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硬化
」 心臟病少了活力2/鄭弘儀冠狀動脈阻塞暫別節目 朴素丹罹癌息影1年復出
演藝圈工作壓力大,不少藝人都因身體出狀況,決定休養暫停工作,等身體恢復後再回歸。鄭弘儀先前就因為健檢,查出冠狀動脈硬化,二度跟節目《鄭知道了》告假,休息4個月才再次回歸。64歲鄭弘儀去年檢查出冠狀動脈阻塞,血管狹窄已達69%,有心肌梗塞危險,之後又因為吞嚥困難,懷疑自己罹患咽喉癌,卻查不出病因,求助精神科才發現是壓力過大罹患焦慮症。健康頻頻亮紅燈,讓他選擇先暫停工作4個月休養身體。先前他回歸政論節目,透露自己焦慮症已經痊癒,冠狀動脈阻塞也在醫生建議下吃藥控制,健康狀態已回穩。35歲韓星金宇彬2017年罹患鼻咽癌選擇停工,經歷了3次抗癌、35次放射性治療,2年後回歸演藝事業拍攝電影《外星人》,粉絲都替他恢復健康相當開心。他早在罹癌前,就常發生無原因的流鼻血、喉嚨痛等症狀,健康檢查後才得知身體出狀況。他康復後也格外注意養生,表示每天起床前一定喝兩杯溫開水加益生菌,吃完早餐後過1小時再運動。金宇彬抗鼻咽癌2年痊癒,近期為戲增重8公斤帥氣依舊。(圖/Netflix提供)32歲韓星朴素丹因演出《寄生上流》人氣大漲,事業正巔峰的她,在2021年底卻宣布罹患甲狀腺乳突癌,息影養病1年。她接受手術康復後,對外聊起抗癌過程,透露當時拍電影《幻影》一直不想去片場拍攝,以為自己是職業倦怠,檢查後才發現是罹癌,當時她雖然很不安,但還是選擇先不告訴劇組,盡力完成工作,也呼籲大眾要格外注意身體警訊。朴素丹因演出《寄生上流》人氣大漲,但在2021年底卻宣布罹患甲狀腺乳突癌,息影養病1年。(圖/朴素丹IG)
名醫健身房跑步猝死 醫示警:身體有「3徵兆」應立刻休息
運動雖有益身體健康,但每年馬拉松卻常傳出有人昏倒送醫的事故,知名皮膚科醫師彭于賓日前到上海出差,在飯店健身房跑步時,突發生心臟衰竭,被發現已倒臥在地,送醫後仍不治。對此,心臟科醫師劉中平透露,規律運動確實有益身心健康,但比較激烈的運動,也會提高心臟病發的危險,他強調,如果在運動中有任何的危險訊號時,就應立刻停止。劉中平醫師在臉書專頁「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發文表示,根據美國正式的研究報導,跑步中或是結束的一小時內,參加馬拉松的選手有百萬分之五的心臟猝死機會,每10萬名跑全馬的選手則有一位病發的危險。劉中平提到,運動後發生心臟意外的原因包括「冠狀動脈硬化導致突發性血栓」、「心臟血液供應不良」或是「肥厚性心臟病變」。他解釋,激烈的運動可能會造成血管流速改變、或是血管的擠壓造成血管內的病灶容易破裂,運動中的交感神經興奮也有可能讓血小板活化,讓血栓在破裂的血管斑塊上凝集,最後導致心臟血液不夠,發生心肌梗塞。他還說,沒有好好訓練過的心臟,或是天生肥厚的心臟,也有可能在運動的時候缺少血液供應,而容易發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不過,劉中平表示,目前心臟科醫師們還是鼓勵大家運動,甚至參加比賽挑戰自我,但建議平常就要保持身體健康,最好先做過完整的健康檢查,以策安全,另外有研究顯示,抽煙者在運動中的猝死機會特別高,建議戒菸之後再去跑馬拉松比較好。他也提醒,若在運動時發覺自身有以下症狀,應立刻停止運動。一、胸口會悶、會痛,心臟突然加速起來要小心是否心肌梗塞發作,或是心律不整產生了二、頭暈、眼前發黑要擔心是否腦部循環不良,有可能是心臟無法供血到腦部了,也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三、手腳發軟、不聽使喚要注意是否血液循環不良,也有可能是電解質失衡,導致肌肉無法收縮劉中平建議,除了體能訓練之外,也要規律健康檢查,運動中要注意水分和電解質的補充,有症狀立刻停止,尋求旁人協助。
64歲鄭弘儀「冠狀動脈硬化」…血管最窄達69% 他感慨:一定要去健檢
