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醫療
」 健保 衛福部 醫院 健保署 夜班獎勵急診室壅塞問題未解 大醫院「滿載」重症等不到床
重症病患急診暫留時間(單位:小時)、重症病患轉入病房小於8小時比率(醫學中心)、各級醫院急診重症病患占率變化(單位:%)部分負擔新制去年7月上路,急診室的輕症個案減少了,壅塞問題卻未解。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大醫院重症個案的急診暫留時間都提高,單看醫學中心,能在8小時內轉入病房者不到5成。而近年區域級以上醫院急診室的重症病患占率減少,地區醫院則增多,專家推測是病床供不應求,大醫院急診滿載,病患只好往小醫院送。相較去年全年,區域醫院、醫學中心重症病患今年上半年的急診暫留時間都提高,區域醫院多出0.73小時、醫學中心則多出0.5小時。以醫學中心為例,過去重症個案在8小時內轉入病房的比率是「坐5望6」,2022年起未再突破5成,「等不到床」問題加劇。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說,大醫院未能在8小時內將病患轉入病房是長年困擾,近年狀況比疫情前更嚴重,不排除是開不出床所致,管理、人力都可能是問題,政府需要了解原因。護理師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林綉珠則指出,護理人力不足,許多醫院只好關床,呼籲醫院改善工作環境,增加留任意願,除薪資、工時,也建議調整護理師的排班自由度。除暫留時間,另一值得關注的是分級醫療。近年來,肩負「急、重、難、罕」照護任務的大醫院,急診重症個案占率緩降,地區醫院則增加。10月健保會中,醫學中心協會榮譽理事長、急診醫學專家陳石池指出,重症病患在地區醫院增加是不對的,應在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就醫,這對病患不是好事。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直言,小醫院急診能力沒那麼強,恐有草菅人命的疑慮。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許建清說,急診壅塞問題反映的是住院待床壅塞,病床供不應求。小醫院重症增多,可能是大醫院急診滿載,只好請消防局分流,將相對輕度病患(檢傷分類2級者)分送到其他層級醫院,但不管是哪種醫院,要動手術的會優先處理。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則表示,從數據看來,急診重症個案的占率屬波動性變化,並未接獲會員反映重症增多,但不論大、小醫院,都有關病房、急診待床的問題,得靠分級醫療的落實、部分負擔的改革、醫院內部管理機制的改進來解決。
10月新制上路!「行人優先區」按喇叭開罰 新冠、流感疫苗齊開打
時序進到10月,有多項新措施上路,攸關民眾權益,其中包括醫療險保單「實支實付」上路、「行人優先區」上路等,《CTWANT》整理出新資訊,帶大家一次看。【醫療】●醫療險保單「實支實付」上路改革正式上路前,不會溯及既往,改革上路後新的實支實付險保單,會在保單條款中約定損失分攤原則,全面正本理賠,花多少賠多少。●牙科診所處方箋藥品須明確標示為提升民眾就醫用藥之可近性,健保署與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及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達成共識,自今年10月起於牙科診所試辦,將處方箋的各項藥品,明確標示「可替代」或「不可替代」,並規劃明年起牙科診所處方簽應標示藥品之成分名,以方便民眾就醫用藥,落實分級醫療。●新冠、流感疫苗同步開打「左流右新」疾管署表示,今年度新冠、流感疫苗將同步於10月1日起分階段開打。第1階段自10月1日開始,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對象;第2階段自11月1日開始,新冠疫苗為出生滿6個月以上對象(未列於第一階段者),流感疫苗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擴大孕婦人工流產納愛滋篩檢疾管署表示,為降低愛滋病毒(HIV)母子垂直感染風險及強化女性愛滋篩檢,促進潛在感染者及早診斷及早治療,自今年10月1日起,將孕婦全面提供愛滋篩檢計畫擴大,將人工流產者亦納為公費愛滋篩檢服務對象,增進女性健康。●散瞳劑健保給付擴大至18歲以下延緩近視的阿托品散瞳劑給付對象放寬,從原本的12歲以下兒童擴大到18歲以下青少年,預計新增6000至8000名青少年受惠。【交通】●高風險駕駛換發1至6年短期駕照交通部為強化高風險駕駛人駕照管理,修法發布自今年10月31日起,受駕照吊銷禁考處分6年以上重新考照者、受吊銷禁考處分未達6年重新考照者、受吊扣1年以上或吊扣未達1年者,應參加道安講習及結清違規罰鍰,並律定須在6年觀察期間換發短期駕照,依違規程度,如民眾在禁考期間後,重新考領駕照時,將分別核發或換發1、2、3或6年之短效期駕照。●「行人優先區」禁按喇叭藍底白字「行人優先區」10月1日上路,汽機車車速不得超過20km/h,超速者將收到1200元~2400元罰單,嚴重違規,最高可罰3萬6000元;同時也禁止按喇叭驅趕,罰金300元~600元。
小症狀上藥局...藥界籲政府檢討分級醫療 就醫過多加收部分負擔
藥界近年宣導「自我照護」概念,希望民眾小症狀上藥局。基層藥師協會呼籲政府全面檢討分級醫療制度,針對就醫次數過多者加收部分負擔,貧戶、重大傷病者除外。另建議比照日本,一年到藥局買藥達一定金額就能抵稅,鼓勵民眾自我照護。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認為,台灣看病過於方便,一些民眾認為「我付保費,高興怎麼看就怎麼看」,但這是不對的,分級醫療有全面檢討的必要。台灣自我照護產業協會理事長蔡宜芳也認為,健保的錢應更多投注在重症身上,若小症狀上藥局仍不會好,藥師也會輔導民眾看醫生。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例,一年就醫耗費的健保資源近300億,沈采穎認為,政府須加強宣導流鼻水、過敏、拉肚子、頭痛等小症狀先上藥局。為避免資源浪費,一年就醫超過20次者,可考慮加收2成部分負擔,超過30次則收3成,同時將重大傷病者、貧戶排除在外。沈采穎認為健保不應包山包海,輕症的藥品如乙醯胺酚、布洛芬,都不應由健保給付。為鼓勵自我照護,日本更祭出一年上藥局買藥達3~5萬可抵稅的作法,建議政府參考,避免排擠重症的需求。基層醫療協會秘書長羅源彰提醒,兒童無法正確表達,有時覺得耳朵怪怪,很可能是中耳炎,但中耳炎的抗生素不易在藥局買到,病情延誤恐致聽力受損。拖很久的症狀也不宜直接上藥局,像是1~2個月的咳嗽,醫師一聽就知會不會是氣喘,若聲音不對,還可能是肺癌。羅源彰說,台灣醫療可近性高,診所數量與超商差不多,不同於美國,到診所得預約排隊;也不同於對岸,除醫院,就只能去藥局。在資源充足之下,診所能擔任分級醫療第一層角色,提供最快速、便捷的照護,有問題也會轉到大醫院治療。
