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樓
」小嫻曝對「離開」有感觸 與米可白同遊台南
小嫻、米可白日前在台南巧遇,一起同遊「月之美術館」及「龍崎光節空山祭」,互相當對方的攝影師,幫忙拍攝美照。兩人去了龍崎燈會才知道龍崎當地沒有國中,畢業後小朋友們勢必要離開故鄉去他地就讀相當有感觸,小嫻感性表示:「龍崎小朋友們讓我對『離開』這兩個字有更深一層的體悟!」 小嫻、米可白漫步在著名景點之間,發現老文化與新文創的結合讓整個鹽水老街變得風情萬種,無論白天或夜晚都可以看到鹽水不同的面貌呈現。米可白說:「很喜歡鹽水的永成戲院、八角樓、王爺廟巷這些擁有歷史性的建築物,走著走著總會發現一些插畫及小飾品陳設的巧思,古色古香的巷弄搭配著陽光的氣息整個人心情都非常愉悅!」小嫻則是覺得:「能夠把老街巷弄、結合上新的文創真的很有風情,而且白天晚上都各有特色,非常適合想要拍美照的朋友!」「龍崎光節空山祭」 主題「隨風去留」講述關於「離開/離不開」的故事,用龍崎人必然離開的生命經驗為靈感,許多展件都是由龍崎國小的小朋友們利用在地的特產竹子,用手繪或是回收環保器材的創作,裝點山林夜色中散發出漫天的螢螢之光,讓慕名而來的小嫻及米可白驚艷不已。小嫻(左)、米可白遊台南,互相幫對方拍美照。(圖/台南市政府提供)而小嫻、米可白去逛了龍崎燈會後才知道龍崎這地方沒有高中,所以孩子們國中畢業後勢必要離開故鄉去他地就讀,小嫻很有感觸的說:「龍崎小朋友們的離開,讓我對『離開』這兩個字有更深一層的體悟!」玩了一整天,兩個人都收穫滿滿,小嫻表示,「小朋友用了很多環保回收做了很多的創作,看著地上的幻燈片播放著小朋友創作魔幻鳥還有畫畫的過程,雖然是在上坡的路段,但是卻完全忘記自己爬山的累!這麼環保有特色的展覽真的很值得前往! 」米可白則說,「龍崎空山祭我最期待的行程,這次燈會策展人非常用心,不只注意到了環保問題,將回收的寶特瓶及鐵罐變成作品,其中還有小朋友參與製作,讓整個燈會變得特別有意義,很幸運的還讓我遇到布袋戲的演出,我就像是個小朋友一樣,看的超級開心的,哈哈哈!一直都在台北工作的我,很難得可以來到這裡吸收芬多精,靜靜的欣賞山中蟲鳴鳥叫,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情。」米可白(左)、小嫻走訪龍崎燈會,對於龍崎當地沒有高中,孩子們國中畢業後勢必要離開故鄉去他地就讀相當有感觸。(圖/台南市政府提供)
最美藝術季1/台南鹽水「月之美術館」開展 18件絕美藝術現身老屋巷弄
每年接近年底,各大城市的藝術光節紛紛展開,styletc記者整理出12月中旬展至2022年的獨特展覽,旅客不妨跟著節慶的地點規劃藝文小旅行!因月津港燈節躍昇熱門旅遊景點的台南鹽水,每年舉辦的「月之美術館」透過老屋活化、結合在地景觀的裝置,打造出藝術特區,發展出蜂炮之外的鹽水文化。《幻彩結晶》由居民共創工作坊和岸內國小學生一起製作。月之美術館並非單一的藝文場館,而是結合鹽水好幾條巷弄所組成、貫穿整座小鎮的藝術基地,今年展期從12月18日至明年2月28日為止,將有18件藝術作品和3棟老屋空間展出,今年更首次有美術館虛擬館員「兔大叔」帶路,帶著大家穿梭巷弄間,在入夜啟燈後,一起感受鹽水夜晚之美。