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校合併
」 合併 教育部 華夏科大 台科大擬併中華大學設「半導體學院」?清大回應了
清華大學自2016年合併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後,21日傳出將整併新竹私立中華大學,並於該校設立「半導體學院」,清大也於21日晚間證實,最近一段時間確曾與中華大學接觸,目前正了解雙方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性,中華大學將在今(22)日臨時校務會議中說明未來相關應變。中華大學昨晚傳出將與清華大學合併,並在該校設立「半導體學院」消息,校方雖低調未證實訊息,但兩校合併消息早在校內傳得沸沸揚揚,也有教職員蠢蠢欲動,開始準備另謀出路。據了解,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今日上午的「校務發展重大說明會」中,將向全校教職員工說明此事及未來相關應變。清華大學則指出,最近確曾與中華大學接觸了解雙方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性。因中華大學是最鄰近竹科的私立大學,地理位置優越,未來繼續培育半導體人才的發展可期,對產業發展也有正面助益。清大將把這項契機帶回校內,經由校務會議等程序與師生共同討論,探索與中華大學合作的各種可能性。清大早在2016年和新竹教育大學合併,當時該案備受各界關注,經過多年兩校整合順利,清大也新設「竹師教育學院」與「藝術學院」。這次再傳出整併中華大學,不少人認為,中華大學是工學院起家,若整併後轉為「半導體學院」,可與竹科緊密結合,培育菁英人才與拓展研究計畫。清大表示,國內第一件公、私立大學的整併案,是教育部去年通過的台科大與華夏科大整併案,會等到華夏學生畢業後,再由台科大接手,教育部建議未來的公私併也可採取類似的模式。至於清大整併中華大學案是否已提交到教育部?相關人士透露,中華大學22日才要在校內說明此事,目前還在接觸階段,「要送到教育部,還早,還沒定案。」
慈濟大學與慈濟科大合併 教育部發函校方:同意合校
慈濟大學與慈濟科技大學合併案討論逾20年,教育部已於21日正式發函,同意兩校將在113學年度合校為「慈濟大學」,這也是第二起我國私立技專與普大合校的成功案例。慈濟大學與慈濟科大同屬「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於去年10月將合併計畫書函送教育部,教育部為此在4月舉行私立學校諮詢會,通過兩校合併案。教育部說明,自5月下旬開始,便展開對「慈濟學校財團法人」送呈的計畫書進行討論與研商,並在7月召開大學校院設立變更及停辦審議會。後來法人考量,合併影響新任校長遴選作業時程,以及須再精實與周延合併計畫,因此在7月中旬才發函教育部,修正合併基準日並延後至113學年度(民國113年8月)。教育部提到,經審議後,已在7月21日函文「慈濟學校財團法人」,原則同意兩校自113學年度起合併為「慈濟大學」。這是繼康寧大學與康寧醫護暨管理專科學校於民國104年合併後,另一起私立普通大學與技專合併的案例。按照「慈濟學校財團法人」規畫,合校將採「存續合併」方式進行,未來學校將會畫分為3個校區,包含中央校區(原慈濟大學校本部)、介仁校區(原慈濟大學人社校區)、建國校區(原慈濟科技大學校區),維持高教、技職雙軌發展,並保留原招生管道。
國內公私併首例 台科大併華夏確定了!