為增闢財源救點值 健保署擬提高補充保費費率
救點值,健保擬擴大費基!健保署長石崇良11日表示,健保補充保費費率考慮較現行2.11%調高,且首度對不同樣態的補充保費,分別設有不同的費率,如股票收入是一個費率,兼職收入又是一個費率,另補充保費天花板也會拉高。根據健保署資料顯示,光是股利、租金補充保費調整,屆時股票族將首當其衝。點值保障提案協商在即,醫界將矛頭指向投資不足。石崇良指出,韓國健康投資比例高,卻仍有醫師上街,原因就出在資源分配。除擴大費基外,為提高醫療品質,慢性病將逐漸走向論人計酬,住院點值保障則要搭配DRG因應。去年補充保費收入共720億元,約占保費總收入的9%。上月「健康台灣」論壇中,準總統賴清德恩師陳志鴻曾指出,受薪階級繳納的一般保費費率為5.17%,不勞而獲的股息,補充保費卻僅2.11%,並不公平,建議提高補充保費費率。陳提出建言不久,石崇良也在11日透露,將朝向「有錢人多付一點,資本利得多收一點」的方向,擬修《健保法》擴大費基,包括補充保費的費率、天花板都會進行調整,頗有相互呼應的味道。除收入面,未來支付制度也將改革。石崇良說,醫院點值下降,主因在申報量上升,最大的貢獻是癌症、慢性病,前者合理,後者有待檢討。慢性病患的照顧是長期關係,照顧得好,1年只要看病4次。若照顧不好,則得經常回診,甚至住院、掛急診。「對醫界來說,究竟是照顧得好收入高?還是照顧不好收入高」?石崇良認為,依當前支付方式,照顧得好,搞不好收入會比較少。為讓醫界有誘因追求品質,未來慢性病的支付將朝向論人計酬,針對個案提供「一包費用」,當病患醫療需求減少,醫院的收入就提高。目前健保署已在花蓮秀林鄉進行試辦,未來將運用在慢性病的支付上。至於住院點值的保障,則要搭配DRG因應。攸關健保制度變革的點值保障,立院近期將進行協商,藍白力挺,綠則反對。民眾黨立委陳昭姿11日直言,「白藍聯手,綠一定輸」。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也認為,這是朝小野大必然的結果,補點值財源從哪來,應是執政黨的責任。國民黨立委陳菁徽指出,點值問題不只影響到醫事人員,更可能衝擊就醫品質。民進黨立委劉建國則說,健保改革牽涉面向廣,包括部分負擔、分級醫療等都需檢討。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則提醒,若保障點值,哪怕不提高保費,而以公務預算支應,也是來自稅收,是民脂民膏。立委不要把複雜的事變簡單,不要政黨惡鬥,「醫師是你的選民,民眾也是你的選民」。
陳佩琪提早退休!自嘲「能力不符衛生局要求」 聯醫回應了
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正門診部主任、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妻子陳佩琪昨(7日)無預警宣布,確定9月底要從聯醫提早退休了,衛生局要求的能力不足只好先行走人,目前手續都核准且進行中。對此,聯醫回應,尊重其個人規劃。陳佩琪表示,還沒屆齡,如今會決定提早離開,不是什麼人生規劃,就只是個人的醫療專業和行政能力現在已不符合北市衛生局的要求,「我要強調我的專業領域還是很competent的,很符合聯醫的要求,衛生局要求的能力不足只好先行走人,目前手續都核准且進行中,就等預訂的退休日子來臨。」陳佩琪提到,在聯醫服務36年,現職是院區底下院外門診部的一個小主任,門診的編制只有醫師一名,護理師都還是報備支援來的,門診部類似診所, 就一名醫師編制,沒有藥局,沒有醫檢部門,以前主要是幼童施打疫苗和看病為主,也可兼看大人一些尋常疾病和施打大人疫苗,因為小兒科醫師熟悉疫苗,所以很多行政區的院外門診部的主任都是小兒科醫師在擔任,這幾年施打甚多的新冠疫苗、 流感、 肺鏈等等,他們也擔負起了很多北市的公衛任務。然而最近,衛生局要求院外門診部做成人健檢、老人健檢、代謝症候群、BC肝檢測、口腔癌篩檢和失智症評估,陳佩琪指出,身為門診部唯一的一位成員,為了要取得做這些業務的資格,凡規定該上的課都去上了,該拿的證照也都拿到了,但臨床上還是極為窒礙難行,說實在的,現在每家醫院都人力吃緊, 勞師動眾到處拜託人家,實在不好意思。陳佩琪說,「我已經努力做到衛生局的期待了,現在做不下去只好自己滾蛋,但還有許多同仁尚在爭扎中,雖然自己決定離去,但還是要為同仁請命,官員很優秀才能當官這我知道,但也請要給基層工作人員一絲絲的尊重。」對此,聯醫回應,對於陳佩琪申請提早退休,涉及醫師個人的生涯規劃,尊重其個人規劃;12區院外門診部以各行政區特色作為發展規劃,建構分級醫療社區整合照護,並配合政府推動各項公共衛生業務,包含延長服務時間、執行老人健檢及各項預防保健篩檢等,以達「一家就診、聯合服務」的理念。
掛號費之亂2/「符合2條件」自費竟比健保更便宜 「這22家醫院」才適用
今年3月1日起,全台19家醫學中心增加至22家,讓健保便宜醫療服務更普及,然不少民眾近日發現,到醫學中心就醫「自費竟比健保更便宜!」CTWANT記者詢問多家醫學中心後發現,若符合「不做精密檢查」、「不領藥」2條件,自費金額的確更低,甚至有醫院表示不會收取任何費用,而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醫學中心。3月1日起,台北慈濟、雙和醫院、台大新竹分院晉升為醫學中心,門診、急診費用均將調漲,最重要的是「部分負擔費」將調升為420元。新北市陳媽媽3月1日時晚間帶女兒到雙和醫院回診看報告,當天忘記帶健保卡,沒想到最後批價時發現自費金額竟然更便宜!「看診後我拿到單據,上面寫著預估金額為620元,我心想完蛋了,沒有健保卡自費恐怕要上千元了,結果竟然只要430元,而且櫃台小姐還提醒我不必拿健保卡來補辦,否則不但沒有退費,恐怕還要多繳一些錢!」陳媽媽覺得納悶不解。跟陳媽媽同樣情況的人不少,雙和醫院解釋,因為無X光、斷層掃描等檢查,也未領藥,只是單純看報告,自費僅需負擔掛號200元、診察費230元,共430元。