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出貨
」 小米 蘋果 手機 三星 OPPO蘋果財報優於市場預期 蘋概股飄香國巨台達電大漲逾6%
美國重量級科技大廠蘋果(Apple)在台灣時間3日凌晨舉行法說會,公布上季營收為907.5億美元,年減4.3%,略優於市場預期,加上宣布高達1100億美元的庫藏股計畫,讓蘋果盤後股價勁揚逾7%,美股四大指數也全數漲起,讓台股在3日開盤大漲逾280點,一度站回20500點大關,不過盤中漲勢收斂;其中蘋果概念股局勢漂亮,台積電(2330)、大立光(3008)、鴻海(2317)分別有1到3%的漲幅,國巨(2327)和台達電(2308)更大漲超過6%。蘋果截至3月30日的第二財季營收為907.5億美元,單季毛利率46.6%,優於前一年同期的44.3%,淨利年減2%,為236.4億美元,每股獲利(EPS)為1.53美元,年增0.7%,大多優於市場預期。蘋果各業務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較,iPhone年減10.5%,Mac年增3.9%,iPad年減16.7%,穿戴式、家用設備及配件產品年減9.6%,服務事業年增14.2%;以地區來看,歐美地區需求持穩,美國地區銷售額372.7億美元,年減1.4%,中國受競爭影響,年減8.1%。市場預估2024年全球iPhone出貨量為2.18億支,年減1.1%,主要是全球仍受通膨和總經環境不佳影響,加上有華為和三星的競爭。不過,蘋果全球出貨衰退幅度逐漸收斂,歐美市場回溫,預期銷量會在上半年落底,加上執行長庫克(Tim Cook)透露在下周的新品發表會和6月的年度開發者大會上將宣布「重大的AI相關計畫」,預期iPhone 16系列新機將導入生成式AI,有望驅動消費者換機需求。由於蘋概股強勁攻勢,台股資金重回電子股,營建股拉回休息,法人表示,台股目前呈良性的類股輪動,短線來看,只要美股穩住,台股有機會再戰高峰。
AI手機元年1/三星、小米、榮耀、OPPO傾巢而出蘋果再等等 調研估2024年出貨上看1億支
2024年儼然成了AI手機元年。先是韓國手機品牌廠三星(Samsung)1月底推出S24系列,大秀AI功能,接著2月26-29日西班牙「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MWC),包括中國手機大廠小米、榮耀、OPPO爭相推出手機新品,無不「AI」。手機強打AI盛況,一如2023年底,在晶片大廠英特爾於12月14日的「AI Everywhere」發布會,新推NPU(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嵌入式神經網路處理器)後,包括華碩(2357)、宏碁(2353)、微星(2376)等台系電腦品牌廠,全面搶進搭載,在NB市場掀起的AI PC新旋風。手機廠表示,AI手機在晶片設計上也都會跟PC一樣,處理器都採用「CPU+GPU+NPU」架構,讓手機直接運行各種用途的AI技術,例如協助拍攝更佳的照片、翻譯不同的語言、識別音樂等。據Canalys預測,2024年出貨的手機約有5%會支援AI,以2023年手機全球出貨量12億支推算,估約6000萬支AI手機出貨,2027年AI手機滲透率將提升到全球手機銷售的45%。Counterpoint預測更樂觀,2024年生成式AI手機出貨量初估將超過一億支。「回顧近年手機發展,AI功能早就出現,例如三星陸續在Galaxy系列導入,Galaxy S10系列的場景智慧辨識功能、Galaxy S21內建月亮拍攝模式,儘管AI功能大多是強化拍照功能,但也都用上AI功能應用。」手機廠告訴CTWANT記者說。蘋果宣布放棄汽車計畫加速投入AI領域,市場預期,蘋果將藉由整合iPhone及Vision Pro等裝置來一決勝負。(圖/APPLE提供)所謂AI手機,並無明確定義,MWC上也看到各家手機廠各自發揮創意。小米在MWC上秀出小米14 Ultra,搭載了啟用全新的「全明星」四鏡頭,並加入小米首個 AI大模型計算攝影平台「Xiaomi AISP」,透過AI大模型進行光學、影像調整、色彩與人像AI的演算。三星S24系列手機主打的AI即時翻譯通話功能,也是最大的亮點,就是將通話雙方的語音即時翻譯成指定語言,除了可以進行文字翻譯檢視外,同時也能自動將你說的內容轉換成文字後,自動翻譯成對方可以理解的語言。2020年從華為旗下獨立的榮耀,則是展示手機「眼動追蹤」功能,透過榮耀Magic6 Pro的眼球追蹤系統,用戶不需要用手動操作,只用眼神,就能通過手機螢幕來操作汽車,目前有4個指令,包括啟動、關閉,車輛前進及後退。OPPO計畫今年第二季,在OPPO Reno11系列及OPPO Find N3引入生成式AI功能,新增圖片AI消除功能等。而令全球手機產業最震撼的消息,莫過於2023年擠下三星成為全球手機龍頭的蘋果,在1月27日宣布終止執行10年內部名為「泰坦計畫」的蘋果汽車研發計畫,隔天,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股東會上表示,今年稍晚將宣布蘋果發展生成式AI的重磅計畫。「和其他手機品牌廠陸續展示AI手機產品相比,蘋果的速度確實慢一點,不過蘋果的優勢在於生態系較完整,應該會直接推出可整合手機、手表、Vision Pro的AI系統。」3C達人Jimmy告訴CTWANT記者說。蘋果年度開發者大會將在6月舉行,各種有關iOS 18的爆料陸續出現,例如彭博社指出,蘋果希望iOS 18將是多年來最「雄心勃勃且引人入勝」的重大更新,帶來更多的 AI 人工智慧新功能。另外3C達人Tim哥也預期,蘋果今年iPhone 16所搭載的A18處理器,其神經網路引擎核心數量會大幅增加。也有人分析,蘋果今年的AI可能僅止於優化iPhone現有功能,暫時看不到三星等廠商搶推的圖片修整等功能。三星另一項主打AI為基礎的個人化健康管理產品Galaxy Ring也在MWC上引發關注。(圖/三星提供)
