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疾病
」 麻疹 新冠肺炎 病毒 疫情 疫苗全球麻疹疫情激增!全因疫苗接種率不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報告,2023年全球麻疹病例達1,030萬例,較2022年增加20%。全球疫苗接種覆蓋率不足被視為病例激增的主要原因。世衛指出,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但可透過接種兩劑疫苗有效預防。然而,2023年有超過2200萬名兒童錯過第一劑麻疹疫苗的接種。報告顯示,全球有83%兒童完成了第一劑疫苗接種,但僅有74%兒童接種建議的第二劑疫苗,遠低於達成群體免疫所需的95%以上接種率。2023年,全球有57個國家爆發大規模或具嚴重影響的麻疹疫情,波及非洲、東地中海、歐洲、東南亞和西太平洋等地區,與去年36個國家相比,增幅接近60%。其中,近一半的破壞性疫情發生在非洲,該地區疫苗接種覆蓋率最低。儘管2023年因麻疹死亡的人數下降至約10萬人,較去年減少8%,但大部分死亡病例仍為5歲以下的兒童。世衛指出,死亡人數下降主要是因疫情集中於醫療服務相對完善、兒童營養狀況較好的國家和地區。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82個國家成功消除麻疹或維持無麻疹病例。然而,隨著麻疹病例的激增,實現《2030年免疫議程》中全球消除麻疹的目標面臨嚴峻挑戰。儘管巴西今年再次被確認為已消除麻疹的國家,並使美洲成為全球唯一消除麻疹流行的世衛組織區域,但非洲和東地中海地區疫情依然嚴重。世衛組織呼籲各國政府和合作夥伴,特別是在非洲和東地中海地區,以及脆弱、受衝突影響的國家,緊急採取行動,確保所有兒童都能完成兩劑麻疹疫苗的接種。
全球頭號傳染病殺手!結核病取代新冠病毒 疾管署:國內疫情穩定控制
結核病(Tuberculosis)超越新冠肺炎(COVID-19)成為2023年全球傳染病死亡首因,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報告指出,去年新診斷患者逾800萬人,也是歷年最高紀錄,對此,國內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我國結核病並未出現失控現象,至於在國際間,推測是因COVID-19疫情各地醫療量能受影響。結核病成全球頭號傳染病殺手。(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據WHO今天發布的報告,結核病在2023年取代新冠肺炎成為傳染性疾病相關死亡案例中的首要原因,突顯全球在根除結核病上面臨的挑戰。WHO的數據顯示,去年約有820萬人被新診斷為結核病患者,這是自WHO於1995年開始全球結核病監測以來的最高紀錄,高於2022年報告的750萬人。對此,羅一鈞表示,國際上有些國家因為過往新冠疫情時,封城、衛生體系崩壞,讓原本定期追蹤的病人,無法獲得妥善治療;加上醫療體系量能無法支應結核病篩檢,導致篩檢率降低,造成全球結核病失控。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我國結核病並沒有出現失控現象。(示意圖/達志/美聯社)至於國內情況,羅一鈞指出,台灣較無經歷新冠疫情期間的特殊現象,雖然疫情升溫期間,有些民眾因不敢就醫而減少篩檢,但是受影響時間並不長,僅在2021、2022年有看到篩檢量短暫下降,去年就已明顯回升,因此國內結核病疫情仍持續在穩定控制上,並沒有明顯受到影響甚至失控的狀況。針對國內疫情是否受國際影響,羅一鈞認為,目前外籍人士僅占全國結核病確診個案約10%,每年約700餘例,因此仍以控制本土疫情為優先;不過她也坦言,鄰近國家結核病有多重抗藥性的比例,遠高於台灣,因此也會密切注意,如移工入境跟定期健康檢查不會鬆懈。WHO近日顯示,結核病在2023年已取代新冠肺炎,成為全球傳染性疾病相關死亡的首要原因。(示意圖/達志/美聯社)另外,疾管署也表示,台灣的結核病發生率從2005年每10萬人口73人,逐年降至2023年的28人,但要達到2035年每10萬人口小於10人的目標(約2340人)還有一段路要走。未來將擴大篩檢對象,加強潛伏感染者的治療,以加速降低發病率。WHO近日顯示,結核病在2023年已取代新冠肺炎,成為全球傳染性疾病相關死亡的首要原因。(圖/翻攝自X)
北部男赴越南富國島染麻疹!疾管署匡列154人 即起提升旅遊疫情警示
疾病管制署今(8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麻疹確定病例,為北部30多歲男性,9月14日至18日赴越南富國島旅遊,9月23日至29日間陸續出現發燒、腹瀉、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多次就醫,9月29日出現紅疹,再次至醫院急診,當日即安排住院隔離治療,經通報檢驗確診,並已於10月5日出院返家衛生單位已展開各項防治工作,並持續進行接觸者追蹤管理,目前掌握接觸者共計154人,為同住家人3人、非同住家人6人、就醫接觸者145人;接觸者中1人曾出現咳嗽症狀已檢驗陰性排除,其餘均無疑似症狀,預計監測至10月17日。疾管署說明,我國今年累計12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5例為本土病例,另7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其中2例感染國家為馬來西亞、2例為航空器群聚感染、其餘3例分別為泰國、柬埔寨及越南。