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流行
」 新冠肺炎 疫情 WHO 拜登 陳時中新冠害全球生育率下降?疫情2變化害「精子變懶惰」 游不到卵子難受孕
全球人口雖在2022年突破80億大關,但全球生育率依然持續下滑,科學家過去認為,男性精子數量「世界性」下降,是生育率減少主要原因之一,最近1項研究則提供另個重要因素:精子懶得游動。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oM)與加拿大皇后大學(QU)組成的團隊,分析來自丹麥的全球最大精子庫「Cryos International」6,758名捐贈者的精子,發現精子數量不像過去其他研究,出現令人不安的暴跌,精子濃度在近6年並無顯著變化。不過,研究人員觀察到精子的「活動能力」與「游泳能力」呈現下降,且由於該現象發生在2019年至2022年,與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重疊,推測大流行期間的封鎖政策,造成飲食、體力活動出現變化,進而影響到精子活力。論文聯合作者蒙哥馬利教授(Professor Robert Montgomerie)認為,大流行期間的工作模式、飲食與體力活動的改變,「讓精子與產生它們的男人一樣懶惰」,這意味著精子沒那麼努力讓卵子受精,導致生育率受影響。蒙哥馬利表示,過去研究指出人類精子數量自2000年開始,呈現每年約下降2.64%趨勢,但他們對Cryos International精子庫的6年調查,卻沒出現這類變化。但他也強調,由於缺乏捐贈者健康及生活方式資訊,新冠大流行、男性變懶是否讓精子活動力降低,還需更多佐證證明。
非洲發現「M痘變異株」累計108例個案 恐爆發全球大流行
M痘(猴痘)在台灣列為第2類法定傳染病,全球許多國家都病例,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非洲一個城鎮日前發現具有「大流行潛力」的變異株,是1型mpox病毒株的後代,但變得更有傳染力,也更能逃過檢測。對此,衛生官員呼籲採取緊急措施預防。據《每日郵報》報導,該病毒變異株是在剛果共和國的卡米圖加鎮(Kamituga)發現,是一個貧窮、人口稠密的金礦小鎮,至今已有108起個案,民眾擔心會爆發疫情。該小鎮已有108起M痘個案。(圖/達志/美聯社)剛果民主共和國過去1年一直在努力遏止M痘的變異株「clade 1b」,該病毒導致10%的感染者死亡,在108例病例中,已有2人死亡,據信該病毒是在2023年7至9月間在動物體內出現,並傳播到動物身上,後來傳播到卡米圖加鎮,產生新的突變。研究人員呼籲採取「緊急措施」,來預防病毒全球爆發,假如沒有任何作為,局部疫情可能會在國際上傳播,「有鑑於剛果民主共和國過去爆發M痘,我們主張迅速採取行動,以避免另一場全球M痘疫情」。研究人員擔心,卡米圖加鎮高度流動的人口,會成為新病毒的溫床,礦工和性工作者經常從鄰國往返,警告當地的醫療設施不足以應付大規模流行病,呼籲要推出疫苗和藥物,並加強監測與接觸者的追蹤措施。
流感攀十年高峰! 專家示警:禽畜病毒「跨物種傳播」勿輕忽
台灣流行性感冒疫情大幅升溫,可謂近十年來最高峰!流感引發肺炎與死亡的整體人數有回升跡象,被視為2024年一大挑戰。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率領團隊於《健康智慧生活圈》直播節目列出全球大流行人畜共通傳染歷史疫情,並指出病毒基因重組成新變種病毒,傳給人類再大量散播病毒,即所謂「外溢效益」,風險不可輕忽。流感引發肺炎與死亡人數回升人類於1918年發現流感不斷變異。COVID-19興起後,流感疫情也上升。目前台灣流感疫情以A型(65.7%)為主,B型(27.1%)其次。流感高風險族群如年長者、有慢性病史、孕婦、癌症病患、具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等。流感高風險患者與COVID-19相同,因此疫苗的施打策略也相同,除醫護人員外,以高風險族群為優先施打對象,避免感染流行性感冒後轉為重症的風險。年長者有慢性病史孕婦癌症病患具神經系統疾病患者許辰陽醫師表示,大多數感染流感的病患都屬於輕症,如發燒、倦怠、頭痛、咳嗽,甚至噁心嘔吐、骨骼肌肉痠痛等一般症狀,少數患者會出現重症或併發症如熱痙攣、腦膜炎、心肌炎等症狀;孕婦可能會有早產風險等。▲大多數感染流感的病患屬於輕症,如少數患者會出現重症或併發症。(台大公衛團隊提供)流感引發肺炎與死亡的整體人數有回升跡象,代表台灣的流感疫苗的接種率仍不足。民眾務必在生活中要提高防疫的警覺,除了要施打XBB.1.5疫苗以及流感疫苗,在出入公共場合與醫療場所應配戴口罩。專家提醒,從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DC)通報紀錄顯示台灣2023年流感接種率,65歲以上長者只佔5成,學齡前幼兒佔6成,須持續注意流感疫苗中脆弱族群(如:年長者、孕婦、兒童、慢性病患者)施打情況,此外,克流感藥物使用、臨床照護也皆須提高警覺。流感病毒容易變異 每年都需接種過去流感包含三價、四價疫苗,現今台灣在可負擔情況下實施四價疫苗施打。然而,人畜共通傳染、流感病毒變異,使得流感疫苗不斷重組。人類流感疫苗發展呼應COVID-19疫苗快速演進,與病毒快速變異、人類生態環境破壞、氣候變遷有關。流行性感冒一直受到科學界與醫界的關注,並投入許多資源研究流感疫苗,主要仍是流感病毒容易造成世界流行,也會出現地方流行。造成流行的原因在於流感病毒中抗原基因轉移(antigenic shift)與抗原基因漂移(antigenic drift)2種機轉影響,當2株不同的病毒在適合的宿主內,就可能使得2株病毒的抗原基因出現變異產生新病毒株,造成大流行,例如1957年亞洲流感與1968香港流感便是如此。