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給付
」 公費 清冠一號 指揮中心 薛瑞元 陳時中台中市流感累計3死 醫籲放寬公費藥
台中市今年自10月流感季以來,累計已有22例流感重症、含3例死亡個案,最年輕者只有40多歲,且仍有7人住院治療中;唯目前公費抗病毒藥物給付仍以5歲以下、65歲以上高風險族群為主,不少學生罹A流就醫,家長需自費600元到2000元購買抗病毒藥物,醫師建議群聚高風險應納入公費用藥。依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2024年流感季(10月1日起)迄昨日止,台中市累計22例流感併發重症個案,含3例死亡個案,其中最年輕死者只有40多歲。另,台中市流感併發重症個案仍有7人因併發肺炎住院治療中,年齡從40多歲至80多歲不等。從疾管署統計近3周(10月20日至11月9日)類流感門診、類流感急診就診人次分析,台中市門診就診人次略低於去年同期,而急診就診人次則略高於去年同期,顯示感染者略少但疾病嚴重度卻加重;近日不少病號抱怨頭痛、發燒,全身痠痛或肌肉無力,尤以國高中生、青壯年最多。1名國中生發燒就醫篩檢確診為A流,家長心疼孩子請醫師開立抗病毒藥,未料醫師說不符公費給付標準,但可自費,依不同廠牌價格從1000到2000元不等;也有民眾1家3口感染,掛號加克流感1人就要1600元,直抱怨「太傷荷包了」。台中市衛生局表示,目前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仍為有條件給付,台中市合約院所計622家,公費藥劑庫存約1萬4000人份;開業醫師指稱,流感季最怕是校園或上班場域群聚,建議中央應比照過去公費抗病毒藥給付在流感季納入群聚高風險族群擴大給付,避免爆發更多校園群聚個案。
健康不平等!同是肺腺癌「健保資源差10倍」 患者陷要錢、要命的抉擇
藝人汪建民不菸不酒竟罹患肺腺癌第四期,震驚不少民眾。事實上,肺癌已20年蟬聯國內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目前也是唯一發生人數、死亡人數皆破萬的頭號奪命腫瘤,肺癌可怕在於有逾半數的病人為晚期確診,其中又以肺腺癌為大宗,但其中佔3成的「晚期無腫瘤基因突變肺腺癌」,健保治療選擇卻仍停留於傳統化療,進一步依人數占比推算,健保資源更差了將近10倍。2024「世界肺癌日」前,國內兩大醫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攜手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和朝野立法委員王正旭、陳菁徽和羅廷瑋,今(19日)共同替這群處在治療缺口上的肺腺癌病人請命。一名肩負養家重擔的55歲父親,去年因背痛許久,尋遍中西醫均無法改善後,輾轉到胸腔科就醫竟確診第四期肺腺癌,背痛原因是腫瘤已轉移至脊椎,進一步檢測後確定是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且PD-L1屬低表現量,不適用標靶藥物,這名父親沒有商保可支援。為了能繼續賺錢養家,他和醫師討論後,還是勉強擠出有限的存款,調整劑量自費使用免疫藥物,搭配健保給付的傳統化療,目前病情控制良好、暫不影響工作,但龐大的自費治療壓力,已讓他不得不思考是否要中斷自費治療,陷入「要錢」還是「要命」的抉擇,這位父親的無奈也映照出眾多晚期肺腺癌病人正遭遇的困境。擁有治療癌症多年經驗的立委王正旭指出,要實現賴清德總統「2030年降低癌症死亡三分之一」的目標,肺癌當然是頭號打擊對象,晚期肺腺癌的治療應加速趕上國際趨勢。同具醫師背景的立委陳菁徽也強調,肺癌對民眾健康的威脅最大已無庸置疑,在擴大推動早期篩檢之餘,也應顧及晚期病人的治療需求,畢竟生命無價,勿漠視晚期病人的健康權。健保署去年底(2023)已陸續給付肺鱗癌、小細胞肺癌的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但面對肺癌當中佔約8成的肺腺癌,健保資源挹注在標靶治療相對豐沛,病人第一線就有標靶藥物可用,預後較佳;反觀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病人仍以健保化療為主、預後不佳,形成晚期肺癌的治療缺口,也是降低肺癌死亡率、實現總統政見的絆腳石。面對晚期肺腺癌病人仍停在化療的困境,健保署長石崇良今年以來已陸續在公開場合透露,精進免疫藥物應用、接軌國際指引是該署的政策方向,繼肺鱗癌、小細胞肺癌後,肺腺癌的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給付,「應該很快陸續有好消息!」