少子化嚴重衝擊我國私校版圖,不少私立科大面臨停辦危機,但國內首起「公私併」的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合併私立華夏科大一案,19日傳出好消息,教育部證實已順利通過審核,合校公文也已送出給兩校,盼此起公立與私立科大整併案,能提供給所有學校為參考範例。教育部技職司長楊玉惠表示,教育部樂見兩校合併,因此在併校過程中,沒有提出其他新增額外條件,合校流程全部依照計畫書進行。這起公私校合併是非常成功的案例,可提供給其他私校參考,如果財務情況已出問題,不要等到難以處理時才想到後續發展。台科大回應,兩校均在18日收到教育部來文,教育部原則同意整併計畫書,華夏科大自112學年度起停止全部班級招生。台科大進一步說明,華夏科大得於整併期間免受校務評鑑,經費獎勵及補助申請依各補助要點辦理。華夏科大在解散清算後,將剩餘校產捐贈台科大,整併期間台科大得與華夏科大討論無償借用校地供台科大使用。台科大強調,台科大得以專案方式聘任(用)華夏科大教職員工,惟適用人員僅限於整併計畫書核定日華夏科大仍在職現有人員。去年9月被教育部列為專案輔導學校的高苑科大,校方自去年6月開始積欠教師薪資,已違反教師待遇條例由教育部開罰6次,至今仍無捐款挹注,教育部表示,該校改善期限至5月31日止,如屆期未能改善,將依《私校退場條例》規定於112學年度起停招,並於當學年度結束時停辦。
成大附工建校85年走入歷史! 合併台南高工改隸成功大學
國立台南高工改隸國立成功大學案獲教育部核定,8月1日將正式掛牌,更名為「國立成功大學附屬台南工業高級中等學校」,簡稱為「國立成大附屬南工」,並與成大附工合併,成立85年的成大附工也將從8月起停招,走入歷史。成大副校長李俊璋表示,兩校從2013年校務會議通過併校後,歷經10年漫長程序,終在3月13日正式核准,期許整合三校資源,提升南部地區技術型高中教學品質,共創多贏。李俊璋表示,兩校合併還有很多細節待協商,將成立改隸工作小組,由成大教務處、師培中心、產創總中心、研發處、總務處、主計室、人事室等行政單位組成予以協助,最重要是在南工教學實習、實驗研究等方面,投入成大資源,而每學年也將挹注2500萬元給南工。台南高工培育出許文龍等多位電機、電子產業優秀人才,很多學生家長關心台南高工併入成大後,未來招生是否有優勢?李俊璋表示,升大學管道多元,將提供大學不分系與特殊選才、繁星的名額,依規定,大學的名額要對所有高中職公平開放,不能獨厚某一學校,但兩校合併後未來兩校緊密合作,對南工學生直升成大一定有某種程度的幫助,但原則上招生仍是公平的。任內參與此案最多的成大前校長蘇慧貞表示,透過技職教育與高等教育的資源整合,成功大學與台南高工將共同帶動新的技術人才培育典範,更完整建構教育體系,深耕產業所需,實踐共同育才的目標。成大與台南高工針對改隸銜名、經費編列、教學資源分享、教職員生權益保障、未來規畫等議題,陸續舉辦過9次協商流座談會與6次校內教職員工座談會,凝聚共識,並曾由成大與台南高工共同辦理公聽會,邀請教育部國教署、台南市政府、民代、社會賢達人士、校友會等交流,獲得正面回響。
慈濟大學傳8/1與慈濟科大合併 教育部證實:審議中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越來越多大學與高中,漸漸走向退場或整併的命運,位於花蓮的慈濟大學與慈濟科大,傳出在今年1月向教育部函報合併案修正計畫書,預計今年8月1日以「慈濟大學」為名,整併成為一所學校。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教育部對外證實,目前這兩校的整併,的確正在審議中,預料合併後各學制班別,仍會維持原規模,並依現行管道進行招生。教育部指出,慈濟大學與慈濟科技大學,這兩間學校都是同屬於「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所設立學校,規劃合併後的慈濟大學,將成為具有原慈濟大學校本部、人社校區及原慈濟科技大學等三個校區的大學,各學制班,依舊維持原規模,並依現行管道招生。而現在兩校既有的教職員工及學生權益,教育部表示,慈濟學校法人應依「大專校院合併處理原則」規定,原學校對教職員工權益事項規範,在兩校合併後,相關規章未訂定前,基於信賴保護原則,將明定過渡期間適用原規定,給予權益保障。
