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脂肪
」 肥胖 脂肪肝 減肥 代謝症候群 糖尿病入閣職災!葉丙成「重度脂肪肝」回來了 醫:趁早減重可再次逆轉
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日前自曝曾有重度脂肪肝,經過2年飲食控制與運動,減重6公斤,脂肪肝也改善為中度,但到教育部服務才4個月,又變回重度。醫師指出,脂肪肝能逆轉!但要趁早,若已形成脂肪性肝炎,就必須積極介入治療。51歲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今(2024)年5月被延攬入閣,出任教育部次長。日前葉丙成在出席肝基會執行長粘曉菁新書發表會時,自曝任職政次的另類「職災」是「重度脂肪肝」回來了。葉丙成2022年去了台大醫院與好心肝診所做檢查。在好心肝做完檢查後,粘曉菁醫師看他的數據報,然後很直接地說:「葉教授,你的數據看起來就跟產婦差不多喔!」葉丙成說自己當場愣住,「跟產婦差不多」這6個字在他腦中一直不斷迴盪著,這對他太震撼了!後來粘醫師還對他說,他的脂肪肝很嚴重,建議他把握肝臟還沒開始纖維化、還可逆轉的時候趕快減脂保肝。也因為這句話,讓他在那天下定決心一定要動起來減重減脂。當時經過半年左右的飲食與運動調整,葉丙成體重從75.6公斤減到67.7公斤,內臟脂肪數值則從9.5的重度脂肪肝,降到7,還首度出現身體年齡43的漂亮數字。本來脂肪肝控制良好,以為「已經快畢業」的葉丙成,到教育部服務以後,沒時間運動,忙碌又會想把便當吃光光,最近被粘曉菁醫師叫回去檢查,發現打回原形,又變成2年前的狀態。粘曉菁醫師表示,隨著飲食及生活型態轉變,國人脂肪肝和代謝綜合症的患者數量持續增加,為消滅國病,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至2021年起推動「你今年超了沒?」全民腹部超音波總動員,從2021到2024年,連續4年已幫全台、包括離島的金門、馬祖、澎湖超過1萬5000位民眾做免費腹部超音波檢查,結果發現有超過50%的人有程度不一的脂肪肝問題。一般來說,男性脂肪肝比例是女性的2倍,推測應是愛吃肉、重口味飲食習慣所致,由於脂肪肝患者年齡逐漸降低,呼籲40歲後就要提高警覺。粘曉菁表示,脂肪肝並非指肝臟外面包覆一層油脂,而是肝細胞塞滿小油滴,猶如脂肪泡泡,可能導致肝炎與肝硬化,造成肝臟傷害。大部分的脂肪肝沒有症狀,也無立即性危險,然而脂肪肝一旦進入肝炎階段,仍可能步入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肝病三部曲」進程,實在不可輕忽。肝基會鼓勵,40歲以上民眾每年自費腹部超音波檢查。脂肪肝沒有特效藥,但所幸脂肪肝可以逆轉!研究顯示,透過飲食、運動等方法,只要減少現有體重5%~10%,脂肪肝程度就會改善,可以說,脂肪肝的解藥就握在自己手中。
60歲男吐血送急診喪命 瘦卻肚大!竟有這「不良習慣」20年
近日一名醫師分享,一位60歲男病患因吐血送急診,醫護發現他身形瘦卻肚子大,確認後是因為有腹水,而吐血是因為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原來男子有「不良習慣」長達20年,最後「肝硬化」。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在YouTube頻道《初日醫學-宋晏仁醫師xCofit》表示,一位60歲病患因為吐血意識不清,被家人送到急診室,患者瘦卻肚子大,手術後還是回天乏術。陳威龍表示,一問家屬才知,患者每天喝威士忌持續近20年,檢查後發現,肚子大事因為腹水,吐血是因為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因狀況危急做手術,而這一切都是肝硬化所引起。陳威龍說,肝硬化的前身是脂肪肝,啤酒肚是脂肪肝的表徵之一,如果都不理脂肪肝,會肝發炎,反覆肝發炎會產生肝纖維化,最後肝硬化或是產生腫瘤。陳威龍強調,脂肪肝可逆轉,但肝硬化就不可逆。陳威龍表示,脂肪肝有兩種,一是酒精性脂肪肝,二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根據研究,如果男性一天喝超過30克酒精,女性一天超過20克酒精,就可能傷肝。影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運動加飲食控制,戒糖,可快速修復肝臟,只是做起來難度頗高」、「以前體重88kg內臟脂肪用體脂機測14.5,去醫院說有脂肪肝也不太在意,然後168斷食加運動內臟脂肪減到3或4,現在想想好險有減肥」。
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 釀「糖尿病」年輕化趨勢!
糖尿病早已不是所謂的老人專屬的疾病,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曾經發表的「台灣糖尿病年鑑」發現,20歲以下年輕族群罹患糖尿病的發生率,從2008年到2014年,在七年內就快速成長了44.5%,而且不只如此,讓人擔心的是,20到40歲的青壯年成長情況也很嚴重,可以說國內罹患糖尿病的人口,有很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原因1. 先天遺傳+後天飲食不健康 國泰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黃莉棋表示,臨床上也看到愈來愈多的年輕小病人罹患了糖尿病,常常是因為「酮酸中毒」住院之後,才知道自己已罹患了第二型糖尿病。她分析,以往兒童型的糖尿病患者大多是第一型糖尿病,與先天免疫系統異常有很大的關係;至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則是以成人為主,這類患者的成因,除了有遺傳體質之外,不外乎跟後天的飲食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然而,現在的門診當中,卻有不少兒童患者都是罹患了第二型糖尿病,像黃莉棋門診中第二型糖尿病最小的患者,是年齡只有15歲的國中生。她形容這類患者每個幾乎都是小胖子,而且有糖尿病的家族史,和以前相比,這些有著糖尿病遺傳因子的孩子,通常到中老年時才會發病,但現在卻看到提早在學生時期就發生,恐怕會增加未來更多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原因2. 下課補習沒運動、體脂肪偏高只是為什麼原本是老人疾病的糖尿病,現在卻愈來愈年輕化了?黃莉棋分析,會有年輕化的趨勢,主要原因和年輕族群「不健康飲食」以及「運動量不足」有很大的關係。雖然現在台灣中小學販賣的食品受到嚴格規範,很少出現不健康的含糖飲料,但事實上,學校外面的誘惑還是很多,而且取得相當方便;加上現代的孩子因為下課還要補習,或是家長工作忙碌的關係,三餐多是外食,黃莉棋觀察到許多學生幾乎天天人手一杯手搖杯,甚至不少孩子將炸雞、零食當作主餐,平常又沒有在運動,這也造就了許多台灣兒童都有體重超標的問題。嚴重情況從「亞洲國家胖小孩排行」,我國12歲以下肥胖及過重的兒童已高達31.3%,目前居亞洲之冠,就可以看得出來。黃莉棋進一步解釋,還有一種孩子外表雖然並不肥胖,但事實上他的體脂肪或是內臟脂肪比例卻偏高,這也是隱形的肥胖問題。(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林可彤靠「4+2R飲食法」2天就瘦2公斤!最詳細「減肥菜單」一次公開!
