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率
」 美國 儲蓄率 升息 報復性消費 GDP普丁簽署新法案:新兵加入可免除「1000萬盧布」債務
俄羅斯總統普丁23日簽署了1項新法案,該法案將允許簽下1年烏克蘭戰爭合約的人員,免除高達1000萬盧布(約10萬美元)的未償債務,而且範圍還涵蓋士兵的配偶。該項政策被視為俄羅斯政府試圖為打了近3年的俄烏戰爭招募更多新兵。根據俄羅斯政府的聲明,這項新法案本月稍早在俄羅斯議會通過,且適用於12月1日後簽訂1年戰鬥合約的人員及其配偶。相關債務包括在2024年12月1日之前已獲得法院判決並進入執行階段的逾期債務。此項措施旨在幫助那些因高額利息和缺乏儲蓄而陷入經濟困境的俄羅斯年輕人,因為30多歲以下的年輕人最有可能背負貸款。對此,政治分析師Georgy Bovt在其Telegram頻道上表示:「這為數百萬人提供了擺脫債務重負的另一種選擇。」根據央行上個月發布的前2季報告,超過1300萬的俄羅斯人擁有3筆或更多貸款,這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平均負債高達140萬盧布(約1.34萬美元)。俄羅斯貸款利率居高不下,且民眾儲蓄率較低,但房屋擁有率較高,這些因素使得許多年輕俄羅斯人背負沉重債務,而新法案為他們提供了免除負債的機會。公民倡議組織「公民軍法」(Citizen Army Law)的克里文科(Sergei Krivenko)指出,該法案適用於國家服役徵召人員和因「特別軍事行動」動員的士兵。儘管徵召入伍者不能直接被派往前線,但他們可以選擇簽約加入職業軍隊,前往烏克蘭作戰。俄羅斯政府近年來不斷增加對參戰人員的誘因。此前,政府僅為參戰人員提供貸款延期還款政策。新法案則進一步減輕了參戰人員的經濟負擔。克里文科表示,在前線服役的俄羅斯人的薪水已經遠高於全國平均,如今該項政策將吸引更多人簽訂參戰合約,為俄軍注入新生力量。
韓國儲蓄率創10年新低 高利率高物價成主因
在高利率和高物價的雙重壓力下,韓國家庭的儲蓄能力正面臨近十年來的最低點。根據韓國統計廳和央行的數據,2023年韓國家庭淨儲蓄率降至4.0%,相比前一年6.3%下降2.3個百分點,創下自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準。韓國《中央日報》指出,淨儲蓄率可反映家庭儲蓄傾向,即個人在支付稅款等必要支出後,用於儲蓄的比例。淨儲蓄率下降,代表韓國家庭能夠累積的「閒錢」越來越少。韓國家庭的淨儲蓄率曾在疫情期間達到高峰,2020年和2021年的淨儲蓄率分別為11.4%和9.1%。當時,由於實體服務消費縮減和政府補貼增加,家庭儲蓄大幅增長。然而,疫情緩解後物價飛漲,收入卻能不上物價漲幅,家庭儲蓄能力因此急劇下降。根據統計,2022年韓國家庭收入成長率為5.4%,而同期消費成長率卻達到8.8%;2023年收入成長2.6%,消費則成長5.0%。儘管物價上漲,收入卻未能同步增長,導致家庭不得不削減儲蓄、甚至增加負債以應對日常開支。同時,利息支出的增加進一步削弱了家庭的儲蓄能力。由於持續保持高利率和負債增加,2023年韓國一人以上家庭的月均利息支出暴漲31.7%。有專家認為,隨著物價上漲率逐漸放緩,家庭收入增長預期會逐步擴大,家庭淨儲蓄率可能會有所回升。然而,內需疲軟仍然是經濟復甦的主要阻力,也許還需要相當一段時間才能完全恢復。
美國Q2通膨持續降溫 9月降息預期不受影響
美國商務部25日發布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初值,拜穩健消費支出提振所賜,季增年率2.8%遠超出預期。鑑於通膨持續降溫,聯準會(Fed)9月降息的預期料不受影響。商務部旗下的經濟分析局公布,Q2GDP年化季率2.8%,高於《路透》調查經濟學家預估的2.0%,增速是第一季1.4%的2倍。美國Q2經通膨調整的消費支出年增2.3%,相較第一季的1.5%增幅明顯加速,消費者支出占美國經濟產出三分之二以上。設備支出增加帶動下,Q2企業投資年增5.2%。庫存也對美國Q2經濟貢獻良多,幫GDP成長率增加0.82個百分點。但美國個人儲蓄率持續下滑,由Q1的3.8%降至3.5%。經濟分析局同時公布,第二季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年增幅,自第一季的3.4%放緩到2.6%。 核心PCE(排除易波動食品和能源不計)年升2.9%,雖超出預估的2.7%,但相較第一季的3.7%大幅降溫,預定下周舉行例會的Fed官員應該鬆一口氣。根據芝商所FedWatch工具在美國GDP發布後的數據,交易員預測聯準會9月降息機率仍達100%。商務部周四另公布,6月耐久財訂單月跌6.6%,是在連續四個月成長後首見萎縮。波士頓學院經濟學教授貝休恩(Brian Bethune)表示,「美國經濟擴張軌跡與『金髮女孩』(Goldilocks)展望相符,即經濟成長放緩、通膨率下降。消費者支出維持美國經濟擴張動能。」美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波維諾(Beth Ann Bovino)指出,「人人希望經濟達到『金髮女孩』狀態—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聯準會或許對經濟成長率略高於2%還能應付,但要是GDP成長遠比那個數字還熱,這可能會挑戰市場9月降息預期。」
