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蛋白質
」 營養師 蛋白質 飲食 程涵宇 營養吃對魚才能增肌減脂 醫曝「2種魚竟讓體脂上升」
想要增肌減脂,多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如魚肉是不錯的選擇,但可要挑對魚種,醫師透露曾有患者大啖鮭魚、秋刀魚,結果不瘦反胖。而減重專家則推薦台灣鯛(吳郭魚),不僅便宜又富含蛋白質。中醫師羅珮琳曾分享一名案例,一位近更年期的女患者因減重前去求診,期間除了吃中藥也配合飲食調整。調了一陣子後本來體重、體脂肪都開始緩降,但後來又停滯、且體脂肪上升,相當奇怪。詢問患者後才發現,患者照著指示吃白肉,但外食改吃魚,而且選烤鮭魚肚和秋刀魚吃,羅珮琳才發現問題所在,原來她吃錯魚了!羅珮琳說,吃魚不代表一定健康,吃過量或吃錯部位,也會造成體脂肪與體重上升。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安欣瑜受訪時則推薦台灣鯛(吳郭魚),她表示台灣鯛是減重聖品,不僅便宜好買,每100克僅含108大卡,且蛋白質高達18.3克。安欣瑜建議減重期間多增加蛋白質攝取量,以增加肌肉量,成人每天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乘以1.1克。若要更好地保留肌肉,研究顯示可提高至每公斤1.5克,以60公斤的人為例,每天需攝取90克蛋白質,平均每餐約30克。安欣瑜教授簡易的蛋白質估算方式,以手掌心來估算,每餐攝取一個手掌大小、厚度約一個小拇指的蛋白質食物即可。建議多選擇豆腐、低脂海鮮等優質蛋白質來源,例如鹽烤台灣鯛這類簡單美味的料理,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兼顧健康、達到減重的目標。除了台灣鯛之外,營養師黃乙心曾在個人臉書粉絲專頁《營養師Feibi》發文,建議想減脂的人應以低脂魚為首選,如香魚、旗魚、白帶魚等。
蘇慧倫54歲少女感太強大!公開重訓菜單專練「這兩個位置」,獨門「玉女養顏術」每個女生都該學起來
有「玉女掌門人」稱號的蘇慧倫竟然已經54歲了!本人狀態好到爆炸完全看不出來年過半百,網友紛紛驚嘆真的是被時間遺忘的凍齡容貌,這次蘇慧倫就要與我們分享她的「玉女養顏術」,各位女性絕對要學起來!蘇慧倫「玉女養顏術」,保濕、防曬、清潔缺一不可蘇慧倫大方分享自己因為工作時間不固定,熬夜、日夜顛倒與睡眠不足都是常態,因此除了臉容易顯疲態以外,膚況也相對較不穩定,這都會影響到日常保養的吸收效率,所以她都會維持基礎保養比如保濕、防曬、清潔缺一不可,尤其在清潔方面更會搭配美容儀來輔助,藉由清潔模式來緩解肌膚疲勞與加強清潔毛孔髒汙,笑說自己洗澡+保養都會在浴室待一小時左右。Ravilam 娜美妍 Magic Pro 青春逆時美容儀 黑金色/16,800元(圖/品牌提供)有重要工作之前一定會先多按摩臉部肌膚蘇慧倫透露自己最在意肌膚的保濕度以及輪廓線,因為這兩者就是保持年輕感的關鍵,尤其工作前她一定會幫自己按摩輪廓線來幫助緩解水腫感,或者運用美容儀的按摩功效+保養導入來加乘效果,她認為自己在家就能好好做保養非常方便,尤其最近都在籌備新專輯十分忙碌,更需要好好打理膚況。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飲食盡量保持清淡,不吃炸食與甜食、多喝水蘇慧倫透露自己也會有容貌焦慮與壓力,尤其常常被稱讚狀態很好就會認為要更努力維持狀態,因此她平時除了多喝水+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之外,更注重飲食的清淡,比較少有重口味,盡量避免過甜、過油以及炸物,因為她認為生活要養成一種自律,從最基本的飲食、運動、睡眠做起,才能把基礎打好,其他的都是輔助。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蘇慧倫每周重訓2~3次,每次一小時+有氧運動蘇慧倫擁有一雙逆天細腿,而且膚況絕佳,被問到如何保持身材時,她也分享自己的核心還滿強的,也有微微的腹肌,自己固定每周重訓2~3次,每次一小時+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像是跑步機或者快走視當天情況而定。重訓會訓練「背部」還有大腿的「股四頭肌」位置,難怪蘇慧倫能擁有令人羨慕的筆直長腿。尤其背部對女生的體態很重要,想要有少女感就要多練背,因為虎背熊腰就會顯老,看起來很壯。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轉冷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暴增! 醫授「6大護心之道」跟著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立冬後天氣開始轉冷,受東北季風影響天氣驟降,原本溫暖的天氣一下子轉冷,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其他月份增加,很多人的身體來不及適應,心血管疾病就發生了。