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峰會
」 拜登 中國 日本 北京為「習拜會」鋪路? 美媒:蘇利文下周訪中會晤王毅
美媒引述美國官員透露,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將於下周首次訪中,並於27日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舉行會晤。綜合港媒報導,美國新聞網站Axios引述3名消息人士報導,蘇利文27〜29訪中國,期間將與王毅會談,預計將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今年稍後可能舉行兩人最後一次會晤奠定基礎。美國白宮及中國外交部暫時未有回應。習近平與拜登去年11月曾在美國加州舊金山舉行中美元首峰會。報到指出,拜登7月底宣布不尋求連任美國總統後,表示計劃在餘下任期花更多時間在外交事務上。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蘇利文的訪問是雙方為穩關係所做出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由於南海、台灣等問題、美國技術出口管制和中國對俄羅斯的態度等分歧,雙方關係仍緊張。報導引述美國官員稱,蘇利文和王毅將討論一系列問題,包括台灣問題、與科技相關的國家安全政策,以及美國對中國支持俄羅斯的擔憂。美國還將對中國在南海對美國盟友菲律賓採取的咄咄逼人的行動表示擔憂。美官員預計,王毅將談及有關美國大選的問題。蘇利文則可能會說,他預計賀錦麗領導下的對中政策「將更具連續性,而非變化性」。這位官員還說,蘇利文和王毅將討論拜登與習近平在明年1月美國總統離任前,進行最後一次接觸的可能性,並說,面對面會談「並非不可能」。他指出,兩位領導人都有可能出席11月的亞太經合會領袖峰會和20國集團峰會。
「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認中國崛起體現在「奧運成績」:成美國全方位競爭者!
巴黎奧運11日正式落幕,中國金牌數與美國打成平手!對此,提出「修昔底德陷阱」1詞的哈佛甘迺迪學院(HKS)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在美國外交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Interest)撰文分析,中國從過往的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出該國在經濟、科技、軍事,乃至於體育等,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不過,若美中2大強權最終進入「以全面戰爭為結局的修昔底德式競爭」,雙方都不可能獲勝。因此2國的政治菁英必須找到既競爭又合作的大國關係。曾擔任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國防特別顧問、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國防計畫助理部長的「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艾利森,9日在美國政治與外交雜誌《國家利益》上,以「中國vs.美國:地緣政治奧運會」(China vs. America: TheGeopolitical Olympics)為題撰文指出,就像當今世界上大多數領域的競爭一樣,本屆奧運會僅有2個超級大國斬獲了最多數量的金牌:中國和美國。艾利森感嘆,「中國從1個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了中國在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該國也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直到40年前,中國還從未在現代奧運會上獲得過獎牌,中國的首面獎牌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的。20多年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贏得了48面金牌,而美國則獲得了36面金牌。此外,在2021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上,美國隊奪得39面金牌,總獎牌數則為113面,而中國隊則拿下38面金牌,總獎牌數為89面。艾利森回憶,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他曾和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所領導的哈佛學者小組,受命為新政府過渡團隊準備1系列報告。具體而言,他們的任務是「記錄過去20年中,美中1系列競爭的實際情況」,而這麽做的目標在於,提供1個客觀的數據庫,以便政策制定者重新評估應對中國挑戰的根本性戰略。上述報告深入探討了美國和中國在5個核心領域的競爭:經濟、科技、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每項研究都確定了評估該領域競爭的標準和指標,以及每個主題可用的最佳資料來源。每份報告都對21世紀前20年發生的未來情境做了總結,並對每個國家2020年的國情做出了坦率的判斷。艾利森指出:「5份報告的結論都是相同的:1個本世紀初還看不到我們車尾燈的國家,未來將與我們並駕齊驅,在某些情境下,甚至超越了我們。」艾利森指出,雖然美國情報機構仍然心不甘情不願地堅稱中國「是日益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increasingly near-peer competitor),不過這是1個過時的錯誤認知。如今問問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他們會告訴你,中國必須被視為1個「全方位齊平的競爭對手」( full-spectrum peercompetitor)。艾利森也分析:「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FBI)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採用的衡量國民經濟的最佳單一標準,中國現在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根據FBI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為31.2萬億美元,而美國則為24.6萬億美元。許多美國人發現這與他們根深蒂固的認知完全相反,以至於他們根本拒絕相信。