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結合
」半導體新綠能1/老舊茶村迎來高科技加值 寶晶推光電結合地方創生三農共好
「日本過去也堅守農地農用,但搞到最後,和尚跑走了、沒人來敲鐘,廟再大有什麼用,荒蕪而已,台灣不該步上日本的後塵,現在有『低碳經濟』選項、千載難逢,我們可以為農村多做一些事,引進高科技做互補、產業品牌加持。」寶晶能源(6987)董事長蔡佳晋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一語道出台灣綠能與農業發展的困境及解方。 「2024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及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10月4日於南港展覽館二館登場,60歲的蔡佳晋在自家攤位上受訪時,不斷有業者前來打招呼及邀約,因為寶晶已有近130MW電廠併網,若屏東地方創生計畫開發案啟動,寶晶可望成為屏東最大的光電業者。事實上,能源周開展前夕,颱風山陀兒罕見地從南台灣直衝登陸,重創當地,連貨櫃都被吹走,但在屏東林邊鄉、台灣首座水面型太陽能案場,只有部分浮筒被風浪翻轉,電力設備完好無損。「我們一開始就用比較貴的H型鋼,還有結構技師去設計,可抗17級陣風,成本要花在對的地方!」通過這場颱風暴力大考後,蔡佳晋鬆了口氣地說。一旁的寶晶總經理陳來進告訴記者,因為一開始就打算做長久的能源生意,而不是靠轉賣案場為生,寶晶都是砸下重本,「我們的太陽能案場投資,堅持百分之百持有電廠,自己設計自己蓋,後續的營運維護也都自己來,雖然一開始很花工夫,但後續比較沒有糾紛,甚至連監控與管理系統都自製,所以毛利能高達49%。」屏東林邊鄉的水面型太陽能案場,已經安然度過5次颱風(圖/翻攝自solar edge官網、寶晶能源臉書)。寶晶能源成立於2018年,專注於太陽能案場的開發、投資、興建、維運並長期持有,今年上半年營收約4.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4%,毛利率約49%,稅後純益1.13億元,已經超過2023年全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57元。目前87%的營收來自售電收入,8月26日起登錄興櫃,預計明年4月將送件申請上市櫃。而近來備受南部半導體業者關注的「完整大規模綠電」,正是寶晶下一個大案子,坐落在屏東縣內埔鄉、隸屬於台灣農林公司的屏東老埤農場,這座茶園的產量從2022年的470公噸、縮減面積至原有1/4,仍可維持產量水準達331公噸。但荒廢竟比種茶還省錢,至少不會虧錢,因為種植成本太高、打不贏越南茶,也造成農林公司近年來連年虧損。因此,農林去年決定改造老埤而招標,由寶晶能源取得標案,蔡佳晋在展場攤位上,秀出「屏東縣內埔鄉光與農新農村規劃」3D模擬動畫,跟記者解釋,「過去農園是封閉茶園,土壤酸度高達4.4,礫石為主、地力不佳,排水也有問題,並非良好的耕種區域,若做好觀光與旅宿設備,就能讓一般民眾參與進來,成為屏東大武山下的新秘境。」依寶晶目前規劃,佔地717公頃的老埤農場,26%保留原始生態、21%做生態復育、21%為茶園,光電廠佔地約28%,另1.4%為休閒農業用地,總投資預計200多億,太陽能占園區不到3成,預估興建至多450MW光電案場,每年可提供5.76億度電給半導體業者,而實際興建將依主管機關核准為準。動畫展示的老埤農場,鳥瞰綠地有一半為原始生態,130公頃茶園,一小隅規劃三層樓的低碳飯店及休閒農業區,有溫室、餐廳及假日市集,還有農產品與食品加工廠、冷鏈物流等。寶晶能源支持台灣在地農業(圖/翻攝自寶晶能源臉書)。