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
」 腫瘤 手術 癌症 石英 肺腺癌55歲婦女雙腳無力跌倒 就醫檢查竟是「乳癌末期」骨轉移至脊椎!
一名55歲女性,10年前左側曾罹乳癌,手術治療後狀況穩定,但前年底開始出現左腳無力症狀,去年中因跌倒就醫,沒想到一檢查竟發現是乳癌末期骨轉移。10年內兩度罹癌讓患者相當沮喪,但在醫師鼓勵下,勇敢抗癌,接受化療合併標靶、手術治療,目前病況穩定追蹤中。乳癌細胞骨轉移到脊椎 雙腳疼痛無力臺中醫院乳房外科醫師徐天佑指出,患者就醫後,神經外科主任陳典廷幫她照x光檢查,發現腰椎第二、三節出現壓迫性骨折;進一步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是乳癌骨轉移,立即會診乳房外科,「果然在右側乳房發現一顆七公分腫瘤,且癌細胞已經骨轉移到脊椎,難怪出現雙腳疼痛症狀。」術前化療合併標靶 積極治療存活率高但醫療團隊不放棄,除了神經外科先進行腰椎減壓固定手術,減緩患者雙腳疼痛症狀,乳癌團隊也先替患者進行四個月術前化療合併標靶治療,等腫瘤縮小後再進行全乳切除手術,追蹤至今狀況穩定。徐天佑表示,乳癌好發於45至55歲停經後婦女,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新增乳癌患者1萬5000人至2萬之間,由於乳癌新藥不斷上市,罹患乳癌患者零期五年存活率達100%,一到二期的五年存活率平均都可達90%以上,即使四期五年存活率只有15%,但只要配合醫師治療,患者仍可保有正常生活與品質。乳房或腋下腫塊不輕忽 女性應定期乳房攝影檢查徐天佑提醒女性朋友,如果發現乳房或腋下有腫塊、乳房疼痛、乳頭出現分泌物等症狀應盡速就醫;另國建署提供45歲至70歲女性(有乳癌家族史的40歲以上)每兩年一次的乳房攝影檢查,呼籲符合資格的女性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日喝2000cc開水「竟取出六顆膽結石」 醫曝原因是這個!
一名58歲的王姓病患,在工作中突然上腹疼痛直冒冷汗,痛在地上打滾,緊急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就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在有六顆膽結石,一般外科醫師李博彰立刻進行3D立體腹腔鏡微創手術,經過約半小時,取出六顆膽結石,最大顆大約1.5公分,病患隔天即出院。李博彰醫師表示,該名病患膽道異常,左右肝管外露於肝臟門脈區,膽囊管連接到右側肝管,而一般正常是連接到總膽管處,讓手術的風險增加不少,因為手術最怕膽道損傷,所以選擇執行3D立體腹腔鏡微創手術,在視野清楚情況下,安全將膽囊管及右肝管分開並切除膽囊,並未造成後續的併發症。李博彰指出,病患之前完全沒症狀,也無疼痛狀況,每天力行喝2000cc的開水,但是因為病患膽道系統異常,膽汁排泄不好,造成膽汁很容易滯留,長期以來,容易造成膽結石,塞在膽囊管出口,造成急性疼痛。李博彰醫師表示,病患屬於先天膽道異常,造成後天膽結石產生,只能透過高階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掃描膽道,才能檢查出來,總膽管和膽囊管是否有異常。李博彰強調,該名病患膽發炎嚴重已經切除,成為無膽之人,但對營養吸收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由於消化脂肪,必須靠膽汁來協助消化,現在膽汁直接排到十二指腸,如果吃了大量脂肪或太油膩,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刺激腸胃道,造成腸胃蠕動過快,容易拉肚子,因此,飲食建議吃清淡一點。另外,雖然是微創手術,傷口大約一公分,但是傷口癒合及縫線吸收需要60到90天左右,如果腹部用力造成腹壓增加,在傷口還沒完全癒合,容易造成傷口撕裂,長久會產生切口性疝氣,可能又要再一次手術處理疝氣,因此,術後建議一個月到一個半月,千萬不要提重物或重訓。
胸悶易喘恐是心臟瓣膜生病! 主動脈瓣狹窄如何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潘昱僑報導】一位85歲長者平日規律運動,但心絞痛與呼吸喘的狀況逐漸變嚴重,照心臟超音波竟發現「主動脈瓣膜狹窄」,且合併冠狀動脈狹窄,若不治療恐有生命危險!林口長庚心臟瓣膜團隊由內、外科醫師合作為患者進行經導管瓣膜置換(TAVI)與心導管手術,一次就將兩種狀況處理好,讓患者能重新上場揮舞球拍!雖然導管瓣膜動輒上百萬,但健保可有條件給付等4+1種特定風險族群,大幅減少經濟負擔。心臟大門無法正常打開 3大警訊要當心主動脈瓣膜是位於左心室和主動脈之間的「門」,通常由3片瓣膜組成,是控制血流方向的重要關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副部長葉集孝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有如門片無法正常打開,心臟需要更費力才能把血液輸出去,常見原因為老化,好發於70-80歲以上的民眾;另一原因是先天異常,患者僅有2個瓣葉,較一般人少1個,50-60歲就會發生早發性主動脈瓣膜狹窄狀況。提醒民眾,若出現「走路易喘」、「頭暈目眩」、「胸悶胸痛」3個警訊,恐危及生命,應積極治療。