司解決困境。」還有一位Mike,是Joe的好友,「我們上興櫃後,這位股東一路買,目前是前十大股東,他是骨科醫師,非常了解超音波導引注射,這次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也是因為他有受此之苦,我們才發現514可能可以治療OSA,他本身對投資和生技領域都蠻熟悉的,我們的數據他也都看得懂。」「我們2023年現增30億元風雨飄搖之際,最後能夠順利成功並且超額認購,Mike和Joe幫了非常大的忙⋯…,因為他們在投資圈認識很多投資人本身又很專業,所以介紹並說服了很多投資人加入我們的現金增資,那時候我們的價格一度已經跌破現增價,很多人都傳我們現增會失敗……。」「還要感謝友華蔡董看好我們,義無反顧成為康霈第一個法人投資者,帶動其他的投資人願意投資我們,才讓康霈有相對充足現金可以推進後續的臨床試驗,成功完成興櫃前二次現增取得十幾億現金,更得以展開多個適應症的二期臨床試驗。」其實,友華本身在2022年也是有代理一款抑制食慾為機轉的減重口服新藥「康纖芙」(Contrave),正式進入減重市場;而在這之前則是投資康霈取得股權約3.1%(康霈發行新股的最新持股比率),並擁有康霈CBL-514溶脂注射劑台灣獨家代理銷售權的優先議價權,這也讓友華股價跟著起飛。如今康霈從興櫃轉到上市,二位創辦人念茲在茲的貴人,以及一路相挺的公司團隊與許多股東們,讓他們有機會完成全球第一個局部減脂新藥開發。
中信金搶親1/台新吳東亮「新新併」10/9有答案!辜仲諒要擋「打委託書大戰」
整個八月,台股及金融界屏息靜待FED主席鮑爾是否宣布九月降息之際,新光金搶親案意外爆開核彈級之戰,戰事從吳東進、吳東亮兄弟之爭,擴大到中信金辜仲諒半路攔胡搶親,究竟花落誰家,「台新新光」(新新併)或「中信新光」?10月9日新光金股東臨時會將有結果。CTWANT記者訪查,「委託書大戰」將成關鍵一役。CTWANT調查,市場公開徵求委託書的三大通路全通、長龍及聯洲現為新新併團隊所掌握,而中信金旗下的中信證券實力也頗強之外,元大證券可能也會加入戰局助陣。「對中信金來說,他們現在首要即是讓新光金股臨會出席率不過半、流會,或是讓股東對台新併新光之案投反對票大於贊成票;一旦股臨會通過此案,還要看主管機關金管會、公平會是否會核准。」一名金融界高層分析說,不過,雙方公開徵求委託書陣容強大,「是一場比速度之賽!」這場雙金搶一金大戲,不但是台灣金融史上首見,而且為「合意併購」及「非合意公開收購」(敵意併購)兩戰術併行之首例,還有可能落得「重婚」成了金管會棘手大事,美嬌娘則是老牌家族新光集團的新光金。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1986年過世後,四個兒子吳東進、吳東賢、吳東亮、吳東昇各自努力家族事業或創業,長子吳東進承接新光人壽、新光銀行創辦新光金控;次子吳東賢掌管新光紡織;三子吳東亮創辦台新銀及台新金;四子吳東昇則承接新光合成纖維、大台北瓦斯等。二十多年前,政府開啟第一波金融合併,新光金、台新金2002年首度談合併案,但遲遲無下文,期間,新光金大股東、已逝洪文棟曾邀請吳東亮併兩家金控合併案,吳東亮卡在大哥吳東進掌控制權,而未跨步。時隔18年,2020年間,台新金併購外商保德信人壽、處分彰化銀行股權、新光金前董座吳東進遭金管會裁罰停職、辭去金控董事……,重啟「新新併」之案,仍無進展。直到2023年6月,新光金以洪士琪(洪文棟之子)、結盟吳東亮為主的「改革派大股東」與吳東進派展開經營權之爭,經過一場激烈的公開徵求委託書大戰,雙方陣營各取得董事會10席次、3席次,才又開啟與台新金談合併的機會。台新金、中信金「搶親」迎娶新光金,將開打一場公開徵求委託書大戰。(示意圖/CTWANT資料)吳東進雖未能掌控新光金經營權,與四弟吳東昇各擁新光醫院、新光三越百貨等的實質控制權,而這二家公司則為新光金控第一大、第二大股東,據此,當新光金與台新金重談併購之際,身為新光金創辦人、大股東的吳東進也沒束手以待。今年5月初,金融市場先是傳出吳東進邀請多家金控「試親」,包括國泰蔡家、富邦蔡家及中信辜家等,談新光金嫁娶案,市場傳出蔡家婉拒,不願蹚混水,中信金則興致高,有股東喊出「能當第一大金控,何必當第四大」。這場搶親大戲,8月19日終於浮上檯面,台新金及新光金兩家金控總座聯袂拜會金管會銀行局,說明合併案內容,隔天20日,中信金立馬召開董事會,決議向金管會申請投資新光金。台新金及新光金加速開董事會,22日通過「合意」併購案後,當晚9點30分緊急召開說明會,台新金董座吳東亮與新光金董座魏寶生簽約交換宣布換股比例,並將於10月9日召開股臨會投票決議通過此案。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於8月22日晚間,與新光金控董事長魏寶生共同出席合併案換約記者會。(圖/黃威彬攝)「新新金」合併案看似成定局,中信金並未放棄搶親,23日由總座高麗雪公布,將以每股約14.55元,公開收購取得新光金10%~51%股權,表達「勢在必得」決心。依公開資料,新光金股權結構在「個人持股」(大股東個人、小股東散戶等)占比共53.55%,其他法人持股占比30.31%,外國機構及外國人(外資)持股占比16.12%,政府與金融機構各占比為0.01%,扣除新光金大股東吳家個人持股,中信金公開收購對象即是鎖定小股東、外資的支持。新光金前十大股東分別是新光醫院(代表人:吳東進)持股占比為3.61%、新光三越百貨(代表人:吳東昇)占比3.52%、新勝(代表人:彭雪芬)占比3.01%,台灣新光實業(代表人:彭雪芬)占比1.53%,裕鐵企業(代表人:林高煌)占比1.27%,新光合成纖維(代表人:吳東昇)占比1.09%,家邦投資(代表人:吳邦聲)占比0.82%,新光人壽保險員工退休基金管理委員占比0.80%。由吳東進、吳東昇掌控的新光醫院、新光三越百貨、新纖、新光保全等的占比股權約有15%,加上第五大股東裕鐵公司加上董事長林高煌個人持股占比4%也公開聲明表示支持中信金,「看樣子,吳東進這邊約有20%支持中信金的話,中信正式開啟公開收購約取得30多%,即可過51%。」一名熟稔併購案專家說,「9月11日停過之日起,確定哪些股東是具有投票權,有了股東名冊,大戰即正式開打。」新新併團隊去年六月打過勝仗,能否複製去年的戰果,三家金控上千萬的客戶及小股東一起拭目以待。
鴨子划水「買」銀行!胡亦嘉默默成瑞興銀第三大法人股東
街口金科董事長胡亦嘉三年前開始鴨子划水擬跨足投資銀行。據瑞興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他已持股超過5%、達8.7%,默默躍為瑞興銀行第三大股東,因此每超過1%就要向銀行局報備,銀行局也主動對此舉進行了解。胡亦嘉指出,相中瑞興銀主要是認識大股東,「一般公司對有人要買股票沒有人不歡迎的」,有了銀行牌照金融生態會更完整,他說,三年前就開始布局,當時股價還蠻低的,近三年有量的都是他加碼的。據了解,胡亦嘉會想跨足銀行,主要是現行國內環境下,科技業與金融業合作要找到配合的銀行不易,未來若是有銀行牌照有助生態圈合作。金管會指出,不對單一個案評論。但據現行法規規定,同一人或同一關係人單獨、共同或合計持有同一銀行已發行有表決權股份總數超過5%者,自持有之日起十日內,應向主管機關申報;持股超過5%後累積增減逾一個百分點者也要申報,而持股超過10%、25%或50%者,則要分別事先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市場人士分析,胡亦嘉從信合社轉制的銀行進攻是聰明的做法。瑞興銀行為信合社轉制的銀行,據法規來看,資本額不需要到100億元,最低實收股金達新台幣20億元即可,未來若要進行併購門檻沒那麼高。不過,若胡亦嘉持股超過10%就要經金管會審核,金管會要審核其財務及業務有助於銀行之健全經營提出合理說明,也要說明資金來源。