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器材
」 經濟部 外銷 外銷訂單 訂單 通膨外銷訂單連九紅!11月接單522億美元 「這3類別」走跌原因曝
經濟部今(20)日公布,11月外銷訂單統計522.7億美元,年增3.3%,雖然為連九紅,但表現不如預期,累計今年前 11 月外銷訂單達 5366.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7%。統計處長黃于玲坦言,主因是來自歐洲、東協市場的手機拉貨動能趨緩,資訊通信產品接單失色,拖累整體訂單表現。按主要貨品別觀察,經濟部表示,由於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持續增長,推升電子產品接單成長,年增7.2%;光學器材因電視備貨需求挹注,帶動大尺寸面板接單成長,年增7.0%;但資訊通信產品因手機需求放緩,致年減2.3%。傳統貨品因半導體業者持續擴增先進製程產能,帶動機械年增6.0%;塑橡膠製品因下游客戶回補庫存,年增4.0%;但基本金屬受海外同業產能過剩影響,價格競爭激烈,年減6.3%;化學品則受到海外同業產能開出影響,年減1.3%。經濟部表示,11月外銷訂單的海外生產比重為49.8%,較去年同期下降2.9個百分點,主因電子產品廠商的國內生產比重提高,而海外生產比較高的資訊通信產品廠商接單減少。展望未來,經濟部強調,美中科技爭端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仍對全球經濟增長構成挑戰,但隨著高效能運算和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的加速發展,將繼續推動我國半導體高階製程和伺服器等供應鏈需求。此外,農曆春節前的備貨需求將進一步支持外銷接單增長。
拚3年來首度全年轉正!9月外銷訂單拉出連7紅 但增幅僅及預期低標
經濟部統計處21日公布9月外銷訂單金額537.9億美元,年增4.6%,拉出連7紅,但增幅僅及預期低標。累計前3季4289億美元,年成長3.7%,以去年低基期來看,幅度並不大。但經濟部看好第4季在傳統旺季下,還是能迎來3年來首度全年轉正。9月外銷訂單增幅4.6%,主要受惠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及雲端產業等商機,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按貨品別觀察,資訊通信及電子產品分別年增7%及10.5%,光學器材因半導體帶動光學檢測及量測設備接單,也增3.3%。傳統貨品則有好有壞,在半導體業者積極擴廠,部分鋼材及金屬製品接單續增下,機械、基本金屬各年增3.6%、4.3%,可是化學品、塑橡膠製品受國際油價走跌、下游客戶採購觀望,以及海外同業產能開出影響下,仍都負成長。下單地區方面,美國金額180億美元,年增8.3%,東協也成長超過1成,但是大陸(含香港)與歐洲都各衰退3.6%、4.2%,尤其大陸減幅頗令人擔心,電子產品少了2.6億美元最多,化學品與塑橡膠產品也不好。黃于玲說,電子產品接單減少,是大陸改下單給供應鏈位在新加坡子公司的關係。美國則是對高階晶片需求非常強勁,因此電子產品金額就比去年多25%。她說,大陸前9個月固定資產投資累積僅增加3.4%,有無止損要觀察。因對岸已祭出加大財政與貨幣寬鬆政策,如能刺激內需,就可以挹注台灣訂單表現。但資通信產品接單雖年增7%,可是受到Google提前發表Pixel 9智慧型手機等影響,增幅不若前2月。黃于玲說明,確實這個月手機訂單有減少狀況,研判是手機新品提前發表,基期不一致。後續要關注10月、11月份,才能知道手機新品銷售有沒有減少。展望10月,統計處認為,受半導體產業及伺服器需求暢旺,年終銷售旺季備貨需求挹注,訂單可望年增1.2%到5%,連8紅在望。黃于玲預期,第4季訂單在回復季節性旺季成長下,增幅會比前3季高,全年可望正成長。
經部:9月外銷訂單537.9億美元連7紅 年增僅4.6%是「這原因」
經濟部21日發布9月外銷訂單數據,金額為537.9億美元,訂單金額為歷史第3高,也是連續三個月都站上「500億大關」,但年增率僅4.6%。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油價下跌、客戶觀望,加上電子消費新品的銷售情況有待觀察,終端需求回溫仍不明朗,但在新興科技帶動,加上年終旺季效應,全年接單有望維持正成長。數據顯示,因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暢旺,帶動資訊通信及電子產品,分別年增7.0%及10.5%;光學器材有半導體產能擴增而接單成長,年增3.3%。 傳統貨品方面,因半導體業者積極擴廠,設備接單成長,加上部分鋼材及金屬製品接單續增,機械、基本金屬分別年增3.6%、4.3%。但化學品、塑橡膠製品因國際油價走跌,下游客戶採購觀望,加上持續受到海外同業產能開出影響,致接單分別年減8.5%和1.1%。 主要訂單來源,第一名還是美國,訂單180.3億美元,年增8.3%,以電子產品增加15.2億美元、24.9%較多。第二是中國大陸及香港,訂單109.5億美元,年減3.6%,以電子產品減少2.6億美元或減4.3%較多。東協訂單則為93.6億美元,年增13.4%,以資訊通信產品增加10.4億美元或增31.3%較多。歐洲訂單75.8億美元,年減4.2%,以資訊通信產品減少1.7億美元或減4.3%較多。日本訂單25.8億美元,年增9.8%,以資訊通信產品增加1.4億美元或增23.5%較多,但累計前3季較上年同期減10%。