新病毒株可能在人類族群內或不同動物群體內經過馴化後,表面抗原出現些微變異,引發季節性的流行,也因此每年都需要接種流感疫苗。由於季節性流感已在人類族群內存在一段時間,通常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通常不會出現重症案例,流行趨勢會較抗原轉移造成之流行來的小型。2023至2024年流感季分離病毒株有H1N1、H3N2、B Victoria等病毒株,這與每年接種得流感疫苗能否提供保護有重要的關聯,如今年所施打的流感疫苗為四價流感疫苗,也就包含針對前述幾種病毒的抗體。進一步證實WHO今年對於流感病毒株的預測正確性,目前施打的疫苗可有效提供對現行流感病毒株保護力,專家呼籲尚未施打流感疫苗的民眾,應盡速接種疫苗。流行性感冒跨物種傳播風險全球大流行人畜共通傳染病毒包含:H1N1、茲卡、伊波拉、MERS等,因生態環境問題,病毒傳播至不同物種之間,基因重組機率越來越高。研究發現,蝙蝠身上帶有多種病毒,通常不會直接傳染給人類,而是先感染中間宿主如:穿山甲、水貂、紅狐等,產生病毒基因重組,利用新變種病毒傳給人類,由人類大量散播這些病毒,即所謂外溢效益(Spillover)。根據《刺胳針》(Lancet)發表一項研究指出,人類經過全球變遷、氣候變遷、土地利用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森林砍伐,人類與動物接觸生態環境改變,原本人類與動物生長在兩個平行世界,因上述人為破壞,使病毒在人類與動物之間有機會產生基因重組,而出現新變異株,這些新變異株經過全球人類傳播而擴散,最後可能逆傳染給動物。若不重視人畜共通傳染外溢、反外溢風險,將不斷出現新變異株,研發新疫苗對抗病毒變化將會變得相當困難。流感病毒跨物種傳播十分需要關注,目前常見禽流感如H5N2、H5N1、H7N9、H10N8等、豬流感H1N1、馬流感H3N8、H7N7。其中禽流感主要在候鳥與家禽中流行;豬流感源於家禽與豬隻間傳播,由於豬隻與人類生活環境關係密切,當豬隻感染禽流感,同時又帶有哺乳類的流感抗原時,就有可能產生新病毒,進而傳染給人類造成大流行;馬流感於馬群間傳播,多數為呼吸道輕症,H3N8致病性較強,感染馬隻併發細菌感染風險較高,偶有獸醫或飼主因高濃度接觸受感染報告。▲流感病毒跨物種傳播需要關注,常見如禽流感、豬流感、馬流感。(台大公衛團隊提供)杜絕病毒 三段防治達到宇宙健康以流感為例,很多中間宿主可能成為傳染病流行的源頭。因此,需面對不同的傳播途徑,包括水或空氣傳播。為了杜絕傳染病的發生,必須構建一個三段防治的架構。在傳染病發生之前,努力避免接觸和避免病毒與共同動物混合,從而防止基因的重新組合;在次段預防中,基因監測變得至關重要;第三段預防則是指希望在傳染病爆發之後,能夠採取有效手段預防進一步擴散和傷害的發生。【影片這裡看】健康智慧生活圈線上直播–宇宙健康防治傳染病大流行-新冠肺炎EG.5/JN.1疫情盛行
再過1週迎來生日! 巴西127歲人瑞家中過世
巴西一名百歲人瑞當地時間7月28日在家中去世,享嵩壽127歲。他曾挺過2次世界大戰與3次全球大流行病,過世當天距離128歲生日到來僅剩1週,4年前更是健康到連騎馬都沒問題。綜合《紐約郵報》、《米納斯州報》報導,出生於1895年8月4日的戈麥斯(José Paulino Gomes),歷經2次世界大戰與3次全球流行疾病,若他1917年登記的結婚資料無誤,年齡就比已故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還要更早出生。戈麥斯過往擔任訓獸師,並和離世妻子共有7名子女、孫輩25人、曾孫輩42人、玄孫輩11人。而他原本再過1週就要迎來128歲生日,卻在米納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佩德拉博尼塔(Pedra Bonita)的家中去世,享嵩壽127歲。對此,巴西民事法律顧問索薩(Willyan Jose Rodrigues de Souza)指出,戈麥斯22歲就已升格人夫,確實是在1900年之前出生。家人表示,戈麥斯死於器官衰竭,推測年事已高導致。孫女透露,爺爺不愛任何工業化學制品、喜歡農村與大自然,也會自行栽種與養殖天然食材來吃,但他已不騎馬長達4年,直到往生1個月之前更是臥床不起,遺體7月29日在當地公墓安葬。
勞動新制今上路!無薪假補助每月最高9700元 青年職訓1年最多9.6萬
勞動部在疫情期間實施的「安心就業計畫」最多每月補貼每位勞工1萬1000元,該計畫已於今年6月30日失效。為持續提供無薪假勞工協助,勞動部大幅放寬同樣補助無薪假勞工的「僱用安定措施」實施門檻,依據整體景氣狀況評估,無薪假補貼每月最高可達9700元,於7月1日上路。勞動部在疫情期間實施的「安心就業計畫」最多每月補貼每位勞工1萬1000元,該計畫6月30日失效。為持續提供無薪假勞工協助,勞動部大幅放寬同樣補助無薪假勞工的「僱用安定措施」實施門檻,薪資補貼為平均月投保薪資與實施減班休息後實際協議薪資差額的一半,以目前就保投保上限45800元、減班休息後月薪不得低於基本工資26400元試算,每月最多可領9700元。另外,COVID-19疫情於109年初開始全球大流行,重創世界各國經濟及就業市場,勞動部為協助國內15到29歲青年就業遭遇的困難,自109年6月推動應屆畢業青年就業措施。其中,為鼓勵因疫情無法就業的青年利用時間「練功夫」,勞動部開辦「產業新尖兵計畫及學習獎勵金」,透過導入業界優質的課程資源,協助青年取得5+2創新產業的關鍵技術能力,於參訓期間補助青年學費,還可按月領取學習獎勵金。