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
」 新冠肺炎 胃癌 公筷母匙 諾羅病毒 春節天冷吃火鍋「7大傷腎地雷」曝光 醫示警:超過30分鐘不要再喝了
除了珍珠奶茶、雞排,不少台灣人也很喜歡吃火鍋,儘管夏天,火鍋店依舊生意滿滿。然而錯誤的吃火鍋習慣,可能3顆腎臟都不夠用。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列出吃火鍋傷腎7大地雷,讓大家健康吃鍋沒負擔。1.愛吃麻辣鍋麻辣鍋不單是辣椒,其主要原料高湯、中藥材、另添加沙茶醬、咖哩粉、起司、奶油、及豆瓣醬等高脂調味料提味,屬於高鈉高飽和油脂與高熱量湯底,熱量更是高達800kal,相當於3碗白飯的熱量,熱量是所有鍋底的第一名,2碗湯含鈉量高達4942毫克。2.愛挑選濃醇香火鍋醬料火鍋無論湯底與食材已經是熱量與油鹽糖爆炸的一餐,如果你吃火鍋醬料習慣是選擇濃醇香醬料如沙茶醬、胡麻醬、豆乳醬、沙拉醬、醬油膏等,且一餐火鍋下來你添加醬料次數超過一次,經年累月下來你的腎臟功能將備受摧殘。選擇醬料有一個大原則就是「越稀越好、避掉濃醇香三合一」,薄醬油、烏醋、白醋都可以較安心添加,像是蔥花、蒜末、香菜、蘿蔔泥、碎洋蔥等這類天然的辛香料,可以放心吃。3.愛吃吃到飽且要吃回本吃高檔的和牛、海鮮、甜點,代表的就是高熱量高油鹽糖與高普林,有統計一頓吃到飽的火鍋下來可以攝取高達3900大卡熱量,相當於14碗白飯的熱量,吃一頓需爬8座101大樓,才能將多餘的熱量消耗,遠超過成年人中餐或晚餐建議熱量700大卡,吃一頓就半公斤。除了熱量問題,一頓吃到飽火鍋鈉攝取量高達6600毫克,吃完非常口渴就會拼命喝含糖飲料或啤酒,不但超傷腎,可能隔天痛風就發作了。4.吃超長時間吃火鍋一餐吃下來可能是原來的2到5倍時間,除了熱量的問題,火鍋湯不斷的加進食材與滾煮,30分鐘後那鍋湯底裡頭的食品添加物、鈉離子、重金屬、磷酸鹽、硝酸鹽等物質會濃縮,尤其亞硝酸鹽濃度就開始暴增,一旦持續煮了超過90分鐘,鍋內的「亞硝酸鹽」濃度就會飆升近10倍,過量亞硝酸鹽會引發急性中毒,症狀為缺氧、呼吸困難。高濃度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經腸內細菌分解,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不只傷腎臟過量將引發心血管疾病,或肝、大腸及胃部的癌症,超過30分鐘的火鍋湯不要再喝了。另外一個問題是喝酒,酒精不但會傷代謝,更是誘發癌症與痛風的危險因子,喝酒又會想要喝火鍋湯,不只傷血管肝腎,更是致癌的危險因子。5.生食熟食餐具沒區分吃完麻辣鍋很多人隔天就拉肚子,除了過辣與高油鹽糖造成腸胃道過量負荷外,不乾淨的火鍋飲食習慣通常是主因,除了生食未煮熟就吃進肚外,揪團吃火鍋一群人生食、熟食的筷子、湯匙根本未分開使用,或大家的筷子直接伸進鍋裡夾食物,沒有用公筷母匙等地雷行為都是導因。病毒細菌在火鍋內大傳染,導致病毒性或細菌性腸胃炎,每一次的拉肚子腸胃炎傷的不僅是腸胃道,腎臟負責水分與電解質的調控,每一次腸胃炎更是對腎臟一次嚴重的負荷與傷害不可不慎。6.王子麵與冰淇淋最後儀式感想一想那一碗王子麵加2球冰淇淋就等於一餐的熱量了,除了又吃進去過多的熱量外,最後王子麵與冬粉的問題是,王子麵與冬粉都是超吸湯汁的食材,前面不是提到越後面的湯汁越危險,那坨麵食吸滿了滾燙了2小時以上的濃縮火鍋毒湯汁,然後又吃進了你的肚子,你的該有儀式感又給腎臟帶來更多的負荷。7.湯底打包帶回去煮消夜有些節省的美食愛好者總會吩咐老闆把鍋內湯底打包帶走,加個麵與食材又變成一餐美味消夜,除了過餐食物的滋生細菌問題外,相信大家看到這裡都已經了解火鍋湯底煮越久是越不能喝。
沒用公筷吃火鍋…女子重複感染「幽門桿菌」 醫示警:罹胃癌風險高
為了保持衛生,用餐最好準備公筷母匙。一名30多歲陳女有胃癌家族史,多年前接受幽門桿菌根除治療,但最近1個月常常胃痛不適,檢查發現有胃炎,且幽門桿菌檢查又呈陽性。才發現原來是家裡常吃火鍋,推測是沒落實公筷母匙,造成重複感染。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說明,幽門桿菌並非治療後就能一勞永逸,沒注意仍可能重複感染,目前已知幽門桿菌是多種胃部疾病的致病因子,包括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胃部疾病,都被證實和幽門桿菌有關,且被感染的時間越長,之後罹患胃癌的風險就更高。幽門桿菌除了存在人的胃黏膜外,唾液、糞便中也可以發現菌種的蹤跡,傳染途徑主要經由嘴巴,因此用餐若沒使用公筷母匙,同桌的人可能因唾液而感染,如廁後沒確實清潔手部,也會有糞便經口傳染的風險,當家中有人感染時,會建議同住家人一併檢測。康本初提醒,日常生活注意環境衛生及飲食安全,可降低幽門桿菌感染機會,與他人同桌用餐時,須採用公筷母匙。由於感染幽門桿菌可能增加胃癌的發生,若有胃癌家族史,或家中有人感染幽門桿菌,應考慮接受幽門桿菌檢測;如果感染需接受滅菌治療,減少反覆感染及同住家人一起染菌的可能。
