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
」 醫師 生長激素 醫生 腫瘤 基因女子隆鼻鼻型走鐘!還釀鼻塞 「1整形治療」順利解決困擾
愛美的小函自認鼻塌、山根低,去年到醫美診所注射玻尿酸隆鼻微整,不料半年後竟發現自己鼻梁變寬、鼻型走鐘;此外,還因鼻塞與過敏嚴重,導致頭痛且影響睡眠品質。就醫經診斷後,醫師發現小函的鼻梁填充物已歪斜,且困擾已久的鼻塞、鼻塌竟是因鼻中隔彎曲所致。鼻中隔彎曲 嚴重恐造成鼻塞、影響鼻竇功能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張家豪表示,兩鼻腔之間的分隔板稱為「鼻中隔」,鼻中隔彎曲其實很常見,成因可能為先天發育生成,或後天外力意外所致。輕微彎曲不至於影響鼻功能,但嚴重的鼻中隔彎曲可能造成鼻塞、影響鼻竇功能而產生鼻竇炎。結構式鼻整形手術 自體組織降低排斥與感染在接受結構式鼻整形手術後,小函鼻塞症狀減輕,鼻型變挺,鼻問題全改善。張家豪解釋,結構式鼻整形手術是從根本改善鼻樑結構。術中取病人胸下緣第6根肋骨約4公分骨骼,當作鼻整形材料。因是自體組織,因此不會造成排斥與感染;取出小部分肋骨,也不會影響呼吸、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張家豪先清除鼻樑裡原本的玻尿酸、手術移除彎曲的鼻中隔骨刺,矯正鼻中隔彎曲,再將小函的自體肋骨當作鼻中隔延長移植物與鼻樑墊高素材。鼻中隔延長、鼻樑墊高,都讓鼻子顯得更立體。東方人鼻中隔彎曲比例不低 就醫改善鼻功能與外觀張家豪醫師提醒,坊間醫美微整形多使用玻尿酸、微晶瓷等填充物注射進入鼻樑,但效果大多只能維持半年,半年過後這些填充物可能被身體吸收,也可能往外擴,導致鼻樑變寬,效果適得其反。此外,東方人鼻中隔彎曲比例不低,結構式鼻整形手術便是針對鼻子的中央結構-鼻中隔進行調整的手術。張家豪醫師表示,大多病人都是因鼻塞困擾前來求診,術後鼻部功能與外觀都一併改善。
蛋白粉不是食物 醫驚曝:非常缺乏營養
如果有在健身,那對蛋白粉一定不陌生。不過,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說,蛋白粉非常缺乏營養,主要成分只有蛋白質,也不被歸納為食物,而是營養補充品,想靠蛋白粉得到益處,實證並不多。王介立在臉書發文,一位香港網友表示,最近在了解更多營養的東西,朋友建議他喝植物蛋白粉,請教是否能取代大豆和碗豆。王介立解釋,「在實證醫學上,植物性蛋白質促進健康的證據,主要是來自『原型食物』的攝取。蛋白粉在營養流行病學調查中,通常不被歸類為食物,而是被視為營養補充品。」王介立說,「蛋白粉其實是一種非常缺乏營養的東西,因為它的主成分只有蛋白質;如果換作高蛋白的植物性食材,那除了蛋白質之外,還含有健康的植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等。」王介立表示,「營養補充品無法取代食物,它的作用是補充食物攝取的不足,但如果一開始食物攝取就不夠,比起那些飲食充足的人,先天上便處於較不利的位置。事實上,在絕大部分的醫學臨床實證研究中,能夠從天然『原型食物』中取得營養,其效果通常優於單純依賴營養補充品。」等於想靠營養補充品獲得長期穩定的健康益處,實證並不多,頂多只能改善生理或間接指標。王介立補充,「另外要強調的是『選擇替代與比較』:如果能透過天然高蛋白食物吃到達標,當然是最好的;但若真的有困難,蛋白粉(營養補充品)就可以作為補救措施,有吃總比沒吃好。」
早晚溫差大小孩半夜咳醒 醫提醒家長重點觀察「7徵兆」小心可能是氣喘
早晚溫差大,有些小孩入睡後,會突然開始咳個不停,嚴重的話還會在半夜咳醒。對此,榮新診所副院長潘俊伸指出,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很多,若本身有過敏體質、呼吸道疾病、鼻涕倒流或是氣喘病史者,則會更容易出現夜間咳嗽,潘俊伸也整理出可能為氣喘的7大徵兆,呼籲家長們可以重點觀察,千萬別輕忽。榮新診所副院長潘俊伸表示,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包括過敏性鼻炎、反覆呼吸道感染、胃食道逆流、先天發育異常、氣喘等,且若有過敏體質、呼吸道疾病、鼻涕倒流或是氣喘病史者,更加容易出現夜間咳嗽,他建議透過詳細的家族病史、過敏原檢驗、胸部X光等進行鑑別、診斷。潘俊伸表示,氣喘是呼吸道對誘發因子過度反應,而出現的間歇性症狀,可能重複發作,最常見的就是慢性咳嗽,有時反應激烈,使得呼吸道阻塞,恐引起胸悶、呼吸困難等,須儘快就醫。而台灣冬季濕冷、溫差大,容易誘發氣喘發作,加上冬季是病毒活躍的季節,呼吸道感染也是兒童常見的氣喘發作原因,除了氣溫變化及感染,過敏原、空氣汙染、抽菸或二手菸、運動、壓力等,也都是常見的誘發因子。潘俊伸也整理出可能為氣喘的7大徵兆,呼籲家長可以重點觀察,千萬別輕忽:1每個月有一次以上喘鳴聲發作2活動或運動時常會咳嗽或喘鳴3沒有明顯感冒症狀時也經常出現夜咳4超過3歲相關症狀仍持續發生5接觸過敏原、運動、感冒、情緒變化或吸入二手菸時症狀會出現或惡化6感冒經常覺得胸悶或需要10天以上才恢復7使用氣喘藥物後會獲得改善。潘俊伸提醒,有過敏體質的兒童是氣喘的高危險族群,當家中兒童經常在夜間咳不停時,建議就醫鑑別診斷,若是因氣喘引起,日常生活中應儘量避開誘發氣喘的危險因子,隨時注意症狀變化,判斷氣喘是否有受控制或惡化,配合醫囑治療。
總是覺得累?醫示警12項身體訊號「恐是免疫衰老」
