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生育
」 生育率「萬寶龍」催生奏效!雲林成今年全台最會生 新生兒大增較去年多
內政部統計今年1到9月全國嬰兒出生數較去年同期少,但雲林縣因「萬寶龍計畫」刺激,每生1胎至少補9萬元,9月出生數較去年同期成長244%!雲林縣統計1到9月新生兒人數累計4860人,較去年同期增加2480人,且人數還在持續衝高。雲林縣今年元旦起推出「萬寶龍」刺激生育計畫,第1胎到第3胎都補助9萬元,其中6萬元是生育津貼、3萬元是坐月子營養禮;第4胎以上生育津貼提高到10萬元,換言之,孕婦生第4胎就可獲13萬元。「重賞之下」,雲林縣生育率明顯提高,1月以來出生數節節升高,相較去年同期,今年1月到9月出生率分別成長26%、51%、31%、89%、100%、125%、154%、144%、244%,1到9月新生兒人數累計4860人。雲林縣府表示,光是今年1月到7月新生兒已累計3355人,就已超越去年一整年新生兒3206人。縣長張麗善表示,全台9月粗出生率大概千分之6.15,雲林縣高達千分之14.62居全國第1名,顯見「萬寶龍」政策奏效,尤其9月出生人數的意義重大,因9月出生的都是萬寶龍政策宣布後才懷孕的。她表示,各地都在搶人才,但「源頭」才是最重要的,幼兒園及國小學童家長都還有生育能力,雲林縣府將再推動「幼兒園鼓吹家長生育有功」辦法,只要家長生第3胎、第4胎,幼兒園經評比後,都會給予獎勵。張麗善說,幼兒園除了照顧好小朋友,另一個任務是鼓勵家長多生,幼兒園除可獲獎勵,也會有實質經營效益,因為家長會把小孩送到同一家幼兒園就讀。
砸錢催生!這縣市加碼「一胎領6萬」 網卻搖頭:後續才恐怖
台灣生育率持續下降,如今位居世界倒數第一,因此不少縣市政府為了提高生育率,也祭出生育津貼的福利,像雲林縣就加碼生育補助,生一胎就能領6萬。對此,有網友看到就驚呼「雲林的生育補助也太高了吧!」貼文引起熱烈討論,不過也有人認為,其實一次性補助幫助有限,更可觀的是後續的費用。一名網友日前在PTT八卦板上發文表示,自己最近在研究各縣市的生育補助,發現雲林縣生第一胎就能直接領現金6萬,「前三胎每名新生兒獲得6萬元加上3包尿布、第四胎加碼至13萬元與3包尿布」,甚至獎金不需要等匯款,臨櫃辦完就給現金,讓原PO不禁驚呼「這個是真的想救生育率,其他縣市頂多2萬」。此文一出,引起網友熱烈討論,紛紛留言表示「因為年輕人北漂,用這留年輕人在雲林」、「雲林是今年跟明年補助比較高」、「人太少外移嚴重啊,申請的人要是多了就會減碼了」、「之前只有1萬而已,新生兒一直被其他縣市挖走」、「雲林好像沒有每個月的補助,只有單次,台北除了生育補助,還有每月補助」。不過也有網友認為,生育補助其實也只是杯水車薪,「後續費用才恐怖吧」、「我老婆生產坐月子完大概付了20來萬」、「後續送保母、尿布、奶粉等開銷,一個月超過2萬」、「請保母三四個月就沒了」、「付得起,沒那補助也可以;付不起,給那些不夠」、「每個月給6萬才有意義,一次性沒意義」。據了解,雲林縣政府為刺激生育率,推出「兩年六億催生增產-雲林萬寶龍」計畫,加碼補助2024年、2025年的生產生育津貼,前三胎生育津貼增為6萬,第四胎13萬元。另外每位新生兒出生登記時,還可同步領取3大包尿布的生產禮。
生育補助「1000萬」能提升台灣生育率? 中研院研究:錢不是重點
少子化現象在全球普遍升溫,政府近年來不斷砸「錢」,為了挽救逐年破新低的出生數,甚至於2022年推出讓年輕人敢婚、願生、樂養的「0-6 歲國家一起養」政策,然而發錢是否真的能刺激生育,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經過研究表示,錢不是重點,重點是有沒有完善的生育支持配套措施。生育率低落的因素眾多,收入不足是一種普遍的看法,但收入不足與教育程度、工作型態等因素往往相互影響。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中研院經濟研究所楊子霆副研究員與政治大學臺灣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利用2004至2018年的行政資料,分析20至44歲曾經中過樂透與統一發票的家戶。研究團隊比較了中1000萬元以上大獎與中1000萬元以下的家戶,在中獎前 3 年到中獎後 6 年之間的累積生育數變化研究發現,中樂透造成的生育效果提升的多集中在那些獲得1000萬元以上高額獎金的家戶,平均來說,每100個家戶會多生25個小孩。