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食物
」 中醫 禁忌12星座周運一次看!天蠍投資有獲利 雙魚職場受上司肯定
本周將進入10月第3周,星座專家「清水孟國際塔羅篠安老師」分享了12星座在10月13日至10月19日的運勢。篠安老師表示,10月14日遇上水星進入天蠍座,在言行舉止上要更加謹慎小心;10月17日則是一月一次的滿月,滿月發生在牡羊座,這時候可以許願消除內心的不安全感;10月18日金星進入射手座,在感情方面會更加專注內心上的交流。篠安老師的星座運勢參考星座為上升星座。●牡羊座本周隨著水星進入到你的深層情感領域,這是一個適合面對內心黑暗面的時刻,你也會願意接受自己的缺點。受到滿月牡羊的影響,你傾向獨處,金星進入射手座在本周會協助你在假日至外縣市出遊,有不錯的收穫。●金牛座本周隨著水星進入到你的親密關係領域,這是一個適合與另一半促膝常談的好時機,一些誤解都有機會化解。受到滿月牡羊的影響,你可能有睡眠不足或淺眠多夢的傾向。金星進入射手座會讓你在本周投資小有獲利。●雙子座本周隨著水星進入到你的職場工作領域,工作上將與同事夥伴們通力合作提前完成任務,你也可以主動在會議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受到滿月牡羊的影響,你可能會遇到女性友人找你吐露心事,金星入射手座將增強你本周的正桃花。●巨蟹座本周隨著水星進入到你的戀愛創造領域,本周在感情上你將可以勇敢向心儀的另一半邀約出遊、成功機率也大為提升。受到滿月牡羊的影響,你可能會遭受到女性長輩或主管的批評,金星入射手座讓你在本週工作有些心力交瘁。●獅子座本周隨著水星進入到你的居家生活領域,你可以與家人安排安排假日出遊或是邀請朋友到家裡作客,將加深家庭親友們的情感。受到滿月牡羊的影響,可多接觸異國文化的飲食或是閱覽國外旅遊手冊,金星入射手讓你有意外的桃花。●處女座本周隨著水星進入到你的溝通表達能力,你很容易在職場上搓破同事的謊言,銳利的判斷力也提升你的工作效率。受到滿月牡羊的影響,感情方面你會突然極度缺乏安全感,金星入射手座讓你在本周擁有愉快的家庭生活。●天秤座本周隨著水星進入到你的金錢正財領域,你可以多涉獵理財投資的網路資訊,將對你的投資有極大的助益。受到滿月牡羊的影響,你特別渴望得到異性的關注,金星入射手座讓你在人際關係上本周收穫滿滿。●天蠍座本周隨著水星進入到你的自我認同領域,這是一個適合進修學習的好時機,透過學習也讓你的職場能力更為加分。受到滿月牡羊的影響,健康方面要留意飲食攝取,減少冰冷食物避免引發腸胃炎。金星入射手座讓你投資有不錯獲利。●射手座本周隨著水星進入到你的深層潛意識領域,本周因工作壓力而影響睡眠品質,建議勿在睡前使用3C商品。受到滿月牡羊的影響,你可在假日從事創造相關的活動與講座。金星入射手座讓你在愛情中擁有不錯的桃花運。●摩羯座本周隨著水星進入到你的人際組織領域,人際關係上透過商務會議交流你將結識到對事業有幫助的人脈。受到滿月牡羊的影響,你將無意間回想起童年回憶,金星入射手座讓你可能接獲到前任情人的消息。●水瓶座本周隨著水星進入到你的事業地位領域,你可以透過學習增加自己在工作上的競爭力,有有兼職的機會。受到滿月牡羊的影響,你可能會接到朋友向你吐苦水抱怨,金星入射手座也讓你在人際關係中遇到不錯的感情緣分。●雙魚座本周隨著水星進入到你的進修價值觀領域,你可以閱讀歷史相關或心靈相關文章書籍,將擴展你的內在視野。受到滿月牡羊的影響,可能會因一時情緒化而失手刷卡花大錢,金星入射手座也讓你在職場工作上受到主管上司的肯定。
入秋「燥邪發威」莫名口乾舌燥!中醫建議:吃烤肉「可配2飲品」