在王爺廟巷共同呈現《點亮‧平安》象徵祈求平安度過疫情。由在地藝術團隊「禹禹藝術工作室」與月港廣濟宮王爺廟及巷內居民、橋南社區、坔頭港國小、隆田國小、鹽水國小、歡雅國小合作彩繪的460顆平安燈籠,在王爺廟巷共同呈現《點亮‧平安》,象徵祈求平安度過疫情,亦有王爺廟守護「境」內的雙重意涵。《幻彩結晶》則闡述岸內糖廠輝煌的歷史與紋理背景,組構成一座璀璨風華的結晶塔;設置在造月工坊的作品《家》,則以藝術家教的方式引領鹽水戰士志工、在地居民等,以個別生活和家的情感記憶進行創作,藉由一間間小屋呈現出家的風景,當民眾參觀作品時,彷彿閱讀每戶鹽水居民的幸福故事。設置在造月工坊的作品《家》藉由一間間小屋呈現出家的風景。而《月之流域》是由藝術家林雨祥設置,將連成巷幻化成蜿蜒河道,彷彿水在空中飄、魚在空中游,沉浸在屬於鹽水的月之流域;藝術家程筑鈺老師則為八角樓打造專屬的《熒熒微光》,融合建築本身典雅木質窗花與經典木工手法,八角體的立體造型,照映百年的優雅與風華等作品,都是今年特展中不可錯過亮點。為八角樓打造專屬的《熒熒微光》。台南「月之美術館-2021漫月美行動特展」活動展期:2021/12/18~2022/2/28啟燈時間:每日晚間18:00~22:00活動地點:台南鹽水,開幕地點於蔡和泉故居(12/19)
缺水拉警報?曾文水庫乾到見底 照片公開嚇壞網友:超像高球場
乾旱缺水,各地水情吃緊,攝影師呂竑毅今14日到嘉義縣大埔鄉空拍,將大半水庫見底,長滿青草的畫面拍上臉書,網友紛紛戲稱是天然高爾夫球場,呂竑毅則嚴肅說PO網是要提醒大家節約用水,缺水有圖為證,不是開玩笑的!曾文水庫蓄水量大降,大半庫底浮現,水情吃緊。(圖/呂竑毅提供)曾文水庫蓄水量大降,大半庫底浮現,水情吃緊。(圖/呂竑毅提供)根據經濟部水利署水庫即時資訊顯示,曾文水庫目前蓄水量1萬1413.00萬立方公尺,蓄水率只剩22.4%,雖前兩天有些微降雨,但水庫進水量僅僅0.04%,根本是杯水車薪。呂竑毅將大半庫底浮現長滿青草的照片放到臉書分享,不少網友笑稱根本是高爾夫球場,要揪打小白球,呂竑毅則說,分享照片不是要大家欣賞另類美景,而是呼籲民眾一定要節約用水。曾文水庫滿水位時會泡在水裡的八角樓,現離水域已有一大段距離。(圖/呂竑毅提供)
玩家帶路/台南鹽水 古意遊
沒有鑼鼓喧天的蜂炮與陣仗,才能瞧見的台南鹽水淡雅之姿,從斑駁屋瓦、建築史蹟緩緩蔓延,在日常時光走訪鹽水小鎮,去探尋另一種迷人風貌吧!人稱「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四月津」指的便是台南鹽水。現代人只將鹽水和蜂炮劃上等號,卻不知道這是小鎮風光過的證明。清代時為驅趕瘟疫,家家戶戶大手筆放起鞭炮,遶境至天明的習俗延續保留;而通商大船駛入月津港(舊鹽水港),沿著港灣而建的大戶人家,與店舖商號林立著的鹽水第一街「橋南老街」卻已沒落。特色教堂 中西式合璧昔日船隻停泊月津港口的舊址,現今為「鹽水大眾廟」前西側,沿著西門路往東漫步,首站是錯過可惜的「鹽水天主聖神堂」。