64歲的資深媒體人鄭弘儀,為談話性節目《新聞挖挖哇!》的主持人,他在去(2023)年3月因身體健康亮紅燈,而暫別政論節目《鄭知道了》。過去鄭弘儀也曾透露過,自己有心血管疾病,一度被檢查出冠狀動脈硬化,血管最狹窄處已達69%,但值得開心的是,他在今(9)日親自報了平安,「我很好,非常謝謝」。《新聞挖挖哇!》在昨(8)日將主持人鄭弘儀過去分享健康狀況的片段重新剪輯,而他就在2022年提到,自己到醫院做了詳細的健康檢查後,發現冠狀動脈阻塞、硬化,最嚴重的地方「塞到69%」,讓他十分擔心是否會心肌梗塞,雖經醫師評估不須裝支架,或是做心肌灌注掃描,但需要採取藥物控制,以降低數值。鄭弘儀表示,為了避免緊急狀況,醫生叮囑他要隨身攜帶藥物,如果心臟不舒服就要趕緊含到嘴裡,就能爭取10幾分鐘的就醫時間,算是他的保命藥。鄭弘儀還透露,原本壞膽固醇到了166,在藥物和飲食的管控下,2個月後就只剩85了,總膽固醇也從236降到147,讓他忍不住感嘆「以前我很喜歡吃雞胗配啤酒,現在都不吃內臟了」。對此,鄭弘儀也提醒,一定要去做健康檢查,不要害怕去醫院,才會知道身體問題出在哪裡。根據《TVBS》報導,鄭弘儀在去年12月4日正式回歸主持《鄭知道了》,而面對各界的關心,他也在今日親自報了平安,坦言「我很好,非常謝謝」。
台北馬拉松40歲男跑者無呼吸心跳倒地 醫師提醒「注意3徵兆」防猝死
2023台北馬拉松於17日正式登場,但是在比賽過程中,一名年約40歲的男性跑者突然倒地不起,醫護人員抵達現場後,發現該名男子已無呼吸心跳,目前已經緊急送醫。而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劉中平也呼籲民眾,激烈運動時要避免注意心臟病發作,一旦出現胸口悶痛、頭暈眼發黑、手腳發軟等症狀,務必要馬上停止運動,以免發生猝死危機。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劉中平在FB粉絲專頁上表示,根據美國非常正式的研究報導,在跑步中或是結束的一小時內,參加馬拉松的選手有百萬分之五的心臟猝死機會,每10萬名跑全馬的選手則有一位病發的危險。因為馬拉松的參賽人數都是成千上萬人,因此比賽中的猝死事件也就不意外了。劉中平醫師也解釋,運動後發生心臟意外的原因,包括有冠狀動脈硬化導致突發性血栓、心臟血液供應不良或是肥厚性心臟病變。 激烈的運動可能會造成血管流速改變、或是血管的擠壓造成血管內的病灶容易破裂,運動中的交感神經興奮也有可能讓血小板活化,讓血栓在破裂的血管斑塊上凝集,最後導致心臟血液不夠,發生心肌梗塞。劉中平醫師表示,沒有好好訓練過的心臟,或是天生肥厚的心臟,也有可能在運動的時候缺少血液供應,而容易發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他也建議民眾平常就要保持身體健康,最好先做過完整的健康檢查,以策安全。他也提醒民眾,有研究顯示抽煙者在運動中的猝死機會特別高,建議戒菸之後再去跑馬拉松比較好。除此之外,劉中平醫師也呼籲民眾,如果民眾在運動過程中發生以下症狀,要馬上停止運動:胸口會悶、會痛,心臟突然加速起來要小心是否心肌梗塞發作,或是心律不整產生了頭暈、眼前發黑要擔心是否腦部循環不良,有可能是心臟無法供血到腦部了,也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手腳發軟、不聽使喚要注意是否血液循環不良,也有可能是電解質失衡,導致肌肉無法收縮劉中平醫師表示,如果民眾有出現類似症狀,應當要立刻停止運動,同時尋求旁人協助,以避免猝死風險。
7旬婦長期頭暈!吃止暈藥2年仍未改善 一查竟是「狹心症」惹禍
70歲A女士,因為頭暈症狀前往耳鼻喉科就診,但並未查出眩暈症等相關病因,持續服用止暈藥長達2年,症狀仍未改善,改往神經內科就診也查不出有腦神經方面的問題,最後前往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就診,經醫師檢查發現其右冠狀動脈狹窄、心肌下壁缺氧,頭暈症狀竟是「狹心症」所引起的。狹心症不一定只會胸悶痛 少數患者會以頭暈表現狹心症為冠狀動脈疾病,當冠狀動脈硬化、變窄、阻塞時,會導致心臟血流不順引發各種症狀。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表示,常見症狀包括胸悶痛(約占80%)、腹痛(約佔10%)等,不過約有5%的少數患者會出現頭暈症狀,甚至沒有症狀表現。