同時,為了促進企業僱用青年的意願,勞動部也於疫情期間擴大辦理「青年就業旗艦計畫」,鼓勵企業以先僱用後訓練的方式,提供青年進入職場訓練學習的機會,並由勞動部補助訓練費用。勞動部表示,「產業新尖兵計畫及學習獎勵金」經過3年試辦,截至112年5月底共培訓約3萬名青年,由於課程內容對焦產業發展趨勢,幫助許多青年跨域學習、成功投入重點產業就業。現因應疫後產業轉型升級需求,以及國內重點產業缺工現象仍亟待緩解,本項措施將持續精進辦理,維持每位青年最高補助10萬元學費,另為了提升青年訓後積極就業的動機,青年參訓時先自行負擔1萬元的訓練費,如果在訓後90日內成功就業,就可向勞動部申請補助所負擔的1萬元訓練費。此外,青年在訓練期間每月可領取8千元學習獎勵金,每人最高獎勵9.6萬元。勞動部說明,「青年就業旗艦計畫」於疫情期間擴大辦理規模,延長訓練期間及補助額度,促進產業提供青年學習及就業的機會,截至112年5月底共培訓並協助4萬5千多名青年就業。隨著疫後產業復甦,勞動部經參考111年初任人員月平均薪資水準,針對提供月薪3萬4千元以上職缺的企業,訓練期間最長可達6個月,每訓練1人最高補助5萬4千元訓練費用,而職缺月薪未達3萬4千元的企業,則訓練期間最長為3個月,每訓練1人最高補助3萬6千元,以鼓勵企業釋出具發展性及技術縱深的職缺。勞動部進一步表示,「產業新尖兵計畫及學習獎勵金」及「青年就業旗艦計畫」均已列入行政院核定的「投資青年就業方案第2期」進行推動,鼓勵有興趣投入新興重點產業的青年朋友把握機會,只要練好基本功、積極培養專業能力,未來即能成為引領產業創新進步的生力軍!如果想了解更多青年訓練措施相關資訊,歡迎上青年職訓資源網(https://ttms.etraining.gov.tw/eYVTR/) 查詢,也可撥打免付費客服專線0800-777-888,將由專人提供服務。
WHO宣布終結新冠緊急狀態 羅一鈞:疫情還沒結束
世界衛生組織(WHO)4日召開第15次會議,昨宣布解除新冠肺炎「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國內方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已在5月1日解編,新冠肺炎同步改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進入後疫情時代。疾管署表示,PHEIC的解除,不代表疫情結束,包括疫苗接種、變異株的監測都需要持續推動。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對於WHO解除PHEIC並不意外,這與國際解封的趨勢一致,日本、美國都會在本月降級、解除緊急狀態,WHO的決定和很多國家時間點一致,但也強調,解除PHEIC是讓疫情回歸常態,不代表疫情結束,疫苗接種、變異株的監測都要持續推動。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解除PHEIC,象徵3年多的新冠疫情朝告一段落又邁進一步,但新冠病毒並沒有消失,依舊可能危害人類健康與生命,只是現在已不再是全球性的緊急事件。新冠肺炎從大流行轉為地方性疾病,人們總算可以回到常態化生活。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指出,解除OHEIC代表肆虐3年多的大流行結束,但事實上新冠病毒並未消失,仍存在於我們社區內,提醒「脆弱族群」(長者、慢性病、從未接種疫苗),今年應該至少施打新冠疫苗一劑,如果驗陽應就醫,開立抗病毒藥。經過這次的疫情後,如何檢討這次的經驗,促進全球防疫合作,特別在疫苗研發、生產分配、實現公平正義上,都有待各國凝聚共識。WHO也預計在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中,討論全球大流行公約。我國今年已連續6年未受邀參與WHA,不過衛福部長薛瑞元日前透露,仍會在5月19日率團出發日內瓦,盼與理念相同國家,甚至是穆斯林國家進行交流,主題將聚焦在防疫的成果,以及疫後社會的復原。
她洞穴獨自待500天出來了 笑說:我還停留在2021年11月21日
一位50歲西班牙極限運動員在洞穴中獨自待了500天,14日她終於出來,據說創下了世界紀錄,當時俄烏戰爭還沒開打,新冠疫情也還沒開始在全球大流行,她說,「我還停留在2021年11月21日,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據《BBC》報導,弗拉米尼(Beatriz Flamini)在48歲時進入格拉納達的70公尺深洞穴,俄羅斯尚未入侵烏克蘭,疫情也還沒開始在全球大流行,平常休閒娛樂是畫畫和編織羊毛帽,她就這樣待了500天。據弗拉米尼的團隊稱,她看完60本書,喝了1000公升的水。弗拉米尼是一名極限運動員。(圖/beatriz_flamin IG)這項挑戰受到一群心理學家、研究人員、洞穴學家監視,不過他們不會聯繫弗拉米尼,弗拉米尼14日笑著爬出來,擁抱了團隊的夥伴。弗拉米尼表示,「我還停留在2021年11月21日,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她形容這次是的經驗非常棒。弗拉米尼說,她沉默了1年半,除了自己沒有和任何人說話,現在她只想洗個澡,因為很久沒碰過水了。而在洞穴待如此長的時間,弗拉米尼談到,「大約2個月後她就忘記時間,「有那麼一刻,我不得不停止數日子,我認為自己已經在山洞裡待了160-170天。」弗拉米尼指出,當洞穴裡有蒼蠅入侵時,那是最艱難的時刻,她還因此出現幻聽。據了解,專家們一直以她為研究對象,探討社交孤立和暫時性的極端迷失方向,對人們時間感知的影響。團隊稱,弗拉米尼已經創下了在洞穴中度過最長時間的世界紀錄,不過金氏世界紀錄尚未確認。此外,智利一座銅礦在2010年發生坍塌意外,33名礦工在688公尺的地下度過了69天,也獲得了「被困在地下最長生存時間」的稱號。
