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開
」 手術 嬰兒 毒蛇 南投73歲趙少康切胸骨動手術心臟停3小時 最新現況曝
73歲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近日自曝動了心臟大手術,切胸骨換主動脈與瓣膜過程中,心臟還停了3小時猶如「死過1次」,在休息靜養近1個月身體也漸漸康復。趙少康今(11)日已重回攝影棚錄影,他也透露好友陳文茜是極少數知曉他要動手術的人,還寫詩祝福他一切順利。趙少康才公開近期進醫院動心臟大手術一事,休養1個月左右,他今日已經重回攝影棚錄影主持的節目《少康戰情室》,針對這次的手術,趙少康透露自己沒有告訴太多人,因為怕給醫院和醫生帶來不必要的壓力,而陳文茜是極少數知道的人。陳文茜在趙少康入院前,還親自寫了一首名為《我該戴什麼樣的花冠入院?》的詩贈予他,祝福他手術一切順利。趙少康反覆看了這首詩還是很感動,他不敢獨享,感性地決定轉送給其他因病入院的朋友,分享這份「希望」。事實上趙少康發現主動脈況大的現象,導致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液有回流的情況,經過一些名醫建議他開刀換主動脈與瓣膜。趙少康於10月6日住進振興醫院,心臟手術當天上午8時進手術室,下午6時轉加護病房,觀察2天才轉普通病房。趙少康的心臟手術由振興醫院前院長魏崢動刀,必須切開胸骨,過程中他的心臟停止跳動3小時,以人工血管換主動脈、換瓣膜,又處理血管;術後魏崢形容該手術在心臟手術中,難度算8,換心的難度是5。
公公「鄉下挖芋頭」回家吃!她手癢爆…咬一口嘴巴麻掉 全場看完驚呼
姑婆芋與一般芋頭外型很像,但姑婆芋有毒不可食用,誤食會有口、喉、胃等灼痛甚至死亡的風險。一名人妻分享,不小心誤食姑婆芋,才吃一小口便覺得喉嚨灼熱、麻麻的,呼籲大家要注意。原PO在《爆料公社》表示,自己誤食姑婆芋,當天公公去鄉下挖芋頭,婆婆晚上請她烹煮,在切的當下就覺得手超癢,「我婆婆先切絲叫我炸,我炸好了,結果我跟婆婆、大兒子都淺嚐一小小口,不得了,當下開始喉嚨灼熱、嘴巴麻麻,呼籲大家不要輕易嘗試。」貼文曝光後,不少人紛紛留言「好漢不提菇婆勇」、「想團滅的概念」、「這怎麼看都不是芋頭」、「不懂的植物還是別亂採」、「勇者居然直接用手去摸」、「外型差很多欸」、「切開就不一樣,要注意,認識他的葉子形況」。食藥署表示,姑婆芋又稱海芋、山芋、觀音蓮、天荷芋等,屬天南星科,分布於台灣全島海拔2000公尺以下山區林下、河邊或陰濕之地,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大,葉心型,葉闊大生於莖頂,春天結出紅色小漿果,全株之汁液及塊莖有毒。食藥署提醒,可從葉片大致區分辨別,芋頭的葉片是絨質的,水滴滴在葉面上,會形成一顆顆小水滴,姑婆芋的葉面是革質的,水珠無法凝結;芋頭的葉形是盾形、葉脈不明顯,姑婆芋的葉子是廣卵形、基部呈心狀箭形。
趙少康驚爆「心臟停止3小時」!胸骨切開「死而復生」 健康狀況曝
73歲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近日突幾近消失,今(5日)終於現身。他親吐,好久不見,不是出去旅遊,而是動了這輩子最大的工程。趙少康表示,幾年來自己量血壓,舒張壓都只有5、60,做心臟超音波發現主動脈有擴大的現象,也造成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液會回流,「雖然我並沒有什麼不適,也不喘,身體也沒有什麼狀況,但醫生還是提醒我,心臟辛苦工作打出去的血,有1/4又流回心臟,心臟的工作壓力有多大?現在你身體底子不錯,沒有什麼症狀,再過幾年呢?也可能運氣好躲過去,但很可能會有兩種狀況,一是主動脈剝離,二是心臟衰竭,主動脈剝離必死無疑,心臟衰竭也已經不可逆了。」趙少康直言,「開心」是大手術,整個胸骨切開,心臟要停止3個小時,用人工血管換升主動脈,換瓣膜、處理血管等,魏院長手術很快,降低流血,所以手術時沒有輸血,一切順利,早上8點推進手術室,下午6點進加護病房2天,再轉普通病房。趙少康提到,手術本身固然完美,但牽一心而動全身,深度麻醉加上心臟停止跳動那麼久,很多狀況都可能發生,「我的問題是心律不整,經過輸血漿(血紅素太低)、抽400c.c.肺水、做心臟整流術,兩天後,在電腦斷層監視下抽心包膜的水約2、300c.c.,加上各種用藥,心律才恢復正常,反正我給振興出了各種狀況請他們解決。」趙少康說,「我想,跟我有同樣情況的人,有一半不會知道有什麼問題(舒張壓低有什麼不好?)知道的人,起碼又有一半寧願碰運氣、賭一把,也不會願意動這麼大的手術,因為手術也有一定的風險,我的個性是,既然知道了就努力排除,否則不知道以後隨時會發生什麼狀況。我事後問了魏崢院長,這個手術難度有多高?他說在心臟手術中,難度算8,而換心的難度是5。」趙少康也有感而發,心臟停了幾個小時,等於死過一次,死而復生,人生一幕一幕在他昏迷時閃過,「如何做一個更好的人,是我未來人生的功課。」
6旬翁「嚴重溢淚」被迫提前退休! 「雷射+微創治療」改善生活品質
旅居美國的60多歲李先生從事醫院及大學研究工作,因左眼持續溢淚造成視力模糊,最終不得不提前退休。他在美國求醫未果後,返台至臺中榮總眼科部檢查,診斷為鼻淚管阻塞。中老年人為鼻淚管阻塞好發族群 需手術疏通、改善症狀臺中榮總一般眼科魏利真主任指出,鼻淚管阻塞是常見的眼科疾病,依發生年齡分為先天和後天兩種。後天性鼻淚管阻塞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隨年齡增長造成的退化,故中老年人為好發族群,發生率約為每萬人有2人。另外反覆發炎、放射治療、外傷、感染和鼻腔疾病等也都是造成鼻淚管阻塞的原因。手術疏通堵塞淚道 改善生活品質魏利真解釋,鼻淚管阻塞會導致眼淚無法正常排出,積聚在眼球表面,引起眼淚滿溢、結膜出血和眼睛分泌物增多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進一步影響患者的視力和生活品質,通常需要手術來疏通堵塞的淚道才能改善,否則患者只能與症狀共存,嚴重影響生活。