全台瘋搶00940 台灣ETF成長率世界第一
台股逼近2萬點全民瘋搶ETF,即將掛牌上市的統一台灣高息動能ETF「00939」,才以531億元創下成立最高紀錄後,1萬元親民價格的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將再度打破紀錄,不僅是上周討論度最熱烈的議題,網路搜尋量最高的關鍵字,券商預估,短短5天「00940」申購金額恐破2000億元,不僅是個超級巨嬰,這股熱潮盛況空前,台灣ETF成長率堪稱世界第一。近來熱門ETF資料一覽表。資深分析師鍾國忠表示,去年有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加持,AI類股全面翻揚,很多投資人都嘗到ETF股息、價差的甜頭,績效大好、口耳相傳,加上發行機構的品牌效益,瘋搶ETF成全民運動。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分析,台灣民眾儲蓄率高,超額儲蓄金額超過3兆元,除了放定存外、也愛買保單、海外基金,當金融環境改變之際,又得面臨超高齡化社會,高股息的ETF逐漸受到投資人青睞。不過,ETF熱潮太過狂熱,主管機關頻頻喊話降溫,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警示投資人要小心「羊群效應」。還沒上市 自救會人數破萬有趣的是,「00940」募集進入第2天,「00940自救會」就已「先創起來放」為號召,短短3天加入會員數已突破1.4萬人,金融商品尚未上市,就有自救會成立的罕見現象,人氣竄升為臉書人氣最高社團。自救會的問題五花八門,有網友抵押貸款3000萬元All in,翻轉人生就看這次,也有網友幻想4月1日掛牌上漲10%,甚至無上限;也有學生買了秒後悔,上自救會尋求協助該怎麼辦?也有網友戲稱,買了「00940」後,連靈骨塔也一起買。有賺有賠 家當不該全押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表示,台股逼近2萬點,若像自救會成員將身家財產3000萬元All in進「00940」,等於把全部家產壓在台股2萬點的意思是一樣的,台股若能漲到2萬5000點,投資人當然喜開懷,若指數不幸跌到1萬5000點,「00940」會跟多數股民一樣唉唉叫。有不敗教主之稱的投資達人陳重銘表示,ETF不是金鋼不壞之身,當大盤回檔時一樣會下跌的,當前是台股高檔之際,最聰明做法是耐心等,不必急著申購,等跌10%、20%再進場勝算更大。陳重銘聽聞網友借錢買ETF的做法是不以為然,在臉書發文提醒投資人,大盤在2萬點之際,借錢投資要非常謹慎,投資ETF與股票一樣,不保證穩賺不賠。陳重銘表示,有網友借800萬元買進高股息ETF,若一年領8%,扣掉房貸利息,一年可賺5%,即800萬元可以賺40萬元,但如意算盤萬一打錯,股價只要跌個10%,借款的800萬元就損失80萬元,等於要領2年股息,才能彌補股價下跌10%的損失,借錢投資會讓心理壓力變得很大。若投資人能理性投資,鍾國忠認為,其實可以正面看待ETF的商品,因為站在小資族、退休理財的角度思考,存款利息這麼低,打不過通膨成長的速度,而ETF一籃子的投資組合,不僅有分散風險的作用,對不懂股票、企業經營的投資人來說,等於是委託專業經理人來操盤;由於ETF綁基本面的設計,會隨市場趨勢定期調整,一方面績效比定存好,二方面也為資產提供保護傘。
15年來不間斷 蔡衍明愛心基金會送暖到橫山
蔡衍明愛心基金會「公益青年送愛下鄉趣」19日來到新竹縣橫山鄉,邀敏實科大學生與鄉親一同手作紅粄。蔡衍明愛心基金會執行長徐海倫強調,年輕人對時事流行的選擇很多,行孝與公益這兩件事則是永恆不變。與新竹縣有深厚淵源的神旺控股總經理蔡紹云也特地與長輩們同歡,並送上紅包祝福大家健康旺旺、福氣旺旺。「有量就有福、有願就有力」新竹縣副縣長陳見賢首先感謝旺旺集團十餘年來在新竹縣投入可觀金額,照顧新竹縣民,雖然新竹縣儲蓄率全國第一,但仍有許多需要照顧的人,非常感謝蔡衍明愛心基金會照顧需要幫助的人。橫山鄉長張志弘也代表鄉民感謝蔡衍明愛心基金會來到橫山,多年來照顧大眾,面對需要幫助的民眾,政府能力有限,也多虧民間力量協助,讓偏鄉地區鄉親得到很多資源,尤其在年節期間能過個好年。蔡衍明愛心基金會執行長徐海倫指出,2009年起,基金會每逢三節便對全台各地低收入戶、邊緣戶特別照顧,新竹縣是唯一連續合作15年的縣市,她感謝各界力量協助。近年來基金會希望學生加入公益活動,10年前發起公益青年下鄉行動,強調不能忘記行孝及公益兩項重點。徐海倫表示,推廣行孝讓學生在社區內多接觸長輩,回家孝順父母,對長輩之間也較親近。參與公益則是讓學生進入社會後,能夠服務社會、推己及人。此次由於蔡衍明董事長人在上海,無法親自探問鄉親,便特別請大女兒神旺控股總經理蔡紹云來問候鄉親,展現對新竹的重視。敏實科大學務長吳仁明說,曾有學生家道中落,全家愁雲慘霧,但在蔡衍明基金會協助之下,讓這個家重新站了起來,學生的成績也從吊車尾到現在名列前茅,感謝蔡衍明基金會15年來毫不間斷的照顧。
