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榖雜糧類
」 營養師 熱量 健康 蔬菜 蛋白質7款常見甜湯熱量比一比!營養師推薦「高纖5配料」
天冷想喝熱甜湯暖身卻怕太肥?對此,營養師李婉萍也發文比較了7種常見甜湯熱量,以及常見的9種豆花店配料熱量,並公布營養師的冬天甜湯小筆記,希望大家更會配置甜湯比例,身材美味一把抓!營養師李婉萍近日在臉書發文稱,天冷就想來碗熱呼呼的甜湯,不但暖胃也暖心只怕太甜…要怎麼喝才可以甜在心裡、不胖身上?以下為常見7種甜湯熱量比一比:花生湯:450卡紅豆紫米粥:390卡紅豆湯:350卡酒釀湯:204卡燒仙草(不加料):150卡豆花(糖水):150卡薑湯:70卡李婉萍也進一步解釋,一般便當算500卡的話,1碗花生湯熱量就會逼近1個便當,花生和紅豆都常被認作豆類,但花生是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紅豆則是全榖雜糧類,澱粉含量高,兩者因為油量和澱粉,均會使熱量變高,建議當湯底如果是花生湯、紅豆湯,就不要再額外添加配料。(圖/翻攝自Facebook/李婉萍營養師)至於酒釀湯,則適合手腳容易冰冷會經痛的朋友,而糖友、肥胖者若想當純湯底喝也可以,適時來碗甜酒釀能活血、促進末梢血液循環。至於營養師推薦的燒仙草、豆花、薑湯,燒仙草即使熱量較低還是有勾芡,千萬別以為可以毫無顧忌的加料。而豆花則是少數甜湯中含蛋白質的,減肥時適合吃,還可以幫助組織修復。最後當然是天冷最熱門的薑湯,不僅熱量低還可以禦寒、改善手腳冰冷,重點是配料可以多加一點。此外,李婉萍還公布常見的9種甜湯配料熱量,以下皆以一大湯勺90g為主:紅燈區:珍珠390大卡、粉粿330大卡、芋圓/地瓜圓250大卡。黃燈區:紅豆350大卡、綠豆350大卡、薏仁338大卡。綠燈區:仙草、愛玉、白木耳皆為20大卡。李婉萍為此還公布營養師的冬天甜湯小筆記,包括薑湯+(紅燈區+黃燈區1-2樣),像選芋園或地瓜圓,再加個薏仁。豆花/燒仙草+(綠燈區2樣),白木耳有嚼勁和飽足感,再來點仙草。另外特別提醒:薏仁、紅豆、大紅豆、綠豆,是配料中纖維量高的,有助維持腸胃道健康,「不要因為覺得有熱量就謝絕往來喔,希望以上的資訊能幫助各位,更會配置甜湯比例,身材美味一把抓喔!」
冬至要吃湯圓! 營養師曝「食用建議」讓民眾安心吃
上週冬至,許多家庭開始準備應景的傳統美食──湯圓。然而,這看似簡單的糯米小點,對長輩與孩童來說,食用上卻有諸多注意事項。湯圓營養一次看 食用建議要記牢台北慈濟醫院周家琳營養師說明,湯圓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粉,屬全榖雜糧類。內餡若是芝麻、花生屬油脂類;紅豆、綠豆沙則屬全穀雜糧類。一般紅白小湯圓每日最多食用20顆,熱量約等於半碗白飯;若是內餡湯圓,僅需2顆就有相同熱量。尤其孩童更要注意份量,過量恐導致蛀牙或肥胖問題。此外,由於糯米粉含大量支鏈澱粉,使湯圓具有較強黏性,不僅不易咀嚼,也較難消化,長者和孩童易出現脹氣、胃食道逆流,甚至有噎食風險。享用湯圓有秘訣 這樣避免消化不良為了讓湯圓更健康美味,周家琳營養師建議,可從配料著手。甜湯圓可改用無糖茶、無糖豆漿或牛奶;鹹湯圓則可添加青菜、豆腐、香菇或銀耳增加營養。食用時最好將大湯圓切小塊,且建議在白天食用,避免影響夜間消化。飯後不妨全家一起散步,既能促進消化又能增進感情。創新作法 品嚐美味兼顧健康另外,周家琳營養師也分享一道特製的地瓜湯圓食譜:以100克地瓜、60克糯米粉及20毫升水為基底,將蒸熟的地瓜泥與糯米粉調和,揉成麵團後搓小球,放入滾水煮至浮起即可。這種改良式湯圓不僅降低黏性,更添健康美味,讓闔家都能安心享用這份冬至佳餚。
7旬翁頻跌倒!檢查發現肌少症 竟是「這1原因」導致
76歲林先生在社交圈中相當活躍,最近因為牙口狀況不佳,導致進食意願下降,進食量減少,走路步伐不穩容易跌倒,現在以久坐看電視居多,偶爾起來走動,幾乎足不出戶。林先生定期進行糖尿病飲食諮詢時,營養師發現林先生疑似有肌少症,建議林先生從飲食著手改善體力,經過半年後逐漸增強腿部肌力,已恢復自行去逛大賣場,開心享受健康生活。肌肉質量、力量和功能喪失 老年及營養不足風險高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戴翊如表示,肌少症是指肌肉質量、力量和功能逐漸喪失,一般發生在中老年時期。原因包括:衰老、營養不足、維生素D缺乏、活動力下降,甚至可能受其他疾病影響而加速發生肌少症,其中以營養不足的人比例為大宗。老年人可能會因為牙口狀況導致進食量不足,當身體沒有足夠食物來源當作活動能量時,就會消耗肌肉來產生能量,所以攝取足夠熱量及蛋白質非常重要。主要蛋白質來源是豆、魚、蛋、肉類以及乳品,攝取份量則因每個人身體狀況而不同。增加肉類進食意願 可選擇軟嫩並以蒸滷燉調理食物戴翊如說,因為肉筋不易咀嚼,所以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容易降低進食意願,通常不喜歡吃肉類,建議可從三個面向「改變」。一、選擇:較軟嫩的蛋白質,如魚類、各式豆腐及蛋品。二、質地:可將大肉塊依序切成薄片、肉絲、絞肉和細泥,利用改變食材質地來代替牙齒咀嚼,減輕牙齒負擔;藉由拍打方式將肉的筋打散,或使用木瓜酵素、鳳梨酵素幫助肉品進行嫩化。三、烹調:用蒸、滷、燉調理食物。如煎荷包蛋改為水煮蛋、蒸蛋,或是不要將荷包蛋煎得過於焦脆;油炸類豬排改為燉煮肉,應避免反覆燉煮,否則會讓肉質變得更硬,導致咀嚼不易。在營養諮詢門診常會有病人提到發生進食狀況不佳、覺得越來越無力、活動力較差的現象,戴翊如指出,經飲食諮詢後發現病人可能因牙口關係或其他生活考量,導致食量減少。由於活動量下降也會導致胃口變小,建議進食順序調整為:蛋白質、全榖雜糧類、蔬菜,確保維持足夠的蛋白質及主要熱量來源。適當的提味,如檸檬、蔥、蒜、韭菜和八角等,也可促進食慾,若是三餐進食量遠不及身體所需,建議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增加補充點心,如無糖豆漿、蒸蛋等。預防肌少症 「飲食」及「運動」最重要戴翊如強調,預防肌少症最重要的就是「飲食」及「運動」,建議可攝取適當的營養再配合運動,以增強肌肉的質與量;同時鼓勵老年人應該增加日常的活動量,避免肌肉會變得越來越無力,以提升生活的品質。
暑假生活習慣改變 慢性發炎風險升高!營養師6大類解毒食物推薦
