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成長
」 出口 景氣 經濟 國發會 財政部馬斯克入閣…川普2.0對台衝擊 關稅政策影響經濟成長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入閣,由於他過去對台灣不友善,頗令國內憂心,特別是電動車供應鏈及低軌衛星發展。行政院長卓榮泰13日表示,已責成副院長鄭麗君設立專案小組,研議更積極有效方案與美國新政府接觸。央行報告更指出,面對川普新政府,以關稅政策外溢影響最大。馬斯克曾公開表示,SpaceX旗下的衛星服務星鏈(Starlink)不會提供台灣使用,甚至認為「台灣應成為中國大陸特區」,等於承認台灣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遭民進黨質疑他與大陸利益關係匪淺。由於馬斯克被川普延攬入閣,是否牽動美中台未來關係引發關注。對此,汽車達人曾彥豪表示,表面上馬斯克入閣有助特斯拉銷售,供應鏈將受惠,但恐短多長空,因川普是美國至上,美國油頁岩好不容易熬到要開始賺大錢,怎麼可能讓電動車產業翻轉石化業?尤其2人都是生意人,恐怕很快翻臉。他表示,美國電動車現階段仍是倚賴補助的產業,特斯拉要撐起年產百萬輛的基本大廠規模,少了大陸什麼都不是,特斯拉每年在大陸生產數十萬輛,供應鏈一定就在當地。「馬斯克在走鋼索,大陸市場對他太重要了」。至於台灣缺少貿易協定,供應鏈很難跟別人競爭,台灣供應鏈想分食特斯拉商機,就得追隨在地政策,如同馬斯克要求SpaceX在台供應商移出台灣,未來也可能套用在特斯拉上。卓榮泰昨表示,為因應國際形勢新發展,政院已設立專案小組,就台美未來如何加強雙邊科技、貿易、國防、科技合作與民間交流,進行全面性研判。賴清德總統昨接見美國智庫訪團,也表達期待與未來川普政府緊密合作,共同促進印太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另央行總裁楊金龍今將赴立院報告美國新政局對台灣經濟與金融的影響,書面報告指出,美中競爭態勢不變,川普新貿易政策恐擴大全球貿易衝突與科技競爭,倘若美對各國提高關稅,將引發全球貿易摩擦,加劇全球供應鏈重組,可能直接影響台灣出口成長動能和廠商在國內投資意願。
台北電子展登場!結合AIoT、TPCA、光電展四合一 逾700廠商參展
2024年「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台灣國際人工智慧暨物聯網展」攜手「台灣電路板產業國際展覽會(TPCA Show Taipei)」及「國際光電大展(OPTO Taiwan)」,於23日以「台灣國際電子製造聯合展覽會」形式呈現,計共有超過700家參展商、使用超過2,250個攤位;外貿協會秘書長王熙蒙指出,臺灣出口成長10.2%,須歸功於ICT資通訊產業,並期許產業透過AI創新發展,帶動下一個更精彩的50年發展。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指出,TAITRONICS將持續轉型,並全力支持臺灣資通訊電子產業。在過去50年中,臺灣的資通訊產業已成為日不落的行業,從進口零組件加工到自製,從硬體製造到軟硬體的完整整合,最終從臺灣走向全球。期待未來50年能再創台灣ICT產業的奇蹟。經濟部部長郭智輝提到,臺灣科技業以及資通訊產業技術領先全球,晶圓代工封測全球市占率第一,新世代科技創新動能將在未來持續扮演關鍵的角色。經濟部已在9月成立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同時在AI技術迅速推進的時代,規劃在國內外培養二十萬名AI人才,並鼓勵企業投入AI設備以及AI應用投資,以協助產業升級轉型。今年展覽延續AI物聯熱度,邀集到凌群電腦、鈺創科技、群創光電、奇翼醫電等指標性廠商展示前端技術。如鈺創科技展出用於物聯網、智慧穿戴、終端AI系統之記憶體解決方案及3D感測AI晶片,顯示其創新研發技術與能量。群創光電發展可進行體感互動遊戲的裸眼3D影音牆及浮空投影3D魚缸,成為實現智慧生活的潛力技術。為呼應近年備受矚目的無人機產業,TAITRONICS & AIoT Taiwan攜手嘉義縣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共同設立「Drone Taiwan 無人機專區」徵集24家無人機業者,大秀臺灣無人機國家隊最新研發實力,包括雷虎科技、中光電智能機器人、智飛科技、其昜科技及臺灣希望創新等,並於無人機試飛區實際演示無人機作業情形。同時太空衛星科技快速發展,為全球衛星通訊產業帶來了一場革命,吸引Sony semiconductors、繁晶科技、誠釱科技等國內外頂尖衛星通訊業者展出在家用、車用、海事及航空4大終端設備系統整合及衛星通聯實測相關解決方案。首度推出的「Big Bang Startup」新創展區,匯聚來自日本、韓國、加拿大、匈牙利以及英國之新創企業,展示出各項潛力AI驅動的創新應用及解決方案,同時舉辦Big Bang Startup Demo Day & Networking,提供新創企業絕佳的發表機會,促進與國內外業者交流,拓展合作商機。
睽違2年半!6月景氣燈號亮「紅燈」 國發會:下半年可樂觀看待