若使用健保,除了掛號費200元,還須加上部分負擔420元,就會變成620元。相較之下,自費竟比健保更便宜,關鍵就在於「部分負擔費」。一般民眾認為的門診費用,其實是掛號費加上部分負擔費,掛號費由醫療院所收取,部分負擔費則要繳給健保署。為落實分級醫療政策,健保規定民眾就醫時需有「部分負擔」,診所為50元、地區醫院80元、區域醫院240元、醫學中心420元,只要未經轉診到醫學中心看病,就算只做200元的診療,一律得付420元的部分負擔。所以若是沒有做檢查、未領藥,診療金額低於部分負擔時,相較之下自費就會比健保便宜,而這種情況大多只會出現在醫學中心。對此,長庚醫院表示,若民眾持健保身分就醫,除掛號費與健保不給付項目外,需收取醫學中心部分負擔費用420元,若民眾無健保身分或自行以自費身分就醫,本院會依照當次病情需要所開立診療項目,以衛生主管機關核定之各項自費收費標準來進行收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則回應,「本院病人回來看報告,凡是沒有對病人進行任何醫療處置,僅是醫師說明報告,本院不會收取費用,包括掛號費也可免。」其實,受惠的不只是病患,醫療費用高時用健保、醫療費用少用自費,對醫院來說不只替病患省錢,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病患太多超過健保的「總額管制」,而被健保局扣點,一兼兩顧。不過,若是需要做檢查、領藥,那到醫學中心看病的費用就相當可觀,以中永和為例,過去雙和醫院未升格之前,門診費用部分負擔僅需240元,如今就漲成420元,而急診部分負擔更是從400元變成750元,相當驚人!今年的醫院評鑑讓台北慈濟、雙和醫院、台大新竹分院升格為醫學中心,引發爭議,衛福部長薛瑞元解釋並非打開家數限制,而是增額。(圖/報系資料照)台灣需要這麼多醫學中心嗎?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依社區醫療網規畫,人口數達200萬設有一家醫學中心,以此估算,全國12家醫學中心已經足夠,但現在竟多達22家,其中12家更集中在北部,而半數以上又集中在雙北地區,醫療資源嚴重分佈不均。林雅惠說,醫學中心越來越多的結果,會導致醫療產業「大者恆大」,小醫院越來越難生存,這樣的結果受害的是民眾,造成民眾就醫要往醫學中心去,而不是自家附近的醫院,且還要付更高昂的就醫費用。醫療院所部分負擔一覽表。
掛號費上限取消引民怨!民團怒要「衛福部長下台」 5大醫界團體力挺
衛福部4日公告停止適用「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參考範圍」,等同於取消醫療機構掛號費上限,要漲掛號費不用再經地方衛生局審查,引發民眾憂心看病變貴,包括消基會在內的5個民間團體,7日聯袂召開記者會,反對衛福部取消掛號費參考範圍,全勞總更直言,若不收回這項制度,換掉衛福部長薛瑞元才對得起民眾;而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台灣醫院協會、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台灣醫務管理學會、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則是肯定衛福部依法行政,也強調醫界一定會自律,不可能大幅調漲掛號費。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台灣醫療競爭激烈,取消「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參考範圍」,不至於出現掛號費哄抬的情況。(圖/周志龍攝)台灣醫院協會、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台灣醫務管理學會聯合發出聲明肯定這項政策,醫界自當考量各項成本波動與必要之整體物價調漲外,並完備各項行政備查作業程序,此外,我們也會自律,在合理一定範圍彈性調升。聯合聲明指出,現今醫療場域各項成本飛漲,包含電費、藥費、醫材費用、各類人事成本費用等,而掛號費原屬行政費用,其能考量物價指數與回歸市場機制,有其必要性。代表地區醫院的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發布聲明肯定主管機關勇於調整陳舊法令,營造正向醫療機構發展環境。另針對民眾憂心漲掛號費,協會澄清,掛號費收取回歸市場機制後,除仍受公平交易法禁止聯合行為限制,醫療機構不得聯合調漲掛號費外,社區醫院為壯大社區醫療體系與分級醫療政策,不會過當收取掛號費或巧立名目收取醫療費用,建立友善醫療環境讓民眾願意於社區醫院就醫。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強調,「醫者仁心」是社區醫院的天職本分,將持續發揮同儕自律精神,向會員宣導掛號費收費額公開透明、重視弱勢與弱勢民眾權益等原則,共同維護國人健康。另外,醫師公會則是肯定政府「有為有守」,樂見政府願意依法行政,此次廢止之公文如同衛福部所解釋,系因前文已經造成誤解,並將原本「備查」之行政作為,複雜化到有審查之情形,為免日後持續有所違誤,故停止適用前文。公會指出,掛號費非醫療費用早有定論,因此無論在法規上,抑或實務上之管理自與醫療費用不同。惟仍應秉持公開透明機制,讓病人於就診前能確知相關費用資訊,以保障民眾就醫權益,自不在話下。且醫師為相當自律之專業人才,況目前醫療機構無論是醫院還是診所都相當完善與充足,不可能有大幅調漲掛號費之可能。不過消基會提出8點理由反對取消掛號費參考範圍。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說明,醫師公會全聯會發函給衛福部,只是希望衛福部整合並優化各縣市掛號費備查程序,沒想到衛福部竟然全面棄守,「很遺憾」,若衛福部認為掛號參考金額不合時宜,可以適度調查後調整,但不應該用「市場自主」來推卸政府應有的監督及管制,因為掛號費過高,會影響民眾就醫權益。醫改會秘書長林雅惠也反問衛福部「全面撤守對嗎」,並批評衛福部便宜行事,認同醫療院所考量物價、人事成本而調整掛號費用,但醫改會和消基會均都認為,衛福部不應以市場自由為理由,對可能延伸的相關爭議與衝擊毫無作為,應透過市場公開調查與政策影響評估,針對醫療院所經營情形與民眾合理負擔,重新擬定新的管理作法或掛號費參考範圍。林雅惠舉例說明,若掛號費調漲50元,一家四口一年健保費支出將增加2800元,若上漲100元,負擔將增加到5600元,若是三代同堂的家庭,一年更增加到1萬2200元,而且看病掛號是剛性需求,不可能減少,增加家庭經濟壓力。全國勞工聯合總工會理事長林恩豪直言,對於衛福部作法感到錯愕也完全無法認同,認為這是衛福部該管理與監督,如今卻是不管理、不監督,況且醫病關係是不對等,民眾不可能不看病,若這項政策不收回「換衛福部長才能對得起民眾」。