AI正熱!助攻4月外銷訂單 年增10.8%
經濟部統計處20日公布4月外銷訂單統計,金額471億美元,年增10.8%,連2紅。對於訂單金額、年增率皆比預期好,統計處指出,主要受惠高效運算、AI應用及雲端產業需求持續擴增,上下遊客戶回補庫存以及部分原物料價格上漲所致。預期5月外銷訂單金額約465億至485億美元間,年增1.8至6.2%。統計處上個月預估4月外銷訂單約430億至450億美元,年增1.2至5.9%間,20日公布結果為471億美元,年增10.8%,接單成績表現比預期好,累計1至4月金額為1804.1億美元,年增1%,創歷年同期金額第3高。統計處解釋,4月外銷訂單表現超出預期,主要受惠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暢旺,推升電子、資訊通信產品各年增22.7%、8.4%;光學器材則因大尺寸面板價格維持高檔,加上電視面板及光學鏡頭接單成長,致年增13.5%。傳統貨品因下游客戶回補庫存,加上部分原物料價格上漲,推升化學品、塑橡膠製品及基本金屬訂單分別年增8.0%、4.2%、3.5%;機械業則受限於全球景氣復甦步調緩慢,廠商投資意願保守,年減3.4%。4月主要接單地區來自美國以及大陸、香港地區,其中美國接單金額達到148.1億美元;大陸、香港地區則是106.9億美元。統計處表示,高利率環境抑制全球經濟成長力道,以及美中科技角力升溫,地緣政治緊張情勢未降溫,增加全球經濟前景不確定性;但受到AI應用、高效運算需求強勁,可望挹注台灣半導體產業以及伺服器等供應鏈,延續成長動能。
1月外銷訂單484.2億美元優於預期 機械公會:估今年產值1.45兆元
經濟部27日公布1月外銷訂單,成績遠優於預期,訂單金額484.2億美元,月增10.5%、年增1.9%,寫下歷年同月第3高,遠高於原先預估的年減15%,除了AI商機暢旺,機械業也因自動化等需求,訂單量年成長9.5%,為16億美元。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27日也發布「台灣機械產業發展白皮書」,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表示,2023年台灣機械產業產值受景氣影響下滑,降至1.25兆元,但1月業績回升、可預期春燕要來了,預期今年機械業產值可望回升到2022年的1.45兆元水準。1月外銷訂單484.2億美元,較上月增10.5%,較上年同月增1.9%,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于玲表示,主因是AI商機需求強勁,引發接單成長動能,1月急單多,加上各大貨品在農曆春節前的備貨需求,造成1月接單金額遠優於原先預期。按貨品別觀察,電子產品年增16.1%;光學器材因電視面板價格維持高檔,加上背光模組及光學鏡頭接單增加,年增24.0%;資訊通信產品則因上年同月中國大陸防疫封控解除,比較基期較高,致年減19.3%。 傳統貨品類因自動化設備接單成長,國際鋼價上漲,農曆年前部分客戶提前備貨,加以上年同月比較基數較低,致基本金屬、塑橡膠製品、機械及化學品分別年增26.2%、25.5%、9.5%及6.8%。 機械公會與工研院27日舉行「臺灣機械產業發展論壇暨白皮書發表會」,提到三大目標是2035年機械產值倍增、突破3兆元,附加價值率35%以上,與人均產值達到600萬元,因機械業是國內第三大兆元產業,從業家數超過1萬4千家,從業人口超過27萬人,副總統賴清德也親自出席。魏燦文表示,機械業是整機、零組件等跨域整合,不是一兩年可以完成,要耗費十年、累積能量才能達成,提出6大建議,呼籲政府要妥善規劃政策延續,包括支持產業深化技術與產品研發創新;建構高效能產學研協同合作網絡;協助產業人才延攬與培育;國產機械設備方案導入補助;協助業界強化國際市場行銷;強化營運及金融財政支持措施。魏燦文表示,包括工具機、塑橡膠機、木工機、金屬切銷機等,訂單漸回溫;主要市場來說,中國市場持續萎縮,不少廠商投資逐漸轉移至美墨邊境、加拿大、東歐等地。談到新台幣匯率,魏燦文指出,相較日圓貶值近12%,新台幣相對強勢,影響機械業出口競爭力,產業期盼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落在32元區間;至於電價可能上漲,他說,「若電力公司一直賠下去不是辦法」,產業界應積極轉型使用綠電或創電。
需求低迷變數多 經部:2023年外銷訂單5610.4億美元年減15.9%