暌違兩年半,國發會29日公布最新6月景氣燈號,亮出代表景氣熱絡的「紅燈」;國發會表示,6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38分,較上月增加2分,剛好突破分數下緣轉為紅燈,距離上次亮紅燈的時間落在2021年12月。國發會官員解讀,景氣燈號轉為紅燈,顯示製造業不均衡復甦情況改善、加上AI年底絡繹不絕的訂單,下半年景氣可樂觀看待。國發會進一步解釋,AI人工智慧消費端應用普及,半導體供應鏈、伺服器需求熱絡,加上傳產外銷回穩,出口轉呈紅燈,帶動工業及服務業加班工時;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恢復綠燈,另外,領先及同時指標續呈上升,顯示國內景氣持續增溫。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同天公布7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為75.36點,與上月比較上升了2.67點,創近3年新高,影響總指數的6個分項指標中,包括物價水準、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就業機會等4項指標皆上升,唯一下降的指標是未來投資股票時機,購買耐久性財貨則呈持平。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由於CCI指數調查時間沒有遇上凱米颱風,後續須留意颱風災損衝擊物價,而國內股市修正幅度過大,可能損及消費信心,以及下半年出口動能是否能延續等,是當前隱藏的3大風險。展望下半年,國發會表示,國際終端需求逐步復甦,供應鏈回補庫存意願增加,加上新興科技應用商機強勁,消費性電子新品備貨旺季來臨,出口成長動能可望延續;投資方面,半導體供應鏈為維持技術領先優勢,持續擴充高階產能,加上投資台灣三大方案落實、國際指標來台投資、綠能裝置推進等,均增添投資動能。消費方面,國內景氣回溫將有助帶動企業調薪意願,今年前5月實質薪資轉呈正成長,加以股市活絡推升財富效果,以及政府推動減輕民眾負擔措施,消費動能可望維繫。
AI需求帶動6月景氣亮紅燈! 國發會:經濟持續增溫
受惠於半導體供應鏈及伺服器需求熱絡,加上傳產外銷回穩,國家發展委員會29日發布6月景氣燈號,綜合判斷分數為38分,較上月上修值增加2分,燈號轉為代表景氣「熱絡」的紅燈,前次紅燈是在2021年12月。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表示,除了出口轉紅燈,也帶動工業及服務業加班工時轉為黃紅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上月上修為黃紅燈,本月恢復綠燈,領先及同時指標續呈上升,顯示國內景氣持續增溫。 展望下半年,隨國際終端需求逐步復甦,供應鏈回補庫存意願增加,加上新興科技應用商機強勁,以及消費性電子新品備貨旺季來臨,出口成長動能可望延續;投資方面,國內半導體供應鏈為維持技術領先優勢,持續擴充高階產能,投資臺灣三大方案落實、國際指標大廠來臺投資,以及國內綠能裝置持續推進等,均增添投資動能。消費方面,國內景氣回溫將有助於帶動企業調薪意願,今年前5月實質薪資轉呈正成長,加以股市活絡推升財富效果,以及政府推動減輕民眾負擔措施,消費動能可望維繫。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邱秋瑩表示,資通訊、半導體等出口依舊強勁,傳產方面也有起色,石化、礦產品、機械等業別出口訂單轉正,顯示產業去化庫存已經告一段落,不均衡復甦的情況有所改善,整個產業狀況已處在回升階段,但後續動能還須持續關注。因為國際政經情勢仍有諸多變數,包括主要國家大選,地緣政治變化、全球央行貨幣政策走向,以及國際貿易緊張等不確定因素尚存,國發會表示,對國內景氣影響仍需審慎看待。
創近2年最大增幅!6月出口年增23.5% 財政部:要再觀察
財政部9日公布6月出口,金額為399億美元,年增率23.5%,是2022年3月以來、2年4個月最大增幅,為連8個月成長。至於出口是否算是全面復甦、繁花盛開?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態度仍保守,形容「受熱面不太一樣」要再觀察。累計上半年出口金額2250.3億美元,年增率為11.4%;整個第2季出口1147.3億美元,相較於主計總處預估少約47億美元,年增方面少了4.6個百分點,顯示主計總處對於第2季預估,仍是過於樂觀。蔡美娜分析,6月表現主要是受到全球景氣復甦平穩、終端需求也回溫現象、AI商機擴散、供應鏈的庫存改善國內廠商接單好轉及進入國際品牌新機備貨期。就11項貨類中有9個貨類上升,資通與視聽產品仍強勢回升,同樣AI商機持續,出口金額107.8億美元,年增率1.1倍,為歷年單月第3高;至於電子零組件出口金額115.8億美元,年增7.3%,終止長達1年半的下滑。整體看資通產品與電子零組件來看,6月份年增率36.2%,總出口成長年增率23.5%,有9成是來自資通訊產品與電子零組件。傳產類中機械、塑橡膠及其製品、化學品、紡織不受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6月中旬終止134項關稅優惠的影響,皆為正成長。機械業年增率10.5%,有一半來自生產半導體機械所貢獻;另外紡織業隨著服飾消費市場回溫以及奧運商機,年增率16.5%。主要出口市場中,對中國大陸與香港的出口在連續4個月連衰之後,終於止跌回溫,出口金額128.6億元,年增7.3%。相較於上一次連衰17個月,這次復甦時間較短,是否能夠解讀為大陸景氣回穩,財政部認為還要觀察。至於7月進入傳統外銷旺季,預估399億美元與410億美元,年增率3到6%,可望創下連續9個月正成長。中華信評昨提預測,受惠人工智慧相關科技產品需求持續成長,加上溫和的國內消費支出增加,看好2024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提升至4%。
主計總處上修今年經濟成長至3.94% 通膨率仍超過2%
主計總處今(30)日上修今年經濟成長至3.94%,2月原預測為3.43%,讓主計總處上修主因看好出口成長,不過,鑑於國際原物料價格略有回升,加以外食費及房租漲勢延續,將今年通膨率上修至通膨警戒線以上,達到2.07%。主計總處今天召開國民所得評審會議,通過首季GDP初步統計,並修正全年預測,原預測今年首季經濟成長為5.92%,初步統計達到6.56%,表現比預期好,由於出口表現也優於預期,主計總處將今年出口成長率大幅上修至10.06%,出口持續增溫。主計長陳淑姿表示,經濟成長上修主要是輸出成長滿大的,綜合統計處長蔡鈺泰指出,今年資通訊產品出口表現非常好,這主要是來自各國AI應用及建置的需求,主計總處估這個需求應該會延續,因此估今年出口可達4,759億美元,比原預測高出170億美元。雖然上修今年經濟成長,但主計總處認為國際原物料有回升跡象,加以外食與房租漲勢延續,醫療費用走高,主計總處也把今年通膨率由1.85%上修至2.07%。