國際標準治療方針 外科開胸長期效果佳針對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副主任陳紹緯說明,3大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外科開胸手術與經導管療法。開胸手術經證實有效且可提供穩定的長期效果。手術方式是切除老舊主動脈瓣膜,縫合新的人工瓣膜。雖然須裝人工心肺機、暫時停止心臟功能實施手術,但手術視野廣,適合年輕或伴隨多種心臟問題(如血管阻塞、冠狀動脈狹窄或二尖瓣問題等)的患者,一次打通心臟門戶。 藥物治療:幫助緩解不適症狀。 標準開胸手術:適合伴隨多種心臟問題的患者,穩定耐用。 經導管瓣膜置換:適合高齡或高風險族群,微創恢復快。至於人工瓣膜要如何挑選呢?陳紹緯表示,金屬瓣膜耐用度高,牛、豬製成的生物瓣膜產生血栓機會較低,因此不用吃抗凝血劑,患者可依個人需求選擇。長者高風險怎麼辦? 經導管微創傷口小不過,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多為70-80歲以上的年長者,而且常合併其他疾病,進行開胸手術需要暫時停止心臟,對於年長者負擔較大。好在另一種「經導管療法」,由內外科醫師共同合作,為高齡患者克服了治療風險。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主任張其任解說,經導管療法最大的特色是不需要插管麻醉,從靜脈注射麻醉藥物即可進行。傷口小不用縫合,只要簡單止血即可完成,恢復時間非常的快速,不少患者即使是90歲高齡,中午治療、下午就可以正常進食,2、3天後就可以下床自由活動。經導管療法流程:從病患的鼠蹊部做股動脈穿刺,植入導引鞘管,將帶有人工瓣膜的導管引入血管內。從股動脈一路沿著主動脈,進到退化瓣膜所在的位置。經由影像定位,把瓣膜擴張,退化的瓣膜推在外側,新的瓣膜取代舊瓣膜。4+1條件健保給付! 團隊擬定治療策略然而,經導管置換瓣膜動輒上百萬,讓許多患者與家屬卻步。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系主任謝宜璋表示,目前健保可給付4+1條件置換瓣膜: 4點必要條件:心衰竭症狀達到2~4級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至少2位心臟外科醫師判定進行開胸手術風險過高病人有1年以上的術後存活率另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無法接受開刀手術或開刀風險性過高有以下情形之一者:曾接受心臟手術,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瓣膜手術,嚴重主動脈鈣化,胸腔燒灼後遺症,曾接受過縱膈腔放射治療,嚴重結構組織疾病,導致不能進行手術,肝硬化及肺功能不全者。符合以上規定者,即可申請健保之給付。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共病多、病情複雜,手術風險也提高。謝宜璋表示,對於高齡患者,侵入性低的治療為優先考量。每位患者病情不盡相同,心臟內外科醫師會在手術前召開聯合會議,擬定對患者最適合的治療方法,手術也會由內外科醫師一起執行,確保患者的安全。長庚醫院的團隊合作模式越來越成熟,期許未來為國人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持續提升台灣的醫療水準,跟世界接軌。
石英過世/石英享壽82歲女兒林千鈺淚發訃聞 告別式17日舉行長眠三芝真龍殿
資深男演員石英(本名:林忠平)27日辭世,享壽82歲。他過去曾參演多部電視連續劇,包括《鳥來伯與十三姨》、《娘家》、《意難忘》、《夜市人生》等,也入圍過金馬及金鐘,獲得廣泛的認可與肯定。同為演員的女兒林千鈺3日在臉書發出訃聞,指告別式將在11月17日於台北懷愛館(原第二殯儀館)景明廳舉行, 火化後長眠新北市三芝區龍巖真龍殿生命紀念館。林千鈺3日發出父親的訃聞,並在文中說道,「首先感恩這幾日來自四面八方的關懷,讓我們知道大家是如此愛爸爸,謝謝大家。你們的關愛,是我們能走出傷痛很大的力量,心雖然痛但我們會節哀,為了爸爸我會好好照顧媽媽跟家人,請大家放心,也讓爸爸能安心離開前往淨土,再次深深ㄧ鞠躬說聲謝謝。」並說明,「特此告知關心我們的親友們,爸爸的人生畢業典禮將在11月17日於台北懷愛館(原第二殯儀館)景明廳舉辦,如蒙送花,請大家以環保為念盡量合送,感恩。」石英的告別式將在11月17日於台北懷愛館(原第二殯儀館)景明廳舉行, 家祭於上午10點30分開始,11點30分進行公祭,火化後長眠新北市三芝區龍巖真龍殿生命紀念館。事實上,石英過去就曾數度在鬼門關前走一回。在2001年,他在肝臟發現腫瘤,進行切除手術後,術後突然出現「猛爆性肝炎」,他一度陷入昏迷,靠著兒子緊急捐肝才救回性命。此前,石英的一對子女也特別發出聲明表示,父親在10月27日下午3點45分自然離世,並未罹患癌症,當時家人都在一旁陪伴。石英的告別式將在11月17日於台北懷愛館(原第二殯儀館)景明廳舉行。(圖/臉書 林千鈺)
5旬男子2個月反覆血便 醫拿大腸鏡檢查「督進去」就找到病因