暑假生活習慣改變 慢性發炎風險升高!營養師6大類解毒食物推薦
暑假期間,生活作息的變化讓不少人開始吃宵夜、越來越晚睡、頻繁參加朋友聚會、享受美食等,這些行為的轉變容易讓飲食變得高油、高糖、高鹽,並且接觸到更多的加工食品。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日漸積累,最終引發慢性發炎,甚至導致各種疾病。劉怡里營養師指出,與其治療疾病,不如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並且強調了抗氧化、抗發炎的重要性。如何幫助身體排毒增加水分攝取:每天多喝水或無糖茶飲,能提高多酚類的抗氧化能力。均衡飲食:確保每天可以攝取到乳品類、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等六大類食物,選擇原型未加工、高纖低GI的食材,並使用清淡的方式烹調。預防食物中毒:避免在不熟悉的餐廳吃生食,用餐前洗手並使用公筷母匙。妥善保存食物:夏季氣溫高,烹飪後的食材應在一小時內冷藏或冷凍,定期清理冰箱,降低食物微生物感染的風險。6大類解毒食物推薦乳品類:推薦牛奶、無糖優格,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A、E、B群及葉酸和菸鹼酸,有助於預防血管阻塞和降低血管性硬化失智症的風險。全榖雜糧類:推薦紫地瓜、糙薏仁,富含膳食纖維、花青素、葉酸和維生素B群,有助於避免大腦發炎。豆魚蛋肉類:推薦秋刀魚、蛋黃,含有DHA,有助於大腦活化,EPA則可降低身體發炎反應並提高抗氧化能力、預防失智。蔬菜類:推薦地瓜葉、青江菜,富含維生素B1、B2、E和葉酸,這些營養素有助於醣類的利用,可協助大腦正常運作。水果類:推薦草莓、桑葚,莓果中的植化素具有高含量的花青素、類黃酮等抗氧化劑,可降低自由基對大腦的攻擊並修復損傷。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推薦苦茶油和酪梨,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這些成分能降低壞膽固醇,維持好膽固醇。劉怡里營養師強調,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是防止疾病發生的最佳方法,尤其在暑假這個生活習慣容易變化的時期,更應注意身體的排毒及抗氧化。
食安炸裂3/打敗腸炎弧菌!諾羅病毒近9年稱冠 傳染途徑多又會變異
食物中毒案件層出不窮,根據食藥署資料,1980年代大約每年68件食物中毒,2020年卻激增為534件,案件量暴增近8倍,推測可能是外食人口增加所導致。 在這些食安案件中,最常見的禍首就是諾羅病毒,根據疾管署統計,全國近一個月共接獲203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是去年同期近4倍,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8成驗出都是諾羅病毒。例如最近王品旗下的「初瓦」跟「嚮辣」、藏壽司、北市溪山里群聚食物中毒事件,都有諾羅病毒的蹤跡。 過去造成食物中毒的首要原因是腸炎弧菌,其次才是諾羅病毒,但從2015年起,諾羅病毒發生率超車腸炎弧菌,造成的食物中毒比率從10.1%快速增加到2023年的29.5%,成長3倍,而腸炎弧菌已經退居第四。 「腸炎弧菌主要引起中毒的原因食品為生鮮海產、魚貝類,諾羅病毒傳染途徑廣比較多,像是食物、器皿、飛沫、水,相較之下傳染力更強。」營養師程涵宇表示,諾羅病毒可藉由排泄物或嘔吐物人傳人,有些人感染恢復後2周內,其糞便內尚有病毒,仍然具有感染力,所以很容易引發群聚感染。 2020年8月,宜蘭礁溪老爺飯店雲天自助餐爆發164人大規模食物中毒,元凶就是諾羅病毒。檢方調查發現,餐廳廚工在8月1日~2日之前,就陸續感染諾羅病毒,卻仍持續工作,以致汙染食物,造成多人上吐下瀉、腹痛、噁心、發燒與頭暈等症狀。 程涵宇說,依據美國疾病管制局 (CDC)評估,諾羅病毒57% 經由食物傳播、16% 為人傳人、3% 藉由被病毒污染的水傳播。「諾羅病毒因基因變異大,所以能產生多種型別病毒株,單一次的感染並無法對其他型別之諾羅病毒產生完全的保護力,未來仍有遭受感染的可能。另外,諾羅病毒目前尚無疫苗可以施打。」接觸過諾羅病毒感染者之後,一定要以肥皂或洗手乳洗手,才能避免感染。(圖/CTWANT資料照) 預防諾羅病毒,程涵宇建議以下5種方式。