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化
」 星座 運勢 唐綺陽 賴清德 漲價《影后》嚴藝文一眼看中詹懷雲 期許培養更多許光漢
寫實生存影集《影后》編導嚴藝文與監製丁長鈺今(11日)同台對談,嚴藝文表示本來覺得演員把戲演好就好,後來發現明星們有屬於自己地區的「品牌」很重要,「像這次《影后》劇中飾演流氓的詹懷雲,當初我在金穗獎入圍短片上看見他,就覺得他很有潛力,我知道他在演這部戲時我給他的壓力很大,但如今看到作品播出後獲得好評,我就知道我當初的想法是對的,期待台灣能有更多『許光漢』!」嚴藝文也分享了創作《影后》的靈感來源,可以說是她的個人經歷,以演員身份出身的她,演了二十多年的戲,對於總是類似的題材、僵化的角色感到有些失望與無力,對於曾經熱愛表演的自己心態上的改變也感到害怕,開始萌生了想轉做幕後的念頭,「既然我是一個演員,會有自己想演的角色、想說的故事,那不如就自己來試著寫寫看吧!」也因此在當年得獎後,打開電腦寫下了《影后》最初的原型,創造了許多立體的女演員角色。談及加入《影后》的契機,監製丁長鈺表示:「當時看見這些女演員角色的雛形就覺得非常迷人,很希望這個故事能被更多人看見,經過導演的重新編排,這些角色橫跨三個世代,相信在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都能找到共鳴點。」在和嚴藝文的合作上更是一拍即合,兩人像是彼此的最佳戰友,總能十分有默契的相互配合。嚴藝文期望台灣能培養更多許光漢。(圖/Netflix提供)雖然先前在做《俗女養成記》時,嚴藝文累積了一些製作上的經驗,「但這次我就告訴長鈺我希我可以專注在創作這件事上,雖然內心或多或少會有製作上、預算上的考量,但我想的不是如何省錢,而是如何將錢花在刀口上,所以我也會比較敢大膽地跟我的監製要求一些東西。」丁長鈺也補充:「例如像這次劇中薛亞之(謝盈萱 飾)的家,就是一個高級的豪宅,不僅是為了想滿足觀眾對演藝圈華麗的想像,當我們的作品想向國際接軌看齊時,應該讓觀眾看見台灣也能有這樣的環境與條件,就連演員都開玩笑說『劇中角色以前的作品不是沒有成功嗎?這次竟然能住豪宅』!」
強迫症從過度擔憂到行為失控 3管齊下重拾生活掌控權
強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是一種複雜的心理健康問題,經常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讓人陷入無法擺脫的重複性思考與行為。振芝心身醫學診所周呈叡醫師提醒大眾,強迫症與其他心理障礙看似相似,但在表現和成因上有顯著差異。強迫症患者常常在日常生活中面臨巨大壓力。例如,一名家庭主婦可能每天花費數小時清潔廚房,因為她擔心細菌會危害家人的健康,即便家裡已經非常乾淨。這些重複的清潔行為並非出自合理需求,而是為了緩解她對細菌感染的無止境恐懼。此外,某些人可能無法在不檢查數次門鎖的情況下入睡,擔心自己忘記鎖門會導致入室偷竊,這種檢查行為甚至可能讓他們無法正常作息。周呈叡醫師解釋,這些強迫行為並非患者願意的行為,而是因為強烈的焦慮驅動他們去做重複的事情,希望藉此避免糟糕的事情發生。這種行為迴圈會持續加劇,最終影響患者的工作、學業及社交功能。除了強迫症外,還有一些類似特徵的相關障礙,而這些障礙同樣對生活品質產生極大影響。例如身體臆形症讓患者過度專注於自己外表的細節,例如擔心鼻子不夠挺、皮膚並非自己喜歡的狀態,導致反覆檢查鏡子或頻繁尋求美容手術的幫助;儲物症也是常見的類似症,患者則會難以捨棄物品,甚至是對生活毫無幫助的東西,因為他們擔心有一天可能需要這些物品。家中物品堆積如山,卻無法整理、清理,讓居住空間越來越混亂,焦慮症與強迫症有許多相似的症狀,兩者都會出現重複性思考和回避行為。然而,周呈叡醫師指出,焦慮症患者的擔憂往往與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挑戰有關,例如工作上的壓力或經濟問題。而強迫症的擔憂內容則經常脫離現實,甚至是不合邏輯的。例如,一位強迫症患者可能會擔心如果沒走某條特定路線,自己會遭遇不幸,而這種擔憂明顯與生活常理不符。另一方面,重度憂鬱症患者也會出現反覆思考的情況,但這種思考不一定是強迫性或侵入性的。例如,憂鬱症患者可能會不斷反思生活中的失敗或負面經驗,但不會像強迫症患者那樣進行特定的重複行為來緩解焦慮。強迫型人格障礙症 (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OCPD) 與強迫症的名稱相似,易讓人混淆。周呈叡醫師解釋,強迫型人格障礙症患者通常表現出過度的完美主義和僵化的控制傾向,但他們不會像強迫症患者那樣經歷侵入性的思考和重複的行為。例如,一位強迫型人格障礙患者可能會因為無法接受任何細微的錯誤而不斷修改工作文件,但這行為並非出於焦慮或試圖緩解壓力,而是源於其對完美的堅持。周呈叡醫師提醒,如果您或家人出現強迫症或相關障礙的症狀,應盡早尋求專業診斷與治療。強迫症的症狀雖然困難,但透過心理治療、行為療法與藥物治療,許多患者可以重拾生活的控制權並從中獲得自信與自由。
民眾黨說明優先法案 推動下修公民權年齡、安樂死
民眾黨今(3)日召開記者會,由黨籍委員說明新會期所負責的優先法案,其中包含透過訂立《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以保障媒體,以及18歲公民權、不在籍投票、安樂死等議題。民眾黨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強調,民眾黨團主張盡速開議,上周已函請立法院長韓國瑜,要求召開黨團協商。黃國昌今日於「台灣民眾黨團第十一屆第二會期優先法案記者會」表示,民眾黨團要推動《公益揭弊者保護法草案》,完善揭弊者保護法制,鼓勵揭弊者勇於揭發不法弊案,實現廉能政治;此外,還要推動修憲案,廢除考試院及監察院,以及推動下修公民權行使年齡為18歲,完善國家憲政制度,啟動第3波民主改革。民眾黨立委張啓楷表示,台灣媒體亂象已久,社群平台使用台灣媒體報導,卻沒有給予相當報酬,他將推動《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立法以保障媒體,提供媒體可要求數位平台付費使用,帶動媒體產業正向發展。此外,張啓楷將與林國成委員共推《衛星廣播電視法》,針對2部分改革,第一是公開透明,電視新聞業者,特別是新聞台,應確保其公開發行義務,其中包含股權、財務資訊,更重要的是財務中政府採購、補助、廣告收入的透明化,讓國人清楚媒體的收入來源。張啓楷表示,林國成要推動《勞工保險條例》第66條及第69條的修正草案,將勞保基金政府最後支付責任入法。他進一步補充,法案內容是將政府最後支付責任入法,確保勞保永續發展,保障勞工退休權益。民眾黨團幹事長麥玉珍則點出,台灣投票制度要改革,民眾黨團將推動不在籍投票,公投、選舉一步到位,全國、地方一併施行,還要開放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的通訊投票。她進一步說明,電子申請不在籍投票,將考慮分區定點的電子投票。