台灣即將迎來涼爽的秋天氣候,皮膚乾癢、口乾舌燥、便秘等典型的「秋燥」症狀陸續找上門,而此時恰逢中秋佳節,不少人會團聚吃烤肉,油膩食物一下肚恐會加劇不適。對此,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婦科主任瞿瑞瑩建議,中秋吃烤肉時可搭配「2飲品」解膩退火。中醫師瞿瑞瑩表示,近期進入秋天換季時節,不少民眾出現口乾舌燥、流鼻血、皮膚粗糙乾癢、腹瀉及脹氣等症狀,而從中醫病因學的角度來看,誘發秋季病徵的主要原因為「燥邪」,天氣逐漸變涼,若民眾仍像夏天一樣大量攝取冰冷食物,則容易引起腸胃不適。瞿瑞瑩建議,入秋階段可以多吃像是水梨、白木耳、百合、蓮子等微涼且潤肺的食物,又或是攝取白蘿蔔、冬瓜、絲瓜等水分較多的食材,都能有效幫助減緩人體的乾澀問題,不過由於目前燥邪比較強「不宜進補」,尤其是藥膳或麻油等食補,應盡量暫時避開,否則恐讓便秘、流鼻血、口乾舌燥等情況變嚴重。此外,距離中秋節不到一個禮拜,不少人都會與親友相約烤肉,免不了會吃進油膩、重口味等刺激性食物,瞿瑞瑩提醒,烤、炸、辣等飲食都會讓燥邪症狀惡化,建議中秋吃烤肉時可搭配綠豆湯、麥茶來解膩退火,也要多喝水,切勿一口氣灌入冰涼飲品,以免傷身。
大暑禁忌一次看! 大凶之日1生肖2星座易出事
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是氣候最酷熱的時刻,今年的大暑落在國曆7月22日,專研塔羅的小孟老師在臉書上分享大暑的開運與禁忌,小孟老師並指出,大暑為大凶之日,諸事不宜,也點名3種人當天必走衰運,其中,屬蛇者少去偏陰場所,以防煞氣入侵或交通事故上身。小孟老師在臉書上分享大暑的開運與禁忌。(圖/翻攝自臉書)據小孟老師表示,古人稱「大暑熱不透,大水風颱到」預告大暑若不夠熱,就會有颱風大雨,另有一種說法「大暑熱不透,收成就不夠」顯示大暑不夠熱,收成就不夠,因此大暑節氣到來,天氣則越熱越好,而今年大暑落在7月22日,恰逢太陽經過黃經120 度,小孟老師也提醒大眾如何趨吉避凶,在節氣到來時能平順度過。以下為大暑禁忌:不宜曝曬大暑當天天氣易過度炎熱,不宜在外曝晒太久,避免紫外線影響皮膚組織。忌辛辣與油膩食物大暑不宜吃太麻辣的食物,若吃太辣或太油容易上火導致腸胃不順。忌食冰冷食物大暑天氣悶熱,倘若吃太冰冷食物容易頭暈頭脹,建議喝溫水。冷氣不宜開太強因為室內開太冷室外太熱,容易因為溫差變化造成頭暈的狀況發生。另外,小孟老師也指出,大暑為大凶之日,諸事不宜,尤其3種人容易有衰事發生:屬蛇的人屬蛇者大暑當日要注意煞氣過重,不宜出入較陰的地方並防範中暑。雙魚座的人雙魚座因為受到海王星逆行,不宜到海邊或河邊衝到水煞。摩羯座的人摩羯座受到冥王星逆行影響,要注意交通事故,並留意3C產品耗損。以下為大暑開運法:建議大家可多食用根莖食物,以蕃薯最好其音同暑,可挑選大根蕃薯來吃,代表大暑(大薯)。CTWANT提醒您:命理、占星等說法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
「大暑」大凶之日 3種人走衰運…還有這些禁忌
夏日炎炎,23日迎來大暑,小孟老師說,大暑是大凶之日,3種人會走衰運,而大暑也有一些禁忌要知道,如不宜曝曬、忌辛辣食物、冷氣別開太強等。小孟老師在臉書發文說,「古人稱大暑熱不透,大水風颱到:則是大暑若不夠熱就會有颱風大雨。古人也說大暑熱不透,收成就不夠:顯示大暑不夠熱,收成就不夠,因此大暑越熱越好。」至於大暑有哪些禁忌,小孟老師解釋:1.大暑不宜曝曬:大暑天氣過度炎熱,因此不宜在外曝曬太久,避免紫外線過高影響皮膚組織。2.忌辛辣與油膩食物:大暑不宜吃太麻辣或辣的食物,若吃太辣或太油容易上火導致腸胃不順。3.室內冷氣不宜開太強:室內冷氣不宜開太冷,因為室內開太冷室外太熱,容易溫差變化大導致頭暈發生。4.忌食冰冷食物:大暑天氣悶熱,倘若吃太冰冷食物容易頭暈頭脹,建議喝溫水。5.3種人易有衰事:屬鼠的人當日要當心煞氣過中,不宜出入較陰的地方,也要注意中暑。雙魚座受到海王星逆行,不宜去海邊或河邊以免衝到水煞。魔羯座受到冥王星逆行影響,注意交通事故,也要留意3C產品耗損。6.萬事不宜:大暑切忌不宜祭祀、搬家、動土等。以免過熱引發熱衰竭。大暑開運法:大暑建議大家可吃根莖食物,尤其蕃薯最好,其音同暑,可挑選大根蕃薯來吃,代表大暑(大薯)。