9月儲蓄率、實質所得成長皆下滑 美專家憂消費力轉疲
美國9月個人儲蓄率和實質所得成長雙雙下滑,但消費者購物仍不手軟,令經濟學家擔憂消費力道可能無以為繼。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BEA)最新數據顯示,9月個人儲蓄率由8月的4%陡降至3.4%,較疫情時期大幅萎縮;2020年4月的個人儲蓄率高達32%。此外,衡量穩健支出的關鍵指標實質所得成長,9月再次下滑。根據美國官方數據顯示,扣除稅和經通膨調整的9月實質個人可支配所得,已連續三個月下降。在此同時,9月消費者支出月增0.7%,成長率超越華爾街預期,顯示美國經濟強勁。部分經濟學家表示,近期的個人消費支出可能後繼無力,主要原因在於儲蓄占可支配所得比率再度萎縮。市調公司Morning Consult資深經濟學家布魯恩(Kayla Bruun)指出,近期消費者支出攀升可能難以持續,家庭恐被迫縮減開支或是舉債度日。安永(E & Y)首席經濟學家達柯(Gregory Daco)表示,消費者支出動用到儲蓄並不是好跡象。實質所得成長是消費者支出穩健成長的關鍵,但目前實質所得成長持續下滑。消費依靠儲蓄與財產並非長久之計,支出配合所得方為上策。安永資深經濟學家鮑蘇爾(Lydia Boussour)表示,安永的研究團隊預期,進入2024年前,消費者支出力道將會減弱。由於高物價和償債成本攀升,部分美國民眾已經察覺存款縮水。根據消費金融服務公司Bankrate最新調查顯示,將近三分之一民眾的緊急資金比年初時短少。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美國9月通膨為3.7%。疫情期間美國政府發放振興支票和消費者無處花錢,讓家庭儲蓄率大幅攀升。如今消費者飽受高通膨與高利率打擊,車貸和卡債拖欠率攀升即顯示家庭財務惡化。專家和研究員表示,中低所得家庭在疫情期間累積的超額儲蓄幾乎已經用磬。
你有嗎?台灣排全球最富有國家第5 每人平均有479萬元淨資產
今年的安聯全球財富報告中,台灣排在全球最富有國家第五名,和前一年持平,但資產卻依舊增加,2022年年底平均每位台灣人擁有的淨資產,約有479萬元新台幣,在亞洲國家中僅次於新加坡。這一份安聯全球財富報告,美國為第一名,平均每人淨資產有台幣851萬元,其次是瑞士與丹麥,新加坡則是第四名,隨後是台灣與紐西蘭,分別為第五與第六名。保險經紀人公司董事長吳鴻麟受訪就表示,「我們排在第五名,那只是說大概在這一年裡面,我們的整個金融資產淨值是增加的,我算一算大概可能增加了,差不多50萬台幣左右,跟其他國家比起來,其他國家可能是名次不變,但是他的資產淨值是減少的,那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在於,大概證券類資產,大概其他國家大部分都是屬於貶值的,就是下跌的。」從這份報告前五名國家來看,只有新加坡與台灣是正成長的,分別是3.9%和3.1%,美國年減8.9%,瑞士減少4.4%,丹麥則是衰退9.9%。而2020年台灣儲蓄率為37.95%,疫情期間2021年還飆高到42.91%,直到2022年底疫情趨緩才略降至41.33%,相比美國17.8%英國15.6%也都高出許多,也證明台灣相當愛儲蓄的習慣。
台灣人超額儲蓄率驚人高 金融集團示警
安聯集團公布最新2023年全球財富報告,台灣去年人均金融資產的淨值上漲3.1%、達14.16萬歐元,相當於新台幣482.7萬元,在最富有國家排名中名列第5名,在亞洲國家僅次新加坡,資深分析師鍾國忠表示,台灣人薪資雖然不高,但超額儲蓄率舉世無匹,又有「土地私有財」的觀念,對全球國家最富排名第5名並不感到驚訝。2022年人均淨金融資產排行。(圖/洪凱音製表)安聯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盧多維克‧蘇布蘭警示,通膨有如一頭貪婪難纏的野獸;從長期角度來看,若市場沒有一些推力、專業建議,多數存款儲戶可能很辛苦。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預測,明(2024)年超額儲蓄率(GDP比例)將回升至14.46%,估超額儲蓄高達3.55兆元,不僅連續5年逾3兆元、閒置資金過多,超額儲蓄率為其他國家所望塵莫及;依IMF統計,鄰近韓國、日本、大陸超額儲蓄率分別為1.8%、2.1%以及2.3%,美國更呈負2.8%。「超額儲蓄」意即儲蓄與投資的差額,主計總處官員喊話,「投資是必要的」,才能活化資金、貢獻GDP。安聯集團表示,存款儲戶真正敵人是通貨膨脹,尤其新冠疫情過後、通膨肆虐,近20年來人均資產增長330%,不過,當運用購買力而進行調整後,漲幅僅多160%而已,說明了聰明存錢、提高金融知識的必要性。台灣每戶家庭金融資產總額去年成長3.6%,受股市波動影響,證券價值下跌5.5%,不過,其他兩大資產類則持續成長:保險與退休金增長 7.7%,銀行存款 6.6%,兩者的漲幅速度甚至比 2021年的4.9%還要快;若考量房貸等家庭負債,最終,金融資產的淨值上漲了3.1%。