擁有多重斜槓身分的林可彤,今日應頂級保養品牌之邀擔任活動嘉賓,談到為了這次工作,在不到1個月的短短時間內就努力瘦下3公斤!讓在場媒體紛紛敲碗請她分享自己的瘦身菜單。林可彤笑說其實她很愛運動也吃得很健康,但不知道為什麼之前體重就是一直瘦不下來?向有經驗的朋友請教之後,發現竟然有人靠現在大流行的「4+2R飲食法」瘦了17公斤!讓她決定也要開始試試看!但跟一般網路上的嚴格版本不一樣,林可彤有依照自己的需求做了些微內容調整。(圖/取自林可彤IG)她的「4+2R飲食法」前兩天都是以豆漿、蛋白粉、乳清蛋白、膠原蛋白粉的流質為主,一天可以分成早、中、下午、晚喝4次,會發現這段時間特別疲累很想睡覺,藉由代謝水腫2天就先掉了2公斤;接著R1則是吃豆腐、綠色蔬菜跟菇類,林可彤會加油煎豆腐、把蔬菜跟菇菇炒一盤,持續3~5天後開始進入第二階段,就能進食低脂肉類,輪迴循環下來,瘦下3公斤之外,體脂也降了3%、內臟脂肪降了1%,超有感!(圖/取自dakiberry IG、suhyun0722 IG)
「大腹人家」太危險!腹部脂肪過多將致癌 醫籲「5條件中3」要留意了
腹部內臟脂肪是健康的最大殺手!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指出,腹部脂肪細胞本身是一種內分泌細胞,會分泌出許多發炎激素,這些物質會不時在體內各器官「放火」,造成衰老、慢性病、癌症等;他強調,腹部肥胖的人容易誘發代謝症候群,若在「5條件」中含有3項,包括腰圍過粗、三酸甘油酯偏高等等,就要特別注意。劉博仁日前於臉書粉專提到,當遇到減重的患者時,除了看對方的體脂率以外,一定會看觀察是不是「大腹人家」,因為腹部內臟脂肪可以說是一種「包藏禍心」的脂肪,在10大必須減重理由之首,「腹部內臟脂肪簡直就是您健康的最大殺手」。劉博仁進一步表示,脂肪組織一般會分佈在皮下以及內臟之中,原本的功能是提供身體保暖以及內臟保護的作用,但當過多的脂肪細胞在腹部內臟儲存時,就會形成「蘋果型肥胖(腹部肥胖)」,相當不健康,甚至可以說是萬惡淵藪。劉博仁引述研究指出,腹部脂肪細胞本身就是一種內分泌細胞,會分泌出許許多多的發炎激素,這些物質會不時在您身體各器官「放火」,導致衰老、慢性病、癌症等,「您腹部像座火山,如果不儘早減掉腹部脂肪,遲早火山會爆發的」。對此,劉博仁透露,醫學專家最早就注意到腹部肥胖的人容易引起胰島素阻抗,產生第二型糖尿病,後來更慢慢發現這些病人會合併高血脂以及高血壓等慢性病,因此逐漸有共識定義出「新陳代謝症候群」,簡稱「代謝症候群」。若在以下5項條件中符合3項,就代表是代謝症候群的患者:1.男生腰圍≧90公分,女生腰圍≧80公分,或是BMI≧27kg/㎡。2.三酸甘油酯≧150mg/dl。3.高密度膽固醇男性<40mg/dl,女性<50mg/dl。4.血壓收縮壓≧130mmHg或是舒張壓≧85mmHg,或是有使用降血壓藥物。5.空腹血糖≧100mg/dl或是使用降血糖藥物。
腹部脂肪恐在身體各器官「放火」 醫示警:5指標符合3項要注意
肚子的脂肪要注意,營養功能醫學專家、醫師劉博仁提醒,腹部內臟脂肪可以說是一種「包藏禍心」的脂肪,在10大必須減重理由之首,「我必須強調,腹部內臟脂肪簡直就是您健康的最大殺手。」劉博仁在粉專《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表示,脂肪組織一般會分佈在皮下、內臟之中,原本的功能是提供身體保暖以及內臟保護的作用,但是如果肥胖發生了,過多脂肪細胞就會儲存,在腹部內臟儲存過多的脂肪是挺麻煩的,大家聽過肥胖分為水梨型肥胖(臀部肥胖)以及蘋果型肥胖(腹部肥胖),蘋果雖說健康,但這裡所說的蘋果型肥胖就相當不健康了,甚至可以說是萬惡淵藪。劉博仁指出,根據研究,這腹部脂肪細胞本身就是一種內分泌細胞,它會分泌出許許多多的發炎激素,包括IL-1、IL-6、IL-8以及TNF-α等等,大家如果不懂沒關係,但是只要知道這些物質會不時在身體各器官「放火」,造成衰老、慢性病、癌症等,「所以我在各處演講時都會指著有腹部肥胖的朋友說,您腹部像座火山,如果不儘早減掉腹部脂肪,遲早火山會爆發的。」劉博仁也提到,最早醫學專家就注意到腹部肥胖的人容易造成胰島素阻抗,產生第二型糖尿病,後來慢慢發現這些病人還會合併高血脂以及高血壓等慢性病,因此逐漸有共識定義出「新陳代謝症候群」,簡稱「代謝症候群」。至於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的定義,劉博仁說明,以下5項判定標準,只要符合3項就屬於代謝症候群患者。1. 男生腰圍≧90公分,女生腰圍≧80公分,或是BMI≧27kg/㎡。2. 三酸甘油酯≧150mg/dl。3. 高密度膽固醇男性<40mg/dl,女性<50mg/dl。4. 血壓收縮壓≧130mmHg或是舒張壓≧85mmHg或是有使用降血壓藥物。5. 空腹血糖≧100mg/dl或是使用降血糖藥物。
一鍵量測所有數據 忙碌也能監測長輩健康狀況 2大貼心功能被讚爆