衛福部釋善意…護理夜班費縮小差距 醫護暫緩陳抗:非取消
衛福部今年起依醫院層級發放夜班護理費,以大夜班為例,地區醫院每班比醫學中心少400元,引發地區醫院不滿,並醞釀8日上街抗議。台灣社區醫院協會上周赴衛福部拜會,朝「縮小差距」方向討論,4日在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主持下,社區醫院協會與衛福部達成共識,護理夜班費層級差距縮小至100元,並宣布暫緩陳抗活動。衛福部今年起公告夜班護理人員獎勵方案,輕忽地區醫院發展和困境,激起強烈反彈。台灣社區醫院協會近期積極拜會朝野立委、並向總統府、行政院積極溝通,盼喚起政府對分級醫療的重視,亦籌畫3月8日上街陳抗,盼各界看到社區醫院對政策的訴求。昨天在鄭文燦主持政策溝通會議下,台灣社區醫院協會與衛福部達成共識,短期作為將護理獎勵夜班費層級差距縮減,原本大夜班為醫學中心1000元、區域醫院800元、地區醫院600元,調整為醫學中心1000元、區域醫院950元、地區醫院900元。小夜班部分,原本三層級醫院分別為600、500、400元,預計調整為600、550、500元。中長期作為方面,衛福部承諾未來將「醫院總額支付制度研議方案」的「地區醫院點值從優支付」優先列入健保改革,並檢討健保藥價政策,協助解決社區醫院採購困難,如:研擬多元藥價基準、藥價調整政策與藥價差重分配等。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2周前也曾拜會過鄭文燦,另總統府祕書長林佳龍、國民黨團、民進黨團也有居中協調,我們覺得衛福部體察各方意見,因此雙方各退一步達到共識。朱益宏表示,原訂3月8日陳抗活動將暫緩,但並非取消,希望現任政府和賴總統上任後的新氣象,包括短期和中長期措施是否持續落實,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將持續關注。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希望1到2個月內備妥財源,讓護理夜班費新方案盡快上路。
挨批大小眼…新版夜班獎勵方案出爐 衛福部釋善意縮小差距
夜班獎勵方案差異為留住護理人力,衛福部年初祭出夜班獎勵,但因獎勵金大小眼,引發地區醫院不滿,衛福部近期釋出善意,擬縮小夜班費差距,並重啟大醫院門診減量。據了解,醫學中心與地區醫院的小夜班獎勵落差,將從200元縮減至100元,大夜班落差則從400元縮減至200元。醫改會批評,1月公布夜班費時,照護司信誓旦旦表示,已做過審慎評估,現在是自打嘴巴,且新增的預算要從何而來?另社區醫院協會近期將召開會議,決定3月8日是否如期上街抗議。上街抗議?社區醫院將開會決定據指出,新版夜班費方案中,醫學中心金額未調整,區域醫院、地區醫院每班增加50~200元不等。區域醫院小夜班從500元增至550元,大夜班從800元增至900元;地區醫院小夜則從400元提高至500元,大夜從600元增至800元。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說,社區醫院協會提出護理人力問題後,衛福部進行檢討,認為各層級醫院還是要有差距,但讓差距縮小,這部分還需籌措經費,至於是否要回溯發放、回溯多久,也要看經費而定。縮小差距 重啟大醫院門診減量新版夜班費方案雖然縮小了各層級醫院的差距,但仍與地區醫院主張「一視同仁」有落差。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地區醫院長期面對不公平待遇,夜班費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今年醫院評鑑,新增了3家醫學中心,醫學中心越來越多,但地區醫院的保障卻一點也沒有看到。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直言,1月公布夜班費時,照護司信誓旦旦表示,已做過審慎評估,若已有完整分析,怎會在拍板後自打嘴巴?原版預算已在健保會通過,如今得另覓財源,這都是民脂民膏,萬一日後都這樣追加,衛福部要買單嗎?新冠疫情之前,衛福部曾推動大醫院門診年減2%,10年減10%的目標,好讓輕症流向基層醫療,落實分級制度,但實施2年因疫情暫緩至今。此次衛福部也一併評估重啟大醫院門診減量措施,近日將進行資料統計,以瞭解近年來區域醫院、醫學中心的申報量是否特別多,再召集各層級醫院討論,實施時間點未定。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指出,年減2%門診量,全台醫學中心一年得減少80萬件門診,區域醫院更多,分級醫療不能只靠門診減量,而要結合分級制度來推動。另現行民眾經轉診到醫學中心就醫,門診基本部分負擔170元,區域醫院則是100元,但若直接前往醫學中心,得負擔420元,區域醫院則是240元,這樣的差距不足以改變就醫行為,應重新檢視。分級醫療 應保障點值1點1元洪子仁說,民眾轉到大型醫院就醫,發現設備好,就難以再回去小醫院,這是人之常情。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應將重點放在急、重、難、罕,這是不可諱言的,但對大醫院來說,收住院的病人往往得倒貼錢,得靠門診收入補足,要促成分級醫療,應保障醫學中心、區域醫院住院部門的點值1點1元。朱益宏也認同點值應要1點1元,他說,2003年醫院總額開辦時,當時的衛生署為平衡各層級醫院發展,提出地區醫院1點1元從優支付,然而遲至今日都仍是紙上談兵,而大醫院門診減量措施,最終會不會打折或出現變數,也不得而知。林雅惠則提醒,大醫院門診減量,過去曾發生大醫院為了利潤,不減輕症,反減重症的情形,衛福部應分析執行報告再實施,避免重蹈覆轍。
不堪藥價被砍…慢性病老藥傳考慮停產 病友憂無藥可吃影響層面大
