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土
」 永凍土 俄羅斯 西伯利亞 全球暖化 北極核戰將至?普丁簽署新法案降低核戰門檻 投入量產「移動核掩體」
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拜登近日授權烏克蘭軍方在俄國境內使用美製「ATACMS」遠程攻擊導彈後,外媒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丁已於19日簽署並批准新版的《俄羅斯核子威懾國家基本政策》生效,以此取代2020年6月頒布的舊版核政策。外媒指出,新版核政策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大幅降低了動用核武器的門檻,顯示出俄國在當前國際局勢下,對核武器作為威懾力量的依賴正在加強。此外,俄羅斯也開始大規模生產可以用於抵禦核爆衝擊與輻射,並且可容納數十人的移動式核掩體「立方體-M」(KUB-M)。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普丁19日簽署了一份大幅降低俄羅斯發射核武門檻的政策法令《俄羅斯核子威懾國家基本政策》,該法令允許莫斯科當局在俄羅斯或白俄羅斯受到核武國家支持的無核國家的威脅時,得以部屬、動用核武器。 與此同時,莫斯科緊急事務部宣布,開始大規模生展新的移動式核掩體「立方體-M」,它被設計用來為54人提供長達48小時的防核爆衝擊、防核輻射汙染保護。報導指出,「立方體-M」移動核掩體看起來像加固的貨櫃,並由2個模組組成,分別是一個可容納54人棲身的庇護區與一個技術區。根據開發單位說法,這種結構可以保護人們免受來自包括自然災害和人為事故的威脅,它們配備了空氣過濾和再生、備用供水、污水處理和加熱等生命維持系統,並且可以透過追加模組連結來擴大庇護所的規模。「立方體-M」可以輕鬆地用卡車運輸、移動,並連接到供水系統,也可以部署在俄羅斯廣闊的北部永久凍土帶中。據了解,目前「立方體-M」的生產工作已經在下諾夫哥羅德州的捷爾任斯克地區展開,俄羅斯官方將其稱為「提高公民安全的重要一步」。
全球暖化加劇北極永凍層「上古病毒」問世 專家:擔憂引爆大流行
目前有科學家提出警告,如果沒法阻止全球暖化的腳步加快,在北極永凍層中暗藏的上古病毒「瑪土撒拉微生物菌株」(Methuselah microbes,外號殭屍病毒)有可能會因為溶解的關係而被釋放出來。除此之外,其實在永凍土深層,恐怕還有100萬年前的病毒。根據《衛報》報導指出,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遺傳學家克拉維里(Jean-Michel Claverie)表示,目前全球對於大流行的威脅分析,主要是從南方地區往北方傳播的疾病上研究,但相對的,對那些遠北地區出現、恐向南方傳遞的病毒關注較少。克拉維里認為,這是一種疏忽,因為在北方的永凍層中,其實也有可能出現引發新疾病爆發的病毒。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影響深遠。(圖/達志/美聯社)鹿特丹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的病毒學家庫普曼斯(Marion Koopmans)也支持克拉維里的論點,他表示,我們無法知道北極永凍層中到底隱藏了那些古老的病毒,但當中無法排除有的病毒恐引發全球蔓延,比如像是最古老型態的小兒麻痺症,這是我們身為病毒學家必須要能夠假設的事情。永凍層若溶解,許多科學家擔心其中的冰封千萬年的病毒會隨之被釋放造成災難。(圖/達志/美聯社)報導中也提到,克拉維里曾於2014年領導團隊,將西伯利亞的樣本中分離出活病毒,這項實驗足以證明這些病毒即便被掩埋在永凍土中數千萬年,但還是具有感染能力。而在2023年他們進一步的在西伯利亞七個地點取得不同樣本的病毒株,當這些病毒株放入實驗室後,還是可以感染培養細胞,其中一個病毒的樣本年份甚至長達4.85萬年之久。北極圈許多生物已經深受全球暖化影響,家園遭到破壞。(圖/達志/美聯社)克拉維里表示,目前研究團隊分離出來的病毒只能感染變形蟲,對人類沒有風險。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目前被凍結在永凍土中的病毒無法引發人類疾病。例如,目前已經識別出天花病毒和皰疹病毒的基因組痕跡,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病毒。報導中也指出,這些被科學家所分析出來的微生物、病毒,均統稱為「瑪土撒拉微生物菌株」(Methuselah microbes,殭屍病毒),但科學家也認為,在永凍層底下,有可能會出現百萬年前的病毒,這種病毒一定遠比人類等所有物種還要古老。克拉維里表示,我們的免疫系統過去從未與這種微生物接觸過,是否有抗體足夠對付也是會讓人擔憂。暖化後的北極永凍土解凍,除了造成交通上障礙,更可能讓原本被冰封的病毒重現。也因為這個原因,克拉維里目前正與北極地區的一個國際教育網絡北極大學(UArctic)建立合作,雙方計畫要建立起一個監視網路、隔離設施,並且從中提供專業的醫療資源與知識,以便早期發現特殊病例,同時也計畫在當地就遏止這種上古病毒的感染。
最後節氣「大寒」到!4生肖留意健康 命理師曝六大開運法