他們堅稱,根據市場匯率衡量經濟的傳統標準,美國仍然是第1。他們還反駁,中國的公民人數是美國的4倍,因此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遠遠落後。但在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的過程中,中國已經取代了其競爭對手,成為世界第1大貿易國、世界最大的製造工廠,以及高科技產品出口國。艾利森表示,美國仍然位居先進科技的最前沿,而且隨著美國人工智能公司不斷發展,未來10年可能更為關鍵。雖然美國目前對先進半導體和製造設備的出口限制,阻礙了中國的發展。但在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等下一代綠色技術方面,中國已確立了主導地位,至少在未來10年,西方的綠色轉型發展將亮起紅燈。而在軍事競爭中,美國主導地位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艾利森認為,美國作為全球軍事超級大國的地位仍然獨霸全球,在幾乎每個大陸上也都有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的盟友和基地網路。然而,中國現在是一個相當棘手的軍事對手。尤其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系統改變了中國周邊地區的軍事遊戲規則,包括台灣地區、南海和東海;在美國國防部對台海衝突的兵棋推演中,中國更以18比0取得勝利。艾利森還引用了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利(Mark Alexander Milley)將軍的名言:當「『所有底牌都掀開』時,美國在國防開支上不再贏過中國。」艾利森進一步解釋,1996年,中國國防預算僅為美國的1/30。到2020年,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的支出超過美國支出的一半,且有望與美國持平。此外,中國可以用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中國每名現役士兵的開銷成本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儘管中國的核武庫比美國小得多,但其核武力量已確保能「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MAD)。因此艾利森以奧運會做比喻,提出5個值得進一步反思的要點。首先,艾利森認為正如傳統的奧林匹克宣言所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競爭促使對手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而且如同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所言,對於專注競爭優勢和貿易的國家來說,他們的競爭會創造出更大的蛋糕,讓每個國家都可以分到更大的一塊餅,「用習近平最喜歡的1個詞來說,就是『雙贏』。」其次,正如奧運會為人熟知的那樣,每個項目只有1個人能拿到金牌。大多數人永遠不會進入勝者的圈子。所以,從一方面看,任何有資格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都是奧運會選手,都可以說是贏家,但另一方面,這些贏家裏的大多數人,將成為獎牌競賽中的失敗者。在賽局理論中,雙贏的經典案例是獵鹿:兩個人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捕獲到鹿。但此後,他們必須決定如何劃分所得,在一場零和遊戲中,一方的份額越大,另一方的份額就越少。同樣,在生產電動汽車或半導體等貿易產品時,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建立主導地位,它就擁有可以影響其他國家的權力。第三,中國外交官經常否認美國所謂美中2國是競爭對手的看法,但在體育領域,中國可以說是一個熱情而堅定的競爭者。儘管大陸前外交部長楊潔篪指出,中美「應該開展雙贏合作,而不是敵對競爭」;前外交部長秦剛還聲稱,美國所謂的「競爭」不過是全方位的遏制和打壓;現任駐美大使謝鋒也強調,中美競爭應該像馬場競賽,而非摔跤比賽。但艾利森認為,習近平本人就是拳擊手,而正如習近平所言,在拳擊運動中,「耐力、力量、場上的控制」是最重要的。第四,雖然奧運會本質上事關民族自豪感,但在核心地緣政治競爭中,GDP、技術領導地位、軍事力量和外交實力會影響國家安全,甚至生存覆滅。包括艾利森本人在內的美國人都認為,美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國際安全秩序,且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非凡的時代,並在此後幾十年間,一直是該秩序的維護者。這種前所未有的「長期和平」提供了穩定,讓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全球80多億人,在收入、健康和福祉方面,都比史上任何其他時代有了更大的增長。然而,中國的迅速崛起正在挑戰美國在各領域的霸權地位,這是典型的修昔底德式競爭,而艾利森也提醒,歷史上大多數的修昔底德式對抗最終都以「戰爭」畫下句點。第五,正如2021年東京奧運會口號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非常類似,雖然美國和中國注定是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對手,但雙方都無法逃避1個事實,那就是他們的競爭是由雙方面臨的生存挑戰所決定的,如果缺乏對方的合作,雙方都無法獲勝。如今,兩國都擁有核武庫,如果爆發全面戰爭,雙方都有能力將對方從地圖上抹去。艾利森也舉例:「這2個經濟體是如此緊密地糾纏在一起,若兩國當初都沒有采取協調一致的刺激措施,2008年的經濟大衰退就會演變成一場全球性蕭條。」,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美國和中國都並未面臨1場真正的經濟崩潰,但艾利森表示,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助長了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崛起,並最終點燃了第2次世界大戰,我們都不想再看到類似的悲劇重演。而且,預防流行病、全球恐怖主義等跨國威脅,以及核武器擴散的危機,也需要美中雙方的協調與合作。艾利森因此拋出疑問:「中美能否既是激烈的競爭對手,也是認真的合作夥伴?難到這些不是相互矛盾的要求嗎?」在一個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的二元對立世界中,似乎一定要有1個人戰勝另1個人。