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隔離
」 新冠肺炎 確診 隔離 輕症 南韓敬業師被關在教室外授課 他頂高溫站走廊「遠距開課」親曝原因
高雄女中一名歷史老師敬業,由於下個禮拜即將舉行期末考,不過這名老師發現自己確診,雖然現行規定不須隔離,但他怕傳染給同學,影響到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老師居然自備麥克風擴音設備站在走廊上課。學生在教室穿冷氣,老師則頂著30多度高溫受課,學生將老師上課情形拍下傳到網路意外爆紅,也讓外界見證老師的敬業跟用心。史老師週二發現自己確診,怕影響教學進度不想請假,急中生智採取室內外隔離上課。(圖/三立新聞網)畫面可見老師確診,但他仍戴著口罩站在教室外,頂高溫汗流浹背上課,透過小小遠距離教學,學生覺得新鮮有趣,「在外面上課就是已經確診不舒服狀態,還很敬業在外面站整節。」、「在外面站一整節沒有冷氣,溫度大概快40度(還沒有昏倒),他還活著」。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在雄女任教18年,教歷史的施人彰老師最近確診,雖然現階段不需要隔離,但下週即將期末考,怕傳染給學生,想出這樣的辦法,自己頂著30多度高溫在教室外擴音開講,學生則把窗戶全關起來,坐在教室內吹冷氣聽課。老師不在教室裡,透過麥克風擴音設備,人站在走廊上教課。(圖/三立新聞網)這位歷史老師表示,「輕症免隔離的話,我其實只有喉嚨痛,也沒有其他症狀,也沒有咳嗽發燒。下禮拜要期末考進度還沒趕完,所以這個沒有心情請假」。據了解,施人彰老師週二發現確診,怕影響教學進度不想請假,急中生智採取室內外隔離上課,坦言成效還不錯,「她們問問題我也聽不見,我會請她們用肢體語言來表現,這樣上課專注力還不錯」。老師確診戴口罩站在教室外頂高溫汗流浹背上課,這樣上課方式雖然有些克難,但也讓學生看到老師的敬業跟用心。
新冠輕症自主管理時間擬縮短為5天 疾管署:已有共識
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第4年,國內3月20日起,推動輕症免隔離,可自主健康管理至快篩陰,或是滿10天為止。為回歸正常生活,近期疾管署召開專家會議,有共識將自主健康管理天數縮短至5天,目前正與各部會進行溝通,待確定配套措施後,就會正式公布。根據疾管署現行規定,輕症個案不必強制隔離,採取0+n自主健康管理,建議有症狀時在家休息,避免非必要外出。無症狀或症狀緩解(退燒至少1天)後,可戴口罩安心外出,並配合自主健康管理至快篩陰性,或發病採檢陽性滿10天;若具重症風險因子,則應盡速就醫,以利即時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一旦出現肺炎或其他併發症而住院、死亡者,醫事人員才須通報。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昨接受電台專訪時表示,新冠雖然是輕症,但得到了還是有影響,需要自主健康管理,民眾還是要請病假。如果是2條線,現在的規定是自主健康管理10天,或自主健康管理至轉陰為止,最近會縮短為5天。李秉穎說,與病毒共存,一定是要朝向放寬的作法,專家之所以同意減至5天,是為了避免干擾到民眾的生活。由於新冠肺炎的重症、死亡比例仍高於流感,現階段還無法完全解除自主健康管理,才會將天數訂在5天。對此,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透露,不論是新冠肺炎從5類變成4類、從強制隔離變成沒有強制等,都希望疫情到某個程度以後,能讓大家回歸正常生活。專家會議確實在討論將輕症個案的自主健康管理天數從10天改為5天,目前有一定共識,不過還要再和其他部會討論,現在已在溝通,確定後就正式公布。
清冠一號7月起需自費 國外恐較容易購買