免疫衰老(Immunosenescence)是隨著年齡增長,免疫系統功能逐漸下降的自然過程。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也解釋,這種現象不僅影響我們對感染的抵抗力,還可能導致慢性發炎,進一步加速與年齡相關的健康問題。他也列出免疫衰老可能表現出的12個身體信號,其中像是持續疲勞感、常有腸胃問題、頻繁感冒、常發生口腔潰瘍等,可能就是免疫衰老的警示。黃軒醫師今(31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免疫衰老是指免疫系統的功能性改變,包括先天免疫(如巨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的反應減弱,導致抗原呈遞和初始免疫反應的效率下降,或是適應性免疫(如T細胞和B細胞)的功能退化,以及低度慢性發炎:體內發炎因子(如IL-6、TNF-α)升高,從而抑制免疫反應,並加速老化相關疾病發展。黃軒指出,這種現象不僅影響人體對感染的抵抗力,還可能導致慢性發炎,進一步加速與年齡相關的健康問題發生。至於如何辨識免疫衰老,他也列出以下12個身體信號:一直持續疲勞感:即使有充足睡眠,仍感到疲憊不堪,日常活動變得吃力。出自於免疫系統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消耗大量能量。常有腸胃問題:經常腹瀉、便秘、脹氣或消化不良。原因是腸道中約70%的免疫細胞受損,導致腸道菌群失衡。頻繁感冒:經常感冒或感染,且恢復緩慢。因免疫系統對病原體的防禦能力下降。傷口癒合緩慢:小傷口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癒合,甚至容易感染。主要是免疫細胞修復組織的能力減弱。皮膚常出現問題:頻繁出現濕疹、皮疹或口角炎。因皮膚屏障功能下降,病菌更易入侵。一直頭痛與肩頸僵硬:因免疫力下降可能影響血液循環和神經系統。經常情緒波動很大:容易感到焦慮、緊張或情緒低落。因免疫系統與神經系統的交互作用受損。過敏症狀加劇:忽然對食物過敏或環境過敏的反應變得更嚴重。當免疫系統失衡,可能會對無害物質產生過度反應。莫名體重變化:體重突增加或減少,無法用飲食或運動解釋。因免疫系統異常影響新陳代謝所致。口腔健康出問題:口腔黏膜的防禦能力下降,導致經常出現口腔潰瘍或牙齦發炎。一直有肌肉或關節疼痛: 無明顯運動或外傷的情況下,經常感到酸痛或僵硬。主要在於慢性發炎導致組織損傷。頻繁低燒:慢性發炎狀態導致體溫略微升高,使人經常感到發熱,但未達到明顯發燒標準。至於如何延緩免疫衰老?黃軒提醒,免疫衰老是自然的生命過程,但透過早期識別徵兆並採取適當的生活方式調整,能夠顯著延緩免疫系統的退化速度,尤其可以針對以下4點進行改善:改善生活習慣:保持規律作息,確保充足睡眠,每週進行適度運動(如快走、瑜伽)。均衡飲食與營養補充:增加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蔬果、堅果)。補充維生素C、D、鋅和益生菌,有助於增強免疫功能。管理壓力:採用冥想、深呼吸或其他放鬆技巧減輕心理壓力。定期健康檢查:若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進行專業檢查和治療。接種疫苗:接種針對老年人設計的疫苗(如高劑量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第七屆想辦法愛心公益市集義賣募款達1,833,493元創歷年之最 全額捐助惠明視障者教養院
錢沒有不見,都變成愛心的溫度!冬季冷空氣一波波來襲,週六的市民廣場卻熱騰騰擠滿「粉有暖意」的愛心民眾。第七屆「想辦法愛心公益市集」以創意的風格帶來平靜的「溫柔粉紅」為主題設計,號召80個愛心攤位以二手義賣為主。不少市民每年都扶老攜幼全家參與,今年更有熟門熟路清早就來卡位的市民朋友,一整天市集買得夠、笑得夠、玩得開心,總結募款金額高達1,833,493元,創歷年之最,現場由各愛心攤主直接將所有善款捐給惠明視障者教養院作為營運經費,用滿溢愛心點亮惠明視障者教養院未來照護之路。「想辦法愛心公益市集」七年來持續傳愛,以實際行動取代致詞、握手社交形式。本屆特邀請臺中市政府地政局共同主辦,並吸引了眾多團體共襄盛舉,包括臺中市地政士公會、臺中市不動產經紀人公會、臺中市不動產經紀代銷商業同業公會及臺中市忠義國際同濟會等都加入聯合主辦的行列,展現各行各業的善心人士對社會的溫暖力量。惠明視障者教養院的院生因先天性多重障礙,生活中的基本動作都需要艱辛陪伴與練習,雖有公部門補助,但自籌經費仍面臨龐大缺口。每年「想辦法愛心公益市集」將新二手商品轉換為善款,以長期承諾為惠明視障者教養院致力籌募營運經費,惠明視障者教養院甘淑娟院長感性的說:「教養院都是多重障礙的視障院生,先天的障礙導致無法外出謀生,平日生活起居都需24小時關照,還好近年來有各界的幫忙,教養院才能全力照顧他們的食衣住行育樂。」今年「想辦法愛心公益市集」攤位中,有董娘團清衣櫃、不到千元帶走香奈兒等級精品搶翻天,有知名繪本畫家現場拍賣珍貴原作、有產地直送的新鮮小農商品,還有眾多實用實惠的二手居家用品,時尚、文青、主婦通通收穫滿滿,許多民眾響應號召穿著粉紅色裝扮並自備環保餐具參加,聯合主辦的臺中市不動產經紀人公會理事長陳淑惠指出:「會員平日忙於工作,但仍能在歲末年終之際,相邀一起為惠明教養院的院生注入一份心力,非常有意義。」臺中市高鐵文化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楊明祥表示:「共同參加一起參加台中市民的水準真的很高,不但出人出力掏腰包做愛心,更以二手商品輪轉與環保餐具的行動支持永續實踐。」活動日天氣雖冷但伴隨著溫暖陽光人潮湧現,在活動區用舞蹈、歌聲、演奏等各項精彩表演接力不間斷,民眾一邊採購挖寶,一邊自備野餐墊在草地上欣賞、孩子們隨著音樂手足舞蹈,度過悠閒歡樂的周末時光,也讓更多市民朋友參與這場有意義的愛心活動,整場會場由湧脈文化及極光天氣晴負責企劃執行設計,特別感謝活動公益主持卓芳儀、彭佳冬、林瀅瀅、楊明祥,及參與公益演出的表演團體:葳格之星(葳格高中熱舞社)、迷火佛拉明哥藝術中心、日月星辰、忠孝國小長笛團、惠來國小長笛團、泰耶爾墩親子愛樂團、善男子樂團、花甲少年曾寶明等精彩節目,讓活動充滿愛心歡樂。中午時段由惠明樂團+SL Band的惠明感恩音樂會-心内的彼首歌,更是首次完成戶外演出,特別來賓邀請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愛心獻唱,而活動大使鈕大可老師更是連續7年每一屆都到場用歌聲、用愛心、用行動力來支持想辦法愛心公益市集活動,受到現場熱烈的迴響。 想辦法愛心公益協會鄭博仁理事長表示,透過網路平台的串聯,「想辦法愛心公益市集」成功凝聚了眾多公益單位和熱心民眾的支持,讓愛心與永續化為低門檻的實踐行動。他表示,協會募款不扣行政費用全額捐出,工作人員亦為志工形式,但要常態舉辦大型活動仍須邀請大家支持,邀請更多愛心民眾加入協會與臉書粉絲頁,每年只要1200元年費,就能用行動支持永續與愛心的實踐。