2024年1月20日22點08分節氣來到「大寒」,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有農諺「大寒三白定豐年」。『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三白意指下三場大雪。可見,農家忌諱在大寒節氣天晴無雪。相關諺語“小寒不寒寒大寒”。“小寒凍土,大寒凍河”。 「大寒」宜養腎,別以爲腎虛都是男人的專利,更把補腎等同於補性功能。常言道“男怕傷肝,女怕傷腎”,女人更要注意腎虛!腎被古人稱爲是“命門”,是女人健康與美麗的發動機及發源地。過去腎虛虧多常見於更年期的女性,但如今,二三十歲的女性患上腎虧的病例卻漸多,年紀輕輕就腰痠背痛腿軟,渾身無力、怕冷、沒胃口,不化妝的時候,更是一臉憔悴,面對是暗黃無光的臉,早起後浮腫的眼睛,日漸脫落的秀髮。天氣寒冷,寒氣通於腎,寒邪首先侵襲的就是腎。補腎,對於女人來說至關重要! 《黃帝內經》上說寒冷冬天的養生首重「去寒就溫」,如何做到「去寒就溫」防體寒、維護身心健康呢?以去寒就溫養腎養元氣為主。“寒為陰邪,易傷陽氣”,人體陽氣源於腎,數九寒冬,禦寒保暖,首當養腎。 2024年「大寒」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牛、馬、羊,容易過度勞累而引起神經緊張,失眠多夢的毛病,但只要多些時間放鬆休息,終究問題不大。一些病痛,在所難免,會有神經緊張的傾向,必須盡量多休息,多做適量運動以放鬆身心!出差或外出旅行必須注意安全第一,不要作危險性的運動,以免樂極生悲,應提高警惕。 以下提供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寒」開運養生與禁忌:一、食的開運大法:1.人們可以根據不同體質進行飲食調補。偏於陽虛的人食補以溫熱食物為宜,羊肉、雞肉等都屬於溫熱食物,偏於陰虛者以滋陰食物為宜,可以多食用鴨肉、鵝肉、木耳等。2.忌吃生冷瓜果、霜淇淋、冰凍飲料等,以免內外皆寒傷脾胃,如梨,西瓜,生菜,綠豆等寒性之物,少吃海鮮和冷飲,吃吃黏硬之物,如奶油,油炸食物等,以免加重腸胃負擔,造成消化不良。3.冬天宜養腎陽,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等黑色食物及杏仁、核桃、大蒜、栗子、桂圓等食物,均有補腎益腎作用。二、衣的開運大法:1.增添衣物防寒防風,俗云:“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外出之時要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和圍巾。2.防寒保暖,及時添衣,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於血液的流暢。3.“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人的頭部是平衡整個身體熱量的最主要部位,若頭部受寒,極易引起感冒。三、住的開運大法:1.室內溫度保持在15-20℃爲宜,不宜過高或過低;要減少去公共場所的次數。2.應每天開窗數次,以便空氣流通,將室內濁氣加速散去,讓陽光充盈室內,可保持乾燥。四、行的開運大法:1.大寒養生要順應冬季“藏”的原則,要早睡晚起,每天多睡1小時。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陰氣,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從而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對於上班族特別提倡早睡1小時。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不宜過早起牀,晨練要推遲一些,最好待日出後再出門。2.在冬天,熬夜對身體的傷害比在其他季節更大。現在不少年輕人習慣熬夜,一到週末就長時間補覺,久而久之對健康相當不利。3.冬季夜長日短,人們也應適當調整作息時間,最好等到太陽升起後再起牀。有些人因爲工作原因,不得不天沒亮就起牀,那更應儘量早睡。在冬季,最好能在晚上23點(子時)之前上床休息。五、育的開運大法:1.切忌運動過量,出汗太多,避免陽氣隨汗液而出,受到損傷。鍛煉應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快走、慢跑、廣場舞等。運動強度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定,以微微出汗最好,下雪天或室外溫度低於攝氏12度,最好暫停戶外鍛煉。2.冬季靜養還要格外重視養心、靜心,靜養並不意味著不動或少動。冬季進行適當運動還是有益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冬季要避免劇烈運動,因爲大汗淋漓時,寒氣容易通過張開的毛孔侵入體內,容易使人生病。3.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不少人因為冬天天冷,就不願運動,其實冬天運動對身體有益,有助於增加免疫力,能夠預防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等疾病。六、樂的開運大法: 不過度勞累,情緒穩定,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忌急躁和精神抑鬱。所謂“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意思是說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方可抵禦嚴冬酷寒的侵襲。因此在大寒時節,我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後適逢春節,兒孫滿堂,此時精神調養還應注意避免過喜或傷心,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的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海獺被讚可以抗暖化 海狸被罵成暖化兇手...