雷射輔助微創手術出血量低 成功率與傳統術式相當魏利真說明,有別於傳統手術刀切開面部肌肉的經皮式外開式手術,雷射技術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和強大的組織穿透能力,可精準切割鼻腔與淚囊黏膜。整個手術過程通過內視鏡從鼻腔內部進行,不會影響眼輪匝肌收縮,因此能夠完整保存淚管系統的肌肉收縮幫浦功能,同時避免了面部疤痕,對有蟹足腫體質者不用擔心手術可能影響外觀。創新的雷射輔助經鼻內視鏡淚囊鼻腔造口術與傳統經皮式外開手術成功率相當,高達九成,且傷口出血量僅為傳統手術的1/5,術後傷口不紅腫,且可在門診進行無需住院,手術時間短,降低了風險並縮短了恢復期,提供患者更優質的治療選擇。註: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多見於新生兒,通常在出生後數周內顯現。大約有5-10%的新生兒的鼻淚管結構未發育完全,多是Hasner瓣膜(Valve of Hasner)未開,在出生後不久便出現淚眼汪汪,眼瞼邊緣出現粘液膿性分泌物、眼睛充血等情形,其中的90%在一歲以前症狀可經由按摩緩解症狀,少部分仍然鼻淚管阻塞之幼兒可經由淚管探針或放置淚管達到症狀緩解,鮮少幼兒需要做到淚囊鼻腔造口術。
美麥當勞染大腸桿菌釀1死!專家建議避開3食物 這款水果也上榜
美國麥當勞「四盎司牛肉堡」爆出嚴重食安問題,目前受害者已有75人,甚至有1人死亡,初步研判是漢堡內的新鮮洋蔥導致。對此,食安專家們指出,除了洋蔥,還有幾項食品的相關風險較高,包括哈密瓜、豆芽和袋裝沙拉,而專家更指哈密瓜是「最致命」的農產品之一。如何才能避免大腸桿菌食物中毒?專家指出,一般來說要避免生食豆芽菜、袋裝沙拉和哈密瓜。(圖/達志/美聯社)根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報導,到底要如何才能避免大腸桿菌食物中毒?據美國食品安全專家指出,一般來說要避免生食豆芽菜、袋裝沙拉和哈密瓜。報導引述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食品安全暨營養安全研究所(Institute for Food Safety and Nutrition Security)主任科瓦爾西克(Barbara Kowalcyk)的說法,若擔心大腸桿菌的風險,應該避免食用預先清洗、甚至切好的蔬果,因為這些農產品可能成為細菌孳生溫床。要避免大腸桿菌滋生,專家建議可以購買完整蔬果,回家後再自行使用流水清洗,同時使用餐巾紙吸乾。(圖/達志/美聯社)若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科瓦爾西克建議可以購買完整蔬果,回家後再自行使用流水清洗,同時使用餐巾紙吸乾。同時丟掉最外層或破損的葉子,避免成為細菌入侵的破口。另據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食品科學教授沙夫納(Don Schaffner)表示,蔬果從農場到餐廳或超市,加工程序越多,引入或散播細菌的機會就越多,包括切片、預洗、添加配料過程,「出錯的地方肯定就越多」。專家說豆芽種子發芽後,會在水中釋出養分,使得細菌得以生長。(圖/達志/美聯社)沙夫納舉例,大腸桿菌通常發生在預先清洗的綠色葉菜,原因可能是沖洗的水,氯含量不足,但豆芽則不同,由於豆芽種子發芽後,會在水中釋出養分,使得細菌得以生長。至於瓜果類,沙夫納提醒,切開的瓜果類容易孳生病原體,尤其是閒置不管的話,他舉例,像是參加研討會議早餐自助吧常有的現切水果,由於放了一整天,外觀看似未改變,但細菌早已不斷滋生。專家說哈密瓜的網狀外皮最容易藏匿細菌。(圖/達志/美聯社)除此之外,西北大學食品監管政策教授德特維勒(Darin Detwiler)表示,哈密瓜的網狀外皮最容易藏匿細菌,「這是最致命的農產品之一,哈密瓜有完美的pH值,你怎麼清洗外皮都不夠」。專家說哈密瓜的網狀外皮最容易藏匿細菌。(圖/達志/美聯社)
好市多馬鈴薯切開「中間變黑」…網驚「奇異果跑錯攤」 農業部曾澄清:無毒
馬鈴薯太奇怪!近日一名網友分享,她19日在美式賣場好市多(Costco)買了馬鈴薯,隔日要處理時,切開竟發現「中間發黑」,讓不少網友驚嚇道「會不會是奇異果跑錯攤」、「誤以為是黃金奇異果」。這名網友日前在臉書社團「Costco好市多 商品經驗老實說」發文道,她19日在好市多買了澳洲白皮馬鈴薯,20日準備切開處理時,發現有約3分之1袋內部都已經壞了,但外觀卻都沒有異樣,因此提醒大家「有差不多時期購買的版友可以留意喔」。從照片中可以看到,一顆顆馬鈴薯被切開後,中心出現了變黑的狀況,甚至有空心馬鈴薯,使得許多網友疑惑「哇塞!馬鈴薯變奇異果欸!是否賺到?」、「以為奇異果+1」、「是不是馬鈴薯外遇了」。也有鄉民指出,「我昨天有煮到也是這樣的情況。沒吃」、「近3~4個月的白玉馬鈴薯品質非常不穩定…不然之前是每次去都能買到狀況好的」、「第一次買Costco的生鮮……黑成這樣的馬鈴薯我還真的是第一次見,幸好打電話過去之後,店家說可以直接丟掉不用拿回去,再找時間去辦退貨就好」。另外,還有傳統市場的攤商提到,「最近的馬鈴薯很常這樣,說真的我們也只能換給客人或退錢給客人,因為從外表真的完全看不出來,客人其實也都能體諒」。事實上,農業部網站曾撰文澄清「馬鈴薯塊莖中央變黑或空心能不能食用?」的爭議,表示馬鈴薯塊莖中央變黑或空心為生理障礙,無毒性,主要影響口感,可切除後再食用。農業部也解釋,馬鈴薯在栽培過程中,遭遇過大的溫度變化、水分供需不均或缺乏鉀肥等,會使馬鈴薯塊莖發育不均,膨大過快會導致塊莖中央產生中空現象,主要會影響煮食的口感,但對人體無害,但為避免影響煮食口感亦可切除;至於馬鈴薯塊莖黑心,主要因儲藏過程缺乏足夠氧氣、溫度過高或過低等問題,導致塊莖呼吸作用(respiration)受阻,致使塊莖中央的細胞缺氧壞死而形成,主要也是影響食用口感與視覺感受,對人體無毒性。
五旬婦吃鍋後嚴重腹痛!還蔓延到後背 檢查竟是「膽結石阻塞」作祟!