一名54歲的中年男性日前前去醫院就診,主訴反覆血便近2個月,並伴隨食慾不振及排便習慣改變。雖然家族中並無大腸相關疾病史,但胃腸肝膽專科醫師張靖認為,病人主訴的這些症狀已經是明顯的警訊,加上病人從未做過大腸鏡檢查,為此立刻安排檢查,沒想到大腸鏡剛放進去,就馬上找到血便的原因。胃腸肝膽專科醫師張靖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當時大腸鏡檢查一進入肛門,就發現血便的原因為「直腸癌」。而且癌症侵犯範圍和深度相當嚴重,所以導致直腸黏膜極其脆弱,經常出血。檢查完成後,該名病患被立刻轉診到林口長庚進行後續癌症治療。張靖醫師表示,這是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結果,原本希望病患所遭遇到的是痔瘡所引起的血便。張靖醫師後來也提到,該名病人目前需確認其他器官是否受到癌細胞的侵犯,以及是否能保留肛門等治療相關問題。張靖醫師也希望他接下來的治療能一切順利平安。張靖醫師解釋,大部分血便的原因都是良性的腸道疾病,如痔瘡、肛裂或腸道發炎等。然而部分血便的原因則來自於「大腸直腸癌」。尤其當血便伴隨排便習慣改變、便中有黏液、體重減輕或有家族史等情況時,更需謹慎小心。「大腸直腸癌」的形成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在「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下,張靖醫師認為民眾應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多攝取蔬菜水果,及早發現並切除腸息肉,以降低大腸直腸癌的風險。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能遠離大腸直腸癌,也有助於減少其他癌症的風險。
中西醫合療治肺癌 太極養肺法助術後康復
56歲蘇小姐去年初健檢時胸部X光和電腦斷層發現右肺下葉結節(最大為2cm),懷疑是原發性肺癌。後轉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外科方信元副院長診治,施行影像輔助胸腔鏡手術右下肺葉楔形切除術,病理報告顯示為肺腺癌,屬第IA2期肺癌。術後蘇小姐覺得體虛,呼吸喘促症狀,偶發咳嗽且感覺有痰、只要多說一點話,或者是吹到冷氣就會咳,讓她十分困擾。為改善術後不適,蘇小姐尋求中醫內科馬培德醫師協助,參加馬培德醫師開設之太極拳運動課程。經過三個月訓練後,蘇小姐的咳嗽和呼吸喘促症狀獲得改善,體能與免疫力也獲得提升。另一位63歲柯先生,因持續慢性咳嗽月餘、睡眠中斷、偶爾因劇烈咳嗽出現血絲症狀等不適感,轉至本院胸腔外科求診。從胸部X光影像中顯示支氣管前基底段上方有支氣管腫瘤。在胸腔外科方信元副院長建議下進行左下肺葉切除手術和左上肺葉楔形切除術,其病理報告顯示為肺腺癌,屬第IB期肺癌。術後出院,柯先生參與三個月的太極拳運動介入來維持或加強肺功能,養成每日規律練習增加心肺耐受性,進而改善日常生活中容易呼吸喘促的症狀。中醫大附醫肺癌多專科團隊負責人涂智彥主任表示,病人接受西醫手術切除、放化療後,治療副作用如切除肺葉可能肺活量會減少、胸悶、氣喘,或因過度害怕疼痛,不敢深呼吸、咳嗽等,可藉由中醫的輔助治療如氣功、太極拳、吐吶方式(腹式呼吸)等運動,緩解其不適感,中醫大附醫中醫部馬培德醫師為術後患者安排輔助性治療計畫,提供術後康復照護,助患者提升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中醫部馬培德醫師表示,肺癌病人在術後肺功能會有不同程度的減少,適度的運動對體力及肺功能的恢復都有益處。肺癌目前最好治療方式是以西醫治療抗邪為主,中醫扶助正氣並減少副作用為輔,修復西醫治療過程中所造成的身體損傷,具有相輔相成的治療效果。馬培德醫師補充,以中醫來說,傳統的太極拳運動不但具有運動好處,還可以促使四肢、軀體經絡暢通。太極拳運動在「動的部份」,就是藉著伸展筋骨,達到活絡氣血、神清氣爽的效果。而其最重要「靜的部份」,可增強體內能量,調和五臟,使體內的五行得以平衡,陰陽得以調和,在練習鬆柔沉靜中,逐漸舒緩緊張僵滯的身心,讓精氣神日漸飽滿。他強調,希望透過「太極養肺法」讓更多肺癌病人在術後有意願和能力開始從事適合的運動,藉由改善身體活動,進一步增進生活品質與存活率。
47歲婦人腹痛3年!檢查發現4年前手術紗布未取出 輸卵管被迫切除
大陸江蘇一名男子近日在網路上發文爆料,指出自己的母親4年前在當地一家醫院進行手術,結果醫生未將體內紗布取出,導致母親持續腹痛3年,連輸卵管都被迫切除。目前,涉事醫院尚未對於此事作出解釋,指出事件目前正在調查當中,仍不了解事件全面狀況。根據陸媒綜合報導,大陸江蘇連雲港一名男子28日在網路上發文爆料,指出自己的母親2020年時,在東海縣某鄉鎮衛生院做「輸卵管囊腫切除手術」。結果術後持續腹痛3年,多次到大小醫院檢查,卻都找無原因,生活及精神受到嚴重影響。男子透露,直到2023年,母親到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做檢查時,在腹中發現異物,懷疑是腫瘤。沒想到,經過手術取出後,才發現腹中異物是前次手術的紗布,且因為紗布在體內多年,周圍組織結腸及子宮沾黏在一起無法剝離,只能將腐爛的部位組織切除,導致輸卵管也被迫切除。男子表示「這種怪事如今竟發生在我母親身上了!我不知道做手術的醫護人員,你們的責任感和專業能力何在?」並氣憤指出「出了這麼大的醫療事故,院方和主治醫護人員目前都沒有給一個合理的答覆,甚至連個道歉都沒有,真讓人難以接受。希望有關部門重視,對院方及相關醫護人員問責到底。」對此,東海縣衛健委工作人員在29日回應,表示此事正在調查之中,目前不了解全面情況,調查清楚後會給出回覆。