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賴俊良理事長表示,以肺癌最大宗的肺腺癌為例,健保接軌國際標準治療對降低死亡至關重要,目前健保在標靶治療挹注資源較多,臨床治療武器相對充裕,唯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尚未給付,多數病人仍停留在傳統化療、影響預後,是降低肺癌死亡的阻礙。「健保給付要加速跟上日、韓等國!」他強調,包括國內五大醫學會共同編撰的晚期肺癌治療指引,及國際治療指引均建議第一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為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治療首選,目前除日、韓外,包括健保署審核藥品給付的重要參考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等,都已公費給付,如要落實總統政見,健保應接軌國際治療指引,否則肺癌治療離降低死亡的目標將愈來愈遠。「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治療資源少,像是被健保遺忘的一群病人!」收治該名55歲父親的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徐培菘坦言,根據國際治療指引的建議,有腫瘤基因突變的藥物,健保給付現已涵蓋72%,反觀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藥物,健保給付的涵蓋率僅17%;如進一步以人數占比推估,前者可使用健保給付的國際指引藥物達75%,後者僅8%,落差將近10倍,顯示同是晚期肺腺癌病人,在健保下的治療命運和預後都有天壤之別,衍生健康不平等。「我們不希望病人看得到藥,卻用不到!」他指出,根據各項大型臨床研究指出,如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病人只用化療,半數活不過一年,有腫瘤基因突變者因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相對完整,預後較佳,徐強調,晚期肺腺癌患者若於一線使用免疫藥物合併化療,不僅中位數存活期可提升逾2倍、死亡風險更可降低4成。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指揮中心今解散 歷經一千多天新冠終降級
歷經1197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正式解編,新冠肺炎從第5類傳染病調降為第4類。今日起,民眾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將自付100至150元掛號費,疫苗接種假、實名制快篩也同步退場,民眾若有症狀,可自行至藥局或便利商店等購買快篩。目前國內新冠肺炎疫苗仍有庫存500多萬劑,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尚有1500萬劑合約可叫貨,指揮中心日前規畫,希望民眾今年至少打1劑,日後年度接種計畫則待ACIP專家委員討論。至於「疫苗接種假」隨指揮中心解編退場,回歸一般請假規定。實名制家用快篩今起也退場,民眾若出現症狀,藥局、藥妝店、超市、超商仍可買到快篩。若確診,醫療院所維持24小時內通報外,民眾就醫端,具高風險因子輕症患者維持公費抗病毒藥物及清冠一號,染疫康復者門診延續,持續提供長新冠整合式照護;中重症患者維持公費給付住院隔離費用。目前僅剩下醫療機構、照護相關機構、救護車仍需全程佩戴口罩,維持至5月30日後再檢視另定。由於確診已沒有保險與隔離假,很多民眾乾脆不篩,或是出現相關症狀就直接到醫療院所就醫篩檢。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確診者不會在臉上寫自己確診」,基層診所幾乎成為「感染風險最高的地方」。林應然指出,解編降級後,快篩劑篩檢費用不再有紓困經費支應,而是納入健保總額,導致經費縮水,快篩1劑就170元,健保只給120元,對醫師來說等於篩1次就賠1次,有醫師就質疑「中央根本是希望診所醫師不要再去篩病患」。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給付金額確實有調降空間,調降多少會再參考流感快篩健保給付和新冠快篩市場訪價等持續討論,目前尚未定案。
新冠肺炎5月降級 確診、疫苗相關問題全整理