然而,商界領導者經常會選擇「合作性競爭」(co-optition)。例如,蘋果和三星在銷售高端智能手機方面是殘酷的競爭對手,但誰是蘋果手機零組件的主要供應商呢?答案正是三星。當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Timothy Donald Cook)被問及此事時,他回答:「生活是很複雜的。」美國和中國政治菁英能否找到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呢?艾利森表示,拜登政府認為,其「競爭共存」戰略是朝這個方向邁出的一大步。去年11月的中美元首峰會曾提到了競爭(competition)、溝通(communication)與合作(cooperation)的3C概念,在竭盡全力擊敗對方的同時,雙方還保持開放的管道,在最微妙和危險的問題上進行定期、坦誠的私下溝通。不僅包括2國元首及其信任的國家安全顧問之間的對話,還包括內閣官員和軍事領導人之間的類似會議。此外,2國還在台灣、氣候變遷、芬太尼、貿易等議題上,以符合各自國家利益的方式進行合作。艾利森文末也引用美國知名作家菲茨傑拉德(F. ScottFitzgerald)的名言:「衡量一流智力的標準是,能夠在頭腦中同時持有2種相反的觀點,並且仍然保持大腦的正常運轉。」艾利森補充:「我們必須希望,像政府這樣複雜的機構,能夠經得起住這項考驗——並且在未來幾十年中都能做到這一點。」
美日韓三國外交次長華盛頓會晤 發表聯合聲明「重申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
美日韓外交次長5月31日在華盛頓會晤,3人會後發表聯合聲明,重申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對國際社會的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並呼籲和平解決兩岸議題,及強烈反對任何片面改變印太水域現狀的企圖。外交部1日對此表達誠摯歡迎與感謝。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5月31日在自己位於首都華盛頓附近的藍嶺山脈山麓農舍,接待日本外務省事務次官岡野正敬和韓國外交部第一次官金洪均;此次美日韓外交次長級對話,是三國元首2023年在大衛營舉辦的歷史性峰會重要成果。三方在此次會晤承諾,將於今年下半年在韓國首爾舉行下一次外交次長對話,並期待於今年稍晚舉行下一次三國領導人會議。共同社報導,坎貝爾在3人會晤前表示,三國將設立開展事務性工作的組織,為三國加強安全和經濟領域合作而展開協調,年內舉行三國領導人峰會將是最優先事項,因此將推進準備工作,並考慮在7月華盛頓舉行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領袖峰會期間實施。日韓領袖預計也將出席北約峰會。美國國務院於3人會後發布美日韓三方聯合聲明稱,我們重申致力於利用集體能力加強整個印太地區的安全,並維護和平與穩定。我們的共同志向和價值觀將繼續指導我們的努力成果,在保護民主、捍衛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同時,增進繁榮。聲明強調,我們的三邊夥伴關係對於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我們強烈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印太水域現狀的企圖,並認識到反對南海非法海洋聲索主張的重要性。聲明稱,我們承諾繼續討論制定三邊海上安全合作框架,以應對海上領域的多方面挑戰,包括根據我們三國海岸警衛隊簽署的意向書,進行海上執法。我們重申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這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我們對台灣的基本立場沒有變化,我們呼籲和平解決兩岸議題。外交部1日表示,對於美日韓三國繼去年8月三方元首峰會後,再次公開重申支持台海和平與穩定,及反對片面改變區域現狀的堅定立場表達誠摯歡迎與感謝。將持續與美日韓及所有理念相近夥伴攜手合作,促進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
重大進展!中日韓三國峰會 同意加速FTA談判
中日韓FTA談判大事紀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韓國總統尹錫悅27日在首爾舉行三國元首峰會,就加速2019年起中斷至今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締約談判達成共識,還商定恢復定期舉行三邊峰會,確認將擴大人員交流和相互投資,建立新的合作關係。這是中日韓自2019年12月以後,時隔約4年半再次舉行領導人會談,歷時逾70分鐘。會後,三方發表寫入會談成果的《聯合宣言》。聯合宣言中提到「為實現自由公平且高質量的中日韓FTA,將繼續展開旨在加速談判的討論」。尹錫悅表示,三國領導人同意打造透明、可預測的貿易投資環境,並構建安全的供應鏈。但他未說明細節。岸田稱,包括高層次標準在內,願就FTA應有模式交換意見。李強也表達推進FTA締約談判的意願。李強在開幕致詞中表示,三國願意「謀求互利共贏的合作」,此次會談「是一次重啟,也是個新的開始」,他並呼籲全面恢復東亞經濟強國之間的合作。三方重申《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開放包容的區域合作機制,將鼓勵RCEP共同委員會加快討論新成員國加入RCEP的流程。《聯合宣言》確認將定期舉行中日韓領導人峰會和部長級會議。2025年起的兩年定為「中日韓文化交流年」,並提出目標稱到2030年底,力爭實現3萬人參加大學間交流項目、4千萬人通過旅遊等展開交流。宣言中還寫入在少子老齡化和科技領域等展開合作。尹錫悅說,三方將在大氣汙染等環境問題、公衛危機和跨境犯罪領域展開合作、攜手應對。據日媒報導,中日韓領導人也討論到包括台灣和北韓在內的東亞安保問題。但《聯合宣言》中未提及台海問題,亦未包含「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的表述。尹錫悅在會後表示,三國重申,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是三國的共同利益,也是共同責任。北韓在中日韓領導人峰會舉行前,通報日本即將發射人造衛星的計畫,稱發射窗口為27日凌晨至下月4日前,並將在海上設定三處危險區域。尹錫悅表示,國際社會應強力應對此事,南韓軍方還為此出動20多架戰機進行射擊訓練。
賴清德勝選!大陸外交部回應了 葛來儀分析:中國短期內不會對台動武