暑假期間,生活作息的變化讓不少人開始吃宵夜、越來越晚睡、頻繁參加朋友聚會、享受美食等,這些行為的轉變容易讓飲食變得高油、高糖、高鹽,並且接觸到更多的加工食品。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日漸積累,最終引發慢性發炎,甚至導致各種疾病。劉怡里營養師指出,與其治療疾病,不如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並且強調了抗氧化、抗發炎的重要性。如何幫助身體排毒增加水分攝取:每天多喝水或無糖茶飲,能提高多酚類的抗氧化能力。均衡飲食:確保每天可以攝取到乳品類、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等六大類食物,選擇原型未加工、高纖低GI的食材,並使用清淡的方式烹調。預防食物中毒:避免在不熟悉的餐廳吃生食,用餐前洗手並使用公筷母匙。妥善保存食物:夏季氣溫高,烹飪後的食材應在一小時內冷藏或冷凍,定期清理冰箱,降低食物微生物感染的風險。6大類解毒食物推薦乳品類:推薦牛奶、無糖優格,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A、E、B群及葉酸和菸鹼酸,有助於預防血管阻塞和降低血管性硬化失智症的風險。全榖雜糧類:推薦紫地瓜、糙薏仁,富含膳食纖維、花青素、葉酸和維生素B群,有助於避免大腦發炎。豆魚蛋肉類:推薦秋刀魚、蛋黃,含有DHA,有助於大腦活化,EPA則可降低身體發炎反應並提高抗氧化能力、預防失智。蔬菜類:推薦地瓜葉、青江菜,富含維生素B1、B2、E和葉酸,這些營養素有助於醣類的利用,可協助大腦正常運作。水果類:推薦草莓、桑葚,莓果中的植化素具有高含量的花青素、類黃酮等抗氧化劑,可降低自由基對大腦的攻擊並修復損傷。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推薦苦茶油和酪梨,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這些成分能降低壞膽固醇,維持好膽固醇。劉怡里營養師強調,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是防止疾病發生的最佳方法,尤其在暑假這個生活習慣容易變化的時期,更應注意身體的排毒及抗氧化。
4年統計出爐!一踏入「這年紀」 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增4倍
更年期是婦女生命歷程中自然且必經的階段,大約在45至55歲期間,隨著卵巢功能衰退,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導致更年期婦女基礎代謝率降低、體脂肪容易囤積、提高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依據107-111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顯示,45-64歲女性血壓偏高、血脂偏高、血糖偏高盛行率達26.4%、21.3%、39.7%,約為19-44歲女性的3.9倍(6.8%)、2.6倍(8.2%)、3.4倍(11.8%),隨年齡增加,三高異常盛行率有升高情形,最多接近4倍。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更年期婦女應定期監測自我健康狀況,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遠離心血管疾病風險。根據國外文獻指出,更年期階段是影響婦女健康的關鍵,因為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更為顯著,進而影響整體生活品質,甚至有死亡的風險,如何在更年期階段早期管理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即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至關重要。國健署提出護心5要訣,讓更年期婦女們運用:1.健康體重依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2 (公尺2)〕進行整體熱量攝取的規劃,並視年齡、活動量及體重增加情形,進行個人熱量攝取的調整,若有相關的體重與熱量攝取等問題,建議可找營養師諮詢。2.均衡飲食適當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遵守少油、少鹽、少糖、高纖、高鈣飲食原則,並以天然原型食物為主,減少過度加工食品。3.規律運動結合生活作息,增加自我活動機會,運用逛街購物、上下班通勤時段,由每次10分鐘開始,分段累積身體活動量,每天累積30分鐘運動,每週累積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搭配肌力和伸展運動,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4.放鬆舒緩:透過閱讀、聽音樂、瑜珈等自己有興趣的嗜好活動,適時舒緩生活壓力,放鬆身心靈,維持愉快心情、多與親人、朋友分享心事,保持良好互動。5.無菸樂活菸品中的尼古丁等物質,會加速動脈硬化,讓血液黏稠、血管缺乏彈性,引起中風或心肌梗塞危險,若有吸菸習慣的婦女,可善用國民健康署多元戒菸服務資源,全國近3,500家戒菸服務合約醫事機構(查詢網址https://ttc.hpa.gov.tw/Web/Agency.aspx)及免付費戒菸諮詢專線(電話:0800-636363)、LINE@戒菸諮詢服務(ID:@tsh0800636363)尋求專業協助。為幫助更年期女性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國民健康署提供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包含身體檢查(身高、體重、腰圍、血壓等)、尿液檢查(尿蛋白等)、血液生化檢查(血糖、血脂等)、B、C型肝炎篩檢、健康諮詢等,請更年期婦女定期接受檢查,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運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https://cdrc.hpa.gov.tw/),計算未來10年罹患慢性疾病之風險,並善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更年期保健館」(https://health99.hpa.gov.tw/theme/2) 衛教資源,做好更年期健康管理,遠離心血管疾病風險。
孕婦患「妊娠糖尿病」母嬰健康風險高! 專家授招數輕鬆控糖