首先,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及照顧病人後(包括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之後),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 其次是避免生食生飲,尤其是貝類水產品應澈底煮熟再食用;與他人共食應使用公筷母匙。第三,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並以漂白水消毒環境或器物表面;病患應於腹瀉或嘔吐症狀解除後2日再接觸健康的人或調理食物。第四,新生兒餵哺母奶可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第五,清理消毒病患之排泄物或嘔吐物時,應戴口罩以避免飛沫傳染。 感染諾羅病毒目前無藥物可治療,生病期間應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建議可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清淡飲食,避免過油或高糖分的食物刺激腸道蠕動,加劇腹瀉的情況;但同時也必須注意營養的攝取,以幫助腸胃道細胞的修復。
諾羅發威!上周腹瀉就醫達14.3萬人 比春節前增2成
春節過後腹瀉疫情升溫!疾管署於27日表示,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群聚通報案件數增加,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且多發生在餐飲旅宿業。由於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且容易引發群聚感染,疾管署提醒民眾務必留意手部衛生與飲食安全,如有腹瀉情形,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以後再恢復上班上學,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周(2月18日至2月24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42,682人次,較前2周(第7周及第6周分別為114,185、121,315)增加約2成,與近5年同期比較僅次於2023年同期161,114人次;另全國近4周(第5至8周)共接獲127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較去年同期(93起)增加,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出陽性案件計67起,以檢出諾羅病毒為主(63件,佔94%);近期腹瀉疫情與往年連假後易出現腹瀉就診人次上升趨勢類似。疾管署指出,諾羅病毒具多種型別,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因食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手部接觸受污染的物品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黏膜、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通常感染後1至3天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有噁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酸痛等情形,症狀可持續1至10天。疾管署提醒,為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疾管署呼籲,民眾平時應落實勤洗手,用餐時應以熟食為主,與他人共食使用公筷母匙,避免生食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高風險食物;有疑似症狀者應避免處理食材,並儘速就醫及在家休息。此外,旅宿及餐飲業者應落實廚房及廁所等環境的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尤其是廚工)衛生及健康情形,如有不適症狀請暫停工作,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以確保其他員工及顧客健康。
公公堅持不用「公筷」 人妻超崩潰 :吃不下飯了