超過25%則要檢附更多資料,包括取得銀行股份的投資架構等。胡亦嘉表示,目前還沒有超過10%的打算。不過,他坦言,有些模式、服務要有銀行牌照才能比較符合台灣現在的監管狀況,所以未來不排除有進一步規劃,但現在會先從跟瑞興合作開始,再看看有沒有比較深度合作的機會,但若是持股逾10%就要經過金管會核准,現在還沒有要走到那一步,所以就沒有去討論這件事。對於街口未來會不會規劃上市櫃?胡亦嘉指出,現在還沒那麼確定,但是有在這樣規劃,因為現在政府好像也蠻鼓勵大家興櫃、上市櫃的,街口金科也不排除考慮這樣的機會。瑞興銀行指出,不太清楚街口金科從何時開始買進的,但在2023年年報上已顯示進入前10大股東了,確實有持續在買進瑞興銀行的股票。不過,目前並沒有實際上的合作,也都沒有談。據了解,目前街口金科對瑞興銀行的持股,只是單純的投資,不過,瑞興銀行指出,街口支付與國內多家銀行都有合作,瑞興銀行的帳戶也可以綁定街口支付作消費,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瑞興銀行指出,目前大股東對於街口成為前十大股東,並沒有公開的接觸或是說明,瑞興銀行本來就是一家興櫃公司,對於有投資人想要參與,沒有什麼需要特別應對的,目前看來街口金科主要就是從市場上收購到前十大股東,瑞興銀行今年並沒有董監改選,明年才會進行董監改選,未來要看之後的變化再說。
愈關愈大尾3/貨櫃三雄「股價高點還未到」 散裝船族群接棒航海王
「航海王」能否在2024年中上演續集?CTWANT記者採訪投顧副總、資深證券分析師,看法迥異,對貨櫃三雄下半年看漲,一是斬釘截鐵地說「不會,不可能」另一相反看法「股價高點還未到」;但皆認為,「散裝船群族接棒機率高,較為安全」,也同時提醒說,「追高股價,要謹慎評估自身財務情況與風險評估。」向來風平浪靜的航運股在2020年疫情後,有了驚滔駭浪的表現,在封鎖邊境的防疫措施下,全球航運商瘋狂「按天報價、加價搶艙、長約改簽」,造就航商獲利表現突出,長榮海運還締造史無前例「做3年,抵10年,超領100個月年終獎金」的紀錄,股價也是屢創最高。2021年5月間PTT論壇Stock出現一篇署名「robertshih」(本人張濬安,台大資工系畢業)的分析陽明海運20年歷史數據貼文,並秀出對帳單,他在2020年以2億元資金「All in」航運股,鎖定長榮、陽明,藉著台指當沖獲利,並於2021年第二季股價高點全數出清,估計獲利逾50億元,因而被網友封上「航海王」,並大舉瘋搶航海三雄。疫情過後,2023年受到全球通膨、經濟成長放緩、運價下滑、美元匯損等所致,萬海每股虧損2.07元為史上最慘一年;陽明每股賺1.37元,長榮全年稅後淨利則年減近九成,每股盈餘16.7元,皆較之前低。長榮公布前的2023年前十大股東中,航海王張濬安以持股1.09%居第七,今年則未在名單中。今年因紅海危機航運股價再度飆起,台股上兩萬點新高後,「航海王」有無續集,成了股民新焦點。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今年上半年,貨櫃三雄股價激勵飆漲,確實是受到運價指數上漲、個股第一季表現亮麗所致;至於下半年的表現,還要持續觀察運價反映,尤其是要看全球景氣復甦情況,目前看來沒有預期那麼佳,股價追高的同時,還要留意風險。」「下半年,恐將是供過於求,運價會有變化,可能是下跌」「我覺得很難再複製二年前的航海王時代」最關鍵原因,就是「疫情造就航海王,現在已到後疫時代,時空背景完全不一樣了。」不過,資深分析師陳唯泰卻持相反的看法,「股價高點還未到。」但他也再進一步說,「大家在二年前航海王疾駛乘風破浪,許多人有受過傷,這回大家比較謹慎些了。」「由於SCFI(上海集裝箱出口)運價持續走高,貨櫃商萬海、陽明今年轉虧為盈機率很大,況且現在股價低於淨值,雖然進入處置股期間,股價仍然持平地上漲」陳唯泰說。CTWANT記者繼續詢問,「萬海、陽明,會不會像股民期待,愈關愈大尾?」陳唯泰說,「我認為不會在解禁出關時,股價下跌。」而長榮也未因萬海、陽明處置股而交易明顯爆量,股價則稍有上漲。至於股民也關切貨櫃三雄再創「航海王」美好時代之際,也帶動到散裝族群股價上揚,「若有些股價低於淨值,還沒有特別噴發飛高,是可以關注的,可以從個股逐季營收成長趨勢來看,且第二季為穀物運送旺季。」陳唯泰說。貨櫃三雄股價齊飆,股民也看好散裝船族群走勢。圖為慧洋海運董事長藍俊昇(圖/報系資料)黃文清更是很樂觀地說,「散裝船的基本面,優於貨櫃三雄。」「我評估航運股中,貨櫃商下半年可能會受到運價修正而有下跌機率,看法持『保守』;反觀,對散裝群股的看法是較為『安全』,主要是受到中國、印度的房產、車市等景氣復甦來看,帶動原物料需求的回升,也就是基本的鐵礦砂等。」散裝航運族群集體上揚,包括裕民(2606)、新興(2605)、中櫃(2613)、四維航(5608)、中航(2612)、台航(2617)、慧洋- KY(2637)、益航(2601)等。就拿00944野村臺灣趨勢動能高股息ETF最新公布的成分股名單來看,就納入一些航運族群,除了長榮海運之外,還有裕民、慧洋- KY,也是看好航運族群進入第三季傳統旺季。慧洋前4月合併營收65億元,年增21.45%,營業利益21.12億元,年增 166%,稅前盈餘20.69億元,年增1189.35%,每股盈餘2.77元。慧洋董事長藍俊昇表示,除了受到全球區域衝突造成船舶繞道、週轉天數增加,現逢第二季南美穀物旺季,散裝船舶需求正在擴大,但疫情期間散裝新造船數量遭排擠,使今年散裝市場新增運力較過去幾年偏低,樂觀看後市營運。
39歲遊戲界傳奇人物「遭毒殺」!3子女逾20億股權被凍結 前首席風控官涉案
2009年6月創建遊族網絡並擔任董事長兼執行長的大陸遊戲界傳奇人物林奇,出身溫州,24歲開始創業,33歲帶領遊族網絡成功上市,35歲以90億元身家登上胡潤IT富豪榜,卻在39歲遭毒殺。2020年12月,林奇因身體不適住院,很快就因病救治無效逝世。後據上海警方通報,林奇疑似中毒,同事許某有重大犯案嫌疑。據《野馬財經》的報導,2023年10月31日,林奇被毒殺的相關案件在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迎來開庭審理,庭審一直持續至深夜,並未當庭宣判。相關公告顯示,原告為與遊族關係密切的趙驥龍、趙宇堯,被告為遊族前首席風控官許垚,案由為故意殺人罪。而在「林奇毒殺案」發生後,外界就一直很關注林奇家人的後續發展。至2023年,上海加遊接過林小溪、林芮璟、林漓與許芬芬股權,成為遊族網絡新大股東後,原本以為一切已經塵埃落定,但如今圍繞林奇家人手中的股權,卻爆發爭議。2月18日,遊族網路公告稱林小溪、林芮璟、林漓所持5023.9萬股上市公司股份已全被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司法凍結。另據《藍鯨財經》的報導,此司法所涉案件案由為其他侵權責任糾紛,原告為上海一騎當先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不過,該消息並未對遊族網路股價產生負面影響。2月19日,遊族網路單日收漲3.7%,目前股價9.8元/股,總市值90億元。據此計算,林奇家人被凍結股份對應市值約5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21.8億元),不過林奇家族與一騎當先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報導指出,從一騎當先的背景來看,其與遊族的關聯性十分緊密。2014年,遊族網路借殼「梅花傘」上市,一騎當先透過定增成為上市公司股東,其7名合夥人全部為遊族前中高階管理人員。