冬季心血管疾病常難控制 這些人應多加注意保暖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家醫科主任楊晉州表示,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常難以控制,導致急性併發症發生率增加,主要是因為氣溫低,血管收縮,易造成中風、心肌梗塞,甚至血管破裂造成出血等危機。而抽菸族、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也是好發心肌梗塞與中風的高危險群,提醒更要特別注意身體的保暖。防心血管疾病風險 牢記護心之道那麼對於這些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楊晉州主任分享「六大護心之道」:1、適當均衡飲食:宜攝取優質蛋白質,如魚類、豆類、雞蛋、牛奶、瘦肉等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以及新鮮蔬菜水果。飲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膩;低脂低鹽,少吃動物油、精緻類高糖點心或飲料、咖啡。2、戒菸並遠離二手菸:戒菸永遠不嫌晚,只要成功戒菸達2年以上,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能降低80-90%,而二手菸帶來的危害與一手菸相同,因此建議務必遠離。3、健康睡眠:充足睡眠可幫助你保持心臟的健康。長期睡眠不足和睡眠品質不佳會增加動脈中脂肪斑塊積聚的可能性(粥狀動脈硬化),會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機率。4、緩慢的起床與身體的保暖:冬季早晚溫差較大,早晨清醒後,建議先靜坐5分鐘後再起床活動。建議等太陽出來、溫度回升後再出門運動,運動前要做暖身。外出活動時要多添加衣服,可以戴口罩、手套和帽子來保暖。因為臉部、手及頭部容易受寒而引起末梢血管收縮,使心跳加快或冠狀動脈痙攣,發生供血不足,有可能導致栓塞。5、適量的運動:心血管疾病患者要維持適量的運動,運動的型態不要選則太激烈,建議快走、游泳、跑步等。當運動過程中發現胸口悶、緊、有壓迫感、感覺很喘等不舒服的現象時,要記得停下來休息,並且盡快就醫。6、心情的穩定:情緒激動是心血管疾病的大忌,患有冠心病、高血脂患者更要放寬胸懷,保持心情的平靜,不要讓情緒起伏太大。定期篩檢莫輕忽 遵從醫囑為不二法門楊晉州主任表示,除了平時的生活習慣外,定期針對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篩檢也相當重要,才能及早發現相關危險因子介入。若已經確診,更要定期接受治療,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調整藥量或停藥,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遠離威脅。
麥當勞連7年漲價!11/20主餐全漲 最新價格出爐
荷包又要縮水啦!台灣麥當勞表示,考量整體營運策略,將自11月20日凌晨零時起調整部分產品價格,早餐、超值全餐之主餐,及部分點心飲料,單點價格調升2-3元。●超值全餐:主餐單點價格調升2-3元,配餐價格維持不變。(麥脆鷄腿每塊調升3元,一份主餐為兩塊)●早餐:主餐單點價格調升2元,配餐價格維持不變。(全日好食系列主餐價格,依超值全餐主餐價格為準)●點心類: 麥克鷄塊(4塊)、玉米湯(小)、蛋捲冰淇淋(大)、蘋果派調升2元;麥脆鷄腿(1塊)、漢堡/吉事漢堡調升3元;其餘中薯、蛋捲冰淇淋等13項產品價格維持不變。●飲料類:部分$41(含)以上飲品調升2元。套餐飲料升級經典美式咖啡,價格維持不變。●法點自由配:買任一法點搭配McCafé飲品,調降6-8元,現折16元起。價格調整表。(圖/麥當勞提供)台灣麥當勞指出,為慶祝麥當勞APP全球版登台滿週年,今(18日)起一個月優惠大放送,首波(11月18日至12月1日)主打大薯、四塊麥克鷄塊等人氣產品買一送一,以及其他餐組優惠,連續兩週推出超過20張優惠券,以回饋麥當勞APP會員的長期支持。同時,麥當勞持續提供消費者多元且超值的餐點選擇,11月20日起,限期推出由麥香鷄及麥香魚領銜的「99有省餐」、「129超省餐」,同時也推出選用台農57號地瓜製成的全新點心「五七地瓜球」,套餐加購只要39元。此外,響應均衡飲食潮流,麥當勞同步推出全新「藜麥沙拉系列」,109元起就能享受優質蛋白質與蔬菜。
婦吃辣減重!晚餐狂嗑麻辣鍋 2個月瘦8公斤「血壓飆高」下肢水腫
一名60歲婦人擔心肥胖引起健康問題,下定決心減重並調整飲食習慣,成功在2個月內減下8公斤。奇怪的是,醫生發現婦人雖然體重下降,血壓卻比過去更高,還合併下肢水腫,經詢問得知對方在網路上看到「吃辣有助減重」等資訊,加上近日天氣轉涼,所以經常把麻辣鍋當晚餐,導致鈉攝取過量,血壓也跟著爆表。《ETtoday新聞雲》報導,初日診所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透露,該位患者本身有高血壓問題,BMI為34,屬於中度肥胖,她擔心健康出狀況,決定尋求專業幫助。醫師建議婦人先減重,並調整飲食習慣,遵循「水、肉、菜、飯、果」的進食順序,同時增加運動量,以改善血壓、血糖、三酸甘油脂等問題。奇怪的是,患者按照醫生建議,成功在2個月內減重8公斤,血壓卻不斷上升,甚至高達160/90毫米汞柱(mmHg)。陳威龍表示,原來婦人看到網路資訊稱「吃辣有助減重」,加上近日天氣開始轉涼,便常常把麻辣鍋當晚餐吃,導致鈉攝取過量,血壓也跟著飆高。醫師提醒,辣椒素確實能促進代謝,但「吃辣」與「吃麻辣鍋」完全是兩回事,因麻辣鍋湯底含有大量油脂和調味料,鈉含量更是驚人,吃太多會增加心血管負擔,進而引發高血壓、中風、心臟病等疾病。陳威龍強調,冬天是吃鍋旺季,建議民眾盡量選擇蔬菜湯底及優質蛋白質、原型食物,避開火鍋料等加工食品。