過年家族聚餐,不少人會用公筷母匙,避免吃別人口水。但一名人妻表示,公公堅持用自己的筷子夾菜,讓她完全吃不下飯。也有網友說,「還有遇過每塊雞肉都夾,當買菜那樣選。」原PO在《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發文,「看到公公都用自己的筷子夾菜,然後我已經把公筷放到他面前了,他還是依然故我!完全吃不下飯了。」此文一出,網友紛紛留言「在家吃飯很難用公筷,大家都隨心所欲」、「這有點難尤其跟家裡人」、「你要吃的先夾好,就不用再去夾」、「還有遇過每塊雞肉都夾,當買菜那樣選」、「就是有這種人很討厭,直接用自己的筷子夾到嘴巴吃又在去盤子夾,整盤菜完全沒胃口,超級討厭」、「我會直接說欸!沒什麼不好意思的」。也有人說,「我之前參加夫家親戚喜宴,我老公其中一對兄嫂平常有抽煙喝酒直接夾菜,我一看我就不吃了,幸好我老公有默契直接開口叫他們要公筷母匙」、「我們都是自家人,不管煮麵煮稀飯,只要有大鍋的一定用公筷母匙」。疾管署曾在臉書發文,「大家容易誤解共用餐具會傳染B肝,其實不是喔!A型、E型肝炎才有可能因為沒有使用公筷母匙,並與急性A型或E型肝炎感染者共食而被傳染。」
春節團聚,當心樂極生悲! 感染科醫師籲「提前做1事」護健康
春節期間把握難得機會,親友南來北往團聚本是開心事,但一定要當心樂極生悲。人口大量快速移動 增加傳染病傳播風險春節是華人世界重要節日,各地華人歸國返鄉與家人團聚是年度大事。台中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王瑞興表示,不論是返臺過年或海外旅遊,人口大量快速移動,加上近距離吃飯喝酒等交流,都會增加傳染病傳播或病毒變異的風險。腸胃道就醫人數增加 這樣做避免發生率王瑞興主任觀察往年春節期間的疾病型態,除氣候變化劇烈,呼吸道就診人數爆增,腸胃道就醫人數隨著眾人大快朵頤酒足飯飽明顯增加,症狀常為消化不良或吃壞肚子,推測是飲食不潔、過量生食以及食物保存問題導致春節期間陸續發作就醫。王瑞興提出保護腸胃道不受疾病感染策略,除勤洗手,加上不吃生食、公筷母匙,千萬不要因為歡慶年節就暴飲暴食或喝太多酒,增加腸胃負擔。此外,食物放太久或保存、處理不當,容易衍生細菌。該如何把握親友團聚機會又降低感染風險?王瑞興建議,首要留意個人健康預防跟環境的衛生狀況,戴口罩、勤洗手並保持社交距離。其次是當無法預期會遇到什麼樣病原菌時,儘快把能接種的疫苗打齊全,以春節期間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為例,政府對高風險族群提供公費流感疫苗、新冠變異株疫苗、以及肺炎鏈球菌,即使並非高風險族群,也建議自費接種,增加免疫力跟保護力。
公公煮湯試鹹度再做「一動作」超噁 人妻怕爆:再也不喝了
這樣真的不太衛生!近日一位人妻抱怨,公公煮湯會用湯勺試鹹度,試完再放湯裡,「我再也不喝長輩煮的湯了,只有我煮的,我才會吃。」網友直呼,「有時候真的沒看到是好事。」原PO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發文,「公公煮湯時,我剛好從背後走過,看到他用湯勺在試鹹度,試完油放進湯鍋內,之後我再也不喝長輩煮的湯了,只有我煮的,我才會吃,這樣會不會太過分?我是感恩他們煮飯,但是我難接受口水,因為連小孩吃過的,我都盡量不去吃。」此文一出,網友紛紛留言「我也不敢吃別人口水」、「如果他每一樣菜都這樣,那妳通通不要吃了嗎」、「餐廳很多都這樣試的,不知道比較好」、「以前我阿嬤巷口的麵攤也是這樣試,超噁的」、「除非公筷母匙,不然結果都是一樣的吧」、「吃飯時你公公會用他的筷子下去攪湯嗎?我遇過攪湯的」。也有人說「有時候真的沒看到是好事,但還是會湊巧看到,心裡那種滋味啊」、「我都會先用碗來裝,再試吃喔!學起來吧」、「個人覺得,湯之後有再煮沸就還好。如果是煮給外人吃,我就會拿別的湯匙來試味道」、「我媽煮飯也都這樣,自己家人口水可以接受,公婆就有點噁心」、「我煮湯炒菜試鹹度都會準備一個醬油碟,裝一些湯在碟子裡試鹹度」。
中秋連假迎腸胃炎高峰! 醫曝「烤肉飲食重點」防急性腸胃炎
每逢中秋節便迎來的急性腸胃炎高峰,不容小覷!安南醫院肝病中心主任吳奕霆提醒,期盼著應景大啖烤肉、柚子、月餅的同時,也需留心飲食衛生及腸胃保健。烤肉最忌三點 這樣做防腸胃炎上身吳奕霆主任表示,短時間內不會烤到的食材,應放入冰箱或戶外冰桶保存,並務必確認食材已充分加熱,避免吃進生食或無法判斷新鮮與否的海鮮及加工食品。另外,善用公筷母匙降低感染風險、落實正確勤洗手等細節亦十分重要。至於腸胃保健部分,吳奕霆主任指出,應遠離太多、太油、太辣,這不僅限於中秋節享用烤肉、柚子、月餅的當下,平時也別吃得過飽或暴飲暴食,並減少攝取高油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急性腸胃炎找上門。急性腸胃炎 這1種恐致命吳奕霆主任進一步說明,急性腸胃炎主要可分為細菌性、病毒性兩種,僅極少數為寄生蟲引起。