吃冰就頭痛? 當心「冰淇淋頭痛」找上門…醫曝解方
一位23歲女性,原本就有偏頭痛問題,但因發生次數不太頻繁,且仰賴吃藥效果也很好,因此不曾就醫。然而,最近到海邊遊玩時,因為天氣太熱而買了冰水欲消暑,在暢快灌下一大口時,突然一陣劇痛從額頭襲來,像腦袋被鑽孔一樣,痛到她雙手抱頭蹲在地上;當天晚上,她買了一支霜淇淋,咬一口吞嚥的瞬間,與白天海邊同樣的感覺、同樣的劇烈疼痛又發生,也同樣很快就消退。冰淇淋頭痛 享用冰冷的食物後快速發生又消失安南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杜宜憲表示,於門診聽完患者的描述後,心中就浮現一個診斷──冰淇淋頭痛。什麼是冰淇淋頭痛(ice cream headache)?又稱大腦凍結(brain freeze)或冷刺激頭痛(cold-stimulus headache),通常發生在享用冰冷的食物、飲料後,其疼痛感非常迅速,但會在短時間內消失。偏頭痛患者較常出現 與血管有關研究發現,冰淇淋頭痛較常出現在偏頭痛患者身上,約40%至93%的偏頭痛患者曾經歷過冰淇淋頭痛。杜宜憲醫師說明,這種頭痛的原因主要和血管相關,當冰冷的食物或飲料接觸口腔時,會導致上顎或咽後壁的血管瞬間收縮和擴張,進而活化血管壁上的痛覺感受器,連帶引發疼痛。不過,冰淇淋頭痛通常不超過30秒,唯有食用冰淇淋或飲用冰飲時,如果飲食過快會促使刺激更強烈,可能因此導致更嚴重的頭痛。放慢速度吃 降低冰淇淋頭痛發作機會雖然避免吃冰冷食物、喝冰飲,確實能夠降低發作機會,但若真忍不住,杜宜憲醫師建議,其實只要放慢吃的速度,讓身體與冰品不要接觸得太突然,避免瞬間冷熱溫差過大,就能有效改善和預防冰淇淋頭痛。
托嬰中心爭議連環爆 新北市社會局:已依法處理
新北市近期傳出多起托嬰中心不當照顧事件,民進黨議員陳乃瑜、黃淑君29日舉行記者會,批新北市府無作為。新北市社會局表示,板橋私托女嬰案事發後即成立專案小組介入處理,也聘請專業兒保律師協助家長打官司,托育安全及幼兒權益絕不容打折扣。黃淑君昨找來板橋私托受害女嬰母親出面控訴,對於托嬰中心、幼兒園不當虐嬰,新北市的一貫做法,就是先開說明會、再跟家長說沒有問題,板橋這起個案,業者換另外一個名字,繼續經營幼兒園,新北市府就這樣放任。婷婷媽媽哭著說,她唯一的女兒死在托嬰中心,不懂為何社會局稽查人員沒有抽查監視器錄影畫面狀況,市長侯友宜還說社會局做得很好,這些孩子不是新北市的孩子嗎?陳乃瑜也爆料,她在2個月前就接獲家長投訴,指新店某公托疑似餵10個月大的孩子冰冷食物,且公托環境衛生不確實等,社會局卻在議會殿堂上公然說謊指「沒有不當」;新北市府想「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隱匿這件事,家長求助無門,下一步會到監察院告發新北市社會局瀆職。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表示,板橋私托案第一時間市府即介入稽查並調閱監視器,發現老師確有疏於照顧隨即依法開罰機構和當事托育人員最高罰鍰各24萬元,並要求歇業,目前全案已在今年1月偵結,檢方以過失致死罪嫌起訴相關人員。另有關新店某公托食物事件,兒童托育科長林秀穗表示,今年4月中接獲家長陳情,立即前往該中心稽查,並調閱監視器比對,發現該中心於3月起,即啟用食物溫度計監測,並控制在攝氏50度左右,還有做紀錄佐證;同仁要求持續監測記錄,至於粥品顆粒過大部分,則當場要求改善;後續持續稽查,發現中心均已改善。
正值兒童氣喘發作時期 發病多半是「這原因」所致