小心!這種「蛋白質」吃多會出事 醫師警告:腎功能惡化風險高40%
想要減重增肌,蛋白質必須要吃夠。不過減重醫師蕭捷健提醒,別吃太多牛排、豬排等紅肉,可能會給腎臟帶來額外的負擔,還強調「真的不是危言聳聽」。蕭醫師指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紅肉吃多的人,腎功能惡化的風險比少吃紅肉的人高出40%」。他建議可選擇植物性蛋白、白肉、乳製品等其他蛋白質來源替代。減重醫師蕭捷健近日在臉書上分享案例,表示有一名學員之前為了「吃夠蛋白質」,狂吃紅肉,特別是牛排,結果不僅體重沒降,還出現高膽固醇、高三酸甘油脂等狀況,讓他提醒「這些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蕭捷健指出,根據國外科學期刊2016年發表的研究報告,經過追蹤了超過60000名參與者,發現吃紅肉多的人,腎功能惡化的風險比少吃紅肉的人「高出40%」。對此,蕭捷健給出建議,可以將紅肉換成豆腐等植物性蛋白,雖然體重只減一點點,但整體的心血管風險、腎功能都能大幅改善。蕭捷健還透露,後續該名學員減重6公斤,回診時抽血檢測,結果腎功能、高尿酸的問題都已改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也降回了正常值。此外,蕭醫師還在另外一則發文中指出,又想要吃蛋白質,又想要保護腎臟,可以選擇白肉、乳製品來補充蛋白質,對腎臟的負擔比較小,甚至蔬菜與水果的蛋白質還可能有保護腎臟的功用。 蕭捷健表示,「當我們吃含有蛋白質的食物,特別是紅肉,會產生較多的酸性代謝物質,這些代謝物質需要由腎臟過濾和排出體外,過量攝入紅肉,會增加腎臟的工作負擔,進而導致腎功能逐漸下降,進而導致慢性腎臟病的發生。還有,紅肉可能會讓尿酸變多,導致痛風和腎結石的問題, 會進一步影響腎功能。至於水果、豆類、蔬菜等,則是相對偏鹼性食物。」蕭醫師還提醒:「怕有些人不知道,還是介紹一下。『紅肉』指的不是紅色的肉,而是『四隻腳動物的肉』,『白肉』指的是雞,鴨,魚和海鮮。雖然豬肉煮熟呈白色,還是算紅肉。而鮭魚雖然是紅色,卻算是白肉。堅果、干豆和扁豆,含有高蛋白質。肉類、魚類、牛奶和雞蛋含有大量優質蛋白質。」圖說
近2成孕婦貧血 妊娠高血壓風險增1.5倍
依據統計,我國懷孕婦女在孕期第24-28週的貧血檢驗,結果異常的比率為17.6%(以第二孕期血紅素<10.5g/dL判斷),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孕期貧血可能增加妊娠併發症風險,影響胎兒未來發展與健康,應善用公費產檢,及注意孕期鐵、葉酸、維生素B12及蛋白質四大關鍵營養素的補充。孕期貧血可能造成胎兒過小、發生早產、發展遲緩、注意力不足、智力障礙及兒童時期罹患癌症的風險上升,甚至增加周產期死亡率等,貧血也會讓孕產婦心肺負擔加重,增加子宮收縮不良、難產、周產期憂鬱等發生機率。根據國外文獻指出,孕期診斷為貧血的孕婦,發生妊娠高血壓風險為孕期未患貧血孕婦的1.5倍、發生妊娠糖尿病風險為1.2倍。懷孕期間攝取足夠的鐵、葉酸、維生素B12、蛋白質等4大營養素,可預防貧血的發生。國民健康署提供營養攝取4招,幫助孕媽咪在日常飲食中攝取關鍵營養素,預防因營養素缺乏而發生貧血:1.深綠蔬菜補葉酸:孕媽咪們可以透過每日攝取1至2碗的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紅莧菜、空心菜等),來達到懷孕期間每日需攝取600微克(μg)葉酸的建議量,其他包括肝臟、豆類(如:黃豆、黑豆)、芭樂等,也是補充葉酸的選擇。有懷孕計畫的婦女,可以在懷孕前3個月就開始留意葉酸的補充,不僅有助於預防貧血,還能幫助胎兒正常發育與成長及神經系統的發展。2.肝臟海鮮富含鐵:肝臟類(如:豬肝)、海鮮類(如:文蛤、章魚)和紅肉類等富含鐵質,懷孕期間建議每日需攝取15毫克(mg)的鐵質,若在第三孕期(29週以後)及哺乳中的媽咪,則需要增加鐵質的攝取至每日45毫克(mg)。此外,在飯後2小時內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小番茄、芭樂等)也可以幫助鐵質的吸收。3.充足攝取B12:懷孕時每日攝取2.6微克(μg)維生素B12能增進胎兒的神經系統健康。可以透過攝取動物性蛋白質(如:肉類、海鮮類、蛋、乳品)或是紫菜等食物補充。4.豆魚蛋肉幫造血:豆魚蛋肉所提供的蛋白質為身體提供足夠的造血元素。懷孕期間孕媽咪應注意蛋白質的補充,比平時額外攝取10公克(g)的蛋白質,也要注意蛋白質的來源一半以上應來自優質蛋白質,如:黃豆、毛豆、黑豆與相關製品,或乳製品、魚、蛋、肉等。國民健康署提供14次公費產檢,其中包括在懷孕第24-28週補助的貧血檢驗,詳細的檢查項目和期程可以參閱「孕媽咪健康手冊」和「孕媽咪衛教手冊。
