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
」 氣候變遷 全球暖化 台灣 氣候 賴清德熱能逸散較8年前多2倍!南極海冰面積創歷史新低 風暴更頻繁出現
南極洲擁有地球上最大的冰原,約含全球約90%冰量,根據英國國家海洋中心(NOC)本月18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南極海冰消退量已突破紀錄,冰山面積也創下歷史新低紀錄,而這將導致無冰地區發生風暴的頻率增加,更可能讓全球氣候系統產生變化。據《法新社》(AFP)報導,科學家過去已經知道,南極海冰流失會使族群數量減少,造成冰架因海水升而更容易融化,同時會降低南冰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而這項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的新研究則探討了另一個後果,科學家認為,若海洋向大氣釋放更多熱能,將帶來更頻繁的風暴出現。自2016年以來,南極海冰已經大規模消退,但與2023年的情況不同,當年已經無法像往常一樣在冬季恢復大量海冰,其規模更破了紀錄。在這項研究中,英國國家海洋中心海洋學教授喬西(Simon Josey)和夥伴重點關注了2023年南冰洋海冰異常消退的3大區域,分析衛星影像、海洋與大氣、風速與溫度等觀測數據,發現這些新近的無冰海域,平均逸散到大氣層的熱能,是2015年前較穩定期的約2倍多。研究人員指出,在這些海冰消退區域,與1990到2015年期間相較,2023年6到7月間風暴發生頻率,每月增加多達7天。研究人員說明,海洋是重要的氣候調節器和碳儲存槽,能吸收超過90%因溫室氣體排放而被滯留地球表面附近的多餘熱量,若海冰減少,所造成的熱量損失可能對海洋循環方式、整個地球的氣候系統產生影響,如改變南冰洋更深層的低溫、高密度底層水的熱能吸收與儲存機制。研究人員也強調,人們有必要更深入了解海冰消融可能帶來更深遠的後果,「若在連續幾個冬季反覆出現低冰層覆蓋率,將強化這些負面影響,也可能讓熱帶和北半球等更遠處發生嚴重的變化」。
人類近20年超抽地下水!學者「地球自轉軸」加速傾斜 每年東傾4.3公分
全球暖化每年促使數千億噸海冰融化,導致地球自轉軸極點飄移幅度愈來愈大,另據一項研究顯示,人類近20年內共抽取2.15兆噸地下水,造成地球向東傾斜近80公分,雖然目前不會影響四季變化,但長久下來將可能改變全球氣候。人類在過去20年間抽取超過2千億噸的地下水,不僅造成海平面上升,更造成地球自轉軸偏移了將近80公分。(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多家外媒報導,人類抽取地下水竟悄悄改變了地球樣貌,到導引述《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Research Letters)期刊刊登的研究顯示,人類在1993至2010年期間共抽取2.15兆噸地下水,這些水被搬動後,已使得地球傾斜向東轉移約31.5英寸(約80公分)。報導引述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國立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University)地球物理學家徐基元(Ki-Weon Seo) 指出,隨著地球擺動,地球自轉軸的確切位置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種現象稱為「極移」(polar motion)。人類在過去20年間抽取超過2千億噸的地下水,不僅造成海平面上升,更造成地球自轉軸偏移了將近80公分。(圖/達志/美聯社)徐基元和研究團隊分析近20年觀測數據,透過電腦模型模擬抽取地下水會對地球自轉軸產生顯著影響,「我們有很多水壩,陸地上也有很多水庫,所以我原本認為這些應該非常重要…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在考慮地下水帶來的效應後,我終於能夠解釋所有觀測結果」。由於地球並非屬完美球體,每年會像陀螺一樣以幾公尺幅度晃動,而地下水的移動和分佈變化,對地球的傾斜度起到一定作用,若將抽取2.15兆噸地下水納入計算,可發現1993至2010年期間地球傾斜了78.5公分或每年極點漂移4.3公分。據研究指出,若一旦地球自轉軸傾角變成90度,南北半球將呈現最兩極的變化,一個半球在6個月內將籠罩在黑暗之中,另一半球則是6個月內,持續面對熾熱的陽光。徐基元表示,儘管抽取地下水不會帶來季節更替風險,但在地質時間尺度,地極點飄移可能對長遠氣候產生未知影響,全球氣候模型估計表明,地下水枯竭恐是導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徐基元也指出,「我們以各種方式影響著地球的生態系,人們需要意識到這一點」,地下水開採不僅會耗盡寶貴資源,還會引發全球範圍的災難性後果。人類在過去20年間抽取超過2千億噸的地下水,不僅造成海平面上升,更造成地球自轉軸偏移了將近80公分。(圖/翻攝自X)
重視生物多樣性 中信金控獨立董事投入鯨豚及海龜保育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簡稱「中信金控」)積極關注永續議題,支持海洋保育,中國信託金控企業永續委員會召集人劉長春與獨立董事楊聲勇、許文彥,以及總經理高麗雪今(24)日參與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簡稱「蘭陽博物館」)與中華鯨豚協會(簡稱「鯨豚協會」)舉辦之鯨豚調研及救援保育講座,參訪新北市海洋保育教育園區(簡稱「保育園區」)實地瞭解救援過程,並於現場協助刷洗海龜收容池、製作標本等救援站服務,偕同中信金控同仁與眷屬學習鯨豚、海龜擱淺時的正確救援觀念,為保護臺灣生物多樣性盡一己之力。中信金控企業永續委員會召集人劉長春(右二)與獨立董事楊聲勇(中)、許文彥(左二),以及總經理高麗雪(左一)、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右一)學習海龜救援知識(圖/中信金控提供)。中信金控獨立董事楊聲勇指出,中信金控長期聚焦慈善、體育、反毒、教育及藝文五大公益面向,且持續關注自然與生物多樣性議題,臺灣周邊海域鯨豚種類豐富,目前已紀錄的鯨豚種類約30種,占世界三分之一,且大型鯨豚具備固碳能力,對海洋生態系統和調節全球氣候變化有重要作用,然而鯨豚為高度洄游物種,且具有成熟期晚、生殖數少等特性,並受到海洋塑膠廢棄物和噪音、漁網纏繞等人為威脅,數量及物種均持續減少,中信金控積極投入海洋保育行動,期望透過教育推廣活動擴大影響力,提升大眾對鯨豚保育的重視。中信金控企業永續委員會召集人劉長春(右二)與獨立董事楊聲勇(左二)、許文彥(右一),以及總經理高麗雪(左一)捲起袖子,協助刷洗收容池(圖/中信金控提供)。本次參與的獨立董事皆為中信金控企業永續委員會成員,以身作則投入環境保育,響應維護生物多樣性,號召近30位同仁與眷屬一同前往位在新北市樹林區的保育園區,保育園區內設置有復健池、檢查室、解剖及標本製作室,兼具救援、醫療、收容、野放及教育功能,在鯨豚協會志工的帶領下,召集人劉長春與獨立董事楊聲勇、許文彥,以及高麗雪總經理捲起袖子,仔細刷洗平時收容待援動物的醫療復健池,劉長春召集人表示親身體驗更能深刻理解海洋保育的重要性,更藉由鯨豚協會志工的分享得知,減少使用塑膠製品,即為保護海洋生物最簡單的方式。參與同仁除學習鯨豚保護相關知識外,現場協助清潔海洋生物標本(圖/中信金控提供)。中信金控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喪失議題,為全臺首家加入「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 TNFD)的企業,更於2024年提出「CTBC 30X30生物多樣性行動倡議」,呼籲利害關係人共同守護臺灣自然環境與物種,未來亦將持續關注氣候與自然生態議題,實踐永續淨零及生物多樣性維護的目標。
