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功能下降
」家裡工作壓力導致夜難眠? 新研究:調整消化道機能有助舒眠
一位5旬家庭主婦生活壓力大、長期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夜夜難眠,服用安眠藥長達8年,最近更出現脹氣與胃食道逆流,導致半夜經常醒來後就睡不著!知名藥師周雅楹表示,9成腸胃道疾病患者都睡不好,若長期睡眠不足,恐造成身心健康危害。根據近年科學界新興的「腦腸軸」理論,當腸道菌相平衡,就能夠讓代謝、神經與免疫更完善。她建議主婦攝取專利益生菌,改善腸胃道機能,終於能一夜好眠。壓力山大、情緒障礙 長期睡眠不足危害多雅楹藥師分享,三明治族群壓力源主要在於工作壓力、家庭事務責任,接送小孩也很考驗時間管理,與長輩易有教養衝突都會造成生活不平衡,這些都會干擾睡眠。不僅如此,腸胃道疾病患者高達9成都睡不好。壓力一旦演變成慢性焦慮,對睡眠的影響包括入睡困難、夜間醒來後難以再次入睡、夢靨症狀、睡眠不深,無法達到身體所需的恢復效果。認知功能下降:影響記憶、學習和注意力。情緒不穩: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情緒波動。免疫功能下降:充足的睡眠對免疫系統功能至關重要,長期睡眠不足可能影響免疫功能。代謝問題:例如肥胖、過瘦等代謝問題。不只能改善腸道健康 益生菌還有新興好處「三明治族群」蠟燭兩頭燒!面對工作壓力與養育家庭的焦慮,女性容易增加自身壓力、帶給小孩壓力。男性也有類似狀況,雖然能較快入睡,但隔日精神未必好,恐因深層睡眠不夠及睡眠品質不佳所致。尤其升學期的孩子更會因家人及考試壓力而出現慢性焦慮狀況、影響學業。親子都情緒纏身,睡眠品質大受影響!家長要如何為自己與孩子解決睡眠障礙呢? 專利益生菌有望成為解開困境的關鍵。雅楹藥師說明,目前治療失眠的方式包括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CBT)能夠協助解決源頭問題、藥物治療與改善生活習慣。民眾若擔心服用安眠藥成癮,可攝取能夠改善睡眠的營養素,例如益生菌、益生菌發酵粉、γ-胺基丁酸(GABA)、鈣、鎂、維生素群如B2、B6、B12。針對兒少失眠,建議攝取鈣、鎂或是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如牛奶、香蕉,可提升血清素讓人愉悅,若嚴重失眠者仍需就醫,醫師會依孩子狀態評估治療方式,她也呼籲家長別給予升學期的孩子過高期望,以免造成孩子情緒壓力。▲周雅楹藥師壓力與腸道健康、睡眠障礙環環相扣,解開失眠關鍵在於「腦腸軸」。雅楹藥師提及近年研究發現,除了大腦,全身第2個擁有最多神經元的器官就是腸道神經系統,它也能思考、有感覺、表達情緒。此外,腸道也負責分泌體內需要的95%血清素及50%多巴胺,因此,維持腸道健康有助於讓人心情愉悅與放鬆。適當的攝取專利益生菌與益萃質 ,能夠提升腸胃抵抗力,透過調節腸腦軸影響神經傳遞和免疫功能,幫助入睡,提升睡眠品質,且成分相當安全,並無禁忌症,沒有限制特定族群不適合服用。「充足的休息是健康之本」,雅楹藥師最後提醒民眾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幫助入睡,白天交感神經活絡、晚上轉成副交感神經的運作,傍晚4-6點是切換時間,建議民眾避免跑步等激烈運動或是燒腦工作,可藉由拉筋等活動放鬆身心。另外睡前也可泡澡、聽音樂、調暗燈光,每人每天應睡滿6-8小時,搭配攝取機能保健食品為身體施加肥料,治療失眠才能事半功倍。