張釗監主任推測,這名A女士應該是因為停經後心血管缺少了荷爾蒙這層保護,再加上病人本身就有體重過重、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問題,平時又未良好控制,飲食油膩、缺少運動,因此導致冠狀動脈硬化、狹窄,出現頭暈等少見的非典型症狀。所幸有及時發現A女士冠狀動脈狹窄的問題,在經由氣球擴張術,撐起狹窄的血管內壁重建血流後,也改善了頭暈症狀,並避免頭暈跌倒腦出血、組織壞死、心肌梗塞猝死等憾事發生。「這些」都是狹心症高危險群 如何減少疾病風險?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臟疾病(不含高血壓性疾病)仍高居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第2名,每年奪走2萬多人性命。因此,民眾應特別留意,尤其是40歲以上男性、60歲以上女性、停經後女性、三高患者、缺乏運動、體重過重、壓力大、有冠狀動脈家族史者及長期抽菸者等,都是容易引發狹心症的高危險群。高危險群應避免突然激烈運動、爬坡或上樓梯時提重物、天冷或季節變化外出、情緒起伏大,以免引發狹心症。張釗監主任也提到,民眾平日應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作息正常、控制三高、維持理想體重、勿抽菸,以降低冠狀動脈疾病發生。尤其最近季節交替,天氣變冷血管容易收縮,張釗監主任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若有胸悶痛等症狀,建議就醫檢查,另外如果出現頭暈症狀,經檢查排除耳鼻喉、神經內科問題後,應考慮至心臟科檢查是否為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冠狀動脈疾病所引起的,及早就醫以免延誤就醫,導致猝死等憾事發生。
老是使不上力 老翁忽視高血壓驚見心臟已鈣化!
70歲的何先生,他表示30幾歲時因創業到處應酬喝酒拚生意而忽略了健康。直到年滿40歲後,太太邀約參加政府提供的免費成人健檢,檢查後才意識到自己早已可能罹患高血壓而不自知。專注拚工作的他,面對高血壓問題也沒有太上心,醫師開立的控制血壓雖然有吃,但他坦承偶爾還是會忘記吃藥。他也說也因為自己做小本生意,工作大部分都自己來,忙工作都來不及了,哪有什麼健康檢查的習慣!走路變慢、體力下降不是因為老 長期血壓控制不良致心臟鈣化不過,從去年開始何先生體力明顯下降,行動力也不如以往,走路也變得較緩慢。他覺得自己應該就是因為老了,這些表現都是不可避免地老化症狀,去看了骨科也發現脊椎退化及骨刺的生成。不過,這樣的就醫結果,讓他的子女相當不放心,認為父親的行動無力可能不是只有脊椎退化這麼單純。這天,何先生經由家人的安排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健康檢查,從何先生最在乎的脊椎檢查看起,確實有退化現象,但退化程度都還算輕度。再觀看健檢報告,其中,最致命的問題而是心臟鈣化指數高達3,755,表示有重度冠狀動脈血管鈣化風險,而且發生血管阻塞的相對可能性相當高,其背後原因與高血壓長期控制不佳有關。高血壓久了使動脈硬化 嚴重時心肌梗塞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國人十大死因僅次於癌症的致命要害。有家族史、肥胖、抽菸、三高族群等都是高危險族群,心血管在開始發生異常變化時,通常都是沒有症狀,少數患者或等到嚴重時才有可能會出現頭痛、頭暈、耳鳴、心悸、流鼻血、兩肩酸痛,嚴重者甚至有噁心、嘔吐、昏迷、無力等症狀。以高血壓來說,血壓高會造成動脈阻力增加,時間一久會進一步導致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硬化,再等到進展到嚴重時可能阻斷了血液流動,瞬間導致心肌缺乏氧氣和養分而受損,就會發生急性心肌梗塞,這時才會開始出現急性胸痛、冒冷汗、暈眩、嘔吐等症狀。要注意的是心肌梗塞發生時總是又急又快,嚴重甚至會引起休克或死亡。籲定期健檢、運動、均衡飲食 保心血管健康錢政平醫師表示,想要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就是必須透過健康檢查才能清楚一窺心血管的健康狀況。