唐綺陽眼睛出問題…恐是「視力殺手」 醫揭5族群:最危險
星座專家唐綺陽擁有占星領域及運勢方面的專業知識,被網友封為「國師」,不料近日健康卻亮紅燈,因為長期工作強光照射,導致眼睛過度消耗,較無法專注長時間使用電腦寫書。眼科醫師便提醒,嚴重可能引發「視力殺手」黃斑部病變,會導致視力永久喪失。唐綺陽透過經紀人回應身體狀況,因為年近60,體力狀態較不如以前,加上長時間工作受強光照射,眼睛有點過度消耗,以致於不能專注長時間使用電腦寫書,好在沒有其他問題。眼科醫生提醒眼睛受損的嚴重後果。(圖/翻攝自唐綺陽占星幫臉書)對此,眼科醫生林宜鴻接受《三立新聞》訪問,透露黃斑部病變有「視力殺手」之稱,多發生在65歲以上,但年輕人也會因先天遺傳,或後天過度接受強光等因素而提早發生,近年來此病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黃斑部病變又分成乾性和濕性2大類,乾性起因於視網膜下方出現微小的黃色沉積物(隱節),隨著其大小或數量增加,黃斑部會受損變薄;濕性則是視網膜下出現新的異常血管,病程變化通常很快,可能導致中心視力永久喪失。林宜鴻警告,危險因此包含年齡、遺傳、吸菸、肥胖、常接觸強光且防護不足。預防方式為每年定期檢查、運動、改善三高、戒菸、避免強光,另外多吃抗氧化成分、維生素C、A、E、葉黃素、玉米黃素、Omega3脂肪酸及鋅,也可以避免病情惡化。林宜鴻特別建議,平常可以多吃蛋,攝取黃色和深綠色蔬果、堅果、深海魚類等,或以營養品補充。
她牙齒太短、常露齦被笑! 「牙冠增長術」助重拾自信笑容
25歲許小姐從小就常被同學取笑「牙齒短」、「牙齦很長」、「露齦笑」,雖然不影響牙齒咀嚼功能,但是她卻相當困擾,一直以來不太敢開口笑。牙冠過短 變異被動性萌發所致日前她為了拍攝婚紗照,來到台北慈濟醫院牙科,向醫師表示希望能夠改善前牙太短的情形,加強美觀。蘇穎珊醫師評估發現許小姐牙冠過短的問題是變異被動性萌發,即牙齒萌發時的發育異常,以診斷蠟型模擬術後狀態並和患者溝通達成共識後,替她施以「牙冠增長術」,改善微笑時會露出的前排牙齒長度,成功改善病人困擾。牙冠增長術 常用於這些牙問題牙冠的主要功能是咀嚼,理想前牙寬長比為73% 到 87% 。蘇穎珊說明,一般來說,牙冠增長術的適應症包含齲齒、藥物副作用或咬硬物和意外造成的牙根斷裂、基因遺傳和變異被動性萌發。而牙冠增長術顧名思義是要增長臨床牙冠的部分,常用於牙齦邊緣或下方的深部齲齒及牙齒斷裂情形,透過此術式能讓醫師有足夠的牙齒補牙或製作假牙;而其他常見執行術式的原因包含牙齒萌發異常造成的美觀問題、藥物副作用與口腔衛生不佳導致的牙齦增生。就醫建立正確診斷 這些情況不適用蘇穎珊醫師指出,病人因牙齦過長或牙冠過短來到牙科求診,會先建立正確的診斷,需評估:病人年紀、臨床症狀、病史與用藥史、牙齦覆蓋與牙冠比例的測量、口腔X 光片與牙周探測深度。正常萌發過程在 20 歲左右達到平衡,因此年齡是正確診斷的基本因素。若確定手術,則會讓病人在局部麻醉的狀態下,修整齒槽骨及牙齦,使其露出更多埋在牙齦裡的齒質,增長牙冠長度。但齲齒過深、剩餘齒質不足、牙周狀態不佳、糖尿病控制不良、使用骨質疏鬆藥物或有其他生理、心理狀況者不適用此術式。留意口腔保健 就醫評估手術必要性蘇穎珊提醒,平日務必要維持良好的口腔清潔,避免使用牙齒咬過硬的食物,才能減少齲齒發生和齒裂困擾,降低手術的必要性;而先天基因及牙冠發育異常因無法預防,若想改善外觀可到牙科門診與醫師討論,評估有無手術必要性。
真‧讓你一隻手!MMA獨臂拳手「15秒KO對手」 超狂連擊讓賽場沸騰
近日,一名巴西MMA(綜合格鬥)選手麥克斯(Marney Maxx)在八角籠世界中打出名號,不僅因為他是一名罕見的「獨臂拳手」,同時也因為他在賽場上依靠一隻手與靈活的雙腿展現了狂風暴雨般的進攻鬥志,在第一回合開場15秒時就KO了對手。精采表現讓賽場為之沸騰,就連UFC傳奇老將邁克爾‧比斯平(Michael Bisping)都讚嘆於他的表現,在推特上發文致敬:「一隻眼睛,一隻手臂,那些都不重要。馬尼‧麥克斯,幹得漂亮!」據《每日郵報》報導,巴西MMA選手麥克斯出生時先天左臂缺失,儘管如此也沒有澆熄他對格鬥的興趣。麥克斯在巴西北部的經濟大城福塔雷薩(Fortaleza)長大,他最初接受的是中國功夫的訓練,但是表現不佳,經常三兩下被對手打倒在地。幾經掙扎後,他決定轉而接受泰拳訓練,在練習比賽中開始獲勝,進而走上了他的綜合格鬥之路。」本月13日,麥克斯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的MMA賽事「Shooto Brasil 127」中,對上另一名對手席爾瓦(Esterferson da Silva),開場面對席爾瓦試探性地踢擊,麥克斯立刻還以一記沉重的側踢,並且成功穿透席爾瓦的防禦命中下巴。接著,麥克斯撲身上前,用一記沉重的右拳將對手打退到八角籠邊,再接上一記飛身膝擊,趁席爾瓦閃避時再用一記勢大力沉的右拳將他擊倒在地。雖然席爾瓦掙扎著站起,但是麥克斯將他擠在籠邊連連打出重拳,最後席爾瓦終於不支倒地。此時距離比賽開始,僅僅只過了15秒。麥克斯精采的表現,不僅讓賽場為之沸騰,就連賽審都對他讚譽有加。而這段短短不到20秒的影片很快就在網路上以病毒般擴散,吸引了無數格鬥愛好者的關注,就連UFC傳奇老將邁克爾‧比斯平(Michael Bisping)都讚嘆於他的表現,在推特上發文致敬:「一隻眼睛,一隻手臂,那些都不重要。馬尼‧麥克斯,幹得漂亮!」媒體指出,在麥克斯擊敗對手後,他的生涯戰績達到6勝4負,並且達成了生涯首次的3連勝。觀眾們開始希望看到他登上更大的舞台。一名觀眾就在推特上標記了終極格鬥冠軍賽總裁白大拿(Dana White),「快點把他簽到UFC來!」
男子陪老婆看病 醫師火眼金睛:真正有問題的是你!