此外,麥玉珍將推動《反歧視法》,延續上會期的《新住民基本法》的精神,禁止一切形式的差異待遇,如肢體、語言等暴力,還有建立民事救濟作為受歧視或騷擾之救濟方法,實質填補受歧視者的損害。至於居住正義部分,麥玉珍強調,近來台灣租住亂象多,在租屋市場,民眾黨完善《住宅法》和《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保障弱勢者比例和育兒家庭居住權利,修正為已有未成年的子女,即可申請社會住宅。公益出租人免稅額、租屋服務業者免稅額都要提高,通案版本為2萬5000元,考量不同的地區,全屋租金上限建議改為3萬5000元。接著,也要排除樂齡租屋障礙,落實110年修法之附帶決議「訂定租金之收費基準時應考量承租者收入上限。」民眾黨立委陳昭姿表示,「安樂死」議題在台灣一直有許多爭論,她將推動《尊嚴善終法》,搭配《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和《病人自主權立法》,使人性尊嚴的人權價值才能完整保障,確保經醫師各方評估及病人自主意願的嚴謹程序下進行。實施對象為「具有無法治癒之疾病及無法忍受之痛苦」的病人,包括最低意識狀態和永久植物人。陳昭姿自曝收到許多陳情,台灣推動安樂死的民調高達7至8成作為佐證,說明「每個人有生就有死,所以當他離開的時候會是一個有尊嚴的,有自主的方式離開」,這就是《尊嚴善終法》的精神,這代表台灣的民意脈動,但也當然牽涉生死議題,修法會相當嚴謹。陳昭姿表示,為了以科學、實證精神、台灣醫療體系進步,她要推動《國家醫療科技評估中心設置條例》。台灣因健康投資太低,醫療上壓價、砍價現象普遍,但價格跟價值不同,政策不應一味追求價格單一面向,有時要轉向多元價值思維,例如考慮到家庭中孩子的上學狀況、大人的生產力等,才有更全面的政策藍圖。民眾黨立委黃珊珊指出,台灣現行「長照基金」主要來自菸捐、房地合一稅、遺產稅,稅源高度不穩定,且支出逐年增加,嚴重影響國家勞動力及國民晚年照顧之品質,必須要推動《長照保險法》,未來民眾黨團將參考日本、德國、韓國,比照健保局而成立長照局,建立一套妥善機制,讓財務穩定、多方負擔,目標財源達到2300億。黃珊珊說,也會延續上會期的《財政收支劃分法》,讓地方財政可以充足,中央運作也不會受到影響,健全台灣整體的財務發展;此外,近年來台灣融資公司、詐騙行為頻繁,乃至於詐騙集團結合之案例層出不窮,影響民眾生存權益乃至我國整體金融體系穩定,因此要推動《融資公司法》打擊詐欺。黃珊珊解釋,本次推動的《融資公司法草案》,部分融資公司已成三不管灰色地帶,「融資公司變成影子銀行,已經大到比銀行還大,誘使年輕人借款,最後卻還不出來,變相使他們成為詐騙集團的共犯、車手」。她認為,應指定由金管會監管,落實監管、遏止民眾信用不當擴張。民眾黨團副總召吳春城表示,上會期台灣民眾黨團八位立委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扮演關鍵少數的力量。吳春城說,民眾黨團延續戰力,推動各項法案。他負責的是人口政策,台灣面臨最大的人口問題就是少子化及高齡化。針對少子化,吳春城推動《營養午餐專法》,當前台灣學校,每週提供炸物兩次以上的學校竟然占到22%,還有丸類、香腸等重組食品、半加工食品超過五成,相當不營養,對照日韓在60年前,已有《營養午餐專法》,凸顯台灣的教育部懈怠、立法牛步,「什麼錢都可以省,但是孩子的營養錢,絕對不能省」,本會期民眾黨團將會盡力推動。吳春城也會持續針對高齡化,推動壯世代相關法案,包括《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他說,台灣已經邁入超高齡社會,社會福利預算達8130億元,政府思維僵化,沒有想到高齡者所組成的金字塔結構,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他強調,《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是一個全面性的政策,並從文化開始改革,目前各部會響應中,應消弭對長者歧視,將高齡者統稱為壯世代。民眾黨立委林憶君說,現代軍事偵查手段多元化、戰場透明度高,中共衛星技術也越來越發達,很容易拍到我國軍事基地營區和戰力配置,因此將透過修訂《要塞堡壘地帶法》,明確定義戰略要域、公告被劃分戰略要域地點,避免民眾無意間觸法,以及規範哪些行為應被禁止,以保障營區、設施的安全。林憶君並點出,國軍裝備基地、軍事工程都有保密要求,目前普遍缺工,將推動《陸海空軍獎勵條例》,修法鼓勵民間參與國防工程建設與事務。她強調,民眾黨將為國軍爭取更人性化服役環境,讓國軍能夠安心服役、捍衛家園。黃國昌強調,民眾黨團主張盡速開議,上周五已函請立法院長韓國瑜,要求召開黨團協商,相信韓國瑜辦公室已經收到,希望韓能盡速召開黨團協商,決定開議日期。若各黨團無法達成共識,就依照新修正通過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規定,各自提出議事日程草案,交由談話會表決處理,希望民進黨團負起責任,清楚表態民進黨團打算何時開議,給全體國人清楚的交代。
《新住民基本法》成國安漏洞? 邱垂正坦言:未來修法難免有隱憂
立院藍白黨團聯手,表決通過「赴陸禁團令」,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表示,國人赴陸風險還是很明顯,陸委會實際上也發現國人到陸港澳也有被盤查、滯留的具體事件;至於《新住民基本法》,陸委會則擔心未來修法難免有隱憂,未來陸委會會強化國會的遊說,避免發生法律上扞格進而的問題。邱垂正18日上午出席國策院「中共20屆三中全會與懲戒台獨新規」座談會,會前接受媒體訪問,媒體問及《新住民基本法》將中配也納入新住民,未來會導致國安漏洞?邱垂正回應,在實質上面法律通過的這些條文是沒影響,但是陸委會擔心未來修法難免有隱憂,未來陸委會會強化國會的遊說,向立委說明,避免發生法律上扞格進而的問題。至於藍白表決通過「赴陸禁團令」,是否有解除可能性?邱垂正則回應,截至目前為止,國人赴陸風險還是很明顯,除了很多國法令,特別是對台的22條懲治台獨意見,「還是對國人有風險」,陸委會實際上也發現國人到陸港澳也有被盤查、滯留的具體事件,同時呼籲國人赴陸港澳,要審慎評估必要性,確保自己安全和權益。媒體再問,行政院長卓榮泰昨日與媒體茶敘時表示,兩岸除了要恢復交流,更應盡速建立溝通機制,隨著兩岸情勢緊張,陸委會有實際作為或具體行動?邱垂正說,陸委會從2016年來,始終維護過去既有溝通、聯繫機制,同時敞開跟對岸進行溝通、對話的大門,但因為中國抱持比較僵化的意識形態以及政治框架,在官方或高階事務,比較難突破。邱垂正強調,在民間交流上,陸委會還是持續推動正常健康有序的交流」,同時願意不斷善意堆疊、善意循環,來推動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也希望對岸能一起相向而行。
新中山商圈恐團滅!疑投資客大量檢舉 百間商家竟沒一間合法