現代人忙於工作卻忽略家中長輩的健康狀況,儘管買了一堆營養保健食品,又或是添購儀器讓老人家測量,但無法掌握數據其實也等於白費工,在國內醫界一款大受好評的ASUS健康小站HealthHub,號稱一鍵測量所有數據並記錄下來,現在從醫療院所走進個人健康管理跟居家生活,推出全新家用版,除了介面簡單好操作,還有兩大貼心功能給使用者最及時幫助。 華碩HealthHub健康小站能夠一鍵測量所有健康數據,包含血壓、血糖、血氧、體脂等,還能即時上傳手機APP,讓在外工作的兒女能第一時間收到監測數據,如有異常測量狀況也會馬上通知,另外AI智慧健康助手,提供簡易量測數值分析跟健康建議,避免老人家誤信偏方。家有健康助手!上班同時掌握家人身體狀況使用者Roy媽媽過往因為血壓異常會頭暈昏厥導致Roy時常需要放下工作照顧,有了健康小站HealthHub後,代替他遠端監測媽媽血壓,精準照顧全家人的健康。(圖/使用者提供)使用者ROY分享心得,媽媽血壓經常忽高忽低,甚至還會突然頭暈昏厥,讓他必須得放下工作回家照顧,後來在客廳放置ASUS HealthHub健康小站,鼓勵媽媽每天早晚各量測一次,同時他也能透過手機APP即時獲得數據,即使在外工作也能較安心。ROY說媽媽原本也排斥使用機器,教一次之後她就能輕易上手,現在媽媽每天起床已經養成習慣量測血壓,數據都能記錄下來,讓他更能掌握家人身體數據,另外還能設定用藥提醒,就像鬧鐘一樣提醒媽媽吃藥,雖然還沒遇到緊急狀況,但他們也試過即時通報功能,一鍵視訊讓媽媽感受到ROY就在身旁。每天量測看數據 上班族時刻關心家中長輩 她稱:還多了一份感情聯繫!另一位使用者徐小姐分享健康小站HealthHub操作方式簡單,就連媽媽也能輕易學會量測和上傳,自己和先生也透過這台實現自我居家健康管理。(圖/使用者提供)另一名使用者徐小姐也分享,67歲媽媽血脂偏高還有輕微糖尿病,過去都是個別用機器量測,再手寫抄下數據,等到徐小姐忙了一天回家,也都無力再關心媽媽身體狀況,後來使用HealthHub,讓媽媽每天起床飯前飯後量血糖,早晚各量一次血壓,一量完手機立刻跳出數據,讓她在外工作也能監控媽媽的身體狀況,她強調不只能提醒家人身體狀況,還多了一份感情的聯繫,互相關心增加家人間的情誼,這也是HealthHub另一大優點。HealthHub能記錄多組使用者數據,徐小姐跟先生也養成習慣量測血糖及內臟脂肪,假日比較常吃大餐,加上家族有糖尿病史,自己有意識會定時量測血糖,另外也會透過智能健康助手結合AI人工智慧諮詢,改變自己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來維持健康,等於是一台機器照顧全家人的健康。即日起於華碩官方商城ASUS Store與全國電子門市同步販售,購買再享免費到府安裝設定、使用教學購買,目前真人健管體驗期結束,企業主如需該項服務與華碩電腦團隊聯繫,取得最新報價。點擊連結了解更多ASUS HealthHub健康小站
早餐狂嗑3顆飯糰吃不飽?醫揭「營養不良」也會胖 1招秒瘦10公斤
1名在工廠上班的50多歲男性,因工作需要大量體力,每天早餐都吃飯糰、油條等澱粉類食物,有時一次甚至要吃2至3份,然而每到中午還是感覺飢餓難耐,長期下來除了導致肥胖,三酸甘油酯、體脂率也爆表。醫師透露,很多人都認為肥胖是營養過剩,有時其實是「營養不良」造成,吃得多不代表吃得好。小宙初日診所減肥專科暨家醫科醫師楊智雯透露,該名男子體重將近100公斤,經詢問飲食習慣,發現對方早上都吃飯糰、燒餅等澱粉類食物,有時一次要吃上2至3份,但還是常感覺身體虛弱、精神不濟,導致糖化血色素嚴重超標,三酸甘油酯、體脂率,她研判是「營養不良」造成,建議改善飲食後,對方迅速瘦下10多公斤。楊智雯說明,每個人身體裡都有一部負責剷除內臟脂肪的「燃脂超跑車」,它是由5大營養素(蛋白質、鐵質、肉鹼、礦物質、維生素)作用出來的燃脂機轉,當這些營養素不夠時,燃脂超跑車就會故障,而無法燃燒內臟脂肪,進而導致肥胖!。「別再以為肥胖是因為營養過剩啦!」醫師指出,她們會透過體組成分析、病史詢問、抽血檢測、營養代謝分析等,來找出肥胖原因,但其實大部分的肥胖,都跟營養攝取是否均衡有很大的關係,「從飲食習慣調整逐步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制定良好的運動計畫,也務必要有充足的睡眠,幫助燃脂超跑車正常運作,才能健康瘦自信美!」
酷熱臭傷害3/年輕人有老人臭「健康恐出事」 置之不理將爆心血管危機
除了汗臭、狐臭,密閉空間內經常還有一股「老人臭」,像極了老舊家具的味道,專家表示,「2-壬烯醛」正是造成老人臭的元兇,內臟脂肪過多也會產生「2-壬烯醛」,所以如果年輕人身上出現怪味,就要懷疑是否有三高問題,以免延誤治療時機惡化成心血管疾病。「所謂的『老人臭』,也就是日本說的『加齡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日本曾針對26~75歲、共22名成年人,以襯衫收集體味進行研究,發現年紀愈大,體臭就更加劇烈。其中的關鍵就是「2-壬烯醛」,研究發現,若比較75歲與50歲襯衫上的「2-壬烯醛」濃度,年長者甚至超過3倍之多。趙昭明說,隨著生理機能老化,皮膚的荷爾蒙、皮脂腺分泌狀況也有所改變。大約從40歲後,人體四肢的皮脂腺分泌變少,但額頭、鼻頭、耳朵後方、胸背、鼠蹊部等皮脂腺卻依舊蓬勃,此時若與老舊角質混雜在一起,就會造成皮脂氧化反應產生「2¬壬烯醛」。尤其是角質層較厚的腳掌、腳後跟等等,特別容易產生很多「2¬壬烯醛」,再加上雙腳時常處於悶不透氣的環境,容易滋生細菌,混雜之下就出現驚天動地的臭腳味。根據日本研究指出,內臟脂肪過多也會使得血液中的「2¬壬烯醛」增加,同樣會造成老人臭。「所以年輕人也可能有老人臭問題!」趙昭明說,飲食習慣如果過於油膩,就更容易刺激皮脂腺分泌散發不好的氣味,一旦年輕人身上若出現老人臭,就要懷疑是不是有三高問題,最好就醫檢查一下,以免延誤治療惡化成心血管疾病。飲食與氣味息息相關,如果常吃重口味食物,身上排出的汗液就會散發出較刺激性的味道。(圖/黃威彬攝)想要預防老人臭,趙昭明建議先從飲食著手,少吃動物性脂肪如豬油、奶油等,也要避免炸雞、麻辣鍋等重口味食物,多吃抗氧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維生素C和E、薑、堅果、大豆等,可以降低皮脂腺細胞的氧化、減少分泌油脂。「也要多喝水!」趙昭明提醒,血液若缺水變得更加濃稠,就會導致「2¬壬烯醛」濃度更高,所以建議每天喝大約2000c.c.的水,而且要分散時間攝取,才能讓細胞真正吸收水分。
