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股金控
」 金控 公股12家金控前11月獲利出爐!中信金EPS 3.45元居冠 凱基金年增75%
12家金控今年累計前11月自結財務數據陸續出爐,目前以中信金稅後獲利683.27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的EPS 3.45元暫時領先,富邦金、國泰金則還未公布。凱基金控9日公布11月自結稅後獲利為21.61億元,今年前11月稅後獲利達330.4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75%,每股盈餘1.94元。合庫金11月自結稅後獲利為12.95億元,今年前11月稅後獲利達188.94億元,累計每股稅後淨利1.21元。新光金11月自結稅後虧損為6.16億元,今年前11月稅後獲利達194.90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為1.20元。加計上周已公布的9家金控自結財報數據,今天共公布12家金控的前11月累計獲利成績以每股稅後盈餘EPS的表現來看,中信金居冠,元大金以340.66億元、EPS 2.63元居次;兆豐金則以320.61億元、EPS 2.17元為公股金控之冠。凱基金控表示,在美國大選後,由於利率、關稅與財政等政策尚有高度不確定性,導致投資市場波動加大。11月份因美元持續走強,子公司凱基人壽整體避險成本降低,加上掌握國內股市波段行情,實現資本利得,創造穩定獲利表現。凱基人壽11月份稅後獲利為11.28億元,今年前11月稅後獲利達223.87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成長98%。11月份台股走跌且交易量能較前月減少,子公司凱基證券仍受惠於經紀、財富管理、衍商、資本市場,以及海外轉投資等收益貢獻,11月份稅後獲利7.47億元,今年前11月稅後獲利94.8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45%。凱基銀行11月份稅後獲利4.25億元,主要來自利息及手續費收入等核心收益的穩定貢獻,授信規模亦持續增長,今年前11月稅後獲利51.38億元。中華開發資本受惠於投資部位評價增值,11月份稅後獲利2.26億元,年度累計稅後獲利6.91億元。
公公併「投信三合一」? 第一金澄清:未發布任何併購訊息
市場近日傳出兆豐投信、第一金投信及合庫投信正在評估「三合一」整併方案的可行性。對此,第一金控也於今(2日)針對相關消息發布訊息澄清,強調公司未曾對外發布任何併購訊息。據了解,兆豐金暨兆豐銀董事長董瑞斌於今年中提出「由下而上」的公股整併構想。他認為,公股金控的主要業務與獲利來自銀行,直接談銀行整併困難度高,反之,針對規模較小、獲利能力較弱的子公司(如證券、保險、投信等)進行整併,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第一金重訊指出,「澄清媒體報導,本公司未發布任何相關併購訊息」;兆豐金傾向不評論相關議題;合庫金則未表態。金融圈則指出,第一金僅向外表示「未發布」並非「未規劃」,沒把話說死,投信整併的議題仍有空間。此外,財政部官員則表示,目前尚未收到兆豐、第一金及合庫三家公司有關整併的正式評估報告。不過若三方達成共識並符合相關條件,政府對此表示樂觀其成。根據公開資料,三家投信公司的業務規模及獲利能力存在差異,第一金投信截至今年10月底管理約109檔基金,規模近1300億元,去年獲利1.15億元,每股盈餘(EPS)1.92元,是三家中表現最佳者;兆豐投信管理約90檔基金,規模近1000億元,去年獲利約9300萬元,EPS 1.77元;合庫投信旗下約有147檔基金,規模近500億元,去年獲利約1800萬元,EPS為0.60元。