報復性烤肉潮將至! 醫師提醒「3大氧化危機」傷健康
即將迎來口罩解禁後的第一個中秋佳節,在「報復性烤肉」的熱潮下,不少民眾正開心大採購烤肉用品,準備把過去三年疫情期間失去的「烤回來」。然而,功能醫學醫師歐瀚文提醒,烤肉活動其實潛藏許多氧化風險,恐導致體內自由基失控,進而誘發身體發炎、病變,甚至是癌症等多種身體危害。因此醫師建議,烤肉之餘也應多攝取十字花科、青花椰苗等具長效抗氧化力的蔬菜,減輕身體負擔,才能安心享受睽違已久的中秋烤肉歡聚時刻。氧化究竟是什麼呢?歐瀚文解釋,人體在正常代謝過程會產生活性氧與自由基,不穩定的自由基會損傷細胞組織,進而導致老化、心血管疾病、癌症、免疫功能下降等多種身體問題。舉凡熬夜、精緻飲食等不良生活習慣,或紫外線、電磁波、空汙等外在環境因素,都可能讓體內產生更多不穩定的自由基、加速身體氧化。歐瀚文醫師特別點出中秋烤肉時民眾最容易中招的「3大氧化危機」,提醒大家在享受美食之餘,也別忘了關注健康風險。氧化危機1:焦黑烤物潛藏致癌化學物烤肉的焦黑物或蛋白質、脂肪、調味品中的糖,遇到高溫會產生隱形毒藥「糖化最終產物(AGEs,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刺激並加速身體的氧化作用,恐導致慢性發炎、癌症的發生。氧化危機2:舉杯暢飲刺激體內自由基在肝臟代謝酒精的過程中,會消耗人體內的天然抗氧化劑「穀胱甘肽」,進而降低身體對抗發炎的能力,並刺激更多自由基形成,加速身體氧化。氧化危機3:炭火油煙夾雜有害氧化物烤肉炭火產生的大量燻煙夾雜多環芳香烴(PAHs)等有害物質,在人體代謝過程中,會導致大量自由基生成,所以接觸高濃度的PAHs恐加速身體氧化,並對呼吸道、皮膚等器官造成氧化損傷。想自在享受烤肉時光,又擔心招致健康風險嗎?歐瀚文建議民眾烤肉時可以多攝取具抗氧化功能的營養素,如維生素A、C、E或蘿蔔硫素等。歐瀚文也整理「抗氧烤肉3招」,提醒民眾不必放棄烤肉,只要掌握健康原則調整烤肉習慣、搭配抗氧化食材,就能同時享受美食也照顧健康。第一招,多一點海鮮與白肉、少一點紅肉,搭配抗氧化蔬菜建議可選擇海鮮或白肉等低脂肉品並避免過度烹調,減少肉品在高溫下分解、產生有害氧化物的機會。同時,也可多攝取高抗氧力的蔬菜,如花椰菜、菠菜、芥蘭等,其中又以三日青花椰苗含有高濃度的蘿蔔硫素,具長效抗氧化力,可幫助身體平衡氧化壓力。青花椰苗是青花椰菜的小寶寶,剛發芽的青花椰苗含有更高濃度的蘿蔔硫素。研究發現,青花椰苗發芽到第三日時,蘿蔔硫素誘導身體排毒能力達到最高,抗氧化力更長達72小時,超越維生素C、E。第二招,以好油、天然調味料取代烤肉醬烤肉醬遇高溫加熱容易產生糖化物(AGEs)加速身體發炎。建議可挑選初榨橄欖油、苦茶油等天然好油或大蒜、洋蔥、檸檬等天然調味料來為食材增添風味。第三招,減少飲酒,或以紅酒、康普茶為主建議可選擇康普茶或綠茶等無酒精的飲品來搭配烤物。如果無酒不歡,則可以考慮以紅酒取代啤酒,並在飲酒同時攝取足夠水分稀釋酒精、緩解肝臟負擔。(提醒: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皮膚病變竟是糖尿病的警訊?這些症狀出現時要特別小心!