世衛研擬新規則 強制要求藥廠公開疫苗價格合約
路透社17日獨家報導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在研擬的新規則,日後應對全球大流行病時,可能強制要求製藥公司須披露包括疫苗等所有產品的價格,以及與各國政府達成的採購合約。WHO這份協議草案主張,藥廠有義務公開任何公共採購合約的條款,強調用於開發疫苗和療法的公共資金應更透明,亦應納入相關規定,確保由此推出的產品能平均分配給世界各國。該協議草案正在由194個成員國協商中,目前尚處初步階段,仍可能再修訂。此次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各國政府與藥廠間達成的許多交易合約均保密,讓外界要對藥廠問責也不得其門而入。而這份國際防疫協議目的,旨在避免全球再次爆發像新冠疫情一樣具破壞性的大流行病(pandemic),並改善全球因應機制,避免世界上許多貧窮國家進度落後。WHO一名發言人表示,這份協議草案是由一些成員國推動,「過程公開、透明,也聽取其他利害關係者意見,包括任何感興趣的利害關係者和公眾,都能在公開諮詢中提出意見。」不過,對於締約國或藥廠若不遵守規定,究竟會有哪些後果,目前協議中仍交代很含糊。目前WHO並無法強迫藥廠遵守他們訂下的規則。國際製藥生產聯盟(IFPMA)主席庫尼(Thomas Cueni)形容,這份草案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但他強調不能夠傷害製藥公司的創新方式,亦必須保護智慧財產權 (IP)。該草案承認智財權的重要性,但表示需要有更佳機制來分享專業知識,讓更多公司能夠在危機期間生產疫苗和藥品。草案中也提出一套「同儕審查(peer review)機制」,以評估各國防疫準備、落實全民健康覆蓋(UHC),並促進更多國內基金用於預防和因應疫情,以及讓WHO更方便調查疫情起源。國際防疫協議的協商始於今年2月,並於7月跨出重要一步,當時各國同意讓新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儘管華府先前對此有所保留。草案在本周稍早通傳各國後,18日將在會議中公布完整內容。下次正式會議訂於12月舉行,但協商進程漫長,最快要到2024年才有望通過。
下一波全球大流行來自冰川融化? 研究表明:「古老病毒」將溢出並感染新宿主
最新研究指出,下一波全球病毒大流行可能不是來自蝙蝠或鳥類,而是來自融冰中的物質。隨著氣候變遷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冰封在冰川和永凍土中的病毒和細菌更有可能被重新喚醒並感染當地的野生動物,尤其是這些動物的活動範圍因為溫度的上升而越來越靠近南北兩極時。據《衛報》的報導,一項針對世界最大北極淡水湖黑曾湖(LakeHazen)的土壤及湖泊沉積物進行的遺傳分析表明,在融化的冰川附近,病毒溢出並首次感染新宿主的風險正在增加。這項由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教授Stéphane Aris-Brosou和同事共同發表於《皇家學會報告生物科學版》(Proceedings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研究表明,隨著全球暖化情況加劇,冰封在冰川和永凍土中的病毒和細菌更有可能被重新喚醒並感染當地的野生動物。他們從黑曾湖收集土壤及沉積物樣本,並對樣本中的RNA及DNA進行測序,以確認與已知病毒及潛在動植物或真菌宿主密切相符的特徵,並以一種演算法評估這些病毒感染不相關生物群體的風險,發現在靠近大量冰川融水流入的地方,病毒感染新宿主的風險隨著氣候變暖正在加劇。例如,西伯利亞北部2016年爆發的炭疽疫情便感染至少7人,並導致1名兒童死亡,原因是一股熱浪融化永凍土,使一具受感染的馴鹿屍體外露,而當地上一次爆發疫情是在75年前的1941年。近期也有其他研究表明,未知的病毒確實可以且已經在冰川中遊蕩。比如說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2021年於中國青藏高原樣本中發現33種病毒遺傳物質,其中28種是新病毒。根據地點判斷,這些病毒估計有1.5萬年的歷史。法國國家科技研究中心(CNRS)科學家更在2014年成功喚醒一種從西伯利亞永凍土中分離出的巨型病毒(giant virus),使其3萬年來首次重新俱備傳染力。該研究的作者Jean-Michel Claverie當時便告訴BBC,讓這些冰層暴露可能是「災難的根源」。
陳建仁:台灣疫情死亡率是全球最低國家之一 防疫措施讓各國驚艷
前副總統陳建仁今(21)日強調,台灣的疫苗接種覆蓋率名列前茅,死亡率是全球最低的國家之一。2300萬台灣人都是防疫英雄,也讓各國驚艷於台灣的防疫典範。陳建仁今在臉書表示,9月上旬他擔任總統特使,到梵蒂岡參加「若望保祿一世教宗榮列真福品大典」,並出席宗座科學院理事會和院士會議。歐盟國家的出入境已經完全解封,既不需要篩檢證明,也不檢查疫苗接種證明。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在9月14日表示,COVID-19全球大流行有望結束,促請全球各國把握機會終止疫情。陳建仁指出,從2019年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我國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日召開記者會,公開透明地說明疫情,徵用大眾媒體公益時段宣導防疫措施,進行疫情風險評估與溝通,公布各項防疫措施,以確保民眾「知的權利」,健全民眾防疫的知識態度與行為。