健保署日前公布最新藥價,今年共17項藥品漲價、4551項降價,可減少健保支出55.3億元,但傳出有藥廠因為不堪藥價被砍到只剩「地板價」,許多慢性病老藥考慮停產。病友團體擔心,台灣三高慢性病患多,無藥可吃影響層面大。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認為,健保大水庫將近9000億元,光靠藥價調整省下的費用,並不足以撼動健保總額,健保署應分析藥價調整後的成效,讓民眾更快且可負擔使用新藥新科技。健保署自2013年起實施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ET),每年調整藥價,省下的費用將挹注新藥收載。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指出,每年調整藥價是必要的,但並非幫健保節流的主要方式,健保署應聚焦和回應民間的擔憂,究竟省下的支出是運用在哪些地方,應該細部分析探討,若光是公布藥價調整的品項和金額,也是徒勞無功,反而是增加擔心和疑慮。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指出,本次健保藥價調降的品項,逾9成是健保給付超過15年的老藥,廠商不僅被砍健保價,接下來和醫院議價時還會被「二次砍價」,幾乎無利潤可言。林雅惠指出,過去公學會和專家學者已有共識,希望醫院針對低藥價的藥品,不要再索取藥價差,實際執行情況如何,有賴主管機關調查。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表示,健保調整價格品項非常多,有些是合理的,也有些是砍到很低,以病友立場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否確保供應無虞。無論是在藥局購買指示用藥,或在醫療院所接受處方,患者都是處於最後端,如果前端有任何因素導致藥品短缺,對於病友來說就會造成問題。吳鴻來提到,台灣慢性病人口高達600萬,其中三高等慢性病患眾多,如果相關藥品短缺,影響層面較大。且對於非都會區民眾而言,前往大醫院相對不便,務必考慮民眾用藥方便,如果藥局或小醫院沒有足夠的藥品,患者得跑到大醫院,等於違背分級醫療的精神。
遊日「私處長囊腫」痛到寸步難行! 她被拒診返台急奔榮總:台灣健保真好
「謝謝所有白衣天使們,謝謝臺灣的健保、醫護制度。」有女網友近日去日本玩,私密處卻突然得了巴氏腺囊腫,痛到寸步難行,好不容易透過日本觀光局的介紹網頁找到有提供中文服務、365天24小時開業的急診院所,來回花費一萬多日圓的車費,結果卻被拒診。隔天,她雖找到一間台灣醫師開的婦產科診所緊急處理,但不僅等了2小時,還痛到狂飆淚。返回台灣後她也直衝台中榮總,這一趟比較下來也令她感嘆,台灣醫療對待病患真的很友善。有女網友昨(21日)在Dcard以「在日本急診被拒診,才發現台灣醫療多好」為題發文表示,她在日本玩的第4天,得了巴氏腺囊腫,痛到走路困難、坐立不安,「於是我在日本觀光局的介紹網頁找到有提供中文服務、365天24小時急診的院所,就搭計程車前往。」沒想到,急診室門口是上鎖的狀態就算了,警衛得知她沒有懷孕,還告知「婦產科急診是處理婦科緊急狀態的……」,對她教育一番後,非常有禮貌的請她到別家醫院。「來回花費一萬多日圓的車費,連醫院也進不去,下面又腫又痛。我在車上忍不住一直掉眼淚,男友只能一直安撫我,明天再想辦法。」於是原PO好不容易終於找到一家台灣醫師開設的婦產科診所,因為沒有預約,光是候診就等了大約2小時,好不容易要處理時,醫師就在沒有施打麻藥就拿針筒戳進她的左側陰唇,把囊腫膿液抽出,痛到她直噴眼淚,「大家應該有痘痘發炎的經驗,大概就像在巨大痘痘發炎的情況下用力擠他的感覺。」她也感嘆,「我真的好無奈,但是也沒辦法,沒有這樣做我可能會腫痛到無法走路。」做完緊急處理,女網友返台後立刻直奔台中榮總,沒想到門口警衛看到她緩慢的步伐,突然叫她等等。原PO瞬間很緊張,心想:「是不是我的情況不夠嚴重,不能來急診?」,結果下秒對方開口「那裡有輪椅,妳等我一下,我幫妳用!」警衛最後還貼心地推著她到櫃檯掛號。掛號完之後,大概才等5至10分鐘就進診間了,「醫師問診口吻快速,但很認真的聽我說細節。他很有耐心的告訴我,會幫我吊什麼點滴、早上幾點開診、開診完會有專業的婦科醫生幫我處理,讓我放心。然後就幫我安排一個床位,讓我躺在上面休息,等早上開診。」結果原PO發現,似乎是因為她有說自己在日本沒有打麻醉、直接用針抽膿,所以醫師還貼心地幫她安排靜脈麻醉的造袋引流手術,令原PO大嘆「我真的鬆了超大一口氣。」台灣醫院完善的SOP也令原PO直呼,「我只需要躺在床上休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每個人對待我都好溫柔!我當下真的覺得好感動,同時覺得醫護人員好辛苦,也很感謝台灣的醫療資源。」她也認為,在醫院這種高壓的環境下,台灣醫護人員縱使有時候口氣急,但還是都很努力地在幫忙解決問題,「最後我想說,真的謝謝所有白衣天使們,謝謝臺灣的健保、醫護制度。」貼文曝光引發網友熱議,「去一趟國外的醫院再回來,真的會覺得台灣的醫療最好,好好愛惜醫護人員吧!不要讓其他國家羨慕的也消失了」、「不是台灣多好,是台灣太方便!小病當大病,跑急診跑大醫院,很多時候小診所就可以!」「台灣醫療實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都知道這些是醫護人員血汗堆出來的,所以才要珍惜,並提醒自己不要當奧病人」、「台灣醫療世界第一,真的要珍惜。」但有網友認為,「其實是台灣的醫療太異常了,本來就應該有分級醫療,急診也不是你想進去就可以進去的。」也有人指出,日本醫療的分級制度比較嚴格,「日本醫療分級相當明確,如果不是什麼大病,通常都是小診所預約,急診是給真的急重症的」、「我之前去日本的醫院交換,他們醫療的分級很明確,大醫院負責重症或是癌症之類的,患者多數是轉診來的(所以大醫院反而不會像台灣滿滿都是人)。」另有醫護人員直言,「就事論事,現職急診醫,巴氏囊腫發炎嚴重的確會影響生活,我在急診看到你不會覺得濫用。態度良好也不會覺得你是刁民,台灣醫療讓人討厭的是很多民眾態度,把急診當吃到飽,護理師當服務生,有需要急診還是為你而開,但請體諒急診不是餐廳,感謝各位台灣人。」
衛福部公布3家醫院升格醫學中心 民眾黨團發4聲明表遺憾