但是細看不同類型的家庭生育結果會發現,獲得額外財富主要是讓低收入家戶願意生育。已婚有小孩的家戶中獎後,可能會將獎金用於照顧現有子女,因此生育效果不明顯。生育效果主要來自未婚且沒有小孩的家戶,因為他們可以利用獎金來負擔生育和養育的成本。統整上述研究結果發現,生育率的提升主要集中在獲得1000萬元以上大獎的家庭,然而政府不可能有這麼多的資金發放補助給每個人,對於政策的調整,楊子霆表示,養育小孩不單只是增加開銷,更重要的是對個人時間安排的衝擊,如何讓父母不因小孩出生而犧牲自己的發展,應該是政府促進生育政策處理的核心議題。生育率低落是全球性問題,政府應採取措施鼓勵生育。其中,最重要的是提供父母更完善的支持措施,讓他們能兼顧家庭與工作。例如,政府應增加公共托育設施,提供居家托育服務,完善育兒請假制度,並保障請產假和育嬰假的勞工就業權利。這些措施能讓父母不因生子而犧牲自己的職涯發展,進而提升生育意願。
新加坡羽球選手轉行唱歌 主跑婚禮自豪刺激生育率
新加坡新生代創作歌手陳子健推出單曲〈是你It’s You〉,今年28歲的他兩年前在網路發表首支歌曲而出道,陸續為多部戲劇演唱歌曲,被稱為「戲劇主題曲專業」。其實他在學生時期就已為國爭光,原來他小學三年級就加入羽球隊,高中時成為新加坡的國家羽毛球隊選手,曾到亞洲各城市巡迴比賽,得到亞軍的好成績。提及當初會毅然而然轉戰音樂圈,陳子健透露因為當時自己學校畢業後,有機會到海蝶音樂公司實習,加上當兵前夕個人生涯規劃的考量下,讓他決定捨球拍改拿吉他及麥克風,原本就喜歡音樂的他表示:「當時也沒多想,剛好有個契機能碰觸音樂這塊,於是一股腦投入其中。」他6歲就開始學習鋼琴,當初因為看了電影 《戀愛通告》勾起想做音樂的念頭,「看到電影中有一段 男主角用鋼琴為女主角寫過的一段詞譜曲 的情節,發現音樂不僅能帶給大家愛及快樂,還能透過音樂創作傳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與情緒。」陳子健曾是羽球選手,到唱片公司實習後,決定轉行做音樂。(圖/陳子健本人提供)陳子健在唱片公司努力學習製作、編、唱歌技巧,不僅曾受邀到印度新德里的新加坡電影節,與觀眾分享新加坡音樂的話題,甚至在2021年參加新加坡華納音樂的創作音樂比賽,並以〈迷〉一曲進入前十名。目前陳子健是自由音樂工作者,不僅創作歌曲,還與朋友一起成立歌唱活動公司到處跑場接活動,透露公司工作項目最大宗就是婚禮,開玩笑說:「能每個月看到這麼多對新人結婚,感覺自己間接對刺激生育率有貢獻!」陳子健特別把人生首次參加在新馬音樂創作比賽的獲獎作品〈是你It’s You〉,當成進軍台灣樂壇的首支單曲,MV也配合純愛情歌氛圍,特別把場景拉到學校拍攝,以一段男孩女孩的青澀萌芽戀曲而展開故事,頗有向台灣校園青春電影致敬意味。在MV中擔任「歌頌者」的陳子健,對於能來台灣拍攝自己生平第一次MV感到不可思議,「台灣的校園和新加坡的校園很不一樣,之前每次只能透過電影看到的校園場景,這次可以自己踏進電影場景裡的感覺很奇妙。」
生小孩每月給60萬!這地區出生率激增 可領滿84個月
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只有1.08,而排行第二的韓國則是只有1.1,韓國的全羅南道康津郡為了要刺激生育率,開出只要生小孩就每個月給韓幣60萬(約台幣1.4萬),甚至可以領滿84個月,總共可領5040萬韓幣(約台幣121萬),沒想到因此讓這個地方出生率激增40%。育兒津貼一個月60萬韓幣,也成功讓康津郡的生育提升40%。(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綜合韓國媒體報導,全羅南道南部的康津郡,境內有列為世界遺產暫定名單的康津高麗靑瓷窯址,但這裡出生率低加上人口外移,也讓當地政府想出,若在這裡出生每個小孩每月可以領到60萬韓幣的育兒津貼,且不分收入高低與小孩人數,更可以領到小孩七歲,總共84個月。康津郡從去年10月開始實施發放,2021年10月到去年5月,出生人數只有59人,但從去年10月開始實施育兒津貼後,到今年5月已經出生了83人,證明了育兒津貼的成效,也大大提升了40.6%的生育率,同期全羅南道的其他地區則是出生登記下降2.7%,全國更是下降4.49%。另外還有各種配套措施來減輕生產與育兒的負擔,如住在功利的產後護理中心,兩週可以拿到154萬韓元(約台幣3.7萬)的費用,若不使用公立月子中心的人則是可以申請100萬護理費用(約台幣2.4萬)。新生兒家庭可以用國民幸福卡的200萬韓元(約台幣4.8萬)積分來購買育兒用品,郡政府再追加50萬韓元(約台幣1.2萬),縣知事康鎮元強調,「從懷孕到分娩和育兒的整個過程,都應該通過更安全的社會網路和育兒促進系統來進行,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責任」。