他說,此舉不僅轉變國人面對疫情的心境,從恐慌、學習進入成熟,也很快建立民眾對指揮中心的信任感與公信力。公信力帶來社會安定、促進全民團結、消除大眾恐慌與疑慮、引領全民遵守防疫規範、有效對抗假消息的攻擊。陳建仁表示,在超過兩年半的COVID-19疫情期間,看到台灣人民的無我、勇敢、慈悲與堅毅。醫護、防疫、清潔、運輸、收銀、外送等第一線公共服務人員,不顧自身安危,積極堅守自己的崗位,照顧病患、防疫消毒、服務民眾。此外,全民也都能團結一心,互助合作。無論在戴口罩、實聯制進出公共場所、避免群聚活動、踴躍接種疫苗、誠實接受疫調匡列、嚴格遵守隔離檢疫規定,都表現得可圈可點。他以台灣、新加坡和38個OECD國家的每百萬人口COVID-19累積死亡數來比較,台灣是最低的第四名(443.38),僅次於新加坡(294.85)、日本(351.83)和紐西蘭(384.43),遠低於大多數國家。以主要的40個國家每十萬人口估計累積超額死亡數,台灣是最低的第三名(48.98),僅次於紐西蘭(-8.25)和盧森堡(44.88),遠低於大多數國家。陳建仁認為,一個國家要解封國境,必須做好萬全準備,包括:提升疫苗接種覆蓋率、普及快篩使用率、及時給予高風險確診者抗病毒藥物。他以最重要的疫苗接種覆蓋率來看,在四十個國家當中,至少接種一劑疫苗的覆蓋率,台灣排名第四(90.79%),僅次於葡萄牙(94.77%)、智利(92.68%)和新加坡(92.13%),如圖3所示,遠高於大多數國家;至於每百人口疫苗追加劑接種數,台灣更是排名第三(81.62),僅次於智利(138.95)和日本(91.55),遠高於大多數國家。陳建仁強調,在自由、民主、多元、開放的台灣,良善治理與公民素養的良性循環是防疫成功的保證!2300萬人都是防疫英雄,讓各國驚艷於台灣的防疫典範。
拜登宣布美國疫情結束 每天卻依舊有400多人因新冠肺炎病逝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緩解,大部分國家外出已經不需要戴口罩,甚至在室內都已解禁,美國疫情也漸漸趨緩,18日新增確診數也降至4710人,死亡人數也降至7人,讓美國總統拜登信心滿滿,18日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 Minutes》節目中表示,「新冠大流行疫情結束了(The pandemic is over)」,但每年依舊平均有465人因新冠肺炎過世,也讓不少人懷疑他過度樂觀。拜登在受訪時在節目中表示,疫情已經在美國結束,「如果你有注意到,沒人有戴口罩,每個人狀態都很好,情況正在改變」,但週一政府官員卻告訴美國媒體,表示防疫政策並沒有發生變化,也沒有計畫解除新冠肺炎的公衛緊急事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祕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上周說,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終結已看見終點,但「我們還沒到達」。自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開始以來,全球已有超過650萬人死亡。美國的死亡人數最高,其次是印度和巴西。
陳時中慈濟BNT爭議「我絕對不可能去擋疫苗」 王必勝批:部分人士選舉期間惡意操作
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透露,慈濟基金會、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去年共同捐贈1500劑BNT疫苗,但疫苗購買過程,疑似有「阻擋」情形,引發風波,台北市長柯文哲更痛批這是為護航高端擋BNT,對此,陳時中12日在臉書發長文澄清,「我絕對不可能去擋疫苗」。陳時中在臉書發文強調「我絕對不可能去擋疫苗」。(圖/翻攝自陳時中臉書)陳時中在臉書發文表示,「我要強調當時我身為防疫指揮官,必須對防疫負責,疫苗愈早進來,對國人愈好」,他表示,自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國人同胞不分彼此、齊心對抗疫情,從設置口罩國家隊到布建醫療資源,甚而以「Taiwan can help」的理念,提供許多國家物資及醫療援助,彼此分享疫情資訊,開啟善的循環,大幅提升台灣國際地位。陳時中也坦言,或許防疫政策未能做到盡善盡美;關於防疫整備與規劃,有許多比其他國家來得辛苦之處,除了與時間賽跑、與病毒對抗,還要面對境外勢力及掮客的施壓,沒想到兩年來,許多政治人物為了自身目的煽動對立,對防疫真相加以混淆、扭曲,這樣的戲碼不停重複上演。慈濟基金會、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去年共同捐贈1500劑BNT疫苗,但疫苗購買過程,疑似有「阻擋」情形。(示意圖/趙世勳攝)陳時中遺憾表示,就連關乎台北市未來的首都選舉,也仍籠罩在這股烏煙瘴氣之中,「黃前副市長以模糊事實的話語,轉移焦點以掩蓋台北八年來的停滯不前,讓所有人停留在負面對立與錯誤資訊裡,阻礙市民迎來更好的台北」,他更感嘆「若首都選戰只剩謾罵,實在令人遺憾」。台北市長參選人黃珊珊質疑民進黨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疫苗疑雲」說的不清不楚。(圖/黃威彬攝)陳時中最後強調,「參選以來,別人做得好的部分我從不吝於肯定,希望對手們亦能保持光明磊落。