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
」 少子化 出生率 生育率 新生兒 日本長照時代來了 醫曝婦產科慘況:20歲就更年期
台灣出生率持續下降,2024年適逢龍年,效應卻沒有發威。婦產科醫師指出,目前新生兒的數字慘不忍睹,反而前來門診的婦科患者增加,代表「長照時代」來了。根據國發會報告,台灣未來總人口數持續下降,預計從今年的2340萬人減少至2070年的1497萬人,46年後台灣總人口將大減844萬人。其中,0至14歲幼年人口減少171萬人,15至64歲青壯年人口減少920萬人,而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248萬人。婦產科醫師王樂明在臉書粉專提到,龍年沒有帶來許多新生兒或嬰兒潮,導致新生兒出生數字超慘,目前僅13萬,相較去年的13.5萬並未上升,相反地門診中婦科病人變多,也證實長照時代來臨,王樂明提醒,更年期是婦科疾病的重症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王樂明指出,更年期絕對是婦科疾病的重症區,但不只是落在45至55歲,近期來看診的病患,有3個僅20至30歲,因為月經只來1天、量少少的就沒了,照超音波和檢查發現子宮比正常的小很多,而且兩側卵巢都已經萎縮變小,檢驗血液中的賀爾蒙更驚覺,卵巢已經沒有功能,後續治療只能補充賀爾蒙。王樂明說明,造成更年期常見的原因,除了遺傳、環境荷爾蒙、高壓力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食用過多塑化劑、長期抽菸、喝酒甚至吸毒等習慣,都會破壞卵巢功能。如果發現月經量不規則,就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不要害怕就醫而延誤治療,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
生育率創新低 馬斯克示警:新加坡正在走向「滅絕」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近日在推特上表示,新加坡正在走向「滅絕」。他的言論引發廣泛關注,推文瀏覽次數超過4400萬次。據了解,迪拜風投公司IBC Group創辦人兼執行長馬里奧·納夫爾(Mario Nawfal)日前在X平台(前推特)上援引《新聞週刊》數據指出,新加坡的出生率已跌至歷史新低,總生育率僅為0.97,遠低於維持人口平衡所需的2.1。同時老齡化問題愈加嚴重,勞動力不斷萎縮,從工廠到食品配送等行業,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被用來填補人力短缺。納夫爾還提到,根據預測到2030年,新加坡將有近四分之一人口年齡超過65歲,贍養比例將從目前的4名工作成年人對應1名老年人進一步惡化。馬斯克在轉發納夫爾的貼文時直言,新加坡正在「走向滅絕(going extinct)」,他的發言迅速引發全球關注,推文的瀏覽次數已超過4,400萬次。事實上,根據《海峽時報》指出,新加坡的出生率已降至50年來最低水準。根據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ICA)2023年的出生與死亡登記報告,2023年新生嬰兒數為33,541人,較2022年的35,605人下降5.8%,相比2021年的38,672人更是大幅減少13.3%。分析人士警告,這一趨勢若持續下去,將對經濟和社會結構產生深遠影響,包括勞動力進一步萎縮以及醫療和社會福利系統壓力加劇。新加坡正面臨人口挑戰的關鍵時刻,未來政府和社會將需要採取更多創新解決方案來應對人口結構改變所帶來的挑戰。
聘前京都府官員為市政顧問 鄭朝方喊竹北超越竹北
新竹縣竹北市長鄭朝方22日表示,竹北近期戶籍人口將達到22萬人,2025年會以「竹北超越竹北」之目標,敦聘各界好手成為顧問,共同推動市政升級。因著竹科人口紅利與高出生率,新竹縣竹北市人口多年來持續成長,截至10月底,僅差約900人便可達到22萬人新里程碑,未來更有望超越彰化市,成為全國第一大縣轄市。有鑑於此,市公所近日成立「竹北超越竹北」顧問專業團隊,敦聘各領域人才,更請來72歲的京都府前副知事、現任京都府顧問山下晃正(やました あきまさ)擔任竹北市政顧問,希望推動城市升級。鄭朝方回顧,自己與山下結緣是在8月,當時對於文化方面交流不少,彼此留下深刻印象。本次山下再次來到台灣,並將竹北列為自己很重要的行程,竹北備感榮幸,因此特別邀請山下加入「竹北超越竹北」首位跨國交流顧問,希望為竹北注入更多國際視野,尤其是藝文發展和多元文化交流上,助力竹北成為兼具科技與人文的未來城市。山下晃正指出,京都與竹北共同之處不少,比方都有許多外來年輕人口,雖然讓城市生生不息,但需要靠文化凝聚各位的情感與地方認同,漸進式讓民眾以身為竹北人為榮,像京都現在便是推廣在地認同,自己負責藝文與科技,可以提供這方面的建議,幫助竹北進化與文化紮根。鄭朝方強調,顧問團也會依人口結構,敦聘對應出的各領域專家學者,助攻竹北城市治理,讓竹北超越過去,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狂言「女性禁上大學、30歲未孕強摘子宮」 日本保守黨魁道歉了
許多國家面臨生育率逐年下降的情況,因此各國都提出政策,挽救生育率。日本保守黨黨魁百田尚樹近日一番言論引發議論,他提出,女性從18歲起就不應再上學、女性超過30歲強制摘除子宮絕育,讓不少人相當不滿。雖然他事後道歉,稱是比喻,但大眾仍不買單。根據《朝日新聞》報導,百田尚樹8日在節目上討論有關日本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問題,日本保守黨事務總長有本香詢問,「應如何恢復生孩子等於幸福的社會價值觀呢?」百田尚樹回應,扭轉這一局面的唯一途徑是改變社會結構。不過緊接著,他拋出令人錯愕的言論,例如「女性從18歲起就不應再上學」、「立法要求單身女性25歲後不得結婚」、「女性超過30歲強制摘除子宮絕育」。節目播出後,百田尚樹的言論受到猛烈批評,不少人認為他無視女性人權。網友痛批,百田尚樹只把女性當作生育機器,這不是解決少子化的措施,而是不尊重和歧視女性的表現。另一名網友則說,「這是典型的男尊女卑思想,作為日本保守黨代表,百田怎麽不在眾議院選舉期間發表這些言論?真可恥!」 事後百田尚樹道歉,表示向任何感到被冒犯的人道歉。不過他堅稱,媒體上傳播的內容只是「剪輯」。百田尚樹說,「我的言論以『不應該發生的事情』開頭,表達方式很粗俗,我想收回我的言論並道歉。」然而網友仍不買單,紛紛留言「即使是一個孩子也會明白,一旦說出的話就永遠不會消失」、「在此之前,即使你想一想,這些都不是應該說的話」。
送400萬名牌包給小五女兒 韓爸堅持1想法:讓孩子喜歡奢侈品不好嗎?