經濟部22日公布2023年12月外銷訂單成績,由於終端電子需求低迷、傳統產業也相對保守,造成12月外銷訂單438.1億美元、月減13.5%,也比前一年同期衰退16%;總計2023年全年外銷訂單為5610.4億美元,年減15.9%。經濟部表示,若以貨品類別觀察,終端電子產品需求低迷、供應鏈調整庫存,資訊通信產品及電子產品分別年減25.3%及12.9%;光學器材在背光模組接單減少,以及大尺寸面板及光學鏡頭接單成長交互影響下,年減0.3%。傳統貨品因全球經濟展望不佳,終端需求疲弱,業者對設備投資持觀望態度,加上海外同業產能開出,部分產品價格低於上年同月,讓塑橡膠製品、機械、化學品及基本金屬分別年減15.2%、10.5%、6.5%及1.7%。以國家來看,2023年來自美國的接單為1782.8億美元、年減14.8%;中國大陸及香港接單1203.4億美元、年減17.2%;歐洲939.1億美元、年減30.2%;日本305.1億美元、年減12.9%;東協848.1億美元,正成長14.7%。經濟部表示,2023年全球經濟受通膨及升息效應影響,終端需求疲軟,產業調整庫存,加上業者對設備投資保守觀望,部分原物料價格低於上年同月,致全年接單衰退至5610.4億美元,續減15.9%。展望2024年,經濟部表示,隨著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拓展,加上台灣半導體產業具競爭優勢,有助於維繫外銷訂單動能,但第1季為電子產業淡季,加上升息遞延效應,美中貿易紛爭、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確定因素仍存,還有紅海衝突升溫,恐干擾全球景氣復甦力道,後續發展需持續關注。
終於見紅!11月外銷訂單轉正 結束連14黑
終於見紅!經濟部統計處昨發布11月外銷訂單,金額506.3億美元,年增1%,結束從去年7月起的連14個月悲情負成長。不過單月好轉還不夠,統計處預期第四季接單金額仍年減3.9%,但減幅趨緩,朝逐季好轉發展。明年則看好在三大利多推動下,訂單徹底恢復元氣。11月訂單轉正,主要是去年中國大陸防疫進行封控,基期較低,加上高效能運算、AI需求持續擴增。至於增幅未到預期高標,統計處處長黃于玲說明,「資通信」與「電子」兩大產品還是偏弱,因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動能相對小,使廠商備貨下單保守。即使如此,11月科技產品接單仍是全數正成長,資通信、電子雖偏弱,還是各增10%、3.5%,分別結束連7黑、連12黑,光學器材類也年增9.8%。相較之下,傳統貨品還未見陽光。機械、塑橡膠、化學品及基本金屬四類產品,金額仍比去年衰退,最多的是機械年減12%。可是黃于玲認為,這已比早期傳產動不動負成長3到4成,來的趨緩很多。下單地區,中國大陸金額是連兩個月轉正,11月成長8.8%,東協地區更勁爆增6成以上,美國小減約2%,倒是歐洲還是跌逾2成。不過11月訂單見紅只是「曇花一現」,統計處預估12月可能又要翻黑年減1成。黃解釋,是因去年中國封控訂單遞延到12月,墊高基期。統計處預測第四季訂單,金額會落在1515億以上,如此年減3.9%,雖然整季還是見黑,但如跟第三季比,卻是季增4.4%。黃于玲指,今年訂單最低點就落在第二季,這等於是減幅持續縮減,「顯示逐季變好中」。最終全年訂單金額,統計處估計落在5652億左右,年減1成5,連2年黑,且遠大於去年負成長1.1%。不過黃于玲強調,這是前幾年有疫情紅利墊高基期關係。展望明年,黃于玲樂看外銷訂單將迎來三大利多,包括庫存去化到明年會告一段落,回歸正常。其次是新興科技應用,車用電子與AI需求旺,推動半導體接單。第三為明年通膨更趨緩,各國央行預期一波降息,可望促進消費需求,擺脫今年接單的低迷。
終於結束連14黑!11月外銷訂單506.3億美元年增1%
終於結束連14黑!經濟部統計處20日公布11月外銷訂單成績,訂單金額506.3億美元,月減4.2%、年增1%,終於由負轉正;累計今年前11月訂單金額5172.3億美元,與上年同期比較減少15.8%。統計處預估,第4季外銷訂單金額會落在1515億美元至1535億美元,年減3.9%至年減2.7%。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11月外銷訂單結束連續14個月負成長,主因是去年同月受中國防疫封控影響,基期較低,加上高效能運算及AI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所致,資訊通信產品及電子產品分別年增10%及3.5%;光學器材因電視面板價格仍高於上年同月,加上光學鏡頭接單增加,年增9.8%。但傳統貨品因全球經濟展望不佳,終端需求疲弱,業者對設備投資持觀望態度,以及部分產品價格低於上年同月,讓機械、塑橡膠製品、化學品及基本金屬分別年減12.5%、10.2%、7.9%及0.3%。展望未來,經濟部認為,隨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拓展,加上農曆春節前的備貨需求,均可望支撐外銷接單成長動能;但全球通膨問題未解,利率維持高檔以及美中科技戰、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等不確定因素仍存,恐抑制全球貿易成長力道,後續發展亟需持續關注並審慎因應。根據外銷訂單受查廠商對12月份接單看法,預期接單將較11月增加的廠商家數占15.6%,持平者占58.2%,減少者占26.3%,所以預期12月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11月減少。此外,經濟部投審司20日也公布,今年1到11月核准僑外投資件數為2102件,較去年同期減少8.89%;但核准的投資金額為107.91億美元、折合新臺幣3237.42億元,創近15年來同期間次高,主要是11月核准多件大型離岸風電相關案件。