「農業要有經濟性、環保性與社會需求,所以我們選擇跟屏科大合作農地再生的研究,生態跟有機農法一樣,沒有所謂的『太陽能板下不長草』這回事,反而能恢復地力,」除了種植相關的高經濟作物,如瓜果與香草,也會特別種植蜜源植物,讓方圓3公里的農地都能有蜜蜂來巡邏、增加收益,推動綠色旅遊,也能培育附近的學生、居民當導遊,讓他們在農閒時增加工作機會。「我們其實想在這做一個小型的地方試驗,讓農村有hightech的加值,不是競爭,而是互補」蔡佳晋說,「農業交給專業的去做,我的強項是資本募集、營運管理、品牌行銷,這才是資本家該做的事;否則一味想著堅守農地,沒有產業群聚、技術不到位,無法吸引人力,生活環境也沒有辦法改善。」「經濟部需要電,農業部需要農,農村需要就業人口,這3者要平衡,而不是只想保護其中一個,這不是台灣之福。」蔡佳晋正領著團隊,以國發會的「地方創生」政策為基礎,要在保留茶園的屏東老埤農場上,打造全台最大太陽能發電廠,走出一條農業、地方及光電共存三贏的新出路。
來趣能源展「摸蛤仔」 雲豹能源打造漁電共生互動體驗區
全台最大最具指標性再生能源國際展覽「2023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於18日盛大開展。雲豹能源(6869)今年最大實績亮點「全台最大128MW漁電共生場域」風光完工,展出主題為「漁電共生・來趣漁村摸蛤仔」,攤位結合在地漁村文化打造「迷你漁電共生體驗區」,並攜手子公司台普威能源聯名展出儲能模型,不僅完整展現光儲合一場域,也讓民眾藉由科技互動遊戲以及摸蛤仔等活動,了解養殖業與光電結合現況,展現跨產業合作新趨勢。雲豹能源展出主題為「漁電共生・來趣漁村摸蛤仔」,攤位結合在地漁村文化打造「迷你漁電共生體驗區」,永續長兼發言人張建偉親自體驗摸蛤仔樂趣(圖/雲豹能源提供)。雲豹能源打造再生能源整合服務第一品牌,致力投入永續發展與深耕地方行動,總經理趙書閔表示,綠能是減緩氣候變遷的解方,也是推進永續發展的重要一環,而推動綠能也需倚賴地方合作,因此,「綠能、永續、地方共生」三者密不可分。她分享,今年我們迎來漁電共生計畫的重大里程碑,別出心裁地將漁電共生場域縮小搬進能源展,向外界秀出綠能結合漁業養殖的實力,並端出養殖成果解除民眾對漁電共生的疑慮。今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雲豹能源展現一貫創新風格,打造漁電共生養殖池結合儲能模型,呈現光儲合一場域,更引進漁電共生在地採收文蛤,每日產地直送,提供民眾藉由摸蛤仔尋寶活動,認識漁電共生永續經營型態。雲豹能源特地邀請台啤雲豹專屬啦啦隊「電豹女」於舞台區熱舞表演(圖/雲豹能源提供)。同時,秉持永續環保精神,減少使用一次性建材,採用文蛤殼、天然織布、木棧板、啤酒籃等可重複使用之低碳材料做裝潢,兼顧環保、趣味、創意與地方人文風情,打造具有南台灣溫度的漁電生態攤位。在攤位活動方面,雲豹能源特別規劃四大體驗區,民眾可透過互動螢幕與「豹弟」PK 再生能源問答遊戲,並在漁電達人引導下,展開趣味十足的摸蛤仔尋寶任務,只要在池中摸到黃金文蛤,就能獲得漁電共生養殖文蛤一份。民眾完成攤位四項體驗,就能至「6869 Bar」 兌換台灣啤酒與小點心,讓民眾滿載而歸。雲豹能源規劃四大體驗區,歡迎前來體驗兼顧環保、趣味、創意與地方人文的漁電生態攤位(圖/雲豹能源提供)。2023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將於10月18日至20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隆重展出,雲豹能源邀請旗下台啤雲豹專屬啦啦隊「電豹女」於舞台區熱舞表演,並與民眾進行互動遊戲,歡迎展覽期間前往造訪I0808展位,開啟一場別開生面的綠能永續旅程!