日前正值氣喘好發的季節,誘發氣喘的原因很多,包括過敏原及非過敏原兩大類。根據國民健康署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HIS),12歲以下氣喘兒童引起氣喘的原因,前5名依序為病毒感染(56.7%)、塵蟎(44.5%)、氣溫急遽變化(42.7%)、空氣汙染(24.6%)、冰冷食物(21.6%)。「氣喘」增列新冠肺炎高風險群 有較高住院風險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資料顯示,中度至重度或控制不佳的氣喘病人,若確診新冠肺炎,會有較高的住院風險,並已將氣喘病人增列為新冠肺炎的高風險群。氣喘應持續用藥 擅自停藥恐增惡化風險全球氣喘倡議組織(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2022年的報告指出,疫情期間氣喘病人應持續用藥治療,若擅自停藥,特別是吸入性藥物,會增加氣喘惡化的風險。氣喘管理三要點 減少發作降低危害目前國內疫情雖逐漸趨緩,氣喘病人仍不可輕忽疾病管理。而戴口罩雖減少了塵螨、灰塵及花粉等過敏原的刺激,但環境氣溫急遽變化、病毒感染等非過敏原也須特別留意。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氣喘病人除了做好自我照護,降低過敏原及非過敏原的影響。並提出以下三點管理重點,有效控制氣喘,造成對健康更大的危害。1.戴好口罩,避免吸入誘發因子:口罩可以減少吸入冷空氣及室內外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建議氣喘病人在戶外仍配戴口罩,以降低感染新冠肺炎及氣喘發作的風險。2.正確清潔,減少刺激物的影響:打掃時容易揚起灰塵,使用清潔劑或消毒水也容易造成氣喘病人不適,建議打掃時戴口罩或使用肥皂水清潔,防止揮發性清潔劑及空氣中的汙染物質刺激呼吸道,引發氣喘。3.持續用藥,遵循氣喘行動計畫:氣喘病人應持續及規律用藥,並配合醫師指示,遵從共同擬訂的治療計畫,若未經醫師許可,不可因症狀暫時緩解,自行停藥、任意使用其他藥物或更改治療計畫。
大寒來臨「做5件事」養生旺運 命理師曝「6禁忌」:別過早外出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命理師小孟老師就提醒迎接大寒的習俗與禁忌,做5件事可以養生旺運,也提醒民眾有6件事盡量不要做。小孟老師在臉書粉專發文,「大寒是24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同時大寒也代表最寒冷的時節已經到來,過了大寒就是春分。」同時也分享了5招養生旺運:1.喝粥、喝熱湯:大寒的寒在中醫裡稱為陰邪,在寒冷的節氣之中,用熱湯可補身體,建議可以喝粥不僅可以養胃還能讓身體暖,若用羊肉、豬大骨、烏骨雞、鱔魚來熬煮成湯,能旺氣血使精力旺盛,外出也不怕寒冷。2.多吃龍眼、黑芝麻、山藥、核桃:大寒天多吃龍眼、黑芝麻、山藥、核桃能讓身體暖和抗寒,還能避免寒氣滲入骨頭,造成骨頭酸痛。3.睡前泡澡:外出回家的人,可在大寒天裡睡前泡冷水澡能讓筋骨舒緩,還能活絡筋骨,避免冷冬造成骨頭過度僵硬。4.大寒節氣,大多與農曆年接近,因此古代人,開始在這個日子採買年貨,春節禮品,準備祭祀祖先物品,購買春聯與新衣物,也代表年末。5.古人過往會以大寒節氣來預測下一年會如何?如:大寒氣候的變化預測來年雨水及糧食豐收情況,便於及早安排農事。因此有以下判斷諺語:「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 、「大寒見三白,農民衣食足」見三白就是下雪、「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大寒白雪定豐年」、「大寒無風伏乾旱」。另外,大寒還有6項禁忌:1.切忌食生冷食物:大寒切記不可以吃冰冷食物,吃太多冰冷食物容易手腳冰冷,寒氣太重,也容易引發頭痛氣血不順。2.大寒不宜過早外出:大寒天氣寒冷,一些長輩年紀大的人若太早出門,心血管收縮比較不舒服,當日需早起者建議要多穿衣服。3.忌運勢動激烈:大寒天氣較寒,過度跑步運動,容易導致心血管收縮劇烈,此外大量出汗也容易使皮膚毛孔打開,若不慎被寒氣入侵容易遭來感冒身體不適。老人也容易有心血管的疾病發生,因此大寒應避開過量運動。4.俗話說「秋冬養陰」,而一天晚上21點開始就是陰氣的開始,因此大寒後最好早睡晚起,睡眠時間睡長才能補足精氣,讓我們身體不斷活化。5.少喝酒:大寒天喝酒容易有短暫發熱感,但等熱感消退時體溫會極速下降,輕者感冒,重者容易使人失溫導致猝死。6.暖氣不宜過強:有在使用暖氣的朋友不宜在大寒節氣裡開過強,以免皮膚乾燥導致乾癢傷害角質層。