名牌Dior(迪奧)在1946年創立,價格相當奢侈,是時尚界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不過,南韓有一名爸爸,因為想送價值400萬(韓元,下同)的Dior包包給小學女兒,和妻子產生意見分歧,引發一番議論。據《韓國經濟》報導,韓國網路社群有一篇名為《給小學生買價值超過400萬的背包是愛嗎?》,一名人妻透露老公出差回來,買了一個超過400萬的Dior背包,給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女兒當作禮物,她認為給孩子奢侈品沒有意義,強烈要求老公賣掉,或轉送給其他人。然而,老公卻抱持反對意見,認為這是提前讓女兒認識經濟學,「為什麼讓孩子喜歡昂貴的好東西不好呢?」並表示錢是需要人賺的,只有喜歡昂貴的東西,才能懂其中的價值,長大後成為會賺錢的人。人妻不贊同老公的想法,2人意見分歧。(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老公更提到,人妻曾聲稱,「無論選擇老公還是公婆,財富都是標準」,所以才會挑一個有錢人,反問:「妳想讓孩子生活在貧窮中,把貧困當成哲學嗎?」指責她不了解這世界的運作方法。貼文曝光後,引發熱烈討論,「孩子很容易被當成犯罪目標」、「這好像把自己的虛榮心投射到孩子身上一樣」、「這是夫妻可以討論,並取得平衡的事」,也有人建議要培養經濟觀念,可以讓孩子學習股票,而非購買名牌包。矛盾的是,在低出生率和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兒童奢侈品市場卻蓬勃發展。百貨業者統計,去年韓國3大百貨公司的進口高檔童裝銷售額,比前年多了2位數的成長。
「萬寶龍」催生奏效!雲林成今年全台最會生 新生兒大增較去年多
內政部統計今年1到9月全國嬰兒出生數較去年同期少,但雲林縣因「萬寶龍計畫」刺激,每生1胎至少補9萬元,9月出生數較去年同期成長244%!雲林縣統計1到9月新生兒人數累計4860人,較去年同期增加2480人,且人數還在持續衝高。雲林縣今年元旦起推出「萬寶龍」刺激生育計畫,第1胎到第3胎都補助9萬元,其中6萬元是生育津貼、3萬元是坐月子營養禮;第4胎以上生育津貼提高到10萬元,換言之,孕婦生第4胎就可獲13萬元。「重賞之下」,雲林縣生育率明顯提高,1月以來出生數節節升高,相較去年同期,今年1月到9月出生率分別成長26%、51%、31%、89%、100%、125%、154%、144%、244%,1到9月新生兒人數累計4860人。雲林縣府表示,光是今年1月到7月新生兒已累計3355人,就已超越去年一整年新生兒3206人。縣長張麗善表示,全台9月粗出生率大概千分之6.15,雲林縣高達千分之14.62居全國第1名,顯見「萬寶龍」政策奏效,尤其9月出生人數的意義重大,因9月出生的都是萬寶龍政策宣布後才懷孕的。她表示,各地都在搶人才,但「源頭」才是最重要的,幼兒園及國小學童家長都還有生育能力,雲林縣府將再推動「幼兒園鼓吹家長生育有功」辦法,只要家長生第3胎、第4胎,幼兒園經評比後,都會給予獎勵。張麗善說,幼兒園除了照顧好小朋友,另一個任務是鼓勵家長多生,幼兒園除可獲獎勵,也會有實質經營效益,因為家長會把小孩送到同一家幼兒園就讀。
首爾引進菲律賓移工 韓媒示警:恐「因小失大」加劇人力危機
韓國首爾市引進菲律賓移工的計劃進展不如預期順利,實施一個月內已有24戶家庭決定取消合約,9月下旬另有2名移工失聯。《韓民族日報》專欄批評,政府仰賴引進移工,而非改善行業整體待遇,簡直走上了「典型的因小失大之路」。根據首爾市政府和就業勞動部3日數據,目前共有169個家庭僱用98名移工,負責全職或兼職的家政及照護服務工作。該計劃原先用於緩解韓國的生育危機,首批共有100名菲律賓移工前往142戶家庭提供服務,但因為時間安排等各項問題,目前已有24戶家庭中途解約。除此之外,兩名照護人員突然失聯,進一步引發人們對該計劃的擔憂。雖然該試點計劃得到了部分家庭的正面評價,但也出現了不少批評聲音。原定在首爾進行半年試驗後,將於明年擴大至全國範圍。然而,許多專家和政界人士呼籲擴大適用之前,必須對徹底審查計劃,改進目前已暴露的各種問題。其中一項主要問題是外籍勞工的待遇。根據規定,完成160小時專業訓練的照護人員應在開始工作前獲得95萬韓元(約新台幣2.3萬)的訓練津貼。津貼費用由政府認證的家政公司先行支付,然後再向就業勞動部申請款項,但因公司財務限制,照護人員遲遲沒有收到津貼,直到9月20日也僅支付部分款項。與此同時,部分批評者認為外籍照護人員的薪資過高。目前菲律賓家政人員的月薪約為238萬韓元(約新台幣5.7萬),符合韓國今年每小時9860韓元的最低薪資標準。首爾市長吳世勳和部分執政黨成員曾提議,設立針對外籍移工的薪資規定,但由於相關法律問題以及在野黨的抵制,此提議目前尚未落實。近期,兩名菲律賓護理人員未經授權離開工作崗位,並未能在規定期限內返回,引發對該計畫長期發展的進一步擔憂。然而,首爾市長強調,在應對低出生率問題上,利用外國移工提供的家庭照護服務是提高城市和國家競爭力的一大關鍵。《韓民族日報》專欄指出,引入外籍移工的主因在於韓國長期面臨護理人力短缺問題。