華夏科大捐贈台科大恐破局 教長說分明
少子化嚴重衝擊高教版圖,近來不斷傳出公私併校相關難題不斷,其中包含華夏科技大學有意捐贈剩餘財產給台灣科技大學,但消息提前曝光,此起合校案恐不易往下走。潘文忠今(17)日接受電台專訪再度說明,強調不是台科大提前放話,但兩校仍處於交換意見階段,尚未提出正式計畫。華夏科大與台科大合併案,由台科大學生會提前把消息對外公布,引起華夏科大極度不滿。主持人周玉蔻詢問,是否由台科大故意對外放話?如此發展下去,兩校合併是否會破局?潘文忠說,「有沒有破局,要看彼此的態度」,主要還是得依照兩校想法與意願來走,教育部絕對不會強迫。另外至於文化大學方面,由於董事會今年年初改選,由台大校長管中閔、成大校長蘇慧貞等人出任董事,並獲得教育部通過,不過兩人到任僅3個月便閃辭,至今未說明細節原因。而其中問題不斷,5月董事會又傳出人事分裂的消息。周玉蔻認為,管中閔與蘇慧貞的任命案「很政治」。潘文忠說,文大董事會的情況,還是要持平從教育面來看待問題。對於兩名校長出任董事,教育部雖斟酌一段時間,不過還是希望借鑑兩人的辦學經驗,協助文大穩定發展。
傳與華夏科大合併 北醫大否認「從未討論合併事宜」
台灣科技大學學生會在臉書發文,稱將與華夏科大併校,引起軒然大波,華夏科大今日嚴正否認此事,並提到將與台北醫學大學合作併校,而北醫大晚間回應,強調從未與華夏科大討論合併一事。對於涉及這起風暴,北醫大表示,關於學校合併過程與法規,校方均遵守教育部相關規定,且學校內部及董事會從未討論過華夏科大與北醫大兩校合併一事。北醫大也說,學校以醫學專業領域為發展主軸,強調以「醫學教育為本,生醫臨床為用,具社會影響力的創新型大學」為定位,永續發展邁向國際一流醫學大學。
寶佳林陳海30億興學遭質疑 台北政經學院黃煌雄聲明「純屬捐款,從無涉入校務」
前寶佳集團執行長唐楚烈陷入勞動基金炒股弊案,連帶關於寶佳集團創辦人林陳海捐贈30億元給促轉會前主委黃煌雄,與清華大學15年簽約採取「校中校」籌辦的台北政經學院(TSE),引發清大學生議會質疑及發動連署。台北政經學院籌辦人黃煌雄今天(22)強調「30億元純屬林陳海個人捐款,並未涉入興學校務,目前也收到全部款項」,並呼籲「讓台北政經學院成為台灣最美的人文風景」。以下為黃煌雄聲明全文。TSE籌備階段歷時約兩個月2019年10月24日,財團法人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捐助人會議通過捐助章程,確認第一屆董事名單,共9位,包括黃煌雄、林家宏、朱雲漢、單驥、曾志朗、黃榮村、吳清基、蔣偉寧和廖英智;接著於同日召開財團法人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會籌備會議,推舉黃煌雄為基金會第一屆董事長,並經黃董事長提名,聘任前教育部次長陳德華為基金會執行長。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會在2019年10月31日,以籌備處的名義正式向教育部遞件,申請設立基金會。11月14日,教育部以台教社(三)字第108060196號函,同意許可設立。11月21日,向台北地方法院申請法人設立登記,11月29日,領取台北地方法院法人登記證書。TSE由清華主辦、中央合辦2019年11月5日,依籌備會議的決議,正式發函給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央大學、陽明大學5位校長,敬邀參與籌備台北政經學院。其間,陽明大學和交通大學兩位校長於11月上旬和中旬先後函覆,「因正在推動兩校合併之組織重大改革」,「盱衡全局與諸多考量下,誠摯推薦由清華大學或中央大學申請籌設」。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也在12月致函籌備委員會表示:「清華大學是國內唯一曾經培育三名諾貝爾獎得主的大學。其核心教育理念,豐沛的學術能量以及不斷創新的校務發展傳統,足當肩負『台北政經學院』使命。」台大則由兩位副校長邀請陳德華執行長與朱雲漢院士見面,說明不參與籌設的理由;清華大學的「台北政經學院構想書」於2019年12月25日收到;中央大學的「台北政經學院設院構想書」於2019年12月30日收到。