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分流
」被重案改變的台灣/「不讓妳的離開毫無意義」 小燈泡媽媽投身政壇成改革推手
2016年3月28日上午,患有精神疾病的王景玉當街持刀襲殺一對路人母女,造成3歲女童無辜慘死,即內湖「小燈泡」隨機殺人事件。時至今日,台灣社會仍在因為這起事件做出種種的修正與改變。在深入了解這些改變前,我們必須要先談起一位在「小燈泡」遭到殺害後,持續推動改革的關鍵人物,也就是「小燈泡媽媽」王婉諭女士。在發生重大刑案時,媒體鏡頭前出現的被害者家屬通常不是情緒潰堤痛哭失聲,就是氣憤難平破口大罵,但小燈泡的媽媽王婉諭,從一開始出鏡時就很冷靜,也不陪合預設立場的媒體記者回答「希不希望王景玉被判處死刑」,只表示自己認為犯罪背後有其成因,她希望能先了解王景玉是個什麼樣的人,了解他會什麼為犯下這樣的罪行,才有辦法思考是不是希望王景玉被判處死刑的事情。王婉諭的回應,在當時引起了相當大的輿論爭議,有人讚賞她的冷靜與一針見血,卻有更多激動的民眾指責她「冷血無情」。然而面對網路上激烈的聲浪,以及家門口大批媒體的圍堵,她仍執拗的表示,自己想做的不是、至少不僅僅是「殺死兇手」,而是要阻止同樣的悲劇一再重複發生。王婉諭坦承,過去對社會公共議題並不關注,直到小燈泡悲劇發生後,她才檢討起過去的消極:「如果當時有更努力去做些什麼事,有沒有可能我們家的悲劇就不會發生?」至此,王婉諭開始投身各種社會議題,更在2016年接受邀請成為司法改革籌備會委員時,在臉書上寫下:「妳離開之後,無時無刻不想妳,沒有一天不哭泣。但只有悲傷,沒有幫助,不會讓我們家變得更好,也不會讓社會變得更好。我們曾誓言,絕不讓妳的離開毫無意義,才不枉為妳的父母。」王婉諭在2016年接受總統府邀請,以「犯罪被害人家屬」身分被邀請擔任司法改革籌備會委員。(圖/報系資料照)2019年,當時政黨「時代力量」正面臨政治明星紛紛出走、影響力也急遽下滑的窘境,王婉諭在此時接受時代力量邀請,被排入該黨2020年第10屆不分區立法委員提名名單,並且在同年當選該屆立法委員,當選後,她大力推動《精神衛生法》修法,終於在2022年11月底三讀通過,並且預定在今(2024)年底前上路。王婉諭表示,這項修法的主要內涵,是為精神障礙者建立「分級分流」制度,讓狀況輕微的精神障礙者能夠得到協助,而狀況真正嚴重的精神障礙者能夠被及時發現,並且得到介入管束。她告訴CTWANT,能登上新聞版面的精神障礙者,往往都是最危險、最嚴重的病患,所以容易造成外界強烈的恐懼跟抵觸。就連她自己,在小燈泡事件剛發生時,也對精神障礙者充滿了恐懼,想著是不是把這些有問題的人「關起來」,社會就會安全一點。然而,當她深入了解後才發現,目前國內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慢性精神疾病患者逾13萬人,「我們不可能將這十幾萬人全數排除在社會之外,或是像大家想的,把這十幾萬人丟進精神病院就解決了。」王婉諭2020年10月8日召開《精神衛生法》修法公聽會,邀集專家學者與政府相關單位代表共同討論。(圖/報系資料照)王婉諭指出,其實所謂的精神障礙者,從一開始心理健康有些許情緒上的不穩定,到一步一步墜落到最嚴重的狀態,其實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在其中有很多的時機若能夠被協助、能夠被治療,都可能可以回到復原的道路上。為此,在修訂精神衛生法時,想要建立的核心概念,就是根據精神障礙者不同等級、不同程度的狀況,給予他們不同的協助。也就是所謂「分級分流」的概念。比如說狀況比較輕微的精神障礙者,可能需要的是心理諮商、社會關懷,也可能需要的是家庭、教育方面的接近來增加他的信任感。