由於照護行業薪資普遍較低,缺少吸引人才的誘因,儘管全國有250萬人擁有執照,卻只有60萬人實際從事相關工作。韓銀3月建議,可以引入外國勞動力解決人力問題,並針對外籍移工設置不同的最低薪資標準。然而,專欄批評指出韓銀根本沒有顧及韓國的地理及政策差異。韓銀原先以香港和新加坡為例,但兩地的移工可以居住在生活成本較低的中國廣東和馬來西亞,且香港要求雇主需提供適當居住空間,實際成本遠高於薪資本身。韓國面臨的這些問題並非孤例。日本同樣面臨高齡化與人力不足的挑戰,並通過「技能實習」制度協助勞力密集產業引進勞動力。然而,該制度也產生外籍移工待遇低、離職失聯等問題。根據2023年數據,日本共有50.9萬名外籍技能實習生,其中2%因待遇不佳而離職或直接失聯。這一現象反映出無法保障勞工待遇時,外籍移工制度難以長期維持。專欄最後評論,在照護等高度依賴服務品質的行業,若試圖以低薪外籍勞工填補缺口,結果只會進一步惡化本國勞工的處境。然而,韓國政府選擇在行政上便宜行事,引入外籍勞工,而非通過改善行業整體待遇來解決根本問題,「可謂走上了典型的因小失大之路」。
龍年也救不了 今年出生率恐再創新低
台灣少子化嚴重,今年適逢龍年,但出生率恐再創下新低,生殖醫學權威、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預期未來出生率如自由落體崩毀,低薪、高房價、家庭結構改變都是年輕人不婚不生主要原因,但不能只靠央行打房,政府應有綜合對策,否則首當其衝就是兵源不足,國防安全失守。依據內政部公布近年出生率,2021年全台出生人口有15萬多人,2022年13萬多人,2023年也是13萬多人,最新公布統計顯示今年1至8月出生數為8萬5941人,可以預見若未來幾個月沒有大躍進,台灣新生兒數恐失守去年13萬人的水準,再創新低,龍年光環不再。台中市民政局統計2024年1至8月中市出生數為1萬364人,去年同期則為1萬1167人。李茂盛也說,茂盛醫院統計今年1至8月接生數為1264人,完全感受不到過往龍年的威力。李茂盛表示,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已從過去晚婚、晚生、生不出來,再提升到不婚不生,以目前1年13萬出生人口數,可以預見未來一定兵源不足,國防安全堪虞,另外缺工和老年照顧問題都會更嚴重,引入移工或可暫時解決,但不是長久之計。他認為雖然政府有許多生殖補助鼓勵生育仍嫌不足,真正影響年輕人不婚不生主要還是低薪、高房價和家庭結構改變,李茂盛痛批政府把地賣給建商助長炒房,他建議都市重畫區應保留30%土地建青年住宅,且優先讓新婚備孕或有小寶寶者購買或承租,方便就業和就學,不要把青年住宅或社宅蓋到邊陲區。台中市社會局指出,為鼓勵生育,在市長盧秀燕上任後生育津貼,由每胎1萬元加碼至2萬元,此外,正規畫好孕專車明年上路,補助設籍台中市的本國籍孕婦及配偶設籍台中市的非本國籍孕婦,自孕期起至預產期後6個月每趟上限200元、30趟次、最高6000元的乘車補助。
打破少子化!竹縣人口逆襲成長 明年底將破60萬
新竹縣長楊文科上任以來以「拚經濟、重文教、享福利」政策,全面推動老中青幼照顧,打造新竹縣成為宜居城市,民政處統計到8月底為止,全縣人口有59萬2578人,預估明年底將突破60萬人,竹北市人口也將超越彰化市,成為人口最多的縣轄市。民政處長陳建淳表示,1995年新竹縣總人口有40萬8577人,隨著新竹科學園區的發展,加上縣治區、高鐵特定區及台科大等都市計畫區的開發,造就大量就業機會和遷住人口,在全台呈現少子化趨勢下,新竹縣是少數人口不斷成長的縣市。縣長楊文科上任後為打造未來30年榮景,提出「五支箭」拚經濟,AI智慧園區將有4大廠進駐,將可創造4千個就業機會,更重要的是,延宕20多年的竹科3期和台知園區,在內政部都委會獲得重大進展。縣民最困擾的交通問題則加速推動十大交通建設,健全交通路網。另打造「公園就在我家」特色公園,創造優質休閒場域,都獲得民眾好評。因應人口增加帶來的就學需求,興建勝利國中、文興國中、嘉豐國小等學校,並提出與陽明交通大學合作設置縣立實驗高中、六家高中及湖口高中擴校、文興國中改制文興高中及自強國中改制完全中學5大方案,解決未來高中入學問題。陳建淳指出,新竹縣在2020年有57萬775人,平均每年出生率有4千人,遷入約2萬5千人,扣除死亡率、工作及婚姻等因素遷出,平均每年人口增加5千4百多人,到今年8月底止,全縣人口已有59萬2578人,推估明年底將突破60萬人。全縣13鄉鎮市中以竹北市人口增加最快,到8月底有21萬8586人,平均每月增加290人,推估明年1月可達22萬人,與彰化市的人口平均增減變化推估,明年9月竹北市人口將超越彰化市,成為全台人口最多的縣轄市。竹東鎮到8月底人口有9萬7466人,目前已是全國人口最多的鎮,以平均每月增加53人推估,到2026年8月將達到10萬人。湖口鄉8月底人口8萬3313人,也是全國人口最多的鄉。
六都磁吸效應+少子化 彰化、南投人口數持續探底