懷孕期間,孕婦過高的血糖會通過胎盤而影響到胎兒,可能會造成胎兒過大、肩難產、新生兒低血糖、黃疸等風險;對孕婦而言,則增加剖腹產率,提高產後發生典型糖尿病之風險。母嬰併發症風險高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其母嬰併發症風險相對較高,為降低妊娠風險,提供準爸媽控糖5招的飲食新選擇,提升準爸媽之孕期健康飲食知能,另提醒孕婦體重依懷孕前體重適當調整,以增加10~14公斤為宜。掌握控糖拒NG 媽寶都健康孕期NG食物停看聽,注意食物中隱形的加工碳水化合物會影響血糖變化,且較沒有飽足感,宜減量攝取,如:甜不辣、丸子、肉羹、炸雞(外裹的粉)等,並避免或減少油炸、糖醋、燴(勾芡)等烹調方式的食物。均衡攝取全穀雜糧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和豆魚蛋肉類,並多食用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蔬菜、糙米、燕麥等),避免加工或醃製食物;烹調食物宜採清蒸、水煮、涼拌等方式,養成孕期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此外,孕期需攝取適量碳水化合物,以供胎兒發育所需。建議選擇富含纖維的全榖雜糧類,如:糙米、地瓜、南瓜等,可避免血糖急速上升,減少攝取含精緻澱粉的碳水化合物,如:麵包、麵條。高纖飲食可控糖 少量多餐更穩糖足夠的纖維素能幫助準媽咪維持腸道健康、促進蠕動、預防便秘及幫助血糖穩定,又可以提供飽足感,建議每餐至少攝取一個拳頭大的蔬菜份量,且含兩種以上的蔬菜,以深綠色蔬菜尤佳,如:銀魚莧菜、蒜炒菠菜、清炒芥藍等,另外水果份量要控制,一餐約一個拳頭大。一次大量進食易造成孕媽咪血糖快速上升,建議以3正餐搭配1-3次小點心,少量多餐、定食定量的方式進食。點心建議以奶製品為主可增加鈣質的攝取量,如:鮮奶240 ml、無糖優格250ml,或綜合堅果一茶匙(5公克)、茶葉蛋一顆等,較不影響血糖起伏。定期產前檢查 善用孕產資源為幫助孕媽咪瞭解自己和寶寶的健康狀況,國民健康署提供14次公費產檢,包含2次貧血檢驗(建議檢驗週數分別為第12週前與第24週至28週之間)、3次一般超音波、妊娠第24-28週妊娠糖尿病篩檢、第35-37週產前乙型鏈球菌篩檢及2次產前一對一衛教指導,請孕媽咪定期接受產檢,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湯圓熱量大公開!排名第一竟是「這口味」 醫:吃4顆得快走1小時
今(24)日為農曆正月十五,也是元宵節,除了提燈籠、賞花燈外,許少人也準備吃元宵、湯圓,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營養師朱姵穎針對市售湯圓的熱量進行排名,令人意外的是,排名第一的竟是「芝麻湯圓」,她提醒大家,元宵與湯圓都是糯米粉裹內餡,過量食用可能給腸胃帶來負擔,因此在享用這些美食時應留意攝取的熱量。朱姵穎透露,不久前在門診收治一名75歲奶奶,患有第二型糖尿病,長時間以來定期檢測血糖,且在飲食上也保持控制,然而在前幾天,突然感到頭暈,血糖值升至200比平時還高,後來得知,這是因為她在近期元宵節,一時沒有抵擋住誘惑,飲用了紅豆湯和湯圓,引發高血糖。朱姵穎表示,元宵與湯圓都是糯米粉裹內餡,吃多了不僅容易造成腸胃過大的負擔,例如脹氣、胃痛,糖尿病者食用過多的湯圓,也可能因為糯米外皮及甜內餡,使血糖飆升,她進一步解釋,若一位50公斤的民眾食用四顆芝麻湯圓的熱量,估計也需要進行快走(6公里/小時)1小時又8分鐘的活動才能消耗掉熱量,若是騎腳踏車(8公里/小時)則需1小時又33分鐘才能消耗掉。朱姵穎指出元宵、湯圓皆屬於全榖雜糧類,攝取4顆甜湯圓或5顆鹹湯圓的熱量相當於一碗飯,因此一般民眾吃湯圓也要留意熱量攝取,若當餐有吃湯圓,可將湯圓代替為主食,避免額外攝取其他碳水化合物食品,就能減少澱粉、熱量攝取過多,同時附上一張市售的湯圓熱量排行給民眾作為參考依據。朱姵穎提到,若是在煮鹹湯圓可增加蔬菜攝取,例如茼蒿、香菇、小白菜等,並以洋蔥、昆布等蔬菜湯底取代大骨或油蔥酥爆香的高湯底,可以減少油份與熱量攝取,飯後也可站起來輕鬆走走,幫助消化,輕鬆避開高熱量。朱姵穎提醒,胃腸消化功能不佳者,則應細嚼慢嚥並淺嚐即止,避免因食用過多的糯米與甜食,導致腸胃不易消化,產生胃痛、胃脹、胃食道逆流等狀況。三高患者要經常控制均衡飲食,尤其是糖尿病者,若長期的高血糖可能會導致腎病變,因此建議糖尿病者選擇無餡湯圓,搭配代糖或是無糖紅茶、玫瑰茶或豆漿,或是搭配枸杞、桂圓或薑汁攝取,用來代替傳統甜湯。若為高血壓、腎臟病及高尿酸者,朱姵穎說,應避免食用高鈉與高鉀的鹹湯圓湯底,含磷量高的甜湯圓內餡如芝麻,花生等,也盡量避免;可選擇無餡湯圓、避免喝湯,或是可搭配白木耳、蒟蒻,以增加飽足感及減少熱量攝取,讓美食不至於造成身體負擔。朱姵穎建議,可自行製作低磷低鉀的水晶湯圓,主材料可挑選以低氮澱粉為主的樹薯粉、西谷米粉,內餡可選擇搭配紫心地瓜、黃心地瓜、紅心地瓜等,並選擇無糖沾粉,糖尿病、洗腎病人都可以吃,但也都要避免食用過量。家中若有長輩、小孩或吞嚥困難者,家裡煮湯圓可善用蓮藕粉﹑地瓜粉將湯汁芶芡,並且在食用湯圓前,先將湯圓剪成小小塊,能方便吞嚥、降低嗆、噎到的風險。
春節擔心體重失控? 營養師授「六口訣」吃巧也吃飽
歲末年終之際,農曆春節即將到來,無論圍爐火鍋還是滿桌年菜佳餚,經常讓人大快朵頤之後又擔心體重失控的糾結心情,到底該如何解決這個難題?「我的餐盤」六口訣 春節享用美食不過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徐裴莉建議民眾可以利用家中餐盤,活用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設計之「我的餐盤」六口訣,調整六大類食物份量與比例,讓您在春節期間安心享用美食而不過量。飯菜水果不可少 蛋白質、堅果、乳品需均衡口訣一:飯跟蔬菜一樣多舉凡飯類(油飯、米糕)、麵食(炒麵、米粉、冬粉)、糕點類(蘿蔔糕、年糕、發糕、湯圓)、根莖類(芋泥、南瓜派、地瓜球、玉米)等均屬澱粉含量豐富的全榖雜糧類,稍不注意就容易進食過量。為了均衡一下,搭配和全榖雜糧類一樣多的各式蔬菜類可以增加飽足感。口訣二:菜比水果多一點冬季常見蔬菜種類包含葉菜(菠菜、芥藍、茼蒿)、包葉菜(長年菜、高麗菜、大白菜)、花菜(白花菜、青花菜、金針花)、根菜(胡蘿蔔、白蘿蔔)、果菜(冬瓜、番茄、彩椒)、豆菜(豆芽菜、碗豆莢、四季豆)、蕈菇類(香菇、杏鮑菇、木耳)、海藻類(髮菜、紫菜、昆布)等,均含有豐富之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每餐攝取1.5個拳頭大小的份量對於體重控制、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及預防便祕應有明顯效果。口訣三:每餐水果拳頭大水果和蔬菜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水果含糖量高,熱量相對也高,因方便即食,往往民眾容易吃過量。徐裴莉建議每餐水果攝取維持一個拳頭大小的份量,每日攝取兩次為宜,提醒有血糖問題的民眾尤其要注意水果的適量。口訣四:豆魚蛋肉一掌心年菜中豬、牛、羊、雞、鴨、鵝、海鮮、蛋及豆製品等為高蛋白質來源,然而部分品項脂肪含量高及烹調方式,如:炒、煎、炸等也有高熱量的疑慮。因此每餐攝取一個掌心的體積較為恰當!建議以原型、加工程度少、低脂、清淡烹調,如:蒸、烤、燉、拌等的豆腐、鮮魚、雞肉等食材為首選,不僅可避免熱量過高且容易消化吸收較不會產生腹脹。口訣五:堅果種子一茶匙堅果種子類包含花生(糖)、腰果(塔)、核桃(酥)、杏仁(片)、芝麻(粩)、松子、瓜子、南瓜子、葵瓜子等,常拌入菜餚、零食點心中,因其中富含油脂為濃縮熱量來源,建議限量食用,每餐不超過拇指大小(約一茶匙),一天總量則不超過一湯匙為限。口訣六:每天早晚一杯奶每天早晚各喝一杯(240毫升/份)乳品可增進鈣質攝取,保持骨質健康。其他乳製品還有無糖優酪乳(240毫升/份)、無糖優格(210克/份)、起司(2片/份)、焗烤用乳酪絲(35克/份)等亦可適量攝取。