出資比例最大的是遊族聯合創始人陳禮標,其他還包括遊族前高級製作人王鵬飛、前董秘劉應坤、前平台事業部負責人劉萬芹、前副總裁王麗君、前財務總監李坦穩以及遊族第一任營運總裁陳文俊。遊族網路上市後,一騎當先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公司的前五大股東。其也曾與林奇一道質押股權,用於給遊族融資。不過,在2018年將6%股份轉讓給寧波永諧後,一騎當先持股比例驟降,至2019年第一季已消失在了遊族前十大股東中。目前工商資料中,一騎當先沒有任何對外的持股。此外,這7名合夥人目前都已不在遊族任職。其中陳禮標在林奇出事前夕就已經辭職,最晚離開的劉萬芹也在2023年離任。遊族並沒有公開林奇家族被起訴的具體原因,但作為與林奇共事多年的「戰友」,一騎當先最大的出資人陳禮標與林家之間曾有多筆金錢交易。例如2017年,陳禮標曾斥資約2000萬元參與了遊族的定增;2019年,遊族曾將全資持股的掌淘科技58%股權及相關附屬權利轉讓給陳禮標,交易價格3.48億元,全部來自陳禮標的個人自有資金。在此背景下,有雪球投資者認為起訴或與陳禮標對林奇的某筆投資有關,「他當時沒跟林奇說清楚是投資還是藉款,他說是投資,要十倍回報。林家只承認借款,還本息。估計他也拿不出什麼證據證明是投資。」但起訴的舉動卻實實在影響了林奇家人的「退場」。林奇撒手人寰後,其生前持有的遊族23.99%股份由未成年子女林小溪、林芮璟、林漓共同繼承。但由於林奇手中不少股份被質押或凍結,三位子女並未第一時間獲得林奇生前持有的全部遊族股份。截至2022年末,林溪、林芮璟、林漓都持有遊族4.11%股份,而林奇的持股比例在數度被動減持後降至7.76%,且林家人也沒有長期持股的意思,但股權凍結後,林奇家人即便想減持也暫時無能為力了。種種跡象表明,去世前的幾年,林奇對資金的渴望到達了頂峰。根據遊族公告,林奇在世時累計將其所持有的公司總股本18.76%的股份進行質押,融資金額高達11.67億元。除此之外,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林奇一共減持了18次,套現13.8億元。截至2020年末,林奇還佔了上市公司多達8.02億元的資金。時至今日,林奇所持5.73%股份仍處於被凍結的狀態。至於林奇套現出來的錢都去了哪?有分析認為是流入了位於上海黃金地段的遊族大廈。根據「樂居財經」報道,林奇喜歡在舒適的環境裡工作,也希望把空間的美好帶給更多員工,就花了40億去蓋一棟新大樓,其中減持的錢就有部分用在蓋樓;也有觀點認為是林奇高價買下《三體》版權後,一直沉湎於此,想在遊戲、動漫、網劇、電影等方面全方位發力,因此不得不從遊族大量抽血。如今林奇已經過世,詳細情況不得而知,但他的家人已經為此付出了代價。北京市漢華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齊正表示:「三個孩子繼承了林奇的財產,當然要繼承債務,許芬芬個人不承擔林奇遺留的債務,但她作為三位孩子的監護人需要在孩子繼承的財產範圍內承擔相應債務。」為償還債務,林奇有三名子女曾將過戶的股份全數質押。林奇過世不久後,也傳出了家屬將其上海古北壹號豪宅掛牌售賣的消息。即便如此,林小溪、林芮璟、林漓所持股份還是曾經全部被凍結;三人還因未償還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本金被紅塔證券起訴。但隨著上海加遊入股,林奇家人的資金狀況得到了較大改善,股份質押和凍結也一度清零。上海加遊的背景並不簡單,其成立於2022年5月,原股東包括上海遠復、趙宇堯和上海華標。其中,上海遠復持續穿透股權,背後浮現宛正、馮濤和人民網私募的身影。但2023年,馮濤、趙宇堯陸續退出了上海加遊的股東行列。目前上海加遊98.99%的股權,都掌握在宛正一人手中。宛正入主後,林奇時代遊族網絡的董監高幾乎已經完成全面的換血。自林奇辭世後,已有多位高階主管申請辭職,2020年年報中任職的高階主管,拋開林奇的12人裡,目前僅有鄭家耀、陳芳兩人的名字,還留在新任高管名單中。
大咖生技ETF2/潤泰寶佳重壓這二檔新藥股 他們來自中研院專利股權變成上億元
富邦金董座蔡明興、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不僅是鑽石生技(6901)創始大股東,也跟進鑽石投資新藥開發標的,再重壓醣基生醫(6586)、欣耀生醫(6634),玉山金控、寶佳集團林家宏也是這二家生技興櫃股大股東。CTWANT調查,鑽石生技投資組合中的醣基生醫(6586)、欣耀生醫(6634),除了中研院、鑽石生技為大股東,還可見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玉山金控董座黃男州也曾是醣基的前十大股東。醣基生醫開發出全球第一款醣重組生物改良型新藥CHO-H01,目前正在進行針對難治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病患的I/IIa期人體臨床試驗。(示意圖/翻攝自醣基生醫官網)尹衍樑在2017年間以匯弘、長春、宜泰三家投資公司,各對醣基生醫持股6.86%、5.87%、5.15%共17.88%;玉山創投持股4.09%;之後逐年減持股權,目前皆未在最新公布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寶佳集團少東林家宏則不僅個人對欣耀持股2.81%,還以佳峻投資占比10.25%為欣耀第一大股東,總計達13.06%;富邦金董事長蔡明興個人也有3.63%,以及兒子蔡承儒的以馬內利投資也有5.75%,蔡承儒過去即曾以富邦創投法人代表擔任過鑽石生技董事。為何醣基欣耀二家生醫受到金融、傳產、房產企業大咖的青睞?首先以醣基生醫總經理吳宗益博士背景來說,他正是2014年「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舉辦第一屆「TBF生技講座」的8名得獎者之一,可獲得2500萬元研發獎金,分十年每年提撥250萬元,「TBF生技講座」也因獎金之高,被喻為「生技界奧斯卡獎」。而富邦、潤泰與玉山金正是「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捐助者之一,據基金會透露,當年原先規畫提供六位講座名額,由於申請候選人相當多,且非常傑出,富邦金控、潤泰集團率先各自贊助一位講座,因此共選出八位講座籌得2億元基金。欣耀生醫核心產品為治療脂肪肝疾病新藥,左為董事長暨總經理朱凱民與經營團隊。(圖/報系資料照)吳宗益為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他以開發新的醣合成方法,用以合成與癌症或感染性疾病相關的醣分子,並了解這些醣分子所扮演的角色,開發出新的疾病治療或診斷方式,著重在建立新型醣晶片用於流感或癌症的檢測,及利用醣分子製成疫苗用於疾病的治療和預防。醣基生醫是在2013年由中研院以技術作股對價,與鑽石生技等股東合資成立,技轉中研院醣蛋白、醣晶片等產品,2021年中研院將技術股轉讓給吳宗益等專利創作人,礙於新制技術股緩課稅法令尚未通過之故,當時即傳出富邦金蔡明興將以市價承接部分股權,估計約2億元。醣基生醫現專注開發醣蛋白產品,目標在提升大分子抗體藥之藥效及專利生命週期,2021年5月24日醣基與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簽訂「重組蛋白疫苗CHO-V10」COVID-19專案指標案件藥物法規科學諮詢輔導協議書,受市場買盤關注,使醣基股價從30元一度上漲到去年4月最高點251.5元,目前來到71元。欣耀生醫董事長暨總經理為朱凱民,他與研發團隊聚焦於非酒精性肝炎引發之肝硬化、肝癌以及無肝毒性止痛藥,股價在2020年4月起到7月的三個月內,從18多塊一度飆漲到176元,主要係因SNP-810(安泰拿疼)取得中國大陸專利、脂肪肝炎新藥SNP-610取得一項中華民國專利及美國專利所致,目前股價來到76多元。