公公併「鴨子划水」!兆豐、第一金、合庫3投信擬三合一整併
公公併「鴨子划水」!市場傳出,公股金控旗下的兆豐投信、第一金投信及合庫投信正在討論「三合一」整併的可行性,若能整併成功,將成為公公併的首例,具示範作用。兆豐金暨兆豐銀董事長董瑞斌年中提出公公併新想法,他認為公股金控最重要的主體與獲利貢獻都來自銀行,要談整併不容易,但可從規模小、獲利能力較差的子公司,例如證券、保險、投信、資產管理公司等,「由下而上」推進,成功機會較高。據了解,董瑞斌已將整併構想向財政部提出、溝通,透過整併提高較小規模子公司經營效率,強化整體公股競爭力。兆豐金控是最大的公股金控,旗下包括兆豐證券、兆豐票券,在公股體系裡規模最大,若要推行公股金控子公司整併,公股金融圈認為,兆豐金勢必要起「帶頭作用」。目前市場傳出,「投信」可能先行,據悉,兆豐投信、第一金投信與合庫投信整併可行性已進入討論。資料顯示,這3家公司中,第一金投信規模最大、獲利能力較強,至今年10月底,大約有109檔基金,規模近1300億元,去年的獲利大約1.15億元,每股盈餘(EPS)為1.92元;其次是兆豐投信,約有90檔基金,規模近1000億元,去年獲利約9300多萬元,EPS為1.77元。合庫投信旗下約有147檔基金,規模近500億元,去年獲利約1800萬元,EPS為0.60元。如果這3家投信合併,排名與獲利能力可望與一般民營投信一較高下。財政部長莊翠雲曾經表示,公公併牽涉廣大層面,要考量許多問題,包含組織文化、經營策略與強項,也需考量股東、員工、客戶的權益和國家整體利益,以及合併後能否發揮綜效。市場人士分析,公股金控的投信在市場上排名屬於中後段,如能整併,基金規模上看3000億元,確可發揮綜效。但公股金控的投信是重要子公司,並非「可有可無」,其中牽涉到府院的人事安置,員工、股東及基金受益人等複雜關係、權益都要考量,要過財政部這一關,將需跨越高門檻,同時也要金管會同意,要完成整併,恐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台股平開走高收復21400點 法人及公股金控:美國降息看好「這類股」表現
台股今(6)日開盤漲67.74點,加權股價指數為21255.45點,成交金額新台幣38.25億元。截至收稿台積電(2330)開盤漲7元至909元,高至916元;鴻海(2317)漲1.5元至176.5元,聯發科(2454)開平盤1110元,漸漸回歸至1140元,漲逾2.70%;廣達(2382)一度掉至249元再急速拉回最高260元,漲幅5.06%。美股四大指數昨(5)日,道瓊工業指數下跌219.22點,跌幅0.54%,收40755.75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43.36點,漲幅0.25%,收17127.66點;S&P500指數下跌16.66點,跌幅0.3%,收5503.41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28.43點,跌幅0.6%,收4742.42點。昨日漲幅以開發金2.53%、富邦金1.98%、華南金1.81%、永豐金1.52%、兆豐金1.44%居領先,前五大清一色都是金控股。今日開盤雖略不理想,綠色覆蓋在五大金控上,但整體表現仍然見紅,漲2031.84點。法人分析,美國將進入降息循環,除債市將有所表現,其他風險性資產價值回升,國內房市熱絡、利率上揚,有助銀行業存放利差,加上併購案消息不斷,金融股預計將可持續撐盤。公股金控分析,今年以來股市熱絡、新台幣貶值,壽險金控上半年獲利表現佳,手握大量低成本債券,美國降息後債券評價及保險收入動能有望回復;銀行今年SWAP(換匯交易)收益持續挹注獲利,但面臨高基期挑戰、資金成本壓力仍大。