56歲黃阿姨嗜吃麻辣鍋及炸物,日前她與友人嗑完火鍋返家後,突然感覺右上腹隱隱疼痛,原本以為休息就會好轉,不料疼痛從右上腹脹痛、抽痛,甚至已傳達到胃部及後背部,逐漸延伸到右邊肩膀,也出現發燒、白血球異常升高症狀,只好趕緊掛急診,檢查結果竟是膽結石阻塞膽囊,引發急性膽囊發炎。她只好聽從醫師建議先採取禁食、抗生素治療,待急性期過後擇期安排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降低日後再發生機率。膽結石好發年紀大、女性、肥胖者 平時症狀無法察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毛士豪表示,膽結石是一種常見消化系統疾病,指的是膽囊或膽道內形成固體物質的結石。根據統計,膽結石的高風險族群以年紀大、女性、肥胖、高膽固醇飲食、快速減重者等居多,但有結石的人不一定產生症狀,端看結石大小及位置是否足以造成併發症,因此許多民眾平時可能根本無法察覺。反覆收縮性疼痛 嚴重恐誘發急性膽囊發炎毛士豪解釋,因膽囊收縮時,若膽結石會堵住膽囊出口,導致膽汁沒辦法順利排出,引起典型的右上腹痛,這種疼痛經常在進食後出現,尤其是攝取高脂肪食物後,患者會感覺反覆性且收縮性疼痛,甚至是劇烈的膽絞痛,有時也會伴隨噁心及嘔吐,萬一時間拉長,造成膽汁滯留,就可能會引發急性膽囊發炎。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傷口小、恢復快 如有症狀切勿拖延毛士豪強調,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僅需在腹部切開三至四個1~2公分的小傷口,然後以特殊器械在放大電視畫面下摘除膽囊,術後傷口疼痛輕微、傷口小、感染機會低,且有住院天數短、恢復快等優點,對患者負擔較小。毛士豪提醒,膽結石手術有多種治療方案,術前務必與醫師溝通,多數病患會在術後半年恢復正常,未來需避免吃高油脂的食物,以免引起腹瀉、腸胃不適,平常也建議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吃膳食纖維幫助消化,減少膽囊負擔。
女友在養生館工作…他一聽「上班內容」不淡定了 全場不挺:別貶低人
「女友是按摩手天使…。」1名男網友透露,自己先前在養生館認識1位年輕的女技師,固定找對方服務了好幾年,最近得知女方離婚了,2人開始越走越近,也有發生關係,但她不願意放棄原本的工作,有時還會主動分享和其他客人的互動,讓他難以接受,不知道要繼續開開心心過日子,還是直接分開往前走。原PO在網路論壇Dcard發文,「在養生館認識了一位年輕的師傅,長期找了她好幾年吧,最近得知她離婚了,跟她走的更近了一點,一起出去玩阿,當然MT也是去了好幾次,過節生日等,也買東西送她,她也會回送,基本出去一切開銷,自然是我掏腰包,但也不會要求我買時間」,雙方漸漸發展為情侶關係。男網友提到,女方小自己10歲,後來雙方開始同居,但她不願意放棄養生館工作,希望能多賺一點錢,雖然自己沒有立場要求女友換工作,時間久了還是有些不舒服,「她也會跟我分享一些她跟客人的互動,內容有點太露骨,我就不提了,有些內容,實在是要配酒才吞得下去,不知道要繼續跟她開開心心過日子,再調整自己的心態,還是直接分開往前走」。貼文曝光後,大批網友留言「你女友是妥妥的賣淫女,才不是什麼手天使。手天使是成立已經10年的公益團體,只服務特定條件的身障,且不接受受服務者任何饋贈」、「手天使是神聖的不要污名化好嗎」、「手天使是高尚職業,你女友那個叫做雞」、「為啥要貶低手天使這職業」、「有收錢叫做性工作者」。
病因相反卻可能同時出現! 「食道弛緩不能症+胃食道逆流」怎麼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賁門」是胃跟食道的交接處,若賁門過度鬆弛、沒辦法緊縮,就會導致現代人常見的疾病「胃食道逆流(GERD)」;相反的,若賁門括約肌過度緊縮、沒辦法張開,就會造成「食道弛緩不能症(Achalasia)」。不過,這兩個完全相反、互相衝突的疾病卻有可能同時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中西醫整合針灸門診楊龍駿醫師分享,自己在診間曾碰過2、3位這樣的患者,同時有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情況其實很少見,對西醫來說這樣的情況幾乎是沒辦法治療,只能兩者取其一,不過針灸可以同時改善這兩個問題。胃食道逆流又食道弛緩不能症 一般只能取其一治療胃食道逆流可能會造成胸口灼熱、喉嚨有異物感等,楊龍駿醫師表示,不論西醫或中醫,治療主要都以藥物為主,如果藥物效果不好,西醫還有手術治療,像尼氏胃底摺疊手術、熱射頻手術等,不過成功率都不高而且有很多副作用。而食道弛緩不能症則是賁門括約肌過度緊縮,導致食物無法順利進入胃部,回堵在食道、喉嚨,造成嘔吐、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甚至連水都喝不下,更會讓體重快速下降。楊龍駿醫師提到,食道弛緩不能症治療通常以手術為主,透過氣球擴張術撐開賁門,或經由內視鏡手術將賁門肌肉切開等。由於食道弛緩不能症無法進食、體重下降會引發更多的健康問題,因此楊龍駿醫師表示,當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同時存在時,西醫可能會以食道弛緩不能症為主治療,但這樣的治療方式不完整,還會有很多後遺症,像氣球擴張術可能會造成食道破裂,而手術切開賁門肌肉則有可能破壞神經,導致賁門無法收縮,造成永久性胃食道逆流。