外銷訂單連14黑後11月可望翻紅 經濟部分析「3大原因」
經濟部統計處20日公布10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28.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6%,為連14個月衰退,不過衰退減幅已經縮小至個位數。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于玲預估11月可望翻紅,未來復甦期程仍要觀察。黃于玲分析,10月外銷訂單持續衰退,主因是受通膨、升息效應影響,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終端需求仍然低迷,產業持續去化庫存;若按貨品別觀察,光學器材因電視面板價格上揚,加上光學鏡頭接單成長,年增13.8%。看好11月外銷訂單可望轉正,黃于玲表示,主要有3大理由,將對11月外銷訂單帶來挹注,首先,AI需求殷切支撐訂單成長,其次在產業庫存去化後,各產業已有回補庫存的需求出現,即使速度、金額不一,都會對訂單成長有挹注效果,第三是去年同期遇到中國大陸疫情、封控影響,比較基期較低因此,推估11月外銷訂單約510至530億美元,年增1.7%至5.7%。黃于玲表示,全球需求不明朗,廠商以急單因應,外銷訂單短期仍存在不確定風險,廠商下單節奏也可能偏離以往,而有上下波動情形,就長期角度來看,訂單逐漸回溫的趨勢不變。我國外銷訂單逐步回溫,加上疫後內需消費復甦,服務業面臨缺工問題,國泰金公布最新11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時事題,5成受訪民眾認為明年薪資會調漲,4分之1預期調薪幅度大於3%。不過,仍有48.1%民眾對調薪不敢期待,明年薪資將維持不變,認為不調薪的比率仍偏高,但較去年同期少了12個百分點,整體而言較去年樂觀。
9月外銷訂單514億美元連13黑 經濟部統計處:11月有機會轉正
美中貿易戰未歇,加上俄烏、以巴多地戰爭,通膨、升息、庫存等多重壓力影響,經濟部統計處20日公布的9月外銷訂單數據,不出意外地創下第13黑,9月外銷訂單為514億美元、年減15.6%;累計前3季整體外銷訂單為4137.3億美元,年減18.7%,不過經濟部也提到,11月有轉正的機會。9月外銷訂單514億美元,月增11.7%、年減15.6%,為連續13個月負成長,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于玲表示,在年終消費旺季與國際新品備貨帶動下,9月外銷訂單金額較上月明顯增加,但大環境仍舊低迷,全球通膨升息壓力仍在,終端市場需求疲弱,加上廠商還要繼續去庫存,因此訂單金額仍較去年同期下滑。以貨品類別來看,終端電子產品需求不振,供應鏈持續去庫存,讓資訊通信產品及電子產品9月外銷訂單分別年減19.2%及16.7%;光學器材因電視面板價格高於去年同月,年增7.3%,但背光模組接單減少,抵銷部分增幅。傳統貨品因全球經濟不振,抑制廠商對設備的投資意願,加上部分產品價格低於去年同月,讓機械、基本金屬、塑橡膠製品及化學品9月外銷訂單分別年減19.1%、14.1%、12.8%及10.1%。不過黃于玲表示,統計處預估10月外銷訂單為510到530億美元,有機會再添第14黑,但因減幅收斂,在國際新品備貨期下,預期11月因去年同期基期較低,有機會轉正,讓第四季外銷訂單有機會恢復正成長,但還是要看整體大環境的變化。五大接單地區,9月的數據只有東協是正成長37.1%,歐洲創下歷史最慘紀錄,衰退46.5%,日本衰退24.7%,美國年減16.1%,大陸雖然只少1.6%,但也是連續18個月負成長,創下最長連黑紀錄。至於以巴戰爭,黃于玲表示,台灣出口到以色列的產品佔整體出口金額的0.2%,以色列進口則佔0.5%,所以短期內對我國進出口直接影響不大,但還是要關注戰爭範圍是否擴大、持續時間以及是否有產油國捲入,都可能導致全球經濟風險升高。
8月外銷連12黑…陸下單連續17個月負成長 追平史上最長紀錄
8月外銷訂單金額出爐為460億美元,拉出連12黑,年減15.7%,低於預期,較上月減幅擴大!其中來自大陸下單金額年減2%,連續17個月負成長,追平史上最長紀錄。展望第4季,經濟部維持可轉正基調,但坦言「變數很多」,9月份預估年減幅度再擴大近18%。經濟部統計處昨發布8月外銷訂單,原預期最高跌13%,不料還是超出預期。統計處長黃于玲指出,通膨及升息壓力續存,全球終端產品需求疲弱,影響整個產品接單表現。尤其是資通信、電子產品年減率14.6%、17.3%,是不如預期原因。除科技業外,傳統產業如基本金屬、機械、塑橡膠成長也都是雙位數衰退,綜觀七大接單項目,僅光學器材年增2.5%,其餘盡墨。五大接單區一樣全比去年同月少,以歐洲年減34%最高,美國也少15%,大陸減2%已是最好。但這卻是連續17個月負成長,追平2013年5月起的連17黑紀錄,如果9月再不改善,對岸下單衰退紀錄就要改寫。展望未來表現,iPhone15新機已經發表,但她看「蘋果光」發酵要在10月份才會顯現,可是銷售狀況現在看還難講,因此她不願斷定第4季何月就會轉正。但統計處預估9月份訂單還是要年減近18%,難逃13黑的命運。國泰金昨公布9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景氣樂觀指數與消費意願皆下降,調查也指出,民眾對台灣經濟成長的看法較上月調查保守,而通膨預期則續處高點,仍有85%民眾預期通膨高於2%。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昨日表示,景氣會在今年到谷底,但是明年要如何復甦,政府就要做對的事情,如避免台灣成為美國的犧牲品,協助產業投資或進行紓困,對青年住宅提供優惠等,只要政府拿出魄力協助企業,台灣應該會成長、進步。
