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熱傷害
」小孩「喊腳痛」可能是中暑前兆! 各種不可輕忽的兒童熱傷害訊號
全台高溫肆虐,家長帶子女外出玩耍時,要注意小朋友是否出現中暑症狀,因小朋友會比大人更容易中暑。日本執業醫師塚田佳子透過媒體警示,小朋友因為身高較矮,比起大人更容易接受到地面的輻射熱,即便身處在同一個場所,一名120公分的孩子,體感溫度會比170公分的大人高出7°C。據《集英社Online》報導,進入夏季後,時常聽到有人中暑送醫的消息。令人擔心的是,大人理解什麼是「累」的標準,小孩子卻因為無法準確表達,因此常常無法正確傳遞出求救訊號。集英社為此拜訪兒童醫院院長塚田佳子,請她分享夏天有哪些孩子中暑的症狀,是家長不能輕忽的警訊。塚田佳子表示,所謂的中暑是指「在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之下,身體無法適應而產生的症狀統稱」,包括出汗過多脫水、體溫過高使血管擴張,導致血液無法循環等。塚田提醒,比起大人,小孩其實更容易中暑。因為孩子個子矮,比起成人更容易受到地面輻射熱的影響。即便身處在同一個場所,一名120公分的孩子,體感溫度會比170公分的大人高出7°C。因此往往可以看到大人覺得狀況還好,但孩子卻哭鬧表示難受的畫面,並不是孩子太過嬌慣,而是他們面對的環境真的比大人更惡劣。塚田指出,孩子在中暑初期,大多會抱怨頭痛或噁心,這時候可能聽起來跟感冒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家長請務必將中暑的可能考慮進去。如果家長看到孩子的小臉開始發紅、潮紅,就是最明顯的警訊,代表孩子的體溫已經開始升高,體內開始累積熱量。如果孩子在外玩耍,回家抱怨腳「疼痛」或者「僵硬」,雖然一般家長常常會先考慮是不是腳受了傷,但其實也可能代表過度出汗,導致孩子體內的鈉含量下降,必須多加留意。那麼,如果發現孩子出現上述中暑跡象,家長應該怎麼做?塚田表示,如果當時家長與孩子在戶外,請先將孩子轉移到陰涼的地方。這時,孩子可能因為暈眩而跌倒,因此建議讓孩子躺下休息。中暑時,必須替孩子補充因出汗而流失的鹽分,可以給孩子飲用體內吸收率高的運動飲料或口服補液鹽。如果條件許可,可以試著用冰袋保持孩子腹股溝區域的涼爽,並在保持水分充足的同時密切關注患者。以上,其實都是治標的方法,真正治本的方法,其實是密切注意天氣預報,避免在過度炎熱的時候帶孩子外出。讓孩子穿著吸汗材質的衣物,並盡量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度過。此外,為了避免孩子在睡覺時中暑,可以讓孩子在睡前喝一點運動飲料塚田提醒,中暑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可能會危害生命的嚴重傷害,大人們要密切注意孩子發出的訊息,才能幫助他們平安度過炎熱的夏天。
隨時留意兒童熱傷害徵兆 預防4招fun暑假
幼兒因為身形小、新陳代謝速度快、體表水分蒸發速度較快,無形之間排汗量較大,再加上受限於語言能力與自理能力的關係,無法適時的攝取水分與休息擦汗;而較大的孩童則是在活動過程中,容易太投入而忽略高溫和身體缺水產生的不適,一旦發現身體或意識怪怪的,就可能出現熱傷害的症狀。降低熱傷害風險 四招預防建議容易發生熱傷害的環境包括高溫悶熱的戶外,空氣不流通的室內,以及密閉的車廂裡。正值暑假來臨,是孩子參加各類活動的好時機。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儘量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的時段外出,降低因為高溫而造成的傷害,並提供4招預防兒童熱傷害建議,減少熱傷害威脅,保護身體健康。一、穿著輕便:在穿著上以淺色與透氣材質的衣服為主,讓孩子穿著與成人一樣感到舒適相同厚度的衣物,並在幼兒衣著上不建議有過多的包覆。