廣達林百里:最近忙著AI伺服器出貨 急喊「CoWos產能短缺快點緩解」
生策會今天(4日)舉辦2024年會,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英業達創辦人葉國一、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技嘉董事長葉培城齊聚一堂。林百里會後接受媒體訪問透露,近期忙著出貨AI伺服器,台灣掌握AI發展的3關鍵,AI技術將為大健康產業帶來革命性解決方案,有望開創智慧醫療全新篇章;並提到希望CoWos缺料問題能夠盡快緩解。2024生策年會今天登場,會長翁啟惠表示,隨著人口老化,生醫產業已經涵蓋到預防精準健康領域,為增加該領域產品,ICT科技扮演關鍵角色也是台灣機會。林百里這次擔任引言人,談到生成式AI將成為大健康產業革命性解決方案,而所有專家將是這場變革的引領者,結合資通訊產業進行跨界合作,利用 AI 的力量在科技領域解決實際的醫療問題。晶片廠陸續推出新一代平台,讓AI伺服器進入新一波採購潮,林百里會後受訪指出,他最近真的很忙,因為一直在忙著向全球出貨,並看好AI伺服器出貨「很讚」,不需要擔心;回應AI伺服器市況則稱,是否回溫正在觀察,但是問題不大,希望能很快就看到有所改善,並強調看好 5G 智慧醫療領域的長期發展。談及CoWos產能短缺問題,林百里則希望可以盡快緩解,才能很快讓大家看見情況有改善。另外他也提到,AI科技帶來新一波的革命,具有改變醫療領域的潛力,且經過學術界、醫療體系,以及IT產業的合作之下,AI有望為醫療產業帶來革命的改變,解決醫療、健康上的疑難雜症。
連童子賢都稱難流行 集邦估摺疊手機2024出貨1770萬支
摺疊式手機到底好不好,傳出蘋果已放棄開發。調研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21日表示,目前折疊手機成長趨緩,主因是頻繁維修、消費者信心不足,加上價格高,預計2024年全球出貨量約1770萬支,年增約11%,占比則微幅上升至1.5%,低於市場預期。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21日出席台北國際書展活動,媒體詢問產品趨勢看法時,童子賢表示,他自己的確有使用摺疊機,但這五、六年以來市場一直難以普及,自然是有它的弱點,包括價格、重量跟摺痕這三大問題,「我不預期摺疊手機很快會變成大流行。」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折疊手機出貨量1590萬支,年增25%,占整體智慧型手機市場約1.4%;2024年出貨量預估約1770萬支,年增約11%,占比則微幅上升至1.5%,成長幅度仍低於市場預期,集邦認為,主要是因消費者黏著度低,使用者表示會有頻繁維修的困擾,對產品信心度不足,第二就是售價太貴,因此後續折疊手機市場發展,取決於成本優化的速度。集邦表示,關鍵零組件如UTG、鉸鏈可能在規格統一後大量生產、降低成本。另外,陸系面板廠的折疊面板出貨開始增加,相較韓廠更具價格優勢,有望使折疊手機成本與售價下降,以拉高市場滲透率。目前三星仍是摺疊機市場的龍頭,但市占率從2022年的八成,下滑至2023年低於七成;華為出貨量則提升到12%。其他如小米、Oppo、Vivo等品牌均低於10%。展望2024年,三星對於折疊手機的目標與2023年持平, 市占率預估約六成;華為則大幅提升折疊手機今年的出貨目標, 市占率將有望突破兩成。值得注意的是,Oppo、Vivo透露今年可能放棄推出小折疊機型(豎折款), 轉而將資源投入在大折疊機型(橫折款),主要是品牌認為整體成本過高,導致獲利困難;相反地,今年華為可能推出5G小折疊機(豎折款) ,唯獨手機大廠蘋果未正式公開對折疊手機的規劃, 蘋果是否加入這個戰場, 將是折疊手機市場成長的關鍵動能。
卡位北美電動車商機 馳諾瓦充電樁導入NACS規格
自特斯拉2022年將自家TPC充電規格改為北美充電標準NACS,並在北美對外開放充電站後,各大車廠相繼宣布加入NACS規格,今年5月起,繼福特開響第一槍加入NACS陣營後,通用、Rivian、Volvo、賓士等車廠也陸續跟進,而Hyundai、福斯集團、Stellantis也考慮加入。順應北美市場廣大充電規格需求,飛宏(2457)旗下馳諾瓦科技也在25日宣布,將在北美市場充電樁導入NACS規格。根據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評估,NACS將成為美國電動車市場的統一規格,也為全球充電規格的統一帶來影響。馳諾瓦科技繼陸續推出360kW、480Kw等高功率快速充電樁後,也宣布導入NACS規格,將配合合作夥伴在不同場域與充電規格的需求。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觀察,NACS規格統一可創造成本優勢,也能節省評估不同市場的規格需求。馳諾瓦科技表示,自家產品遍及全球35個市場,且陸續於美國、歐洲、日本等市場設立辦事處,並提供支援CCS1、CCS2及CHAdeMO等全球廣泛使用的充電樁系列產品,至今已在全球出貨逾60,000座充電樁。馳諾瓦科技北美分公司業務副總Manny Huguez表示:「推出支援NACS北美充電標準的充電解決方案,可全面提升整體充電體驗;此外,馳諾瓦的電動車充電解決方案也可自車輛收集到的充電訊息進行數據分析與應用,同時對充電樁進行狀態監控與遠端軟體更新。」日前重新開幕的大鵬灣國際賽道的賽道場地與駕訓空間,馳諾瓦也提供2款充電解決方案。(圖/馳諾瓦科技提供)不僅如此,馳諾瓦因應不同電車充電情境需求,提供車廠、充電站營運商等海內外合作夥伴跨場域應用產品,針對日前重新開幕的大鵬灣國際賽道的賽道場地與駕訓空間,也提供2款充電解決方案,包含移動式直流充電樁DM30,及同時滿足快充需求與廣告多元應用的DD360。