我還是要強調,我們的敵人是新冠病毒、是市政停滯、是境外威脅,從來就不是同為台灣人的彼此」。BNT疫苗採購過程引發爭議,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也表示,這是部分人士用選舉期間作惡意的操作混淆。王必勝表示,BNT疫苗的採購,指揮中心在2021年就已經與BNT在年初已談好,但簽約最後一刻因為外力,也可以說是因為中國政治力介入,沒簽成,7月時,德國議員也曾揭露相關訊息。防疫指揮官王必勝。(圖/報系資料照)2020年6月,國內有民間單位表示願意幫忙採購BNT疫苗,但原廠表示需要政府出面做EUA擔保,否則也不願意賣;因此政府、台積電、鴻海,在一個月內開了13次的專案會議也完成簽約,後來慈濟也表達意願加入,也以同樣的模式完成簽約。王必勝表示,政府沒有阻擋中文復必泰字樣,曾有一批疫苗現貨有復必泰字樣也是一樣有收件;台積電當時說跟合約不符,要求機上人員拆除復必泰外箱宣傳布條;但並沒有發生,慈濟人上飛機撕標籤,否則拒收簽收疫苗的事情,也沒有發生被大老阻擋的情況;在過程中大家都有協助也沒有誰卡誰,慈濟也已發新聞稿澄清。 指揮中心還原BNT疫苗採購時序(圖/指揮中心提供) 王必勝表示,感謝疫情期間的所有幫助,包括日本、美國對疫苗的捐贈,感謝永齡基金會、台積電、慈濟,他直指部分人士用選舉期間作惡意的操作,把時序都混淆了,有造謠的情況,「我很遺憾,希望民眾不要相信他們」。除此之外,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疾管署署長周志浩也親上火線並整理時序表,澄清採購流程。周志浩表示,2020年8月20日,德國BNT總公司有向台灣專家視訊會議簡報第二期臨床試驗結果;2020年起,與BNT公司直接洽商,並提出100到2000萬劑的苗價格與供貨期程,11月25日也要求衛福部於11月30回覆擬採購數量。周志浩更透露,由於在2020年12月4日與BNT簽訂了保密協定,也因為簽訂保密協定,有些事情不便透露。2020年12月31日,指揮中心也與BNT公司用電郵提供合約最終版;但到了2021年1月15日,BNT公司回復,因重新評估上半年的疫苗供應量與供貨時程,故須將簽約時間延宕。
收養家庭染疫亡「全家只剩他1人」 見別人一家和樂淚請客:想到家人
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目前雖各國都已漸漸恢復到原本的生活模式,人們也逐漸淡忘疫情下的日子,但失去親人的傷痛,可能一輩子也忘不了。馬來西亞一名男子日前到餐廳用餐時,看見一家人一起吃飯,決定替他們買單,原因令人鼻酸。根據《星洲日報》報導,一名女網友在抖音透露,日前到餐廳用餐時,突然有一名穿著黑色衣服的男子哭著走到他們身邊說要幫他們買單;由於不認識對方,全家人對黑衣男的行為相當驚訝,因此婉拒。黑衣男哭著說,「今天的午餐我買單,只因為,我太想念我的家人了。」他表示,全家人都因新冠病毒死亡,現在只剩下他一人,雖然自己是被領養的,但與家人的感情就像親生家人一樣。女網友最後給黑衣男一個擁抱,祝福黑衣男在面對未來的挑戰時,能變得更強大。影片曝光後引發討論,網友紛紛留言「想知道黑衣男的電話,想跟他保持連繫,以讓他一解思念親人的憂傷」、「想請黑衣男吃飯」。此外也有人分享,黑衣男買單的行為不是第一次,過去也曾在其他地方遇過對方。(影片請點我)
英國出現「第2種」猴痘病毒株!患者曾去過西非 不排除只是既有分支
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於當地時間2日證實,一名最近曾去過西非的猴痘患者被檢驗出異於目前大流行的第2種猴痘毒株。該位病人目前已被送往皇家利物浦大學醫院(The RoyalLiverpool University Hospital)的高風險傳染病房(HCID)收治,當局正在追蹤密切接觸者,但截至1日並未發現任何新病例。據英國《天空新聞》(Sky News)的報導,UKHSA於當地時間2日指出,有一位不願具名的患者在出訪西非後確診猴痘病毒,但病毒株與當前全球大流行所傳播的猴痘病毒不同。UKHSA表示,由於既有的猴痘病毒株有分成西非和中非分支,因此這不一定是新的變異株,目前仍在進行檢測來證實這項推測。此案負責人瑪基(Sophia Maki)博士表示,「我們正在盡力聯繫個案確診前的密切接觸者,並在必要時為他們進行評估與建議。」她補充,因衛生當局嚴格遵守著完善和強力的感染控制系統,公眾面臨的染疫風險仍「非常低」。截至8月底,英國已通報3413例猴痘確診病例。報導指出,任何曾前往西非、中非等疫區的人都應該警覺是否出現發燒、頭痛、肌肉及背部疼痛、腺體腫脹、顫抖和疲勞等猴痘感染的症狀。另外,由16國臨床醫師組成的合作組織也已確認,單一生殖器損傷與口腔或肛門上的潰瘍也屬於猴痘病毒的症狀,有些情況甚至嚴重到需要住院治療。目前男同性戀和雙性戀男性佔了感染數的9成,雖然性行為是最有效的傳播途徑。然而,猴痘病毒仍然可以透過皮膚和個人用品的親密接觸傳播。
傳播超快!猴痘恐再掀全球疫情 台灣若開國門「感染是遲早的事」