新中山商圈恐團滅?位在北市中山區的好土書店,經營至今已有3年時間,未料卻傳出從今年4月開始就被同一位民眾大量惡意檢舉商家不符合土地使用分區條例,商家也陸陸續續收到都發局公文要求限期改善,只要未在2月內進行調整改善,就將重罰。只是細看相關規定,中山商圈內沒有一家店家合法,未來恐全面臨停業命運。經營好土書店的黃老闆表示,自己在中山商圈經營獨立書店已有3年多的時間,從商業模式來看,只賣書無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只能靠複合式經營生活,除了賣書也賣飲料、輕食,孰料近來卻發現周邊店家陸續收到都發局公文,表示該處為住四用地,不符合土地使用分區條例,若不限期改善就將重罰。黃老闆無奈表示,仔細將整個中山商圈攤開來看,可以發現中山商圈的店家多在巷弄內,而餐飲業者所經營地區,巷弄內未符合8米就無法經營,但中山商圈多為6米巷道;而自古以來就是打鐵與汽修為主的赤峰街,近年來轉型,不少文青商家入住,但相關巷道卻僅有5.5米,也通通不符合土地使用分區條例之規範,僅能作為住家使用,這樣一來中山商圈百來家店,竟全數不合法,恐面臨團滅之災。據悉,中山商圈從今年4月以來陸續接獲同一人不斷檢舉,疑似為投資客為了不讓房東繼續將房屋出租,以此同意都更,才會匿名不斷大量檢舉,讓商家相當頭痛。黃老闆表示,中山商圈做為台北市最有特色的商圈之一,無論平日或假日都吸引大批遊客前來,如今卻因不符合土地使用分區而面臨停業命運,恐成為下一個師大商圈,凸顯出現有法規的僵化與不符合現代潮流,「當初做都市更新的人一定沒有來現場看過,赤峰街自古以來就是打鐵與汽修街,怎麼會直接畫成住四?」。如今商家們也紛紛聯署組成自救會,只希望能夠盡早與市府協調,從原有的2個月內限期改善,展延為至少1、2年,讓商家有機會能與市府溝通,對現有法規進行探討與修正。
「我要讓他們後悔一輩子」 察覺青少年憂鬱症13特徵
「我就是要讓他們後悔,讓他們一輩子都活在內疚裡」,一名年僅16歲卻已自殺多次的高一男孩所說的。根據衛生福利部2022統計資料,15至24歲青少年族群死亡原因自殺排名第二,且死亡率逐年上升。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精神科陳昱文醫師指出自殺的青少年有13個共通性特徵,呼籲關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即早就醫可獲得適當幫助。「我的開心很重要嗎?」陳昱文醫師表示,他問過男孩:「你這樣做開心嗎?」,而男孩則反問:「我的開心很重要嗎?」。在深度了解後,發現男孩父母極為重視成績,導致男孩從國小就對成績非常在意。親子關係、同儕關係都很疏離,再加上考試不理想時父母會表現出無法接受的樣子,才會想透過行為尋求解脫,並讓父母後悔對他的逼迫。憂鬱症需要家人一起面對憂鬱症是現今普遍性的大腦疾病,大部份都可透過衛教與抗憂鬱藥物治療。陳昱文醫師向男孩一家人說明有何副作用,之後為男孩安排藥物與心理治療,父母也須積極配合調整,學習溝通、同理、接納,並以不批判的心陪伴、關心孩子近況,給予合適的幫助及肯定讚美。一同培養問題解決能力、認識與抒發情緒的方法,終於在2個多月後看見男孩和父母臉上的微笑。察覺憂鬱症的13個共通性特徵根據衛福部2022統計,15至24歲青少年族群死亡原因中,自殺排名第二,自殺死亡率每10萬人有10.7人,且自殺死亡率逐年上升。陳昱文醫師表示,青少年自殺原因也不如表面單純,其中包含情感、課業、霸凌等多重壓力,都需進一步了解個別狀況。企圖自殺和自殺身亡的青少年中,多數有憂鬱症,且有13個共通性特徵,如若能早期發現介入治療,家長與醫師、老師共同合作,就能盡快陪伴孩子走出低潮、享受青春。13個共通性特徵: 1.情緒容易衝動易怒 2.有憤怒或好鬥的行為表現 3.有反社會行為,例:損害他人利益或傷害他人安危的行為 4.用較極端方式宣洩負面情緒,例:丟東西、捶牆壁,甚至是自殘 5.僵化的思考模式及調適方法,例:明知道酗酒不對,但仍以酗酒紓壓 6.解決問題的能力不佳 7.掌握現實有困難 8.總是感到失望 9.焦慮,特別是關注在身體的病痛或輕微的失望 10.自以為是 11.刻意用優越感來掩飾自卑及不確定感,摒除來自他人的關懷 12.有生活在幻想世界的傾向 13.崇高偉大的幻想交替著無價值感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張老師專線:1980生命線專線:1995出處:臺北醫院
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率逐年攀升! 精神科醫師曝「常見13個共通性特徵」勿輕忽
根據衛生福利部2022統計資料,15-24歲青少年族群死亡原因中,自殺排名第二,自殺死亡率每10萬人有10.7人!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年年上升,精神科醫師呼籲,關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即早就醫可獲得適當幫助。16歲自殺多次少年 了解原因、用藥與溝通「我就是要讓他們後悔,讓他們一輩子都活在內疚裡」,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精神科醫師陳昱文表示這是一名年僅16歲,卻已自殺多次的高一男孩所說。他問過男孩:「你這樣做開心嗎?」,而男孩則反問:「我的開心很重要嗎?」與男孩深聊後了解,男孩父母極為重視成績,從國小開始自己對成績非常在意,且因為親子關係、同儕關係都很疏離,沒有知心好友,考試結果不理想時,父母又表現出無法接受的樣子,男孩才會想透過行為求救解脫,並讓父母後悔對他的逼迫。陳昱文告訴男孩一家人,憂鬱症是現今普遍性的大腦疾病,大部份都可以治療,並衛教憂鬱症與抗憂鬱藥藥物的使用,也說明有何副作用,之後為男孩安排藥物與心理治療,而男孩的父母也積極調整自己,學習更好的溝通,並以同理、接納、不批判的心陪伴,關心孩子近況、給予合理幫助及合適的肯定讚美,一起培養問題解決能力、認識情緒與抒發情緒的方法,終於在2個多月後的門診,看見男孩和父母臉上的微笑。青少年多重壓力 憂鬱症自殺風險高陳昱文醫師是精神科專科醫師,也是具有兒童精神科次專科的醫師,因此病人不僅有成人也有未滿18歲的孩子,他表示,高齡者、青少年自殺的人數都有上升,青少年自殺原因也不如表面單純,包含情感、課業壓力、霸凌等的多重壓力,都需進一步了解個別狀況。而憂鬱症、焦慮疾患、有酒精或藥物濫用、飲食疾患及精神病的人,自殺風險較高。親師留意13個共通性 早期發現、介入協助治療陳昱文提到,企圖自殺和自殺身亡的青少年中,多數有憂鬱症,且有13個共通性特徵,早期發現、就能早期介入治療,家長與醫師、老師共同合作,就能盡快陪伴孩子走出低潮、享受青春。13個共通性特徵如下:情緒容易衝動易怒有憤怒或好鬥的行為表現有反社會行為,例:損害他人利益或傷害他人安危的行為用較極端方式宣洩負面情緒,例:丟東西、捶牆壁,甚至是自殘僵化的思考模式及調適方法,例:明知道酗酒不對,但仍以酗酒紓壓解決問題的能力不佳掌握現實有困難總是感到失望焦慮,特別是關注在身體的病痛或輕微的失望自以為是刻意用優越感來掩飾自卑及不確定感,摒除來自他人的關懷有生活在幻想世界的傾向崇高偉大的幻想交替著無價值感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張老師專線:1980生命線專線:1995
南方醫科大學教師因救病童遲到遭罰登熱搜 陸媒:制度應不應該有溫度
