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融化
」 冰川 全球暖化 融化 氣候變遷 洪水2023年成全球最乾旱年份 36億人面臨水資源短缺
世界氣象組織最新發布的《全球水資源狀況》報告指出,2023年是全球三十多年來河流最為乾旱的一年,水資源供應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全球水資源需求增長,水供應的變化已對社會、經濟及環境產生廣泛影響,呼籲各國加強應對,緩解日益嚴峻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根據報告,2023年全球河流流量連續第5年低於正常水準,導致住宅、農業和生態系統的可用水量大幅減少。2023年也是全球所有冰河地區連續第2年出現冰量淨損,損失量達到過去五十年來的最高水準。初步數據顯示,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期間,全球冰河損失的水量超過6000億噸,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冰川融化事件。2023年同時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氣溫持續上升,並助長了長期乾旱。全球多地面臨嚴重極端氣候,不僅乾旱,亦遭遇洪水。報告以2023年9月利比亞的大洪水為例,洪災導致兩座水壩坍塌,奪走超過1.1萬條人命,影響該國22%人口。此外,美國南部、中美洲、阿根廷、烏拉圭、秘魯和巴西等地的乾旱也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其中阿根廷國內生產毛額(GDP)因此下降3%。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都在2023年遭遇嚴重乾旱,導致密西西比河和亞馬遜河等河流的水位創下歷史新低。亞洲和大洋洲的主要河流,包括恆河、雅魯藏布江和湄公河,整體水位也低於正常水準。長期乾旱使北美和歐洲部分地區的地下水明顯枯竭,加劇水資源短缺問題。報告特別提及,2023年三月北半球大多數集水區的降雪量均低於正常水平,這意味著來年的河流補給也將受到嚴重影響。聯合國的統計顯示,目前全球有36億人每年至少有一個月面臨水資源短缺,預計2050年將增加至50億以上。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愈加明顯,世界各國應加大對水資源管理的重視,並採取更加積極的應對措施。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紹羅(Celeste Saulo)強調,水資源是「煤礦中的金絲雀」,可以反映出氣候變遷的前兆,呼籲各國採取合作行動,應對全球水資源危機,減少災害風險,保障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全球暖化!美阿拉斯加「冰川大壩潰堤」 破紀錄洪水侵襲首府
近年受到全球氣候暖化影響,冰川融化的情況變得頻繁出現,美國阿拉斯加州(Alaska)日前就有因一處冰川大壩潰堤,導致破紀錄的洪水侵襲首府朱諾(Juneau),造成100多棟房屋受損或受到影響。根據外媒《CNN》的報導,自2011年以來,由於化石燃料污染造成全球氣溫上升,包括阿拉斯加在內的北極地區暖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的兩倍,這也導致冰川變薄,甚至是完全融化,這讓過去是冰川一部分的地區現在已經被一片土窪所取代,而每年夏天這些土窪都會被洪水填滿。據市政府官員報道,七月非常潮濕,降雨量大約是平常的兩倍,而阿拉斯加州一處冰川大壩於8月1日漲滿湖水,最終潰堤,當地官員也於8月5日警告居民可能需要撤離。在冰川大壩潰堤之後,湖泊的水位下降了400多英尺,其中在8月5日到8月6日24小時內下降了350多英尺。官員指出,這些水也於6日導致門登霍爾河水位飆升至創紀錄的15.99英尺,比去年房屋倒塌到被侵蝕的河岸並流入水道時的水位高出一英尺多。當地官員指出,有些街道一度積水3到4英尺,甚至可能更多,造成100多棟房屋受損或受到影響,所幸的是並沒有人員受傷,當地政府也開設了緊急避難所,約有40人在那裡過夜。美國國家氣象局(NWS)報告也稱,5日晚間隨著水位上升,朱諾附近的門登霍爾河(Mendenhall River)周圍的大樹倒塌,河岸被侵蝕。該局進一步補充說,6日清晨,門登霍爾湖的水位達到近15英尺(約4.6公尺),這比2016年創下的紀錄高出3英尺(約0.91公尺),也比中度洪水水位高出5英尺(約1.52公尺)。
