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新冠疫苗
」 疫苗 兒童台北市加開4間「兒童新冠疫苗接種站」 4日上午9點起開放預約
為提升學生保護力,北市教育局協同衛生局與北市聯合醫院及關渡醫院訂於3月11日至南湖國小、明德國小、新和國小及銘傳國小開設5至11歲兒童專案接種,北市教育局表示,符合年齡資格者,可於3月3日上午9時起至3月10日下午5時止至指定網址預約。教育局說明,本次專案上午接種莫德納次世代BA.4/5疫苗追加劑、下午接種兒童BNT疫苗基礎劑、追加劑,每場次提供400至600名額,報名額滿即提前結束預約,家長可依需求選擇任一場次,自行至配合的聯合醫院網頁預約掛號,於3月11日依預約時段前往設站學校接種。教育局提醒,當日須由成年家長至現場陪同接種,並攜帶健保卡、具家長簽名之接種同意書及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小黃卡)。除了可至本次加開的接種站施打,家長也可透過北市衛生局疫苗預約平台預約疫苗登記,選擇住家鄰近診所預約施打。教育局也說,若至醫療院所接種疫苗,學校應給予疫苗假,接種疫苗後如有不良反應也可申請疫苗假,不列入出缺席紀錄,以3天為原則,包含接種當日,必要時得延長,若家長需請假陪同接種,也可給予防疫照顧假。 北市於3月11日至南湖國小、明德國小、新和國小及銘傳國小開設5至11歲兒童專案接種。(北市教育局提供/張芷瑜台北傳真)
兒童新冠疫苗間隔確定縮短 「最快隔4週」就能打第二劑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今(10日)開會決議5到11歲兒童2劑疫苗接種間隔,從現行的12週縮短為「4到8週」。至於詳細實施時間有待指揮中心公布。現行兒童疫苗為分別是6到11歲可打的半劑量莫德納、5到11歲的兒童劑型輝瑞/BNT疫苗,2劑疫苗間隔皆為12週。不過各界原先擔心的心肌炎副作用不只比青少年族群少,甚至低於背景質,認為遵照臨床試驗間隔4週沒有問題,但另據加拿大監測數據,拉長間隔副作用比較低,以及疫情較嚴峻、供貨等情況,決議間隔改為4到8週。
稱「1922不具公權力」遭質疑卸責 陳時中怒回:有些立委是明知故問
2歲男童恩恩染疫死亡事件持續延燒,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卻表示「1922不具公權力」。對此,國民黨立委洪孟楷質疑此說法是「卸責」,陳時中10日則在記者會上怒回「有些立委是明知故問,我們委外的職權分工都是很清楚的。」新北市中和區2歲男童「恩恩」染疫不治,恩恩父親質疑恩恩送醫過程中,1922專線疑似延誤轉送,共花了143分鐘的時間,指揮官陳時中則回應「1922不具公權力」,但遭到孟楷質疑是推卸責任的說法。對此,陳時中則怒回「有些立委是明知故問,我們委外的職權分工都是很清楚的」,強調1922是疫情通報與諮詢專線,SARS時期就成立了,是一個針對傳染病疑問很好的溝通及解釋管道,不過和現在許多專線一樣,包括1965、張老師、安心專線等,「它可能會錄案通知,但不會直接執行公權力,這些都是長期跟政府來做」,只出專線不會指派救護人員去做事,兩者權責分明清楚。另外,有專家建議兒童新冠疫苗兩劑間隔縮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證實,10日下午邀集專家召開ACIP開會討論,主要議題就是5~11歲兒童兩劑疫苗接種間隔相關建議。
兒童疫苗擴大接種 「紅鼻子醫師」現身安撫情緒
現正值新冠疫情高原期,許多家長都會擔心家中孩童染疫及後續重症的風險。為提升兒童及青少年保護力,臺大醫院全力協助兒童及青少年施打新冠肺炎BNT疫苗,端午連假不休息,即日起至6月4日於東址大廳特別加開上、下午各1,400名、一天高達2,800名的疫苗門診(包含兒童2,000名、青少年800名)。由於許多小朋友對於打針都有恐懼感,甚至會發生哭鬧抗拒的情形,臺大醫院在兒童新冠疫苗期間,特別邀請紅鼻子法國創意總監Luc Ducros與紅鼻子醫生們到場安撫小朋友,以表演音樂及與小朋友互動的方式,打造溫馨友善的疫苗施打環境,吸引與分散小朋友的注意力,並贈送兒童疫苗貼紙,成功轉移小朋友的恐懼感,順利接受疫苗施打,期能藉此提升兒童與青少年的保護力,避免重症的機率。