細菌性腸胃炎常見的致病菌有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腸炎弧菌及霍亂弧菌等;由於細菌性腸胃炎症狀較為嚴重,可能會出現高燒、腹痛、血便或膿便等症狀,嚴重恐導致死亡,需立即就醫。而病毒性腸胃炎則較為常見,致病原為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等,其中輪狀病毒大多感染6歲以下兒童,且容易造成群聚感染。感染急性腸胃炎 遵循這些守則減緩不適「如果感染急性腸胃炎,要注意水分及電解質的攝取,特別是嘔吐或腹瀉嚴重的患者。」吳奕霆主任建議,可少量多餐、清淡飲食,若仍然一吃就感到極度不適,便考慮禁食一至兩餐,並多補充水分與電解質,直至病況緩解再進食即可;若是情況嚴重未獲改善,則切勿拖延病情,盡速就醫為宜。
腹痛吃胃藥沒舒緩竟是染「1菌」!疏忽恐癌變 冒8症狀快就醫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年約40歲的邱小姐有上腹悶痛的情況,但因害怕就醫,自行去藥局買胃藥服用,腹痛減緩後,便不以為意,直到上腹痛且開始解黑便,出現頭暈、無力的症狀,就醫經胃鏡檢查後發現,其胃的幽門處有好幾個潰瘍,接受制酸劑治療後,病況穩定,也不再解黑便,後續切片證實為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常見這些徵兆 少數會癌變中榮嘉義分院肝膽腸胃科陳柏翰醫師說明,根據統計胃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其中15%至20%會發展成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1%至2%發展成胃癌;0.1%發展成胃淋巴癌。發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能會有下列徵兆或症狀:腹部疼痛或有燒灼感、食慾不振、打嗝、脹氣、體重減輕、空腹時腹部更加疼痛、噁心等,若自身有上述症狀,應即時就診,接受醫師評估及診治,切勿任意自行服用成藥。治療胃幽門螺旋桿菌 2方式合併成功率高達9成陳柏翰醫師說明,若確定診斷為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其治療方式以口服抗生素治療加上氫離子幫浦阻斷劑14天的治療可達90%以上的成功率。案例邱小姐在持續接受14天包含抗生素與氫離子幫浦阻斷劑的四合一治療,經碳13吹氣檢測,確定胃幽門螺旋桿菌已經根除。預防感染幽門桿菌 應養成良好衛生習慣而預防勝於治療,幽門桿菌會存在糞便及唾液中,故陳柏翰醫師建議,飲食前後要注重手部清潔,共餐使用公筷母匙,也切勿將口咬過的食物餵給孩子,以預防幽門螺旋桿菌的孳生。
平時愛吃燒烤竟感染「E型肝炎」 醫師提醒孕婦與老人要特別小心
愛吃燒烤的人要注意了!南京一名男子平時喜歡吃串燒,尤其是烤腰子(豬腎臟),但在日前,他突然感到身體無力、噁心想吐,甚至出現了低燒反應,緊急到醫院就診後,才發現自己感染了「戊型肝炎」,俗稱「E型肝炎」。根據陸媒《937江蘇新聞廣播》的報導,「戊型肝炎」是由一種「戊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臟疾病,算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若食用受感染動物並未被煮熟的肉類,亦可能不小心感染。此種病症好發於春夏,潛伏期一般為2至8周,主要病症表現為食慾下降、疲乏,甚至出現黃疸。報導指出,感染戊型肝炎者亦可能出現急性肝衰竭或致死,尤其是孕婦,更將導致流產風險提高,死亡率更會高達20至25%。另外,對於抵抗力差的族群,特別是老人,更要注意食品的衛生狀況,包括不要食用不乾淨、未煮熟的貝類或肉品,加強清洗蔬菜水果等等。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相關資料顯示,對於戊型肝炎來說,預防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般患者不需要住院,但若是孕婦、猛爆性肝炎則要住院治療;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建議,在處理食物或進食前應徹底清洗雙手,盡量使用公筷母匙,也應妥善儲存食物,並確定肉類、內臟、海鮮等有確實煮熟才開始食用。此外,也應特別注意齧齒類動物的衛生環境,避免直接赤手接觸,或選擇在接觸過後盡速清洗消毒。
醫揭「9成胃癌病因」是1細菌導致! 主要經口傳染可寄生胃部