大咖生技ETF3/蔡明興新藥股買最多! 開發金超車國泰富邦這二檔
富邦金(2881)董座蔡明興這十年來相挺生技業,成為鑽石生技(6901)創始股東,還投資發起人路孔明創辦的中天(4128)與合一生技(4743)(原投資泉盛,後與合一合併)兩家公司,近20年來,金控與蔡明興本人都積極參與生醫產業策略性投資支持新創公司育成與培植,旗下人壽、富邦金控創投等,至少已投入逾160億元。2014年蔡明興以個人名義與鑽石生技投資公司捐贈共1.5億元,成立永續經營之「臺大鑽石種子基金」,扶植新創鼓勵研發,亦是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TBF)的捐資者,2021年起擔任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的顧問。CTWANT調查,從中天到鑽石投資的欣耀生醫、合一生技、醣基生醫等,蔡明興可說是一網打盡家家都有投資,以這些公司的前十大股東資料來看,蔡明興家族各持股為1.22%、9.38%、7.36%、1.83%;蔡明忠與蔡明興相同,除了個人投資鑽石之外,對中天、合一則各持股1.21%、1.51%。合一股價在2020年曾從25元飆漲到7月最高點476.5元,主要是因宣布與丹麥國際大藥廠利奧製藥LEO Pharma A/S共同簽署「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氣喘新藥FB825」合作研發,以5.3億美元全球獨家授權協議,以及ON101(WH-1)糖尿病足慢性傷口潰瘍新藥三期臨床試驗第二次期間分析結果達標等因素所致;目前股價來到186元。進一步觀察多家生技股的前十大股東,富邦金子公司富邦人壽名列其中知名企業者,有持股中天3.8%、合一2.02%,還有保瑞(6472)的2.60%、葡萄王(1707)的7.05%、大江(8436)的4.40%、東洋(4105)的3.67%,從開發癌症新藥股、保健保養品、醫美到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大廠都涵括。昱展新藥為美時化學前董事長林東和於2016年所創,富邦金、開發金皆有投資。(圖/翻攝自昱展新藥官網)富邦金控創投除了鑽石生技,還有投資昱展新藥(6785)的6.18%,為特殊學名藥廠美時化學(1795)前董事長林東和於2016年所創,以美國FDA 505 (b)(2)法規路徑,開發含鴉片類成癮症、難治型憂鬱症、慢性癌痛及帕金森氏症等長效藥物。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則與蔡明興都是十年前同時投資鑽石,2021年同年受聘為生策會顧問之外,還邀請他的外甥女婿、「生技界併購王」之稱的保瑞(6472)董座盛保熙為台新金子公司分享生技產業脈動,台新金並與保瑞共同成立規模約30億元健康基金與保瑞生技,鎖焦併購創新生產製造(CDMO)事業佈局;旗下的健檢中心與盛弘集團以換股策略結盟,跨足精準醫療業。吳東亮今年還選進生策會理事,並於其擔任理事長的工商協進會中提案成立「生技醫療產業研究委員會」,力推該產業,另外也投資研發抗癌新藥的生華科(6492),該公司共同創辦人之一即為親家胡定吾。國泰金控旗下的國泰人壽除了投資隱形眼鏡晶碩(6491)2.60%之外,國泰創投對漢達(6620)也曾持股達1.14%,係以藥物劑型及處方設計為基礎之研發型特色專業製藥,聚焦於505(b)(2)新藥以及高技術門檻之利基型學名藥的公司,已有胃食道逆流學名藥、多發性硬化症用藥等在美國上市銷售。中信金控子公司台灣人壽也曾投資美時達0.54%、中國信託創投對台康生技持股1.47%;開發金控子公司中華開發資本轉投資的「中華開發生醫創業投資」則與富邦金創投同樣看中昱展新藥,投資更高達12.08%,與國泰創投都有投資過的漢達也曾多達4.94%,就連中華開發創投也曾投資漢達有2.13%。另外,大江生醫集團旗下的大江基因(6879),主攻基因檢測與幹細胞、免疫細胞等產品研發製造等,在2022年私募普通股案,佳世達(2352)即投資5.45億元參與。
大咖生技ETF1/創始股東17倍獲利驚人?鑽石二檔投資給門票進場 這一家科技廠最有實力
鑽石生技(6901)今天(19日)掛牌上市,單純一家沒有產品的投資公司能從去年興櫃到今年上市成為話題,股價一度飆到300元,40萬人搶抽新股鎖住160億元資金,除了包含四位金融傳產創始大股東獲利17倍令人稱羨,正籌設兩家上百億投資公司將有電子科技企業家加入,也備受關注。「我很感謝大股東們一路支持,二話不說一口氣答應加入。2013年成立後到2019年都沒有發放股利,投資生技新藥研發道路很漫長,心臟要很大顆才能耐得住等待」鑽石生技投資發起人、董事長路孔明道出公司設立迄今「十年磨一劍」甘苦,他也是中天(4128)、合一(4743)生技的創辦人。路孔明口中感謝的大股東即是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以及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正如蔡明興在今年2月生策會年會致詞時說,「生技產業的潛力遠大於金融業」,光是富邦金控創投、富邦人壽投資生技產業逾160億元。尹衍樑早在二十多年前即挹注生技業,像是中裕何大一雞尾酒療法治療愛滋病、浩鼎乳癌藥等最為股民熟悉。現已返台擔任主管、擁有美國多家大藥廠新藥研發經驗專家分析說,「尹衍樑先生是一位擁有多項專利者的開發者,更能體會研發生醫產品耗費智慧心力的過程,且他與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等生技前輩情感累積,讓他對生技界了解愈深厚。」「生技醫藥業研發產品一旦成功上市即受到專利、特許業保護,circle壽命長,但也因等待時間長,『要有智慧、眼光、耐心』及承受不一定能走完臨床試驗的風險。」這一名專家說。鑽石生技投資公司是由中天、合一生技創辦人路孔明發起而成立,會取名「鑽石」是取自行政院2009年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18日股價以66元作收。(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鉅亨網)鑽石生技在2020年受惠投資的三家公司合一生技與醣基、欣耀生醫的股價上漲獲利,至2022年累計稅後淨利達97億元,共發放9.58元股利;但也因其股價波動影響,今年上半年虧損。而富邦蔡家、台新吳家十年前,因鑽石生技延伸投資觸角到生技業,加上2013年、前中研院長現為生策會理事長翁啟惠發起成立的「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成員除了潤泰、富邦、台新重疊之外,還有玉山金董事長黃男州等。「金融界大咖不約而同2013年聚集在這兩處,應是行政院2009年推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2012年終止籌設大型生技創投基金後,促使生技產業、學界等向外尋求研發資助所致。」一名新藥公司總經理說。CTWANT調查,鑽石生技成立十年來,從籌資40億元,歷經三次增資二次減資,到目前實收資本額74.93億元,此次上市前已再現金增資44.88億元到位,共投資過20家生醫公司,並支持六所大學、機構的(中研院、台大、清大、北醫、國防、中興)研發計畫而衍生出的七家新創公司。