當皮膚有一些異狀產生,有時是身體出現病症的警訊,例如肌膚長期發癢疼痛、傷口難癒合等,有以上幾點困擾時,就要小心是不是糖尿病的前兆!及早發現並治療糖尿病,對病情的控制和減少後續的併發症有極大幫助,而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涵蓋了全身,所以當身體內部出狀況,問題可能會最先反應在肌膚上,可進而檢視某些好發在糖尿病患者上的特殊皮膚疾病。留意皮膚異常狀況 及早治療降低風險仁佑診所江林奇醫師表示,皮膚搔癢是門診常見的訴求,例如過敏、濕疹、乾癬等,糖尿病造成的搔癢,外觀常常看不出異常卻奇癢無比,血糖若長期處於偏高的狀態,就好像血管裡泡著糖水,會喪失水份進而脫水,使皮膚乾燥發癢,而不當搔抓造成傷口破皮甚至感染;當有傷口時,糖尿病因為免疫功能下降而延長發炎期,高血糖也會造成微血管病變、血液循環較差而抑制新皮的增生及重塑,導致傷口難以癒合,如果有超過三周以上未復原的傷口,建議盡速尋求醫療協助,避免感染和其他併發症的風險。當被診斷出糖尿病時,盡早配合服用口服藥或胰島素治療,讓胰臟得到適度的休息,配合運動跟飲食控制,進而改善高血糖及穩定糖尿病的病情。江林奇醫師建議,可安排適量運動控制體重,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的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等;飲食方面減少澱粉、少油少鹽,增加蔬菜纖維和優良蛋白質的攝取,而定期測量血糖相當重要,無論是糖友或有糖尿病前兆者,此舉有益於早期發現異常。選擇血糖機掌握五大關鍵江林奇醫師提醒,挑選血糖機有五大要點:一、須符合ISO 15197標準國際認證,二、確保其測量準確性,與醫學中心的血液血糖值誤差不超過15%;三、選擇有燈號輔助的血糖機,藉由顏色快速分辨低中高血糖狀態;四、可以二次採血經濟實惠,所謂二次採血就是當第一次的採血量不足時,在一定時間內不必更換試紙就能再測量一次,CP值極高;五、與手機APP連結,方便自己跟醫護人員追蹤血糖的變化,定期規則地回診與監測血糖,長時間下來血糖就會慢慢回復正常。積極治療面對 糖友有望停止服用血糖藥罹患糖尿病必須一輩子都吃血糖藥嗎?江林奇醫師表示是有機會停藥的,除了積極配合上述注意事項外,戒除藥物的糖友共同點在於不怕面對疾病且持之以恆,每天測量血糖且紀錄、與醫師討論藥物的治療效果,搭配運動減重和改善飲食習慣等,糖化血色素也能慢慢回歸正常,生活跟一般人沒有太大的區別,也能好好享受人生!
中秋烤肉後「拯救健康」 最強蔬菜是它!有百種以上解毒酶
中秋節烤肉已成全民運動,享受美食之餘也把健康風險吃下肚。家醫科李思賢醫師提醒,烤肉活動其實佈滿氧化危機,除了烤過的食材易含有可能致癌的異環胺(HCAs)等化學因子,炭火的大量燻煙也會夾雜多環芳香烴(PAHs)等有害物質,加速身體的氧化、導致肝臟及肺功能受損。在月圓人團圓之際,民眾也別忘記多攝取高抗氧化力的營養素,例如十字花科蔬菜,減輕快樂慶中秋時吃烤肉對健康造成的負擔。在十字花科的蔬菜中,除了民眾熟悉的甘藍菜、花椰菜外,近期日本更開始流行食用「青花椰苗」。青花椰苗為青花椰菜的幼苗,其抗氧化力極高,在日本有「最強的健康蔬菜」稱號。因為含有高濃度蘿蔔硫素的關係,發芽3日的青花椰苗可以啟動身體抗氧化機制、促進體內產生100多種「解毒酶」、「抗氧化酶」,相比非酵素型抗氧化劑、作用僅能維持3-4小時的維生素C、E,蘿蔔硫素屬於長效的酵素型抗氧化劑,抗氧化持續時間可達72小時。日本營養學者森光康次郎所著《超級食物青花椰苗:集解毒、抗癌、防老化等功效於一體的最強蔬菜》一書更指出,青花椰苗的蘿蔔硫素含量,是青花椰成菜的20到50倍,等於吃50克三日青花椰苗就能吃到1公斤青花椰成菜的抗氧化營養素。抗氧化究竟有多重要?李思賢醫師說,人體在正常代謝過程會產生活性氧與自由基,不穩定的自由基會造成細胞組織損傷,進而導致老化、心血管疾病、癌症、免疫功能下降。除了熬夜、精緻飲食等生活習慣會加速對於體內氧化作用進行,外在環境因素如紫外線、電磁波、空汙等,也會導致細胞中活性氧類增加、刺激人體的過氧化物生成,引起連鎖反應而產生更多不穩定的自由基。