澎湃新聞18日報導,「南方醫科大學教師因救人上課遲到被罰」話題16日登上微博熱搜,引發業界及社會大眾廣泛討論。網傳學校發布的查處通報顯示,2024年5月10日上午,2019臨床醫學(英語授課)班級《Pediatrics》課程上課前,授課的俞莉老師發現其科室的患兒病情危重,疑似腦出血,死亡風險高,遂留下來緊急處理,導致未能及時趕到教室,上課遲到29分鐘。最後被認定為教學差錯,予以扣除當月獎金2000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1.1萬元)、全校通報批評以及取消年度考評評優評先資格。對此,不少網友認為教師遲到的原因是臨時搶救病人,這比上課更為重要,校方不應予以如此之重的處罰。隨後,南方醫科大學也在6月16日公開回應質疑稱,已關注到該校第一臨床醫學院教師被通報的網路信息,正在核實情況,後續將跟進處理。「對學生來說,老師遲到,他們也許缺的是一堂課,但對於病人來說,如果醫生臨陣離開,也許會因此喪命。無論作為一個人,還是作為一所醫科大學,其價值排序都應該是生命排在最前面。」6月16日,大陸紅星新聞刊發評論文章〈教師因救患兒上課遲到被罰,校規之上應有人性良知〉在諸多媒體評論中頗具代表性。該文指出,盡管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仍有待調查,「但整體看,再複雜、再曲折的事件,也不能脫離情、理、法(規)視角」。文章強調,「無論如何,校規之上應有人性,有良知,也應有普遍的公序良俗。這名老師是否真的受到了委屈,乃至遭到不公平對待?期待調查還原真相,用徹底而全面的調查給出答案。」《新京報》評論文章〈醫學教師因救人上課遲到被處分,大眾為何不買單?〉則試圖闡釋公眾質疑的簡單認知基礎。文章寫道:「一所醫學院,除了培養學生精湛的醫術以外,醫學倫理、價值觀與職業操守也都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可以說,俞莉老師用親身經歷為同學們示範了何為『救死扶傷、濟世活人』的醫者天職,這是一次成功的、生動的醫德教育。」作者更進一步指出,「如果救人者事後不是得到了褒揚,而是受到了處罰,那麼很多人在救人前,就要考慮會不會被罰、值不值得,越來越多的人會因為顧忌,在最後一刻猶豫了,社會的良知底線也必然節節退後。」除了「救人比教學更重要」的常識,也有媒體針對校方處罰程序和原則提出質疑。例如澎湃新聞6月16日刊發的〈馬上評|教師因救人遲到受處分?校方需給予合理解釋〉一文指出,「對教師作出處理,也應該舉行聽證會,聽取當事教師申辯。那麼,學校在對當事教師作出處理時,聽取過當事教師申辯嗎?既然校級層級開展調查了,不妨回溯這一決定做出的過程是否具備程序正義。文章稱,「或許在校方看來,已經把對教師責任的認定從『嚴重教學事故』降低為『教學差錯』,對當事人教師進行處理,體現了相對寬容的原則。然而,扣發獎金之外,也取消評優評先資格,無疑意味著學校否定了當事教師在面對『救人還是上課』時的抉擇。」極目新聞〈極目銳評|醫生因救人上課遲到被處分,說「已是最輕處理」實在荒謬〉則從行政理念與實際操作之間關係角度作了分析。文章認為,「或許,做出這項處罰決定的相關人員,還覺得學校已經充分體卹了俞醫生的難處,還生怕舉報她的人不服氣,所以才在通報裡非常詳盡地記錄了俞老師因為救人才遲到了29分鐘,並且之後還妥善安排了授課的全過程,無論從通報的字裡行間,還是從這位工作人員『真誠』的回應來看,都可以感覺到,學校行政理念之僵化,處理問題思維之機械,與社會大眾觀念之嚴重脫節。」在作者看來,「一所醫科大學究竟應該向學生,向大眾傳遞什麼樣的價值觀,應該如何從制度到行動去實踐『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光靠嘴巴說還不夠,得拿出實際行動來。」而科普微信公眾號「返樸」則刊發了一篇來自執業醫師視角的論述〈先救人還是先上課?醫生不該面臨如此選擇〉,指出「南方醫科大學發生的事件很可能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多個環節都存在問題的結果」。文章稱,「醫療系統裡臨床、科研和教學三方面任務的矛盾由來已久。雖然一般說『醫教研」,教學排第二位,但眾所周知教學產出最少,又耗費時間,在人員和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是排在末尾的。授課熱情就會急降,找下級醫生或門徒(畢業留院的研究生)代課早就不稀奇。」「這次南方醫科大學發生的事件很可能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它不是一個科室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醫學院校及其附屬醫院的問題,很可能是一個全系統的問題。」文章從更高層次拋出了質疑。
老人獨居戶10年增8成!「孤獨死」案例愈來愈多 新北曾1天內傳3起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根據內政部「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資料顯示,僅1名65歲老人獨居宅數從2013年29.4萬宅,至2022年52.8萬宅,10年成長近8成,隨著獨居戶增多,「孤獨死」案例有愈來愈多的趨勢。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六都當中,僅1名老年人口居住宅數,以新北10.6萬戶居冠,其次為台北7.9萬戶,台南約4.9萬戶。新北市去年10月間曾1天內傳出3起獨居者在家死亡多時卻無人發現的悲劇;新竹去年9月間更有獨居翁在家死亡多時,遺體遭狗啃食的憾事。台南仁德區成功里長鄭晴而去年底至今接連處理多起「孤獨死」個案,不乏死者在家發臭才被發現,即使送殯儀館也因無親友出面,只能冰存;甚至出現殯葬業盯上孤獨死長者無人善後,出面「搶屍體」,打著幫清寒死者辦後事名義,四處討善款斂財。經手多例「孤獨死」,鄭晴而深感社福網絡看似機制完備,但法令冰冷且僵化,「不是親屬,想幫也幫不上忙」。他舉1名在家自然死亡多日,遺體腐爛的獨居死亡里民為例,雖知身分但礙於面目全非,且欠缺身分證明文件,三更半夜聯繫不上公部門,殯儀館一度拒收,最後聯繫社會局證明死者為列冊對象,好不容易才送進殯儀館冰存。後來,從殯葬業者口中得知,若一開始以「無名屍」處理就不會遭拒,「明知身分卻要假裝無名屍,不是很矛盾?」鄭晴而說,社區關懷據點不乏流於形式,只有量血壓、填表卻未落實關懷訪視,「政府每年編大筆經費打水漂,有錢、有制度卻沒執行力,政府有認真檢視嗎?」他建議市府派1名公務員管理10至20個據點,以利於落實關懷訪視。嘉南藥理大學社工系主任吳敏欣說,比起列冊的紙上作業,鄰、里長比社政單位更能掌握每個鄰里概況,就扮演守望的要角,甚至志工送餐、郵差送信也能觀察到「飯菜沒人拿、送信沒人拿」等異狀。她提到,獨居者不盡然是無助弱勢,有些可能傾向自由自在、一個人生活,而不考慮跟孩子或住進機構,當事人自認為可以,外人也難以強迫「避免獨居」,但外部還是需從旁關懷,透過鄰、里長甚至志工或鄰居,一旦發現鄰居未露臉、沒出門跡象,就是最佳守門人。吳敏欣舉日本為例,曾讓獨居長輩每天在家門口插旗,藉此傳達「身體健康」訊息,如未插旗則是身體抱恙,老人一旦有異狀,可及時被發現,但也有人認為過於標籤化,類似概念也可行,至於執行細節可再研議。