公股新董總14日正式上任 部分銀行改派法人代表
總統賴清德上任三個月,人事地震正式輪到公股金融機構,公股金控、銀行新任董總確定將於本周三、14日,由各金控、銀行召開臨時董事會後,陸續走馬上任。包括合庫金控、華南金控與彰化銀行都已在12日晚間接到財政部公文後發出重大訊息,公告財政部改派法人代表。華南金於12日晚間8點半左右開出公股金融機構第一槍,公告財政部改派其法人代表為現任第一金控總經理陳芬蘭,而原法人代表、現任華南金暨華南銀行董事長張雲鵬任期則在8月14日結束。彰銀則在12日晚間8點50分左右公告董事異動,財政部法人代表從現任彰銀董事長凌忠嫄,改為現任兆豐銀行總經理胡光華,新任生效日期同樣在8月14日。合庫金於12日晚間9點47分左右連續發出兩則重訊,分別為財政部改派法人代表,原為現任合庫金控董事長董瑞斌,改為現任合庫銀行董事長林衍茂;以及原派法人代表現任合庫銀總經理陳美足,改為現任合庫銀總經理蘇佐政。公股金控內部證實,14日下午各金控、銀行將輪流召開臨時董事會,讓新任董事長、總經理陸續上任。
兆豐金股利1.8元創新高 兆豐銀行年度加薪逾9%
兆豐金(2886)今年董事會決議配發現金股利1.5元、股票股利0.3元,合計1.8元,寫下歷年最優股利紀錄,子公司兆豐銀行並宣布自113年1月開始全面調薪,幅度達4.5%,高於同業水準;加計年度考核與晉升調薪等,本年度整體調薪幅度可望突破9%,創歷年新高。董事長雷仲達表示,兆豐銀行身為公股銀行獲利王、模範生,在薪酬與各項福利措施亦應全面朝優於同業的方向規劃。兆豐金控2023年全年稅後淨利332.47億元、年成長81%,每股稅後淨利(EPS)為2.37元,獲利表現不僅為公股金控之冠,年增率也是14家金控中之首,其稅後淨利金額、EPS則皆排名第四。兆豐銀行表示,為反映物價漲幅,並響應軍公教全面加薪4%的政策,雷仲達率先公股同業,自112年12月起調高午膳費至3000元,並自113年1月開始全面調薪,幅度達4.5%,高於同業水準。加計年度考核與晉升調薪等,本年度整體調薪幅度可望突破9%,創歷年新高。此外,提高同仁生育補助金,自112年8月起,第一胎給付12萬元、第二胎給付15萬元、第三胎(含)以上每胎給付18萬元。同時,為體貼孕期與生產的女同仁,以及有孕產配偶的男同仁。在相關假別亦做了優於外規的修正,例如產假提高至42個工作日、產檢假、陪產檢及陪產假亦分別提高至8日。
14家金控自結元月盈餘出爐!僅一家虧損 富邦金EPS1.08元奪單月獲利王
14家金控2024年一月的獲利全都揭曉,單月獲利合賺539億元,富邦金以EPS 1.08元奪下單月獲利王,國泰、中信居次;公股金控則以兆豐金為首;新光金則是唯一單月呈虧損的金控。新台幣元月回貶挹注壽險業獲利,富邦人壽稅後淨利為90.75億元,國泰人壽賺47億元,台灣人壽獲利為41億元,凱基人壽也有15.8億元。14家金控合計獲利539億元億元,年增翻倍;各家EPS排名為富邦、國泰、中信、兆豐、元大、永豐、玉山、第一、開發、台新、華南、合庫、國票金控與新光金控。富邦金(2881)最新公布2024年1月自結合併稅前淨利168.85億,較去年大幅成長約161%;自結合併稅後淨利140.70億元,亦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約131%,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08元;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1月稅後淨利創歷史單月新高紀錄,富邦證券則寫下歷年1月同期次高紀錄。新光金(2888)15日傍晚公告今年一月單月虧損22.49億,累計每股稅後盈餘為虧損0.15元,新光人壽單月虧損30.84億元、EPS為-0.42元;新光銀行單月稅後盈餘6.17億、EPS為0.12元;新光金保代單月稅後盈餘0.08億、EPS為7.71元;新光投信稅後盈0.08億、EPS為0.20元;元富證券稅後盈餘2.24億、EPS為0.14元。