根據6日衛福部公告,自3月1日起新增3家醫院將升格為醫學中心,其中包括台北慈濟醫院和雙和醫院,以及北區的新竹台大分院,隨著醫院升格,民眾未來就醫將面臨部分負擔增加,門診需支付額外180元,而急診則需支付額外350元,預估受影響的門診民眾約有1萬人。對此,民眾黨立法院黨團7日對評鑑結果發表4點聲明表達遺憾。衛福部昨日宣布3家醫院升格成為醫學中心,衛福部解釋,台北新增的兩家醫學中心將對健保醫療費用造成約1億6千萬點的支出,佔該區總點數的0.09%,因此,對健保財務的影響極低;此外,中、南、東區的醫學中心評鑑也將在今年陸續完成,為了更貼近照護急重症病人的需求,衛福部宣布醫學中心評鑑改革計畫的啟動,希望發揮醫學中心的功能,新制預計在3月1日正式上路。民眾黨團針對評鑑結果7日發表4點聲明:首先,民眾黨團指出,衛福部在公布醫院評鑑結果未能遵守標準作業程序,並在最後一刻修改評鑑分數認定規則,引起外界各種猜測,對衛福部的公正性提出質疑。民眾黨團續指,過去衛福部在建置完整醫療網的原則是每 200 萬人設置一家醫學中心,目的是於有限資源中進行分配、維持醫療品質,但此次衛福部驟增3家醫學中心,不但與過去建置醫療網的分級醫療與轉診制度精神背道而馳,類似的醫療服務卻必須支出更多醫療費用,民眾的醫療費用負擔也將增加。此外,民眾黨團認為,雖然增加醫學中心可能會改善醫療品質,但對現有的醫療資源分配沒有幫助,甚至可能造成更多民眾湧入醫學中心,影響分級醫療制度;而對於相同疾病的健保給付,醫學中心點值高於區域醫院,此時再增加醫學中心家數,是否意味著健保點值將持續下降?又是否會造成醫療人員再度被犧牲?衛福部有義務對全國民眾及辛苦的醫療人員公開說明清楚。最後,民眾黨團擔心新升格的醫學中心將需招募更多的醫療人力,可能會導致現有醫療人員分布不均,尤其本次新增的其中兩家醫學中心位於幅員遼闊的新北市,而衛福部未能考量這些配套措施,可能導致醫療機構巨型化,區域醫院和地區醫院將失去生存空間,不利於醫療在地化,也無助於提升對民眾的整體醫療服務品質。
新的三班護病比「無入法時間表」 護理界:仍很沉重
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曾承諾,護病比的入法將在「兩年內或我的任內來完成」。衛福部26日公告三班護病比,但仍未給出入法時間表。護理界對此感到不滿,直言如此一來「醫院沒達標也不會怎麼樣」,而新的護病比對護理人員來說,仍很沉重。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顧問陳玉鳳表示,過去衛福部與護理界開會時,曾承諾要分2階段將護病比入法,但時至昨日,還是沒有講出時間表。三班護病比的規範,只有獎勵沒有罰則,醫院沒達標也不會有事。陳玉鳳說,高護病比除讓護理師精疲力竭,也會造成病人安全的危害。衛福部曾委託國衛院評估,地區醫院合理的三班護病比應為1:9、1:11、1:13,但此次公告的標準卻為1:10、1:13、1:15,對護理人員來說仍然很沉重。至於獎勵金方面,護理界期盼的是白班、夜班都補助,但衛福部僅提供夜班獎勵,且依醫院層級而有所區別。陳玉鳳擔憂,許多檢查、治療都是在白班進行,日後護理師恐搶著上夜班,導致白班缺人,醫院也會以排班作為控制手段,導致護理人員被剝削。「比較擔心的是地區醫院馬上受影響」,陳玉鳳直言,人一定是往錢多的地方跑,醫學中心獎勵高,護理師也會想到醫學中心執業,分級醫療將馬上受到衝擊。若新制上路後,仍未見護理環境的改善,基層人員也會討論是否再次走上街頭。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也主張,獎勵金的發放應包含三班護理人員,不應有醫院層級之分。遺憾的是,公會意見未被採納,恐產生排班不公、護理人員流動問題,若因此加速護理人員流失,才是全民皆輸。
夜班獎勵依層級區分給付挨轟大小眼 恐現護理師離職潮
衛福部26日祭出護理人員夜班獎勵留人,但地區醫院與醫學中心大夜班獎勵,每班就差了400元之多,地區醫院憂現護理師離職潮。有醫院估計,夜班費新制會導致5~10%護理師出走,形同把醫學中心缺額推向地區醫院,並指蔡總統曾表示,政府若聽不到民眾的聲音「可以拍桌」。地區醫院已在醞釀,研議是要「拍桌」還是「翻桌」抗議。三班護病比、夜班獎勵新制。「明明都是晚上上班,政府獎勵地區醫院的夜班費和醫學中心不一樣」,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護理師半夜上班,疲憊程度一樣,若依層級區分,恐導致護理師從小醫院流向大醫院。現行急性一般病床住院首日護理費,醫學中心1027點、區域醫院905點、地區醫院850點。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認為,不同層級醫院工作難度的差異,已反映在護理費給付上,「同樣取得執照,同樣犧牲睡眠、家庭,為什麼拿到的獎勵比較少」?朱益宏說,護理師上夜班,大家都是8小時,並不是醫學中心工時較長。另醫學中心護病比較低,地區醫院要照顧更多人,誰比較辛苦?人人都應獲同工同酬保障,地區醫院護理師也非次等公民,衛福部的作法有違國際公約與憲法平等原則。社區醫院協會會員紛紛反映,夜班費推動後,將湧現護理師離職潮,地區醫院缺工問題恐加劇。一名不具名地區醫院代表預估,自身醫院將有5~10%護理師出走,這項新制是把醫學中心的缺額推向地區醫院,「擺明不重視地區醫院」,分級醫療將受衝擊。衛福部長薛瑞元則說,夜班費有層級之分,是考量醫學中心缺口大,且不同醫院夜班難度不一,在醫學中心值夜班,常會碰到緊急狀況,施行心肺復甦術的可能性高,也常需為手術做準備。基層醫界人士指出,蔡總統2016年曾指出,與政府溝通不必溫良恭儉讓,「如果第一次聽不見,大聲一點;如果第二次再聽不見,你可以更大聲一點;第三次再聽不見的時候,你可以拍桌子」。該位不具名人士透露,地區醫院已在醞釀,將開會研議如何表達想法,看是要「拍桌」還是「翻桌」,呼籲政府迷途知返。
醫院評鑑改革今開會討論 民團反對取消醫學中心上限
台北區、北區醫學中心評鑑結果即將出爐,衛福部周五將召開專家會議,討論下一年度醫院評鑑的改革,包括是否取消醫學中心上限數、評鑑是否與健保給付脫鉤。民間監督健保聯盟認為,衛福部應先表態,究竟醫學中心真的比較厲害嗎?3級醫院、4級醫療存在的目的是什麼?表態後才有討論的空間。若取消醫學中心家數上限,原本看病看得好好的民眾,因醫院升級就得付上更高昂的費用。此外,許多獎勵都是按層級區分,醫學中心變多,健保財務負擔將加重,保費調漲的時機也會提早來臨。「我們需要這麼多醫學中心嗎?」。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每200萬人口,就需要1家醫學中心,以此估算全台需要的醫學中心只有12家。當醫學中心超過現有需要,意味著評鑑需要被通盤檢討。醫學中心有研究、教學,治療急、重、難、罕患者的責任。不同層級醫院的給付不同,是因為他們有著不同的責任和角色,承擔的醫療成本不同。若醫學中心的給付標準要與其他層級相同,可能會影響醫療取向、分級醫療的執行,也讓醫院失去良性競爭的誘因。