今年本土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2023年同期的0至2例。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麻疹疫情驟升,其中以歐洲區累計報告逾9萬例病例最為嚴峻,東地中海區及非洲區分別報告7萬及6萬餘例次之,西太平洋區及美洲區病例數較低,惟仍達去年同期之4至10倍;整體疫情於1至3月間達高峰,而後逐月緩降,自7月起多已下降至往年同期水準。我國鄰近國家今年疫情亦較往年為高,近期馬來西亞、泰國每月達數百例,馬來西亞已趨緩,而泰國疫情仍呈上升趨勢;惟越南多地傳出疫情上升,胡志明市今年截至9/3累計644例,相較於過去三年僅1例明顯增加,已有至少3名兒童死亡;鑑於該國移入病例至我國,本署於今日提升越南麻疹之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Watch)。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同時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
越南2動物園51猛獸死亡!死因爲H5N1禽流感 員工曾密切接觸
越南兩處動物園近期爆發H5N1禽流感疫情,導致47頭老虎、3頭獅子和1頭豹死亡,園方原先懷疑死因是食物中毒,經檢測後發現,部份動物因感染H5N1病毒而死,不過這波疫情暫時還未出現動物傳人病例。根據《衛報》和《越通社》報導,這幾起動物死亡案件是在8至9月發生於南部隆安省(Long An)的私人野生動物園美瓊動物園( My Quynh Zoo),以及同奈省(Dong Nai )的芒果園旅遊區(Mango Garden Tourist Area),兩地皆與胡志明市接壤。報導引述越南國家動物健康診斷中心的檢測結果,指這些猛獸死亡原因都是感染H5N1病毒,上述兩間動物園,都是專門飼養珍稀瀕危動物,以芒果花園為例,園區育養孟加拉虎、白獅、棕熊、黑豹、小貓熊、犀牛與河馬,總數多達3千隻以上;美群動物園則以創造半野生生態,養育瀕危動物著稱。根據報導,芒果園旅遊區的老虎在死亡前出現疲倦和虛弱的症狀,據芒果園的發言人表示,園區上個月有17隻老虎,包括幾週大的幼虎,和1隻豹死亡。另外,胡志明市及週邊省份動物衛生辦公室獸醫官員,已針對兩隻死亡的孟加拉虎進行臨床檢查和屍檢,診斷結果顯示老虎死於疾病。據官方公布的報告,美瓊動物園在8月至9月16日期間,有27隻老虎和3隻獅子死亡,其中3隻動物是從芒果園購買,且未通過適當檢疫程序。地方政府原先懷疑是食物中毒,經檢驗後發現是死於疾病,證實猛獸體內有H5N1禽流感病毒。兩個省份都派出獸醫前往動物園,監督進行消毒,同時確認其他動物與員工的健康狀態。據了解,H5N1病毒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可以從雞鴨等家禽,傳播給人類和野生動物,致死率非常高,目前沒有特定治療方法或疫苗,雖然至今沒有證據顯示H5N1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但自2023年以來,全球各地都通報疫情,包含柬埔寨的人類染病案例。越南自然教育組織指出,截至2023年底,越南共有385頭老虎被圈養,其中約有310隻飼養在私人農場和動物園裡,其餘則被養在國營設施內,自2022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WHO)注意到H5N1病毒在哺乳動物中引發致命疫情的病例增加。針對這起事件,《越通社》表示,儘管動物園內的工作人員和感染動物有過密切接觸,但截至目前為止,並未有人員出現呼吸道症狀。越南動物園傳出有老虎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死亡。(圖/翻攝自X)
老翁旅遊返國發現「小腿長出息肉」 就醫才知吸血蜱蟲跟回台
日前,高雄一名60多歲老翁赴日旅遊數日,結束旅程前發現左小腿長出一塊小息肉,返抵國門後,該處偶有痛感,因此就醫。醫師告知這顆「息肉」其實是吸血蜱蟲,當場移除並使以抗生素治療,終於痊癒。據《壹蘋新聞網》報導,博田國際醫院皮膚科醫生郭怡彣日前接獲一名老翁求診,表示赴日旅遊後發現左小腿長出一塊小息肉,但患部皮膚出現刺痛感,因此回台隔日趕緊就醫。郭醫師檢查後發現,該塊「息肉」其實是吸血蜱蟲,立即以鑷子移除蟲體,並開立外用抗生素,數日後老翁回診,傷口已癒合康復。郭怡彣指出,蜱蟲俗稱壁蝨、扁蝨、黑腳蝨、草耙子,為八隻腳的節肢動物,主要棲息於草地、農田、森林等野外環境中,靠吸食血液維生,鳥類、囓齒類與大型哺乳動物(包括:貓狗、人類)都是蜱蟲的主要吸食對象。蜱蟲在人體最常叮咬的部位是皮膚較薄的皺褶處,如腋下、胯下、頸部耳後、乳房下緣、大腿內側、會陰部等,除了人體直接接觸蜱蟲外,也可能由飼養的寵物攜帶而間接吸附皮膚。體型只有米粒大小的蜱蟲一旦接觸到宿主身體,就會用布滿鋸齒狀倒鉤的口器插入皮膚,同時分泌含有麻醉物質的唾液,減低吸食對象的疼痛感,並增加吸血成功率。另外,蜱蟲吸飽血液後,身體會膨脹,猶如一顆小息肉。值得注意的是,受到蜱蟲叮咬一段時間後,局部皮膚會出現紅腫發炎的症狀,甚至在吸血過程中傳染細菌病毒給人類,例如萊姆病 (Lyme disease)、Q熱 (Q fever)、兔熱病(Tularemia)等,因此即便移除蟲體,仍必須追蹤有無得到蜱蟲傳染性疾病。郭怡彣提醒,夏季氣候炎熱,病媒蚊蟲特別活耀,民眾於野外活動時,建議穿著長褲長袖,儘量不要進入草叢地帶長時間坐臥。返家後也應儘快沐浴,仔細檢查身體皺褶處是否遭蜱蟲叮咬吸附,衣物也必須清洗與高溫烘烤;家中寵物也應定期檢查是否遭蜱蟲吸附。此外倘若發現遭蜱蟲叮咬,數週內若出現發燒、畏寒、疲倦、頭痛、肌肉痠痛與關節痛等症狀,須盡速就醫。