專訪 車窗外的風景 鍾欣凌(上)/因為我願意,所以開始喜歡自己的樣子
「讓別人笑不是妳的責任。」回憶幾年前曾跟萬芳等好友一起上人類圖課程,老師對鍾欣凌說了這句話,讓她當場眼淚就掉下來……每個人在世上都有上天賜予的存在意義,當了二十多年的演員、主持人、綜藝節目來賓,鍾欣凌一直給人的印象就是「讓人開心」,延續到最近播出的喜劇《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2》(雖然近期也演了幾次讓人心裡發寒的反派),但她心裡覺得「讓別人笑不是我的責任,可是我好希望別人因為看到我而開心」「那時候不能說『被理解』,可是覺得我有因為這樣子而如釋重負,就像我以前上通告覺得自己不好笑,所以就會跟自己講說『如果我今天的通告有三個笑點的話,就覺得我沒有白領這個錢』,然後像那句話講了後,我就覺得讓別人笑不是我的責任,可是可能一年兩年後,我就突然好像過了剛開始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到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就是我突然覺得雖然不是我的責任,但是我好希望如果別人可以因為我做這份工作,別人可以看到我而笑、然後覺得很開心,或是因為心裡頭什麼東西感動,而讓情緒有些宣洩的話,我都覺得那是一件我好想做的事情,所以從此以後,我反而沒有帶著那個壓力在工作。」(圖/林士傑攝)因為「願意」,反而就把莫名的責任給放下,人變得更放鬆、更游刃有餘,不需要再刻意的人生,也讓鍾欣凌開始喜歡自己的樣子,這種打從心裡熱愛的狀態,《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系列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這部戲劇IP從第一季播出至今過了五個年頭,鍾欣凌的恩師李國修曾說過「要知道這場戲是誰在開車」,司機不可能永遠都是同一人、乘客也會換乘,雖然鍾欣凌是《婆婆》的靈魂人物,但每個人都帶著責任感搭上車,給出火花、享受過程、一起看著窗外的風景,還時不時會丟出出乎意料的笑點。「我覺得每個角色都很迷人,我很喜歡這次的海報,是因為它說了每個人都很重要,每一個人都在很放鬆的狀態下,讓這個戲達到一個飄飄然的狀態,我覺得他們要給大家沉重、但就是飄飄然,就是一種生活,其實生活裡頭也會遇到很多沉重的問題,你就覺得這就是生活嘛,人生怎麼可能都看到好的風景。」鍾欣凌透露也身為演員的導演鄧安寧,非常珍惜每一段表演,就因為如此,每個人都會努力在第一次演出時就把最好的拿出來,以前拍戲知道不管怎樣都會拍超過20小時,那就慢慢來吧,這次遇上神速的鄧導,珍惜每場戲前1、2次的演出,因為在當中還帶著冒險跟新鮮,這種感覺難以言喻又難能可貴,「喜劇很有趣,當它演8遍之後就不好笑了、開始僵化了」,站在懸崖邊使出渾身解數,刺激又有趣。(圖/林士傑攝)以前鍾欣凌在大家眼中的定位,可能比較多是好笑、有趣,然後戲路都是女主角的閨密或姐姐……演員當到現在,最佳綠葉成了手握三座金鐘的視后,她坦言喜劇是最難的劇種,在情境喜劇裡面,大多是看到主角多衰多倒楣,李國修以前也曾要演員們在舞台上輪流面對麥克風弄倒、水杯打翻等意外狀況,在手忙腳亂的誇張動作裡讓人哈哈大笑,「喜劇其實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困苦中」,找到了解決方法、彼此之間相互信任,就能在演戲的過程中享受到放鬆,像是這次拍攝《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2》,雖然頂著第一季的成功,難免讓人有些壓力,但整個劇組的環境會把氛圍轉向「鬆」的狀態,鍾欣凌如數家珍地說著拍戲永遠有吃不完的三餐跟下午茶、王少偉總是搶她的椅子坐、工作人員早上專程跑去市場買鮮魚、鄰居阿姨每天煮湯請劇組喝……當那個環境已經是喜劇,就不會那麼難演,窗外的風景都會讓人發自內心微笑。「我很感謝這個作品,而且最好笑的是那時候接到製作人電話,他說有一個戲叫做《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我還自以為很年輕,我一直以為我演媳婦……然後就發現其實演婆婆好有趣,我就遇到這群很可愛的年輕人,他們其實不把我當長輩看,他們很樂於分享現在年輕人的想法、或是感情生活、或是看待事情的方法 所以反而因為跟他們在一起之後,我覺得會比較有年輕的心態。」(圖/林士傑攝)鍾欣凌生日:8月12日2014年憑《雨後驕陽》獲得第49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2019年憑《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獲得第54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2021年憑《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獲得第56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2》公共電視台、LINE TV 每週六晚間21:00東森戲劇台 每週日晚間20:00中天娛樂台 每週五晚間20:00
台積電「賣肝文化」難複製! 美籍前員工:地表最爛的工作
台積電在台靠「賣肝文化」獲得的成功,卻難以在國外複製,美國媒體近日報導,有台積電在美國的工程師爆料,內部工程師每天工作12小時、週末輪班,此外美國工人在公司沒有發言權,他們也對台灣同事的諂媚行為感到厭煩,美籍前員工甚至表示,「台積電是地表最糟的工作場所」(TSMC was the worst possible place to work on Earth),令他們感到失望。美國非營利媒體《Rest of World》近日以「台積電是地球上最爛的工作環境」為標題,表示美籍員工大多對台積電的企業文化感到失望,日前就有多名美國員工出面控訴「台積電是地球上最糟糕的職場環境」。根據報導引述化名Bruce的員工表示,2020年收到台積電招聘的訊息,當時令他感到興奮,但在接下來的兩年,在台積電工作不如他所想的那樣,他在2021年與600多名美國員工飛到台灣的台南Fab 18廠受訓1年,期間卻遇到語言溝通障礙、工時過長及嚴格的等級制度等,讓他開始重新思考為何要加入台積電。來台灣訓練期間通常為一兩年,Bruce和大多數外籍員工都讚嘆台灣方便的交通,他也常在週末跑夜店,或是透過旅遊來放鬆,但回憶在台訓練時,台積電嚴厲的工作文化衝擊和語言隔閡,對他來說宛如噩夢,台廠的人員英文不通,大多時候都靠Google翻譯,然而在受訓後回到美國,美籍員工在公司也並沒有得到更多發言權。最讓Bruce不滿的,就是台灣同事的「諂媚」,他們總是無緣無故在辦公室待到很晚,「他們就只是做個樣子,這真的很惹毛我」。他還抱怨,在台灣遇到語言問題回到美國也沒得到解決,他在亞利桑那的上司英文一樣很爛,從來都是透過台灣同事溝通。