吃太多蛋影響膽固醇? 醫揭真相:2類人要注意
雞蛋擁有高品質的蛋白質,因此是許多人偏好的食品之一,但很多人擔心一天吃太多蛋會使膽固醇過高。對此,初日診所的家庭醫學科暨減重專科醫師李唐越指出,其實食物中的膽固醇對體內膽固醇濃度的影響不大,不過他建議膽固醇偏高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應與醫生或營養師討論適合的蛋白攝取量。李唐越醫師在YouTube頻道《初日醫學 - 宋晏仁醫師 x Cofit》中的影片中表示,雞蛋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是營養豐富的食物。許多人會擔心一天吃太多蛋會使膽固醇過高,不過人體約80%的膽固醇是自身合成的,人體中只有約20%的膽固醇來自食物,因此食物中的膽固醇對膽固醇濃度的影響相對有限。李唐越補充說明,雞蛋還含有卵磷脂,適量食用對心臟健康有益。一般來說,健康成人一天吃幾顆雞蛋並不會有問題,例如有些健身增肌的人一天吃5、6顆蛋也可以,然而他也建議蛋白質的攝取應該多樣化。李唐越也提醒,如果膽固醇偏高或患有心血管疾病,建議與醫生或營養師討論適合的雞蛋攝取量。事實上,衛福部曾在官網指出,許多研究發現人體內的膽固醇主要由自身生成,飲食中的膽固醇較不易引起血中膽固醇的升高,有文獻指出,健康成年人每日適量食用雞蛋並不會導致血中膽固醇含量增加。此外,也有研究指出,攝取雞蛋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沒有相關。因此在美國最新的飲食指南中已將每日限制攝取300毫克膽固醇的建議移除。衛福部指出,但這也因此引起民眾對於雞蛋攝取量的誤解,認為既然都不會影響膽固醇,且雞蛋是優質蛋白質來源,亦可提供葉黃素、類胡蘿蔔素等營養價值,所以可以不限制的食用雞蛋。衛福部提醒,對於一般健康的民眾而言,雞蛋確實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在平時飲食中,除了雞蛋以外,也應更多元化的攝取不同食物種類的營養,如同為豆魚蛋肉類的豆製品、魚、海鮮類及禽畜瘦肉等,並增加蔬菜、水果的攝食比例、減少加工食品、飽和脂肪的攝取。衛福部說明,對於已有高膽固醇血症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應注意飲食中的飽和脂肪來源,記得以堅果、白肉等食物與雞蛋互相搭配,並依照「豆魚蛋肉」一掌心的建議,避免過度食用單一食物帶來的健康風險。任何一項單一食物過與不及皆不利於人體的利用,建議以多元化的飲食原則,均衡攝取每樣食物。
醫曝超商茶葉蛋驚人成分 某焦糖色素吃多「恐致過動兒」
雞蛋屬於優質蛋白質來源,1顆水煮蛋熱量僅72大卡,蛋白質含量卻多達6.3克。不過有許多人覺得水煮蛋沒有味道,因此更偏好選擇用茶葉蛋解饞。市面上,便利超商裡的茶葉蛋可說是最常見的茶葉蛋販售來源,然而家醫科醫師指出,檢視市售茶葉蛋滷包的營養標示,裡面卻含有多種染色的色素,不但成分非天然,還可能增加孩童過動的隱憂。近日,家醫科醫師陳柏臣在節目《健康零距離》上表示,水煮蛋很是一種很好的食物,雖市售皆以茶葉蛋居多,不過基本上也算是健康食物。但陳陳柏臣提到,他過去曾因好奇詢問商店店員「茶葉蛋滷包」的成分,對方便拿出包裝給他看,結果令他十分訝異,「因為成分非完全天然,許多是會染色的色素。」陳柏臣指出,超商茶葉蛋之所以有這麼漂亮的顏色,是因為有許多非天然的色素在裡面,單純使用茶葉是無法泡出來的。陳柏臣特別指出,其中使用一種焦糖色素,是會導致過動兒的風險,所以食用時務必要小心。陳柏臣提醒,不少人都認為茶葉蛋要選「蛋殼裂開」的,覺得才會特別入味好吃,但是由於滷包的非天然成分也會從裂縫中滲進去,因此他都選蛋殼較完整的茶葉蛋。此外,營養師孫語霙過去也曾指出,茶葉蛋中顏色深和裂痕較多的蛋,會吸附較多調味醬汁,比較入味、鹽分也比較多;較色淺或沒有裂痕的蛋,相對吸附較少調味料,若想避免攝取過多鈉,可選擇色淺、裂痕少的茶葉蛋,若長期攝取過多鈉,容易造成水腫或心血管疾病,要特別留心。
奶茶控小心!醫示警「奶精」超恐怖危害 恐害高血壓、心臟病
台灣號稱是「手搖飲王國」,不少人都習慣每天來一杯飲料,然而家醫科醫師許書華提醒民眾,要注意飲料添加的是「奶精」還是「鮮奶」,示警奶精沒有牛奶的營養,且富含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酸,「長期喝會胖,養出脂肪肝,高血壓、心臟病及糖尿病也跟著來」。許書華在臉書粉絲專頁「許書華醫師 陪妳寫日記」發文表示,自己已經幾十年沒喝過奶精了,因為鮮奶是原型食物,富含優質蛋白質、鈣質、維生素B2、B12含量也高,然而奶精是由植物油、液化澱粉、食品添加物混合而成,主要成分是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許書華指出,奶精不僅熱量高,營養價值還低,沒有牛奶的營養卻富含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酸,長期喝不止會發胖,甚至還會養出脂肪肝,導致高血壓、心臟病及糖尿病也緊跟著來。許書華提醒大家可以把奶精當成調味,因為有些人就是覺得有奶精才香,「如果是有雅興,喝杯咖啡,加顆奶精球,因為用量少,所以不必太緊張。偶爾解饞,不是在吃健康的OK!但如果是每天早餐店或手搖飲,都來一杯奶精調製成的奶茶,就不建議」。許書華說明,早餐店的飲料或是手搖飲這類飲品奶精的用量較多,一杯奶茶大概會使用60至70克的奶精,因此長期喝容易會變胖,且對心血管健康也是一種負擔,「所以如果是奶茶愛好者,每天都要來一杯的話,還是喝鮮奶調製的奶茶比較好喔」。