大陸上海1位38歲的林姓女子自1個多月前出現了間歇性頭痛的症狀,視力開始下降。懷疑是腦下垂體腫瘤的她,在丈夫朱男的陪伴下,來到醫院看診,沒想到醫師定睛看了幾眼後,卻懷疑真正有問題的恐怕是朱男,劇情也因此神展開。就診後,醫師診斷林女罹患拉克氏囊腫,而非腦下垂體瘤,「拉克氏囊腫是一種先天性良性腦下垂體病變,大多數囊腫很小並不引起症狀」,於是夫妻倆鬆了口氣。然而劇情卻神展開,醫師突然轉頭問了來陪妻子看病的朱男:「你有沒有感覺這幾年相貌變化很大?可能你才是患有腦下垂體腫瘤的人。」朱男一聽當下也愣住了,醫師問診後他也坦言,近年來他深受睡眠呼吸中止症所苦,白天疲倦不堪,睡覺時又會打呼影響睡眠,但始終沒有查出是什麼原因,朱男及家人都非常苦惱。而他自己和家人,也沒有意識到這些年來面容變醜、眉骨突出,嘴唇肥厚,兩側鼻翼較寬、手指變粗、鞋碼變大等細微變化,其實都跟他的疾病有關。醫師解釋,打從朱男一進診間,他就注意到他有肢端肥大症的病徵,於是朱男隨後也聽取醫師的建議,去做了荷爾蒙和腦下垂體增強磁振造影檢查,結果讓夫妻倆嚇壞了,朱男腦部真的長了一個直徑約7mm,像黃豆粒大小的腦下垂體腺瘤,而且生長激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的水平都高於正常值上限。所幸醫師火眼金睛,成功為朱男揪出真實的病因,後續診斷明確後,朱男也與妻子一起做了手術,並順利出院。
7歲女孩「天生異瞳」一眼黑一眼灰藍 醫生揭原因:1情況快就醫
大陸一條「7歲異瞳女孩在學校受到同學喜愛」的消息近日迅速衝上熱搜。網傳影片顯示,這名來自江西的7歲女孩天生異瞳,兩個瞳孔顏色不一樣,一個是黑色的,另一個則呈現灰藍色。對此,眼科醫師表示,類似情況為虹膜異色症,是虹膜色素分布異常所致,大多數無害,不會對視力造成影響,也不需要治療。《極目新聞》報導,該名7歲女孩天生異瞳,一側瞳孔為黑色,另一側則是灰藍色,先前媽媽很擔心她上學後會被取笑,所幸女兒相當受同學歡迎,下課後還會特地找她玩。女孩母親透露,自己帶女兒去醫院做過檢查,檢查結果顯示,除了外觀和多數人的眼睛不一樣,其他情況都正常,並不影響視力和健康。湖北愛爾眼科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醫師孫重說明,女孩的情形為虹膜異色症,是虹膜色素分布異常所致,普遍指眼睛虹膜呈現不同顏色,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先天性虹膜異色症是自身基因組織決定的,導致發育過程中虹膜色素不同的分布,這種情況大多數是無害的,也不會對視力造成影響,不需要治療。醫師指出,如果是由於虹膜炎、外傷等原因導致後天形成的虹膜異色症,則有可能造成視力下降,甚至出現失明,需要積極治療。比如,部分患者因炎症導致眼壓升高後,虹膜可能出現顏色變化,表現為淡色或發黃,屬於青光眼的警訊。所以當出現虹膜異色症情況時,最好到醫院進行詳細檢查,看是否存在活動性炎症。
男陪妻檢查「垂體瘤」醫一眼認出:你才是! 外貌有這些改變要注意
大陸上海市一名38歲的林姓女子(化名)1個多月前出現間歇性頭痛,視力也開始下降,懷疑是垂體瘤,於是在丈夫朱先生陪伴下,來到上海瑞金醫院垂體泌乳素腺瘤診治中心看診。一番問診後,主任醫師卻轉頭問朱先生,「這幾年有沒有感覺自己相貌變化很大?可能你才是患有垂體瘤的人。」夫妻倆頓時面面相覷。《新民晚報》報導,林女6年前出現月經紊亂的症狀,在當地醫院檢查後發現泌乳素水平升高,頭顱MR提示垂體瘤。遵照醫囑定期服藥後,患者的月經逐漸規律,並順利生下寶寶。此後幾年都風平浪靜,直到今年複查懷疑垂體瘤伴出血可能,並出現了頭痛、視力下降等症狀,這才來到瑞金醫院主任醫師吳哲褒的門診。醫師詳細了解林女病史並閱片後,判定她患的拉克氏囊腫,而非垂體瘤。「拉克氏囊腫是一種先天性良性垂體病變,大多數囊腫很小並不引起症狀,但症狀明顯或囊腫較大的患者,需要手術切除,通常採用經鼻微創的方式,患者恢復快,併發症也少。」在吳主任的解釋下,夫妻倆總算鬆了一口氣。「你有沒有感覺這幾年相貌變化很大?」誰知,吳哲褒轉頭對朱先生說,「可能你才是患有垂體瘤的人。」一番追問下,朱先生坦言,近年來他一直深受疲倦、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等困擾,前後跑了5、6個科室,用了睡眠呼吸機,也做了頸椎、心臟等檢查,卻沒查出毛病,治療也沒效果。」然而,朱先生自己包括家人,都沒意識到他近年來面容變醜、眉弓突出,嘴唇肥厚,兩側鼻翼較寬、手指變粗、鞋碼變大等細微變化。其實,從朱先生一進診室,醫師就注意到他肢端肥大症的特徵,建議對方進行激素和垂體增強磁共振檢查。結果真如醫師所說,朱先生腦部長了一顆直徑約7mm的垂體微腺瘤,且生長激素和胰島素的水平都高於正常值上限,考慮為垂體生長激素腺瘤。最後,夫妻倆先後接受了神經內鏡下經鼻鞍區腫瘤切除術。吳哲褒團隊通過微創手術的方式,囊腫和腫瘤被乾淨俐落地剝離。術後病理證實,林女士所患確為拉克氏囊腫,術後泌乳素水平、朱先生的生長激素均降至正常數值,不僅達到腫瘤全切目的,也達到生化緩解治癒標準,夫妻倆開開心心出院回家了。醫生說明,肢端肥大症病人絕大多數是由於垂體上長了一個小瘤子,導致生長激素過度分泌,使身體出現一系列的變化。由於成年人已生長發育完全,骨骺閉合,過量分泌的生長激素可導致患者「豎著不長橫著長」,誘導全身組織器官病理性肥厚,最明顯的就是外貌改變,比如前額斜長、眉弓外突、下頜前突、齒疏和咬合錯位、鼻翼增厚肥大、嘴厚舌大等。