身體1問題顯老「提早飄老人味」 增5疾病風險
肥胖會造成許多健康問題,尤其一個部位的脂肪過多,不僅會顯老,還可能提早出現「老人味」,甚至增加罹患三高、癌症、失智等疾病風險,死亡率也會提高,不可輕忽。營養師陳嫚羚在臉書粉專分享「打擊內臟脂肪懶人包」,提到不少朋友都有體脂肪過高的問題,而體脂肪可以分為2類,皮下脂肪大多在四肢及臀部、內臟脂肪集中在腹部。如果內臟脂肪過多,肚子會很大,不只看起來老態,還容易肩膀僵硬、腰酸背痛,甚至提早出現老人味,「只要肚子大1寸,死亡率就增2倍,也會增加糖尿病、高血壓、癌症、失智症,以及還有心血管病風險」。內臟脂肪過多,會增加罹患各種疾病風險。(圖/翻攝自營養嫚嫚說-嫚嫚 營養師臉書)不過,內臟脂肪比起皮下脂肪,較容易代謝消除,只要正確調整飲食內容,搭配運動及正常作息,很快就能看到成效,但是請勿使用錯誤方式減脂。常見的3種錯誤習慣包括:1.過度節食:會減掉肌肉,復胖則堆積肥肉。2.只靠運動:只運動不控制飲食,真的很難瘦。3.斷醣飲食:復胖機率高,長期不吃醣類死亡風險增加。打擊內臟脂肪飲食調整有3招:1.改變吃飯順序:湯菜肉飯或菜湯肉飯都可以,每餐至少吃15分鐘。2.拒絕添加糖類:不喝含糖飲料,不吃甜點、餅乾、糖果。3.每餐菜要比飯多,豆魚蛋類比肉優:將蔬菜、主食、豆魚蛋比例調整為2:1:1,若有困難,則至少蔬菜量要比主食多,豆、魚、蛋類、脂肪量通常比肉類少,優先選擇。
星談心/男主角原本不是他 張耀仁接下《鹽水大飯店》:希望不要愧對這個製作
張耀仁主演時代劇《鹽水大飯店》,農運先驅戴振耀的年少時代,他飾演的男主角李文欽,勇於追求民主自由,劇中也帶到他的愛情故事和兄弟情誼。能與導演鄭文堂及林志儒合作,張耀仁坦言很夢幻:「當初根本不敢想能演怎樣的角色,去客串臨演都好。」接到這角色,對張耀仁來說是很夢幻的過程,「從做臨演開始,就會看導演他們的戲,好厲害,好希望有天可以合作到。」從被連絡去試鏡,到拿到角色,中間有一段等待時間,據了解劇組起初曾希望找二十多歲的演員來詮釋,最後定案決定是他,「其實本來這角色不是我,以為不會接到這個角色。」張耀仁當初不曉得自己試的角色是男主角,接下重任後戰戰兢兢,不希望愧對一切。(圖/焦正德攝)他為了這部戲曬黑、變瘦,從開拍前兩個月,他一天只吃一餐,迅速瘦了7公斤,「因為有刑求戲,要怎樣讓大家相信我有經歷過那樣的事,這很難,所以我強烈控制自己體重,希望不要愧對這個製作跟角色。」外型上準備好了,那其他部分呢?張耀仁說道:「導演從開拍前就很客氣,一個大師,客氣到我招架不住,導演先問我在準備角色的習慣,要配合我還是放空到現場溝通。我們就決定互相配合,就放空到現場,這次準備最多的部分就是『不要準備』。」在跟鄭文堂及林志儒合作的過程,張耀仁時常感覺到佩服,「在劇組每天都會有魔幻時刻,每天都在爆發,會有全劇組都在通電的感覺。」像是導演很注重環境與表演的結合,好比拍浪漫的戲,導演突然下指令「暫時不要講話,看著彼此就好」,他去看回放才恍然大悟,「導演說他在拍風,演員要感受環境,這給我的幫助很大,真的很佩服。」而劇中的經典台詞「受苦的代誌,到阮為止」,其實是導演鄭文堂的天外飛來一筆,張耀仁分享,這是在拍攝後期,導演突然加場的夢境戲,「就覺得導演是怎麼想到的,而且他要我笑著講,那句台詞我突然講不出來,就是一股感動、痛苦、幸福交織的感覺,第一次跟導演說對不起等我一下,當下收音的人員也是邊拍邊哭,很感動。」能接演《鹽水大飯店》,張耀仁直呼「很幸福」。(圖/焦正德攝)戰戰兢兢地完成了這部作品,張耀仁直呼自己很幸運,「接到每部戲,我都是很感激的,謝謝讓我在這人生階段能參與這樣的戲,在這個表演的世界跟大家一起共振,這對每個演員都是很幸運、幸福的事。」張耀仁兩年前迎來兒子,新手爸爸的身份,讓他學到不少,「我覺得當爸爸這件事是一輩子的事情,我都還在學習,關係不管親子、伴侶,都是要滾動調整、傾聽彼此,不能我是爸爸我要教你,在小孩身上也會發現很多你不知道的事。」35歲的張耀仁開始晨跑後,體年齡竟逆轉到20歲。(圖/焦正德攝)像是他希望給孩子探索世界的空間,在拿捏的瞬間,他也會冒出猶豫,甚至胃都抽痛了,「像是牛奶灑出來,一開始一定覺得欸等等,後來又覺得,他可能沒看過牛奶灑出來像畫一樣的圖形,讓他摸一下會怎樣?樓梯摸一下、很髒的牆壁摸一下,會怎樣?他又沒摸過,等下再擦就好,讓他感受一下,現在會有個聲音要自己停一下。」小孩一歲半前都是夫妻倆自己帶,他也為此放棄做重訓,笑說:「怕受傷就沒辦法帶小孩。」就此養成晨跑習慣,發現晨跑帶給他很大快樂,更意外的是,他最近測出體內年齡逆轉到20歲,內臟脂肪6%、體脂肪10%,讓他頗為滿意。
炫富網紅惹議3/真的不怕!2年罰7次照把產品捧成仙丹 減肥名醫:賺更多