石英過世/資深演員石英過世享壽82歲 好友周遊聞噩耗嘆:才想打電話
資深男演員石英(本名:林忠平)27日驚傳因自然老化過世,享壽82歲。他過去曾參演多部電視連續劇,入圍過金馬及金鐘,獲得廣泛的認可與肯定。而在演藝圈打滾50年的他,擁有許多圈內好友,其中名製作人周遊稍早得知噩耗後,則感嘆「才想說要打電話」。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兩人會結識是因為,早期一起拍台語片,之後也常合作,雖然近年較少互動,但周遊仍會邀約石英參加餐敘。事實上,石英過去就曾數度在鬼門關前走一回。在2001年,他在肝臟發現腫瘤,進行切除手術後,術後突然出現「猛爆性肝炎」,他一度陷入昏迷,靠著兒子緊急捐肝才救回性命。對此,周遊也談到此事,表示石英接受兒子換肝後,她曾請石英和康丁一起吃飯,對方術後身體狀況好,心態也很樂觀,後來看到他時常出現在螢光幕前,就較放心。稍早,周遊接受《中時新聞網》電訪時,突然接獲好友過世的噩耗,周遊則透露,近年已比較少看到對方的消息,先前幾次餐敘邀約也沒來,直言心裡不禁也會納悶,覺得怪怪的。周遊也感嘆,演藝圈的好友接連離世,「見一次、賺一次」,「年紀算一算我都比他們大,以現在健康狀況,我真的要知足、快樂」,盼自己能盡可能地多幫助人。
石英過世/82歲石英逝世!22年前因猛爆性肝炎轉ICU昏迷9天 兒子「捐近6成肝」救命
台灣資深演員石英(本名:林忠平)驚傳在27日因自然老化過世,家屬30日證實噩耗,享壽82歲。實際上,他正值40歲盛年時期,便檢查出B型肝炎帶原,但當時不以為意,也未定期檢查,直到2001年才發現長出肝腫瘤;後來,他因猛爆性肝炎一度昏迷入院,所幸兒子林義山捐出近6成肝臟,才撿回一條命。據悉,石英1982年檢查出是B型肝炎帶原者,但當時相關資訊並不普及,也未警覺有何嚴重性,加上長期日夜顛倒拍戲、長期抽菸提神,直到2000年,他在做肝臟例行檢查時,發現右葉有火柴頭大小的陰影,經斷層掃描後,醫生便建議應該繼續觀察。為了保肝,石英花費近10萬元,吃了1百多帖不明中草藥,但在2001年再次檢查時,卻發現原本的陰影不但沒消失,還出現了2公分的腫瘤。雖然無法確認草藥和腫瘤的關聯性,石英也終於下定決心動手術,在當年10月份切除肝腫瘤,術後恢復相當順利,他也很快就復出拍戲。沒想到的是,2002年5月,石英開始覺得疲倦、小便變黃,檢查後才發現是肝指數急遽升高,一度飆升至1000多(正常值為40),被診斷為猛爆性肝炎,入院20天後更開始昏迷不醒。幸運的是,轉入ICU長達9天後,兒子林義山緊急捐出肝臟,才挽回他的性命。當時,石英一雙兒女均自告奮勇捐肝,但只有林義山的血型相符,而這場手術長達16小時,也創下當時台灣最年長(60歲)病人換肝紀錄。事後,他也對兒子滿懷感謝,直言「很謝謝兒子願意捐肝,要等到合適的肝不知道要等多久,只有最後這個機會,我覺得我們今生註定做父子的,來幫我換肝,是我的福氣」。另據媒體報導,後來當石英的女兒出嫁時,石英也感性地表示,自己最期望的就是看到女兒和兒子完成終身大事,「謝謝兒子捐肝給我,讓我終於等到這一天!讓我有機會親眼看到女兒出嫁」。
石英過世/資深藝人石英離世! 過去曾經歷肝腫瘤換肝、肺炎
資深藝人石英(本名:林忠平)出道多年,曾參演《娘家》、《夜市人生》、《父與子》等多部熱門八點檔戲劇,而27日傳出消息,他因自然老化逝世於台大癌醫中心,享壽82歲。事實上,石英在過去就曾經歷過切除肝腫瘤、換肝,2018年還因為不慎感冒引發肺炎住院20天,一度在鬼門關前走一回。資深藝人石英從1970年代,就開始演出許多電視劇及電影,熟練的演技及斯文外型,吸引許多觀眾的喜愛。不過,27日傳出消息,指出他因為自然老化,病逝於台大癌醫中心,享壽82歲。在石英的演藝生涯中,身體曾出現不少健康問題,他在2001年,在肝臟發現腫瘤,並進行切除手術。結果,術後卻突然出現「猛爆性肝炎」,一度陷入昏迷,靠著兒子緊急捐肝才救回性命,在加護病房治療了9天才轉回普通病房。之後,石英在2018年時,又因為不慎染上感冒,最終引發成肺炎,住院將近20天才順利痊癒,又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身體出現種種問題的石英,也因此漸漸淡出演藝圈,僅在2021年短暫復出。而如今石英病逝的消息在27日傳出後,也讓許多粉絲感到相當不捨。
107歲老人額頭長角!網驚呼「是長壽角」 醫揭真相:疾病表現
大陸廣東省普寧市1名高齡107歲的陳姓老奶奶,近日額頭長出1根角,引發關注,有人將其稱為「長壽角」。老人曾孫透露,老奶奶心態好、身體好、胃口好。不過,醫師透露,陳奶奶頭上長的是「皮角」,一般在其他皮膚疾病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包括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疣、鱗狀細胞癌等。《九派新聞》報導,老人頭部長角並非單一個案。家住武漢的90歲李奶奶,2022年間右眼角長出了一個小疙瘩,後逐漸發展成5公分長的「犄角」,壓得她右眼皮張不開,嚴重影響了視力。醫生判斷,該「犄角」為皮角,由於病損處角質物異常增多,而形成突起狀角化性皮損,形似動物的角。