內政部10日公布8月戶口統計資料,全國總人口數為2340萬6608人,比去年同月增加6954人,但彰化縣人口數持續減少至122萬9835人(男62萬3424人、女60萬6411人),跌破123萬人大關,跌幅僅次於嘉義縣。南投縣今年1月至8月出生數1517人,卻有3689人死亡,加上人口外流,截至8月底全縣人口47萬3826人,較去年底少了3268人。內政部公布各縣市8月戶口統計資料,彰化縣人口數下探至122萬9835人(男62萬3424人、女60萬6411人),跌破123萬人大關。(圖/中國時報孫英哲攝)各縣市與去年同月比較,出現減少趨勢的以嘉義縣最多,減少1.04%,其次為彰化縣減少0.96%、南投縣減少0.87%。彰化縣今年7月底的人口數為123萬1000人,到8月底時僅剩122萬9835人,共減少1165人,依照每月減少1000人的速度計算,彰化縣很可能在3年內就會跌破120萬人大關,距離升直轄市的125萬人門檻越來越遠。彰化縣是六都以外的人口最大縣,人口數於1971年達最高峰的130萬5034人後,即逐年下降。2022年間,彰化縣政府申請彰化縣改制直轄市,因人口數未達125萬人門檻遭駁回,當時彰化縣人口即已跌破125萬人,去年底則是進一步跌破124萬人大關。南投縣今年1月至8月出生人口1517人,卻有3689人死亡,加上人口外流,截至8月,全縣47萬3826人,較去年12月的47萬7094人,少了3268人。彰縣府表示,人口流失原因不外乎出生率降低及老人人口比例高造成的「生不如死」趨勢,加上受六都磁吸效應,因就業及就學、社會福利因素,致遷出比遷入多,才造成人口逐年遞減。南投縣政府指出,全台「生不如死」狀態已持續44個月,因人口老化及少子化,人口流失短期難逆轉;縣府主計處則表示,去年因疫情解封,恢復國籍人數大增,遷入人數1萬5215人,遷出人數1萬4598人,是近5年來首次遷入大於遷出,且人數多達617人。
大竹苗會考積分制惹議 楊文科籲3級改5級提高鑑別度
新竹縣長楊文科3日表示,竹苗區國中會考若改以「5級分加7積點」制度,有望落實照顧偏鄉學生,更有助提升鑑別率與實現科科等值,要求教育局加強與同考區的新竹市、苗栗縣溝通,拚達成共識。一名新竹縣家長直言,竹苗區國中會考比分制度爭議不小,現行三級分制比序方式,讓積分與正確率沒有絕對正相關,導致總正確率高的人,比序上恐怕輸給總正確率低的人這種怪相。他說,主要是因為「B基礎等級」範圍過大,若想讓考生程度有更精準的鑑別,不妨將會考計分制度改為「5級分加7積點制」,讓學生成績排序更能反應實際正確率。家長直言,竹竹苗地區因人口紅利出生率不減,但新增校舍軟硬體設備速度嚴重落後,學子競爭激烈,呼籲教育主管應讓各程度的學生發揮所長,適性發展,而不是為了求精熟成績不斷寫題目,最後只管「拔尖」,絕大多數普通程度的學生被「放生」,又因詭異的現行積分設計,打擊學生信心。楊文科則強調,許多家長近年十分關心竹苗區會考改制問題,呼籲苗栗縣長鍾東錦、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能就目前狀況,多考慮對學生更公平的制度,支持新竹縣「5級分加7積點」制,拚2025年會考就實施。新竹縣教育局長楊郡慈也指出,竹縣2023年委託專家學者分析當年會考考試成績,就發現竹縣、竹市及苗縣考生中,A(精熟)的部分稍有差異,但在B(基礎)的族群中,可發現B++在竹、竹、苗三縣市學生差異在3%內、B+的差異則在1.78%內,B的部分差異鑑別實在不大,但B的原始分數成績差異廣,區間同級分鑑別率不足,因此如能採用B++、B+和B,更能分別出學生的努力。
新加坡少子化、人口老化 加碼延長家長30個星期「有薪育嬰假」
今年是新加坡獨立59週年,新任總理黃循財(LawrenceWong)18日在國慶群眾大會發表演說,聚焦物價、企業轉型和雙語政策等議題,不過新加坡正面臨著嚴重人口老化和生育率下滑問題,過去10年的統計數據,新加坡的出生率和台日韓等國一樣持續下降,總生育率從2013年的每名女性1.19個孩子,一路下降至2023年的0.97個孩子,創下歷史新低紀錄,另據數據顯示,預計到2033年,將近一半的人口將超過50歲,對此,黃循財提出促進該國生育率政策,將從2025年4月1日起,加碼延長父母「帶薪育嬰假」至30星期。新加坡政府還額外加碼,在現有基礎上再給予父母3000新幣的新生兒現金補貼,就是希望將生育率衝高。根據《海峽時報》等新加坡媒體報導,黃循財日前在演說中宣告,為了促進該國生育率,將從明年4月1日開始,推出新版本育嬰假,雙親將可合併共享30個星期「有薪育嬰假」,這個新政策比現有的產假制度又額外增加10周,所產生的費用,將由政府全責負擔,並向眾多年輕夫妻喊話,表示希望這個新的育嬰方針,能幫助他們平衡工作與家庭,也讓更多家庭「願意」生育下一代。新加坡為了促進該國提升生育率,將從明年(2025)4月1日開始,推行新版本的育嬰假,父母雙親將可合併共享30個星期「有薪育嬰假」,這個新政策比現有的產假制度又額外增加10周。除了帶薪休假外,新加坡政府還額外加碼,在現有基礎上再給予父母3000新幣,折合約新台幣7.3萬元的新生兒現金補貼,就是希望將生育率衝高,降低人口老化的衝擊,新加坡政府同時還推行各種配套方案,像是醫療、教育、住房、養育津貼等多個方面。與金錢有直接關聯的獎勵方案,更是祭出高額度津貼,藉此鼓勵夫妻生育。新加坡為了促進該國提升生育率,將從明年(2025)4月1日開始,推行新版本的育嬰假,父母雙親將可合併共享30個星期「有薪育嬰假」,這個新政策比現有的產假制度又額外增加10周。