法國星象家預言2024!「8大事件」一次看 兩岸局勢又上榜
倒數約2週2024即將來臨。法國星象家諾查丹瑪斯(Nostradamus)在約400多年前預言了世界上一些最重大的歷史時刻,其中以天災人禍為多,包括「氣候災難」、「戰爭」、「飢荒」、「王室更迭」等等。根據《7news》報導,1566 年諾查丹瑪斯去世前,他對未來做出了許多預測,其中許多都已成為現實;生前於西元1555年曾有著作《百詩集》(The Prophecies,Les Propheties),而他也被稱為「末日先知」。過去他就曾預言過希特勒上台、甘迺迪遇刺、9 月 11 日恐怖攻擊、COVID-19,甚至還有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駕崩等;若明年預言準確,將可能發生以下8件大事:1.氣候災難諾查丹瑪斯預言,氣候危機會在2024年持續惡化,「乾燥的土地更加焦枯,還會發生大洪水」,「疫病激增引發嚴重大飢荒」。2.致命病毒根據諾查丹瑪斯的說法,科學家將會發現一種存在4萬年歷史的致命病毒。隨著冰川融化,病毒中的細菌將慢慢釋放到海水中,導致許多人死亡,似乎也顯示人們意識到全球暖化的跡象。3.大地震諾查丹瑪斯指出2024年會有兩場大天災,第一場會是地震指出這場地震將發生在日本沿海,引發海嘯,摧毀房屋並造成數百人死亡。不過人們不禁會聯想到,諾查丹瑪斯預言的時機是否有點不對勁,因為這樣的災難已經在2011年3月的311日本大地震。4.王室動亂諾查丹瑪斯認為,英國王室將在2024年被一個「群島之王」會遭到「不具國王印記」的人「以武力驅逐」。有些分析家聯想到的是英國哈利王子,他並非王儲、在王位繼承順序目前排名第五;他會「趕走」自己的父親查爾斯國王嗎?還是查爾斯國王會退位給威廉王子,然後威廉王子被哈利王子「武力」驅逐?5.教宗之死諾查丹瑪斯預言,2024年「年事已高的教宗去世後,將由一位年輕的羅馬人當選並長期在位」。現任天主教教宗方濟各高齡87歲,由於感染流感後出現肺部發炎和呼吸問題,他最近多次傳出身體不適缺席活動入院治療的消息。6.火山爆發據諾查丹瑪斯稱,2024年發生的第二場重大自然災害將是義大利埃特納火山(Mount Etna)的大規模爆發。諾查丹瑪斯預測火山爆發將於2024年底或2025年初爆發,據他介紹,這將是自公元79年或公元1631年維蘇威火山以來最嚴重的火山爆發。7.「紅色敵人」掀戰諾查丹瑪斯預言,「紅色對手」(red adversary)會發動「戰鬥和海戰」,他將「因恐懼而變得蒼白,讓大海陷入恐懼」。有些人認為「紅色對手」是中國,因為他們有危險訊號,而「海戰」指的可能是當前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的緊張局勢。8.人類壽命達到150歲諾查丹瑪斯預言,由於機械器官的發展,人類的壽命可以延長到150至170歲。
王宥忻親曝恢單後感情生活 「結識不少單身企業家」
財富女神王宥忻日前受邀出席新竹文化局「邁向財富自由」講座,面對現場提問目前身邊是否有追求者?王宥忻表示恢單之後結識不少單身企業家,大家都是生意上的好朋友,但目前沒有急著想找尋另一半,也享受現在單身的自由,如果碰到情人節這種特殊節日就邀姐妹們一起度過。講座上王宥忻分享很多人都覺得成為億萬富翁遙不可及,但要成為億萬富翁首先要建立信念、相信自己可以辦得到。她直言很多成功的人跟大家一樣都曾經是平凡人,甚至處境比我們更慘。王宥忻日前受邀出席新竹文化局「邁向財富自由」講座。(圖/固力狗提供)王宥忻說:「大家可能覺得成為巨富需要很多運氣,但事實上看別人獲得財富是結果,去探究為何會造就這個結果的『因』才是我們應該要去學習的。」她以自己為例,在20幾歲時就開公司,結識企業家的老闆和他們取經經營之道,並開始各地演講分享財富新知,「在那個時期建立廣大的人脈資源,累積各種能量在29歲時機遇來了順應趨勢成就財富」。王宥忻也分享自己的下一步,目前最重要的課題是如何奉獻自己將自己所學回饋社會,展望明年將關注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嚴重問題,如溫室效應、極地冰川融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已讓地球處於危險之中,生為地球人更應該愛護我們的地球。推廣氫能源的使用將成為下一個清潔能源,有可能解決很多污染問題。
萎縮速度超驚人 瑞士冰川竟「2年消失10%」