COP29最新氣候融資協議草案陷僵局 富國、窮國都有意見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會議(COP29)原預定22日閉幕,主辦國亞塞拜然發布最新版氣候融資協議草案,提出由富國承諾每年提供2500億美元,並在2035年達到預定規模,以協助窮國應對氣候變化問題。這一數字是《巴黎協定》所訂定目標的2.5倍,但不到開發中國家要求金額的1/4,因此同遭窮國與富國批評,各方分歧仍在。極可能延後閉幕。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定》要求各締約國都須設定「國家自主貢獻」(NDC)方案,每5年更新一次。NDC是一個旨在減少排放、適應氣候影響的氣候行動計畫。隨著2025年期限將至,COP29一大重點在於設定關於氣候資金的「新集體量化目標」(NCQG)。按《巴黎協定》,各國必須許下新的數字目標,取代原先的每年1000億美元目標。亞塞拜然22日下午發布關於NCQG的最新版協議草案,就全球氣候融資訂出新的具體數字目標,提出由已開發國家帶頭,每年提供2500億美元資金,並在2035年達到預定規模。草案也設定每年籌措1.3兆美元的更廣泛目標,其中資金來源同時包括公部門和私部門。一位歐洲談判代表告訴路透,新協議草案訂定的成本過高,而且在擴大捐助國數量方面做得不夠。在有關總金額多少、應採取何種融資結構、該由誰付錢等核心問題上,富國與窮國迄仍缺乏共識。過去氣候峰會就經常因談判陷入膠著,導致延後閉幕。由逾130個開發中國家組成的「77國集團加中國」(G77 and China),要求2030年底前達成每年提供1.3兆美元公共氣候融資,且其中至少須有5000億美元來自已開發國家。歐洲聯盟表示反對,並堅稱需要民間部門的資金配合。川普即將於明年1月20日重返白宮,美國的角色存在不確定性,也為COP29談判蒙上陰影。即便拜登政府做出承諾,是否會得到川普政府同意,大家顯然都打上一個問號。川普是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的懷疑論者,外界擔心他再度退出在限制全球暖化方面具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恐嚴重破壞全球在減少依賴化石燃料的舉措,也可能讓中國、印度等碳排大國找到藉口來限縮國內的減碳計畫。
國泰金控COP29國際氣候領袖圓桌論壇 高達20位跨國專家與會 共商氣候投資與能源轉型新解方
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於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展開,國泰金連續兩年主辦場邊會議「國際氣候領袖圓桌論壇」,17日邀集超過20位國內外極具影響力的氣候組織、企業與政策制定者,召開跨國際、跨領域、跨產業的對談,探討氣候金融與能源轉型的挑戰與解方。此次圓桌論壇以「氣候金融與能源轉型的挑戰與解決方案」為主題,為公私部門合作提供了一個推動變革與創新的重要基礎。此次圓桌論壇有來自台灣、亞洲、歐洲的代表,例如:串聯全球超過80,000公私部門,且為國泰金控合作夥伴的世界氣候基金會(World Climate Foundation),建立國際氣候債券標準和認證機制的氣候債券倡議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成員來自11國、管理32兆資金的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Asia Investor Group on Climate Change,AIGCC),有28個國家加入的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全日本最大金融機構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MUFG)、新加坡淡馬錫國際基金會(Temasek Foundation)等,以及台灣氣象署、國合會、台大林管處等公私部門代表皆出席與會。各國氣候行動專家齊聚國泰金國際氣候領袖論壇,盼加速能源系統脫碳、擴大可再生能源規模以及推動公正轉型的迫切性。圖左4為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右4為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圖/國泰金控提供)。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風險以及全球氣候行動盤點的推進,會議強調加速能源系統脫碳、擴大可再生能源規模以及推動公正轉型的迫切性。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強調:「COP29被稱為『金融COP』 (Finance COP),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引導私有資金注入氣候行動,加速氣候轉型並減輕氣候風險」;他認為金融業的集體努力,可以將前瞻願景轉化為具體的氣候解決方案,合作與創新是解鎖系統性變革的關鍵。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今(2024)年全球能源投資預計將首次突破3兆美元 。然而,要實現2030年前三倍提升可再生能源產能及使能源效率加倍的目標,仍需大幅增加資金注入氣候行動。AIGCC總監Anjali Viswamohanan分享亞洲做為氣候投資熱點的成長潛力,並指出受託責任(fiduciary duty)、監管變革(regulatory shifts)及客戶需求(client demand)是主要推動力;她同時也強調監管不確定性與目前缺乏淨零碳排框架是主要挑戰。國際能源署能源及氣候分析師Luca Lo Re向與會者介紹G20針對開發中國家的乾淨能源投資路線圖,強調需要將目前的資金提升六倍才能應對能源需求並實現2050年淨零目標。另外,氣候債券倡議執行長Sean Kidney認為,有科學基礎的綠色債券標準對於擴大氣候金融十分重要,建立一套標準化的流程能降低投資風險並加速進展。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經營企劃部部長石川知弘指出,在難減部門施行減碳舉措帶來的成本問題難以忽視,並提議使用標準化融資範本及混合金融模式來簡化氣候投資流程。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圖左)認為,COP29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引導私有資金注入氣候行動,加速氣候轉型並減輕氣候風險。圖右為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圖/國泰金控提供)。會中各國氣候行動專家也進一步聚焦於以自然為基礎(Nature-based)的創新方案在氣候行動中的關鍵角色。淡馬錫國際基金會(Temasek Foundation)副總監Shruthi Kumar分享如何引進銀行資金運用於印尼的永續棕櫚油種植專案,在免除森林砍伐(deforestation)的風險之下,又能達到銀行跟農民雙贏的局面。台灣氣象署副署長呂國臣認為人工智慧在針對土石流與地震等自然災害進行預警,將起關鍵作用,凸顯科技在提升氣候韌性中的作用。台大林管處處長蔡明哲除了感謝國泰在森林保育方面付出的努力與合作,也提出以生物碳信用量化生物多樣性增益的創新方法,提供保育努力的新衡量標準。在此次圓桌論壇擔任主持人的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表示,國泰在台灣再生能源專案與永續金融產品的融資方面扮演了關鍵角色,過去大家總是強調「No ESG, No Money」,現在也逐漸聽到了「No Money,No ESG」的聲音,而國泰截至2023年已投入超過500億美元於永續融資領域。她說:「面對看似無法克服的挑戰,透過創新與合作,我們可以將不可能化為可能。」在這場集合了全球優秀氣候行動人士的會議上,程淑芬再次強調,攜手合作,才能推動系統性變革,為全人類確保永續的美好未來。
氣候工業革命成淨零轉型新契機 國泰金總座李長庚籲打造氣候金融競爭力