「蘋果光」不夠亮? 台灣8月外銷訂單年減15.7% 連12黑
連12黑!經濟部20日公布外銷訂單數據,8月外銷訂單為460.4億美元,較上月減3.5%、年減15.7%,為連續12個月負成長,原本預計的iPhone15新機是否能啟動拉貨潮,目前還看不出來,加上全球通膨與升息壓力,終端市場需求不振,整體成績不如預期,今年已經難逃負成長局面。以外銷數據來看,目前對美國已經連續10個月負成長、歐洲是連續7個月,而中國大陸與香港則是從111年4月至今,連續17個月負成長,追平先前最差的紀錄。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于玲表示,以貨品類別觀察的話,因為終端電子產品需求仍然疲弱,供應鏈持續調整庫存,客戶下單保守,導致電子產品及資訊通信產品分別年減17.3%及14.6%;光學器材雖然年增2.5%,終止連18個月負成長,但這是受惠於大尺寸電視面板價格上漲,並不是手機等液晶螢幕的功勞,背光模組接單也減少。傳統貨品因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廠商對設備投資趨於保守,加上部分產品價格低於上年同月,讓化學品、機械、基本金屬及塑橡膠製品分別年減17.5%、15.7%、14.7%及12.4%。不過還是有相對樂觀的消息,黃于玲表示,因為有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加上國際各品牌消費性電子新品陸續上市,備貨需求逐漸增溫,均可望挹注外銷接單動能。不過全球經濟仍受通膨升息、俄烏戰爭、美中科技戰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加上產業鏈持續調整庫存,黃于玲表示,現在廠商備貨策略與過去不同,下單時都很嚴格管理庫存,只會下幾個月的量,所以短期數據波動很大、預測不準確,若要看iPhone15新機是否能啟動拉貨潮,可能要等10月的成績單,才能判斷。
悲慘連10黑!外銷訂單持續衰退 經濟部回應了
近年外銷訂單金額與年增率何時見曙光!昨經濟部公布6月外銷訂單金額為441.8億美元,年減幅24%,比預期差,拉出悲慘連10黑。統計處直指「庫存調節比預期慢」,是跌幅擴大主因。更不好的是,現在預測7月接單最高衰退2成,很難避免11個月負成長。出口、外銷訂單衰退,加上投資不如預期,中經院昨公布的最新經濟預測,亦大幅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至1.6%,較4月的預測值2.01%減少0.41個百分點,等於提前宣告保2破功;遠雄人壽風控長儲蓉不諱言指出,我國出口表現出乎意料的「差」,衰退趨勢不會這麼快反轉,預估明年第1季才看到復甦,儲蓉說:「今年別說保2,恐怕連保1都很掙扎」。外銷訂單從去年9月起就是負成長,至今連黑10個月,歷史最長衰退期是2015年4月起的連續16個月。如不想打破紀錄,第4季勢得回正,但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不敢打包票,說年底能否轉正,要到第3季比較好評估,可是有信心2024年一定都是正成長。受到升息、通膨、原物料價格下滑、去年同月大陸解封訂單遞延效應基期高影響,6月訂單減少幅度2成4。慘的是,7大接單盡墨,5大接單地區全數翻黑。掉單幅度最大還是傳統產業,塑橡膠製品、化學品年減幅都超過3成,科技貨品亦糟糕,資訊通訊、電子產品金額各比去年同月少掉27%、22%,光學器材也少13%。5大接單地區,來自美國的就衰退23%,創下金融海嘯2009年2月以來最大減幅,大陸掉單19.7%,為連續15個月負成長,持續史上第二長衰退,離連黑17個月紀錄不遠。歐洲大減近4成9,更創有統計以來最大減幅。其他東協、日本,接單也呈個位數倒退。6月訂單減幅擴大,統計處長黃于玲直指:「因為庫存調節比預期慢,沒有出現強勁復甦現象。」還有大陸景氣復甦不如預期,現只能期望對岸政策有效推動。黃于玲坦言,廠商普遍認為庫存調整中可能延續到第4季,訂單何時轉正很難說,但她認為不用那麼悲觀,畢竟AI商機、新興應用持續擴展,「變數很大」。
連9黑!5月外銷訂單年減17.6% 經濟部認全年正成長「很難說」