當年的神父為了傳教而突破傳統,將東方文化揉入西洋文化中,像是大剌剌地立著十字架的教堂,卻採用中國風建築,外觀極似寺廟;壁畫上「最後的晚餐」,不是「達文西版本」,而是「東方臉孔」吃著包子饅頭的模樣;走到前方,還能看見一個大香爐,供信眾拿香祭拜,「中西合璧」的奇觀,至今仍吸引不少人來一探究竟。壁畫上「最後的晚餐」裡的主角是東方臉孔,拿著筷子吃著包子饅頭,以爵飲酒。(圖/宋岱融攝)走進天主聖神堂對面的「王爺巷」,往左彎可見到「八角樓」,這座豪宅大院由經營糖商致富的葉家所建,以求航運平順的「壓艙石」(花崗石)為建材,福州杉作梁柱,石灰磚條為門前台階,搭建出少見的氣派樓閣宅第,不僅因特殊的八角形屋頂而得名,同時也見證鹽水的繁華時期。走進「八角樓」後方的連成巷,可造訪以古月津八景之「赤兔望月」為靈感的裝置藝術。(圖/宋岱融攝)繞回王爺巷,再到鹽水第一街「橋南老街」,雖然嘈雜聲早已消散,但首間打鐵舖「泉利」的老匠人李一男守著木造街屋,拾起鐵器,演示舊式工法的傳統手藝,激起響亮的敲打聲,吸引旅人們注意,彷彿將時光拉回百年前,人聲鼎沸的那天。 「泉利鐵舖」的老匠人李一男訴說老店歷史,也常吸引遊客前來造訪合影。(圖/宋岱融攝)步行十分鐘的「永成戲院」,前身為日治時期黃直經營的「永成碾米廠」(民國三十二年落成),二戰重創之後,風光不再,才改建為戲院。放映廳裡是第二代黃怡祿親自操持著老電影播放,和藹地介紹著檜木長座椅及老電影放映機等文物,有時還會有布袋戲、歌仔戲等表演,過了一甲子依舊是鎮上的藝文育樂場所。古色古香的「永成戲院」,至今仍播放著電影,並不時有戲曲演出。(圖/宋岱融攝)前身為「永成碾米廠」的「永成戲院」,目前由第二代黃怡祿經營。(圖/宋岱融攝)在地意麵 肉燕酥絕配和蜂炮、月津港並列鹽水三寶的「意麵」,絕對是不可漏掉的美食。老字號的鹽水意麵在製麵時,以鴨蛋來代替水分,讓麵條堅韌帶有蛋香,擀麵時出力發出的「噫、噫」聲,也成為「意麵」名稱的由來。「阿姬意麵」口感Q彈的乾意麵,淋上香噴噴的肉燥,滋味絕佳。(四○元/碗)(圖/宋岱融攝)中山路上,取名「阿」字頭的意麵攤就有四、五攤,在地人推薦「阿姬意麵」,通常點乾意麵會順便搭上一碗「肉燕酥」。肉燕酥是用新鮮的魚漿豬肉拌成餡,油炸成金黃色後加入大骨湯上桌,吸附湯汁的麵衣酥脆可口,是鹽水的特殊吃法。口感類似酥炸餛飩的「肉燕酥」,有乾、湯兩種吃法。(30元/碗)(圖/宋岱融攝)飽餐一頓後,當然要來杯飲料!阿姬意麵旁的「點心城冬瓜茶」,老闆一大早用手工切好冬瓜後,慢火煉煮、依循古法炒著冬瓜糖,讓冬瓜茶喝來清甜冰鎮。若還不夠飽,對街「鹽水觀光美食城」裡,有著經營四十多年的「胡家豬頭飯」,也是外地吃不到的美食。店家用米粒鬆散、偏硬不黏的在來米,以豬頭大骨高湯炊煮,配上紅糟肉、豬頰肉、滷魚等家常小菜,保證心滿意足。「點心城冬瓜茶」的老闆在店門前熱情講解製作冬瓜茶的方法,並協助小朋友親自體驗炒冬瓜糖。(圖/宋岱融攝)經營四十多年的「胡家豬頭飯」,白飯選用米粒鬆散、偏硬不黏的在來米,再配上一桌家常小菜,成為在地人日常的早餐。(圖/宋岱融攝)搭菱角船 快樂採蓮子除了老街小吃,還有不少得跟著當地人才知道的好料。來到「台南菱角番茄園」直擊「鹽地番茄」的產地,帶有較高鹽分土壤種植出的「帥哥番茄」品種酸中帶甜,很適合做果乾,遊客還能親自種下一株番茄幼苗,體驗田園樂趣。鹽水農會的「帥哥番茄果乾」和「日曬意麵」,都是限定款的人氣伴手禮。