最新3月燈號「連3綠」!分數創近2年新高 國發會解讀:景氣持續回溫
國發會26日發布最新3月景氣燈號,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增加1分、升至30分,不僅連續第3個月亮出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分數也創近2年新高;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解讀,國內景氣持續回溫,但相對於去年10月以來大幅走升,當前景氣動能已逐漸放緩。吳明蕙分析,受惠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商機強勁,海關出口續為紅燈,帶動生產、銷售、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等指標普遍呈現綠燈;不過,吳明蕙指出,出口表現集中資通訊產業,傳統產業表現沒那麼理想,背後隱含全球需求疲軟、中東戰事紛擾等不確定因素,都可能削弱成長力道。展望未來,國發會指出,隨全球商品貿易復甦,以及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加速擴展,將有助延續出口成長態勢;投資方面,廠商對景氣展望逐漸好轉,有助帶動投資信心,加以企業因應淨零與數位轉型,仍將投入研發與製程改善,以及政府推動綠能、危老都更等工作,並續增公共建設 量能,皆可望激勵投資。內需方面,國內股市交易熱絡、勞動市場維持穩定,以及政府推動所得稅制優化及各項減輕負擔措施,提高家庭可支配所得,均有助維繫民間消費動能;惟全球景氣復甦仍受通膨緩降、高利率環境、陸美對峙、地緣政治干擾加劇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後續發展仍須密切關注。
今年CPI兩度上修突破2%警戒線 央行總裁楊金龍曝原因
今年經濟成長率二次上修。中央銀行21日二度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從去年9月預測的3.08%、去年12月的3.12%,這次再次上修至3.22%,較上次增加0.1個百分點。不過,央行預測台灣CPI及核心CPI年增率也是二次上修,並突破2%警戒線,去年9月預測為1.83%、1.73%,去年12月預測為1.89%、1.83%,此次為2.16%、2.03%,較上次拉高0.27個百分點、0.2個百分點。央行總裁楊金龍分析,之所以多次上修經濟成長率預測,主要就是全球商品貿易成長回溫,新興科技應用商機加速推展,帶動台灣出口成長增溫,並挹注民間投資動能,加上民間消費持續成長,因此上修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3.22%。觀察目前國內外的機構預測,對於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最高的為Citi的3.7%,低於3%的則僅有Goldman Sachs(高盛)的2.69%,整體機構的平均預測值則為3.22%。在通膨率上,楊金龍指出,這次上修的主因就是4月起家庭及產業電價擬議調漲的直接及間接影響,而央行是以電價調漲10%計算,若最後幅度有所調整,也會跟著調整通膨率預估值。其中,若家庭電價調漲10%,估計將直接使今年CPI年增率上升0.09個百分點。若產業用電價格調漲10%,對通膨率可能有生產成本轉嫁的間接效果,以及形成通膨預期心理的影響,估計將使今年CPI年增率上升0.18個百分點,合計直接效果約0.27個百分點。預估隨著產業生產成本將提高,可能轉嫁給消費者負擔,轉嫁程度將視市場競爭與通膨預期心理強度而定,但通膨預期效果難以估測。以今年最新的各季CPI預測值來看,第一季、第二季仍在2%以上,分別為2.38%、2.34%,不過下半年就有機會見到2%以下,第三季為1.98%、第四季則為1.94%。對於CPI變數,楊金龍強調,「地緣政治衝突風險」、「天候因素」是影響未來通膨走勢的主要不確定因素,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國內服務類價格走勢」等也要密切觀察。
蕭美琴申論蔡英文8年執政 強調民進黨比國民黨更會治國
2024大選唯一場副總統辯論會(1日)下午2時登場,民進黨候選人蕭美琴在申論階段,指出國際局勢的變化非常快速,台灣和世界正面臨3大變局的挑戰,並比較馬英九和蔡英文政府執政的差別,強調民進黨就是比國民黨更會治國,更會照顧人民,更會拚經濟,呼籲民眾對的路就是要繼續走。蕭美琴說,這8年來,因為對的政策,台灣變得更加的活躍和壯大,告別22K,走出經濟上多年的困頓和停滯,成為全球供應鏈的要角。她說,然而國際局勢的變化非常快速,台灣和世界,正面臨3大變局的挑戰,等待民眾做出正確的選擇。第一個變局,是全球經濟的結構性變化。這包括高科技供應鏈的重組,美中貿易戰及俄烏戰爭下,帶來的全球經濟放緩和通貨膨脹;中國內部社會經濟情勢的不透明,以及全球新冠疫情所帶來的經濟衝擊都持續當中。第二個變局是地緣政治的不確定。威權勢力的擴張、美中之間的競爭、俄烏戰爭所帶來國際局勢的變化,讓許多國家在變動中,也在找尋因應之道。第三大變局,就是具有全球性影響的跨國挑戰正快速爆發,包括氣候的變遷、新興科技、大規模傳染病、跨境犯罪、假訊息、網域資安與數位安全等。蕭美琴說,這些新興挑戰,不但對每一個人的生活造成影響,甚至可能演變成安全與生存的威脅,這幾年剛經歷新冠肺炎這個全球疫病對台灣民眾的衝擊,就是一個例子。她說,面對這些挑戰,蔡英文政府有足夠的遠見,充分接軌全球新知,才能做妥適因應與前瞻佈局,共同掌握國際合作共同因應的機會。