根據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統計,2022年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的冠軍,其中胃癌列居死亡率第八名。對此,台大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宜家指出,導致胃癌的因子包括環境、飲食、免疫力,但有9成是「幽門螺旋桿菌」所害,其可寄生於人體胃部,多為經口傳染,像是飲食及唾液,一旦有家人感染,同住者的中鏢風險就會增加2倍;此外,胃癌也有遺傳的傾向,家中若有一等親曾罹癌,建議去做相關檢查。李宜家在節目《健康2.0》表示,胃癌目前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與發生人數第八位,每年有約2000多人死於胃癌及4000多名新生個案,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年族群,男性比女性多出1.6倍,「可以說是壯年世代的重大威脅。」他提到,致病因子大多與環境、飲食、免疫力有關,其中有9成是「幽門螺旋桿菌」引起。李宜家指出,涉及幽門螺旋桿菌的常見病症,就是消化性潰傷,但民眾多半對其不甚了解,「但它可是讓胃部飽受折磨的罪魁禍首,有9成的胃病都是因為它而起,它會分泌一些鹼性的物質去中和胃酸,因此它可以長久居住在胃部裡面。」他提醒,若未及早發現幽門螺旋桿菌,其會慢慢破壞胃部黏膜,導致胃酸逐漸減少,進而發炎或誘發基因層面的變化,一旦造成胃部萎縮,就會造成胃癌。李宜家表示,導致胃癌的因子包括環境、飲食、免疫力,但有9成是「幽門螺旋桿菌」所害。(圖/翻攝自YouTube/健康2.0)談及幽門螺旋桿菌的中鏢途徑,李宜家透露,其是經口傳染,像是飲食與唾液,或吃下不潔食物與本身就有共杯、共食的習慣,以上均為傳染途徑,「可以說是大人對小孩的餵食,舉例來講,把食物咀嚼再餵給幼童,口水就可能會傳遞幽門螺旋桿菌,所以幽門螺旋桿菌在家戶間的傳染風險特別的高,如果家裡有一個人感染,其他家人感染的風險就會高出2倍之多。」至於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法,李宜家指出,包括吹氣、抽血與糞便皆可驗出,胃鏡也能直接發現胃部的情況,進而採樣、化驗,診斷率都非常高;一旦驗出幽門螺旋桿菌,臨床上會給予2週三合一或四合一的療程,他解釋,「成年人如果成功的除菌治療之後,再加上公筷、母匙、飯前洗手等生活習慣的調整,治癒率可以達到9成左右,日後再感染的機率也不高。」李宜家表示,順利防治胃病,就能預防其惡化成胃癌的可能,但仍需注意的是,儘管有9成的胃癌是幽門螺旋桿菌引起,仍有1成是由於抽菸、酗酒、吃太多醃製與過鹹食物有關,「菸草是一個很明顯的致癌物,它跟消化道的癌症都有關係,第二個要強調的是,酒精沒辦法殺死幽門桿菌,而且它的高濃度會傷害胃食道的黏膜,導致食道癌的風險上升。」李宜家補充,胃癌也有遺傳的傾向,家中若有一等親曾罹癌,最好接受幽門螺旋桿菌的相關檢查或胃鏡篩檢,早日找出可能的致病因子。此外,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官網資訊顯示,民眾不妨利用健康飲食、良好生活習慣、遠離菸檳酒、規律運動和即時檢查等5招,減少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機率,防範胃癌發生。
端午節3大飲食原則 吃粽小秘訣延緩血糖波動
端午節一家團圓吃烤肉、肉粽等應景美食是無可避免!醫師提醒,應避免接觸不潔的食物以及適量的飲食,免於腸胃道的困擾,在與家人相聚時能有健康的身體,也同時做好防疫措施,共同守護家庭健康。飲食3大原則 避免節慶跑醫院有鑑於每年端午節過後糖腎病友門診人數增加,臺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一般內科鄒居霖醫師提醒大家注意下列三項飲食原則:1、吃飯就吃七分飽,避免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疾病在台灣盛行率接近每4人就有1人有症狀,是現代人越來越常見的疾病,臨床上可能的表現有胸口灼熱、上腹痛、吞嚥困難、胸痛、咳嗽及聲音沙啞等,當食物組成為高油脂、高澱粉以及刺激性食物,就會使得胃食道逆流症狀加重;此外,吃得太飽、太撐也會造成症狀加劇,在佳節期間,建議聚餐就吃七分飽,少量多餐沒煩惱。2、烤肉食材要新鮮,讓你遠離腸胃炎端午節烤肉也是不少家庭團聚的活動之一,烤肉時要特別注意食材的保鮮,高溫會導致細菌增生以及食物腐敗,若在家門口烤肉,建議準備食材後,沒有立刻下烤爐的食材應先放冰箱冷藏;如果外出烤肉,建議將食材放置保冰桶保存。烤肉時請充分烤熟後再吃,並使用熟食專用夾子及公筷母匙以避免感染,多一份細心就能遠離腸胃炎。3、端午節,吃粽小訣竅肉粽是端午節必備的應景美食,時常不自覺就吃掉一整粒,尤其北部粽大都以糯米與醬料油炒,再包入內餡蒸煮,熱量相較於以生糯米與醬料拌勻後,粽子用水煮熟的南部粽高。也由於粽子的醣量和熱量高的關係,容易讓血糖波動起伏,因此糖友仍要測血糖,過節淺嘗即可,勿過量。同時將五穀米取代糯米,或內餡包有筍丁香菇等、 瘦肉或豆干取代五花肉;並且搭配一碗蔬菜,增加飽足感,並延緩血糖波動。一天最多一顆,並取代正餐,減少額外沾醬料。