目前最新投資組合十家,兩家上櫃合一生技(4743)、欣耀生醫(6634),其他準備興櫃轉上市、創新板上市、興櫃或是進入臨床、授權、併購等,包括醣基生醫(6586)、永笙生技(StemCyte)、地天泰農業生技、優億、原創生醫、EyeYon、Bilayer Therapeutics、Theia Medical;資金投資國內外占比為8:2。這一家公司扮演起天使投資人角色,扶植新創公司歷經種子輪、A輪…到上市櫃,透過併購、銷售股權等獲利方式,被股民形容是企業家才能做起來的「自組生技ETF」,且因多屬早期投資,目標更是打造生技獨角獸,非一般ETF的分散風險;也因為鑽石生技在新藥投資占60%,醫療器材占20%,其他包含細胞治療、農業生技等占20%,關注「細胞治療、核酸藥物、農業生技」等,都成了投資人選股參考指標之一。台灣生技產業營業額從2012年3,590億元,增加到2021年6,665億元,複合年成長率約為7.1%。(示意圖/生技中心提供)CTWANT記者比對鑽石生技公開資料,觀察到台新吳東亮、潤泰尹衍樑的投資公司近一個月來各增持股權約0.05%~0.1%;富邦蔡明忠、蔡明興個人與富邦創投持股較三個月前,則各稍減0.02%~0.04%。目前鑽石生技投資揭露的前十大股東,第一大股東為中天生技持股28.76%,其次為合一生技15.93%;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各14.33%,再加上富邦金創投4.98%等,泛富邦就達33.64%。台新金控則由台新創業投資、台新資產管理各持股9.66%、0.79%共10.45%,董事長吳東亮夫人彭雪芬的允德公司占比2.38%,加上吳家掌控的昶禾2.39%、兆亨實業0.95%,泛台新金則持有16.17%;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的匯弘投資持股則為1.03%。總計富邦、台新兩大金控與大股東個人、公司等在鑽石生技投資占比共49.77%,加上中天、合一、潤泰等共持股95.55%,增資後股數強制集保近85%,換算流通在外股權約占增資後股本15.7%;證交所規定其內部人及前十大股東上市屆滿2年後,每屆滿6個月可領回四分之一,滿4年後始得全數領回。機殼大廠可成的定存等資金多達千億元,董事長洪水樹也正積極尋找拓展到生技產業領域標的。(圖/報系資料照)至於哪一家金融業、電子科技公司或企業家,會加入鑽石明年第一季籌資逾百億元的投資公司(一號、二號投資)?CTWANT調查,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現在是工商協進會理事長,也是生策會理事;以生策會理事會成員來看,包括機殼大廠可成董座洪水樹,可成現在握有定存等資金千億元,洪董就跟記者透露過正尋找生技投資或併購標的。國泰金控旗下國泰創投已有三成資金投入到生技業,董事長蔡宏圖今年受邀為生策會顧問之外,也傳出參與全福生技董座林羣的安富一號基金,加上台新金吳東亮與保瑞盛保熙去年推出健康基金等,預估一波波新錢不斷湧入到生技圈,既可催生疾病新藥,同時等待研發成功帶來的獲利爆發力。人在美國波士頓研發中心開會的藥華醫藥執行長林國鐘,19日越洋連線跟CTWANT記者說,藥華藥成軍23年來,有來自各界及企業家們支持,他和做傳統新藥研發的公司團隊都十分感恩,現在看到電子科技業加入生技業,運用其研發專業將可更加提升醫材技術品質,共同打國際盃。藥華藥今年4月發行GDR(海外存託憑證,籌資141億元)接觸不少摩根斯坦利銀行等美國投行,林國鐘觀察,國際資金正尋找新標的,「許多訊息顯示資金正流入台灣、韓國、新加坡為主的亞洲市場,尤其看好政府等公私部門大力扶持的生技產業,將如昔日政府扶植的半導體、電子、紡織、塑化等有蓬勃發展。」
虎航1天蜜月殺跌停! 董座背景「與小英有關」
國內第一家以創櫃版轉上市的台灣虎航15日以42.6元掛牌,終場上漲4%,但只有一天蜜月行情,今(16日)早盤一度殺跌停,隨後買盤進場,跌幅縮小到5.3%,暫報42.1元。台灣虎航董事長陳漢銘看好營運表現可一路好到明年農曆年,年僅44歲的陳漢銘,父親陳忠源是小英基金會董事,攤開前10大股東,除了第一大股東華航持股78.41%外,赫見唯一個人股東前國策顧問、民進黨現任中常委黃承國,持股1219張,約0.3%。受惠疫後報復性旅遊潮,台灣虎航6月營收首度突破10億元大關,提前超越疫情之前水準,7月營收更達到12億元新高,上半年EPS為1.87元。中國時報報導,陳漢銘表示,到明年農曆年前,整體旅運需求不會有問題,但隨著大陸放寬出國限制,票價將恢復常態,不會像現在這麼甜。他認為雖日韓旅遊很旺,但國人去日韓比率再成長有限,要開拓日韓來台客群,希望透過現有的日韓獨飛航點,帶來更多的日韓客人。工商時報報導,事實上,年僅44歲的陳漢銘非老華航出身,但是大有來頭,2020年接任虎航董座遭外界質疑為政治酬庸,其父親陳忠源是小英基金會董事、春福建設前董事長。當時華航發新聞稿指出,陳漢銘自2016年7月起擔任華航董事,2019年11月開始則以華航法人代表身份,擔任台灣虎航董事;陳漢銘任職華航集團董事職務多年,期間積極推動各項革新業務,並參與重大決策,對集團運作及航空公司治理具相當程度熟稔。加上其擁有英國伯明罕城市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學位,過去實務上亦累積豐富之企業經營管理經驗。信傳媒報導,不僅陳漢銘的背景引發討論,他的父親陳忠源還是蔡總統父親蔡潔生的好友,算是蔡總統的長輩。陳漢銘雖出身營建業,但政商人脈豐厚,目前除了擔任小英基金會董事外,他也是元大金控及元大銀行的董事,與元大馬家交情不錯。回頭檢視虎航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據證交所公開資訊觀測站112年4月3日資料顯示,上市前,第一大股東為華航持股78.41%、約31萬張;第二大股東華信航空持股3.86%、約1.5萬張;第三大股東國泰人壽持股1.9%、約7599張,其餘持股均未超過1%。值得一提的是,虎航十大股東中,唯一個人股東是前國策顧問、民進黨現任中常委黃承國,持股1219張,約0.3%,而去年4月26日公開資訊觀測站顯示,黃承國持有2281張(0.57%),約1年的時間賣掉1062張。
外資持股占台股逾四成加速「公司治理」接軌國際 這家最猛去年「反對」逾500家議案
外資持股占我國上市公司逾四成比重高,其投票立場意向也加速融合國際「公司治理」趨勢,關注議題從董事長不宜兼任執行長CEO、增加女性董事與獨立董事席次到ESG永續經營策略等,中租-KY(5871)今年即在全部9席董事選舉中,將獨董從3席增至4席,超前2024年上路的「獨董席次不得少於三分之一」規定。每年5~6月上市櫃公司股東會登場,近幾年實質掌控公司經營權大股東也多行動回應外資的建議以爭取更多支持或增加持股,今年除了可見上述的中租-KY(5871)之例,積極發展綠能事業,新增一名能源科技學者專家擔任獨董;像是友達(2409)董事長彭双浪將卸任執行長一職,不再同時兼任,頗獲外資圈好評。此外,可成(2474)兩家外資聯署提案「修正公司章程」欲拿回股利分派權;高力(8996)創辦人兼董事長韓顯壽(現為榮譽董事長)意外落馬未能當選董事,市場派阿拉丁投資拿下2席董事、2席獨董進入共治時代,更是進一步掌握到審計、薪酬兩個委員會;新光金(2888)改選董事中,外資持股近19%,支持公司派提名候選人僅三成等案例,可進一步研究探討以了解外資的態度。其實,中租-KY(5871)在2022年5月股東會的「修改公司章程」議案,因外資反對「董事會可決議現金股息發放再報告股東會」使得未修訂完成,因此在當年9月股臨會中,已直接刪除「董事會可決議現金股息案」議案,而讓公司章程修訂案可依主管機關要求通過股東會。