Bruce並非是唯一一位對台積電美國廠感到失望的員工,《Rest of World》在過去幾個月訪問超過20名美國廠員工,這些人分別來自台灣與美國,大多數的美國工程師抱怨,公司文化以及等級制度僵化;台灣的資深工程師則形容,這些美國同事缺乏服從和奉獻精神,並認為這是公司領先世界的基礎。像是有美籍員工就抱怨,主管大多把重要工作交給台灣員工;另有前員工戲稱,在台積電學到最大的技能,就是製作PPT簡報,幾位美籍前員工表示,他們在辭職後感到如釋重負。對於台籍工程師來說,認為美籍同事傲慢、散漫,總是喜歡挑戰命令,「很難叫他們做事」,不過來到鳳凰城生活也算是一種難能可貴圓美國夢的機遇,一位台灣工程師向《Rest of World》表示,最好是能在美國生孩子,「當美國公民他們(的人生)會比其他人選擇更多」;但美國大陸的生活對於海島的居民而言,台籍工程師就提到妻子形容,「好山,好水,好無聊」。另外,在美國的台灣管理層常被提醒,不要隨便去問員工請假原因,或是問女性求職者會不會生小孩這類問題;還有前員工透露,公司曾發一封內部郵件提醒員工注意,華語的「那個」聽起來很像「N字」(The N-Word,意即Nigger,有貶低非裔人士說法)。《Rest of World》報導還提到,據台積電內部指出,該公司成功的關鍵在於「軍事化」的工作環境,工程師每天工作12小時,有時還包括週末,甚至還引述台灣評論家說法,台積電是依靠具有「奴隸心態」和「願意賣肝」的工程師在運作。台積電美國廠工程師批「台積電是地球上最爛的工作環境」,並對台灣同事的諂媚行為感到厭煩。(圖/翻攝自X)
社會救助補丁2/「有能力工作者」認定僵化 社救法廢除「虛擬收入」爭議大
依照現行《社會救助法》認定,十六歲以上、未滿六十五歲者,即使沒有工作、收入不明或低於每月基本工資,仍被標定為具有「虛擬收入」的有工作能力者,被視為擁有基本收入,排除在社會救助範圍外,因此民團倡議應廢除虛擬收入之限制,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感受到溫暖,但也有議員與第一線公務員持不同看法,認為恐造成錯放某些人而造成財政負擔。嘉義市議員張秀華分享,「阿官」(化名)的妻子是外配,兩人育有兩子,但妻子不明原因離家未歸,而阿官因視力問題無法正常工作,然而弱視未及可以申請身心障礙補助的程度,他只能偶爾到廟口抬轎賺些零錢,來支付兩個國小的孩子學費和養育費,父子處境非常困難,需要政府緊急扶助,但按照家戶平均所得的計算方式,兩夫妻都需要計入基本工資,導致阿官不符合申請低收入戶的條件。「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主張《社會救助法》應廢除虛擬收入的限制,應該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獲得幫助。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共同創辦人巫彥德坦言,廢除該項限制可能會「錯放某些人」,一些並非真正需要的人或試圖透過欺詐手段獲得補助的人也可能混在其中,但《社會救助法》的立法精神是防弊或是接住需要被幫助的人,「寧濫毋缺」與「寧缺毋濫」經常陷入兩難。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共同創辦人巫彥德常接觸到流離失所的街友,服務逾600位無家者中,能取得(中)低收入戶資格不到10%,顯見法令沒跟上時代的需求與變化。(圖/劉耿豪攝)巫彥德說,很多人認為應該是「寧缺毋濫」,但在COVID-19期間,政府祭出許多紓困措施,希望救助因疫情而失業的人,然而像是在街頭賣口香糖或玉蘭花的人,因為沒有失業證明或勞健保退保紀錄,並無法獲得補助,這些一眼就能看出是弱勢的族群,政府到底是幫不幫,難道還要他們勒緊腰帶挨著過日子。一名北部議員卻對「虛擬收入」持不同看法,強調正直壯年的人就應該找工作,為了維持基本生活,甚至該降低原本期望的工作薪資,不該在家裡巴望著等求助,「你要先去做,而不是靠社會救助你。」他說,如生病、身心障礙等特殊原因,領社會扶助合情合理,但若是法定有工作能力者,卻無任何原因而找不到工作或遲遲未就業,「為什麼人民的稅金要救這些人?」況且會加上虛擬收入,是需要失業一整年,等於要一整年都沒有工作,所以若要修法排除虛擬收入,以第一線人員來看並不合理。立委劉建國是2010年《社會救助法》主要修法者,對於民團倡議廢除虛擬收入的限制持保留態度。他認為,目前台灣各行各業缺工嚴重,以政府的角度而言,還是要鼓勵有基本工作能力者透過工作得到報酬,未來若不設限就將所有失業民眾納入《社會救助法》,恐怕會造成社會救助系統失衡。立委陳冠廷則認為,所謂的「虛擬收入」,該計算缺乏合理性與事實基礎,可能嚴重高估申請人的實際收入,導致他們無法符合資格。未來他會建議勞動部提供更多的就業支持服務,幫助這部分民眾盡快回歸勞動市場,也確保社會救助資源能夠更有效地使用。台灣各行各業缺工嚴重,青壯人口回歸職場豐沛動能相當重要,立委劉建國堅持《社會救助法》對象仍應設定條件,否則恐怕造成社會救助系統失衡。(圖/報系資料照)議員張秀華不否認放寬法令限制可能會有人濫用制度,但政府的責任就是確保需要幫助的人得到支持,因此政府機關在審核資格時,應該派員實際訪視,只要問鄰居,問里長,一定把個案現況都瞭解得一清二楚,「政府不能預設立場,把每個人都當小偷,而忽視真正需要照顧的人,所以唯有把社會救助做好,讓人民有好日子過,社會才能安定,經濟發展也才會隨之成長。」
賴清德獲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 推薦文由「他」撰文!涉外人士這樣說
我國副總統、準總統賴清德獲選《時代雜誌》2024年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TIME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推薦文由美國前共和黨總統參選人、駐俄羅斯大使、猶他州長洪博培(Jon Huntsman)撰寫。涉外人士以3面向分析,由美國前共和黨總統參選人洪博培撰寫推薦文,在台美關係上具有重要意義。洪博培在推薦文中提到,賴清德是礦工人的兒子,也是哈佛大學畢業的公共衛生專家,重視解決問題和信賴關係,將於5月就任台灣下一任總統,確保台灣2300萬人民的健康只是賴清德一項任務之一,在大陸加緊努力奪回新生民主的過程中,賴清德背負政府永存責任。洪博培指出,蔣介石的僵化遺產已不復存在,台灣充滿活力的公民社會正在蓬勃發展,另外貿易蓬勃發展,提供了全球一半以上的關鍵晶片,但隨著與北京的緊張關係加劇,其風險狀況再高不過了;對多黨選舉中僅獲得40%選票的賴清德來說,這種情況就像希臘神話中的擎天神「阿特拉斯」(Atlas)肩負全世界,賴清德的選擇不僅會影響情勢緊張的全球,更不用說會牽動亞洲民主的未來。根據媒體報導,涉外人士以3面向分析,首先,由美國前共和黨總統參選人洪博培撰寫推薦文,在台美關係上具有重要意義,文中洪博培以台灣候任總統作為稱呼(Taiwan’s next President),顯示賴清德在美國政界的支持跨越政黨政治。第二,賴清德入選《時代雜誌》2024年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彰顯將能延續總統蔡英文聲量,未來如何穩健帶台灣走向世界,各界期待;第三,顯示民進黨與國民黨核心差異,賴清德推薦文強調台灣對亞洲民主的影響。