全球股票資金上週流出169億美元 美銀示警:硬著陸有風險
在截至9月20日的一週,全球股票基金流出169億美元資金,拋售力度創去年12月以來最大。而歐洲股票基金的資金外流達則到28周之久。美銀明星分析師哈內特(Michael Hartnett)警告稱,持續高利率可能會導致2024年美國經濟硬著陸,並導致金融市場動盪。基於歐美央行將在更長時間內把利率維持在更高水平的前景,令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增加。美國銀行週五(22日)援引EPFR全球數據的一份報告稱,在截至9月20日的一週,全球股票基金流出169億美元資金。全球債券基金連續26周錄得資金流入,最新一週爲25億美元。現金類基金流出資金43億美元;分行業來看,科技股引領資金流入,能源股的資金淨流入創下3月份以來最大,而金融和醫療保健領域的資金流出最多。哈內特在最新報告中表示,持續高利率可能會導致2024年美國經濟硬著陸,並導致金融市場動盪。當前市場上已經有一些跡象出現,包括債券收益率曲線變陡峭、失業率和個人儲蓄率的上升,以及違約和逾期付款的增加。並強調他保持對美股市場的看跌觀點。美股在今年7月達到年內高點,隨後出現顯著回落。本週在鷹派歐美央行官員表態下,美國股債齊跌。標普那指已連跌三週。有「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稱號的基準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在週五亞市盤中曾突破4.5%大關,為2007年來首次。哈內特還指出投資者應關注一旦美債收益率下跌,今年一度領漲的那些個股如何表現。具體來說,如果美債收益率下跌令美國房屋建築商和晶片製造商類股票再次大漲,那麼將是牛市行情;否則,應該是在最後一次加息時賣出,走熊市行情。華爾街其他知名分析師近日也警告美股面臨的風險。如摩根大通的Marko Kolanovic稱,實際利率上升和資本成本限制給美國股市上漲帶來風險。此前有分析指出,市場已真正開始接受「更高利率將維持更長時間」的全新遊戲規則。在歐美央行本週表態比市場想的更為強硬、長期利率較高的情況下,市場不得不接受「更長期高息」的現實。
「一個台灣、兩個平行世界」 收支最低20%家庭連16年入不敷出逾1.7萬元
家庭收支調查最高、最低組平均儲蓄概況主計總處上周公布最新111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去年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若將戶數分5組,最高20%所得組家庭每戶可支配金額,是最低20%的6.15倍,若探究平均每戶儲蓄金額更發現,最低20%家庭不僅是五組中唯一儲蓄金額呈負數、為負1萬7334元,且入不敷出的時間竟長達16年,即自2007年後儲蓄金額就長期呈現負數。相對於最高20%家庭,自全球Covid-19疫情爆發、金融市場大漲後,平均每戶儲蓄金額發生了明顯變化,2019年最高所得組平均每戶儲蓄金額為74萬4604元,隔年就跳升至逾83萬元,去年再攀升逼近87萬元,若以可支配所得224.4萬元換算,儲蓄率達38.74%,相對於最低所得長期入不敷出,堪稱是「一個台灣、兩個平行世界」。主計總處官員補充表示,若沒有社會福利、照顧弱勢補助等制度,貧富差距將會擴大至7.5倍。另金管會銀行局揭露,截至今年7月底止,9家銀行審核通過億級以上高資產客戶數速快攀升,合計5867人,年增97.81%,高資產客戶「資產管理規模(AUM)」更達7568億元,年增近1倍。且因全球主要央行升息,高資產客戶資產配置組合以存款為最大宗,占比達53%。主計總處解釋,可支配所得減去消費支出,就是等於儲蓄;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最低20%家庭儲蓄金額呈負數,意味收入不足以支應平日消費,進而產生家庭負債,社會底層的家庭,很高比例是老、殘、病,當工作能力有問題、收入頓失,急需政府社福救助。主計總處資料顯示,最低20%家庭每戶可支配36.5萬元、年增近1.8%;吳大任表示,去年俄烏戰爭帶動原物料大漲,全年通膨高達2.95%,可支配所得成長跟不上通膨速度,想維持基本生活顯得特別辛苦,美國暴力式升息,若有債務、利息負擔也跟著升息加重,生活是雪上加霜。富人以自身條件創造更多財富,吳大任認為,這無可厚非,且能帶動內需消費與經濟成長,不過,政府應該加強稅賦上的稽核,讓富人多盡繳稅義務、增加政府稅收,進而照顧經濟弱勢族群;而央行的利率政策,也不該單獨考量不動產產業,擔心房價太高,卻讓基層民眾生活更辛苦,利率工具將適得其反。