農曆新年麻將聚會多! 中醫推「3茶飲」助改善眼睛乾澀
過年熬夜麻將,跟家人朋友聚會,隔天上起床最常見的就是眼睛乾澀,甚至嚴重時可能會誘發乾眼症,乾眼症是現代人極為常見的疾病,症狀不是只有眼睛乾澀,眼皮沉重、有異物感都可能是乾眼症的表現。中醫師吳宛容分享,利用中藥材泡成茶飲,天天喝來解救眼睛吧!乾眼症分3種 對症治療效果好老化、長時間使用3C產品會造成乾眼症,工作太勞累、睡眠不足也會使眼睛疲累和乾澀。有些人甚至會覺得眼皮有緊繃感、沉重感,眼睛黏黏的、視物突然模糊等等。雖然乾眼症的症狀表現在眼部,但原因與內臟機能有關。吳宛容醫師表示,從體質區分,乾眼症患者可分為3類:1. 肝腎陰虛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肝主疏泄,負責調暢全身水分、氣體的通道。吳宛容指出,若體內氣、水循環不好,會影響到眼睛,有些乾眼症患者就是分泌淚液的通道不通暢。另外,腎主陰水,有滋潤濡養的作用,腎不好也會影響眼睛。加上肝經、腎經這兩條經絡都會經過眼部,因此肝、腎有問題,容易導致乾眼症。常見族群:四、五十歲以上的人、更年期後的婦女、長期熬夜者。身體機能老化的年長者,容易有這種體質。年輕人熬夜、愛吃烤炸辣等食物,易生熱化燥,消耗津液,也會讓體質偏向肝腎陰虛,導致眼睛乾澀。症狀:眼睛乾澀和疲勞,但不會有刺痛感、眼睛紅的情況。治療:治療方向以補肝陰為主,使用杞菊地黃丸。飲食:建議常食用富含黏液、可滋陰的食物,例如山藥、秋葵、白木耳、黑木耳。2. 肝火濕熱這類體質的患者,多有作息不規律、工作壓力大、情緒起伏大且容易生氣的情況。同時,飲食較不節制,愛吃燒烤、油炸、辛辣食物,還愛喝冷飲、脾酒。外觀看起來臉色較紅,眼球略呈紅、黃色。除了眼睛乾,還會出現血壓偏高、口臭、便祕等問題。常見族群:以青壯年為主,且男性多於女性。症狀:眼睛乾癢、刺痛、血絲多、眼球覺得熱熱的,以及眼屎比較多。因處於發炎狀況,這類患者容易長針眼。治療:使用洗肝明目湯,清熱明目、消腫解毒。飲食:飲食要清淡,蔬果要多吃。吳宛容表示,尤其是水果,多含抗氧化成分,可保護眼睛,例如奇異果、蘋果。3. 氣陽兩虛年紀大、久坐、久臥的人都會造成氣虛,氣虛情況惡化後會變陽虛。當陽氣耗損過多,體內能量不足,會使體內的氣循環變差,沒有足夠的浸液能濡養眼睛,水分代謝也會變差。常見族群:好發於年紀大的人、久病長期臥床者、長時間久坐的人,以及愛吃冰冷食物且不愛運動的女性。不少女性愛吃水果,但水果多偏寒,加上不常運動,時間久了導致氣虛或陽虛。症狀:眼睛乾澀和疲累,眼皮覺得有沉重感,想閉著眼睛休息。眼皮有沉重感在老年人身上蠻常見的,是他們的主訴症狀。治療:以補中益氣湯為主,此藥方不僅可補氣,還可把氣提升到頭面部。當頭面部的氣循環變好,眼睛滋潤度也會改善。飲食:不適合吃太寒涼的食物,水果要適量食用。飲食以溫食為主,餐點中可加點薑,或吃點龍眼。生薑要確實蒸熟,才能加強暖胃溫腸的功效。3道茶飲為眼睛補水 改善乾眼症針對3種乾眼症體質,吳宛容醫師分享3道茶飲。這些茶飲可以每天喝,但最好在白天飲用,避免影響睡眠。1. 肝腎陰虛:枸杞菊花茶材料與作法:枸杞10克、菊花5朵,放進保溫杯用熱水沖泡,悶10分鐘後即可飲用。枸杞有補肝腎、明目的作用;菊花可抒風熱,也具有明目效果。肝腎陰虛的患者,還可喝白木耳飲、黑木耳飲。2. 肝火濕熱:決明子菊花茶材料與作法:決明子10克、菊花5朵,用熱水泡開,同樣悶10分鐘就可飲用。決明子有清肝明目和潤腸的作用。吳宛容提醒,如果用這個配方比例來泡,飲用後出現腹瀉情況,決明子可減少一點。