蕭美琴強調,世界在改變,台灣要往前走,我們不能在依賴8年前、16年前的舊思維,舊方法,國民黨所提出面對未來的政策,無論重啟服貿,或引進大量的中生來台工作等,就是這些陳舊的主張。蕭美琴表示,台灣不能回到過去,或許是因為選舉的關係,最近國民黨常說民進黨執政,大家民不聊生,但是回顧8年前國民黨執政的年代,當時的股市只有8100點,年輕人的薪資停滯在22K,社會照顧資源匱乏。她說,如今台灣人均GDP已經超越韓國,達到將近3萬3000美元;這幾年的經濟成長居4小龍之首,台灣對外出口成長了7成。蕭美琴說,無論是幼兒照顧或長輩的長照資源,都成長了好幾倍;勞保基金累積撥補到今年也會超過兩億。各項國際評比,都顯示台灣的競爭力不斷的上升中,包括台商回台投資,或是外資看好台灣、來台投資,在蔡英文總統任內都屢創新高。「民進黨就是比國民黨更會治國,更會照顧人民,更會拚經濟,對的路就是要繼續走。」蕭美琴表示,當然台灣整體亮眼的經濟成長當中,難免有一些被遺漏,生活比較辛苦的人,政府除了用加薪、減稅、增福利的方式減輕民眾負擔,更會與時俱進,滾動式的檢討,更有調整的能力,提出最好政策,走對的路,讓下個世代的台灣人,都能夠安居樂業。
辯論會在野談全球布局、降低風險 經濟部回應了
總統辯論會30日下午舉辦,對於在野黨候選人對經貿議題的評論,經濟部30日也回應表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談布局全球,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提到ECFA要降低風險,「這些政府已經在做,也從經貿數字可以看出成績」,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占比今年1至11月已降到35.4%。經濟部強調,近幾年台灣不僅出口成長快速,也在2016年後及早啟動轉移市場,現在才能跟上全球供應鏈「去風險」的大方向,以2023年1至11月來看,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占比降到35.4%,已成為2010年ECFA生效後最低的比例,而主要市場轉移則為美國、東協與日本,也樂見在野領袖持續支持此方向。經濟部表示,2010年ECFA生效後,早收清單項目產品的對中國出口金額,從2011年的180億美金持續增加,但最近三年出口金額則顯著下降,2022年較前年下降大約兩成47億美金,2023年則預計再下降52億美金,大約25%的降幅。但是相對來說,若從2016年與2022年來比較,台灣對日本出口從194億美金成長到336億美金,成長率超過七成,對新南向18國出口從592億美金成長到968億美金,成長率超過六成,對美國出口從334億美金成長到750億美金,成長率超過120%,凸顯降低ECFA風險,讓經濟脅迫的風險可控,以及近年轉移出口市場的成果。至於對重啟對中服貿的議題,經濟部說明,相對過去全球經濟情勢變化很大,各國已有對中國去風險的普遍看法,台灣也高度珍惜好不容易做出來的品牌差異及信任。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累計兩兆一千六百億元,形成台灣在疫情期間經濟成長,融入歐美國際市場,以及未來持續掌握AI、電動車商機基礎的關鍵供應鏈,此時回頭討論對中經濟整合,恐非好的時機。
蕭美琴提8年股市上萬點 證明民進黨比國民黨懂拚經濟
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22日參加政見發表會時表示,過去8年,股市從前總統馬英九卸任那天的8100點,上升到現在將近1萬8000點,GDP從17兆新台幣元,成長到現在的23兆元,出口總值增加了7成,她強調民進黨就是比國民黨懂得拚經濟。蕭美琴表示,自己一個月前還是中華民國台灣的駐美代表,更早之前擔任了4屆立法委員,從海外的僑選立委,到台北市的立法委員。她提及,2010年投入花蓮的立委補選,雖然當時沒有當選,但還是選擇留下來,在花蓮經營耕耘了10年。蕭美琴說,對民進黨來說,政治上,花蓮是艱困選區,但是對她來說,是一個學習更貼近基層聲音,更認識社會多元樣貌的地方。她表示,這10年間更深刻體會到,什麼是城鄉差距,以及身為政治工作者,所要有的堅持與毅力。蕭美琴表示,自己在花蓮遠離台北的政治核心,也並沒有太多鎂光燈的青睞,千百次的北迴線通勤,往返於農村與都會、鐵公路的轉乘。她說,雖然有一般人難以體會的身心辛苦和疲累,但是想要解決問題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的使命感,一直是自己繼續前進的動力。話鋒一轉,蕭美琴也說,過去8年股市從馬英九卸任那天的8100點,上升到現在將近1萬8000點;GDP從17兆新台幣,成長到現在的23兆;出口總值增加了7成,台灣對歐洲成長超過5成,對新南向國家超過6成,對日本出口成長超過7成,對美國更是超過120%。她說,證明民進黨就是比國民黨懂得拚經濟,過去8年基本工資從20008元,明年將調高為27470元;長照支出從不到50億元,明年即將增加到800億元;幼兒照顧的預算從150億,到今年已經超過1000億,再次證明民進黨就是比國民黨,更懂得照顧人民。蕭美琴表示,民眾會說執政黨把事情做好是應該的,但如果未來是藍白執政,台灣會發生什麼事?台灣將回到8年前,那個只有中國市場,沒有世界舞台的台灣,那個年輕人只領22K的台灣,那個經濟不振、國家未來方向不明的台灣。蕭美琴還說,如果藍白贏了,好不容易逐漸擺脫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又要走回頭路鎖回中國,但現在全世界的主要工業國都在去風險化,極力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加上中國經濟危機重重,青年失業率高漲,台灣重新走回依賴中國經濟的老路,真的是對的嗎?她也說,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說最大的籃子也要放雞蛋,但最大的籃子若破了洞而且暗藏風險,還要把更多雞蛋放進去嗎?