美通膨續降溫! 6月核心PCE年增4.1%+消費者支出回升
美國商務部週五(28日)公佈的數據報告顯示,美國6月PCE物價指數年增3%,與預期一致,前值3.8%。美國6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年增 4.1%,預期4.2%,前值4.6%,為2021年9月來最小增幅。數據顯示,美國主要通膨指標持續降溫,6月份消費者支出回升,在第三季到來前增強了經濟增長趨勢。報告中的另一個好消息來自聯準會官員密切關注的核心服務成本指標。6月份,服務業(不含住房和能源)通膨指數環比上升0.22%,同比上升4.13%,是自2022年年中以來的最小增幅。核心服務業通膨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高位,儘管已滑落至黏性區間的低端。商品價格季減0.1%,食品價格季減0.1%,能源價格季增0.6%。而服務價格季增0.3%,年增4.9%。與此同時,隨著通膨降溫,有彈性的勞動力市場正在支撐經濟,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正在重新考慮他們對近期經濟衰退的預測,甚至越來越相信美國能夠完全避開衰退。儘管金融環境趨緊、物價仍在上漲,但強勁的勞動力市場繼續爲美國人提供消費的動力。工資增長已經開始超過通膨,減輕成本上升的負擔。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後,美國6月份實際個人消費支出為連續第三個月增長,年增2.4%、季增0.4%,是自1月份以來的最大增幅,預期0.3%,5月爲保持不變。經通膨調整後,商品支出季增0.9%,為年初以來最大增幅;未經價格變動調整的工資和薪金增長0.6%,漲幅為年初以來最高。因此,支出的增長意味著儲蓄的放緩,儲蓄率降至4.3%,這是自1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根據週五公佈的另一份政府數據,一項同樣受到聯準會關注的季就業成本指標,在第二季以兩年來最慢的速度增長。儘管年通膨率仍高於聯準會的目標,但過去一年物價和工資增長的急劇放緩,增加了人們對聯準會能夠在不引發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抑制通膨的希望。美國勞動統計局週五公佈的數據顯示,衡量工資和福利的勞工就業成本指數在第二季較第一季上漲了1%,爲2021年以來的最小漲幅,低於市場預期的1.1%和前值1.2%。這反映出美國勞動力市場正在逐漸降溫。而且,此前公佈的經濟數據也顯示出美國經濟仍顯示韌性。美國第二季經濟增長意外加速。美國商務部週四(27日)公佈的初步數據顯示,美國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2.4%,好於市場預期的1.8%,上一季增長2%。消費者支出在年初飆升之後,以1.6%的速度增長。此外,本週公佈的初請失業金以及耐用品訂單數據也顯示出軟著陸的希望。
通膨頑強!美3月核心PCE指數上漲4.6% 市場預期Fed 5月升息1碼
美國商務部昨(28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美國3月PCE物價指數較前一季(環比)上漲4.2%,高於預期值4.1%,低於前值5.0%;同比增長0.1%符合預期;聯準會最愛通膨指標核心PCE物價指數(食物和能源除外)環比增長4.6%,符合預期,前值上修為4.7%。與此同時,追蹤與當前經濟週期相關的通脹壓力的週期性核心PCE通脹處於1985年以來的最高記錄,但就業成本指標第一季度較前一年同期增長1.2%,超出預期。物價數據難以下降,勞動力成本上升,強化了聯準會將在下周會議上再上調基準利率25個基點的預期。儘管年通膨率已經見頂,但事實證明,回到2%目標的道路並不平坦。美國短期利率期貨小幅下跌,反映出5月份加息25個基點的可能性約90%。目前的目標區間爲4.75%~5%。隨著美國第一季GDP不及預期,但通膨依舊頑固,美國居民的消費支出開始減速。個人消費支出環比增長6%,為2021年2月以來最慢增速。環比來看,美國個人支出增長0%,與上月相同,個人收入環比增長0.3%,略高於預期0.2%。收入略微上升,但消費停滯不前,表明美國家庭正變得更加謹慎,並減少了非必需品的購買。儘管強勁的就業市場、持續的薪資增長和儲蓄過剩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為消費者提供了支撐,但數據暗示增長動能正在消退。結果造成美國3月份的儲蓄率上升到5.1%,是自2022年1月以來的最高值。
投資雷達》中國帶頭衝,誰能受惠?