聯合國第29屆氣候峰會(COP29)正於亞塞拜然(Azerbaijan)召開,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率隊親赴亞塞拜然,再度擔任COP重要周邊會議「世界氣候峰會(World Climate Summit,WCS)」的開場講者,今(17)日以「促進系統性改變擴大氣候金融與自然解方(Driving Systemic Change for Climate and Nature Solutions)」為題發表開場演講,具前瞻性與全方位洞見發表獲現場來自各國來賓的熱烈迴響。李長庚在開場演講時表示,面對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危機,全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系統性改變迫在眉睫,如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技術,到數位化、智慧化引領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如今在邁向淨零轉型發展上,也需來一場「氣候工業革命」、「自然工業革命」,才能促成能源、循環經濟、自然解方、科技應用等領域結構性與系統性轉型,另一方面此改變勢必對既有經濟結構與社會分配帶來衝擊,如何打造公正轉型機制亦是課題之一,期盼透過與各組織領袖相互交流、學習,促成台灣、亞洲乃至全球的氣候金融解方發展。李長庚指出,近年來在COP議題探討上,均可見「金融(Finance)」的蹤影,今年COP29最受矚目的議題便是氣候金融,也被稱為「金融COP」,顯見金融機制在落實氣候目標的關鍵作用,如今全球越發重視金融業如何有效的支持氣候韌性相關專案,關鍵是跨領域整合及多元融資途徑,將每一份資源放到正確的位置,針對不同專案對應不同風險偏好、規模的資金,也就是媒合資金的供需者,亦需找到了解問題、商業模式與技術的人,才有機會讓氣候金融解決方案落實,甚至往商業化的擴展模式邁進。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認為,在邁向淨零轉型發展上,需來一場「氣候工業革命」、「自然工業革命」,才能促成能源、循環經濟、自然解方、科技應用等領域結構性與系統性轉型。(圖/國泰金控提供)除將資源放在正確的位置外,亦可透過創新金融模式與工具找到合適的資金。李長庚觀察到,目前已有「混合金融、轉型金融、影響力投資、績效給付(pay for success)債券」等多元創新金融模式,皆有不錯的進展,有助於建立市場信心,金融機構可善用創新金融模式與工具加速學習,更能了解風險,才有機會為永續轉型投入更多的資金。李長庚也分享國泰金控在氣候金融上的努力與成果,國泰金控管理資產超過4,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兆元),客戶人數更達台灣人口的63%,迄今投入氣候行動逾十年,從國際倡議、自身營運、低碳投融資、商品服務到商品碳足跡等,從上到下積極推動,包括2011、2016年分別承作台灣首件太陽能與離岸風電融資,促進再生能源發展,且進一步從放款拓展到投資,設立全台首檔以永續為主題的私募基金,並承諾2050年全球營運據點100%再生能源使用,落實「淨零碳排」目標。截至2023年,國泰根據國際標準如全球氣候變遷投資聯盟(Global Investor Coalition on Climate Change, GIC)低碳投資登入平台(Low Carbon Registry,LCI)等經驗,定義低碳產業等永續主題的投資與貸款,國泰金控已投入永續相關投融資金額總計超過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兆元),低碳投融資金額超過103億美元(約新台幣3,305億元),展現帶領跨產業推動能源轉型與具體成果。李長庚在演講尾聲以台灣網路流行語「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喜歡的樣子」幽默表達,「投入氣候解方的每一分錢並沒有不見,而是變成我們更美好的永續未來」,呼籲更多企業與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及加速行動,唯有世界團結,才能為永續創造更具深遠的影響力。國泰相信,藉由國內外產官學界共同努力,透過公私協力模式,就能匯聚成一股改變環境、促進淨零轉型的正向力量,攜手邁向2050淨零的美好願景。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在演講尾聲以台灣網路流行語「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喜歡的樣子」幽默表達,「投入氣候解方的每一分錢並沒有不見,而是變成我們更美好的永續未來」,呼籲更多企業與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及加速行動,唯有世界團結,才能為永續創造更具深遠的影響力。(圖/國泰金控提供)國泰金控自2021年開始與世界氣候基金會(World Climate Foundation,WCF)合作,首度參與格拉斯哥COP26後,2022年獨家直播埃及COP27周邊關鍵會議「世界氣候峰會」,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獲邀擔任峰會講者,成為13年來首位來自台灣的開講者,2023年雙方更締結為全球首家策略夥伴,李長庚代表台灣金融業受邀出席杜拜COP28的周邊論壇「世界氣候峰會」,將台灣經驗帶上世界舞台。國泰金控作為永續金融先行者,歷年來積極參與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Asia Investor Group on Climate Change,AIGCC)、氣候行動100+(Climate Action 100+)、RE100、Nature Action 100等國際倡議廣受肯定,議合成果豐碩;今年國泰金控與台灣證券交易所再度攜手主辦「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參與上市企業佔台股市值約82%,上市櫃公司碳排放量超過全台總排碳量54%,顯見國泰在氣候金融扮演關鍵角色,與金融價值鏈中的利害關係人溝通及合作,持續帶動產業及社會朝永續發展的目標邁進,成為台灣氣候先鋒。
國泰金控前進COP29藍區 成公私協力推手 擴大氣候金融影響力
國泰金控挺進聯合國第29屆氣候峰會(COP29),與國際共同面對氣候變遷關鍵挑戰,為台灣唯一前進COP29藍區(Blue Zone)舉辦會議的金融業,與世界氣候基金會(World Climate Foundation,WCF)共同主辦「亞洲氣候金融會議」(AsiaFinance Event)。身為連續第四年參與COP的國泰金控,COP28、COP29皆於藍區與全球產官學界深化交流與對話,自亞洲觀點參與全球氣候討論,展現國泰金控在國際氣候金融的影響力。國泰金控前進COP29藍區,期望擴大公私部門攜手協作,為亞洲的低碳轉型打造穩健的發展環境。 由左至右分別為: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世界氣候基金會主席Jens Nielsen、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總監Anjali Viswamohanan、人人享有永續能源倡議資深顧問Filipe B. Oliveira、前日本政府退休金投資基金投資長Hiro Mizuno、開發基金世界銀行下的國際金融公司永續金融資深經理Laila Nordine(圖/國泰金控提供)。國泰金控與世界氣候基金會共同舉辦藍區周邊會議「亞洲氣候金融會議」,氣候融資對於全球推動低碳轉型至關重要,會議以「透過公私協力促進氣候金融與難減排產業轉型的亞洲觀點」(CatalyzingClimate Finance via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erspectives from Asia)為題,期望擴大公私部門攜手協作,為亞洲的低碳轉型打造穩健的發展環境。由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開場,投資長程淑芬進行短講、擔任主持人,邀請專家小組共四位,包含氣候金融領域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Asia Investor Group on Climate Change,AIGCC)總監AnjaliViswamohanan、聯合國倡議代表人人享有永續能源倡議(Sustainable Energy for All,SEforALL)資深顧問FilipeB. Oliveira、前日本政府退休金投資基金(Government Pension Investment Fund,GPIF)投資長水野弘道(Hiro Mizuno)、開發基金世界銀行下的國際金融公司 (InternationalFinance Corporation,IFC)永續金融資深經理Laila Nordine,探討如何加速氣候金融的成長,包括亞洲氣候金融的公私合作關鍵趨勢,聚焦於難減排產業(如水泥、鋼鐵、化工及運輸)及能源部門低碳轉型過程的現況與挑戰、成功經驗,強調創新機制及公私合作能幫助取得轉型過程中所需的氣候資金。