可愛的海獺近年受到歡迎,甚至還有延伸出貼圖跟卡通,而牠除了是頻危動物外,也被認為是對抑制暖化有所幫助,甚至靠吃東西就能環保。不過跟他長得很像的海狸就罵名不斷,甚至如今還被指稱是暖化的兇手,不只衝擊大自然還造成暖化加速。海狸對生態的影響大,甚至被認為是破壞原生態的動物。(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海狸又稱美洲巨水鼠,過去牠生於南美洲溫帶,為更容易取得海狸鼠的毛皮,毛皮商人把海狸鼠運到北美洲、歐洲及包含日本在內的亞洲地區繁殖。在前蘇聯的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及吉爾吉斯,由於當地農民十分貧窮,所以剝掉毛皮的海狸鼠肉就成為了這些農民及低下階層的肉食來源。但毛皮商對海狸鼠的圈養監管不完善,讓海狸鼠有機會逃到野外,並適應了野生環境。多個國家已被列為入侵物種,因為海狸鼠的體型比一般家鼠大兩倍,會把田野的農作物都吃光,會造成生態災難。海狸鼠的外型與北美洲原生的麝鼠相似,但其行為較具攻擊性。為減少海狸鼠對麝鼠的棲息地的干擾,美國南部有部分州分會在槍殺海狸鼠後把海狸鼠的屍體餵飼野生的美國短吻鱷,好讓鱷魚習慣了吃海狸鼠的肉來攻擊這些外來的入侵者。海狸做出的池塘,因無法流動也產生許多溫室氣體。(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如今又發現這些海狸在河川上流築巢形成池塘,但這些停滯的池塘水,因無法流動因此產生溫室氣體,冬季寒冷的空氣被阻止滲入底部的土壤,創造了一個容易融化永久凍土的環境。當凍土融化時,其中含有的大量甲烷會自然釋放出來,這可能會加劇氣候危機。在阿拉斯加苔原地區,海狸創造的池塘數量估計超過1萬2000 個,而且這個數字在過去20年裡又翻了一輪,也讓牠被指造成暖化的問題。海獺則因為吃海膽被認為對環境有益。(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至於海獺則是有研究發現,牠光是靠近時就能幫助地球,起因為牠主要吃的是龍蝦、海膽、與鮑魚等,特別是海膽可能會讓海藻減少,研究顯示,海藻林每年可吸收約2億噸的碳排放。而海藻的天敵海膽近年在美國加州沿岸大量繁殖,破壞了生態平衡。而海膽過去的天敵向日葵海星,則因為疾病一一死去減少,導致海膽大肆繁殖,更可能導致整片海域遍佈海膽,再加上海藻正面臨海洋酸化和海水變暖等威脅,處境岌岌可危,研究人員便讓喜啖海膽的海獺介入,反而讓海域恢復了生態原有的樣貌,也控制海膽數量與海藻生長。
「小寒」養生6大方法與禁忌曝 命理師點名4生肖注意健康
2024年1月6日04點50分節氣來到「小寒」,天氣寒冷,大冷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為「小寒」。小寒時節,民間忌諱天暖,有諺語「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說」的說法。意思是,「小寒」本是天氣嚴酷的時節,如果不冷,到了大寒,天氣就會極為嚴寒,冷到用語言都無法形容的地步。相關諺語“小寒不寒寒大寒”。“小寒凍土,大寒凍河”。這段時間,《黃帝內經》中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萬物斂藏,養生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滋補內臟。當以收斂、封藏為主,以保護人體陽氣,使其閉藏、內養而不被打擾,神氣不外露,以養精蓄銳。所以要保持心情舒暢,勿過喜過悲,心境平和。《黃帝內經》上說寒冷冬天的養生首重「去寒就溫」,如何做到「去寒就溫」防體寒、維護身心健康呢?以去寒就溫養腎養元氣為主。“寒為陰邪,易傷陽氣”,人體陽氣源於腎,數九寒冬,禦寒保暖,首當養腎。另外,天氣寒涼,容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所以小寒養生要注重養腎、保胃。2024年「小寒」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牛、蛇、雞,腸胃方面容易出毛病,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而且不可暴飲暴食。要慎防心臟、及血管方面的疾病,平時要多做檢查,杜絕後患;不宜參加刺激性或危險性的運動,容易從高處摔倒,導致頭部流血受傷。 以下提供食、衣、住、行、育、樂的「小寒」養生開運與禁忌:一、食的開運大法:1.飲食原則是「健脾胃、養肺腎。」養生原則是斂藏精氣,固本扶元,以“防寒補腎”為主,進補食物可選擇栗子、大棗、桂圓肉、淮山、蓮子、枸杞等。但體質偏熱、偏實及容易上火者,則要注意涼熱的合理搭配。2.冬天宜養腎陽,可食入腎鹹味食物,如海帶、紫菜和海蜇等,但不宜過多,否則腎水更寒而擾心陽。腎主水,宜吃溫熱及黑色食物,如羊肉登溫腎壯陽、熱量高的肉類,而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等黑色食物及杏仁、核桃、大蒜、栗子、桂圓等食物,均有補腎益腎作用。3.飲食上要注意多吃溫散風寒的食物,如生薑、大蔥、花椒、桂皮、羊肉等,羊肉是溫熱食物,如果用羊肉加點當歸、山藥、胡蘿蔔一起煮,加上大蔥和生薑調味,適量食用,勿過度進補,建議每週吃一次,不會上火。4.一般人可多吃蛋白質含量高食物,如果食用太過油膩、辛辣的食物,容易上火,引發青春痘,必須節制。5.切忌各種生冷瓜果、霜淇淋、冰凍飲料等。二、衣的開運大法:1.“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人的頭部是平衡整個身體熱量的最主要部位,若頭部受寒,極易引起感冒。2.出門時,最好穿上寬鬆、保暖、防滑的棉鞋、運動鞋,鞋底最好粗糙一些,紋理要寬、深,女士最好不要穿高跟鞋。3.冬季時,大多數人的腳部溫度偏低,腳底有很多穴位,受涼後會可能引起人體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慢,抵抗力下降。4.衣物以深色、質輕、保暖為宜。選用重量輕、膨鬆、保暖性強的羊毛、絲棉、羽絨等製品。三、住的開運大法:1.應經常打開門窗換氣,將室內濁氣加速散去,讓陽光充盈室內,可保持乾燥。注意室內通風及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天氣寒冷,高血壓及心臟病、氣喘等患者更應注重保暖。2.天氣漸冷,很多人喜歡緊閉門窗,這樣房間裡面才暖和,但是門窗緊閉,密不透風,不到3小時,室內二氧化碳量就會增加3倍以上,細菌、塵埃等有害物質也會成倍增長,應每天開窗數次,以便空氣流通。四、行的開運大法:1.「冬應腎而養藏」,腎主冬,冬萬物閉藏,作息宜早睡晚起,待日光出現再起,若反道而行會傷腎氣。