TSE審議階段歷時約三個月2020年2月10日,TSE設立合作學校的審查會議在台大校友會館三樓舉行,清華與中央均由校長賀陳弘與周景揚親自帶領其團隊進行簡報,清華有7人與會,中央有8人與會。參與的董事會成員對兩校簡報作了比較,最後達成「由清華主辦、中央合辦」的共識。最後審查會議決議:(一)對於合作學校選定的共識:1. 基金會全體董事對於二校所提的構想書及簡報內容,都給予高度的肯定。更感謝二位校長及所帶領的團隊對於本計畫的積極投入與支持。2. 清華大學在院核心的校務治理及國際連結與聲望評價,中央大學在永續發展的學術成就與國際合作所具備的優勢基礎,都將有利台北政經學院的設立與發展。基於整合優勢條件之考量,台北政經學院之設立,決定採取部分合作的模式,由清華大學主辦,中央大學合辦。3. 中央大學參與合辦的模式,可採分設研究中心或學程,亦可派代表參與「院務發展與規劃委員會」,但必須不影響以清華大學為主體的運作權責。基本原則由基金會先與清華大學溝通確認後,合辦的內容與細節再由清華大學與中央大學商討確認。(二)附帶決議:1. 訂於2月13日(星期四)上午 11:00 於本基金會會議室邀請清華大學就本次會議決議之後續執行(包含推動之時程)進行討論。2. 「院務發展與規劃委員會」是本計畫推動的重要核心,負責審議學院興革事宜、年度預算、院長之遴選等,其組成由清華大學與基金會共同商定。3. 為避免未來院務推動造成困擾,請清華大學研議不設院務會議的可能性。4. 既以台北政經學院為名,應優先考量在台北市設立據點。請清華大學針對月涵堂的整建重新提出規劃,基金會全力協助促成。5. 學校在師資員額的配合是原構想方案所設定的條件,請清華大學對此提出具體之承諾。6. 期望在一個月內與清華大學完成具體合作內容的協商後,……拜會教育部部長尋求支持。3月12日,雙方通過「財團法人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與國立清華大學合作設立台北政經學院合約書」,全文僅 8 條:一、為培育以亞洲為重心之全球與公共事務領袖人才,並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前沿知識與理論的創新以及促進世界之永續發展,財團法人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以下簡稱甲方)與國立清華大學(以下簡稱乙方)合作於乙方設立台北政經學院。為強化雙方長期合作關係,落實台北政經學院之設立宗旨,特定訂本合約。二、 乙方應參酌台北政經學院設立構想方案提具設立計畫書,由校務會議通過並經甲方同意,作為台北政經學院運作之依據。台北政經學院應於110學年度開始招生上課。三、甲方負責籌募新台幣30億元,以其孳息協助台北政經學院發展軟硬體所需。四、 乙方應每年向甲方提出工作成果報告及預決算。五、 乙方之校長聘為甲方之董事,以利雙方之合作。六、 本合約有效期間自簽約日起至民國124年7月31日止。雙方可於合約屆滿五年前,再議定長期合作新合約。七、 依本合約第二條所定台北政經學院設立計畫書為本合約之一部分,未來如需變更,除完備乙方校內程序外,亦需經台北政經學院院務發展與規畫委員會審議通過並徵得甲方之同意。八、 本合約若有爭議,雙方約定,以台北地方法院為一審法院。3月19日,雙方再通過「台北政經學院設立計畫書」;3月24日,拜會教育部長潘文忠;4月7日,清大校務會議通過TSE設立案;5月8日,舉行TSE和清華大學合作設立台北政經學院的簽約儀式,潘部長親自見證賀。校中院是清大政策 非台北政經學院獨享2019年10月,清大賀陳校長說明他正推動「院本位」政策,有意將現行「三級三審」改為「二級二審」;有關TSE一事,他已跟清大人文、管理兩學院院長談過,獲得支持;最近,又與上述兩學院的有關教授交談,也獲得支持。一百多年前,倫敦政經學院(LSE)在費邊社人力與財力的支持下,逐步成長茁壯;20世紀50到80年代,LSE成為全球社會主義、自由主義、保守主義三大世界思潮的主要論述發源地,因而與牛津、劍橋大學一樣,成為一所享有世界性聲望的學府。面對21世紀的世局,讓TSE能成為2030年以後的 LSE,是一項跨世代全力以赴的志業,而TSE推動迄今,始終伴隨著不少質疑,很高興能和清華大學共同譜寫「化不可能為可能」的故事,讓TSE的誕生成為台灣最美的人文風景之一