雖然,食道弛緩不能症也能經由肉毒桿菌注射,讓緊縮的賁門肌肉放鬆,使食物能進入胃裡,但楊龍駿醫師表示,肉毒桿菌效果短暫,當藥效過了以後,症狀又會開始出現。針灸具雙向療效調節神經傳導 不動刀就能同時改善不過,針灸可以不動刀就同時改善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的問題,楊龍駿醫師指出,賁門的開關主要是由神經傳導反射控制,透過針灸刺激能讓神經傳導慢慢恢復,當神經傳導功能正常,賁門就能恢復正常運作,而且針灸有雙向療效,當身體有不足的地方可以加強它的功能,也能將功能過度的部分抑制下來,適合用於同時有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患者。可是楊龍駿醫師提到,傳統針灸效果沒那麼好,中脘穴、足三里等一般常用的穴位實際上都只能調理而已,或許會有輕微改善效果,但是無法完全根治,所以治療會以頭皮針、耳針為主,去刺激內臟反射區,讓神經穩定並加強賁門的功能,通常患者治療4、5次後就會有明顯改善。最近楊龍駿醫師就透過針灸治療了一位60歲的男性患者,這名患者白天沒辦法吃東西,吃一兩口就吐出來,甚至也沒辦法喝水,短短2個月體重就掉了14公斤,但到了晚上的時候卻出現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只要躺下來胃酸就逆流,讓他沒辦法好好睡覺,經過醫院檢查確認同時有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雖然醫院有給予治療處置,但這名患者都覺得沒有效果,因此求診於楊龍駿醫師。楊龍駿醫師表示,這名患者經過第二次針灸治療後,慢慢就能開始進食,一個療程後已經恢復9成,除了還有點胃酸逆流、吃東西覺得有些卡卡的之外,都能正常飲食、吞嚥,體重也漸漸恢復了。楊龍駿醫師建議,經過檢查確定同時有胃食道逆流、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患者,第一時間先不要急著開刀,因為開刀的後遺症是不可逆的,造成的破壞有時很難去彌補,手術是不得已的下下策,目前針灸也有很高的治療成功率,民眾可以多方了解再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99歲人瑞「胸半邊少7根肋骨」 醫公布解答大家震驚了
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近日分享一個案,一名99歲人瑞老人照了X光,胸部半邊少了6、7根肋骨,他推斷對方在年輕時罹患肺結核,因當時醫學不夠發達,為了救命把肋骨切下來。不少人驚呼,「太厲害了」、「那肺活量?這樣還能百歲?!太厲害了」。蘇一峰發文,「我病人99歲的人瑞爺爺的X光,大家看看他的肋骨發生了什麼事?」此文一出,不少人紛紛留言「現在年輕醫師應該沒看過這種治療方式了吧,我承認我也老了」、「CPR的後果」。蘇一峰在留言區解釋,「以前肺結核病沒有足夠藥物可以治療時,會開刀把肋骨切下來,讓肺扁掉去阻止肺結核生長。」也有人問,「以前抗核藥物不發達的做法」、「怎麼覺得像是左肺全切除術?還是我的眼睛有問題,肋骨還在耶!難道是把肋骨切開來把肺臟取出來再把肋骨喬好,所以才會有鈣化點」。蘇一峰回,「應該是肋骨部分切除,有長回來一些骨痂。」公布解答後,更有人說,「謝謝,長知識了」、「太厲害了」、「那肺活量?這樣還能百歲?!太厲害了」。
病患器官摘到一半「竟復活」! 他慘躺手術台痛苦落淚
美國肯塔基州爆發一起相當誇張的醫療醜聞,一名被宣告死亡的患者正在進行器官捐贈手術,未料過程中患者居然「復活」,當下僅能躺在手術台上痛苦淚流甚。所幸這場器捐手術及時取消,不過傳出醫生曾被施壓「強摘器官」,引發該州相關單位關注並進行調查。肯塔基州男子未過世差點被摘除器官。(圖/翻攝自TikTok@ladonnarhorer) 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報導,照片中的男子湯瑪斯(Thomas 'TJ' HooverII)正是這起事件的苦主,2021年10月,湯瑪斯因為「用藥過量」送醫並宣布腦死之後,推進手術室摘除器官,未料醫師在進行心導管插入手術、藉此檢查心臟狀況時,湯姆斯居然突然甦醒。肯塔基州男子未過世差點被摘除器官。(圖/翻攝自TikTok@ladonnarhorer) 儘管這次手術被取消,不過湯瑪斯在術後,包括記憶、走路和說話都出現問題,不得不由姊姊唐娜(Donna Rhorer)擔任法定監護人。根據唐娜(Donna Rhorer)指控,湯瑪斯從加護病房被推進手術室時,似乎睜開了眼睛、環顧四周,她焦急通知醫護,卻被告知這是常見的反射動作。整起事件會曝光,是因為「肯塔基州器官捐贈附屬機構」(KODA)的前員工奈可萊塔(Nyckoletta Martin)成為「吹哨人」,致信眾議院投訴,奈可萊塔表示,「在一場手術中,不但活著,還知道有人要把你切開,拿出你的身體部位……這是每個人『最糟糕的噩夢』」。除此之外,另一名前員工娜塔莎(Natasha Miller)也表示,當下醫師準備摘除湯瑪斯的器官,對方竟開始動來動去,很明顯在哭泣。娜塔莎更表示,醫師事後拒絕開刀,於是她和同事趕緊回報高層,未料她竟被告知「不論如何都要完成這個病例」,「非常混亂,大家都很沮喪」。這起事件發生後,有多名KODA員工因此離職,甚至必須接受心理治療,並呼籲相關單位可以保護未來的捐贈者,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肯塔基州男子未過世差點被摘除器官。(圖/翻攝自X)