蛋熟度不同營養價值相差甚大! 營養師曝:「全熟蛋」吸收率最高
說起補充優質蛋白質,很多人會想到隨手可得的雞蛋,不過多種烹調方式下,不同「熟度」的雞蛋,營養吸收率可是大不相同;營養師劉怡里在fb粉專的短影音中提到,水煮蛋與生蛋的吸收率竟然相差到1倍。熟蛋最營養、最安全劉怡里指出,雞蛋的熟度會直接影響到營養的吸收率。生蛋的吸收率只有50%,而水煮蛋的吸收率則高達99%。一般熟蛋如炒蛋、煎蛋、蒸蛋等,吸收率也有80%以上。她強調,熟蛋不僅營養價值高,還更安全也更衛生;她特別提醒忙碌的上班族,可以選擇方便又營養的茶葉蛋作為補充;雖然雞蛋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但減重期間過量攝取仍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因此建議適量攝取,避免過量。每天可吃多少蛋?針對經常被問到每天應該吃多少雞蛋的問題,劉怡里建議,一般成年人每天可以吃2到3顆蛋,而且最好吃全蛋,因為蛋黃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D、E,以及對眼睛和身體健康有益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所以建議蛋黃要一起吃」,她說,這樣才能獲得完整的營養。雞蛋的營養價值根據劉怡里的說法,一顆雞蛋的營養價值相當於:- 35克魚類(約半個手掌心)- 35克白蝦(約4條)- 30克雞胸肉(約半個手掌心)- 35克雞腿(棒棒腿一隻)- 190毫升無糖豆漿- 80克傳統豆腐(約4塊豆腐)- 35克豬肉(約半個手掌心)- 35克牛腱(約半個手掌心)在食用雞蛋時,劉怡里提到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小叮嚀。首先,烹煮蛋類食材前請務必洗手並徹底搓洗雞蛋。另外,生雞蛋中的蛋白含有會阻礙「生物素」吸收的抗生物素「Avidin」,長期大量食用容易導致生物素缺乏,進而引發掉髮、皮膚炎、憂鬱、昏睡等健康問題。此外,免疫力低下者、嬰幼兒、孕婦及哺乳婦女應避免攝取未熟蛋及其製品,如提拉米蘇、溫泉蛋、鹹豆漿加蛋、自製美乃滋及火鍋醬料拌生蛋黃等,以確保飲食安全和健康。
總是午後「飯」睏?低GI飲食幫你保持清醒一整天!
許多人都有在午餐後感到昏昏欲睡的經驗,卻又必須緊接著工作、念書或開車,甚至到下午依舊精神不濟。而這種吃飽後想睡覺的情況,稱為「餐後嗜睡」或「食物昏迷」,其實與血糖波動有相當的關係。營養師解答午後「飯」睏之謎 掌握飲食與血糖平衡午後「飯」睏是多數人的生活困擾。對此,營養師侯沂錚在個人粉專《30+輕熟齡臨床營養師 侯沂錚博士》中為我們揭示了有關飲食搭配與控制血糖的秘密。他解釋,血糖是大腦的主要能源,當我們進食後,消化系統會將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葡萄糖,促使胰島素分泌,從而將血糖維持在穩定範圍內。然而,午餐的份量和營養成分會直接影響血糖的高低及其波動,進而影響我們的精神狀態。營養師侯沂錚建議,午餐選擇適量地攝取碳水化合物並搭配纖維、優質蛋白質和健康脂肪,有助於穩定血糖,減輕午後的睡意。反之,若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則會導致血糖劇烈波動,導致飯後頭腦昏昏沉沉。控糖擇食低GI 全穀食物搭配優質蛋白至於該如何選擇具均衡營養又能控制血糖的食物,營養師侯沂錚指出應避免攝取高GI(升糖指數)食物,像是白米飯、饅頭、麵條、麵包等精緻澱粉,會導致血糖迅速上升後急劇下降,造成疲倦想睡,甚至飢餓的感覺,也因此容易進食更多,使得胰島素大量分泌形成體脂肪,連帶引發肥胖的問題。而低GI值的食物,如糙米、全麥麵包、燕麥等全穀類食物,搭配櫛瓜、芭樂等蔬果,以及雞蛋、豆腐等優質蛋白,則能減少胰島素的劇烈分泌,不僅能提供持續的能量,還能讓身體控糖表現更穩定,減少吃飽後的睡意。飯後散步與活動助消化 每日下半場精神百倍此外,營養師侯沂錚也提醒大眾,在午飯後進行一些輕微的活動,如散步或伸展運動,不僅能幫助消化,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大腦供氧量,以減輕飯後睡意。當然,10分鐘至半小時的午休也是一個有效的方式,短暫的睡眠能夠幫助大腦和身體放鬆,讓人重新充滿活力,提升下午的精神狀態,使得工作效率更高。根據營養師侯沂錚的分析,戰勝飯後瞌睡的方式,必須先控制好血糖。透過聰明地安排飲食菜單,選擇低GI值的食物,搭配適量的運動和適當的午休,可以有效減少中午飯後的疲倦感。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實踐,一定能夠擁有更充沛的精力和更好的精神狀態,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與表現!