水痘感染潮! 醫示警「成人案例更多」:應盡速補打疫苗
今(2024)年夏季除了要小心新冠疫情和登革熱疫情外,近期中部水痘的案例也在持續增加,台中光田綜合醫院大甲院區感染科陳俊志醫師就指出,最近接獲不少成人水痘個案,雖然並不致命,但可經由皮膚接觸、飛沫或空氣快速傳染,因此呼籲民眾應接種疫苗,以避免受到感染。陳俊志提到,入夏後不僅登革熱、COVID-19疫情都有升高趨勢,也提醒民眾多留意水痘的預防與隔離。這波水痘感染潮以20歲以上的成人為主,推測多數患者小時候其實打過疫苗,但隨著10幾年過去,疫苗已失去效力,導致「中招」的成人特別多,病況也特別嚴重,反而是孩童有疫苗保護,案例相對少見。據衛福部的資料顯示,水痘屬於高傳染性疾病,好發於每年冬季及早春,而關於近期水痘又開始流行一事,陳俊志觀察門診患者案例後表示,疑似因為工廠林立,只要員工宿舍內有1人感染水痘,幾乎就是全員中獎,而水痘的潛伏期為2至3周,常找不出「源頭」在哪,往往於第1人開始出現疹子之後,身邊的人早已陸續感染,又由於宿舍同吃同住,防護更加不易。陳俊志進一步說道,不少患者對於隔離的觀念也較不清楚,以為水痘只要開始結痂,就會失去感染力,殊不知水痘要等到最後1顆痘子都結痂後,傳染力才會消失,因此忽略及時隔離而導致案例增加。對此,陳俊志強調,防治水痘的最好辦法便是接種疫苗,也建議民眾可視自身狀況補打,尤其準備懷孕的婦女,要避免感染,以免造成新生兒異常缺陷問題;而糖尿病、腫瘤等免疫力較差的患者,也應做好防護,減少疾病所帶來的併發症。另外,陳俊志提醒,若有民眾已經罹患水痘,除了在傳染期間盡量在家隔離,不要上班上課外,如果需要外出就醫,也應穿上長袖衣褲避免傳染他人,才能減少病毒傳播。
臺大醫院發展AI智慧醫療 數位護理師可望紓解人力荒
臺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在臺大醫學院副院長何奕倫教授帶領之下,致力於自然語言處理與生成式AI在遠距醫療的研究與應用。中心利用非結構式語音資料,整合生理資訊與電子病歷紀錄,藉由生成式AI的長處,協助遠距醫療的診斷、處置與風險分級預測。生成式AI結合語音、搜尋與生成式臉型等模型,可以實現數位護理師的功能。數位護理師將能分析語音、症狀與生理參數等綜合診斷、根據症狀給予非處方用藥或藥物調整建議,最後將對話過程自動總結,紀錄於電子病歷中。此計畫所開發的數位護理師,除了將對遠距醫療的進行有幫助之外,也可推廣至其他相關的臨床應用情境。臺大醫院影像醫學部AI團隊過去數年在結合心臟內科及臺灣大學的合作下,成功開發且無償捐給國民健康署用來篩檢國人心臟病的AI 診斷平台HeaorNet 成果豐碩,供全世界使用,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貢獻 TAIWAN can help。同時,將進一步共同開發全球首個支援通用人工智慧(GAI)的RIS+PACS系統 - VSRad(Visual Studio Rad)。這個創新平台旨在滿足全球放射科醫生的未被滿足的需求,將基於網頁的整合開發環境(IDE)與專門為世界放射診斷專科量身定製的PACS(影像存檔和通訊系統)和RIS(放射資訊系統)功能相結合。VSRad系統將提供先進的功能,例如:自由文字自動完成、將自由文字轉換為定製的結構化報告、空間分配文字關聯、文字 - 圖像空間關聯 以及 自動背景搜尋相似病例的歷史記錄。這些功能將簡化放射診斷專科的工作流程、減少倦怠 並為 全球放射科醫生提供智能助手,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決策過程。胰臟癌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早期胰臟癌在電腦斷層攝影(CT)上不明顯,因而近四成小於兩公分的胰臟癌在 CT上難以被發現,常因而喪失治療機會。臺大醫院首創AI胰臟癌輔助偵測工具,能提高早期胰臟癌的偵測率。此創新除獲衛福部智慧醫材許可證,也榮獲美國FDA認證為「突破性醫療器材(Breakthrough Device)」,為首獲此殊榮的台灣AI醫療產品。以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亞健康世代長期追蹤資料與全醫療體系整合醫療資料庫的大數據,訓練開源大型語言模型,藉此將可充分運用個人多模式健康醫療資料,並協助醫護人員對各種非傳染性疾病進行動態風險預測並提供建議與臨床決策。臺大醫院早在2020年即導入兩部AI運算主機,建立醫療大型語言模型與多模態語言模型,開發智慧疾病分類編碼系統、報告撰寫助手、風險預測、問答系統等醫療場域落地應用,2024年結合醫療與人工智慧,帶領團隊打世界盃,將台灣醫療的影響力發揮到全球,為智慧醫療開啟嶄新的面貌。
9成藥癮者合併傳染疾病 「共用針具」輕忽肝炎愛滋危險