另外,新加坡政府決議2023年起允許21至35歲的單身女性冷凍卵子,希望能促進女性未來願意結婚和生育孩子的意願。新加坡政府透過改善生育環境的政策,希望能讓已婚夫婦增加生兒育女的想法。據財經網站Insider Monkey發佈2023年「全世界最富裕20國」排行榜,新加坡是全球最富裕國家第一名, 新加坡以15萬7354美元奪冠,該榜單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Power Parity, PPP)計算,因此不生小孩並非只父母「養不起」,而是在工作機會多、發展前途光明的條件下,大部份女性將生活重心都留在事業和增進個人生活品質上,對結婚的意願低落。新加坡為了促進該國提升生育率,將從明年(2025)4月1日開始,推行新版本的育嬰假,父母雙親將可合併共享30個星期「有薪育嬰假」,這個新政策比現有的產假制度又額外增加10周。(圖/翻攝自X)
少子化嚴重「連43月生不如死」 毛孩飼養率卻暴增5成
內政部昨(9)日公布最新人口統計,7月新生兒守住1萬大關,但死亡人數來到1.8萬人,「生不如死」的狀態持續43個月,其中六都以新北市、高雄市、台南市負成長最嚴重。但毛孩飼養率卻完全相反,根據農業部資料,全國推估家貓數為131萬1,449隻,較上一期(110年)家貓數87萬801隻,大幅增加5成。從出生狀況來看,7月出生數為1萬424人,平均約每4.3分鐘出生一個嬰兒,折合年粗出生率為5.26‰,較上年同月減少467人,月減16人,依然守住1萬名新生兒大關;死亡人數則是為1萬8,702人,平均約每2.4分鐘一人死亡,自然增加為負8,278人。仔細探究六都的自然增加數據,發現人口負數最嚴重前三名為新北市、高雄市、台南市。若以月增狀況來看以桃園市增加最多,其次為新竹縣,第三則是台中市;反之則是嘉義縣減少最多、其次為彰化縣、再其次為南投縣。而根據農業部公布112年全國家犬、家貓飼養數量電訪調查推估結果,全國推估家犬數為148萬637隻,較上一期(110年)家犬數123萬5218隻,增加19%;而全國推估家貓數為131萬1,449隻,較上一期(110年)家貓數87萬801隻,大幅增加50%。農業部指出,本次調查結果原則符合國際狀況,隨都市化程度提高,養貓戶數會增加,112年統計養貓戶數為10.4%較上期增加3.8%,而養狗戶數則為13.8%,僅較上期增加1.3%,另有9.3%則是養非犬貓種類寵物之戶數,且較上期增加3.3%,顯示國人飼養寵物種類更多元化。考量家貓數量持續增長,農業部近日也預告將實施「指定犬、貓為應辦理登記之寵物」法規。農業部動保司副司長陳中興表示,法規預告期為30天,預告之後,預計9、10月正式公告,待法規正式公告後將有一年緩衝期,給已飼養貓咪的一般飼主向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申請寵物登記並植入晶片,一年緩衝期結束後大約是明年8月法規正式上路,違者就會開罰。根據動保法第31條規定,飼主如果沒有依「寵物登記管理辦法」規定期限辦理寵物出生、取得、轉讓、遺失或死亡登記者,將處3000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
高齡少子嚴峻!連43月「生不如死」 7月僅萬人出生
內政部9日發布7月人口統計。7月出生數1萬人,死亡數1.8萬人,死亡比出生多了8,278人,連續43個月「生不如死」,折合年自然增加率為千分之-4.17;高齡少子嚴峻,使得今年以來全國總人口比去年底少了11,119人,逐月減逾千人、降至2,340萬人。綜觀全國,僅金門縣呈現自然增加,其餘全盤皆為負成長,六都以新北、台南、高雄自然增加率最低,出生人口分別只比死亡多了34人、2人及4人,其他縣市均為負成長。若單以出生率來看,雲林縣的粗出生率為千分之11.12最高,而基隆市的出生率僅千分之3.27為全國最低,而人口最大城市新北市則是千分之3.81次低。就整體人口結構來看,少子化、高齡化現象仍嚴峻,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幼年人口(0至14歲)占比續降至11.82%;而15至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也不及7成,約1,624萬人、占69.38%;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則持續增加,已達440萬人、18.8%,逼近2成。
藍海中的造浪者:廖振宇掀起智能販賣機界 無可取代的創新風潮
