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事件
」 川普 美國 總統 刺殺紐約曼哈頓驚爆3起隨機殺人「釀2死1重傷」 51歲雙刀男遭警方逮捕
美國紐約曼哈頓18日接連發生3起隨機刺殺事件,造成2名男子死亡、1名女子重傷。紐約市警察局(NYPD)表示,這3起刺殺事件分別發生在曼哈頓3個不同地點。而行兇的51歲男子目前已經遭到警方逮捕。綜合外媒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的兇嫌里維拉(Ramon Rivera),過去有多次被捕記錄。18日上午8點22分左右,第一名受害者在切爾西(Chelsea)西19街的建築工地前被刺中腹部,這名男性被送往貝爾維尤醫院(Bellevue Hospital)後不治身亡。而在第一起事件發生後兩小時,第二起刺殺事件發生於基普斯灣(Kips Bay)30街和FDR大道附近,一名68歲的男子在水俱樂部(Water Club)附近釣魚時遭人用利刃刺殺,後續也傳出不治身亡的消息。而第三名受害者是一名36歲女性,在上午10點55分左右,於聯合國總部附近被刺傷,目前還在醫院直接搶救中。紐約警方表示,在這三起刺殺案件中,嫌犯的移動並不是搭乘交通估據,而是透過雙腳步行。有目擊者表示,一名計程車司機看到疑似搶劫的情形後,追逐嫌犯的同時也通知警察,後續警方也順利將其逮捕,並在其身上找到兩把帶血的廚房刀。紐約警方也提到,里維拉過去有8次被捕記錄,其中包括7次重罪和1次輕罪。在10月17日當天,他因入室盜竊和襲擊遭到指控。同日又因涉嫌盜竊曼哈頓一間商店的財物被捕,但之後獲得保釋釋放。此外,里維拉1月時曾在新澤西州哈德遜縣(Hudson County)有過3次被捕的紀錄,罪名包括刑事損壞、盜竊和入室盜竊。紐約警方表示,目前正在等待受害者家屬的現身,因此尚未公開受害者的姓名。而截至目前為止,也不清楚兇嫌的攻擊動機,嫌犯在行兇時甚至沒有搶走任何被害者的財物。NYPD首席探員肯尼(Joseph Kenny)表示,兇嫌的攻擊行為完全沒有任何徵兆。紐約市長亞當斯認為,嫌犯過往有嚴重的精神問題,這些隨機攻擊事件顯示精神健康系統的失敗,同時也質疑嫌犯為何能出現在街頭。
黑幫糾葛驚爆槍響!威震集團董事吳明達遭埋伏狙擊 槍手遭起訴
2024年7月10日下午,台北市天龍三溫暖發生一起驚悚槍擊事件,威震集團董事長吳明達在樓下遭到33歲的彭姓男子伏擊,連開5槍,造成吳的手部中彈,司機的腿部亦受傷,彭姓嫌疑人隨即攜帶作案手槍前往大同警分局自首,警方隨後展開調查,根據士檢的調查結果,彭的動機與吳明達涉嫌向其經營的餐廳收取保護費有關,因而心生不滿,決定展開這場槍擊行動,已依《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及《殺人未遂罪》提起公訴。起訴書中指出,彭姓男子在2023年9月時受託保管作案所用的手槍與子彈。至2024年7月10日下午,因不滿吳明達派人向其經營的餐廳收取保護費,心懷不滿,與不明身份的人共同策劃。這起刺殺事件,在吳明達現身天龍三溫暖的時候,彭當場伏擊,開槍射擊,根據檢方的說法,彭在開槍後立即前往警分局自首,雖然吳及其司機經送醫後無生命危險,但彭的行為仍對社會造成嚴重影響。檢方指責其毫無法紀可言,呼籲法院從重量刑。此外,根據調查報導,事件的背後還涉及到一樁複雜的債務糾紛,外界傳出,天龍三溫暖的楊姓股東與四海幫的郝姓大哥之間存在3000萬的債務糾紛,郝姓幫眾在三溫暖鬧事,吳明達則出面協調,疑似因此引發郝的不滿,最終才指使手下對吳明達發起槍擊警告。隨著調查深入,檢警於10個月24日持拘票與搜索票南下屏東,逮捕涉嫌幕後指使的四海幫郝姓大哥,並一舉拘捕9名幫眾,查扣950萬元現金,郝的小弟們卻都堅稱與郝無關,士檢隨後以殺人未遂、組織犯罪及恐嚇取財未遂等罪名聲押嫌疑人,士院則裁定郝男以50萬元交保,小弟李男則需交保10萬元,士檢表示,針對這起殺人未遂案的其他不明對象,仍在持續釐清及偵辦中。
川普加州造勢又遇刺殺? 持槍男子落網後喊冤:我支持川普