父母身高不到160 小四男童靠這招長到175公分圓籃球夢!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家長的遺傳基因是決定孩子身高的關鍵之一,小學四年級的小明從小個子就比同學矮小,喜愛運動的他即使每天早睡早起、注重飲食均衡,身高也永遠是班上最矮的,父母因此帶他前往小兒門診就醫。經醫師評估,雖然小明每年都以4公分的速度穩定長高,但在爸爸160公分、媽媽150公分的前提下,小明預測的成人身高僅有160公分左右,讓喜愛打籃球的他灰心不已,所幸後來經過生長激素治療四年後,成功長到175公分,順利擺脫矮人一等的宿命。生長激素影響身高 骨齡密合前有機會再衝刺負責收治該名患者的小兒科診所陳信宏醫師表示,生長激素是一種影響生長發育的賀爾蒙,由腦下垂體分泌,顧名思義其主要作用是刺激骨頭細胞生長,對於生長板尚未癒合的兒童與青少年,生長激素可促進骨頭拉長,進而長高。一般來說,男性生長板閉合時間約在骨齡16歲時,女性則在骨齡14歲左右。假如在此之前,生長激素因先天或後天因素分泌不足,就會導致長不高或生長的速度落後同齡人,必須透過額外施打來促進骨頭生長。生長激素缺乏者 把握黃金治療期助力長高!想要藉由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 GH)來長高,時機很重要!陳信宏醫師說明,治療之前,必須先抽血檢測生長激素是否缺乏,再照X光確認骨齡,只有在生長板還未癒合之前施打才有效。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生長激素在晚上九點到半夜一點睡覺時分泌最旺盛,建議每天晚上睡前注射效果較顯著,可施打在大腿、腹部等神經較不敏感的部位。雖然需要每天皮下注射來補充,但不少病人主述,因注射針頭很細,施打時幾乎沒有疼痛感,許多本來害怕打針的孩子甚至可以自己注射。從事生長激素治療超過十年,陳信宏醫師服務的個案不在少數,他提到,從過往的臨床經驗觀察,病人施打生長激素後,一年約可長高8~10公分,甚至還有不少一年長高12公分的案例,他的患者平均每人使用生長激素治療時間約2~3年,長到理想身高後即可結束療程。每年長高不到4公分、體重過重,建議立即就醫評估!身高成長一輩子只有一次,錯過黃金期想要再長高幾乎不可能,等到青春期才介入治療,可以增長的幅度有限。陳信宏醫師提醒,6~12歲是兒童身高發育的關鍵期,家長應留意孩子在這個階段的生長狀況,若每年長高不到4公分,或體型總是比同齡矮小,就應提高警覺。此外,體重過重、發育早熟也會影響身高發展,建議不妨參考政府公告的兒童生長曲線,養成每三個月到半年替孩子量一次身高的習慣,不論長得太快或太慢,都應保持警覺心,立即前往兒童門診進行專業評估。睡錯時間沒用!晚上11點前就寢才能長高飲食方面,陳信宏醫師強調,甜食會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應減少攝取,同時補充足量的鈣質、蛋白質、維他命D與鋅等營養素。多做含跳躍動作或好氧量較高的運動,像是打籃球、羽球、跳繩、跳舞等都可以刺激生長加速。「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早睡!」建議每日就寢時間應在晚上10點前或更早,並確保每天睡足8小時,才能讓孩子一瞑大一寸。
台電爆「職場霸凌身障員工」!主管嫌他動作慢 還威脅:不得外流面談紀錄
勞動部勞發署公務員輕生案爆出後,全台各地不少「霸凌事件」也陸續被揭發。就有一名身障網友指控,當年他遭到台電東部某區的課長惡意逼離職,還交代「包含當事人身體狀況的面談紀錄是密件」,如果外流「你會有問題」,儘管原PO已經換到友善的職場,仍會在半夜想起時忍不住流淚,甚至出現輕生的想法。這名網友在Dcard以「在台電的那段日子」為題表示,「兩年前台電東部某區處的X姓課長,惡意逼走身障同仁,離職前還交代包含當事人身體狀況的面談紀錄是密件,如果外流『你會有問題』。」原PO回憶起,由於辦公室的空間過於狹小,他無法順利使用影印機,課長竟然告訴每天以電動輪椅自行上下班的他「所以我說你應該看看可不可以用拐杖」、「你都坐在位子上沒有動,經理都沒有看到你」。這也使原PO嘆氣道,「分明就是把同事壓力過大發病住院、人力吃緊的壓力,轉嫁到一個未滿半年的新人身上」。接著,原PO公開了自己的面談紀錄,裡面寫著,他實習4個月半,因右側腦性麻痺坐輪椅,每天只能做例行性工作,「登記單發交及登記單鍵打資料核對、抄表資料上下傳作業,輔導計畫所訂之工作項目大多無法達成;又雙腳無法站立且雙手不協調,導致連影印、傳真、裝訂都無法處理」。記錄中還寫到,原PO無法於時間內獨立完成表務抄表上下傳作業,需由導師從旁協助提醒才勉強完成,動作太慢工作效率不佳,影響團隊的工作進度與士氣。而經理認為,原PO先天條件不佳,大家都很關心他、也樂意幫忙,「你應該比別人更努力,有空要熟讀規章、主動積極,讓自己動作更熟練,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是考進來就會正式錄用,如果工作訓練成績不及格也可能會被刷掉,所以要好好學習」。課長則強調,訓練輔導計畫有很多工作項目都沒有做到,應該想想哪些工作適合自己,提出來他會安排,「前提是你要能自己獨立完成的工作,否則要別人一直在旁幫你,這會影響大家的工作進度與工作士氣」。「離職前還要求修改離職簽中有關身障設施不足的內容」原PO透露,當時他剛從碩班休學,這是他第1份工作,想努力翻轉人生,卻在國營事業遭受到這種對待,離職前2天才跑去問未來規劃與家人反應,甚至說很認真所以她要請客;被拒絕後才瘋狂辯解上面所寫都「不是我的本意,你不要想太多」。最後,原PO坦言,離職後,他重新考試到了一個友善的地方,「卻在半夜想到這件事會不自覺的流淚,甚至開輪椅上班過馬路時,會有想放開操縱桿的想法」。貼文曝光後,許多網友也紛紛留言道「卡,此文不能沉」、「真的是對新人極度不友善,新人錢少、事情多,而且都會被放大檢視」、「好扯,我以為身障名額 一定會安排適合的崗位給身障人士,結果卻因為身體不便被處處針對,甚至增加工作量,那當初開身障名額的意義在哪裡,假裝承擔社會責任嗎」、「幫高調!讓這種人被fire」。
恐併發肺炎、敗血症!肺鏈感染創5年新高 疾管署籲長者速打「疫苗1+1」