因為全球暖化影響,地球也慢慢發生變化。據最新數據,瑞士冰川正以「令人震驚」的速度萎縮,在短短2年內,總共消失了10%冰量,和1960年到1990年消失的量一樣多。據《CNN》報導,根據瑞士科學院冰凍圈觀測委員會28日的數據,因為低降雪量和氣溫飆升,讓瑞士冰川的融化速度產生前所未有的狀況,短短2年10%冰量消失了。據數據可見,今年瑞士的冰川損失總體積的4%,這融化程度僅次2022年的紀錄,當時損失6%,值得注意的是,瑞士冰川在這2年流失的量,和1960年到1990年30年間的量一樣多。瑞士冰川監測網(GLAMOS)負責人胡斯(Matthias Huss)說,他們看到了2022年和2023年的損失,簡直令人震驚,超出了至今所經歷過的一切。胡斯解釋,儘管幾十年來,冰川的不斷快速減少,但加速還是太快,如果沒有氣候變遷,這極端現象不可能發生。因為這2個極端的年分讓冰川融化,瑞士已經有很多小冰川完全消失,如中部聖安納芬冰川大幅萎縮,已讓當局停止監測。不僅如此,高海拔地區也出現冰川損失,冰川監測網說,瓦萊州南部和海拔超過3200公尺的恩加丁山谷都有冰層消失。據了解,瑞士6月通過一項法律,停止使用化石燃料救冰川,阻止全球暖化。不過,最近研究發現,即使實現蓬勃的氣候目標,到本世紀末世界上多達一半的冰川也可能消失。
南極冬季海冰面積再創低 竟少了「28個台灣」
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近日表示,南極冬季海冰面積再創新低,比1986年的紀錄又少了100萬平方公里,而這面積約等於28個台灣。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25日說,今年冬天南極洲周圍的海冰面積,達歷史新低,氣候變遷對南極的影響,增加了科學家的擔憂。研究人員警告,這種轉變可能會給在海冰上繁殖和養育寶寶的企鵝帶來可怕後果,也會減少冰反射回太空的陽光,加速全球暖化。冰雪資料中心說,9月10日南極海冰面積達峰值,面積為1696萬平方公里,這超過了1986的冬季紀錄,少了約100萬平方公里。南極企鵝恐受衝擊。機構科學家邁爾(Walt Meier)表示,這不僅是破紀錄的一年,也是破極端紀錄的一年。冰雪資料中心強調,這只是初步數據,下個月會發布完整分析。據悉,南半球因為季節和北半球相反,海水會在冬季末期約9月達峰值,在2月或3月夏季結束時,融化至最低點,而2月夏季南極海冰面積也創新低,破了去年紀錄。雖然氣候變遷加速南極洲冰川融化,但目前還不清楚氣溫升高是如何影響海冰,2007年到2016年海冰面積擴大,但近年卻有了轉變。澳洲蒙納許大學海冰研究員普里奇(Ariaan Purich)在期刊上發最新表研究,他指出,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導致的海水溫度升高,讓海冰減少。普里奇強調,他想傳達的關鍵訊息是,為保護世界上的冰凍地區,大家真的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非常重要。
氣候暖化冰山潰堤 阿拉斯加首府遭破紀錄洪水淹沒
由於氣候暖化的因素,美國阿拉斯加5日發生冰川大壩潰堤的事情,這也導致當地首府朱諾(Juneau)遭遇破紀錄洪水淹沒,目前有關當局已經發布撤退命令,要居民即刻撤離。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冰川潰堤的發生原因,主要是因為河水從冰川大壩冰面較薄的地方經過時,河水直接沖破冰層縫隙,之後就會演變成冰川潰堤。報導中也提到,由於氣候暖化的因素,許多地方的冰川都曾發生類似現象。美國國家氣象局(NWS)表示,6日清晨,門登霍爾湖的水位達到近15英尺(4.6公尺),比2016年的紀錄高出3英尺,比中度洪水水位高出5英尺。好在,整個洪水在6日上午就迅速消退,當局也在上午10點解除洪水警戒。報導中也提到,近幾年來,氣候異常與熱浪襲擊的事情發生頻率越來越高,科學家也估計這種極端氣候所導致的災情會持續增加。在7月份,北美、歐洲、中國就遭遇了破紀錄的熱浪。而在2022年,巴基斯坦地區就因為冰川融化與異常的季風降雨,大片區域遭到淹沒,至少造成1700死亡,農作物與基礎建築損失更是難以估計。
熱浪襲擊歐洲瑞士冰川「融到快沒了」 50年前罹難者、失事飛機殘骸重見天日
由於全球氣候變遷的因素,近期歐洲遭遇大範圍熱浪來襲,不僅地中海地區發生多起野火,就連遠在高山上的瑞士也遭遇冰川融化的情況。目前已知阿爾卑斯山冰川嚴重融化,近日還在當地發現1968年失事飛機的殘骸與1986年罹難者遺體。根據《BBC》報導指出 ,瑞士警方表示,有2名來自法國的登山客於3日在攀登瑞士瓦萊州(Valais)的切斯金冰川(Chessjen Glacier)時,意外在當地發現人骨。事後2人報警請求協助,警方也隨即派遣直升機將白骨運送到研究機構進行勘驗。透過DNA鑑定後確認,白骨屬於一名37年前的德國登山者,當時曾展開大規模的搜救行動,但卻無功而返。而這名白骨的主人在逝世時,年僅38歲。除此之外,在8月的第一周,就有阿爾卑斯山當地嚮導發現了隱藏在冰川中的飛機殘骸,調查後發現,這架飛機於1968年在少女峰和莫希峰的阿萊奇冰川(Aletsch Glacier)墜毀,當時機上載有蘇黎世的教師、首席醫療官等人。