木馬屠校記4╱財團賤賣及人資源 教室出租年收僅38萬 還被拿去借貸近億
二0一六年「私立及人高級中學」(及人)歷經董事會涉吞二.六億校產,經營陷入困境,新北市教育局在法院裁定下改派臨時董事會入主。二0一八年一月三十一日,臨時董事會召開第二次會議,「財團法人泛美國際文教基金會」(泛美)獲得臨時董事們的青睞,在二0一八年四月順利獲得及人中學新董事會的多數席次,接手經營學校。但新北市中等教育教師職業工會監事長黃文龍質疑,根據董事會成員私下透露,泛美取得及人經營權後,每次校方面臨資金缺口,並非與銀行貸款,而是以二.五%至三%的利息向私人借貸,「聽說近兩年來,(校方)先後借了九千七百五十萬元,銀行利息才一.五%至一.六%,泛美是否趁機搞垮學校財務,來圖利特定人士?」及人中學董事長林靜雯在2018年未經過全體董事同意,擅自用私人貸款的方式借了3200萬。(圖/王永泰攝)「泛美說要幫及人拓展財源,所以出租科學大樓四樓和六樓,給『蓋亞國際實驗小學機構』使用,但一整年租金才收三十八萬元,換算下來每坪一個月才收二百元左右,這究竟是開源?還是賤租?」黃文龍拿出了今年二月十三日及人董事會的會議紀錄痛批。黃文龍指出,及人所在附近(新北市新店區安坑)的一坪租金,行情價落在一千五百元到二千元左右,依此換算,及人每年短收租金近三百五十萬元,「及人是私校得自負盈虧,泛美卻用公立學校場地租借標準來收費,怎麼看都是在為兩校合併鋪路,意圖以虧損為理由,迫使及人退場。」新北市府教育局回應,為了讓及人永續經營,才透過臨時董事會的方式,遴選下一任董事會;依據《私立學校法》,除非構成解除董事職務的要件,否則教育局不會介入學校董事會的運作。目前及人與莊敬的合併案仍在審議中,教育局絕對會依法嚴格監督,以維護學校師生的權益。面對各種爭議,泛美前祕書長、現任及人董事長林靜雯透過及人校長賴惠文表示,兩學校法人合併,並不會影響及人的運作,及人沒有外界傳聞的退場問題,目前校務發展穩定,規劃未來招生也在持續進行。租借教室給蓋亞國際實驗小學機構一事,也是呈報教育局核定執行,一切程序合法。蓋亞國際實驗中小學網站直接將及人中學校舍列為校地。(圖/翻攝畫面)
陽明交大兩校合併 坐等政院點頭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合校案討論多時,教育部昨日正式行文,將兩校合併計畫書送呈行政院,待政院拍板定案後即展開兩校合併後的第一任校長遴選工作,希望明年2月1日選出新校長,新校長一上任,合校工程便完成。交大與陽明大學合校一案,在去年9月通過兩校校務會議,確定合校後新校名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英文校名與校徽也在今年5月出爐。教育部在昨日行文給行政院的公文中指出,考量兩校合併後,學生數1萬7000多人,教師數達1400人,校地更有139公頃。陽明大學主任祕書陳怡如表示,原本希望8月1日完成合校,如今無法如期,不過兩校在教學、行政及各系所課程對接上,初階段都已完備,甚至合校之後可參用的法令規章草案也已擬好。陳怡如提到,希望明年2月1日選出新校長;只要新校長選出來,宣誓上任當天,便是兩校正式合併基準日,屆時合校工程便大功告成。
陽明交大通過合併案 最快明年8月掛牌
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推動合校,兩校今天(17日)分別召開校務會議,討論合校計畫書與表決,結果交大以59:15、陽明以65:20,同意票均超過2/3,順利通過合併案。在今天投票,確定陽明、交大兩校合併案通過後,接下來將送教育部進行細部討論,而後待行政院正式核定,並遴選陽明交大新校長後,最快明年8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就會正式掛牌。國立陽明大學暨國立交通大學合校工作委員會指出,合校後的中文校名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簡稱「陽明交大」,英文校名為「National Yang-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YM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