美國共和黨籍總統候選人川普(Trump)日前在加州科切拉谷(Coachella Valley)的競選活動上,疑似再次遇到刺殺事件。一名拉斯維加斯男子米勒(Vem Miller)因涉嫌持有槍支和假身份證件遭到警方逮捕,河濱縣警長比安科(Chad Bianco)表示,這次逮捕成功阻止了一次針對川普的刺殺企圖。但米勒落網後否認所有指控,稱自己是川普的支持者,槍支是為了自我防護而購買的,而再通過檢查站時,自己曾主動告知警方後車廂內有槍支。根據《Press Enterprise》報導指出,事發當時,米勒駕駛黑色休旅車,在距離川普集會現場還有半英里遠的52大道與慶典大道交叉口的檢查站被警方攔截。後續警方發現米勒非法持有一把霰彈槍、裝填好的手槍和一個大容量彈匣,而且車輛掛有假車牌。米勒甚至還對警方展示假的VIP通行證,比安科認為,米勒有高度刺殺川普的嫌疑,與副警長一起逮捕了米勒。後續警方也發現,米勒還持有多個假身份證。後續米勒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對被逮捕並被指控企圖傷害川普感到震驚,強調自己是川普的支持者,從未想過要對任何人造成傷害。米勒自稱是一名藝術家,對暴力毫無興趣。作為川普的選舉代表,他表示自己是受克拉克縣共和黨主席的邀請前來參加科切拉谷集會的。米勒自述當時自己穿著川普的T恤和帽子,抵達檢查站時,還特地告知警方自己合法持有的槍支在後備箱中,但隨後便被要求靠邊停車並下車,並被戴上手銬,車輛也遭到搜查。米勒表示,自己是在2022年購買槍支以自我保護,因為他開始收到死亡威脅。他從未使用過這些槍,並表示對於內華達州和加州之間的槍支法律差異並不熟悉。他還提到自己擁有一張「特殊入場證」。在被拘留約八小時後,米勒才有機會打電話給律師,並在聯邦調查局(FBI)特工和特勤局(Secret Service)人員面前講述自己的經歷。米勒的搭檔羅賓森(Mindy Robinson)也在社群網站上聲援米勒,認為警方的指控毫無道理。強調米勒不可能有刺殺川普的意圖,因為他在這個運動中為揭露「深層政府」付出了太多的努力。羅賓森認為米勒持槍是出於安全考量,尤其是在「不安全」的加州地區。此外,羅賓森還提到,米勒的逮捕可能是對「美國發生」(The America Happens)最近報導內華達州邦迪牧場事件的政府掩蓋行為的報復。比安科警長則回應,米勒向記者所說的話,自己並不感興趣,認為當時之所以逮捕米勒,是基於「常識」的決定。比安科強調,自己不在乎米勒所屬的政治黨派,也不認為這是一場政治行動,而是認為米勒是個「瘋子」。目前米勒因持有裝填槍支和大容量彈匣被送往約翰·J·貝努瓦拘留中心,並以5,000美元保釋金獲釋,後續將於2025年1月2日在印第奧拉森司法中心出庭應訊。
哈瑪斯領導人並非死於導彈! 《紐時》驚爆「暗殺內幕」
巴勒斯坦準政府及軍事組織哈瑪斯(Hamas)領導人哈尼亞(IsmailHaniyeh),在7月30日參加完伊朗新總統就職典禮的隔天凌晨,於伊朗首都德黑蘭(Tehran)的招待所,遭1枚導彈擊中身亡。如今《紐約時報》卻聲稱,哈尼亞並非死於導彈攻擊,而是被2個月前就安裝在客房的爆炸裝置炸死的。哈瑪斯領導人哈尼亞於當地時間7月31日凌晨遇襲身亡。在暗殺發生後的幾個小時內,國際媒體紛紛猜測以色列是用無人機或飛機上發射的導彈,擊殺了哈尼亞,因為以色列也曾在今年4月19日透過導彈襲擊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Isfahan)。然而,導彈擊殺的說法引發一些專家的質疑,例如:以色列如何再次避開伊朗的防空系統,對該國的首都進行如此明目張膽的空中打擊?如今《紐約時報》也援引2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成員、5名中東官員,以及1名美國官員的說法指出,導致哈尼亞死亡的,其實是一個被祕密安裝在德黑蘭招待所的爆炸裝置。5名中東官員聲稱,該爆炸裝置是大約2個月前被偷運進去的,此後一直被安裝在裡面。這處招待所位於德黑蘭北部的一個高檔社區內,由IRGC負責營運及駐守。5人還表示,在哈尼亞確認了自己的房間後,炸彈就被遠端遙控引爆,並導致哈尼亞及1名保鏢身亡。另2名IRGC成員則透露,爆炸震動了整棟大樓,炸破了幾個窗戶,並導致部分外牆倒塌,在他們分享給《紐約時報》的1張建築物照片中,也能明顯看到毀損痕跡。據悉,哈尼亞一直以來都住在哈瑪斯位於卡達的政治辦事處,直到人在伊朗才被暗殺。這些中東官員聲稱,哈尼亞以前訪問德黑蘭時就曾經多次入住該間招待所,因此這些官員都不願透露姓名,尤其這些資訊牽涉到哈尼亞遇刺的敏感細節。