秋冬為呼吸道傳染病好發季節,65歲以上民眾更為肺炎鏈球菌感染後併發重症及死亡高危險族群,據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感染肺鏈個案更創5年新高,而疾管署去年10月起也擴大提供長者公費「肺鏈疫苗1+1」,完成13價疫苗者已間隔滿1年,提醒民眾可接著接種23價疫苗。對此,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也提醒,「預防還是勝於治療」。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2024)年截至12月9日,已累計282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定病例,病例數為5年(2020年以來)同期新高,其中35例死亡,病例中以65歲以上民眾占39%(111例)、男性占62%(174例)為多。疾管署指出,自去(2023)年10月起,分3階段擴大提供公費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簡稱13價疫苗)及 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簡稱23價疫苗)接種。疾管署說,針對從未接種過13價疫苗和23價疫苗的長者,去年11月27日起可接種13價疫苗,目前間隔已滿1年,請依建議接續接種23價疫苗;另以前已接種過23價疫苗者,別忘記還有1劑13價疫苗接種;而從未曾接種者請儘速前往接種13價疫苗,於符合接種間隔後接續接種23價疫苗。對此,李秉穎表示,肺炎鏈球菌是所有細菌病原體裡面最常見、最重要的一種,其血清型多達90幾種,無論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受影響,平常雖可和平共存,但當秋冬流感等較嚴重的病毒感染出現,肺鏈就可能併發肺炎、敗血症。李秉穎接著提到,雖然肺鏈有抗生素可以治療,但如果肺鏈變成敗血症,嚴重感染,有時根本來不及使用,也因此即便在醫療發達、抗生素使用高比例國家,肺鏈死亡率仍無法下降。不過,李秉穎說明,13價疫苗為結合型疫苗,涵蓋血清型較少,但在接種後可刺激體內T細胞反應建立免疫記憶;至於23價疫苗是多醣類疫苗,雖然無法刺激免疫記憶,但是可以擴大保護面。據研究資料顯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後併發如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風險,對中重症保護力高達75%。疾管署也強調,65歲以上民眾如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高風險對象,包括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及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及器官移植者,或是機構住民及洗腎患者,接種13價疫苗後「間隔8週」即可接種23價疫苗,才能及早獲取免疫保護力,「預防勝於治療,減少疾病威脅」。
男大生腦出血昏迷導致失憶 2年後重返校園繼續完成學業
中國湖南省22歲的朱宏偉,2022年剛上大三時,他突然腦出血,緊急送醫後昏迷了7天,甦醒後卻失去記憶,經過700多天的復健,他終於回到學校,繼續完成課業,他也為自己打氣「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加油!」中國湖南省1名22歲的男大生朱宏偉,是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管理相關科系的學生,2022年10月他因腦出血被送到醫院,隨後被診斷出先天性血管畸形,在病房昏迷17天後,朱宏偉成功甦醒,不過他卻失去記憶。他回憶剛甦醒時的狀態「當時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基本認知都缺失了。內心的恐懼多過術後身體的疼痛,覺得自己像剛來到世上的嬰兒,只知道哭。」在經歷2年的復健之路,如今朱宏偉回到校園繼續讀大三,雖然上課時他寫字速度很慢,思緒也常常跟不上老師的速度,不過他並不氣餒,每天在復健的同時,也順便練習寫字。熱愛舞蹈的朱宏偉因突如其來的疾病,再也不能跳舞,他遺憾表示「不能繼續跳舞,確實讓我感到遺憾,但我決不會放棄。我始終堅信現在的我,就是最好的我,不要因為懊悔過去,而擔心未來,摧毀現在的自己。」
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防出血 血友病患職場不卡「關」
【健康醫療網/林宗憲報導】「血友病」是一種因X染色體基因突變,導致體內無法正常製造凝血因子,常在肌肉或關節處出現自發性或週期性出血的罕見疾病,因為屬於性聯遺傳疾病,因此主要影響男性,女性則通常為帶因者,但少數女性可能有輕微症狀。三軍總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賴學緯醫師表示,許多老年族群或是需久站的病友,因關節處受力較大或是退化,容易出血導致腫脹疼痛,若未接受預防性注射治療,恐造成關節受損,嚴重甚至需置換人工關節,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先天性血液凝血異常 體內自發性出血賴學緯醫師說明,因患者體內缺乏第八凝血因子(A型)或第九凝血因子(B型),必須終身注射凝血因子來維持自身的健康與活動力。最常見的是A型血友病,目前盛行率約為每十萬人中有15至20人,這意味著在台灣約有400-500患者。症狀包括肌肉、肘關節、膝關節等部位出血、腫脹疼痛,以及自發性的黏膜出血、血尿、牙齦、外傷及腸胃道出血等,若長期未接受治療,反覆出血恐造成關節損傷,嚴重者需置換人工關節,影響日常生活。久站關節易出血 預防性注射保護關節在過去預防醫學觀念不完善的情況下,曾有病友因為職業需久站,關節受力較大造成容易出血,出現腫脹痠痛影響到日常工作的情形。另外,老年族群可能因髖關節出血疼痛而不良於行,排斥外出運動,影響到日常生活與社交能力,加上可能同時發生骨質疏鬆,等到要接受治療時,關節可能已損壞至需要換人工關節。賴學緯醫師強調,接受預防性注射治療能維持病友體內凝血因子在下一次注射前的低點濃度維持在3-5%,可有效降低自發性出血現象,減少關節壞損的機率,因此,及早接受注射控制疾病的預防性治療相當重要。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只需每周注射一次傳統凝血因子可分為短效型與長效型,但是因為活性衰退速度快且容易被人體代謝掉,約2至3天就必須再次注射,對於上班族或老年族群來說,每週前往醫院兩次以上注射其實是有一定難度的。