而狀況最嚴重的精神障礙者,可能預期有攻擊行為時,就會需要比較強列的介入、約束王婉諭指出,國家過去對於已經發病的精神障礙者,其實沒有太多的協力,就是給病患協助就診,用藥之後就會讓他離開,「可是這個離開,只是將他放回到原本的環境之中,沒有讓他有走上復原的道路。」當這些精神障礙者離開醫院,回到原本的環境,由於刺激他的環境沒有改變,在持續刺激下,病患越來越不穩定,然後重新回到醫院,此後就在住家與醫院之間不斷徘徊,卻變得越來越惡化。「然而,我們在進行了上百次的訪談,接觸了數十個社福團體後發現,其實是能夠為這些人找到恢復的路徑的。」王婉諭說,這些精神障礙者並不是只能成為社會的負擔,但他們需要有人從旁協助,替他們指出如何平安重新回歸社會的道路。她舉例說明,比如當這些精神障礙者準備離開醫院時,應該要有人提前告訴他們的家人,未來可能會面對怎麼樣的問題;當他有發病跡象時,又該怎麼早期介入、早期找到社工單位來協助。當他們的病況穩定下來,又該怎麼幫助他們找到工作重返社會,「這些才是真正能幫助他們走上復原道路的環節。」2020年7月,王婉諭與團隊拜訪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在新莊的社區復健中心。(圖/翻攝FB/王婉諭臉書)不過,王婉諭也在訪談的過程中注意到,這些面向精神障礙者的社福機構量能都很小。因為大家會恐懼、害怕這些人,所以這些社福單位在募款上十分艱難,每個單位能夠協助的就只有十幾、二十人,而台灣的精神障礙者卻有十多萬人,因此絕大多數的精神障礙者都得不到幫助。「政府的角色真的很重要!」王婉諭再次無奈苦笑:「政府應該要主動來面對這個問題,而不是給民間團體補貼一點點,然後請人家繼續努力。」至於要改善精神障礙者的處境,她認為其實需要長期的基礎工程,現在的學校輔導、課程中漸漸都有導入精神衛生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內容,當社會整體對於精神疾病的認知提高、也懂得怎麼與他們相處,怎麼注意到精神不穩定的早期徵兆,都會對狀況有所幫助。王婉諭也提到,這個改變的過程,光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還有來自社會、來自家庭的教育。目前社會教育大多靠民間團體在推動,她自己在立院期間也做過不下4、50場演講。她自述剛進入立法院的時候,社會上只要發生精神障礙者傷人的事件,媒體或民眾會問她的,就只有「該不該被判死刑」的問題,但是到了最近,她接觸到的問題就逐漸變成「我們該做些什麼來協助他們?」可見整體社會的對於精神障礙者的了解與觀念是在逐漸提升的。●衛生福利部致力於推動全國心理健康促進,提供心理衛生教育、宣導、心理諮詢、心理諮商及個案關懷訪視、社區支持資源連結等服務。➤全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查詢▸http://pse.is/58urj8➤更多心理健康促進資源▸https://pse.is/6k6lav
台南新冠疫情升溫!上周門急診人次破萬 急重症65歲以上占81%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上升,台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上周(6月23至29日)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增加93例,較前1周上升21%,上周門急診就診計1萬1310人次,較前1周9221人次上升23%,今年門急診累計9萬2649人次、急重症995例,其中急重症又以65歲以上占81%最多。