李長庚開場表示,「透過此會議探索新的投資工具及金融模式,以增強氣候金融的影響力,同時借助現場重量級與會人士的經驗與知識,分享以公私協力模式擴大氣候金融規模見解,希望今天我們齊心協力,為亞洲甚至世界找到氣候難題的務實解決方案。」共同主辦單位世界氣候基金會主席Jens Nielsen表示,國泰金控是永續發展與氣候行動的典範,已連續四年與世界氣候基金會合作,透過勇敢行動、創新解決方案與承諾,在全球氣候行動扮演關鍵角色,成為亞洲金融業的標竿,世界氣候基金會很榮幸能持續與國泰合作,共同面對極具挑戰的淨零之路。國泰金控向國際發聲,投資長程淑芬於COP29藍區「亞洲氣候金融會議」中表示,達成淨零轉型需要有效的公私合作金融模式,在降低風險的同時加速轉型進程(圖/國泰金控提供)。程淑芬從亞洲低碳轉型困境談起,全球超過70% 的電力成長需求高度集中於亞洲;預期在明 (2025)年,亞洲將消耗全球半數的電力。此外,高碳排產業雖佔亞洲超過4成的GDP,該產業就業人口同樣超過4成,種種風險使亞洲在公正低碳轉型的道路上面臨巨大挑戰,需要透過完善的氣候金融環境,提高轉型誘因,讓轉型行動更具投資可行性。目前亞洲氣候資金仍多仰賴公部門資金,這也使實現2030年前全球達到每年9兆美元的水準更具挑戰性。對此,程淑芬認為達成淨零轉型需要有效的公私合作金融模式,在降低風險的同時加速轉型進程。四位不同領域專家小組對談隨後登場,為亞洲低碳轉型帶來新的建言與方針,第一,關於金融機構克服投入公私協力的障礙,Hiro指出混合金融的設計相當複雜耗時,經常讓投資人無所適從,應盡可能標準化,參考過往成功案例避免過於標新立異,並讓在地專家參與,讓案件從起始到投資審查所需的時間縮短,才可能擴大規模。Filipe則從碳市場的經驗發現,即便全球許多企業已設下淨零承諾,因市場對於濫用碳權、漂綠無統一的定義,導致企業不願投入更多在碳市場,各國政府應建立明確碳交易市場規則或標準,才能加速並擴大氣候金融規模。第二,關於亞洲加速能源轉型與難減排產業轉型的關鍵,Anjali認為,除政府應建立清楚轉型目標以及具體時程外,更需針對各難減排產業(如水泥、鋼鐵等)規劃產業別轉型路徑,讓企業與投資人更具信心加速轉型。此外,Laila提醒邁向淨零也伴隨公正轉型問題,政府應把關社會保障規範,建立規則以平衡轉型過程中各方利益與犧牲。Hiro也補充金融機構過去主要針對投融資對象進行議合,現在則應轉向與政策制定者進行議合,驅動政府建立更清晰的轉型路徑。第三,關於建構全面的公私夥伴關係,擴大氣候金融規模,Laila提醒,公私部門應以更整體的角度規劃資金用途,避免一方面投資綠能,另一方面持續補貼或投資高碳產業,同時,應建立全面的夥伴關係,以凝聚共識並採取一致的行動。最後,程淑芬總結,應打造多元利害關係人的氣候金融平台,讓知識經驗交流,拉近更多有行動意願的各國政府與私部門,共同探索具投資可行性的專案,以促成系統性改變。Hiro呼應並提醒,永續行動成本雖然很高,但氣候行動失敗的成本更為巨大,應立即加速行動,同時肯定國泰的氣候領導力。國泰長年來積極落實永續金融的經驗,除加入RE100、通過SBTi碳排減量目標,持續擴大低碳投融資規模,同時積極與各利害關係人合作,拓展全球氣候行動夥伴關係,2024年更加入亞洲公益創投協會(Asian Venture Philanthropy Network,AVPN)啟動的「亞洲再生能源轉型倡議(Asia's Clean Energy Transition Initiative, ASCENT)」,期待促進亞太地區資本流向公正、公平能源轉型方案。
太平洋3颱共舞!「天兔」週末最靠近台灣 國家公園署示警了
太平洋上目前有3個颱風,分別為「桔梗」、「天兔」及「萬宜」颱風,其中天兔颱風移動路徑逐步接近臺灣。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特別提醒,從事戶外活動的民眾,請密切關注颱風走向及最新颱風動態消息,適時調整登山健行活動及海邊水域遊憩活動之行程,一旦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將禁止進入生態保護區活動。依據交通部中央氣象署颱風消息,天兔颱風目前強度及路徑持續變化中,隨著颱風逐步靠近臺灣,其外圍環流影響,將有局部大雨發生機率,山區亦需注意局部大雨發生,且隨後可能發布海警。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再次提醒,縱使從事戶外遊憩活動的民眾在裝備及技能上都具有豐富的經驗,但因為受到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過往的天氣經驗須不斷調整修正,建議審慎評估各項風險,並請隨時調整行程避免前往山區水域活動。面對多颱共舞之不確定性天候,請民眾密切注意颱風動態,隨時做好防颱準備,攜手共守我們的安全。氣象署說明,天兔颱風即將進入巴士海峽,最快今天深夜到明天清晨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明天下半天發布陸上警報,週五其環流會對花東及恆春半島帶來較明顯雨勢,若路徑稍微偏西,對屏東影響也會比較大,目前整體預估週五花東、恆春半島可能有局部大雨,宜蘭、大台北、台南、高雄的天氣也相對不穩定。
國泰金控挺進COP29 總座李長庚親赴亞塞拜然 第一線直擊國際氣候變遷趨勢
聯合國第29屆氣候峰會(COP29),於11日在中亞亞塞拜然(Azerbaijan)迎來序幕。為接軌國際掌握最新氣候變遷脈動,國泰金控連四年前進COP,一連參與格拉斯哥COP26、埃及COP27、杜拜COP28,將台灣經驗帶上世界舞台。總經理李長庚今年再次率隊前往COP29,於第一線實地了解最新氣候變遷趨勢與淨零解方,參與三大關鍵會議。首先14日登場於官方主場藍區(Blue Zone),與世界氣候基金會(World Climate Foundation,WCF)共同主辦「亞洲氣候金融會議」(Asia Finance Event);其次,17日在COP29周邊關鍵論壇「世界氣候峰會」(World Climate Summit,WCS)由李長庚擔任開場演講、並接力主辦「國泰氣候領袖圓桌論壇」(Cathay Global Climate Leaders Roundtable)。國泰金控發揮永續金融先行者職能,集結自台灣、亞洲到世界的前瞻觀點,於本屆COP29三大關鍵會議間聚焦討論透過氣候金融促進產業淨零轉型,與國際共同面對氣候變遷之關鍵挑戰,不僅為台灣帶來國際視野,更樹立亞太地區金融業氣候典範。國泰金控連四年前進COP,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今年再次率隊前往COP29,於第一線實地了解最新氣候變遷趨勢與淨零解方(圖/國泰金控提供)。為期12天的COP29,探討「氣候變遷、能源轉型及減碳資金」、「氣候變遷風險調適措施」等多元氣候議題,尤以氣候金融最受矚目,各國將討論新的氣候資金目標,因此今年也被稱為「金融COP」,而國泰金控在COP29大會間參與主辦三大關鍵會議倡議三大主軸,透過實際參與步步揭開最新氣候變遷國際趨勢。第一主軸是,身為連續第四年參與COP正式周邊會議的國泰金控,今年仍會前進藍區,與世界氣候基金會共同舉辦周邊論壇「亞洲氣候金融會議」。氣候金融對於全球推動低碳轉型至關重要,本次會議期望促進公私部門攜手協作,為亞洲的低碳轉型打造穩健且創新的發展環境。藍區 僅對經認可的締約方與觀察員代表開放,是進行國際間正式談判的地方。國泰金控透過與全球產官學界交流與對話,持續參與全球氣候政策的討論,並致力推動永續金融、企業議合,充分彰顯國泰金控在國際氣候金融的地位與影響力。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左)、投資長程淑芬(右)於本屆COP29參與三大關鍵會議,聚焦討論透過氣候金融促進產業淨零轉型,與國際共同面對氣候變遷之關鍵挑戰(圖/國泰金控提供)。第二主軸是,吸引各國政要、機構及倡議組織參加的「世界氣候峰會」,李長庚再次受邀進行開場演說,分享如何透過跨域合作及創新金融模式與工具,促進能源、生產與消費、自然解方、科技應用等領域系統性轉型;第三主軸是,因應目前氣候金融發展進度緩慢,「國泰氣候領袖圓桌論壇」聚焦在氣候金融、能源轉型等議題,將邀集國內外產官學的專家,展開跨國、跨域、跨產業的對談,期望借鏡擬定合適的解決方案,克服當前氣候挑戰。面對全球氣候賽局,國泰金控落實永續金融與氣候行動不遺餘力,在氣候金融扮演關鍵角色,積極推動氣候倡議,從金融角度分享經驗提出氣候解方,不僅為台灣發聲,更讓世界看到台灣企業實踐永續行動的展現,未來將持續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透過公私部門攜手協作,帶動產業一起成功轉型。