飛宏子公司馳諾瓦科技報佳音 全球出貨逾3萬充電案場
在綠色產業革命所帶動的全球電動載具(Electric Vehicle,EV)發展的浪潮下,飛宏子公司馳諾瓦科技在2021年底正式成為殼牌全球充電設備供應商後,目前在美洲、歐洲、東南亞等地區,累計全球已出貨有超過30,000個充電案場的使用馳諾瓦充電解決方案。飛宏表示,因地球暖化所引發的全球綠色產業革命浪潮,EV的發展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舉凡公車、乘用車、物流車,甚至於船舶、航空載具等,已經加速近年來充電基礎建設的普及程度。隨著電動車市場滲透率大幅提昇及EV產業蓬勃發展,歐盟設定2030年前公共充電樁目標數量達到300萬個,美國國會2021年撥款9億元充電站補助,目標在5年內全美高速公路網興建50萬座充電樁。亞洲方面,台灣、日本及中國上海也明確設立公共充電樁的建置數量。馳諾瓦科技陸續與國際車廠接軌,其自行研發生產的DO360系列不僅提供360kW直流電高功率輸出,而電力轉換的控制樞紐「電源供應控制中心(Central Signal Unit,CSU)」,從硬體到軟體也都是由台灣團隊自行研發,並且雲端平台設計也與歐美車廠平台對接完成,因此獲得台灣奧迪青睞,合作建置Audi在台灣貫穿南北的整體充電網絡。隨著電動車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再生能源的整合將會是下一個產業發展的重點,而電動載具對電網(Vehicle-to-Grid,V2G)以及能源儲存的需求也將成為產業發展的下一步。馳諾瓦科技的儲能解決方案不僅可以為電動汽車充電,還可藉由反向技術將電動載具的能量回饋到電網,增加各充電站使用的多維度與靈活性,從而緩解高峰時段用電的負荷壓力。
握NVIDIA、高通大單 旺宏拚車用電子Q3營收114億
瞄準車用半導體市場成長潛力,尤其在電動車的加持下,而即便是短期通膨高漲的議題下,車用半導體仍是明年看相對有機會成長的一年,記憶體大廠旺宏(2337)全力搶進布局,無論在出貨量或占公司營收比重,長期都是續看成長。旺宏自2009年開始拓展車用電子市場,目前全球出貨量已超過4.4億顆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可能一台車就會有上百個unit的Nor flash需求,用在車載應用大部分都是256Mb或512Mb以上的產品,旺宏也已有1Gb的產品,未來進入3D Nor flash時代,還可以再上到2Gb、4Gb的水準。旺宏第三季合併營收114.72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純益季減15%達25億元,與2021年同期相較減少54%,每股淨利(EPS)1.35元,第三季底每股淨利提升至27.89元。第四季因記憶體需求減弱,將減產20%~25%以避免未來可能的存貨跌價風險。旺宏2022年資本支出也由原訂的160億元下修至106億元,減幅約達34%,未來會聚焦在NOR Flash應用,力守第四季及2023年價格持穩。股價18日以34.85元作收,量增推升股價站上半年線,並將挑戰36.84元年線壓力區。旺宏的ArmorFlash同時獲得Fede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andard 140-2(FIPS PUB 140-2)及ISO/SAE 21434 TARA兩項國際安全驗證標準;此外,octaflash也獲得SGS TUV核發的「道路車輛功能性安全」標準ASIL D的汽車安全性標準認證。旺宏也與輝達(NVIDIA)等業者合作,看好車用產品未來可望快速成長。旺宏的車用Nor flash晶片已打入包括NXP、TI、NVIDIA、意法半導體以及高通,未來依晶片廠的設計趨勢,將會將主晶片跟記憶體包在一起做單晶片的概念,以因應客戶的效能需求,預計2023年每輛豪華車款都會使用旺宏的晶片,躍居車用NOR Flash龍頭。
減少依賴中國 郭明錤:蘋果MacBook下個生產中心泰國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昨(11)日在推特發文表示,隨著蘋果公司(Apple)繼續多元化其供應鏈,未來可能會將MacBook產能擴展到泰國。郭明錤指出,蘋果全系列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機型目前都在中國工廠組裝,不過為了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未來MacBook在中國以外的主要生產地點可能是泰國。在未來3到5年內,蘋果計畫增加非中國工廠向美國的產品出貨量,預計佔全球出貨量約25-30% 以上,目前還不清楚是否包含將在泰國組裝的MacBook。不過近幾年Apple的長期MacBook供應商廣達電腦一直在擴大其在泰國的業務。過去幾年,蘋果陸續將產品供應鏈擴展到中國以外的國家,部分已經在印度和越南的工廠進行,郭明錤分析,這種多元化生產有助蘋果避免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等風險。郭明錤也表示,長遠來看,未來蘋果非中國市場的產品可能由非中國地區的生產線供應,而中國地區生產線則滿足中國市場。
億支手機庫存3/Q3旺季不旺拉警報? 先避開三星概念股半導體族群