臺大醫院除了在端午連假期間於醫院內進行兒童新冠疫苗的施打,上週六日也已經協助鄰近小學如國語實小、東門國小以及市大附小等學校及附設幼稚園施打疫苗;5月31日前往北一女中、6月2日前往建國中學協助青少年施打BNT追加劑疫苗,全力守護臺灣兒童及青少年的健康。為使5歲至11歲兒童及早獲得保護力,臺北榮總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政策,6月1日至6月5日於中正紀念堂第三展廳,開設兒童BNT疫苗接種站,提供基礎第一劑接種服務。需至臺北榮總網站預約,不開放現場、電話及臨櫃預約掛號,並需由家長(監護人或關係人)陪同,並提供家長簽署同意書,經醫師評估後接種。如曾經染疫,須於確診康復3個月後才能接種疫苗,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自主防疫或自主健康管理者,請勿前來。
兒童患6疾病確診後容易得重症 專家指打疫苗可減少死亡風險
國內疫情急遽上升,幾起兒童死亡案例引發家長恐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放5至11歲兒童施打新冠疫苗,掀起一波討論,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19日發文指出,如果孩子患有氣喘、肥胖、糖尿病、先天心臟、免疫、神經系統疾病等危險因子,確診後重症的風險較高,施打疫苗可以明顯減少重症死亡的風險。國衛院表示,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進入台灣社區,確診人數不斷增加,雖然因為國內疫苗施打覆蓋率的提升,讓絕大多數的確診者是輕症或無症狀感染,但極少數中重症患者,尤其是兒童死亡案例,也讓家長憂心忡忡。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放5至11歲兒童施打新冠疫苗,國內又掀起新一波討論,讓家長遲疑到底該不該讓發育中的孩子接受新興類型疫苗。竹南國衛院所發行的《國衛院podcast》請到國衛院論壇COVID-19學術文章轉譯專家,同時擔任新興科技媒體中心以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諮詢專家的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解說現行開放施打兒童新冠疫苗的劑量調配,疫苗的保護力以及其常見與罕見的副作用,並且提供四個考量面向,讓大眾能依據各自家庭的情況評估是否施打兒童疫苗。根據指揮中心公布今年以來,各年齡層確診者的人數與佔比,12歲以下兒童的感疫風險與其他年齡層無異,雖然兒童染疫多為輕症與無症狀感染,但越來越多國家發現染疫兒童中出現侵犯身體多系統的發炎性疾病,被統稱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依據國外數據統計,MIS-C發生機率約為萬分之3,且有3至6成患者會住進加護病房,死亡率在2~10%之間,這也是許多國家開始為5至11歲兒童施打新冠疫苗的原因。齊嘉鈺指出,如果孩子患有氣喘、肥胖、糖尿病、先天心臟、免疫、神經系統疾病等危險因子,確診後重症的風險較高,又或需要出入人多聚集場所、無法保持社交距離與衛生習慣的孩童,施打疫苗可以明顯減少重症死亡的風險。另外染疫後對孩童長短期的影響與後遺症、家中對染疫孩童的照護人力,以及家中是否有免疫力較低的幼童或老年人,都是需要審慎評估的依據。
兒童新冠疫苗將開打…兒科醫學會籲「別挑廠牌」 5大理由曝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建議,推動6至11歲兒童族群接種莫德納疫苗,接種劑數為2劑,間隔12週,接種劑量為成人劑量之一半,接種作業可視家長與幼童接種意願,由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疫苗合約醫療院所及安排校園接種。BNT新冠肺炎疫苗也即將能夠使用於此年齡層孩童,劑量為成人的三分之一。對此,臺灣兒科醫學會表示支持。