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台灣不同於其他國家,有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基層醫療之分。在國外,基層診所以家醫科為主,轉診到醫院看的不是層級,而是醫院具備什麼特色醫療。國外醫院的設備、人員等差異,並不是以醫院層級來區分。滕西華認為,政府應該檢討的是醫療體系的發展,是否還要繼續維持3級醫院、4級醫療的制度,這涉及整體醫療政策的變革。對民眾而言,可能在一家醫院看病看了幾十年,某天醫院升級醫學中心,不換醫院,就會被罵違反分級醫療精神、加重醫院負擔,若要繼續在那家醫院就醫,就得付上更高的費用。她直言,若打開醫學中心天花板的目的是增加健保給付,「民眾做錯了什麼?」。不光是病房費、護理費,許多獎勵都是按照醫院層級有所區分。滕西華表示,近期政府動支40億補貼護理人員夜班費,也是按照層級補助。明明大家都是上晚班,醫學中心領的錢就是比其他醫院多。若這麼多給付都是按層級劃分,醫學中心家數變多,健保的財務負擔也會加重,民眾除花更多錢就醫外,也會面臨保費提早調漲的問題。「健保署被迫承受財務危機,是倒霉鬼,但更倒霉的是民眾」。滕西華說,若多花錢能得到更多新藥新科技引進、讓支付標準更好就算了,但醫學中心增加,對民眾來說卻是什麼都沒得到。有錢的醫院更有錢,未來地區醫院面臨經營危機,政府是否又要花更多錢補助?這樣的給付有科學嗎?滕西華認為,討論評鑑改革之際,衛福部應先表態,究竟醫學中心真的比較厲害嗎?3級醫院、4級醫療存在的目的是什麼?若每家醫院都很厲害,就不應該有層級的區分,但若醫學中心真的比較厲害,給付要變為一致,就不符合邏輯。衛福部要先表態,此事才有討論的空間。
政見會談健保 賴清德:已經走到不得不革新的地步
總統候選人最後一場電視政見發表會(28日)登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表示,健保制度已經走到不得不革新的地步了,一定要確保健保能夠永續經營,爭取多元的健保經費來源,但是也必須要去檢討各項支出的效益,讓健保可以持續保障國人的健康。賴清德說,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台灣的平均餘命約81歲,但不健康的年數,也高達8.4年,國人平均的壽命有10%的時間是不健康的,可能臥病在床、坐輪椅或生活需要照顧。他說,台灣應該要追求活得更久,也要活得健康,這樣才有意義。賴清德表示,將要來推動健康憲章,也就是未來任何國家政策或重大建設,都不能夠違反健康原則,「健康促進」是社會主流;要擴大醫療支出,解決醫療人員的工作條件,護理師應該三班病護比應該入法,對於醫療或基層醫療人員的點值應該要保障0.9以上,同時也應該調整醫事人員的薪水,改善整個工作條件,讓更多人願意投入醫療這個領域,這樣醫療品質才有辦法確保繼續提升。賴清德也說,除了要精進醫療的服務品質外,也應該要跟公共衛生、營養、體育、健康促進等各專業跨領域合作,發揮健康促進的綜合效果。他也說,必須要提出好的醫療各項計劃,嬰兒死亡率還有待繼續下降,兒少健康還有待持續加強,甚至於中壯年,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治療,也有許多改善空間。賴清德強調,癌症從民國71年到今天一直都是10大死亡原因之首,癌症是台灣人民健康的頭號殺手,每年剝奪走幾萬條寶貴的生命。就以去年來講,就奪走51927條寶貴的生命,大約占去年整體死亡的24.9%,一定要擬定計劃。他說,自己在立法委員任內,推動了《癌症防治法》,要求政府匡列預算,從預防、篩檢、治療、復健到安寧療護,都應該要有系統性的照顧癌症的病人。賴清德表示,光在去年,根據《癌症防治法》,衛福部所做的篩檢就超過400多萬人次,也篩出了5、6萬癌前期的病人,早期的患者也因此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拯救了數萬條寶貴的生命。他說,現在科技已經進步了,將提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不僅僅用來解決癌症家庭的負擔,同時可以讓癌症病人能夠接受最先進的醫療。另外,針對健保制度革新,賴清德說,這幾十年來健保的滿意度一直都高達9成以上,但是健保制度已經走到不得不革新的地步了,一定要確保健保能夠永續經營,爭取多元的健保經費來源,但也必須要檢討各項支出的效益,讓健保可以持續保障國人的健康。賴清德表示,一定要建立以人為本的大家醫制度,去整合醫院、診所還有長照以及居家服務等,落實分級醫療,重視基層醫療,讓整個服務能夠更加完善。他也說,必須要強化雲端先進的科技,來推動在宅醫療,以及遠距醫療,來保障偏遠地區民眾的健康。賴清德也說,台灣的醫療服務也很強,台灣的生物醫療產業目前也在新興國家裡面排名第2,結合起來發展先進的醫療,不管是智慧醫療、再生醫療或者是精準醫療,又或者是去推動醫療生技產業,相信醫療生技產業,可望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突破兆元,成為台灣另外一座護國神山。
呼吸道疫情延燒...傳台商囤藥赴陸高價賣 藥師公會祭監測令
大陸呼吸道疫情延燒,包括鼻病毒、流感、黴漿菌、腺病毒、新冠等都在流行。近期藥界發現,有台商採購大量咳嗽藥、感冒藥,帶到大陸做公關,甚至以5倍價出售。藥師公會全聯會6日已要求地方公會監測。食藥署也提醒民眾勿將藥品帶出境,以免觸犯當地法規。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近期接獲藥局回報,有台商採購大量咳嗽藥、感冒藥。1盒100元的感冒藥,帶到大陸可賣500元,一些人會拿去送給親友,一些人則會從中賺取利潤。他要求藥局,如民眾未取得醫師處方,就不能出售抗生素,避免抗藥性問題。若藥局仍然出售,全聯會就會追查,通報主管單位。至於目前民眾是否有買不到藥的問題?黃金舜表示「還好」,全聯會已和盤商簽約,如庫存量少就會注意,並通知主管單位。藥師沈采穎則指出,近期咳嗽藥、感冒藥銷量有提高,但沒有遇到大量採購的狀況,也沒有缺貨,倒是先前爆出缺貨的抗生素「日舒」,藥局至今仍叫不到貨,食藥署應說明藥品的流向,是否都只集中在醫學中心。民眾若一窩蜂擠到大醫院,對分級醫療並不是好事。令藥界更頭痛的是,2月缺藥中心開會時,就有廠商點出膠囊缺貨,因品管問題,只剩下2、3成的供應量,至今仍然未解,各類藥品的生產也受影響。沈采穎呼籲食藥署應協助進口來台供應給業者,避免影響民眾用藥。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回應,咳嗽、感冒藥在國內多數廠商皆有庫存,且持續生產、供應中,僅個別廠牌通報短缺,多數都有替代藥,提醒民眾勿轉寄或攜帶大量藥品至境外,以避免觸犯當地法規。食藥署說,國內「日舒」生產膠囊的廠商共3家,已積極協調生產排程,且仍有國產學名藥可供選擇,藥品訂購專線已公布於西藥供應資訊平台。