台灣2024總統大選昨(13日)晚間由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勝選,民進黨也成為1996年台灣總統直選以來,第一個連續3屆執政的政黨。對此,大陸外交部發言人也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而長期研究兩岸關係、中美關係的華府重量級學者葛來儀(Bonnie S. Glaser)也指出,中國雖然失望,但不太可能改變北京當局當前的統一政策。不過她也說,因為中國面臨自身重大問題,未來幾年內應該不至於侵台或發動激烈手段。針對賴清德勝選,大陸外交部發言人回答記者提問時,再次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無論台灣島內局勢怎樣變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不會改變,中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分裂、反對「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的立場不會改變,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普遍共識和穩固格局不會改變。一個中國原則是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我們相信國際社會將繼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理解和支持中國人民反對「台獨」分裂活動、爭取完成國家統一的正義事業。對此,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昨也在智庫官網撰文指出,儘管工資停滯和住房成本上漲等國內問題對許多選民,尤其是年輕人來說很重要,但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未來關係可能是最關心的問題。面對中國日益加強的軍事和經濟壓力,以及虛假訊息和其他形式的認知作戰,其目的是在台灣播下分裂的種子,並讓台灣人民相信,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他們的未來會更加光明。既要維護台灣的自治,又要維護兩岸的穩定,蔡英文對中國採取堅定、一致和務實的態度,堅持台灣主權,同時拒絕屈服於北京的壓力。蔡英文優先考慮加強與世界各地民主國家的關係,首先是美國,以及歐洲和印度太平洋國家。蔡英文在本月稍早的新年致詞中也表示,她正在「留下一個屬於世界的台灣」。賴清德承諾追隨蔡英文的腳步,維護兩岸現狀,加強與國際夥伴的關係,並增強台灣的防禦能力。賴清德在勝選演說中表示,他「對維護台海和平穩定負有重要責任」。他承諾將按照中華民國(台灣的正式國名)的憲法秩序行事。此外,賴清德提出在「尊嚴與對等」的原則下,「以交流代替阻撓」、「以對話代替對抗」。然而,葛來儀也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太可能重啟與台灣政府的官方接觸,這種接觸已經中斷了8年。中國將台灣總統賴清德,以及前駐美代表的副總統蕭美琴,列為「台獨頑固份子」,還聲稱他們如果當選,「只會把台灣推向深淵」,賴的勝利將令北京感到失望,但並不意外。她分析,習近平希望維護中美關係「脆弱的穩定」,並聲稱這可以從在去年11月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的元首峰會上看出端倪,而這可能會讓習近平,至少在今年剩餘時間裡,不會對台灣採取極其嚴厲的措施。儘管如此,中國對台灣的脅迫預計將持續下去,且可能還會加強力道,但至少在未來幾年不太可能使用武力懲罰台灣或強迫統一。因為習近平將全神貫注於現有的中國經濟問題和軍隊腐敗,他可能明白,對台灣使用武力,將阻礙他在本世紀中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這個首要任務。
福島漁季9月開始 讀賣新聞:最快於8月底前排放核廢水
隨著日本核能監管機構在上月批准經營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東京電力公司,可以開始排放核處理水,以及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表示「核處理水」的安全性無虞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曾表示,預計在8月前開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處理水,但多名不具名人士透漏,因考量9月起,福島縣近海漁業將展開,因此日本政府必須在漁季開始前的8月底,就將廢水排出。據日媒《讀賣新聞》報導,多名不具名人士透漏,隨著日本核能監管機構在上月批准經營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東京電力公司,可以開始排放核處理水,以及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表示「核處理水」的安全性無虞後,日本政府有意將在8月下旬起,開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處理水」,雖然鄰國擔心核處理水入海後,恐污染食物,但日本政府也已盡力和反對人士、周遭國家取得溝通。不具名人士推測,核處理水的排放時間點,可能會在18日的美日韓元首峰會,以及岸田文雄於20日返日,和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及閣僚開會都結束後,才會對最終的排放時程拍板定案。《朝日新聞》也補充,岸田文雄會在元首峰會後才決定時間點,除了是要在與美國總統拜登、南韓總統尹錫悅,說明排放核處理水的科學根據及安全性後,也是因為擔憂核處理水恐會對尹錫悅政權引來負面影響,所以必須事先顧及尹錫悅政府。此外會提前排放核處理水也是因為9月起,福島縣近海漁業將展開,因此日本政府必須要提早至8月底前開始排放處理水,以避免核處理水和漁業時間重疊。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在7日的記者會表示,日本政府估計核處理水的排海時間,位於今年夏季間。隨後將透過政府跨部門確保排海安全性,並評估如何應對負面謠言後,再決定是否公開具體排放時間點。
美中緊張關係趨緩?拜登盼未來數月內與習近平見面