漫漫黃沙成銀妝素裹 沙烏地阿拉伯出現超罕見「漫天飛雪」景象
沙烏地阿拉伯阿爾焦夫(Al-Jawf)地區近日出現罕見奇景,當地出現有史以來的首次降雪。過往阿爾焦夫以乾燥沙漠氣候聞名,如今卻呈現出一片被積雪覆蓋的壯麗冬日景象,這一罕見現象不僅震驚當地居民,也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廣泛關注。根據外媒報導指出,阿爾焦夫的山區被大雪覆蓋,景色如仙境般迷人,而之所以會出現如此景象,也與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息息相關。這是阿爾焦夫地區有史以來首次降雪。在降雪發生之前,當地已經經歷一系列的強降雨和冰雹天氣,並因此產生了許多瀑布。但其實在沙烏地阿拉伯境內,位於海拔超過2600公尺之處的塔布克(Tabuk)地區則是每年都會降雪。當地涼爽的冬季氣候也使其成為海灣合作委員會(GCC)國家內旅客的熱門旅遊勝地。塔布克每年降雪的景象也成為沙烏地阿拉伯境內罕見的景色,也因此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欣賞雪景。與此同時,沙烏地氣象部門對未來數日的氣候發出嚴重警告,氣象部門預測阿爾焦夫地區可能會出現雷暴、強降雨、冰雹和強風的天氣狀況。針對這些異常天氣的預警也已發布,提醒人們注意安全,並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沙烏地新聞社也提到,這次降雪是更大範圍天氣模式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強降雨、冰雹和瀑布的生成。當局認為這些天氣條件將有助於帶來一個充滿生機的春天,並促進當地季節性花卉和芳香植物的生長,進一步增強阿爾焦夫的自然景觀。(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
EBC金融集團聯手牛津大學經濟系舉辦研討會 聚焦氣候與宏觀經濟學
EBC金融集團宣布再次聯手牛津大學經濟系,舉辦2024-2025年「經濟學家都做了什麼」(WERD)網路研討會系列。這是EBC與牛津大學合作的第一次Hybrid event(線下與線上結合研討會),主題為「經濟成長與氣候韌性的平衡」,同時也是繼今年3月份取得成功之後的第二次合作。 EBC與牛津大學的持續合作是基於先前網路研討會的成功,該會議探討了逃稅對全球和地方經濟的影響,並強調了金融知識在解決複雜經濟問題方面的重要性。 本次研討會將於11月14日,在基督教堂學院麥可·達米特爵士演講廳舉行,將匯聚行業領袖,討論經濟政策和環境可持續性的交叉點。由EBC金融集團贊助的「經濟學家都做了什麼:氣候與宏觀經濟學」活動推廣,一場關於經濟成長與氣候韌性的平衡的講座和專題研討會。圖/ EBC金融集團提供聚焦氣候與永續經濟 共探機遇金融市場當前充滿不確定性,全球氣候變遷挑戰日益嚴峻。在當今的經濟情勢下,將金融戰略與氣候經濟結合至關重要。透過贊助合作即將播出的網路研討會,EBC將把重點轉向解決氣候經濟永續成長問題,並與學術小組共同探討宏觀經濟層面如何將金融策略與永續發展相結合,以推動建立更具韌性的全球經濟格局。EBC金融集團(英國)執行長 David Barrett對此表示期待:「我們很高興再次與牛津大學經濟系合作,舉辦「經濟學家都做了什麼」研討會系列第二期。此次合作體現了我們致力於推動學術研究,並透過宏觀經濟視角應對氣候變遷這一迫切問題。牛津大學經濟系教授Banu Demir Pakel表示:「我們欣然迎來與EBC合作的「經濟學家都做了什麼」研討會。去年,我們邀請到EBC(英國)執行長 David Barrett討論「稅賦經濟學」,體現了金融實踐對學術討論的重要性。 主題的演講。牛津大學經濟學係以促進這樣的專業討論而自豪,我們感謝EBC金融集團的支持,並期待此次研討會大獲成功。」牛津大學經濟系以嚴謹的學術研究和對經濟政策的重大貢獻著稱。本次研討會將協助投資人從學術與金融策略雙視角,洞悉宏觀經濟與永續成長目標的契合點。同時,也為經濟政策如何增強環境韌性與保障全球經濟穩定提供前瞻性視野。投資人亦可從產業領袖的觀點中了解企業和機構實施的可持續成長措施,探索投資機會。拓寬永續發展視野EBC金融集團對此倡議的支持正值全球策略擴張之際。隨著在倫敦、香港、東京、新加坡和雪梨等主要金融中心以及東南亞、拉丁美洲、非洲和印度新興市場的業務不斷增長,EBC致力於為當地市場提供穩健和可持續的金融解決方案,並透過與牛津大學等頂尖學府合作,強化其在金融服務匱乏地區變革的催化作用。
富士山至今山頂無雪!打破130年來最晚「初冠雪」紀錄
近年來全球氣候極端異常,日本氣象廳28日表示,截至今天為止,富士山的頂部至今仍未觀察到降雪,打破130年以來最晚「初冠雪」日期紀錄。據《法新社》報導,富士山通常在10月2日之前下雪,並於10月5日左右降雪。專家表示,缺雪是因為夏季和秋季異常炎熱,加上降雨量較多。氣候變遷可能對降雪的形成時間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日本甲府地方氣象台預報員說:「今年夏天氣溫很高,這種高溫持續到9月,阻止了冷空氣的出現。」據日媒報道,每年秋冬交替之際,日本氣象廳甲府分局的氣象學家,都會用肉眼查看40公里外的富士山上是否已形成積雪。先前最晚「初冠雪」的時間落在1955年、2016年的10月26日,而今年10月28日觀測時,山頂居然沒有被雪覆蓋,創下山梨縣甲府地方氣象台在1894年成立以來、130年來,最晚降雪紀錄。甲府地方氣象台分析,今年日本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季,異常溫暖的氣溫一直持續到10月,再加上大量的降雨,使得富士山在正常情況下不可能下雪。研究指出,氣候變遷的暖化效應正在減少世界各地積雪的面積。
喜馬拉雅山發現新蛇種! 專家命名「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原因曝光
西喜馬拉雅地區近日發現一種全新的蛇類物種,雖然這款新蛇種的基因與已知蛇類有相似之處,卻屬於完全不同的物種。有趣的是,研究人員將這款新蛇種命名為「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之蛇」(學名:Anguiculus dicaprioi),原因是為了表彰李奧對環境保護付出的心力。根據《紐約郵報》引述在10月21日發表於《自然》期刊上的研究指出,科學家最初是在2020年發現這款全新蛇類物種,目前為止僅在尼泊爾和印度喜馬偕爾邦地區目擊,科學家分析該蛇的DNA後,發現雖然具有其他蛇類特徵,但卻是一個全新物種。這種新蛇體型細小,僅有22英吋,約56公分長,頭部短,鼻孔大,牙齒眾多,還有圓頂狀的鼻部,在頸部略顯一圈淡灰色的領圈。專家表示,當時是在在泥濘的山地上發現這款蛇,直到被捕捉才動了一下,完全沒有試圖咬人。專家認為,這種蛇可以在海拔高達6100英尺,約1859公尺的地方生存。至於為何以好萊塢男星的名字命名,專家表示,這是因為「狄卡皮歐身為美國演員、電影製片和環保人士,一直積極參與提高全球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流失的意識」。據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在2016年接受《People》雜誌訪問時表示,由於從小就接觸環保主義,「年輕時,我對因人類活動而滅絕的物種感到非常難過,所以這讓我展開一段漫長的旅程,投入環境議題」。李奧納多在1998年成立了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基金會(Leonardo DiCaprio Foundation),支持全球35個創新的保育計畫,保護脆弱的生態系統和關鍵物種。全球最高峰喜馬拉雅山區近日發現全新蛇種,以好萊塢男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命名。(圖/翻攝自X)