聖嬰發威全球恐迎來最熱7月 科學家示警:明年更熱
氣候變遷正導致熱浪持續且加劇,中央氣象局指出,今年「5至6月」是史上最熱梅雨季之外,7月也創了不少紀錄,堪稱是「台灣史上最熱的7月份」!如今美國太空總署(NASA)首席氣候科學家施密特(Gavin Schmidt)也表示,2023年7月可能是全球「若不是數千年,也是數百年來」最熱的一個月,甚至警告明年會更熱!亞洲、歐洲和北美洲正經歷持續的熱浪,除了發生農作物枯萎、冰川融化和野火風險增加等情況。(圖/達志/美聯社)《法新社》先前報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正經歷持續的熱浪,除了發生農作物枯萎、冰川融化和野火風險增加等情況,高於常溫也導致中暑、脫水和心血管壓力等健康問題頻傳。針對這樣的狀況,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Change Service,C3S)負責人布諾坦普(CarloBuontempo)表示,氣溫變遷正使整個氣候系統變暖,尤其是今年,還有兩種現象可能發揮作用,包括聖嬰現象(El Nino)及與較弱風有關的海洋異常高溫。NASA首席氣候科學家施密特21 日也證實,「我們看見世界各地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美國、歐洲和中國的熱浪正全面性地打破紀錄。(圖/達志/美聯社)除了歐盟專家的說法,據《CNN》和《衛報》報導,NASA首席氣候科學家施密特21 日也證實,「我們看見世界各地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美國、歐洲和中國的熱浪正全面性地打破紀錄」,他更指出,這些影響不能僅歸因於「其實才剛出現的」聖嬰現象。施密特表示,「我們正見到整體暖化,幾乎在世界各地,特別是海洋。幾個月以來,我們目睹破紀錄的海面溫度,甚至在熱帶地區之外也是如此」,施密特預計這種情況將會持續「因為人們持續將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熱浪狂襲,全球恐迎來最熱7月。(圖/翻攝自推特)目前的現象讓今年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一年的可能性增加。據施密特計算,可能性達到50%,但其他科學家認為可能性高達80%,他初,雖然估計值彼此之間略有不同,但極端高溫的趨勢是正確無誤,接下來更會反映在美國機構隨後發布更穩健的月度報告中。除此之外,施密特更表示,「我們預計2024年會更熱,因為聖嬰現象才剛開始,且將在年底達到高峰」,另外,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與美國緬因大學彙整的資料顯示,7月初全球氣溫創下歷史新高,地球表面以上2公尺的全球平均氣溫,達到17.23℃。世界氣象組織氣候服務主任修伊特(Christopher Hewitt)也表示,隨著聖嬰現象發展,預期接下來會聽到更多打破高溫紀錄的消息,他同時認為「這些影響將延續到2024年」,並警告這樣的現象,對地球來說並非好事,需要全球高度關注。全球恐迎來最熱7月,影響將延續到2024年。(圖/翻攝自推特)
巴基斯坦山區爆發雪崩 游牧部落被大雪吞噬…已知11死25傷
巴基斯坦北部山區於27日發生雪崩,整起意外至少造成11死25傷。會有如此嚴重的傷亡,主要是雪崩之時,恰巧有游牧部落趕羊到附近,結果不慎發生意外。而目前由於當地氣候嚴寒、天象惡劣,讓整體救援行動遭受重重阻礙。根據《BBC》報導指出,這起意外發生於吉爾吉特伯爾蒂斯坦地區(Gilgit Baltistan)與阿扎德克什米爾(Azad Kashmir)之間的肖特山口(Shounter Pass)。當時一個游牧部落正趕著羊通行山路,結果突然發生雪崩,不少游牧部落的成員被大雪掩埋。整起意外事件發生後,有關當局即刻派出軍用直升機展開搜救,當地也有許多居民協助尋找被大雪覆蓋的人們。但由於事發地點偏僻,且當地天象惡劣,所以讓救援行動難度大為增加。當地高級警官阿里(Ziarat Ali)表示,整起意外至少造成11人死亡、25人受傷,死者中有4名婦女與1名四歲男童。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Shehbaz Sharif)表示,之所以會發生雪崩,主要是因為氣候變遷的關係。謝里夫認為,世界各國應當履行維護氣候的責任,保護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報導中也指出,巴基斯坦近年來發生多次破紀錄的季風降雨與北部山區冰川融化,主要原因就是氣候變化所延伸出的自然災害,巴基斯坦是全球因氣候變遷而飽受自然災害的前10名國家之一。