三星高庫存訊息一傳出,引起市場對科技股第三季旺季不旺疑慮,投資人該如何應對?「先避開三星相關的半導體族群。」永誠國際分析師陳威良建議。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則認為,「投資人可以觀察5G相關族群,包括智邦(2345)、正基(6545)及台揚(2314)。」陳威良指出,三星跟台系廠商的合作其實很深,但其實三星對於台系供應鏈,也是屢傳說翻臉就翻臉的案例,其中2021年4月三星因為手機影像訊號處理器(ISP)產能不足,傳出有意自行出資,添購設備交由聯電生產,或是直接包下聯電的南科新廠產能。不過最後因為三星最後不願意出資,聯電方面也考量若投資擴增太多產能,折舊費用及未來景氣反轉風險高,最後並未成局。IC設計業者也直言,三星訂單背後最大的目的,就是用來調節自家淡旺季產能,而且三星的單子都不好做,只要需求一不好,就會立刻砍單。換言之,如果三星占公司營收比重過高的半導體廠,像是聯詠(3034)、智原(3035),就要小心股價可能還沒見底。永誠國際分析師陳威良建議,先避開三星營收比重高的半導體族群。(圖/翻攝自陳威良臉書)而三星暫停拉貨,加上驅動IC大廠奇景光電開首槍調降第二季財測,讓外資也看淡驅動IC前景,近期也有數家美系外資調降聯詠(3034)目標價,分別降至262元及325元。外資指出,在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不振下,聯詠先前預估第二季營收將季減2-6%,目前看來,恐僅能達成財測低標,也就是季減6%。近期台股半導體族群除息表現都相當慘烈,除了台積電(2330)因為息值不高,開盤就秒填息外,其他包括聯電(2303)、聯發科(2454)等指標廠商,則是直接陷入貼息的窘境。觀察法人近期進出狀況,截至24日為止,友達由賣轉買,投信中止連5賣轉買;群創外資連7買,投信也中止連5賣轉買,顯示法人對於面板有落底跡象;聯電外資連12賣,投信中止連7買轉為賣超;聯發科外資連12賣,投信也連2賣,聯詠外資連12賣,投信連8買;力積電外資中止連3買轉為賣超,投信連7買。「台灣上市櫃公司對第三季的展望趨向保守,主要是產業營運正隨外部環境調整中,相信等升息政策明朗,快則在聯準會的7月利率決議,慢則在9月的利率決議,來自半導體的需求將會使相關股價再度上揚。」劉烱德認為。半導體族群短線壓力大,5G相關類股則成為資金避風港。(圖/CTWANT資料)除了半導體,投資人還可觀察哪些標的?劉烱德指出,5G是一個可以參考的重要指標,尤其是5G的滲透率,隨著滲透率提升,族群也會直接受惠。從電信運營商的角度看,5G滲透率超過20%是一個臨界點,在用戶增長,商業回報和網路建設…等,都將可以實現直線上升發展。根據統計,2021年底,韓國5G滲透率達30%,日本和中國約20%,美國和台灣約是15%,滲透率都還有再成長的空間。估計2022年底,5G將可實現千兆個光網覆蓋超過4億家庭的能力,5G正在加快垂直領域的融合應用。其中中國去年5G手機成長比其他地區高,佔全球出貨高達74.5%;今年以來卻盛傳中國5G手機需求下調,劉烱德表示,但這並不代表5G手機的成長率已經停止,反而是5G手機滲透率將由中國大陸延伸至以外地區,也有機會進入出貨量大幅成長期。劉烱德表示,台積電(2330)董事長劉德音先前曾指出,展望未來10年最重要的發展是HPC(高效能運算)應用,由雲端大型資料中心及5G,透過wifi 5、6及低軌道衛星聯結,包括智慧手機、智慧汽車、智慧製造、智慧AIoT,達到虛擬與實體整合的元宇宙(Metaverse)實現,相關族群也有機會成為資金避風港。虛擬實境、元宇宙(Metaverse)將是未來半導體新的成長動能。(圖/陽明交大提供)
僅靠商用需求撐盤 IDC:全球顯示器年減2.5% 2023年再減1.5%
研究機構IDC公布全球PC顯示器季度追踪報告,最新結果顯示,2022年第一季全球PC顯示器市場表現平平,與去年同期相比出貨量成長0.3%。展望全年,IDC預計,2022年全球出貨量將年對年衰退2.5%,2023年出貨量年成長將再下降1.5%,2024年則將穩定下來。IDC客戶裝置追踪研究經理Jay Chou表示:「隨著各國重新開放,我們看到在經濟挑戰和預算轉移的情況下,大部分的家用市場需求正在放緩。由於廠商目前已能滿足先前所積壓的訂單,部份新興市場的消費需求將在短期內逐漸放緩,而需求也將被電競遊戲和重回辦公室推動。然而,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回到了疫情前的趨勢:市場主要由商用換機驅動,其中包含許多需要多顯示器的PC設置。」而2022年第一季的出貨量為3650萬台,已高於2021年前三季的單季銷售量。IDC表示,幾乎所有地區都看到了良好的商業吸收率,以及產品供應的改善,以滿足先前由於產品和物流挑戰而被忽視的市場。同時,面對通貨膨脹的擔憂和更加多樣化的消費,消費者的庫存也開始增加。至於在品牌廠商個別表現部分,IDC指出,Dell透過其供應鏈能力和商業銷售擴大了其領導地位,市占為22.4%,這是自IDC於2008年開始追踪PC顯示器以來該公司的最高記錄。而前5名顯示器廠商的市占都在10.1%到10.8%之間。IDC表示,HP和Lenovo等其他商業巨頭躋身前五名,並受到更多辦公室重新開業的推動;三星也實現了年成長,部分原因是其在家用顯示器領域的領導地位;冠捷是AOC和飛利浦的所有者,但由於中國市場的困境和東歐的事件而受到影響。