衛福部提出2025年根除C肝宣示,C型肝炎病毒傳染是經由血液或無保護之性行為傳染,靜脈注射毒品之藥癮者實屬高風險族群,由於共用針具與稀釋液等高風險行為,據統計有有高達90%合併B、C肝及HIV等傳染性疾病,亦間接成為傳播的絕佳管道。靜脈注射藥癮者因為涉及使用非法藥物,或擔心汙名化,往往不願主動就醫,多數藥癮者在罹患C型肝炎初期並無顯著身體症狀,也不影響日常生活機能,因而輕忽其危害。完成C肝治療的藥癮者小蔡(化名)表示,他在藥癮戒治過程中檢驗出感染C肝,後續配合醫院積極治療,目前檢驗已無C肝病毒,並且積極配合藥癮戒治讓他找回人生希望,感謝南投毒防中心及醫護人員的一路協助。南投毒防中心為減輕藥癮者戒癮治療經濟負擔,補助藥癮者進行戒癮治療時的相關檢查與治療。本縣三家藥癮戒治機構:南投醫院、草屯療養院、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皆有執行衛生福利部藥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提供每位接受戒癮治療藥癮者於初次門診即進行C型肝炎檢查。南投縣衛生局局長陳南松表示,若為C型肝炎抗體陽性者,表示可能曾經感染病毒性C型肝炎但已康復或病毒性C型肝炎正在感染中,為評估是否應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需進一步檢查C型肝炎病毒(HCV RNA)量,以及早接受治療,目前政府全額給付C型肝炎口服新藥治療,治癒率高達98%以上,此方案除提供藥癮者戒癮治療外,亦協助健康保健,達到身心兼顧的服務。若有任何毒品戒治問題或困擾,鼓勵勇於尋求協助,歡迎撥打24小時免費毒防諮詢專線0800-770-885(請請您,幫幫我),將由專人提供戒癮醫療轉介與即時諮詢服務。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一網打盡 三合一MMR疫苗助長期免疫
聽過MMR疫苗嗎?MMR疫苗指得是可同時預防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MMR)三種疾病的活性減毒疫苗。麻疹症狀: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說明,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會造成發燒、咳嗽及皮疹等,嚴重可能引發中耳炎、腦炎、肺炎,甚至死亡。腮腺炎症狀:常會造成發燒、頭痛及耳下腺腫大,嚴重時會引起腦膜炎、腦炎或聽力受損,如果在青春期感染,有影響生育能力的可能性。德國麻疹症狀:通常症狀比較輕微,如發燒及耳後淋巴結腫大,但若是孕婦感染,可能會對胎兒造成嚴重影響。MMR疫苗三合一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一網打盡接種MMR疫苗可以預防這三種疾病達95%以上,接種後可長期免疫,減少感染他人機率和被感染風險。對「蛋」過敏務必排除施打 在製程上,MMR疫苗是由三種減毒病毒株製成,其中,麻疹與腮腺炎病毒是在雞胚胎細胞中進行培養增殖,德國麻疹病毒是由人類雙套染色體細胞中培養增殖而來。最後再將此三種減毒株經純化、混合等步驟製成疫苗,必須要留意的是孕婦、已知患有嚴重免疫缺失者、以及已知對「蛋」的蛋白質或疫苗某些成份有嚴重過敏者,不予接種MMR疫苗。婦幼族群是公費施打首要對象在臺灣,MMR疫苗公費接種對象包括出生滿12個月的幼兒、滿5歲至入國小前的幼兒、未能於滿1歲後完成2劑MMR疫苗接種的國小學童、本國籍育齡婦女以及外籍配偶育齡婦女。
不只腸病毒!這4疾病也正流行 小兒科醫:恐變「病毒大亂鬥」
腸病毒來勢洶洶,疫情更創10年新高,全台至今(6日)已有5縣市被列為高風險區,引發許多家長憂心。旭恩小兒科診所醫師羅士軒除提醒家長們注意腸病毒外,也指出還有4種病毒正蠢蠢欲動,可能出現「病毒大亂鬥」。羅士軒在臉書粉專「旭恩小兒科診所」表示,近2週腸病毒病童「明顯增加很多很多」,所幸當前主流病毒還是以克沙奇A型為主,被稱為重症大魔王的71型只有少少個案。羅士軒指出,雖然腸病毒疫苗無法預防所有腸病毒,只能預防71型造成的重症,但還是建議家長替孩子施打疫苗,因為「什麼時候會流行不知道。真正大流行的時候,還不見得搶得到疫苗打」。另外,羅士軒也發現近幾天有特別多的肚痛、嘔吐案例,「A型流感、B型流感、腺病毒、RSV(呼吸道融合病毒),通通都有快篩到,感覺又是一堆病毒大亂鬥」。羅士軒強調,雖然要發生年初時一堆人生病的機率不高,許多人也已經有抗體,但「老話一句,預防傳染性疾病就是勤洗手、做好衛生習慣」。疾管署數據指出,截至5月3日共有10例腸病毒71型輕症個案,但只要有病童罹患71型,居住縣市就會被列入高風險區,目前新北、桃園、台中、雲林及屏東5縣巿已被列入高風險區。
山豬罹「紅斑性狼瘡」14年 11大症狀一次看!符合4項快就醫
藝人山豬(陳俊甫)今(15日)驚傳離世,享年38歲,稍早家屬證實山豬感冒未癒,經醫師診斷為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病逝。事實上,山豬過去曾自爆罹患多種疾病,包括心肌梗塞、高血壓、心悸、睡眠呼吸中止症等,且20多歲時就發現自己得了「紅斑性狼瘡」,多年來都靠服用藥物、定期回診控制病情。根據奇美醫院衛教資訊網文章,系統性紅斑性狼瘡或稱全身性紅斑性狼瘡,英文名稱為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簡稱SLE或稱思樂醫,是取其音近似。Systemic的意思是全身或系統,Lupus的意思是狼,Erythematosus的意思是紅斑。這個病名是在1851有醫師認為病人臉部的紅斑是被狼咬到造成。在正常情形下,身體會製造抗體抵抗外來入侵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物質。自體免疫性疾病的病人,因免疫系統無法區分自己的跟外來的,而把自己的細胞當成外來的攻擊,造成全身器官組織,包括皮膚、關節、血液、腎臟及神經系統的發炎。