地球年度健檢報告出爐 極端天氣影響千萬人
拯救地球人人有責!近日世界氣象組織(WMO)近日發布最新的地球氣候報告,乾旱、洪水和低冰層等氣候危機,在去年加劇,還有多項紀錄將在今年被打破,極端天氣正影響千萬人。據《CNN》報導,世界氣象組織在地球日前一天,發布對世界的健康檢查報告,分析一系列全球氣候指標,如全球暖化和污染水平、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熱量,以了解地球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對自然的影響。世界氣象組織氣候監測和政策司長巴杜爾(Omar Badur)說,2022 年是地球充滿極端事件的一年,這延續了前幾年的趨勢,調查結果描繪了一幅鮮明的畫面。報導指出,一些氣候紀錄已被打破,其中許多即將在今年被紀錄:1.海洋達到了創紀錄的高溫,近60%的海洋經歷了至少一次熱浪。2.由於冰川融化和海洋變暖,全球海平面攀升至有史來的最高水平。3.南極海冰面積在2022年2月降至192萬平方公里,為當時有紀錄的最低水平,今年可能再破新低。4.歐洲阿爾卑斯山見證了冰川融化創紀錄的一年,瑞士受到的影響很嚴重,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損失了6%體積的冰川。5.全球暖化污染水平在2021年創下歷史新高。報告指出,這些廣泛的氣候指標反映地球的狀況,而由氣候變化引起的極端天氣事件是最直接的影響。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Terry Taras)說,去年極端天氣影響千萬人,還加劇了糧食不安,和大規模移民,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和破壞。中國大陸去年遭遇創紀錄的最長乾旱,東非截至今年1月,也有超過2000萬人因為乾旱產生糧食不安的問題;美國西部和南部同樣也受乾旱所苦,歐洲更有1.5萬人因為熱浪死亡。
劉冠廷排練場突然抱住孫可芳! 舉例「沒在客氣」舉動…全場閃瞎了
劉冠廷、孫可芳情侶檔再度合作,合演四把椅子劇團2023最新舞台劇《呼吸》。劇情中情侶檔為了生不生小孩爆發爭執,戲外劉冠廷笑認喜歡小孩,孫可芳坦言目前角色上身,會害怕生小孩的過程,加上看帶姊姊不容易,「小孩睡著,放床上又睜開眼睛,簡直是恐怖片!」劉冠廷曾挑戰哄睡朋友一歲多的女兒,哄了兩個小時,抱到他手酸,好不容易小孩眼睛越來越瞇,讓他「很有成就感」,結果一靠床放下,小孩就哭出來,「兩個小時就白費了」。被問有沒有討論過生小孩,孫可芳說暫時還沒有,等未來有錢請保姆才會考慮這件事(生小孩),且她目前對生小孩的過程挺害怕,看到身邊有人生過小孩都會由衷敬佩,「是怎麼活下來的」。再度攜手孫可芳演伴侶,劉冠廷從角色反思自己,也覺得雙方關係因溝通而有好的改變。(圖/趙文彬攝)《呼吸》將英國劇作家鄧肯麥克米倫(Duncan Macmillan)代表作搬上台灣舞台,講述劉冠廷主動提議想當爸,女友孫可芳卻失控暴走引發爭執。整劇只有兩個角色,兩人得全場不中斷地對話,十分耗費體力及腦力。兩人二度演伴侶關係,因為劇中角色立場及觀念不同,排練時兩人也不斷討論,偶爾不小心過於糾結台詞及演出,坦言會不小心「爆炸」,還好導演會跳出來緩和雙方氣氛,他們就會互相說對不起,然後握個手和好。劉冠廷自招「通常跟親近的人會比較不客氣」,難以想像若是對其他女演員如此直接會怎樣,孫可芳搞笑接話說:「你可能就被告!」後來兩人解釋,是因為劉冠廷有次嘗試不同演出方式,突然就加戲就抱住她,話鋒一變突然大放閃。而孫可芳角色是關心環保的高知識份子,她為角色做功課時,突然一股「天啊,我好蠢,我怎麼這麼沒有知識」油然而生,回到家都在查資料、關心地球暖化、冰川融化議題,看相關的影片,劉冠廷見狀曾嚇到:「妳看這幹嘛。」她有次還一股腦跟他分享說省電燈泡並不省電等言論,入戲非常深。愛情長跑多年,劉冠廷跟孫可芳仍是非常甜蜜。(圖/趙文彬攝)因為近期密集的排練,日前情人節也沒法過,劉冠廷坦言工作到一半才發現是情人節,趕快表示心意「情人節快樂,怎麼辦沒有一起出去玩。」孫可芳則回「不會啦,也一起工作啊」,原來他們過去也很少過節,通常情人節靠近年節,她都會在台南陪家人,今年已是難得一起過,劉冠廷隔天買了三份蛋糕去排練場跟大家分享,在她耳邊講悄悄話說「我知道妳最喜歡起司蛋糕」,孫可芳食量好得出名,劉冠廷浪漫完又很實際地提醒她別吃太多「明天要記者會」。《呼吸》是四把椅子劇團繼《好事清單》開展「在地轉譯」創作路線後,再次搬演劇作家麥克米倫的生涯重要劇作,由藝術總監許哲彬親自執導,劉冠廷與孫可芳共演,藉由一段詩意且動人的簡單愛情故事,帶領觀眾看見當代都市青年的人生掙扎、揭開中產階級知識份子的深層焦慮。3月4日起至3月19日,將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連演16場,購票詳情請至OPENTIX售票網。