祝中華民國生日快樂、為台灣喝采 賴清德提出「四個不變」
總統賴清德10日出席國慶大典,他在演說時從中華民國從113年前推翻帝制建立民國開始說起,提到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及美麗島事件,細數中華民國到台灣的發展過程;賴總統也提出了「四個不變」主張: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不變;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的努力不變;兩岸對等尊嚴,健康有序對話交流的承諾不變;守護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堅持不變。以下是他的演說全文:大會主席韓國瑜院長、蕭美琴副總統、卓榮泰院長、吐瓦魯戴斐立總理閣下伉儷,來自友邦和友好國家的慶賀團團長、海內外貴賓,現場以及收看電視和直播的國人同胞:大家好!今天,我們齊聚一堂,慶祝中華民國生日快樂,一起為今天美麗的台灣喝采,迎向明天更美好的台灣。113年前,一群充滿理想抱負的人,揭竿起義、推翻帝制。他們的夢想是,建立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國;他們的理想是,打造一個自由、平等、博愛的國度。然而,民主的夢想,曾經在熊熊戰火中被吞噬;自由的理想,長年在威權統治中被侵蝕。但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75年前的古寧頭戰役、66年前的八二三戰役,我們不分先來後到,不分族群你我,守住了台澎金馬,守住了中華民國。我們永遠不會忘記,45年前的「美麗島事件」,以及前前後後一連串的民主運動,一批批同樣懷有民主夢想、自由理想的人,無畏犧牲,前仆後繼,用生命推開民主的大門,一百多年來,人民想要當家作主的願望,終於實現。各位國人同胞,中華民國曾經在國際社會被驅逐;但是,台灣人民從未自我放逐。台灣人民在這塊土地上胼手胝足,但當我們的朋友遭遇天災危難,面臨百年大疫時,我們毫不遲疑,伸手援助。「Taiwan Can Help!」不是口號,是台灣人民愛好和平、與人為善的行動!過去,台灣人民用「一跤皮箱走遍全世界」,開創台灣的經濟成就。現在,台灣科技運用一顆晶片驅動全世界,成為繁榮發展的世界動力。台灣人民多元無懼,我們的妮妃雅是世界皇后;台灣人民勇敢無畏,台灣的女兒林郁婷是世界拳后。17歲的蔡昀融,用他沉穩的雙手,奪得世界第一的木工榮耀;20歲的陳思源,傳承了父親的技藝,勇奪冷凍空調的世界冠軍。新一代「台灣製造」的年輕人,再一次擦亮「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的招牌。我要感謝一代又一代國人同胞,同舟共濟、風雨同行。現在,中華民國已經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民主自由,在這塊土地上,成長茁壯,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更要向全世界開枝散葉,迎向未來。各位國人同胞,我們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中華民國始終屹立不搖,台灣人民始終堅韌不移。我們深知彼此的立場有所不同,但始終願意包容彼此;我們深知彼此的意見有所歧異,但始終願意攜手前進,從而凝聚成為今天中華民國台灣的樣貌。身為總統,我的使命是,維護國家生存發展,團結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並且,堅持國家主權不容侵犯併吞。我的使命也是,保護全體國人生命財產安全,堅定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強化國防,跟民主國家肩並肩,共同發揮嚇阻力量,靠實力確保和平,讓世世代代皆能安身立命。我的使命更是,照顧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生活生計,積極發展經濟,擴大投資社會照顧;並且,讓經濟發展的成功果實,和全民共享。然而,國家的挑戰未曾間斷,全球的挑戰也正是台灣的挑戰。全球氣候變遷衝擊世界的永續發展;突如其來的傳染病,衝擊全人類的健康與生命;而威權主義的擴張,也在在挑戰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威脅我們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因此,我在總統府成立了「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以及「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這三個委員會環環相扣,都和「國家韌性」息息相關,要打造更強韌的台灣,積極應對挑戰,也加深台灣跟國際社會的合作。總統賴清德10日出席國慶大典,提出了「四個不變」主張。(圖/黃耀徵攝)我們要強化台灣因應極端氣候風險的調適機制,更會持續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確保電力穩定供電,並透過發展多元綠能、深度節能,以及先進儲能,來穩健邁向全球「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我們要有效防堵國際傳染病,並且提升國人平均餘命、降低不健康年數,以及落實醫療平權,讓人民健康、讓國家更強、讓世界擁抱台灣。我們更要提升國家整體的「國防」、「民生」、「災防」、「民主」四大韌性。台灣人民越團結,國家就更安定;台灣社會準備越充足,國家就更安全,台海也更和平穩定。台灣有決心致力維護台海的和平穩定,成就全球的安全和繁榮,也願意和中國共同因應氣候變遷、防堵傳染病,以及維護區域安全,追求和平共榮,為兩岸人民帶來福祉。長期以來,世界各國支持中國、投資中國,以及協助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國力的提升,無非就是期待中國一起為世界帶來貢獻,對內重視民生、對外維護和平。當前國際緊張情勢不斷升高,每日皆有無數的無辜人民死傷於戰火中,我們希望中國回應國際社會的期待,能夠發揮影響力,和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結束俄烏戰爭和中東衝突,也和台灣一起承擔國際責任,對區域和全球的和平、安全與繁榮,做出貢獻!在國際情勢越混亂的時代,台灣將更沉穩、自信與茁壯,成為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的力量。我相信,一個更強大的民主台灣,不只是兩千三百萬人民的理想,也是國際社會的期待。我們會持續壯大台灣,推動跨領域的經濟發展!台灣的經濟實力不是奇蹟,而是全體國人的共同打拚。我們要以「創新經濟」、「均衡台灣」、「包容成長」為目標,把握世界趨勢的變化,繼續站穩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關鍵地位。未來,除了「5+2」產業創新,「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外,台灣的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以及次世代通訊的「五大信賴產業」,會更加蓬勃發展,布局全球;我們同時會推動中、小、微型企業的轉型發展,行銷全世界。各位國人同胞,我們也會持續落實跨區域的均衡台灣!明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對於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補助款,以及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大幅增加895億元,總共達到7,241億元,創下新高。同時,在治水預算上,比今年度增加159億元,總共達到551億元,來協助全國各縣市,因應極端氣候的挑戰。我們也會加速提升全國路網的安全,打造「以人為本」的交通環境。