北下新竹力挺林志潔進軍國會 蔡英文:替台灣守住護國神山
民進黨新竹市立委候選人林志潔16日舉辦造勢活動,綠營大咖紛紛現身站台力挺,總統蔡英文總統也到場助講。蔡英文說,要選蔡英文路線,就選賴清德、蕭美琴,讓台灣繼續走對的路,也要支持林志潔,因她對科技產業最熟悉,能繼續守護護國神山。 新竹市立委選情相當激烈,有別於總統選舉三角督形勢,該地立委選舉呈現四角戰。國民黨現任立委鄭正鈐、民進黨林志潔、時代力量邱顯智及無黨籍的柯文哲胞妹柯美蘭皆完成登記參選。爲了將新竹市由藍天轉爲綠地,民進黨派出總統蔡英文、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及多位市議員拉抬造勢。蔡英文表示,距離投票日剩不到1個月,台灣人民要決定自己未來的方向,這幾年台灣布局全球,跟2016年相比,台灣對新南向國家的出口成長超過6成,對日本則是成長超過7成,對美國更是成長120%,正在走對的路。蔡英文指出,當台灣走向世界、世界上架台灣時,在野黨卻說要下架民進黨,重啟服貿、開放對岸的勞工來台灣,把台灣拉回過去依賴單一市場的舊方向,這只會架空台灣,當世界上架台灣,卻有一股力量企圖用經貿手段,介入台灣的選舉。蔡英文指出,政府已做好準備,面對經貿爭議,願與對方秉持誠意、善意溝通,稱這就是蔡英文路線,理性不挑釁,遇到壓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進。蔡英文強調,有人說要走蔡英文路線,但蔡英文路線並不是蔡英文一個人,而是許多人共同的努力,不能變來變去,而是要沉穩、穩定且受人信賴,要選蔡英文路線就選賴清德、蕭美琴,他們一同創造並執行蔡英文路線,要選對的人,讓台灣繼續走對的路。蔡英文表示,世界9成的先進晶片都在台灣生產,其中重中之重就在新竹,因此賴清德與蕭美琴提出桃竹苗大矽谷計畫,打造更優良的教育、居住環境,并要讓新竹持續產業優勢,讓台灣擴大領先。最後,蔡英文指出,民進黨雖不完美,但是在劇烈變遷中的國際情勢中,是最好的選擇,也拜託選民讓最專業的林志潔,替我們建設新竹,替台灣守住護國神山。
半導體需求反彈 提振韓國11月出口558億美元年增7.8%優於預期
在半導體需求反彈的推動下,韓國出口在11月加速復甦,提振了人們對該國經濟前景和明年全球貿易的樂觀情緒。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上周五(1日)公布的貿易數據顯示,韓國11月出口年增7.8%,達558億美元,創2022年7月來最快增速,遠高於分析師預期成長4.7%。值得注意的是,韓國的貿易數據是全球貿易活動的主要晴雨表,讓人初步了解全球需求狀況。因為韓國出口的各種產品,包括遍佈全球供應鏈的機器、顯示器和成品油。該國2024年的經濟前景也取決於出口成長的強度。韓國央行(Bank of Korea)日前將2024年韓國經濟成長預期下調至2.1%。其中,11月晶片出口年增12.9%,至95億美元,為16個月以來首次成長。出口是韓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引擎,此前韓國出口在連續13個月下降後,在10月首次出現反彈。經濟合作組織(ECO)預計,韓國經濟明年將成長2.3%,高於韓國央行的預期。韓國央行在近一年的時間裡一直保持關鍵利率不變,以尋求在抑制通膨的同時保持經濟成長趨勢。部分晶片價格反彈提振了韓國的出口,而汽車、機械和無線通訊產品帶動了其他產品需求的成長。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萎縮3.5%之後,明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可能成長3.8%。不過,投資人仍有理由保持謹慎。經濟學家預計,明年全球經濟成長將放緩,這將削弱對韓國等國出口產品的需求。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一項預測顯示,隨著財政投資計畫帶來的好處逐漸消失,美國的消費可能會放緩。聯準會最新的褐皮書(The Beige Book)顯示,未來幾個季度,全球需求進一步放緩可能會抑制出口;惠譽解決方案(Fitch Solutions)旗下BMI的經濟學家表示,「我們認為放鬆貨幣政策將為全球貿易的回升鋪平道路,韓國的出口導向經濟將整體受益。」
台灣前9月出口衰退比各國差 財政部叫屈曝2原因