女性停經罹患代謝症候群機率大增! 教你「5大飲食秘訣」有效預防
婦女在停經前心臟病的發生率較男性低,但停經後的風險則與男性相近,可能是因為女性荷爾蒙雌二醇在停經後便減少,失去保護心臟的作用,也因此產生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五大指標 停經後婦女罹患風險達50%代謝症候群可預防也可治療,要是不及早檢查治療,將比一般人增加6倍糖尿病風險、4倍高血壓風險、3倍高血脂風險、2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變成慢性病病人。下列五項中符合任三項就是代謝症候群:(1)腹部肥胖: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2)血壓偏高:收縮壓≧130 mmHg或舒張壓≧85 mmHg(3)空腹血糖偏高:空腹血糖值≧100 mg/dL(4)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150 mg/dL(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男性<40 mg/dL、女性<50 mg/dL預防代謝症候群 改善飲食成效優於補充荷爾蒙治療停經後因為缺乏女性荷爾蒙,低密度膽固醇(壞的膽固醇)及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會升高,高密度膽固醇(好的膽固醇)將降低,這就是荷爾蒙缺乏的影響而提高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使其發生率增至50%。而停經後,改善代謝症候群的方法,除了多運動外,應從飲食方面著手:依每日飲食指南,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婦女每天所需熱量約1600-1900大卡,建議限制高碳水化合物和高油脂食物,鼓勵適量、均衡飲食,以及多攝取高纖食物,例如全榖雜糧及蔬菜。增加蛋白質:為避免肌少症,蛋白質攝取建議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1克蛋白質。豆類製品(豆腐、豆漿)、白肉(魚、雞、鴨)、雞蛋、牛奶、優酪乳等都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維他命D:停經後婦女補充維他命D可以改變脂肪代謝,缺乏者會產生高血壓和三酸甘油酯,並減少高密度膽固醇,尤其在肥胖和糖尿病者。主要食物來源為魚肝油、高油脂魚肉(鮭魚、秋刀魚等),目前建議停經後婦女每日從飲食中攝取維他命D為10-15微克(400-600 IU)。Omega-3脂肪酸:建議停經後婦女每天從飲食中攝取Omega-3脂肪酸含量佔總熱量0.6-1.2%(約1-2.5克),如油性魚(鮭魚、沙丁魚、鯖魚等)、魚油、亞麻仁油。抗氧化營養素:停經後婦女多攝取具抗氧化營養素,如維他命A、維他命C、維他命E、多酚和異黃酮(包含新鮮蔬菜水果、未精製全榖雜糧、堅果、黃豆等),可有效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和血糖。藉由飲食來改善更年期的代謝症候群,比補充荷爾蒙治療更為有效。出處:國民健康署慢性疾病防治組
染腸病毒喉嚨破洞「痛到不吃不喝」怎辦?兒科醫激推1水果:加速修復
腸病毒肆虐全台,創下10年同期新高,全台破250班停課,其中光是台中就佔3分之1,共有86班停課,被列入腸病毒高風險區域。醫師透露,如果是以皰疹性咽峽炎為主要症狀的孩子,在病程第2、3天通常喉嚨會有一大堆破洞,痛到不吃不喝是常有的事情,進而引發低血糖和脫水,建議可吃1水果緩解。小兒科醫師傑登在臉書粉專「傑足先登傑登醫師」發文,「如果是以皰疹性咽峽炎為主要症狀的孩子,在病程第二、三天通常喉嚨會有一大堆破洞,痛到不吃不喝是常有的事情,要小心低血糖和脫水。這時請把握一個原則:『只要吃得下,想吃什麼都可以。』甜的、軟的、冰涼的通常比較能夠下嚥,所以布丁、冰淇淋、奶酪、放涼的蒸蛋、豆腐等等都可以」。醫師說明,過幾天患者稍微能夠吞嚥後,建議多攝取以下5類食物:1、優質蛋白質 是身體修復的主要原料。可從雞蛋、牛奶、優格、肉類獲得。2、維生素C幫助蛋白質合成加速皮膚黏膜修復。可從蔬菜水果獲得,強推維生素C之王「芭樂」。3、 維生素A 促進免疫細胞活性,加速傷口癒合。可從胡蘿蔔、菠菜、地瓜、木瓜等獲得。4、鋅除了能加強免疫,還能促進傷口癒合,非常重要。可從帶殼海鮮、牡蠣、堅果、種子等獲得。5、Omega-3具有抗發炎能力促進循環,幫助傷口消腫減少疼痛,加速修復。可從深海魚類、魚油、核桃等獲得。
她肺部長小樹芽「發黴」了! 竟是這動作惹禍