2.小寒時期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身體的陰氣,使身體內的陰陽平衡滋養臟腑,增加身體的強壯程度。寒冷低溫天氣裡,為避風寒,應適當早睡、晚起。3.不建議早起洗頭,因為早上時間緊迫,很多人沒等頭髮乾透就外出,很容易受風寒,輕者會頭痛,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大小關節疼痛,甚至肌肉麻痹。4.很多人早起後,匆忙中光著腳在地板上走路,這樣不利於健康。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做好保暖工作十分重要。早晨剛從被子裡出來,腳部還沒有適應外界的溫度,踩在地上很容易著涼,引起腹痛、腹瀉,長此以往,會影響腸胃健康。因此,早起應穿一雙柔軟的平底拖鞋,冬天起床後,最好立刻穿上襪子。五、育的開運大法:1.小寒是鍛鍊身體,改變體質的大好時機,這就是所謂的「冬煉」。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不少人因為冬天天冷,就不願運動,其實冬天運動對身體有益,有助於增加免疫力,能夠預防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等疾病。2.在寒冷的冬天,早睡可保護人體陽氣,待日出後再起床,可躲避嚴寒,求其溫暖,但晨起運動要避免邪寒入侵,惡劣天候時不要到室外練身。3.很多人都有早鍛鍊習慣,天太冷最好把鍛鍊身體安排在下午,因為心血管病的發病高峰一般是在一天中交感神經活動最強的一段時間,集中在上午6時至12時。特別是冬季雪天寒冷的氣候,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誘發血管痙攣、收縮,容易出現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心臟急症。4.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而人應乎自然也不例外。冬天常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功效,對調節情緒、改善人體狀態有很好的作用,有益身心健康。六、樂的開運大法: 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平和,起居和運動有規律。走出戶外,讓可愛的冬陽照射,溫暖身心,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反應能力。
全球暖化惹禍…地球5生態系統面臨崩潰邊緣 專家示警「恐有大規模災難」
英國艾希特大學6日發布《全球臨界點報告》指出,氣候變遷與自然的損失可能很快就會將地球生態系統推向崩潰邊緣。報告更指出,包括格陵蘭地區的冰蓋、南極洲西部的冰蓋、溫水珊瑚礁、北大西洋副極地地區的環流、永凍土地區5個主要系統已面臨跨越臨界點的風險。另在COP28召開的同時,今年11月氣溫更成為連續第6個破紀錄的月份,2023年將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英國艾希特大學全球系統研究所教授連頓(Tim Lenton)所領導的研究團隊,6日發布《全球臨界點報告》指出,氣候變遷與自然的損失可能很快就會導致自然世界的臨界點。雖然報告中列出的26個臨界點,許多都與全球暖化有關,但其他人類活動,像是砍伐亞馬遜雨林,也可能將地球生態系統推向崩潰邊緣。該報告指出,全球暖化導致5個主要的系統已面臨跨越臨界點的風險,分別是格陵蘭地區的冰蓋、南極洲西部的冰蓋、溫水珊瑚礁、北大西洋副極地地區的環流、永凍土地區。報告警告,從冰蓋融化威脅到災難性海平面上升,再到熱帶珊瑚礁大規模死亡,一旦世界跨越一個臨界點,應對眼前的人道主義災難可能會分散人們對阻止其他災難的注意力,從而造成大規模飢餓、流離失所和衝突的「惡性循環」。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院士王寳貫表示,臨界點的研究,是希望找出哪些可能會引發某些環節產生「一發不可收拾」的改變,例如年雨量減少到某個數值,可能會造成某個植物群落整個永久消失,那就是一種臨界點。目前的結論只能當作參考,但國家應積極投入研究,作為長期規畫的根據。而歐洲聯盟氣候監測機構6日表示,在非同尋常的11月氣溫成為連續第6個破紀錄的月份,2023年將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另據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紀錄表示,今年11月的月均溫攝氏14.22度,比之前最熱的11月高了近3分之1攝氏度,打破過往11月高溫紀錄,使2023年全球均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1.46度。這給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針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帶來了壓力。
給水就甦醒!4.6萬年前線蟲「復活」 科學家驚:還生下數百個後代
俄羅斯科學家宣布「復活」沉睡長達4.6萬年的線蟲,打破科學界過去對線蟲「存活年限」的評估。該線蟲群雖只復活1個月就死亡,但僅需水及食物就能起死回生,還產下100多個後代的結果,仍讓科學家感到振奮。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s)榮譽教授兼論文作者泰穆拉斯(Teymuras Kurzchalia)表示,復活線蟲就像「叫醒時間比較長的睡美人」,這種屬於土壤線蟲(soil nematode)的「Panagrolaimus kolymaensis」,在2018年於西伯利亞的永凍土與另種線蟲一起被發現,對周遭植物碳14檢測後,推估線蟲已有4.6萬「歲」。科學家復活4.6萬年前的線蟲。(圖/翻攝自PLOS Genetics)泰穆拉斯指出,該線蟲一度處於「滅絕但存活」的獨特狀態,實驗發現線蟲能在零下80度環境存活,以停止主要身體機能、脫水方式假死活著,且在輕微脫水時會產出海藻糖(trehalose),幫助其存活在乾燥冷凍環境。論文在科學期刊《PLOS Genetics》發表後掀起震撼,因為大眾認知的「最強生物」水熊也只能在冷凍30年後復活,而人類復活過最古老的生物體細菌孢子,雖有超過4000萬年的年紀,但其被密封在琥珀裡的滅絕蜜蜂體內,與該線蟲和水熊差異極大。不過,並非所有科學家都支持泰穆拉斯團隊的結論,有專家認為線蟲周圍的植物年代不代表線蟲的年齡,且真正復活的是線蟲,還是線蟲體表上的其他生物,都還未有真正定論。