PC產業逆風! 資策會:2022年NB出貨2.2億台年衰退10.3%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表示,預估2022年全球筆電出貨2.2億台,較2021年衰退10.3%,全球桌機出貨7984萬臺,衰退2.7%。歷經2020、2021年疫情驅動PC市場高成長,本來即預期2022年宅經濟效益收斂,卻又遭逢俄烏戰爭、中國大陸實施封控等影響,加劇全球經濟衰退與通膨,降低市場消費信心。產業顧問林柏齊指出,產品組合成為2022年影響PC品牌市占關鍵,商用、電競PC占比高的品牌廠更具優勢,Chromebook主力品牌廠較弱勢;另外,隨著M1系列自製晶片持續更新,Apple下半年出貨大增,預估Apple PC市占持續成長,其筆電市占將成長1.5個百分點。綜觀PC產業關鍵議題,林柏齊表示,黑天鵝效應持續左右下半年的出貨,臺灣資訊產業應更加留意物料採購與庫存管理,避免利潤受到衝擊,針對物料採購,下半年IC料件缺貨將較2021年緩解,量與價開始出現談判空間,不過金屬與塑料受到戰事影響,成本提升,隨著中國大陸工廠逐步復工,第三季零組件料件短缺狀況有望改善。庫存管理部分,林柏齊認為,高水位材料庫存已成為未來新常態,成品庫存下半年將減緩。針對運輸物流,因應北美、歐洲與中國大陸不同地區因素,也影響國際運費的漲跌幅度,預期運輸成本將隨著供需調整逐漸回穩。全球伺服器市場狀況,受惠於雲端服務業者擴建資料中心、中國大陸數位中國與新基建政策商機,資策會MIC預估2022年全球出貨成長5.2%,達1367萬台,且逐年穩定成長約5%,短中期的成長關鍵來自於資料中心建造、伺服器處理器新品推出以及智慧資料中心驅動,長期將來自5G邊緣伺服器及AI特化伺服器應用普及、占比上升的影響。林柏齊指出,隨著數據、算力與算法大幅成長,資料中心建造者未來將提升發展AI應用與混合雲架構的資源配置,且將更加重視淨零碳排與資安議題。
四大變數衝擊 IDC下修2022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預估 將年減3.5%
研調機構IDC公布全球手機季度追蹤報告,預估2022 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衰退 3.5%,至13.1億部,遜於先前預測的正成長1.6%。IDC全球行動和消費設備研究總監 Nabila Popal 表示:「智慧型手機產業正面臨來自多方面的逆風,包括需求疲軟、通貨膨脹、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及供應鏈限制。」不過IDC仍預計,隨著市場反彈,到2026年五年年複合成長率(CAGR)仍可達1.9%,因此2022年的負成長僅是一個短期挫折。Nabila Popal指出,中國封控政策的影響比預期大,除了目前還看不到明確的結局外,中國封控政策更同時打擊了全球需求和供應,也讓許多廠商削減了今年的訂單,包括蘋果和三星。不過除非再出現任何新的變數,Nabila Popal說,我們預計今年底這些挑戰最終會緩解,2023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將轉為年成長5%。從區域來看,預計2022 年中歐和東歐的降幅最大,出貨量下降22%;預計中國將下降 11.5% 或約 3800 萬台,約佔今年全球出貨量下降的80%。西歐預計將下降 1%,而大多數其他地區今年將出現正成長,包括亞太地區(不含日本和中國)的成長 3%,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地區。至於手機平均單價(ASP)走勢,IDC表示,由於零組件短缺和物流成本的上升,讓ASP在短期內略有增加,但是,長遠向下的趨勢將延續,預估將從2022年的402美元下降到2026年的366美元。
特斯拉殺手2/交車156輛公開上市市值飆千億美元 Rivian學霸創辦人是車迷
與電動車一哥特斯拉比起來,「特斯拉殺手」稱號的新創公司Rivian,可說是集市場資金寵愛於一身,IPO首日,股價從78美元衝上106.75美元,收盤在100.73美元,市值逼近千億美元(2.8兆新台幣)大關,五天後股價來到172美元,市值1,519.5億美元(約新台幣4.22兆元),成為美國第二大、全球第三大。僅次於特斯拉(Tesla)及豐田(Toyota)。和Rivian的5天暴衝傳奇,特斯拉(Tesla)則是冬眠10年才大地驚雷一聲響。特斯拉2010年6月30日以每股17美元公開上市(IPO),隔天跌至3.84美元,一路躺平到了2013年才回到10美元,直到2020年1月才衝破100美元,8月中飆上1,500美元天價,進行拆股「一拆五」,分割後股價又從330 美元,在今年10月竄回千美元關卡,站上1,116美元。全球電動龍頭特斯拉負靠著美國及大陸等地的超級工廠建立起量產的製造能力,全球出貨量超過百萬台,背後供應鏈的管理是一門大學問,圖為大陸上海超級工廠。(圖/特斯拉)這兩檔在美股各自奇航的電動車創辦人,史卡林格(Robert R.J. Scaringe)與馬斯克(Elon Musk)也因此被外界拿來PK,從成長過程、學歷、電動車事業,甚至是外表,都認為這位MIT的機械工程博士,與年輕的馬斯克有點像,兩人年輕時一樣都是文質彬彬,骨子裡有的是創新的本事。Rivian的成功要從它的創辦人史卡林格說起。根據史卡林格的自述,他出生在一個工程師家庭,父親是一位工程師,和許多男孩一樣從小就喜歡車子,程度可以用「痴迷」來形容,經常跟鄰居小孩一起東拼西湊的玩零件、一起修理車子,甚至還曾經在鄰居的車庫中幫忙修復了一輛保時捷356。高中畢業後,他去了美國紐約州的著名的理工大學倫斯勒理工學院(RPI)就讀工程系,畢業後繼續在鄰近的麻省理工學院(MIT)深造,最後在著名的斯隆管理學院(斯隆汽車實驗室)獲得機械工程博士學位。MIT學成後他並沒有選擇進大公司工作,他想要實現夢想,打造一部一加侖汽油(約3.78公升)跑六十公里的省油汽車,比省油車代表豐田Corolla一加侖汽油跑三十公里,還要省油二倍。他研究了2年,在2010年代初創造了一款跑車原型,但距離「節能」的目標還很遠。