3. 氣陽兩虛:黃耆枸杞紅棗茶材料與作法:黃耆5片、枸杞10克、紅棗3~5顆,煮法一樣。黃耆能補氣升陽,紅棗可補中益氣、養血。氣陽兩虛的人偏寒,氣的循環不好,血液循環也會較差,食用紅棗可改善。枸杞有明目的作用,紅棗可補中益氣、養血,適合氣陽兩虛的患者。熱敷加穴道按摩 改善眼部循環改善乾眼症,不同體質有各自適合的藥方、食療,有些改善方法則是不分體質的。除了讓眼睛適當休息,吳宛容醫師強調還要保有充足的睡眠。最好在晚上11點至凌晨3點之間處於熟睡狀態,因為此時是肝經和膽經循行的時間。平時還可熱敷雙眼加按摩眼周,改善眼部循環。● 熱敷:毛巾以40度的溫水浸泡,擰乾後敷在眼部,以蒸氣加強眼睛局部的氣血循環。● 按摩眼周:從眉頭攢竹穴開始、依序按眉毛中間的魚腰穴、眉尾的絲竹空穴、眼尾的瞳子髎穴、眼睛下方的承泣穴,最後到眼內角的晴明穴。定點按壓這6個穴位,各旋轉20次。按摩時,是以指關節施壓於眼眶骨,而不是按在眼球上。如果按摩時,眼睛有酸脹感,代表眼周循環差、肌肉緊繃,建議增加每天按摩的次數。
本週迎大凶之日…命理專家曝6大禁忌 3種人易有衰事
本周六將迎來24節氣中的「大暑」,命理專家小孟老師指出,大暑為大凶之日,諸事不宜,並點出6點大暑禁忌,以及開運方法。24節氣中的大暑是氣候最酷熱的時刻,也是溫度達到最高峰的時候,因此稱為大暑;古人稱大暑熱不透,大水風颱到,意思就是大暑若不夠熱就會有颱風大雨;古人也說大暑熱不透,收成就不夠,顯示大暑不夠熱,收成就不夠,因此大暑越熱越好。小孟老師也點出6點大暑禁忌:1.大暑不宜曝晒:大暑天氣過度炎熱,因此不宜在外曝晒太久,避免紫外線過高影響皮膚組織。2.忌辛辣與油膩食物:大暑不宜吃太麻辣或辣的食物,若吃太辣或太油容易上火導致腸胃不順。3.室內冷氣不宜開太強:室內冷氣不宜開太冷,因為室內開太冷室外太熱,容易溫差變化大導致頭暈發生。4.忌食冰冷食物:大暑天氣悶熱,倘若吃太冰冷食物容易頭暈頭脹,建議喝溫水。5.三種人易有衰事:屬羊的人當日要當心煞氣過中,不宜出入較陰的地方,也要注意中暑。水瓶座受到土星逆行,不宜去海邊或河邊以免衝到水煞。魔羯座受到冥王星逆行影響,注意交通事故,也要留意3C產品耗損。6.萬事不宜:大暑農民曆為諸事不宜,切忌不宜祭祀.搬家.動土...等。以免衰神纏上身。另外,小孟老師也公開大暑開運法:大暑建議大家可吃根莖食物,尤其蕃薯最好,其音同暑,可挑選大根蕃薯來吃,代表大暑(大薯)。
女子鼻塞10年「中醫調理即改善」 症狀好轉仍不可吃冰冷食物
季節轉換,許多人都有鼻塞困擾,60歲王小姐十多年來受鼻塞困擾,鼻兩側時常有痠痛感,嚴重時眼眶兩旁也會有疼痛感,平時鼻涕少但是睡覺時會有倒流感,影響睡眠品質,吃橘子或是吹到冷風會加重鼻塞狀況。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陳奕任醫師診治,採用中藥治療後,鼻塞症狀大為改善、生活品質也變好了。陳奕任醫師依王小姐體質與脈象用藥,以知柏地黃丸及少量辛夷清肺湯為主,視鼻涕及鼻乾的狀況琢加少量柴胡、澤瀉、杏仁、陳皮或是半夏瀉心湯;經1個月調理後,狀況明顯改善。陳奕任醫師表示,中醫治療鼻塞主要以肺、脾、腎為三大方向,臨床常見伴隨鼻子太乾或鼻水流不停兩大分類 ,且兩者也常夾有腸胃不好的體質。鼻乾型和鼻水型兩者會因為生活作息的關係互相轉變,許多病人在症狀改善後,因吃到生冷飲食或是吹到冷風而有鼻塞復發的狀況。陳奕任醫師建議,長期鼻塞的病人在症狀改善後,仍應減少攝取冰冷飲食,及注意天氣變化時的保暖。寒性食物如:西瓜、番茄、白蘿蔔、牡蠣…等,若需食用則可稍加蔥薑烹煮。平時鼻子容易乾燥不適的人可選擇食用秋葵、納豆、山藥等。而若屬鼻水較多的人,可多採用蔥、薑調味日常飲食。且要避免吹風遇寒,環境濕度不要過高,外出溫差大可戴口罩,可適度打太極拳及瑜珈調節體質,合併一段時間的中藥治療就能有更好的療效。