5月主要接單地區表現在美陸歐三大主要接單地區表現全數盡墨下,經濟部昨公布的5月外銷訂單年減17.6%,拉出連9黑。主要是大陸連續14個月下單較往年下滑,為史上第2長衰退期。美國連7個月負成長,也是第3長衰退。上半年訂單走跌2成,全年會不會正成長?經濟部直言「真的很難說」。5月外銷訂單金額456.8億美元,科技類跌幅最大是「電子產品」,年減16%。傳產則以「塑橡膠製品」與「化學品」兩類較慘,減幅都超過3成。整體5月訂單衰退1成7,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直言:「上半年轉正機會幾乎是沒有」。目前預估6月年減幅恐達2成1,換算上半年金額看跌超過2成,幅度很大。5月五大接單地區,只有東協下單成長1成,為8個月來最高增幅,表現亮眼,日本則是持平。美陸歐前三大接單市場持續衰退。如美國接單金額146億美元,年減13.5%,連7個月負成長,史上第3長。大陸97.4億美元,年減20.9%,更是連14個月負成長,且也是自2015年2月起連17個月見黑後,第2長的衰退期。歐洲67.9億美元,年減34.9%,跌幅更創統計以來最深。黃于玲解釋,歐洲主要來自資通訊產品訂單大幅減少,有一些手機大單因為稅務調整,從歐洲轉單到東南亞。大陸雖疫後內需表現亮眼,但終端需求始終疲弱。國內外銷訂單年增率從去年9月就開始一路見黑,所幸5月訂單衰退從原本預期2成以上,收斂至1成7。黃于玲解釋,主要是「光學器材」與「電子產品」這兩類別表現比預期好,前者因電視貨品的備貨需求超乎預期,後者受惠晶圓代工、高效能運算需求明顯。下半年美國聯準會預期可能再升息2碼,經濟前景不明。不過黃于玲認為電視、筆電等兩大類產品,廠商開始進行補庫存動作,朝健康水位方向發展。而大陸雖衰退,但手機、網通等通訊器材類產品下單有呈月增狀態,是一個正面訊息。即使上半年負成長2成,她也認為,下半年步入傳統電子產品銷售旺季,帶動供應鏈增溫,加以AI新興科技商機湧現。「預期訂單第3季、第4季會逐季增溫。」
景氣低迷5月外銷訂單連9黑 經濟部估425億美元以下跌幅兩位數
經濟部統計處本周二(20日)將公布5月外銷訂單。在全球景氣持續低迷,通膨升息壓力猶存,以及美中科技戰持續僵持等因素下,均加深全球經濟下行風險。統計處預估,5月外銷訂單將落在405億美元至425億美元,年減23.3%~26.9%,跌幅仍有兩位數,為連9個月的負成長。因全球經濟受通膨影響,終端需求疲弱、客戶持續調整庫存,加上以國際原物料價格低於去年同月,經濟部上月公布4月外銷訂單,訂單金額月減8.8%、降至424.9億美元,較去年同月減少18.1%,連續8個月衰退。統計處處長黃于玲說明,綜觀今年1至4月外銷訂單皆呈兩位數的負成長,廠商表示客戶有在調整庫存狀況,但終端需求持續疲軟,5月仍未有好轉訊號,上半年外銷訂單年增率難轉正。從貨品別觀察, 傳統貨品方面,因景氣不佳,廠商對設備投資意願保守,及國際原物料價格低於上年同月,加以海外同業競爭,致塑橡膠製品、化學品、基本金屬及機械分別年減36.6%、35.1%、26.5%及21.0%;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及光學器材也因產業鏈持續消化庫存、面板價格低於上年同月,分別年減0.9%、21.9%及19.0%;外銷訂單同樣也調查廠商對5月份接單看法,預期接單將較4月增加之廠商家數占18.2%,持平者占59.4%,而減少者占22.3%;其中,預期5月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4月減少,其中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及光學器材動向指數分別為50.8、47.6及53.1。展望未來,經濟部表示,雖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持續擴增,有助於挹注接單動能,惟俄烏戰爭膠著、通膨升息壓力猶存,以及美中科技戰持續僵持,均加深全球經濟下行風險,恐制約貿易成長動能,影響外銷接單表現,後續仍需持續觀察並審慎因應。
連9個月負成長!財政部預估衰退期快結束 總出口最快9月有望轉正
財政部今日公布5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出口金額為361.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4.1%,連續9個月負成長,而累計前5月出口金額1698.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6.9%。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總出口衰退期預估12個月到16個月,出口最快9月轉正,最慢11月回到正成長。蔡美娜表示,5月出口還是呈現疲弱狀態,僅較4月稍微成長,但是還是不如過往的表現,財政部分析主要有4大原因,首先通膨與升息效應限縮終端消費需求,中國大陸解封復甦步調還是平緩,經濟呈現疲弱格局;其次產業存貨水位仍偏高,訂單能見度不明朗,庫存調整還在進行。外銷價格下滑,價格下滑影響總出口降幅2/3,以及去年同期基期偏高。11大貨類僅只有資通產品一枝獨秀,其他的貨類都呈現下滑,科技產品中電子零組件受到全球消費電子的市況目前沒有明顯起色,整個半導體產業庫存偏高,去化速度比預期緩慢,年減9.9%。資通與視聽產品年增11.9%,是10個月以來最好的一次成績,主要受到電腦零附件市況有好轉,從東協、歐洲、美國拉貨強勁,單月出口值創新高,電腦零附件年增63.5%,創28個月以來新高。