網紅品牌HBD負責人夏筠婷公開宣揚自家產品有減肥神效,她服用後在13天瘦了5公斤而引發熱議,而這非HBD首次爭議,該品牌在過去2年遭7度開罰,「鉑金董事」和副總們仍將其捧成仙丹,宣揚產品有燃燒內臟脂肪和降三高等神奇成效,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蕭敦仁則表示,這些業者早已將裁罰金額視為「成本」,提醒民眾控制體重是一生的功課,沒有「一顆」就能達成的神藥。夏筠婷個人品牌「HBD」在2022年和2023年間被7度開罰,但該品牌似乎被罰不怕,至今仍大方宣傳療效。(圖/翻攝畫面)據了解,HBD販售的保健食品包括號稱能幫助排便順暢和促進新陳代謝的「X.S清新纖萃」,能養顏美容、營養補給的「66.5°N極光植萃」和守護靈魂之窗的「LUNA 夜皙晶萃」等,且每樣都要價不斐。「X.S清新纖萃」的官網價格為每盒3280元,每盒有60顆,而官方建議是午餐前2顆、晚餐前1顆,加強吃法還能午餐前2顆、晚餐前2顆,等同一盒吃約半個月就會見底,美麗的代價便是每月至少6000元起跳,昂貴卻不一定有官方認證的效果。這些產品並沒有取得健康食品的「小綠人」標章,僅能稱它們為「保健食品」,也就是能補充每日營養、幫助調節體質的「一般食品」,法規明定不得宣稱療效,HBD的員工們卻似乎把法令「當成塑膠」。除了夏筠婷近日在自己的頁面公開稱自己吃纖萃飲食,在13天瘦了5公斤之外,該品牌顏姓鉑金董事更在網路上把這款「食品」捧成仙丹,囂張表示「我就是要講療效」,稱此款膠囊能抑制多餘脂肪形成和燃燒內臟脂肪,還能把白色脂肪轉為褐色脂肪,增加基礎代謝率外,更有排水腫、降三高等種種功效,似乎他所吃的不是食品膠囊,而是能拯救全球肥胖患者的神藥。「如果真的有藥這麼有效,早就賣到富可帝國、股票上市,賣成丹麥台積電了。」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蕭敦仁表示,他身為減肥專科醫生,常在診間遇到病人拿各種所謂的「減肥藥」來跟他詢問,但這種藥倘若真的有效,早就進入醫界被廣泛使用,「怎麼會只在這種小地方賣」。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蕭敦仁提醒,沒有一種藥是吃了就會瘦,養成好習慣才是維持體態的根本。(圖/蕭敦仁提供)「沒有一種藥是吃了就會瘦,真的要學的是習慣。」蕭敦仁提到,醫學界目前沒有人能掛保證「哪種藥吃了就會瘦」,而減重門診其實是行為矯正門診,醫生會教導患者如何吃、如何動跟如何睡覺,藥物只是初期的媒介,真正有幫助的好觀念養成才能有效控制體態。蕭敦仁提醒,從過去的電視賣藥到如今的網路購物套路都沒有變,一樣都是對男生推薦壯陽藥,對女生銷售減肥藥,患者可能會認為這兩種病症看醫生麻煩或諱疾忌醫,但尋求專業醫療往往才能對症下藥,得到最好的幫助。面對宣稱療效爭議,夏筠婷在4月2日發布聲明,強調產品皆由台灣代工廠製造,擁有ISO及HACCP等國際認證,所有成分均為合法進口,且有完善進出口報單,以供相關部門進行稽查,而她也承認過去曾遇過廣告違規事件,對於消費者監督表示感謝,並承諾今後將更加謹慎於產品文案的撰寫和廣告發布及教育訓練。
美最新研究吸菸除了傷肺還增加內臟脂肪 增加糖尿病風險
吸菸對人體危害相當大,除了常見的肺部疾病外,美國期刊更發現吸菸還會增加內臟脂肪,從外表上看不出來變化,但正默默影響身體健康,研究顯示,過多的內臟脂肪會引起發炎,甚至演變成慢性疾病。該期刊研究人員提到,所謂的內臟脂是堆積在身體腹腔內的一種脂肪,一般來說它佔據人體人體總脂肪的10%,是正常且健康的,但患有菸癮的人,內臟脂肪比例增加,由於內臟脂肪存與身體的交互作用相當大,一旦增加比例,很容易引起心臟病、糖尿病等其他代謝問題。研究人員表示,吸菸引起疾病的可能性,還遠超過遺傳導致的發病率,因此建議有菸癮的人們應該積極戒菸,在特定時期也可以尋求門診的幫助。研究人員提醒,從事運動能夠大幅度提升戒菸的成功率,即便是每天30分鐘的有氧運動,也很有幫助,並且除了戒菸,運動腦內所分泌的多巴胺,還能減少壓力的累積,一旦減緩壓力,許多不良嗜好,如酗酒、抽菸、賭博等問題都能被緩解,若身邊的朋友都有抽菸,而自認定力不足時,也可以適當的與朋友保持距離,避免陷入「菸氣繚繞」的環境。研究人員表示,抽菸的危害不可忽略,即便現在身體感受不出差異,到了老年就會變得非常有感,許多人菸癮患者最後悔的時期都是在老年,除了身體毛病一大堆,也沒辦法陪同孫子一起玩,造成心中的遺憾。
「3警訊」吃水果反傷身 醫:慢性病患者「先這樣吃」
在台灣一年四季盛產各式種類水果,富有「水果王國」美稱,其中水果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等對身體有益的物質;不過中醫師康智勛表示,列出3種警訊應先忌口,否則吃水果反而傷身,包括:感冒時、有慢性病族群,慢性病者建議可以從一天一顆慢慢降到半顆,甚至暫時先別吃水果,同時可以多補充蔬菜獲得營養。中醫師康智勛在臉書上分享,在台灣家中常見的蓮霧、棗子、水梨、蘋果都又甜又好吃,在健康的狀況下攝取,可以滿足口腹之慾又能獲得水果帶來的好處,但如果是身體顯示出不健康3警訊,請注意小心糖會變成毒藥。●感冒:喉嚨容易生痰的狀況下,建議先不吃任何水果,因為果糖含量多寡都會一定程度的刺激生痰,而導致重感冒的不舒服。●慢性病族群(糖尿病、高血壓):如果血糖控制不穩,有下面狀況,空腹時會大於126mg/dl,糖化血色素大於6.5%,長期降不下來;建議愛吃水果的習慣可以從一天一顆慢慢降到半顆,甚至暫時先別吃水果,同時可以多補充蔬菜獲得營養。●肥胖:當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代表有皮下脂肪及內臟脂肪過多的可能,假使體脂率大於30%,BMI大於24,也建議一天最多在中午攝取半顆蘋果大小為限的水果,因為這些數據都顯示未來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存在。
「棕色脂肪」竟能燃燒熱量? 醫師揭密「這類人才有」