報導補充,伊朗官員和哈瑪斯皆在7月31日指控以色列需對此暗殺事件負責,而幾位不願具名的美國官員也得出相同結論。對此,以色列尚未公開承認犯行,但據5名中東官員的說法稱,以色列情報官員在暗殺事件發生後立刻向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政府通報了行動細節。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事後卻聲稱,美國不僅不知情,也沒有參與此次的暗殺行動。針對該起刺殺事件,3名伊朗官員坦承,存在這種安全漏洞,不僅是伊朗情報和國家安全部門的「災難性挫敗」,更是IRGC的奇恥大辱,尤其那棟大樓是IRGC的休憩場所,平常也會舉行祕密會議,或是接待像哈尼亞這樣的重要賓客。至於炸彈是怎樣被藏進招待所的目前不得而知。這些中東官員透露,暗殺的準備工作可能耗費數個月的時間,而且需要對建築物的內部動線進行大量的觀察和監控。2名IRGC成員也承認,他們不知道炸彈是如何,以及何時被安裝在客房裡的。報導指出,暗殺事件有可能在中東引發新一輪的暴力衝突,並打亂正在進行的加薩走廊停戰談判,尤其哈尼亞一直是參與停火談判的主要代表之一。
真主黨指揮官、哈瑪斯領導人雙雙遇襲! 中東局勢恐全面升級成「區域性戰爭」
中東緊張局勢升溫!首先是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中最資深的指揮官蘇克爾(Fuad Shukr)30日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yrouth)遭以色列空襲炸死,接著不到24小時,巴勒斯坦準政府及軍事組織哈瑪斯(Hamas)領導人哈尼亞(Ismail Haniyeh),又在31日凌晨於伊朗首都德黑蘭(Tehran)的住所遭導彈襲擊身亡,這導致親伊朗陣營與以色列的衝突態勢,恐全面升級成1場「區域性戰爭」。綜合美聯社、路透社、CNN的報導,黎巴嫩真主黨中最資深的指揮官蘇克爾,30日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遭以色列空襲炸死,另導致3名婦女和2名兒童死亡。對此,特拉維夫也聲稱,此次行動是為了報復真主黨在29日用火箭彈襲擊以色列實質佔領的敘利亞領土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並造成12名以色列孩童喪生。據悉,真主黨此舉則是為了報復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飛地加薩走廊所進行的種族滅絕行動。黎巴嫩人民悼念哈瑪斯領導人哈尼亞。(圖/達志/美聯社)接著不到24小時,巴勒斯坦準政府及軍事組織哈瑪斯的領導人哈尼亞,又在30日參加完伊朗新總統就職典禮的隔天凌晨,於伊朗首都德黑蘭(Tehran)的住所,遭1枚導彈擊中身亡。對此,以色列官方並未承認犯行;哈瑪斯事後則發聲明指出:「我們的兄弟、領袖、聖戰者、哈瑪斯領袖哈尼亞,在參加伊朗新任總統的就職典禮後,死於猶太復國主義者對他在德黑蘭住所的襲擊行動。」哈瑪斯還表明,哈尼亞不會白白送死,同時更將此次刺殺事件定調為「局勢的嚴重升級」。預計哈瑪斯的主要協商機構很快就會召開會議,並可能在2日於卡達舉行的哈尼亞葬禮後舉行,以任命新的繼任領導人。對此,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則表示,哈尼亞在伊朗境內遭到殺害後,德黑蘭有「責任」替他報仇。雖然《金融時報》聲稱,美國和歐盟正在向伊朗施壓,要求該國不要對哈尼亞遇刺事件做出回應,但根據《紐約時報》引述3名伊朗官員提供的消息指出,哈米尼在哈尼亞遇刺後已宣布全國哀悼3天,並下令伊朗「直接打擊以色列」,同時還嗆聲:「你們在我們家殺死了我們親愛的客人,這將為針對你們的嚴厲懲罰鋪平道路。」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圖/達志/美聯社)而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則在31日晚間的全國電視聲明中宣稱:「我們已做好應對任何情況的準備,我們將團結一致,堅決應對任何威脅。