當心!專家點名3種愛愛體位超危險 小弟弟易「半折無法直豎」
眾所皆知,「小弟弟」幾乎可說是男人身上最脆弱的部位之一,如何保護它的安全,也應當是每個男性在成長過程中學習的知識。美國Youtube健康知識頻道《人體解剖研究所》(Institute of Human Anatomy)近日發布一支新影片,旨在教育廣大男性同胞更了解這個與他們息息相關的身體部位。影片中還指出,3種在男歡女愛中時常出現的體位,其實特別容易造成恐怖的「陰莖骨折」,各位男士不可不慎。 「人體解剖研究所」研究員班尼恩(Jonathan Bennion)在影片中指出,男性陰莖受傷最常見的類型之一,就是所謂的「陰莖骨折」(Penile Fractures)。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數據,估計每10萬名美國男性中,就有1人在一生中會遭受陰莖骨折。雖然這種傷害並不致命,但發生當下將伴隨著私心裂肺的疼痛,特定情況下還需要進行手術和數週的恢復期,否則患者可能面臨性功能和排尿功能永久性損害的風險。然而與一般骨折不同的是,陰莖骨折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骨折」,發生撕裂、斷料的其實是包圍海綿體組織的結締組織,即所謂的「白膜」(tunica albuginea)。白膜是由強韌的結締纖維組織構成的膜狀構造,環繞包圍住陰莖兩側海綿體,當陰莖勃起時,海綿體因充血而膨大,白膜可以保持海綿體的形狀且維持海綿體內高壓的狀態。當男性極度性興奮而陰莖完全勃起時,白膜會伸展到最大而變薄,此時白膜承受的壓力也達到最大,使得有原本富有彈性的纖維容易斷裂,也因此,陰莖骨折往往發生在特別激烈的性交、自慰行為中。班尼恩引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數據指出,大多數「陰莖骨折」案例,發生在性愛中進行傳教士體位、女上男下(又名女性騎乘位)以及後入式體位時。班尼恩指出,「概括地說,這是一個關於『瞄準』的問題。你沒有瞄準目標,而是撞到了一個不會動的物體。這必須有一定程度的劇烈外力或速度,才能造成損傷。」對於大多數陰莖骨折,外科醫生必須進行手術,切開陰莖,將斷裂的白膜縫合在一起,並對可能阻礙陰莖功能的組織進行必要的修復,尤其是尿道。班尼恩警告,那些忽視陰莖骨折傷害的人,可能會留下永久性的彎曲、功能不良和伴隨終身痛苦的勃起反應。
策劃一年!他凌晨划船3小時到前東家偷保險箱 還沒切開就被捕
中國杭州蕭山盛姓男子離職後,心裡一直惦記著前東家的保險箱,他為此精心策劃了一整年,近日他開車到蕭山,為了避開沿路的監視器,他先把車停在距離公司幾公里外的地方,隨後看到了停靠在岸邊的河道清理船,偷偷上船後,劃槳3小時到公司,偷走了保險箱後,再連夜開車到老家。豈料,離公司報案不到24小時,男子還來不及找到電焊切開保險箱,就被警方逮捕。據陸媒報導,幾天前蕭山警方接到一家公司的報警,指公司一個重達50多公斤的灰色保險箱不翼而飛了,裡面放著人民幣50萬元(約新台幣227萬元)現金。獲報後,警方發現公司裡的監視器設備已被人為破壞,公司周邊道路的監視器也沒有發現嫌犯的蹤跡,經深入研判後,發覺這家公司緊鄰河道,因此嫌犯很可能利用不同的路線抵達公司,且嫌犯熟悉公司佈局,很有可能是熟人犯案。很快的案發當天晚上一艘小木船進入了警方的視野,隨後鎖定了船上的男子,是公司前員工盛某,警方再驅車6個多小時抵達男子位於江西的老家將他逮捕,此時離公司報案不到24小時。當晚,盛某開車來到蕭山,為了躲避沿路的監視器,他先把車停在距離公司幾公里外的地方,正好看到了停靠在岸邊的河道清理船,他偷偷上了船,劃著槳3小時後到了公司附近的河道,他們熟門熟路的拿了鑰匙先去機房切斷了監控,然後搬走了保險箱,得手後盛某再連夜驅車趕回了老家,為保險起見,還將保險箱藏到親戚家中。盛某稱並不知道保險箱裡放著什麼,自己也還來不及找到電焊切開保險箱,就被警方抓獲。目前,盛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他嗨釣大尾鯰魚!剖開驚見人類指甲和皮膚 真相竟是有人落水被吃了
美國印第安納州一名男子先前釣魚時,幸運捕獲一尾鯰魚,但他和同行友人隨即注意到,這尾鯰魚的「肚子又大又硬」,不料,剖開魚肚後在場的人瞬間笑噴,因為牠吞的竟然是一根粗壯的假陽具。未料近日在泰國,則是有民眾分享朋友釣到一條重達近 1 公斤的鯰魚,當帶回家烹飪時卻意外發現,鯰魚肚內竟是人類的器官和指甲。根據泰國媒體《khaosod》報導,有民眾在社群平台上PO出一則消息,上面寫著「有人能分析一下鯰魚吃了什麼」,並附上了一條重達近 1 公斤的大鯰魚的照片,從另一張照片可見,魚的腹部被切開時,令人震驚的是,可以發現了許多類似人體器官和指甲。這位網友進一步解釋,「照片是我一起釣魚的兄弟拍的,事件發生在上周」。根據這位網友的兄弟說法, 通常他去釣魚的地方都會有很多人聚集,但是當天卻沒有人。這名男子沒有多想,直到附近商店的老闆表示,你不怕掉入河裡嗎?男子於是起疑,但老闆也沒有多說什麼,於是他換了另一處地點釣魚,未料捕獲的鯰魚肚內,發現了包括指甲、骨頭和皮膚。這名男子出於好奇心,於是找了原PO再度回到釣魚的地方,但當他們到達時,發現附近正在舉行葬禮。據了解,原來是附近村裡的一名男子掉進了河裡,據估計,當屍體被發現後,腐爛狀況粗估已經死了至少 3 天,他們推斷,鯰魚肚中發現的指甲等器官,正是這名死者的身體部位。這篇貼文曝光後嚇壞不少人,甚至被分享了多達 7700 次,除此之外,不少網友表示,「鯰魚是種會吃肉的魚,我覺得牠應該是在附近水域吃到屍體」。甚至有網友指出,「過去這水域就曾有人落水變成屍體漂流。從那時起,我就不再吃附近的的鯰魚了」,「我遇到過一些屍體溺水,臉朝下的時候。魚會啃它們的手指和皮膚。當救援人員抬起屍體時,所有的手指都不見了,非常悲慘」。泰國一名男子釣到鯰魚肚裡附贈「人類指甲」。(圖/翻攝自 The Ghost Radio)