世界最大永凍土巨坑解凍擴大! 釋放「這物質」將加劇全球暖化
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長達1公里的巴塔蓋卡巨坑(Batagaika crater),是世界上最大的永凍土坍塌區域,然而,它的面積卻因全球暖化而逐漸擴大。科學家指出,俄羅斯的變暖速度比世界其他地區快至少2.5倍,這導致覆蓋俄羅斯約65%國土面積的長期冰凍苔原正在快速融化,這將釋放出儲存在解凍土壤中的溫室氣體,加劇暖化現象。據《路透社》的報導,令人嘆為觀止的無人機空拍畫面揭示了巴塔蓋卡巨坑的具體細節,影片中2名探險登山家翻越了崎嶇不平的巨坑底部,上面佈滿了不規則的小丘。這個巨坑最早在1960年代被發現,因當地森林植被被大量砍伐後,地表積熱導致地下永凍土不斷融化,坑內邊緣失穩經常發生滑坡,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加速了地區永凍土融化,故巴塔蓋卡坑規模和深度還在繼續增長,最新研究表明其直徑以每年12至14米速度向外不斷擴張。科學家指出,俄羅斯暖化的速度比世界其他地區快至少2.5倍,這使得覆蓋俄國約65%國土的長年凍原持續融化,並釋放出更多儲存在解凍土壤中的溫室氣體,加劇暖化現象。一些居住在俄羅斯自治薩哈共和國(Sakha Republic)的居民會將巴塔蓋卡巨坑稱為「通往冥界的大門」,但它其實有個學名叫「巨型陷落」(mega-slump)。對此,薩哈共和國首府雅庫次克市(Yakutsk)梅尼可夫永凍土研究所(Melnikov PermafrostInstitute)的首席研究員塔納納耶夫(Nikita Tananayev)則表示,巴塔蓋卡巨坑雖然可以促進當地的觀光,但塌陷範圍的逐漸擴大是「危險的徵兆」,「未來隨著氣溫攀升及人為壓力加大,我們會看到愈來愈多這種巨型坍塌形成,直到所有的永凍土都消失。」如今,永凍土融化的問題已威脅到俄羅斯北部及東北部地區的城鎮,導致道路坍塌、房屋龜裂及管線變形,近年來頻繁出現的大規模野火使情況更加惡化。科學家們仍無法確定巴塔蓋卡巨坑擴大的確切速度,但塔納納耶夫指出,部分深達100公尺的坍塌區域土壤富含「巨量」的有機碳,這些有機碳將隨永凍土融化釋放到大氣中,進一步加劇全球暖化危機。
北極海要沒冰了! 國外研究稱北極海的冰最快2030年全部融化
科學家6日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報告表示,北極海的冰最快在2030年9月會完全消失,就算人們從現在開始遵守《巴黎氣候協定》,將全球暖化限定在攝氏1.5度的範圍內,最晚在2050年,北極海的冰也將全部融化。根據《法新社》報導,漢堡海洋大學教授諾茲(Dirk Notz)表示,現在將北極海以景觀及棲息地的標準來保護已經為時已晚。隨著冰層的減少,天氣、人類、生態系統都將受到嚴重的影響。南韓浦項工科大學研究人員閔升基向法新社表示,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導致永凍土層融化,順勢加速全球暖化。厚達數公里的格陵蘭冰層若融化,其產生的海水量足已讓海平面升高6公尺之多。閔升基也指出,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最快在2030年9月北極海的冰會全部消失,這比先前的預測提早了10年。一般而言,若北極海冰層覆蓋面積小於100萬平方公里,科學家將此狀態稱為「無冰」狀態,2012年北極海海冰面積為340萬名方公里,創下冰層面積最小的紀錄。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發表1則報告指出,在21世紀中葉,北極海將出現至少1次幾乎無冰的狀態。
永凍土持續融化 醫:「殭屍病毒」恐無處不在
全球暖化不只造成環境浩劫,竟然也跟病毒有關?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近日表示,近期歐洲研究人員發現13種史前病毒,命名為殭屍病毒,「人類把地球持續加溫下,凍土持續融化、殭屍病毒出現,就有可能也無處不在了。」黃軒在臉書發文說,隨著氣溫上升,永凍土逐漸消失,「現代人類從未遇到過的病毒,會浮現在地球,這些病毒,曾經被冰凍在冰中數萬年了,具體地說是2.7到4.85萬年左右。」黃軒表示,歐洲一項研究挖掘西伯利亞永凍土時,發現13種史前病毒,命名為殭屍病毒,「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殭屍病毒復活後仍具有感染力,大家開始擔憂,後續感染會有更大問題。這次的研究,觀察到的殭屍病毒,只能感染變形蟲而已。但是,在諸如永久凍土等環境中,確實存在能感染人類的病毒。」然而,這案例不是第一起,黃軒說明,1997年科學家在阿拉斯加永凍土的女屍上,發現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病毒株;2012年科學家也在冰凍300年的西伯利亞女木乃伊身上,發現了天花的遺傳基因殘跡,因為這些病毒,人類免疫系統沒遇過,所以才叫殭屍病毒。黃軒引述專家說法,殭屍病毒的下一次大流行機率不會是零,所以大家要小心,要將它看作未來的風險,可能發生在這代或是下一代,「人類把地球持續加溫下,凍土持續融化、殭屍病毒出現,就有可能也無處不在了。」