即便堅持巴黎氣候協定 研究指出2100年「49%冰川融化消失」
根據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由於氣候變遷的關係,就算人類能夠完全遵守《巴黎氣候協定》,把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之前的攝氏1.5度之內,在2100年時,地球上還是會有49%的冰川因為融化而消失,而海平面平均上升9公分。根據《衛報》報導指出,這份研究報告於5日發表於美國「科學」(Science)期刊上,內容是針對全球21.5萬條冰川的未來進行全面性的觀察。而作者制定了4種環境,分別是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攝氏1.5度、2度、3度與4度。而實際估算之後,即便人類完全做到《巴黎氣候協定》的要求,也就是全球溫度控制在比工業化之前平均溫度高出1.5度內,到2100年十,全球會有49%的冰川消失,而這些冰川佔世界冰川總質量的26%。而如果平均溫度比工業化之前的溫度高出2.7度的話,歐洲中部、加拿大西部、美國、紐西蘭的冰川則會幾乎完全消失。而如果全球暖化達到4度的話,阿拉斯加當地的大型冰川會受到影響,而在2100年時,全球83%冰川也會消失。如果冰川融化,勢必也會影響到海平面的上升,而報告中指出,如果氣溫上升1.5度,全球海平面平均會上升9公分,而如果上升幅度達到4度,全球海平面將會上升15公分。而言就作者之一的美國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教授霍克(Regine Hock)表示,冰川的減少會影響到人類可使用的水資源,目前全球有20億人口的淡水需求是源自於冰川。而如果海平面上升的話,隨之而來的是風暴潮(storm surge),勢必會造成更大的破壞。
下一波全球大流行來自冰川融化? 研究表明:「古老病毒」將溢出並感染新宿主
最新研究指出,下一波全球病毒大流行可能不是來自蝙蝠或鳥類,而是來自融冰中的物質。隨著氣候變遷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冰封在冰川和永凍土中的病毒和細菌更有可能被重新喚醒並感染當地的野生動物,尤其是這些動物的活動範圍因為溫度的上升而越來越靠近南北兩極時。據《衛報》的報導,一項針對世界最大北極淡水湖黑曾湖(LakeHazen)的土壤及湖泊沉積物進行的遺傳分析表明,在融化的冰川附近,病毒溢出並首次感染新宿主的風險正在增加。這項由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教授Stéphane Aris-Brosou和同事共同發表於《皇家學會報告生物科學版》(Proceedings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研究表明,隨著全球暖化情況加劇,冰封在冰川和永凍土中的病毒和細菌更有可能被重新喚醒並感染當地的野生動物。他們從黑曾湖收集土壤及沉積物樣本,並對樣本中的RNA及DNA進行測序,以確認與已知病毒及潛在動植物或真菌宿主密切相符的特徵,並以一種演算法評估這些病毒感染不相關生物群體的風險,發現在靠近大量冰川融水流入的地方,病毒感染新宿主的風險隨著氣候變暖正在加劇。例如,西伯利亞北部2016年爆發的炭疽疫情便感染至少7人,並導致1名兒童死亡,原因是一股熱浪融化永凍土,使一具受感染的馴鹿屍體外露,而當地上一次爆發疫情是在75年前的1941年。近期也有其他研究表明,未知的病毒確實可以且已經在冰川中遊蕩。比如說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2021年於中國青藏高原樣本中發現33種病毒遺傳物質,其中28種是新病毒。根據地點判斷,這些病毒估計有1.5萬年的歷史。法國國家科技研究中心(CNRS)科學家更在2014年成功喚醒一種從西伯利亞永凍土中分離出的巨型病毒(giant virus),使其3萬年來首次重新俱備傳染力。該研究的作者Jean-Michel Claverie當時便告訴BBC,讓這些冰層暴露可能是「災難的根源」。
巴基斯坦難民倉皇躲世紀洪災 「返鄉卻遇火燒車」至少18人慘死