受益於疫情限制的解除,IMF將今年中國預估經濟成長率由4.4%上調至5.2%,高於2022年的3%,是主要國家中經濟成長率上調幅度最大的國家。假設房價普遍回升、疫情期間累積的大量儲蓄能夠被釋放,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很可能進一步上調,而除了中國外,哪些國家同樣有機會受惠?1.大量儲蓄+房價反彈,有利中國消費增長金融狀況放鬆會帶動進口增加資料來源:Bloomberg,「鉅亨買基金」整理,資料日期:2023/2/7。與美國相似,疫情爆發後,中國儲蓄率從本來就異常高的29.7%進一步升高至33%,2020年至2022年間,平均每人累積儲蓄3.4萬元人民幣(2022年人均收入為3.7萬元人民幣,等於存了快一年的薪水)。除了疫情期間存下來的錢外,中國房地產支援政策正開始看到效果,中國1月北京、上海、廣州與深圳住宅平均銷售價格全面回升,28個二級城市中,有13個1月平均房價也都高於前月。「鉅亨買基金」認為更寬鬆的貨幣環境有利於房市,而房價的回升又會透過財富效果的方式,搭配疫情時累積的儲蓄促使中國消費與需求復甦。2. 中國進口增長,有利巴西、台灣、印尼與韓國如果消費與需求快速回升,中國進口勢必也會跟隨大幅增長。新興市場股市指數主要組成國家中,原物料出口國的巴西與印尼,與中國貿易關係本就較密切的台灣與韓國,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最高(來自中國進出口金額加總/全部進出口金額)。當美國與歐洲今年都因為快速升息,國內需求與消費很可能放緩時,巴西、台灣、印尼與韓國則可透過復甦中的中國抵銷部份來自歐美的降速風險。新興市場各國與中國貿易往來密切程度資料來源:Bloomberg,「鉅亨買基金」整理,資料日期:2023/2/7。3.中國經濟成長反彈,印度、印尼、韓國與台灣最受惠中國經濟成長對新興市場各國影響程度資料來源:Bloomberg,「鉅亨買基金」整理,資料期間:2007-2022。除了貿易的角度外,中國經濟成長究竟對各國經濟成長有多大影響?同樣觀察新興市場股市指數中主要組成國家,中國經濟成長對印度、印尼、韓國與台灣的影響最大,當中國經濟成長率由3%升高至8%時,印度經濟成長也會跟隨升高1.3%(5%乘以0.26)。若認同今年中國經濟成長可以帶給大家遠優於預期的驚喜,也別忘記同樣受惠的印度、印尼、韓國與台灣。鉅亨投資策略基金操作上,建議如下:看好中國,仍可分散風險相較於其他民主國家,中國政策不確定性較高且很難用理性預期來判斷,對於看好中國經濟復甦但又不想重押中國的人,可選擇同樣受益於中國成長的亞洲股票型、納入台灣的大中華股票型或是台灣股票型基金。※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投資雷達》現在適合哪種債券基金?投資雷達》2023最有潛力市場該怎麼買?
上半年GDP恐衰退 專家:下半年要非常努力
全球主要央行「暴力式」升息後,全球消費市場萎縮、經濟衰退為2023年新挑戰;台灣去年第4季出口大幅滑落、經濟成長率負0.86%,全年「保3」意外落空,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警示,我國出口貢獻GDP達7成,全球景氣衰退對我出口影響的威力才正要發酵,預估上半年經濟(Q1、Q2)表現不僅呈負成長,且會比去年第4季衰退0.86%還要慘,主計總處日前預估今年GDP為2.75%將面臨下修壓力;不願具名的學者表示,今年GDP保2具挑戰,「下半年要很努力才行」。吳大任分析,美國是消費大國,一年的消費總額占全球消費市場3成以上,去年高通膨、暴力升息的效應下,家庭支出大幅增加,儲蓄率從2020年的30%高點,跌落到去年12月只剩2%,意味美國很多家庭經濟入不敷出,現在信用卡循環利息、借貸成本這麼高,先享受、後付款的借貸模式不再流行,過完耶誕節、新年連續假期後,消費緊縮的狀況會更明顯。台灣的經濟結構,出口占GDP比重7成,相對於經濟競爭對手韓國的5成,以及大陸逾2成,吳大任認為,「太依賴出口了」,當國際經濟情勢大好,又有陸美貿易戰的轉單效應,台灣經濟成長率暴漲,在疫情紛擾下,110年創造經濟成長率6.53%的佳績,相反地,當全球景氣面臨下行風險之際,對我國的經濟衝擊,會比歐美國家還要嚴峻。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表示,雖然美國通膨(CPI)從逾9%,降至12月6.5%,但這個數字還是很驚人,美國聯準會2月不排除有升息2碼的可能性,3月估升息1碼,連同去年升息17碼,對消費緊縮的影響具遞延性;歐洲正逢冬季、能源需求上升,歐元區12月CPI年增5%續探新高,邱達生認為,歐元區升息腳步暫時不會鬆手,當歐、美消費需求沒有力道,我國出口「低迷」表現,會從去年第4季延續到今年第2季。當經濟表現不理想,企業財報、營收也跟著下滑,繼亞馬遜、微軟、Google裁員規模皆破萬人後,吳大任認為,我國製造業農曆年後恐有一波無薪假、裁員潮,即使通膨將下滑,但前兩年通膨2%、3%上漲,收入卻沒有等幅成長,累計的生活壓力也很可觀,加上失業率可能上升,一來一往,與民眾感受貼切的痛苦指數破6%恐成常態;痛苦指數是通膨加失業率,去年12月的數字分別為2.71%及3.52%,兩者相加為6.23%。邱達生預估,待聯準會下半年貨幣政策由「鷹派」轉為「鴿派」,停止升息腳步,我國出口、外銷訂單才有可能由負轉正,較有表現機會。
61年來首見 陸人口去年負成長