在西伯利亞採得4萬年前「殭屍病毒」仍有傳染力 科學家:永凍土融化恐威脅人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日報導,最近研究人員在西伯利亞地區永凍土層中採集樣本,在其中發現了13種古代病原體,並且仍然具有傳染力,研究人員將它們稱為「殭屍病毒」,研究人員表示,目前必須確保永凍土層保持冰凍,以免病毒釋出。永凍土層提供病毒完美條件,讓它們可以保存至今,1997年阿拉斯加永凍土層挖掘出1名女性屍體,其體內含有1918年的流感病毒株。冷戰時期的美國與蘇聯自1950年代核試驗開始,就一直往北極傾倒放射應有毒物質,如今永凍土層層中,保存著不少古代病毒與放射性物質。地球暖化造成永凍土層融化,釋出過去被保存在地底下的甲烷等溫室氣體,更加劇了氣候變遷,若這些含有放射性物質及古代病毒的永凍土層融化,恐怕會對人類造成威脅。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於8日的報導,為了更深入了解永凍土層中病毒所含風險,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醫學院醫學和基因組學名譽教授克拉維里(JeanMichel Claverie)率領團隊到西伯利亞7個不同地區的永凍土層進行採樣,並於2014年首次成功復活樣本中的病毒,將其命名為「殭屍病毒」。根據土壤放射性碳定年法,其中最古老的病毒大約有4萬8500年歷史,研究團隊發現病毒可以感染變形蟲細胞,為了安全起見,目前尚未對病毒進行動物或人類宿主的實驗。克拉維里認為,採集回來的病毒在經過這麼長時間仍具有傳染性,代表其他永凍土中還存在未發現的病毒,「如果殭屍病毒還活著,其他病毒就沒有理由死亡,並且同樣具有能力感染它們的宿主」。研究人員強調,生成年代久遠的永凍土在融化時,很可能釋出這些未知的病毒及有毒物質,至於這些病毒暴露在空氣中能維持多久傳染力,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碰上宿主的機會有多大,目前尚待釐清,唯一能確定的是,隨著全球人口增加、產業發展,居住在北極的人口將會增加以及氣候變遷加劇的情況下,永凍土層的融化勢必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
缺蛋危機推升紅羽、黑羽土雞價格 料理雞湯漲18%
國際農產品期貨價格漲跌幅。俄烏戰爭滿1年,重要農產品黃豆、小麥與玉米價格已經回落,不過,拉長時間來看,黃豆、玉米近3年漲近2倍;農經公司表示,這次缺蛋危機,也推升紅羽、黑羽土雞價格,未屠宰產地每台斤從農曆年前36元漲到43元,甚至一度到45元,短短不到2個月價格飆升逾2成;以市售3、4台斤的土雞為例,售價已突破500元大關。農經公司表示,由於土雞飼養要3、4個月,比白肉雞5、6周來得久,預計最快6月供需才能逐步平衡;根據家禽行情統計顯示,2月下旬台灣紅羽、黑羽土雞交易隻數較1月上旬減少4成,即使有年節因素考量,供給數量減少也是推升售價主要原因。台灣農畜大廠卜蜂分析,蛋、雞是息息相關,因為雞蛋來源少,雛雞數量也變少,不論雞蛋或雞肉,市場供需失衡的過渡期會拖更久,預計4月缺口達顛峰,6月以後供應量才會逐漸平穩;以白肉雞為例,每周從可供的500萬隻降到450萬隻,等於現在一周有50萬隻的缺口。台灣缺蛋危機長達1年,卜蜂指出,起因於農產品價格高漲,玉米等合成的飼料價格也跟著上漲,成本墊高、蛋價又不能即時反應,當然會影響雞農的飼養意願,加上這波禽流感肆虐,台灣也無法倖免,更擴大雞蛋、雞肉短缺的現象。量販通路家樂福、愛買與全聯超市皆表示,國產雞肉供貨正常,目前並無短缺,價格也堪稱平穩;不過,從比價網站資料來看,量販店線上購物的冷凍土雞悄悄上漲5%,購物網站銷售料理好的雞湯,漲幅更達18%,已陸續反映產地價格。農經公司指出,玉米單位價格從300飆漲到800美分,近來即使有回落至680美分,仍居高檔,民眾想買到平價雞蛋、土雞肉,恐怕要再等等了。
地表最冷城市保命術 攝氏零下50度變天然冷凍庫「出門穿得像高麗菜」
農曆春節接近,台灣近日迎來一波波冷空氣,天氣狀況不穩,中央氣象局臉書指出,本週一、二北台灣仍是較冷的天氣,週三、四冷空氣減弱,所以北台灣也會逐漸回溫。不過,小年夜至初一東北季風又再增強,北部、東部氣溫再降,基隆、宜蘭降雨再起,但被稱為地球上最冷城市、俄羅斯的雅庫次克(Yakutsk),上周因異常漫長的寒流,氣溫驟降至攝氏零下50度。面對極度低溫,當地民眾如何保暖?他們透露,最佳的穿衣保暖術就是「高麗菜穿法」。最冷城市居民傳授高麗菜穿衣學。根據《路透社》報導,這座位在西伯利亞的城市,是俄羅斯一處遠東永凍土上的礦城,距離首都莫斯科以東約5000公里,19世紀發現金礦和礦脈,開啟了礦業開採史,加上西伯利亞勞動集中營的建造,因而發展起成為都市。雅庫次克在冬季時會降至攝氏零下40度,當地市場販售的魚類及海鮮都成了「冷凍海鮮」。不過當地氣溫在冬季時會降至攝氏零下40度,由於當地冬季酷寒,整座城市籠罩讚冰霧之中,戶外宛如天然冰箱,當地市場販售的魚類及海鮮都成了「冷凍海鮮」,甚至出現整條魚在攤販位置上凍成冰柱的奇景。民眾保暖術,就是穿暖和一點,「衣物層層堆疊,像高麗菜一樣」。不過重點是住在這裡的居民面對嚴寒顛氣要如何保暖?像是格魯茲德瓦(AnastasiaGruzdeva)就表示,她在戶外應對酷寒的穿著,通常都會戴著兩條圍巾、兩副手套和數頂帽子和頭巾,「面對低溫,你無法抗拒它,你要嘛就相對應調整穿著,要嘛就等著受苦」。另一名魚販斯塔羅斯提納(Nurgusun Starostina)則表示,應對寒冷沒有什麼特別的祕訣,簡單來說就是穿暖和一點,「衣物層層堆疊,像高麗菜一樣」。俄羅斯西伯利亞城市雅庫次克被稱為地球上最冷城市。(圖/翻攝自路透社網頁)
天然冷凍庫!探訪全球最冷城市 氣溫跌破攝氏零下50度
「全球最冷城市」俄羅斯雅庫次克15日氣溫跌破攝氏零下51度,根據路透社報導,雅庫次克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永凍土地帶,雖然時常出現零下40度的氣溫,但這波低溫已跌破零下50度,且預計將持續一週左右,酷寒氣候讓當地居民相當無奈。室外就是天然的冷凍庫,只能把自己包得像高麗菜禦寒。
4.8萬年古老病毒甦醒 科學家警告:恐釀災難性流行病