「台灣之光」清冠一號,隨著中央紓困振興預算6月30日到期,7月1日起公費不再補助,一盒要價約1500~1800元,民眾要自費了!相較於近日政府大手筆補助大學及高中學費花上百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認為,疫情仍在持續,教育平等,健康也要平等,「政府不差這一點錢」。而清冠一號緊急授權使用(EUA)於明年6月到期後,僅2家藥廠有意願申請正式藥證,但臨床試驗難度高,藥證取得仍是未知數,反觀清冠一號外銷國外市場是「健康食品」,且可以在網路上販售,未來恐怕國外比台灣還容易買到。楊志良呼籲 政府不差這點錢根據衛福部中醫藥司統計,截至6月下旬,服用公費清冠一號患者約171萬人,確診者使用率17%,中醫師看診開立清冠一號,不分品牌,每盒可以1500元申報,使用總經費共25億多元。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表示,台灣清冠一號7月1日起將改自費,病人需由中醫師看診開立處方箋後才能自費使用,或可請中醫師開立健保給付的其他中藥配方來緩解不適。一盒清冠一號,市價約1500~1800元不等,未來若有民眾一家多人確診,恐怕就要花上數張千元大鈔才吃得起。然而,近期政府不斷釋出利多,繼宣布補助每名私立大學學生2.5萬元學費後,又取消高中學費的排富規定,所有學生一律免費,補助達上百億元,相較之下,清冠一號才用了25億元。目前新冠第四波疫情仍處於高原期,楊志良認為,疫情還在持續,需要清冠一號的患者比起大學生人數並不多,使用的量也不大,補助是否延續,應有討論空間,「政府不差這一點錢」。疫情還在燒 補助延續有空間除了沒有公費補助,清冠一號日後在國內恐怕也將更難買到!清冠一號EUA雖延長到明年6月,據悉,輕症免通報後、加上西藥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剩很多」,藥廠認為利潤不多,不願投入藥證申請,國內12家藥廠,只有順天堂、天一,2家藥廠願意申請正式藥證。中醫藥司表示,順天堂、天一預計分別與林口長庚、中國附醫兩醫院合作,中醫藥司將各補助300萬、250萬元,傾全力輔導協助兩家藥廠通過臨床三期試驗,盼讓國家之光能「永續」。藥證申請難 國外反而好買但要通過三期臨床試驗,難度非常高,官員透露,雖然國內服用的人數已經很多,但多數都是確診個案,且是吃過藥物的人,已沒有對照組可參照,也很難找到願意只吃安慰劑組別的民眾。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表示,清冠一號外銷國外市場是「健康食品」,因此不必申請正式藥證,可以在網路上販售,「光是在亞馬遜上就賣得非常好」,未來恐怕國外比台灣還容易買到。中醫藥司有責任要讓清冠一號轉為處方用藥,否則藥廠認為沒有利多,生產意願都不高,「台灣之光」恐怕凋零。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指出,輕症免通報免隔離後,不少民眾會自行購買常備藥,臨床觀察多起65歲以上長者,一感染就先吃清冠一號,送醫後合併吃口服抗病毒藥物,導致嚴重的急性腎衰竭情況。他提醒,勿將兩種藥物一起使用。
口罩解封疫情反撲 羅一鈞:第四波疫情估一路到6月底
口罩解封後,疫情反撲,疾管署公布,國內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微升,中重症併發症較上一周新增154例,比起7天前增加33%,死亡持平;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各項指標都顯示COVID-19疫情有在上升,這波第四波疫情預估將一路到6月底,都還是會處於上升階段。疾管署今(16)日公布近7日每日平均新增154例COVID-19本土中重症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7日的每日平均新增116例上升,增幅達到33%。死亡較前一周每日死亡平均數15例持平。另外,住宿式機構陽性率從0.9%增加到1.3%,國內自3月20日實施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新制之後,5月起本土併發症累計2022例,其中1010例(約50%)未打滿3劑疫苗,703例(約35%)未曾接種任何一劑疫苗。羅一鈞表示,從各項指標來看,疫情都是在上升中,本土疫情處於第四波上升階段,預估一路到六月底前,本土疫情都會持續上升,最擔心可能影響醫療照護量能,目前全國負壓空床率約5成,探陪病措施,目前不會鬆綁維持現況。至於口罩部分維持5月31日後,機構、救護車口罩令會以建議與指引方式,不配戴不處罰,至於醫院、診所、藥局,還在討論是要鬆綁或維持。另有「大角星」之稱的XBB,本土新增11例,占比已達54%,躍升本土主流病毒株。根據近4周監測,目前本土流行的病毒株多為BA.2.75(54%),其次為XBB(37%)及BQ.1(5%),XBB占比已有穩定增加趨勢;但若單看上周新增檢出,XBB早已超過BA.2.75,躍居主流病毒株,其中傳播力強的「大角星」XBB.1.16就有11例之多。
想去東南亞旅遊 當心這些疾病!