臺灣兒科醫學會指出,在Omicron變種為主的流行時期,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人數和比例都增加,雖然症狀仍比成人輕微,不過仍有導致嚴重需住院或之後產生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PIMS-TS/MIS-C)的情況。6-11歲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可減少本身感染、重症或併發症與死亡的發生,並降低疾病防治措施(如停課)對於兒童受教權及生理、心理發育之影響,且減少疫情傳播至家人或其他年齡層民眾的機會。醫學會提到,目前世界各國已授權使用於此年齡層的新冠肺炎疫苗主要就是莫德納和BNT兩種mRNA疫苗。在臨床試驗都呈現充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證據。試驗顯示副作用嚴重程度多為輕度至中度,約1-3日內可緩解;受試個案無嚴重不良反應。注射部位反應為六至九成,多屬輕微;疲勞、頭痛約二至六成;皆以第二劑較多。發燒在第一劑小於百分之五至十,但第二劑可達二至三成;一半不超過攝氏38.5度,罕有超過40度的。總體反應較青少年和成人族群輕,但發燒可能略多。對於局部腫脹、疼痛,可使用冰敷緩解,發燒時若未伴有其他危險跡象,可給予退燒藥或請兒科醫師診察處理。醫學會說明,mRNA疫苗副作用方面,較讓人擔心的心肌炎和心包膜炎,在大規模施打的國家顯示極為罕見,且明顯低於青少年的發生率。此外,美國的資料顯示,5-11歲男性幼童感染COVID-19後出現心臟方面症狀之風險,為接種疫苗者之4.4倍;美國、英國及澳洲兒童染疫後死亡人數,為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通報心肌炎人數之2-10倍。顯示在目前處於社區流行時期,接種疫苗益處大於染疫後風險。醫學會強調,目前仍無大規模直接比較莫德納和BNT疫苗孩童接種的研究報告,但由發表的試驗結果看來,前者產生的抗體濃度略高,輕中度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也略高,但並無很大的差異,因此並不建議要特別選擇那一種廠牌的疫苗。醫學會建議,接種疫苗利大於弊。但家長若對於疫苗仍持高度疑慮,並不會強制要給孩童接種。因mRNA疫苗通常第二劑反應較大,也可考慮先接種一劑,再觀察後續。不過,有潛在慢性疾病的兒童感染新冠肺炎,演變為重症或產生併發症的風險較高,應儘早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並完成建議的接種劑次。
12歲以下確診佔比14.4% 小兒科醫師勸「4類型兒童」該打疫苗
今天新增8822例本土病例,指揮官陳時中更宣告「明天應該單日就會破萬例」,兒童COVID-19疫苗預計5月2日開打,目前可選莫德納(Moderna)疫苗兒童劑量,輝瑞BNT疫苗則預計本周簽約。指揮中心也公布今年以來各年齡層確診者的人數與佔比,截至4/26,0~6歲有2558人確診,佔整體確診的7%;7~12歲有2691人,佔比則為7.4%;換句話說,12歲以下共有5249人確診,佔比為14.4%,似乎沒有想像中低,因為綜觀所有年齡層中佔比最高的19~29歲,也不過是24.2%。數字公佈之後,到底打不打兒童疫苗?相信讓許多家長更加天人交戰,小兒科醫師陳敬倫在臉書發文表示,近來家長陸續收到兒童新冠疫苗接種同意書,不少人問他是否該給孩子打疫苗。他表示「疫苗嚴重副作用的機會很低」,特別5至11歲孩子罹有糖尿病、先天心臟病、慢性肺病、肥胖等4種危險因子時,「打疫苗絕對是利大於弊,完成疫苗施打可以明顯減少重症死亡,所以建議儘快完成疫苗施打、不挑廠牌」。但如果是健康無慢性病的孩子,而且家中大人都打好打滿疫苗,陳敬倫說,「染新冠肺炎的重症死亡機率比打了三劑疫苗的成人還低」;就看家長比較擔心什麼,擔心染疫重症就儘快打疫苗,擔心疫苗副作用多一些,就選擇你信任的疫苗。他認為,家長不用過度擔心孩子,反而沒打疫苗的長輩,染病死亡率可以高達20%,所以儘快帶家中長輩去完成疫苗接種比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