狼瘡便是一種可侵犯全身之自體免疫性疾病;它非傳染性疾病,非惡性腫瘤。病程常具不可預期性,個體差別大。疾病之嚴重性變化極大,疾病嚴重程度(活性高低)起起伏伏,症狀嚴重時稱活性發作,症狀輕微時稱活性緩解。狼瘡好發於育齡期女性(14歲至44歲),男女比約1比10,但是男性比女性嚴重,年紀輕的病人症狀較嚴重。盛行率方面,每185個美國人,有一個狼瘡病人,黃種人多於白人。狼瘡病人子女得病機率約5%,同卵雙胞胎得病機率約30%,近親(含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有狼瘡病人,則罹病率約10%。發病的原因,據研究與基因及環境均有關係。狼瘡的表現具多樣性,幾乎每一個器官系統皆有被侵犯的可能,比較重要的有下列幾項:1、全身性體質表現(95%):疲倦、發燒、體重減輕。2、肌肉骨骼系統(95%):關節酸痛、關節炎、肌炎、缺血性骨壞死。3、皮膚(80%):臉部蝴蝶斑、圓盤性紅斑、光敏感、口腔潰瘍、掉髮、血管炎。4、血液系統(85%):貧血、白血球低下、血小板低下、脾腫大、淋巴節腫大。5、神經系統(60%):認知障礙、情緒異常、癲癇、腦血管病變、神經病變。6、心血管系統(60%):心包膜炎、心內膜炎、肺出血、肺炎、肺動脈高壓。7、呼吸系統(60%):肋膜炎、肋膜積液、肺出血、間質性肺炎、肺出血。8、腎臟(50%):蛋白尿、腎病症候群、腎衰竭。9、腸胃系統(45%):腸出血、穿孔、噁心、腹瀉、腹水。10、血栓(15%)。11、眼睛(15%):視網膜血管炎、乾眼症。至於如何診斷紅斑性狼瘡?一般依據美國風濕病醫學會診斷標準11項中符合4項:1、蝴蝶斑。2、圓盤性紅斑。3、光敏感。4、口腔潰瘍。5、關節炎。6、漿膜炎、肋膜、心包膜。7、腎臟病變:蛋白尿或細胞柱體。8、神經病變:癲癇、精神異常。9、血液學病變:溶血性貧血、白色球血小板減少。10、免疫學檢查異常:指抗史密斯抗體(Anti-Sm),抗雙股去氧核糖核酸抗體(Anti-dsDNA),以及抗磷脂抗體三種。11、抗核抗體:ANA。
獨/士林溪山里水源汙染?逾百人上吐下瀉 北水處查驗:大腸桿菌偏高
北市士林區溪山里驚傳有大量民眾因不明原因上吐下瀉!溪山里8日起陸續有里民出現上吐下瀉的反應,相關人數超過20戶、逾百人,且目前人數還在增加中。溪山里里長黃慧芬也在第一時間緊急通報北市府衛生局,認為造成里民上吐下瀉的主因,疑似就是因為403地震過後水質混濁釀禍;對此,北水處後續且前往採檢表示,由於溪山里為自設水源系統,並非北水處供水,初步確認溪山里水質大腸桿菌群有偏高情形,提醒民眾若做為飲用水,包含盥洗、洗滌任何飲用器具及食物之用水,使用前務必要先煮沸。初步了解,溪山里於7日起陸續發生多起不明原因上吐下瀉,由於403強震過後,溪山里水質混濁,加上溪山里為自設水源系統,不少居民疑似因此喝下混濁用水,才出現上吐下瀉的情形,且目前人數還在增加,而出現症狀的里民還多為至善路三段上的住戶;里民們前往就醫後均被醫院確診為急性腸胃炎,需住院打點滴。里長黃慧芬見事態不對,也在第一時間緊急通報1999,並向衛生局通報,想確認是否為水質問題或是因不明傳染性疾病所致;而相關單位獲報後,北水處也獲報前往採檢,9日採檢後初步發現溪山里水質有大腸桿菌群偏高的情形,隨即通知里長務必轉達給里民,如做為飲用水,包含盥洗、洗滌任何飲用器具及食物之用水,使用前務必要先煮沸。北水處也指出,由於溪山里使用自設水源系統,並非由北水處供水,而北水處每月皆至溪山里自設水源系統採樣監測水質狀況,並將水質檢驗報告通知溪山里里辦公處,後續也將請里長將檢測結果適時對外公開,並於供水前進行消毒處理,以維民眾用水安全衛生。北水處也強調,近期將加強水質採樣檢驗持續追蹤,必要時,可配合里辦公處需求設置臨時供水站。
宜蘭某國小集體上吐下瀉 縣府疫調中曝可能原因
宜蘭縣羅東某國小今(27日)有18名學生出現腹瀉、嘔吐等腸胃不適狀況,其中有10人就醫。衛生單位正朝病毒感染等接觸性傳染疾病調查,但確切原因仍有待更多資料研判。據悉,該18名學生來自8個不同班級,但屬校內某2個社團,其中3人近2天有感冒或腹痛症狀,其餘均為下午1點多後出現病症。另這18名學生近2天下午都有在一起活動,但沒共同飲食。其他班級則無出現群聚感染事件。宜蘭縣府獲報後,立即由教育處及衛生局共同調查,確認生病同學接受及時醫療照顧,且皆為輕症,事後已由家長帶回家休養。目前不排除因密切接觸造成的傳染性疾病之群聚感染,正詳細疫調以釐清原因。
與首例境外移入同班機!新竹女確診麻疹 「匡列192人」5足跡出爐
新竹縣政府衛生局今(9日)公布新增1案境外移入麻疹案例,為30多歲女性,該女子2月16日至2月20與1名友人同行至馬來西亞自由行旅遊,返台時與今年首例境外移入個案搭乘同班機,被匡列為接觸者並健康監測至3月9日。竹縣衛生局表示,個案於3月4日出現頸部痠痛症狀,3月6日出現發燒及出疹情形,主動與衛生所連繫後安排就醫採檢,經醫院評估採檢後通報確診,目前情況穩定於家中自主隔離。衛生局指出,接觸者已匡列192人,包括同住家人1人、友人1人、共同用餐顧客117人、店家65人、醫護8人,將持續監測接觸者健康狀況最長至3月25日。根據衛生局疫調,本案於可傳染期3月3日到3月5日曾經到過「老四川巴蜀麻辣燙竹北店」、「迪卡農新竹店」、「壽司郎新竹慈雲路店」、「全聯福利中心竹東仁愛店」、「萬波島嶼紅茶竹東東寧店」等處活動。衛生局強調,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提醒3月3日至3月5日期間曾於相關場所出入之民眾,自主健康管理最長至3月23日。如出現紅疹、發燒、咳嗽、流鼻水、畏光、流淚及結膜炎等症狀,請儘速與衛生單位聯繫,由專人安排戴口罩就醫並告知接觸史,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竹縣增1境外移入麻疹案例! 曾與「首例境外個案」同班機