由於國內疫情趨緩,先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就曾表示,新冠肺炎將在5月進行降級,指揮中心也會同步解編,回歸過去的日常生活。而在降級解編之後,如果民眾確診新冠肺炎、或是有需要接種疫苗的話,該如何是好?《CTWANT》就整理相關資訊,方便民眾閱讀與理解,以此維護自身的權益。新冠肺炎降級的差別?指揮中心將新冠肺炎從原本的第五類降級為第四類,當時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就曾表示,即便如此,新冠肺炎的通報時效、隔離、解除隔離等條件並沒有調整,整體而言對於醫療單位與民眾而言並無差別。最主要的差異是防治疫情的位階從原本的「大流行」降為「地方流行」,相關防治工作也由地方單位負責。還有實名制快篩嗎?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自5月起,實名制快篩全數退場,民眾如有使用快篩的需求,可以前往藥局、藥妝店、超市自行購買。確診了怎麼辦?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顯示,如民眾檢驗陽性的話,將採「0+N」自主健康管理,建議民眾在家休息至症狀緩解,視情況就醫,同時也要戴口罩、勤洗手,主動告知檢驗陽性結果。如是具備有重症高風險因子的患者,應盡速就醫,經醫師評估後有望開立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費用如何算?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輕症但具備有重症高風險因子的患者,可以透過公費取得抗病毒口服藥物。而如民眾因確診而產生併發症需住院隔離的話,同樣也是屬於公費給付。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計畫,有繼續維持嗎?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該項整合計畫會持續收案至指揮中心解編後6個月,目前依舊會持續提供整合式照護。哪裡打疫苗?衛福部疾管署資料顯示,如民眾有接種公費疫苗的需求,目前各大合約醫療院所與接種站依舊會持續提供。還有疫苗接種假嗎?指揮中心表示,目前的政策是將防疫轉向常態化發展,因此在指揮中心解編後,疫苗接種假也會跟著引退,改為一般性請假。與此同時,先前防疫隔離假也由於目前無相關隔離規定,因此一併停止使用。口罩的規定?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從17日起,目前全國僅剩下醫療院所、照護機構與救護車強制佩戴口罩,其餘地方則視情況自行決定。這項規定會持續至5月30日,屆時再行定奪是否要開放。
3/20起新冠輕症「不算法定傳染病」 薛瑞元:抗病毒藥物暫維持公費給付
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也已經宣布,從3月20日起,輕症實施免通報免隔離,並會同步調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到時只有「中重症」,臨床條件符合「出現肺炎需要氧氣治療或者其他併發症,因而住院(含急診待床)或者死亡者」,才會被通報是新冠確診。現在外界也關心,在新冠輕症的醫療上,是否會回歸健保支出?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今表示,原則上是回歸健保,但抗病毒藥物在短時間內,仍是以公費給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3月20日起,新冠肺炎輕症確診者免除隔離,之後感染新冠病毒且有呼吸道症狀,出現肺炎、需要氧氣治療或其他併發症,因此被收治住院或死亡的患者,才會被認定是第五類法定傳染病。產險公會也宣布,本月20日起,只有符合「肺炎併發症」且「住院或死亡」兩要件的新冠重症患者,才可獲防疫險理賠。但法界人士憂心,未來新冠肺炎輕症免隔離通報,但中重症仍是法定傳染病,等於將一個疾病分成兩種標準判定,似乎會有爭議。對此問題,部長薛瑞元在今天出席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前表示,其實流感就是只有中重症才會需要通報;如民眾自費PCR檢驗陽性,確診就像現在一般疾病診斷一樣,不需要被通報為法定傳染病。而未來新冠的輕症患者,在醫療費用是否可全數回歸健保支出?薛瑞元回應表示,醫療費用的部分,目前還在討論當中,輕症因為不列入法定傳染病,原則上跟其他疾病應該是要一樣回歸健保,但是抗病毒藥物,可能短時間內還會有一段時間是給予公費給付。