光學器材減幅持續收斂,降到11.1%,15個月以來最小減幅,面板供需結構改善,價格也在止跌當中,面板產業回穩趨於明朗。傳產貨類一片綠油油,礦產品受到原油行情下滑,此外去年國際解封、鬆綁邊境帶動一波需求,基期較高,所以5月減幅49.1%,是11貨類跌幅最大。紡織品庫存調整受到箝制,下跌幅度也有3成6;基本金屬、塑橡膠及其製品及化學品,市場需求不足、國外也有新產能開出,競爭壓力加重跌幅24.6%到31.1%間。主要出口地區呈現兩好三壞,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已經連續10個月下滑,年減19.4%,是五大市場中墊底,主要是中國大陸消費回溫不如預期,全球大環境欠佳拖累其出口與製造業表現,也可能受到供應鏈重組趨勢影響。對美國出口年減3.5%,是今年以來最和緩的一個月份。對日本、歐洲都表現不錯,創歷年同月最高水準,年增分別7.8%與2.4%。今年前5月對中國大陸占比已經降到35.2%,是20年來最低的比率;但是美國則上升到16%、對日本8.1%,也是20年來最好的比重。財政部觀察業界釋放的營運展望,寄望於下半年或者第4季,與主計總處預估相符,不過從傳產貨類、電子零組件短期內很難回正,總出口還會持續下滑,下滑週期要12個月到14個月,最快9月轉正,最慢則是11月份。上半年還處於盤整,年減幅度16、17%之間,創金融海嘯最深跌勢。展望6月出口金額在352到363億美元,年減幅度在16.5%到14%之間。
全球景氣持續收縮…終端需求依舊不振 5月出口恐連9黑
連8黑!財政部公布4月海關進出口統計,4月出口359.6億美元,年減13.3%,連續8個月呈現衰退,累計前4月出口1337億美元,年減17.7%。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全球景氣持續收縮,終端需求依舊不振,廠商普遍仍處庫存調整階段,5月出口恐連9黑,上半年出口很可能創近14年以來最大減幅。4月主要出口貨品中,資通與視聽產品受惠於電腦零附件、交換器及路由器等出口成長,年增5.4%,電子零組件因半導體市況欠佳、生產鏈持續去化庫存,年減8.6%,光學器材隨面板供需改善,減幅收斂為17.8%。不只科技產品表現不佳,傳產貨類買氣未見回穩,出口均呈兩位數下降,其中化學品年減34.4%,紡織品、塑橡膠、基本金屬及其製品減逾2成5。累計1至4月主要貨品出口全面衰退,其中電子零組件年減15.1%。主要市場方面,4月對日本出口受積體電路外銷支撐,年增19.8%,規模值為歷年單月新高,表現一枝獨秀。其餘市場續呈減勢,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年減2成2,對美國年減10.3%,對東協、歐洲因有資通與視聽產品訂單挹注,各年減7.1%、3.6%相對較緩。累計今年前4月,台對陸港出口年減28.5%,所占比率降至近20年同期低點(35.2%),對美國、東協各減15.0%、14.1%,對歐洲減2.2%,僅對日本增1.2%,表現最突出。進口方面,由於進口晶片產業鏈相關元件下降,以及塑化、金屬等原物料購置需求仍呈保守,加上半導體設備投資放緩,4月進口292.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0.2%,累積前4月進口1180.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16.9%。財政部坦言,全球通膨、緊縮貨幣政策、俄烏戰爭僵持等不利經濟成長因素仍存,加上美中科技爭端尚未緩解,皆為前景增添不確定性,我國上半年出口仍將面臨相當壓力。不過展望未來,隨高效能運算、資料中心、車用電子、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與數位轉型商機持續推展,可望維繫我國出口動能。
出口額連7個月負成長!Q1跌破千億美元 財政部分析4因素影響
財政部昨日公布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3月出口額為352億美元,年減19.1%,連續7個月負成長;累計第1季出口額977.5億美元,年減幅度19.2%,是8季以來首次跌破千億大關,也創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整體外貿情勢還在隧道裡,恐要第4季才能見到光。蔡美娜表示,有4項因素導致3月出口表現不佳,包含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及高通膨壓力,消費性電子為首的終端需求緊縮狀況未改善;中國大陸解封初期,內需提振效益尚未明顯發酵;產業鏈庫存還未到健康水位,致使客戶端下單態度保守;以及去年的基期偏高等。11個主要貨類中,第1季有多類年減幅度創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勢,包含電子零組件、基本金屬及其製品、機械、塑橡膠產品、化學品、運輸工具、光學器材及紡織品。首季出口到五大主要市場的表現不佳,財政部資料顯示,台灣對五大市場出口皆下滑,是2016年第2季、近7年來首見。