大陸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2022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驚見總人口出現近61年首次負成長。統計到2022年底為14億1175萬人,較上年底減少85萬人。具體數據顯示,大陸去年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人口出生率6.77‰,來到1949年以後最低點,同時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死亡率7.37‰,換算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從性別構成看,統計到去年底大陸男性人口為7億2206萬人、女性6億8969萬人,男性多出3237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69(以女性為100)。再看人口年齡結構,大陸16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8億755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比重62%;60歲以上人口則有2億8004萬人、占比19.8%,其中65歲以上人口有2億978萬人、占比14.9%。如從城鄉結構觀察,大陸城鎮常住人口有9億2071萬人,較上年底增加64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億9104萬人、減少731萬人。最終城鎮人口占比(城鎮化率)為65.22%,年增0.5個百分點。針對大陸總人口出現61年來首度衰退,據第一財經引述首都經貿大學中國新就業型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表示,這是大陸人口總量、人口結構趨勢性變動的標誌性事件。他指出,人口變數是宏觀經濟中的緩慢變數,趨勢一旦形成,在中長期內難以改變,會對宏觀經濟、社會保障、就業等產生長期深遠影響。例如人口老齡化會導致勞動力規模、儲蓄率快速下降,降低宏觀經濟潛在增速,並導致消費結構變化,對不同產業帶來各自影響。同時當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也會衝擊勞動力成本提升,加劇企業用工荒、招工難,進而導致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勢遞減。不過,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認為,中國的人口發展進入新階段,但也有新的人口機會,「不能輕言人口紅利消失」。據預測,2035年中國總人口依然超過14億,2050年則在13億人以上。同時,人口數量負成長,將減少資源環境的人口總量壓力。
中國解封紅利3/保守投資可先看這一類基金 有一國際股也跟著受惠
中國民眾在疫情間不敢消費,民間儲蓄推升到近70兆元創下20年新高,為解封後的報復性消費醞釀多強的力道?從2023年開市後港股恆生指數拉升破二萬一,中國內需餐飲、啤酒等個股集體嗨翻來看,市場信心加增,法人建議基金投資人可關注「台股中的大中華議題」等基金商品。自從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布自1月8日起,將新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亦即對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等措施。根據民調研究機構SWS統計,2022年第三季中國居民儲蓄率回升至13%,來到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準,顯示民眾在疫情管控期間大幅減少花費,而隨著感染隔離禁令解除,醞釀已久的民間儲蓄力有望轉換為強烈消費動力,帶來中國經濟成長活水。永豐基金經理人許書豪跟CTWANT記者說,「現階段可以關注包含中國、香港與台股的大中華議題基金」,主要是中國自疫情爆發以來,民眾外出減少、消費場景受限,非必需消費市場受到莫大衝擊;過去受疫情壓抑已久的產業消費需求,包括醫療、食品、紡織等,將是中國此波解封行情下的主要受惠者。永豐基金經理人許書豪建議挑選基金,可先關注大中華主題基金。(圖/永豐投信提供)目前中國醫療機構診療量尚未恢復至2019年前的歷史增速水準,預期解封後,屬於柔性需求的擇期手術、消費手術等,將逐步恢復正軌,進而帶動醫保支出及醫藥製造。衣食方面,新年長假將至,伴隨消費場景修復、消費意願及消費力增長,更有助刺激中國消費市場活絡。依據MoneyDJ統計至今年1月6日,海外的「大中華基金」最近三個月報酬率排行榜前五檔皆在19~21%,且都為美元幣別計價,分別為「首源投資環球傘型基金-首域盈信中國核心基金-第四類股」、「柏瑞環球基金-柏瑞大中華股票基金Y」、「瑞銀(盧森堡)大中華股票基金(美元)」「柏瑞環球基金-柏瑞大中華股票基金A」與「景順大中華基金C股美元」。群益投信國際部主管洪玉婷表示,主要央行採取升息舉措力抗通膨,雖令國際股市波動劇烈,經濟前景更引發市場疑慮,不過隨著通膨可望逐步降溫,且通膨與升息預期也已多反應至市場價格中,也讓股市投資契機浮現,區域來看又以美國、中國、印度與東協相對看好。中國則是在防疫政策大鬆綁,同時互聯網監管與房地產政策也有所放鬆下,可望迎來復甦行情;東協是全球少數經濟成長率預測高於長期平均,但通膨率低於長期平均的地區,中國提前解封,東協將受惠對中國出口增加,以及國際觀光客回籠,投資前景可期待。
美升息未結束 台灣大林之晨:明年是辛苦的一年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今(27日)表示,由於美國升息循環還沒有結束,會讓消費力道下降可能很快,因此「明年是辛苦的一年」,而且台灣在全球展業供應鏈是中上游,明年下半年恐將會感受到產業冬天來臨。不過對於電信業來說,林之晨則認為,相對好一點。林之晨今出席台灣大哥大基金會攜手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舉辦第六屆「微樂心溫度」募集活動,號召民眾一起為罕見疾病兒童募集心願禮物,在會後釋出上述看法。林之晨指出,聯準會最新公布的利率點陣圖,最後的終點利率又上升了0.5個百分點,同時也預期美國的失業率會增加1個百分點以上,民眾的儲蓄率創17年新低,信用卡卡債創新高,如果明年再升息。另外台灣還有地緣政治的挑戰。至於電信業,林之晨表示,長期以來就是相對穩定。林之晨表示,5G滲透率是緩緩地,每個月增加1%的速度,滿穩定的,而且資費也不是主要考量的點,畢竟5G資費主流還是高資費。話鋒一轉,林之晨說,現在是iPhone缺貨,今年賣得比去年好,只能關注上游的組裝廠產能是不是可以重新順利增加。