各國邊境開放、防疫措施鬆綁,長時間未出國旅遊的民眾也紛紛趁現在「報復性出國」。台灣自去(2022)年10月13日起實施入境0+7免隔離政策後,出國旅遊人數也逐漸上升。根據交通部觀光局資料顯示,去年11月起國人出國人數便逐漸上升,12月出國人數近40萬人,1月更是超過60萬人。其中,國人出國旅遊地前10名一半都是東南亞國家,泰國更排行第二,僅次於日本。但民眾前往東南亞旅遊可要注意了!雖然COVID-19疫情趨緩,但當地仍有許多傳染病疫情。疾管署提醒,國人赴東南亞旅遊應注意防疫,讓出遊更安心。而當地各個傳染病疫情如何預防呢?《健康醫療網》為民眾整理了相關資訊。傳染病一:麻疹 出國前接種疫苗疾管署4月11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為北部30多歲男性,今(2023)年3月17日至22日至泰國旅遊,4月3日發燒,4月5日出現紅疹等症狀,於4月5日就醫並住院隔離治療,經通報檢驗於4月11日確診。目前,個案已出院返家,其密切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初步掌握個案接觸者共36人(含醫療院所接觸者32人),將監測至4月23日。麻疹是傳染力很強的病毒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可經由空氣、飛沫或接觸病人鼻咽分泌物感染,常見症狀包含發燒、出疹、鼻炎、結膜炎、咳嗽,以及發燒3-4天後口腔內出現柯式斑點。在疫苗尚未使用前,超過99%的人都會被感染,而接種疫苗也是目前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因此,疾管署呼籲,應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疫苗的幼兒至流行地區。傳染病二:登革熱、屈公病、茲卡 預防蚊蟲叮咬根據疾管署疫情統計,泰國、緬甸等多數東南亞國家均有登革熱、屈公病及茲卡病毒感染症等病媒蚊傳染病疫情,截至4月10日,累計23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高於去年、前年同期,感染地均為東南亞及南亞國家。登革熱會發燒、出疹,嚴重會肝臟腫大、嚴重出血等。屈公病的症狀與登革熱類似,但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個月。而茲卡病毒型症狀為發燒合併紅疹、關節疼痛或結膜炎等,婦女若於懷孕期間感染茲卡病毒,可能會產下神經異常的新生兒。由於3種傳染病都是由蚊子叮咬傳播,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執行長彭仁奎呼籲,國人赴東南亞國家旅遊期間,於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包鞋及長襪,儘量減少裸露部位,並正確使用含敵避(DEET)成分的防蚊蟲藥劑,預防病媒蚊叮咬。傳染病三:A型肝炎 注意飲食、衛生此外,A型肝炎雖然在國內發生率已大幅下降,但卻是東南亞國家相當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也是旅遊者在東南亞地區常見的感染症之一。30歲以下民眾大部分沒有抗體,目前有A肝疫苗,民眾也可經由醫師評估進行施打以預防感染。而A型肝炎主要經由糞口傳染,疾管署呼籲,國人前往衛生條件較不佳的地區,應留意飲水食物及環境衛生,避免生飲、生食,尤其生蠔或水產貝類,應澈底煮熟再食用,並常以肥皂、乾洗手液洗手,以免感染A型肝炎或其他腸道傳染病。傳染病四:猴痘 避免高風險場域、密切接觸近日,泰國也出現猴痘(Mpox)確診案例。目前,猴痘疫情以密切接觸之人際傳播為主,疾管署建議,民眾出國旅遊應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高風險場域,旅遊期間也應避免接觸野生動物,減少人畜共通傳播風險。若有出現發燒、皮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務必於入境時主動洽疾管署檢疫站協助評估,入境後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另外,民眾自我風險評估「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可至疾管署「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進行接種暴露前預防(PrEP)疫苗意願登記,及選擇欲前往接種之醫院。前往東南亞旅遊前 尋求旅遊醫療諮詢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慶典也即將到來,在東南亞眾多國家,潑水節等同於新年節日,隨著各國國境開放,今年預計也將吸引大批旅客湧入泰國及鄰近國家,共同歡慶。最後,彭仁奎執行長提醒,國人如欲前往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可於出發前2至4週向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進行聯繫,或至旅遊醫學門診合約醫院尋求專業旅遊醫療諮詢、疫苗接種及預防用藥等評估,以增加自身保護力。
疫情指揮中心要退場了? 衛福部:最後決定權在「行政院」
