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逃脫能力
」 新冠肺炎 疫情名醫喊「新冠病毒燒起來」急診一半確診 示警2類人要注意
近期新冠疫情又升溫,先前就有醫生表示,近期手上10個肺炎住院,就有4至5個是新冠患者,對此,胸腔內科名醫蘇一峰也發文示警,「最近新冠病毒真的燒起來了」,提醒大家要注意。蘇一峰於昨(15)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新冠病毒真的燒起來了,急診就醫的肺炎病人,差不多一半是新冠感染的肺炎」,蘇一峰也提醒大家,要注意自己的保護力,並直言一般健康人可以不用怕,不過老人家與慢性病患者就要多加小心了,「大部分住院的還是老人家與慢性病患者!話說抗病毒藥又缺貨了」。先前耳鼻喉科醫師張弘也表示,近一個月以來門診新冠患者有增加趨勢,其中輕症居多,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狀嚴重,引發喉嚨劇痛、吞嚥困難、胸悶、呼吸急促、咳嗽、嗅覺喪失等,他認為新冠疫情升溫的原因可能是新冠變異株JN1突變出KP2,傳染力跟免疫逃脫能力更高。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指出,臨床觀察確實顯示病情變得更嚴重,之前新冠患者的症狀多為流鼻水、咳嗽等輕微症狀,但最近的病例中,平均每10人中有7至8人會出現發燒、全身痠痛等較嚴重症狀,這些症狀與流感相似。周慶明建議,如果診所有快篩試劑,可以幫助民眾進行篩檢,不僅有助於診斷,也方便民眾帶回家給家人使用。事實上,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64%及59%,近期呈緩降;另KP.2及KP.3的占比則略升,KP.2的占比分別為10%及22%,KP.3占比皆為9%,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疾管署提醒,由於疫情傳播風險仍存在,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此外,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提醒滿6個月以上民眾儘速接種;對於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低下民眾,呼籲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民眾等高風險對象,再接種第2劑以增強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機會。
疫情升溫!醫示警「變異株KP.2傳更快」 恐釀新一波高峰
近期新冠疫情升溫,確診人數增多,耳鼻喉科醫師張弘也表示,有發現近一個月以來門診新冠患者有增加趨勢,其中輕症居多,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狀嚴重,「新冠為何變多?可能是新冠變異株JN1突變出KP2,傳染力跟免疫逃脫能力更高」。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近一個月以來門診新冠患者有增加趨勢,其中輕症居多,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狀嚴重,引發喉嚨劇痛、吞嚥困難、胸悶、呼吸急促、咳嗽、嗅覺喪失等,他認為新冠疫情升溫的原因可能是新冠變異株JN1突變出KP2,傳染力跟免疫逃脫能力更高。張弘指出,根據統計,KP2傳播力約為JN1的1.2倍,在美國占新冠感染比例從3月的1.4%,到5月快速上升至28%,「是否會在這段夏季引發新一波高峰,需格外注意及防範」,因此張弘建議民眾出入公共場所要戴口罩、勤洗手,若出現發燒、酸痛症狀,可先執行新冠快篩後就醫,高風險者就醫評估使用抗病毒藥,降低重症風險。