同時,我們要完善捷運網絡,串起北北基桃首都生活圈,也要進行「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打造串聯南北的中部科技聚落,啟動「智慧科技大南方產業生態系推動方案」;我們也會加速推動東部交通路網的安全,讓東部鄉親有更安全回家的道路,並且要加強離島地區的基礎設施,提升生活品質和觀光能量。各位國人同胞,我們更要落實跨世代的照顧人民!年輕的爸爸媽媽,我們會繼續推動「0到6歲國家一起養2.0」,並且更進一步,我們已經增加托育費用補助,也會提升幼兒園的服務品質。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政府有責任幫忙照顧。各位年輕同學,我們會繼續落實高中職免學費,持續補助私立大專校院學生的學費。更進一步,我們已經成立「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年輕朋友的夢想,政府有責任幫忙圓夢。各位青壯年朋友,明年,基本工資會再調升,租金補貼戶數也會再增加。我們會擴大社會投資,在生活、工作、居住、健康、扶老攜幼等面向,提供更多的支持。青壯年朋友的家庭負擔,政府有責任幫忙減輕。全國的阿公阿嬤,明年,台灣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我們會提早啟動「長照3.0」,逐步落實慢性病防治的「888計畫」。我們也要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推動「健康台灣深耕計畫」,並且強化社會安全網,加強弱勢照顧,以及落實對青壯世代等各年齡層的心理健康支持,來具體實踐全人、全齡、全社會的照顧。我也深深知道,大家最在乎的是高房價的生活壓力,最深惡痛絕的是詐騙橫行。我要向國人承諾,執政團隊不會迴避這些問題,即便得罪特定團體,也在所不惜!我們會加強「打詐」的力道,加快「打炒房」的效率;我們會擴大租屋族的照顧,平衡換屋族的需求。實現「居住正義」這條路,我們會一起走、繼續走!今天,陳水扁前總統、蔡英文前總統,以及不同政黨的領袖,都來到現場,我要感謝各位的參與。這代表著,國家一代又一代的實力累積,也代表著,台灣多元民主的價值與意義。國家要團結、社會要安定。感謝近期韓國瑜院長和卓榮泰院長,開啟朝野的合作,將促成朝野黨團會商。民主國家的政黨,對內競爭,藉由競爭推動國家進步;對外團結,爭取國家利益。無論我們來自哪一個政黨,無論我們主張什麼政治立場,國家利益永遠高於政黨利益,政黨利益永遠不能凌駕於人民的利益。因為這正是創建中華民國的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所秉持的精神;這正是衝破威權的前輩,犧牲奉獻、追求民主,所帶給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啟示。也正因如此,我們今天才會不分黨派,不分你我,相聚於此。我們大家,無論喜歡稱呼我們自己的國家,是中華民國、是台灣、還是中華民國台灣,我們都要有共同的信念:我們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不變。我們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的努力不變。我們希望兩岸對等尊嚴,健康有序對話交流的承諾不變。我們世世代代,守護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堅持不變。我相信,這是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的共同夢想,也是台灣社會與國際社會共同的理想。台灣人民越堅持,全球民主就越堅韌!台灣人民越堅韌,全球民主就越堅持!中華民國加油!台灣加油!不分彼此,一起加油!謝謝大家。
阿波羅電力將攜手群聯電子締結長期綠電合作協議
阿波羅電力今日與全球最大的NAND控制晶片暨NAND儲存獨立供應商群聯電子(TPEx:8299)宣布雙方同意將為為期10年的綠電購售契約展開協議;阿波羅電力預計將自2025年起向群聯電子供應總計超過3,600萬度的綠電,協助群聯電子達成減碳及永續發展的目標。阿波羅董事長王惠民表示,"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我們深知企業需積極承擔減少碳足跡的責任。與群聯電子的合作不僅彰顯了我們在再生能源領域的專業實力,也希望能鼓勵更多企業加入可持續發展的行列,共同推動RE100目標的實現。"群聯電子執行長潘健成表示,"實現減碳是我們對環境負責的重要目標。此次與阿波羅電力的長期綠電合作,不僅能有效降低我們的碳排放,還能提升我們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阿波羅電力在綠電供應及能源管理的專業能力,將是我們達成永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夥伴。此外,群聯獨家專利的AI方案aiDAPTIV+也預計將導入阿波羅的綠電管理系統,協助建構AI智慧客服、及時儲能與供電資訊、太陽能板故障風險推估、電價精算與優化建議、甚至提供綠電調度建議等,共同實現對友善環境的承諾。"阿波羅電力將於2024年10月2日至4日參加「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Net-Zero Taiwan)」,並於台北南港展覽館2館四樓的阿波羅電力攤位(展位編號:S0516)展示群聯aiDAPTIV+系統最新技術應用,該系統利用先進的算力與AI技術,能讓使用者透過電費單即可產出評估報告,快速估算搭配POWERWALL儲能系統後的電費節省潛力;未來針對光電、綠電文件申請、模組擺佈、電站維護、模組故障定位、大量數據管理、以及氣象預測及綠電調度等項目導入aiDAPTIV+系統來解決痛點。王惠民強調,"群聯aiDAPTIV+ 技術方案的導入,使我們能夠更智慧地管理綠電資源,最大化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進一步支持我們的永續發展目標。”
年底恐現反聖嬰現象 全球氣象將再受衝擊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11日發布的最新通報,2024年年底前出現反聖嬰現象的機率高達60%。反聖嬰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域的大規模降溫,伴隨著熱帶大氣環流的變化,對全球氣候產生廣泛影響。反聖嬰現象與聖嬰現象相對應。當聖嬰現象發生時,太平洋赤道東部和中部的海水溫度異常升高,打破正常的氣候模式,進而影響全球天氣。例如,聖嬰現象會導致東南亞和澳洲出現乾旱,而南美洲西岸和美國西部則可能面臨暴雨和洪水,對農業、漁業和經濟活動帶來巨大衝擊。反之,反聖嬰現象則會帶來與聖嬰現象相反的影響,特別是在熱帶地區。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預測,2024年9月至11月間,全球有55%的可能性從目前的中性條件(非聖嬰也非反聖嬰期間)轉變為反聖嬰現象。而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機率將進一步提升至60%。同一期間,聖嬰現象再次出現的可能性則非常低。儘管聖嬰現象可能在短期內帶來降溫效果,但氣象專家指出,這並不能扭轉全球溫度長期上升的趨勢。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表示,2023年6月以來,全球的陸地和海洋表面溫度均持續處於異常高水準。即便未來發生反聖嬰現象,也無法改變因大氣中溫室氣體積累而導致的長期升溫趨勢。世界氣象組織指出,儘管2020年至2023年間曾發生多次反聖嬰現象事件,對全球氣候產生一定的降溫作用,但過去9年仍是有記錄以來最高溫的九年。2023至2024年的聖嬰現象自2023年6月開始發展,並於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達到峰值,被列為有記錄以來最強的5次聖嬰現象之一,且部分影響仍在持續。
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建築永續 」講座10月登場!荷蘭頂尖建築事務所,分享零碳建築的挑戰