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賴俊良說,新冠疫情已進入第6波流行,目前每10個發燒病人就有7個是新冠確診,建議民眾出現發燒情況,先在家篩檢,減少到診所篩檢等候的時間。針對目前醫院急診爆量,他也說,輕症者優先去診所就診,如症狀未改善或出現重症,診所也會幫忙轉介到醫院看診,避免一窩蜂擠到醫院急診。由於5月19日起口罩令全面解除,他說,口罩一解封,案例就多起來,提醒民眾前往人多地方、公共場合一定要戴口罩。台南市政府衛生局強調,目前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儲備充足,診所也都有配發,呼籲落實分級分流並加強醫院感染管制措施。衛生局前天線上召開「台南市COVID-19醫療分流與診治專案會議」,邀南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柯文謙及醫師公會、診所協會、台南各大醫院討論相關配套措施,落實分級分流並加強醫院感染管制措施。柯文謙表示,疫情上升原因不排除是氣溫上升,導致民眾待在室內時間拉長,加上口罩令解禁、飛沫傳染機率增加,且不只新冠疫情,流感及其他呼吸道傳染病染疫機率都大幅提升,生活回歸常態仍應持續落實戴口罩、肥皂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會中針對新冠肺炎感染個案,優先使用瑞德西韋(Remdesivir)和倍拉維(Paxlovid)等藥物;另,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因效果有限,為「有條件下使用」藥物,於無法使用倍拉維、瑞德西韋及其他建議藥物時,有條件使用,後續將依中央下貨量與各醫院使用情形分配調度。
台大打造人工智慧急診 改善壅塞「圖像式管理人流病床」
急診來診病患具高度不確定性及時效壓力:無法預知來診時間、病患疾病種類、特殊事件導致急診快速湧入大量病患等狀況。因此,於病患看診流程之各階段導入人工智慧輔助診斷處置,可維持一致的看診品質、減低醫護人員負擔、有效縮短病患留院時間、提高急診處理量能。台大醫院由急診醫學部與台灣大學人工智慧技術暨全幅健康照護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台大AI中心)藉由執行國科會Capstone拔尖整合計畫「智慧急診:以人工智慧改善急診病人流動及解決壅塞之全面性策略」建立智慧急診創新醫療流程,並實際於臺大醫院急診完成近萬人次初步驗證,急診流程全面智慧化,在六個急診流程關鍵,成功開發13個AI模型,改善急診壅塞問題。本計畫由台灣大學陳銘憲前副校長與廖婉君副校長,帶領台灣大學陳信希教授、傅立成教授、陳祝嵩教授、與王偉仲教授等技術團隊,以及由本院吳明賢院長,急診醫學部黃建華主任帶領近十位急診主治醫師,組成堅強跨領域團隊共同規畫進行。整合台大醫院各科部室 (急診部、資訊室、醫研部、智醫中心等)、台灣大學AI中心多個研究團隊、業界夥伴 (華碩雲端、研華、商之器科技、維曙智能科技等)投入人力、設備、軟體等,協力建置本院急診私有雲基礎算力、數據平台、以及串接院內數百項即時多模態病歷資料,開發即時AI輔助系統。目前於台大醫院內所建置的急診私有雲平台,其中有六台專屬GPU與CPU伺服主機,區分為兩個高可用叢集 (HA Clusters),以提供AI模型訓練與推論的算力資源,並能支應急診24小時穩定運作需求。智慧急診流程所需之各項服務、AI模型、數據管理平台均在此私有雲平台運行。