CTWANT記者採訪到長期經營外資投票顧問及公司治理諮詢的外商公司Alliance Advisors,董事總經理馮欣宜Celine分析說,發行公司老闆與經營團隊在專注本業同時,也要多加了解公司股東結構,並應進一步去認識這些外資,分析與掌握他們的投票行為。Alliance Advisors,董事總經理馮欣宜Celine。(圖/翻攝官網)馮欣宜說,大股東、老闆還要關注「誰」持續在買,持股超過1%以上者即具有董事提名權、股東會議案提案權,不能再固有「外資向來支持公司派」、「買公司股票=挺公司」的傳統思維。確實,在東元(1504)二年前爆發的經營權之爭,Silchester(希爾契斯特)外資是在公司董事會提名名單公告前,即選邊站支持會長黃茂雄兒子黃育仁一方。馮欣宜提到,全球第二大「挪威主權基金」,為重壓台股的外資指標,持續增持科技股比重之外,還有新加坡、國際級共同基金股也加碼我國科技業;目前「挪威主權基金」已是上市櫃公司前十大股東,電子股34檔,有昇達科、群聯、力旺、家登、信邦、義隆、智邦、台積電、新普、聯詠、瑞儀、漢唐、京元電子及致伸等;傳產股15檔,有高力、順德、上銀、日勝生、寶成、統一、厚生、東和鋼鐵、聲寶、盛餘、中華、統一超、台苯、漢翔及國喬等;金融6檔,有中信金、玉山金、上海商銀、華南金、合庫及高雄銀。「挪威主權基金」約數年前即表態「董事長不宜同時兼任執行長CEO」、「至少一名女性董事」、「提高獨立董事比例」等,外資關注董事出席率,獨立董事人選背景、給予公司案件有哪些具體建議等都會加以了解,切忌忽略有提名權利的外資股東在國外的投票行為,須提高警覺、高風險面對。尤其當一家公司經營團隊涉及司法案件,或是屢遭主管機關重大裁罰等,外資同時會注重獨立董事發揮哪些監督效益,立場有沒有達到獨立性,提出意見是否專業、客觀等,因此對於獨董連續三屆會覺得任期偏長,恐有失公正性,遂會進一步衡酌公司提名理由。以今年改選鬧得沸沸揚揚的新光金(2888)為例,外資持股近19%,支持公司派提名候選人僅三成,除了打破「外資買股票就會支持公司派」的傳統思維,15席董事中獨立董事僅有3席(占董事總席次五分之一)比例偏低,也因此影響外資股東「挪威主權基金」投下「棄權票」。至於Silchester(希爾契斯特)外資則是股東行動主義積極者,觀察其投票行為發現,光是在2022年就有反對524個投資標的公司董事會提出的議案,特別針對董監改選議案,在超額競選時或有股東提案時,投票表達對公司管理階層的滿意與否。馮欣宜說,外資看公司提出的永續報告,會逐項瞭解執行成果,並加以追蹤效益,舉例來說,有的公司會清楚條列式股東的建議與客服接到客戶或是員工的反映案與解決對策、結果,有的公司卻是寫0,會讓外資感到公司對此制度並未重視,建議可進一步將永續經營CSR、投資人關係等部門整合,便於讓外資更加了解。金管會「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五大主軸中的第一項「強化董事會職能,提升企業永續價值」中,2024年起,將要求初次申請股票上市櫃之公司、實收資本額達100億元以上,及金融保險業之上市櫃公司,設置獨立董事席次不得少於董事席次之三分之一,及半數以上獨立董事連續任期不得逾三屆。
亞都光環滅1/嚴長壽退休後連6年虧損 疫情重創麗緻飯店剩2家
台北老字號星級飯店品牌、上櫃公司亞都(5703),由「飯店教父」嚴長壽打響名號,卻在他2016年退休、交棒亞都創辦人二代後,連6年虧損,也從全台8大直營加盟據點,縮減剩台北及烏來2家。如今,創辦人周、林2家二代再傳不合,亞都光環不再,令人不勝唏噓。上月27日,亞都股東會在有44年歷史的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地下一樓宴會廳舉行,參與股東與關係人約莫20人上下,20分鐘內便完成會議,董座周永銘悄從員工通道離場躲避媒體,其餘人士走出會場,對於記者關心皆表示,「很順利!」看似一如往常,卻掩蓋不了今年3月份爆出的股東內鬨,以及外界對於亞都近年營運每況愈下的質疑。業界傳聞,亞都創辦人周、林2家二代的不合被搬上檯面,是因為人稱「周阿姨」的周賴秀端今年1月過世。亞都麗緻為周志榮、周賴秀端夫婦與友人林有成於1977年投資創辦,周志榮出身迪化街,為台北大地主,早年在迪化街、襄陽路、忠孝東路擁有可觀的土地資產;周賴秀端還投資了台灣第一家證券行,曾是寶來證券的大股東,也兼作丙種金主,外表樸實像個鄰家老奶奶的她,卻被市場封為「證券天后」。2016年嚴長壽卸任亞都麗緻飯店董事長時,他表示,亞都飯店創辦人周志榮與周賴秀端夫婦(如圖)是自己「一輩子的貴人」。(圖/報系資料庫)1979年台北亞都大飯店開幕,周志榮夫婦力邀房客「美國運通台灣區」時任總經理嚴長壽,跳槽接任亞都總裁,直到2016年退休,經營權交予創辦人周、林2家族二代接手,由於周家持股較多,因此推周家二代長子周永銘擔任董事長。只可惜共治的和平局面沒能維持太久,今年3月,亞都召開臨時股東會,會中決議解任崇嶽投資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擔任的董事職務,同時也是林家唯一在董事會中的席次。根據議事手冊對董事職務解除案的說明指出,「本公司法人董事崇嶽投資有限公司於111年7月質押股票2,400張,累積質設股數佔其持有股數高達99.45%,為了維持公司形象、股權及股價穩定性,依公司法第172條及第199條規定,建議解除崇嶽投資有限公司董事職位。」日前媒體報導,疑似因亞都在周家掌權下連續6年虧損,而林家提出希望經營團隊擬定改善措施、調整組織結構,但周家不接受,因此造成雙方嫌隙,最終周家以林家設質比例過高為由,在合法情況下,解任林家代表的董事職位。林家急跳腳不是沒來由,根據財報顯示,2016年營收9.79億元,每股獲利0.34元,嚴長壽離開後,2017年開始出現赤字,2019年營收已對半砍剩4.87億元,疫情後雪上加霜,2022年營收再砍剩2.53億元。這幾年,每年稅後淨損平均約1億元上下,每股虧損也都超過1元以上。2007年高達46層樓的台中亞緻飯店由前總裁嚴長壽(右)、前台中市長胡志強(中)、創辦人周賴秀端(左)等人主持開幕剪綵儀式,不過卻在2020年3月因租金過高加上疫情衝擊,選擇停業止血。(圖/報系資料庫)而2016年以前,亞都麗緻集團直營和加盟飯店有台北亞都麗緻飯店、陽明山中國麗緻大飯店、烏來璞石麗緻溫泉會館、台中亞緻飯店、台南大億麗緻酒店、墾丁悠活麗緻渡假村、羅東久屋麗緻客棧,以及2016年新開幕的新竹竹湖暐順麗緻文旅,共8家飯店營運。羅東麗緻和墾丁悠活麗緻率先於2018年解除加盟合作,疫情爆發後,台中亞緻、台南大億麗緻先後宣布歇業,2021年新竹麗緻也取消合作,2022年,陽明山麗緻也轉為CHECK inn雀客系統經營管理,目前直營的僅剩台北亞都,加盟品牌也只有烏來1家。與此同時,林家持股也逐年減少。經查亞都持股比例占前十名之股東,2017年以前,林家二代林進豐、林進呈、林進隆持股共約15%,2018年僅剩林進呈和林進豐一脈成立的崇嶽投資有限公司名列前十大股東,林進隆股權已脫手,2019年起,林進呈也頻頻轉讓持股,2022年掉出前十大股東之外,林家只剩崇嶽投資占有約8%的持股,同年,崇嶽投資代表人林峻正也於3月辭任亞都資訊部主管一職,而周家持股則早已過半,此消彼長態勢一去不復返。對於營運虧損和解任董事職務,CTWANT記者向亞都董事長周永銘提問,未得回應,麗緻餐旅集團總經理徐儷萍則透過公關系統轉述,「我們是經營者,只專注於把事情做好。」
挪威主權基金「重壓」這六檔金融股 上海商銀新進榜