事實上,疾管署公告國內上週(6/4至6/10)新增328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5/28至6/3)新增263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20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26例下降,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研判疫情上升且進入流行期。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64%及59%,近期呈緩降;另KP.2及KP.3的占比則略升,KP.2的占比分別為10%及22%,KP.3占比皆為9%,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
新冠疫情升溫!專家示警「病毒變異」 恐引起新流行病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疾管署研判開始進入流行期。專家指出,病毒經歷分支演化,現今已進一步演化成KP.2和KP.3,這些變異未來可能會與其他病毒株相互作用,引起新的流行病,全球都需高度重視。國內目前病毒株仍以JN.1為主,但美國KP.2病毒株以每周7%的速度增加,緊追在後的是KP.3,隨著美國放假、學子返台,預計將對國內疫情造成衝擊。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美國KP.2病毒株以每周7%的速度增加,到6月初已超過3成。KP.2的傳播力、免疫逃脫能力較強,在KP.2增加的同時,KP.3也緊追在後,兩者會競爭,誰的傳染力特別強,就會占據多數,「鹿死誰手還不知道」。由於美國已開始放假,許多學子都會返回台灣,加上台灣近期下雨,將加速病毒傳播。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KP.2感染症狀與其他病毒株相似,包含喉嚨痛、流鼻涕、咳嗽、發燒與身體痠痛,還有少數嗅味覺喪失情形,部分病患亦可能出現腹瀉或嘔吐等症狀。台灣目前仍以JN.1為主,占75%,而KP.2、KP.3則分別為7%、6%,兩者合計13%,預估會持續上升,但嚴重度未明顯增加,除脆弱族群外,大多數都是輕症個案。黃高彬擔憂,目前的XBB疫苗對KP.2、KP.3效果不佳,但得等到9月才會有新疫苗。新冠致死率仍是流感的10倍,年輕人感染不一定會篩檢,也會到處趴趴走,威脅仍然在。雖然口罩令已解除,但他仍建議,不管是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或年輕人,所有人進入人潮密集的地方、醫療院所、大眾運輸工具,都仍應戴口罩,落實防疫措施。陳秀熙表示,自Omicron變異株B.1.1.529開始,病毒經歷了BA.1、BA.2等分支的演化,其中包括XBB、BA.4、BA.5等,這些早期分支逐漸減少,現今關注的是BA.2.86分支及其衍生的JN.1和JN.1.4.3,這些分支進一步演化成KP.2和KP.3,病毒變異不會停止,未來的演化仍有許多不確定性,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未來病毒可能會與其他病毒株相互作用,引起新的流行病,全球都需高度重視。
新冠病毒又變異!EG.5「台灣逾30例」恐成全球主流 疾管署回應了
新冠疫情雖已趨緩,但病毒仍在持續變異且威脅全球。其中暱稱為「艾里斯」(Eris)的變異病毒株「EG.5」不只被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認定為該國主流變異株、世衛組織(WHO)警告該病毒株更容易逃脫抗體免疫,恐迅速擴散全球,台灣疾管署更將在下週二(15日)記者會說明該病毒株在台灣的情況。疾管署在近兩週的疫情新聞稿指出,1日新增102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病例中,有52例本土,其中49例為XBB (有2例EG.5)、50例境外移入均為XBB (有14例EG.5);8日新增91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病例中,有53例本土,其中48例為XBB (7例EG.5)、38例境外移入均為XBB (10例EG.5)。