台灣前九月出口衰退幅度高於其它主要經濟體?財政部兩原因叫屈。依財政部最新統計,前九月台灣出口跌幅13.8%,跌幅深於南韓的11.5%、香港的11.3%、新加坡的10.9%、日本的6.3%、大陸的5.6%和美國的2.5%,在主要經濟體中屬於跌幅較重者。財政部表示,這有兩大關鍵,一是2019年到2022年因為數位轉型和台灣半導體競爭力助攻,三年下來合計出口成長達46%,遠高於日本的6.5%、香港的14%、南韓和美國的26%、新加坡的32%和大陸的43%,即台灣的基期較高;第二則是台灣外銷高度集中大陸市場,因此會受大陸經濟疲弱的影響。財政部統計,目前台灣最大出口市場仍是大陸,占比降至近20年同期最低,但仍有35.3%;至於對美出口占比則是16.6%,占比創20年新高。
降雨不穩恐導致產量下滑 印度宣布徵收40%洋蔥出口稅
由於國內產量不足、價格攀升的關係,身為全球最大洋蔥出口國的印度,19日宣布要對出口洋蔥徵收40%關稅至2023年12月31日為止。印度政府此舉自然是希望穩定國內洋蔥價格,但出口商與貿易商均認為,能夠降低的幅度實在有限。根據《Indianex Press》報導指出,由於印度近期連日乾旱、降雨不穩定,甚至面臨近一世紀以來最嚴峻的8月,這也導致國內洋蔥出現嚴重短缺問題。洋蔥在主要市場批發價格已經攀升至每百公斤2300印度盧布(折合新台幣約921元),上漲幅度約為20%。所以這才讓印度政府決定祭出出口關稅40%的政策,因為印度不僅是全球主要洋蔥出口國,洋蔥也同時是印度常見的料理材料。根據印度農產品出口促發局(APEDA)的資料顯示,2022至23財年,印度球莖出口量為252.5萬噸,與2021至22財年的153.7萬噸、2020至21財年的157.8萬噸相比,今年度的出口成長的確高昂。報導中也指出,印度洋蔥最主要的進口國,主要是來自孟加拉與中東。而面對政府突如其來的高關稅政策,就有出口商與貿易商認為,即便是因為國內產能不足以滿足需求,所以透過高額關稅停止出口,這樣對於洋蔥在印度當地的市場的價格調整並不會有太大幫助。
中華信評:台灣經濟可望反彈企業仍面臨5風險 下修今年GDP成長率至0.5%
中華信評今(18)日公布年中台灣信用展望,指出未來幾季台灣的經濟成長可望反彈回升,與其他亞洲經濟體的成長趨勢一致,但將全年的GDP成長率從3月評估的1.5%,下修至0.5%。中華信評指出,整個供應鏈在出清庫存,2023 年初的需求急遽下滑,但之後的外部需求可望復甦。同時人工智慧等新應用可能帶動對科技產品的需求。在 2023 年上半年衰退之後,台灣的經濟應可在前述因素的推動下於 2023 年下半年恢復成長。穩健的民間消費與復甦的出口需求將帶動經濟成長。出口仍是台灣經濟的重要原動力,但全球成長疲軟仍可能導致今年的出口活動放緩,尤其2023 年美國與歐元區對實體商品的需求可能仍然偏低。在出口量於 2023 年上半年降低之後,補充庫存的需求應可提升台灣出口量。在美中之間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的情況下,製造業自中國分散亦可望為台灣的出口成長提供支撐。中華信評認為,未來幾季台灣企業將面臨5大主要風險。一、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因全球經濟面臨硬著陸風險,進一步抑制總需求與出口。二、中國經濟由於企業與家計單位信心長期疲弱,中國的復甦動能大幅下滑。三、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貿易與投資條件惡化,且通膨壓力再度升高。四、通貨膨脹:通膨並未充分緩解,甚至有再度加劇的情況,借款人目前所面臨的成本壓力持續升高。五、融資管道受限與借款成本升高,將使評等等級較低的發行體評等展望惡化。此外,氣候變遷與非線性能源轉型對糧食與能源供給造成威脅,加劇通貨膨脹與社會動盪。科技因技術進步速度加快且網路攻擊數量增加,商業模式與信用結構可能會因此遭到破壞。
80歲老董破冰行2/年少住工廠59年前跟父親創業 台玻林伯豐拚第一品牌「歡迎進口貨競爭」
「台玻在台灣平板玻璃市占率85%、其餘15%則是進口,歡迎進口貨競爭!」80歲的台玻(1802)董事長林伯豐底氣十足地跟CTWANT記者說,「你摸摸看,這個玻璃可以隔絕40%熱能,光線還是可以穿透,就不用開那麼多空調。」這塊玻璃是近年正夯的綠建築材料-低輻射鍍膜玻璃(Low-E),南山人壽廣場、頂級豪宅「聯合大於」的玻璃帷幕都用它。 在台玻集團總部的樣品室陳列著各種玻璃,林伯豐像打開寶庫一般如數家珍,「這片玻璃,輕透又可還原色彩,是台灣各大百貨精品櫥窗的必備材料」,還有建築外牆用、事務機用、隔音用、防彈、做成食品容器等玻璃… 依據客戶需要,可以特調專屬配方、量身訂製,他領著記者介紹,「我對生產事業全副心力都投進去,特別對技術發展有興趣」。豪宅外牆的玻璃帷幕使用台玻產品;台玻客製化玻璃瓶器相當有名,也能透過這些玻璃瓶見證歷史。(圖/黃耀徵、黃威彬攝)林伯豐是跟著明年成軍將滿一甲子的台玻一起長大,「我的父親林玉嘉董事長於1964年成立台灣玻璃公司,在玻璃業以前家裡是做遠洋漁業,但父母親都信佛,魚畢竟是生命,因此轉做其他的生產事業,原本父親是在台灣水泥公司做駐會常務董事,由台泥理監事支持、共同籌組台玻」,林伯豐回憶。