近日一支法國研究小組宣布,他們發現了深鎖在西伯利亞永凍土中的古老病毒,距今超過4.8萬年,團隊將這些病毒放進活的變形蟲中,它們還能夠侵入細胞進行複製。但也有科學家警告說,這些病毒可能是災難性的,會導致新的流行病。據《IFLScience》報導,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研究人員從俄羅斯遠東地區收集樣本,復活了48500年的古老病毒。研究人員說,雖然這研究看起來很冒險,但他們考量永凍土跟氣候變遷日益嚴重,這還是一個很值得的研究。在此之前,他們曾在2014年復活西伯利亞永凍土中3萬年的病毒。 研究人員說,這些病毒只不過是生活在土壤和水中的單細胞斑點,但經過實驗結果,病毒可能變成傳染性病原體,因為他們將病毒放入活變形蟲中,它們還能侵入細胞並進行複製。論文的作者之一克拉維里(Jean-Michel Claverie)表示,「48500年是一項世界紀錄。」研究人員從一塊有2.7萬歷史的長毛象冷凍糞便和毛中,復活了3種新病毒,分別命名為長毛象病毒(Pithovirus mammoth)、潘多拉長毛象病毒(Pandoravirus mammoth)和巨型長毛象病毒(Megavirus mammoth);也從西伯利亞狼的胃中,分離出2種新病毒。分別為小豆狼瘡病毒(Pacmanvirus lupus)和潘多拉狼瘡病毒(Pandoravirus lupus)。據《線上郵件》報導,最年輕的冷凍病毒距今2.7萬年,最新發現的病毒被冷凍4.85萬年。科學家警告,儘管這些病毒,不被認為會對人類造成威脅,但融化的凍土中的病毒可能是災難性的,會導致新流行病。
搜奇/嫌66號公路太沒挑戰 地球上最孤立的路直通世界盡頭
說到阿拉斯加,是美國50個州中,位置最北、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州,1867年,美國從俄國手裡用區區720萬美元買下了整個阿拉斯加,相當於每平方公里不到5美元,換算約160.77新台幣,直到1896年,在阿拉斯加發現金礦、1960年代,普拉德霍灣發現石油,這塊土地才變得「有價值」,而原先用於運輸阿拉斯加北端石油道爾頓公路(Dalton Highway),被喻為是全世界最寂寞也最危險的公路。這條被BBC譽為「世界十大死亡公路」之一的公路,所能看到的就只有森林、苔原和山脈,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公路之一 。2011年,《英國廣播公司》(BBC)拍攝了一系列紀錄片,講述全世界最危險的公路,道爾頓公路榮幸地成為了第一集的主角。這條被BBC譽為「世界十大死亡公路」之一的公路,所能看到的就只有森林、苔原和山脈,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公路之一 。道爾頓公路建於20世紀70年代,與貫穿阿拉斯加州的輸油管道平行,從阿拉斯加中部延伸至普拉德霍灣(Prudhoe Bay),是美國最北端的道路之一,也是最偏遠的公路,由阿拉斯加石油管道公司於1974年建造的,作為北美洲唯一直通北冰洋的公路,長414英里,約666公里,幾乎所有路段都沒有進行鋪設,路面上到處都是礫石,一條經過極地、凍原、永凍層的礫石路,沿途還會穿越景致優美的布魯克斯山脈。道爾頓公路雖然在1981年對外開放了,但是在這裡,不會看到任何餐館、禮品店以及加油站。道爾頓公路雖然在1981年對外開放了,但是在這裡,不會看到任何餐館、禮品店以及加油站,遊客們若要住宿,就要前往普拉德霍灣的油田附近,一路上只有3個小鎮,大部分時間都在荒原上行駛。道爾頓公路一路陪伴旅客最多的,就是路邊的輸油管道,輸油管道經歷了重重挑戰,除了惡劣的氣候環境,輸油管道還要越過3座山脈、大大小小的河流以及永久凍土層和定時遷徙的馴鹿和駝鹿,近半條輸油管道全部架空興建,而不是埋於地下。儘管道爾頓公路被稱為世界十大死亡公路之一,沿途設施簡陋、物資匱乏,甚至連手機訊號和網路也沒有,但是,北極圈的曠世美景與神秘極光,對遊客來說就是最好的饋贈。道爾頓公路一路陪伴旅客最多的,就是路邊的輸油管道。
下一波全球大流行來自冰川融化? 研究表明:「古老病毒」將溢出並感染新宿主
最新研究指出,下一波全球病毒大流行可能不是來自蝙蝠或鳥類,而是來自融冰中的物質。隨著氣候變遷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冰封在冰川和永凍土中的病毒和細菌更有可能被重新喚醒並感染當地的野生動物,尤其是這些動物的活動範圍因為溫度的上升而越來越靠近南北兩極時。據《衛報》的報導,一項針對世界最大北極淡水湖黑曾湖(LakeHazen)的土壤及湖泊沉積物進行的遺傳分析表明,在融化的冰川附近,病毒溢出並首次感染新宿主的風險正在增加。這項由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教授Stéphane Aris-Brosou和同事共同發表於《皇家學會報告生物科學版》(Proceedings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研究表明,隨著全球暖化情況加劇,冰封在冰川和永凍土中的病毒和細菌更有可能被重新喚醒並感染當地的野生動物。他們從黑曾湖收集土壤及沉積物樣本,並對樣本中的RNA及DNA進行測序,以確認與已知病毒及潛在動植物或真菌宿主密切相符的特徵,並以一種演算法評估這些病毒感染不相關生物群體的風險,發現在靠近大量冰川融水流入的地方,病毒感染新宿主的風險隨著氣候變暖正在加劇。例如,西伯利亞北部2016年爆發的炭疽疫情便感染至少7人,並導致1名兒童死亡,原因是一股熱浪融化永凍土,使一具受感染的馴鹿屍體外露,而當地上一次爆發疫情是在75年前的1941年。近期也有其他研究表明,未知的病毒確實可以且已經在冰川中遊蕩。比如說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2021年於中國青藏高原樣本中發現33種病毒遺傳物質,其中28種是新病毒。根據地點判斷,這些病毒估計有1.5萬年的歷史。法國國家科技研究中心(CNRS)科學家更在2014年成功喚醒一種從西伯利亞永凍土中分離出的巨型病毒(giant virus),使其3萬年來首次重新俱備傳染力。該研究的作者Jean-Michel Claverie當時便告訴BBC,讓這些冰層暴露可能是「災難的根源」。