疫情鬆綁影響 諾羅病毒清明仍處高峰期
諾羅病毒號稱「病毒界的法拉利」,多靠糞便及口沫傳染,傳染力極強;根據統計,上周全台就有14萬餘人因諾羅病毒就診。高雄又安心診所院長王韋力表示,往年諾羅病毒高峰期約在農曆年後就會漸減,但今年直到清明節時,門診仍有3成的諾羅病患,高峰期明顯比往年長,成因疑似與疫情鬆綁有相當的關係。「一人得病,全家遭殃!」諾羅病毒傳染力強,經常成為棘手的病症,根據疾管署統計,光是上周單周全台就有14萬5000人因感染諾羅病毒就醫,可見好發於春季初期的諾羅病毒目前仍持續延燒,且全台各縣市都遭殃。第一線開業醫師王韋力表示,過去諾羅病毒通常會在農曆過年結束後日漸減少發病人數,但目前已到清明節,門診內仍有高達3成都是因為諾羅病毒前往看診,諾羅病毒的高峰期明顯比往年延長許多。王韋力說明,今年諾羅病毒高峰期延長可能與疫情鬆綁有關,因為疫情逐漸穩定、鬆綁後,民眾開始鬆懈消毒步驟,也減少戴口罩的時間;加上疫情解封後大多數民眾常利用假期出門遊玩,傳染途徑明顯增加,因此才會到春末的清明節還持續在諾羅高峰。王韋力呼籲,諾羅病毒會透過糞便與口沫傳染,預防病毒的感染跟傳染第1要勤用肥皂洗手;第2要保持食材新鮮,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吃到未煮熟的食物;第3要用公筷母匙,若家中有諾羅病患應該要提供個人餐點,不要共食;第4疑似病患汙染過的食物一定要丟掉,接觸過的東西要以漂白水消毒。
畢旅後爆群聚確診…建中「一個班14人中鏢」 教育局回應了
正值學生畢旅旺季,台北市明星高中建國中學驚傳學生參加完畢旅後爆群聚確診,其中有個班級32名學生有14人確診。對此,北市教育局也提醒,學生在畢旅出發前若有不適,就不要參加;另外也提醒務必落實車程全程戴口罩,用餐時採公筷母匙等,提高防疫警覺。根據《ETtoday》報導,建國中學日前結束4天3夜的畢業旅行,建中校長莊智鈞證實,上周五畢旅結束後,學生返家陸續傳出確診情況,其中有個班級32人參加,共有14人快篩陽性,不過隔離期間剛好遇上228連假,上課天數僅周四、周五兩天受影響,至於隔離學生的課業進度,學校也會協助補齊。莊智鈞表示,學生在整個畢旅行程中玩得很盡興,不過可能因為旅程疲憊而沒有察覺身體異狀,旅途中也都有定時測量學生體溫,都沒有發現有學生確診,都是於旅程結束返家後才陸續傳出。對此,北市教育局也做出回應,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陳素慧表示,正值畢旅旺季,若學生在出發前身體不適或有呼吸道症狀,建議不參加畢旅並儘速就醫;旅途中若出現不適也要盡速戴上口罩並報告師長;另外,務必落實車程全程戴口罩,用餐時採公筷母匙,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雖然目前校園防疫措施逐漸解封,但仍要提高防疫警覺。
隔夜菜吃了會致癌?營養師曝「備餐5步驟」:不會危害健康
過完年了卻還在吃年菜,是許多人過年後必經的生活環節,但年菜或平常的隔夜菜能否安心吃,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答案,營養師方慈聲就從食安與保存角度上,分享備餐的5大步驟。營養師方慈聲在臉書粉專「懂你想吃的營養師方慈聲Grace」分享隔夜菜的備餐5大步驟,指出食物應「充分加熱煮熟」、「試吃用公筷,不碰到口水」、「不留存常溫過久」、「妥善冷凍冷藏」以及「吃之前務必再次加熱」。首先看似最簡單的加熱,其實是許多人容易忽略步驟,尤其是非牛的其他蛋白質,若沒有充分煮熟容易有食物中毒風險;試吃用公筷沾染到口水再經長時間儲存容易滋生細菌;食物放涼到不燙手,就可以放入冰箱或冷凍,且要注意7到60度屬於危險溫度帶,細菌會在此區間快速繁殖。不過,食物不是放進冰箱就沒事,冷藏食物應2到3天內吃完、冷凍7到10天內吃完,並都要在入口前確認是否有異味;許多人關心的備餐天數,其實準備7天是沒有問題,但要記得超過兩天以上需冷凍保存,份量也可先分裝好,避免一次解凍一大包;而最引發討論的「隔夜菜能吃嗎」問題,方慈聲指出隔夜菜的亞硝酸鹽還不至於累積到危害人體標準。方慈聲也強調,無論是口感或保存風險,每天煮才是最好方案,但現代人往往沒時間每天煮飯,而提前備餐雖比不上現煮,「但隔夜菜的營養素流失倒是不會差距太多」。
姨丈有症狀快篩陰吃飯拒用公筷 人妻:「同桌12人」全中