以色列將讓任何針對我們的侵略行動付出沉重代價。」當被記者問及哈尼亞遇刺一事時,美國國家安全會議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John Kirby)回應:「沒有跡象表明中東局勢即將升級,加薩停火協議仍有可能達成」,但美國目前已建議公民不要前往黎巴嫩,CBS新聞的報導也指出,美國聯合航空及達美航空已宣布暫時停飛往返特拉維夫的航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則聲稱,美國不僅不知情,也沒有參與此次的暗殺行動。不過伊朗駐聯合國大使伊拉瓦尼(Amir Saeid Iravani)則表示,如果沒有美國的授權和情報支持,這件事根本不可能發生,「德黑蘭一貫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但依然有果斷回擊的權利」,他也呼籲聯合國安理會,應譴責以色列,並對其實施制裁。另有1位不願具名的西方外交官告訴美聯社,發生在貝魯特和德黑蘭的襲擊事件「幾乎扼殺」了加薩走廊停火的希望,並可能將中東推入1場「毀滅性的區域戰爭」。聯合國安理會為此也在31日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伊朗和以色列的衝突態勢,並呼籲各方加強外交努力,以避免中東緊張局勢再度升溫。中東2大地區強權以色列和伊朗,自去年10月7日加薩戰爭爆發以來就衝突不斷,以色列4月1日甚至襲擊伊朗駐敘利亞大馬士革大使館導致14人死亡,並換來德黑蘭於4月13日晚間發射170架無人機和120多枚彈道飛彈打擊以色列,另有350枚火箭彈從伊朗及其在伊拉克、葉門及黎巴嫩的代理人齊發,雖然「99%」的彈體最終都遭到以色列的防空系統和英美盟友攔截,但此次攻擊還是象徵著伊朗自去年10月7日以哈衝突爆發以來,首次從本土直接打擊特拉維夫。以色列後續也在4月19日透過導彈襲擊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Isfahan)、敘利亞南部的蘇韋達省(As-Suwayda Governorate)和德拉省(Daraa Governorate),以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Baghdad)附近地區和中部的巴比倫省(Babylon Governorate)。但上述2起攻擊事件皆未造成大量傷亡及損失,顯見伊朗及以色列皆試圖保持克制。然而由於加薩戰事未歇,伊朗在中東地區的代理人近幾個月來仍與以色列數度交鋒,導致中東局勢隨時有可能全面升級成1場毀滅性的區域戰爭。
川普遭刺前90分鐘「已鎖定槍手」 警察因「這理由」無法處理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13日出席造勢活動時,遭到槍手克魯克斯(Thomas Matthew Crooks)暗殺,現場多人也遭到了波及。而現在有消息指出,其實早在槍擊案發生前90分鐘,當地警方就掌握到克魯克斯出現詭異舉動,但因為混亂的通訊,結果無法第一時間採取行動,進而導致整場悲劇的發生。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在13日下午5點14分,當地一名警官就拍攝到克魯克斯坐在外面的照片。5點34分,該名警察將照片發送到一個群組中,文字中表示,他發現克魯克斯使用測距儀觀察舞台,但後來因為角度關係,該名警察失去了克魯克斯的身影。5點44分,又有另外一名警察捕捉到克魯克斯的身影,但他是將照片發送至另外一個群組外,同時也要求其他成員將克魯克斯的訊息、照片通報給指揮中心。在事發前15分鐘,群組中另一名成員表示失去克魯克斯的身影,無法繼續觀察。當時曾有人詢問克魯克斯的行蹤,但獲得的答案都是「不知道」。而警方之間混亂的溝通情況,就這樣持續到6點11分,克魯克斯對川普所在的舞台區開槍,最終造成一人死亡、三人受傷。根據聯邦調查局的說法,克魯克斯在特朗普登台前兩個小時,就成功閃過活動現場的飛行無人機,並在當地執法人員眼皮底下爬上一個屋頂。而在刺殺事件發生後,巴特勒緊急服務單位詳細說明聯邦和地方執法部門在集會期間的職權,當中明確表示,特勤局反恐小組負責疏散,而巴特勒縣ESU(快速反應部隊)小組則負責回應並處理事件。訊息截圖中也提到,第二名警察拍下克魯克斯的身影後,也曾通知特勤局狙擊手注意。這也代表著,執法人員至少在案發前90分鐘就知道了克魯克斯的存在,而非是之前國會聽證會上提到的約60分鐘。但當中多次失去克魯克斯所在地的掌握,也代表著警察之間的溝通十分混亂。