新竹縣衛生局9日公布新增1案境外移入麻疹案例,這名個案為30多歲女性,2月16日至2月20與1友人同行至馬來西亞自由行旅遊,返台時與今年首例境外移入個案搭乘同班機,被匡列為接觸者並健康監測至3月9日。衛生局長殷東成表示,個案於3月4日出現頸部酸痛症狀,6日出現發燒及出疹情形,主動與衛生所連繫後安排就醫採檢,經醫院評估採檢後通報確診。目前個案情況穩定,在家中自主隔離,接觸者已匡列192人,包括同住家人1人、友人1人、共同用餐顧客117人、店家65人、醫護8人。衛生局將持續監測接觸者健康狀況最長至25日。衛生局疫調個案於可傳染期3日到5日,曾經到過「老四川巴蜀麻辣燙竹北店」、「迪卡農新竹店」、「壽司郎新竹慈雲路店」、「全聯福利中心竹東仁愛店」、「萬波島嶼紅茶竹東東寧店」等處活動。衛生局指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提醒3日至5日期間曾於上述相關場所出入的民眾,自主健康管理最長至23日。如出現紅疹、發燒、咳嗽、流鼻水、畏光、流淚及結膜炎等症狀,請儘速與衛生單位聯繫,由專人安排戴口罩就醫並告知接觸史,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新北再增1例本土麻疹 31歲中和男足跡曝光
新北市新增1例本土麻疹確診病例,中和區31歲男,於2月18日起陸續出現發燒、咳嗽、喉龍痛等症狀,經就醫未改善,於2月28日出現紅疹,再度就醫後經檢驗確診,目前狀況穩定,住院治療中。目前已匡列個案接觸者共170人,包括同住非親友3人及醫院、活動地等接觸者167人,將持續監測至3月16日。新北衛生局說明,新北市累計3例本土麻疹個案,皆居住於中和區。經疫調個案於2月24日至2月26日可傳染期間(出疹前後4天)曾至中和區「大華虱目魚肚、郭魚湯」活動,提醒曾於相該場所出入的民眾,請進行自主健康管理至3月16日。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請留意是否出現疑似症狀,如紅疹、發燒,或出現咳嗽、流鼻水、畏光、流淚、紅眼等鼻炎與結膜炎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佩戴口罩,如有疑似症狀,請儘速與衛生單位聯繫,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衛生局呼籲,麻疹好發於冬、春季節,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及滿5歲至入國小前幼童,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完成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接種,另建議1981年後出生未曾感染麻疹或德國麻疹者,如即將準備懷孕的婦女、醫護人員、預計前往高風險國家的民眾,可評估補接種1劑MMR疫苗。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等個人衛生行為,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
新增1例麻疹「30多歲北部醫護」 遭首例個案傳染!醫院緊急疫調中
疾病管制署今(28)日公布新增1例30多歲男性麻疹確定病例,為北部某醫院醫護人員,先前入院員工體檢時發現無麻疹抗體,為該院列為須補種MMR疫苗者但尚未完成補接種。2月13日於醫院工作時接觸2月19日發布之本土個案(北部30餘歲男性,指標個案),因指標個案確診麻疹已被衛生單位匡列為接觸者由醫院追蹤,後續於2月24日開始出現頭暈、並於26日出現咳嗽、紅疹但無發燒,27日由醫院通報確診,目前居家隔離中。疾管署表示,針對群聚事件,衛生單位已展開各項防治工作,並持續進行相關疫調,亦針對與個案接觸之醫護相關工作者,進行疫苗接種史調查,未具抗體者安排儘速接種暴露後預防之MMR疫苗或IMIG免疫球蛋白。目前已匡列個案接觸者共306人,包括非同住親友4人及醫院、活動地等接觸者302人,將持續監測至3月15日;由於個案可傳染期間有公共場所活動史(如附表),提醒曾於附表時段出入相關場所的民眾,請自主健康管理18天,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請儘速與衛生單位聯繫,由其安排就醫並告知接觸史,另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儘量配戴口罩,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本案接觸者目前須監測最晚至3月15日。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同時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等個人衛生行為,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
醫護接觸感染麻疹…北部30多歲男成「今年首起群聚」 去過2地方急匡306人