堪稱玻璃產業活字典的林伯豐說,「我從大專畢業後、兵都沒當完,就進入台玻新竹廠上工。」投入程度甚至可以用工作狂來形容-住在員工宿舍中,每天睜開眼睛、吃完早餐,就是進廠工作到晚上:「第一個任務是出貨,可以藉此了解客戶需求、製程,後來才到營業部。」 「開始時很辛苦,面對大廠競爭,我們小心翼翼,提升品質與服務,當時做平拉式玻璃,品質、成本都有競爭力。」「半夜出車不夠,我還去當堆高車司機上貨。」甚至結婚時也是將夫人許素瑛娶到新竹,一起住在宿舍;目前新竹和台中的員工宿舍,都還有林伯豐的房間。台玻在時任經濟部長李國鼎的鼓勵下發展「平板玻璃」,技術最早來自日本旭硝子株式會社,林伯豐繼續精進與英國PILKINGTON PLC.、德國VEBA GLASS AG.合作取得專利,生產色板玻璃、食器玻璃與平板浮法玻璃等,在1960至1980年代,推升我玻璃製品出口成長近150倍,彼時玻璃產量世界第一,台玻也在1973年掛牌上市。台玻創辦人林玉嘉2004年時任董事長,與二代林伯實、林伯豐、林伯淳(圖左至右)的珍貴合影。(圖/報系資料照)台灣做穩之後,林玉嘉於1992年前往中國考察,決定到中國投資設廠,1993年成立台灣玻璃中國控股公司,1994年第一座中國廠在青島廠成立。二代林伯豐在2009年、66歲掌舵,今年80歲的他說:「讓台玻繼續獲利,這是我的責任。」「台灣人均玻璃用滿了,到中國尋找新市場。」因此他與弟弟林伯實、林伯淳分別接任各公司董事長後,14年間加速中國事業布局,同時研發高附加價值產品。台玻(TAIWAN GLASS)至今是台灣玻璃第一品牌,在台灣可說沒有同業勁敵,儘管總產能規模上比不過日本旭哨子、美國康寧,但在客製化市場堪稱第一。台玻容食事業部總經理謝進興介紹α33硼矽酸耐熱玻璃:「倒入液體瞬間溫差150度,無毒且不會爆破。」這是日本著名奶瓶品牌所用的玻璃瓶,台玻一年產能7億支、在世界奶瓶有40%的高市佔率。此外,民生用品中也處處有台玻,從上萬元的KAVALAN威士忌與台灣高粱,澳洲香檳,德國化工大廠默克所需耐強酸、強鹼的棕色玻璃瓶,世足賽期間麥當勞推的可口可樂紀念杯,星巴克設計獨特的玻璃杯,到蠻牛、可口可樂、工研醋、桂格雞精、愛之味菜心、嘉南羊乳等瓶子。「在重量和厚度減少的情況下一樣堅固,鍋爐速度加快、同一窯產量增加,既減成本又減碳。」謝進興介紹。台玻平板玻璃對營收貢獻超過6成。(圖/報系資料照)台玻在兩岸共有25座生產基地,2021年合併營收達560億元,其中來自中國約430億,台灣130億,產品從平板玻璃、玻纖布、Low-E節能玻璃,跨足光電產業,生產太陽能玻璃和電子級觸控玻璃。林伯豐說「已經很難說台玻是傳產或科技業,生產用很多高端科技,現在經營模式、商業模式跟以前也都不一樣。」台玻生產事業已經交棒三代,林伯豐長子林嘉宏與次子林嘉佑,分別負責平板玻璃與玻纖事業,還有姪子、林伯淳之子林嘉明管財務,同時20個專業經理人配合,日常營運讓林伯豐相當放心、充分給他們空間。「怕看到,罵也不是,不罵也不是,現在我已經少去工廠了。」工廠出身的林伯豐不免用最高標準審視,記者曾實地走訪生產平板玻璃的台中廠,辦公區的桌椅有歷史感但相當乾淨,產線上連垃圾桶都標齊對正,能想見林伯豐昔日治軍嚴謹的身影。
各種負面影響…今年2月職缺率2.57% 創近13年來新低
歐美去年急速升息,我國出口表現衰退、製造業用人也大受影響,主計總處昨公布2月工業及服務業職缺數為21.6萬個,換算成職缺率為2.57%、年減0.5個百分點,官員坦言,受這波景氣影響,職缺率創近13年新低,上次低點是民國99年、職缺率為2.4%。主計總處官員解釋,當景氣好時,廠商用人需求增加,職缺數會上升;去年俄烏戰爭,全球飽受通膨、升息等負面夾擊,景氣於下半年趨緩,導致商品需求減弱,國內外經貿減緩,衝擊我國出口表現,廠商用人需求顯得保守,職缺數、職缺率從去年的25.8萬、3.07%,降至今年的21.6萬以及2.57%。主計總處統計顯示,今年2月底工業及服務業職缺數年減4.2萬個,其中,製造業年減2.9萬個最多,官員分析,這是廠商調整庫存,導致用人轉趨保守有關,營建工程業職缺數也年減9900個,與央行升息、《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打擊不動產有關,而各行各業職缺數多呈下降。相反地,內需產業隨邊境解封、服務業復甦,職缺數不減反增,例如,住宿及餐飲、批發及零售業,職缺數年增700、1700個,職缺率分別上升0.13、0.1個百分點;官員解釋,職缺率的計算公式,分母是受僱員工人數加職缺數,分子是職缺數。主計總處昨也同步公布去年經常性薪資調整的概況,受疫情數位商機蓬勃、出口成長等影響,去年有近3分之1、33.3%比例的廠商調升員工經常性薪資,比例創90年以來新高;若以行業或廠商規模來看,金融及保險業、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等,以及規模愈大的廠商,調薪幅度與比例是最顯著。官員分析,去年調整經常性薪資比例創22年新高,與疫後復甦、廠商獲利提升有關,加上基本工資也調漲,都會帶動廠商加薪的意願;不過,去年下半年景氣反轉,統計截至3月底止,今年已調升或預計調升經常性薪資的廠商比例為28.2%,官員預估,最終結果比例不會相差太遠,今年廠商加薪比例很可能創近3年新低。