二、遮陽通風:外出時,選擇有防紫外線之遮陽帽或選用適合的防曬用品,若使用推車時,則應選擇有透氣的遮陽布,另使用背巾或背帶時,優先選用透氣舒適的材質,避免悶熱,並選擇通風陰涼處休息。三、時時喝水:不論在室內或室外,適時適量的補充水分,避免瞬間大量的補充水分或冰水,且不以含糖飲料取代,保持人體所需的水分,避免脫水等症狀。四、留心孩童:以小型交通車(娃娃車)為例,每次下車時,務必確實檢查孩童是否已下車,避免因孩子睡著,留置車內發生憾事;另,以轎車為例,不可因孩子在睡覺或大人下車處理事情很迅速為由,就將孩子獨自留置車內且車門反鎖,應將孩子一併帶下車,以避免危險事情的發生。若在活動過程發現孩童身體不適,應立刻停止,並儘快休息與補充水分。疑似熱傷害徵兆 迅速離開高溫環境當兒童身體疑似出現如疲倦、活動力減退等熱傷害徵兆,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若出現大量流汗、口渴、噁心嘔吐、輕微的意識混亂、昏厥或是感覺快要昏倒,且體溫持續上升、並出現停止流汗、臉頰發紅、皮膚乾燥和嚴重的意識不清或混亂昏迷,請以最快的速度就醫或撥打119儘速送醫。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為兒童做好防熱準備的同時,家長也要隨時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適時適量地補充水分,善用遮陽與防曬用品,遠離熱傷害的發生,讓親子開心且健康的fun暑假。
幼兒身形小體內水分易蒸發 國健署教「4招」預防熱傷害
夏日來臨,放暑假更得留意兒童熱傷害,全台高溫警戒,疾病管制署統計,截至今年6月30日,18歲以下因為熱傷害就診89人次,約為近3年就醫人次的2.3倍。國民健康署提醒,孩子身形小、新陳代謝速度較快、體內水分蒸發速度較快,是熱傷害的高危險群,呼籲大家做好4招預防熱傷害。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到,高溫悶熱的戶外、空氣不流通的室內,以及密閉的車廂裡,都是容易發生熱傷害的地點。尤其是幼兒,身形小、代謝能力較快、體內水分也容易蒸發掉,加上表達能力與自理能力的不足,無法適時為自己補充能量以及得到適量的休息;大孩童在活動的過程中,更容易因為太投入,導致自身無法負荷活動量而產生不是。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盡量避免外出,降低高溫造成的傷害。當兒童出現疑似熱傷害症狀如疲倦、活動力減退等,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若出現大量流汗、口渴、噁心嘔吐、輕微的意識混亂、昏厥或是感覺快要昏倒,且體溫持續上升、並出現停止流汗、臉頰發紅、皮膚乾燥和嚴重意識不清或混亂甚至昏迷,請盡快撥打119就醫。吳昭軍提供4招預防兒童熱傷害建議:第一招,穿著輕便:以淺色與透氣材質的衣服為主,讓孩子穿著與成人一樣感到舒適相同厚度的衣物,並在幼兒衣著上不建議有過多的包覆。第二招,遮陽通風:外出時,選擇有防紫外線之遮陽帽或選用適合的防曬用品,若使用推車時,則應選擇有透氣的遮陽布,另,使用背巾或背帶時,優先選用透氣舒適的材質,避免悶熱,並選擇通風陰涼處休息。第三招,時時喝水:不論在室內或室外,適時適量的補充水分,避免瞬間大量的補充水分或冰水,且不以含糖飲料取代,保持人體所需的水分,避免脫水等症狀。第四招,留心孩童:以小型交通車(娃娃車)為例,每次下車時務必確實檢查孩童是否已下車,避免因孩子睡著,留置車內發生憾事。另外,凡是有車的家庭,不可因辦事迅速為由,獨留孩童在車內並且反鎖,應將孩子易並帶下車,避免掉不必要的傷害,且帶兒童玩耍的任何過程,發現兒童有任何不是應當立即停止,觀察孩童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