剴剴之死/男嬰遭保母虐死 兒盟3度訪視無異狀:不可能把孩子全身脫光
北市1歲半男童剴剴(化名)近日遭兒福聯盟認證的保母和其妹妹虐死,此事震驚社會,兒盟遭到外界撻伐,更有網友表示要抵制兒盟。對此,兒盟表示,訪視只有看到小孩額頭的傷,「不可能訪視時把孩子都脫光」。據了解,兒盟劉姓保母姐妹在去年9月接手照顧剴剴,2人都有合法證照,每天卻拿紙杯裝廚餘和燒焦食物給剴剴吃,用餐地點還在浴室,如果剴剴沒吃完或不乖就會被打。而年幼的剴剴被罰站,如果沒站穩會被揍,晚上睡覺被拿布條反綁雙手,無法翻身,去年12月底,剴剴呼吸困難,劉女在家自行急救搶救後仍不治,到院後剴剴身體滿是傷痕,額頭凹陷,左側屁股變型,牙斷了4顆,劉姓姊妹涉嫌重大遭聲押。兒盟指出,去年9月、10月、11月社工都有訪視,12月保母稱,「另一位社區托育的孩子生病」,所以家訪改期,訪視時沒看見剴剴有傷。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說,只有看到剴剴額頭有傷,「即便是自己去找保母,也不可能去訪視時把孩子全身都脫光」。消息曝光後,兒盟被許多網友批評,有人揚言要抵制,「兒福聯盟總資產45億9千萬,登愣!光定存就每年1億啊你各位,捐錢傻了。」臉書粉專《城西有顆地圖炮》批,「現在發生這樣的事情,卻發現我們好像沒有任何實質單位可以監管他們。」有網友說,「看完兒福聯盟訪問發言內容與所有留言,我只能說,這個機構僵化了,除了改進空間超大,初心不再,也不懂反思與真心檢討 心痛。」對此,兒盟在11日發聲明,「對於孩子的離開,所有人都感到無比傷心悲痛。請大家關注案件發展的同時,不要輕信網路傳言。並對司法保持信心。哀慟之餘,我們會持續陪伴家屬、配合調查,負起應盡責任。」《CTWANT》提醒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中國男籃輸給殘陣日本隊 「88年最恥辱一敗」陸網炸鍋要姚明負責
2025亞洲盃籃球資格賽預賽C組今(25日)在日本東京舉行,中國男籃73比76不敵日本,慘吞88年來在FIBA重要賽事的「對日本首敗」,加上日本隊少了「日本Curry」富永啟生、渡邊雄太、八村壘,這結果讓中國球迷無法接受,輿論瞬間炸鍋。拿下隊內最高分23分與最多籃板12籃板的胡金秋,賽後落淚大喊遺憾,「我們好好總結,回去好好努力,繼續加油。我們會繼續加油,把失去的拿回來」。而賽前被寄予厚望的「中國Jokic」楊瀚森面對國際級賽事,顯得有些無所適從,整場4投0中,僅得2分。中國隊主帥喬爾傑維奇。(圖/達志/美聯社)中國隊主帥喬爾傑維奇(Aleksandar Djordjevic)賽後被問及是否會被解雇,明顯不悅表示:「這麼說太不尊重了,非常不尊重我。」但大陸成績第一的文化思維,讓網友們不只要求開除喬爾傑維奇,更要姚明辭職負責。實際上,姚明選擇喬爾傑維奇就是要讓中國籃球與世界接軌、培養未來戰力。中國球評孔祥宇則表示,「現代籃球就這麼殘酷,防不住對方3分、自己投不準,這比賽就交代(結束)了」,且中國隊的投射經歷這麼多年仍沒很好改善,本場外線命中率不到3成。中國籃協主席姚明。(圖/達志/美聯社)儘管中國球迷對這次比賽結果極為憤慨,點名籃協主席姚明、中國隊主帥喬爾傑維奇辭職負責,但這般急於追求成績的國內風氣,不利長期發展的僵化體制、官僚文化、政治凌駕專業乃至假賽風波,都在扼殺中國籃球的未來。
農曆新年壓力攻心? 醫師支招:善待自己才能照顧他人!
隨著農曆新年的臨近,許多人的生活中瑣事暴增,讓許多人感到心煩意亂,壓力也隨之增加,不少人紛紛感受到心悸、胸悶、頭痛等身體不適,甚至有失眠或情緒易怒的情況發生。衛福部桃園醫院精神科蘇柏文醫師提醒大眾,對於過多的壓力時,適時疼惜自己絕非自私之舉,而是讓身心得以喘息的重要一步,只有身心健康才能真正陪伴所愛的重要他人。 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蘇柏文醫師表示,農曆新年對婦女而言,常常意味著來自各方的壓力,可能是婆媳觀念的衝突、擔憂招呼不周、或是因為親友間的成就比較而感到壓力重重。有些人甚至難以擺脫文化習俗的束縛,選擇壓抑內心想法,長期下來可能導致憂鬱或焦慮情緒,進而引發失眠或身心疾病。對於那些身負重擔卻不知如何照顧自己的女性來說,蘇柏文醫師提出了以下三點建議:首先,要勇於面對無法成為「完美好媳婦」的情境。傳統文化中的三從四德或孝順被視為美德,但當僵化缺乏彈性時,卻可能成為限制婦女自由的桎梏;傳統文化中的僵化觀念有時會讓婦女感到受限,但我們可以嘗試轉換一些情境,如自己生病時、需要加班、或是身體狀況不佳時,去「允許」自己不必扮演「好媳婦」的角色。其次,要學會為自己做一些事情。有些人總是把家人和朋友的需求置於自己之上,忽略了自己的內心需求和渴望。因此,我們應該問問自己,能否為自己做些什麼,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比如每天抽出一些時間喝杯咖啡,好好休息。最後,要學會欣賞自己過去的努力與付出。許多人總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忽略了自己過去所做的一切。如果我們能夠欣賞自己的努力,給予自己肯定和讚美,就會更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蘇柏文醫師提醒,人是無法十全十美的,但只要無愧於心,接受自己的長處和脆弱,便能更好地照顧好自己,從而更好地照顧家人和摯愛。
賴清德勝選 陸委會喊話對岸:尊重台灣民主選舉結果、理性面對兩岸新局
2024總統大選開票結果出爐,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及蕭美琴獲得558多萬票,成功打破8年魔咒。針對選舉結果,陸委會表示,陸方在選前透過各種方式介入本次大選,企圖影響台灣人民的投票意向,事實證明這些做法適得其反,呼籲中共當局務實面對,並完全尊重選舉結果及台灣民意,理性看待選後兩岸新局。陸委會指出,今日中華民國順利完成了第8次的總統直接選舉,我國除了再次向世人展現台灣人民深厚的民主素養外,也充分彰顯台灣人民無畏強權施壓,堅定守護民主自由價值的決心,台灣人民所共同締造的民主成就,也再次獲得國際社會的一致肯定。陸委會提到,我們高度遺憾陸方在選前透過各種方式介入本次大選,企圖影響台灣人民的投票意向,事實證明這些做法適得其反,無助於兩岸關係正向發展,更不會改變台灣人民堅持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決心。陸委會強調,賴總統當選人於今日發表當選感言即明確指出「維持台海的和平穩定,是擔任總統的重要使命。將依照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不卑不亢,維持現狀,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用交流取代圍堵,對話取代對抗,自信的和中國展開交流合作,增進兩岸人民的福祉,達到和平共榮的目標。然而面對中國的文攻武嚇,也有守護台灣的決心」。政府未來仍將堅定捍衛中華民國主權與台灣民主自由體制,不挑釁、不冒進,不在壓力下屈服,致力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立場一貫,未來仍將秉持「四個堅持」,穩健處理兩岸關係。陸委會呼籲中共當局務實面對,並完全尊重選舉結果及台灣民意,理性看待選後兩岸新局,放棄威權、僵化的政治思維,停止對台脅迫施壓,以開放的態度推動健康有序的兩岸交流,不設前提與我方進行溝通對話,共同為兩岸良性互動與區域和平穩定創造有利條件。