富邦金表示,旗下的富邦人壽1月合併稅前淨利達107.23億,稅後淨利為90.75億元,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1月初年度保費 117.92億,較去年同期成長 80.6%,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傳統型商品。總保費390.78億,預估各項保費收入皆位居業界第一,另受惠於分期繳商品推動成效顯著,1月初年度等價保費收入(FYPE)達 62.21億,較去年同期成長 104.0%。國泰金(2882)2024年1月稅後淨利達94.1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65元。中信金(2981)公告2024年1月份自結盈餘,1月份稅後盈餘為88.0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45元。兆豐金(2886)今年一月獲利為41.89億元、EPS為0.3元;元大金(2885)一月獲利28.3億元,EPS為0.22元:永豐金(2890)一月自結單月稅後盈餘25.37億元,EPS為0.2元。玉山金(2884)獲利為28.01億元、EPS為0.18元;開發金(2883)一月獲利28.09億元、EPS為0.17元;台新金(2887)公布今年1月自結稅後淨利19.9億元,累計每股稅後淨利EPS為0.15元。
王鴻薇再爆公股金控醜聞 控董總巧立名目領鉅款百萬
立委王鴻薇今(11)日召開記者會,再爆料公股金控弊病叢生,指出去年被立法院取消公股金控高階主管的「房屋津貼」,沒想到這些公股金控陽奉陰違,巧立名目「業務津貼」,無縫接軌繼續領錢,她以合庫金董事長雷仲達為例,發現一年就可以多領到120萬元,痛批這些公股金控簡直無法無天、囂張跋扈。王鴻薇表示,房屋津貼即是過去政府核准,發放給包括公務員、政府財團法人及公股金控高層主管的購屋補助,但行政院早在1989年就取消公務人員津貼,財團法人也於2015年取消發放。她說,立委李貴敏去年也提案並廢除公股金控高階主管的津貼,沒想到公股金控居然這麼「皮」,又立了一個名目「業務津貼」繼續領用,財政部對此放任,藐視立法院監督。王鴻薇痛批,以合庫董事長的「房屋津貼」、「業務津貼來看」,董事長職都可以月領10萬餘元的超高額待遇,等於雷仲達一年就可以爽領120萬元。她說,如果雷仲達轉往兆豐金任職,依照津貼離職請領還可以再多領100萬,真的是所有的好康都要占盡。「立法院明明做出決議, 財政部竟然准許公股金控亂搞。」王鴻薇直指,巧立名目的「業務津貼」,從時間、額度、資格一看就是完全沒在演,兩項津貼的廢止日跟起始日,每一家公股金控都接續在同一天,資格都是董事長、總經理,發放的金額也都一樣。王鴻薇說,公股金控中只有台企銀從去年4月1日開始全面取消房屋津貼,也未新增業務津貼,這是標準的模範生。她質疑,其他公股金控如何自處?如何解釋?請問財政部還管的了這些公股銀行嗎?
彰銀最新前十大股東名單出爐 2大咖出手了
今年6月財政部率多家機構出手承接台新金的彰銀股權,當時到底哪些機構是財政部的「主力先鋒部隊」成員,一直引起市場不斷臆測,如今答案揭曉,彰銀最新出爐的前十大股東名單給了答案,出手力道最強的為國發基金和中華郵政,也因此對彰銀的持股比重,分別從2.75%和6%,增至5.42%和7.5%,是泛公股陣營出手最猛的兩大機構,尤其國發基金增持股權快要達3個百分點,可說是財部最給力的盟友。這也是國發基金第二度出身助陣財政部轄下的公股金融機構,先前為幫助台企銀、如今國發基金再度出手助陣財政部從台新金手中承接彰銀的股權,而且出手的力道比起先前助陣台企銀增資50億更強,並直追國發基金對兆豐金的持股比重。