武漢市皮膚病防治院副主任醫師袁勇謀表示,前述廣東陳奶奶頭上的角也是皮角,一般在其他皮膚疾病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包括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疣、脂溢性角化病(良性)、鱗狀細胞癌(惡性)。關於皮角的多發年齡段,他表示,目前還沒有精確統計,大概為40、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體。除年齡外,皮角的發生還與日曬有關,經常日曬者長出皮角的可能性更大。一般會長在面部、頭部、頸部、前臂、手背,也有長在眼瞼、軀幹等部位。他建議做好防曬,如發現角,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明確疾病性質。如果檢查結果為良性,將角切除即可,如為惡性,還需要進一步治療。至於切除後是否還會長出來,要看性質(良性或惡性)和深度而定。
中年男鼠膝部腫起!躺下卻消失 就醫檢查竟是「疝氣」搞鬼
48歲許姓男子為了完成單車環島的夢想,每週都辛苦練習,但他近來察覺左側鼠膝部似乎「腫了一小包」,用力時候比較明顯,躺下後反倒消失不見,他擔心是「拍咪ㄚ」連忙就醫檢查,結果是疝氣作祟。鼠膝部疝氣最常見 引起劇烈疼痛、噁心應儘速就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醫師許瓈文表示,「疝氣」指的是身體器官或組織從周圍體壁較弱處突破,導致該部位突起成一包,依照位置不同,可分為鼠蹊部疝氣、腹壁疝氣、切口疝氣等,其中以鼠膝部疝氣最為常見,可細分「腹股溝疝氣」及「股疝氣」,前者以男性、高齡、肥胖以及家族史居多,後者則常見於中老年女性,可能因為長期用力例如咳嗽或便祕、提重物或生產史所導致。許瓈文指出,若未能提早治療疝氣症狀,導致持續惡化,例如腸子或腹內網膜組織卡住回不來,有可能就會造成腸子或是組織缺血壞死,引起劇烈疼痛、噁心嘔吐、腹脹、無法排氣排便,此時千萬不可強行擠壓,需儘速至急診就醫。腹腔鏡微創手術傷口小、疼痛感低 可較快恢復日常生活目前手術治療疝氣方式分為傳統疝氣修補手術以及採用微創內視鏡的全腹膜外疝氣修補術(TEP)、經腹腔腹膜前修補術(TAPP)等,由於腹腔鏡微創手術僅需3個0.5至1公分的切口,搭配人工網膜置入作為腹壁補強,不僅傷口小,術後疼痛感較低,可較快恢復日常生活,但術後三個月內須避免會增加腹壓的活動;若是嚴重疝氣如有腸子或組織壞死時,則需進行組織或腸道切除手術治療,處理上較為複雜,不宜拖延。疝氣盡早手術治療 避免腸阻塞、腸壞死或敗血症許瓈文強調,雖然有時疝氣可以自行復位,但建議仍須盡早手術治療,避免出現嵌頓性疝氣合併腸阻塞、腸壞死、敗血症,甚至是死亡的後果。若民眾發現腹股溝不適或腫塊的,切勿輕忽病情,應儘早就醫,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以避免病情惡化。
13歲少女長期胸悶不適! 就醫檢查發現心臟旁超大腫瘤壓迫
一名13歲的少女,因長期感到胸悶不適至本院急診就醫,檢查後竟發現她胸腔裡長了一顆超過12公分的腫瘤,且確定為罕見淋巴癌,由於壓迫著心臟,醫療團隊迅速為患者制定治療計畫,盼助她早日恢復健康。淋巴癌致病因多 出現這些症狀要警覺門諾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黃振銘表示,造成淋巴癌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長期接觸化學物質或輻射、免疫系統功能低下以及病毒感染等。一般來說,淋巴癌的典型症狀包括無痛性淋巴結腫大、反覆發燒、夜間盜汗和體重減輕。T細胞淋巴癌 化學治療搭配放射線、干擾素治療黃振銘進一步說,縱膈腔的腫瘤常見的有胸腺瘤、胸腺癌、畸胎瘤和淋巴癌,多數為惡性。由於這顆腫瘤體積龐大、血流供應豐富,為了確定這顆腫瘤的性質,同時避免手術不慎可能引發的大量出血,醫療團隊採用微創單孔胸腔內視鏡進行切片手術,最終確診這名少女罹患T細胞淋巴癌。而這類腫瘤的治療主要是全身性的化學治療,並可能搭配放射線或干擾素治療,就有相當大的機會能達到完全緩解,讓病患恢復健康。因此,這名少女不需要再接受進一步的腫瘤切除手術。大多胸悶為肌肉骨骼問題 症狀持續應儘早就醫治療黃振銘提醒,大部份小朋友或青少年的胸悶是因為肌肉骨骼的問題引起,尤其因課業壓力或運動引起的筋膜炎、肋軟骨炎較為常見。但胸悶也可能是因為器官的疾病,臨床上常見的原發性氣胸、縱膈腔氣腫等,另外少部份可能是先天性心臟疾病造成。不過,當胸悶頻繁發作或症狀持續時,還是應該保有警覺心,才能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
不吸菸肺癌3/低劑量電腦斷層是唯一篩檢方式 濫用恐增加輻射量與風險