國際上最大主權財富基金為中投公司CIC旗下資產管理規模AUM的1.35兆美元,其次為挪威政府養老基金(挪威主權基金)資產規模1.2兆美元,第三名則為阿布達比主權基金;其中挪威主權基金投資台股部位增持,為55家上市櫃公司前十大股東,重壓科技股之外,傳產與金融股皆有。在上市櫃公司前十大股東金融股部位,包括中信金(2891)、玉山金(2884)、華南金(2880)、合庫金(5880)、上海商銀(5876)與高雄銀(2836)等,根據《工商時報》報導,這六檔多是老面孔之外,新進榜的為上海商銀,華南金年度持股比重則有下滑,其餘皆成長。中信金(2891)26日開盤25.00元,最高25.20 元,最低24.90元,成交量13,004張、成交金額3.27億元,振幅1.20%。21日收在25.10元、成交量28,202張。2022年4月29日一度來到最高價30.95元。上海商銀(5876)26日開盤45.70元,最高45.70元,最低45.40元,交易量1,755張、成交金額0.8億元,振幅0.66%。21日收在45.70元,交易量4,834張。2019年5月底股價來到高點58.3元,去年6月底54.8元,今年以來最高點為1月底的48.15元。華南金(2880)26日開盤22.30元,最高22.35元,最低22.20元,交易量3,306張、成交金額0.736億元,振幅0.67%。21日收在22.35元,交易量7,368張。2022年4月29日股價最高來到25.7,今年以來最高為1月31日的23.6元。
長榮兄弟分家啟動 控股公司停止公發+轉讓處分
長榮集團(2603)的控股公司長榮國際(2716)2日召開股東臨時會,通過決議停止公開發行的議案,之後將依股東會決議向主管機關申請辦理。由於長榮國際已處分長榮鋼所有持股,手上尚有長榮、長榮航、榮運、中再保等股權,後續將會陸續轉讓並處分,而這也象徵,張家兄弟對於分家產生共識,陸續啟動相關程序。長榮國際前十大股東持股高達99%,股權高度集中,與一般公開發行股份公司之股東持股分散有所不同,之前成為公開發行公司是因遷就於多年前舊公司法相關規定所致,但實際上長榮國際並無對外公開募集資金需求,且為因應經營現狀以及行政作業之簡化等多項因素,董事會提請股東會討論,經今日股東會決議,同意辦理停止公開發行。長榮集團經營權爭奪戰從今年初開打,近期出現戲劇性的變化,張家兄弟決定停火,對於分家也逐漸產生共識。11月初,長榮海運買下長榮國際持有的長榮鋼鐵股票,以及巴拿馬長榮國際的碼頭。事實上,張國華過去未平息紛爭就曾提出二大解方。他認為要保持集團的完整性,最好的辦法就是解散巴拿馬長榮國際及長榮國際二大控股公司,由於這兩家公司的持股都是家族所持有,解散程序家族同意即可,未來兄弟四人取得各自的財產,再去投資所想要經營的公司,在這一代完成分家及分治。據了解,昨日長榮國際的臨股會,出席率達72%。熟知內情的人指出,除了老大、老三有派人出席,老四的母親李玉美也委託他人出席會議,開會過程平和順利。臨股會上午10點半開始,大約20分鐘就結束,顯然大家會前就有共識,其中撤除公開發行的議案也順利通過。
彰銀最新前十大股東名單出爐 2大咖出手了
今年6月財政部率多家機構出手承接台新金的彰銀股權,當時到底哪些機構是財政部的「主力先鋒部隊」成員,一直引起市場不斷臆測,如今答案揭曉,彰銀最新出爐的前十大股東名單給了答案,出手力道最強的為國發基金和中華郵政,也因此對彰銀的持股比重,分別從2.75%和6%,增至5.42%和7.5%,是泛公股陣營出手最猛的兩大機構,尤其國發基金增持股權快要達3個百分點,可說是財部最給力的盟友。這也是國發基金第二度出身助陣財政部轄下的公股金融機構,先前為幫助台企銀、如今國發基金再度出手助陣財政部從台新金手中承接彰銀的股權,而且出手的力道比起先前助陣台企銀增資50億更強,並直追國發基金對兆豐金的持股比重。以持股張數的變化來看,中華郵政及國發基金現在分別持股彰銀79萬4554張、57萬4468張,倘若比起4月19日尚未隨財部加碼彰銀股權持股,當時2家機構分別持有彰銀股票62萬9358張、28萬8392張的時間點來看,中華郵政及國發基金在6月份的加碼行動,分別買進了約16萬5千張、28萬6千張,若以每股18.2元的交易價格換算,兩大機構分別斥資30億、52億承接彰銀股權,力挺財政部。由於前十大股東的結構出現相當變化,因此彰銀已在最新出爐的第三季季報,公告該最新名單,前十大股東目前依序為財政部12.19%、台新金10.41%、中華郵政7.5%、國發基金5.42%、一銀4.99%、合興石化2.60%、合庫2.39%、華銀2.23%、兆豐銀(財務處)2.09%、台銀1.81%,新的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達51.63%,如果扣除泛台新金陣營的13.01%,整個泛公股陣營的股權,已高達38.62%,也使彰銀現在已成為財政部轄下六大已民營化的公股金控、銀行裡,泛公股持股比重最高的一家。而在今年6月所揭露的年報上所公布的前十大股東名單,則依序為台新金20.57%、財政部12.19%、中華郵政6.00%、一銀3.86%、國發會2.75%、合興石化2.60%、台灣菸酒1.77%、合庫1.45%、華銀1.45%、新制勞退基金1.33%,從兩次前十大股東名單的對照,即可看出前十大股東結構的劇烈變動。而在各大行庫的加碼上,由於各大行庫受限於本身可再投資的台股部位,以及投資金融股將對資本適足率造成折損的問題,因此比起中華郵政及國發基金,各大行庫除了一銀、兆豐銀台銀加碼超過1個百分點之外,其餘行庫加碼幅度均未達1個百分點,其中兆豐銀與台銀也因此新晉級彰銀的前十大股東名單。
姊弟職位罕見互換 造紙大廠董座意外換人
國內造紙大廠正隆(1904)10日舉行股東會,進行董事會改選,會後隨即召開新任董事會,推舉正隆三代次子鄭人銘,接替姊姊鄭舒云接掌帥印。正隆今天股東會舉行董事會改選,名單變化不大,僅原總經理蔡東和去年8月屆齡卸任,昨天一併將董事會席次讓給正隆副總彭木祥;另外在獨立董事方面,正隆新引進金融業務背景的志威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黃豐志擔任,其餘名單不變。不過在會後的新任董事會卻出乎意料,原正隆副董鄭人銘,接替已經主政12年的姊姊鄭舒云,成為正隆新董座;鄭舒云則改任副董,兩人位置交換。正隆二代掌門人鄭政隆育有4名子女,包括長子鄭人豪、長女鄭舒云、次子鄭人銘,和么妹鄭喬云。鄭政隆2010年交班,當時並未將最重要的造紙事業傳給長子鄭人豪,而是選擇將棒子交給掌上明珠鄭舒云,就曾引起外界一陣驚呼。當年僅36歲的鄭舒云,成為國內上市造紙公司第一位女董座;哥哥鄭人豪主管集團旗下負責貨運、倉儲及加油站業務的山隆通運;弟弟鄭人銘則擔任正隆副董,姐弟兩人並肩作戰。鄭舒云接班12年、歷經四屆任期,成功率領正隆從西進轉南向,提早一步轉進越南設廠,躲過中美貿易戰,去年正隆稅後純益39.63億元,年增6.3%,換算每股純益3.58元,創歷史新高,鄭舒云用成績單證明實力。由於經營績效不錯,加上已經主政12年,原本外界普遍預期正隆改選不會有大變化,今天結果有點出乎意料。外界推測,由於鄭舒云已經主政12年,如今將棒子交給弟弟鄭人銘,也算是有傳承的意味。畢竟當初鄭政隆也是以二代老四之姿,從哥哥鄭火田手中接下帥印。觀察正隆前十大股東名單,以鄭政隆為代表人的山富貿易、文經開發、仁云公司、山發公司,就包辦其中四席。顯示鄭舒云雖然接班主政多年,但正隆實際上還是鄭政隆說了算。
張國煒回歸長榮航? 張國政是否認可成關鍵