全球最北城鎮奇特禁忌多 禁養貓「死亡是違法的」
位於挪威的最北邊斯瓦巴群島(Svalbard),冬天會有4個月看不見太陽,由於氣候惡劣,在當地沒有產房,也不能養貓,更禁止埋葬屍體,讓外地人或遊客感到困惑。據《每日星報》報導,斯瓦巴群島位於北極和挪威之間的某處,距北極1046公里,距挪威大陸804公里,斯瓦巴群島的朗伊爾城(Longyearbyen)聲稱是全球的最北端的城鎮。據今年統計數據,有泰國、俄羅斯和瑞典等40多個不同國家的2552人居住在那。島上還是有一隻貓,被登記為「狐狸」。(圖/翻攝Peter Sobolev臉書)斯瓦巴群島擁有廣大的荒野地區,有許多北極熊和馴鹿等動物四處遊蕩,而在島上禁止民眾養貓,因為當局要保護豐富的鳥類生態。據《Oddity Central》報導,從禁令開始後,在島上只有一隻叫「凱莎」的貓,大家不清楚牠的主人是誰,只知道是一名俄羅斯人帶來的,將凱莎登記為「狐狸」繞過貓禁令,當局也從未懷疑過牠的真實身分。斯瓦巴群島雖然有酒吧、餐館、學校和大學,但沒有產房,所以孕婦要在分娩前1個月去挪威,因為朗伊爾城的醫院不夠大,如果生重病還是要前往挪威治療。朗伊爾城的導遊長期聲稱,在該地死亡是違法的,這說法看似開玩笑,但背後原因複雜。首先是惡劣天氣和凍土,使得遺體埋葬在這永遠不會腐化,曾有埋了80年的遺體被挖出後仍完好,甚至仍保有當初流感的痕跡,所以現在該地區不允許埋葬屍體;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民眾可以火化家屬的遺體放入鎮上的骨灰盒中。此外,在斯瓦巴群島定居點外的旅人,必須要帶槍支,因為隨時會遭受北極熊襲擊,據了解,從1970年以來,該地發生了5次襲擊事件,其中一名婦女在朗伊爾城峽灣對面的一個營地,遭遇北極熊襲擊受傷;也有一名男子被北極熊攻擊後身亡,而北極熊也因此被射殺。北極熊警告標誌。(圖/達志/美聯社)
2枚「猛獁象牙月餅」2萬4起標…法院拍賣遭疑違法 律師揭真相
大陸遼寧省綏中縣人民法院近日在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拍賣2枚「猛獁月餅」引發關注。據悉,2枚猛獁月餅的起拍價為人民幣5426元(約新台幣2萬4121元),拍賣時間為8日10時至9日10時;截至8日下午2時30分,已經有3人報名,7人設置提醒,345次圍觀。有網友質疑,「象牙製品可以拍賣嗎?」《齊魯晚報》報導,在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有關猛獁月餅的拍賣公告發布於8月23日,公告名稱為「綏中縣人民法院關於珠寶玉石、首飾、古玩字畫、擺件等的公告」。資料顯示,與猛獁月餅一起發布的共有50件拍賣標的物,其中包括手鐲、茶葉、保健枕頭、吊墜、瓷器等物品。根據介紹,此猛獁月餅屬於珠寶首飾文玩類,規格為55乘14mm,單個重量約95克左右。圖片顯示,其中一枚月餅上刻有「花好月圓」字樣,另一枚刻有「吉祥如意」字樣。刻字一面有花紋,另一面沒有花紋。2枚猛獁月餅的起拍價為5426元,保證金為800元,加價幅度為80元。報導指出,該猛獁月餅被綏中縣人民法院查封,法院具有處置權,權力來源為執行裁定書,目前該猛獁月餅在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公告還提醒,本次拍賣的拍品起拍價格,系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協商一致的議價結果,且拍賣的珠寶規格、品種、質地、種類及相關證書等均系當事人自行提供,法院不對所拍賣的珠寶的規格、品種、質地、種類及鑑定證書的真實性等方面做出任何承諾和保證。報導提到,淘寶網上有一對跟上述猛獁月餅外觀及規格相同的商品在拍賣,起拍價為2100元,保證金100元,加價幅度100元。店鋪客服表示,該商品是由猛瑪象牙雕刻,數量不多。至於買賣象牙是否違法?律師表示,普通象牙是違法的,但猛獁是已滅絕的動物,在凍土層裡出來的,可以合法交易。
義大利最大冰川崩塌11人喪生 顧生計還是顧生命當局陷兩難
全球暖化使歐洲多地迎來極端的破紀錄高溫,連阿爾卑斯山的冰川和凍土也正在以不尋常的速度融化。其中位於義大利的最大冰川馬爾莫拉達山(Marmolada)北側疑似受到異常高溫影響,於3日突然崩塌並引發雪崩,導致11人罹難,也引發當地政府陷入兩難,也就是到底是要防止類似悲劇再次發生,還是要保持旅客開放以確保當地主要收入來源不會受到影響。據英國《衛報》的報導,冰川崩落發生在義大利多洛米蒂山脈(Dolomites)的最高峰馬爾莫拉達山(Marmolada)北側。當地官員將這起事故歸咎於氣候變遷,因為案發前1日,其頂峰曾測得攝氏10度的破紀錄高溫。目前罹難人數已增加到11人,雖然尚無跡象表明可能有更多人喪生,不過搜救行動仍在持續。由於當天的天氣條件明顯不佳,管理當局卻還開放登山客進入,也因此將面臨相關指控。隨著搜救仍在進行,義大利的媒體和有關當局也在檢討如何避免悲劇再度發生,並試圖在當地旅遊業收入和遊客的傷亡風險之間達成平衡。對此市長羅伯托羅塔(Roberto Rota)無奈表示,每當山區管理當局採取較嚴格的預防和管制措施時,旅遊業者總是會強烈反彈,「他們的憤怒可以理解,但我們也不得不這麼做,如果冰川地區都沒有人居住或開放旅遊業,這些悲劇根本不會發生。」他補充山谷將會在未來幾個月持續封閉。事後馬爾莫拉達山緣附近的3位鎮長也制定了嚴格的臨時登山規定,並關閉了通往頂峰的幾條關鍵走道。高山俱樂部的登山教練莫羅西尼(Stefano Morosini)對此表示,應該提供登山者更多的登山風險評估,而不是完全封閉山區,而且夏季也要每天登出雪崩威脅的評估公告,不是只有冬季才這麼做。攀登冰川或山峰的風險不可能永遠為零,只要管理部門當天宣布風險過高,登山者就要有警覺否則後果自負,但當局若直接封閉山區就等於把自由之地變成旅遊禁區了。該地區最近的氣溫有所下降,但尚不清楚有關當局何時才會解除山區禁令。市長羅伯托羅塔表示,現在評估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還為時過早,「我們需要等待地質學家的安全評估之後,才能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