三級警戒再延長…民眾仍須乖乖待在家 何如芸:比坐月子舒服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指揮中心於記者會上宣布三級警戒再度延長。不少明星為了遵守防疫規範,紛紛取消工作乖乖待在家,女星何如芸23日也在臉書發文力挺警戒延長的政策,直言是「很對的決定。」何如芸在臉書PO文表示,得知全台三級警戒在度延長的消息後,她認為是相當正確的決定,並以「坐月子」的角度來看待待在家的防疫規定,「難得可以全民一起坐月子,有坐過月子的女性都知道,不能洗頭、洗澡、亂吃東西和嗑冰冷食物,當然也不能出門。」之後又開玩笑表示,「現在可比當年坐月子舒服太多了。」文末,何如芸也寫道,自己趁著這段宅在家的時間,慢慢思考解封之後要做的事情,「解封之後最想做什麼?應該想去串門子吧!」最後更不忘感謝立陶宛捐贈台灣2萬劑AZ疫苗,「無論是口罩還是疫苗都是友誼的表達。」貼文曝光後,許多網友也紛紛認同留言,「真的是對的!微解封只會讓疫情越來越嚴重」、「其實也蠻懷念當時坐月子的時光,覺得很單純的生活,就是照顧好自己和小孩,和現在一樣」、「解封後~串門子無誤」、「坐月子還得忍受脹奶、擠奶,半夜餵奶之苦,相較之下真的幸福多了。」
「百病起於寒」手腳冰冷要當心 體溫降1度!免疫力瞬減3成
百病起於寒,日本學者研究發現,體溫下降1℃,免疫力就減少30%,中醫又是如何看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趙品諭指出,俗稱「冷底」的虛寒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體內暖流運行不順,對影響陽氣的事物特別敏感且不易調整,例如夏天開冷氣會不舒服、冬天穿再多還是手腳冰冷;或是吹到風就打噴嚏、吃冰冷食物就拉肚子等等。陽氣不足可顯現在身體各部位,像是胸悶、脹氣腹瀉、頻尿夜尿、關節肌肉僵硬痠痛、憂鬱不好動、女性生理期不順等等。不過,趙品諭說,「冷底」的嚴格定義是指罹重病、長年痼疾、手術多次、年老體衰等身體機能退化。如果只有冬天手腳冰冷,夏天和正常人一樣,算是亞健康狀態,不全然算是冷底。中醫調理「冷底」的方式,分為兩大方向,所謂「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例如,以辛熱的乾薑補脾,可溫中散寒;具強心成分的附子,用來補腎可回陽救逆,而肉桂性熱,亦具溫補腎陽之效。然上述中藥材藥性強,須由中醫師調配為宜。中醫講究「藥食同源」,如果不是真冷底,只是容易手腳冰冷,最常用的方法是喝「薑茶」來改善。趙品諭另提供一道簡易茶飲,以土肉桂葉為主角,和肉桂同樣具有驅寒溫陽之效,但容易取得,劑量較為溫和,可搭配魚腥草或金銀花,降低辛辣度。白天飲用適量為佳,不宜晚上喝,以免太刺激導致失眠。中醫也會以艾灸方式來溫熱穴位以增強陽氣,將艾絨放在肚臍附近的「氣海」及「關元」穴,每次灸20至30分鐘,2、3天灸一次,冷底的人可以每天灸。雖然坊間有販售艾灸相關產品,但不建議自行使用,因為有些人體質並不適合,甚至會過敏,應諮詢中醫師,由專業人員協助使用。趙品諭說,從西醫角度,提升陽氣就是拉高基礎代謝率,可多補充蛋白質,像羊肉是辛溫大補的食材;而外形像大腦的核桃,具溫肺補腎效果。料理時不妨使用辛香料,如肉桂、孜然、辣椒、八角、茴香、薑等酌量入菜,可產生熱度。在日常作息方面,現代人常熬夜,會造成陽氣過度耗散,尤其是冬天應早睡晚醒,白天等日出後再外出活動比較不會受涼。運動習慣仍要維持,天冷時最好在室內做,不要到戶外吹風運動。◎藥材:土肉桂葉、魚腥草或金銀花◎煮法:1人份取3、4片土肉桂葉,添加酌量(約0.5錢)魚腥草或金銀花,放入500cc的水煮汁,煎煮至水滾即可。
停藥是大忌3/中醫說脾虛腎虛易氣喘 秋冬補氣多用這兩味食材