衛福部日前宣布最新的新冠防疫措施「輕症免隔離、免通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至今成立已超過3年的時間,因應新冠疫情趨緩,指揮中心是否要解編?衛福部長薛瑞元今天(30日)表示,指揮中心後續規畫及工作已向行政院報告,最終時程還是由行政院決定。部長薛瑞元也透露,向行政院報告的內容層面涉及甚廣,包含疫情指揮中心在疫情高峰期間完成的事,現在正在進行的事,以及未來會持續進行的工作、解編前收尾的工作,後續降級、解編的時程只是建議,最終決定權還是「行政院」。台灣新冠肺炎確診數以及死亡數持續下降中,據觀察並沒有因為國門開放而讓疫情緊張。指揮中心經過討論以及詢問專家意見後,指揮官王必勝在3月9日宣布,3月20日起新冠確診者,如為輕症或無症狀者,不用隔離也不須通報,取消強制隔離,改採自主健康管理。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表示,如果疫情持續穩定,4月10日將會先取消住院陪病快篩措施,4月中也有機會放寬大眾運輸口罩規定,但是醫療機構口罩放寬規定還需要一些時間,會隨著疫情逐步鬆綁。
搭大眾運輸何時可免戴罩? 王必勝:清明後宣布
輕症免隔離後,本土新冠確診個案昨天跌破百例,新增97例中重症個案,確診數創下新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昨透露,最快過完清明連假後就會宣布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建議不用戴口罩,不再強制,最快上路時間會落在4月中或4月下旬。雖然新增新冠確定病例創低,但新增40例死亡,死亡人數顯然仍高。王必勝坦言,「死亡數的確下降速度是有比較慢了一點」,會再檢討每個個案的狀況,並強調過去一周的總確診人數比前一周再減少7.5%,本土Omicron疫情從去年4月開始有三波段流行,波峰一個比一個小,最後這周已是300多天來的最低點。指揮中心在2月20日開放室內免戴口罩之後,僅剩「醫療照護機構」及「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仍需配戴口罩。王必勝表示,已著手兩場所的進一步開放規畫,其中會先做公共運輸口罩政策再開放,改為建議,不強制配戴,其次是醫院的專責病房跟感染管控措施鬆綁。另外,指揮中心3月6日起推出「疫苗加一,解封安心」催打活動,至今僅32.2萬人次接種,王必勝坦言,疫情趨緩導致民眾接種意願降低,確實造成接種推動困難,但強調,活動至今有2萬5000名未曾接種疫苗的民眾響應,代表活動仍具成效。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組長莊人祥則以昨天單日新增40名死亡病例指出,其中20人從未打疫苗,另有2人僅接種1劑、4人打2劑,代表多數死者都未打滿3劑疫苗,且從未打疫苗的死亡率是打滿3劑疫苗的18.5倍,呼籲民眾還是打疫苗較好。王必勝透露,今年5月BNT官方將與我洽談疫苗採購相關事宜,預計針對上海復星代理權、國內施打情形、BNT次世代疫苗疑慮,以及癌症疫苗等議題進行討論,至於是否會再買BNT疫苗?有待觀察後續疫苗庫存情形。
輕症免隔離上路!醫曝「診間現象」喊:大黑數時代 慢性病患怕爆
台灣揮別新冠疫情陰霾,逐步邁向生活正常化,自周一(20日)起輕症、無症狀等快篩陽性者無須通報,改採自主健康管理10天「免隔離」,且確診者回歸實體醫療機構,可至醫院或診所就醫。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收到不少慢性病、癌症患者抱怨,如今到醫院看診更是危險,他更示警台灣即將迎來「大黑數時代」。蘇一峰22日在臉書發文分享,有3名出現感冒症狀的患者前來就醫,但均無主動提及可能感染新冠肺炎,一問才得知「其中2個病人剛從國外回來,4、5天前篩檢是陽性」,另一人雖然尚未快篩,但家人因確診正在住院隔離中,事後照射X光發現,該名患者也是明顯肺炎。蘇一峰今(23日)發文透露,近日在診間遇到慢性病、癌症患者向他抱怨,「現在要就醫好可怕,因為現在醫院都有許多新冠可以直接來就醫」,質疑政府為何不繼續開放輕症確診者視訊看診,若是慢性病患者遭到傳染,極有可能惡化成重症。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留言熱議,「因為不是高層面對第一線阿」、「處在第一線高危險環境下的醫生們辛苦了」、「輕症已經不篩檢了,真的只能自求多福了」、「所以口罩還是續戴,誰知道對方有沒有新冠病毒,有也不跟你說的很多。」另外,也有人建議,可以讓慢性病患者視訊看診,降低被感染的可能性。
今起確診輕症免隔離!「取消7大防疫措施」新制出爐一次了解
台灣揮別新冠疫情陰霾,逐步邁向生活正常化,今(20日)起輕症、無症狀等快篩陽性者無須隔離,改採自主健康管理10天,另確診者回歸實體醫療機構,可至醫院或診所就醫,相關8大疫情鬆綁措施,帶您一次了解。第一、自3月20日起「取消」7項措施,包含輕症強制隔離;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居家照護對象)開立;確診者同住家人及入境民眾自主防疫(0+7);輕症通報、提供確診數位證明;確診者簡訊、自主疫調回報;居家照護遠距詢;確診死亡個案遺體儘速火化。第二、自3月20日起「維持」4項措施,包含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公費清冠一號;住院須採適當防護措施;住院者開立隔離治療通知書。第三、衛福部自3月20日起,同步修訂喪葬慰問金、關懷金發給適用對象。第四、若確診勞工身體不適無法出勤,可持「快篩陽性證明的照片」,向雇主請未住院之一般病假,病假日數1年內未超過30日的部分,雇主應發給半薪,且自篩檢陽性日及次日起5日內請病假之勞工,雇主不得扣發全勤奬金。