巴基斯坦因為季風性降雨加上冰川融化,引發創紀錄災難性洪水災情,造成破千人喪生,800萬人流離失所;如今洪水終於漸漸退去,沒想到12日晚間卻有一輛載著災民返家的公車在公速公路上起火燃燒,最終造成至少18人喪生慘案,死者包括12名兒童。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這些乘客因為洪水淹沒他們在信德省達都區的家園,被迫轉移到卡拉克拉嗤(Karachi)避難,沒想到本週三、載有近50位難民的公車突然在克拉嗤附近M-9高速公路上起火燃狂燒,最終導致至少18人死亡。警官布羅希(Hashim Brohi)表示「火災發生在公共汽車後部,我們認為這可能是由於空調系統出現故障引起」,不過警方仍需進行調查才能確定真正的原因。報導指出,這類道路事故在巴基斯坦其實很常見,且通常是由於惡劣的基礎建設、不合格的車輛和用路人不遵守交通規則導致,根據該國統計局表示,光是在2021年,巴基斯坦就發生了10379起道路事故,導致4566人死亡。
水才漸退又遇傳染病 巴基斯坦日增10童患病亡
巴基斯坦從6月開始因季風降雨及冰川融化影響飽受洪災之苦,不僅房屋、道路、牲畜和作物受損,甚至累積造成上千人死亡,而目前洪水雖然正逐漸退去,但卻引發不少傳染性疾病。不少人因為飲用受汙染的水,不幸染上痢疾、登革熱和瘧疾,根據當地醫生稱每天都至少有10名兒童死於與水相關的疾病,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巴基斯坦通訊官員萊哈里說:「許多兒童甚至沒有到達醫院,因為醫院被水淹沒或者無法進入。」隨後聯合國也發聲明表示「擔心成千上萬兒童無法生存。」
巴基斯坦世紀大洪災! 最大湖泊決堤「奪逾1300人命」
巴基斯坦近日遭到世紀大洪災肆虐,受到雨季帶來創紀錄的豪雨,同時北部山區冰川融化等影響,這場洪災造成至少1314人死亡,其中包括了458名孩童。據路透社報導,巴國政府為了控制這場洪災的災情,主動鑿堤引水,預防最大湖泊決堤,因此淹沒附近城鎮。巴國政府4日鑿開南部信德省(Sindh)曼查爾湖(Manchar lake)堤岸,雖然開鑿會迫使10萬居民撤離家園,但當局無非是希望透過鑿堤引水,防止湖泊決堤,導致淹沒人口較稠密的地區。不過當地官員也表示,曼查爾湖水位還是沒有明顯下降。聯合國已呼籲提供1億6000萬美元(約新台幣49億1320萬元)援助,希望能幫幫這些受洪災影響的民眾,早日重建家園。
高溫侵襲阿爾卑斯山飆30度高溫 冰川融化驚見80年代骷顱頭
因為全球暖化的影響,各地都出現了一些極端氣候,其中,阿爾卑斯山更是來到了將近30度的高溫,而因為冰川融化的緣故,有登山客就發現了2具身分不明的遺體以及飛機的殘骸,推測大約是1970年代至1980年代死亡的。根據《衛報》報導,瑞士的冰川因為高溫融化,有2名登山客在阿爾卑斯山登山時發現了2具不明身份的遺體,警方也證實此事,並表示他們已將遺體運送下山。不列顛尼亞山間小屋的管理員達里奧安登馬滕(Dario Andenmatten)指出,這2具遺體是在一條大約10年前就廢棄的小路發現的,有很多登山者會選擇那裡作為登山的起點,發現的那2位登山者可能是因為他們靠著一張舊地圖,沒有使用導航,所以才意外發現的。而遺體只剩下骨頭的部分,安登馬滕推測,他們大約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死亡的。一周前,在馬特宏峰西北部采爾馬特度假勝地附近的斯托克吉冰川上發現了另一具屍體,瓦萊州警方表示,在這兩起案件中,他們還在通過DNA分析識別人類的遺骸,還需要幾天時間。然而,發現屍體的2名登山者中的1名指出,他們發現的衣服是霓虹色的,具有「80年代的風格。」瑞士阿爾卑斯山已經經歷了兩次嚴重的夏季熱浪,7月時當局建議登山者不要攀登馬特宏峰,因為氣溫異常高,接近30度,在7月的熱浪期間,水結冰的海拔被測量為創紀錄的51公尺,而夏季的正常水平為30至35公尺。
金曲33/蔡健雅4度奪歌后 哽咽「一度想放棄音樂」
第33屆金曲華語女歌手由蔡健雅奪下,打敗Karencici、詹雯婷、以莉高露、魏如萱、袁婭維,拿下她個人的第4座金曲歌后,打破張惠妹3座歌后的紀錄,她一上台就忍不住尖叫,回憶自己剛入行時是個只會唱西洋歌的洋妞,唱中文歌還要翻字典,一度想要放棄音樂,「唱了就很擔心被遺忘、被聽膩,是金曲獎挽留了我,一唱就唱了25年。」說到激動處還忍不住哽咽。蔡健雅的專輯《DEPART》誕生於疫情期間,她因疫情困在家裡時接觸紀錄片,看見冰川融化等大自然議題,又聽了古典音樂,萌生為地球寫歌的想法,她也說:「這次不知道為什麼不想再寫情歌,總覺得有更重要的事該做,所以就拋開自己,為疫情下的大家寫了一張專輯。」蔡健雅在台上許下願望,希望自己的音樂能一直是大家的朋友,而她的媽媽此次也一同到場,蔡健雅感性說:「Thank you媽媽,妳真的是我的幸運物,她78歲,保持得非常好!」
猴痘、新冠肺炎接踵而來,病毒多樣化在身邊為什麼?環保也許是唯一能救我們自己遠離病毒、救地球的唯一選擇!