此平台整合數據介接傳輸、模型部署更新、運算資源分配、數據分析圖像化顯示介面等功能;平台上也同時運行數項臨床服務系統,包括AI輔助系統、急診中控台即時看板、病床管理系統、病床與設備定位系統等。在急診看診流程中,選擇六個關鍵,開發對應的AI模型用以輔助醫師進行診療。模型開發階段需先向院內申請回溯性資料,並輔以國外的開放醫療資料進行訓練,多項模型效能達到世界最佳 (SOTA,state-of-the-art),並累積發表近30篇國際期刊與會議論文。成功開發13個適用於急診的AI模型。分別運用在急診檢傷、醫師問診、胸部X光檢查、管路誤置偵測、院內心跳停止預後建議、留觀離部評估、早期高危險偵測預警各階段,於病患留院期間,隨時根據當下狀況提供最新AI輔助建議:1.快速精確的電子化檢傷:用於預測檢傷等級、住院機率、留院時間,輔助醫師進行有效準確的檢傷分級分流。2.快速精準的病史分析:依據病人病史預測潛在癥狀與診斷的ICD code,提醒醫師可能的病因與處置。3.即時危險分級及辨識:對躺床病患以平躺胸部X光影像進行即時判斷,同時偵測是否感染肺結核、偵測有無氣胸癥狀與位置、及偵測是否有導管誤置情況發生。4.及早及適當安全的離部:預測三日再回診可能性、留觀期間死亡機率預測、住院可能性預測、停留超過 24 小時預測、相似病歷取回機制,輔助醫師評估病患離院風險。5.心跳停止事件的預後評估:本團隊獨創開發之技術,由腦部CT影像自動偵測與計算腦部灰白質比率,輔助醫師快速且精確評估病患後續治療規劃。6.病患手環早期高危示警:急診病患藉由戴上智慧型手環,隨時進行生理訊號監看,由模型偵測30~60分鐘後高危險狀況發生機率並即時提出警告,臨床醫護人員可提早介入處置。研究團隊與業界夥伴依據本院急診使用需求,在急診私有雲平台上,以一年半時間共同開發出智慧急診AI輔助系統,介接數百個即時病歷項目欄位與醫療影像,以每15分鐘頻率更新每位急診病患狀態與AI建議,並能同時追蹤多院區至少五百名以上急診病患。藉由使用AI輔助系統,醫師能隨時掌握負責的病患狀況,如同有位AI助理隨時提醒,不僅減輕醫師負擔也達到一致的醫療品質。為確認臨床效益,並兼顧病患隱私,整個急診創新流程撰寫嚴謹的IRB計畫書經台大醫院倫委會審核同意,所有病歷與影像資料以即時去識別化的方式進行臨床試驗,已有近萬名案例進行驗證。為使各地區均能運用創新智慧醫療工具,台大醫院規畫於今年2月起陸續在雲林分院及新竹分院導入試用。不僅能平衡城鄉醫療資源差距,也能依據不同區透過院內定位系統,準確定位總院急診場域內一百多張病床與數百項設備;嘗試調整臨床流程,使用病床管理系統以掌握病床位置與使用狀態(如空床、使用中、待清床、維護中等)。急診醫師與護理師可使用診間電腦,或行動式平板手機,透過連接急診中控台即時看板頁面快速掌握現場病患與資源的全面狀況,以快速因應緊急狀況。智慧急診創新醫療流程可說是台大醫院啟動智慧醫療最好的範例,為持續加速轉動這個創新循環,除了擴大應用持續營運優化之外,也將台大醫院過去十年的急診病歷資料,清理建置為「急診特色資料庫」,交由醫學研究部管理,開放供本院未來醫學研究使用。
屏基急診室外排滿病床 民眾傻眼質疑醫療量能不足
近日屏東基督教醫院急診室外排滿病床,隨著本土疫情持續延燒,民眾見狀憂心是否病房不足,屏基工會也將驚人景象拍下傳上臉書,並發文要縣長潘孟安來看實際狀況,但屏基2日澄清病床是供輕症者候診休息用,強調床位充足。近日屏東基督教醫院急診室外排滿病床,民眾見狀憂心是否病房不足,屏基2日澄清病床是供輕症者候診休息用,強調床位充足。屏基工會臉書粉絲專業發文指出,「潘孟安縣長可以來屏基急診看看實際狀況嗎」,並附上數張屏基急診室外排滿病床的照片,因為畫面太震撼,引發不少討論,大家很怕是否會在南部疫情迎來高峰時,會發生病房量能不足等問題。