第五、如若勞工希望照常出勤,雇主應尊重意願,雙方可協商改採居家上班、遠距上班,不過雇主「無法要求」勞工不要出勤,以及快篩陰性才能上班,雇主若單方面拒絕勞工出勤,屬僱用人受領勞務遲延,仍得支付薪資。第六、除山地、離島、偏遠地區與住宿式機構住民,可繼續使用視訊看診外,其餘地區自3月20日起回歸實體診療,且醫療院所不得無故拒絕看診。第七、輕症、無症狀之師生及教職員工,自確診的0日及次日起5日內,不得到校上課上班,需在家進行自主健康管理,且持快篩陽性證明可請病假,不列入出缺席紀錄,家長亦可請防疫照顧假,若快篩陰性則可提前解除自主健康管理。第八、自3月20日起,確診者遺體不再強制使用雙層屍袋,若有滲漏風險才要使用屍袋,另遺體也無須強制自醫院或接體車上入殮封棺後逕送火化場火化,不過親友瞻仰遺容時應避免直接碰觸、仍應佩戴口罩。
明起輕症免隔離 羅一鈞:19日確診仍須依照「5+n」
明(20)日起新冠肺炎輕症免通報隔離。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羅ㄧ鈞表示,建議非必要不外出,並等症狀緩解後再戴口罩出門。羅一鈞指出,指揮中心的政策為「0+n」。因此建議盡量非必要不外出,等症狀緩解後再戴口罩出門。羅一鈞強調,3月19日以及19日之前確診的民眾仍須按照「5+n」舊制完成五天隔離。並不適用3月20日輕症免隔新制。更沒有「3月20日自動解隔」的說法。羅一鈞補充,若病人因新冠確診而被拒診,按照醫療法和健保法,被無故拒診的民眾可向當地衛生局申訴。
明起新冠「輕症免隔離」!8症狀快就醫 「防疫鬆綁」懶人包一次看
防疫政策持續鬆綁,明天(20日)開始新冠肺炎輕症免隔離通報,改採「0+n自主健康管理」,僅中重症民眾須通報並隔離治療。指揮中心也示警,染疫者雖多數為輕症,但仍有機會發展成中重症,如果快篩陽後出現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明顯漸少、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等8大重症警示症狀,就要迅速就醫。另外,65歲以上、孕婦、產婦(產後6周內)、具慢性病或免疫功能疾病的民眾,是染疫後併發重症的高風險族群,切記快篩陽後要迅速就醫並使用口服抗病毒藥。對此,《CTWANT》也整理6大QA懶人包供民眾參考。什麼情況要快篩?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的時候。快篩陽後出現什麼症狀要就醫?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90mmHg無發燒之情形下心跳>100次/分鐘指揮中心表示,新冠肺炎感染者雖然多數為輕症,但病程仍有機會發展成中重症,若出現以上8大重症警示症狀請立即就醫。哪些高風險族群染疫後要就醫,吃口服抗病毒藥物?65歲以上孕婦及產婦(產後六周內)慢性病,包括:氣喘、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炎、結核病、慢性肝病、失能、精神疾病、失智症、吸菸、BMI≧30等有影響免疫功能疾病的民眾指揮中心表示,以上4族群為感染新冠肺炎後可能導致併發症的高風險對象,快篩陽性請儘速就醫,以利及早診治並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及清冠一號開立方式。(指揮中心提供)口服藥怎麼拿?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即使新制上路,醫生只要針對檢驗陽性結果,包括家用快篩、醫用快篩或是PCR陽性,且是65歲以上或是具有重症風險因子,就可以開立公費的口服抗病毒藥物。若想要服用中醫的清冠一號,則由中醫師針對檢驗陽性結果,包括家用快篩、醫用快篩或是PCR陽性,且符合重症風險因子或中醫急迫病勢的民眾,都會持續提供公費清冠一號。兒童染疫後,出現哪些症狀要就醫?指揮中心表示,兒童染疫後重症機會低於成年人,如家中兒童快篩陽性後,出現以下症狀,請家長儘速帶往就醫。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退燒後持續或活動力不佳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胸悶胸痛持續性嘔吐、頭痛或腹痛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解尿若出現以下症狀,立即送醫:抽蓄、肌躍型抽蓄步態不穩意識不佳或持續昏睡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體溫大於41度新冠輕症患者就醫建議流程圖。(指揮中心提供)快篩陽性輕症或無症狀,要做些什麼?指揮中心表示,有症狀時在家中休息,避免不必要外出,注意自身健康狀況,依照前述建議適時就醫。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請勿從事群聚型的活動,外出時全程戴口罩。
疫情最快下月降級!4/10取消住院陪病篩檢 搭車摘口罩可能時間曝