49歲男持續鼻塞、鼻膿!「嗅覺母神經細胞瘤」 手術順利根除、保留嗅覺
49歲陳先生接受右側鼻腔切除手術後,右側鼻腔卻持續有鼻塞、鼻膿等問題,輾轉來到北榮桃園分院就醫,經醫師檢查發現竟是罹患罕見惡性腫瘤「顱底嗅覺母神經細胞瘤」,建議前往台北北榮接受後續治療。北榮內視鏡顱底手術團隊透過經鼻內視鏡顱底手術為陳先生進行治療,並建議術後接受放射治療,不僅消除了顱底嗅覺母神經細胞瘤,也保留陳先生部分嗅覺功能,幫助陳先生重獲新生,在往後的人生中仍能繼續品味人生香甜。嗅覺母神經細胞瘤是什麼? 有哪些症狀?「嗅覺母神經細胞瘤」是一種罕見鼻腔惡性腫瘤,北榮耳鼻喉頭頸部鼻頭頸科主任趙勻廷表示,它在鼻腔腫瘤中約占3%,每年總體發生率約為250萬分之一,腫瘤源於鼻腔頂端的嗅覺神經上皮,特別容易沿著嗅絲穿過顱底到達顱內,侵犯鄰近的腦、眼睛。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罹患嗅覺母神經細胞瘤,不過趙勻廷主任提到,嗅覺母神經細胞瘤特別會好發在40-60歲成年人,導致流鼻血、嗅覺喪失、鼻塞、鼻部疼痛等常見症狀。由於嗅覺母神經細胞瘤常常會侵犯雙側嗅神經,因此多會採用雙鼻路徑進行前顱底廣泛切除,獲得最大的手術空間及視野以徹底清除腫瘤,但趙勻廷主任提到,這往往會犧牲掉患者的嗅覺功能,不過陳先生的腫瘤僅涉及單側顱底,能嘗試保留嗅覺功能,維持患者的生活品質。兩人四手經鼻內視鏡顱底手術 無復發保留部分嗅覺因此,趙勻廷主任與神經外科王緯歆醫師合作,為陳先生施行「經鼻內視鏡顱底手術」,兩人四手從單側鼻孔進入,清除鼻腔及顱底腫瘤,為了確保完全根治,手術中更進一步切開腦膜移除嗅神經,清除可能蔓延的腫瘤細胞,並利用自體脂肪、大腿筋膜與鼻中膈黏膜瓣進行重建,透過多層次修補避免腦脊髓液滲漏。趙勻廷主任表示,術後陳先生有再接受放射治療,不過手術與放射治療後先生的嗅覺功能未完全損傷,仍有部分保留,追蹤至今已四年,腫瘤都沒有復發的跡象,讓陳先生能恢復正常生活,並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
又見灌水牛1/屠宰場直擊「胃一剖開都是水」 水管入喉強灌殘忍畫面曝光
灌水牛虐待動物又造成食安危險,多年前就已被法規明文禁止,如今卻又「重出江湖」。桃園市大型屠宰場「雅勝冷凍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供應北台灣肉品,而環南市場肉品業者「中信牛肉店」為增加肉品重量,竟將水管伸進牛喉嚨「活體強灌」,導致牛被屠宰後,胃中藏有大量液體,雅勝監視器拍下殘忍過程,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防檢署)竟指示將內臟丟掉,放任灌水牛進入市場,嚴重危害消費者安全。9月底的清晨,記者抵達中信牛肉在平鎮的「轉運站」,牧場會將牛隻送至此處,再由中信員工載至雅勝送牠們「最後一程」,而當天約有10隻牛在內外棚中,沉默而無奈地等著生命終點到來。中信賴姓員工於上午7時許載著牛隻現身,他並沒有第一時間將待宰牛隻趕上車,而是以自己的大貨車將牛棚全部擋住以遮蔽外人視線,場內接著便傳來斷斷續續的水聲,不時還有牛隻哀鳴,等到水聲漸歇、「大功告成」,牛隻才被送到屠宰場赴死。記者同日偽裝身分進入雅勝,雅勝是北台灣規模最大肉品供應商之一,每日屠宰的牛豬約700頭,並支援外界屠宰作業,北北桃多間肉品業者在此處承租場地,請來自家師傅入場,作業則會從下午一直持續到深夜,趕在凌晨前將肉品送到各大市場,再由攤商批發至早市供消費者挑選。屠宰師傅剖開中信牛肉店送來的牛隻胃部,大量液體傾洩而出,疑似在生前遭強行灌水。(圖/本刊攝影組)當天下午3時30分,屠宰作業準時展開,師傅們先以撞擊手槍將待宰牛隻擊暈,接著用套索鍊鉤將其左腳吊起,並掛上運輸帶上送往放血點,下一步便是切除頭、腳和尾部並肢解,肉品和內臟則會各有專人負責,當牛胃被切開時,不肖商人的手段也被揭開。正常牛隻多是帶有乾草料的胃,而中信送來的牛胃中的水明顯比其他牛隻更多,屠宰師傅不需動手移除,只需將胃剖開,混著草料的水便傾洩而出,經驗老到的師傅一眼就能看出牛生前被動過手腳、強行灌水,這卻是雅勝「公開的秘密」。根據記者取得的影片,中信員工在8月12日上午7時許,在屠宰作業前8小時就將牛隻牽到雅勝牛棚,並趁著四下無人時,假裝幫牛隻清洗身體,實則將水管深深插入牛隻喉嚨中。異物侵入讓牛隻備感不適、試圖後退掙脫,賴男卻將水管越插越深,牛隻無力反抗,只能默默承受,而灌水時間長達40秒,水管移走後還有水滴從牛隻口中溢出,其痛苦讓人難以想像。中信牛肉店在平鎮設有「轉運站」,牧場將牛隻送到此處,再由中信員工載至屠宰場,疑似在此過程中動手腳灌水。(圖/本刊攝影組)「小賴很常灌,大家都知道這件事情。」