藝人汪建民因肺腺癌驟逝,引發外界震撼,也讓更多民眾迫切想知道「該做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嘉義長庚胸腔腫瘤科主任方昱宏坦言近來大批民眾要求進行篩檢,他認為若符合高風險族群是「實證醫學」,若不符合就是「商業行為」,不必要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不僅會因為偽陽性帶來精神壓力,後續可能也會接觸過多的輻射傷害,顯然弊大於利。低劑量電腦斷層被視為早期檢測肺癌的最有效方式,國健署也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只要是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或是年齡介於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民眾,可至國民健康署審核通過的肺癌篩檢醫院接受2年1次免費的LDCT篩檢。若想自費篩檢,價格大約5000元左右,並不便宜,但近年來自費篩檢人數持續增加。「並非所有人都需要做LDCT檢查!」方昱宏說,LDCT已被證實能夠有效發現早期肺癌病變,特別對於重度吸菸者能降低約20%的肺癌死亡率。然而,篩檢並非沒有風險,若不屬於高風險族群,可能會引發過度診斷及過度治療問題。方昱宏說,LDCT檢查目前的篩檢率不到5%,也就是100個人中僅找出1~4人肺結節有惡性腫瘤,實證醫學的數據無法證明篩檢對所有人都有好處。「何況LDCT檢查的偽陽性很高,很多人檢查後發現有肺結節,首先結節不一定是癌症,大部分的結節屬於良性,可能是良性腫瘤、感染後的疤痕或纖維化,但民眾得知後大多會心情相當沉重。」嘉義長庚胸腔腫瘤科主任方昱宏認為,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做LDCT檢查,建議有相關風險再進一步考慮。(圖/長庚提供)方昱宏說,為了知道結節到底是否為惡性腫瘤,就必須切片或進一步做正子攝影。「有些民眾可能有服用某些藥物或身體條件不好,切片手術可能會有一定的風險;而正子攝影雖可進一步看清楚,卻有更強的輻射。」更何況許多肺結節非常小,甚至只有0.4公分,按照常理來看根本無需切片。「但許多民眾已經自費做LDCT檢查了,發現有結節一定會堅持除掉,這麼執著的例子不少,也看得出民眾對肺癌的恐懼。」方昱宏說,其實醫界對於LDCT檢查的態度也分兩派,反對一方不贊同過度診斷、過度治療,但反對方也承認LDCT檢查是目前唯一可早期篩檢肺癌的方法。「所以我反對普篩、但也反對甚麼都不做!」方昱宏認為高危險族群應在醫師的專業建議下,定期篩檢和追蹤;若篩檢發現有肺結節,對於不同大小和型態的結節,醫師會依據病史及影像特徵制定適當的追蹤和處置計畫,回歸理性判斷,才能真正對症下藥。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熊佩韋表示,副總統陳建仁、柯文哲太太陳佩琪醫師都因LDCT檢查,而找到小於1公分且無症狀的早期肺癌,進而手術切除痊癒。不過,熊佩韋也認為LDCT的確有偽陽性高、過度診斷等疑慮,非危險族群無醫學證據應做篩檢。至於輻射量,若屬於高風險族群仍然是利大於弊。另外,熊佩韋建議LDCT檢查宜在篩檢經驗豐富、且有多專科肺癌診治的醫療機構進行,較能精準判斷篩檢結果。
星談心/龔言脩陷低潮考慮放棄唱歌 開完刀竟因冰淇淋大崩潰
龔言脩推出首張EP《惱羞成愛》,距離他上次發行單曲已經相隔兩年,他接受時報周刊CTWANT專訪時提到,兩年前發完單曲後,他進入了低谷期,「整個過日子的感覺是在原地打轉,自己的狀態好像沒辦法擺脫烏雲,不知道該怎麼辦。」幸好後來他遇到了現在的公司,開始培訓才漸漸走出低潮。兩年前發行單曲後,龔言脩陷入低潮,一度想放棄唱歌。(圖/林士傑攝)在低潮期時,龔言脩甚至想過要放棄唱歌,「我都已經要28歲了,那時候有在猶豫還要不要繼續下去,有考慮去做別的事情,但不知道要做什麼,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候沒辦法繼續待在舒適圈,就要跳出來,即便不知道未來會遇到什麼。」他稱自己是「被動」地喜歡唱歌,認為有些事情是培養出來的,但對於唱歌他是發自內心喜歡,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再繼續,還是會忍不住練歌,因為唱歌對他來說是非常爽的事情。其實小時候媽媽曾嫌棄龔言脩五音不全,但他沒有受打擊,高中參加校內比賽得名,後來報名《超級偶像》又得到進棚錄影的資格,讓他發覺自己好像可以專心在唱歌這條路上,不過他對於比賽沒有太大的得失心,都是抱持試看看的心態。而當時大陸男團選秀《偶像練習生》爆紅,雖然他最想做的不是男團,但還是在公司的建議下,至大陸參加另一檔選秀節目《以團之名》。從學生時期就熱愛唱歌的龔言脩,參加過不少比賽。(圖/林士傑攝)到了大陸後,龔言脩仍保持「佛系心態」,不會特別去爭C位,「我覺得不用去爭,我也不會去吵Part少不少,會看到你的人自然就會看到。」問及參加節目後被更多人注意到,是否會有壓力?他表示:「完全沒有壓力,可能因為我以前住校,很適應團體生活。」最終他所在的隊伍以冠軍團出道,組成了兩年的限定團,不過因為一些因素加上疫情提前終止活動,他坦言多少有些可惜,「我們團的感情很好,不過這種情緒很快就消化完了,畢竟私底下還是可以聚會。」龔言脩至大陸參加選秀,以冠軍團之姿出道。(圖/翻攝自龔言脩微博)一直以來龔言脩都以佛系心態面對各種狀況。(圖/林士傑攝)從男團變成現在單打獨鬥,龔言脩說在發言上的確會感到壓力,「以前有團的時候大家分配好,主要隊長講話就好,其他人只要做效果跟插幾句話,現在自己一個人要清楚想講什麼。」至於將來還想不想組團?他表示不會排斥,但要看是什麼類型的比賽,目前比較希望有機會能拍戲,先前曾客串《地獄里長》獲得不錯的評價,愛看推理片的他許願能參演犯罪懸疑類的戲劇。龔言脩許願將來能演出懸疑推理劇。(圖/林士傑攝)龔言脩因長年受呼吸中止症所苦,又發現扁桃腺附近的淋巴很腫,醫生擔心癌化,建議他進行懸壅垂跟扁桃腺切除手術,因此他決定把工作上所有事情都在開刀前做完,開完刀後再跑宣傳,苦笑說:「開完刀只能吃冰淇淋跟粥,我以前真的不吃甜的!」好不容易發行EP卻碰上身體出狀況,龔言脩仍保持樂觀心態,「不開也容易有問題,希望開完刀後聲音能變更好!」動完手術後只能吃冰淇淋,讓不愛吃甜的龔言脩大崩潰。(圖/林士傑攝)