未精緻全榖雜糧「膳食纖維排行」出爐 第1名超意外!還富含蛋白質
現代人文明病相當多,如何「吃」對東西,並且控制好各項身體指數顯得格外重要。營養師透露,多攝取膳食纖維對人體有諸多好處,而食物界的天然膳食纖維來自於蔬菜、水果、豆類、堅果,以及全榖雜糧類,其中全榖雜糧以玉米排行第一,不僅膳食纖維最高,還富含蛋白質,建議用全榖雜糧類代替精緻澱粉。營養師楊斯涵在臉書專頁「楊斯涵營養師的美味生活」分享,食物界的天然膳食纖維來自於蔬菜、水果、豆類、堅果,以及全榖雜糧類,其中全榖雜糧類主要提供澱粉,若選擇未精緻的全榖雜糧,則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根據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三餐中,未精緻的全榖雜糧宜佔3分之1。楊斯涵說明,未精緻的全榖雜糧指的即是維持原態(原型)的全榖雜糧,她特別整理出膳食纖維含量最高的未精緻全榖雜糧前8名,以1份全榖雜糧70大卡,含碳水15公克、蛋白質2公克為單位,供民眾參考:1、玉米:膳食纖維,4.0克/85克;碳水,15.1克;蛋白質,2.8克;脂肪,2.1克。2、南瓜:膳食纖維,2.1克/85克;碳水,14.7克;蛋白質,1.6克;脂肪,0.2克。3、燕麥:膳食纖維,1.7克/20克;碳水,13.5克;蛋白質,2.2克;脂肪,2.0克。4、地瓜:膳食纖維,1.4克/55克;碳水,15.3克;蛋白質,0.7克;脂肪,0.1克。5、芋頭:膳食纖維,1.3克/55克;碳水,14.5克;蛋白質,1.5克;脂肪,0.6克。6、馬鈴薯:膳食纖維,1.1克/90克;碳水,14.2克;蛋白質,2.3克;脂肪,0.2克。7、山藥:膳食纖維,1.0克/80克;碳水,14.2克;蛋白質,2.2克;脂肪,0.1克。8、五穀米:膳食纖維,1.0克/20克;碳水,14.6;克蛋白質,1.7克;脂肪,0.6克。(圖/翻攝自楊斯涵營養師的美味生活臉書)
專家研究「先吃蔬菜再吃碳水」 飯放最後吃有助穩定血糖
一般來說,傳統的進食習慣通常是先吃飯,再吃菜和肉,但目前有研究表示,如果調整進食的順序,先吃低升糖指數的食物,有助於讓血糖波動較小,以食物消化速度來說,「蔬菜類、豆魚蛋肉類」比「全穀雜糧類、水果類」升糖的速度慢,所以可以嘗試改變進食習慣,讓飯後血糖更穩定,但仍要注意食物攝取量,僅改變進食順序,沒有控制攝取量,血糖仍會飆升!《Diabetes Care》書中一項美國臨床研究,針對體重過重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以組內交叉研究的方式進行,同一餐吃同樣的食物,但吃的順序不同,第一週先讓糖友吃「全穀雜糧類、水果類」食物,過十五分鐘後,再吃「蔬菜類、豆魚蛋肉類」食物,經過一週後將吃飯順序倒過來,先吃「蔬菜類、豆魚蛋肉類」食物,十五分鐘後再吃「全穀雜糧類、水果類」,測量餐前血糖和餐後三十、六十、一百二十分鐘的血糖變化,還有分析葡萄糖與胰島素的濃度,結果發現,先吃「蔬菜類、豆魚蛋肉類」,再吃「全穀雜糧類、水果類」,餐後血糖上升的幅度較小、胰島素的分泌也較平穩。《Journal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Nutrition》書中一項日本的臨床報告,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兩年半的隨機交叉觀察性研究,一組「先吃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另一組進食順序相反「先吃碳水化合物再吃蔬菜」,測量餐前血糖和餐後三十、六十、一百二十分鐘的血糖變化,發現「先吃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這組有明顯較低的飯後血糖值,胰島素的分泌也較平穩,能改善飯後血糖的波動,對長期的血糖控制有益處。另外血糖值正常的一般人,同樣發現先吃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血糖的波動比較平穩。■先吃「蔬菜類、豆魚蛋肉類」的食物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類」,能增加飽足感、延緩胃排空的速度,有效減緩餐後血糖上升的速度。「豆魚蛋肉類」蛋白質的食物消化速度較慢,停留在胃的時間比較久,也有飽足感,提醒選擇這類食物時,要注意減少高油的油炸物、加工肉品等,高油脂食物也會影響血糖的波動。■再吃「全穀雜糧類、水果類」的食物「全穀雜糧類」(澱粉)升血糖的速度較蔬菜類、豆魚蛋肉類快,但又不能不吃澱粉,所以選擇好的澱粉很重要。以未精製的全榖雜糧類為主,最後再吃「水果類」,水果類含有果糖、蔗糖、葡萄糖升血糖速度相較快,所以放在最後吃,且有些水果有消化酵素可以促進消化。營養師小提醒分量控制比吃飯順序更重要,若改變進食順序,卻沒有控制吃的量,血糖也會飆升!本文摘選自《選食:營養師的一日三餐減醣餐盤》,時報文化出版。
中秋佳節憂吃過量? 專家授「2飲食法」滿足口慾兼顧健康
中秋節應景的美食豐富且多樣,讓人忍不住想吃卻又害怕過量而影響健康。許多人常認為「中秋過節就是要大口吃烤肉、月餅、蛋黃酥或柚子」又或者「我和一般人一樣健康無高血壓,不用防治高血壓吧?也沒有心血管疾病、憂鬱、失智呀!」。故在此介紹得舒與地中海式的健康飲食方式,讓大家可以享用美食亦能保持均衡營養,度過一個健康的中秋節!得舒、地中海飲食 身體益處一次看柳營奇美醫院營養科江秋蓉組長表示,「得舒」(DASH,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是一種可防治高血壓的飲食方式,即使是一般健康者也非常適合一起來執行;而「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則是生活於地中海沿岸的國家的飲食習慣,經調查發現地中海附近的居民食用這類飲食模式,心血管疾病少見,故命名為地中海飲食。另外,許多研究也發現,遵循地中海飲食,可降低憂鬱與失智的風險。兩種飲食吃法不同 遵守原則這樣吃得舒的飲食原則是每日高量蔬果5+5、選擇適量全榖雜糧類、低脂或無脂乳製品、低脂家禽及魚類、吃堅果用好油。而地中海飲食原則是每餐五穀雜糧1~2份、蔬菜至少2份、水果1~2份、橄欖油1匙(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每天吃乳製品2份、堅果種子類1~2份、使用天然香料調味;每周吃海鮮及豆類各至少2份、雞蛋2~4份、白肉2份;少量吃,甜食小於2份、紅肉小於2份、加工肉品小於1份。多吃原形食物 將飲食習慣融入生活中江秋蓉組長提醒,不論是「得舒」飲食或是「地中海」飲食都是需要吃大量蔬菜,每餐最好1碗,水果則建議每天2碗,白飯和麵條改全榖雜糧類,每天吃乳製品2份,選擇豆類、低脂家禽、魚類、海鮮等原形食物,吃堅果用好油,少量吃甜食。以上原則其實也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上,不一定要在節慶時節或是有相關疾病時才注意飲食方式,平時養成良好的均衡飲食習慣,也有助於預防疾病的功效。