(圖/宋岱融攝)走進番茄園,遊客可親自種下一株番茄幼苗,體驗田園樂趣。(圖/宋岱融攝)熱情的農家在蓮子產季尾聲時,大方地將池子整理一番、設計了獨一無二的「搭菱角船去採蓮子」,小船搖曳入花池,在現場採到的蓮子、蓮蓬通通能帶回家,相當有趣。相距不遠的菱角田,老闆謝隆泰穿上青蛙裝,從水田上一叢叢地翻著菱角,同時細心解說如何分辨菱角是否成熟及正確採收方式,民眾也能將新鮮菱角帶回家簡單蒸煮料理,品嘗散發清香的滋味。趁著蓮花季的尾聲,可以前來體驗「搭菱角船採蓮子」,在現場採到的蓮子也能帶回家。(圖/宋岱融攝)趁著蓮花季的尾聲,可以前來體驗「搭菱角船採蓮子」,在現場採到的蓮子也能帶回家。(圖/宋岱融攝)
鐵道迷有福了!!整修16年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終於開幕
經常經過捷運北門站的民眾,一定對於附近一幢裝紅色的日治時期洋樓充滿好其,這幢建築正式名稱為「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在臺灣鐵道發展史上,「鐵道部」扮演主管臺灣鐵道事務的重要歷史角色,歷經整修16年後,今天上午正式對外開放,亦是台灣鐵道迷們最高的神聖殿堂。「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園區占地遼闊。(圖/網友peray提供)完整保留清朝與日治時期史蹟 完工於1919年3月的這棟仿都鐸式(Tudor architecture)半木構造建築,自落成以來一直都是台灣鐵路的行政中心,先後曾是日本時代鐵道部、戰後臺鐵總局的本部,作為臺灣鐵路營運總部達七十年,迄今仍留有大禮堂、玄關等,以及清代「台北火車票房」(第一代台北車站)與「機器局」的珍貴遺構,90年代時,也曾是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以及李玟MTV《DiDaDi》的主要場景,充滿迷人色彩。目前開放的園區內部包含鐵道部廳舍、八角樓、電源室、食堂、工務室、戰時指揮中心等六座建物,園區內另有市定古蹟「清代機器局遺構」的東側圍牆及石板道等。鐵道旅館 電動模型常設展大受歡迎開幕首檔特展中最特別的是「臺灣鐵道旅館」,民眾可體驗1908年因應縱貫線鐵路開通而建造的臺灣第一座西式旅館「臺灣鐵道旅館」,認識臺灣現代性發展的軌跡。此外, 展示廳內亦有多款照原比例縮小製作、針對親子策劃的「蒸汽夢工廠」兒童展,完整呈現1970至1980年代末代蒸汽火車行駛的時代,臺北鐵路地下化工程動工前臺北第三代火車站周邊場景,重現臺北城區各式柴油機車、電力機車及電聯車運行的「臺灣平行線上的動力革命」鐵道動態模型常設展,以及扇形車站的等比動態火車模型等等,教人流連忘返。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捷運北門站2號出口週二至週日每日上午9:30起至下午5:00止PhotoCap_李玟1998年的MVdidadi便在此處拍攝。(圖/翻攝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