其中首季對對中國大陸、香港市場出口額僅343.35億美元,年減30.6%,占整體出口比重僅為35.1%,創20年來新低,大幅壓低台灣第1季的出口表現。蔡美娜表示,第1季實際表現相較於主計總處所預估差45.2億元,相差3.8個百分點。對於4月來說,景氣仍處於比較弱的狀態,預估出口值在332億到340億美元之間,年減幅度達20到18%。財政部表示,3月跌幅頗深,尚無落底回溫跡象,第2季面臨蠻大的下拉壓力,預期第2季恐年減近15%,目前整體的外貿情勢還在隧道當中,要到第4季才有機會見到曙光。值得注意的是,中華徵信所(CRIF)昨日引述世貿組織(WTO)日前發表最新報告因受制俄烏戰事與通膨等因素,今年全球商品貿易可能放緩至成長1.7%,提出警示台灣要格外注意「供應鏈去庫存」的速度可能比預估的時間更長。
去年12月外銷訂單521.7億美元、年減23% 3年來首現負成長
外貿敲警鐘!經濟部昨日發布去年12月外銷訂單為521.7億美元,比前年同期大減23.2%,繼11月後,再創14年來的當月最大跌幅。外銷訂單自9月起拉出「連四黑」,導致2022年全年訂單金額衰退1.1%,這是3年來首現負成長。展望2023年表現,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直言「比去年更詭譎難預測」,因今年有全球通膨、各國央行升息後的遞延效應、美中科技戰不利因素,「正向消息目前沒有明顯出來」,推估1月外銷訂單約380至400億美元,年減幅度擴大為32.1%至35.5%,首季還未看到由負轉正的跡象。近年來外銷訂單金額與年增率。(圖/報系資料照)去年11月、12月我外銷訂單金額皆年減逾23%,是自2008年因全球金融危機,分別年減28%、33%之後,當月的最大跌幅。除上述通膨、升息主因,黃于玲說,終端需求持續低迷,客戶進行庫存調整,前年同月基期較高也是原因。2022年全年外銷訂單總額6667億美元,年減幅1.1%,也是2019年後首見負成長。攤開我國七大產品接單表現,都呈雙位數衰退。12月科技類的資通信、電子產品金額年減逾2成,光學器材更大減4成。傳統類的基本金屬、機械、塑橡膠、化學品衰減1成9到3成4。外銷金額這麼慘,主要是美、陸、歐等前三大訂單來源地區大量砍單有關,尤其是中國大陸,下單金額年減37.7%,為13年多來最大衰減幅度,導致我接單、出口進入寒冬,其他來自歐洲、東協的訂單,也年減2成以上。台經院昨日下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至2.58%,較去年11月的預測數下修0.33個百分點,主要是全球需求轉弱,以及民間企業投資趨緩。台經院院長張建一指出,今年經濟要仰賴內需來支撐,尤其政府公共建設、民間消費力道要更加把勁才行。
消費性產品需求停滯 9月出口衰退5.3% Q4恐「旺季不旺」
財政部7日發布海關出進口貿易統計,9月出口375.3億美元,年減5.3%,結束連續26個月正成長,主要因全球高通膨、貨幣緊縮,加上中國大陸的景氣明顯降溫,造成整個消費性產品的需求停滯不前,供應鏈庫存調整的壓力愈來愈沉重。第3季為傳統出口旺季,但今年因供應鏈先前提早拉貨,加上新台幣貶值拖累,9月出口以美元計衰退5.3%,若按新台幣計算則增4.7%;第3季出口1,211.1億美元,年增3.4%,比起主計總處8月所預測減少7個百分點,且出口總額比第2季減少3.7%,這也是七年來首度出現這種狀況。財政部預估10月出口年減3~6%,第3季旺季不旺情況可能延續到第4季。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今年前九個月外貿表現相當亮麗,假設第4季出口每個月能夠有262億美元、進口183億美元的水準,就能追平去年的歷史高點。蔡美娜指出,由於全球通膨居高不下,貨幣緊縮對終端需求的壓抑益加明顯,供應鏈庫存調整壓力加劇,影響出口表現,出口規模滑落到375.3億美元,為今年次低的水準,也是2020年2月以來最弱的表現。出口貨品中以光學器材類表現最差,9月的出口僅7億美元,年減幅達36.2%,為近七年來低點;其次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受用鋼需求低迷、客戶端去化庫存影響,年減26.6%,塑橡膠及其製品、化學品亦隨買氣收縮,各年減25.2%、15.2%。受到全球通膨持續高漲,以及貨幣緊縮壓抑終端需求的影響,供應鏈庫存調整壓力隨之升高,我國9月出口降至375.3億美元,出口表現仍靠積體電路需求撐盤,電子零組件出口金額169.9億美元,年成長2.4%,為連續41個月正成長;礦產品輸出14.5億美元,成長33.4%。至於主要出口地區表現,9月對東協出口59.9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5.5%。對中國大陸與香港、日本、美國、歐洲出口均下滑,其中,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151.7億美元,年衰13.3%幅度最大。展望第4季,財政部官員表示,供應鏈調整仍是產業主軸,出口表現將受壓抑,預估10月出口金額落在377~389億美元間、年減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