智能販賣機是現代人再熟不過的生活必需品,走到哪都能看到販賣機的影子但近期在木柵動物園,台北市立天文館等各大場域,我們看到的是一台加熱型的智能販賣機。 滙聚智能販賣機在智慧販賣機市場中擁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公司業務遍及台灣、美國等多個國家,並在亞太地區的重要城市建立了廣泛的通路網絡。廖振宇說明,滙聚的智能販賣機被譽為微型餐廳,可以提供全天候的各種美食,從中式的炒麵到日式的丼飯,再到西式的麵包、披薩、義大利麵和夜市小吃鹽酥雞、三角骨等等,應有盡有。公司在全球市場上不斷拓展,目前已經接到了來自美國的大量訂單,逐步實現Mand In Taiwan的智能販賣機走向全世界。滙聚的智能販賣機被譽為微型餐廳,從中式、日式,再到西式和夜市小吃等等,提供全天候的各種美食。(圖片/陳湘瀅攝)廖振宇回憶起創業初期的艱辛時刻指出,由於少子化和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日益嚴重,從1990年台灣的出生率為37萬,到2023年僅為13萬,這使他意識到創造無人化設備的重要性。不僅如此,像是醫護人員和工程師在夜間工作時沒有東西吃,讓他看到了市場需求,決定投入智能販賣機的研發。他說道:「這一過程中,面臨了多方面的挑戰,包括硬體、軟體、物流、產品和金流的整合,這是整個產業鏈的巨大考驗。」廖振宇與團隊通過不斷研究,與技術單位合作,成功開發出冷凍微波加熱的技術,克服了重重困難。滙聚的智能販賣機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實現了全程溫度監控,保證了食品的衛生與安全。這種高標準的食品安全管理,讓滙聚的產品在市場上獲得了高度的信賴。 (圖片/陳湘瀅攝)食品業讓人最重視的食品安全方面,滙聚智能販賣機採用了極高的標準。所有產品都經過SGS食品安全檢驗,並購買了千萬保險來保障消費者的安全。廖振宇強調,滙聚的智能販賣機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實現了全程溫度監控,確保食品在-18度C冷凍保存,並在加熱時達到70度,保證了食品的衛生與安全。這種高標準的食品安全管理,讓滙聚的產品在市場上獲得了高度的信賴。而在全球推動ESG的潮流中,滙聚智能販賣機如何讓消費者吃出ESG?廖振宇解釋說,滙聚的運送過程和產品製造都符合ESG標準,食材皆採用產地新鮮蔬果直送,且配餐選擇上強調少肉多菜,配備則使用工研院研發的先進吸碳裝置,實現碳中和,以確保每一環節都對環境友好。除此之外,廖振宇不僅關注智能販賣機的技術創新,還致力擴展台灣知名美食版圖。他與多家餐飲品牌合作,如開丼、頂呱呱和築間,將各種知名美食引入智能販賣機使其方便享用。他透露,今年9月將推出築間火鍋,年底還會有更多合作計劃,旨在讓更多消費者通過智能販賣機品嚐到地道的台灣美食。廖振宇始終堅持「盡量去做就是對的」,面對挑戰從不退縮。正是這種精神,讓他在智能販賣機領域擁有無法取代的成就。(圖片/陳湘瀅攝)面對未來,廖振宇充滿信心:「滙聚將繼續推動AI技術的應用,提升智能販賣機的服務水平,實現更加便捷的購餐體驗。更希望智能販賣機能夠在更多的國家和地區落地,讓全球消費者享受到高品質的無人化餐飲服務。」廖振宇的創業故事激勵人心,他始終堅持「盡量去做就是對的」這一信念,面對挑戰從不退縮。「盡量去面對挫折,成功並非來自聰明,而是在實踐中發現問題並克服。」用藍海中的造浪者,來形容廖振宇董事長應該是最貼切的,從創業到失敗,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再次轉型,加熱型的智能販賣機獨領風燒,讓各大科技廠爭相合作,也期待這波浪讓台灣的新零售市場能夠以遠見贏未來。
少子化海嘯1/私校科大恐掀「畢業潮」? 大學教授淪招生人員「1人扣打拉5名學生」
少子化趨勢不可擋,90年代廣設大學的惡果開始反噬,過去10年有11間大專院校關門,今年七月一口氣共4所私立大學退場,創教育史上首見,教育界人士更預估,「2028年將有40所私校在溺水邊緣,恐掀私校科大畢業潮。」為求生存,私校卯足勁招攬學生,一名私大教授感嘆地向CTWANT記者說,「我一個人的『扣打』是拉5名學生入校,否則就會被扣考績,沒年終!」台灣已連續3年人口負成長,出生率更是逐年下降,國發會2022年曾預測2028年台灣新生兒將未達14萬人,但現實情況比預估更嚴峻,2022年就已提早跌至13萬8986人;而2023年再創新低,僅有13萬5571人。受到少子化風暴影響,根據教育部統計,從2014至2023年間,共計11所大專校院停辦,今年更一口氣增加4所私立大學,分別是大同技術學院、東方設計大學、環球科大及明道大學,將於7月底停辦。教育部次長葉丙成6月13日在立法院詢時坦承,大專校院新生人數111學年起已減至20萬人以下,預估117學年將降至最低點(虎年效應),預估新生數僅15.7萬多人。私校工會理事長吳忠春受訪表示,大專校院目前共有103所私校,若以未來每年17萬7000名新生來估計,約有12萬人可就讀公立學校,剩下5、6萬人只夠大約50所私校正常經營,也就是說,到了2028年至少有40所私校要退場或轉型。私立大專校院的困境迫在眉睫,因此教育部今年2月起補助私立大學學生每人每年學雜費3.5萬元,盼有助私校招生,但從113年大學分發結果觀察,這項政策似乎效果有限。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組長連昭雯表示,今年分發後的招生缺額計1萬1671個,雖然比去年1萬6121個,減少4450個,但就算是頂大仍有不少缺額,例如台大缺178個、台師大缺119個。