華人團聚習慣吃合菜,有些人會用公筷母匙,因為不會吃到別人的口水。近日一位人妻說,她初二回娘家,發現姨丈有發燒流鼻水症狀,但篩了2天都是陰性,吃飯不用公筷母匙,竟然害同桌吃飯12個人全部中獎,她的連假也因此泡湯。原PO近日在臉書社團《爆怨公社》發文說,「初二回娘家吃飯,因為姨丈有發燒流鼻水症狀,但他說他連2天快篩都是陰性,我就叫他要用夾子夾菜。」姨丈表示,他有噴酒精沒差。原PO表示,她叫老公菜夾了去旁邊吃,因為他沒打滿3劑,反被媽媽念反應過度。原PO嘆,「結果隔天我姨丈確診,現在好了,到今天為止,同桌吃飯12個人全部中獎,包括了我表弟、小阿姨2位是2次確診,中獎率百分百,連我剛剛也確診了。」她確診後喉嚨超痛,沒想到病毒的傳染力那麼強,「最恐怖的是我們這些同桌吃飯的人,在初二後又去了哪邊聚餐?」她覺得會傳染很多人,就先取消初四和朋友的餐會,「沒想到我老公初四確診,現在隔離在地下室,我現在也要隔離,真的很麻煩,放假要去玩的計畫都泡湯了」此文一出,網友紛紛留言「視訊看診,請醫生看妳可不可以吃輝瑞的藥,我1/16中獎,吃輝瑞的藥3天後就一條線了,對了我打滿3劑還是一樣確診2次喔」、「有打疫苗不代表不會確診,只是預防重症,但的確自己有感冒發燒症狀就該注意做好防護」、「12月開始的這波傳染力超快,症狀都是喉嚨痛」、「打幾劑跟確不確診沒關係」。
春節出遊小心染上3病毒 除了戴口罩這2招不可少
春節假期開始,不少民眾都紛紛出遊或返鄉過年,但隨著人群移動與國門開放,感染科醫師就透露,過年需要小心正在流行的3種病毒,並分享防範的招數不可少。民眾出國要特別注意口罩不可少,另外也要常洗手並備有防疫小物。(圖/林士傑攝)據《中央社》報導,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春節出國須防範新冠肺炎、流感與諾羅等三種病毒,出國戴好口罩最重要,尤其與外國人交流時,一定要飲食才取下口罩。另外也要隨身攜帶乾洗手或酒精等消毒防疫小物,並勤洗手。與他人共食最好用公筷母匙,也要注意避免生食生飲。疾管署也提醒,若旅途中或返國時,有發燒、腹瀉、出疹或呼吸道不適等疑似傳染病症狀,請於入境時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在返國後21天內,若有身體不適,請盡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
營養師揭流水席「好吃是大家功勞」 網見真相怕爆:不敢吃了!
流水席之亂雖暫時迎來完結,但圍繞著料理的討論卻未曾停歇,尤其看似俗氣但意外好吃的流水席,更讓許多人難以忘懷。營養師高紹庭就分享流水席美味的關鍵,沒想到,過於殘酷的真相竟讓網友驚呼:「不敢吃流水席了!」高紹庭在臉書破題分析流水席好吃的原因,指出「因為人情冷暖及過往尚未有公筷母匙習慣」,所以每個人都用自己的餐具夾菜,而唾液中的澱粉酶會把澱粉逐漸分解成有甜味的葡萄糖,所以「菜尾仔才會吃起來甜甜的」。不少網友對此崩潰表示,「所以很胎歌」、「我不敢吃流水席了」,還有人大表認同,「菜尾是最好吃的、比高級餐廳的料理還好吃」。高紹庭也不忘在留言串加碼,指出流水席好吃「是大家的唾液澱粉酶集結在一起的功勞」。此外,高紹庭認為,流水席如流水一樣,人來就吃,且酒、菜無限供應,所以「對過往的人來講金錢要足夠才能辦流水席,是個金錢財力的表現」,也是許多人對流水席念念不忘的原因,同時不忘曬地區表示,她發文的當下人在南部的高雄。(圖/翻攝自高紹庭 營養師臉書)
18歲男交新女友…喇舌完「喉嚨痛爆」高燒3天 醫曝是這病
大陸一名18歲男子連續發燒3天,喉嚨非常疼痛,但吃了藥卻沒有好轉。由於男子在發病之前曾與女友接吻過,醫師推測可能是「接吻病」,檢驗後果真是由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感染引起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根據陸媒《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男子因持續發燒,加上喉嚨非常疼痛,因此到深圳市人民醫院就醫。醫師發現,男子的雙側扁桃體明顯腫大,頸部也能摸到多個腫大淋巴結,一問才知,男子最近交了新女友,有接吻,推測可能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醫師說明,其實90%的成年人體內都攜帶EB病毒,少部分人尤其初次感染者,更容易出現症狀,好在男子就醫及時,給予治療後,很快就恢復了健康。醫師提醒,預防此類病症,需提高自身免疫力,加強鍛煉,適度活動,避免過度勞累,並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不要隨意去親吻孩子,聚餐時要使用公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