美國政商高層近期訪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已抵北京訪問,美國總統拜登周六(17日)表示,希望在未來數月,能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中美國際關係專家都認為,美中政府正試圖在11月舊金山舉行亞太經合會(APEC)年會時,舉行中美元首峰會。據《紐約郵報》報導,拜登周六前往費城,參加2024年美國大選首次競選集會時,有記者發問,美國2月擊落中國「偵察氣球」後,布林肯此次訪中能否緩和美中緊張關係?拜登指出,「我認為(中國)領導層不知道它(偵察氣球)在哪裡,不知道裡面有什麼,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認為這比故意的(行為)更令人尷尬。」拜登補充說,「我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我能再次與習近平會面,討論我們之間存在的合理分歧,以及我們可以在哪些領域相處。」《美國之音》亦指出,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表示,美中正在努力爭取、安排拜登和習近平在11月舊金山舉行的APEC時,進行元首高峰會。她說,為了實現此目的,中美雙方必須做很多準備工作。雖然美國尋求與北京重新接觸的機會,但許多人對中美關係能否有所改變,表示懷疑。葛來儀告訴《美國之音》說,「這次見面是雙方持續表達關切,並可能找到處理分歧的方法和機會。在軍事領域尤其如此,雖然實質上雙方軍事交流已經暫停。」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表示,布林肯此行,是去年11月中美元首會晤所達成的共識,是推進兩國高層交往的重要環節,美國想透過這次訪問,與中方確認後續高層交往的「路線圖」與「時間表」,並認為美方現正著眼在於11月在舊金山APEC年會時舉行兩國峰會。至於中美哪些溝通管道較有望先恢復,據澎湃新聞引述吳心伯分析,一方面是經貿領域,討論較多的是後續美國財長葉倫、商務部長雷蒙多的訪華,另外美國氣候問題特使凱瑞到訪對話、互動,或將陸續恢復,甚至美國交長可能來訪商議中美航班問題。他也指出,在涉及到中國核心利益的台灣問題上,美方一定要謹慎處理,中方的立場很清楚,決心很堅定,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北京大外交突破美國圍堵 巴西、西班牙、法國領袖接力訪華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俄羅斯之行返回北京後,中國拉起突破美國圍堵的主場外交序幕,繼巴西總統魯拉、西班牙首相桑傑士接連將於3月底訪中後,法國總統馬克宏宣布,他將與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於4月4日訪問中國,這將是范德賴恩首次以歐盟執委會主席的身分訪華,預計如何緩和烏克蘭局勢、歐洲在中美競爭中的角色與中歐合作,將是中法元首峰會的焦點。馬克宏與范德賴恩 將連袂赴中綜合法新社和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Politico EU)報導,當地時間3月24日,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參加完於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領導人峰會後表示,他已邀請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與他一起於4月4日訪問中國。歐盟執委會方面已證實這一消息。馬克宏表示:「我想帶著歐洲的支持訪華,這樣可以發出統一的歐洲聲音」。他隨後補充說,他並沒有也不需要在訪華前獲得歐盟的授權,「因為法國擁有獨立的外交」,但他「依附於歐洲的協調工作」。歐盟執委會發言人也證實,范德賴恩將與馬克宏一同出訪中國。Politico EU稱,這將是范德賴恩首次以歐盟執委會主席的身分訪華,行前范德賴恩將於3月30日在布魯塞爾就中歐關係發表演說。范德賴恩日前受訪時指出,想讓歐洲避免在經濟上過度依賴中國,但非完全與之「脫鉤」。她稱歐盟只求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以及歐洲公司在中國有公平的准入。她稱,歐盟不想在例如重要原物料的供應上過度依賴,因此進行多元化的採購,以及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強化供應鏈合作,但也不想在爭執中選邊站。促成俄烏和談 應成為中歐戰略Politico EU形容,「歐洲各國領導人突然爭先恐後地預定航班,前往中國。」談及原因,Politico EU分析,一方面,歐洲各國試圖在俄烏戰爭、安全與貿易等問題上的分歧與中方展開溝通;另一方面,不少歐盟成員國承認,不論國際局勢如何,歐洲「不能失去中國」,應繼續與華接觸。在烏克蘭局勢上,白宮國安會議發言人柯比日前表示,美國不支持《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的立場,不贊同北京此時停火的呼籲。馬克宏到訪前,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23日與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通話,王毅說,中國主張勸和促談,更期待法國跟其他歐洲國家「也能為此發揮應有作用」,他並強調,停火止戰、恢復和談、政治解決危機,應成為中歐之間的戰略。德國總理蕭茲已於去年11月訪中,加上法國總統馬克宏也將啟程前往北京,義大利總理梅洛尼今年初也表示,如果中方對邀請,自己將開始訪華之旅,如果梅洛尼成行,代表歐陸三大主要國家,都將陸續訪華。外電報導認為,對北京當局而言,這對於拉住歐洲不在中美競爭中完全倒向美國,有一定幫助。魯拉罹輕度肺炎 推遲1天到訪此前,巴西總統魯拉原定3月25日出訪中國,但巴西總統官方推特日前發布消息,「總統患上輕度肺炎,訪華日期推遲到3月26日」,根據先前路透的消息,魯拉將於28日與習近平會面。據西班牙電視台報導,首相府大臣菲利克斯‧博拉尼奧斯日前受訪時表示,首相桑傑士將於30日出席在海南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並於31日在北京會見習近平。今年晚些時候,西班牙將接替瑞典擔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博拉尼奧斯認為,桑傑士首相這次訪華行程「從商貿的角度來看」同樣重要;桑傑士關注西班牙企業在華發展和投資。他強調:「中國在調解俄烏戰爭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5年來首次正式會晤 中澳元首峰會登場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14日表示,將在15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這是兩國元首5年來首次正式會晤。艾班尼斯才在柬埔寨金邊的東亞峰會(EAS)期間,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短暫會晤。李克強說,中方願以兩國建交50周年為契機,推動中澳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法新社報導,艾班尼斯為出席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抵達印尼峇里島。