除了西醫藥物控制外,中醫對於氣喘也有獨到之處。中醫師張家蓓說,秋冬好發氣喘在中醫上多屬臟腑問題,其中又分成腎虛型與脾虛型。「今年因為夏天比較熱大家冰品吃得比較多,這一陣子門診中的氣喘病患多是屬於脾虛型。」中醫師張家蓓指出,腎虛型氣喘患者容易夜咳,且咳嗽時喉嚨常有黏液。(圖/報系資料庫)張家蓓解釋,脾虛型氣喘主要都是因為飲食不當所引起,常見症狀以乾咳為主,也常伴隨著過敏疾病發生像是流鼻水、皮膚過敏、濕疹等等;「我發現最近病患的眼睛過敏症狀很多,包括乾眼症、虹膜炎等等。」中醫師張家蓓指出,腎虛型氣喘患者容易夜咳,且咳嗽時喉嚨常有黏液。(圖/張家蓓提供)若幼年型氣喘未控制,容易成為成人型氣喘。至於腎虛型氣喘患者則是發作時間會比較固定,特別是從現在開始到冬至之前;因為溫度下降得比較快,患者調適能力比較差所導致;這類病患會以夜咳症狀為主要表現,而且咳嗽時會伴隨明顯的黏液。張家蓓建議,這時候要以補腎補脾為主,特別是蛋白質最好以紅肉為主,但如果體質是慢性發炎者則要避免;補脾則要避免冰冷食物,另外加工品也會增加體內過敏症狀。「加工品比較常見的就是會讓食物Q彈的修飾澱粉,容易導致血糖震盪造成體內發炎讓過敏變得更嚴重。」想要補腎、補脾,可多吃紅肉,但若身體正處於慢性發炎,就應避免。(圖/于魯光攝)張家蓓建議,中醫在治療氣喘上會使用肉桂、桂圓等藥材調整體質,建議可以適量添加在食物中烹煮,例如可以將3克肉桂加入紅茶中,就是一杯很美味的茶飲;此外,也可以用蔘片補氣。依中醫理論,吃太多冰品易造成脾虛,進而引發氣喘。(圖/報系資料庫)「蔘片可以抑制發炎反應、調節免疫,降低體內慢性發炎,久了過敏症狀就不會再發生」。不過,張家蓓提醒,服用蔘片要遵從「久服、少服」的原則,也就是小劑量、耐心長期服用才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負擔。例如每天含兩片西洋蔘或是粉光蔘,長久使用就會有不錯的效果。自製西洋蔘茶,是抑制發炎、調節免疫力的好方法。(圖/鄭清元攝)
東區羅姐猝逝/曾莞婷瘦成紙片人 惋惜羅霈穎:是很好的大姐
曾莞婷4日出席「千禧之愛89量腰日」活動,明顯消瘦許多,被說變成紙片人,她最近正忙著拍賈靜雯製作、主演的《媽,別鬧了!》,讓她備感壓力,「最近很忙但很感恩,我算是越忙氣色越好,好奇怪,可能跟新陳代謝有關係。但因為拍戲壓力大,開始掉體重。」曾莞婷現場示範瘦腰運動。(圖/彭子桓攝)曾莞婷在《媽,別鬧了!》也是女神角色,不乏性感裝扮,戲服一件比一件緊,且有機會與偶像賈靜雯合作,她也上緊發條,保持狀態,希望自己能有好的表現。出道20餘年,腰圍始終保持在23吋,曾莞婷說七分靠飲食,三分靠運動,少吃冰冷食物、澱粉,起床會喝杯溫開水幫助代謝,她也特別鼓勵做「阻抗型」增肌運動,尤其要鍛鍊核心肌肉,提升基礎代謝率。曾莞婷最近忙著拍戲,變得更瘦了。(圖/彭子桓攝)此外,羅霈穎昨猝逝,曾莞婷說過去常在《康熙來了》碰面,對此表達遺憾,「很惋惜,她是一位很好的大姐。」
退錯火虛累累2/挑戰古人養生原則 中醫師:誰說「冬病夏治」才有效?
夏天養生之道為何?台南市立醫院曾碩平中醫師認為,古代流傳下來的養生原則,如「春夏養陽」、「冬病夏治」,套用在現代人身上有些不合時宜,舉例來說,大眾熟知夏季「三伏貼」是為了緩減冬天過敏發作,但現在也有冬季的「三九貼」,兩者都是在特定時節以溫性祛寒的中藥敷在穴道上,也都一樣有效,所以冬病其實也能冬治。莊雅惠中醫師則有不同看法,「其實老祖宗的智慧是一個大方向,我們要因應狀況來變通。」以「春夏養陽」來說,古人建議少吃冰涼、寒性食物、適時進補,來保護好身體的陽氣,但因應現代生活都會有些調整。例如夏天不碰冰冷食物實在很困難,有些食物不放冰箱也容易腐敗,所以可以調整為「去冰」,也就是從冰箱放置室溫後一陣子再食用。中醫師莊雅惠認為,古人養生之道只是提供現代人大方向,實際施行方法須依個人體質而定。(圖/莊雅惠提供)「其實古人的原則一切都是根據體質!」莊雅惠說,夏天以「涼補」為主,也就是多吃屬性涼潤的食物,像是當季的絲瓜、白木耳等等,但其中也要加入一些溫暖屬性的食物如牛肉、紅棗,再依照個人體質增減。夏季應以「涼補」為主,例如涼潤的白木耳搭配補氣的紅棗,但各自的份量須依據體質增減。(圖/北投麗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