麻疹疫情來了!北部某醫院的30多歲男醫護人員,先前入院員工體檢時發現無麻疹抗體,為該院列為須補種MMR疫苗者但尚未完成補接種,成為今年首例本土麻疹病例,而匡列的1名接觸者發病確診,是醫院接觸的醫護人員,成為今年首起麻疹群聚,也是今年第2例本土。疾管署今(28日)公布新增1例30多歲男性麻疹確定病例,為北部某醫院醫護人員,先前入院員工體檢時發現無麻疹抗體,為該院列為須補種MMR疫苗者但尚未完成補接種。2月13日於醫院工作時接觸2月19日發布之本土個案(北部30多歲男性,指標個案),因個案確診麻疹已被衛生單位匡列為接觸者由醫院追蹤,後續於2月24日開始出現頭暈,並於26日出現咳嗽、紅疹但無發燒,27日由醫院通報確診,目前居家隔離中。針對群聚事件,衛生單位已展開各項防治工作,並持續進行相關疫調,亦針對與個案接觸之醫護相關工作者,進行疫苗接種史調查,未具抗體者安排儘速接種暴露後預防之MMR疫苗或IMIG免疫球蛋白。目前已匡列個案接觸者共306人,包括非同住親友4人及醫院、活動地等接觸者302人,將持續監測至3月15日。據了解,國內今年累計3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至30多歲,其中2例為本土病例屬同一群聚事件,另1例則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為馬來西亞,而今年的病例數也高於2020至2023年同期的0例,本土傳播風險增加。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同時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等個人衛生行為,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個案足跡。(圖/翻攝自疾管署)
今年首例!北部30多歲男確診麻疹 「傳染性高」目前已監測199人
疾病管制署(以下稱疾管署)今(19)日公布今年國內首例麻疹本土病例,為北部30多歲男性,2月12日發燒,次日因發燒未退至醫院急診,返家後持續發燒並伴隨咳嗽、喉嚨痛等症狀,2月15日因發燒且出現紅疹,再次至醫院急診後,經通報檢驗確診,當日即安排入住隔離病房,目前續於隔離病房住院中。因個案於暴露期間無出國史,故研判為今年首例國內感染病例,可能感染來源調查中。衛生單位已立即展開各項調查與防治工作,將持續追蹤接觸者健康情形、調查個案於醫院就醫及其他公共場所之接觸者,並積極進行相關防治工作。疾管署表示,目前掌握接觸者為同住家人4人、非同住家人2人、就醫接觸者193人,共計199人,最晚監測至3月4日。另個案可傳染期間有公共場所活動史,提醒曾於2月11日下午2點至3點半於藏壽司竹北文興店出入的民眾,請自主健康管理18天(至2月29日),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疑似症狀,請儘速與衛生單位聯繫,由其安排戴口罩就醫並告知接觸史,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疾管署說明,我國自2020年迄今,累計共4例麻疹病例,年齡為20至30多歲,2例為本土病例,2例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為泰國及土耳其各1例),最近一例本土病例為2022年9月確診。依據WHO監測資料顯示,全球麻疹疫情於去(2023)年明顯上升,多數病例發生於葉門、印度和衣索比亞。此外,歐洲區報告逾5.8萬例,為前年之62倍;東地中海區報告近8.9萬例病例,為前年之1.6倍;東南亞區報告近8.5萬例,為前年之1.7倍;西太平洋區報告逾5千例,為前年之3.7倍,整體疫情以歐洲區增幅最為嚴峻,且以不滿5歲的孩童最為嚴重(佔報告病例約40%)。歐洲區署評估,麻疹疫情暴增主要是因為疫苗接種覆蓋率下降所致,預估疫情將持續至今年,並影響所有年齡層的民眾。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及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民眾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民眾出國期間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並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行為,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
周末喜迎立春!青龍年12生肖最新運勢出爐 「這生肖」有大財運
國際天星命理風水專家邱彥龍指出,4日立春下午4點20分,生肖年會正式由黑兔轉為青龍年,由李誠大將軍接掌太歲值年,至2025年2月4日為止,生肖屬龍、狗、羊、牛、兔,分別為坐太歲、沖太歲、破太歲、刑太歲、害太歲,建議以上生肖最好安太歲或化太歲,有助逢凶化吉之功效。另外,老師也給12生肖一些提醒跟建議,讓新的一年運勢可以提升。《鼠》事業運:2024年文昌運、考試運、貴人運旺,在工作上能得到幫助,也很願意幫助同事,會得到眾人的喜愛,並且小有名氣,當然也會惹來閒言閒語,但不必太在意。如果有海外、外地的事業來找你,可以把握,或者有高等教育或宗教之類的參與學習機會也不要錯過。青龍年偏財運很好,但必須相信直覺,有機會中獎或得偏財。感情運:有姻緣,能找到不錯的緣分,也能因此幫助你的工作,且對方很願意為你花錢,彼此契合的機率很高。