新冠肺炎尚未結束,但猴痘(monkeypox)似乎逐漸蔓延全球,目前確診病例已經超過3200例,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開會評估,將猴痘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台灣已於昨(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規定必須在24小時內完成通報,感染科醫師坦言,台灣若接下來開放國門,猴痘進入台灣是「遲早的事」。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指出,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所引起的,它與天花屬於同一病毒家族,但嚴重程度要輕得多,之前專家們說其傳染性很低,但至今快速蔓延擴散,這樣的傳播速度太快了!感染猴痘後,最初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疼、腫脹、背疼、肌肉酸痛和全身無力。發燒之後,就會出現皮疹,往往先從面部開始,然後蔓延到身體其他部分,最常見的是在手掌和足底。皮疹可能會非常癢,在最終結痂脫落之前會發生不同變化和不同階段。皮膚破損可能會導致疤痕。感染會持續14到21天,也通常會自行消失。黃軒表示,這種感染本來限制在非洲大陸內,這次的傳播,是猴痘首次出現在中非和西非地區之外的地方大量的快速感染。另外,依據WHO 最近資料,現在全球流行的猴痘84%是來自歐洲大陸,美州大陸(12%)出現的猴痘,也是比本來的非洲地區更多。基於以上的原因,都讓人更擔憂猴痘的後續發展。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謝思民受訪表示,台灣若接下來開放國門,猴痘進入台灣是「遲早的事」。猴痘與天花都屬於正痘病毒,基本上疫苗可以互通使用,雖未經過大規模實驗證實。不過採購第三代天花疫苗不容易,因各國都有急迫需求,且價格昂貴,難確定是否可以採購到。今日疫情記者會上,疾管署長周志浩透露目前已在洽談「第三代疫苗」。根據WHO資料,猴痘病毒與天花病毒一樣,屬於「正痘病毒」的一種,為罕見的人畜共通傳染病。針對防猴痘的「天花疫苗」,周志浩表示,WHO不建議「大量接種」,主要接種對象為「猴痘患者的照護者」、「實驗室工作者」及「與患者短時間內有密切接觸者」,使用對象相對有限。此外,周志浩指出,目前接洽的為「第三代」疫苗,還在與廠商洽談供應…等問題,如若有進一步的進度,會再與民眾報告;而台灣現存的「第一代」疫苗為戰備儲用,現階段並不考慮拿來使用,因為「第一代」疫苗為活性疫苗,使用較傳統的方式製作,產生的副作用可能會較多一些,「第三代」疫苗則是細胞培養,使用分子生物的方式來製作。
日6/10開放外國旅行團入境…台入境可免隔離 觀光局:禁團令未取消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兩年多,目前各國政府紛紛以共存為目標努力。日本政府宣布自6月10日起開放外國旅行團,台灣也在免隔離名單中,但交通部觀光局自2020年3月19日起,為配合防疫規範,禁止旅行社出團以及接待國外旅遊團,至今仍未解禁,民眾想出國遊玩,恐怕還需等一等。根據《Ettoday》報導,日本自下個月10號起開放外國旅行團入境,對象則分成紅黃藍三個等級,新冠肺炎確診率最低的國家或地區為藍色,台、英、美等約100國皆為藍色等級,入境日本時可免除病毒篩檢與隔離。不僅如此,還將同步開放有旅行社領隊陪同的套裝行程觀光團旅客入境,刺激觀光經濟意圖相當明顯。然而,因台灣交通部觀光局的禁團令尚未取消,現行國內旅遊業者仍不能販售相關行程,若旅行社欲組團赴日,便可能違反「旅行業管理規則」第49條第18款「經營旅行業務不遵守交通部觀光局管理監督之規定」,可依法要求限期改善,或開罰1萬到5萬元罰鍰。觀光局表示,今年3月便已陸續與業者及指揮中心進行溝通,積極為未來解封做準備;據報導,國外目前開放外國觀光團入境是因已經歷過境內大規模確診,醫療量能緊繃危機已解除,但因台灣進程緩慢,近日剛進入大規模感染期,因此解封仍需等待一段時間,但依舊可期待下半年國境開放、參與旅行社組團出國。
猴痘席捲16國WHO認為可控制 曝這2種人是高風險族群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猴痘(monkeypox)已經在歐美與澳洲等16國現跡,源自於非洲偏遠地區的猴痘病毒,也讓不少專家認為是可以控住的,並指出有兩種高風險族群最容易感染上猴痘病毒,分別是有多名性伴侶且常有危險性行為者,以及在沒有抗體與防護裝備下,接觸猴痘患者的人。猴痘屬於天花病毒的一種,過去只在未開發熱帶雨林周邊國家出現。(圖/翻攝自美國CDC官網)據英國媒體《BBC》報導,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屬於同一家族,但嚴重程度與傳播力都低很多,過去主要發生在中非與西非,靠近熱帶雨林地區的落後國家,但如今卻在歐美、澳洲等16國出現,讓人擔心是否會如新冠肺炎般,引發成全球大流行病。不過WHO的新興疾病學專家范科霍芙(Maria Van Kerkhove)在23日指出,「猴痘病毒是通過皮膚接觸傳染的,我們希望阻止人傳人,而這種情況是可以在猴痘非流行國家控制的。」,而WHO緊急計劃天花組秘書處負責人路易斯(Rosamund Lewis)則表示,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猴痘病毒已變種,因此依舊認為它的傳播力較低。猴痘主要透過與感染者密切接觸而傳染,病毒透過破損皮膚、呼吸道、或是眼、鼻或口腔進入人體,亦可通過性行為傳染,甚至是透過動物,猴子、老鼠、松鼠傳播感染,或沾染病毒的衣物傳播。過去傳染病專家海曼(David Heymann)就表示,這樣的小規模多國感染,可能跟西班牙與比利時兩場大規模派對,當中的危險性行為有關。而歐洲疾病預防暨管制中心(ECDC)專家亞蒙(Andrea Ammon)則認為,有兩種人最容易受到感染,其他人則比較不用害怕,分別是有多重性伴侶且經常危險性行為者,以及在沒有防護接觸感染者或其衣物的人,最可被視為高風險族群。
鮮肉男星做PCR檢測「插隊2次」 公司辯代排遭打臉…本人道歉了