失望之餘,他看到汽車市場新面孔電動車,像是2003年成立的特斯拉、2005成立的FISKER、2007年成立的Better Place等,儘管電動車的核心技術跟傳統燃油車的機械電機完全不同,但他毅然決然轉向新賽道:做電動車。CTWANT調查,在史卡林格在提供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S-1表格(招股書)新聞稿中透露,「電動車的環保價值打動了我,這是為什麼Rivian 專注於SUV和卡車。」除了喜歡汽車,史卡林格另一個喜好就是各種戶外運動與探索大自然,特別的是,史卡林格跟妻子就是因跑馬拉松所認識的。而電動車的環保特點,更是到戶外探索時保護環境最好的交通工具;在史卡林格的IG上就可以看到許多他與家人在大自然遊玩、露營的照片,Rivian的電動皮卡正是他目前駕駛的車輛。馬斯克直言量產、供應鏈、物流及服務對新創電動車業者來說將是一大考驗。(圖/AP、翻攝自馬斯克推特)相較於史卡林格的低調,馬斯克顯得很高調。美國媒體《MotoBiscuit》分析,馬斯克是電動車的英雄,為產業開拓了新的時代,他自走炮的行為常引起爭議,例如2018年泰國12名學生與教練受困淹水洞穴,馬斯克稱其中一名救援人員是戀童癖者,引發譁然;對加密貨幣、新冠肺炎病毒及特斯拉股票限制貼文等,一言一行都吸引全球目光。
摺疊手機2年衝10倍 研調:蘋果摺疊機2023可望問市
市調機構Counterpoint研究智慧型手機市場預測,2023年全球摺疊手機市場將成長10倍,而自2020年就開始推出摺疊機型的三星(Samsung),將拿下大部分的市場;此外,不僅數量上將大幅增加,就連蘋果(Apple)也可望在2023年推出摺疊手機。隨著三星(Samsung)在8月正式發布兩款新摺疊旗艦機Galaxy Z Fold3及Flip3 5G,三星耕耘摺疊手機的企圖已經非常明顯,根據三星行動與資訊事業部副總經理陳啟蒙表示,年底前目標要拿下高階手機市場20%~30%的市占。Counterpoint預測,隨著三星改善摺疊手機的良率後與價格策略調查,將有助於產品的銷售。在全球銷售量上,Counterpoint預估2021全球摺疊手機出貨量約900萬支,雖然與整體市場以億為單位的數量相比九牛一毛,但是與2020年相比,已經有300%的成長,而三星更有高達88%的市場占有率。展望未來,Counterpoint預估2022年摺疊手機全球出貨量將達1800萬支,的市場規模約到了2023年,市場規模將有10倍的成長,達到3000萬支。同時摺疊手機市場也有會其他品牌產品切入,像是華為、小米、摩托羅拉(Motorola)、OPPO 和 TCL等,但三星將維持至少75%市占的比例。Counterpoint資深分析師派克(Jene Park)分析,摺疊手機要在市場翻轉受到大歡迎,手機價格需落在1000美元~1500美元(約新台幣28,000~42,000元)間,加上其他品牌產品的競爭,甚至是蘋果推出摺疊手機帶動市場。Counterpoint也表示,如果蘋果如期在2023年推出擱置手機,這將有助智慧型手機市場進入新的轉折點,將大幅提高整個供應鏈零組件的產量及規模。
Apple Watch用戶破1億穩坐智慧型手錶龍頭 市占28%遙遙領先
智慧型穿戴成為3C應用的熱門項目,手環入手價格低、手錶品牌眾多、功能豐富,愈來愈受到消費者喜愛。根據統計,今年第二季智慧型手錶全球出貨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7%,其中,Garmin以62%成長幅度領先各品牌,蘋果(Apple)的Apple Watch出貨不僅穩居第一,更創下用戶超過1億紀錄。市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一份全球智慧型手錶調查中顯示,蘋果以28%的市占率拿下第二季市場第一,其次是華為、三星(Samsung)、imoo及Garmin,市占分別是9.3%、7.6%、6%及5.8%;相較於第一季,華為跌掉了3.8個百分點,而Garmin則是躋掉華米(Amazfit),取代成為第5名。智慧型手錶的龍頭仍歸屬蘋果的Apple Watch,雖然大陸及印度市場中品牌競爭愈來愈劇烈,影響市場占有率略有下降,但其出貨量仍穩坐第一。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師Sujeong Lim表示,蘋果的生態系創造了高附加率,到今年6月時,Apple Watch用戶數首次突破1億大關,也成為智慧型手錶市場中市占最高的產品,而美國是最多用戶市場。Apple Watch穩居市占第一遙遙領先,Garmin則躋下華米登上第5名。(圖/Counterpoint)全球前5大智慧型手錶品牌中,Garmin在第二季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出貨量,出貨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成長了62%。另一個持續耕耘智慧型手錶的品牌三星,以 Galaxy Watch 3 和 Watch Active 2持續固樁市場下,也開始振作復甦,今年第二季出貨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也成長43%。分析指出,Apple Watch的成功吸引愈來愈多業者投入智慧型手錶市場,可以看到這些產品健身和健康相關的功能相當豐富、設計時尚,價格實惠、又有全球數億的智慧班型手機是潛在用戶,也是智慧型手錶快持續成長的主因。此外,已經看到血氧(SPO 2)和心率監測等功能已在100美元(約新台幣2,800元)內的機種看到蹤影,更是對消費者有正面吸引力。報告中也看到,於100美元的智慧型手錶的年增長幅度高達547%。
不再「MI」! 小米手機全球換新品牌「Xiaomi」