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該病毒株傳播能力、免疫逃脫能力都較強,不過在感染重症機會則否。因此在持續觀察同時,將在下週二詳細說明。至於各界最關心的EG.5是否會發生大流行或新一波傳播,曾淑慧指出EG.5作為XBB的延伸株,現在比例雖確實有升高,但個案數沒增加,且國內整體疫情仍在下降。美國CDC此前表示,EG.5截至8月4日已占全美確診病例17.3%,超越XBB成為該國最新主流。另有醫學專家指出,EG.5與XBB都是Omicron變種,主要症狀為喉嚨痛、流鼻水、鼻塞、咳嗽和發燒。WHO也警告,雖然該病毒株侵略性、致命性較小,但也更具競爭力,目前已傳入英國、加拿大、印度、泰國、中國、韓國、日本等51國家,可能短時間內擴散至全球。
毒株又突變!估全美BQ.1、BQ.1.1飆逾10% 專家示警:恐掀另一波大流行
隨著全球進入後疫情時代,各國紛紛大開國門,不過科學家發現Omicron又出現2種新亞型變異株BQ.1、BQ.1.1。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表示,BQ.1及BQ.1.1至今已造成全美逾10%人口感染,且還在攀升中。有專家示警,BQ.1.1變異株具有較強的免疫逃脫能力,恐掀起美國下一波疫情浪潮。據美媒《CBS》、《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報導,繼9月初BQ.1變異株才被科學家首度命名,僅一個多月後又發現BQ.1.1毒株,截至10月中旬這2種新型變異株,已經在全美迅速擴散,造成逾10%人口感染。據CDC數據顯示,上個月BQ.1與BQ.1.1感染率還不到1%,如今已在全美蔓延至11.4%,其中又以紐約與紐澤西地區占最大宗。CDC估計,BA.5目前仍是美國流行的主要毒株,約佔確診病例的67.9%,但已遠低於8月下旬的高峰值。值得注意的是,斯克里普斯轉用研究所(Scripps)創辦人托波爾(Eric Topol)表示,BQ.1.1之所以能快速拓散,可能是因為它特別擅長避開先前的免疫,「未來幾周,BQ.1.1將成為全美下一波疫情浪潮的主要推手」。此外,美國衛生部13日宣布,政府決定將COVID-19疫情的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再延長90天至明年1月11日,這也代表著儘管總統拜登聲稱大流行已經結束,但政府仍將新冠疫情視為一場危機挑戰。
新變異株BF.7來襲世衛示警 症狀懶人包一次看
Omicron變種病毒持續威脅,中國廣東韶關日前首度檢出BA.5病毒分支「BA.5.1.7」,而另一個BA.5病毒分支「BF.7」,為「BA.5.2.1.7」變異株的簡稱,傳播更廣,世界衛生組織(WHO)示警恐成為全球主流,還有專家擔憂帶來更大風險,以下針對BF.7整理出懶人包一次看懂。中國廣東韶關日前首度檢出BA.5病毒分支「BA.5.1.7」,而另一個BA.5病毒分支「BF.7」傳播更廣,世界衛生組織(WHO)示警恐成為全球主流,還有專家擔憂帶來更大風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2日表示,BF.7全名為Omicron BA.5.2.1.7,國內已驗出3例BF.7境外移入個案,分別來自荷蘭、法國、美國,但至今尚未檢出本土病例;至於BA.5.1.7,無論本土或境外都未驗出。何謂BF.7?BF.7是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演化而來,10月4日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首度驗出,擁有更強的免疫逃脫能力,而Omicron系譜早已免疫逃脫特質而惡名昭彰。症狀?包括顫抖、頭痛、胸痛、嗅覺改變、持續咳嗽和聽力喪失,多數都與感染Omicron其他亞型變異株相似,但不能忽略其他新冠症狀,像是疲憊、腹痛、腹瀉、流鼻水、喉嚨痠痛。