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中國堅持嚴格的「清零政策」,許多地方建立「核酸圈」來遏止疫情,不過也造成亂象頻傳。26歲男歌手任豪被狗仔拍到,疑似在PCR的隊伍插隊,第一次沒成功不死心,還插隊第2次,結果遭到路人指責。對此,經紀公司一開始辯稱是代排,沒想到遭到影片打臉。事後,工作室發聲明坦承錯誤,而任豪本人也道歉了。影片中可見,任豪戴著鴨舌帽,穿著一身黑色休閒裝,第一次想插隊,結果被一名阿姨擋住未能成功,第2次成功插進隊伍,後方長髮女子指責「你不要插隊呀」,助理趕緊出來協助打圓場。任豪第一次插隊不成,又試了一次。(圖/翻攝自微博)工作室起初發文回應稱,任豪參與劇組武戲拍攝過程中,腳步意外扭傷,為避免影響次日工作,團隊工作人員先行前往現場做完核酸檢測後,返回隊伍中,通知他到達檢測點進行檢測,期間取得防疫工作人員同意下完成核酸檢測。對此,狗仔又PO出另一段影片,當時任豪和助理都不在,2人不久才出現,「請問哪位是代排?」打臉工作室的說法。狗仔PO影片打臉工作室。(圖/翻攝自微博)針對風波,工作室道歉,「作為公眾人物,任豪先生及團隊深知任何人都沒有逃避防疫檢查的理由,更沒有不遵守排隊秩序的特權,在此,我們鄭重地向社會大眾道歉!」隨後任豪也轉發該聲明,寫下:「不找藉口,真誠道歉」。任豪和工作室道歉了。(圖/翻攝自微博)道歉聲明曝光後,引發正反意見,有一派網友留言支持,「相信你!一起接受大家的監督與批評」、「萬事要考慮周全啊」、「以後嚴格要求自己,不許再犯」、「錯了就是錯了,下次注意好好反省,謹言慎行」。不過,仍有許多人不領情,「明星也要排隊吧」、「你真是一次一次刷新我對你的認知」、「最討厭插隊的人!」、「這種人還能當偶像啊,能不能封殺掉」。據了解,任豪不僅是一名歌手,也是演員及舞者,去年曾就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發表言論,呼籲中國幫助日本在福島核電站建「更大的罩子」,封閉該地區,結果引發爭議,讓他發文為自己發言不當道歉,如今因為插隊再度惹議。
WHO:全球大流行2年「奪1490萬條人命」 將近官方通報3倍
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發表最新報告,表示對全球大流行的真實死亡人數進行了最全面的觀察,數據顯示,死於COVID-19的人數幾乎是官方數據的3倍。路透社報導,世衛組織周四表示,到2021年底,與COVID-19相關的死亡人數超過1490萬人,而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底期間,直接歸因於COVID-19並報告給世衛組織的官方死亡人數約為540萬人。死亡數字反映了死於COVID-19的人以及因爆發間接導致死亡的人,此外還包括在巨大的感染浪潮中系統不堪重負時,無法獲得醫療保健的人。同時數據也反映出,在大流行期間避免的死亡,像是因為在封鎖期間,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較低。不過,確切的死亡人數,可能遠高於官方統計的數字。世衛組織表示,在大流行前,全球每10人死亡,其中就有6人死亡病例沒有被登記,迄今為止尚未統計的死亡人數中,近一半發生在印度。世衛組織負責數據、分析的助理總幹事Samira Asma呼籲,請各國提供更多支持以改進報告,太多的事情是未知的。
全球大流行已過最高點 何栢良:香港最重要的是恢復正常生活
何栢良現任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香港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何栢良表示,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似乎已經過最高點,正過渡至季節性流行,往後在各地出現的模式或與流感相若。強調現在香港最重要的是恢復正常生活而非「清零」,清零不是應該追求的目標。何栢良昨在電台節目表示,香港疫情數字整體向下,重症沒有明顯增加,放寬部分社交距離措施做法安全,但香港疫苗接種上升速度緩慢,200萬名60歲以上市民中,有一半人仍未打第3劑,他認為要「摸著石頭過河」,適度放寬,當有訊號顯示高危人群重症增加,要調整放寬措施步伐。何栢良指出,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似乎過最高點,現在已進入後疫苗過渡期,會過渡至季節性流行,可能與流感差不多。他說,經過29個月抗疫,目前最重要的是恢復正常生活而不是清零,同時也要將對市民健康及醫療系統的不良結果減至最低。而「疫苗通行證」是維持社會復常的重要工具,他建議日後若容許外地抵港人士居家檢疫,可以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加入紅碼,以防在未完成檢疫前,進入社區。世衛表示,新冠病毒2個新Omicron亞系變種株BA.4及BA.5,導致南非個案激增。何栢良指出,Omicron已在全球產生很多分支,美國紐約多流行Omicron亞型BA.2.12.1,雖然當地確診有增加,但重症及死亡數無明顯上升,相信是因當地大部分人已曾受感染或完成接種疫苗。他說,香港抗疫2年多,曾出現近13個病毒轉變,形容約3個月便「轉一次」,坦言疫苗的研發追不上病毒轉變。研判冬季若再次出現新一波疫情,或會出現另一個新的Omicron亞型分支,甚至其他新的變種株,屆時將再面對的困難,就是應接種針對2019年原始病毒、還是針對Omicron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