知情人士阿明(化名)透露,賴男平時是在「中繼站」灌水,偶爾覺得「灌不夠」,還會帶來雅勝繼續灌,雅勝獸醫發現後通報防檢署,防檢署卻稱灌水牛仍可屠宰,只需將內臟拿掉即可,放任灌水牛肉流入市面,此說法讓業界難以接受,更嚴重影響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中信牛肉行否認指控,表示賴姓員工不只在中信服務,同時也是其他牛肉店的員工,影片中拍到的被灌水牛隻不是其店鋪所販售,公司也不曾指使員工灌水,至於牛胃中的水較多,則是因各家牧場飼養方式不同,飼料殘留的水分也會參差不齊。雅勝則表示,牛隻灌水是外包廠商所為,獸醫發現後立即通報主管機關,後續開罰和舉措則交由主管機關決定。防檢署表示,灌水案是防檢署駐點獸醫發現後主動通報,經獸醫檢視後確認水並未進入肉品,因而將內臟捨棄不用,行為人將交由桃園市動保處依《動保法》開罰,也會對雅勝處以行政懲處。
颱風延後至今深夜登陸!山陀兒難預測動態 連預報員也提心吊膽
今年第18號颱風「山陀兒」颱風一整天緩慢移動,從9月30日起各國路徑瘋狂往西修正,直到這兩天,山陀兒走到台灣南方,在西南外海慢慢往北走,最後吸入太多乾冷空氣,導致強度減弱。山陀兒難預測動態、詭譎不定,宛如「秋颱」路經,連氣象預報員都相當困擾。山陀兒鬼切北上、延後登陸,氣象署簡任技正伍婉華說明,山陀兒掉入高壓中間的「鞍型場」,沒有明確的導引氣流,才導致颱風像是迷失方向,直接失速,讓各國不斷修正路徑。而山陀兒周遭的高壓原本是一體,但北方有「槽線」出現,將高壓從中間切開,讓山陀兒有空間往北移動。事實上,在颱風警報期間,氣象署每3小時就會以記者會的模式,對外說明颱風最新動態,每個颱風由2名預報員輪番上陣,直到警報解除。伍婉華負責山陀兒颱風上半天播報,在結束下午2點半的記者會後,還要持續開會、分析資料,睡覺時間為晚上11點到凌晨3點左右的,3點半就要再次開會,準備5點半的第一場播報。颱風警報期間,負責颱風氣象預報員沒有「下班回家」的選項,在面對記者提問時,要詳細解釋颱風變化原理,也要提供地方政府針對防災的專業建議,可以說以氣象署為家,是颱風來臨期間值得尊敬的角色。
山陀兒颱風威脅農作物 農業部呼籲「青蔥、葉菜類」趕快採收
輕度颱風山陀兒颱風目前逐漸逼近台灣,中央氣象署也於29日上午8點半左右發布海上颱風警報,預計29日深夜、30日凌晨發布陸上颱風警報。農業部也為此發布公告,提醒農民、漁民應加強防颱措施,種植青蔥、葉菜類的農民應盡速採收。根據農業部公告表示,在蔬菜生產方面,青蔥、葉菜類等蔬菜易受風雨損害,倘已屆收穫期應儘速採收,以減少損失;大宗蔬菜如甘藍、結球白菜等,請農民團體協助農民將增加採收之蔬菜購貯入庫冷藏,以備於災後釋出調節市場需求;適逢生育期之瓜果類蔬菜應即時培土、加強枝條固定或用覆蓋資材保護,以防植株受風搖動及倒伏;採用設施栽培者應檢視生產設施,注意其結構安全,如有破損應及早維修。此外,農業部特別呼籲農友仍須遵守施藥後安全採收期規定,以確保農作物安全,並於雨後注意清園、排除積水,同時加強病蟲害防治及肥培管理措施,確保農作物產量及品質。在果樹生產方面,果樹應強化支柱及排水設施,已屆採收期之水果,必要時應儘速採收,並妥善貯藏,再配合市場需求,依序供貨;正值果實發育期之水果,應加強果園排水及植株、枝幹架設支柱等措施,以防止落果或枝條斷裂現象;災害後應注意田間清除工作,排除積水、加強中耕培土、補施肥料與防範病蟲害發生。在漁業方面,養殖業者應加強塭堤的修補維護與排水路的疏通,塭堤應加設防護網,減少養殖物流失,檢視備用發電機能否啟動並添足用油,加強巡視水閘門、保持操作正常,低窪地區應防淹水與海水倒灌;海上箱網養殖業者應檢修框架、浮球、網片,妥為固定纜繩;定置網業者亦應加強網具、船舶等安全,停泊漁船加強繫纜;海面上作業船隻應留意收聽最新氣象資訊,同時與各地區漁業通訊電臺保持密切聯繫。在水土保持方面,農業部提醒,日前因0403花蓮地震受災地區需多加注意,震後坡地致災風險增加,請提高警覺加強戒備。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持續關注颱風動態,監測各地區降雨,適時發布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紅黃色警戒,並請相關單位嚴防、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等災害,預先準備災害防救應變措施,必要時進行預防性疏散,如有實施緊急水土保持處理之需要時,請洽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協助(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災情通報免付費電話:0800-246246)。而在農田水利方面,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已請各管理處加強防汛整備工作,確保設施運作正常,並加強清淤相關作業,掌握閘門適切開關時機,俾於颱風期間排洪順暢,以降低災害發生風險,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農業部同時也向農、漁民呼籲,應隨時注意最新氣象資訊,並已指示漁業廣播電臺及漁業通訊電臺加強廣播,呼籲海上作業漁船密切注意天氣動態,做好防範準備。
抗癌3寶不可不知 營養師曝光大蒜2吃法「增加抗癌效果」