專家建議民眾可接種增強對抗這些病毒的新二價疫苗。傳染狀況?中國10月9日通報逾1700例,根據官媒《環球時報》10日報導,「新的Omicron變異株BF.7一周內才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度發現,周一已經席捲更多中國省份」。除了中國,BF.7也在德國、法國、丹麥、英國和比利時等國迅速蔓延。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數據顯示,BA.5和BA.4.6仍是最具傳染力的前2大主流毒株,但BF.7以4.6%位居第三,不過CDC認為,BF.7可能會取代前兩名,另外,美國心臟科權威托波爾(Eric Topol)7日就曾表示,BA.5持續消退,但BA.2.75緩慢攀升,BF.7和BA.4.6也有進展。專家建議民眾可接種增強對抗這些病毒的新二價疫苗。威脅程度?根據公衛專家表示,BF.7傳播率更高,免疫逃脫能力更強,就算曾經確診過或是接種疫苗的人也會被感染,專家不排除今年秋冬感染恐會激增,甚至使得疫情預防和管控更為複雜。白宮新冠數據主任夏帕爾(Cyrus Shahpar)指出,雖然BA.2.75、BA.4.6和BF.7等新亞型變異株緩慢成長,未來幾周還會出現更多病例,但「針對這些Omicron的亞型變異株,我們擁有增強對抗這些病毒的新二價疫苗,若去接種,就能度過安穩的秋冬」。
BA.5再爆社區感染!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揭流行時間點 單日病例恐破3萬
最近國內又出現了第2起本土社區感染的BA.5個案,目前已累積有12人陽性確診。對此,台大醫院今天(26日)上午舉辦了「面對新型亞變種病毒BA.4及BA.5威脅大流行後的新冠肺炎防疫新思維記者會」加以因應,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也受邀參加並表示,BA.4、BA.5的流行時間點約在8月15日至8月底之間,且若發生大規模流行,單日病例可能會再度突破3萬例大關。台大醫院今天(26日)上午舉辦記者會,並邀請陳秀熙分析BA.4、BA.5可能帶給台灣防疫的衝擊。他在記者會指出,台灣的自然感染與追加劑接種,已經築起免疫防火牆,本來在沒有BA.4、BA.5侵襲的情況下,台灣病例應該可以在8月底降至萬例以下,但是BA.2與BA.4、BA.5目前都已侵入台灣,單日病例應該會繼續維持在1~2萬,且若發生大規模流行,單日病例可能再次突破3萬例大關。同時陳秀熙還以世界流行趨勢推估,以往BA.4、BA.5的病例占比從20%升至40%需要約26天,從40%升至60%則只需要11天,因此推算BA.4、BA.5在台灣的流行時間點約莫在8月15日到8月底之間。陳秀熙強調,台灣的自然感染、追加劑接種,已經築起新冠免疫防火牆,對台灣威脅不至於太大,雖然仍有少數群聚感染,但大多也會屬於無症狀、輕症個案,不會造成太多重症病例。不過國外研究發現,BA.5以及更新的亞變種BA.2.75擁有免疫逃脫能力,可能會出現更多重複感染的現象。至於邊境解封方面,新上任的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兒童疫苗覆蓋率需要達到一定程度才會進一步考慮出入境解封的問題。陳秀熙也指出,台灣對於兒童疫苗的施打、高危險族群的追加劑施打是有必要的,尤其是BA.4、BA.5在全球許多國家的染疫占比都超過了70%,感染人數若增加,自然免疫保護力也會形成,所以台灣其實可以效法國際的邊境解封,並盡快跟上腳步與其接軌。