最新研究顯示,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透過藥物結構做構型的改良,比較不容易被人體代謝掉。因此,在接受注射後三至四天內,凝血因子有機會維持在40%以上,而在進入五至七天的半衰期後,凝血因子濃度仍可維持在18至20%,讓病友一樣能外出工作,維持日常活動,因此每週只需注射一次,減輕治療負擔。預防性注射減少出血現象賴學緯醫師表示,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除了減少關節出血與耗損之外,更重要的是減少難以察覺的微型出血,甚至達到零出血。另外,針對上班族或有高度活動需求的病友,就能減少治療的時間與注射頻率,不論對於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學業上來講,都會方便很多。讓患者都能夠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過去,病友常擔心體內凝血因子濃度過低,除了要隨時注射以外,更因為害怕受傷、出血等情形發生而不願外出。賴學緯醫師指出,對於血友病的治療最終目標在於能讓血友病患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無論是工作或是外出運動等日常生活,不再因疾病而受限。另外,選擇注射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後,病友也能進行碰撞強度低或風險較低的運動,例如:游泳、健走、騎單車、瑜伽等。也能向復健科醫師或專業的教練諮詢肌肉訓練及抗阻力運動,有助於改善體態及控制體重。A型血友病可依個人考量施打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根據國外使用經驗,施打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目前未增加抗體產生或嚴重併發症等問題。賴學緯醫師建議,目前治療上有因子補充及非因子治療, 選擇上可能取決於個別因素,例如血友病的嚴重程度、是否存在抗體、對先前治療的反應以及整體健康狀況。與專門從事血友病的醫療提供者諮詢,可以幫助患者根據具體情況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而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研發無疑是在因子補充方法的一大進步,不僅可讓體內長時間保有高濃度凝血因子,降低出血現象,且能有效降低病友心理焦慮並提升運動意願及習慣的養成。在目前健保的條件給付下,相信未來可解決許多病友及家屬長期的困擾與負擔。
體育老師「早發性髖關節炎」疼痛不堪! 微創手術助重回球場
47歲許先生是一位國中體育老師,近3年來右邊的髖關節越來越痛,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每天上班都得吃止痛藥。到住家附近醫院檢查後,發現是右側髖關節發育不良造成的早發性髖關節炎,就醫進行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手術,經過2個月的肌力訓練,現在又回到籃球場上奔馳。接受人工髖關節手術者 以這2狀況居多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骨科部部長黃贊文說明,退化性髖關節炎的病人大多在70歲左右因為軟骨嚴重磨損而接受手術。在台灣大約50-60歲左右就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手術的病人,以股骨頭缺血壞死(飲酒過量或大量使用類固醇導致)和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為主。例如許先生就是因為髖關節發育不良,再加上從小就接受籃球訓練和比賽,長時間下來最終造成髖臼關節的嚴重關節炎,因此還不到50歲就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恢復時間長、易出現併發症黃贊文部長指出,由於許先生是體育老師,除了改善髖關節的疼痛之外,對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功能需求高,需要切開肌肉的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會讓已萎縮的肌肉復原更加困難,不但復原時間變長,在籃球運動中也容易有脫臼風險,重建穩定的髖關節也可能導致長短腳的情況。因此,微創正前開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對許先生來說是比較適合的手術方式。此外,針對許先生發育不良的髖關節與不到50歲年紀,醫療團隊建議使用3D列印的鈦金屬髖臼杯來促進與骨頭的癒合,使用維他命E墊片加上巨型陶瓷股骨頭,為許先生打造一個穩固又耐用的人工髖關節。微創搭配怡樂適療程 恢復快、降低併發症黃贊文部長建議,近年來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量不只增加,而且年齡層有降低趨勢。在醫療技術的進步下,治療患者需要傾聽病患的需求,提供個人化的完整治療方案。目前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在微創手術技術搭配「怡樂適(ERAS)手術快速恢復療程」,不僅讓病人恢復快、降低術後併發症風險,也大幅縮短住院時間,98%的病人在手術後24小時內可以下床活動,48小時內即可出院。黃贊文部長提醒,如果有長期關節疼痛、保守治療無效,應該及早尋求專業骨科醫師的意見,進一步檢查與治療,開心地享受健康人生。
畫面太鼻酸!1歲寶寶心臟病治療無效 在父母懷裡「看完最後一場煙火」離世