不知不覺新冠肺炎已經跟著我們三年多了,無止境的病毒讓人們綁手綁腳出不了門,令全球陷入恐慌與無奈中,但愛好自由自在的人們怎麼可能繼續被關下去?於是,全球紛紛訴求解封,確診數字再也不是每天的頭版新聞,但就在全球開始與病毒共存時,最近又出現了猴痘,席捲全球15國之多,雖然還不知道會造成什麼影響,但你有沒有深刻感受到,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周遭不斷有病毒一個接一個地竄出來?有人說是全球暖化造成的南北極冰川融化,將許多絕跡已久的病毒一起釋放出來了,也許吧!就是因為人類的不珍惜,過度砍伐地球資源,空氣汙染、環境汙染,所有的汙染最終還給我們,電影上演的那些人類終究會被地球反撲的情節,好像真的正在發生中!地球人口過剩、汙染過剩,所以物競天擇的狀況下,勢必要淘汰一些人,才能正常運作! (圖/歐舒丹、永在林業提供)但難道沒有別的方法讓我們人類遠離病毒逃過一劫?其實這幾年來, 全球有許多環保人士和大型企業積極參與永續計畫, 就在我們每天製造垃圾多到地球已經無法負荷的同時,身為地球一份子的你我是不是該從自身做起,愛地球做環保才是真的是唯一遠離病毒的生路!安潔莉娜裘莉X法國嬌蘭X聯合國的養蜂計畫牽一髮動全身,世界上若沒有蜜蜂,將會是如何呢?蜜蜂數量下降將造成世界糧食短缺、生物營養不良、危害環境安全,食物鏈的影響就是這麼殘酷,而解決這些問題成為嬌蘭堅持的目標。今年嬌蘭X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合作之 Women For Bees 蜂之女力計畫已經第二屆,這個培訓在柬埔寨展開!由蜂之女力計畫教母、同時也是嬌蘭品牌謬思的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發起長達六個月的養蜂培訓計畫。 (圖/嬌蘭提供)裘莉帶領蜂之女力計畫第一屆畢業的女性養蜂人安格莉娜‧卡內洛布魯(Aggelina Kanellopoulou)一同前往柬埔寨,向柬埔寨生物圈保護區來自暹粒、三羅區、洞里薩湖的女性分享養蜂經驗、交流最佳養蜂方式,此計畫旨在幫助培訓女性成為專業養蜂人,並加入全世界女性創業家的網絡中。蜜蜂不僅是法國嬌蘭的品牌象徵,也是大自然中極為珍貴的環境尖兵,嬌蘭將攜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裘莉,透過實際行動持續喚起大眾對於蜜蜂保育的意識,讓我們所處的地球更加美好!蜂之女力計畫教母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說:這項UNESCO和嬌蘭的合作計畫於柬埔寨洞里薩湖生物圈保護區以及三羅區實施,並跟MJP基金會攜手合作,幫助培訓女性成為養蜂人,並加入全世界女創業家的網絡中。該計畫的精神是要支持當地人保護天然資源,並依照他們的想法,發展當地社群。 (圖/嬌蘭提供)歐舒丹的蠟菊、薰衣草、杏樹保存栽種計畫法國天然植萃保養品牌歐舒丹L’OCCITANE從每天的保養,成為肌膚與環境永續的可能,造就一個美好的循環。先後大舉在科西嘉島進行大規模永續野生蠟菊栽種計畫、搶救即將消失的普羅旺斯薰衣草以保存生態自然遺產的絕美景色、復甦杏樹美麗地景,同時也在西非打造婦女永續發展的乳油木公平交易供應鏈,在每一處品牌觸及的土地開啟永續旅程,取之於土地回饋這片土地。L’OCCITANE與當地栽種商展開杏樹復育計劃。 (圖/歐舒丹提供)L’OCCITANE普羅旺斯的紫色奇蹟,希望保存薰衣草自然遺產。(右)L’OCCITANE科西嘉島大規模永續野生蠟菊栽種計畫。 (圖/歐舒丹提供)而台灣歐舒丹也跟隨總部的腳步,自2021年起開始支持位於屏東的永在林業永續發展計畫,獲得FSC認證的永在林業在林務局監督下, 以對生態系統衝擊最小的方式,進行砍伐、造林與育林,2021年台灣歐舒丹與永在攜手的計畫成功於約4.6公頃的土地上種植11,563棵樹,剷除危害當地生態及水土保持的外來樹種,以優勢本土物種復舊造林,有助於保持生物多樣性,恢復土地健康生態循環;更以24小時紅外線自動攝相,持續監測人工林內生物棲地,保育其林地物種,2021年於佔地212公頃的監測範圍中,已紀錄到至少14種野生動物。L’OCCITANE與與永在林業的合作保護台灣生物多樣性。 (圖/ 永在林業提供)(左)L'OCCITANE橙花乳油木果油 20g/250元;右為L’OCCITANE經典的乳油木護手霜。 (圖/歐舒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