川普遇刺後穩上了?英媒曝兩黨惡鬥激化:拜登戲劇性失態已無關緊要
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美東時間13日在賓州巴特勒(Butler)舉行的造勢活動上遭「暗殺未遂」,與死神擦肩而過的他,當下在空中揮動著拳頭,臉上沾滿著鮮血,不斷向觀眾高喊「繼續戰鬥!」(fight),並在粉絲的歡呼聲中,被特勤局幹員護送下台。該起驚天動地的事件不僅將是幾十年來美國政治中最重要的時刻,更可能徹底改變11月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那就是川普將重返白宮。綜合BBC、《每日電訊報》的報導,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13日在賓州巴特勒舉行的競選集會上發表公開演說,沒想到話說到一半,背景突然傳出數聲槍響,川普也隨即摸了一下右耳,意識到自己中彈後連忙趴下。特勤人員見狀立馬簇擁而上保護川普,並將他攙扶起身,此時可以看到川普右耳及臉部已是血跡斑斑,但他當下卻不顧傷勢,還跟特勤人員表示:「讓我拿我的鞋子」,隨後更舉起右手揮舞,向觀眾高喊數聲「繼續戰鬥!」並步下舞台走進SUV,台下觀眾也立刻響應,群情激憤的喊道:「USA!USA!」BBC指出,該起令人震驚的政治暴力事件,將不可避免地對總統大選產生決定性影響。如今執法部門消息人士也告訴BBC的美國合作夥伴CBS News,他們將此次針對川普的襲擊定調為「暗殺未遂」。為此,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競選團隊已暫停發表任何政治聲明,並努力撤下所有電視廣告,包括拜登本人、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聯邦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以及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柯林頓(Bill Clinton)等民主黨人也齊聲譴責暴力,因為他們認為此時攻擊川普非常不明智,應該集中火力檢討暗殺事件。然而,部分川普的最親密盟友和支持者,早就已經將該起「暗殺未遂事件」歸咎於拜登政府,共和黨籍的國會議員更直接在X平台發文指責拜登「煽動了暗殺」,例如被認為是潛在川普副總統候選人之一的俄亥俄州參議員J·D·范斯(J. D. Vance)就聲稱,拜登競選團隊的言論直接引發了該起悲劇,而其他共和黨人也口徑一致發表了類似看法。BBC也因此示警,該起令人震驚的刺殺事件,恐將引發1場更加醜陋的政治惡鬥。川普過去早已不斷在造勢場合聲稱,自己遭到聯邦調查局(FBI)迫害,更被親民主黨的聯邦檢察官、法官、聯邦政府官員、傳統媒體和民主黨政客針對,以發起「法律戰」和「政治追殺」的手段來阻止他重返白宮。川普甚至還多次發誓,當他選上總統後要消滅操控著美國政壇內部的「深層政府」(Deep state)和相關利益集團。儘管他的許多說法都遭到主流媒體抨擊是「陰謀論」,但賓州刺殺事件發生後,即使是川普最大的對手也不能再否認,有些人確實寧願看到他死掉,也不願看到他上台。儘管先前的民調表明,川普很可能在11月重新贏得總統大位,因為拜登身心失能的表現使民主黨陷入內部恐慌,川普的刑事定罪又無法撼動他的支持率。但歷史經驗表明,「暗殺未遂事件」會讓川普更穩!例如1981年的雷根遇刺案,就導致當時才剛上任69天的共和黨籍新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在接下來的民調中上升了8個百分點的支持率。對此,《每日電訊報》也直指,對川普能夠勝選的任何疑慮現在都正在消退,而拜登在6月辯論中的戲劇性失態,如今看來也已經無關緊要了。