全球景氣持續收縮…終端需求依舊不振 5月出口恐連9黑
連8黑!財政部公布4月海關進出口統計,4月出口359.6億美元,年減13.3%,連續8個月呈現衰退,累計前4月出口1337億美元,年減17.7%。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全球景氣持續收縮,終端需求依舊不振,廠商普遍仍處庫存調整階段,5月出口恐連9黑,上半年出口很可能創近14年以來最大減幅。4月主要出口貨品中,資通與視聽產品受惠於電腦零附件、交換器及路由器等出口成長,年增5.4%,電子零組件因半導體市況欠佳、生產鏈持續去化庫存,年減8.6%,光學器材隨面板供需改善,減幅收斂為17.8%。不只科技產品表現不佳,傳產貨類買氣未見回穩,出口均呈兩位數下降,其中化學品年減34.4%,紡織品、塑橡膠、基本金屬及其製品減逾2成5。累計1至4月主要貨品出口全面衰退,其中電子零組件年減15.1%。主要市場方面,4月對日本出口受積體電路外銷支撐,年增19.8%,規模值為歷年單月新高,表現一枝獨秀。其餘市場續呈減勢,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年減2成2,對美國年減10.3%,對東協、歐洲因有資通與視聽產品訂單挹注,各年減7.1%、3.6%相對較緩。累計今年前4月,台對陸港出口年減28.5%,所占比率降至近20年同期低點(35.2%),對美國、東協各減15.0%、14.1%,對歐洲減2.2%,僅對日本增1.2%,表現最突出。進口方面,由於進口晶片產業鏈相關元件下降,以及塑化、金屬等原物料購置需求仍呈保守,加上半導體設備投資放緩,4月進口292.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0.2%,累積前4月進口1180.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16.9%。財政部坦言,全球通膨、緊縮貨幣政策、俄烏戰爭僵持等不利經濟成長因素仍存,加上美中科技爭端尚未緩解,皆為前景增添不確定性,我國上半年出口仍將面臨相當壓力。不過展望未來,隨高效能運算、資料中心、車用電子、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與數位轉型商機持續推展,可望維繫我國出口動能。
受惠中國解封「亞洲經濟成長加速」 外需拖累!台灣GDP放緩至2%
亞洲開發銀行(ADB)昨日公布最新的「亞洲發展展望報告(ADO)」,內容看好中國的強勁復甦,使今年亞洲開發中經濟體成長速度快於原先預期,但全球銀行業動盪仍可能對前景帶來挑戰。ADB認為,中國去年12月結束清零政策後的復甦,將是今年推動該地區成長的一大動能,大陸經濟復甦後,將是亞洲開發中國家今明兩年的主要增長支撐。報告預估,大陸經濟今年將增長5%,高於其先前預估的4.3%。另外,路透則報導,亞銀報告指出,台灣受到外部需求疲弱拖累出口影響,預估今年GDP年增率將放緩到2%。這份報告認為,2023年亞洲46個發展中經濟體的GDP年增率將達4.8%,高於此前12月預估的4.6%,亦高於2022年的4.2%。此外,今明兩年通膨壓力有望減緩,將從2022年的4.4%降至2023年的4.2%和2024年的3.3%,接近疫情前的水準。亞銀首席經濟學家Albert Park表示,大陸防疫解封不僅將支撐商品的出口成長,區域旅遊業也將受益,最大受惠國包括柬埔寨、馬爾地夫、泰國和帛琉等國。截至2019年,陸客是這些國家的主要觀光客來源。不過,報告也指出,大陸的房地產行業仍令人擔憂,若市場能迅速恢復信心,今年增長率甚至可能高於5%,這對亞洲經濟體更是一大利多。報告也指出,儘管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步伐加快,但挑戰依然存在。包括全球銀行業的動盪和俄烏戰爭升級,都可能對前景構成壓力,尤其後者可能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再度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