至於缺額最多的前3名學校分別是銘傳667個、文化591個、淡江513個。連昭雯認為,私校缺額仍然相當多,難以看出補助政策有助招生。招生成為私校求生的關鍵,除了在大學博覽會祭出高額獎學金,教授們也必須一個個致電給學生說明,只盼能提升就讀率。(圖/報系資料照)「招生壓力真的好大!」任職於中部私立科大的張教授向CTWANT透露,最近適逢招生季,幾乎每天都在「搶學生」。「我已經經營很久了,從高二開始就會入班宣傳,最近就要一個個打電話說服學生就讀我們學校,學校給每個教授的『扣打』是一人找5個學生,有時候教授彼此之間還會互搶學生,相當競爭!」張教授嘆道,以前不曾想過當教授竟然也會淪為招生人員,但幾年前少子化愈來愈明顯之後,為了飯碗也只能乖乖幫忙招生。「當然也有教授不願意幫忙招生,或是沒完成『扣打』,那就會被扣考績,可能沒有年終獎金,甚至直接砍薪水,而且金額可能多達數萬元。」為了招生業績,許多私大教授會刻意討好高中老師,尤其是私立高中職這些目標族群。「這些教授會幫私立高中職的學生指導科展或其他作品,讓學生的學習歷程更豐富,為了回報,私立高中職的老師就會幫私大教授招生,承諾給多少位學生名額。」張教授說。私立大專校院的惡劣環境,讓許多教授都想出走,努力數年,張教授目前已經成功轉到公立大專校院。「雖然這間公立學校的地理位置非常偏僻,但我必須把握機會,所以家人會繼續待在中部,我就一個人先去外地教書。」資深教授拼命尋求轉任公立學校,而年輕教授則選擇到業界發展,不願踏入搖搖欲墜的教場,但這樣每況愈下的師資只會讓私立大專校院陷入惡性循環的狀況,再加上少子化海嘯,私校科大的畢業潮恐怕愈演愈烈。
台灣將遇經濟危機 東亞4國高齡化衝擊競爭力…這國家人口將暴崩11億
東亞4大經濟體日本、韓國、台灣及中國大陸,分別在二戰後與冷戰後創下經濟奇蹟,但持續下探的出生率及人口數,正侵蝕乃至威脅這4大經濟體的未來競爭力。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W-Madison )研究員易富賢(Yi Fuxian)直言,這趨勢已無法靠提升出生率來挽救。據《新聞周刊》(Newsweek)報導,來自大陸湖南並長期關注中國人口問題的易富賢指出,東亞地區出生率全球最低,其中4大經濟體的出生率排名世界墊底,日本1.36、中國1.0、台灣0.85、韓國0.7。人口結構萎縮、高齡化加劇導致勞動力減少、扶養比上升、公共服務及退休金面臨的壓力提高,正威脅這4大經濟體的長期競爭力,且光靠提升出生率來反轉頹勢幾乎是不可能的。易富賢認為,該4大經濟體非常重視教育的文化、晚婚晚生、城市人口密度高,造成高房價及高生活成本,像環環相扣的連鎖效應影響人口及出生率,其中中國大陸又多了「一胎化政策」的歷史因素。1980年至2016年的一胎化政策改變了中國人生育觀,北京結束該政策同時,也推出減少學費、改善生育保險、育兒津貼、住房優先等措施鼓勵生育,但易富賢悲觀認為,中國正步上日本昂貴且無效的挽救出生率後塵。處於「未富先老」的大陸缺乏足夠財源跟上日本過去腳步,且中國已連續7年死亡數高於出生數,2023年人口再度下降,若趨勢不變,中國老人人口將在21世紀中葉暴增1倍以上。易富賢預測,中國出生率「難保0.8」,當前有14億人口的大陸,2050年人口將低於10.2億,22世紀的2100年低於3.1億。全球出生率最低的韓國,政府斥資2000億美元(約新台幣6.4兆元)補貼新手媽媽及大家庭,措施有現金及提供不孕症治療、兒童照護,部分私人企業也獎勵員工生育,如建築業巨擘Booyoung Group提供每名新生兒(約新台幣24萬元)獎勵。易富賢在提到移民是刺激人口成長方式時,表示台灣出生率雖然持續下降,但拜移民增加所賜,台灣2023年人口反而增加15.5萬人。
日本生育率太低「696年後只剩1兒童」 學者憂:恐成首個少子化滅絕國家
許多人都知道,目前日本由於少子化、生育率過低等關係,目前已經成高齡化國家。日本東北大學高齡經濟社會研究中心的長吉田浩教授推算,696年後,日本可能會只剩下1名15歲以下的兒童,日本恐會因為少子化成為首個滅絕的國家。根據《讀賣新聞》報導指出,吉田浩教授曾取美國「末日時鐘」的靈感,於2012年開發「兒童人口」時鐘,主要是希望透過時間展示的方式,讓全體社會對於少子化的問題感到危機感。而從2012年起,吉田浩教授每年都會在兒童節(5月5日)前後公布估算過後的結果。而在2024年的「兒童人口時鐘」結果中,在4月1日的兒童(15歲以下)人數達到1401萬人,但相較於2023年減少了33.6萬人,減少比例為2.3%。吉田浩教授估算,在5月5日時,日本兒童人士將會下降至1397萬9189人。如果依照此比例繼續下降,吉田浩教授推算出,696年後,也就是2720年的1月5日,全日本15歲以下的兒童僅剩下1人。而在2023年推算的結果為「798年後的2821年10月27日」,相比之下,2024年的結果可以說是往前提早了101年,而相較於2012年的結果「4147年」來看的話,等於說兒童少子化而滅絕的問題,在短短12年內提早了1427年。吉田教授指出,日本新生兒出生率之所以下降,他認為與日本經濟長期不景氣有關「收入低是許多年輕人無法結婚或生育的原因」。他認為需要改善育兒環境,就必須要減輕育兒的負擔,像是兒童醫療費降低、餐費免費,男性休育嬰假的實施,實現夫婦「一同工作、一同育兒」的社會,同時還要延長退休時間10年,育嬰假可休3至5年等等制度改革。吉田教授表示:「除非出生率下降的問題能夠停止,否則『時鐘』的指針不會回轉。日本可能會成為首個因少子化滅絕的國家」。