49歲女腹痛竟罹晚期卵巢癌 「手術+熱化學療法」穩定控制
卵巢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早期診斷困難,馬偕醫院婦癌科與外科團隊針對晚期卵巢癌患者,透過跨科合作進行腫瘤減積/根除性手術,並結合腹腔內熱化學療法(HIPEC),利用加熱之高濃度化學藥物在腹腔內灌流,殺死癌細胞,達到良好的癌症控制。經過持續追蹤,某些患者如今已成為「癌症班」畢業學姐,成功戰勝病魔。馬偕醫院婦產部婦女癌症學科主治醫師林玟瑄近日治療一名49歲女性,因腹部脹痛多日於急診就醫,電腦斷層顯示多處腹膜腫瘤合併腹水以及肋膜腔積液,腫瘤指數CA-125亦有上升跡象,會診婦產科後,經診斷性腹腔鏡檢查確認病灶來源,病理結果顯示卵巢惡性腫瘤,在進行三個療程的化學治療後,腹腔內腫瘤及腫瘤指數皆進步良多,因此決定與大腸直腸外科合作,進行減積手術並合併腹腔內熱化學療法,患者術後復原良好,並完成剩餘的化學治療療程,目前正接受口服標靶藥物做為維持性治療,無復發跡象。林玟瑄表示,卵巢癌是一種罕見但致命的婦女惡性腫瘤,在女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七。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21年約有1,793名婦女被診斷為卵巢癌,其中696人去世。傳統治療方式包括腫瘤切除和最大程度的減積手術,術後依據病理分期進行輔助性化學治療,但如果病情已屬晚期,或患者合併其他內科疾病,經評估後不適合立即手術,或手術無法完全清除病灶時,會先選擇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待腫瘤縮小或範圍減少後,再進行減積/根除性手術,術後則繼續完成化學治療並定期追蹤。然而,針對腹膜內無法完全清除的微小癌細胞,可能導致日後疾病復發,此時則採用腹腔內熱化學療法(HIPEC)徹底消除病灶。林玟瑄醫師表示,卵巢癌手術中,醫師會儘量切除所有肉眼可見的腫瘤,之後配合HIPEC,將加熱至攝氏41至43度的高濃度化學藥物注入病人的腹腔內,灌流約60至90分鐘。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建勳進一步說明,42度的溫度剛好可以殺死遺留在腹腔內的癌細胞,且不會對腹腔內正常器官造成損害。在此過程中,癌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也會下降,變得更為脆弱,從而增強化療效果。高溫不僅能提升癌細胞的滅殺率,還能刺激熱激蛋白的增長,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進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同時也能強化病人的免疫系統。根據臨床實證研究結果,新診斷為卵巢癌、腹膜癌或輸卵管癌第三期且不適合手術作為第一線治療的患者,若先行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並在後續手術中結合HIPEC,與僅接受手術和傳統化療相比,接受HIPEC的患者中位存活期延長約12個月,死亡風險降低約3成,中位無病惡化期延長約3.6個月,復發風險減少約4成。林玟瑄醫師提醒,儘管研究結果支持這種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控制癌症並延長患者生命,但腹腔內熱化學療法屬於高難度且高風險之手術,需要經驗豐富的醫師與醫療團隊來進行術前評估,多科團隊協作確保手術的效率與安全,且手術必須在設備完善的醫院進行,才能制定完整的治療計畫,並提供術後全方位的照護。
女兒右眼手術「左眼也被開了」!爸爸傻眼 院方:醫生出於好心
大陸河南省新鄭市一名4歲女童因右眼長囊腫,因此進行切除手術。不過事後家長發現,女童的左眼竟也動了手術,但在這之前都沒有任何溝通。對此,醫院方回應,醫生可能出於好心才開刀,但確實在溝通上有瑕疵。根據河南電視台民生頻道《小莉幫忙》報導,河南新鄭一名4歲女童因右眼長有黃豆大小的囊腫,被送往當地公立人民醫院進行手術切除。豈料手術結束後,家屬發現女童的左眼竟然也被醫生動了手術。家屬質疑,術前並沒有對左眼進行過檢查,也沒有接到醫生任何關於左眼手術的溝通,因此相當震驚和不解。女童的張姓父親直言,手術前醫院一直只針對右眼進行檢查,術中醫師也未曾提前告知要處理左眼的問題,不明白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對此,醫院方回應,手術中發現左眼也有囊腫,醫護人員的判斷是符合醫學上的常規,醫生可能出於好心才開刀,但確實在溝通上有瑕疵。消息曝光後引發議論,不少人譴責醫院的疏忽和醫生的不負責任行為,大家紛紛留言「絕對做錯了,哪裡有沒檢查就這麼好心給人家做手術」、「醫生不會白做不收錢的手術的」、「這個是個小手術,哎現在醫生太難了」、「我當時就是做一個,另一個也發現一起做了」。
好市多馬鈴薯切開「中間變黑」…網驚「奇異果跑錯攤」 農業部曾澄清:無毒