推動數位醫療法案 朝野立委樂見專法成行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於於(22)日舉行「數位醫療發展條例草案」公聽會,邀請各界專家學者和團體參與討論,焦點集中於遠距離醫療和健康個資的合理利用,希望透過公聽會,能夠激發台灣社會各界對數位醫療的深入討論,進而推動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等先進醫學技術的發展。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召集委員吳欣盈表示,數位醫療的發展需要一部專法,透過公私協力夥伴關係(PPP)來推動數位醫療。她認為,醫療的數位轉型對提高照護品質和效率至關重要,同時也能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吳欣盈認為,台灣在ICT和醫療產業基礎上具有強大實力,應該讓這兩者強強結合,而且在強化個資保護的前提下推動數位醫療發展,能夠增強台灣產業競爭力,同時實現「把餅做大」,更能有效提升我國的醫療水準。民進黨立委陳靜敏表示,她樂觀看待數位醫療專法的出現。數位醫療的發展有助於提升醫療照護品質,同時也能夠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雖然台灣擁有完善的醫療體制和享譽國際,但在數位醫療方面卻明顯落後國際潮流,訂定專法除了能宣示政府對於數位醫療的重視,也能使產、學、研發展有所依循。國民黨立委張育美則強調,疫情為遠距醫療提供寶貴經驗,在後疫情時代更應關注醫療體系的韌性。她呼籲衛福部提出具體的規劃,積極與醫界溝通,同時關注中小型醫療院所的發展,落實分級醫療,避免大型醫療機構獨大的情況。
12月起9新藥納入健保 5項為癌症用藥!估幫病患最高年省319萬
為嘉惠更多病患,健保署7日公布,12月起擴增、新增給付9項新藥。這些藥物中,有5項為癌症用藥,適用於頭頸癌、乳癌、小細胞肺癌、急性淋巴芽細胞白血病等,另有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海洋性貧血、菜瓜布肺藥物列入收載,每項藥品每年受惠人數介於15~1300人間,預估未來5年平均財務衝擊約22~23億元。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此次通過的藥品中,癌藥占了滿大一部分,共有5種,其中一種是含pembrolizumab成分的藥品,可用於頭頸癌及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的第1線治療。頭頸癌部分,可延長整體存活期約4.1個月,反應持續時間延長約19.2個月。至於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相較於化療,延長整體存活期約5.6個月。此藥納入給付後,未來5年受惠人數為930~1020人,每年可省下171萬藥費。除了癌症用藥,健保署也將含blinatumomab成分藥品納入給付,用於治療急性淋巴芽細胞白血病,預計未來5年將有15~18人受惠,每人每年省下319萬藥費。蔡淑鈴表示,此次健保署也同意擴增含dupilumab成分藥品用於治療12歲以上氣喘及6歲至12歲異位性皮膚炎病人,每人年藥費約30~42萬元,預估未來5年將有570~1280名病人受惠。過去β型重型海洋性貧血僅能終生輸血,合併排鐵劑治療,無其他替代治療選擇。健保署昨也宣布,將含luspatercept成分新藥納入給付,此藥可降低輸血負擔,每人年藥費約109萬元,預估未來5年將有208~299名病人受惠。另原訂年初上路的《通訊診察治療辦法》,預計下周公告,明年4月上路。基層醫師擔憂,資訊能力強的大醫院恐會將病人吃下,違反分級醫療精神。衛福部長薛瑞元昨表示,未來會將慢性病患使用通訊診療依附在健保的計畫之下,包括社區醫療、代謝症候群計畫等,這些計畫主要的執行單位就是診所,若病患仍選擇大醫院,接受通訊診療則需自費。
落實雙向轉診+分級醫療! 慢性病病況穩定可就近治療免奔波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65歲的趙先生,患有高血壓和高血脂等慢性病,在離家不遠的衛生所長期接受藥物治療與追蹤。近期趙先生發現體重明顯減輕,短短兩個月內從70公斤降到60公斤,減輕多達10公斤。經衛生所轉診至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就診,經詢問病史和進行檢查後,發現趙先生血糖值接近350mg/dl,明顯高於隨機血糖正常值上限 (<200mg/dl),後續的檢驗也確認趙先生患有第二型糖尿病。電子轉診平台 減少就醫時間、防重複用藥在醫師的仔細治療下,趙先生的血糖值控制穩定,體力也逐漸恢復。醫師評估病人病情已穩定後,透過健保署電子轉診平台將相關檢驗數據與用藥紀錄傳送回原本看診的衛生所,讓趙先生回到衛生所順利接續糖尿病的治療。目前趙先生的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皆由衛生所醫師負責診治,不僅免去舟車勞頓,也減少就醫的時間及醫療費用,更能避免重複檢驗或重複用藥的風險。分級醫療 就醫更加便利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家庭醫學部的張哲瑞醫師表示,小診所和大醫院在社區醫療網中各司其職,分工合作照顧病患,民眾可安心於就近基層診所就醫,當病情變化需要進一步檢查再上轉醫院進行完整評估,疾病狀況穩定後再轉回原診所接續治療,讓民眾就醫更加便利。張哲瑞補充,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長期參與健保署的分級醫療相關計畫,利用健保署雲端查詢系統及電子轉診平台,醫療機構間的雙向轉診快速且方便。如同案例中所述,許多民眾因慢性疾病長期在診所就近治療,透過醫療院所間落實雙向轉診及分級醫療,將提供民眾更完善的就醫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