對此,屏基急診科主任陳志文澄清指出,這是檢傷分級分流的措施,也就是在急診外開放空間提供確診輕症但有醫療需求的民眾一個休息的地方,至於症狀比較重的另有隔離治療室,所以沒有床位不夠、醫療量能不足等問題,反而是保護一般非確診病人、避免交叉感染。近日屏東基督教醫院急診室外排滿病床,民眾見狀憂心是否病房不足,屏基2日澄清病床是供輕症者候診休息用,強調床位充足。陳志文說,因應快篩即確診政策上路,急診室外開放空間從採檢區轉成確診輕症者候診區,考量民眾在等待時會有不舒服的狀況,所以特地搬來病床讓他們能躺著休息,同時還能吊點滴,多數患者都表示,吊完點滴後會比較舒緩,可以安心回家休息。但陳志文也坦言,由於開放空間沒有空調,環境相當炎熱,為此,屏基正著手改善,將提供病患及醫護人員較為舒適的空間,同時也強調目前40張專責病床雖很常滿床,但仍足夠,醫護人力也充足,不過因目前處於高壓狀態,大家上班上得很辛苦,很少有時間可以好好休息。陳志文表示,自本土疫情延燒以來,急診室1天最多要接下500多名患者,日前曾因要大消毒而錯失接1名發燒兒童,導致社會觀感不佳,為此,醫院重新檢討動線、清消環境等,以盡到照顧每位患者的責任。
屏東挖眼案 朝野力促司法精神病院病房儘速上路
屏東縣高樹鄉潘姓超商女店員日前勸導男子戴口罩,卻遭對方徒手挖雙眼,導致潘女鼻梁斷裂、視網膜剝離,引發當地居民恐慌。對此,朝野立委紛紛疾呼儘速設置司法精神病院,避免悲劇一再發生。民進黨立委周春米坦言,這起事件凸顯了社會安全網的漏洞,因此去年五月她提出刑法修正草案「監獄做不到的,司法精神醫院來做」,今年3月行政院已通過相關修正草案,司法精神醫院也正積極規劃興建中,期盼儘速投入政府系統收治。民進黨立委鍾佳濱指出,行政院目前積極推動建置「司法精神醫院」,在司法精神醫院未正式完成運作前,先由司法精神病房做為階段性的處理;即使未來司法精神醫院成立後,分級分流仍會繼續推動,讓整套系統完整,同時他也將持續推動相關議題修法,強化社會安全機制,讓民眾免於不安。民進黨立委莊瑞雄認為,應以家庭與社區為基石,落實前端預防,醫療機構及衛生單位則與地方派出所,共同建立社會安全防護網,當病患回到社區時要通報警察機關;此外,加強社會處的社工與相關人員對精神病患家庭的訪視及輔導,通報流程需簡化與單一,以便提供脆弱家庭即時的服務;醫療系統的部分,也必須規畫朝專責醫院或收容所建置。民眾黨立委賴香伶則指出,去年衛福部跟法務部決定設置機構,催生精神處遇的醫療資源,但衛福部最快明年才能透過跟精神療養院合作,完成4至6家的司法精神病房設置。事前預防的工作,長期不足的心理衛生社工及社區關懷員,也是社會安全網無法擴張的關鍵因素。賴香伶說,這起攻擊案的嫌犯被起訴後,接下來所要面對的是「是否得具保釋放」、「是否得主張因精神障礙而不能辨識行為違法阻卻罪責」,以及「應否及如何執行監護處分」等環節所涉及的爭議,現階段社會安全制度的建置只差完成法制化的臨門一腳,呼籲政府「真的不要再拖了。」
我兒殺牙醫4/精神病患犯罪「越判越輕」 醫生嘆:鑑定報告被利用
台中麗緻牙醫診所血案造成牙醫王冠中慘死悲劇,兇手賴亞生因罹患思覺失調症而3度逃死,而近年來精神病患犯罪問題層出不窮,卻被判的「越來越輕」,包括刺死鐵路警察的鄭姓男子一審被判無罪,梁姓男子在吸毒後殺母竟也被高等法院判無罪而當庭釋放,精神科醫師楊聰財不禁感嘆「鑑定報告被利用」。根據統計,我國司法史上最後一位被判死刑的精神病患,是台南林基雄因罹癌情緒低落,在安養院內縱火,造成13人死亡悲劇,高分院認定他犯案時絲路清晰而判處死刑,此後所有精障兇手全部逃死,包括殘殺「小燈泡」的兇嫌王景玉,和潛入校園將女童割喉的兇手龔重安,新店隨機殺人案的王秉華一審雖被判死,但法界普遍認為他死刑定讞的機會不大。台南林基雄在安養院內縱火,造成13人死亡悲劇,他也是我國最後一位被判死刑的精神病患。