也提醒民眾,國人三高盛行率其實可能比您想像的還要高,而有三高問題者,務必確實控制及定期回檢追蹤,降低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建議年滿20歲,就應該好好面對自己的健康狀態,測量血壓及血液檢查掌控三高狀態的第一步。若血脂、血糖、血壓有異常者,可搭配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或進一步安排高階影像查如腦心血管磁振造影以便觀察血管是否發生病變、及冠狀動脈鈣化分析(CAC)確認冠狀動脈之鈣化現象。平時也應養成運動與健康的均衡飲食習慣,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
真的會「笑死」嗎?醫呼籲:是有可能的須隨時注意情緒起伏
我們經常會用「笑死」來形容一件事真的非常好笑,然而沒想到現實中真的有人被「笑死」。根據《網易新聞》報導,中國一位男子和鄰居在家附近店家相遇,兩人相談甚歡,沒想到鄰居竟然因為男子開的玩笑「活活笑死」了。人真的有可能會笑死嗎?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冠群表示,是有可能的,而且不見得是笑死,在情緒特別激動的時候都有可能會突然倒下,因為情緒本身就是一種刺激,會影響心跳節律。不只有「笑死」 情緒刺激過大都會影響心臟事實上,心臟功能除了會受到血管影響外,也會受到神經系統的影響,陳冠群醫師表示,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系統與副交感神經系統,主要是控制心臟的節律,交感神經會使心跳加速,副交感神經會使心臟減速。喜、怒、哀、樂等情緒波動本身就是一種神經的刺激,如果刺激太大是有可能會造成意外的。陳冠群醫師提到,大哭、大笑事實上都是一個比較大的神經刺激,如果民眾本身神經有老化的情形,刺激太過強烈的情況下,交感、副交感神經調節出了問題,就有可能突然產生心律不整,影響心臟血流,導致昏厥。而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心跳會加速,此時心臟耗氧量大,對於氧氣的需求量也相對提升,陳冠群醫師表示,如果民眾本身又有一些動脈硬化、狹窄問題時,血液可能會出現供需失調,產生心肌缺氧的情形,後續也有可能引發心律不整,導致突發的嚴重意外。陳冠群醫師也分享到,臨床上這類的病人其實蠻常見的,特別是有些年長者家裡有些變故,或是伴侶往生時,情緒比較激動,可能會伴隨心絞痛或缺氧的症狀,而情緒低落也會影響睡眠,間接導致心跳、血壓不穩定,這樣的情況就有可能會加重心臟血管疾病的症狀,產生突發的狀況。不用害怕大笑! 醫師曝只有這類人風險比較大不過,民眾也不需要太過恐慌,像中國這起笑死意外,後來經過家屬解剖檢驗死因為「冠心病」,陳冠群醫師表示,冠心病是一個比較廣義的說詞,只要是心臟上主要供應心臟肌肉的三條血管有問題都稱為「冠心病」,所以像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硬化、心絞痛都是指這類的疾病。冠心病常見症狀有胸悶、喘不過氣、壓迫感等,陳冠群醫師指出,也有一些比較不典型的症狀,而且年紀越大症狀會越不典型,像有些病人可能會有左側下巴、左肩、左手臂痠痛的情形,甚至有些人的表現是肚子不舒服、胃痛等。這類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不要做太過激烈的運動外,陳冠群醫師也建議,有些情境容易使情緒太過激動、亢奮,這些如果能夠避免的話,也要盡量避免,像是看球賽、選舉造勢等等,不過,如果不是很嚴重的動脈狹窄或動脈硬化,一般都不至於會因為情緒而受到太大的影響,也不會發生像笑死這麼嚴重的突發意外。
最新解剖結果+7!打高端猝死「2人主動脈剝離、1人心肌梗塞」