對於與習近平會面,艾班尼斯表明,「將秉持善意進行討論,不設前提,期待能有建設性對話」。他強調,澳洲將提出自身立場,期待與習近平有場建設性討論,並重申「對話向來是好事」。新華社報導,艾班尼斯13日與李克強短暫會晤。他表示,澳中下個月將共同慶祝兩國建交50周年。50年前兩國正是在澳洲總理惠特蘭(Gough Whitlam)領導的工黨政府期間建交的。澳方願與中方加強高層交往,共同致力於促進兩國關係健康發展。李克強則表示,艾班尼斯在出任工黨領導的新政府總理後,表示澳方希望與中方共同努力,推動澳中關係重回正軌。中方也願與澳方一道相向而行,以兩國建立外交關係50周年為契機,推動中澳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澳中元首最近一次的會晤,是2019年澳洲前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與習近平在日本G20峰會上的短暫交談,5年來不曾正式對談。艾班尼斯日前在一場記者會上表示,如果澳中元首能在G20峰會期間舉行會晤,將是雙邊關係經歷多年緊張之後的積極發展。路透報導,2020年澳洲要求對新冠病毒展開國際溯源調查之後,中國憤怒回應,宣布對一系列澳洲產品實施進口制裁,中澳關係急劇惡化。然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日前與澳洲外長黃英賢通電話時,表達願在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框架下,朝著互利共贏的目標做出努力。澳洲與中國也在今年6月恢復中斷兩年的部長層級接觸。
美中俄G20同框破局!普丁拒絕出席 前顧問:「這3國」策畫暗殺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於當地時間11日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丁確定不會出席下週在印尼峇里島舉辦的20國集團(G20)峰會。在此之前,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都已證實將參與G20峰會。對此,俄羅斯政治學家、普丁的前顧問馬爾科夫(Sergey Markov)表示,英國、美國或烏克蘭的情報機構可能策畫暗殺普丁,因此他選擇留在國內。據《每日郵報》的報導,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於當地時間11日表示,考慮到日程安排和留在俄羅斯聯邦的必要性,普丁拒絕出席15至16日於印尼峇里島舉辦的20國集團(G20)元首峰會,意味著美中俄3國領導人的同框正式破局。對此馬爾科夫便發文指出,普丁拒絕參加G20峰會,可能是出於3大理由。首先美國、英國和烏克蘭的特務機構很有可能趁機對普丁執行暗殺行動。第2個原因則是普丁擔心遭人羞辱,例如社運人士「不小心」地撞倒普丁,並讓西方媒體以他的糗照,搭配「俄羅斯總統摔個狗吃屎」的標題在全世界羞辱普丁,「我敢肯定這種情況一定會是那些完全瘋狂的西方人所策畫的。」最後,俄軍近期撤出赫爾松州西部,讓俄羅斯的大國地位受到質疑,外界恐將施加壓力,逼迫普丁把態度放軟,選擇投降。馬爾科夫則補充,「如果俄羅斯想贏,我們必須將承平時期的經濟體制轉變為戰時的軍事體制。這個決定已經晚了6個月,我們必須更強硬。無人機、通信設備、飛彈和砲彈都必須由我們的工廠全天候生產。」不過普丁仍派出了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參與G20峰會。《每日郵報》預測,西方各國元首將在會場中譴責俄羅斯的野蠻行為,並輪番羞辱拉夫羅夫,使其難堪。
裴洛西訪台恐成籌碼!拜習通話逾2小時傳同意面會、未談關稅議題
拜習通話於美國東岸時間7月28日上午8時33分(台北時間晚間8時30分)正式展開,兩人熱線約2小時17分鐘,並討論一系列重大議題。美匿名官員表示,雙方在通話後都同意安排面對面元首峰會,但並未提及關稅議題。台灣方面,習近平向美方表示,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並提醒拜登在台灣問題上「玩火必自焚」。拜登對此則重申美國政策不變,美方強烈反對片面改變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努力。綜合外媒報導,此次通話是拜登就任總統以來第5次與習近平互動,雙方在前4次中有3次都討論到台灣議題。《中國央視》報導,習近平強調,台灣問題的歷史經緯明明白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和現狀清清楚楚。中美3個聯合公報是雙方的政治承諾,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中方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堅決維護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14億多中國人民的堅定意志。民意不可違,玩火必自焚。美方應該言行一致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履行中美3個聯合公報。《中國央視》續稱,拜登表示,當今世界正處於一個關鍵時期,美中合作不僅有利於兩國人民,也有利於各國人民。美方希望同中方保持暢通對話,增進相互瞭解,避免誤解誤判,尋求在利益交融的領域開展合作,同時妥善管控分歧。拜登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美方不支持台灣獨立。但是中國官媒稱拜登向習近平表達美方不支持台灣獨立的說法,並未出現在白宮的對話紀要內容中,紀要只有提到美國的政策不變,美方強烈反對片面改變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努力。一位匿名美國官員向《法新社》表示,拜登與習近平討論了面對面峰會的必要性,並同意找出雙方都可以的時間來進行。《路透社》則引述了一位匿名美國高官的說法,報導指出,拜習今天就台灣議題進行了「直接且坦誠的」溝通,此外雙方還討論了糧食和能源危機、俄烏戰爭、氣候變遷和衛生安全等議題,但並未提及互相解除關稅壁壘的事情。也不清楚兩人是否有針對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可能訪台進行討論。英國《衛報》指出,北京日前對裴洛西的訪台計畫表達強烈不滿,甚至警告將以軍事手段回應,但這並非美國眾院議長首次訪台,1997年金瑞契(Newt Gingrich)議長也曾出訪台灣,當時北京雖表達不滿,但反應並沒有像當下如此激烈。外界分析,當時中國在綜合國力上遠遠落後美國,面對台灣議題只能被美國予取予求,但這已今非昔比。美國最終可能拿裴洛西訪台一事做為與中國談判的籌碼,至於具體議題除了包括能夠減緩美國通膨危機的關稅減免之外,華府還有可能希望中國購買更多的美國國債。全球最大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資深分析師韋恩(Ali Wyne),在7月出版的最新著作《美國的大國機遇》(America’s Great-Power Opportunity: Revitalizing U.S. Foreign Policy to Meetthe Challenges of Strategic Competition)中指出,華盛頓不應將「抗中」和「抗俄」視為外交政策的主軸,因為這會使美國的外交決策過份地受到這兩國的影響。面對近期裴洛西訪台及台海局勢升溫一事,韋恩指出,2位領導人的通話至少有助於中美兩國降低在台灣問題上出現戰略誤判的可能性,尤其在「全球面臨俄烏戰爭及新冠疫情的挑戰之際,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軍事對抗將更具破壞性。」