隨著疫情趨緩,各項防疫政策也慢慢開放,國內自3月20日起,實施輕症免隔離。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指出,預估至清明連假前,感染人數都會呈下降趨勢,會先觀察新制上路與連假後狀況,若疫情穩定,住院陪探病篩檢措施可望於4月10日先取消,至於大眾運輸口罩進一步鬆綁,清明連假後會有答案。羅一鈞表示,世衛緊急委員會可能將於4月底下一次開會時,宣布解除新冠大流行為公衛緊急事件,日本、美國也將陸續於5月宣布降級改類與解除新冠公衛緊急狀態,我國也將目標設於4月底,完成指揮中心降級以及新冠肺炎法定傳染病改類。羅一鈞指出,降級改類前國內的防疫措施還會有部分小鬆綁,不過還要視新制上路與清明連假後狀況,若疫情穩定,預計4月10日取消住院陪病篩檢;至於交通工具口罩等鬆綁,預估時間會在4月中旬,而醫療院所口罩規範因要顧及要保護脆弱族群,應該會晚於4月。
疫情最快4月降級!搭乘大眾運輸有望摘口罩
國內疫情連5周下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上周平均每日新增8959例新冠病例,與前一周相比約下降17.7%,指揮官王必勝表示,下周一(20日)確診輕症免隔離新制上路後,最快4月就可將新冠肺炎降為第四類,並將對大眾運輸口罩政策進行鬆綁。昨單日新增8855例本土以及37例死亡個案,為連續8天單日新增低於萬例。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上周共新增811例中重症、284例死亡個案。死亡個案中有95%具慢性病史、66%未打滿3劑疫苗,另有92%為60歲以上。下周一確診輕症免隔離新制上路,是否將導致清明連假疫情再度升溫?王必勝表示,由於本周疫情較前一周減少,推估接下來仍會穩定下降,根據過去春節、228連假的經驗,疫情反彈機率應不高。王必勝說,輕症免隔離新制上路後,將進一步針對大眾運輸工具戴口罩政策進行鬆綁,至於醫院、長照單位目前仍有專家建議維持戴口罩,如一切順利,最快4月就有機會將新冠肺炎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改為第四類,不過仍得視輕症免隔離新制上路2周後的實施成果而定。「疫苗加1解封安心」活動上路10天以來,全台僅9.8萬人次接種,平均每天不到2萬人次。王必勝坦言施打狀況並不踴躍。另國內尚有成人、兒童及幼兒劑型輝瑞BNT疫苗,原本將全數在今年3、4月屆效,目前食藥署均已通過效期展延申請。
輕症免隔離3/20上路 「這幾天確診」仍需關滿5天…新制曝光
隨著疫情趨緩,各項防疫政策也慢慢開放。自3月20日起,實施輕症免隔離,但考量到新舊制交替,因此「這幾天」確診的民眾,仍適用5+n規範,必須隔離滿5天,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也針對相關規範做出說明。本土案例已經連續一周跌破萬例,羅一鈞指出,疫情持續下降,沒有觀察到3月20日輕症免隔離前,因為防疫險造成通報增加的效應。此外,由於3月20日將進一步解封,確診輕症不需通報也不用隔離,但建議採取「0+n自主健康管理」,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快篩陰性,或至距離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已達10天無需採檢,就可以解除;僅有符合新冠中重症條件的民眾需通報並隔離治療。值得注意的是,在3月20日之前確診的人,也就是所以今(15日)到19日之前開出的居家隔離通知書未失效,仍要隔離5天,並非直接適用新制,也不能3月20日當天就解隔離。假如民眾在19日快篩陽性,但可能到20日或21日才就醫,此時通報確診日以醫師通報為主,而針對新舊制交替,緩衝期將持續到3月26日,也就是說,民眾經醫師判定確診後,還是會以輕症通報,並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與數位確診證明,直到27日系統才會正式關閉。3月20日實施輕症免隔離。(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也提醒,成人出現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發燒(體溫<38°C)之情形下,心跳> 100次/分鐘、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等警示症狀時,因儘速就醫。兒童部分,若出現抽搐、嗜睡、意識改變、活力不佳、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肢體冰冷合併皮膚班駁、冒冷汗等徵兆,同樣應儘速就醫。
3/20起新冠輕症「不算法定傳染病」 薛瑞元:抗病毒藥物暫維持公費給付
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也已經宣布,從3月20日起,輕症實施免通報免隔離,並會同步調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到時只有「中重症」,臨床條件符合「出現肺炎需要氧氣治療或者其他併發症,因而住院(含急診待床)或者死亡者」,才會被通報是新冠確診。現在外界也關心,在新冠輕症的醫療上,是否會回歸健保支出?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今表示,原則上是回歸健保,但抗病毒藥物在短時間內,仍是以公費給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3月20日起,新冠肺炎輕症確診者免除隔離,之後感染新冠病毒且有呼吸道症狀,出現肺炎、需要氧氣治療或其他併發症,因此被收治住院或死亡的患者,才會被認定是第五類法定傳染病。產險公會也宣布,本月20日起,只有符合「肺炎併發症」且「住院或死亡」兩要件的新冠重症患者,才可獲防疫險理賠。但法界人士憂心,未來新冠肺炎輕症免隔離通報,但中重症仍是法定傳染病,等於將一個疾病分成兩種標準判定,似乎會有爭議。對此問題,部長薛瑞元在今天出席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前表示,其實流感就是只有中重症才會需要通報;如民眾自費PCR檢驗陽性,確診就像現在一般疾病診斷一樣,不需要被通報為法定傳染病。而未來新冠的輕症患者,在醫療費用是否可全數回歸健保支出?薛瑞元回應表示,醫療費用的部分,目前還在討論當中,輕症因為不列入法定傳染病,原則上跟其他疾病應該是要一樣回歸健保,但是抗病毒藥物,可能短時間內還會有一段時間是給予公費給付。