春節期間親友團聚,少不了豐盛的年菜,美食的誘惑讓許多民眾攝取過多熱量,加上熬夜更是加重身體負擔,許多民眾多吃少動,年後才發現腫了一大圈!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32.4%民眾在過年期間體重增加,平均增加1.7公斤。淨妍醫美診所曾俊夫醫師表示,肥胖會無聲無息地影響體內器官的運作,並帶來許多併發症,建議控制飲食與運動,局部較難去除的皮下脂肪,則可透過醫美減脂療程達到改善。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即使沒有造成身體的不適,但肥胖仍會無聲無息的影響體內器官的運作,帶來許多併發症。根據醫學統計,體重愈重者,慢性疾病發生率愈高,死亡率也愈高,常併發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中風、骨關節炎、呼吸系統疾病、癌症、胃食道逆流、膽囊疾病、不孕症等。除了身體的疾病,肥胖者也容易罹患各種心理問題,輕者如產生憂鬱情緒,重則導致憂鬱症。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來衡量肥胖程度,其計算公式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國民健康署建議我國成人BMI應維持在18.5(kg/㎡)及24(kg/㎡)之間,太瘦、過重或太胖皆有礙健康。 研究顯示,體重過重或是肥胖(BMI≧24)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體脂肪分為兩種類型,分別為「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可以幫助身體燃燒多餘的卡路里以保持溫暖,一般來說棕色脂肪在嬰兒中最常見,主要在肩膀和胸部附近,當成年後,大多數棕色脂肪流失,僅留下白色脂肪。白色脂肪又分為「內臟脂肪」及「皮下脂肪」。「內臟脂肪」位於腹腔深處,圍繞著重要的器官例如肝臟、腸子和心臟,與皮下脂肪不同,內臟脂肪無法觸摸或感覺到,但會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這類型的脂肪主要為飲食不正常、吃多動少所形成,可以藉由飲食控制和運動逐漸消除。曾俊夫醫師說明,飲食選擇天然食材,如完整新鮮未經過多加工調製的肉類,及蔬菜、水果、菇類、海鮮等。糕點、甜不辣、貢丸、香腸等加工食品應減少攝取。瓜子堅果類是優良的營養來源,但吃的時候最好先規劃數量,避免一顆接一顆一口接一口造成過多油脂的攝取。運動則可每天規劃30分鐘以上的運動時間,有氧運動保持心肺功能,如果輔以重量訓量提升基本代謝率更優,避免脂肪堆積在身上造成負擔。位於皮膚下方肌肉上方的脂肪都可以稱做「皮下脂肪」,經常會在臀部小腹、側腰、手臂、大腿內側等捏到的脂肪,它大約佔人體脂肪儲存的90%,除了飲食控制和適當的運動,部分脂肪因運動鍛鍊不到而成為局部堆積的部位,則可以透過醫美療程來改善,如:音波減脂、冷凍減脂、消脂注射,甚至是抽脂手術。音波、冷凍、消脂注射原理為殺死脂肪細胞,並經身體代謝,減少局部肥胖的體積;手術則藉由侵入性方式減少抽脂部位的脂肪細胞,以此消除皮下脂肪。醫師也提醒,生活中的小習慣也都可能無形中抵銷為了減脂所做的努力,養成健康的習慣,才能常保美麗及活力。像是養成定時飲食,如早餐一定要吃,晚上7點半後不進食,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做規劃,盡量不要在規畫的時間外吃進多餘的食物。另外多喝水分,飲料、咖啡也可以,只是要注意除了水之外的成分含量,每天喝水量保持在2000 CC以上,甚至可以規劃白天固定每小時喝200 CC水分方便達成。減脂是一個漫長且沒有捷徑的旅程,在減脂過程中務必檢視自身情況,飲食控制與規律運動,搭配醫美減脂療程,達到雕塑身材的目的。
「1上班壞習慣」增加罹癌風險 醫揭3種恐怖危害:多運動還是傷
久坐等於慢性自殺!許多人都知道吃油炸燒烤、抽菸、喝酒等壞習慣有可能致癌,卻對「久坐」這個危險因子渾然不知。對此,營養醫學博士劉博仁醫師指出,長期久坐會導致血液流通較慢,使內臟脂肪容易累積、乳酸過多就容易引起發炎,發炎久了就會增加細胞突變的機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有規律的運動,但生活型態上長期久坐,對身體還是會產生傷害。劉博仁今(8日)在臉書粉專《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發文示警,「久坐等於慢性自殺!」尤其若長期久坐,血液流通會比較緩慢,使內臟脂肪容易累積,同時乳酸在周遭的組織也容易過多;而這些內臟的組織或是過多的乳酸,會導致細胞發炎,久而久之,自由基增加了,細胞的突變機率也會升高。劉博仁續稱,久坐還會導致肌肉不太收縮,更容易引起胰島素阻抗,而「胰島素阻抗也是導致癌症風險增加的原因之一。」與此同時,久坐還會讓肝臟解毒力下降,使身體累積的環境荷爾蒙,或是雌激素需要代謝的肝臟二階段的解毒酵素活性下降,導致身體細胞變化,而過多不好的雌激素代謝物對於乳房的刺激也會增加,進而提高癌變風險。此外很多人會認為,雖然上班期間久坐,但下班後只要多運動,就會把久坐的負面效果抵銷。但劉博仁也引述日本研究澄清,即使有規律的運動,但生活型態上仍然久坐,「對身體還是會造成傷害。」因此劉博仁也建議,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每50分鐘起來喝個水、上廁所,然後再回到座位上工作,這樣子就能減少連續久坐對身體健康的威脅。至於下班之後的運動,「整體來說對健康的效益還是有幫助的」,可以繼續維持!
到處都是減肥陷阱! 甜點、米飯控如何與頑固脂肪分手?