拜登喊「會動用軍事力量保衛台灣」 外交部10字回應了
美國總統拜登亞洲行23日出席美日元首峰會,在會後聯合記者會指出,如果北京犯台,美國將動用軍事力量保衛台灣。外交部今天表示,中國對台海安全構成的挑戰,已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切。我國政府會持續提升自我防衛能力,並與美國及日本等理念相近國家深化合作,共同捍衛台海安全。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指出,美國總統拜登於本(5)月23日在東京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峰會後共同出席聯合記者會,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指出如果中國犯台,美國會以武力保衛台灣。白宮也隨後重申美國的對台政策沒有改變,美方是基於《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向台灣提供自衛軍事手段,此承諾不變。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拜登的說法摒棄了美國總統在概述美國會如何應對這種動盪局面時,傳統上喜歡使用的「戰略性模糊」。拜登明確表示,與幫助烏克蘭抵禦俄羅斯入侵者相比,他願意為台灣做得更多。被記者問到「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你願意為保護台灣而介入軍事行動嗎?」拜登也直截了當回答「是的」。歐江安表示,外交部對拜登總統及美國政府重申堅守對台灣堅若磐石的承諾,表達誠摯歡迎與感謝。中國對台海安全構成的挑戰,已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切。她強調,我國政府堅定捍衛台灣自由民主與安全的決心從無改變,會持續提升自我防衛能力,並與美國及日本等理念相近國家深化合作,共同捍衛台海安全,以及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同時促進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澳法首次外交國防2+2會談 支持我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澳洲、法國於8月30日舉行兩國首次外交及國防部長(2+2)會談,聯合聲明中強調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並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外交部對此表示感謝,也強調將持續與澳洲、法國等理念相近國家緊密合作。澳洲與法國於30日召開首次外交及國防部長(2+2)會談,澳洲由外交部長潘恩(Marise Payne)及國防部長杜登(Peter Dutton)出席,法國則由外交部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及國防部長帕利(Florence Parly)與會,會談以視訊方式進行,國會後發布聯合聲明中特別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兩岸議題和平解決,以及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外交部表示,對澳洲及法國兩國外長及防長的聯合聲明重視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及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表達高度歡迎與由衷感謝。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說,此次澳、法2+2會談的聯合聲明,也是繼4月美日元首峰會、5月G7外長會議、美韓元首峰會、歐盟日本峰會、6月日澳2+2等會談後,重申對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視,凸顯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已成為美國、日本、澳洲、法國、歐盟等主要民主國家的高度共識,也代表台海和平與穩定是維護「自由與開放的印太區域」不可或缺的一環。澳洲與法國聯合聲明另外指出,將合作對抗外國勢力介入、假訊息及惡意網路活動,以及藉由新冠肺炎疫情擴張地緣政治野心等作為,兩國將致力強化與美國等印太區域夥伴的合作,打造開放、包容、韌性,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印太區域,同時對南海緊張情勢、新疆人權、香港自治與自由表達嚴正關切;澳法兩國也將加強在太平洋事務的合作。歐江安說,澳洲與法國均為台灣重要朋友及理念相近夥伴,我國政府將在既有深厚基礎上持續與澳洲、法國等理念相近國家緊密合作,捍衛民主價值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共同維護台海及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文在寅確定不參加東奧 韓日峰會破局
南韓《韓聯社》剛剛證實,總統文在寅將不會在東奧期間訪問日本,與日本首相菅義偉的首次元首峰會正式告吹。這也讓法國總統馬克洪成了唯一參與東奧23日開幕式的外國元首。《韓聯社》19日快訊證實,文在寅將不會在東京奧運期間訪問日本。報導引述青瓦台與民溝通首席秘書朴秀賢的話,稱韓日基於在東京奧運期間舉行兩國領導人會談的可能性,就兩國之間懸而未決的歷史問題、面向未來的合作方向等進行了建設性磋商,但未能取得預期成果,並綜合考慮到其他情況而做出上述決定。這等於是給了日本難堪。日本《讀賣新聞》今早才報導,首相菅義偉和南韓總統文在寅23日將在東京舉行峰會,就兩國長久以來的歷史問題進行磋商,包括日本殖民統治朝鮮半島期間強徵韓國勞工與慰安婦的賠償問題等。沒想到下午就變卦,由南韓宣布會議取消。