登上全球手機第二大品牌的小米,隨著發展進入全新里程,使用多年的品牌標誌「MI」,將有所變更,取而代之的是拼音的「Xiaomi」。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做法,主要是考量品牌與產品的訴求不同,在品牌上也會有差異的行銷識別。大家習慣的「MI」未來將被「Xiaomi」取代,對於這個新做法,小米表示:「MI」標誌在所有應用中具有最重要地位,是小米集團全球唯一品牌標誌,作為小米集團企業形象、產品宣傳形象、通路形象等使用,是獨立使用存在的品牌標識。」「Xiaomi字母標誌和Redmi(紅米)字母標誌分別應用於歸屬系列產品、包裝及傳播,以表明其產品身份。」也就是說,隨著品牌跟產品的行銷更有自己的路線。也說明不使用MI並不是去MI化,不是要拿掉MI品牌。小米今年第二季手機賣了5290萬支,累計全球市占16.7%。(圖/小米)不久的未來,在小米的手機上將出現的是Xiaomi及Redmi,而這也將做為小米在品牌價值提升上的布局第一步,用以呼應小米董事長雷軍的策略,雷軍去年明訂了「小米」主打高階市場、「紅米」主打性價比的策略,小米正在朝中、高階手機產品市場邁進,小米的手機會愈來愈貴,跟紅米有所區隔。最新的高階手機銷售量統計,目前已賣出1,200萬支。今年第二季,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更是上升至5,290萬部,以16.7%的市占率躋進全球市占第二大,累計自2011年成立以來,小米已銷售出接近8億部手機。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報告指出,小米今年6月較5月的銷售成長達26%,是所有品牌之冠,市占率為17.1%,超越了三星的15.7%、蘋果的14.3%。
小米首季營收獲利創歷史新高 智慧型手機出貨穩居全球前三
以手機、智慧硬體和IoT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小米集團(1810_HK)昨(26)日晚間公佈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第一季度自結財報數字,首季營收達768.8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成長54.7%;毛利約141.6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87.4%;自結淨獲利達到60.7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成長163.8%,高於市場預期。小米集團在業績報告中表示:「2021年第一季度,集團總收入和經調整淨利潤均創單季度歷史新高。」期間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的強勁增長,帶動全球用戶數持續擴張;AIoT平台不斷擴大規模,境外市場業務亦突飛猛進。在2021年3月,小米集團發佈了全新的品牌標識,並宣佈正式進軍智慧電動汽車領域。小米旗下紅米品牌的Redmi Note 10 Pro。(圖/小米提供)2021年第一季度,小米智慧型手機業務保持強勁增速,智慧型手機業務收入達到51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9.8%。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到4940萬台,智慧型手機業務毛利率達到12.9%。根據Canalys統計,本季度小米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排名穩居第三名,市佔率達到14.1%。此外,根據協力廠商數據,小米中國大陸地區定價在人民幣4,000元至6,000元區間的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佔有率,由去年同期的5.5%提升至本季度的16.1%。受惠於「手機×AIoT」成效顯著。小米在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表現強勁,收入達18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0.5%。其中,2021年首季,智慧電視全球出貨量達到260萬台。根據奧維雲網統計,小米電視在中國大陸出貨量連續9個季度穩居第一,全球智慧電視出貨量穩居前五。在境外市場,小米的IoT業務保持高速增長,本季度境外IoT及生活消費產品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81.1%,滑板車、空氣淨化器、小米盒子等產品持續暢銷。小米AIoT平台不斷擴大規模。截至2021年3月31日,AIoT連接設備(不包括智慧型手機及筆記型電腦)數達到3.51億。擁有5件及以上連接至小米AIoT平台的設備(不包括智慧型手機及筆記型電腦)的用戶數達到680萬,較去年同期成長48.9%。在2021年3月,人工智慧助理「小愛同學」月活躍用戶數達到9300萬;2021年3月,米家App的月活躍用戶數較去年同期成長22.8%,達到4920萬。2021年第一季度,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達到66億元,同比增長11.4%。本季度互聯網業務的毛利率達到72.4%。廣告業務收入再創單季度歷史新高,達到3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6.3%。