提出國家治理六大政見 柯文哲:「並立制」改為「聯立制」
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今(19)日召開國家治理政策記者會,提出六大政見,包括達成內閣制、先從「憲政慣例」做起,立委選舉由「並立制」改為「聯立制」,支持「18歲公民權、20歲被選舉權」,以及設置常設性的「司法改革委員會」。柯文哲表示,競選總統的主要訴求是共融社會、國家治理。柯文哲指出,台灣政府在制度上現有六大問題,包含一、有權無責總統制,政黨零和惡性競爭;二、國會選制圖利藍綠兩黨,壓迫中道力量;三、文官體制淪為藍綠酬庸標的,體制僵化失能;四、財政制度破洞百出;五、司法失能,犯罪氾濫;六、政府數位治理落後。他認為,現有的「威權總統制」,導致有權無責、贏者全拿,使得政治鬥爭激烈,不管是市長或總統選舉,都陷於「全有或全無」情況;現有國會選制也不利小黨發展,台灣在2000年後沒有國家長期計畫,只剩短期選票考量;雖然稅率很高,但收到的稅少,意味漏稅嚴重,同時,司法改革成效不彰;另外,台灣雖是ICT大國,但國家運作效率不好。柯文哲表示,雖然修憲很困難,但只要執政者有意願、理想,就應從「憲政慣例」做起,如立院的閣揆任命同意權,並比照美國,任命部會首長前,由立院各委員聽證,「寧可事先協調、取代事後衝突」,同時,總統定期到立院國情報告、接受立院各黨團質詢。針對國會選制,柯文哲主張,立委選舉由「並立制」改為「聯立制」;並迎向世界潮流,推動選舉年齡下修,達到「18歲公民權、20歲被選舉權」;不分區立委政黨票分配門檻,從現有5%降至3%,以利小黨發展;並納入審議式民主、循證式原則的「公民會議」和「參與式預算」,以證據與資料為基礎,策劃與落實政策。針對司法改革,柯文哲主張設置常設性司法改革委員會以及國家司法科學委員會,並積極推動吹哨者保護法、妨害司法公正罪等等。至於財政紀律部分,主張重建「補助款與統籌款」機制;地方財政自主,均衡發展;翻新稅制,改善課稅不公;落實財政紀律,修《特別預算法》,不再胡亂撒幣。另外,政府數位治理上,柯文哲主張完善數位基礎建設、推電子身分證,提升「個資保護委員會」為二級獨立機關,以保護個資;設立「國家數位轉型會議」,完善數位相關法制,加重處罰洩漏個資公私部門;產業轉型輔導,鼓勵培育數位人才。
「三缺」衝擊!台鐵局明年元旦改制 春節疏運備受考驗
台鐵局v.s台鐵公司組織、預算、人力表台鐵局2024年元旦改制為國營台鐵公司只剩下2個禮拜,但多數員工至今仍不清楚公司化後組織的改變、工作調整,甚至是營運目標,員工說,在人事不明下,沒人敢做決策,台鐵早已進入「看守」時期,日前3件安檢出包,被鐵道局重罰210萬只是冰山一角;兩千、逾一成員工申請退休,明年春節疏運安全將是最大挑戰。台鐵產業工會祕書長朱智宇直言,台鐵公司面臨三缺,人力、料件、法規都沒到位,基層霧煞煞,人心惶惶,今年以來陸續有員工申請優、退離或轉調,包括台北車站百年來第一位女站長帶頭轉調到觀光署;另有員工擔心台鐵公司未來營運不明朗,不想以公司員工身分退休,乾脆「裸退」放棄將近40萬優退金額。台鐵產業工會理事柯建鴻指出,鐵路局評估約1300人退離,但醞釀隱性離職的員工沒被統計到,加一加至少2千人離職,明年農曆春節疏運將會是公司化之後最大挑戰,目前提出優退、離職的員工大概明年1月離開,今年鐵路特考900多人還在訓練上課,至少到2月底才能上線工作,鐵路局雖說會聘請180名時薪人員替代,也說服司機員春節加班開車,但有檢修、調度員的人力夠嗎?只是杯水車薪。朱智宇說,台鐵火車的車種多,用到維修料件也多,必須清楚掌握庫存量及需求量,應有一套內控系統,但台鐵維修物料系統一直沒建立,2年多年前太魯閣事故發生時,就提出欠料的情形,至今還在建置中。在台鐵機務段工作10餘年的一名檢修人員說,基層大多不知道公司成立之後要做什麼,目前只聽到台鐵局高層畫大餅,例如公司靠著副業開發、土地資產開發,就會讓台鐵賺錢,但這些都是看不見,高層想像過於美好又不切實際,員工根本感受不到。太魯閣事故罹難者家屬陳鵬年也說,台鐵局制度過於僵化,每次與台鐵開會提出問題或建議,總是問A答B、問B答C的制式回應,充分感到內部管理的僵化,若制度跟思維沒跟著調整,轉型公司也只是換個招牌,並不是好事。
德國600億歐元氣候基金預算受挫 傳統汽車轉型+EV發展面臨困境
充電站短缺和補貼減少導致德國電動車發展緩慢。如今該行業正準備迎接另一個潛在的障礙。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領導的政府,規劃在2027年前撥款2120億歐元(約7.2兆新台幣)用於充電站、電池廠和半導體工廠等項目。該國最高法院的一項出人意料的裁決顛覆了財政計劃,並引發了人們對資金是否仍然夠用的懷疑。據外媒報導,德國聯邦憲法法院11月15日裁定,政府對2021年預算中用來因應疫情的600億歐元(約2兆新台幣)預算,提撥到氣候基金裡,是違憲且無效的。這將對聯邦政府的氣候和轉型基金產生重大影響,進而引爆德國預算危機。據了解,這是聯邦憲法法院首次宣布預算違憲且無效,政府原本計劃將用於新冠危機的資金餘額用於其他資助計劃,其中還包括更換舊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暖系統。外媒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報導,德國政府可能需要填補明年預算中高達240億歐元的漏洞。儘管蕭茲表示,德國政府將為歐洲最大經濟體轉型所必需的項目提供資金,但這些延遲為從事電動車項目的公司帶來了不確定性,包括Volvo、戴姆勒卡車(Daimler Truck)控股公司和福斯汽車(Volkswagen)子公司Traton計劃在歐洲各地為電動商用車安裝1700個充電器。德國電動車產業已經面臨許多問題,從放棄內燃機汽車的內部拖延、軟體問題,再到早期電池驅動車型的需求低於標準。福斯汽車本周透露,可能會裁減更多員工;此前由於電動車訂單減少,福斯已經取消了輪班制並裁掉臨時工人。多年來有缺陷的能源政策、僵化的官僚機構和生活成本危機削弱了德國作為新投資理想目的地的吸引力,預計今年德國和義大利的經濟成長將是歐元區主要國家中最疲軟的。同時,美國的《通膨削減法案》正吸引著渴望生產更多電池和電動車的公司。德國汽車產業倡導團體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的發言人表示,政府必須盡快拿出一份計劃,說明它將如何塑造德國的未來,「德國汽車產業的公司以及消費者迫切需要明確、規劃安全和可靠的框架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