放生中藥1/孕婦幼童能否吃清冠一號 衛福部與中醫界不同調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如火如荼開放國門,台灣正式迎接後疫情時代,然而疾管署公佈112年度防疫預算高達845億元,反而比今年成長暴增4.5倍,而先前曾「小兵立大功」的清冠一號,卻無法再回到「全面公費給付」,引發在野立委痛批,衛福部買高端疫苗可容許銷毀170萬劑、10多億元放水流,與疫苗報廢金額花費差不多的公費清冠一號,部分染疫民眾卻得自費買藥。衛福部在九月初宣布限縮原本「全公費」的清冠一號公費適用對象,引發輿論及中醫師界反彈後,後來又小幅放寬,還研議陸續放寬4項高風險因子,包括「控制不良」的高血壓、出血性與消化性潰瘍、精神疾病患者與產婦,至於中醫界一直疾呼開放12歲以下兒童及孕婦也應給予公費清冠一號,衛福部仍堅決拒絕。參選彰化市長的民進黨立委黃秀芳因接獲民眾陳情,從忙碌競選行程中趕回立院質詢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質疑為何過去一年都是公費給付清冠,現在卻連兒童家長想要自費都不行。薛瑞元回答頗耐人尋味,他說「過去不知道清冠一號會被開到這上面去(指孕婦及幼童),清冠一號通過EUA也沒有孕婦、幼童數據,所以要限制」。衛福部限縮清冠一號的公費領藥對象,引發國民黨團書記長李德維質疑限縮政策的形成過程與動機。(圖/報系資料庫)黃秀芳進一步追問,過去一年清冠一號是否曾有副作用病例?因很多家長反映,擔心西藥對幼童有副作用,希望幼兒確診也能吃清冠一號。薛瑞元回答「目前還沒有嚴格蒐集相關數據」,指清冠一號不是沒副作用,是還沒遇到。薛瑞元指清冠一號是有副作用,「只是沒人要提出來講,萬一有小孩吃清冠一號過兩天氣喘發作,民眾會抗議,不能太放鬆」,令許多曾在疫情期間吃過清冠一號的孕婦及幼童的家長聽來頗心驚,而該說法也明顯與支持「應恢復全公費給付清冠一號」的中醫師大相逕庭。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林展弘曾在立院發表正式聲明,指國家中醫藥研究院已制定兒童使用劑量,希望將12歲以下孩童納入使用範圍,避免新冠後遺症(長新冠)發生。至於懷孕用藥安全,他說,清冠一號配方中藥沒細胞毒性作用,且在最近三年(指清冠一號面世後)的文獻,也沒有任何對姙娠階段(對母體與胎兒)或哺乳階段(對母體與嬰兒)記載有藥物禁忌,實為最安全用藥之一,希望能將孕婦納入使用範圍。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表示,清冠一號抵抗變異株仍有其效力,對中重症的預防及改善也有效果。(圖/防疫指揮中心提供)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則在今年4月指揮中心記者會中表示,清冠一號可用於輕症到中症,只要不需要用氧氣(急救)都可使用,尤其對輕中症(預防)轉危重症率部分,效果更明顯。當天主持記者會的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更盛讚「清冠一號是台灣之光,希望讓想要用的人都可以用得到」。但陳時中卸任指揮官參選後,清冠全公費給付就「人走茶涼」,中醫界疾呼放寬給兒童使用、薛瑞元則直接打臉「有副作用」,也再度引發民眾好奇,抗新冠用藥攸關民眾生命健康,究竟要相信官員說的,還是要相信國家中醫研究所及第一線中醫師所言?
放生中藥2/限縮公費清冠是西醫大老要求? 中醫師全聯會理事長這樣說
醫界盛傳,清冠一號從「全公費」逐步限縮給付範圍,與衛福部所諮詢的部分西醫界「大老」有本位主義有關,堅持清冠一號應比照其它取得EUA的抗病毒藥,未完成三期實驗前不得全面公費給付,中醫界也坦承與衛福部官員溝過程中,的確感受到西醫學者專家的壓力。中醫師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個人解讀,這些反對應與長期以來「中西醫本位主義」多少有關,根源在於中西醫對治病的想法與邏輯原本就不同,如果西醫堅持以自己的角度看待中醫臨床實證,就可能導致中西醫彼此間嚴重誤解,包括清冠一號的實驗方式,當選舉年來臨,主管機關承擔的壓力就不難想像。柯富揚是民進黨員,也是總統府國策顧問,他近期不僅多次挑戰衛福部限縮公費清冠一號的政策,甚至還代表中醫界向府院高層陳情,他自嘲「可能已被衛福部官員在背後罵到爆」。但他也說,衛福部當初緊急授權EUA給清冠一號,就是中醫界發現其優點大於缺點,因而在清冠未取得正式藥證前,建議衛福部授權由第一線中醫師把關給藥;清冠一號有點像古代對抗瘟疫的通方,而組成清冠一號的10味藥,也都有近千年的使用經驗,並未見到明顯副作用。