高端疫苗開打已滿1週,至今有6例疑似死亡案例,指揮中心31日公布最新解剖結果,其中3例接種高端疫苗的死因,2人為主動脈剝離,另1人則是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並合併心肌梗塞死亡。指揮中心31日公布最新解剖結果,再新增7例完成解剖,這7例分別接種的疫苗分別為3例主動脈剝離(2高端、1莫德納)、1例心肌病變(莫德納)、1例支氣管肺炎(AZ)、1例氣管噎塞(AZ)、1例慢性病相關(高端),目前累計已解剖156例,尚有7例待釐清。而新增7例完成解剖的個案中,有3人接種高端,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桃園市陸姓作家與基隆市40多歲女性2人死因為主動脈剝離;另一名桃園市40多歲有糖尿病史的男性死因為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並合併心肌梗塞死亡。至於另外3例接種高端疫苗後猝死的個案,新北市30多歲男性司法相驗吸毒過量;新北市40歲女性司法相驗為心因性猝死,家屬決定不解剖;新北市40多歲男性則是有胰臟癌病史,使否進行解剖尚不清楚。
一下子就喘!39歲男警覺不妙 急就醫驚險逃過鬼門關
一位39歲男性,不菸不酒,過往亦無特殊疾病史,因自覺近日工作中活動耐力下降,輕度活動即有喘氣的情形發生,雖無胸悶或胸痛的感覺,但偶有心悸的狀況。經心臟科醫師診療後安排核醫心肌灌注掃描,影像結果發現患者有明顯的心臟擴大情形,除心臟收縮功能僅剩同年齡人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外,在左右心室之間亦出現了輕度缺血的狀況。根據此結果,心臟科醫師診斷病人患有心臟衰竭,後續亦為患者安排了心導管檢查,以徹底評估與處理病人的疾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核子醫學科主治醫師韓登宇表示,一般而言,提到心血管疾病時,大家總是會下意識地跟老年人聯想在一起。然而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統計,在40~59歲的中壯年中,有5~6%的人已經有心血管疾病,而其中更有2~3%的人會發生心肌梗塞。而在20~39歲的年輕人中,雖然發生率不到1%,但也並非心血管疾病的絕緣體,臨床上也不乏年輕人發生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的案例。造成青壯年心血管疾病的元兇除了最常見的冠狀動脈硬化狹窄之外,還包括先天性冠狀動脈結構異常、異常凝血、自體免疫疾病、非法藥物濫用,以及冠狀動脈痙攣等等。韓登宇指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抽菸等等,而青壯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多半具有一項以上的危險因子,偶爾也能遇見少數沒有明顯危險因子的健康案例。以臺灣目前的家庭結構而言,30~50歲的年齡層是家庭中的最主要經濟與照顧的來源與支柱,一旦發生心肌梗塞或其他嚴重心臟血管疾病時,往往會對家庭帶來嚴重的衝擊,也因此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青壯年族群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除了積極以改變生活型態或服用藥物的方式克服危險因子之外,若有任何心臟血管疾病方面的症狀,例如胸悶、胸痛、不明原因的氣喘或運動耐力下降等等,或是家族中有長輩或平輩在較年輕時發生心血管疾病之家族史,都應該由心臟科專科醫師評估,並進行相關檢查以排除或早期發現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韓登宇提醒,無論是什麼年紀,有任何症狀千萬不可輕忽大意,應立即向專科醫師求助。勤運動,戒除菸酒檳榔等不良習慣,並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不要讓難以挽回的憾事有發生的機會。
3000年前木乃伊「面容掙扎」死狀悽慘 研究139年謎團終於破解