20日起確診免隔離 蔡英文:一步步往正常生活邁進
指揮中心公布自3月20日起新冠肺炎患者,輕症免通報、免隔離。對此,總統蔡英文昨(9)日表示,特別感謝所有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及所有防疫夥伴的付出。政府會視情況調整防疫措施並繼續一步步往正常的生活邁進。蔡英文昨天晚間在臉書發文表示,3月20日起,輕症免通報、免隔離,0+n自主健康管理。蔡總統表示,從台灣宣布放寬室內戴口罩的規定後,這一個月以來,國內、外疫情都維持穩定。總統指出,為了減少確診對民眾影響,以及醫療端的通報負擔,指揮中心在今天宣布,如果疫情持續穩定,自3月20日起,確診輕症將採取免通報、免隔離,0+n自主健康管理。她同時表示,要特別感謝所有第一線的醫療人員以及所有防疫夥伴的付出。政府會視情況調整防疫措施,繼續一步步往正常的生活邁進。
防疫再鬆綁! 輕症3/20起免隔離 中重症仍需通報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表示,基於國內外疫情趨緩,宣布如疫情穩定,自今(2023)年3月20日(個案採檢日)起,調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改為:符合COVID-19併發症(中重症)條件之民眾需通報並隔離治療,輕症或無症狀民眾如檢驗陽性,不需通報也不需隔離,但建議進行「0+n自主健康管理」,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快篩陰性,或至距離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已達10天無需採檢,即可解除。相關配套措施將配合修訂及實施。(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說明,考量COVID-19疾病嚴重度下降,感染者多數為輕症或無症狀個案,且本土疫情穩定、2月起防疫鬆綁未明顯影響疫情,為減少確診對民眾影響、減輕醫療端逐案通報負擔,並與國際防疫調整方向一致,邁向疫後新生活,故調整現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由「確診均通報」改為「併發症(中重症)才須通報」,即如為新冠檢驗陽性,且出現肺炎需氧氣治療或其他新冠相關併發症,因而住院(含急診待床)或死亡,醫事人員才須通報。(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調整後,其他因自行使用家用快篩檢測陽性、或因配合醫療院所相關感染管制等相關措施篩檢陽性的輕症或無症狀之輕症民眾,不需通報也不需強制隔離,亦不會收到隔離通知書及簡訊,此類對象建議進行「0+n自主健康管理」至快篩檢測結果為陰性,或距離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已達10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建議有症狀時在家休息,避免不必要外出,無症狀或症狀緩解(退燒至少1天)後可安心外出;外出時請全程佩戴口罩;同時提醒,為降低感染後引發併發症之風險,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具慢性病或免疫不全/免疫低下病史者等具「COVID-19重症高風險因子」之民眾於快篩陽性後,請儘速就醫,以利醫師及早診治並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另0+n自主健康管理屬於指引建議性質,由民眾自主進行,無相關罰則。(圖/指揮中心提供)(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指出,配合本次防治政策調整,同步修訂相關配套措施於3月20日實施,包括取消健保卡資料上傳COVID-19檢驗結果自動通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方式,請醫療院所改至傳染病通報系統網站或運用醫院電子病歷自動通報(EMR)等方式通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併發症)」、取消確診者自主疫調回報機制、取消居家照護遠距諮詢服務、取消確診者同住家人及入境民眾自主防疫措施、停止更新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系統(DVC)及健康存摺中確診及檢驗資料、調整因應COVID-19疫情之視訊診療措施、調整確診死亡個案遺體處理感染管制指引、調整醫療機構因應COVID-19個人防護裝備建議等。指揮中心表示,為利政策調整推動順利,規劃3月20日至26日為7天緩衝期,供採檢日於本年3月19日(含)以前之民眾及相關單位在緩衝期時可進行通報等相關防治作為及行政作業。