針對薛瑞元在立院答詢時指「清冠一號不是沒有副作用」,柯富揚表示,根據「使用中藥不良反應」通報系統,目前還未見到使用清冠一號後的不良反應,但有極少數確診民眾提及,服用清冠一號後有拉肚子情況,但這種拉肚子不是西醫常說的「水瀉」,而是排軟便,沒有更進一步不舒服症狀。衛福部從九月中旬起限縮清冠一號公費使用範圍,許多家長都反映希望12歲以下染疫兒童可以獲得公費治療,以免延誤小朋友治療時機。(圖/方萬民社)對於薛瑞元指12歲以下幼童禁止使用清冠一號,柯富揚表示,台灣發生新冠疫情以來,到今年七月底止,已有七萬多名12歲以下兒童使用過清冠一號,周歲前的確診嬰兒使用,也已經達200多例,屬於兒童專責醫院的台東基督教醫院,對確診兒童也曾採取「西醫住院、中醫會診」模式給予清冠一號。若衛福部還想針對12歲以下患者用藥做更多研究,他建議應按年齡別更細緻的區分哪些年齡的兒童能服用。至於孕婦部份,因涉及孕婦懷孕前12週胎兒發展,全聯會支持做更多實驗,釐清用藥是對母親有影響還是對胎兒有影響。柯富揚並指出,清冠限縮公費使用後,城鄉差距導致的經濟地位落差,令許多中醫師憂慮耽誤用藥最佳時機。例如,他是彰化人,在彰化若一家五口相繼染疫,若無法取得公費清冠一號,自費買清冠一號可能就得花到近萬元,差不多已經是當地一般勞工月薪的三分之一,對患者而言是沉重負擔,如果染疫者真因買不起而不用,讓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就太令人惋惜了。他還說,西醫抗病毒藥12歲以下幼童雖然也是禁用,但衛福部有但書,若經臨床醫師判斷,使用效果大於副作用,即可破例公費給藥,中醫界也不禁想問,同為第一線醫師,為何中醫師不能也以救人為先?畢竟清冠一號與西醫抗病毒藥其實是相同原理「越早投藥越好」,才能預防病情朝重症發展,預防更多併發症及後遺症,他也因此呼籲衛福部,儘速回復清冠一號全面公費給付作法,才能讓政府照顧民眾美意被凸顯。前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曾力讚清冠一號是「台灣之光」,沒想到他卸任指揮官參選後,公費清冠一號也限縮使用範圍,引發中醫師及輿論反彈。(圖/報系資料照)
公費清冠一號限縮…中醫師全聯會強烈抗議 衛福部緊急再增列3適用條件
衛福部8日公告,9月15日起65歲以下、12歲以上民眾,若無重症風險因子,將無公費清冠一號可用,引爆中醫界怒火;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昨早緊急開會,決定增列3項公費條件,放寬限制。醫界人士指出,中醫師原擬在陳時中明天「中醫後援會」活動現場抗議,給陳時中難堪,陳前晚漏夜要王修正,蔡英文總統也向中醫師公會全聯會關切,衛福部昨天一早才趕緊調整政策。公費清冠一號適用條件。立院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昨嚴厲譴責衛福部決策草率、反覆,並指出,立院為協助政府防疫、紓困,通過8400億元特別預算,要人給人、要錢給錢,還允許該筆特別運算能跨機關、跨項目挪用,本土BA.4、BA.5新冠肺炎正要爆發,衛福部卻要限縮公費清冠一號對象,錢花去哪裏?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批評,衛福部應該是專業部會,推任何新政策必須嚴謹,卻在民進黨政府執政下,總是看風向做決策,只要風向不利,馬上就大轉彎,非常不嚴謹,久而久之,民眾將不再信任政府。我國自行研發的清冠一號、清冠二號可有效對抗病毒,但衛福部8日晚間卻公告限縮公費清冠一號對象,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柯富揚罕見動怒,直指衛福部猶如雨天收傘。醫界人士指出,陳時中11日下午要在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陳時中後援會」成立大會,請全聯會協助動員。因擔心北市中醫師公會出席太少,還動員到中南部縣市公會,不料8日晚間衛福部公告限縮清冠一號,頓時引爆各縣市中醫師怒氣。揚言要在11日陳時中中醫師後援會活動上抗議;還有人說「讓他們西醫當官的知道我們中醫是團結的」。醫界人士指出,陳時中得知後,要求王必勝馬上修正並擴大清冠一號公費給付對象,柯富揚漏夜與王協商,蔡英文也要柯提供中醫師陳情書,因此王昨天一早緊急開會,決定增列3項公費條件:高熱不退(體溫39度以上持續2日);咳嗽明顯,兼具喘症;咽痛嚴重,飲食困難。將公費開藥交由中醫師依病患狀況判斷,而這些症狀為確診者常見,等同回到未限縮前的狀態。對於外界質疑政策急轉彎,王必勝表示,之前並未訂定清冠一號公費適用條件,本月15日才要實施,在此之前都可以做調整;待實施2周後,預計29日會再次開會討論,是否調整並納入孕產婦、兒童及其他中醫病勢。