中秋地雷2/「這種肉」烤下去恐釀心血管猝死 專家教2撇步保健康
中秋節準備烤肉嗎?千萬別踩「食安地雷」!其中最危險No.1就是組合肉,「組合肉含有磷酸鹽添加物,容易藏細菌,一不小心就可能導致食物中毒,長期食用更會添加心血管猝死風險。」專家提醒,相較於天然肉品,組合肉外觀明顯沒有肉絲的纖維,而且筋肉分離不太自然,無論是廉價或高檔的肉品,都可能是組合肉,建議挑選時要睜大眼睛。營養師程涵宇表示,組合肉早在18年前就出現,是以肉類為主原料,經過組合、黏著等方式加工製造的產品,例如以豬肉切片為原料,將所有肉片黏著加工,就屬於組合肉。「因為是拼湊而成,加工過程中會增加細菌接觸的機會,如果烤肉的時候沒有烤到全熟,而組合肉藏有沙門氏菌,就會大幅提高細菌性食物中毒的機會。」為避免消費者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吃下組合肉,食藥署規定組合肉應標示「重組」。除此之外,程涵宇也建議仔細觀察肉品的外觀,「100%的原肉,油花天然、每一塊肉都有些不同,而組合肉外觀看來不自然,肉絲纖維不明顯,且筋肉略為分離。」許多人喜歡以生菜包肉食用,專家建議要徹底清潔生菜,降低腸胃炎風險。(圖/報系資料照)除了組合肉,帶骨雞肉、生菜也同樣藏有細菌風險。「以帶骨雞翅或雞腿為例,烤肉時容易烤不熟,可能帶有大腸桿菌、曲狀桿菌,而曲狀桿菌是全世界最常造成細菌性腸胃炎的人類致病菌之一。」程涵宇說,感染曲狀桿菌導致食物中毒後,皆有可能引發手腳麻痺、呼吸困難等格林-巴利症候群,而兒童的風險又較高。另外,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導致的食物中毒,在兒童患者中併發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的比例也很高,甚至會引發腎功能障礙、意識障礙並導致死亡。所以建議帶骨雞肉先燙過再烤藉此降低感染細菌的風險。至於生菜,若不想吃完拉肚子,建議要流水浸泡清洗15分鐘,並用可食用冷開水沖洗後再食用。中秋烤肉時也可試著降低各種紅肉的攝取,雲林基督教醫院營養主任林旻樺表示,食用紅肉如牛肉、羊肉、豬肉等,可能會增加患結直腸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建議採取地中海飲食,多攝取全榖雜糧類、橄欖油、和大量的蔬菜,尤其是番茄、洋蔥、大蒜和香草草本植物調味,如薄荷、迷迭香、歐芹。蛋白質選擇順序最優先選擇豆類,其次魚類、雞肉,紅肉則建議少吃。
減脂補鈣不適合! 營養師推燕麥奶「3特色」可補醣降膽固醇
健康健身風氣漸長,有不少人會選擇以「燕麥奶」來取代一般傳統牛乳,而營養師蔡孟融則提醒,燕麥奶確實健康好喝,還可以用來增肌增重,但事實上,其蛋白質與含鈣量比牛奶更低,所以在選擇飲用前,應先對燕麥奶有所認識。營養師蔡孟融日前在臉書粉專「營養師麥麥」分享,介紹了如同「液體麵包」般燕麥奶的3項特色,包括:跟飯、麵、麵包一樣富含碳水,可以用來補碳;研磨加工浸泡後,易升血糖、吸收速度很快,運動前後適合喝;含β-葡聚醣這種水溶性膳食纖維,對提高免疫、降膽固醇很有幫助。蔡孟融也直言,燕麥奶並不適合用來減脂、補蛋白、補鈣。首先,燕麥奶的主體為碳水,容易誘使胰島素分泌,反而妨礙脂肪分解;其次,燕麥奶的蛋白質僅牛奶的3分之1,且穀物蛋白質的品質較差,並且,燕麥奶的鈣含量其實只有牛奶的26分之1。對此,蔡孟融表示,燕麥奶適合用於修補肌肉、填補肝醣,得以補充能量,才有體力運動增肌,而內含的β-葡聚醣則能調整腸內菌相、影響膽酸組成,改善體膽固醇、助膽固醇排出。另外,由於燕麥奶不含乳糖,且口感類似牛乳,乳糖不耐者可作為替代使用,免於腹瀉之擾。而食藥署也提醒,燕麥奶屬於全榖雜糧類,而牛奶為乳品類,兩者能攝取到的營養成分不盡相同,無法完全互相取代。此外,一般人較容易攝取過量醣類,在喝燕麥奶食,需特別注意一天已攝取的醣類總量,避免造成身體負擔。
澱粉不吃也會出事!維持身材穩定血糖 醫師推薦8可吃6不吃食物
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很多正在減肥或糖尿病患者,認為只要完全斷絕澱粉,就可以維持體重以及血糖,事實上斷絕澱粉也會讓血糖不穩定,甚至會引響身體機能。李婉萍在臉書上分享,她強調如何挑選對的澱粉食材?要怎麼換算?為最重要的事。澱粉的攝取也有講究,尤其減重者和糖尿病患者更加需要注意是否超量,澱粉在全榖雜糧類裡含量最高,佔了1天中攝取量的40%到60%,所以可以盡量選擇低澱粉量的食物,李婉萍也強調,不是斷澱粉後,血糖、體重指標就能穩定,並給出建議食用的食物澱粉克數以利計算。李婉萍表示,判斷澱粉含量是否高,可以嘗嘗看口感,若是鬆鬆糊糊的,就代表是高的,像是麵包、饅頭、蘿蔔糕、餅乾常見的加工食品就不建議選擇。營養師推薦選擇纖維量多的不精緻澱粉,像是糙米飯、五穀米,另外可以選擇還有原型的五雜糧類食材,像是地瓜、馬鈴薯、山藥。在飲食搭配上,令人時常誤會的蔬菜其實是澱粉類,比如玉米、芋頭、青豆仁,這些經常讓控制醣類的人忽略計算,造成澱粉攝取量失控。李婉萍在臉書上表示,如何控制澱粉量的攝取。(圖/李婉萍營養師臉書)李婉萍表示,1天建議的澱粉量為6到12份,1份醣為15公克,一般人的量為12份,減重者與糖尿病患者建議6份即可,李婉萍也分享到,如何將澱粉食物換算成熱量,以一份為單位,白飯、糙米飯、五穀飯,約4分之1碗(40g);中型馬鈴薯約2分之1個(90g);小型蕃薯約2分之1個(55g);山藥約1塊(80g);玉米約3分之2根(85g);薏仁約1又2分之1湯匙(20g);南瓜(85g);麥片約3湯匙(20g),需搭配蛋白質。另外糖尿病患者與減重者,營養師不建議食用,蘿蔔糕約1塊(50g);熟麵條約2分之1碗(60g);稠粥約2分之1碗(125g);吐司約2分之1~3分之1片(30g);蘇打餅干約3片(20g);小型菠蘿麵包約3分之1個(30g)。
缺乏均衡飲食 4成偏鄉弱勢孩子營養不良