中國杭州1名王姓女子在1個月前,發現家具上發霉,便開始動手清潔,豈料竟出現咳嗽、疲倦,而後還燒到40度,經醫生檢查,她的肺部竟然「發黴」了,肺部長出了一個個小樹芽,化驗後確認是曲霉菌。至於為何黴菌會長進肺部,則是因為她在打掃時忘記戴口罩和手套,才會誤吸。據杭州日報報導,王女在1個月前發現家中衣櫃發霉,便開始動手清潔,但卻沒有做好相關防護,打掃後她出現陣發性咳嗽、疲倦,起初程度比較輕微,她以為是普通的感冒,沒想到卻反覆高燒,最高燒到了40度,朋友一看不妙,就趕緊將她送往附近的醫院。為了進一步確認病情,醫師為王女做了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果然發現氣道壁上有著大量白色菌斑,化驗後確認是曲霉菌。醫師判斷,這些灰塵很有可能混入了各種黴菌,且王女平常喜歡開窗通風,正值5月氣候回暖、陰雨不斷,空氣潮濕是利於黴菌生長的天然條件,黴菌在人體內可引發肺部、口腔、皮膚甚至全身性感染。醫生也提醒,大家要做好以下幾點:一、做好居家清潔工作定期晾曬棉被,勤打掃,及時清理發黴物品。可用消毒水,如3%的過氧化氫、蘇打水,或1:1調配的水和白醋進行清潔,也可以對書籍、地毯等進行陽光晾曬。打掃時要戴口罩和手套,以免誤吸。二、室內注意通風黴菌喜歡在潮濕的環境中生長,因此家中或辦公室要注意通風,尤其在梅雨季節。在潮濕重災區可以掛除濕小物,也可以使用除濕機或空調,使室內濕度保持在40%至50%之間。盡量減少室內綠植栽培,避免土壤中的黴菌滋生。三、不要囤積過多的食物一旦發現食物發黴要及時丟掉,隔夜的食物也不要吃。四、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多參與體育鍛煉,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樂觀的情緒,補充優質蛋白質。
勇闖阿根廷選美大賽!60歲美魔女「高齡封后」創史上首位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近日舉行環球小姐地區選拔賽,由女律師兼記者的羅德里格斯(Alejandra Rodríguez)拔得頭籌,不過最令人驚訝的是,她竟以60歲高齡登上后座,不僅創下史上首例,更象徵著女性美不會受限於年齡框架。綜合外媒報導,近日在阿根廷環球小姐的地區賽中,年過半百的羅德里格斯成功擊敗34位佳麗,成為全球首位以60歲「高齡封后」的女性,而此一結果也顯見選美標準正逐漸蛻變。羅德里格斯儘管已年過半百,但仍以美魔女之姿登上后座。(圖/擷取自Instagram/alejandramarisa.rodriguez)羅德里格斯受訪時表示,對於自己能獲得本屆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小姐冠軍,感到相當榮幸及興奮,並鼓勵女性勇敢突破社會框架,「我想向所有女性展示,美麗不分年齡,我們可以打破障礙」,接下來她將繼續角逐全國決賽,力拚代表阿根廷勇奪全球環姐寶座。至於如何凍齡維持好身材,羅德里格斯也透露,她每周至少運動3次,日常飲食以新鮮蔬果與優質蛋白質為主,保持健康的生活型態,才是女人的不老關鍵。事實上,環球小姐選美組織(Miss Universe Organization)聲稱為了讓選美比賽更具「包容性」,今年起首次取消28歲年齡上限的參賽資格,包括母親、懷孕、已婚及離婚的女性先前被禁止參賽,如今也都能站在舞台上被看見,充分展現女性的價值。
營養過剩害爆肥?專家授3招破迷思:越來越胖恐是「營養不良」
現代人飲食越來越精緻化,伴隨肥胖所產生的健康問題也日益加劇,傳統觀念認為「變胖」是因為營養過剩,不過營養師李婉萍指出,其實發胖的潛在警訊是「營養不良」,身體無法獲得足夠營養素,因此不斷發出飢餓訊號,導致掉入暴食的惡性循環。「還在以為胖是太營養?小心是營養不良越來越胖!」營養師李婉萍日前在臉書粉專發布小短片,破除「營養過剩變胖」的大眾迷思,她解釋由於肥胖者經常攝取過量的高熱量澱粉、精緻糖的食物,但另一方面優質蛋白質及蔬菜又攝取不足,導致身體缺乏維他命、礦物質、蛋白質及植化素等營養素。李婉萍進一步說明,當營養素攝取不足就會造成營養不良,一旦營養不良熱量就無法代謝,最終導致脂肪堆積,這時身體便會發出「飢餓訊號」,促使人們吃下更多高熱量的食物,因此陷入暴飲暴食的惡性循環模式。對此,李婉萍也教戰擺脫體重惡夢3大招,第一、飲食上需換掉精緻澱粉和減醣,舉例若喜歡吃麵包,就該替換成糙米飯、五穀飯等未精製全穀米;第二、增加蔬果量,一餐至少吃2個拳頭大小的蔬菜水果;第三、多吃原型食物,減少攝取加工食品及過度調味的食物,多吃未經加工或只簡單處理「保留原型態」的食材。