「第二代變種」具免疫逃脫能力 醫:將取代BA.5成主要感染高峰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75近期已入侵世界各國,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BA.2.75可能成為首個變異成功的第二代變種病毒,而以色列和美國研究也都發現這種新變異株的刺突蛋白基因區有多個突變,導致BA.2.75病毒具備免疫逃脫能力且更易侵入細胞,因此感染BA.5後所產生的免疫屏障,很可能無法防護BA.2.75病毒,導致其恐成為日後主要感染高峰!黃軒在臉書發文指出,BA.1、BA.2、BA.3、BA.4、BA.5這些都是Omicron「第一代變種」的族群!但不要以為病毒會乖乖變下去,他們也是會有「回馬槍」的變異,不然就不是叫「突變」,而是「乖乖地變」了。當新的變種源自BA.2病毒突變進化來,就被稱作「第二代變種」,而現在地球上,已經出現了來自BA.2的突變病毒,叫「BA.2.75」,目前專家認為,這可能是成為首個變異成功的第二代變種病毒!同時黃軒還透過以色列和美國的研究比較BA.2.75病毒和BA.2病毒。目前以色列專家認定BA.2.75是BA.2變種進化出的「第二代變種」,比第一代的BA.2多新增了16個突變,而其中8個新的突變點都位於刺突蛋白基因區,代表原先的疫苗很可能更難辨識出來這些新的病毒!美國研究則顯示,如果和第一代BA.2病毒相比,新的變種病毒具有G446S和R493Q兩個關鍵突變點,第一是G446S突變基因點將導致抗原的特性變化,幫助病毒突破現有疫苗免疫系統的辨識,也就是免疫逃脫;第二則是R493Q突變基因點可能提高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親和力,因此BA.2.75更易黏著細胞侵入。另外黃軒還將BA.2.75病毒與BA.5病毒做比較,並發現BA.2.75的刺突蛋白基因區共有11處突變,導致BA.5感染本身所產生的免疫屏障,竟然很可能無法防護BA.2.75病毒,使得BA.2.75取代BA.5,成為日後主要感染的高峰!黃軒還提到,印度BA.2.75的傳播率成指數型增長的情況,BA.2.75病毒的比例快速由不到5%,迅速上升到18%,顯示BA.2.75病毒在印度,正在取代其他變種,其傳播力似乎比BA.2、BA.5變種都要更快。同時世界衞生組織(WHO)也示警,BA.2.75病毒在印度開始肆虐,且有非常「明確的增長幅度」,正在取代其他變種病毒。最後黃軒也提醒,新冠病毒「持續突變」仍在進行中,完整的疫苗接種和持續戴口罩才是真正的重點!
新變異株BA.2.75突變超多!疑具備免疫逃脫能力 傳染力恐更強
繼Omicron高傳播力的亞型變異株BA.4、BA.5成為全球多國的主流病毒株之後,如今又有新的亞變種BA.2.75被發現侵入了11個國家,科學家們對此相當憂心,因為BA.2.75含有大量額外的突變,且疑似具備免疫逃脫能力,意味著此病毒可能更具傳染力。據英國《衛報》、《洛杉磯時報》的報導稱,綽號「半人馬座」的新變異株BA.2.75首先在印度被發現,但目前已蔓延至以色列、澳洲、美國、英國、加拿大和德國等其他10個國家。目前BA.2.75在印度的傳播率已呈現指數級增長,在短時間內將成為其主流病毒株。世界衛生組織(WHO)目前正在密切監測BA.2.75,儘管首席科學家斯瓦米斯坦納(Soumya Swaminathan)坦言,還沒有足夠樣本,能夠評估其嚴重性。歐洲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ECDC)也於7日將BA.2.75指定為「監測中變異株」,這意味著有一些跡象表明它可能更具傳播力或導致更嚴重的症狀,但目前的證據還無法進行有效評估。美國臨床病毒學主任馬修(Matthew Binnicker)也認為,現在就要對BA.2.75下結論為時過早,而且並不清楚它是否會有更嚴重的症狀和致死率,但它疑似可以繞過疫苗接種與染疫後而產生的免疫力,這讓專家們非常憂心。尤其新德里科學與工業研究所的印度科學家在近日指出,BA.2.75已在印度數個邦內被發現,且傳播速度似乎比其他當地流行的變異病毒還要快。英國里德大學病毒學家格里芬(Stephen Griffin)說,BA.2.75比先前的Omicron「前輩們」出現了更多的突變,尤其它有一個很明顯的差異,也就是刺突蛋白發生了驚人的進化,讓冠狀病毒可以更有效地與健康的細胞結合,這種基因調整使病毒更容易躍過保護性蛋白質,也就是俗稱的抗體。倫敦帝國學院病毒學家皮考克(Tom Peacock)則指出,BA.2.75絕對有機會取代現在主流的病毒株BA.5,即使沒有,人們接下來也要面對「變種病毒的新變種」。他還補充:「突變的數量及組合賦予病毒更強的『百搭』屬性,所有突變帶來的影響加起來,比每個部份的突變還更糟糕。」許多專家認為,BA.2.75的出現是提醒大眾新冠病毒仍在不斷突變與傳播,因此接種疫苗和加強劑仍是抵禦病毒的最佳方法。不過格里芬倒是覺得除了疫苗之外,還需要制定更長期的計畫來對抗未知的變異株,例如改善室內空氣的通風、過濾系統或確實執行消毒和染疫隔離等。