也是立榮航空大股東的張國煒14日獲得長榮國際支持,接任立榮航空董事長。張國煒說,蒙長榮國際支持擔任董事長,替家族代為管理,「我鬼點子很多,未來一定可以帶領立榮往上好的方向提升。」長榮航股權結構。(圖/王淑以製表)至於張國煒擁有9%長榮航空,是否回歸,張國煒雖回應沒有必要,卻未把話說死,也為未來預留著伏筆。長榮集團弟弟派掌握長榮國際後,立榮成為變天的首場戰役,且是輕鬆入袋,主因張國煒旗下的雲杉公司持有19.9%,再加上長榮國際23.48%,擁有絕對主導權。14日立榮董事會選出張國煒為新任董事長。長榮國際也同步發出認可張國煒的聲明表示,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是立榮最大股東,又兼具航空專業,長榮國際無法獨立經營立榮,為了長遠穩定發展,符合社會公眾利益,決定支持張國煒擔任立榮董事長。由於張國煒旗下的華光投資有長榮航9%以上持股,居第三大股東,是否會回歸,替家族代管長榮航,也引發各界關注。張國煒回應表示,「當年我被趕出來,現在就沒有必要回去」,雖然持有9%長榮航,但有持股也不代表要回去。但接著他話鋒一轉指出,要不要回去長榮航,得要有大股東、小股東、外資有同樣想法及支持才有機會。張國煒此段談話預留著回歸長榮航的伏筆及可能性。言下之意,如果大股東、小股東、外資挺他,未來的事還很難說。張國煒是否能回到長榮航,逐步分析股權結構計算後,可能性還頗高。依去年年報顯示長榮航前十大股東依序有長榮15.44%、長榮國際10.92%、華光投資9.6%、長榮鋼4.4%,張榮發(歿)2.62%,張國政1.84%,新制勞退基金1.26%,國壽1.22%、張國明1.11%,榮運0.97%。張國煒口中說的小股東、外資持股還不少,勢力不容小覷,分別是持股低於10張的小股東高達11.16%,外資也達25.7%,兩者合計達36.86%;若再加上自己的9.6%、長榮國際10.92%、張國政1.84%及張國明1.11%,統計下來可匯集超過六成股權支持。惟張國政當年也展現對經營長榮航的企圖心,如果張國煒想要一統長榮集團的航空版圖,最終還是要通過哥哥張國政的認可或協議,才能一圓心中夢想。
東元抗寶佳!捍衛經營權出高招 與華新換股合作
東元與華新兩大集團20日宣布,基於共同布局下一代智慧電網、智能製造及新能源產業應用打國際盃,雙方董事會通過,各自發行新股以換股方式策略合作,華新每1股換東元0.83股,預計2021年1月6日為換股基準日,完成後華新將持有東元股權8%,東元則持有華新6%。此舉也被視為東元捍衛經營權的高招。據業界觀察,近期寶佳資產管理、嘉源投資、源通投資等,對東元合計持股已增至逾26%,躍居東元最大股東,讓東元備感壓力。東元明年股東會將全面改選董事及獨董(今年公司章程下修董事為7~11席,獨董至少3席);在這次換股交易後,寶佳持有東元股權將由26.46%降至24.34%。此外,寶佳集團13日出席華新線上法說會時,對華新大陸商貿房產布局感興趣,讓華新集團對寶佳集團也不敢輕忽。東元及華新聲稱,未來彼此將是雙方前十大股東,但未談到相互進入董事會事宜;市場解讀,東元找來華新集團助拳,華新持有東元股權達8%,明年可望在東元股東會至少拿下1席董事。東元協理兼發言人葉文中、華新幕僚長潘思如,20日在證交所舉行重訊記者會宣布這樁結盟案。葉文中與潘思如指出,兩家機電公司原就有業務合作,且都推動綠能產業,雙方高層也有很深交情,加上下半年在風電市場有大幅進展,因此一拍即合,在進行財務評估後,10月簽訂保密協定,11月討論價格。
中信金併購再出手? 相中日本新生銀行
繼東京之星銀行,市場傳出中信金擬再擴大日本金融事業布局,看中新生銀行。知情人士透露,中信金去年起開始積極接觸新生銀行及日本政府相關單位,希望能買下新生銀行,若中信金能成功買下新生銀行,不僅是中信金進軍日本的第二樁併購案,也是國銀進軍日本金融業最大手筆。對此,中信金表示,「針對市場傳聞個案,本公司一概立場不予評論」。根據日本新生銀行截至今年6月底最新財務數字,新生銀行資本額4,762億日圓,淨值約9,100億日圓(約台幣2,500億元),至於中信金目前淨值約新台幣3,616億元。(圖/朱漢崙)中信金是2013年10月併購東京之星,當時以520億日圓、折合新台幣156億元收購98.16%股權,而東京之星的淨值約為新台幣299億元,這宗併購案是以股價淨值比0.52倍成交。金融圈人士指出,以近幾年來日本市場併購行情來看,股價淨值比已比2013年還要低,大約已降至0.4倍左右,但新生銀行的規模比東京之星大得多,因此在交易進行上不太可能會走100%股權收購模式,應以收購股權50%左右的可能性最高,中信銀可能得出資約新台幣500億元完成這宗交易。市場傳出,中信金數年前買下東京之星,但仍希望擴充在日本的版塊,因此相中新生銀行多時。據指出,現在新生銀行最大股東為日本政府,攤開新生銀行的前十大股東名單,第一名就是日本存保公司持股11.23%,RCC(The Resolution and Collection Corporation)則有8.35%,二大官方機構合計持有兩成新生銀行股權。外傳中信金因此持續透過管道取得日本政府方面的同意來買下新生銀行,金融圈消息人士指出,日本政府對此也保留對話空間,中信金在求親新生銀行上,目前可說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金融圈認為,中信金求親新生銀行,目前看來有不小機會,除了中信辜家長年跟日本的關係深厚,當前台日關係友好也可發揮相當大助力。
東林經營權之爭延燒至8月22日臨股會決勝
公司經營權再傳紛爭,LED驅動器及安定器廠東林科技上個月股東會後,因新任董事會成員因意見不合分成兩派,兩派都公告在下個月22日召開臨時股東會,提案解任董事及獨董並重新改選,讓這場臨時股東會鬧雙胞,一場經營權大戰方興未艾。東林前十大股東東及開發表示,對於8月22日同一天召開兩場的東林公司股東臨時會,但只要有一邊獲得過半股權支持,另一場就會因出席股東人數不足5成而流會。東林董事李懷原再次強調,目前東及開發陣營握有股東支持而開立的持股證明書,比例已超過總發行股數5成以上,對於此次取得東林公司過半董事席次相當有信心。過去曾擔任凱基證券泰國分公司執行副總及曾任泰國國寶證券董事暨總經理的李懷原,因在東協市場擁有廣沛人脈資源,而被東林前董事長高明仁邀請作為策略聯盟的夥伴,參與東林的經營。李懷原表示,去年因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加上東協各國LED照明市場高速成長,單以泰國來看,不但LED占整體照明市場的滲透率已經高於12%,年複合成長率更達到30%的水準,雙方一拍即合,獲得公司前經營團隊的支持,也是東及開發為何參股投資等策略聯盟的主要原因。對於市場派東及開發的說法,東林現任董事長顏德新表示,東林在6月22日股東常會全面改選7席董事(含獨立董事3席),「德鑫投資」提名的人選獲得過半席次,當選董事顏德新、林靜宜,以及獨立董事黃秋鴻、江榮隆,其中最高票董事當選人獨立董事陳國華,因遲遲不召開董事會,導致新任董事長難產。由於新董事長並未如期選出,獲得過半席次的德鑫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於7月8日召開董事會任命張晉嘉為新任總經理,隨後再於10日的董事會,選出顏德新為新任董事長。
中華郵政大舉吃貨 泛公股彰銀持股31.28%
彰銀前十大股東名單出爐,據彰銀最新的名單顯示,在公股陣營裡大力助陣加碼的中華郵政,近一年來的持股比重已大增至6%,已位居第三大個人單一股東,而檯面上若再加計國發基金、五大公股行庫等其他公股陣營持股,則彰銀的泛公股持股比重,已達31.28%。這也使得彰銀的前十大股東名單,幾乎絕大多數都已由公股陣營包辦,包括兆豐銀、一銀、台企銀、華銀、合庫等五家行庫,全部進榜彰銀的前十大股東名單。其中,中華郵政加碼力道最猛,去年持股原為1.73%,現已增至6%,現在已成為彰銀的第三大股東,而5家行庫的最新持股比重分別為一銀3.86%、兆豐2.17%、華銀1.45%、台企銀1.2%;至於被視為吳東亮最重要盟友的合興石化董事長吳澄清,檯面上的持股比重則小增0.07個百分點到2.85%,不過據了解整個台新金陣營透過分散持股的方式,仍握有大約30%的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