台灣碳費時代即將來臨,實現零碳建築是當今建築界,面臨的最急迫且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之一。由麗寶集團旗下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綠色建築,建築永續」國際建築公益講座,即將在10月2日和3日登場。主辦單位特地邀請來自荷蘭的國際知名建築事務所MVRDV的合夥人暨策略長楊‧可尼克(Jan Knikker)建築師,以及建築師事務所副董事暨台灣總監廖慧昕(Hui Hsin Liao)建築師,分享前瞻的建築觀點。即日起開放免費報名,座位有限,額滿為止。MVRDV 合夥人暨策略長楊.可尼克,主導 MVRDV 的策略方向,透過建築、城市化和計算等多方面方法來制定應對全球挑戰的解決方案。MVRDV 合夥人暨策略長楊.可尼克於2008 年加入MVRDV,積極推動業務發展和公共關係,其中包括 MVRDV NEXT 的氣候和運算專家,並主導 MVRDV 的策略方向,透過建築、城市化和計算等多方面方法來製定應對全球氣候挑戰的解決方案。在公司裡,可尼克負責監督 MVRDV 的作品,並親自參與一些專案,例如台灣的度假村和莊園、法國莊園的整建,或是重新開放 20 世紀 60 年代海牙運河的總體規劃。位在阿姆斯特丹Zuidas社區的「山谷」,榮獲七項世界建築大獎,2021年被評為全球最佳新摩天大樓。(照片來源:MVRDV建築師事務所,Ossip van Duivenbode攝。)另一位講者廖慧昕是MVRDV 的建築師 (M.Arch)、副董事暨台灣總監,他在公共建築、城市規劃、露天市場和展覽等廣泛建案類型中展現卓越設計的貢獻。作品包含台南新化果菜市場、忠泰演講廳、台北雙子星大樓和台南河樂廣場。台南河樂廣場設計理念就是將廢棄的購物中心改造成一個充滿活力的公共戶外空間,使用者可以在涼爽的水基景觀中緩解台南的炎熱和潮濕。「台南之泉」是一項公共空間設計,總體規劃復興了台南運河以東的“T軸”,創造了一個新的景觀策略。該設計也榮獲DFA 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照片來源:MVRDV建築師事務所,Daria Scagliola攝。)本次講座MVRDV將深入探討如何在個案中為達成創造永續建築的目標必須克服的諸多複雜性和障礙。創新的材料、先進的技術以及最前端的設計策略,這些正在重新定義人類對建築和能源使用的思考方式。從採用環保材料、實施可再生能源系統到翻新現有建築和確保建築高效運行,在邁向零碳的每一步,都需要精心的規劃、執行和承諾。綠色建築,建築永續 國際建築公益講座報名網址:http://www.lihpao.org.tw/register1.php活動日期/主題:10/2 建築的重新定義MVRDV :RedefineArchitecture10/3 邁向零碳建築面臨的艱難挑戰The difficult way to thezero carbon architecture 活動時間:13:30 -16:30活動地點:誠品松菸B1表演廳
颱風「摩羯」重創越南釀179死 首都紅河水位創20年新高「數千人撤離」
颱風摩羯被稱為今年亞洲最強颱風,而颱風摩羯在7日登陸越南後,及其引發的洪水和土石流,已在當地造成已有179人死亡、145人失蹤,近800人受傷,並且隨著北部持續降雨,傷亡人數恐將進一步增加。而紅河水位在首都河內也突破11公尺,創下20年來新高,導致數千人撤離低窪地區。根據外媒《BBC》的報導,自颱風摩羯7日登陸越南以來,持續強降雨及其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的影響,對越南造成嚴重破壞。根據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統計,已有179人死亡、145人失蹤,近800人受傷,傷亡集中於山區省份。為安全起見,越南一些地區已斷電,河內30個行政區中有10個發布洪水警報,目前河內仍面臨淹水風險。國家水文氣象預報中心主任梅文謙表示,紅河水位已達11.02公尺,是2004年以來的最高水位,後續水位可能升至11.35公尺,未來情勢取決於降雨量和上游水庫洩洪情況。若紅河水位達到11.5公尺的三級警戒,河內市還劍區、西湖區和巴亭區等靠近外城堤防的區域將面臨淹水威脅,但市中心因堤防保護影響較小,當地氣象單位預計13日起降雨將逐漸減少。此外,北部地區已有超過12萬4500公頃水稻和2萬8880公頃蔬果被淹沒,當地超市開始增加從越南南部進口的農產品來補充供應。越南工商部呼籲市民保持冷靜,並表示物資充足,不需搶購囤積食物。報導中也指出,在襲擊越南前,摩羯颱風已在中國南部和菲律賓造成24人死亡。科學家也警告,隨著全球氣候變遷,颱風將帶來更高的風速和強降雨,不過氣候變化對單一風暴的影響仍然複雜。
推國土計畫法杜絕農地炒作 內政部喊話地方政府「依法辦理」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為追求國家永續發展,強化國土整合管理機制,內政部積極推動《國土計畫法》。但近來中央與部分農業縣市府卻因該法細項為經說明清楚,恐影系農業權與土地管制問題,引發爭議。對此,內政部表示,國土計畫上路後,地方政府仍可以視轄內土地使用需求,提出具體計畫「隨時啟動」辦理國土功能分區圖變更作業,重申變更用地只能等5年1次的通盤檢討,是不實訊息。依國土計畫法第45條規定,呼籲地方政府依法辦理,讓國土計畫得以上路,據以推動後續的工作。內政部指出,國土計畫正式上路後,有關農業「產、製、儲、銷、休閒農業」等設施需求,實際務農者無須送中央審查,「直接向地方政府申請」,土地免經變更就可以使用,比過往更為便利與彈性。有關雲林縣長張麗善此前針對該法所提出之質疑,內政部指出,雲林縣為農業大縣,成就各項工作,相關評比也亮眼,即是依地方特色與人文風土,展現雲林的風華。國土計畫的機制更可協助雲林從地方特色,整體有序發展,配合農業部門及其他部門支持,不僅再造農業榮耀,更可各區互補協助,永續多元發展。在整體規劃下,更可提升地區相關公共設施及服務,彌補區域計畫防範發展外部性的不足,在提升農產業價值之際,同時優化民眾生活環境及品質。國土計畫實施是地方永續發展的機會與工具。內政部表示,各縣市政府考量在地環境條件、土地利用現況、地方特性、民眾生活需求及願景等,進行國土功能分區圖繪製作業。並再次說明地方政府現行劃設內容有需要調整者,也能在符合國土計畫原則下,重新啟動檢視及調整作業。內政部強調,目前已有過半12縣市提報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後續也會儘速召開國土計畫審議會議進行審議,強調國土計畫法是要引導土地合理利用,絕非「綁手綁腳」政策,提醒未繳交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的縣市儘速提交,以確保國土永續。
北市義消復興特搜分隊揭牌成軍 強化救災能量
為強化北市大規模災害事故現場搜救行動之量能,並使台北市義勇特種搜救隊整體組織及管理更臻完善,台北市義勇消防總隊復興特搜分隊於27日成立,並於上午11時在北市消防局復興分隊舉行揭牌典禮。消防局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災害規模及危害加劇,救災救難工作日益艱難,特於101年4月招募本市所轄義消及民間救難團體(組織)中具搜救技能人士,編組成立「臺北市義勇特種搜救隊」,自成軍以來,本局每年辦理相關訓練,提升倒塌建築物搜索及搶救效能,並配合本市搜救隊動員演練、複訓及移地訓練,於各式不同救災環境中精進人命搜救技能。在104年復興航空空難、105年臺南震災、107年花蓮震災等大型災害救援現場都能見到「臺北市義勇特種搜救隊」在現場發揮專業技能、運用機具進行搶救的身影。消防局配合內政部消防署「韌性臺灣-強化各類型義消科技化訓練與精進裝備中程計畫」,於113年6月至8月期間辦理為期96小時之臺北市義勇特種搜救隊基礎訓練,培養具破壞器材操作、搜索行動作業要領及高、低角度救援等專業技能,並於訓練完成後聚集成績優良且有配合意願之訓練合格義消人員成立機能型義消復興特搜分隊,並於未來藉由與本市搜救隊之交流、研習及相互學習以提升自我,透過消防與義消人員之間的相互協作,將防災、救災發揮至最大效能,確保市民生命及財產安全。政府力量有限、民間資源無窮,消防工作的推動千頭萬緒,最重要的還是要結合民間資源與力量,方能水到渠成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消防局希望能號召更多的熱心民眾加入義消,強化救災能量,建構「安全、安心、安居」臺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