社區篩檢站後天退場 「4狀況」PCR才享公費
國健署今天宣布,自111年5月25日指揮中心修訂病例定義,民眾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結果陽性,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為確診;故為兼顧防疫及醫療機構資源與人力運用、經濟及社會運作,維持國內醫療量能與有效控管風險,經綜合評估疫情情勢,自8月11日起,社區篩檢站全面退場。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在疫情記者會上說明,目前全台約有114站社區篩檢站,國健署已與地方政府溝通將近1個月,若各縣市還是有設置需求,可以提出申請,也會有彈性空間,請各縣市再跟國健署溝通,且疫情降級與否跟社區篩檢站退場無關,篩檢站退場僅是因為目前PCR需求不再,且設置耗費醫療人力與物力等。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未來PCR除了入境時的唾液篩檢是公費外,防疫調查相關的篩檢也是公費,除此之外都是由醫療專業評估必要性與價格,若有症狀或住院期間需要,也維持公費給付,但民眾若自己想要篩檢、出國或工作要求,因為不是醫療常規需要,所以不會公費給付,目前PCR自費、一般常規、非急件的價格為3000~4000元左右,部分醫療院所提供的池化篩檢,指揮中心建議價格上限為1500元。
明起全國114社區採檢站退場 未來PCR自費估要3500元
國內疫情逐日緩波下降,PCR採檢需求降低,衛福部國健署近日發函各地方衛生局,要求8月10日執行社區篩檢站退場機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未來除非醫生認為需要,以及機場唾液採檢維持公費外,其餘不屬於醫療常規的採檢,民眾需自費,國內自費PCR平均價格約3500元。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社區篩檢站已設置一年多,疫情大流行時,民眾一窩蜂衝向醫院要求採檢PCR,為了舒緩醫院人力,才在社區廣設,每日每站的篩檢量能,約400~600多件,但政府於今年5月26日起改採「快篩陽性即確診」政策後,已經不需要PCR採檢,量能近日掉到一天只有個位數,甚至掛零,顯示已經沒有需求。因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表示,全國社區篩檢站共114站,國健署已經和各縣市溝通一個月,考量社區篩檢站耗費大量醫療人力,但民眾已經少有PCR需求,因此決定全數退場,未來若還是有需求還是可以提出申請,會保有彈性,由國健署溝通並重啟。未來民眾若要採檢PCR是否都只能自費,會不會降價?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公費PCR接下來將只用於入境機場唾液採檢、防疫的調查檢驗費用外,其餘回歸醫療專業評估,若民眾有症狀,或是住院中醫生評估有需要就由公費檢驗。民眾若自行要篩檢沒有症狀、出國、工作等要求而要採檢,不屬於醫療常規,就不會由公費給付。自費PCR費用部分,是否降價,羅一鈞表示,回歸一般常規,也不是急件的話,目前價格3000元~4000元,平均3500元。池化PCR則定價為1500元。莊人祥也強調,指揮中心是否降級跟社區篩檢站退場無關,因為需求已經不在,耗掉太多醫療人員設置人力,醫院要派人支援,很多縣市也都有反應無設置需求,國健署經過一個月和各縣市討論,決定8月10日全數退場。
清冠自費幕後2/憂指揮中心解散清冠EUA失效 藥界籲及早因應
防疫指揮中心本週將與國內中醫、中藥界開會,討論是否限縮「公費」清冠一號給藥對象,新方案最快八月實施,引發議論。藥界人士則提醒,因目前國內中藥成藥只有「經典方」能在取得GMP認證後上市販售,但「清冠一號」是新方,目前雖暫時取得緊急授權(EUA),但想取得藥證上市販售,仍須完成一到四期完整實驗,而清冠一號目前僅做了第一期實驗。藥界因此擔憂若指揮中心未來解散,清冠一號EUA也可能也同步面臨失效,民眾短期內恐難再拿到新冠一號,建議指揮中心及早因應。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雖藥界擔心的問題應該不至於發生,但若藥界有此疑慮,指揮中心應在公布公費清冠一號使用對象檢討案時,一併說明,讓業者及民眾安心。他認為,因為清冠一號雖是取得指揮中心EUA才能上市,但EUA核發單位是衛生部食藥署,即使指揮中心未來不復存在,清冠一號EUA應還是有效。