半導體新關鍵字1/AI巨量傳輸矽光子成當紅炸子雞 台積電當領頭羊台廠抱團搶標準話語權
AI(人工智慧)顛覆了全球科技產業,從2022年11月底ChatGPT問世之後,短短不到一年,當大家都還在關注AI伺服器將吃大單,但因為大量傳輸的需求也悄悄應運冒出來。「矽光子」則成為今年半導體展的新關鍵字,除了展會首度舉辦矽光子國際論壇,包括台積電(2330)以及日月光(3711)均在論壇上提到這個有點陌生的名詞。工研院電光系統所組長方彥翔告訴CTWANT記者說,「矽光子」其實不是一個新技術,IBM在20年前就已投入研究,英特爾也投入超過10年,它是用光來傳輸,比起現在的電子訊號,不只傳輸效率高,也能夠有效解決訊號耗損和熱量的問題。目前業界的矽光子,多是屬於個別廠商的客製化需求,並沒有一個確定的產業標準。因應台積電等大廠在半導體展談論矽光子,台灣光電暨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協會(TOSIA)也在8日成立光通訊與矽光子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盤點國內光傳輸技術、產業概況及發展機會,爭取標準喊話權。「相較於積體電路是將上億個電晶體微縮於晶片上,使其能夠進行複雜的運算,但線路是電訊號,仍有著訊號耗損以及熱量問題。」方彥翔說。這也是光比電更具優勢的地方。矽光子主要是用來提升大量數據傳輸使用。(圖/翻攝自Wiki)「矽光子」從字面上來說,其實就是將電子結合光子的技術,是一種積體「光」路,由於晶片內資料傳導都是使用可以導光的線路,光就在這些線路中傳來傳去,最終願景是用光訊號全面代替電訊號進行傳輸,就可以實現更高頻寬和更快速度的數據處理,就不用再持續追求更高的電晶體數量,但目前在光電結合上,還牽涉到諸多光電訊號的轉換,因此技術上還有許多面向需克服。台積電是台灣發展矽光子的指標廠,業界傳出,台積電已投入逾200人的研發團隊,與博通、輝達等大客戶共同開發,最快2024年下半年完成,2025年開始量產。而台積電副總余振華則是在8日半導體研發大師座談會表示,「如果能提供一個良好的矽光子整合系統,就能解決能源效率和AI運算能力兩大關鍵問題。這會是一個新的典範轉移。我們可能處於一個新時代的開端。」法人指出,台積電除了開發矽光子技術之外,更同時開發共同封裝光學模組(CPO),透過矽製程的晶片以封裝模式整合光子積體電路(PIC),能將電更快速轉換成光訊號,藉此讓傳輸速度更快。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則指出,預期矽光子科技將顛覆人類對於科技的想像,並帶來更多生活上的幫助。因為隨著AI應用持續增加,帶動資料中心高速運算及傳輸需求跟著大幅攀升,矽光子科技將成為半導體下一波的產業驅動力。「矽光子科技要能夠突破既有技術門檻,高度仰賴半導體供應鏈的協同合作。」吳田玉強調。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組長方彥翔表示,矽光子還沒有產業標準,台灣應該爭取喊話權。(圖/工研院提供)隨著資料中心的持續提升和AI技術的浪潮,讓原本只是各自發展的矽光子技術因而受到廣泛重視。「現在因為AI需要大量的資料傳輸,矽光子利用光傳輸的優勢就出現了,但也因為之前多是客製化設計,沒有建立產業標準,對於台廠來說,這就是一個新的機會。」方彥翔說。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也指出,SEMI特別在台灣成立矽光晶片發展聯盟,積極推動產業共同合作,預期台灣半導體產業在矽光子科技發展上將扮演關鍵角色引領全球。SEMI也指出,「矽光子」可應用於生醫感測、高速傳輸、通訊及電信、量子運算、機器學習、光學雷達等領域。根據調查,全球「矽光子」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126億美元,成長至2030年的78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25.7%。
模組材料供應失序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業提4建言促5贏