川普遭槍擊濺血!男性槍手就地正法「1觀眾死亡」 民主黨齊聲譴責暴力
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美東時間13日在賓州巴特勒(Butler)舉行的競選集會上遭槍擊濺血,稍早美國特勤局(USSS)透露,川普身體並無大礙。巴特勒縣地方檢察官事後也證實,刺殺事件中的男性槍手已被當場擊斃,但身分尚未公布,另有1名觀眾中彈身亡。對此,川普的政治盟友,以及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等民主黨人,都齊聲譴責暴力。據CBS News的報導,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13日在賓州巴特勒舉行的競選集會上發表公開演說,沒想到話說到一半,背景突然傳出數聲槍響,川普也隨即摸了一下右耳,意識到自己中彈後連忙趴下。特勤人員見狀立馬簇擁而上保護川普,並將他攙扶起身,此時可以看到川普右耳及臉部已是血跡斑斑,但他當下卻不顧傷勢,還跟特勤人員表示:「讓我拿我的鞋子」,隨後更舉起右手揮舞,向觀眾高喊「繼續戰鬥」(fight)並步下舞台走進SUV,台下觀眾也立刻響應,激情齊喊:「USA!USA!」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遭槍擊。(圖/達志/美聯社)稍晚,巴特勒縣地方檢察官向CBS匹茲堡電台KDKA證實,犯案槍手和1名觀眾當場死亡。2名執法部門消息人士也向CBS News證實,嫌犯為男性,但他的身份尚未曝光。美國特勤局通訊主管古列爾米(Anthony Guglielmi)事後則在1份聲明中指出:「特勤局已經採取了保護措施,前總統很安全」、「特勤局目前正在進行積極的調查,如有進一步訊息,我們將予以公佈。」而川普競選團隊也透露:「川普感謝執法部門和急救人員迅速採取行動,應對這個令人髮指的行為。他目前狀態良好,正在當地1家醫療機構接受檢查。更多細節將在隨後公佈。」對此,站在後台觀看川普演講的賓州共和黨籍眾議員凱利(Mike Kelly)告訴CBS News:「我相信我身旁的1位女士被擊中了,也有其他人中彈。」CBS News記者更採訪了1名襯衫上沾有血跡的目擊者,他聲稱自己是1名急診室醫生,曾對1名頭部受傷的民眾進行心肺復甦術,「我一開始以為槍聲是鞭炮聲……那邊有人尖叫著:他被槍擊了、他被槍擊了,所以我走了過去。」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遭槍擊。(圖/達志/美聯社)刺殺事件發生後,川普長子和同黨的政治盟友,以及眾多民主黨人,皆齊聲譴責暴力。小川普(Donald John Trump Jr.)在X平台上貼出了1張父親的照片,並寫道:「他永遠不會停止,為拯救美國而奮鬥。」而川普的潛在副總統人選北達科他州州長伯古姆(Doug Burgum)、佛州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俄亥俄州參議員J·D·范斯(J. D. Vance)也都發聲為川普祈禱。暫定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則指出:「我已獲悉川普在賓州集會上發生的槍擊事件,我很高興聽到他人身安全且狀態良好。在我們等待進一步資訊的同時,我為他和他的家人,以及所有參加集會的人祈禱。吉兒(Jill Biden)和我感謝特勤局提供的幫助。美國不允許這種暴力行為,我們必須團結起來譴責這種行為。」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在X平台發文表示:「作為一個曾經歷政治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我知道任何形式的政治暴力在我們的社會中都沒有立足之地。我感謝上帝,前總統川普非常安全。正當我們試圖了解這場可怕事件的更多細節時,也讓我們祈禱今天參加前總統集會的所有人員都沒有受傷。」聯邦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也在一份聲明中驚呼:「我對賓州川普集會上發生的事情感到震驚,並對前總統的人身安全深感欣慰。政治暴力在我們國家沒有立足之地!」