清冠一號是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在2020年開發、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新處方。該藥方是依據明代「攝生眾妙方」所輯的「荊防敗毒散」方子,再搭配清熱解毒藥材研究改良,並在2021 年 5 月獲得國內臨時藥品許可證(EUA)上市。清冠一號上市後,先在各大醫院經由中醫會診,針對住院中、重症患者投藥,當時第一批獲准生產有八家國內藥廠,稍後並提供外銷。今年 4 月16日,本土案例突然直線上升,為強化輕重症分流收治,確保醫療量能及病人即時獲得醫療照護,指揮中心在朝野立委要求下,宣布開放清冠一號給 PCR 陽性確診個案及需居家照護者,經視訊診療評估後開立公費使用,防疫指揮官陳時中當時還曾盛讚「新冠一號」是台灣之光,而國家中醫藥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則說明,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清冠一號除對抵抗新冠變異株有效外,在中重症的預防或改善也有效果。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表示,「清冠一號」不僅實際運用於臨床治療,經過研究,還可多靶點治療新冠肺炎,且有效預防輕中症轉為重症、死亡發生。(圖/翻攝自紀惠容臉書)「勝昌也被授權出品清冠一號,銷路原本普通,但在4月16日後,詢問者突然暴增,原本參與生產的八家藥廠存貨供不應求,甚至來不及生產,衛福部後來又緊急開放六家藥廠參與製作」,國內老牌GMP藥廠「勝昌製藥」總經理李威著回憶。李威著解釋,清冠一號藥方有10味中藥材,只有桑葉、薄荷、魚腥草台灣能生產,其它七項藥材都需從大陸進口,因為台灣清冠一號熱銷,帶動全球銷量也提升。以其中台灣未生產的藥材「栝樓實」為例,四月下旬成本就從每公斤150元、漲價到800元,並帶動產地、大陸河南河北藥材同步上漲。李威著說明,中國大陸主要對治新冠肺炎中藥方以「清冠排毒湯」及「蓮花清瘟飲」為主,給藥思路與「清冠一號」不同,再加上大陸各省各有不同的中藥指引。相較下,「清冠一號」等於是靠著衛福部EUA闖出名號,這也是台灣中藥界首度讓民眾瞭解,中醫藥能與時俱進,有效對抗最新傳染病。但清冠一號熱銷,卻也凸顯國內中醫界與中藥界長期以來遭遇的瓶頸,包括國際學術論文報告篇數不如西藥多、遭到西醫藥界質疑,非傳統「經典方」新藥想上市,得比照西藥、進行嚴格四階段實驗,更別說現行健保給付中,中醫藥原本就僅佔5%,面對「西醫藥」主導的準制,中醫藥原本在台灣醫藥結構中就是少數,也很弱勢。也獲得授權生產清冠一號的「勝昌製藥」總經理李威著表示,「清冠一號」是靠著衛福部EUA闖出名號,也是台灣中藥界首度讓民眾瞭解,中醫藥能與時俱進,有效對抗最新傳染病。(圖/翻攝自勝昌製藥臉書)反觀中國大陸,近年逐步摒棄過去用西醫藥模式發展中醫藥的作法,推出包括老中醫師徒制、中藥臨床試驗、論文投稿點數計算改採符合傳統中醫邏輯進行,雖然這些新制度能否成功還很難說,但卻讓兩岸中醫界看到另種新可能性。「清冠一號藥理機轉其實與西藥抗病毒藥物類似,且具有副作用相對輕微(安全性較高)、取得容易、費用比抗病毒西藥低等優點,適合大型疫病來襲時大量備藥」,率先呼籲政府將清冠一號納入公費給付的藥師沈采穎認為,清冠一號讓外界看見中醫與中藥價值,建議政府應在清冠一號的基礎上「趁勝追擊」,增加中醫預算,並針對包括清冠一號、清冠二號等中藥方進行臨床效能驗證,努力發展本地中藥材,讓中醫藥與西醫藥分進合擊,協助台灣通過後新冠時代的疫情考驗。
傳「類清冠水煎藥」也納公費支付 中藥司闢謠澄清絕無此事
台灣本土疫情爆發,確診數屢屢激增,繼昨日破五萬確診數後,今(11)日更是來到新高點57188人,不少居家照護者也希望能買到「清冠一號」治療,但卻引發缺貨潮,只能自費向中醫診所購買成分類似的水煎劑,被外界稱為「類清冠一號」。如今也傳出這種類清冠一號有望納入公費給付,但衛福部中醫藥司今發布新聞稿澄清,表示這種類清冠一號並非專案核准製造處方藥品,也沒有要擴大給付。中醫藥司表示,清冠一號是由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的科學中藥粉劑,授權國內8家中藥廠專案製造,屬於處方用藥,確診者經由中醫師視訊診療後,判斷病情有需要時可開立,已納入公費給付。而外界俗稱「類清冠一號」是由中醫院所自行調配煎煮而成的水煎劑,也將於今日下午召集8家藥廠討論供貨調度情形,並非討論類清冠一號濃縮製劑授權。中醫藥司特別發布新聞稿澄清,下午召開會議是邀集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及8家藥廠,共同研商清冠一號供需因應配合事宜,並非媒體錯誤報導為討論「類清冠一號」的濃縮製劑相關成分與授權生產。目前8家GMP中藥廠均已積極投入生產,6月10日前約可提供3萬7100人份。中醫藥司科長賴芳林說明,原本清冠一號以10天為一個療程,但考量Omicron染疫個案大多是輕症及無症狀,建議將療程縮短至5天,最多可供7萬4200人使用。若以單日確診數5萬人計算,目前約3%患者有此藥物需求,療程約5到10天,預估該藥量可擴及供應48天。