李思賢醫師補充,享用中秋烤肉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氧化危機,包含炭火的油煙可能含多環芳香烴(PAHs)、揮發性有機物(VOCs)與半揮發性有機物(SVOCs)等致癌因子,烤過的食材或烤肉醬也可能產生異環胺(HCAs)、糖化最終產物(AGEs,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消耗身體的抗氧化庫存,因此提醒民眾烤肉之餘也應多攝取如青花椰苗等長效抗氧力的蔬菜,為身體健康把關。
他胸悶氣短就醫⋯肺部洗出「乳白色液體」 醫:是罕病
不得了!大陸陝西省一名王姓男子,日前受寒後反覆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等症狀赴醫治療,竟被醫師從肺部洗出「乳白色奶狀液體」。消息曝光後,引發熱議。綜合陸媒報導,陝西省西安市一名42歲王姓男子,2個月前受寒後反覆出現呼吸困難、咳嗽、胸悶氣短等症狀且遲遲未見好轉,赴當地醫院治療,竟被醫師從肺部洗出乳白色的奶狀液體。對此醫師表示,黃姓男子患有肺蛋白沉著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PAP),此病症發病率僅百萬分之三,屬罕見疾病,發病原因推測和先天因素有關。醫師補充,當時替黃姓男子看診時,男子有明顯的呼吸困難、咳嗽、胸悶氣短等症狀,所幸男子經院方救治後,目前已康復出院。黃姓男子病症是肺蛋白沉著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PAP)所引起,所幸他經醫院救治後,目前已康復出院。(圖/翻攝自微博/沸點視頻)據了解,肺蛋白沉著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PAP)好發於青壯年,男性發病約是女性的三倍。病因可能與先天遺傳、免疫功能下降、酗酒、感染有關。消息一出,掀起討論,有網友表示「目前已康復出院祝福」、「好嚇人」、「務必要保護好自己身體」、「以後喝牛奶有陰影了」、「我吐了」。
27歲男挺大肚「每天產奶1KG」 原因曝光…竟是這裡破掉
一般而言,除了孕婦會有凸起的肚子,或許就是身材較臃腫的人。不過,中國浙江有一名27歲男子,肚子不僅隆起宛如懷孕,每天還能從腹部流出至少1公斤的「奶」,到底發生什麼事呢?根據《上海電視台》,男子2019年因為慢性腎病接受腎移植手術,但是手術不久,就出現下腹部墜痛的症狀,腹腔引流管中每天至少流出500至1000毫升不等的乳白色液體,經過禁食等一系列保守治療,情況並沒有好轉,因此轉院進一步求診。醫師針對男子的病情進行詳細分析,認為呈乳糜樣的腹水是由淋巴管滲漏、破裂,造成乳糜漏入腹腔,人體的淋巴系統遍布全身,抵抗外來細菌、病毒以及分解、消化吸收體內代謝產物的作用。男子經過手術後,生活才恢復正常。(圖/翻攝自上海電視台)正常來說,淋巴液為淺黃色,而腸道的淋巴來源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後產生的大分子脂肪和蛋白,外觀上呈牛奶樣,稱為「乳糜」,一般人進食後,食物變成乳糜樣營養成分進入淋巴管系統,再進入血液循環,淋巴管損傷後,會造成乳糜液漏出、盆腹腔積液,引起腹脹或壓迫症狀。醫師分析認為,男子極有可能是因為手術後,因醫源性損傷導致淋巴管破裂,使得淋巴液外溢,出現這種小概率的併發症「淋巴瘺」(淋巴管瘺)。淋巴液的持續流失,不僅會導致患者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下降等,嚴重甚至會有生命危險。醫師為男子制定嚴密的手術和治療方案,最後手術順利完成,隔天男子腹腔引流出的「牛奶」明顯減少,顏色從乳白色變成淡黃色,手術後半個月,伴隨男子拔掉引流管近3個月,他終於恢復了正常生活。
心臟疾病「致死率冠軍」是它 只因3大症狀乍看好無害