斯洛伐克總理逃過死劫「最快月底重掌職務」 費佐痛批:外國勢力勾結反對派煽動仇恨
政治立場較親中俄的斯洛伐克59歲總理費佐(Robert Fico)5月15日在漢德洛瓦鎮(Handlová)的1棟文化中心外對支持者發表演說時,遭到1名71歲的男詩人辛圖拉(Juraj Cintula)刺殺,導致身中數槍後一度生命垂危。如今正在養傷的他,也於5日在Facebook上傳了一段預錄的影片稱,他最快可能會在6月底奇蹟般地重返工作崗位,同時他更指責反對派煽動仇恨,激發了這起刺殺事件。據半島電視台的報導,在歐洲議會選舉(Elections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即將於6日至9日展開之際,費佐在他的Facebook上傳了一段預先錄製的演講,表示這次襲擊對他的健康造成了嚴重傷害,「如果我能在幾週內重返工作崗位,那將是一個小奇蹟」,他也承諾最快可能會在6月底或7月初重掌總理職務,並表示他已原諒了襲擊者,且心中「毫無怨恨」,因此預計不會對嫌犯採取法律行動。儘管如此,費佐還是猛烈抨擊了斯洛伐克的反對派人士:「很明顯,他(辛圖拉)只是邪惡和政治仇恨的信差。」費佐也直指,他對俄羅斯及俄烏戰爭的看法與歐洲主流輿論截然不同,這導致他成為受害者。他還批評反對派,以及由美國猶太裔金融家索羅斯(George Soros)等外國勢力資助的反政府媒體和政治性非政府組織,試圖在刺殺事件後,淡化刺客與他們之間的關係,並謊稱費佐的傷勢其實不嚴重。報導補充,費佐和他的左翼政黨「方向-社會民主黨」(SMER),在去年以親俄、反美的立場贏得了斯洛伐克9月30日的國民議會選舉,他也在選前承諾,將停止向烏克蘭供應武器,僅保留人道主義援助,並盡力啟動俄烏和談,同時他還指控烏克蘭的亞速營(Azov Brigade)是一個極右翼法西斯組織,這導致美國和其他歐盟成員國擔憂費佐將領導自己的國家進一步遠離西方主流的政治立場。
安倍晉三街頭遇刺!警察廳長下台 日媒爆他照領1762萬退休金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7月在街頭宣講時遭遇刺身亡,日本警察廳長中村格昨(25日)宣布將引咎辭職,不過日媒卻爆料,中村格實際上在辭職後,仍然可以領取估計約為8000萬日圓(約新台幣1762萬)退休金,就像是完全沒受到任何處分。日媒《日刊現代》報導,中村格25日在記者會上宣布辭職,並表示要為安倍遇刺事件負責,他也表示日本警察廳認為單位有必要逐步改革,尤其是在人事方面必須進行改造,才能避免再次發生類似事故。中村格在記者會上表示,安倍晉三的國葬將於9月舉行、2035年5月還要舉行廣島G7峰會,「在要實施新的維安警備即將開始情況下,我們應該要以更新的制度來面對這種情況」。為讓警方高層重新上緊發條,刺殺事件發生地奈良縣警察和國家公安委員會採取了紀律處分,包括奈良縣警察本部本部長鬼塚友章除了被減薪3個月,還傳出他準備下台;奈良縣警備部長也被罰減薪1個月。但報導指出,於此同時中村格「並未受到任何繼續處分」。報導稱,中村格本來再1年半就要退休,如今他雖然率先辭職,但仍然可以因提早退休請領最高為8000萬日圓的退休金,宛如「沒有受到任何處分」。現年59歲的中村格畢業於東京大學,1986年加入警察廳工作,而他曾經在2009年到2015年擔任前民主黨,以及安倍政府官房長官秘書,是警界少數有長期官僚經歷的長官,而他擔任警察廳長僅近1年的時間,卻發生安倍晉三遇刺事件,讓他必須下台負責。
與統一教切割!日本內閣改組撤換14人 安倍親弟岸信夫曝新職位
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刺殺事件,使日本自民黨與統一教之間的關係浮上檯面,重挫了岸田內閣與自民黨的支持率。對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於當地時間10日徹底改組內閣重要職位,19位閣員中只有5人留任。槍殺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兇嫌山上徹也對統一教心懷怨恨。(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日本放送協會》、Yahoo! JAPAN的報導,岸田文雄此次改組內閣被認為是與「統一教會」進行切割,試圖挽救他自安倍遇刺事件後創新低的46%民調支持度。