(圖/報系資料照)精神病患殺人「逃死」之外,更有兇手當庭被判無罪,例如在嘉義車站刺死鐵路警察李承翰的鄭姓男子,他一審因被鑑定有思覺失調症而遭判無罪,李父因此抑鬱而終,二審才被改判17年徒刑;梁姓男子吸毒後砍下母親頭顱,法院也認為他是在毒品作用最強期間殺母,改判無罪當庭釋放,二案皆引發社會譁然,也將大眾對司法的不信任推到最高點。「鑑定報告是被法官運用,講直白一點,是被利用。」楊聰財坦承近年精神病患者的確有「越判越輕」的趨勢,他提到,精神鑑定主要是透過醫療團隊評估案發時病患的狀態,但法官才是主要裁決者,法官會以報告內的某一段內容證明犯嫌有病或有教化可能,其自由心態也就至為關鍵。精神病患被判死刑難如登天,王冠中遺孀因而呼籲設置精神急症醫院,落實真正的「無期徒刑」,用終身監禁取代死刑,期盼別再有善良百姓成為洩憤刀俎,但專門管理精神病患犯人的司法精神醫院喊了多年,卻始終是「只聞樓梯響」,與大眾和家屬期待有極大落差。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3月受訪時則表示,司法精神醫院相關規劃還需要一點時間,將先設置司法精神病房,分級分流在各精神醫院的受處分對象,進行階段性處理。王冠中遺孀呼籲設置精神急症醫院,落實真正的「無期徒刑」,用終身監禁取代死刑。(圖/報系資料照)
衛福部核發中藥「清冠一號」臨時藥証 可治新冠肺炎
近期國內疫情嚴峻,由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中醫師全聯會、臨床中醫師、三軍總醫院等數家醫學中心合作開發的新冠肺炎治療藥物清冠一號,終於在上周獲衛福部中醫藥研究所核發臨時藥品許可證,國內已取得專利授權的藥廠已可開始申請製造清冠一號。中醫師全聯會今發新聞稿表示,清冠一號是由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中醫師全聯會、臨床中醫師、三軍總醫院等數家醫學中心合作實證,已確定能有效治療新冠肺炎。清冠一號是由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去年與國內多家醫院合作,由黃芩、板藍根、魚腥草等10多種中藥製成的複方水煎藥,研究發現可有效縮短確診患者9天治療時間,也可防止輕症患者變重症,無副作用。中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去年中醫藥研究所研發清冠一號,行銷歐、美、日,14國使用,頗獲好評中醫師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楊指出,近日衛生福利部業已同意核發臨時藥證,供取得專利授權的國內藥廠在疫情期間申請製造清冠一號。柯富楊表示,清冠一號屬於中醫師處方,須經中醫師診斷病情後,始可調劑給藥,民眾不可至坊間藥房、網路、其他通路自行取藥,以免誤服不當藥物而受害,業者若自行販售清冠一號處方予民眾,也已違反藥事法並涉犯密醫等罪,敬請遵守法律。柯富楊呼籲,疫情期間,請民眾遵守政府醫療分級分流等管制措施,特別是確實配戴口罩、避免群聚或外出、配合實聯制政策,若有身體不適狀況,請儘速配戴口罩就醫。柯富楊建議,未來中重症病人由醫院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輕症者至檢疫所留觀;中醫師可依政府指示赴檢疫所進行診療,以及至收治住院的醫院會診。基層診所部分,可以提供免疫調理等中醫服務,至於新冠肺炎確診者,仍須依政府醫療分級措施診斷治療。
【越紓越困1】公僕爆:運輸補貼連開車去申請的油錢都不夠