先前衛福部公布2023年國人的10大死因,癌症依舊高居榜首,多年以來,民間也流傳著許多抗癌的秘方。而營養師劉怡里也提出辛香料中的「抗癌3寶」,分別是青蔥、薑與大蒜,其中劉怡里還分享大蒜的兩種食用方式,更能增加抗癌的效果。營養師劉怡里在FB粉絲專頁發文提到了辛香料中的「抗癌3寶」,其中青蔥中含有豐富的硒元素,這種物質可以有效降低胃液內的亞硝酸鹽濃度,達到預防胃癌的作用。此外,青蔥中的麩胱甘肽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有助於身體合成麩胱甘肽,進一步降低氧化壓力,幫助排除體內的有害物質。青蔥的氣味也具有多種健康益處,例如抗菌、抗發炎、舒張血管,並且能夠維持腸道的健康菌群。接下來是薑,劉怡里提到薑含有薑辣素和薑醇,這些成分對健康有極大好處。薑辣素具有抗發炎和抗氧化功能,對抑制腫瘤生成十分有效,而薑醇則被一些研究發現能抑制癌細胞的轉移。市場上常見的薑有三種,分別是嫩薑、老薑和甘薑,其中老薑的薑辣素含量高於嫩薑,而甘薑則常與中藥材一起煎煮使用。最後,劉怡里強調大蒜的抗癌作用。大蒜中含有蒜素和類黃酮,這些成分能有效防止腫瘤增生,並且抑制致癌物質的生成。此外,大蒜還含有亞硝胺,這種物質能增強免疫力,對預防胃癌和大腸癌等癌症有明顯作用。大蒜最有效的食用方式是生吃或將大蒜泡在橄欖油裡,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增強其植化素的功效。在食用前,將大蒜切開並靜置10至15分鐘,讓蒜素有足夠的時間生成,效果最佳。
37死囚聲請死刑釋憲結果出爐 大法官判決「有條件合憲」:需限縮適用範圍
日前,台灣37名尚未執行死刑的死囚,聯合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並主張死刑剝奪生命權及人性尊嚴、違反《憲法》比例原則等。部分死囚還強調自己曾遭到刑求、審判程序有瑕疵。憲法法庭今年4月23日為此展開激辯,結果在今(20)日下午3時宣判,結果是「有條件合憲」,意即合憲,但限縮適用範圍。此次聲請釋憲主要為高齡72歲的台灣「最老死囚」王信福提出,其餘36名死囚也陸續聲請,由憲法法庭併案審理。4月23日憲法法庭召開言詞辯論庭,律師團、法務部、民間團體、專家學者、被害人家屬等都有激烈的辯論。王信福透過律師在法庭上公開親筆信,信中以「不存在了嗎?剝奪一個人的生命難道已不再需要聽其辯解了嗎?」為題,表示自己自幼失學,表達能力不足,尚有案內諸疑問無法一一表述,「只是明明不是事實的事,卻得不到理解、申冤而心有不甘,但願大律師們能予法庭上爭得死刑違憲之訴求,求得一線生機再有努力之餘地,換得洗刷汙名的機會」。此外,37名聲請對死刑釋憲的死囚中,被認為是冤案的邱和順,曾被控參與強盜集團,1987年11月將苗栗縣女保險員柯洪玉蘭殺害分屍,同年12月又綁架新竹學童陸正並撕票,邱男2011年遭法院判決死刑定讞。邱和順主張,自己當年遭警察灌辣椒水、毆打及辱罵脅迫等方式刑求取供,身心遭受劇烈痛苦,刑求的警察已被判決有罪定讞,也被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認定失職,但法院卻以「鋸箭法」引用以酷刑取得的供詞,判他死刑,違反國際《禁止酷刑公約》、我國《刑事訴訟法》等規定,有重大程序瑕疵。邱還主張,法院審理期間,竟因「物證遺失」沒給他與同案被告對質詰問機會,違反《憲法》保障的人民訴訟權及《兩公約》「被告有受公平審判權利」規定。負責執行死刑的法務部則反對廢死,強調死刑並非必然違反「生命權保障」,死刑是不得已的最後刑罰,並非必然侵犯人性尊嚴或構成酷刑,應視死刑的目的、方法及程序而定;而殺人罪符合《兩公約》所稱可以執行死刑的「最重大犯行」,且「禁止死刑」並非國際法界共識,因此從《憲法》解釋的範疇而言,應維持死刑合憲的見解。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委任律師陳淑貞則表示,經過調查,高達96%以上的被害人家屬反對廢死,國家既然有死刑存在,就應該執行,否則如何保障被害人權利?而且死囚在監長年持續等待執行,也是一種折磨。廢死聯盟則認為,支持死刑的關係人和專家會認為「死刑改進就好」,然而死刑其實已經有了很久的「實踐機會」,造成很多生命的逍逝,「這樣的刑罰應該被廢止,殺人機器不應該被修補,應該被銷毀。」此外,人性尊嚴的絕對保障已經是確立的憲法原則,而生命權與人性尊嚴不可能切開來看,「所以死刑必然違憲」。有學者專家則提出「緩死」的概念,認為包括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提出的「終身監禁」代替死刑等方案,根本是在轉移焦點。提出「緩死」,意即要考量死囚在監的表現,給予緩死機會。死刑釋憲案,憲法法庭今(20)日下午三點宣判, 憲法法庭判決死刑合憲,但限縮適用範圍。憲法法庭指出,犯罪情節非最嚴重、第三審無辯護人、未行言詞辯論或科處死刑未一致決,可以援引聲請檢察總長提起非常上訴,檢察總長亦得依職權提起。等待執行死刑的37名死囚,檢察總長邢泰釗可以依個案狀況,為死囚提非常上訴翻案。另,憲法法庭指出,有關機關依本判決主文第8項意旨完成修法前,不得執行死刑,就欠缺受刑能力之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者,亦不得執行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