30歲前生3娃可「免服兵役」 南韓擬推「催生新計畫」挨轟
南韓2022年總生育率僅0.78,新生兒甚至不到25萬,不但創歷史新低,還打破自己的世界最低生育率記錄。對此,南韓總統尹錫悅在去年9月也坦承,政府在過去16年已砸下超過2千億美元來挽救生育率。不過南韓政府近日又擬定新的刺激生育計畫,提出若男性在30歲前生下3個以上的小孩,就可以免除兵役。綜合CNN、news1、《韓聯社》的報導,生育率0.78這個數字遠低於維持人口穩定所需的2.1,甚至與其他死亡率正在下降的發達國家相比也非常低,例如美國(1.6)和日本,這2國的死亡率為1.3,皆創下歷史最低水準。這對一個人口高齡化的國家來說是相當棘手的事,因為南韓將面臨迫在眉睫的勞動力短缺問題,並導致其養老金體系瀕臨崩潰。為了提高生育率,南韓政府也在近期擬定了3項計畫。首先,原先的0至8歲兒童每月10萬韓元津貼,擴大為0至18歲每月皆可領100萬韓元(約新台幣2萬3000元),如此累積,屆時每位小孩在成年之前可領到2.2億韓元(約新台幣521萬元)。此外,政府還打算推出「男性育嬰假」制度,規定夫妻2人合計有480天育嬰假,且男性至少要請到90天。據悉,瑞典也正在考慮引入類似的育兒假制度,強制男性請育兒假。最後,本次計畫還研擬推出只要男性在30歲以前生下3個以上的小孩,就可免除兵役。根據韓國現行的兵役法規定,擁有韓國國籍的男性最晚需在28周歲時入伍服役。 若遇特殊情況,入伍年齡可延至30歲。報導稱,總統府將在下週少子化委員會會議召開前向執政黨的政策委員會徵求意見。雖然官員接受採訪後指出,目前計畫僅在討論階段,然而外界對涉及兵役的部分措施感到不解,執政黨內部也有人批評這是一項「不成熟的政策」。而相關消息一出,也引起南韓網友批評,直言相關政策不夠現實,「這會讓很多人故意不避孕」、「會出現很多才讀高中的爸媽」,也有網友怒轟,「把女人當作生育機器。」
「生不如死」現象嚴重 去年開始人口負成長⋯專家示警:衝擊國家競爭力
我國去年開始人口負成長,進入「生不如死」時代。疫情爆發期間,民眾宅在家,外界原對嬰兒潮抱持希望,但據內政部統計,今年1至11月,我國出生數比去年同期少8009人,死亡數則增1萬人。2021年已近尾聲,專家認為「生不如死」現象可能會繼續,且會越來越嚴重,政府應有所作為去「扭轉」,否則趨勢難以緩解。內政部統計,去年全國總出生數為16萬5249人,今年1至11月總出生數13萬9693人,比去年同期減少8009人;死亡數方面,去年1至11月共15萬7948人死亡,今年死亡人數增加1萬45人,今年「生不如死」現象比去年嚴重。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黃建霈與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都認為,「不想生」是社會問題,通常社會越進化,生育就會延後,能生產者也變少,政府若不設法去「扭轉」,要緩解大趨勢將非常困難。張帆說,台灣人口老化,除戰後嬰兒潮世代衰老,導致死亡數多過出生數外,青年人口外流也是原因之一,他以中南部為例,多數青年北漂、陸漂,在台生育率自然降低,長遠來看,對台灣生產力、消費力、生育力都會構成影響。為了搶救生育率,國健署今年7月放寬試管嬰兒補助,開放未滿45歲不孕夫妻申請,一般戶首次最高補助10萬,截至12月22日,已有8840對夫妻受惠,總補助費用逾7億。黃建霈表示,該措施上路後,1年有望多出幾千個試管嬰兒,但仍比不上每年減少的幅度。張帆則表示,孕婦懷胎需要時間,等到明年5月後,觀察出生數是否上升,就能得知試管補助政策是否有正向影響。要改善「生不如死」現象,張帆認為應提供更多工作機會,把青年留住。黃建霈建議,可參考南韓做法,只要民眾生產,政府就借出1億韓元,解決青年貸款問題,生1胎3年內免息,生2胎可減3成貸款、利息減半,生3胎甚至不用還,試著刺激生育率。目前政府推動托育補助、育兒津貼等措施,但黃建霈認為,定額補助對有錢人不構成誘因,假設年輕夫妻生小孩,可減免5.5%的房貸,可能更有吸引力。亦可從所得稅下手,黃建霈舉例,例如生1胎減免10%,生2胎減20%,也能吸引更多人生育,國家有小孩所能創造的事,將遠大於這些資源的投入,也能提高國家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