荷蘭首相嗆聲匈牙利 若繼續打壓LGBTQ「歐盟沒有你的位置」
歐盟近日舉辦元首峰會,不少歐盟的成員國領袖都有參與,而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則不斷砲轟匈牙利,指稱如果匈牙利繼續違背歐盟共同價值觀、持續打壓LGBTQ的話,匈牙利應該要退出歐盟,更怒斥「歐盟沒有你的位置」。根據《荷蘭新聞》報導指出,匈牙利在6月通過一項法案,內容中禁止所有與同性戀、跨性別認同等相關教材,同時也不可以對未滿18歲的未成年宣導有關同志、變性手術,在晚間11點之前,電視台也不可以撥放相關節目或電影,而學校負責教授性教育的人還必須由政府批准或指派。該法案出爐後,在匈牙利當地就引發部分民眾的抗議,但匈牙利總理奧爾班(Victor Orban)都不予理會。之後歐盟14個成員國在22日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對匈牙利這項法案的關注,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在23日痛批,匈牙利這項法案是基於性傾向的歧視,此法案已經違背歐盟成員國的共同價值觀。而根據荷蘭首相呂特轉述的會議內容,會議中,歐盟成員國在討論匈牙利的法案,盧森堡首相貝特爾(Xavier Bettel)就以同性戀已婚者的身分,發表非常激動言論,而這番言論讓許多歐盟領袖都紅了眼眶。呂特在受訪時表示,他以前從來沒有見過有歐盟成員國的領導人如此激動的發言。而呂特也對匈牙利總理奧爾班表示「如果你不喜歡(歐盟價值觀),那你還有個選擇,就是離開歐盟」。雖然大部分的歐盟成員國都反對匈牙利的法案,但報導中指出,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保加利亞和波蘭等國家,其實是支持匈牙利的法案,而呂特也點名波蘭對於同性戀的打壓,也是個必須處理的問題。而雖然歐盟成員國有意驅逐匈牙利,但依照目前歐盟的法規,必須要全體會員國同意後,才能將特定國家逐出歐盟,這也讓驅逐成員國的機制形同虛設。
美俄峰會日內瓦登場 !兩國立場針鋒相對 拜登和普丁在尷尬氣氛中進行
美俄峰會16日登場,俄羅斯總統普丁和美國總統拜登在湖畔別墅會晤,在記者鏡頭前合照後,便展開舉行兩節、預定共5小時左右的會談。台灣時間16日晚間近9點半,拜登和普丁在經過約兩小時後,克里姆林宮宣佈峰會的第一節會談結束。由於在會談之前,美俄兩國的立場幾乎是針鋒相對,因此初見面時,氣氛顯得有些尷尬。(圖/達志/美聯社)綜合外媒報導,美俄元首峰會在日內瓦的18世紀拉格蘭奇別墅(Villa La Grange)登場,拜登15日結束北約峰會後先抵達瑞士,普丁則在16日飛抵日內瓦,隨後搭乘俄國製造的豪華座車前往峰會地點。外媒不約而同都注意到,68歲的普丁經常在國際級會議遲到,但這次竟準時出席峰會,具《BBC》形容,普丁「異常」(unusually)準時。然而美俄之間的分歧眾多,華府不預期單靠此次峰會就能夠取得突破,俄方也不肯定能否達成協議,兩國元首在一群記者面前的合照中,兩人似乎都避免直視對方。普丁在會前表示,「希望這場會談能有具體成果」,拜登則僅說「有面見面總是好的」。當記者問拜登,普丁是否值得信任時,他沒說話,而是點了個頭。幾個月來,美俄雙方就各自立場相互抨擊,像是拜登就一再呼籲,普丁應該調查或收手俄羅斯駭客對美國進行的惡意網路攻擊;並直斥俄國政府糟蹋民主,監禁俄羅斯知名的反對派領導人納瓦尼(Alexei Navalny),並干涉美國多次選舉。普丁則是嘲諷今年1月6日的美國國會大廈滋擾事件,反諷美國沒有立場談什麼民主規範,並堅稱俄羅斯政府並沒有發動什麼駭客與網路攻擊。不過拜登透露,希望美國和俄羅斯最終能夠找到一種「穩定性和可預測性」的交流,這就是重要的一步。拜登先前表示,「我們應該確定在哪些方面,符合我們的共同利益、符合世界的利益,然而加以合作。並探究出及我們哪些事情不同意,並找到明確的底線」。對此,普丁的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認為,「美俄不會有任何突破,兩國的緊張局勢,要談出什麼結論太困難了」。
北韓公主大進化!金與正變身「終結者」 成平壤「二把手」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神隱14天,期間勞動黨第一副部長金與正多次公開批評南韓,更下令爆破兩韓共同聯絡辦事處,她在領導階層中的地位引發熱議,美國《紐約郵報》透露,這位北韓的小公主,如今正朝著「終結者」之路邁進,金與正近來的轉變也讓外界懷疑她可能是平壤新任掌權者。金與正過去被定位為哥哥的小秘書,在金正恩抽菸時捧著菸灰缸、在他簽署協議時遞筆,卻在一夜之間成為平壤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她上周大力抨擊南韓總統文在寅,更譴責脫北者及美國長期以來空飄反北韓傳單,怒罵他們是人渣、雜種。北韓官媒20日更預告,將以堆積如山的傳單報復南韓。金與正曾是金正恩的貼身小秘書。(圖/Reuters)根據脫北者經營的廣播電台「自由北韓放送」(Free North KoreaRadio)的美國創始人之一、華府國防論壇(Washington DC Defense Forum)主席肖爾特(SuzanneScholte)認為,金與正冷酷、無情又傲慢,下令爆破兩韓共同聯絡辦事處的做法,是她鞏固權力的一環,這似乎表明,萬一金正恩發生不測,會有一個繼承人,金氏家族的血脈依然持續掌握北韓政權。金與正現年32歲,和金正恩一樣在瑞士高檔學校接受教育,有報導指她和擔任高官的丈夫崔成住在平壤的豪宅區,育有一名5歲女兒。金與正2018年代表北韓出席南韓主辦的平昌冬奧,同年在北韓與南韓、美國及大陸領導人的元首峰會上,緊跟在金正恩身旁,據傳在2019年2月川金二會破局後,金與正一度失寵,但已經重新掌握權力。紐約郵報稱北韓公主金與正近來一步步變身成魔鬼終結者。(圖/New York Post)據美國陸軍退役上校、保衛民主基金會智庫(FDD)高級研究員麥克斯威爾(David Maxwell)向《華盛頓郵報》表示,北韓不存在「第二號人物」,但金與正表現得像是北韓「第二把交椅」,他認為,金與正不太可能獨自完成這些事,金正恩一定有賦予她權力,也為他的未來提供選擇。部分人士認為,北韓永遠不會接受女性領導人,軍方、安全部門領導人及金氏家族也不願走出父權體制,但也有人認為,這種說法有誤。根據美國派可策略顧問公司(Park Strategies)副總裁、東亞問題專家金恩(SeanKing)表示,「我不認為她的性別是個問題」,儘管北韓父權體制堅若磐石,但金恩認為,「白頭血統」只是金氏政權編造出的謊言,血統純正還是比性別重要。金與正2018年2月訪問南韓和文在寅一同欣賞表演。(圖/AP)金正恩被外界質疑,因為沒能解除聯合國經濟制裁,面臨元老級官員的龐大壓力,但麥克斯威爾則認為,這很可能是欺敵戰術的一部份茄時一切仍由金正恩在後方指使,資深的北韓觀察家也不敢斷言,金與正突然冒出頭是否代表金正恩狀況危急、必須培養妹妹作為接班人,或是單純想讓外界繼續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