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交通觀光業下,交通部編列新台幣1.77億元預算,推出「融資展延利息補貼方案」,協助運輸業者辦理營業車輛貸款展延,然而,這盤牛肉卻讓運輸業者大罵「豬不肥,肥到狗 !」原來,運輸業者向融資租賃公司(融資公司)辦理車貸展延時,還得先「額外」支付一大筆「展延利息金」,而交通部對展延期間增加的利息只補貼約0.81%,等於每增1萬元利息只補貼81元,導致許多運輸業者紛紛失望地打退堂鼓,監理人員還揶揄:「連開車到監理所的油費都不夠!」一名承辦該業務的監理所人員爆料,「駕駛向融資公司協商延後還款的展延利息金,一筆要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而交通部提供的補助方案,換算下來,每一萬元的展延利息金,只能補助約81元,說句老實話,這筆補貼還不夠付開車來監理所的油費。」該人員揶揄,「展延利息金」根本就是提前繳交的「滯納金」(延遲繳稅或信用卡費,所衍生的罰款)。對此,立委蔡壁如認為,融資租賃業的主管機關是經濟部商業司,但它涉及了金融和交通運輸業務,「這顯示制度需要更明確的管理與整合;而計程車司機和大客車駕駛的工作,常常是社會安全的緩衝,政府的紓困經費應該直接幫助到他們,才符合分級分流、雨露均霑的原則。」蔡壁如呼籲融資業者高抬貴手,多考慮借貸人的壓力與困難,將展延利息金移到還款後期再收取,大家一同共體時艱。交通部公路總局運輸組副組長黃鈴婷表示,截至四月二十日止,提出融資展延需求的業者共兩千五百多家、一萬兩千多輛車,已完成貸款展延洽談的業者共六十四家、三百二十八輛車。黃鈴婷強調,這是交通部首度提供業者融資展延利息補貼,特別與融資公司多次溝通,達成年息加計以百分之二為上限的共識,否則融資展延利息可能高達百分之二十,建議貸款人審慎考量展延需求,而非政府有補貼,就貿然申請展延。
民營銀行紓困核准率低 民眾黨籲金管會積極推廣紓困
民眾黨團今(16)日針對紓困方案召開記者會,立委蔡壁如表示,民眾黨一向主張「紓困手續要便民」,同時也希望銀行能配合政府的紓困方案,因此民眾黨也實際查詢了八大公股銀行的網站,結果發現八大公股行庫普遍都有在官網上做宣導,但民營銀行目前對紓困方案相對不積極,民眾黨也呼籲金管會正視這個問題,採取鼓勵措施。邱臣遠指出,民營銀行受理企業申請振興貸款的金額其實與公股受理的金額差不多,核准率卻只有公股銀行的20%左右,為了鼓勵銀行業者積極配合政府紓困方案,民眾黨提出三個政策建議,首先,將銀行業紓困貸款的情況,納入金管會今年「普惠金融衡量指標」評估的一部分;第二,建議各金控在「年度CSR報告」中,提出參與紓困計劃的執行情況,供投資人參考;第三,將各公司尤其是銀行業是否協助辦理紓困計劃納入「臺灣永續指數」(FTSE4Good TIP Taiwan ESG Index)評鑑中,引導資本市場的資金投入協助社會紓困的企業,為民營銀行參與紓困計劃創造誘因。記者會中也請到第一銀行法金處處長王邦旭現身說法,他提到,自己在銀行工作,發現其實民眾都非常願意來辦理紓困程序,但最大的困難點就在於文件準備的部分,因為業者可能沒有經驗,導致文件不齊全,這時銀行能提供的協助就相當重要。例如第一銀行有個別窗口可以讓民眾諮詢,同時也在審核的時間上做嚴格控管,盡量不要讓民眾久等,「例如營運週轉金,我們一定會10日內核准通過。」除此之外第一銀行的營業單位也會每週開會,統整各分行民眾遇到的問題,再做出處理。邱臣遠認為,銀行對待紓困的業者最重要的就是態度,同時也應分級分流,讓民眾能順利紓困;蔡壁如也補充,在野黨的任務絕不是為反對而反對,「政府做好的,我們也會多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