「台灣到處都是美食陷阱!」漢堡、薯條、甜點人人愛,上演愛恨相殺、脂肪糾纏不清的戲碼。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主任徐光漢表示,根據國健署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 ,身體質量指數(BMI)>25就屬過重或肥胖,應及早控制體重。而對於肥胖最常見的原因:「不忌口」與「壓力進食」族群,現也有最新藥物能降低食慾與飢餓感,大噸位的肥胖者也能以減重手術配合行為改善,甩開肥胖!戒不掉的甜點米飯 恐是「糖上癮」「請問醫師,我年紀輕輕才30多歲,健檢紅單就算了,怎麼會檢驗出糖尿病初期呢?」-微胖女孩 其實並不意外,亞洲人以米飯為主食,尤其以往農業社會勞動力高,對於米飯的需求更高,也深深影響亞洲飲食文化。加上現代人工作壓力大與飲食西化,若攝取過多精緻澱粉與糖份,血糖控制不佳、三酸甘油脂過高,更進一步形成脂肪肝── 現代疾病「糖胖症」叩門,三高風險大攀升。徐光漢醫師表示,許多民眾都沒注意到飲食出了問題,偶爾的刻意少吃並無法解決長久養成的飲食壞習慣。如果留意到特別愛吃某類食物,或是整天都在覓食,這些都是「食物成癮」的徵兆。例如餐餐離不開澱粉、國人熱愛的反式脂肪甜點、過度調味料或重口味美食,都是當代肥胖元凶。為什麼人們會對這類食物又愛又恨?原因在於糖份能刺激「腦內啡」讓人快樂,宛如毒癮。尤其食品工業技術下,添加過度糖份來增加食物適口性已是常態,如何正確飲食、控制入口分量,成為減重民眾熱門討論話題。對於嘴饞、壓力進食者,醫師也建議可以尋求專業醫療管道,例如減重專科、家醫科、新陳代謝科,或住家附近的減重門診,輔佐中樞神經控制性的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降低對特定食物的攝取。體重降不下來 三高又泡芙身材?根據國健署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代謝症候群有五大危險因子,包含: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二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5項中符合其中3項則代表有代謝症候群。其中,以「腹部肥胖」的風險最高,而這也是診間最常看到的案例。徐醫師表示,根據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建議,一、控制體重避免肥胖病;二、BMI>25屬於過重或肥胖,若有肥胖症建議積極治療;三、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健署建議規律運動,多吃蛋白質、纖維素,少吃澱粉、糖分、高脂肪跟高鹽分食物;四、對特定飲食例如糖、澱粉等食物成癮,屬於精神依賴,此時可用藥物輔助減重。1. 飲食運動「變胖容易減重難」,減重原則為少吃多動,限制攝取高油高鹽高糖等高熱量食物,同時改變生活型態,搭配規律運動。體重只要減輕,三高也能隨之改善。2. 減重手術一旦BMI≧37.5重度肥胖,或BMI≧32.5且合併高危險併發症患者,健保有給付減重手術。根據美國減重代謝外科醫學會(ASMBS)及國際減重代謝外科醫學聯盟(IFSO)2022年發表「最新外科治療建議準則」,亞洲人BMI> 30kg/m2、及BMI>27.5-29.9kg/m2合併相關併發症,符合手術治療條件。醫師提醒,亞洲人多屬中廣型肥胖,「比起歐美族群人種更容易出現傷害健康的代謝症候群,若BMI> 30已合併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等症候,應需考慮接受手術治療,若BMI>27.5合併藥物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依照國際標準也應考慮手術治療的方式。」3. 藥物治療「有點胖但不至於嚴重到要開刀」,是人數最多的族群,建議積極控制飲食與運動。但不少人難以堅持,進一步可使用藥物治療。徐光漢解說,目前食藥署核准減重藥物主要包括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減少糖、精緻澱粉攝取,降低食慾與飢餓感)、腸胃道脂肪分解酵素抑制劑(促進排油便、減少脂肪吸收)、腸泌素(增加飽足感、促進胃排空)。每種藥物的效果與副作用不同,適合不同的族群使用,例如診間常見:(1) 愛吃甜食、下午茶,又離不開飯麵米食者(2) 工作日夜顛倒飲食時間不固定(3) 餓過頭又暴飲暴食者(4) 肚子飽但心理上仍感到嘴饞者使用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可抑制大腦中樞神經,降低「糖上癮」依賴。網路迷思多 精準治療甩開肥胖Q:動手術或吃藥可以消除內臟脂肪嗎?A:門診不少病友體檢有脂肪肝,不僅會造成三高,嚴重恐演變成肝硬化、肝癌。提醒民眾少吃白米等精製澱粉,多攝取海鮮與豆類等優質蛋白質,從根本上消除內臟脂肪。如無法抑制口慾,亦可尋求專業醫療管道,輔佐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Q:減重療程多久見效?會不會很貴或復發?A:手術最快2天1夜即完成,隔天可上班,復胖與致死率低;藥物治療約需3個月見效,每月自費約數千元。不過須注意,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減重方式不會復胖,無論做了減重手術或是使用藥物,飲食仍然高糖、高鹽、高脂肪的話,還是會復胖。Q:我適合哪種減重療程?A:若已經到病態性肥胖建議進行手術,使用藥物治療者則會根據飲食習慣、生活型態來擬定治療方式,例如糖上癮等精神性進食適合用中樞性神經控制劑。民眾可尋求專業減重中心,由醫師、營養師、個管師組成團隊,加上精密的測量儀器,從「肥胖分型」開始,幫助患者告別肥胖。
腰圍越大「壽命越短」 醫警告:慢性病、代謝症候群風險增加