大陸貴州省貴陽市一名1歲多的男童,罹患先天心臟病,經治療多次後,其父母仍被醫生遺憾告知「這個小孩你帶不大了」。某天晚上,天空正放著煙火,男童在媽媽的懷抱裡安然離世,男童父親則悲痛地說到,「我心想,煙花放完了,寶寶是不是也會離開了,結果他真的離開了」。根據《九派新聞》等陸媒報導,男童父親表示,孩子1歲4個月,剛出生就黃疸指數過高,3個月時曾因肺炎住院,更檢查出心室中隔缺損。他說,孩子5個多月就做了心臟開胸手術,術後第3天心臟驟停,導致嚴重的缺血缺氧性腦損傷,並在加護病房住院1個月。後來,經過專家會診,醫師認為可能無法治癒,也向男童雙親告知「這個小孩你帶不大了」,要他們做好準備,男童父母與家人商量後,決定放棄治療。上月29日,當天正好放煙火,男童的母親抱著孩子,一家3口在1樓抬頭看煙火,而男童也在父母的陪伴下,默默地離開人世,畫面令人鼻酸。事後,男童父親感嘆,孩子太痛苦了,要走的時候剛好外面在放煙火,「我心想,煙花放完了,寶寶是不是也會離開了,結果他真的離開了」。影片曝光後,迅速引起熱烈討論,網友們也紛紛淚道,「他在媽媽懷裡去的,走的時候應該是幸福的,煙火相送,來世一路繁花,萬事順遂」、「父母陪他看最後的人間盛景。下一輩子一定是平安健康的小朋友」、「絢爛的煙花是他的第2次心跳」、「太難過了,當媽了見不得這些,寶貝下次投胎來爸爸媽媽這裡,一定是健健康康的」。
醫療科技展秀創新科技 台大首創「省力倒奶神器」提高效率
「省力Easy倒奶神器」結合3D列印客制奶架及鎖瓶器,成功取代傳統人工操作,顯著減少職業傷害並提高工作效率。台大醫院提供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即日起至12月8日在南港展覽館隆重舉辦,臺大醫院將基於生成式AI、虛擬實境技術及智慧科技等前沿科技,展示14項卓越成果。小兒部「運用人因工程改善乳品調配作業流程」全國首創透過人因工程設計半自動化設備「省力Easy倒奶神器」,結合3D列印客制奶架及鎖瓶器,成功取代傳統人工操作,顯著減少職業傷害並提高工作效率。該創新流程已申請專利並獲得112年醫策會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先天性心臟病之肺動脈瓣功能重建團隊」針對先天性心臟病術後肺動脈逆流問題,引入經導管置換肺動脈瓣技術,完成國內百例創舉,並推動健保給付。該技術在國際會議和心導管實況示範中獲得高度肯定。倫理中心「研究倫理委員會申請暨審查管理系統」提升申請端、審查端與管理端的便利性、工作效率與品質。「實驗場所管理系統」以數位化方式,解決紙本管理痛點強化災害應變。內科部「用於智能手錶之24小時日夜間個人化血壓估測系統」利用穿戴裝置收集24小時生理指標,建置估測日夜間血壓演算法,提升長期健康監測功能。為首個以智能手錶估測24小時血壓變異的智慧系統。急診醫學部「心肌梗塞治療新策略 – 結合奈米醫學與光流體導管投予nanogoldsomes以減少再灌流傷害」這項研究結合奈米醫學與光學微流體技術,開發能局部、快速釋放一氧化氮和穀胱甘肽的奈米藥物及光學微流體導管,有效減少心肌梗塞後的再灌流損傷。此創新技術已在豬的心肌梗塞模型中顯示能夠減少心肌壞死及凋亡,並榮獲2024年美國心臟學會國際獎項。此外,臺灣大學攜手臺灣科技大學、長庚大學,及明志科技大學,共同帶來達10項的多元研發技術成果,包含人工智慧學習系統發展、次世代醫材與藥物研發、精準醫療檢測技術開發等。此次參展團隊由「臺灣大學系統科研產業化平台」率隊共襄盛舉,平台成員學校囊括臺大、臺科大、臺師大、長庚大學,及明志科大,透過整合跨校技術,為產學合作搭起堅實橋梁,以學研研發量能推動我國產業發展。
結婚1年沒懷孕…夫妻到醫院一查竟是「姐妹」 尪染色體跟她一樣
大陸一對夫妻結婚1年多一直未能懷孕,2人到醫院檢查,結果讓他們當場傻眼,因為丈夫的染色體竟然和妻子相同,從生物學角度來說也是女性。聽到這樣的結果,人妻難以接受,直呼「我們夫妻性生活很正常啊,怎麽可能是這樣的結果?」完全無法相信每天同床共枕的丈夫,竟然變成了自己的「姐妹」。《富陽日報》報導,小陳(化名)個子不高,身高不到1.6米,但為人勤勞、踏實,很快也有了情投意合的對象。1年多前,他與女友順利走入婚姻殿堂,盼望著早日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幸福生活,然而妻子的肚子一直未有動靜,他便到區婦保院生殖醫學中心就診。生殖醫學中心男科主治醫師夏彬彬通過體格檢查,發現小陳雙側睪丸發育異常,體積只有1—2ml,而正常睪丸有12—25ml。再看小陳的身高,他內心便有了一定的預判,認為是先天性睪丸發育不良(小睪症)。他表示,小睪症會導致曲細精管萎縮,睪丸生精功能障礙,精液中無精子或精子極少,從而影響生育力。因此,他對小陳的精液進行檢查,發現精液裡沒有精子。醫生又讓小陳進一步做了血液的Y染色體微缺失檢測。夏彬彬介紹,男性Y染色體主要有兩個功能,一是決定胚胎性別向男性發展(含有SRY基因),將來出生男性嬰兒;二是促進精子生成,「促進精子生成基因稱為AZF基因,可分成AZFa、AZFb、AZFc三個區,如果男性這三個區域出現缺失,長大以後就會影響生育能力。」果然,小陳的Y染色體微缺失檢測報告提示:Y染色體AZFa、AZFb、AZFc均缺失,所以才導致了精液裡沒有精子生成,且生殖激素提示FSH(促卵泡激素)和LH(促黃體生成素)均升高,T(睪酮)正常。更神奇的是,小陳進一步的外周血染色體檢查提示為46,XX。「正常來說,女性的染色體為46,XX,男性的染色體為46,XY。」夏彬彬把檢查結果向夫妻倆作了解釋,也就是說,從生物學角度看,丈夫的染色體和妻子相同。聽到這樣的結果,夫妻倆當場傻眼,女方認為2人性生活一直很正常,完全無法接受。醫師提醒,人類的性別發育過程非常複雜,主要包括性別決定和性別分化兩個重要步驟,任何一個步驟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導致性發育障礙。而這類男性往往都是在成年後因不育問題被確診,他建議男性也要關注自我,平時可自行對睪丸等重要部位觸診,若發現發育異常,應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