健康運:注意婦科疾病、神經系統、耳鼻喉、腰背腎等問題、小心憂鬱恐慌、情緒不穩定、內分泌系統、肝臟發炎、腸胃發炎、心血管疾病、中風、眼疾。《牛》工作運:2024年刑太歲,需安太歲或化太歲,但事業、財運、工作運、貴人運、合夥運、文昌運都超級強,是奔波勞碌的一年,能打響名氣,還有機會能夠置產,包含土地與黃金,對未來幫助很大,切忌賺得多花得多把錢給流失掉。建議調適好自己的情緒,住房或外出容易遇到無形磁場干擾,建議帶個紅包袋化煞擋災。感情運:有機會遇到陌生朋友,或由朋友、鄰居、兄弟姊妹介紹的對象,但也要慎防爛桃花。健康運:注意水腫、腸胃、婦科疾病、肥胖、憂鬱恐慌、右眼問題、心血管疾病、中風、脂肪肝、肝炎、腫瘤、癌症、糖尿病、痛風、腎病、循環系統問題、滑倒受傷、抽筋、溺水、精神疾病。《虎》事業運:2024年會按照自己的流程與步驟進行,在投資上會有亮眼的成績,為自己帶來財富,但你的節奏合夥人可能不太認同,所以溝通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事業容易與海外、遠地、網路、教育接軌,並且得到不錯的成績,最終收穫滿滿。感情運:有老少配現象,多花時間規畫未來,有情人終成眷屬。健康運:注意意外血光、糖尿病、痛風、腰背腎痛、筋骨發炎、腫瘤、癌症、吃錯藥、中毒、毒素積累、肝病、心血管疾病、中風、風濕、憂鬱恐慌、筋骨痠痛。《兔》事業運:2024年害太歲,需安太歲或化太歲,事業運、財運、文昌運都很好,名氣遠傳,在海外、外地、高等教育、宗教、網路方面會有很好的運氣與突如其來的好運跟貴人運,溝通、行銷都能做得非常好,但盡量避免口舌官司是非,不要言詞太過犀利,需要修飾一下。感情運:海外或外地容易遇到良緣。健康運:注意流產、肥胖、婦科疾病、腸胃問題、心血管疾病、肝炎、憂鬱恐慌、腫瘤、肝炎、視力減退、神經系統問題。《龍》事業運:2024年值太歲,需安太歲或化太歲,會有無形的磁場幫助,多祈福是好事,容易得到很強的客戶、合夥人跟另一半的幫助,可以把握機會,雖然會有突如其來的事件影響,但最終都有好結果。說話要注意條理,不然容易自打嘴巴,還不如不說。但整體上還是順利的,會比別人還幸運,並且貴人會很多,切記不要亂說話把貴人說跑了。感情運:容易有辦公室戀情,好壞就要自我判斷了。健康運:注意骨頭、意外傷害、憂鬱恐慌、腫瘤、血脂過高、眼疾、肝炎、流產、早產、婦科疾病、腸胃問題、耳鼻喉、肺部、胸部問題、肥胖。《蛇》事業運:2024年事業運強,只要行銷包裝得體,把感覺和氣氛做出來,可以擁有很好的收穫與運氣,有客戶的幫忙會讓你事半功倍,得到許多關照,切記多說好話以及動聽的話,青龍年可以無往不利。感情運:今年婚姻運很強,容易閃婚或突然結婚,可以多把握這次機會。健康運:注意骨傷、肝炎、視力減退、腸胃問題、骨質疏鬆流失、內分泌失調、性功能障礙、耳鼻喉疾病、腰背腎疾病、刀傷、燒燙傷。《馬》事業運:2024年是重生的一年,必須先破壞再建設,將舊有的不良習慣徹底更除,重新建立新的習慣,往後就會平順,在工作和事業上可以增加不少人氣和人緣,朋友社交圈也會增加,並且暗中會有貴人相助,多增加自己的智慧,可減少口舌是非,好運蒸蒸日上。感情運:會得到另一半的關注與支持,有添子添孫的機率。健康運:注意憂鬱恐慌、骨傷、肝炎、視力減退、腸胃、肝膽問題、骨質疏鬆流失、內分泌失調、抽筋、胰臟、心血管疾病。《羊》事業運:2024年破太歲,需安太歲或化太歲,今年會比較動盪,有破財或入坑的情形,非常多的問題需要改革變新,雖然都能迎刃而解,但幸運的成分比較多,歸根究柢的根本問題還是要解決,注意情緒起伏與自控能力,言語上易惹災難,精進智慧是幸運的泉源。感情運:在海外、外地或高等教育及宗教領域容易遇到好的對象,為你帶來良緣,也能幫助到你的事業。健康運:注意肝炎、心血管疾病、失眠、精蟲數量稀少、縱慾過度、情緒不穩定、內分泌失調、交通意外、工作傷害、開刀血光、耳鼻喉方面疾病。《猴》事業運:2024年學習運、考試運、文昌運強,第六感非常準,並且在朋友或社團中表現出色,財富方面容易有預想不到的花費,但工作會有所進展,只是要小心陷阱,需要非常謹慎。感情運:容易在社交圈或者是事業中遇到對象,但需慎選。健康運:注意筋骨、肝炎、痛風、糖尿病、循環系統、心血管、呼吸系統疾病、高血壓、心情不穩定、工作傷害、交通意外、流產。《雞》事業運:人氣跟財運都很旺,適合一對一溝通行銷或私底下進行,成功機率很高,可以多和兄弟姊妹、朋友、鄰居、小學同學和國中同學聊聊天,有機會得到好的工作與項目。感情運:容易在朋友之間或者社團活動中,找到自己心儀的另一半,桃花朵朵開。健康運:注意痔瘡、高、低血壓、中風、肝炎、內分泌失調、交通意外、腫瘤、癌症、流產。《狗》事業運:2024年沖太歲,需安太歲或化太歲,今年工作有重新開始或轉換跑道的機會,讓危機化為轉機,容易出名並且成為焦點。客戶、另一半、合夥人都會很喜歡你,善用自我的優勢好好發揮自己,有賺大錢的機會與收穫,但要注意對別人的言語攻擊,極具殺傷力。感情運:會有老少配的現象,年齡落差大,要注意不要有太強烈的言語衝突與刺激,容易有危險。健康運:縱慾過度、交通意外、內分泌失調、中風、傳染性疾病、癌症、腫瘤、心理疾病、肝炎、神經傳導系統問題、高、低血壓、腸胃過敏、流產、中邪、結石問題。《豬》事業運:2024年有大財運,事業運、財運旺,長年的累積或磨練終於得到成果,在朋友、兄弟姊妹、里鄰之間被認可,人氣大漲,會特別討喜,說話方面不要太衝,心情好,運會更好。感情運:桃花運很好,容易交到心儀的對象,另一半還會給錢花。健康運:注意工作過勞身體發炎、無形病、感冒、新冠、呼吸道疾病、耳鼻喉問題、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眼疾、情緒不穩定、內分泌失調、肝炎、腫瘤、精神系統問題。