根據統計,109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因心臟相關疾病的總死亡人數高居第二位,較108年相比死亡人數增加3%,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相關疾病,而其中致死率最高的便是「心臟衰竭」。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醫師表示:「人體的心臟就像馬達一樣,負責推動血液到全身幫助器官運轉,若馬達開始疲乏,心臟缺乏彈力,就是心臟衰竭。」心臟衰竭患者在初期時,常會有容易喘、疲累、水腫3大症狀,多數患者特別是年長者,在出現這些症狀時,多誤以為就是老化造成,高達9成的患者無法早期警覺到心衰竭相關症狀,往往錯失黃金治療時間,直到緊急送醫住院後,才被確診為心臟衰竭。當被診斷出心臟衰竭,5年內死亡率逼近50%,比許多癌症更易致命,嚴重性真的不容忽視。除此之外,心臟相關疾病患者因原先心臟已有功能缺失或免疫功能下降等狀況,面對病毒侵襲時更容易導致併發症產生甚至重症致死。這是因為病毒會透過多種方式損害心臟,病毒會直接侵入心臟或使心肌發炎,並可能通過破壞氧氣供需平衡來間接傷害心臟。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的最新數據,大約25%的重症患者會檢測到心臟損傷之現象,其中約6.8%患者會出現心臟衰竭徵兆。有心臟相關疾病史如心臟衰竭、高血壓等的民眾,染疫後演變為重症的比率將會大幅提升;約有10.5%患者會因原先潛在的心血管疾病導致染疫後死亡。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醫師說明:「依照國內心臟學會發表之指引,絕大多數的心臟疾病患者都可以施打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不會有安全疑慮,只有極少數曾服用抗凝血劑造成血栓的患者,建議或許可暫緩施打。心臟相關疾病患者應先與心臟專科醫師諮詢後,再依個人疾病狀況決定是否施打,最重要的還是規律回診穩定用藥,萬萬不可任意中斷心臟疾病的治療。」
極端氣候傷身2/呼吸道疾病更猖獗 食物供應鏈恐出狀況
天氣變化過大,也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根據彰化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的調查發現,溫度上升會使海洋中毒物揮發,花粉及種子量增加,乾旱導致塵土變多,使得氣喘、過敏性鼻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容易復發。另外,高溫也會加速化學反應,讓城市中的交通工具所排出的氣體更易釋放出臭氧,引起胸痛、咳嗽、喉嚨刺激或鼻塞,讓氣喘及肺氣腫症狀更加惡化,甚至可能會導致肺組織纖維化。如果氣溫過低,除了會使人體免疫功能下降,也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或其他呼吸道病毒,再加上天氣寒冷時,大家聚集在室內會提高交叉感染的機會,也會大幅增加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不只如此,極端氣候還會影響食物供應與睡眠,劇烈的天氣變化會影響人的情緒,進而使得睡眠情形受到干擾;另外,高溫會影響土壤濕度、植物的光合作用,研究發現,當夜間的溫度每升高1℃時,稻穀收成量就減少10%,研究預估東南亞地區的稻穀收成量將在這個世紀末下降,例如台灣降雨日數便有減少的趨勢。根據水利署統計,平均每10年會出現一次大乾旱,2-3年出現一次小乾旱,今年台灣就面臨缺水狀況。食物供應若出現問題,兒童便會有營養不良,造成生長發育遲緩,增加腹瀉及感染的機會,未來可能增加肥胖、代謝症候群的罹患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