新變種BA.2.75疑有免疫逃脫能力 11國淪陷且印度呈指數型增長
繼Omicron高傳播力的亞型變異株BA.4、BA.5成為全球多國的主流病毒株之後,如今又有新的亞變種「BA.2.75」被發現了,科學家們對此相當憂心,因為BA.2.75疑似具備免疫逃脫的能力,而且目前已有11國淪陷,尤其印度的傳播率還呈現指數級增長。據《洛杉磯時報》的報導稱,新變異株BA.2.75目前已蔓延至印度、澳洲、美國、英國、加拿大和德國等全球11個國家。美國臨床病毒學主任馬修(Matthew Binnicker)認為,現在就要對BA.2.75下結論為時過早,而且並不清楚它是否會有更嚴重的症狀和致死率,但它疑似可以繞過疫苗接種與染疫後而產生的免疫力,這讓專家們非常憂心,尤其是它在印度的傳播率還呈現了指數級的增長。目前科學家們還不清楚BA.2.75的傳播率是否超越BA.5,不過新德里科學與工業研究所的印度科學家指出,BA.2.75已在印度數個邦內被發現,且傳播速度似乎比其他當地流行的變異病毒還要快。BA.2.75與先前的Omicron「前輩們」有一個很明顯的差異,它的刺突蛋白發生了突變,讓冠狀病毒可以更有效地與健康的細胞結合,這種基因調整使病毒更容易躍過保護性蛋白質,也就是俗稱的抗體。目前還需要幾周的時間,才能得知BA.2.75是否會改變整個大流行的發展軌跡。專家認為,BA.2.75的出現是提醒大眾新冠病毒仍在不斷突變與傳播,因此接種疫苗和加強劑仍是抵禦病毒的最佳方法。美國目前可能也會在秋季針對突變的Omicron毒株更新疫苗開發的配方。
歐美傳出Omicron亞變種BA.5 專家警告:新冠流感化要20至30年
目前新冠肺炎Omicron變異株,已經在歐美部分國家出現新型亞變種BA.4與BA.5,也有專家警告,BA.4及BA.5的傳染力更為強大,而且具有免疫逃脫能力。而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則表示,新冠病毒的重症率目前是流感的10倍左右,推估未來為了預防重症,可能要每年注射1至2劑次世代疫苗。而新冠病毒也有別於SARS,目前已經算是完全演化成功,短期之內很難溫和,黃立民認為,可能要花上20至30年,新冠病毒才有可能流感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在10日的記者會上表示,目前歐美各國檢測到的Omicron亞變種BA.4與BA.5有明顯上升的趨勢,英國在5月底至6月初,BA.4案例占整體個案12%、BA.5案例占整體個案18%。美國方面則BA.4案例占整體個案5%、BA.5案例占整體個案8%。羅一鈞也強調,許多專家認為BA.4與BA.5在傳播力上較BA.2強大,再加上在於免疫逃脫能力方面較強,認為BA.4與BA.5有可能取代目前的BA.2,成為未來的主流病毒株。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指出,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就目前的情形來看,推估過去曾經接種過疫苗的民眾,今年可能還是需要接種1劑次世代疫苗,但還是需要看臨床試驗結果。如果是已經打過3至4劑疫苗的民眾,黃立民是否還需要接種次世代疫苗,要看變種病毒株的重症率以及致死率,如果相關數值偏高的話,推估還是需要接種。對於坊間不斷流傳的「新冠流感化」一事,黃立民解釋,目前新冠病毒的重症率仍較流感高出10倍左右,而且多數專家認為新冠病毒很難在短時間內便溫和。有別於SARS必須要發燒才具備有傳染力,黃立民認為目前的新冠病毒的演化已經趨於沒有缺陷,推估可能要20至30年,新冠病毒的重症率才會下降至與流感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