以持股張數的變化來看,中華郵政及國發基金現在分別持股彰銀79萬4554張、57萬4468張,倘若比起4月19日尚未隨財部加碼彰銀股權持股,當時2家機構分別持有彰銀股票62萬9358張、28萬8392張的時間點來看,中華郵政及國發基金在6月份的加碼行動,分別買進了約16萬5千張、28萬6千張,若以每股18.2元的交易價格換算,兩大機構分別斥資30億、52億承接彰銀股權,力挺財政部。由於前十大股東的結構出現相當變化,因此彰銀已在最新出爐的第三季季報,公告該最新名單,前十大股東目前依序為財政部12.19%、台新金10.41%、中華郵政7.5%、國發基金5.42%、一銀4.99%、合興石化2.60%、合庫2.39%、華銀2.23%、兆豐銀(財務處)2.09%、台銀1.81%,新的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達51.63%,如果扣除泛台新金陣營的13.01%,整個泛公股陣營的股權,已高達38.62%,也使彰銀現在已成為財政部轄下六大已民營化的公股金控、銀行裡,泛公股持股比重最高的一家。而在今年6月所揭露的年報上所公布的前十大股東名單,則依序為台新金20.57%、財政部12.19%、中華郵政6.00%、一銀3.86%、國發會2.75%、合興石化2.60%、台灣菸酒1.77%、合庫1.45%、華銀1.45%、新制勞退基金1.33%,從兩次前十大股東名單的對照,即可看出前十大股東結構的劇烈變動。而在各大行庫的加碼上,由於各大行庫受限於本身可再投資的台股部位,以及投資金融股將對資本適足率造成折損的問題,因此比起中華郵政及國發基金,各大行庫除了一銀、兆豐銀台銀加碼超過1個百分點之外,其餘行庫加碼幅度均未達1個百分點,其中兆豐銀與台銀也因此新晉級彰銀的前十大股東名單。
金融股黑馬2/買這一檔可能比買開發金「有賺頭」 外資連續進場很大方
回顧2021年,三大法人究竟是如何布局金融股?「外資、投信與自營商等三大法人,以『獲利面』來布局金融個股時,多會以『金控』為優先,包含民營金控、公股金控,再者是『銀行股』、『證券股』的。」資深證券分析師陳唯泰表示。股市聞人葉美麗就提到「有量才有價!」,意即「當三大法人、股市大戶陸續分批進場出現買量時,帶動股價,跟著法人進場的散戶也聚集,推升股價上揚。」因此像大型金控富邦金、國泰金、開發金、台新金、兆豐金、合庫金等,已成為股民「波段價差操作、存股」的強勢股;中壽(2823)、第一保(2852)、中再保(2851)、台名(5878),是三大法人近一個月買量前四名,其中又以中壽最大量,外資雖已大幅度減單但仍持續買入、賣出。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認為,2022年金融股的「金控族群」是重中之重。(圖/報系資料照)從CMoney股市統計截至12月16日的數據資料,近一個月外資買入較多的銀行股為上海商銀(5876)、聯邦銀(2838)、華票(2820);賣超前三為臺企銀、京城銀(2809)、彰銀(2801)。至於證券股,近一個月外資買超前五家有康和證(6016)的7252萬、福邦證的6975萬、群益證(6005)的3818萬,群益期有464萬,元大期(6023)則有246萬。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相對外資近一個月賣超的數據來看,買超的前五家並未同時少量賣出,有陸續布局的跡象,相對來說外出買賣超最大量的則是中壽,由於中壽年底併入開發金後下市,買中壽等於是買開發金,可能有外資認為屆時比買開發金有利差。合庫金今年股價從19.19元上揚逾25元,股價漲幅居前10名。