埃及的金字塔及木乃伊,自古以來一直壟罩著神秘、奇幻的色彩,其背後故事更吸引許多探險家追尋!近日一尊在1881年被發現、呈現悽慘吶喊死狀的木乃伊(又稱:尖叫女人木乃伊),終於被開羅大學(Cairo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解開死因之謎。根據埃及《金字塔報》(Ahram Online)報導,這具「尖叫女人木乃伊」是在埃及古都樂蜀(Luxor)的代爾埃爾巴哈里(Deir El-Bahari)王室墓穴中被發現;當時探險家見木乃伊呈現嘴部大張、表情驚恐的死狀,且身體不完全平躺的詭異姿勢,讓眾人一直猜測這尊木乃伊,到底是怎麼死的。事隔139年,開羅大學古埃及學教授哈瓦斯(Zahi Hawass)以及放射線學教授沙林姆(Sahar Saleem)終於解開死因之謎。哈瓦斯表示,經過斷層掃描的現代科學技術後發現,這尊女性木乃伊年齡約60多歲,有冠狀動脈硬化(Atherosclerosis)的問題,並呈現心臟肥大狀態,專家推測木乃伊應是死於心臟病發。哈瓦斯說,女子是在雙腳交叉、彎曲的情況下死亡,也因為突然斷氣,導致頭部右傾,嘴巴張開,且疑似死亡數小時後才被發現,造成身體僵硬,嘴巴無法閉合。他指出,由於當時的人們無法讓遺體躺平,或把嘴巴闔起,因此保留了死亡時的臉部表情與姿勢。據了解,包裹著木乃伊的亞麻布上用古埃及僧侶體(Hieratic)文字寫著「王室的女兒,梅雷特阿蒙(Meret Amon)的王室姊妹」,但由於當時許多公主名字相同,因此這具木乃伊還是被認定身分不明,以「未知女性A木乃伊」代稱。
「出生月份」決定你生哪種病!美研究:3月最易罹心臟病
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最新一項發現,每個人的生日月份除了決定星座以外,竟然還影響著「疾病風險」,研究團隊共分析了百萬名的患者,發現在5月份出生的人,身體狀況較健康,生病機率很低;而在3月、4月份出生的人,則最容易患有心臟相關疾病。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分析醫學中心174萬名的患者病例紀錄,將1900年至2000年出生的民眾,與1985年至2013年出生的民眾比對,發現其中1688種疾病當中,有55種疾病與生日月份相關,其中又有9種是心臟相關疾病。1月生日:高血壓、心臟疾病2月生日:肺癌、支氣管疾病3月生日: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硬化、二尖瓣脫垂、前列腺癌4月生日:心衰竭、急性心臟病、慢性心肌缺血5月生日:生病機率很低6月生日:心肌梗塞、氣喘疾病7月生日:氣喘8月生日:結膜炎9月生日:急性支氣管炎、氣喘、中耳炎,適應性障礙易、容易嘔吐10月生日:感冒、急性喉嚨炎、近視、胃病、經痛11月生日:急性扁桃炎、非感染性腸炎、拉肚子、陰道疾病12月生日:容易瘀血雖然根據大數據研究後發現,疾病與出生月份有相當程度的關聯,但這項研究僅供參考,民眾不必過於杞人憂天,還有其他因素如遺傳學、環境、飲食習慣等,也都有所影響,若想要避免疾病,最好的辦法還是維持健康的作息,並且保持規律運動,才不用擔心疾病找上身。
睡眠不足及社會地位低下 心血管疾病的隱型殺手
過去的統計資料顯示,經濟貧乏的人容易得心血管疾病,最新的資料則顯示,經濟貧乏的人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和「職業」及「睡眠不足」兩個因素有關。工作過勞和睡眠不足都增加罹患心臟病的機率,瑞士綜合醫療公衛中心疾病學家杜山(DušanPetrović)所率領的團隊,分析11萬1,205人參加的世代研究(cohort study),結果認為心血管疾病與睡眠時間、社會經濟地位有關。睡眠時間分成正常(6-8.5小時)、過長(超過8.5小時)及過短(低於六小時),發現薪水較低的工作、苦力等,得到冠狀動脈硬化的機率較高,而且出現在女性身上會更明顯,因為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女性,除了工作忙碌外,還要多負擔家務,比男性更容易睡眠不足。杜山表示,在社會經濟地位低下及睡眠不足的交互作用下,對於健康的影響非常嚴重,而且工作時間較不固定、輪班制及生活壓力都比較大,他強調社會相對應的機制必須改變,才能讓人民更健康地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