馬鈴薯太奇怪!近日一名網友分享,她19日在美式賣場好市多(Costco)買了馬鈴薯,隔日要處理時,切開竟發現「中間發黑」,讓不少網友驚嚇道「會不會是奇異果跑錯攤」、「誤以為是黃金奇異果」。這名網友日前在臉書社團「Costco好市多 商品經驗老實說」發文道,她19日在好市多買了澳洲白皮馬鈴薯,20日準備切開處理時,發現有約3分之1袋內部都已經壞了,但外觀卻都沒有異樣,因此提醒大家「有差不多時期購買的版友可以留意喔」。從照片中可以看到,一顆顆馬鈴薯被切開後,中心出現了變黑的狀況,甚至有空心馬鈴薯,使得許多網友疑惑「哇塞!馬鈴薯變奇異果欸!是否賺到?」、「以為奇異果+1」、「是不是馬鈴薯外遇了」。也有鄉民指出,「我昨天有煮到也是這樣的情況。沒吃」、「近3~4個月的白玉馬鈴薯品質非常不穩定…不然之前是每次去都能買到狀況好的」、「第一次買Costco的生鮮……黑成這樣的馬鈴薯我還真的是第一次見,幸好打電話過去之後,店家說可以直接丟掉不用拿回去,再找時間去辦退貨就好」。另外,還有傳統市場的攤商提到,「最近的馬鈴薯很常這樣,說真的我們也只能換給客人或退錢給客人,因為從外表真的完全看不出來,客人其實也都能體諒」。事實上,農業部網站曾撰文澄清「馬鈴薯塊莖中央變黑或空心能不能食用?」的爭議,表示馬鈴薯塊莖中央變黑或空心為生理障礙,無毒性,主要影響口感,可切除後再食用。農業部也解釋,馬鈴薯在栽培過程中,遭遇過大的溫度變化、水分供需不均或缺乏鉀肥等,會使馬鈴薯塊莖發育不均,膨大過快會導致塊莖中央產生中空現象,主要會影響煮食的口感,但對人體無害,但為避免影響煮食口感亦可切除;至於馬鈴薯塊莖黑心,主要因儲藏過程缺乏足夠氧氣、溫度過高或過低等問題,導致塊莖呼吸作用(respiration)受阻,致使塊莖中央的細胞缺氧壞死而形成,主要也是影響食用口感與視覺感受,對人體無毒性。
國外戴便宜貨耳環 正妹耳朵「腫成麵龜」還流膿!右耳險遭切除
馬來西亞吉隆坡1名華裔正妹明知耳環品質不佳,還會脫色及變色,但她為了愛美,仍將其強行插入幾乎已完全閉合的耳洞,不料卻引發感染,導致右耳嚴重紅腫發炎,嚇得趕緊就醫。醫生檢查後,認為女子是細菌感染,需要盡快吊點滴,否則聽力會逐漸下降,甚至可能需要切除耳朵。幸運的是,女子經過治療已好轉。《中國報》報導,該名女子日前在臉書發文,她當時在國外戴了一個便宜貨耳環,「會掉色變色的那種,可能是我耳軟骨那邊的耳洞很久沒戴耳環了,所以自己插耳環進去的時候有點硬插,然後也或許是耳環會脫色、戴了一整天的關係,就這樣細菌感染了!!!我也是從沒想過一個耳環而已那麽嚴重!」當事人提到,剛開始自己以為是被蚊蟲叮咬,所以沒有太在意,結果右耳一天比一天紅、越來越腫,甚至開始發炎流膿,這才驚覺不對勁,趕緊就醫檢查,「醫生說細菌感染很嚴重,如果再不吊水會導致聽力下降,也有可能會被切除耳朵!我是真的沒想過戴一個耳環而已會這樣的後果!」雖然吊了幾次點滴,女子情形卻未好轉,感染部位一直在擴散,於是決定立刻趕回馬來西亞治療,「奉勸大家別像我一樣戴個劣質的耳環。如果很久沒有傷口的耳洞或許沒問題,但是有傷口的耳洞就別嘗試了」。幸運的是,正妹20日再度發文更新近況,指耳朵雖然仍泛紅,但在多次輸液和服藥後,已逐漸消腫。
五旬婦吃鍋後嚴重腹痛!還蔓延到後背 檢查竟是「膽結石阻塞」作祟!
56歲黃阿姨嗜吃麻辣鍋及炸物,日前她與友人嗑完火鍋返家後,突然感覺右上腹隱隱疼痛,原本以為休息就會好轉,不料疼痛從右上腹脹痛、抽痛,甚至已傳達到胃部及後背部,逐漸延伸到右邊肩膀,也出現發燒、白血球異常升高症狀,只好趕緊掛急診,檢查結果竟是膽結石阻塞膽囊,引發急性膽囊發炎。她只好聽從醫師建議先採取禁食、抗生素治療,待急性期過後擇期安排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降低日後再發生機率。膽結石好發年紀大、女性、肥胖者 平時症狀無法察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毛士豪表示,膽結石是一種常見消化系統疾病,指的是膽囊或膽道內形成固體物質的結石。根據統計,膽結石的高風險族群以年紀大、女性、肥胖、高膽固醇飲食、快速減重者等居多,但有結石的人不一定產生症狀,端看結石大小及位置是否足以造成併發症,因此許多民眾平時可能根本無法察覺。反覆收縮性疼痛 嚴重恐誘發急性膽囊發炎毛士豪解釋,因膽囊收縮時,若膽結石會堵住膽囊出口,導致膽汁沒辦法順利排出,引起典型的右上腹痛,這種疼痛經常在進食後出現,尤其是攝取高脂肪食物後,患者會感覺反覆性且收縮性疼痛,甚至是劇烈的膽絞痛,有時也會伴隨噁心及嘔吐,萬一時間拉長,造成膽汁滯留,就可能會引發急性膽囊發炎。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傷口小、恢復快 如有症狀切勿拖延毛士豪強調,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僅需在腹部切開三至四個1~2公分的小傷口,然後以特殊器械在放大電視畫面下摘除膽囊,術後傷口疼痛輕微、傷口小、感染機會低,且有住院天數短、恢復快等優點,對患者負擔較小。毛士豪提醒,膽結石手術有多種治療方案,術前務必與醫師溝通,多數病患會在術後半年恢復正常,未來需避免吃高油脂的食物,以免引起腹瀉、腸胃不適,平常也建議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吃膳食纖維幫助消化,減少膽囊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