(圖/翻攝Google、合庫臉書)資深證券分析師陳唯泰則建議,可以觀察三大法人近一個月買超的排名名單,外資買超由多到少的個股,包括中信金、玉山金、中壽、永豐金、合庫金、上海商銀、康和證、聯邦銀。投信買超由多到少的是元大金、中信金、國泰金、第一金、台新金、合庫金、兆豐金、華南金、國票金;自營商買超由多到少有台新金、中壽、永豐金、元大金、華南金、合庫金、第一金、上海商銀、遠東銀、聯邦銀。「金控到銀行、證券的布局順序,是可以看見脈絡的。」資深證券分析師陳唯泰說,「銀行股中,我會建議考量股價波動過大的風險壓力,存股族要存股仍是以大型金控為主,銀行股的也會多留意玉山金,彰銀則可以關注大股東台新金處分持股後,預期彰銀有更寬闊的發展空間。」證券股部分,「今年是台股大好年,券商、期貨商也多大賺,但因大多數證券股獲利跟行情成交量有關,我個人認為不適合存股,建議做波段價差操作。」陳唯泰提醒。
寧夏夜市大戰?公銀董總扮YouTuber推台灣Pay 尬街口、LINE支付
公股金控行庫董總化身YouTuber,彰化銀行董事長凌忠嫄與彰化銀行總經理周朝崇首站寧夏夜市,實際拜訪蚵仔煎等攤商全程使用台灣Pay消費,力拼民眾在各大夜市使用,與街口支付、LINE Pay等電子支付巷弄激戰搶攻市占率。一改銀行帶給民眾的嚴肅印象,彰化銀行董總率先親身力挺夜市攤商,響應政府五倍券激勵政策,鼓勵民眾使用數位振興五倍券綁定台灣Pay外出消費刺激經濟。彰化銀行總經理周朝崇隨著外景主持人,拜訪寧夏夜市推廣台灣Pay。(圖/截自彰銀振興五美味YouTub)除了拍宣傳影片力挺夜市美食,並簡化申請流程,讓攤商可以快速申請台灣Pay,轉身升級接軌五倍券的數位熱潮,並為了吸引民眾捧場,提供額外加碼回饋,使用台灣Pay在寧夏夜市消費即可現折10%,最高現折50元,並可搭配好食券折抵消費金額。彰化銀行董事長凌忠嫄表示,攤商受到疫情影響非常非常的嚴重,大家不用帶現金,結合了政府的五倍券,便可以用手機來寧夏夜市吃美食,歡迎民眾一起使用台灣Pay綁定五倍券,支持夜市攤商。
蘇揆清派系?公股金融人事大地震 台灣企銀董事長黃博怡請辭
行政院蘇貞昌為樹威,將手再度伸向公股金融機構人事。台企銀董事長黃博怡昨日主動請辭,財政部已收到「辭呈」,因黃博怡離職時間押上4月1日,財政部次長阮清華表示,尊重當事人的意願,同意黃博怡4月1日辭去董事長的職務,4月之後若還未有人選,則由總經理張志堅暫代,並盡快找到適當人選。蘇貞昌這次人事布局,想以專業牌、熟悉公股事務的主管為多,有些善於溝通,有些嚴格治軍,可見這次蘇明顯想「淡化」派系,但似乎也形成了一股公股金控中的新勢力。對於黃博怡請辭,金融圈人士指出,傳聞主要因黃博怡讓自己女婿進入台企銀,即使學經歷沒問題,循正常程序聘用,但仍令蘇貞昌震怒,不但下令要黃博怡女婿走人,並希望黃博怡在今年6月台企銀董監改選時任期屆滿一併離開。近期公股銀人事「大風吹」,從土銀前董事長黃伯川、合庫前總經理陳世卿屆齡不續任後;第一金證前董事長葉光章、前總經理陳香如、彰銀前總經理黃瑞沐、第一金投信前總經理陳如中相繼離開,昨日則是黃博怡提出辭呈。金融圈人士透露,蘇貞昌2019年4月,大舉調整公股金控人事,許多金控「老藍男」都被震下董事長寶座,但是當時被視為由台銀前董事長、綠營金融大老蔡哲雄牽線的土銀董事長謝娟娟、一銀前總經理蔡麗雪以及黃瑞沐,現已經有2/3辭職,僅剩下謝娟娟留在公股金融之中。黃博怡則是總統府資政吳榮義的學生,被外界視為吳榮義的人馬,現在他「請辭案」也被視為蘇貞昌清派系。金融圈人士指出,這波公股金融機構人事大地震,涉及之廣,遠超過2年前的那一波,從銀行、證券到投信全面人事異動,升上來的全部都是原本公股金融體系基層出身。
公股銀高層曝「不配發現金股利」是選項 存股族長抱領配息?再成焦點