我國太陽光電的發展在今年出現安裝速度遲緩現象,除了疫情影響外,模組材料供應的市場失序,太陽光電產業面臨「活不下去」的危機,將影響政府推動2025年太陽光電設置目標累計達20GW,是否能順利達標,同時補足尖峰用電缺口,對此,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提出4項建言達到5贏新局。公會表示,多元開放國外模組及電池產品進口,促使國內安裝市場取得充裕的模組供應並穩定交期,避免違約情事發生,讓台灣的系統產業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系統價格與競爭力能與國際接軌。考量薄膜模組實施自願性產品驗證(VPC)模組享有躉購費率加成優惠,其模組製造商應有協助政府達成政策目標之義務,為避免模組供應秩序影 響安裝量達標,政府宜儘速建立VPC模組廠商供貨之信用評鑑管理制度,確保產業鏈有更健康且更穩健的市場環境。國內今年銅電纜、金屬支撐架及模組等各項系統原物料飛漲,已造成業界難以為繼之窘態,躉購費率計算公式應有 年度中反應系統原物料漲幅之彈性設計,例如參考工程會營造工程物價指數之作法,而各項系統原物料之漲幅應適 時反應在明年躉購費率計算,貫徹5.25%最低投報率誘因之躉購制度精神,持續鼓勵民間以私有資金投資設置。為確保未來太陽光電可穩健地大量供電及配合未來傍晚尖峰調度,倡議明年躉購費率計算應納入太陽光電系統結 合儲能設備之示範導入,促使系統產業先期養成太陽光電結合儲能設備之應用經驗,並就離海邊二公里內高鹽害地 區要求太陽光電設置應符合耐腐蝕施作標準及材料檢測認證,以確保未來大量海邊系統運轉之結構及電氣可靠度, 其墊高之系統成本則給予合理的躉購費率加成。希望日後達到準時掛表售電,投資者贏、順利達成目標,政府贏、信守合約承諾,模組廠贏、綠電加持競爭力,產業贏、低碳環境保健康,民眾贏的5贏。
四太陽能業者轟農委會 害綠能政策難達標
太陽能業者11日齊發聲,砲轟農委會「七七事變」讓台灣綠能政策無法達標。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暨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表示,日前農委會回函表示2025年漁電型光電可達4GW,農業設施、農糧設施、水產設施屋頂達3GW,以專業角度來看太過樂觀。業者反映,農委會未事先與業者溝通,在7月7日逕行公告修改「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農業用地變更使用審查作業要點」,對於農地設置太陽光電有許多限制,推出漁光型跟屋頂型替代方案。若是照農委會規定,初估2025年頂多做8~10GW、遠低於20GW的目標,等於電力政策失敗,也會重創台灣太陽能產業。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11日召開第七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會後包括聯合再生董事長洪傳獻、元晶董事長廖國榮、中美矽晶董事長徐秀蘭、茂迪總經理葉正賢、以及協會理監事共同舉行記者會。原本依政府目標,累計至今年底應達到6.5GW,亦即今年要達成2.3GW,但由於政策的變動,今年將無法完成目標,實際安裝量可能砍半到1~1.2GW。若依農委會的規劃及限制將會減少6GW以上,這缺口將導致20GW的國家目標無法達成。期盼在政府和業者努力下,未來兩年透過大型地面建置能將缺口補上,一起達到2025年設置20GW之目標。徐秀蘭表示,國際間對綠能接受度大幅提高,台積電等愈來愈多科技業者加入RE100行動,2050年前必須使用100%綠電,台灣必須有足夠的綠電供應。要達成20GW的目標,台灣可以去核、減少火力發電,也會增加台灣業者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業者支持政策,但是要達成20GW的目標有實際上的困難,例如屋頂有遮蔽問題。此外還有饋線問題,業者要面對許許多多地主,一個個去談,「困難度比都更還難」。茂迪總經理葉正賢表示,政府程序太多導致時程過慢,流程上公公婆婆太多,政府應該由單一個行政主管,限制各環節審查時間,時間內沒表示意見視同同意。另外政府一些公告,例如出流管制、海管法這些都應該給予一定的寬限期,突然執行的新法規,政府應該提供躉購費率延期的方式,避免整個投資案的財務影響造成商務糾紛,政府在推動太陽能應該要更多元的方式,不砍樹、不影響農業下,應該開放太陽光電與農業結合應用。業者說,農委會僅提出漁電共生和不利耕作區規劃而且過分樂觀,但並未對於農作耕種與太陽光電結合作出規劃,歷次會議均要繼續試驗。洪傳獻表示,日本也有許多營農型成功案例,並不需要再花兩年重新實驗,需要的是政府從已經成功的產品、品種中讓業者與農民、青農共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