據悉,在此次的內閣改組中就有7位大臣因為與統一教會或相關團體有關係而遭到撤換。研究國會議員與宗教團體關係的日本記者鈴木表示,保守派的統一教與自民黨的政治主張不謀而合,例如反對同性婚姻、支持日本修憲等。統一教藉由與政治人物之間的連結,吸引了不少日本民眾加入,並藉此取得合法地位;相反的,政治人物也透過教會接觸到統一教成員,對選舉本身和造勢活動的動員都非常有幫助。此次的內閣名單中,只有外務大臣林芳正、財務大臣鈴木俊一、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國土經濟大臣齊藤鐵夫,以及經濟再生擔當大臣山際大志郎共5人留任,其餘14位都是新接任的閣員,5位為再度入閣,9位則是首次入閣。另一方面,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的親弟岸信夫因為健康問題而卸任防衛大臣一職,不過由於目前中國軍演動作頻頻,基於日本的安全保障問題,富有經驗的岸信夫仍然會擔任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首相輔佐官。
海地總統刺殺案有新突破 總理成嫌犯被檢察官限制出境
海地前總統摩依士(Jovenel Moise)刺殺案目前有了新的突破,但是浮出水面的嫌犯竟然是海地現任總理亨利(Ariel Henry)。海地首席檢察官發現,在案發當晚,亨利曾2次與涉案的嫌疑人通話,但亨利卻否認涉案。在檢察官正式提出指控前,亨利宣布以總理權限宣布開除檢察官,但遭到駁回,目前檢察官已經下令亨利限制出境,根據《BBC》報導指出,根據警方調查,下令哥倫比亞傭兵殺害摩依士的主謀,很有可能就是巴迪歐,目前當地警方已經逮捕44人,其中包含了18名哥倫比亞的傭兵,以及巴迪歐與一名參議員。而海地首席檢察官克勞德(Bed-Fort Claude)表示,在7月7日案發當天晚上,涉案嫌犯之一的前司法部反貪部門官員巴迪歐(Joseph Felix Badio)曾在4點03分與4點20分打電話給亨利,電話訊號則是從摩依士的住家附近所發出,2通電話的通話時間共計7分鐘左右。目前克勞德於14日要求法院起訴現任總理亨利,並且命令移民局限制亨利出境。而亨利曾對媒體表示,他的確認識巴迪歐,但是他否認自己涉入摩依士的刺殺事件中。與此同時,在克勞德正式對海地法院提出要求之前,亨利就曾在11日指控克勞德的作法是干擾司法調查、製造混亂。並且在13日宣布解雇克勞德檢察官的職務。但是由於總理職權並不包含解雇檢察官,目前海地司法部長除了駁回亨利的命令外,同時下令要求警方給克勞德額外的警力保護。在此之前,克勞德曾表示自己收過嚴重的威脅,同時也有一名協助辦案的法官助理因為不明原因身亡,法官也因為個人因素請辭。據悉,海地總理一職是由海地總統所任命,再經由國會批准。主要是負責海地內政事務,同時協助總統處理外交國防等事情。而亨利是摩依士生前所欽定的總理人選,但並沒有完成任命儀式。在摩依士身亡後,海地陷入政局鬥爭,臨時總理喬塞德(Claude Joseph)、參院議長龍柏( Joseph Lambert)與亨利都有各自的支持者,最後是在外國勢力的協助下,亨利在摩依士過世兩周後7月20日當天繼任總理。
海地總統剛遇刺…武裝分子闖台灣駐海地大使館 11人被捕
台灣友邦海地的總統摩伊士(JovenelMoise),本月7日在自家遇刺身亡,據海地警方追查,刺殺總統的殺手們,據悉是假扮成美國緝毒局(DEA)人員的「職業傭兵」。而我國駐海地大使館,近期也因刺殺事件關閉,駐館同仁改成居家上班。沒想到8日清晨,台灣駐海地大使館保全發現,一群全副武裝可疑人士,突破駐館防護潛入庭院,緊急通報駐館及海地警方。德國之聲東亞特派記者WilliamYang稍早也在推特透露,在摩依士遭暗殺後,一群武裝分子闖入台灣駐海地大使館,還敲破部分大使館窗戶,後來在當地下午4時許,順利逮捕11名嫌犯,初步清點,沒有任何財產損失。外交部在最新發布的聲明中,並無澄清這11名嫌疑人是否和海地總統摩伊士遇刺有任何關連,目前也還不清楚,這兩起事件之間,是否有相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