把公股金融股當定存股的股民要失望了!受疫情與低利、銀行必須保留現金衝擊,公股金控與銀行2021年配發現金股利將大降,更有公股金融高層直言「不配發現金股利是選項之一」。現金殖利率 難比往年過去公股金融為了滿足股東和小股民,都會力求多配發現金股利,以2020年為例,上市公股金融包含兆豐金、第一金、合庫金、華南金、彰銀與台企銀,配發股利不是一半以上是現金甚至是全現金,現金殖利率達到4%、5%,公股金融股也被股民視為定存、高殖利率概念股。但2020年景氣低迷、全球低利以及配合政策協助紓困影響,公股金控與銀行獲利衰退,大舉衝擊公股金控配發股利的能力。如兆豐金過去多配發「全現金」,配發率約8成左右,但2020年兆豐金每股稅後純益(EPS)1.84元,遠不如前一年的2.13元,就算今年配發率達到9成,也頂多現金1.65元還不如去年的1.7元。須保留現金 改配股票多數每股賺超過1元的公股金融股包含兆豐金、第一金與合庫金,旗下的主要銀行都列入「系統性重要銀行」(DSIBs),俗稱的「大到不能倒」銀行,必須在4年之內額外增提緩衝資本4個百分點,多少都會影響金控股利的配發。過去以配發現金為主的第一金坦言,股利政策會改變,今年擬降低現金比重,增加股票股利。此外,公股銀高層表示,金管會希望銀行可以多保留現金和資金以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過去盈餘高達7成上繳金控現可能降到最低3成,大大影響到配發股利能力。借錢發股利 更不可能過去公股金融為了「維穩」股利政策,即使獲利不佳,也會借錢發股利,惟近幾年金管會不樂見金融業借錢發股利,對現金股利穩定是雪上加霜。2020年每股獲利賺不到1元的公股金、銀行,如華南金、彰銀、台企銀等要配發現金股利難上加難。甚至公股金融高層直言「不配(現金)股利可能是選項之一」,卻也有公股銀表示,雖然配發的現金遠不如2020年,還是會勉強擠出一些回饋股東。
公股金控明年獲利成長目標5%起!兆豐金最樂觀 要拼「2成」
公股金控將自本周起陸續召開董事會通過明年度的獲利目標,目前已知,兆豐金及兆豐銀對明年獲利成長的目標拉最高,將把獲利目標訂在比起今年全年實際獲利,大約成長兩成,合庫金及合庫銀明年獲利目標則將較今年成長一成。據了解,對於明年度的獲利目標,兆豐金將在22日「打頭陣」,兆豐金董事會22日將討論、決議明年獲利目標水準,合庫金的董事會將在28日召開,也會決議明年全年獲利目標。包括第一金、華南金,則將以今年的實際獲利再上調約5個百分點,作為明年的獲利目標。根據一銀、華銀等大多數的公股銀行內部評估,相較今年央行降息對利差的影響是在下半年才開始發酵,明年一整年都會持續央行降息後的低利狀態,而即使明年經濟成長,由於市場激烈競爭:「放款利率恐怕也拉不起來」,因此認為明年獲利即使是以今年預算目標調降後的獲利為基礎設定成長率,要達到5%恐怕也很不容易。也有大型行庫主管指出,包括Taifx、Libor這些美元放款指標利率大幅降低,顯示即使海外或是OBU的放款就算景氣回復,由於資金寬鬆、氾濫,也難達到以往的水準。行庫主管指出,例如去年底在國銀美元放款最有指標意義的Taifx三個月期的利率為2.33%,但近來僅剩0.5%,Libor三個月期同樣也從1.91%降至0.24%,降幅都接近200點(1點是0.01百分點),顯示行庫的海外業務獲利將大幅縮水。據了解,兆豐金旗下兆豐銀原本將以今年實際獲利為基礎上調約5%為明年獲利目標,但兆豐金決策高層認為,明年的經濟情況應該優於今年,銀行獲利應有積極力拚的機會,因此認為應以「今年尚未調降過的獲利目標」為基礎,再成長約4~5%,因此使得兆豐金及旗下兆豐銀明年的獲利目標,將比今年實際獲利成長兩成。合庫金則由於合庫銀財務投資的加持,今年銀行財務投資實現獲利合計股票短投、長投及債券約有20億元的大舉挹注,因此獲利受損程度在全體公股金融機構裡最為輕微,截至第三季為止,合庫金獲利減少大約7%,因此明年獲利成長訂10%左右,可說是資方及工會都能接受的目標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