2021年第一季,小米在境外市場收入達到374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成長50.6%。根據Canalys統計,按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計,本季度小米在全球62個國家和地區市佔率排名前五,在全球12個國家和地區排名第一。其中,在東歐地區連續兩個季度市場佔有率第一,市佔率達到32.5%,出貨量同比增長81.8%;在俄羅斯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市場佔有率首次達到第一,市佔率為32.1%;在西班牙的市場佔有率連續5個季度第一;在印度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連續14個季度保持排名第一,市佔率達到28.3%。
顯示器全球出貨創10年來新高 今年接棒7.3%高成長
根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研究顯示,受惠於遠端辦公與教育需求挹注,2020年液晶顯示器年成長率達8.6%,出貨量高達1.4億台,創下近10年新高,預計這波需求動能將延續至今年上半年。TrendForce表示,顯示器市場在去年創下10年來的新高出貨量,預計今年仍將維持相當的動能,第1季液晶顯示器出貨表現與去年同期相比已經大幅成長34.1%,預期第2季年成長幅度也將超過10%以上,整體將推升2021全年度出貨量至1.5億台,年成長率7.3%。2016-2020液晶顯示器出貨量。(圖/TrendFoce)被視為金雞母的電競產品,原本本就是液晶顯視器品牌業者和面板廠聚焦的重點項目,今年同樣受惠於宅經濟的需求挹注,預估2021年出貨量可達2,590萬台,占整體液晶監視器比重17.3%。TrendForce表示,從今年前10大液晶監視器品牌的年度出貨成長率來看,三星電子(Samsung)與華碩(ASUS)的表現可期。三星儘管今年旗下的面板廠供應量大幅減少,但其去年擬定擴大液晶顯視器市占率的目標,對面板及整機採購已有提前布局,預估出貨年增幅將超過20%,也成為2021年10大排行榜內出貨成長幅度最高的品牌。華碩則是因今年消費市場需求暢旺,以及電競產品熱賣加持,出貨年增幅有望超過10%。儘管整體液晶監視器市場出貨動能高,然而,面板及零組件等供應鏈方面卻無法滿足品牌廠需求,抑制部分2021年上半年出貨的成長力道。TrendForce指出,2021年第一季液晶顯視器面板供需缺口高達11%,呈現供不應求態勢,導致面板價格升高,反應在3、4月液晶顯視器面板模組價格,已普遍漲3.5~4.5美元,而五月在供需情況仍無法改善情況下,預期漲價情況延續。
HTC VR新品上市遇疫情 黃昭穎:出貨正常
宏達電(2498)今(12)日凌晨舉辦「HTC全球VR大會-VIVECON 2021」並發表二款新產品:5K旗艦級VR一體式頭盔 Focus 3,以及VIVE Pro 2。該二款新產品均為台灣製造,其中VIVE Pro 2預計6月24日全球上市。雖然正逢國內疫情升溫、華航實施清零計畫2.0,HTC亞太區總經理黃昭穎表示,對於原物料部分已有提前拉貨、備料,目前全生產線正全力生產當中,首批全球出貨不會受影響。黃昭穎指出,疫情推升企業對於遠距協作、遠距會議溝通需求增加,已有許多企業透過VR,將散布在各地的員工集結在虛擬環境討論公事、設計產品等,B2B市場對VR的需求急增,HTC推出完整的軟硬體解決方案,由於新產品毛利相對較高,有助未來毛利率攀升。
外資點名 低價NB雙雄出頭天
台股電子類股輪動迅速,IC設計中高價股漲過一輪後,多頭士氣最新輪動回「在家工作」大趨勢與低價股上,NB股宏碁(2353)、緯創(3231)分獲美銀與花旗環球證券青睞,尤其著眼獲利成長與現金股利雙優勢,將推測合理股價調升至30與44元。新冠肺炎疫情推升全球在家辦公需求,加上日本「GIGA School 構想」發酵,來自教育市場動能持續強勁,NB、Chromebook出貨量增長已是市場最熱話題之一,研究機構一面上調出貨量預期,一面鎖定相關受惠股。美銀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鄭勝榮繼點名宏碁因營收貨幣多元,在新台幣升值趨勢中未必是受害者、甚至有匯兌收益可能後,最新再點出宏碁身為Chromebook第二大供應商,占全球出貨22%,僅次於惠普的27%,盛讚宏碁基本面受惠Chromebook熱賣風潮,調升推測合理股價至30元。匯豐證券更高度看好宏碁與Google緊密合作、建構Chromebook生態系,將有助未來出貨比重提升,並對此進行完整情境分析。匯豐提出,以宏碁Chromebook市占20%、且2021年將有三成學生添購新Chromebook為基礎假設,將為宏碁貢獻21%營收,換算2021年每股純益2.18元;若以市占40%、且成熟國家有更多學生購買新Chromebook的樂觀情境計算,宏碁2021年每股純益最高甚至可達3.46元,較市場預期倍增,在這樣的情況中,匯豐估計宏碁股價有挑戰50元實力,令市場耳目一新。花旗環球證券針對緯創指出,基於NB需求穩健,看好緯創第四季營收可望季增9%,受惠規模經濟與產品組合轉佳,本季毛利率也會較第三季升溫。長線來看,在商務NB、物聯網(IoT)裝置比重增加,於企業伺服器與交換機市占提高,以及來自iPhone事業虧損縮減的幫助下,將對毛利率表現帶來正面效果。外資估算,緯創獲利將逐年提升,繼2019年的2.4元,2020年將大增近三成至3.02元,2021年、2022年持續成長為3.63與4.04元。在現金股利的項目上,外資對宏碁與緯創都抱有一定信心,二者推估現金殖利率介於7~9%間,提供股價堅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