例如,民眾於3月20日持3月19日家用快篩陽性證明至醫療院所就診,如醫病雙方均同意3月19日快篩結果且醫師評估為確診個案,仍適用舊版病例定義及相關防治措施。此外,上述防疫鬆綁新制相關資訊,將置於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輕症免隔離,邁向疫後新生活」 專區 (資料陸續建置中),歡迎各界參閱。指揮中心特別感謝疫情期間民眾的配合,以及醫事人員與投入防疫工作同仁的辛勞,請民眾持續配合相關防治措施,同時呼籲「疫苗加一,解封安心」運動已開始;接種院所時間、地點等相關資訊,可透過疾管署官網「疫苗加一,解封安心」專區查詢,也請民眾儘速接種COVID-19疫苗,提升自身及群體免疫保護力,共同邁向疫後新生活。
防疫鬆綁新制!3/20取消確診遺體強制火化 允許親友可瞻仰遺容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表示,因應如疫情穩定,「輕症免隔離,邁向疫後新生活」防疫鬆綁新制,將自今(2023)年3月20日開始實施,指揮中心經參考國際間遺體處置建議及評估國內實務需求,規劃同步自3月20日起,調整COVID-19遺體處置感染管制建議,配合該新制,衛生福利部亦將同步修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死亡喪葬慰問金及關懷金發給要點」之適用對象為新制實施日前往生者。COVID-19遺體處置感染管制建議修正重點說明如下:一、 取消「醫院或接體車上入殮封棺後逕送火化場火化」建議,調整為「遺體得採火化或埋葬等方式進行處置」。二、 取消「不可再打開屍袋」建議,調整為「於符合感染管制原則下,親友可瞻仰遺容,惟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並避免直接碰觸遺體」。三、 取消「使用雙層屍袋」建議,調整為「如有體液滲漏風險,應使用完全密封且非滲透性的屍袋」。四、 工作人員(包含醫護工作人員、太平間工作人員及禮儀人員等)建議依執行任務之暴露風險,選擇適當個人防護裝備。
政院拍板!3/20起確診輕症免隔離、自主健康管理5+N改成「0+N」
隨著國內新冠疫情持續趨緩,行政院長陳建仁,於今天(9日)行政院會上,拍板防疫措施再放寬,自3月20日起,調整確診者隔離措施,從「5+N」改成「0+N」,並將修正通報條件,輕症將可「免通報、免隔離」,相關執行細節,將於今天下午由指揮中心在記者會上宣布。行政院代理發言人羅秉成,剛剛在院會後記者會轉述,閣揆陳建仁表示,近期全球疫情趨緩,國內在口罩令鬆綁後,疫情並未反彈,且指揮中心積極推動「疫苗加一、解封安心」全民接種運動,現階段是再度擴大鬆綁防疫措施的好時機。陳建仁表示,針對指揮中心所規劃修訂嚴重特殊傳染病傳染性肺炎的病例定義,及篩檢陽性的輕症個案,可免通報、免隔離,建議自主健康管理0+N等2大防治政策,他表示,在疫情可控前提下,同意指揮中心的規劃,並於3月20日起實施。陳建仁並表示,會請教育部、勞動部等單位,針對篩檢出陽性的無症狀或輕症的學生、教職員工及民眾,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的請假在家休息的假別和規定,要妥為對外說明宣導,並鼓勵各類對象,依指揮中心建立疫苗施打劑次,盡速接種疫苗,維護民眾的健康安全。
校園口罩禁令今日解除 「輕症免隔離」最快本月中公布
今(6)日起,各級學校放寬室內戴口罩規定,師生可自主決定要不要戴口罩。教育部鼓勵學生,「不要害怕展露真實的自己」,多認識同學不戴口罩的面容,建立新交流。家長團體則擔心不戴口罩的人,會嘲笑戴口罩的人「你是在怕什麼」,形成「口罩霸凌」,希望老師能隨時介入輔導。新冠疫情本土確診昨日新增1萬0090例,比上周日下降逾2成,死亡個案則新增60例。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日起校園鬆綁室內口罩令,觀察1周後,最快本月中旬宣布輕症確診者免隔離、免通報。今日起各級學校、幼兒園、課後照顧中心、補習班,對室內空間原則採「自主戴口罩」,但各級學校健康中心、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校園接駁車等仍「應戴口罩」。教育部說,各級學校經與學校師生充分溝通並取得共識後,可於具特殊場域或授課,例如烹飪課,有防疫需求時,可自行決定戴口罩。教育部進一步指出,今日起放寬校園室內戴口罩規定,如有部分學生對脫下口罩需要重新調適心理,老師應充分與學生溝通,不宜以「一致性」或特定管教措施來強迫學生。教育部也提醒學生,面對校園口罩鬆綁,不要害怕展露真實的自己,並應思考如何面對這樣的變化。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蕭東原表示,原本向政府建議在4月清明節連假結束後,再解除校園室內口罩令,那時天氣較暖和,也提供較長時間讓學生慢慢適應不必戴口罩到校,不過政府最後決定3月6日就鬆綁。蕭東原說,校園室內口罩令鬆綁後,可能會發生一種狀況,沒戴口罩的人會嘲笑戴口罩的人,「你是在怕什麼」,形成「口罩霸凌」。他提醒,學校及老師要注意此現象,並隨時介入輔導。「上課不用戴口罩,每個人臉部赤裸裸呈現,部分學生可能會焦慮!」台北市明德國中輔導主任黃曉琪說,青春期的學生非常重視外表,但過去長期戴口罩,因為不通風,有些人臉上會長痘痘,學校近期努力實施衛教,輔導學生臉部護理及清潔,讓他們以真面目示人,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