外送工會和陳時中開會獲5大共識 禁止送進醫院、確診者開門可檢舉
雖然指揮中心日前宣布縮短居家隔離時間,但隨著每日新增確診數連日破萬,外送產業成為確診民眾取得食物、防疫物資的重要管道之一;全國外送產業工會今(29日)發表聲明,表示已和指揮中心達到6大共識,包括確立擴張電子支付、禁止外送員送餐進入醫療院所、外送員的快篩供應,由經濟部研商是否要公費給付等。指揮官陳時中今日亦在防疫記者會證實。因應疫情持續延燒,指揮中心拋出「外送國家隊」構想,今由防疫指揮官陳時中主持會議,邀來全國外送產業工會、台北市網路平台外送員職業工會等進行討論並獲得幾點防疫後續處理方向,包括確診者、居隔者開門和外送員接觸,外送員可以進行檢舉;邀集金管會討論如何擴張電子支付,同時鼓勵使用電子支付措施。另外,為應付疫情帶來的外送需求,會中共識不排除設立「專門隊伍」處理相關高風險配送,若由民政鄰里系統支援。另因為醫療院所屬於高風險地點,全面禁止外送員送餐入內,至於社區大樓目前不會禁止外送員上樓,但如果管委會禁止,確診者、居隔者需由社區自行轉送。最後,外送員快篩供應也將交由經濟部研商,是否已公費配給,產業工會對於指揮中心將「外送國家隊」納入考量,表達肯定,陳時中則表示,待相關部會得出具體結果後,將再邀集平台、業者進行討論。針對外送員禁止進入醫療院所部分,陳時中今日於防疫記者會時表示,醫療院所還是屬於病菌較多的地方,太頻繁的出入極有可能增加染疫風險,也可能把病毒帶進去,因此會要求醫院指定地點,最好是通風良好的地方作為外送收貨地點。全國外送產業工會與指揮中心進行會議。(圖/翻攝自全國外送產業工會臉書)
30歲男臉部、四肢腫脹「誤診痛風20年」 險死才知罹患此病
黃春明醫師(左)、徐世達醫師(中)與病友陳俊廷(右)出席「黃金48即刻救援 HAE治療新趨勢」記者會。(圖/中國時報鄭郁蓁攝影)臉部、四肢出現不對稱的腫脹,不痛也不癢,卻長達5天以上未好,當心可能罹患這種致命罕病,37歲的俊廷國中時,身體莫名出現腳腫,就醫以為是痛風,加上頻繁發作不以為意,直到某天臉部也水腫,緊接著喉嚨也腫起來,氣管被堵塞僅剩10%能夠呼吸,就醫確診才知罹患HAE「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罕病,醫師表示,該病常發生在四肢、臉部、生殖器不明腫脹,一旦發生窒息恐危及性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顧問黃春明表示,HAE罕病水腫發作時,包含四肢、背部、生殖器都會出現異常的腫脹,不會癢,有時拜隨疼痛,但若臉部出現水腫,有很大的機會喉嚨也有水腫,恐危及性命。黃春明表示,國內目前通報有50位HAE罕病患者,但若依發生率5萬分之一來推算,國內至少有400~500人還未確診,90%的患者尚未被診斷出來。治病機轉主要是體內的C1 抑制蛋白的基因出現異常,導致身體各處容易出現血管性水腫的情況,約75%為遺傳性,但也有25%的患者沒有家族史。收治俊廷的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科資深主治醫師徐世達表示,HAE患者俊廷說,他在14歲還是國中生時,某天開始出現腳水腫,當時就醫時因為他本身有尿酸偏高的情況,被醫師當成痛風,水腫大約在發病後的5~7天自行消除,但首次發病後,身體各處又再陸續出現異常水腫,伴隨疼痛感,讓他不堪其擾。.某次,他因為喉嚨不適趕緊到急診就醫,在病房觀察的一天之內,他的呼吸道也開始出現血管水腫,腫脹甚至讓呼吸道僅剩10%的空間能夠呼吸,差點因此喪命,後來找到徐世達醫師做血液檢查,才知道困擾他14年的疾病是HAE。徐世達表示,會造成身體腫脹的原因可能是過敏、HAE、風濕免疫疾病,因此許多患者花了十幾年時間才釐清是否罹患HAE,若身體出現水腫,不會癢、生長的部位不對稱、水腫慢腫慢消的情況,就得當心可能罹患HAE罕病,建議可做抽血檢查來做進一步的確認。徐世達表示HAE罕病患者,平時則可以使用荷爾蒙藥物或單株抗體藥物,控制不要發病。在治療上,目前患者有急救針劑,可即時舒緩發作的水腫,這類針劑有公費給付。令人感動的是,俊廷去年順利結婚生子,他今天說,30歲確診後因為有穩定用藥,已經很多年沒有發病,對於自己還可以結婚生下女兒覺得很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