「沒了營養午餐,下一餐還能吃什麼?」國小4年級的小興(化名)家境貧困缺乏食物,平日靠著打包學校營養午餐回家果腹,但暑假到了卻只能吃白飯配醬油、泡麵加蛋,或是把不健康的零食當正餐吃。博幼基金會調查發現,高達4成的偏鄉弱勢兒童曾經餓肚子、煩惱下一餐在何處,嚴重營養失衡恐影響孩子學習的專注力。有鑑於此,佳格食品目標捐助總價值9百萬的「以愛灌溉食育箱」,期盼拋磚引玉,幫助偏鄉弱勢兒童健康成長。4成偏鄉弱勢孩子 擔心父母難以取得食物博幼基金會執行長陳良枝表示,博幼調查發現直到近幾年,仍有高達4成的偏鄉弱勢兒童擔心父母難以取得食物,曾經餓肚子、煩惱下一餐在何處。比對2009年全國經濟弱勢戶青少年調查糧食不安全率為22%,博幼基金會輔導之偏鄉學童中,過半國小學童有糧食不安全經驗,推測是偏鄉環境限制飲食所致。缺乏飲食多樣性 肥胖率較全國高出許多由於偏鄉受輔導學童進食以「能吃飽就好」,吃最多的是米飯麵食類,營養來源高達64.8%來自於醣類,嚴重缺乏鈣質、維生素E及維生素B6,導致7-12歲學童的肥胖率高達40.9%,相較2013-2016年全國營養調查中,同齡學童28.4%高出許多。而且偏鄉學童對於營養知識不足,不了解加工食品、零食對於健康的影響,沒有正確的營養提醒,便宜好吃的零食成為多數偏鄉弱勢兒童的暑假正餐。長期熱量攝取過多,維生素礦物質更嚴重不足,恐影響孩子學習的專注力。第一線照顧孩子的博幼基金會尖前中心主任康昌銘分享,在資源難以抵達的偏鄉,孩子們在暑假期間少了營養午餐的庇護,營養來源偶爾來自分食親戚鄰居的一份便當,物資不夠時更會打包博幼課輔的奶粉,才得以溫飽,而這樣的孩子並不在少數。送物資進偏鄉 目標逾五千名兒童家庭受惠佳格食品推出計畫,目標捐助總價值9百萬的「以愛灌溉食育箱」,攜手博幼基金會將物資於暑假送進偏鄉,補齊弱勢兒童暑假營養缺口,並發送超過千份兒童營養知識墊板及教案,盼助孩童營養自立、每日三餐都能正確地選擇營養的食物,總計目標照顧逾5,000名偏鄉兒童家庭,期盼拋磚引玉,幫助偏鄉弱勢兒童健康成長。食育箱營養成分包括全榖雜糧類、魚豆蛋肉類、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4大營養,且沖泡即可上桌,對於孩子來說烹調方便、使用廚房安全性也高。佳格企業社會責任推動小組暨媒體發言人王馨敏表示:「過去3年偏鄉兒童關懷經驗,今年特別攜手博幼基金會推動『以愛灌溉食育箱』,除了讓孩子感受到社會愛心與善意外,也能從中培養營養自立的能力,希望邀集大眾一起盡心,讓孩子不再怕暑假!」此外,佳格也將延續過去灌溉偏鄉小學的初衷,鼓勵教師推動營養教育,開放學校申請使用,以愛灌溉營養教案推動後,預計將有超過千名教育部核定之偏鄉學校學生受惠。
「缺蛋」也不憂傷 蛋白質攝取更多元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日常飲食中主要能被身體所吸收的營養素包含醣類、蛋白質、脂質,這三大營養素不僅提供人體日常活動所需的熱量,更是維持生理機能及運作的主要來源。人體在不同年齡階段各有不同的營養需求,其中蛋白質在嬰幼兒到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目前缺蛋危機下,父母親該從其他食物來源補充蛋白質,讓孩子可以正常發育且健康成長。補充蛋白質 生長之所需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陳韻婷指出,蛋白質最主要的幾個功能:1、促進生長發育:蛋白質可建造新的組織,讓肌肉快速生成,對生長發育階段(如:嬰兒期、兒童期、青春期)尤其重要。2、修補組織:蛋白質對於已建立的組織,具有修補及調節生理機能的作用,減少運動後的肌肉疲累及流失。3、維持免疫力:蛋白質可幫助營養素的運輸,構成酵素、激素和抗體等;且血液中的蛋白質,如白蛋白、球蛋白等的構成也需要蛋白質。4、保護骨骼:骨骼中的膠原蛋白能讓骨頭充滿韌性,不易遭外力破壞,當蛋白質在體內轉換成胺基酸後,更能促進鈣質吸收,協助生長。蛋白質的攝取 來源很多元陳韻婷營養師表示,食物中的蛋白質可依其營養價值區分高、低生理價蛋白質,全榖雜糧類及蔬菜類中含有少量低生理價蛋白質,而高生理價蛋白質的食物來源主要包含於豆魚蛋肉類及乳製品類。而動物性的蛋白質來源,像是:蛋品、魚貝海鮮(魚、蝦、蛤蜊、牡蠣、魷魚、透抽等)、各種肉類(雞 、鴨、鵝、豬、牛、羊等)、乳製品(奶類、優酪乳、起司等);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可從:黃豆、毛豆、黑豆及其製品(豆腐、豆干、豆皮、豆漿、豆花)等攝取。日常生活飲食小技巧陳韻婷營養師建議,可多選擇複合型態種類,如肉包、不含炸物的三明治、漢堡、飯糰等,取代單一麵包、饅頭;飲品選擇豆漿、奶類(鮮奶茶、鮮奶、優酪乳),取代含一般加奶精的奶茶。此外,避免只攝取單一澱粉種類,如陽春麵一碗,可多搭配滷蛋、豆腐、豆干或嘴邊肉等,增加蛋白質補充;並減少油炸主菜的選擇,可改選烤或滷的。點心類則可選擇富含蛋白質的飲品,如牛奶、豆奶等,取代汽水、果汁、手搖飲料;或富含蛋白質食物,如茶葉蛋、豆花、優格等,取代糕餅、零食餅乾類。陳韻婷營養師提醒,市售保久乳或保久形式豆奶並非添加防腐劑,而是利用高溫高壓滅菌方式使之可保存於室溫下,故不影響其蛋白質品質。
缺蛋怎補蛋白質?營養師建議「這些」食物可替代
雞蛋是人體攝取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尤其在嬰幼兒到青少年時期扮演重要角色。近期國內缺蛋問題嚴重,該如何彌補蛋白質攝取的空缺?振興醫院營養師陳韻婷建議,選擇豆腐、豆干、嘴邊肉、豆漿、牛奶等食物,讓孩子在蛋荒期間照樣可以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陳韻婷說明,攝取蛋白質對於人體有4大功能。首先是促進生長發育,讓肌肉快速生成;其次是修補組織,減少運動後的肌肉疲累及流失;第三是維持免疫力;最後是保護骨骼,不易遭外力破壞。食物中的蛋白質可依其營養價值區分,陳韻婷指出,例如全榖雜糧類、蔬菜類中含有少量「低生理價蛋白質」,而豆魚蛋肉類、乳製品類則是「高生理價蛋白質」的主要食物來源。國內正值蛋荒,家長該如何從其他食物來源補充蛋白質,讓孩子可以正常發育且健康成長?陳韻婷建議, 早餐多選擇複合型態種類,如肉包、不含炸物的三明治、漢堡、飯糰等,取代單一麵包、饅頭;飲品選擇豆漿、奶類(鮮奶茶、鮮奶、優酪乳),取代含奶精的奶茶。午餐及晚餐方面,避免只攝取單一澱粉種類,如1碗陽春麵,可多搭配滷蛋、豆腐、豆干或嘴邊肉等,增加蛋白質補充,並減少油炸主菜的選擇,可改選烤或滷的;點心方面,選擇牛奶、豆奶等取代汽水、果汁、手搖飲料;或以茶葉蛋、豆花、優格等取代糕餅、零食餅乾類。陳韻婷提醒,過多的精製糖及添加物會使食物中的營養素吸收下降,進而影響生長,且孩童體位肥胖也會導致生長期間荷爾蒙異常及許多疾病,因此建議家長,為成長中的孩童優先選擇天然原型食物、減少精緻或加工高脂肪食物,並留意減少高熱量的油炸烹調方式,才能陪伴他們健康長大。
8家連鎖餐廳兒童餐遭爆「營養不合格」