民間投資續旺今年投資率27.82%創27年新高 台商回流、半導體廠投資成關鍵
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今年投資率(國內投資毛額占GDP比率)不只連續5年上升,且將達27.82%,創近27年新高紀錄。主計總處官員指出,台商回流浪潮延續,加上半導體廠投資效應發酵,是撐起投資成績單亮眼表現的關鍵。主計總處11月底公布最新經濟預測,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3.06%,而2023年為2.75%;雖然今年因全球景氣走緩,出口不如預期,拖累外需表現,但內需維持熱度,投資及消費仍上修,今年投資率更高達27.82%,創下1996年以來新高。主計總處官員分析今年投資好表現的原因,除了國際環境充滿變數,促台商回流浪潮延續;台灣半導體產業具備技術領先優勢,今年也持續投資先進製程,帶動下游廠商加碼投資,同時吸引合作廠商在台落地。另外,今年國民儲蓄毛額估約9兆8133億元,較去年增加2891億元,增幅明顯趨緩,主因消費回升,加上投資增加,使得超額儲蓄(儲蓄毛額減投資毛額)下降,預估今年超額儲蓄3兆4647億元、年減1991億元,超額儲蓄率(超額儲蓄占GDP比率)15.18%,為近三年新低;明年超額儲蓄續降至3兆2982億元、超額儲蓄率13.86%。此外,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台灣政府力推再生能源,離岸風電、太陽光電投資也是一大助力。雖然受到全球景氣放緩、需求疲弱影響,部分廠商對前景較不明確,台灣下半年經濟成長力道走弱,因此延後或減少資本支出,加上基期較高,民間投資成長放緩,但投資金額還是增加。官員說,像台積電高雄7奈米廠雖延後,但28奈米廠已動工,還有綠能設施建置因疫情延到明年,所以明年民間投資仍將成長。
台灣人均GDP 可望2022超越南韓
台灣經濟成長率已連續2年贏韓國,也是亞洲四小龍第一。依照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只要台灣維持現在的成長速度,2025年,台灣人均GDP將有機會超過韓國。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表示,不用等到2025年,台灣國民所得明年就可以超車南韓。他說,台灣經濟經過10年努力成功地改變趨勢,來自四面八方的投資,讓台灣整個都上來,未來幾年經濟發展都不用太擔心。蔡英文總統表示,過去常說「好想贏韓國」,現在就是關鍵時刻。蔡英文強調,執政團隊真的是盡全力在拚,地方首長都很努力招商,中央部會也全力支持,熱線電話24小時不間斷,包括總統都沒有不接電話的特權。副總統賴清德也指出,去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是3.11%,今年可望達到6.09%;台灣出口已經16個月正成長,10月份單月出口首次突破400億美元;國民平均所得也可望在今年突破3萬美元。這都是大家乘風破浪、克服種種困難、辛苦打拚的結果。但他也強調,面對未來的局勢,還是要審慎因應。除疫情帶來的衝擊外,還有兩股力量也不可輕忽,即地緣政治變化與2050碳中和目標。如果國民所得真的上來,張建一希望企業幫員工加薪,刺激消費。因明年疫情狀況好轉的話,消費會是推升經濟最重要的力量,張建一指出,台灣超額儲蓄率超過10%,以GDP為20兆來算,10%也就有2兆元,只要創造1兆元的消費環境就很足夠。國民所得超過3.1萬、3.2萬美元固然好,重要的是民眾這些錢可以買到什麼?老百姓要的就是安居樂業、買得起房、東西不要太貴,張建一說,當經濟好時就可以處理社會結構的問題。不過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直言,我國經濟有3大隱憂,近日來國際原物料價格飛漲、變種病毒爆發及基本工資調漲,讓企業營運充滿不確定性,政府仍應擴大土地租金、稅捐上減免。其次兩岸政治陷入僵局,將會影響到兩岸貨貿與企業投資交流,建議海基、海協恢復互動,促進兩岸一家親;最後是能源問題,政府應加速研議減碳路徑與碳交易制度,及重新檢討耗水費。
新冠疫情衝擊 貧富差距6.13倍創8年新高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13)日公布「家庭收支調查」,其中2020年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108萬元,較2019年增加1.9%;中位數為92.9萬元,增2.6%。剔除戶量因素後,每人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37.0萬元,較2019年增5.4%,中位數為32.0萬元,增5.7%。不過,每戶可支配所得為高20%與最低20%的家庭兩者(每戶5等分位所得)差距擴大為6.13倍,較2019年增加0.03倍,不僅連3年上揚,亦創近8年新高。個人可分配所得差距則為3.84倍,略減0.06倍。行政院主計處主計長朱澤民。(圖/翻攝自8月國民所得評審會畫面)主計長朱澤民坦言,去年在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下,確實拉大我國貧富差距;為了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朱澤民表示,政府持續照顧弱勢族群,透過政府移轉收支,去年縮減所得差距1.3倍;更簡單來說,政府若沒有補助等實際作為,我國貧富差距將擴大為7.43倍。 主計總處表示,去年各級政府對家庭提供的各項補助,包括低收入戶生活補助、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老農津貼和各項社會保險保費補助等,縮小所得差距 1.16倍;若不計政府移轉收支,所得差距倍數為7.43倍。另外,主計總處也統計,去年平均每戶消費支出81.5萬元,年減1.7%,反觀平均每戶儲蓄26.5萬元,年增14.8%;朱澤民表示,民眾儲蓄率增加,主要是飽受疫情影響、減少外出,休閒、旅遊、運輸等支出都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