這間小學沒新生竟找「一隻羊」入學 校長咩咩叫牠爽啃新鮮牧草
日本少子化趨勢持續惡化,據《日經亞洲》(Nikkei Asia)先前引述日本政府的一項數據顯示,到了2070年,日本人口為1.24億人,預計將減少30%;近日在鹿兒島伊佐市的南永小學,就因為地區人口因素,全校僅有8名學生,由於這屆沒有新生,校方竟出奇招,直接招了一隻山羊來當大家的「新同學」。日本鹿兒島縣伊佐市的南永小學為小山羊同學舉行入學典禮。(圖/翻攝自「鹿児島県伊佐市」臉書)根據《NHK》和《讀賣新聞》報導,鹿兒島伊佐市的南永小學在4月24日舉行入學典禮,不過這次入學的學生很特別,因為竟然是一隻山羊!在新生典禮上,校長新地哲郎特地對這頭4個月大的「羊咩咩」新生「小南」(みなみちゃん)發出「咩咩咩」羊叫聲,正式歡迎牠的到來。日本鹿兒島縣伊佐市的南永小學為小山羊同學舉行入學典禮。(圖/翻攝自「鹿児島県伊佐市」臉書)隨後出席新生典禮的學生們將新鮮的草餵給小南,小山羊吃得津津有味,有位老師還特地叮嚀小南,「恭喜你入學,一起玩得開心,請不要跑到街上去」,看來牠在南永小學一定會得到溫暖且幸福的照顧。根據校方表示,2023年底,小南出生在1位6年級學生的家中,今年3月正式由校方接手照顧,並以學校名稱為名,讓牠與其他8位學生一起享受校園生活。據了解,日本小學固定於每年4月開啟新學年,但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南永小學今年並沒有1年級新生的加入。這間小型國小僅有二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及六年級,共8名學生而已,為了不讓學生們太寂寞,校方決定讓小山羊「小南」作為新生入學。根據本政府去年4月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到2070年,日本人口為1.24億人,預計將減少30%;而去年6月初所公佈的新生兒數量首次降至80萬人以下,創下歷史新低,為了提振出生率,日本政府再端育兒補貼政策。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將自2024年10月開始擴大兒童補貼,若有第3個孩子,補貼將從出生到高中,每月3萬日圓,約新台幣6544元。日本鹿兒島縣伊佐市的南永小學為小山羊同學舉行入學典禮。(圖/翻攝自X)
少子化衝擊!117年大一新生預估剩15.7萬 私校退場後師生權益要注意
少子化對教育衝擊愈來愈強烈!教育部17日表示,112學年大專校院學生數是109萬4289人,與101學年相較,11年來大減26.1萬人,預估117學年大專校院新生數將降至15.7萬人,因公立大專校院每年招生12萬多人,屆時約8成學生可進公立學校。教育部長潘文忠17日至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就「教改30年之問題及對策」提出專案報告,1994年我國大專校院有130所,2011年增至163所,之後因為部分學校整併加上私立學校退場,2023年降為145所。潘文忠說,111學年大一學生數掉落至20萬人以下,逐年遞減,估計117學年僅剩15.7萬人。他任內建立學前教育機制,投入經費非常大,但出生率一直無法提升,少子化對教育將繼續造成重大衝擊,這是新政府要注意的地方。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質詢說,對於退場學校的學生,教育部的安置常常是「弱轉弱」,譬如南榮科大退場後,學生被轉到環球科大、大同技術學院及東方設計大學等校,但這幾個學校今年7月底又要退場,學生將遭受二度傷害。潘文忠回應,對於退場學校的學生,教育部直接進到學校與學生溝通,並要求學校了解學生需求,一定用最大力量來安置他們,教育部不會將退場學校學生安置到預警或專輔學校。7月底大同技術學院、東方設計大學、環球科大、明道大學也將停辦,屆時有981位學生要安置、458位教職員面臨失業。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表示,預計5月分發、安置學生,將他們轉到附近縣市類型相似的私校。退場教師權益方面,國民黨立委萬美玲質詢說,教育部透過獎補助方式,鼓勵其他私校接受這些退場教師,但成效非常不好,潘文忠在520離開內閣之前,思考如何協助這些老師。潘文忠表示,教育部設置學校退場基金,學校停辦後,如果財務有困難,基金可以直接代墊支付教師的離退金。此外,從2020年到現在,4年有10位退場學校老師轉到其他學校任職。萬美玲說,4年來退場學校有700多位教師需要被安排轉職,竟然只有10位可以轉到其他私校任職,這個數字很可怕,教育部應該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