腰圍不僅是衡量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標,更是內臟脂肪累積的重要指標,根據衛福部數據顯示,成人女性正常腰圍數值應該約80公分,成人男性正常腰圍數值應該約90公分以下,不過現代人時常上班久坐,而忽略了日常運動,導致腰圍越來越大,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直言,「腰圍越大,壽命越短」。黃軒在臉書發文稱,近年來,研究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腰圍和壽命之間存在有密切的關係,「男生每增加5公分腰圍,死亡率增加7%;女生每增加5公分腰圍,死亡率增加9%」,而另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的研究發現,男生腰圍超過120公分,死亡風險是比腰圍小於90公分的男生高出2.02倍;女生腰圍超過110公分,死亡風險是比腰圍小於75公分的女生高出2.36倍。因此與正常腰圍的人相比,那些腰圍過大的民眾,預期壽命會變得較短。而為什麼腰圍愈大,壽命就會愈短?黃軒提出了2個原因說明。1. 慢性病風險增加腰圍過大,會增加患慢性病的風險,像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癌症等疾病的風險。2. 代謝症候群風險增加代謝症候群是指一種代謝綜合疾病,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多種因素,而腰圍過大就是代謝症候群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黃軒也強調,儘管多項研究證實腰圍和壽命的密切關係,但仍有學者指出,光是依賴腰圍作為健康指標仍存在局限性,其他指標像身體質量指數(BMI)和體脂率也是判斷健康狀態的重要因素。不過腰圍仍可視為一個簡單易測的指標,即時反映個體的健康狀態和潛在疾病風險。黃軒還提醒,除腰圍外,應綜合考慮BMI、體脂率等多個因素。保持合理的腰圍,透過均衡飲食、少油、少糖、少鹽的食物,再加上規律運動,是增加壽命的重要途徑。黃軒表示,近年來愈來愈多的研究都顯示,腰圍和壽命之間存在有密切的關係。(圖/翻攝自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
賴慧如曾罹病靠喝酒吃藥才能睡 婚後發胖「走路會喘」被喊小胖妹
賴慧如今年8月再婚國標舞老師劉家銘,沒想到婚後和老公一起「幸福胖」,老公胖了10公斤、自己則多了14公斤,不僅大腿會磨、走路也會喘,內臟脂肪標準指數是2,她直接衝到9,她說身邊都沒有人提醒自己胖了,就連老公也喜歡肉肉的感覺,「但有一天我發現老公手機把我的暱稱改了小胖妹,你們說過不過分!」但她接著甜蜜說:「但老公是喜歡的,還會捏我的肚子。」 她回憶自己18歲時曾因發片壓力大加上半工半讀罹患厭食症,看到食物就想吐,當時瘦到只剩43公斤,也是自己人生最瘦的時候,不過她反而喜歡生完後有健身的自己,在登上小巨蛋時她是50公斤,自豪身材很好。新婚的賴慧如希望婚姻生活幸福,廠商記者會上送上性感睡衣。(圖/趙文彬攝)減重期間,她認為最痛苦的是戒酒,她坦言自己每天睡前都需要喝半瓶威士忌或一瓶紅酒來放鬆,「不喝就需要吃安眠藥,但為了瘦身戒酒後,現在都不用。」賴慧如自嘲:「現在酒量變很差,一兩杯就有感覺。」她也感嘆:「現在發現心情只要放輕鬆,加上身邊有人陪伴,睡眠真的會比較好。」近日賴慧如在八點檔裡演出媽媽,所以對逐漸增胖沒有感覺,直到減重保健食品找上代言她才驚覺胖了,量體重竟衝破6字頭,也發現褲子跟裙子都塞不進去了,她花了2個月瘦回52公斤,「我本來以為瘦身很痛苦還要斷食,但我自己只有控制澱粉、少喝酒。」她說:「但我本來真的很愛吃飯!」不只她,現在就讀小一的女兒也愛吃滷肉飯、麵包,賴慧如爆料:「女兒說她現在有3個男朋友。」不忍搓破女兒童心的她說:「其實就是比較要好的男生朋友啦!」賴慧如代言瘦身保健品的記者會上爆料自己從沒用過保險套。(圖/趙文彬攝)目前賴慧如趕拍2檔戲,一週內得跑新竹、宜蘭還有林口,她回憶有次拍到凌晨2點,她直接睡在車上,天一亮本來要開到林口,沒想到她開到晃神,回神後自己已經到家了,相當辛苦。不過她也如願在台北買了房子,約40坪的預售屋總價1千600萬,近期即將交屋,忙碌的她表示,婚宴要等一切都穩定了後再處理,而女兒未來可能跟著前夫另外住在台北,她透露自己是黑臉,女兒和爸爸感情很好,天天都會視訊。此外,她靠節目《最強綜藝秀》入圍金鐘最佳主持人獎,但她還沒有想好感言,只說:「我只要美美的就好,感言有瓜哥在就交給他了!」賴慧如透露昨天胡瓜傳來金鐘紅毯要穿的西裝,兩人有默契選了一樣的色系,她開玩笑的跟對方說:「不行,太帥了。」
小紅書瘦身術2/秋天最狠減肥法「7天10萬人按讚」 循序漸進打造小鳥胃
小紅書上充斥各式各樣的減肥內容,其中名為「秋天最狠減肥法、月減10公斤」詳列4周的飲食控制與運動計畫,獲得廣大網友青睞,9月26日PO上小紅書,至10月3日短短7天已有10.6萬人按讚,專家分析這是一種循序漸進縮小胃口的方式,有些類似168斷食法,再加上搭配運動,瘦身效果因此更快。「秋天最狠減肥法」主要分為4周的作戰計畫。第一周正常飲食,但用餐前都要先喝水,不能吃甜點、喝飲料,晚上6點後禁食。第二周早午餐正常吃,但晚餐不吃,消耗內臟脂肪,建議喝2000毫升的水。第三周增加蛋白質攝取,早餐吃雞蛋與牛奶,午餐正常吃,晚餐少吃或不吃,同時增加運動,建議可跳繩或跑步、快走。第四周飲食方式與第三周相同,此時胃容量已減少,再增加運動強度,建議每天跳繩2000下,晚上則可泡腳促進代謝。「其實這方式有點像早鳥版的168斷食法!」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從第一周的晚上6點禁食、再到晚餐禁食,原理類似於168斷食,只是時間再往前提早一些,當禁食時間超過16小時,體內的能量完全被消化之後,身體就會進入「燃脂狀態」,而且時間提早效果更好,可以讓身體校正平衡重新設定,把代謝的開關打開,讓身體好好的消耗熱量,達到降低體重的目的。三餐前先喝一杯水,不但可增加飽足感,也可促進身體代謝,讓減重更順利。(圖/123RF)「其實飲食習慣都是慢慢造成的!」程涵宇說,這個「秋天最狠減肥法」的飲食內容,正是循序漸進的減少胃容量,後天養成「小鳥胃」,這樣的方式也可幫助荷爾蒙穩定,減少飢餓感。不過,程涵宇提醒第三、四周的飲食內容缺乏水果,建議再適時補充。營養師Ricky也PO文表示,小紅書上充斥各式各樣的減肥知識,但許多其實並不正確,舉例來說,小紅書上許多文章、影片都言之鑿鑿地說「飢餓時吃糖可消除飢餓感」,但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因為不管吃糖還是高GI食物,都會讓你的血糖快速上升,血糖上升會產生胰島素,胰島素會使血糖快速下降,結果血糖下降後變成低血糖,又會想繼續吃甜食,變成惡性循環。其實飢餓時應該要吃蛋白質或蔬菜,這些低GI食物才不會讓血糖大幅波動,所以建議還是要諮詢專業意見,不要隨便相信網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