今年兒童節、清明節連假長達5天,各大連鎖餐廳推出各種兒童餐優惠,但家長要留意,這些兒童餐雖然可愛,卻不見得營養,根據《親子天下》篩選全台8家連鎖餐廳共18套兒童餐,竟然「沒有任何一套」兒童餐蔬菜量足夠,甚至有4成4「一片青菜都沒有」,營養師李婉萍提醒:「距離營養均衡還有一大段距離。」為了替孩子的營養需求把關,《親子天下》篩選全台擁有超過15家分店、同時提供外帶兒童餐的8家連鎖餐廳共18套兒童餐,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布的《國小1-2年級學童營養手冊》中的建議,估算學齡兒童的中餐和晚餐該攝取六大類食物的份數,邀請營養師團隊一同檢視,這些兒童餐是否符合營養均衡的需求。此次評分項目中,所謂「超標、達標」是根據《國小1-2年級學童營養手冊》建議估算出兒童午餐或晚餐所六大類食物的份數,營養師的標準如下:熱量650大卡、全榖雜糧類4份、豆蛋魚肉類2份、乳品類0.5份、蔬菜類1份、水果類1份、油脂與堅果種子類2份。令人驚訝的是,三大發現包括炸物過多熱量高、膳食纖維嚴重不足,以及蛋白質含量不夠。調查發現一:熱量高、炸物多,一餐逼近全天所需三分之二熱量根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兒童和青少年BMI(身體質量指數)達到「過重」和「肥胖」的比例逐年增加,台灣兒少當中,每三個就有一個處在「肥胖危機」當中。而這次檢測的18套兒童餐中,有11套熱量超過建議熱量650大卡,甚至還有少數幾套逼近千卡,幾乎已經為全天所需熱量的三分之二。熱量逼近千卡:2套大河屋:大河屋兒童餐樂雅樂:牛肉咖哩炸雞飯超過建議熱量650大卡:11套すき家:小朋友咖哩大戶屋:兒童咖哩蛋包飯大河屋:大河屋兒童餐陶板屋:陶氣小雞、陶氣牛牛麥當勞:漢堡Happy Meal勝博殿:兒童咖哩套餐、兒童豬排套餐、兒童親子丼樂雅樂:牛肉咖哩炸雞飯、洋風蕃茄通心麵 調查發現二:膳食纖維嚴重不足,恐影響腸道吸收營養膳食纖維能幫助孩子腸道健康,順利吸收營養,但膳食纖維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營養素,完全必須靠飲食,如蔬菜、新鮮水果及和全榖類來補充。孩童若飲食中長期缺乏膳食纖維,可能影響腸道健康,甚至造成營養吸收的問題。然而在本次檢測中,「沒有任何一套」兒童餐提供足量的蔬菜,甚至有8套兒童餐是「一片青菜都沒有」。許多兒童餐提供「濃縮還原果汁」,但在新鮮水果的供應上,同樣「沒有任何一套」兒童餐提供足夠份量的新鮮水果。一片青菜都沒有:8套すき家:小朋友咖哩大河屋:大河屋兒童餐勝博殿:兒童咖哩套餐、兒童豬排套餐、兒童親子丼麥當勞:陽光鱈魚堡Happy Meal、漢堡Happy Meal 四塊麥克雞塊Happy Meal調查發現三:優質蛋白質不足, 影響孩子長高長壯兒童餐主菜常見雞塊、豬排等肉類,看起來豐富又營養。然而本次檢測中,卻有多達13套無法提供建議量2份的豆蛋魚肉類。營養師李婉萍分析:「兒童餐的肉類幾乎是炸物,油炸麵衣看起來很多,但孩子吃下的蛋白質卻沒有看起來多。」甚至有某家兒童餐油炸肉類總重60公克,但剝去麵衣後,裡面的肉類僅剩30公克,等於吃下一半油炸麵衣!李婉萍提醒:「蛋白質是兒童成長重要營養素,長期缺乏對肌肉、身高體重等發育有不良影響。」豆蛋魚肉類未達建議量:13套 すき家:小朋友牛丼、小朋友咖哩大戶屋:兒童蛋包飯套餐、兒童咖哩蛋包飯 兒童蕎麥湯麵套餐大河屋:大河屋兒童餐麥當勞:陽光鱈魚堡Happy Meal、四塊麥克雞塊 Happy Meal、漢堡Happy Meal勝博殿:兒童咖哩套餐、兒童豬排套餐、兒童親子丼樂雅樂:洋風蕃茄通心麵一日三餐,是每個孩子的日常生活,營養均衡雖然是老生常談,但對兒童的發展的確有影響。營養師以自身為例,分享在日常聚餐外食,如何做到讓孩子吃得均衡。在連假聚餐歡快的這一刻,希望每一口飯菜,不但是孩子的美麗回憶,也是形塑兒童養成均衡營養飲食的重要歷程
避免異常掉髮! 醫曝7種營養素讓你養出秀髮
要避免異常掉髮、擁有一頭烏黑秀髮,飲食均衡很重要,因頭髮需要各種營養素,包括蛋白質、鐵質、鋅、硒、維生素B群、維生素E等;除了吃之外,還有哪些保養頭髮的方法?擔心頭髮越掉越多?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表示,頭髮是反應身體營養很重要的指標,假使頭髮看起來乾枯、光澤度不夠、細軟、容易斷,甚至是掉髮等,都是在提醒我們的身體,可能正面臨營養失衡的狀況。建議民眾,不妨可適度攝取以下7種與頭皮健康相關的營養素,有助預防落髮的發生。7種預防落髮營養素❶優質蛋白質蛋白質是身體所有組織、器官等的最重要基底,頭髮也是由蛋白質組成的,充足的蛋白質可以加強頭皮毛囊的血液循環,幫助毛髮健康;一旦蛋白質攝取不足,人本能會先將蛋白質輸送到與生存較為相關的器官組織,這時處在身體末梢循環的毛髮,就容易變得細軟,甚至稀疏脫髮。陳詩婷分享,臨床上最常見的就是極端減肥的個案,特別是女性,節食或只吃很少、特定幾樣食物,很容易出現掉髮、月經週期改變,甚至不來的現象。建議民眾,雖然人對蛋白質的需求量並不大,但每天「至少」要攝取1個手掌大小的蛋白質,才不會有蛋白質不足的情況;當然處在成長發育的小孩或懷孕哺乳婦女,則要再吃更多。哪些食物富含蛋白質?陳詩婷說,動物性的蛋白質來源像是蛋、魚、肉、乳品類,以及黃豆或黑豆製品;堅果類如南瓜子、杏仁、開心果、核桃、腰果、奇亞籽等,也富含蛋白質。❷維生素C一般人認為維生素C與抗氧化有關,事實上,它對於頭髮的茂密與否可是大有關係。陳詩婷解釋,維生素是強大的抗氧化劑,可以防止自由基引起的氧化壓力,進而阻止毛囊老化;頭髮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而維生素C正是體內合成膠原蛋白很重要的幫手;此外,維生素C可以幫助鐵質在腸道的吸收,而鐵是頭髮生長必需的礦物質。建議一般成人每天應該攝取至少兩份(兩個拳頭大小)的水果類,尤其像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芭樂、奇異果、蘋果、柑橘類等水果;而平時壓力較大、有抽菸、喝酒、容易緊張的族群,因為會增加體內維生素C的消耗,應該比一般人攝取更多一點(注意:本身血糖控制不穩的民眾,建議可以選擇番茄、莓果類、李子等含糖較低的水果)。❸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包括8種水溶性維生素,其功能非常廣泛,包括參與能量代謝、促進蛋白質合成、促進造血功能等,尤其維生素B6、B12、葉酸等,是造血必要的營養素,只要缺乏任一種,都可能造成貧血,影響紅血球生成,導致身體無法將營養物質及氧氣帶到頭皮及毛囊。另外,生物素也是頭髮主要結構「角蛋白」的基礎營養素。可見B群的補充,對於頭髮的生長至關重要。富含B群的食物,有奶類、全穀類、內臟、瘦肉、深綠色蔬菜、豆類、酵母…等,只要有達到天天五蔬果、每餐至少一份菜為綠色,同時主食的一半來源為全榖雜糧類,一般不會有B群缺乏的問題。❹鐵鐵有助增加紅血球的帶氧量,將氧氣帶入細胞,對身體是相當重要的礦物質。陳詩婷說,一旦身體的鐵質不夠,紅血球的合成就會受到阻礙,產生缺鐵性貧血,於是血液的帶氧量不足,頭髮就無法獲得足夠養分,而導致掉髮。鐵缺乏是全世界女性常見的營養缺乏症,台灣也不例外,原因經常是月經引起失血以及攝取量不足;建議可以適度攝取像牛肉、豬肝、牡蠣、蛋、深綠色蔬菜等富含鐵的食物;另外,攝取高鐵食物時,不妨可以配點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或果汁,有助於鐵的吸收。❺鋅很多研究發現,體內鋅濃度較低的人,落髮的狀況也比較嚴重,透過適度的補充鋅,有助改善圓形禿、休止期脫髮、男女性的雄性禿。陳詩婷解釋,這是因為鋅會參與蛋白質和血紅素的合成,在毛髮組織中可以起到修復與生長的作用。食物中的鋅通常存在動物性食品,例如貝類(牡蠣最多)、魚類、肉類,植物性的來源,如小麥胚芽或南瓜子等。❻維生素E跟維生素C一樣,維生素E在體內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氧化壓力對身體的危害。