研究曝「肌肉量」影響老人死亡風險 飲食搭配運動是關鍵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現,「肌肉量」(skeletal muscle mass)才是影響老人死亡風險的重要關鍵之一。研究分組的結果顯示,肌肉量最低的25%老人,相較於其他老人會增加1倍的死亡風險。不想老後成為「肌少症」的一員,年輕中壯族群有必要及早為自己「長」肌肉作好打算。提早調整飲食,改變「少動」的生活型態,即使必須長期坐在電腦前工作,也應適度間歇性起身活動,最好養成每天規律運動30分鐘的習慣。〈策略1〉補充優質蛋白質努力養肌,不是光靠吃就能辦到,吃了些什麼?什麼時機點吃?還有是否搭配適合的運動,都是會影響能不能長出肌肉的關鍵。平日飲食著重均衡,除了選擇優質蛋白質,還要適度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以防止骨質疏鬆。婦產科醫師林冠宏建議,在運動前補充少許醣類,讓肌肉有足夠運用的能量,在運動過程中及運動後,補充適量水分與肌肉修補所需的營養素,尤其是補充高蛋白質食物或更容易吸收的胺基酸營養補充品,都有助於肌肉迅速恢復與放鬆。〈策略2〉多肌力訓練及伸展運動運動的選擇,林冠宏強調,應以可訓練肌肉力氣、增加肌肉量的肌力訓練與維持平衡的伸展運動為主,像是打太極拳;老人家更應在安全的前提下,伸手、抓握、擴胸,抬腿、舉高、撐久,待肌肉有力之後,再配合快步走的訓練,幫助增加肌肉量。運動必須有長續性,增長肌肉並非一蹴可及,而是在打一場長期抗老防病的戰爭,越早設法掙足本錢,才能讓自己老了之後活得更健康。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膽固醇高少吃雞蛋?醫師解釋「觀念錯誤」 營養師點名僅1類人須注意
許多人都認為雞蛋膽固醇高,要吃的話也別吃太多,但敏盛醫院副院長江坤俊則表示,這完全是錯誤觀念。營養師高敏敏也解釋,其實只有血液膽固醇過高、動脈血管梗塞病史、肥胖或脂肪肝患者這類的患者,才需要注意雞蛋的攝取量。敏盛醫院副院長江坤俊在YouTube頻道《健康2.0》的影片中解釋,之所以會有「一天只能吃一顆蛋」的說法,主要是源自於美國過去的飲食安全指南,該指南上表示,人類1日能攝取的膽固醇僅有300毫克,而雞蛋本身就有250毫克的膽固醇,所以基本一天不能吃超過一顆蛋。但江坤俊表示,「一天只能吃一顆蛋」這樣的說法,其實早在2015年就廢止了,因為後來研究發現,人體內的膽固醇有80%是人體內自行製造的,只有20%是透過食物攝取的,所以大多數透過飲食攝入的膽固醇,不會影響到體內的膽固醇濃度。再加上雞蛋內的卵磷脂可以保護心血管,適量的吃雞蛋,不會影響身體太多。營養師高敏敏過去也曾表示,許多人吃雞蛋都只喜歡吃蛋白,不喜歡吃蛋黃,但是蛋黃的維生素A、葉酸、鈣質都比蛋白豐富很多!可以幫助黏膜的健康、對備孕懷孕的媽咪們很好、增加保護力。蛋白則是無膽固醇的優質蛋白質來源 很多健身運動人士很愛!幫助增肌減脂。而他當時也提到「食物膽固醇對血膽固醇的影響並不大」,過多的壞脂肪才是刺激身體合成壞膽固醇的主要原因。例如甜點、炸物、麵包奶油⋯等。高敏敏也提到,雞蛋含的卵磷脂、膽鹼等 可以幫助脂肪代謝,所以吃蛋時最好整顆吃,才能完整的營養。高敏敏也點名,除了沒有高膽固醇血症、高血脂症的人,每天吃到2~3顆雞蛋對身體是OK的。但若本身有血液膽固醇過高、曾罹患動脈血管梗塞、肥胖或是脂肪肝患者,一天應少於1顆(雞)蛋黃的攝取量。(圖/翻攝自高敏敏FB)
毛小孩也有肌少症! 這2招有效預防「惡病質」
狗狗也會有肌少症?「肌少症」過去大家可能只聽說老年人較常發生,但國外認為寵物的肌少症的比例也很高,因為寵物是隨著飼養環境變遷,人會罹患的文明病在寵物身上也愈來愈容易發生,狗狗在居家的空間其實很難獲得足夠的運動量,如果主人因為工作忙碌,很少帶狗狗出門活動,又沒有從小培養運動習慣,老了有肌少症的機率就會很高。狗狗肌少症有那些症狀?寵物的肌少症所影響的範圍非常廣泛,會使寵物身體慢慢衰退,有許多疾病跟肌少症有連帶關係,例如:心臟病、腎臟病、關節疾病、內分泌等。寵物運動愈少,心臟與關節功能愈差,不能運動就會加劇肌少症,惡性循環就會進入到所謂的「惡病質」,嚴重肌少症就是全身肌肉萎縮、脂肪肌肉全面性的退化,肌少症到一個嚴重程度以後就容易有生命危險,即便檢驗全部正常,身體卻持續衰弱,因此寵物肌少症是需要開始重視的疾病。狗狗肌少症該如何預防?一、食物中的蛋白質要足夠狗狗對於肉的需求是很高的,只要蛋白質一降低肌肉就會開始會被分解掉,應該需要的蛋白質不夠了,身體機能會導致心肌沒力,進而導致代謝功能如腎、肝功能變差,要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取量,例如:雞肉、魚肉才可以補足蛋白質不夠的地方。二、運動延緩退化一天至少要運動30分鐘至1小時,運動很重要,若只有吃蛋白質沒有運動,肌肉也不會長出來,所以需要配合蛋白質補充實施,以免導致狗狗的身體負擔,要常常去刺激狗狗養成運動的習慣,最好是能夠從小培養,時間到了就要去散步,可以跟狗狗培養感情,若狗狗死活不給遛,建議運動的種類可以增加,比較多元的運動可以給狗狗帶來一些動力,或者是使用食物利誘牠,每次運動散步都給予零食獎勵,獎勵機制會讓狗狗愈來愈配合運動,甚至牠們會很期待這件事情。有些難以外出的,例如肢體缺陷、老狗狗等,則可以利用一些寵物專用的平衡墊、讓狗狗站上面訓練前肢、後肢、核心肌群,或者家裡空間足夠可以玩一些丟球遊戲,在居家就可以訓練了,剛開始如果狗狗表現得很懶惰,建議用零食誘導,達成運動目標就適時獎勵牠,延緩肌少症也可以培養良好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