不過,維生素E跟頭髮有什麼關係?陳詩婷分享,曾經有一項研究針對脫髮的人補充維生素E,結果發現8個月後,受試者平均頭髮生長增加34.5%。推測原因可能是維生素E有助防止自由基對毛囊的損傷,並鞏固毛囊細胞膜的完整性,可增加頭髮的生長和加速受損毛髮的癒合。維生素E為脂溶性維生素,絕大多數存在天然的植物油中,像橄欖油、芝麻油、亞麻仁油、葵花油、芥花油等;還有堅果類,如葵瓜子、腰果、核桃、松子、杏仁、花生等;另外,深綠色蔬菜也有含維生素E。❼硒硒是自然界中的一種礦物質、微量元素,具有調解免疫系統、抗氧化、抗感染等功效,研究發現,透過硒補充,可以抵抗自由基,並保護頭髮健康生長。富含硒的食物,堅果類以巴西堅果含量最多,核桃、杏仁也有,另外像糙米、小麥、大麥、綠色蔬菜,也可以經常攝取。做好2件事,擁有柔亮秀髮❶適度吃油身體荷爾蒙生成、皮膚組織、細胞膜的完整性等,都需要油脂的參與才能正常,所以過度的低油飲食,會使荷爾蒙失調、皮膚乾燥,甚至影響頭皮毛囊的健康而引起落髮;提醒民眾,應要特別注意補充必需脂肪酸,如ω-3及ω-6等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ω-3常出現在堅果類、亞麻仁油、魚油等食物,ω-6存在絕大多數的植物油當中。❷不吃生蛋白生物素是頭髮的基礎營養素,一般人不容易缺乏,不過會出現在經常吃「生蛋白」的人身上。陳詩婷解釋,生蛋白中含有「抗生物素」的成分,會阻礙腸道對生物素的吸收;因此,假使你恰好是喜歡吃生蛋、日式丼飯、提拉米蘇或是習慣加整顆生蛋做火鍋沾醬的人,建議頻率不要太高。想要預防掉髮,除了飲食營養外,也不能忽略平時生活習慣造成的影響,譬如要適度紓解壓力、改善睡眠品質、避免抽菸喝酒、選擇不含矽靈較天然的洗髮精等,都是恢復一頭蓬鬆秀髮的重要關鍵。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想減肥從「低醣」飲食開始 多吃蛋白質、蔬果 注意這類「偽蔬菜」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人的基礎代謝率會逐漸下降,尤其女性25歲後特別有感,以前天天一杯含糖飲料也不會胖,現在連喝水都會胖!到底如何健康瘦?有人說要生酮飲食,有人則說應該吃高蛋白,還有專家提倡應該要低醣才對,其實這些減肥方法都正確,都是想藉由選擇食物的內容物,達到減重的目的。今天我們來談「低醣」飲食,對身體的好處為何?又,為什麼許多人奉行低醣飲食,可以在短短3個月內,減重10公斤之多。有5個原則,你一定要知道!原則一:先從減「糖」開始。米字旁的糖是醣的一種,屬於精緻糖,是造成我們肥胖、癌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的罪魁禍首。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解釋,這是因為精緻糖需要的消化酵素較少,身體容易消化吸收,讓分解的葡萄糖很快進入血流而影響血糖,長久下來,容易增加胰島素抗性,導致糖尿病。再者,胰島素是合成性的荷爾蒙,它分泌的同時,也會促進脂肪的合成,這就是為什麼糖類吃得多的人,通常容易患有三酸甘油酯過高、肥胖、代謝症候群的原因。所以,當你想要施行減醣飲食時,務必要先從減糖做起,包含任何的麵包、甜飲、糖果、巧克力、蛋糕、饅頭、麵條等習慣開始努力。原則二:降低碳水化合物的份量減醣到底要減多少醣才適合?嚴格的減醣飲食一天碳水化合物進食量限制在50~60克,可是陳詩婷建議,若能將一日碳水化合物提高到100克上下,執行起來相對較方便,也容易持久。關於碳水化合物的進食份量,我們只要記得一個簡單的原則,把平常吃的主食調降剩1/2~1/3,舉例來說,原本每餐米飯吃一碗,可以改為只吃1/2或1/3碗。這樣的好處是血糖比較不容易波動,不容易產生飢餓感。這個道理就好比是吃完大餐後,身體曉得血糖正飆高,會分泌大量的胰島素降低血糖,但血糖一下子降的太快會出現低血糖,此時身體本能會出現飢餓感、刺激食慾,讓你想進食,進而提高血糖。這就是經常喝含糖飲料、吃大餐的人,容易發胖的原因之一。至於碳水化合物應該怎麼選擇,建議三餐中的主食,以複合性醣類取代精緻糖,也就是白飯改為全榖雜糧飯或是地瓜、南瓜、芋頭等根莖類;白麵包、白麵條改為全麥麵條、全麥麵包,裡頭因為纖維質、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含量高,比較不會造成血糖波動,也不容易發胖。原則三:以蛋白質及蔬菜取代碳水化合物任何減肥飲食法,都必須限制卡路里的總量,因為吃進去的能量不會自己增加或減少,即便是採取相對較健康的吃法,只要吃進超過身體負荷的卡路里,多餘的能量還是會轉變為脂肪囤積。所以重點是在限制卡路里的前提下,將碳水化合物降低,以蛋白質及蔬菜取代,達到減醣的目的。這裡提供一個簡單的作法,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蔬菜=1:2:3。舉個例子,如果你今天吃半碗飯,那麼蛋白質至少吃到一碗,蔬菜至少吃一碗半,這樣就能在限制卡路里的情況下,也有飽足感。油脂的部份則照舊,但謹記一個原則,以不飽和脂肪代替飽和脂肪,也就是少吃飽和性高的豬油、奶油等,以不飽和脂肪如橄欖油、魚油、芥花油、葡萄籽油等為日常用油。換句話說,蛋白質的部份,我們應該儘量選擇飽和性較低的魚肉、雞肉,以及豆製品為主,若吃豬牛羊則建議要去皮,同時不要選擇油炸製品。蔬菜則各式各樣都好,最好每餐有2到3種不同顏色的蔬菜,以吃進去不同種類的植化素。原則四:南瓜、地瓜、芋頭不是蔬菜,是碳水化合物許多人擔心蔬菜裡頭的醣太高,會影響減肥效果而不吃,改以吃大量蛋白質增加飽足感。陳詩婷說,這樣反而會造成身體含氮廢棄物太高,造成身體負擔;而缺乏纖維質的狀況下,也不容易降低膽固醇,甚至會產生便秘的問題。其實一般人以為含醣量高的南瓜、地瓜、芋頭不是蔬菜,而是碳水化合物,跟米飯和麵條是一樣的,其他包含綠豆、紅豆、蓮子、薏仁、玉米、栗子等,都屬於主食類,每餐都必須控制在原本量的一半以下。換言之,假使你吃了2塊南瓜,當餐的主食就不建議再吃了。(備註:吃起來有沙沙口感的,一般都是主食類)陳詩婷補充,蔬菜的含醣量微乎其微,各種蔬菜都建議吃,而且每餐至少吃到主食的3倍以上,因為減醣飲食將全榖雜糧類的量降低很多,許多微量元素、維生素可能會缺乏,所以一定要多吃蔬菜。原則五:水果一天維持2份水果一天可以吃到2份,所謂一份約為一個拳頭大小的量,像是一顆柳丁、一顆小的五爪蘋果、一顆半的奇異果、一顆半的蓮霧、半顆芭樂都屬於一份。建議進食時間選在餐與餐的中間,以免造成血糖波動。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喝果汁,即便是百分之百還原的果汁都不建議,因為果汁少了纖維,大多是容易造成血糖波動的果醣;倘若水果以果汁機打碎連同纖維喝掉可不可以?陳詩婷說,這樣的作法可行,但因為我們在喝飲品的速度相當快,比起吃水果,還是比較易造成血糖的波動。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